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政治考试资料整理

政治考试资料整理

政治考试资料整理
政治考试资料整理

思考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为何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答:一是关于近现代中国与当代中国的时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个理论概念,也是个历史概念,即有一个界定当代中国历史时限问题。,“现代中国”与“当代中国”的时限划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七大报告指出: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那么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现代中国”的下限,也是“当代中国”的历史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个有特定内涵的历史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新时期。这即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开宗明义讲“旗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9年历史成就时,也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讲的。讲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就只能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是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创新理论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是个宏大的理论体系。就理论传脉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包括其中,并且构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一脉。86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大理论成果,可按照实现的两次历史性飞跃而区分为基础理论与创新理论。作为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作为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两者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既相通又相异。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尽管提出过许多好的和比较好的思想观点,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这在第二个《历史决议》中已有论列。但是,由于在总体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毛泽东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不系统、不完整。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虽然在党的八大前后有良好开端,但最终没有真正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然指当代中国的创新理论,那么作为基础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就不包括在内。

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

答: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个提法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这个理论体系是在以往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提出“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从理论上提出并初步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宝贵思想财富。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探索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我们党曾经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初创立时的成果,但时代在发展,实践在变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进程时刻都在产生出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从而呈现出一个个阶段性特征。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及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肩负起了既坚持这个理论、更顺应客观实际的变化创新发展这个理论的历史责任。

二是,随着今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在这样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千万不要把目前获得的理论认识绝对化、凝固化,而要把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实践脉搏同节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篇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

在现实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庄严历史使命。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拒绝而且还要吸收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就是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还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又是如何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握、运用才能达到一个新水平。

3、当前“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存在?

答: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存在有以下四方面的理由支撑:首先,整个国际和平发展大势未改变。中国的顺利发展离不开国际和平大环境。而从目前来看,整个国际和平发展大势并未改变。第一,传统大国之间已经摆脱了战争的困扰。第二,传统的世界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虽然存在矛盾,但双方都试图通过协商的方式来管控分歧,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国集团峰会。第三,新兴国家之间更多的是合作,而非对抗,这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金砖国家峰会。第四,虽然目前地区性冲突不断(叙利亚问题、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等),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也依然存在,但这些冲突仅是局部性的,并未对整个世界安全形势产生重要影响。

【战略机遇期的定义:战略机遇期主要是指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能为国家(地区、集团)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机会和境遇,并对其历史命运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

4、重提战略机遇期的依据?

答:尽管我们面临国内外的新挑战新困难,但从总体上看,当前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基本条件并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家之间的利益纽带更趋紧密,制约战争的因素持续增加;世界主要力量无意通过武力方式解决彼此间分歧矛盾,军事手段普遍成为解决争端的最后选项,通过和平协商、理性化解矛盾已成为国际社会主流;和平、发展、合作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同时,我们有着改革开放30多年的雄厚积累,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参与国际竞争、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运筹对外关系的资源和手段也更加丰富。以上这些都是有利于维护战略机遇期的基本条件。此外,有利于我们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的条件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中美利益交融不断增强,今后一个时期中美关系有望维持总体健康稳定的发展局面。尽管近一段时间美对华政策中的一些负面因素较为突出,但总体上看,美在今后一个时期,仍会奉行以合作与对话为基调的对华政策。这是因为:在经济上,中美经济相互依存度日益提升。两国经济交流合作日趋紧密,共同利益不断增多。从经济层面讲,中美两国已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这将推动美在对华关系上采取审慎务实的态度。在安全上,中美分别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在维护和促进国际与地区和平稳定,应对反恐、防扩散,处理全球性挑战以及一些地区热点问题上,都需要相互间的合作与支持。胡锦涛主席今年1月对美的国事访问,可望进一步推进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二)世界多数国家希望保持对华关系稳定,我国国际战略回旋空间不断扩大。总体上看,尽管近期一些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产生一些质疑,但我国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的势头没有受到大的冲击。一是世界大国均有分享我国发展成果的现实需要。二是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推进。多年来,我国坚持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政治上平等相待、经济上互利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积累了深厚的道义资源。这将为巩固和加强我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总之,随着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和我国国际影响日益拓展,我们塑造有利国际环境的空间依然广阔,在世界范围内尚不会形成于我不利的政治局面。(三)

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总体稳定,继续争取较为有利的周边安全环境仍是可能的。(四)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总体有利,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机遇仍然存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速减缓,但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总体有利的局面没有改变。一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事务的能力不断增强。二是主要力量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三是新兴产业经济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争取实现生产发展的跨越提供了可能。(五)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认同感日益提高,我国软实力不断增强。(六)国内环境中的多种有利条件也为我国保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5、很多贫困落后的山区生态环境保护较好是生态文明吗?

答:好的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胡锦涛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锦涛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6、如何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保护处于前沿和核心地位。随着环保惠民行动和污染减排深入推进,环境保护逐步深入人心。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环境保护的目的是采取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防止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过程中破坏和污染环境,两者的目的和归宿都是大力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造福于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个社会的有机整体,是一个社会体系的构成要素,是互为条件,互为支撑,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第一,立足当前,深化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一)要把环境问题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动中来看;(二)要把环境问题放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全局中来看;(三)要把环境问题放在实现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中来看;(四)要把环境问题放在动态发展过程中来看;(五)要把环境问题放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环境保护的大格局中来看。第二,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六大关系促进科学发展。(一)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优化发展。(二)正确处理严把源头与强化整治的关系,促进健康发展。(三)正确处理容量总量控制与生产力布局的关系,促进协调发展。(四)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促进有序发展。(五)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六)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社会稳定的关系,促进和谐发展。

7、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意义和对策建议

答:重要意义:一、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当前,我们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推进,我国发展又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粗放型增长付出了过大的资源和环境代

价;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同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还不平衡等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资源环境的保护,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二、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胡锦涛同志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要点之一就是要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而生态补偿机制正是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我国的城市和农村也存在生态不公的问题,不仅环境保护设施和环境管理服务主要集中在城市,而且存在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的转移趋势。作为环境弱势群体的农村,应该得到相应的补偿。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发达地区援助和补偿落后地区,维护生态安全。通过人与人的和谐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同维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建设和谐社会。四、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面对越来越突出的环境问题和日益紧张的能源供应,我国只有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才能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和有利位置。

五、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加快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

建设生态省是我国一些省级政府为适应新的形势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生态省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设生态省就是要全面提高福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全省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从推进生态省建设的角度看,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与必要。

六、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切实履行国际环境责任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环保上要与国际社会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把环境保护纳入了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框架体系,并对中国认真履行环境保护国际公约做出庄严的承诺。为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也有必要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使我国尽快适应当前环境保护进入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并成为全球政治、经济热点的新形势,适应贸易与环境的新变化,以及满足我国统筹两个大局,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需要。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意识。针对人们生态价值的模糊认识,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全社会灌输环境有价的理念,大力提倡“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全面提高领导层、企业和公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增强生态功能区居民和领导的维权意识,增强受益地区干部和群众进行生态补偿的自觉性。加快国民经济绿色核算体系建设,将生态资源遭到破坏的部分,打入国民经济成本,改变传统过分注重经济增长指标的政绩考核办法。在全社会形成生态环境不是免费的观念,从而为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奠定浓厚的舆论基础。

(二)建立健全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生态效益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改进转移支付办法,突出对生态地区的转移支付;设立对重点生态区的专项资金支持模式,将中央因改革所得税收入分享办法增加的收入,全部用于对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引导省级政府完善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如东部沿海省份向对口支援的西部省份予以各种形式的实物转移支付(如技术、设备、资产转移等)和价值转移支付,东部地区开征生态环境费(税)设立“西部生态补偿与生态建设基金”。

(三)强化生态补偿的税收调节机制。调整和完善现行资源税,增收水资源税,以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缺水问题;开征森林资源税和草场资源税,以避免和防止生态破坏行为;对

非再生性、稀缺性资源的开发要逐步提高税率;扩大土地征税范围,并适当提高税率;发挥消费税在环境保护方面“寓禁于征”的调节作用。

(四)拓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资金筹措渠道。今后可以继续利用国债这一有利的筹资手段,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同时可以考虑发行中长期特种生态建设债券或彩票,筹集一定的资金。提供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私人投资到环保产业,争取在股票市场中形成绿色板块。提高金融开放度、资信度和透明度及加强投资制度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引进海外资金,积极吸引国外资金直接投资于生态项目的建设。

(五)加强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研究工作。开展生态保护立法研究,为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提供法律依据;根据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实际情况,科学确定不同地区的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和补偿对象;突出重点,针对群众反映突出、严重影响生产生活和需要实行抢救性保护的区域,如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受野生动物危害人类难以生存地区开展补偿试点;在财政支付能力有限、政府控制力不足的条件下,加强产权改革制度的研究,调动民间参与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将政府主导型生态治理模式逐步转变为民间主导型治理模式;以山西省为重点,积极推动煤炭行业开展生态补偿制度的试点工作,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累经验。

(六)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的收费制度。逐步扩大排污收费的范围,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加大收缴力度,加强对有关部门行政不作为的监督。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收费的实践,制定严格的征收标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征收的生态补偿费应该专款专用,用于生态恢复和补偿。积极探索建立生态破坏保证金(或抵押金制度),实施费改税的政策改革,建立基于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8、为什么说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

答: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个论断揭示了社会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深化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奠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主要的理论基础。第一,社会和谐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的优势。社会主义之所以优越于资本主义并且能够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就在于它能够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地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努力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技术与上层建筑保持相适应的状态,达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所以按照社会主义的这样一个本质,社会主义应该是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社会和谐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二,社会和谐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阶级社会的根本区别,过去的阶级社会是建立在阶级对立和民族对立之上的,其社会关系的本质是以旧的社会分工为基础所形成的人对人的剥削和压迫。最主要的就是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由于消灭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这种关系已经不再具有阶级对抗或阶级斗争的性质,从而消灭了产生各种社会冲突的最主要的根源,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这种关系我们称之为和谐关系。第三,社会和谐是符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社会主义社会越是向前发展,社会管理和社会自治就变的越重要,社会和谐这个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将更加充分显示出来,成为社会关系的基本形式,并为共产主义社会,国家职能的完全消亡而出现的自由联合体的出现准备条件。第四,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取向。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取向,也是共产主义社会最本质的特征。我们今天要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争取人的自由解放。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通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正确地处理和不断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不断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提高社会和谐的水平。9、如何更好地推动社会公平公正?

答:“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新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理论思考的新突破。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一.正确认识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意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现社会公正,前提是提高认识。二.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先决条件。始终坚持发展首位,在发展中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三.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要按照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制度建设的六个方面的任务和要求,加强保障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建设,最终建立一个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完整的社会公平制度保障体系。同时要抓好制度的落实。四.加强制度建设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根本保障。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五.建立公正的利益协调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第一、建立公正的利益表达机制公正的利益表达机制,为社会各阶层提供利益表达的制度性平台,使多元化的利益诉求,通过正当的渠道予以表达,为政府了解世情、整合民意、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基础。第二、建立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六.形成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合力。

10、保障性安居工程有何重要意义?

答: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完善住房政策和供应体系的必然要求。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是管理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我国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既可以增加住房有效供应,分流商品住房市场需求,还可以稳定群众住房消费预期,对市场起到“镇静剂”的作用,有利于管理好通胀预期,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保持下去。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是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做法顺民意、解民忧,有利于纾缓群众困难,调节收入分配关系,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体现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既能增加投资,又能带动消费,对扩内需、调结构、转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人教版高中政治复习资料[全套](20200309130115)

第一部分:高中思想政治会考知识点详细分解 经济学常识 考试内容:第一课 考试目标: 1、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3、货币的基本职能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5、价值规律的作用 基本知识点内容: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⑴联系: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叫两个因素)。它们共存在于商品统一体中。使用价值是 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则没有价值,有价值必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也不是商品。 ⑵区别: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可供人们使用的属性。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 般的)人类劳动。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兼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2.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 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生产率分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即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3.货币的职能 ⑴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 ⑵流通手段,即用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交换从时空上可以分离,有利于扩大商品的交 换。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 ⑶贮藏手段: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因此,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⑷支付手段: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支付手段是随着赊帐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⑸世界货币: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 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价值就由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4.纸币与通货膨胀 ⑴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它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⑵尽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但国家却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⑶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的贬值。其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但并不是所有的物价上涨都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 ⑷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或=(待售商品总量Χ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 速度 5.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和表现形式。 ⑴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 换。 ⑵作用:第一: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分配。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⑶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考试内容:第二课

高一政治复习资料.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有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和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 其他手段:贮藏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和世界货币。 3.纸币:①含义: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面值(面额)≠纸币的购买力(纸币代表的价值,或者实际能购买商品的能力)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②特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纸币在流通中损害。 4.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取决于哪些因素?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在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就可能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即通货膨胀的发生;如果纸币发行过少,则会引起物价下跌,社会需求不足,可能引起通货紧缩的发生 5.什么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如何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要减少货币的发行,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通货紧缩,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要增加货币的发行,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6.结算:核算一定时期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情况。分为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7.常见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①信用卡是一种信用凭证,其优点是: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为一体。 作用为:减少现金使用,方便购物,增强消费安全。 ②支票分为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8.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的外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贬值,外币升值。反之亦然。 9.保护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有何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 ①供求关系 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③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④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注:商品的价值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七年级上册政治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政治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政治复习资料(人教版) 1、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将如何做自己学习的管理者? 答:做学习的管理者应做到:(1)学会自主学习 (2)提高学习效率(3)科学安排时间 2.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答:(1)弹性原则;(2)自然原则;(3)增强原则. 3、你想拥有一个怎样的班集体呢,谈谈你如何建设好新的班集体? 答:我想拥有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建设我理想中的班集体应该做到: (1)要有共同的目标;(2)每个同学各显其能,发挥特长;(3)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4)我们还要为这个班级添砖加瓦,参加各种比赛活动,为班级增添荣誉. 1、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哪里? 答: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1)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2)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闪光的成才之路,展示自己的风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

慧和才能. 2、我们应该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 答:①永不不放弃生的希望; ②肯定生命的价值,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③延伸生命的价值,使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 3、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呢(如何演绎生命)? 答:(1)要提升生命的价值,就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2)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长大后回报社会,造福人类.让有限的生命拥有无限的内涵. 4、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答:(1)身体外形的变化;(2)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3)性机能的成熟. 5、青春的烦恼: (1)不大愿意和爸妈谈心;(2)不喜欢爸妈的管教;(3)希望引起同学的注意;(4)希望独立而不能自立;(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总之,心理上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 8、怎样处理好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答:(1)可以向老师、家长、亲友以及社会寻求帮助,自己也要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2)如听音乐或者打打球,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在感到孤独的时候,与同学聊聊天,或

初一政治考试复习资料

初一政治考试复习资料 初一(13)班杨康 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 答: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 坚强意志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 坚强意志,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中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需要坚强意志.成就一翻事业, 需要坚强意志, 如何磨砺坚强意志? 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应善于管理自己,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什么是规则? 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人们说话,做亊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 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道德,是依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 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罚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什么是违法行为?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跟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违宪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都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而言,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应而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 什么是犯罪? 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的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

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什么是刑罚?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力,没收财产三种. 注:主刑独立判刑,附加刑可双用. 青少年人是如何走向犯罪的? 无数事实说明,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什么是未成年人? 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例如: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有诉讼和非诉讼。 诉讼通常分为三个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如何与歹徒斗争? 许多事实告诉我们,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全

思想政治课程 第一章:思想政治课程理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德育为目标的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课。具体表现: 1、既有德育的性质,也有智育的性质 2、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是心理品质、思维能力、文化知识和政治觉悟各方面与素质总和提高的有机统一。 第二节 一、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念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第二章: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第一节:课程内容与实施 第二节: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形态 1、综合课程 内容的综合性、呈现方式的综合性和课堂教学形式的综合性 2、课堂呈现形式的多样性 教材形式的多样化和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程结构的内涵 1、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异 2、课程结构要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 3、课程结构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思想政治课的文本结构 主要包括课程标准和教材 第四节:思想政治课的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 2、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3、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 4、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二、评价建议 1、评价要求 1)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

2)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 3)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 4)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5)采用多种学习评价方式 6)采用开放的教学评价方式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一)丰富、拓展课程资源 1、文字与音像资源 2、人力资源 3、实践活动资源 4、信息化资源 (二)主动开发课程资源 1、自主开发 2、共同开发 3、特色开发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第一章:思想政治课教学概述 第一节:教学基本理论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特点 1、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 2、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重过程与重结果的统一 二、教学规律 1、认识的渐进性规律 2、认识的曲折性规律 3、师生互动规律 第二节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是基本组织形态,课外实践活动是辅助形态 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基本环节 1、组织教学及技能训练 2、导入新课及技能训练 1)情景式导入 2)材料式导入 3)问题式导入 4)衔接式导入 3、讲授新课 课堂活动设计 1)分解法 2)问题前置法 3)故事法 4)留白法 4、巩固新课及技能训练 5、布置作业及技能训练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政治练习题(一).doc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政治练习题(一) 华图教育网整理了2017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等,希望帮助考生快速顺利的掌握2017公共基础知识相关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政治练习题(一) 1、(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既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生产的商品数量。 A供给B需求 C商品D价格 答案:A。解析:考察微观经济,供给和需求的定义。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而且能够生产的商品数量;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2、下列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小的是( )。 A食盐米面瓜果蔬菜B手机冰箱风扇 C别墅轿车高档海鲜D粮食洗衣机奢侈品 答案:A。解析:考察的是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当一种物品价格变动时该物品需求量相应变动的大小。一般来说,奢侈品、具有替代品的物品、消费者有较长时间调整其消费行为的物品弹性会比较大,反之必需品、缺少替代品的物品和在短期行为的物品弹性会比较小。BC均属于弹性较大商品,C

粮食为生活必需品,但洗衣机和奢侈品需求量随价格变动较大,故选A。 3、下列哪项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 )。 A增加税收B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C提高再贴现率D卖出有价证券 答案:BCD。解析:考察的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A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央行买卖有价证券)属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BC有利于减少市场货币量,属紧缩性货币政策。D选项卖出债券,把钱回笼到央行,也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 4、下列说法与物是观念的集合说法一致的是( )。 A吾心即宇宙B 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D万物皆备于我 答案:AD。解析:考察主观唯心客观唯心的区别。依精神是世界本源的不同划分,分为主观唯心和客观唯心。主观唯心把人的精神看做世界本源,如AD选项。客观唯心是人以外的某些精神实体看做世界本源,如B,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理念的影子。而C是朴素唯物主义,把具体实物看做世界本源。 5、下列名字称谓对应正确的是( )。 A唐太宗-贞观之治B刘秀-文景之治

最全的政治考试资料

一 新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公共政治课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 社会思潮专题讲座 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石路副教授、博士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英)特里·伊格尔顿 西方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 中文版序言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这都是一个引人注意的话题。 一个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人——特里·伊格尔顿于2011年四月在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部专著回答了这个问题,并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这也是当前西方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 特里·伊格尔顿是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先后担任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教授。在本书中,他对于当前西方社会十个典型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逐一进行了反驳。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受到广泛质疑。社会主义中国作为“负责人的力量”,在金融海啸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作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伊格尔顿正是基于多年对马克思主义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认为,让整个世界认识,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契机正在显现。 作者“申辩”式的写作手法提醒了人们,马克思以科学、辩证的方法诠释历史,但是着眼点仍是人类的未来,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要颠覆的正是资本主义带来的人与物质异化的事实——而这正是资本主义越成功、道德也就越败坏的原因。作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当今社会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其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全面彻底的揭露,还在于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对当今社会同样适用。该书进一步阐明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运作市场经济体系的可行性,同时还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契合点,对我国当下的经济建设有着深远且操作性的参考价值。 作为学术类作品,该书中的一些观点尚存可商榷之处,我们并不完全认同,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拥有九十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正在并且会持续地以自己的实践来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专题讲座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共建 一、当代发展着的西方哲学和社会科学 二、扬弃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实质 三、理论的发展需要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专题讲座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共建 一、当代发展着的西方哲学和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专题讲座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共建 二、扬弃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实质 尼采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专题讲座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共建 三、理论的发展需要辩证法 (一)辩证法是反映一切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方法,?°是对于自己内容的内部自己运动的形式的觉识?±。 辩证法?°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同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在什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复习资料(完整教资)

七年级(上)复习提要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1、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将如何做自己学习的管理者?答:做学习的管理者应做到:(1)学会自主学习(2)提高学习效率(3)科学安排时间 2.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答:(1)弹性原则;(2)自然原则;(3)增强原则; 3、你想拥有一个怎样的班集体呢,谈谈你如何建设好新的班集体? 答:我想拥有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建设我理想中的班集体应该做到:(1)要有共同的目标;(2)每个同学各显其能,发挥特长;(3)团结协作,共同进步。(4)我们还要为这个班级添砖加瓦,参加各种比赛活动,为班级增添荣誉。 第二单元:认识自我 1、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哪里?

答: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的生命最具有智慧。(1)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2)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闪光的成才之路,展示自己的风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2、我们应该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 答:①永不不放弃生的希望;②肯定生命的价值,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③延伸生命的价值,使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 3、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呢(如何演绎生命)? 答:(1)要提升生命的价值,就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2)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长大后回报社会,造福人类。让有限的生命拥有无限的内涵。 4、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答:(1)身体外形的变化;(2)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3)性机能的成熟。

初中政治复习资料1

第一单元亲近社会,是九年级《思想品德》起始单元。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结合初中生在积极适合社会发展和持续进取所面临的问题,本单元结合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范围,着眼于亲近社会、服务社会,认同并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以及坦然面对挫折的需要,着力引导学生从思想、行为上积极适合社会发展和进步。 主要内容着眼于引领学生切实注重社会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祖国的变化,加深对当代中国的理解,增强关心社会的兴趣,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技能与习惯;引导学生感悟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对个人情感的影响,提升中华文化认同感,做民族文化的弘扬者;协助学生进一步自觉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促动个人健康成长;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问题,树立准确的学习观点。 本单元包括三课:1.成长在社会,2.融入民族文化,3.笑对生活。 第一课成长在社会 第一框题感受社会变化 1. 人类社会尤其我国现阶段社会人们生活的变化发展与进步。 2. 几千年人类文明持续发展进步的道路。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4. 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文明进步道路中的问题与挑战。 5. 促动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第二框题关心社会发展 1. 探究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 2. 每个人都必须关心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能够从注重时事政治做起。 第三框题学会亲近社会 1. 亲近社会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克服冷漠情绪和“看客”心态。 2.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以及遵守社会公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 明白判断是非的标准,提升自身素质,更好亲近社会。 一、填空 1、人类通过生产劳动改造自然,创造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生活资料。 2、在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3、跨入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21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论是以前成就的取得,还是今后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个人离不开社会,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5、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它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 6、作为青少年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能够从注重时事政治做起。方式还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作为社会成员和国家公民,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7、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P10 ★我国公民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8、自觉服务社会是亲近社会的重要表现。P12 9、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承担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军人的职责主要是保卫祖国;

高中政治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梳理

高中政治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1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A消费的实现是生产行为的完成标志 B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的积极性。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 ①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改革是强国之路 ①内容:A 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B 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②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误区:把改革误认为要改变社会主义性质。 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组成部分:公有制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A 含义: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 地位: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A 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的经济。 B 地位: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A 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 B(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6、非公有制经济 (1)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2)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3)外资经济: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7、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意义

高中政治复习资料

【高中政治复习资料】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 一、国家 1、本质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根本属性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二、我国的国家性质 1、我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1)本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最大特点 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三、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 第二框题:政治权利和义务 四、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3)监督权 ★2、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五、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的原则 关系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框题:政治生活 六、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

最新人教版政治必修一复习提纲(★★全★★)

《经济生活》知识点复习梳理 第一单元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 ①基本职能形式:观念上的货币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流通手段形式: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 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5、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 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1、结算方式 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反之,相反。 5、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①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②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2、供求影响价格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3、价值决定价格 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 ②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讲,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有利地位。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政治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政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走进中学》 第一节《第二起跑线》: 1、为什么说中学时期人生发展“黄金时期”? ①中学时期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大脑发育日趋完善,个人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逐 渐形成; ②中学时期是个人自我定位、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时期。 2、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3、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4、关注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自我发展的根本任务之一。 5、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其实就是多动脑、勤动手。 6、中学生应该怎样度过初中三年?(中学生健康成长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①学会学习②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③关注自我心理健康④勇于创新、勤于实践。 第二节《亮出你自己》: 1、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2、自我评价的方法: (1)通过反思和自我检查来认识、评价自我的优缺点。 (2)通过回顾以前的经历,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来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个性特点。 (3)通过与同龄伙伴比较来找出自己的特点。 3、他人评价的优点:他人评价比自我评价更客观、全面。 4、他人评价的不足:如果一个人完全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的支配,就会失去自我,使自己的行为处处受别人评价的控制。 5、一个人怎样才能走出旧我,走向新我呢? 一方面,树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学无止尽”的信念,以一种不满足的精神去追求自我完善; 另一方面,设置更高的发展目标,来引导自我、激励自我。 第三节《拥有好心情》: 1、喜、怒、哀、惧是最基本的情绪类型。 2、中学生的情绪特点:中学生的情绪大都丰富而强烈,起伏变化也较大,很不稳定。 3、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理智控制(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理性升华、改变认识、幽默等。 4、(1)积极情绪的作用:当人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时,就容易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提高学习、工作效率。 (2)消极情绪的影响:人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就会下降,容易失去理智,缺乏自制力。 5、什么是健康情绪? 健康的情绪往往①事出有因②表现恰当③适可而止 第二单元《在成长的道路上》 第一节《感受成长》: 1、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之所以会有苦也有乐,是由于生活中的诸多复杂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有来自个人自身的,也有来自家庭、社会的等等。 2、(1)顺境也有负面效应:顺境也容易消磨人的斗志,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2)如何克服顺境的负面效应?始终保持勤奋、自律、坚强、进取等优良品质。 (3)逆境也有积极的一面:①使人变得更坚强;②促使人增长才干。 第二节《直面挫折》: 1、挫折就是在实现和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所受到的妨碍和干扰。 2、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1)畏难止步,向挫折屈服;(2)迎难而上,勇于战胜挫折。

人教版高中政治会考复习资料全套1

政治常识: 教学内容:第一课 教学目标:1、国家的国体、政体及相互关系 2、我国的对内对外职能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4、“一国两制”的含义、主要内容和意义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基本知识点内容: 1、国家的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⑴国体:a又叫国家性质、国家的阶级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b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 c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这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⑵政体的含义:政体又叫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管理形式,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⑶国体和政体的相互关系 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重要作用;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的不同,相同的国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政体。 2、我国的对内对外职能 ⑴含义: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了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 (2)我国的对内职能: ①政治职能: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 ②经济建设职能:国家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 ③文化职能:国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国家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 (3)我国的对外职能: ①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②发展国际的交流和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③维护世界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⑷国家职能和国家性质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区别我国的国家职能和资本主义国家职能)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⑴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⑵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 政治制度。 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是有民当家作主这一根本准则的直接体现。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在我国凡属国家管理范围内的一切重要制度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直接或间接创建和决定的。我国的国家机构都是在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它表现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集体行使职权,在法律的制定和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在贯彻执行上,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保证国家权力机关的决定能够迅速有效的实施。 4、“一国两制”的含义、主要内容和意义 ⑴“一国两制”含义: ①“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 ②“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⑵“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①“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中央人民政府,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 ②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③“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不是完全自治。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此外,还有一定外事权) ⑶“一国两制”意义。 ①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 ②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③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教学内容:第二课 教学目标:1、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2、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基本知识点内容: 1、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⑴国家机构的含义: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和,就是国家机构 ⑵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捍卫者和执行者,是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 ②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根据,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的物载体 2、我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 ⑴民主集中制原则 ①含义:是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②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家机构中的体现:

政治复习资料

政治复习资料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1,根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扩大就业规模,完善就业结构保障促进人民的收入持续增长,提高人民的消费能力。 3,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4社会公平:(1)制度的保障: (2)初次分配 (3)再分配 (4)财政政策的作用 5,国家的宏观调控,完善市场经济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初二上政治期末开卷考试资料(人教版)

1.1 我知我家 1、家庭的含义和特征【P5】 2、家庭关系的确立(四种情形)【P5】 3、家庭的结构(四种情形)【P5】 4、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P6】 5、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P7】 1.2 我爱我家 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P8】 2、父爱和母爱的特征(无私的、永恒的、无微不至、不求回报的)【P9】 3、父母对我们的抚养和教育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P10】 4、家庭的功能【P10】 1.3 难报三春晖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付出很多、传统美德、道德和法律的要求)【P13-14】 2、孝敬父母的含义【P14】 3、怎样孝敬父母(三方面)【P15-17】 4、生活中怎样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P16】 2.1 严也是一种爱 1、亲子矛盾(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三方面)【P19-20】 2、代沟产生的直接原因、实质原因及其表现【P20】 3、如何理解严也是一种爱?【P21】 4、逆反心理的含义和表现【P21】

5、对逆反心理的评价【P21】 6、逆反心理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危害)【P21-22】 7、怎样克服自己的消极逆反心理(亲子矛盾)?【查笔记】 2.2 两代人的对话 1、我们要主动与父母沟通【P23】 2、沟通的基本要领(四方面)【P25】 3、与父母交往的艺术(四方面)【P26-27】 4、怎样与父母进行沟通?(包括沟通的基本要领和交往的艺术)【P25-27】3.1 同学朋友 1、受欢迎的品质有哪些?【P31】 2、闭锁心理的危害及克服方法【查笔记】 3、友谊或者朋友的重要性【P32】 4、交朋友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四方面)【P33-35】 3.2 男生女生 1、异性同学交往的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P36-37】 2、异性同学交往的原则【P38】 3、如何认识青春期对异性同学的好感【P39】 4、如何对待青春期的情感(两方面)【P39-40】 5、在与异性相处时如何保护自己(外界保护和自我保护)【P41】 4.1 我知我师我爱我师 1、师生关系的影响【P43】 2、教师职业特点(两方面)【P44】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复习资料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1经济生活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总额/货币流通速度-代售商品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稳定? 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补充)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5、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6、供求对价格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 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7、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提高劳动生产率④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12、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还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人口因素和社会变化规律等。 12、贷款消费的含义?条件? 贷款消费是指在购买住房、轿车等商品时,一次性付款可能会超出一些买主的支付能力,这些买主可以考虑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条件:对于哪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贷款消费是可行的。 13、消费结构的含义?影响因素?变化趋势?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影响因素是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4、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