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互文修辞

互文修辞

互文修辞
互文修辞

一、明确互文修辞的特点。

互文,是我国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又叫互辞,互参,或互文见义,即是在古诗文的同一句子的前后两部分、或相邻的两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解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前后结合起来才表示—个完整的意思。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等。

二、掌握互文修辞的类型

1、同句互文。就是指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解释、互相渗透、相互补充。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从字面理解,这句诗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实际上,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等。

2、偶句互文。

所谓偶句互文,就是前后两个句子构成的互文,前后两个句子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彼此隐含,往往下句含有上句已经出现的词,上句含有下句将要出现的词,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个句子拼合起来。例如:“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这两句应解作:“在东西南北呼叫,在东西南北骚扰”。又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这是两个相对的文句。如果只从字面上去看;就会理解为“和我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和我往来的没有无知的人”。把两句联系起来看,“谈笑”和“往来”构成了互文,它的意思应该是“谈笑往来有鸿儒,谈笑往来无自丁”,即“和我谈笑往来的都是博学之士,没有无知识的人”。

3、多句互文。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中的词语交互成文,合而见义叫做多句互文。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句中的“东市”“西市”“南市”“北市”构成了互文。如将其概括一下,则为“到各处的市场上去买出征的骏马和马具”,这里使用排比句式,突出木兰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使诗文音调明快,增强了诗文的音韵美。

三、正确理解互文词句的方法

1.根据互文的前后词语所处的对应位置来由己知词义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求全责备”、“文过饰非”这两个成语,其中“求”与“责”、“文”与“饰”分别处于相对应位置,由此可推知“责”就是“求”、“文”就是“饰”的意思。又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其中的“用”和“以”、“以”与“而”分别处于相对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以”就是“而”的意思。

2.把互相包含、彼此渗透的词语相加,合而见义。如“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家》)这个互文句极写塞外苦寒的军旅生活。如果仅从字面看,可理解为“将军冷得连弓都拉不开,都护冷得连铁甲都难以穿上身。”其实,完整的意思应是“将军、都护角弓不得控,将军、都护铁衣冷难着”。又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诗中“惊”、“鸣”互文,正确的理解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优美。

3.对两事各举一边的互文,使用概括整合法加以翻译。如“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句中“东西”、“南北”互文,“叫嚣”与“隳突”兼顾,意为“(悍吏们)东西南北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只有这样理解这句话,才更显“悍吏”之悍。

又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句中“受任”与“奉命”、“败军”与“危难”互文,可以概括翻译为“在战败的危难时刻我接受了使命”。

四、常见互文例句举隅

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

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了木兰回到久别的家中的欢喜之情。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其中“行”与“灿烂”互补见义。即“灿烂的日月星汉之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并非日月只运行而不灿烂,也并非星汉只灿烂而不运行。

4.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可理解为“(兰芝)在十三到十六岁之间掌握了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书等技能”,表现了兰芝的多才多艺和知书达礼。并非一年学会一种。

5.十日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这里的“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

6.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 其中“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言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不然,主人在岸客人在船,这样举酒饯行就可笑了。

7.林寒涧肃(《三峡》)这里应该是“树林山涧显出一片寒冷和寂静”,并非只有树林才“寒冷”,也并非只有山涧才“寂静”。

8.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阿房宫赋》)这句是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的金银财宝是六国君主所经营、收藏、积累起来的精英。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意思是“不因外物环境和自己遭遇的好坏而高兴或悲伤”,这里的“喜”,不仅指“物”,同时也指“己”,悲不仅指“己”,也指“物”。

10.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这句是说“东西左右植松柏,东西左右种梧桐”,意思是,在坟墓的东西左右(周围)都栽种了松柏和梧桐树。

1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这句的意思是,这些树枝枝叶叶互相覆盖,互相交错连接。

12.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其中“栗”与“惊”互补见义。即“使深林与层巅战栗而震惊”,并非栗的只是深林,惊的只是层巅。

13.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这句是说陶渊明的田居房前屋后到处都是桃树李树和枝繁叶茂的榆树柳树。而并非堂前只有桃树李树,后檐只有榆树柳树。

1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两句互补见义,这句是说“将军和壮士,出征十年来,历经数百战,有的牺牲了,有的归来了”只有这样理解,才不会让人产生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归来的都是壮士的疑问”。

15.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这句是说将军征夫都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或愁白了头发或哀伤流泪。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16.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通”“贯”互释,通晓五经六艺

17.朝晖夕阴(范仲淹《岳阳楼记》)意即“或朝晖夕阴,或朝阴夕晖” 也就是“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18.烟斜雾横(杜牧《阿房宫赋》)“斜”“ 横”为互文,意即“烟雾斜横”也就是“烟雾弥漫”之意。

19.去国怀乡(范仲淹《岳阳楼记》)这句是“去国去乡,怀国怀乡”的互文,译成“远离国都故乡,怀念国都故乡”。

2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扑朔”与“迷离” 为互文。意为“雄兔雌兔脚扑朔,雄兔雌兔眼迷离”

2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天下”“宇内”“四海”“八荒”为互文,全句意思是“(秦)有统一天下的野心”。

22.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孔雀东南飞》)”中“朝”与“晚”成互文,意为一天之中就做成了绣夹裙和单罗衫;

23.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说》)“殚”与“竭”互文,可译为:“地里的出产缴光了,家里的收入用完了”。!

24.日星隐耀,山岳潜行。(范仲淹《岳阳楼记》)“隐”与“潜”互文,可译为“日月星辰的光辉消失了,山岳也隐藏在阴霾之中”。!ZQ

25.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两句互补见义,意思是千里万里冰封,千里万里雪飘.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复习目标 1、理解并明辨常见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理解并洞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课前导入走进教材: 在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此外还有双关、对比、互文、通感、顶针等。请各位同学讨论分析一下,下面的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且考虑有什么表达效果?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提示: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运用互文手法,言简意丰,将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颇为复杂的内容运用简洁的语表达出来。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提示: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粗弦嘈嘈,好像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像是儿女私语。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诗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粗弦、细弦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将彼此交错杂弹,弦声清脆的特点表现了出来。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提示: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将李煜的亡国之愁比作“一江春水”,突出“愁绪”之多,“愁绪”的源源不断、绵绵不绝。 请根据上面的问题及答案提示,讨论分析一下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应该分几步进行? 讨论提示并归纳 第一:明辨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正确鉴赏和评价,其前提是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要区分一些易混淆的修辞手法。如:对比与衬托,借代与借喻,设问与反问。 第二:洞悉表达效果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如通感可以使色彩有温度,使声音有形象,冷暖有重量,气味有锋芒,从而创造出更加鲜明的形象,开拓出新颖的意境,抒发出独特的感受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下面是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请同学们迅速识记并且理解: 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修辞手法互文专题讲解

修辞手法互文专题讲解 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土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互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它是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几个并列词组或语句中,相应位置上的词语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隐含的修辞手法。比如:A有B,C有D。如果是互文,就是说:A和B都有C和D。运用互文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使文章表达得更加深刻。理解的方法、是把上下文的意思联系起来考虑,而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只从字面上去解释 一、(同)本句互文:指同一个句子中有些词语相互映衬呼应,合而见义,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前一句中,“主人”与“客”互补,意为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一起上船。 1、朝晖夕阴。《岳阳楼记意思是“朝晖夕阴”和“朝阴夕晖”。“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 2、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其中“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言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不然,主人在岸客人在船,这样举酒饯行就可笑了。 4、“东船西舫悄无言” 5、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其中“烟”与“月”互补文见义。即“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并非“笼寒水”的只是“烟”而无“月”,也并非“笼沙”的只是月而无烟。 6、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其中“栗”与“惊”互补见义。即“使深林与层巅战栗而震惊”,并非栗的只是深林,惊的只是层巅。 7、“东犬西吠” 二、邻句互文(对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指上下句互相隐含词语,两相映衬,文义呼应。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中“将军”与“壮士”互补,意为将军和壮士征战十年身经百战后归来;如果翻译成“将军经过百战之后都战死了,回来的都是久经战场的壮士”,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逻辑上讲不通,就是因为它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这一句是说:“将军和壮士经历了很多年征战,有的战死,有的归来”。应该翻译成“将军和壮士们经过多年征战,有的光荣殉国,有的载誉而归”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它的基本意思是“当窗对镜理云鬓,当窗对镜帖花黄”,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对镜”.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当窗”,两个词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补充.就构成了互文。用简明的话说,这两句诗应译为“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互文大多由两个分勾组成,也有由一个句于或四个分句组成的。“当窗”与“对镜”为互文。当窗以取亮,对镜以整容。全句是说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云鬓并帖上黄花,并非“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亦并非“贴花黄”只对镜而不当窗。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预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2、掌握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的答题步骤。 预习学案 (一)基础知识储备 常见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是: ⑴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 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⑵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⑶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 更突出、更鲜明。 ⑷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⑸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⑹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⑺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⑻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⑼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⑽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⑾双关的作用是使内容含量增加,表达含蓄委婉,有时幽默风趣。 ⑿互文的作用是内容丰富、相互补充,行文简洁。 ⒀顶针的作用是文气贯通,表达情感严谨周密,富有音乐美。 (二)答题步骤: 1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 3、此手法有效地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此手法的作用)。 课堂探究学案 高考金题再现: 1、(09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2、(09重庆)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

木兰诗赏析互文句子

木兰诗赏析互文句子 木兰诗赏析互文句子,一起来看看吧。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附:什么是互文互文是一种修辞手法,又叫互辞,互参。 在古代汉语中,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否则就会理解出错。 比如: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如果翻译成“将军经过百战之后都战死了,回来的都是久经战场的壮士”,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逻辑上讲不通,就是因为它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这一句是说:“将军和壮士经历了很多年征战,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应该翻译成“将军和壮士们经过多年征战,有的光荣殉国,有的载誉而归” 互文的表现形式: 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

比如: 1.朝晖夕阴。——《岳阳楼记》 意思是“朝晖夕阴”和“朝阴夕晖”。“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 以下句子也都一样。 2.“秦时明月汉时关”。“秦”和“汉”是互相补充。 3.“主人下马客在船” 4.“东船西舫悄无言” 5.“东犬西吠” 二、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 比如: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意思是不因“物”﹝所处的环境﹞或“己”﹝个人的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补充材料。 古代汉语中对互文修辞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构特征:互省。比如上面例子。 二、语义特征:互补。比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

现代诗歌的修辞

现代诗歌中几种修辞格的运用及其联想向度、跨度例证 引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又是语言艺术的高度体现。使语言艺术化的最基本手法就是修辞格的运用,就现代诗歌中修辞格的运用来说,体现出这么三大特点:一是各辞格的综合使用得到了持续增强;二是在辞格构成手法上,联想向度更丰富尤其注重虚与实的转化,联想跨度则明显地加大;三是传统常用辞格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传统上的一些不常用辞格上升为常用辞格,某些修辞手法正日渐形成为独立辞格。为说明以上观点,特选取由肖野主编花城出版社九零年版《朦胧诗300首》一书为模本,按“现代文学”时期、大陆“朦胧诗”时期、台湾现代诗设立章节,择取例句,做出分析。 一、“现代文学”时期 “现代文学”时期的现代诗,总体上还是比较注重对比喻、摹绘等传统常用辞格的选取,但在辞格的综合使用、辞格构成中的联想向度、联想跨度等方面,均有很大发展,对传统不常用辞格的开拓,则主要表现在对通感(超感)辞格的广泛应用。 比喻辞格在“现代文学”时期的诗歌中,已经很少单独使用,并且在构成手法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就比喻与多种辞格的综合运用来说,比喻与比拟综合运用的例子最多,如:“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徐志摩《沙扬娜拉》12页),是明喻与拟人的融合用法;“眼底有暗雪升起了”(陈江帆《灯下》52页),是借喻与拟物的融合用法;“七叶树呵,你穿了红的衣裳嫁与谁呢?”(潘漠华《小诗二首》第6页),是暗喻与拟人的融合用法;“我的寂寞是一条蛇/……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象一只绯红的花朵。”(冯至《蛇》8—9页),是暗喻与拟物的结合用法;“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雨巷》19页),是暗喻与复合拟物的融合用法。除比拟外,比喻与其它辞格综合运用的例子,如:“晕月如猫爬过墙来”(陈江帆《嫁女》53页),是比喻与摹绘的融合用法;“一粒大的白色的殒星,/如一滴冷泪流向辽远的夜”(何其芳《爱情》30页)是比喻、比拟以及摹绘的融合用法;“今宵准有银色的梦了/如白鸽展开沐浴的双翅,/如素莲从水影里坠下的花瓣,/如从琉璃似的梧桐叶/流到积霜的瓦上的秋声。”(何其芳《月下》31页),是比喻、比拟与摹绘、通感(超感)的汇合用法。就比喻辞格构成手法的发展来说,首先体现在本体所取的喻体经常是超常规、大跨度的,如以上例句中的寂寞如蛇、温柔如莲、晕月如猫、梦如秋声,很少实与实的平行联想,往往借一线金丝联通本体、喻体,象走悬索一样由此岸一下子过渡到彼岸,虚实交映,美韵独具;其次是在联想向度上普遍注重虚实之间的转换,如丁香与姑娘是以实喻实,寂寞如蛇、晕月如猫是以实喻虚,温柔如水莲花的娇羞总体上是以虚喻虚,梦如双翅如莲瓣如桐叶又竟如秋声,前面是以实喻虚最后是以虚喻虚。 这一时期联想方式的丰富及各种辞格综合运用的强化,还可以通过摹绘来进一步认识。“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徐志摩《再别康桥》11

互文

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土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互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它的基本意思是“当窗对镜理云鬓,当窗对镜帖花黄”,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对镜”.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当窗”,两个词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补充.就构成了互文。用简明的话说,这两句诗应译为“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互文大多由两个分勾组成,也有由一个句于或四个分句组成的。 掌握了互文的概念和特点,理解文意就不难了。理解的方法、是把上下文的意思联系起来考虑,而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只从字面上去解释。例如,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是两个相对的文旬。如果只从字面上去看;就会理解为“和我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和我往来的没有无知的人”。把两句联系起来看、原来“谈笑”和“往来”构成了互文。它的基本意思是“谈笑往来有鸿儒,谈笑往来无自丁”,译成“和我谈笺往来的都是博学之士,没有无知识的人”。 ②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是四个相关的文句。如果把分句割裂开来,就会误解为木兰每去一处只买一样东西,哪有这样机械呢?仔细一想,句中的“东市”“西市”“南市”“北市”构成了互文。正确的理解是;(木兰)到东市、西市、南市、北市法买骏马,买鞍鞯,买辔头,买长鞭,简而言之,就是到处去买出征的器具。作者把它分开来写,是为了诗句的整齐和音调的和谐。 ③主人下马客在船。

这是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用在相关的两个短语中。它的正确意思是“主人和客人下厂马,上了船”;不能解释为“主人下了马,客人上了船”。初中古诗文里互文用得比较多。 下面几句请同学们想想,它的哪两个词构成了互文,应怎样翻译。 (l)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2)叫嚣乎东西,隳突乎中南北。(《撼蛇者说》)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5)秦时明月汉时关。 (《出塞》)”

木兰诗的修辞手法互文

木兰诗的修辞手法互文 木兰诗的修辞手法互文:互文交错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复沓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顶真(顶针)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排比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比喻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设问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对偶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反问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借代 (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诗》的语言特点 《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开篇采用的一问一答,是民歌中常见的。《木兰诗》语言生动质朴,极少雕饰斧凿:“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流传千百年来,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口语;除了“万里赴戎机”六句文字比较典雅外,其余都保留着民歌的形式和风格,连锁、问答、排比、重叠等形式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而且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有姿致谐适的排比,也有新奇幽默的比喻,这都是当时文人的拟作中所没有的。……既然《木兰诗》是北方民歌,篇幅颇长,又多长短句,是否被乐府机关被之管弦?在我看来,此歌是能够入乐演唱的。单就原韵来说,篇幅较长的乐府诗歌大都是隔几句换一个韵,很少一韵到底,这样才能使演唱的歌曲音节复杂而有变化。《木兰诗》一共换了七个韵,也可以说是七种曲子:“唧唧复唧唧……女亦无所忆”;“西市买鞍鞯……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暮宿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天子坐明堂……不知木兰是女郎”;“雌兔眼迷离……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就相当于一个题下七首曲子。所不同者,这里则是一个完整的歌子。好多民歌每韵的句数比较整齐,而《木兰诗》的句数却比较参差。正因为它曾为乐人所演唱,所以古往今来都被收入乐府歌中,而且直到现在,仍有评弹艺人在演唱《木兰诗》。

(完整版)诗歌修辞手法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 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比、设问、反问、叠字、反复、顶针、用典、互文 1、比喻: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有相似点) 作用: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通俗,化冗长为简洁。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请对诗中二四两句,用修辞手法加以赏析 运用比喻,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尽显月下湖面之朦胧美,将湖中的君山比作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山水映衬,精美绝伦。 第一步:明确修辞;第二步:如何运用;第三步:艺术效果 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拟人) 作用: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这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拟人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夸张: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留宿,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因赦而喜悦轻松、浪漫豁达的心情。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明知故问)作用: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自问自答或问而不答) 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折桂枝·咏史

木兰诗修辞手法互文

木兰诗修辞手法互文 导读:《木兰诗》又称《木兰辞》,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以下是木兰诗修辞手法互文,欢迎大家参阅! 诗中使用互文的手法有4处: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此4处中每句均互相呼应和补充,上文省去了下文里将要出现的词语,下文里省去了上文里已出现的词语。 第一句,并不是只在东市买骏马……,而是到东、西、南、北的市场去买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 第二句则应理解为打开东阁的门,在床上坐坐;打开西阁的门,在床上坐坐。 第三句则应该理解为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云鬓并贴上黄花。不是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贴黄花只对镜而不当窗。 第四句应当理解为“雄兔脚扑朔眼迷离,雌兔眼迷离脚扑朔”,而不能说“脚扑朔”是雄兔的'特征,“眼迷离”是雌兔的特征。 木兰诗文言文原文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

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文言文翻译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

互文

互文[hùwén]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目录 1分类 1. 1.1 单句 2. 1.2 对句 3. 1.3 隔句 4. 1.4 排句 2示例 3修辞特征 4形式 1分类 互文,又名互辞,是古代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对互文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即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互不相干,实则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互文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句子的意思。这类句子比较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理解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完整,全面的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概括起来,互文一般有四种类型(常见的有两种)。 单句 (即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

所谓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相互交错、渗透、补充。例如: (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译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那就大错特错了,怎么也讲不通意思。 (2)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从字面上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着汉时关塞”的意思。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而应译作: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句中的“秦”、“汉”、“关”、“月”四字是交错使用的。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3)冬吃萝卜夏吃姜 大多数人的理解都是,冬天吃萝卜夏天吃姜,才有益于身体健康,这里的“冬”“夏”其实是春夏秋冬,理解为一年四季都要吃姜和萝卜,这是有利于身材健康的。 对句 (也叫互文相补) 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中含有(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例如现行教材里的:(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句子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衣裳。”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古文中,数字一般为虚数,所以不一定是十二年)后凯旋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这两句亦为互文,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按字面的解释是“将军经历千百次的战斗而后战死沙场,壮士从军十年凯旋归来。”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惑,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而归来的都是壮士呢?事实上,“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这句话的正确的翻译是:“将士(将军战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诗中“惊”、“鸣”互文,正确的翻译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幽美。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资料来源:秦秀白《文体学概论》P227-235, 有改动。) 诗歌的语言是形象性的语言,富有艺术魅力。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则是增强诗歌语言的形象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诗歌中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比喻有明喻(simile)和暗喻(metaphor)之分,它们都是就两个截然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其不同之处在于:明喻是直接地比较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故通常使用like,as等词;暗喻则是把某一事物说成是另外一种不同的事物,暗示其相似之处。 (1) O, my lu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Robert Burns) (2) And the great shipls sail outward and return, Bending and bowing o’er the billowy swells.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1)中的luve (=love)被直接喻为a red, red rose,着意于“我的爱人”与“一朵六月里迎风初开的红玫瑰”之间的相似之处,构成明喻;在(2)中,诗人把“船在海上乘风破浪的雄姿”与“忽而弯腰、忽而点头”的动作进行比较,暗示其相似之姿态,构成富有形象色彩的暗喻。 比喻的构成必须具备两个成分、两个条件。两个成分是:本体(即被比喻的事物,称作tenor)和喻体(即用来作比的事物或现象,称作vehicle)。两个条件是:(一)本体和喻体应属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二)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因此,在She looks (is) like her mother中,并没有比喻的用法。 比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或含义赋有具体的形象,增强语言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比如,在the pain of separation这一比喻中,Pain并不指人们所熟悉的某种肉体上的“痛苦”,但把“离别时的心情”喻为“某种肉体上的痛苦”,那么就自然使“离别的痛苦”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表达效果。这种比喻可称作“具体的比喻”(the Concretive Metaphor)。在room for negotiation, life’s journey, the leading lights of diplomacy等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比喻。 (二)比喻可以使无生命的事物具有生命,从而造成某种意象或抒发某种感情。如:an angry sky; the graves yawned; killing half-an-hour; the shoulder of the hill;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等。这类比喻可称作“泛灵比喻”(the Animistic Metaphor)。 (三)比喻可以使不具有人性的事物赋有人类的特征,this friendly river; laughing valleys; his appearance and manner speak eloquently for him等。这类比喻可称作“拟人化比喻”(the Humanizing Metaphor或the Anthropomorphic Metaphor),它与拟人(personification)的修辞手法十分接近。John Donne在The Sun Rising一诗中,一开头就把太阳比喻成一个“不守规矩的、繁忙的老愚人”,赋予太阳以人格: Busy old fool, unruly sun, Why dost thou thus, Through windows and through curtains call on us? … 由于运用了“拟人化比喻”,诗中的“太阳”形象鲜明、逼真,富有表现力。 (四)比喻可以产生“通感”(Synaesthesia),即把属于某种感觉领域的语义转移到另一个感觉领域,形成不同感觉之间的流通。钱钟书先生指出:“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

互文

一、举例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有人仅按字面解释于是理解为:“将军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这就会使人产生疑惑,为什么经历千百次残酷战斗死去的都是“将军”,而从军十年胜利归来的却都是“壮士”呢?其实“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在这里是“互文”,句前部分省去“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互相渗透,互相说明。 所以此文的意思应是“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概述了战事的频繁,战斗之激烈,岁月之漫长。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汉"互文,意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句2中的“秦”、“汉”、“关”、“月”四个字是交错使用的。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 二、概括 1、特征 结构互省 语义互补 2、古代作家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将本应在上下文中都出现的两个事物或词,在上下文中各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这种修辞方法叫做互文。 互文:就是把本应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合在一起的修辞方法。 3、效果: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意蕴丰富、委婉含蓄、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三、练习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迢迢”“皎皎”互补见义,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啊! 2、“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其中“栗”与“惊”互补见义。即“使深林与层巅战栗而震惊”并非栗的只是深林,惊的只是层巅。 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其中“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言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不然,主人在岸客人在船,这样举酒饯行就可笑了。 4、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 “十三……十六……”凡指兰芝出嫁前已具备了很好的才能与品德,不必拘泥于哪年学了什么。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东西左右”凡指“四周”。 5、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其中“烟”与“月”互补文见义。即“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并非“笼寒水”的只是“烟”而无“月”,也并非“笼沙”的只是月而无烟。 6、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7、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了木兰回到久别的家中的欢喜之情。 8、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同上文) 其中“当窗”与“对镜”为互文。当窗以取亮,对镜以整容。全句是说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云鬓并帖上黄花,并非“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亦并非“贴花黄”只对镜而不当窗。 9、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不因“物”﹝所处环境﹞或“己”﹝个人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1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雪》毛泽东(意思是“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千里”和“万里”是互文。) 1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 法 含义及作用例句及分析 1.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 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 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 物形象化的作用。 韦庄的《菩萨蛮》“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写尽了江南女子的 美丽与温柔。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 2.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 作物来描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 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 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 形象、生动的作用。 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 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 白鹤爱梅之深,它还未来得及飞 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 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 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 夸张到极点。 3.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 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 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身。借 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 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 “绿”和“ 红”两种颜色分别代 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 零。 4.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凭栏处、潇潇雨歇”,以夸张手法,一气贯注,写出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杜甫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 5. 对偶 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 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 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黄昏”,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死后身葬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一生的不幸遭遇。 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 6. 对比 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 互比较,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 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牵牛”(李商隐《马嵬》),将此日发生兵变境况危险同昔日在长生 殿共诉恩爱进行了对比。 7.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 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 令人回味。 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愁都几 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 以设问做结,以实写 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 体可感的形象。 8.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 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苏轼《定风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使用反问句式,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抱负。 9. 双关包括通过音近造成双重语意的谐音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杨

诗歌修辞互文

㈠互文。“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的运用一般来讲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有时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从这个角度讲与“变文”是一致的,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掌握了它,有时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求”(《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责备”这一短语,其中“全”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责”就是“求”的意思。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其二是有时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这是其在结构上的特点。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呼应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迢迢”“皎皎”互补见义。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啊!”,并非牵牛星只遥远而不明亮,也并非织女星只明亮而不遥远。这类互文,只有掌握了它的结构方式,才能完整地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如只从字面理解,不但不能完整而准确地把握其要表达的内容,并且有时会令人进入迷宫百思而不得其解。下面结合常见的一些诗文来具体谈一谈互文的具体应用。 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上逢李龟年》)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⑵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以表达木兰对久别的家庭的喜爱。不然既开的是东阁门,怎么会坐西阁床呢? ⑶当窗理云鬓,对镜帖黄花。(同上)其中“当窗”与“对镜”为互文。当窗以取亮,对镜以整容。全句是说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去鬓并帖上黄花。并非“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亦并非“帖黄花”只对镜而不当窗。 ⑷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同上)其中“扑朔”与“迷离”互补为义。即雄兔与雌兔均有“脚扑朔”、“眼迷离”的习性,是难以区分雄雌的,以喻木兰已女扮男装,言谈举止与男子无二,又在“关山度若飞”的征旅之中,就更不易被认出是女性了。并非象有些教参上说的“扑朔者为雄,迷离者为雌”,如那样,“扑朔迷离”这一成语将无法解释。 ⑸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其中“行”与“灿烂”互补见义。即“灿烂的日月星汉之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并非日月只运行而不灿烂,也并非星汉只灿烂而不运行。 这类互文中还有当句互文,即上半句的词语与下半句的词语互相补充才是其原意。如:⑼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其中“栗”与“惊”互补见义。即“使深林与层巅战栗而震惊”并非栗的只是深林,惊的只是层巅。 ⑽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其中“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言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不然,主人在岸客人在船,这样举酒饯行就可笑了。 ⑾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其中“烟”与“月”互补见义。即“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并非“笼寒水”的只是“烟”而无“月”,也并非“笼沙”的只是月而无烟。 ⑿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上述当句互文只有这样理解才是其原意。互文除上述表现形式外,凡指互文。如:⒀东

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借 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通感. 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例: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 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 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 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 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绵长。 三、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叠词、互文、 双关、顶真等。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 情景, 可分为明喻、 借喻。还包括通感。有

2.比拟。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其中,拟人较为常见。拟人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的作用,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例:“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釆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致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写到了极点。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 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例:“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 花, 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 “帆”代指整个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用 “管” “弦”指代音乐。

互文修辞手法-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互文修辞手法|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 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修辞手法是语文基础知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为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和运用修辞手法,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互文修辞手法。一起来看看吧! 互文修辞手法由查字典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近年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经常碰到互文这种修辞手法,这是一种古老的修辞现象。如果不弄清互文的内涵和特点,以及互文与对偶的区别,就很难真正掌握和运用互文。为此笔者从三方面对互文这种修辞手法作一些简要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一、什么是互文,它有何特点? 互文是汉语中特有的修辞手法,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所谓互文,指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将它拆开,分别放在两句中(多数情况是这样,有时也放在一句中),在理解时应前后拼合,才能正确理解语意。其特点是上下文意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参互成文,合而见义。互文的语

言形式多为两句式,也有其他句式,但极为少见。在具体的使用中,互文能使文字简洁、含蓄、生动并加强语气;也能使语言表达具备形式美和音乐美,以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 二、在学习中会遇到哪些互文修辞现象? 互文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古诗文中的运用;二是在成语中的运用;三是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为了便于理解,本文在援例时主要以中学阶段学习的篇目为主,并辅之以少量课外的但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诗文。 1、互文在古诗中的运用。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辞》) (3)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4) 旦视而暮抚。(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5)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6)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王勃《滕王阁序》) (7)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8)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杜牧(《阿房宫赋》) (9) 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其中(1)(2)(3)句为初中所学篇目,此三例的互文理解依次是:(1)不以外界景物和自己的境遇好而喜,也不以外界景物和自己的境遇坏而悲。(2)当窗对镜理云鬓贴花黄。(3)受任奉命于败军危难的时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