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

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

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
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

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

终期评估报告

交叉团队名称:空间高能宇宙辐射的探测与

研究团队

团队成立时间:2012年10月

团队负责人:李学龙

依托单位: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填表时间:2016年4月

中国科学院人事局

一、创新交叉团队项目执行期结束后,团队负责人及其合作者应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在项目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填写本报告中各项内容,并提供必要附件材料,保证填报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该报告作为项目终期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团队依托单位按照相关管理规定,认真审查,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附件材料单独装订成册,一式一份报送。

四、所有材料不得包含涉密内容,请依托单位严格把关。

2015o

五、存在的问题、对该项目的建议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西安光机所和高能所达成协议,即使双方共同参与的研究,知识产权也归主要研究方所有,因此共同署名的研究成果较少。

六、团队自评估意见

空间高能宇宙辐射的探测与研究团队面向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开展研究,以我国在空间站上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宇宙线观测平台为契机,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优势,联合开展我国原创性的基于三维数字量能器和微光超快成像探测系统的空间高能宇宙辐射探测方法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样机研制、试验验证,在暗物质的直接探测方法研究和设备研制方

面取得巨大进展,积极与国内外同行开展合作交流,提升我国在空间高能宇宙辐射探测与

研究方面国际学术地位。

负责人:

(单位公章)

年月曰

中国科学院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青年创新团队项目申请书【模板】

中国科学院 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青年创新团队项目 申请书 课题名称: 申请人: 工作单位: 填报时间: 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二零一七年制简表

一、立项依据(研究意义、科学问题、国内外研究进展) 二、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课题任务分解方案 (一)研究内容 项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关键技术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拟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限1500字以内。 2、项目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①针对项目研究拟解决的问题,拟采用的方法、原理、机理、算法、模型等 限1500字以内。 ②项目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先进性分析 限1000字以内。 (二)研究目标 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 限500字以内 (三)项目任务(课题)分解方案 1项目任务(课题)分解情况 围绕项目目标,根据需要可对项目目标进行任务分解,并简要说明各任务(课题)在项目中的具体作用,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建议用图表描述。 限1000字以内。 2项目各任务(课题)内容 逐项分段说明各任务(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重大

科学问题或关键技术、考核指标及评测手段/方法等。每个任务(课题)限2000字以内。 2.1、任务(课题)1:xxxxx 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拟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或关键技术问题: 考核指标及评测手段/方法: 参加单位任务分工 ...... 2.2、任务(课题)2:xxxxx(提纲同上) 三、项目特色与创新之处 限500字 四、年度计划及预期研究成果(写明可考核指标) 五、研究基础(工作积累、工作条件、在研课题、已有成果等)

中科院-建设科研创新团队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研功能日益凸显,鉴于如今的科学研究已远非单兵作战所能完成,大量地需要团队的联合攻关,因此科研创新团队这种组织形式应运而生并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 是一个科研院所获取研究成果不竭的动力。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学科间不断交叉、彼此渗透,使一些新的学科、新的领域不断产生, 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横断学科。这些新的学科领域正是创新的前沿阵地, 往往需要多学科、跨学科合作, 需要团队联合攻关。科研创新团队是孕育科研创新的一个重要摇篮, 确定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方向, 构建和谐的研究梯队以及培养能够激发灵感的学术 文化氛围, 是科研创新的三大基本要素。要创造出更多的原创性科研成果, 就必须抓住机遇, 建设强有力的科研创新团队, 不断开发创新能力。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组成立于2006年1月,从成立之初,“百人计划”刘永宏研究员孤身一人,到现在由杨献文副研究员,周雪峰助理研究员,李云秋,柴兴云博士后, 4名博士生,硕士生1人,以及和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一名,组成的研究团队,形成有百人计划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博士后-客座研究人员-研究生的合理的人才链条,既有稳定的人才队伍,又有合理的人才流动,随时注入新鲜的血液,保证科学研究的“鲶鱼效应”。 一、创新团队科研目标的凝练 一个共同、远大、可实现的研究目标是科研创新团队的灵魂, 是关系到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问题。远大、明确可行的共同目标可以使创新团队始终围绕既定目标而不偏离这个轨道, 减少资源浪费。团队目标的实现还可以使成员精神振奋并获得成就感, 明白自己的角色和任务, 从而使工作上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成员更加团结, 真正组成一个高效、稳定的科研创新团队。 海洋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组研究创新团队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围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方向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以高水平的原创性知识为目标, 争创国际一流科技成果; 二是培养和造就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人才和群体; 三是成为所在 天然产物学科领域的领头羊, 创造巨大的无形资产价值。 海洋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组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以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为基础,以海洋生物中防治重要疾病创新药物先导结构的发现与优化为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综合运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与活性追踪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发现海洋生物中用于防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创新药物先导结构或目标分子;对发现的重要活性先导化合物进行系统的结构修饰或合成研究,探讨相关衍生物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发现结构简单、活性强、毒性小的新药研究目标分子。近年来,开展了一些海洋化学生态学研究,旨在通过海洋生物学,生态学和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等多学科的配合,从仿生学的观点,以抗污损生物附着活性筛选为导向,结合现代色谱学,现代波谱学,现代色谱-波谱联机技术,快速分离并结构确定海洋生物中的抗藤壶幼虫附着靶向化学防御物质,改构活性成分,发现生产新的抗附着先导结构,研究抗附着活性与结构关系,总结出显效基团,在此基础上进行抗其它污损生物附着活性的研究,探讨海洋生物抗附着化合物与环境竞争适应机

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科普项目开发征集指南

附件: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科普项目征集指南 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科普项目征集指南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 2015年9月

为进一步发挥我院科普资源丰富的优势,提升全院科普能力,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实施,服务于“率先行动”计划,现面向全院发布2016年度科普项目征集指南。 一、征集宗旨 (一)符合“高端、引领、有特色、成体系”的科普工作定位和“率先行动”计划的要求,利于实现“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 (二)反映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和应急问题,反映中国科学院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三)体现科学性、创新性、思想性,可操作性强,符合科学传播规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二、征集类别及要求 (一)科普基地类 1.新建科普场馆 (1)申报主体 重点支持科普基础相对薄弱地区的研究院所新建科普展馆(厅)的展陈、展品的设计和制作。 (2)内容要求 展示的科普内容应以展示本单位的科学故事、科学大师、科技创新成果等为主线,展陈设计要融科学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体验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展览内容与表现形式构思清晰、新颖, 多用信息化手段、多媒体方式展示,内容更新便利。

(3)申报条件 --申报展馆(厅)的使用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 --新建展馆(厅)用房的土建工程已经完工或改建用房已经落实,并设为常设性展馆(厅); --申报新建科普展馆(厅)的,应已初步完成展厅展览脚本,并有展厅展览的规划设计方案与设计图与展厅建设的总经费预算。 --获资助的科普展馆(厅)每年向公众开放不少于50天,应积极参与每年的重大科普活动。 --已经获得经费支持的场馆不得重复申报; --研究所应匹配展陈设计、制作经费,保证按时、按质完成。 (4)资助额度 每个项目支持经费10万元,项目数量不超过3个。 2.科普场馆APP开发 (1)申报主体 重点支持植物园、博物馆、天文台站、标本馆等接待公众较多的科普场馆。 (2)内容要求 --把场馆的标本、展项等通过APP平台进行自主讲解。 --把相关的图片、标本、展项等梳理成资源库,通过APP 平台便于社会公众学习交流,推动在线科学教育工作开展。 (3)申报条件 --申请自主讲解类型的APP必须是常年对外开放且接待公众量大的科普场馆。

中国科学院以院地合作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4)共建院地合作机构,提升叹域创新能力 为实现中国科学院的优质科技资源与地方科技创新需求的匹配,中罔科学院以覆盖全国的科技资源体系为基础,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功能布局和学科布局及相应规划,以共建研究所、技术转移中心、应用技术研发转化中心和科技园等形式,实现高效的院地合作。当然,各类科研院所在地方并不是盲n设立。“科研能力的建设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互相协调、互相支撑;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体系,尤其要考虑区域的布局结构”。【41 如何选点,在哪里设置机构是中科院开展院地合作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让我们先看看中科院院地合作的基本态势(如图2)。 图2中科院院地合作态势图 注:2007年11月28日中科院与台州市签约成立“中国科学院台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2.共建院地合作机构的经验 (1)空间布局——向创新基础好的区域倾斜 选择那些对我国经济社会町持续发展有至关重要意义,既有众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受体,义有利于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区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创新成果时社会的贡献力度。中科院的研究成果在转化的过程中需要较高端的人才、较密集的生产要素和资本市场配合,因此,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科技资源基础厚蕈、企业总体发展情况较好,市场经济比较完备的地区就成为中科院院地合作的蕈点区域(如图2),这些地I)(丰富的科技基础及社会埘技术的强大需求能激发中科院现有创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院地合作更倾向于与区域创新能力较强的省份合作,而且院地合作与当地经济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2)功能布局——注重技术传播层次性 中科院进行院地合作的主要对象是政府与企业。这两类客户的需求并不完全一致。一般说来,中科院同政府合作的项目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第一,在政府的支持f,共建支撑某一产业发展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包括联合实验室、技术中心等;第二,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设具有某一领域认证资质的中介检测服务平台;第三,共建成果示范基地;第四,共建122高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第五、作为思想库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战略咨询服务。同企业合作的项目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企业需要技术支持时主动与中科院联系;其二,中科院通过中介平台向食业推介科研成果;其三,企业与研究所就某一技术难题共同研发。 为提高对客户的响应时间,弥补反应不足的缺口,中科院对设立的机构进行了科学分类。我们发现这些机构在命名上有小同的称谓,主要有“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创新)园”、“研发中心”、“研究所”四火类。依据这些机构成立时确市的R标及工作方向,我们按照它们对技术反应的时效进行系新归类(见表1)。 通过表l我们町以有这样的一种判断:对于企业来说,当他们需要技术支持时,总是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最近的技术平台获得支持,此时中科院的科技(创新)园是这类即时技术资源的最佳供给者;技术转移中心作为一类中介机构,能够把一段时间内技术供求情况进行归总,并为二者产生深层次交流与合作牵线桥搭;对于一些需要研究所与企业共同研发的技术难题来说,通过中科院设立的研发中心进行研发与中试,并在企业适时产业化;对于六个“年轻的”研究所来说,它们更多是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基于社会可持续 发展,研究最前沿技术这一层面设立的。中科院技术转移与万方数据

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

附件1 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 项目结题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组建和管理办法》、《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实施方案》及中国 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工作领导 小组的要求,对执行期满的创新团队项目,应组织项 目结题评估工作。 第二条团队结题总结评估旨在考察团队工作运行情况、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及经费使用等情况;考察 团队工作对某一重点学科发展以及相关国际科技合 作与学术交流的促进、在形成优秀人才团队效应和资 源当量凝聚上的推动,以及提升我院在某学科领域的 国际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的作用;总结团队的运行效 果和运转的经验,为院创新人才计划提供参考意见和 实施规范。 二、结题评估的组织 第三条团队结题评估工作应在团队组建后,实际运行的第四年年中开始,于年底前完成。如团队工作需延期进行, 可申请评估工作在运行的第五年年初开始,于年中前 完成。 第四条团队结题评估工作应在团队实际运行的第四年年初向院人事教育局、主管业务局提出书面结题评估申请 或延期评估申请,并开始评估材料的组织。 第五条团队结题总结评估工作由人事教育局会同各主管业务局进行,综合计划局参加。

第六条团队结题总结评估以定性考核为主,定量考核为辅。 评估工作包括团队自评估、国际函评、现场评估等阶 段。 第七条团队结题自评估工作由团队按照要求如实充分地组织评估材料,并由团队工作依托单位对团队整体工作 做出评价,对团队海外成员工作给出评估评价等。第八条团队结题国际函评旨在通过我院评审专家等海外知名学者国际同行评议,对团队工作水平和国际影响 力、团队海外成员参与团队工作情况、团队国际交流 及人才培养等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对并对团队工作以 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九条结题作现场评估工作由评估工作专家组结合团队自评估及国际函评意见,综合考察团队的目标完成情 况,科技创新成果、水平,促进优秀人才培养和国际 交流的情况。 三、评估材料的组织 第十条团队工作依托单位应组织提供以下团队结题评估用材料: 1)组织填写《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结题评估 报告》; 2)团队科研成果清单、3-5篇代表性论文全文及其它 论文首页、团队工作年报、文章引用分析等相关材料; 3)团队组建论证报告或任务书复印件; 4)人员经费支出明细表(包含邀请参与团队工作国外专 家相关的所有财务支出;明细表由团队负责人及依托 单位财务负责人签署并盖章)。 5)用于团队国际函评的简要英文材料等。

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管理办法

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入实施“中国科学院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的意见》(科发人字﹝2015﹞64号),推进新兴学科发展、学科交叉和交流合作,加快骨干科技人才的成长,我院将支持一批跨单位、跨学科领域的优秀中青年人才组成创新交叉团队(以下简称“团队”),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遴选条件及方式 第二条团队应由不少于5位学科交叉、优势互补、不同单位的优秀中青年人才组成,开展交叉学科的创新研究。主要支持我院科技人才与国内院外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等开展合作。 第三条团队负责人应为我院聘用的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负责人所在单位为依托单位;团队其他成员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较好的发展潜质,其中至少有2位成员应来自院外单位。 第四条团队应具有清晰的研究目标和研究计划,拟开展的交叉合作研究工作应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特点,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较好的可持续性。 第五条依托单位根据“一三五”规划的重要方向和人才队伍发展需求,结合新兴交叉学科发展、重要科研平台和大科学工程建设等组建团队,组建方案经依托单位学术委员会论证,并经合作单位审核同意后报人事局。 1

第六条人事局组织专家进行团队评审、遴选工作,评审专家组应不少于9位(主要从院评审专家库中产生)。评审结果由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第三章经费支持与管理 第七条院支持团队人才专项经费100万元,主要用于科研合作、人员互访和人才培养等。项目执行期为3年(从获得拨款支持年度算起),经费按年度预算下拨。 第八条依托单位不得对院支持经费提取管理费,不得转移到依托单位之外使用。团队负责人和成员应实事求是做好年度经费预算,确保年度预算执行率。对年度预算执行较差的团队,院将视情况核减支持经费。 第九条相关经费的使用与管理须严格执行国家和院的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并接受院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四章日常管理与评估 第十条依托单位应与团队负责人签订《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管理协议》,并视情况与其他成员签订必要的合作协议,以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义务、知识产权归属等。依托单位负责团队执行期间的日常管理、支撑服务和年度考核,对未开展实际工作的团队可以暂停或予以解散,对执行期内出现的重大问题和情况需及时报人事局协商解决。 第十一条团队负责人负责团队的具体管理,督促成员按计划完成承担的工作,对不合适的或不积极参与团队工作的成员要及时予以调整,并报依托单位审批。 2

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

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 终期评估报告 交叉团队名称:空间高能宇宙辐射的探测与 研究团队 团队成立时间:2012年10月 团队负责人:李学龙 依托单位: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填表时间:2016年4月 中国科学院人事局

说明 一、创新交叉团队项目执行期结束后,团队负责人及其 合作者应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在项目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实 事求是地填写本报告中各项内容,并提供必要附件材料,保 证填报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该报告作为项目终期评估的主 要依据。 二、团队依托单位按照相关管理规定,认真审查,确保 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附件材料单独装订成册,一式一份报送。 四、所有材料不得包含涉密内容,请依托单位严格把关。

一、团队成员基本情况 负责人 姓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最高 学位 专业技术 职务 研究 领域 工作单位 联系 电话 邮箱李学龙男 1976. 11 博士研究员 高维数 据分 析、模 式识别 中科院西安 光学精密机 械研究所 158290 28028 xuelon g_li@o pt.ac.c n 团队成员胡炳樑男 1973. 06 博士研究员 光学工 程 中科院西安 光学精密机 械研究所 185029 08199 hbl@o pt.ac.c n 白永林男 1972. 03 博士研究员 物理电 子学 中科院西安 光学精密机 械研究所 135725 22066 baiyon glin@o pt.ac.c n 黄晶女 1970. 10 博士研究员 宇宙线 物理 中科院高能 物理研究所 134395 10831 huangji ng@ih ep.ac.c n 吴伯冰男 1968. 12 博士研究员 高能天 体物理 中科院高能 物理研究所 139103 83809 wubb @ihep. https://www.sodocs.net/doc/cf1927828.html,

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交叉与合作团队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交叉与合作团队”管理办法》的通知院属各单位、院机关有关部门: 现将《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交叉与合作团队”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文件有关要求,落实好相关工作。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三日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交叉与合作团队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人才发展战略》,为促进骨干科技人才在交流合作中更好地成长,我院将支持一批跨单位、跨学科领域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组成科技创新交叉与合作团队(以下简称交叉合作团队)。 第二条交叉合作团队由院属单位根据科技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结合创新集群建设、新兴交叉学科发展、重要科研平台和大科学工程建设等要求组建和推荐。团队负责人所在单位为依托单位。 第二章团队组建与遴选 第三条交叉合作团队应由4-6位学科交叉、优势互补、不同单位的优秀中青年人才组成,其中至少有2位成员应来自依托单位以外。鼓励我院科技人才与院外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等开展合作。团队的组成应有利于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开发工作,成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负责人应为受聘于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我院中青年科研骨干,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2.其他成员应为受聘于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岗位的骨干人才,具有较好的发展潜质; 3.团队成员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 第四条交叉合作团队应具有清晰的研究目标和研究计划,拟合作开展的交叉合作研究工作应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特点,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较好的可持续性。 第五条院每年受理一次交叉合作团队的推荐工作,具体以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院人才办)通知为准。依托单位研究论证组建方案后,经合作单位审核同意,向院人才办提交《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交叉合作团队推荐表》。原则上每个单位每年只能推荐1个交叉合作团队。 第六条院人才办会同各专业局组织专家评审,按年度资助计划择优遴选。专家组中院外专家不少于1/3。 第七条专家组评审后提出支持建议,院人才办报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予以公布和支持。 第三章经费支持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管理办法》 科发计字[2007]56号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重大项目是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科技问题为主要目标,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相衔接,能充分发挥我院综合优势、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多所多学科系统集成并有望产生重大科技成果的大型项目。 第二条重大项目采取顶层设计、统一规划、自上而下的组织方式,成熟一项,启动一项。为规范和加强重大项目的立项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项目立项 第三条根据院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知识创新工程三期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发展规划,由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片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分片领导小组”)遴选并提出拟启动重大项目清单。创新基地按照项目清单和成熟一项启动一项的原则组织具体项目的设计和可行性研究,并编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相关基地分管副院长同意后组织论证。 第四条创新基地负责组织院内外科技专家、投资方代表、财务管理专家和科技管理专家等对《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论证,可行性论证要严格采取回避制度,以保证论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主管专业局负责填写《重大项目可行性论证意见》,计划财务局负责填写《重大项目经费审核意见》。 第五条创新基地按照论证意见,组织修改《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后的《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送分片领导小组审核,并由其决定是

否提交院长办公会议审议。 第六条院长办公会议对重大项目进行逐项审议,决定是否批准立项,确定项目经费总量、院支持经费数额和匹配资金(包括院外争取资源、研究所自筹资金等)与院投入的比例数。 第七条经院长办公会议审定批准的项目,由创新基地组织填写《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任务书》(以下简称《重大项目任务书》)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经费预算书》(以下简称《重大项目预算书》)。《重大项目任务书》由项目主管、依托单位法人代表、主管专业局、计划财务局和相关基地分管副院长共同签署。 第三章项目领导体制 第八条重大项目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基地组织架构进行管理,实行项目主管责任制。 第九条分片领导小组是项目管理的决策机构,对院长办公会议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1、提出相关基地重大项目立项建议; 2、聘任项目主管、首席科技专家和项目组主要成员; 3、定期听取相关基地重大项目的总体进展报告,审议项目总体目标和经费预算总额调整等重大事项。 第十条相关基地领导小组在重大项目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 1、围绕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的战略需求,向分片领导小组提出重大项目立项建议; 2、审议批准重大项目主要成员的调整建议; 3、项目经院长办公会议审批后,定期听取项目主管关于项目进展情况的汇

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

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 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及应用研究 观 测 理论模式 项目办公室 二OO四年十月十八日

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 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及应用研究 (简讯)2004-01 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 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及应用研究 会议纪要 2004年9月27日上午9:00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合建楼二楼会议室召开了中科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及应用研究”(以下简称团队项目)第一次国内全体成员交流会。参加人员有中科院资环局有关领导任小波、张鸿翔,大气所相关部门的领导程新金、蒲一芬,项目成员宇如聪、吴国雄、穆穆、王斌、王会军、朱江、谢正辉、王自发、李建平、林朝晖、俞永强、周天军以及项目办公室所有成员(李薇、王暄、王军、林征、耿雪)。会议由项目负责人宇如聪主持。 张鸿翔讲话指出,这个项目是资环局首批部署的三个团队之一,中科院各级领导很重视。这是一个团队的项目,而不是某个科学家的个人行为,不能只靠某一个人,而是要协同作战,特别是涉及到国际合作伙伴,只有项目全体成员凝聚在一起,才能到达预期的目标。另外,这是一个新生事物,中科院第一次搞类似的项目,许多事情要从头作起,特别是管理工作,需要边探索边工作,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建立创新团队就是搭建一个平台,既要维护国内成员的利益,也要维护海外科学家的权利。需要强调的是,团队项目必须向海外科学家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团队项目的共同目标进行。 王会军所长既代表大气所又代表其他成员首先感谢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他表示,创新团队是一种新的机制。气候系统模式从70年代末开始理论研究,80年开始启动,已有20年。有国家重点实验室、973和基金委支持,现在最欠缺

中国科学院关于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和

中国科学院关于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和 招聘海外知名学者的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按照国务院关于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的决定精神,根据我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以下简称“创新三期”)的总体部署,为进一步提高队伍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我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我国在世界范围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在创新三期,在我院继续实施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和招聘海外知名学者计划。 第二条引进国外杰出人才(以下简称“杰出人才”)计划是指引进到我院长期工作的海外杰出人才;招聘海外知名学者(以下简称“知名学者”)计划是指招聘短期来我院工作的海外知名学者。 第三条人才引进必须坚持德才兼备,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严格考核、择优支持、契约管理、动态调整。 第二章目标和条件 第四条在创新三期,计划引进500名左右的杰出人才和招聘200名左右的知名学者。 第五条引进的杰出人才,应是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或自愿放弃外国国籍来华或回国定居的专家学者。同时,还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 2.获得博士学位后有连续4年以上海外科研工作经历,一般应在国外获得助理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 3.独立主持或作为主要骨干参与过课题(项目)研究的全过程并做出显著成绩; 4.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能把握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具有长远的战略构思,能带领一支队伍在国际科学前沿从事研究并做出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成果;

5.在本学科领域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做出过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在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有影响的论文,或掌握关键技术、拥有重大发明专利等,其研究水平足以担当招聘单位的学术带头人; 6.恪守科学道德,学风正派、诚实守信、严谨治学、尊重他人,具有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而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 第六条为充分发挥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团队作用,促进我院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发展,并在一些领域前沿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创新三期将以团队引进方式继续招聘海外知名学者短期回国工作。知名学者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在海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获得副教授或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职位; 2.取得过国际同行公认的重要研究成果,发表过多篇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或掌握关键技术、拥有重大发明专利等; 3.能够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提出创新性构想,并能够带动研究团队做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 4.确保在受聘期间能经常参加团队实质性的合作研究,并且每年回国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受聘期间不得在国内其他单位兼职; 5.诚实守信、学风正派、乐于奉献、崇尚科学精神,愿意通过合作,促进科学发展,实现为国服务。 第三章设岗要求 第七条杰出人才岗位的设置必须与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及研究所的科技目标、学科发展相结合,与全院的科技布局相结合,优先保证新兴学科、交叉学科、重点学科、重大攻关项目、重点实验室及大科学工程对人才的需求。 知名学者的岗位应结合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设置,知名学者为该计划支持的“创新团队”的海外核心成员。 第四章岗位职责 第八条杰出人才和知名学者的岗位职责是: 1.正确把握学科的动态和发展方向,提出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布局和项目,带领一支团队在本学科领域从事具有国际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

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家高端培育计划招生简章

中国科学院大学 UCAS 中国科学院大学(英文名: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国科大”(UCAS),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科教融合、独具特色的高等学校。国科大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2012年9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名换牌,国科大由国家举办、中国科学院主管,也标志着中国科学院同时承担国家最高学术机构和最高学府双重职能。国科大2014年起招收本科生,形成覆盖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面向未来,国科大将秉持“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的办学理念,践行“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而不懈奋斗! 项目介绍 Programme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目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智能、绿色、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技术性革命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创新家高端培育计划”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落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规划,围绕“十三五规划”的五大领域八大产业展开,并对“十四五”将引领产业发展的核心经济形态进行展望。 课程邀请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的科研专家、知名专家学者及行业领军人才莅临授课,助力企业家学员在技术创新领域的认知升级,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为中国培养一批具有行业引领性和示范性的企业领袖,并基于此培育出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世界级中国创新企业。

(创新管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和发展

(创新管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和 发展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 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和发展教育行动计划纲要(壹) 第壹部分:队伍建设 于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中国科学院将继续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高效”和“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原则,实施科技创新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建立和完善新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培养和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进壹步加强科技创新队伍建设。 壹、实行以队伍结构优化为核心的人员总量控制 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实行岗位聘任、项目聘用和流动人员(包括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等)相结合的队伍结构。院通过编制总量和岗位结构双重控制的宏观管理模式,重点对各单位岗位设置、岗位聘任制队伍建设进行调控。 到2005年,全院择优且稳定支持的岗位聘任人员不超过2万人。试点单位岗位聘任人员应按院核定的数量控制,岗位聘任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壹般不超过1998年底于编人员总数的三分之壹,管理人员数量不超过岗位聘任人员的7%,同时可设不超过于读研究生总数2%的教育管理岗位,另外可聘任不超过岗位聘任科技、管理人员10%的技术支撑人员。 岗位聘任人员要形成合理的职务、年龄、学位结构。专业技术岗位中,高级岗位数不超过60%,对于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单位不超过80%;其中研究员岗位数不超过高级岗位的30%,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单位不超过40%。新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单位,岗位聘任人员平均年龄小于40岁,45岁以下的中青年应占60%之上,55岁之上人员不得超过20%。试点单位新进人员中,80%之上应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接收本单位毕业生不超过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同时亦不得超过当年接收毕业生总数的25%,西部偏远地区可适当放宽。严格执行按法定年龄退休制度。 二、建立和国际接轨的新型用人制度 于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和职务聘任制的基础上,过渡到全员岗位聘任制,实现双聘合壹,建立和国际接轨的新型用人制度。 (壹)岗位聘任 进入创新试点序列岗位聘任人员,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均须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任,契约管理。 于全院范围内停止各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和传统意义上的职员职级晋升,同时撤消院级各系列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各单位亦应撤消本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职员职级晋升的评审机构,根据不同岗位要求,组建相应的聘任委员会,建立完善的聘任程序和考核标准和办法。 院除严格控制各单位岗位数量外,为强化岗位竞争机制,每年仍将统壹组织面向社会的公开招聘活动,各单位必须有不少于20%的岗位面向所外公开招聘。 各单位要进壹步规范招聘程序,强化岗位逐级聘任制度。岗位聘任人员中,每俩年的淘汰率应不低于10%,经过俩个聘期(壹般不少于8年)的聘任,可签订无固定期限聘任合同,但无固定期限聘任人员的比例不超过30%。岗位聘任程序、聘用权限和责任应通过相对稳定的组织和制度来规范,不得随意操作或走形式。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 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加快“率先行动”计划工作目标的实现,夯实我院前沿与交叉科学的工作基础,自2016年开始启动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以下简称前沿科学计划),通过相对稳定支持一批拔尖科学家开展的研究工作,期望能够产出一批重大前沿科学研究成果,为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做出贡献。 为建立公平公正的遴选机制,加强项目的立项和过程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宗旨和目标 第二条前沿科学计划项目的遴选和支持以“夯实基础,探索未知,谋求引领”为出发点,“以人为本”,服务于杰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我院前沿与交叉科学的研究基础,稳定支持一批“立志报国、不忘初心、勤奋努力、积极向上”的拔尖科学家所开展的研究项目,谋求冲击国际一流甚至国际顶尖水平的基础科学成果,为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章申请与评审 第三条项目申报主体为中科院院属科研机构的科学技术人员(或团队)。申报人(或团队)需在基础前沿科学领域具有突破创新思想,并且已有经费尚不能满足创新科研工作需求。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科研人员具有项目申报资格,包括:

A类:工作在科研第一线的院士或国际公认的顶尖科学家,超过60岁的科学家需有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联合申请; B类:曾经获得过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支持,现已结题的中年拔尖科学家; C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科研创新潜质的40岁以下的青年拔尖科学家。 第四条项目推荐方式包括单位推荐和院士推荐两种。通过单位推荐的申报项目要求结合单位的“一三五”规划;通过院士推荐的申报项目须附有本单位或者本领域2名及以上的院士签名推荐信方参加遴选,每位院士推荐的项目数不得超过2项。 依托单位应认真遴选和推荐项目,并对推荐项目负责人的申报资格和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统一提交前沿科学与教育局(以下简称前沿局)。 第五条前沿局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予以受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一)申请人条件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 (二)未在规定期限内提交申请的; (三)申请人没有全时在依托单位工作的。 第六条前沿局负责组织同行专家对受理的项目申请进行评审。项目评审程序包括建议书评审和会议答辩评审。 第七条评审专家以院学术委员会及“专门委员会委员”和学科领域咨询评议专家组为主,辅以领域内其他院士、专家。 第八条专家对项目申请应当从科学价值、创新性、社会影响以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独立判断和评价,提出评审意见。 评审专家提出评审意见时还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申请人和参与者的研究经历及学术水平; (二)申请人(或团队)在研项目经费等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