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人为何信仰缺失

中国人为何信仰缺失

中国人为何信仰缺失
中国人为何信仰缺失

08B07080127 姚程08新闻本一

中国人为何信仰缺失

研究目的

当前社会变得物欲横流,道德沦丧,其原因也正是精神层面上的信仰的缺失。信仰不是现实的,是超现性,不是经验的而是先验的,而中国人的信仰更多的是依附在现实的关系中,林林总总却都是以个人功利目的,以人际交往的关系为中心。缺乏一个或者一些值得全社会新的信仰,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呢?

研究内容

信仰缺失事件

钱云会,浙江乐清蒲岐镇寨桥村人,2005年当选村主任后。因土地纠纷问题带领村民上访。在5年的上访过程中,先后3次被投入看守所。2010年12月25日上午9时,乐清市蒲岐镇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导致一人死亡,死者随后被证实是钱云会。有网友爆料,钱云会是被“有些人故意害死的”,乐清市公安局在随后的发布会上称,这是一起交通肇事事故,钱云会当时撑一把雨伞从右侧向左侧横穿马路,工程车紧急刹车但仍与死者发生碰撞,造成钱云会当场死亡。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小悦悦在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重症监护室,脑干反射消失,已接近脑死亡。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2011年 4月15日,一张上海市卢湾区红十字会在某高档餐厅消费的近万元餐饮发票被曝光,引起众多网民的围观和质疑。次日,上海市红十字会通报了对该事件的调查及处理结果,辩解称餐费非“社会各界捐赠的救灾救助款”而是“工作业务经费”,并表示超标部分由个人承担,责令退回。此次“天价餐”风波不仅伤害了公众的慈善热情,而且使整个红十字会的机构公信力跌落谷底。

郭美玲,微博昵称“郭美美baby”湖南人。2011年6月20日,郭美玲在网上公然炫耀其奢华生活,并称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而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为了iphone 4、为了ipad 2,17岁懵懂少年脑海中闪出一个愚昧的想法:卖肾买奢侈品。于是悲剧上演了。17岁的安徽小伙子小郑在网络上接触到了一个卖肾的中介。2011年4月28日,卖肾中介用2万元做诱饵带他到湖南郴州某医院进行了摘除手术。

这些都是一年内发生在中国的事情,有的仍人愤怒不已,有的让人大跌眼镜,但这样的事情就正在不停地发生着,过去现在未来一直。

研究方法

非介入性方法

二手资料分析法

对被记载下来的人类传播媒介的研究

社会研究人员通常自己不收集数据而是利用以前别人所收集和整理的数据。研究者经常运用政府、私人机构或者大学的档案性的数据。他们检验数据,而不是收集数据。

研究过程

探讨无信仰社会的八大标志

1.在其位,不谋其政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中国几千年来形成了官本位的社会结构,做官是很大的荣誉。可是就有官员在其位,不谋其政,拿着老百姓给的权力谋私利。无所顾忌,混无信仰,是这些人的共性。

2.假货、假药泛滥

有人说,中国最精彩的电视节目,不是各种电视剧、娱乐秀,而是“质量万里行”。那里面的各种造假方法直叫人叹为观止。而这种种造假行为的背后,是没有信仰支撑,无耻到了没有底线:只要能获取利益,吃死你活该!

3.修班、辟谷课广受欢迎

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需要信奉一些东西。如果没有信仰,则会有别的东西趁虚而入。再加上现在民众普遍不相信“慢工出细活”,喜欢诸如“三天见效”之类的短期成效。于是,种种收费不菲的灵修班、辟谷课等就大行其道了。

4.“神医、高人”层出不穷

无信仰社会里,没有神可以信赖。那么无力的老百姓就趋向于相信一个所谓的“高人”。这就让很多胆子大、有手腕的人得了势。一翻包装之后,前待业青年成了神医、世外高人,成了大家信仰的那个“神”。

5.靠不道德手段上位的人受追捧

抄袭、假唱、超过底线地炒作绯闻等,这些现象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都不鲜见。但在民众普遍有信仰的社会,一旦发生上述丑闻,基本宣告当事人职业生涯的终结。而看看我们周围,用这种手段赢得了江湖地位的人实在难以计数。

6.虚假捐献

近几年,我们遭遇了不少自然灾害。在“多难兴邦”口号的感召下,我们或多或少都为灾区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捐款不在多少,而如果利用灾害搞“捐献秀”,用虚假捐献为自己挣名声,这样的人,你还能相信他什么?

7.为富不仁

在信奉上帝的西方社会,普遍的观点是:富人是替上帝保管财物,所以他们在晚年将财富捐出是在正常不过的事。而中国的富人很少这样做。再加上富二代的种种不争气的不良事迹,使得中国的富人成了一个不受尊重的群体。

8.社会诚信差,人与人互不信任

在冯小刚的电影《夜宴》中,葛优大叔一句“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一直为大家津津乐道。然而,诚信为本的时代随着古代信仰体系的崩塌而不复存在。现在的现实是:因为社会普遍无信仰,人与人之间互信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研究结果

现代人普遍无信仰的想法

信仰没用

现代人大多是功利的。我们每天为了衣食住行而奔忙,不由自主地变的很现实。信仰说到底是个虚的东西,不能给我们带来金钱物质利益。简单一句话:“信仰中没有颜如玉,信仰中没有黄金屋”。没好处,我信你干啥?

教育原因

客观地讲,我们的教育不鼓励人有信仰。从小学开始,各级教育没有类似“宗教扫盲”的课程,我们上过“法律基础”、“文学鉴赏”、“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之类的课,但“宗教基础”这门课,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历史原因

相比西方人,中国一直没有统一的官方宗教,民间信奉的也多是各种不伦不类的改良宗教。太平天国一个很恶搞的“拜上帝教”竟然形成了冲击清廷的一股力量,可见中国的宗教基础之薄弱。古时候就没基础,现在这样也可以理解。

社会风气

我们看到过太多的本本分分凭良心做事的人,在社会上混得不好;反倒是一些不择手段没有底线的人吃香的喝辣的。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既然没信仰会有那么大好处,谁还会抱住一个所谓的信仰不放呢?

浅谈师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师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所谓的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师德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师德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是教师工作的精髓。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之前,首先要塑造好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又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才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从而才能塑造好学生的灵魂。但是,当今社会却时而出现师德缺失的现象,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 一、师德师风失范的原因: (一)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改革的主流是好的,但改革也不免泥沙俱下,负面的、消极的社会沉渣泛起,在一些领域中道德失范、诚信丧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问题也日益突出;封建迷信、邪教、黄赌毒、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卷土重来;一些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西方没落腐朽的生活方式通过网络、碟片、电影等各种途径对我国公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在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少数教师免疫力差,导致自己精神空虚,欲念扩张。 (二)学校管理出现盲区,其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1.重智轻德。有的学校仍然只重教学质量,轻思想道德建设;只重考试成绩,轻素质教育。忽视了师德师风管理工作,少数学校对这项工作认识不够,管理不到位,存在热一阵冷一阵的问题,造成管理环节不衔接,监控过程出现疏漏,甚至出现盲点,导致师德失范的苗头有滋生的土壤。 2.不能坚持师德师风管理制度 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什么样的行为是违规行为,没有经常性地公示给学生、家长和社会,学生缺乏对教师行为的有效监督,有的学校学生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教师习以为常,学生也习以为常了,从而滋长了少部分师德败坏的教师。各校购臵的师德师风举报箱,有的锁都锈死了,劳命伤财,根本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对违纪教师姑息迁就 有的学校明知个别教师存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而再、再而三的迁就教师,不及时批评教育,不严格按师德师风管理制度进行处罚,这种作法实际上是对违纪教师的一种放纵,是对学校教育的极大不负责任。 4.师德评议弄虚作假 个别学校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评议时,不一针见血,不真枪实弹,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人人满意,个个满分。不深入学生、家长、社会中详细调查,胡编乱造,以假当真。 (三)教职工忽视了学习、反思、修身 有些教师鼠目寸光,以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十分了得,先进学不进,后进不改正,看不清教育发展形势,思想信仰开始动摇,教育教学行为开始滑坡,甚至出现师德失范的违法违纪法规的人和事。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心理失衡 由于缺乏学习,抵制不住市场经济带来的不良因素的诱惑,整天心术不正,恨天怨命。 看到自己的同龄人当了大官,发了横财,盖了洋楼,就按奈不住教师职业的清贫、寂寞,心理上出现了严重扭曲和失衡,价值观和事业观被抛得九霄云外。

中国人信仰的根源辨析

中国人信仰的根源辨析 信仰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在思想多元化的冲击下产生了关于中国人有无信仰的争论。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天命”为起源,以身处社会之中的“人”为信仰主体,以道德信仰作为核心内容,以“天人合一”为终极价值关怀,构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信仰体系。当代中国信仰重构应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统领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应反身向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精神力量,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标签:信仰;中国传统文化;探源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因而也成为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全球化的冲击,使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随之而出现了信仰的危机。信仰作为文化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内容也必须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建设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当代中国信仰的重构还应反身向后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寻求精神力量。 一、关于中国人信仰有无的争论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物质财富的增加也随之而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在分析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思想领域,一场关于中国人到底有没有信仰的争论由此展开。 1、多数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没有自己的信仰 美国最负盛名的决策咨询机构兰德公司撰文并预言: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穷的国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没有自己的信仰。文章认为:中国人在心理上受无神论思想的影响,排斥宗教信仰并将其视为迷信;但在行为上却表现为泛神论,拜鬼敬神的现象非常普遍。当在精神领域中无法形成社会普遍认可的信仰时,便丧失了敬畏之心,导致个人的自我意识被无限夸大,人们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意志确定各自行为。当人们心中没有罪恶感时,人性中的残忍和冷漠便暴露出来。也正因为没有信仰,所以“纵观中国整个历史,最残忍的争斗和屠杀都来自于他们内部自己。”[1]信仰的缺失使中国人将对金钱与权力的追求视为人生的终极价值目标,在行动上就表现为自私自利和缺乏同情心,而这样的国家是不可能得到国际社会的信任与尊重的。 以上事实反应了国际社会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国人信仰观的普遍看法。虽然这是基于对中国的社会现实问题的分析而得出的结论,但由于西方人不能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实质,因而未免过于夸大和片面、有失公允。 2、一些国内学者也认为中国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信仰

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班级:12经贸英语2班学号:12090316 姓名:王婷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诚信已不仅是一种伦理范畴,而是在伦理范畴的基础上,又赋予了法制内涵,实现由道德自律向法律规制的转化,最终筑就诚实守信这一道德准则的法律化。中国当前社会诚信状况令人忧心。国若无信,国何以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如何实现传统诚信的现代化转化,重新确立起人们对现代诚信文化的信仰,进而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真正建立,始终是中国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诚信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原因,提出前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对策建议。【关键词】诚信缺失现状原因对策 一:当前社会诚信的现状及其导致的问题 (一):现状 为了解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瞭望》新闻周刊联合国内专业调查研究机构于2011年2月11日至2月14日,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5个大中城市展开了民意调查。数据显示,被访者对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总体评价较低,仅有4.8%的被访者评价“好”48.7%评价“一般”接近半数46.6%被访者认为社会诚信状况“差”甚至“很差”。对此数据持质疑态度的同时,也许更多的是一种反思。诚信缺失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加大社会的运行成本,引发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严重者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安定。从诚信主体来看,社会诚信主要包括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这三类主体在当前社会的诚信指数均不乐观。当前社会存在着各类诚信问题,政府有的单位制造虚假增长指数者,企业界有的企业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者,教育领域有的院校学术造假者,等等。有研究者对政府诚信缺失方面进行了归纳,主要体现为有的地方政府或有的部门政策多变、不守承诺、随意性大、暗箱操作、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虚报成绩等。企业诚信缺失主要方面表现在:有的企业任意逃废银行债务,银企之间陷入信用危机;企业之间失信赖账,商业信用日趋萎缩;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会计人员做假账,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发布虚假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和消费者;偷税、漏税、走私、骗汇、骗取出口退税屡禁不止。政府和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作为个体的人

材料作文“信仰”写作指导与示例

材料作文“信仰”写作指导与示例 【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说:“人总要相信些什么,才不会度日时,跌入未知的黑洞里。”信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更是支撑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力量之源。有人说,中国人目前没有信仰,所以速成鸡、毒胶囊、毒生姜才会泛滥;也有说,中国人目前有明确的信仰,民主、公正、法制、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无数人反复践行;也有人说,我们正走在寻找信仰的路上……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请选准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本试题材料的核心词语是信仰,所以考生只需以“信仰”为话题,紧扣材料的三个观点任选其一作辩证分析,立意均属切合题意。如以第一句为切入点,考生可批判当今社会信仰缺失的现状,进而分析其实质与危害,呼唤信仰的回归;如以第二句为切入点,考生可讴歌信仰的力量,呼唤人们要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这个社会,发现生活的美;如以第三句为切入点,考生可采取理性的眼光来看待信仰的状况,即既没有丧失,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同时,在文体的选择上,考生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 【推荐素材】 认为艺术家的自由在于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是错误的。这是胡作非为者的自由。 ——(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 信仰是精神的劳动,动物是没有信仰的。野蛮人和原始人有的只是恐怖和疑惑,只有高尚的组织体,才能达到信仰。 ——契诃夫 屠呦呦PK黄晓明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其研究成果拯救了、拯救着、还会拯救无数人的生命! 2015年10月9日,演员黄晓明在上海举办结婚仪式。媒体报道,这场盛大婚礼席开了上百桌,来了“大半个娱乐圈”,堵了市中心的半条延安中路。 当电视、广播、APP新闻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黄的婚礼,铺天盖地的全是他的消息的时候,关于屠呦呦的报道却明显冷清很多,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屠呦呦是谁。 于是有网友评论: 当黄晓明婚礼因参加的大牌太多,导致浦东和虹桥两机场几近瘫痪,婚礼现场比诺贝尔颁奖典礼都要隆重的时候。让我不禁以为难道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不是屠,而是黄吗? 当黄晓明挥金如土,婚礼奢华,费用达两亿的时候,而诺奖得主屠呦呦呕心沥血,一生奉献,奖金却只能在北京买半个客厅,所获报酬远比不得baby一季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读书报告 我选这本书的原因,不是因为我喜欢这本书,而是因为这本书封面的一段话:“中国人大多不会对自己所崇拜的神寻根究底, 祭供,充满着现世利的功利, 培养着自己自私自利之心。 没有信仰的纯洁性,或许更甚于没有信仰。” 我想知道这是不是真如作者所说的那样,中国人没有信仰;我也想知道,什么是信仰,它与宗教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我也想知道在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的信仰。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葛兰言: 葛兰言,20世纪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汉学家,1884年2月29日出生于法国东南部Drome省,是法国著名汉学家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的学生。葛兰言运用社会学理论及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宗教和礼俗,而且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宗教的研究。代表作品:《中国古代的节庆与歌谣》、《中国宗教》、《中国古代舞蹈与传说》、《中国古代之婚姻范畴》、《中国文明》等一系列名著。 在葛兰言之前,西方汉学正统的研究方法是语文学方法,率先起来对这种方法进行纠偏的便是葛兰言。他批评说:“一般旧派的史学家或中国学家,不是仅以考证为能事,就是虽有解释而仍是以主观的心理的意见为主,故貌似科学而实极不正确,极不彻底,故远不如迪尔凯姆所倡的社会学分析法为高明。”因此,他倡导用社会学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社会,撰写了《中国古代的节庆与歌谣》、《中国宗教》、《中国古代舞蹈与传说》、《中国古代之婚姻范畴》、《中国文明》等一系列名著,在西方汉学中开创了崭新的社会学派。 其实中国人并不缺乏信仰,只不过它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对传统道德的坚信不疑。 值得关注的是他曾在中国留学。1911年,葛兰言博士来到北京留学。两年以后,他回到法国。回国后继其师为高等研究院东方宗教研究所所长,后转任东方学院教授。 接下来,我简要的说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儒释道的本质是什么? 神、鬼、祖先与祈福仪式有怎样的微妙联系? 情歌对唱如何演化成天地信仰? 在这里,读懂沉淀5000年的国民文化 在中国人的心里,从来就没有宗教的地位。 佛道,不过是妄图逃避苦痛时日的借口,以及期望上苍赐福的交易;儒教,毋宁说是现世相处的哲学;而面向祖先的祭供,则除去追忆过往的仪式,剩下的就只有盼望冥世先祖们能够保佑和降福于自己了。 功利性,使中国人的信仰失掉内在的虔诚,也使中国人失掉本心的纯粹。 这本书一共有四章:

有关佛教因果思想与信仰缺失问题的思考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3·4 【收稿日期】2013-04-05 【作者简介】方文风(1989-),女,甘肃天水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1级诉讼法学专业(国内安全保卫方向)硕士研究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大力倡导经济建设,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思想文化建设并没有跟上经济建设的步伐,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人民把问题的原因归结为我国民众缺乏信仰,失去了道德的底线,所以做出了许多道德沦丧的事情。不少人开始探索,是什么造成了民众的信仰危机,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 一、佛教因果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佛教起源于印度,两千七百多年前传入了我国,在适应我国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文化。其中佛教因果思想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少流芳百世的名言警句都反应了这一思想。“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就反应了有因必有果这一思想;“他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是在告诫人们,不管谁做恶,都要承担后果;还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则说明从因到果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等等。 佛教因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把世间万物都容纳在因果体系中。大到宇宙、人生的起源与归属,小到人世间细枝末节的事,都离不开因果规律。一个人的出生是一个“果”,这个果就是由前世的“因”所造的,因不同,果也会各有差异。在这一世,人又会造就新的“因”,也会受现世的“果”,这些因果相折抵,又会形成下一世的“因”。人的生生世世就是在这样的因果中无限的轮回下去,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所以佛教告诉人们要从轮回中解脱出来,解脱之法也在这因果规律中,这也是佛教因果思想的关键所在。在这个因果规律中,因永远会导向一定的果,果都是由因得来,这是人们无法改变的,但是人们可以自主决定去种什么样的因,通过主导因,从而改变果。在人的一生中,最根本的是人的自心。只要我们发善心,福报会随我们而来,命运也会因我们而改变;只要我们有超脱之愿,当积累了足够的善因与智慧之后,我们也可从轮回中超脱出来而得涅槃。[1] 佛教因果思想深深的根治在我国传统文化之中,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它也是人们在行为处事时一个重要的价值评判标准。然而,受无神论观点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对生死轮回持怀疑态度,现代文明的发展让我们更加肯定了世上并不存在神,宗教只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佛教作为宗教的一种,也被贴上了封建迷信的标签,佛教的因果思想也被人们摒弃,人们不再相信因果轮回。社会上发生的许多道德沦丧的事件,就是由于人们敢于去种各种各样的“恶因”,因为他们不相信“恶果”会随之而来,他们自信可以通过自己的“非常手段”去化解各种“恶果”。 [2] 人们对生死轮回的质疑是正常的, 无人亲眼见证它的存在,但不能因此否认佛教因果思想的根本智慧———即因果相续的道理。 二、我国信仰缺失现状的原因分析 我国信仰缺失的现状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自古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儒释道精神,看重道德信仰的建设。新文化运动带给我们“民主”和“科学”,我们开始关注政治信仰,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逐渐树立起了共产主义信仰,相信无神论,质疑宗教信仰。 [3] 再到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开始崇尚物质, 大力发展经济建设,不断的见证了“科技”的伟大,这种对物质的崇尚逐渐演化成了对“金钱”的崇拜。因为钱,商人唯利是图,枉顾社会法纪,置消费者的生 有关佛教因果思想与信仰缺失问题的思考 方文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摘 要】佛教因果思想在两千多年的传承中已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更是每一个中国人根 深蒂固的思想观念,然而在当今社会,许多人不再相信“因果”思想,肆无忌惮的去做坏事,社会上出现了许多道德沦丧的事件。分析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意在让大家对佛教因果思想有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坚固大家的因果观念,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关键词】因果思想;传统文化;公平【中图分类号】B 94,D 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01(2013)04-0120-03 No.4,2013 General No.67,Vol.12 2013年第4期第12卷(总第67期)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ce Officers 120

一本读不下去的书——《中国人的信仰》 读后感

[一本读不下去的书——《中国人的信仰》读后感]一本读不下去的书 ——《中国人的信仰》读后感 作者:bubu 主题词有两个,‘中国人’和‘信仰’,一本读不下去的书——《中国人的信仰》读后感。书不是社会科学调查类的记录文字,而是三个作者自己相信并且想要宣扬的东西,加上十七位政协,教授,国学学者,方丈,音乐家,画家等等人士的访谈。居然就算在中国人头上了。我想我只好这里说一句:我不在那之中,我不是属于他们代表的那群中国人。第二个词“信仰”, 我特别的去google了一下,以下是“信仰”两个字在维基百科里的解释,看起来挺靠谱的,所以我把它抄在这里,以弥补此书没有提供的名词解释。如下: “信仰,是指對聖賢的主張、主義、或對神的信服和尊崇、對鬼、妖、魔或天然氣象的恐懼,並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崇拜还有不同。信仰主要针对“观念”,而崇拜主要针对模某个“个体”,例如上帝、耶稣、太阳、狮子等。信仰与“认知(相信)”不同,一般说认知(相信)一种理论,而不是说信仰一种理论。信仰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特别是体现在宗教信仰上。 信仰是人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的選擇和持有。信仰體現著人生價值、人生意義的可靠落實。信仰與所信仰的物件是否客觀存在沒有必然聯繫。宗教並非信仰物件,而是信仰的表現形式,表現形式不可作為信仰物件。” 书的前半部分,第一章“有信仰的生活”,和第二章“中国人的信仰”,使用的是脑白金广告的语言技巧,没有逻辑也不提供分析说明,只用斩钉截铁的话语说出口号式的句子。很多陈述句,使用不同的同义或类似的修饰词,中心词仁爱啊和谐啊被无数次的重复,达到强调的效,读后感《一本读不下去的书——《中国人的信仰》读后感》。因为没有逻辑,看起来很难受,同时因为语言单调重复,中国文字的美感完全缺失。比如人是时间的主人,比如说国家是人,国家是善等等。(我还是喜欢马克思关于国家的定义,那正常多了。) 接下来的一章是“中华文明重光”,很多内容看不懂,也许是专业学术的东西,不是老百姓去看的(虽然在题目上圈了所有的中国人在内,但是写的东西又把俺们普通老百姓排除在外了),从技术层面来说,这些作者如果想要宣扬什么,达到读者的心灵,至少得让人看懂吧。 后面的访谈录,因为是特定的某些人群,不是我们常识理解的普通人,比如占中国人很大比例的平头百姓,头衔里没有学者,没有家,不靠研究这个研究那个谋生(或者安身立命)的人,只一份工作,或者只一亩三分地挣钱糊口养家的人。这些被访谈者所说的,或出于自己的真心感受,或出于冠冕程式理论,比作者们前面写的东西从内容上来说,有意思些,也饱满些,对白的记录没有那么空洞,也没有那么多口号式的语言。访问者有时很有技巧的应和,在应和中套入自己想说的话,向他们自己提倡的说法靠拢,不小心就以为了是被访问者

对中国人道德缺失的思考

对中国人道德缺失的思考 在孔孟时代,看到老人摔倒过去扶,看到小孩受伤送去医院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的事,而现在在这个文明年代里,竟然成了人们、社会竞相讨论的话题,我不得不说,孔老夫子若看到这个局面,心里应该有多寒啊。 而现在引起社会道德大讨论的正是小悦悦事件。2011年10月13日下午,广东佛山,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辆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位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由此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于0时32分离世。2011年10月24日上午,广东佛山南海区检察院称已批准逮捕小悦悦碾压案嫌疑人。 小悦悦事件引来了人们对中国人道德的质疑,而我相信经过的十八位路人完全可以代表中国绝大多数人的行为,很多人可能会说,如果自己经过一定会打电话到医院。但是,心里想的和现实中的具体情况是不一样的。我不能肯定换个环境、换一批人后,这种情况就会有大的转变。如果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我觉得如果我经过这里,看见一个小孩血琳琳的躺在马路上,一动不动,我也不会救得。因为我想,如果他还活着,肯定有人救了,既然没人救他,他肯定是死了。如果小孩动一下,我肯定会打电话到医院的。 人们不禁思考,是什么让中国人这样的冷血呢?我认为这要追溯的大名鼎鼎的“彭宇案”。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而彭宇自称自己是为了帮助老人才前去扶,一同帮助的还有陈二春,在陈二春的回忆里,这过程中气氛平和,没有通常所见肇事者与受害人之间的僵持与敌对,徐寿兰对他和彭宇连连感谢,还说“不会连累你们的”。陈二春因此并不去设想彭宇有可能是撞人者,“假如是彭宇撞人,当时的气氛不可能那么平和”。而当时双方在警察局的笔录离奇失踪了,老太太的儿子正好在警察局工作,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在案件审理中,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认为彭宇是无辜的,而法院的判决书上却以“如果不是彭宇撞的人,那他不应该为老太太垫钱”判了老太太胜诉。正是这起法律公正的案子,引起了社会“老太太倒了,到底该不该扶”的讨论。我只想说,难道这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吗?造成别人有难不敢帮这种局面,媒体的影响也要付出一定的责任,有些媒体只知制造噱头,而忽视了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关部门需要对这进行一定的约束。正是这个案例,吓得人们不敢再扶摔倒的老人了。 还有一个案例,在一个大工厂里工作的有各个国家的人,一次有个人受伤了,别的国家的人都过去询问情况,只有中国人仍在那里工作,别人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过去,他说“有那么多人关心她,还用我上去询问吗?”我觉得我们大多数人也是这样想的。这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的教育是失败的。中国的教育中缺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教育。富裕的地区,孩子大多喜欢享乐,家长对爱的教育漠不关心,有些甚至教育孩子负面的东西。贫穷的地区上学都困难,哪有心思在爱的教育中费工夫。似乎爱的教育的成果是看不见的,而在中国,看不见的成果似乎多是可有可无的。而美国的小学教育中,安排了大量的做义工的机会,在医院,敬老院,孩子在劳动的同时会体会到关爱他人的乐趣,快乐。中国的教育资源的确不丰富,但是给孩子提供做义工的机会应该是非常多的。而学校只知道学生的学习,在今年的教改中,这应该成为一个改变的方面。 1906年,留学日本的鲁迅观看幻灯片,看到日俄战争时,一个中国人给俄军做侦探被日军捕获,正被砍头,一群虽强壮但麻木不仁的中国人正津津有味地围观。此景深深刺痛了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建议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建议 2009.12.02 14:37 来源:人民网作者:中共海南省委组织部 理想信念是指人们向往、追求和奋斗的根本目标,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更是一个人进行各种行为的支撑和动力。对一个人来说,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失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样,对一个政党来说,倘若没有正确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失去奋斗的目标、偏离前进的方向,就会丧失先进性和存在的依据。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所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党员干部确立远大理想与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远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要经历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这个总过程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党员干部如果没有确立这个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失去方向,而放弃现实理想信念,实现远大理想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只有了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现状,认真探析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的路径,才能帮助党员干部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一、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从总体上讲是能够高扬共产主义理想的风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并能够努力为之不懈奋斗的。但是也要看到,党所处的社会环境,肩负的历史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必然会对党员干部产生影响,其中少数意志薄弱者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了的问题,有的还十分严重。 (一)政治思想方面丧失理想信念 多数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积极,赞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

中国道德问题根源及应对措施

题目:中国道德问题根源及应对措施 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姓名:郭先锋 学号:1240210327 指导老师:谢俊 日期:2014.11.10

摘要:当今许多中国公民都出现了道德问题,这不仅有碍于个人的发展,对整个社会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道德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它是基于时代生存背景、时代精神背景和伦理—道德学科背景的情况下逐渐产生和发展的。治理道德问题,需要从个人、社区和社会着手,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治德网络。 关键字:道德生存背景精神背景学科背景对策 引言:道德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规范文化,它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在日常生活中,道德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社会活动的文化体系。当今许多公民出现了道德实践上的问题,表现为越来越多的人在社会交往、职业活动、私人生活等方面不遵循正常运行的道德规范,甚至肆意破坏和践踏现存道德规范。 正文 一、中国道德问题的实态表现 现实回顾:一位65岁的婆婆摔倒后,便喊来3个小朋友来扶她,当小朋友来扶时,婆婆竟一把死抓住一位9岁小朋友的手。三个孩子当时是去搀扶老人,却被诬陷。婆婆则称是小孩将自己撞倒。当看到这一幕时,我们不禁要问当代中国人怎么了,中国几千年优良美德为何会变成他人诬告的证据。 我国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也使当代中国面临着诸多道德问题。物欲横流、精神空虚、信念淡薄、信誉危机、诚信缺失、见利忘义、人生价值观扭曲变形在不少人身上表现十分突出。在商品经济大潮下,人们似乎失去了应有的约束,许多行业不正之风、政治腐败现象日趋蔓延。 如今的中国,道德信仰呈多元化发展,道德这个词正在被许多人作为一种外在的礼仪规则和口号使用着,而作为个人内在生活规划及个人内在信仰的特点正在社会层面上越来越被疏忽。很少有人为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勇于承担道德责任,只要有条件或为利益驱动,很多人都会去实践其一向所批评的不道德行为。这些现象的存在让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正面临着社会道德危机的事实。 二、中国道德问题的根源分析 1、时代生存背景 “时代”既相对于人类而言,也相对于民族国家而论。自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整个人类正在从自发到自觉走向全球化,绝对的地缘主义生存模式开始土崩瓦解而被全球化模式所取代。以世界市场为纽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全球化趋势逐渐形成。 在这一全球化趋势中,必然催生伦理价值诉求和道德规范,使其由绝对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向世界主义和全球主义方向演变。这一过程对于每个民族国家,尤其是对贫穷落后并且道德保守的民族国家来讲,必然产生伦理理想和道德信仰上的阵痛:旧有的伦理道德和信仰开始失效,新的伦理道德信仰未及建立,伦理理想的失落与道德信仰的空位,成为21世纪初这个新旧交替的生存过程中的时代特征。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战略思想和实践理论体系,推动了整个国家社会的经济快速增长,但却忽视了那些不应该产生或出现但又事实上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这样一个由一般与特殊组成的特定的时代背景,为当

古代中国人到底信仰什么

古代中国人到底信仰什么? 很多人一直相信一个错误观点:古代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没有真正的宗教信仰的。这一观点广为流传,甚至成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唯物主义者、坚持无神论等等荒谬错误的理论的依据。其实,宗教作为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状态。阿拉伯帝国在伊斯兰教的影响下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中世纪欧洲在天主教会的压迫下停滞不前,古印度人在印度教的愚弄下遭到种姓制度的重压,俄罗斯的建国与东正教形成过程密不可分,而美洲则因为宗教而每年杀死数万人祭祀,所有城市都以宗教建筑为中心。中国人也是人,也生活在地球上,也是一张嘴巴两个眼睛,怎么可能“举世皆浊我独清”呢? 那么,中国人信仰佛教吗?答案是完全否定的。范文澜曾经指出,中国古人对佛的看法,其实就是将所谓的佛看做是一个最大的贪污犯。他们给寺院捐钱,供养不劳而获的僧尼,乃至装修佛像,四处烧香,无非是想要祈祷自己得到庇护,或是洗清罪孽、得到好处如升官发财等,要么就是为别人祈福,其实质是等价交换(在拜佛的人看来),而真正懂佛教教义、核心思想的人有几个呢?引用蔡美彪先生的话说,除了老和尚老尼姑和老居士们之外,大部分人连大乘小乘都分不清,所以无所谓信仰佛教。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由神仙家、方士和古代巫教混合发展而来。那么,中国人信仰道教么?对不起,可以说是基本不信的。中国人对于道教的态度,其实与对待佛教差不多,真正懂得道教思想的人也是少数。不过道教由于常常被当做“皇权天授”的依据,所以多次被定为国教。但是这只是统治者加强统治,收买民心的手段,其实这与伊斯兰教、天主教的“国教”地位是截然不同的。每个穆斯林都能背诵《古兰经》(这是真的,否则每天祈祷都做不了),中世纪基督徒虽然不用背经(拉丁文实在没几个人会用),但必须按时上教堂做弥撒。而道教这个“国教”既不要求每个人都会背道经,也不要求各个都去道观搞活动,只是上层阶级信仰的东西(未必真信),所以也谈不上是中国人的信仰。 儒家呢?儒学意识形态确实是中国古代根深蒂固的基本意识形态。但是,我们要知道,儒学绝不是宗教。宗教的基本前提,一是有独立思想体系,二是要崇拜神灵。可惜孔老二是“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所以儒学没有算作宗教的基本条件,只是意识形态,不是宗教信仰。 伊斯兰教在唐朝中期传入中国,大受欢迎。据说光广州的穆斯林就有20万之多。可惜不幸的是在唐武宗灭佛时,伊斯兰教也连带受到冲击,而接下来的五代十国战乱、以及宋朝时理学的出现导致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僵化,使得伊斯兰教未能成为中国主流信仰。

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羞耻感答案

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羞耻感 王晓华 ①大约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部分国人迅速丧失了体验和言说羞耻的能力。他们心中只有博弈的胜负而无义与不义之别。倘若开车闯红灯被摄像头拍到、行贿受贿露出了马脚、论文抄袭受到谴责,那么,很多当事人和旁观者都会将之归结为运气不好。于是,耻感文化不断地丧失自己的精神领地,日益走向衰微。 ②中国古代的耻感文化本有其信仰之维。儒家之所以要求人要有羞耻意识,是因为它预设了天道的规范性,认为人的羞耻感源于人的内省,源于对天道的信仰。这种信仰在汉代董仲舒那里获得了强化,更加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举止:人和国家倘若行为不端,必受天地之警告、谴责、惩戒。 ③正因为虔信天可惩恶扬善,国人才会祈祷和忏悔。关汉卿笔下的窦娥,相信自己的冤情会感动青天,故而祈求天降异象,以证明自已的冤屈。显然,窦娥心中的天无时无刻不在对世人的言行进行审判。正由于以天道为尺度,国人的内省才有了依据,耻感文化方能生成和延续。 ④信仰之所以会造就耻感文化,是因为它为人设置了终极目标和绝对法则。有了终极目标和绝对法则,人才可能判断自己当下行为的意义,从而生成自豪感和羞耻感。否则,人当下的行动就会缺乏方向和尺度,就无法区别正义和不义,自然会沦落为无耻者。中国当代耻感文化的衰落,是因为90年代的中国开始进入信仰全面式微的阶段:传统的对天的信仰、对共产主义信仰、对自由、平等、博爱的信仰,均被冲击、解构乃至遗忘。随之而来的是精神上“无法无天”的时代,胜者为王的丛林法则开始支配大多数国人。大凡腐败(从行政腐败到医疗腐败、学术腐败、教育腐败)而被揭露,人们的本能反应是:此乃斗争之结果,被揭露者和惩罚者肯定得罪了重要的权力主体。在这种语境中,要求他人忏悔和言说羞耻成为展示权力的手段,拒绝忏悔和言说羞耻则成为自我保护战的关键环节。于是,几乎所有关于忏悔和耻感的话题都指向他人而非内心,源于内省的羞耻感成为稀缺的体验.耻感文化日益衰弱。 ⑤公正地说,并非所有中国人都丧失了羞耻感。那些依然有所信仰和敬畏的人,依旧在从高处审视自己,为自己的不义和缺失感到羞耻。遗憾的是,与庞大的无信仰和无耻感的人群相比,他们不但数量少得不成比例,而且处于被遗忘、忽略、抑制的边缘状态,其所造就的耻感文化难以影响更多的人。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如何培育感受羞耻的能力仍是个问题。道德感归根结底源于信仰,信仰指向精神的天空,因此,不重建国人的精神之天,就无法全面重建耻感文化。 (选自2 009年7月22日《文汇报》,有删节) 8、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文中的“耻感文化”是指,人们的言行举止受终极目标和绝对法则的引导、约束,源于内省的羞耻感、注重廉耻的文化心态。 B.文章第一段由列举部分国人迅速丧失了体验和言说羞耻的能力的几种生活常见现 象,自然地引出了本文论述的中心。 C.文章第二段分析儒家关于“人要有羞耻意识”文化,阐释了对天的“敬畏之心”是维系我国古代耻感文化的重要因素。 D.作者列举大凡腐败被揭露,人们的一些本能反应的现象,意在强调如何培育当今国人感受羞耻的能力仍是个问题。 9、下列不属于中国人丧失羞耻感的原因的一项是C

浅析中国人信仰缺失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题目:浅析中国人信仰缺失的原因姓名: 院系: 专业班级: 学号: 联系方式: 任课教师:

浅谈中国人信仰缺失的原因 [前言]本学期有幸学习臧豪杰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程,感觉很高兴,也觉得收获了很多,这堂课老师思想开阔,内容充实,也是我喜欢的一门课,臧老师老师在课上提到,中国人的信仰缺失问题,我也深有同感,于是对此问题深入剖析了原因,以下是正文: [正文]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以及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随着近30多年的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GDP已经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但光鲜亮丽的背后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当今物质极度丰富的中国,人们却并不快乐,幸福度也很低,心灵上没有一个落脚点。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出来以后,人们开始迷惘慌乱了,对社会的信任感也大大降低。现如今的中国人正经历着信仰严重缺失的时代,精神、道德开始迷失,找不到归宿了。对于中国信仰缺失,当前最急需解决的是找出缺失信仰的根源。就中国人自身而言,非常独特的宗教信仰特点,然而这种宗教信仰特点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创造辉煌,亦可导致毁灭。 1.首先,中国宗教的人文化和世俗化。 与西方基督教、伊斯兰教所重视彼岸世界的情况以及个人心灵的解脱截然不同,中国宗教向来有浓厚现实性。人们崇拜神灵,不是为精神解脱,而是求请神灵帮助解决民生问题,消灾免祸,治病驱邪,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功利性很强然而正是由于中国人信仰的人本化和世俗化导致了当今的国民信仰缺失。中国人在对待宗教信仰的态度上体现的是对现世的热爱,看中人世间的快乐,具有人本价值尺度。正是这个特点使得中国人的信仰具备了时效性和被检验性。对于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正如鲁迅所说“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是最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道教教义说“长生不老,得道成仙”。暂且撇开后半句不说,就”长生不老”而言,生、老、病、死是人一生不可避免的,所以根本就不存在“长生不老”。这就使中国人开始怀疑自己的信仰是否真的对自己有好处,以致很容易放弃这个信仰。因为中国人的信仰是极具功利性的,惟灵则信,在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无论这些愿望是不是可实现)时,就会被淘汰,淹没在历史长河里。 2. 经济转型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 目前中国正处在转型时期,转型的外部环境也对信仰的缺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首先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引发的价值观矛盾。改革开放以前,人们不管是在思想上、心理上还是行为上,都是有依赖性的。相信毛主席就是真理,依赖计划经济体制能让大家有饭吃有水喝,很少有自己独立的创新思想。比如

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

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 摘要:许多信教者总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其实中国是有宗教的,只是由于中国的特殊社会背景,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了人们的宗教信仰。本文从中国宗教的由来与现状开始阐述,宗教在中国的发生;跟着结合中国的发展,阐述中国宗教的性质;由于这种与国际上其它国家不同的宗教性质与文化,针对中国人对待宗教的功利性态度与西方国家对宗教虔诚的态度作比较;最后从历史,科学等角度总结为什么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会比较淡薄。 世界宗教多样而盛行。特别是西方及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十分虔诚,然而西方人到中国都有个疑问为何在中国感受不到宗教信仰的气氛?即使是在世界盛行的基督教也感受不到浓厚的信仰信念。要回答这个关于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的问题,则需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得历史,不仅要谈及宗教在宗教的发展,更要说明中国这一特殊的国家历史发展。因为中国特殊的国家性质和渊源的历史文化,导致了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与价值观与世界的不同…… 一、中国宗教的由来与现状 由于中国法律对宗教信仰的开放及保护,现在中国境内的宗教多样,各种宗教信徒总计有一亿多人。 1、佛教。佛教是在公元一世纪前后从古印度传入中国。而后经过漫长的发展与 演变,在中国就根据语言的不同分了三大系列,分别是汉语系佛教,藏语系的喇嘛教和巴利语系的小乘佛教。汉语系佛教对汉族的影响比较广泛,也不要求入门程序,只要信奉佛教的都可以称之为佛教教徒。 2、道教。道教是我国传统的宗教。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与信仰胜于其它也是由 于道教的影响。道教源于公元2世纪。主张的就是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经过漫长的演变与发展,后来被分为全真派与正一道两大教派。在全真教的第五代掌门人丘处机的带领下道教进入兴盛时期。受到成吉思汗的尊重,并要求统一佛教。虽然佛教与道教会互斥,但在现在的中国,各大宗教都具有很

范文:谈谈你对中国民间信仰的认识

谈谈你对中国民间信仰的认识 民间信仰是指民众自发地对具有超自然力的精神体的信奉与尊重。它包括原始宗教在民间的传承、人为宗教在民间的渗透、民间普遍的俗信以及一般的民众迷信。 民间信仰是一种产生于原始社会,历经漫长岁月的传承、发展、演变并延续至今的文化现象,它是一种与人为宗教既相似又有根本区别的存在 【民间信仰的特征】 ①自发性:民间信仰是在民众中自发产生、自然传承的民俗事象。 ②多元性:民间信仰在民间自发产生、口口相传,经过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传承,也必然发生较大变 化。如在闽南浙江等东南地区人们信奉妈祖,在四川的青城山人们信奉太上老君,在四川的峨眉山人们信奉佛祖等等。& ③世俗性:民间信仰注重实际的功利。如渔民信奉妈祖是为了祈求出海平安,祈求健康幸福。人们推 崇关羽是为了求得财运滚滚等等。& ④与上层信仰的脱节:比如民众信佛,却不会去读《涅槃经》、《楞伽经》这样深奥的经书,而是很普 通的《心经》、《金刚经》等等,有的甚至连佛经也不读,仅仅是家里摆着佛龛,知道些“因果报应”

“有求必应”的基本观念。可见民间信仰与上层信仰完全存在于两个世界。& ⑤互相融合的信仰:像清朝的雍正就认为:“佛教治心,道教治身,儒家治世”。而在民间,对宗教更是 不加区分,在很多民俗画中经常会出现三教合一的众神像。& ⑥信仰的基础是伦理道德: 通过认识以上观点,我们能更了解民间信仰产生的基础以及在民间的具体表现形式,由此也可以看出民间信仰是有其存在的合理依据和社会基础的,它适应当时社会民众的信仰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的。同时我们会发现一些民间信仰的特点延续了下来,并深深影响着现在的我们。 【民间信仰有其存在的优点】 1)民间信仰满足人们的信仰需要,给人以精神寄托和慰藉。 2)民间信仰对自然的敬畏和神圣感,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明君商汤则有“网开三面”之德。 3)民间信仰使各大宗教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是凝聚社会的精神力量。像清朝的雍正就认为:“佛教治心,道教治身,儒家治世”。 4)联系台胞、侨胞,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在浙江闽南地区与台湾地区,都信奉妈祖,如在2012

谈信仰的演讲稿

谈信仰的演讲稿 同学们大家好: 信仰是什么?周国平先生说过:“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朝圣路,但在虔诚伏拜的信徒眼里,信仰在远方,是灯塔,是电光火石的碰撞,驱散夜的寂冻,迎接光的炽热。”人受到世俗条约,凡尘戒律的束缚,因此人身自由行为举止无法自由随性,但信仰不同,它是高度自由的,像一个精灵穿梭前世古今,鸿宇八荒,去追求去探索去触碰你的人生圭臬。那就让信仰去远游,让思想朝世界开路! 我觉得信仰应是一个巨人,骨骼强健,精力充沛,轮廓鲜明。拥有信仰好比站在巨人的肩上,看的更高更远,让你的眼光穿过现实的迷雾,看到未来的真相,对生活倍感信心;拥有信仰好比掌握了力量。这股力量,足以让你打破现实的藩篱,艰难的窘境,杀出一条血路。早期革命党员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坚信共产主义的光辉终将驱散华夏大地的阴霾,渣滓洞中革命先驱仰天长笑;长征途中红军勇士翻山越岭,无畏艰险:延安贫瘠土地上他们用双手开拓浇灌出一片丰收景象;马丁。路德。金一个民权倡导者,他相信肤色不是种族身份的标签,拥有同个梦想的我们彼此平等,世界终将是一个平等自由的国度。即便是被困牢狱,遭遇枪杀,他信念不死,而后我们看到美国在他的游说演说下,自由思想开

始觉醒,民权渐渐成为现实:牛顿,哥白尼等等她们信仰科学,他们用一个个科学理论来摧毁神论世界的统治,虽然受到宗教迫害,科学发展步成熟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但他们依旧坚信科学的长河永远不会断流,它会奔腾不息,汇入时代的大潮。用日心说,三大定律等科学世界观在浑浑噩噩的世界敲响最强音的警钟,昭示科学世界的到来。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无论自身贫贱或富有,身体强壮或羸弱,等级高阶或低层,我们都有信仰的自由,因为这是我们的权利,我们誓死捍卫。 信仰它不是迷信,不是愚昧的受某种诡异力量的操控,更不是一些宗教神秘面纱下的蛊惑人心。信仰是一种思想境界,价值取向,信念心态。它,活在太阳底下,也许不受别人注意,不为人所知,但是它脚步铿锵有力,目标明确向前,不怕世俗的拷问,他人的尖锐质疑,它引导你,鞭策你,锤炼你,使你在岁月沙漏流沙消逝中依旧记得自我,不会轻易倒下。信仰不用委身下吏,匍匐地上,你应该挺直腰杆伸手去抚摸,手可摘星辰,信仰在云端,你就是那飞鸟冲上云霄:信仰在深海,你就是游鱼遨游探寻深海。 信仰的颜色应该是透明的,在任何人中信仰不同,他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调色作画,染上属于自己的一片颜色,或赤红如火,或幽静如紫,或恬淡如蓝,各色各异。而我们作为一代青年,亦要有自己的信仰,相信未来,活在当下,树立正确的信仰,汲取强大的力量,绘制出属于我们独有的人生画卷,走出属于自己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