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任仲平(一)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论有多少纷纭繁杂的学说理论,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马克思的名字始终和工人阶级的事业紧紧相连,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伟大旗帜。马克思主义的晨曦照在古老的东方,给黑暗的中国带来光明,使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走向自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从被动转为主动。它一经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便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日出东方,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二)马克思主义的耀眼光辉和巨大威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崇敬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由此也就产生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不同,结果大不同。

(三)马克思是怎样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的呢?他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申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他十分厌恶对他的理论的“奴隶式的盲目崇拜”和“简单模仿”。他终生站在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最前线,但从不对自己不熟悉

的斗争指手划脚。在巴黎公社存在的日子里,尽管他对公

社的事业十分关注,倾注了最大的热情,但他始终认为,

身居伦敦,对巴黎事件的直接参加者发号施令是根本不行的。他终生注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根据科学和实

践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

发展史上,马克思最先树起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旗帜。

(四)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位创立者恩格斯,同样是用马克思主

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他指出:“马克思的整

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共产党宣言》发表24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宣言》德文版作序时说: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宣言》

中的一些观点、一些论述“是不完全的”,有的“已经过时了”;如果可以重写,“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写法”。在由恩格斯撰写的《反杜林论》这部被马克思誉为他和恩格

斯理论的“百科全书”发表八年后,恩格斯在新版序言中说,本书有许多地方是应该修改的,例如“关于理论自然

科学的那部分,这里叙述得极其笨拙,有些地方现在本来

可以表达得更清楚些,更明确些。……我理应在这里作自

我批评。”恩格斯满怀信心寄希望于未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因为很可能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

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

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五)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也许可以用列宁的两句话作出

概括:“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

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

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

理论不放”。从这种态度出发,列宁揭示了资本主义经

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发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

会主义革命只能同时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

理论已经不适合“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新

的历史条件,从而得出社会主义革命在单独一个国家内可

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并成功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

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这种态度出发,列

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府实现了从“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关键性转变,实现了科学社

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六)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人科

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

活动,表明了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一是必须坚

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是必须把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

际相结合。正是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党同曾在党内占统

治地位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

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坚决斗争,在危难中挽救了革

命挽救了党。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在我们这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这种坚持和结合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蕴含着极其生动、极其丰富的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七)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新道路的邓小平同志,为全党树立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榜样。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空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如果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以马克思主义的非凡勇气和政治胆略,领导和支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使我们党和国家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他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不懈探索,深入思考,科学回答,将全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八)马克思主义引导时代前进又随着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

的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从这部历史中,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社会生活总是在不断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孤立地、静止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生动发展的现实生活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不是终极真理。它为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正确的道路,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是一座思想高峰,同时又是我们向新的高峰攀登的阶梯。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源泉是实践,发展的根据是实践,检验的标准也是实践。正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才枝繁叶茂、大树参天。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巨大威力才能得以发挥;只有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真正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具体结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着重学习的是基本原理,不是具体结论;掌握的是完整体系,不是只言片语;运用的是立场、观点、方法,不是个别论断。马克思主义是发展

着的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总是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这是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真正内涵。一句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九)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形成对比的,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事物是丰富多彩的,世上万物各有特点,各有千秋,我不同于你,你不同于他;时代是发展变化的,昨天不同于今天,今天不同于明天;世界是广阔无垠的,这个地方不同于那个地方,那个地方不同于别的地方。教条主义往往看不到这种不同,他们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相分裂,认识与实践相脱离。他们常常不分此时彼时,此地彼地,此事彼事,不是从变化着的实际出发而是从本本出发,以不变应万变,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特定历史时代特定事件的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以停滞不前的思想观念和经典作家的某些词句来判断和评价不断发展、无限丰富的现实生活,以马克思主义著作中针对特定对象开出的药方作为包医百病的药方,无论治什么病,都按一个方子抓药。教条主义经常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只能顶礼膜拜的神圣教义,把发展马克思主义当作是离经叛道。看事物、想问题、作决定,一事当前,先查本本,唯书唯上不唯实,丢掉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活

的灵魂。(十)在党的历史上,教条主义曾使我们吃过大亏。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我们的事业每向前发展一步,都要突破教条主义的羁绊。我们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遭到严重挫折,主要同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有关。“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今天和未来的警示。(十一)人类已经进入新的世纪。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面临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已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那个时候,也不同于毛泽东那个时候,就是和邓小平同志在世时相比,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已经载入史册。在我们的前面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认识真理是不断前进的过程,改造世界也是不断前进的过程。当代共产党人有责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运用当代最新知识丰富自己,站在时代前列,站在实践前沿,在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过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永不褪色,高高飘扬。(十二)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种思想方法,是一条认识路线,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只要实践在发展,只要社会在进步,只要人类的历史还没有结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永无止境。当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十三)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根本的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能用本本去框实践,而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我的朋友,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沸腾的生活,火热的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也是我们认识真理、发展真理的源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坚持从生活本身出发,从实践出发,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出发,从四季常青的生活之树上采摘翠绿的新叶,撷取鲜艳的花朵,来酿造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创造新的生活。(十四)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面向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成就科学理论的根本道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一定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

创精神,着眼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的理论,归根到底总是和人民群众的实践要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先进的思想理论一经为群众掌握,就会化为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物质力量。这应当成为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十五)“马克思主义是最讲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和根本态度。“生命在于运动”。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在实践中的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对马克思主义既坚持又发展,既继承又创新,将全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竖起一座丰碑。(十六)学习贯彻《讲话》,最重要的是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解决问题,真正把贯穿于《讲话》中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学到手。这种科学的创新的精神,就是“七一”重要讲话所集中体现的两个“不能含糊”: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不能含糊。同时,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

真理、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对我们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重大问题给予符合实际的科学回答。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的运用,也应适应历史条件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这一点,也不能含糊。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七一”重要讲话所闪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所展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必将在中国大地上,在亿万人民中发挥巨大作用,产生深远影响,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和思想解放的历史进程,使我们的党更加朝气蓬勃,使我们的事业更加兴旺发达。《人民日报》2001年8月31日

浅析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特点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浅析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特点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浅析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特点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特点中国化反思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为彻底反思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基本特点创造了一定的历史条件,并且这种反思又直接构成科学合理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深度中国化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化”的实践和理论反思的辫证运动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良性运行机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践和经验来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阶级性等等特点在理论的现实化过程中表现出具体的丰富性、鲜活的生命力、内在的调节与发展的机制等独特的理论品质,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获得创造性发展的内在的直接根据所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特点的“中国化”反思,应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大课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运用与证明,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反思、科学坚持、创新发展的过程,其中面对中国现实的深刻的理论反思既是科学合理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前提和基

础,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与现实国情寻找“结合点”与“平衡点”的关键环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特点的“中国化”反思应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大课题,这既是将马克思主义全面具体化的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基础性环节。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阶级性等基本特点,进行“中国化”反思的具体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何谓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传统的理论解释主要定义为三点:一是马克思主义有一个科学的研究对象,实现了研究对象的革命;二是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彻底的唯物主义与彻底的辩证法;三是有一个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由此马克思主义被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根据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化的实践,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仅仅由其理论的内在逻辑特性决定是抽象的不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必须在实践中获得历史性的具体化的证明、充实与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是被给予的,而是在人类的文明长河中和永

马克思主义原理对大学生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对大学生的影响 学生姓名:付钊 学号:201512080104 专业班级:15社会工作(1)班 二零一七年四月

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对大学生的影响 摘要:作为当今社会特殊的特殊群体,大学时代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不断面对社会全面变革,面对国内外各种思想思潮的大冲击。在这段黄金岁月里,大学生在思想、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会有一些重要的变化。这个时段承载了大学生太多的内容,这段时间是大学生最具有潜力的时光,无论从好坏、真假、善恶等方面来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党和国家前进的坚强后备,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认清当前国际国内的主题形势,夯实理论功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必要性 一、当前学习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期,此时,西方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英国率先引起了第一场工业革命,随后德国、法国等国家相继也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社会生产力有了跨越性的提高。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浮出水面,经济危机爆发,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增强。随着大批的工人起义,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这个大舞台。【1】针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弊端,时代发展呼唤一个新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也因此而产生。1848年2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对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作了系统的表述,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那时我国就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和方法,不断探索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创新的建设道路,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主义特色的发展道路。 (二)、当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

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

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我们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一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命题,我们必须牢记。 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马克思、恩格斯就反对“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认为在将来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反对以“刻板的正统”对待自己的理论,主张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理论,不断修正自己

某些“已经过时”的观点或“当时的错误看法”。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之后,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依据新的实践,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启示录,它没有也不可能提供有关当代问题的现成答案。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理论源泉和发展依据都在实践之中,并不断根据实践检验自己,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早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马克思、恩格斯就以远见卓识向人们宣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发展着的理论。历史已经并正在证明,“任何固守本本、漠视实践、超越或落后于实际生活的做法都不会得到成功”,我们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在当代,科技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极大地影响着世界各民族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前途。就国内而言,市场化、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改革这三重重大的社会变迁被浓缩在同一个时空中进行了,史无前例、波澜壮阔,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利益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些都是新的实践引发的新的实际问题,正是着眼于新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以一系列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论断科学解答了新的实际问题,从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

接触马克思主义已经有好多年了,然而,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还是模模糊糊,不过多多少少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对于马克思主义,在我对其了解之上也有一定的个人见解,在此我就来说说我的看法吧。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属于无产阶级的理论,这是我最为经常听到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的说法,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也就是说它在很多领域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各个方面上都推动了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从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就开始在中国产生作用,在哲学上,它让中国知识分子重新认识了世界,对各种规律都有了新的了解,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中国有了更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并让他们重新观察国家的命运,考虑自己的问题。在政治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无产阶级拯救中国、统治中国的良好武器,没有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有了我们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没有了新中国的诞生和飞快成长。在经济上,马克思主义给了中国的大量经济上的策略,在其引导下,中国诞生了邓小平主义,让中国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使中国成功走出自己的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这一切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突飞猛进的巨大动力。在科学社会主义上,最突出的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的开拓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结果,这让它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另外,我很青睐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辩证”二字。“辩证”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是完备深刻的,是极其理想的。作为一个数学人,我们需要的、崇尚的也正是辩证的思想,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有理有据,是对的就是对的,能推到哪就只是到哪,绝对没有办点虚假与臆测。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中就有数学的一部分,作为科学的方法论,它又与各门科学紧密联系,并给予了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为的是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名普通人民来说,这一点对我们至关重要,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维护我们的利益,所以才会为人民大众所拥护,才会有那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来说,我听得最多的就是事实求是,这是科学的,也是革命的,它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这种实实在在的理论才真正是有用的,真正能让我们的社会发展的。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也是很另我们期待的,那就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四个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时期的新思想。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用以指导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诠释;成果;经验 近代以来, 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解决中国重大问题过程中得到验证和发展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能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也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诠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成果的过程。早在1938 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实践过程。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审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命题,马克思主义所要结合的对象不仅仅是中国当今时代的某个具体实践问题,从理论的价值意义、传播方式诸视角看,这个对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系统。因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必须认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融合 马克思主义作为形成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科学理论。若要在中国文化土壤上扎根生长、开花结果,首要一点就是要通过文化背景的移植与中国文化传统相融合,成为一种从形式到内容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理论,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因子带有模糊、猜测、玄想的非科学成分,又与封建宗法的、封闭狭隘的小农意识因素混杂在一起。而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的本质特征,高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因子无法比拟的先进性和现实性。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因子的相融合之处,因此,一方面能够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融合中得到认同,另一方面能够改造、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这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之间相结合的、互动的融合关系。 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相互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又切合于中国社会实践的根本要求。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不仅指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实

马克思主义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马克思主义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大学生 黄景化学与环境学院化学教育 1506000124 在未进入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之前,我们经常在一些电视和网络看到这个词,而且往往是在国家和党的一些会议上出现。由此,我们心里有这样一种认知,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但是,有时候我们也很困惑,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完全感觉不到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生活中的影响,甚至我们觉得马克思主义对我们而言是遥不可及的。 通过上学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本书的的学习以及我们平时所上的形势与政策课,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并有了我们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新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而我国则是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指导思想。然

而,党找到了马克思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有一个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具有如此强大的威力,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创了崭新的百年中国道路,更以其所指引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而对世界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距离马克思主义的创建已有接近两百年的历史,为什么中国的发展始终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到底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 1、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马克思指出在选择职业时犯类似于只注重个人的功名利禄这样的错误是因为没有衡量那份职业的重大责任,只是在远处观察它,而远处观察是靠不住的。进而他指出了要把眼光放到使我们丧失理智的地方,即“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份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从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以及如何

我们应以何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我们应以何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游荡……”这是《共产党宣言》的开头所写,《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留给人类的财富,他大胆地假设资本主义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首先在讨论这个问题是,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马克思和恩格斯,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简介,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即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在08年左右,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的学生拍摄的纪录片《寻找马克思》,他们采访了中国民众和大学生,然而大都数民众对马克思都不是印象非常深刻,甚至有人说马克思是俄国人,而大学生既即使认识马克思,而普遍表示第为了应付考试,其实我们初中就在学马克思了,那么我们该以何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哪? 现在有很多人都在批判马克思,有人说马克思早已销声匿迹,有人说马克思的思想永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方能攀登得更高。 那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看第四章第五章ppt。 同时,目前我们仍在探索阶段,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其核心就是使马克思主义适合于中国的国情即中国的实际,并使之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自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革命的意识形态开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用于指导中国革命的一种工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其实也就不可避免地开始了。 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那么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哪? 我想我们应该根据中国的实情,灵活地使用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一味地照搬全抄。同时马克思主义不是全部都是对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但不可否认的是,正如他曾经启发过当代无数人文社会科学或人文研究一样,马克思主义现在仍然提供着一个最根本的分析视野和价值规范:对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逻辑的分析,或者对不义劳动体制的批判等等,尤其是在现在这个资本完全不受管制的全球化时代。

当代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

民族院校学生对于马克思的认识程度 ——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 一、前言 (一)背景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 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从它的研究对象 和主要内容讲,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当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 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可见, 从产生到现在的160多年,随着历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岀巨大的生命力。 在有人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终结论”的今天,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了解多少?而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期的当代大学生,特别是民族院校的学生在这种局势下又是怎么看待马克思,是否了解马克思主义? (二)目的 通过对部分中央民族大学学生的调查,总结民族院校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了解程度,并从中分 析影响民族院校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了解的因素,将最终结果整理,并提岀合理化建议。 二、方法 (一)地点 中央民族大学 (二)调查对象 中央民族大学学生 (三)调查对象的选择1.学生的选择 中央民族大学是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最高学府,是中国少数民族高级人才的摇篮,是中国唯一具有56个民族师生员工的高等学校,民族的全面性使该校学生的观点具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 2扌由样方法 对于调查问卷人群,我们采取的是简单随机抽样,便于更好的把握信息。 对于学生采访,主要采访了一些少数民族学生,以更好了解少数民族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知。 (四)调查方法 1?定性方面 我们选择的对象主要是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具有一定代表性。 2.定量方面 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分析,我们得岀以下结论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解和认识我的态度 一句话 就是理性地看待马克思主义。我尊崇马克思 也象尊崇孔夫子 亚里斯多德一样 认为他们都是伟大的学者 伟大的历史人物 我有时间时也在学点马克思主义和四书五经 我不是盲目的信徒 但是我愿意作个虔诚的学生 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去研究、理解他们的学说和思想 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我有这样一种感觉 由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坚持搞阶级斗争乱施专政和其它问题 引起许多人对民主、自由、人权等格外重视 但与此同时 一些同志对阶级斗争、暴力革命、社会主义等观念 产生厌恶抵制甚至否定 而且追溯到最后 把源头锁定在马克思那里 说他的主义是一派邪说 这显然是一种偏激、缺少理性的态度。一、关于马克思的民主观关于马克思的民主观 我的政治观点倾向自由主义。我认为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在尊重人权、尊重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方面与自由主义大致相同 其区别只在于 他认为在存在剥削和阶级压迫的社会 不可能有最大多数人的自由和幸福 马克思说“不可能” 并不是“不应该” 只有进入他所设想的共产主义 才可能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 和“人的澈解放”。马克思的民主观没有抛弃民主的普遍概念 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 反对剥削 但主张继承人类一切美好的价值追求——自由、民主、人权、平等。在这一点上 社会主义国家应当毫不迟疑地发扬马克思的民主观。我是这样想的 马、恩预言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空前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 如果这样的社会主义可以实现 其政权组织方式必然会参照继承已经发展成熟的、符合民主普遍价值的、资本主义原有的民主体制 而决不会倒退。斯大林、毛泽东的集权专制模式 表现为一党专政、个人崇拜和中央政府高度集权 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五、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实现的条件是在资本主义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后。其主要内容有 1、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 2、无产阶级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夺取政权 建立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3、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 改造社会 努力发展生产力 逐步实现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科学社会主义仍然是一种理想主义。这是我从关心政治开始 经过学习、思考结合观察社会实际的结果 是一种个人的认识和看法。关键问题是 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后 能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或者是反而会束缚、滞缓生产力的发展。构成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生产工具、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的文化融合,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但是这个过程是复杂的,其有自身的内涵和特征。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不断显现,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党执政的指导思想,在我党执政为民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党的实践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一种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在传入到另一种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当中时,都要在坚守自己本身的同时与当地的文化环境逐渐融合。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历史和政治环境当中逐渐产生和发展完善的。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个“结合”有着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说,近现代的中国革命没有马克思主义不行;二是说,有了马克思主义不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也不行。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应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来把握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能把形式和内容分开,比如说,把内容看作是马克思主义,而把形式看作是中国化。另一方面它是道路和形态的统一。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形态。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24号历院吴键在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时,首先我们得对其涵义做一定的了解和诠释。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至于为什么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这一理论,恩格斯在1886年曾经作了说明。他说:“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的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

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原理论、基本观点论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及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化的时期,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革命导师卡尔·亨利希·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思想体系,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最黑暗的时期,它为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西欧工人运动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导引,它的出现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两百年来,似乎整个世界都在受其影响,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它这么有影响力。就在于其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作为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学科紧密联系,给予无产阶级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 接触马克思主义已经有好多年了,然而,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还是模模糊糊,不过多多少少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对于马克思主义,在我对其了解之上也有一定的个人见解,在此我就来说说我的看法吧。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属于无产阶级的理论,这是我最为经常听到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的说法,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也就是说它在很多领域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各个方面上都推动了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从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就开始在中国产生作用,在哲学上,它让中国知识分子重新认识了世界,对各种规律都有了新的了解,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中国有了更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并让他们重新观察国家的命运,考虑自己的问题。在政治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无产阶级拯救中国、统治中国的良好武器,没有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有了我们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没有了新中国的诞生和飞快成长。在经济上,马克思主义给了中国的大量经济上的策略,在其引导下,中国诞生了邓小平主义,让中国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使中国成功走出自己的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这一切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突飞猛进的巨大动力。在科学社会主义上,最突出的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的开拓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结果,这让它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另外,我很青睐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辩证”二字。“辩证”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是完备深刻的,是极其理想的。作为一个数学人,我们需要的、崇尚的也正是辩证的思想,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有理有据,是对的就是对的,能推到哪就只是到哪,绝对没有办点虚假与臆测。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中就有数学的一部分,作为科学的方法论,它又与各门科学紧密联系,并给予了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为的是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名普通人民来说,这一点对我们至关重要,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维护我们的利益,所以才会为人民大众所拥护,才会有那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来说,我听得最多的就是事实求是,这是科学的,也是革命的,它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这种实实在在的理论才真正是有用的,真正能让我们的社会发展的。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也是很另我们期待的,那就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虽然现在有很多言论都说这种社会是不可能达到的,因为这是一种极大理想化的社会,它需要的条件极高,我们根本就没办法给予,但是,我觉得起码我们可以为着这个理想而不断奋斗,让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善,这样就足够了。 总之,马克思主义带给我们的好处是很多的,而目前我对它的了解还是很少,只能通过不断地学习,并且在社会发展的各种现象中运用它才能渐渐地掌握它,并用它来帮助我做好未来的事业——为国家培养出一代代有理想,有志向,有能力的人才。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讲解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 一、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四个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时期的新思想。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用以指导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经验 三、正文:近代以来, 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解决中国重大问题过程中得到验证和发展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能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也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诠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成果的过程。早在1938 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实践过程。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审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命题,马克思主义所要结合的对象不仅仅是中国当今时代的某个具体实践问题,从理论的价值意义、传播方式诸视角看,这个对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系统。因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必须认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我最崇拜的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我的影响

我最崇拜的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我的影响 ——恩格斯 有人说,说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让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这个学期学校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一课程,在老师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的讲解下,“马克思主义”这个既神圣又有些抽象的名词,渐渐地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曾今的我对恩格斯就无比的崇拜,崇拜他优秀的品质与人格。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当中让我更加的了解了恩格斯是什么样的。 恩格斯有着旁人不曾有的对学术研究的品格,他对学术的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才会有如此多的经典得到传承和发扬。而当今在学术上却有着如此多的失范,需要规范众多的学术研究,树立崇高的学术品格,这些都已成为学人们以至全社会的共识。而恩格斯对于学术研究的品格和个人品格两个方面做的就相当的好,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去崇拜、去学习,那么他优秀的品质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一、恩格斯的学术研究的品格 勤奋。勤奋是学术研究的首要品格。做学问要有深厚的知识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深入而浅出,而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勤奋学习,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恩格斯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广泛汲取了自然人文社会科学所有领域优秀文化成果,可以说达到了同时代人的最高水平,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承认他们是学识渊博的人,但他们并不以此为满足,仍然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在如此多的学习中还不忘记与他人的请教,而与恩格斯互相讨教的人就是另外一位伟人叫马克思。在他们对学术的研究中恩格斯称赞马克思道:“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为了整理、修订《资本论》第二卷手稿,1869-1873年间,马克思以五十多岁高龄自学了俄语,对大量关于俄国土地关系的资料,“按照原文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并且作了摘录”,打算在第二卷中“非常详尽地探讨俄国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在整理马克思遗稿时恩格斯发现,单是俄国统计学方面的书籍就有两个立方米。 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多种严重疾病缠身,马克思感觉到所剩时间已经不多,为了在新的革命高潮到来前完成经济学著作,他一直跟生命、时间赛跑,“发狂似地通宵”工作,在《资本论》写作最紧张时刻,从早晨九点到晚上七点在博物馆里钻研,每天夜间则在家中进行写作,甚至连给朋友写信的时间都挤不出来:“我并不是我的时间的主人,而宁可说是它的奴隶。给我自己留下的仅仅是夜间的时间,而肝病的经常侵袭与复发,又使这种夜间工作受到妨碍。”“损失一点时间对我来说都是不可弥补的,因为无论如何我不能中断我的工作。”恩格斯建议他把一切工作和思考都丢开一些时候去旅行疗养,但他却说,“这对我来说,即使有钱去游荡,也是办不到的。”在学术中的研究中有如此的朋友可想而知恩格斯又是怎样的,在恩格斯七十多岁时依然废寝忘食地工作,经常一天工作十六小时,直到深夜,为了追求真理,追求学术上的严谨。 严谨。严谨是学术研究的本然品格。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严格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恩格斯:“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这位科学巨匠对待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有时到了几乎是苛刻的地步。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无论是写信、提建议,还是写文章,他都要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始终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在整理《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时候,即使是校对印刷清样这样的工作,也决不马虎从事,总是仔细查对勿使有错,细致到“每一印张都要校对三次”。十余年间,他校对了《资本论》第二、三卷以及其他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马克思主义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是正在繁荣发展。 一、现代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不断地在证实着马克思主义的客观性和实在性。 马克思从创立学说的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极力反对把他们的思想教 条化,因而从来不否认自己的某些论断过时的可能性,也从不讳言自己的预测可能失误。人们总是在一定条件下认识事物的。条件往往就是认识的界限。因此,马克思某些论断的过时 或预测的失效是完全正常的,符合人类认识规律。但是承认马克思个别论断的过时不同于马 克思主义“过时论”。后者不是针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个具体论断和个别结论,而是针对整 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因而是荒谬的。 理论的发展是辩证的。凡是追求永远不变的最终体系的理论,都会或迟或快“寿终正寝”。而正因为马克思、恩格斯敢于宣布自己的某个论断过时和错误,从而在总体上保持了这一学 说的科学性和生命力。随着群众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 家不断为这个理论肌体注入着生命活力。恩格斯和列宁都强调马克思主义者要以马克思的态 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这就为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树立了 一个光辉的样板。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马克思个人的产物,而是人类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必然产物。 现代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不断地在证实着马克思主义的客观性和实在性。对马 克思主义就好比,我们不能说数学中的勾股定理过时了一样。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对马克 思主义实质的认识,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往往是把马克思主义当 成教课书在研究,而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当成社会科学在研究,这是造成对马克思主义认识差 距的关键。当前,有一些人打着“与时俱进”和“创新”的旗帜。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其实这种认识本身就说明,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偏差。马克思主义不是预言,也不是单纯的什么 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以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 论。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可以在它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入和扩展,但无法否定它。 这也是至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人能系统地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往往人们否定的,只是人 们“认为”的马克思主义。这只能说明他们根本了解,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什么。而只是教条地 背几句马克思主义中的谋些话。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常常被一些人为自身的目的而编成的解 释,就更不能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了。也有一些人,为了自身的谋种目的,而找出一些马 克思主义的论点,经过断章取义后进行批判,以提高自身的名利。 二、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它能够真实地、 本质地反映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及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生命 力的根本,也只有科学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科学只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才可能认识它 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是不是过时了,问题并不在马克思主义本身,而在我们能不能科学地认 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今天人类社会的 现状和本质。 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不会过时? 1应该区分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和它的历史使命与研究主题 正因为马克思恩格斯肩负着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历史使命的目的从事写作,因而科学 性是它的首要要求,他们不是停留在资本主义的表层,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描述,而是着力于通过现象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这样,他们终生从事艰苦的大量的 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恩格斯说过,“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 尝辄止。”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认识条件,可能会给马克思恩格斯对材料的运用和理论视

谈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我们从小就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现在大学还要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了解,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现在来谈谈。 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理论来源包括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学。他吸收了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以及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通过有机的结合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前提是19世纪形成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社会科学前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阶级斗争学说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有了这些基础和条件,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勤奋学习和伟大实践,就形成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1840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世界就此改变了。 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世界观,唯史观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史观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学科紧密联系,给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市给了工人阶级。”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由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明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方向和道路,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及无产阶级建党学说,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社会物质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的注意,揭示了它在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出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并且对实践的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以及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建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马克思认为人们不应单纯从客体方面去理解存在,而应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存在,即首先把存在看作是主体实践的对象,改造的对象;因为正是人们的实践活动不断地使周围的世界发生变化,使“自在的”自然不断转化为“人化的”自然。同样地,作为主体的人本身以及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也是实践的产物,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四.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 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永远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发展着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的一个多世纪,是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大发展的时期。仅就中国来说,由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史。 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面对的实际问题,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正确结论,这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态度。

浅谈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浅谈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内容摘要: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大学生有了正确的思想定位才能为祖国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尽其应尽的责任。而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因此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全面深入了解和挖掘马克思主义的积极影响,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道路和社会潮流的前进方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学生影响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观、职业价值观、正确的社会实践导向和民族精神等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我们就基本上基于以上四种影响进行阐述: 一、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影响 人生观是人们对所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反映。在物质生活方面,人们的经济地位不同,阶级利益不同,人生观必然不同。在精神生活方面,人们的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也不同。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必然导致私有制社会的灭亡,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公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这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就为共产主义人生观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为大学生寻求科学的人生目的和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指出了正确和科学的途径。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在时空中进行的,有客观规律可循。人们虽然不能创造与消灭规律,但却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作为物质世界一部分的人类社会领域,同样也是一个具有多种结构和层次的、不断变化着的物质体系,它的发展也是合乎规律的正确的人生道路,是主观的人生目的与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的统一。 无论什么人,在什么时代,只有认清社会的发展方向,顺应时代潮流,满足时代需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为促进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才是正确的。因此,大学生的人生道路,要自己选,自己走,别人无法代替,但正确选择的前提应是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从社会的客观需要出发,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盲目地跟着感觉走,或任所欲为地从主观愿望出发。 二、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职业价值观,是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它体现了大学生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