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课程纲要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课程纲要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1、课程名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2、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3、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

4、授课时间:36

二、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2)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3)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4)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

(5)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6)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

(7)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

能力

(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2)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3)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知识

(1)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

(2)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2、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2课时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2课时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公民的基本权利2课时

第四课公民的基本义务2课时

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2课时

第六课根本政治制度5课时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

第九课尊重自由平等4课时

第十课维护公平正义4课时

3、课程实施:

(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在教学中,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2)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4)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4、课程评价:

(1)评价目的与原则

本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本课程的评价原则:

课程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评价要真实、公正、可信,要客观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及发展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

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查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

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成绩。

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

要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反馈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或方法,评价结果都应反馈给学生。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反馈既可以是及时的、也可以是延时的,重要的是要把握时机,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2)学生学习评价

评价应客观地记录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的成长发展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及发展中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本课程倡导如下评价方法:

观察观察法主要是指教师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的依据。

描述性评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项目评价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活动。要求学生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如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师生可以就小组成就进行分析,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谈话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

成长记录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记录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考试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如辩论、情景测验等,纸笔测验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避免用终结性的、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来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及思想品德状况做出评价。

(3)教师的教学评价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应采用多元、开放的评价方式,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分析与反思。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要关注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是否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愿望。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要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同事、学校领导、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教学个案分析、研讨制度,引导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惟一标准。

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提纲(整理)

八年级下道德与法治知识要点复习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我国宪法如何体现“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基本原则的?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我国宪法主要规定了哪些内容?)※※※ ①宪法确认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实现的保障措施。 ⑤宪法规定国家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人权的主体和内容有哪些?※ (1)主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内容: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5、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立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P7 ②执法:行政机关要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P8 ③监察: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P8 ④司法: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P8 ⑤普法: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形成全民守法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为现实。P8 6.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什么样的原则?※ 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7.我国宪法为什么要严格规范权力的行使?※※※ (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的权力。 (2)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3)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8.我国宪法是怎样严格规范权力行使的?※※※ (1)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3)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 (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1、我国宪法有哪几部分构成?※ 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 2、我国宪法主要规定了哪些内容?※ 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3.为什么说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 (1)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3)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4.宪法为什么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提纲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提纲精编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①宪法确认我国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⑤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3、人权的含义:人权是指“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中国的人权的特点:广泛性(主体广泛、内容广泛)、公平性、真实性 5、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总体要求:要求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②立法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④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⑤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1 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它监督。 ③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3、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主要表现: ⑴在国家机构与人民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⑵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⑶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也要实行民主集中制。 4、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可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5、宪法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 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②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可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6、权力如何依法规范运行? 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滥用职权; ②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国家机关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③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凡不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④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要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八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全套教案人教版 (88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集 (人教版) 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课标要求: 本单元两课内容对应的课标依据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课程目标是“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具体的内容标准是:“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国家性质和人民的范畴,懂得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知道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知道公民权利受法律确认,理解我国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人民、公民、我国国体等概念的理解、辨别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牢固树立人民是我国国家的主人的观念,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作为国家小主人的自豪感。使学生树立认真学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 2、教学难点: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国家性质、公民、人民、公民基本权利及其保障体制等概念和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平时虽有所接触,但非常有限,往往是一知半解,特别是从法律角度的理解更是非常缺乏,另外,初中生是弱势群体,又缺乏法律知识,当权利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去保护。有的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了,但顾虑到对方是成年人,甚至是家长和老师,所以只好忍气吞声,用法律维权的意识比较淡漠。 2、学生的需要:作为当代中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国家性质、能区分公民与人民的不同,树立起公民权利受法律保障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必需的常识。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请学生搜集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学生准备一个一元的硬币,并仔细观察。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计划用两课时授完。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1) 引导学生忆一忆,说一说,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情景。(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 引导思考回答:

2020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1-10课)知识点总结

2020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1-10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范围及地位(P4) 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注意,不属于人民的但属于中国公民有: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②分裂国家的人③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地位: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都平等的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3.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权利有保障,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4.人民和公民区别?(P6) ①含义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中国公民:★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②范围不同(联系):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5.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①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②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6.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主要知识点(1)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主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第一条规定) 3.宪法如何规定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5.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既包括平等权、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7.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8.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9.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10.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1.我国宪法的本质: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2.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 3.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4.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5.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2)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4)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宪法 7.在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8.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9.如何加强宪法监督? (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 (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10.公民怎样增强宪法意识? (1)学习宪法。 (2)认同宪法。

(完整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麻栗坡县八布中学罗治发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组织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应坚持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贯彻思想政治教学原则,进行教学改革,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应结合教育的实际情况、学校工作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积极开展教学工作;教学要充分体现课程性质,能用知识解答学习上的课论问题,又能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一般现象,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共八课。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分为两课:维护宪法权威和保障宪法实施。本单元为后三个单元起到铺垫的作用,所以在整册教材中举足轻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宪法,对法律有初步的认识;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认真坚持实施宪法。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分为两课: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理解权利义务是对上一单元内容的承接,也是本册教材内容的重点之一。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义务。 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分为两课:我国基本制度和我国国家机构。本单元教学重点是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国家的国家机构。本单元为下一单元的知识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共分为两课:尊重自由平等和维护公平正义。本单元是整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公平正义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是激发学生对自由的追求,对公平的维护。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从总体上讲,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好,课堂纪律较好,普遍都有自觉性,求知欲强。但是课堂气氛有待改善,学生思维灵活性不够强,有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目的不明确。从上学期的教学和期末考试的情况看,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积极性还算比较高,但对考试的适应性也比较差。因此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在抓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强能力素质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在自己任教的三个级班中,有些学生的学习缺少主动性和探究性,有些学生还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掌握好基本知识,又要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能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与日常交往中,要走进学生,亲近学生,进一步了解、分析、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转变观念,不能用老方法较新教材,要选取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课程纲要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1、课程名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2、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3、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 4、授课时间:36 二、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2)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3)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4)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 (5)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6)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 (7)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 能力 (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2)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3)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知识 (1)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 (2)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2、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2课时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2课时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公民的基本权利2课时 第四课公民的基本义务2课时 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2课时 第六课根本政治制度5课时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 第九课尊重自由平等4课时 第十课维护公平正义4课时 3、课程实施: (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在教学中,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2)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4)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4、课程评价: (1)评价目的与原则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的守护》教案_4

《守护正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部编)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二框·第二子目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懂得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守护正义的实践能力 增强对罪刑法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等法律术语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3、知识目标: 知道正义的基本内涵 理解正义的作用 掌握维护正义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正义的作用 司法维护护正义 个人守护正义 (二)教学难点 正义的作用 司法维护护正义 教材分析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在集体中成长”,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本课所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有“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具体对应的内容与要求是“初步认知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等原则”,“初步理解程序正义在实现法治中的作用,建立依法处理纠纷,理性维护权利的意识”。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在人的一生中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些观念需要经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和掌握这一根本特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鼓励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究、体验,通过学生的道德践行和生活实践,促进法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的知行合一。

教学过程 导入:崇尚法治,守护正义,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守护正义》 课前我们已经通过自学微课、阅读教材,完成了自学任务单,这是大家在自学中反馈的问题和困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展开。 (自学反馈环节) 反馈学生的困惑:1、如何理解正义的作用 2、守护正义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已经自学过微课,以学生自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为导向,这也是本节课课堂内容的设计依据】 (自学检测环节) 我们先来检测一下大家自学微课的效果。根据大家对正义概念的理解,判断以下行为是否是正义的,并说明理由。 (展示判断材料,学生答略) (师):大家的判断非常正确,说明课前大家是很认真地学习了微课的。 那我们学校组织了哪些活动来引导大家传递正能量呢? (学生答略) (师):评选文明班级是弘扬正气吗? (展示学校表彰文明班级的照片材料)(学生答略) (师):大家非常肯定的说是,的确,我们班被评为文明班级,这就是学校通过这种表彰活动引导大家为营造良好的班风校风而努力,说明我们班的同学都在积极努力传递正能量,都是正义的化身,希望我们能发出更多正义的声音。好,刚才我们强调了一个核心概念,请同学来总结一下。 (学生答略) 小结1、正义的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来检验学生自学微课的效果,同时强化学生对正义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过渡:那正义有什么作用呢?这个问题是我们同学在自学微课时提出的,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观看一个短片。 (短片播放) (师):在这个短片里,我们知道我国法律建立和完善了疑罪从无、无罪推定等法律原则和制度,请大家围绕这些制度谈谈你对正义作用的认识。(要求: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之间讨论交流,由小组长负责记录大家讨论的结果,每组推选一个代表发言) (学生讨论、展示略) 小结2、正义的作用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根据短片让学生对罪刑法定、无罪推定原则等法律原则和制度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围绕这些制度帮助学生理解正义的作用】 (协作探究环节) 过渡: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也是法治社会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学科课程纲要规范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道法课程纲要【一般项目】 学校名称:巩义市河洛镇实验学校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适用年级:八年级 设计教师:郅文杰 设计时间:2018年8月 【课程元素】 [课程背景] 学情分析: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文献资料、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让学生走进生活,能够正确利用网络,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能够正确参与社会生活。 认识规则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树立以遵守规则为荣,以违反规则为耻的意识,自觉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知道XX行为的含义,认识一般XX的危害,自觉依法规X自己的行为。知道责任的含义及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努力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认识到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学会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利益,树立国兴我荣,国衰我耻,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坚决维护国家利益。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增强危机意识和防X意识,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中学生。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而思想品德课有着天然的优势,“其知识是生活的升华,其内容

是学生身边的实践”,“与学生联系紧,时代性强”。因而如何用“课本知识来解释社会现象,用社会现象来论证课本知识”,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学以解惑、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与社会”,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 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观察、思维、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作为中考毕业生,经过以前的学习,对相关知识已经初步了解,已经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这一原则。但知识综合起来,学生理解运用难度增大,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并学会分析归纳,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培育四有新人的目的。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编写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尤其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法治素养提升、健康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相结合,努力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 本册教材编写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遵循生命的逻辑、生活的逻辑和知识的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从八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需求出发,在不断扩展的生活场域中聚焦“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将“我”的生命感受与国情、法律、心理健康和道德诸领域的知识相融合,推动学生对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所生发出的不同主题开展深度学习,在自我探索与自主建构的基础上对这些价值观念逐步认同、接受和内化。 经过七年级一年的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对自我的认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基础上,八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主要围绕“我与社会和国家的关系”这一主题展开,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社会,学会遵守规则和法律意识,树立勇于承担责任的观念;了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程纲要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程纲要总课时数:32课时 一、课程背景 1.课程理念分析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基础地位,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统领教育质量标准和课程标准。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这一生活主题,以宪法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宪法精神为主线,以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为主旨,通过全面介绍宪法主要内容,开展公民意识教育与国家意识教育,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 2.课程标准分析 本册教材编写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初中学生中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从八年级学生的品德发展需求出发,引领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重点聚焦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增强公民意识和宪法意识。其中,第一单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的根本的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相关课程标准,引领学生理解坚持宪法至上的理念;第二单元依据“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等相关课程标准,引导学生理解权利和义务;第三单元依据“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等相关课程标准,引领学生理解人民当家作主,在政治经济国家机构方面的相关内容;第四单元站在精神层面之上,引领学生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总之,本册教材以宪法的基本内容为基础,将宪法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推动学生对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所生发出的不同主题开展深度学习。

义务教育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教学工作计划

义务教育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教学工作计划 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义务教育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教学工作计划1 根据教学大纲对八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一、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的编写思路 (一)以宪法精神为主线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通过对公民与国家关系的探究,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更好体现宪法精神,即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二)从学生生活出发 将宪法的规定与生活中常见的社会事务结合起来,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对宪法地位和宪法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从而真正从内心认同法治,树立法治信仰,践行法治精神。 (三)将知识、观念与行为选择融为一体 注重法律知识向日常实践的延伸,强调法律知识的获得、公民素养的养成和法律的应用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在掌握法定的权利与义务

等基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活动体验和参与,提升正确判断、选择、行动的能力。 二、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的主要内容 初中法治专册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宪法的根本法地位以及法律维护生活秩序的作用;二是通过身份的获得、国籍的法律规定、居民身份证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三是介绍国家机构的产生及职权、人大代表的职责,引导学生认识权力受到制约与监督;四是重点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维权的方法。 初中法治专册主要通过讲授宪法的核心价值及其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使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信念;通过详细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通过介绍我国的国家机构和国家基本制度,引导学生树立制度自信,增强国家认同;通过阐述自由平等的真谛、公平正义的价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 三、法治专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结合案例分析,以讲法律规范为主 教材运用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实现由感性到理性,从而达成对法律知识的领悟。选择的案例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或直接从未成年人的案件中撷取素材,通过这一方式,使学生对于宪法文本做到入脑、入心。

部编本道德与法律制度八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部编本道德与法律制度八年级下册课程纲 要 【编者说明】: 本文档为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律制度课程的纲要。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道德和法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价值观,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 【课程目标】: - 了解道德的本质和基本要素 - 掌握法律的基本定义和体系 - 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惯 - 增强法治意识和法律遵从意识 - 培养公民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 了解和尊重社会多样性和人权 【课程内容】: 1. 道德概念和原则 - 道德的含义和重要性 - 道德原则的种类和适用范围

2. 法律基础知识 - 法律的定义和分类 - 法律体系和层级结构 3.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 道德和法律的区别和联系 - 道德和法律的相互促进作用 4. 遵守法律和法规 -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和强制性- 具体法律规定和相关案例分析 5. 公民权利和义务 - 基本公民权利和人权 - 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6. 多样性和平等 - 尊重社会多样性和个人差异- 平等原则和反歧视法律

【教学方法】: - 探究式研究: 学生通过讨论和互动,主动掌握知识和思考 - 案例分析: 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实际应用- 视频展示: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道德和法律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评估】: - 课堂表现: 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 完成作业: 按时提交作业并加以评估 - 小组讨论: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展示 - 考试评测: 对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考核 【教材与参考资料】: - 部编本道德与法律制度八年级下册教材 - 相关法律法规解读和案例分析书籍 - 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辅助资料 【教学时长】: 本课程设定为每周2学时,共计18周。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完整版)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完整版)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本单元主要总体讲授了我国宪法的相关知识,包括宪法的重要地位与保障宪法实施的原因和方式。宪法作为我国根本大法,确认了我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基本原则,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将这一单元放在全书开篇,为之后几个单元围绕宪法规定所展开的具体知识奠定了基础。希望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到宪法的重要性,坚决捍卫宪法。 单元目标 1.知道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的各项制度与组织机构、理解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2.理解宪法规范权力运行的原因与方式、坚持依宪治国的意义。 3.增强学习宪法、捍卫宪法的意识,树立宪法权威,自觉践行宪法。 单元重难点 【重点】 1.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规范权力运行的原因与方式。 3.宪法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4.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5.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的重要性。 【难点】

1.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2.民主集中制。 3.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4.增强宪法意识的原因。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故而本单元在前一单元总体讲述宪法之后具体讲述公民的权利义务,包括公民权利义务的内容与公民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要求与原因。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不仅与个人幸福息息相关,而且关乎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 单元目标 1.知道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以及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做法与意义。 2.理解行使权利有限制,自觉履行义务的要求。 3.增强权利与义务意识,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捍卫宪法尊严。单元重难点 【重点】 1.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2.权利的行使有界限。 3.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4.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5.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的重要性。 【难点】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分析与教学计划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简析与教学计划 一、课程背景 1、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对于本教材相关的知识已经初步了解,也已初步具有观察、思维、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但学生对本教材理解运用难度增大,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并学会分析归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文献资料、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走进生活,正确参与社会生活,尤其是网络时代,要能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认识规则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树立以遵守规则为荣,以违反规则为耻的意识,自觉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知道责任的含义和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努力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认识到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学会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利益,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点,以学生的活动和体验为过程,以促进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为目标而组织编写的。教学要围绕“我与社会和国家的关系”这一主题展开,旨在通过学习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学会遵守规则,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勇于承担责任的观念;了解国家安全,培养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教材本身就是以学生逐步展开的生活为基础,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在对生活的思考中获得新知,力求把正确的价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通过课内课外的有效结合,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道德践行中健康发展。 二、课程目标 本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四有”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了解社会,走进生活,养成亲社会行为;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正确利用网络;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遵守道德和法律,做遵纪守法好公民;明确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关心国家发展,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2023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下:4.1《公民基本义务》教案

4.1《公民基本义务》教案 1.【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是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本单元重在帮助学生养成和增强公民意识。本节课“公民基本义务”,通过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承担的法定义务,了解履行这些义务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意义,知道履行义务的具体要求,帮助学生增强义务意识。 2.【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八年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从家庭、社会中得到的较多,而付出的较少,受到这样成长环境影响,学生的权利意识很强,但是对自己所应履行的义务却缺乏相应的认识,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不强。尤其是对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更是知之甚少,或是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所以让学生知道有哪些基本义务,理解履行义务的重要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3.【教学目标】 法治观念: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明确宪法的地位与作用,认识国家基本制度和国家机构,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法治教育: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公民履行义务的意义。 5.【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境体验法、讲授法、互动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6.【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根据下列情境,说说他们都有什么义务?(设置了学生、教师、家长三个方面的情境) 教师讲授:作为公民,我们依法享有权利,也应依法履行义务。那么你知道公民必须履行哪些基本义务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4.1公民基本义务》。 目标导学一: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原因、做法、表现。 1.多媒体展示新闻——男女抓鸥拍照引众怒。 教师提问:市民为何“众怒”?他们的行为是否违反了宪法和法律? 展示违反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法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下册1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下册1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说课稿说教材: 一)课程依据标准: 本节内容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二课时。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关系;宪法规范权力运行”。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组织国家机构,明确了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国家机构中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知道了宪法规范权力运行的原因和做法,从而提高了对宪法的认识,进一步懂得了宪法是治国安邦总章程的道理。 二)内容解析: 本课时从组织国家机构和规范权力运行两个方面来阐述宪法授予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从而体现宪法的核心价值。本站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组织国家机构”。本目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国家机构及其贯彻的原则,从三个方面来阐明宪法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职权。其一,国家机构组织办法,依据宪法第三条的规定展开探讨,这部分教材给出了结构图,能够使学生

更形象的理解记忆;其二,宪法组织国家机构及其意义;其三,我国国家机构贯彻的原则。第二目“规范权力运行”。本目的意义在于阐明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主要从“权力”概念的探讨以及“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如何正确行使职权”两个方面进行展开。其一,通过对权力概念的解释,明确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的必要性;其二,国家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有责任担当意识,按照程序行使权力,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已初步树立起法制意识。但由于年龄较小以及受生活经验所限,对于宪法的地位、作用等的认识仍旧匮乏。本节课将基于情境,探究问题,生成观点。让学生明白宪法在组织国家机构与规范权力运行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的认识。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明白宪法在组织国家机构和规范权力运行方面的重要作用;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清楚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关系并明确权力如何规范运行。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学方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标准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学生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学生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接下来搜集了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学方案,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根据教学大纲对八年级的最根本要求和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展最根底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详细形象之中。 (一)以宪法精神为主线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通过对公民与国家关系的探究,将公民的根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根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更好表达宪法精神,即标准国家权力的运行,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二)从学生生活出发 将宪法的规定与生活中常见的社会事务结合起来,从学生的经历出发,引导学生对宪法地位和宪法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从而真正从内心认同法治,树立法治信仰,践行法治精神。 (三)将知识、观念与行为选择融为一体 注重法律知识向日常实践的延伸,强调法律知识的获得、公民素养的养成和法律的应用融会贯穿,引导学生在掌握法定的权利与义务等根本法律知识的根底上,通过活动体验和参与,提升正确判断、选择、行动的能力。 初中法治专册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宪法的根本法地位以及法律维护生活秩序的作用;二是通过身份的获得、国籍的法律规定、居民身份证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公民根本权利和义务;三是介

绍国家机构的产生及职权、人大代表的职责,引导学生认识权力受到制约与监视;四是重点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维权的方法。 初中法治专册主要通过讲授宪法的核心价值及其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使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信念;通过详细讲解公民的根本权利与义务,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通过介绍我国的国家机构和国家根本制度,引导学生树立制度自信,增强国家认同;通过阐述自由平等的真谛、公平正义的价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 (一)结合案例分析,以讲法律标准为主 教材运用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实现由感性到理性,从而达成对法律知识的领悟。选择的案例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或直接从未成年人的案件中撷取素材,通过这一方式,使学生对于宪法文本做到入脑、入心。 (二)以法律知识教育为载体,促进学生法治思维养成与实践能力提升 教材在阐释法律标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例如,教材在讲国家权力时,强调权力有边界,“法无授权不可为”,在讲公民权利时,同时强调权利义务对等,有利于促进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从而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依法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培养公共精神。 (三)适当渗透道德教育 教材强调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注重以良法善治传导正确的价值导向,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