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不容忽视的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

不容忽视的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

不容忽视的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

中职学校普遍面临生源紧张,学生素质下降的局面,许多中职教师在新的形势下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心理问题不断增多,师生矛盾日益突出,如果不予以重视,最终将危害到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其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师的心理健康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1、对教师而言。首先,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会影响其个人的主观感受,心理不健康造成的心理痛苦可能会诱发生理疾病,损害他们的身体健康,所谓“心不爽,才气不顺,气不顺,则病生”正是这个道理。第二,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影响他们家庭生活的质量。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教师能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生活和睦、幸福。反之,家庭内人际关系难得融洽,对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其子女。第三,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会直接影响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和工作质量。如果一个教师出现倦怠情绪,工作没兴趣,生活没乐趣,安于现状,平淡无为,经常不开心,压抑、沉闷、孤独、烦燥,会妨碍其同他人的交往,损害其工作能力,甚至还会导致意外事故。为此,我们应从“教师生命质量”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

2、对学生而言。首先,教师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当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绝非是一个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是指导学生学习。在中职学校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中职学生绝大多数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动力不强,教师在教师活动中只有做到心态平和,思维灵活、科学施教,才能引导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第二,教师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中职教育的职责与其说“教书育人”还不如说是“育人教书”,面对大面积的“问题学生”,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对学生或歇斯底里,或冷漠无情,又怎能使学生心态平衡、情绪正常呢?可以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决不亚于其教学能力的低下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另外,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青年学生正处在其人生观的形成时期,教师精深的学问、高尚的品德、友好的态度、浓厚的教学兴趣与热情、适当的情绪表现、精妙的语言表达,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3、对学校和社会而言。教师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导致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被动应付,这就必然造成工作质量下降、教育教学效果下滑、学生大量流失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学校可能因此招不到学生而产生生存危机,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看法。这对本已面临困境的职业教育可能是雪上加霜。

二、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成因

我国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目前,还没见到专门针对中职教师有代表性的调查资料,我们不妨参照普通中小学教师的现状进行分析。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2292名中小学教师(含中职教师)进行抽样检测,结果表明51.23%的中小学教师有心理问题,由此看来,中职教师的心理问题是不容乐观的,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观察分析,我认为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形势是严峻的。下面就从职业行为、人际关系、心理症状三个方面来看其表现。

1、职业行为问题

中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职业活动中的主要表现有:(1)逐渐失去对学生的爱心和耐心,并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时常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正常阻力扩大化、严重化,情绪反映过度。如将一个小小的课堂问题看成是严重的冒犯,处理方法简单粗暴。常有教师在教务处或校领导那里大发雷霆“这样的学生我没法教了”。许多人在尝试各种方法失败后,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听之任之。(2)对学生的期望降低。认为学生是“孺子不可教也”,埋怨学生素质太差,学生不听话,班级人数太多,从而放弃努力,不再关心学生的进步。(3)对教学完全丧失热情,甚至开始厌恶、恐怖教学工作,试图离开教学岗位,另觅职业。这种怨职行为常常在教师之间得到强化,一旦有人调离学校的整个士气都会受到影响。

2、人际关系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还渗透到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影响到教师与家人、朋友、学生的关系。研究表明,教师在校内除工作关系外,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16.95%,在校外经常与他人交往的仅仅11.49%。一个人在沉重的心理压力下往往会产生认知偏差,常见的给人带来心理困惑的思维方式有:①绝对化概念:如“人们必须对我尊敬”,“事情非好即坏,没有中间态”等;②以偏盖全:一次失败,就等于全盘皆输,就认为自己无能;

③自我中心:稍不如意就觉得别人或环境不好,遇到失败就认为是运气不佳或任务太难,一切责任都是外界的,怨天尤人。他们经常怀疑别人的所作所为包藏不良动机,心胸狭隘,难以与人沟通思想感情,人际关系紧张。与他人交流时沉弱于倾诉自己的不满,没有耐心听取他人的劝告或建议,拒绝从另一个角度去看问题,时常表现出过激的语言或行为,无法用一种理智的、没有伤害性的、对后果负责的方式表达自己或对他人做出反应,如冲家人发脾气、打骂孩子、出口伤人等,还有一些教师则封闭自己,对家庭事务缺少热情,沉溺于网络游戏等等。

3、生理—心理症状

据天津市心理学研究者的调查,教师心理问题最常见的症状是各种情绪困扰(例如焦虑、恐惧和抑郁)和人格不健全(包括较强的强迫症、敌对和偏执倾向等),从调查数据看,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和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要高。从性别看,女教师的焦虑倾向高于男教师,男教师的职业稳定感低于女教师。从年龄看,中老教师的强迫症和心理问题的躯体化倾向比较明显,而青年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偏执等方面。

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有来自社会的、职业、学校的、家庭的,也有个人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1)随着大学扩如招和中职招生并轨,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之以前明显下降,教师心理产生巨大的失落感,“大学热”、“普高热”,如果不是职业学校遍布城乡的招生广告职业中专几乎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2)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有了崭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从理论型向技能型,“双师型”的转化,许多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加上知识信息的普及化,教师权威受到严重的挑战。(3)教师的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优秀教师的收入明显低于其他行业的优秀从业人员。许多地方政府进行财政体制,对职制的投入不仅没有增加,相反还在减少,使许多教师感受到精神失落和物质匮乏的双重压力。一旦遇上家庭、婚姻的变故或岗位的升降,各种心理问题极易产生。

(二)学校因素。学校是教师生活工作的主要场所,这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1)招生指标是许多中职教师最大的压力源。很多职业学校为了保证学校有充足的生源,给教师下达了一定的招生指标,并且将指标与经济待遇挂钩,教师要去拖熟人、找关系、想方设法拉学生,尊严感严重受挫。每年暑假成了中职教师最受煎熬的日子。(2)学生素质急剧下降。学生中的矛盾、不良行为、厌学情绪、较差的学习成绩以及对教师的不良态度等,都是教师每日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难题。这常使教师有厌倦感,进而诱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3)学校的管理不当而引起的与教师直接有关的问题也很多,如工作量负荷增大或不足,缺乏自主权,评优、评先、评职称、升职标准不明确,程序不民主等都会诱发教师的心理问题。(4)职业学校的领导疏忽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近年来中职学校的领导无可奈何地将办学的经济效益放在了首要位置,教师的利益和成长往往被忽略,教师如果得不到领导的认同,缺乏校长的支持,也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个人因素。(1)有些教师人格上存在着不良的倾向,如怯懦、自卑、孤僻、狭隘等,在面临压力时,往往不能采用适当的策略加以应对,尤其是自尊、自我实现欲望较强的教师更易产生心理问题。(2)在人的一生中生活会经常发生变化,个体需要对自己家庭、职业、生活不断进行新的认识。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教师不但要更新知识而且要更新观念,许多职业学校尤其是原来的普通中专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有许多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达40岁以上,这些人正处在人生的“中年危机时期”,子女升学的压力、购房的压力、赡养父母的压力等等让人心力交谇,极易产生心理问题。(3)中职学校的很多教师是从非师范院校毕业,心理学知识缺乏,一旦遇到心理问题也难以得到有效排解。

三、维护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些策略

应该看到,尽管部分教师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但真正患有精神疾病的教师是很少数的,大部分教师在多数时间处于心理健康状态。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影响。

教师作为在身心各方面都比较成熟的个体,具有一定的自我反省和调节能力。因此,教师不同于学生,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最根本的还得靠教师自身,同时社会、学校等方面也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外部资源。

1、教师自身应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积极预防和自我调控。(1)积极锻炼,强身健体,是维持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的躯体不健康就很难有心理的健康。(2)积极进取,豁达大度。进取、乐观、自信,才能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生气勃勃的自我。豁达大度,要求教师在原则性问题坚持立场,而非原则性问题则不斤斤计较。对待学生特别强调能够宽厚、谅解,要容忍学生的一些缺点与不足,不求全责备,看到他们闪光的一面。(3)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加社会支持,教师要运用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建立与学生、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同学、亲人朋友之间的良好关系。这样就能得到社会更多人的认可和悦纳,就能获得更多、更充分的社会支持。这对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4)培养正确的压力观,提高心理问题的自我消解能力。在生活中,每个人不可避免要面对压力,压力是造成身心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适度的压力却往往在工作和生活中成为动力,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学会应对压力,消解烦恼,转压力为动力。美国学者威利•卡瑞尔提出一个消解烦恼的通用公式,内容不多,但不乏价值:“问你自己,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接受这个最坏的情况,镇定地想办法改善坏的情况”这就是心理学上消除烦恼的威利公式。如果遇到挫折和委屈时,换一种角度想想,心理自然容易平衡,偶尔的“阿Q精神”也是有必要的。

2、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积极舒缓教师心理压力。(1)各地政府应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不要对职业学校的教师另眼相看。同时,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减少并杜绝教师的消极心理。(2)学校的管理者特别是校长要给予教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至少应该做好如下几件事:第一,做好新教师的入职教育,职业学校有很多专业教师来自非师范类院校,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缺乏,学校一旦录用新教师后,应积极补上这一课。第二,开展适当的教学活动,多给教师以肯定性评价,增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中职学校没有升学的压力,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主要来自于学生领导和同行的肯定性评价,因此学校管理者一方面要多给教师展示才华的机会,另一方面又要建立中肯的评价体系,以妨因为评价不公而挫伤部分教师的积极性。第三,学校社团、工会、教研室等组织要经常性地开展活动,给教师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教师之间的互相支持能够大大降低教师职业带来的心理压力。第四,实行教师轮训制度,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调查摸底,然后邀请专家讲座,并有针对性地采用集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等措施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维护和增进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形成对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他们处理各种偶发性的事件,学校管理者应当在提高办学效益和关心教师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教师的身心健康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前提条

件。

浅淡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选文档

浅淡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学生个体 中职学校的学生群体在早期的学校教育中,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尽如人意。这易导致他们在升学率至关重要的紧迫形势下,不被重视,甚至遭到同学和老师的忽视,因此自尊心受到打击,自卑感上升;另一方面,学习上的失败,使得他们在其它方面的长处也得不到认可,贴上了“笨蛋”、“调皮捣蛋”等坏学生的标签。进入中职学校后,这样负面消极的心态并没有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有所改善。由于原来基础不扎实,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在新学校的课堂上仍然不能较好的汲取老师所讲授知识的精髓,学习落后,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破罐子破摔。长期在这种消极情绪的笼罩下,心理压力大,觉得身心疲惫,产生对学习及自身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放任不管的消极心理。 2.家庭的影响 “一些单亲、特困家庭和不和睦的家庭中的孩子心理普遍存在一定的阴影。有些家庭中存在严重的封建思想加之父母本身的文化水平有限,很少去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的学习更是漠不关心。”[1] 有时候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性格偏激暴躁的父母就会对孩子动则打骂,过分苛责,认为他们没用,给自己丢了面子。这种做法不仅没有从情感上帮助学生减轻压力,给予学生鼓励和继续学习的动力,反而给学生造成了强大的心理压力和无能的心理暗示。很多学生就是在父母长期的责骂和埋怨中对学习丧失兴趣,看不清楚自己的价值和前进的方向,盲目的混日子,导致学习效果越来越差,最终产生厌学,叛逆,不以为然的心理。 3.教师的影响 教师是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向学生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更影响着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以及人生的发展。“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条

中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力量的整合-2019年精选文档

中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力量的整合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但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其视角都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和高等院校,而较少投射职业学校。与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相比,职校生中普遍存在着自卑、抑郁、厌学、早恋等心理问题,必须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众所周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多种形式,但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应该是任课教师,而不是少数的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广大学校教师是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的直接接触者,他们能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需要进行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有力的保障。因此,本文拟就任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力量的整合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整合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任课教师在向学生进行授业、解惑的同时要注意积极挖掘和整合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职校生在校主要学习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其中各门课程都蕴含着各具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资源,如文化基础课中的语文、英语和德育等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调控自我、健全人格的心理教育内容;专业理论课中的建筑、机电、数控、电气自动化等课程,包含着很多训练学生观察、注意、思维和想象等认知活动的内容,同时这些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一丝不苟的学

习作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对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主要集中在本课程的教材、辅导书、学生作业、试卷等一切与学生有关联的资料。其中在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任课教师整合课程心理健康 教育资源的主要途径,各科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辅导书是教材内容的延伸,也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延伸。学生作业与试卷,除了反映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情况,还能透射出学生的性格、喜好,为教师提供了其心理成长的相对“真实”的信息。 二、设定课堂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目前,国内学者郑和钧提出的学生素质发展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被广泛运用于学科教学,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有力证明。那么,在学科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呢?我认为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能舍本逐末 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首先必须完成的是学科本身的知识、技能、能力的内在规定性目标,这是学科教学的“主目标”。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只是“副目标”。后者服从于前者,为前者“锦上添花”,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不能主次不分,更不能本末倒置。 2.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要符合学科及其教材的特点

中职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共5页word资料

中职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中职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由于种种原因,人们、社会、国家对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重视远远不够,显得十分薄弱。因此对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中职教师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目前,中职教师普遍工作量都很大,教师除了一周要上20节左右的课,还要承担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而在我国,中职教育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社会认同度非常低,中职教师地位得不到认可。于是,教师久而久之便会累积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天、一时短暂的情绪反应,它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人的行为产生不良影响的较稳定的身心症状。从总体上来说,当前中职教师健康积极的心理是主流,多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过程中是愉悦的。但同时我们不能忽视那些真正有心理问题的教师。有心理问题的教师虽然只是少数,可这个事情确实存在,也的确值得人们关注。概括起来讲,中职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卑心态 有些中职教师总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抬不起头,从事职业教育没有出路,为此非常苦恼。他们往往会放大自己的缺点,对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品质做出偏低的评价。常伴随着一些特殊的负面情绪,如不安、忧伤、失望等。处处感到不如他人,悲观失望之后就是轻易放弃,这必将导致无所作为。

1.2 焦虑 “没有教不好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这种思想在中职教师心里缠绕时,焦虑随之而来。当中职教师面对普通中学淘汰下来的学生,他们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都差,有的连小学的数学都有问题,少数学生长久缺乏父母关爱;面对这样的中职学生群体时,没有焦虑是不可能的。教师需要想尽办法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在学校能学到一技之长,还得关注他们脆弱的心里,大部分时间都得围绕学生转,但不一定换来好的回报。心里很难受,感觉自己是在误学生,想起这些教师便会伴有不安全感和不完善感,并为此而紧张、焦虑和苦恼。 1.3 自闭 中职教师圈子比较小,整天与学生打交道,时间久了就不会主动与别人接触、交往,对社会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戒备、多疑、甚至恐惧的心理。总认为别人瞧不起他,其实是自己内心很虚弱,很怕被别人刺伤,于是就把自己禁锢起来不与人交往。自然情绪低落、唉声叹气、愁容满面便紧随而至。 2 原因分析 2.1 认知能力差 中职教师对所从事的职教工作及其利害关系的预测以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评价不当,易导致不良心理。一是知识无准备或准备不充分,且缺乏相应的实践技能和教学经验,则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极易产生焦虑情绪,遇到问题茫然失措。二是在信息时代,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教师如果不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就将面临失去知识权威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措施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措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而选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一门技术。然而,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通常害怕学习并且没有理想,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一个规划,这就导致他们意志薄弱,对周围的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较差。在此背景下,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师来说,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师与家长一起努力,不断帮助中职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中职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并保持健康的心理。 一、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的基础 随着家庭教育越来越被提及,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被纳入教育的范畴。近年来,由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突发事件不断增加,这类事件的发生对家长以及学校都造成了不可避免的伤害。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各个学校的教学重点。尤其是对于中职学校来说,他们的生源素质相比于其他非职业的高中学校来说较低,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中职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 因此,如果中职学校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够重视,那么就极有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那么中职学校的教学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同时,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极有可能会被影响。当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被忽视,他们对学习以及生活的态度会变得消极,那么提高学习成绩、完成学习任务将无从谈起。所以说,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校起到教育学生作用的基础。 (二)心理健康是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 对于学生来说,虽然他们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学习,但是相对于优异的成绩来说,健康快乐地成长才更重要。然而,现在许多学校以及学生家长都过于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近年来,因为部分家长对学生学习成绩过于严苛的要求,造成了多起悲剧的发生。事实上,学生的心理健康远比学生优异的学习成绩重要。尤其是对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以及就业压力相比于一些名校的学生来说要更加严重。家长的逼迫、老

关于提高中职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思考共4页文档

关于提高中职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思考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我作为一名一线的中职教师,深有感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教师的一部分,他们所要承受的压力和其他类学校的教师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通过我自身及对周围同事的调查研究,努力发现中职教师的心理问题,寻找解决办法,使中职教师能够身心健康的工作生活。 一、提高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意义 1.有利于教师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相辅相成。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另外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 2.有利于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 3.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的榜样,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中职教师心理压力形成原因分析 1.教学岗位竞争形成的压力。中职学校生源越来越少,招不到学生,学校关门,教师失业的风险经常笼罩在职业学校教师的心头。学校对教师实行岗位竞争。一方面,教师要有岗位,有课上,必须脱颖而出。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对学生所学专业的要求,不断变化,教师所学专业或所教专

业都有被淘汰的可能,所以要不断的学习、进修,如政治课教师成为数控专业的教师.这是高中教师所无法想象的压力。 2.教学改革造成的压力。中职学校职业教育越来越强调特色,如“工厂化学校”“现代学徒”等,而中职学校教师要适应教学改革需要,必须做到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录制视频,制作“微课”;必须成为科研型、创新型教师,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必须成为“双师型”或综合型教师,这都需要教师付出很多的努力。 3.当前中职学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教师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重。年轻教师只能长时间超负荷地工作。工作量大但是并不意味着工资高,教师的收入与职称是挂钩的,职称低,由此带来的工资低,奖金低,取暖费低等一系列的低收入。而且与高级教师的收入差距很大。而高级教师虽然工资高,但是受制于年龄,专业,进取心,课时很少。职称难评,职称难聘,工作量的大小与工资收入不成比例,是导致部分地方教师罢工的主要原因。 4.来自学生的压力。大多数家长,包括职业学校教师在内,第一选择还是上高中,读大学。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课堂经常变成了“德育教育基地”,有的教师平均三分钟就要维持一次纪律,否则很难正常教学。睡觉,玩手机,看电子小说,是中职课堂常见的事情。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现实状况之间的落差也让教师不可避免的存在心理冲突。 三、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让我们心怀理想,让我们面对未来,因此,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6篇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课题】《守护青春的底线》 一、教学主题:《守护青春的底线》 二、教学对象:中职一年级学生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分析青少年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2、掌握调节性冲动的方法 3、引导学生对性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形成健康向上的性心理和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性行为产生的危害 2、掌握调节性冲动的主要方法 3、对性行为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 五、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像资料 七、时间:40分钟 八、课题设计理念 现在的孩子们都很早熟,性发育提前了,性兴趣和对性的要求也提前了,这既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结果,也是文化环境影响的结果。但由此引发了几个矛盾和问题,第一,生理成熟度和心理成熟的矛盾,生理发育了,心理上远远不成熟。第二,有性要求和能实现这种要求的矛盾,有性要求到结婚,中间有一段“性空白期”。在这种情况下,便产生了一些婚前性宣泄渠道,包括婚前性行为。婚前性行为的人群主要是青少年,这带来了许多问题,需要正确引导。本课时利用案例、讨论、活动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性冲动带来的伤害,找到调节和控制性冲动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性观念和性行为。 九、教学过程 【活动设计】 环节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导入借助歌曲,引出话题 以电影《山楂树之恋》片尾曲《山楂树》来引入,创设一种情境,引起学生对男女生之间那种妙感情的思考. 教师:你们觉得《山楂树之恋》美不美? 学生:美!

教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或感觉? 学生交流感想(略) 教师:这是一部纯美的青春爱情故事片,古诗云:关关眦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类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追求自古而然是人“性”的本能,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性意识的逐渐成熟,我们对异性也萌动了一种莫名的情感与亲近的欲望,如何处理好这种情感与欲望呢?今天,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我们青春期敏感的话题: 【出示PPT】课题:《守护青春的底线》利用影片歌曲创设教学情境,调动课堂氛围,吸引同学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有利于主题活动的开展。 展示子宫内胎儿图片 【出示PPT】:子宫内的胎儿 四个月半的胎儿 两个月半的胎儿 受精卵胚胎 子宫壁 教师:此刻新的生命将在这神圣而美好的地方开始孕育了,整个孕育生命的过程是美丽的,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件欣喜的事,可对于有些人来说却成了悲伤和不幸。通过胎儿图片让学生知道生命孕育过程是神奇而美丽,明白生命的可贵 案例大讨论 播放录像材料:“意外怀孕的少女”画面 教师:是什么事情让片中的少女如此悲伤? 学生交流和发言(略) 教师:进入青春期的我们,随着生殖系统的发育和逐渐成熟,对异性产生性的欲望和冲动,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然而,当性仍然是一种很朦胧的东西,在还没有完全了解的时候,我们青少年就开始“勇敢"的尝试性行为。 大家回顾一下刚才的故事,思考讨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故事中小静和他的男朋友如此大胆的尝试这些行为呢?行为发生后,会对他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略) 教师总结:通过故事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性冲动和性行为给小静和她的男朋友 分组讨论【出示PPT】 一、中学生发生性行为的原因 好奇心的驱使 一时冲动所致 为爱献身的心理 家庭的破裂 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 二、中学生发生性行为产生的影响 1、生理上的影响 ①不能正常的恢复身体的健康状况,导致贫血 ②容易损伤生殖器官,留下炎症、疾病 ③引起许多并发症,造成习惯性流产、终生不孕…… 2、心理上的影响 ①担心被别人发现,感觉自卑,害怕遭受异样眼光。 ②担心两性关系无法长期维持,丧失对未来生活的理想和信念。 ③影响今后配偶的选择,给婚后的家庭生活带来阴影.

中专教师培训学习总结

培训总结 2018年度省培“中职新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培训”,为期一周,时间虽短暂,但受益匪浅。对于此次培训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师德为先、学生为本 社会发展过程中,道德教育不可或缺,道德,是通过行为规范和伦理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准则和规范。对于教师职业,在职业范围内有着特殊的道德要求,良好的职业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关系着学生成长、以及教师自身发展。本次学习中,我体会到教师要想干好教书育人这一工作,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与高尚的修养。因此,身为教师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师德修养上不断修正与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将我们的教师事业干好、干实。 “无德无以为师”,良好的师德就是教师爱学生的体现。身为教师要对孩子有深深的爱,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人没有爱心,那他如何能够担当教师的职责?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因此,身为教师,就必须用爱心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这样才不愧为师。 二、情绪调试、和谐人际 健康不仅指的身体健康,还包含了心理上的,以及社会适应性。教育学家卡尔.明格说过“教师是什么样的人,比他教什么更重要”。那么作为一名心理健康老师就应该更明白,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影响着师生的良好关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职业尤其中职教师岗位面临教育教学以及生活压力与日俱增,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面对社会期望值的过高、学生的难教育以及教育改革压力,导致教师情绪的爆发与失控现象。面对种种问题,青年教师应及时做好情绪的调试,情绪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要学会认真的分析自我,调控自我,学会对学生做到真正的表扬,就是论事,要有所“指”,用“三

中职生心理健康

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 职业学校学习阶段是中职生处于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的时期。大多数人看待问题就比较浅薄片面,视野很狭窄,缺乏思考,容易产生偏激的想法;缺乏成功体验,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活动等都采用消极态度;缺乏与同伴沟通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在专业学习方面也缺乏动力,就业时依赖心理较重,所以他们在学习、人际交往、日常生活、个人情感和求职择业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心理问题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既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开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本文就职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在此根底上探索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中职生心理现状 为了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心理现状,本人采用自行设计的?中职生心理调查问卷?对我校2021级学生在人际关系、学习心理、就业心理和不良心理障碍等四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经统计分析发现中职生普遍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主要有: 〔一〕人际交往困难 中职生的交往需要随着年龄增长而扩大,但由于缺乏经验和正确的指导,常常由于交往不当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为此本人进行相关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中职生人际交往的调查〔表1〕

表〔1〕说明中职生在与父母、教师和同学的人际交往中存在一定的交往障碍。最突出的问题是65%的学生与老师沟通少,对老师缺乏信任,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47%的学生与父母之间沟通交流比较困难,有明显的代沟;而70%的学生能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建立友谊。还有36%的职校生热衷于网络交友,沉溺于网络交往更容易导致职校生无视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使得人际关系更加冷漠,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产生更为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二〕厌学情绪加剧,学习焦虑现象普遍 1中职生学习心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中职生学习心理问题的调查〔表2〕 2、结论: 学习心理障碍也是职校生最普遍、最突出的心理问题。从调查情况分析,目前职业学校学习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根底普遍较差,学习没有兴趣、学习动机不明确,再加上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很多职校学生的厌学情绪加剧,经常逃学;学习焦虑现象普遍。进入职业学校后,学习内容的专业化、深度和难度加大,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约有50%的学生感觉到学习困难和学习压力,从而导致这局部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对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引起心理上的困惑和焦虑。 〔三〕就业心理问题

中职教师职业心理现状调查报告7页word

中职教师职业心理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的言传身教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研究教师心理现状及如何使教师的心理更加健康显得尤为重要。2013年,我们对中职学校的教师进行了职业心理现状调查,从实际出发,在掌握教师心理状况、教师心理压力来源及如何调整心态维护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紧张和心理压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二、调查对象与内容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中职学校在职教师,年龄在20-60岁之间。调查共设20个题目,每个题目答案不一,有多选和单选,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20个调查题目都是与教师职业有关的心理问题,按照内容分五部分,即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学体验、教师的心理压力来源、教师的生理健康和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即教师的“减负”情况。 三、结果与分析 1.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行为的基础,也是导致教师产生一些职业心理问题的根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83.3%的教师认为教师的工作对社会的意义重要;全部教师认为教师的工作影响和改变广大学生人生发展轨迹。对如何看待教师职业,有超过50%的教师认为教育是一种稳定职业,但肩负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有29%的教师将其作为终身职业;将其作为谋

生手段的只占一小部分。这说明我们的教师职业观念有较大差异。在传道、授业、解惑方面有37%的教师认为自己已尽全责,有超过50%的教师认为有待加强,虽工作努力,但仍需不断提高(见表1)。 2.教师的教学体验 教师是以教学为主,教师的职业心理主要集中在教学中。经过调查,教师最大的困惑有二:一是学生文化基础太差,二是学生不求进取。然而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想法如何呢?超过50%的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相信大多数学生可以教好,即使成绩不好的孩子,老师都希望帮他树立信心;与以往相比,教师的心理压力如何?有63.9%的教师认为是越来越重,但在压力大的情况下仍有30.3%的教师全力以赴地投身于教育事业,说明我们的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献身精神,但也有一小部分教师有转行的念头,说明教师自身也有一些问题(见表2)。 3.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 教师对目前工作岗位有压力,教师的压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调查结果表明,超过50%的教师觉得来自学校和工作,主要是学生难教和职称评定,还有职业声望带来的压力;一小部分教师的压力来自自身的原因(见表3)。 4.教师的生理健康状况 教师的工作压力大造成一些教师出现非理性反应,如冲动、烦躁、精神萎靡,或对待学生漠然冷淡,常常还出现身体症状,如咽部不适、腰部酸痛、下肢胀痛、血压高、失眠、头疼、眩晕等,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心身健康和教育工作的进行。从调查表明,大多数教师有咽炎的不适和颈椎病

中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调适

中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调适 摘要:中职教师是遭遇心理问题的高危群体之一。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 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本文分别从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阐述了中职教师心 理问题所在及调适方法。 关键词:中职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适 中职教师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之一。教师的心理问题在身心疾病、人 际关系、职业行为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表现。首先是身心疾病躯体化明显,主要 表现为抑郁,焦虑等症状,如过分担心和忧虑教学考核结果,封闭自己等。在抑 郁和焦虑心态中,常常伴有失眠、无食欲、头疼、眩晕等身体上的症状。其次是 人际关系症状,如易激惹,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冲家人发火、体罚学生等。再次 职业倦怠症状,是在工作重压下引发心理疲乏导致的身心俱疲、能量耗尽的现象。对工作失去热情;与学生及其他教工刻意保持距离,教学缺乏新意,讲课呆板乏味;缺乏责任感,对学生放任自流。 教师的心理问题不仅关乎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更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问题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学校领导要关注教师的状况,通 过不断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切实减轻教师的过重负担,为教师提供轻松愉快的工 作环境和心理环境,使教师的身心得到良好的调适。但社会、学校等只是教师心 理健康的外在条件,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 一、端正认识,树立正确观念 1.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在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诸多原因中,不恰当的自我 认知是最根本的原因。有了对自己深刻、充分的自我认识,才能把握自我定位, 合理地要求自己,既不妄自菲薄,也不骄傲自满。同时,因为对自己的了解,由 己及人,也就能客观评价别人,更好地接纳并理解别人,对生活工作中的不平、 不满、不尽善尽美处泰然处之。 正确的自我观念的形成与知识的积累是分不开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比如可以坚持做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使教师深入了解 自己教学方面的利弊,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教师了解得越深,对自己的评 价就会越客观、越全面、越积极,自我观念就越坚定,对自己也就更有信心。 2.建立合理期待。客观地讲,任何一名教师都无法满足他人对自己的所有要求。而且,许多期望,包括教师个人对自己的期望在很多时候都是理想化的。比如,数学老师指望每个学生都能完全掌握所教的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 教师所无法控制的因素,让他的希望不能实现。如果这个教师能换个角度想想, 学生之间的数学能力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兴趣爱好也有天壤之别。甚至,班上还 有几个学生似乎根本就没想学数学。这时,他不再幻想学生都能学得一样好,他 会重新调整自己对不同学生的期望值,那他会觉得,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达到教 学目标,但是他已经在学生现有的基础上,让他们得到了提高,这就是成功,他 是尽力的,他就不会体验到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教育学研究表明,只要教师 师德良好、情绪稳定、方法适当、教育教学效果就一定是正面的,只是暂时没有 得到显现和验证罢了。 3.改变不合理信念。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一般人都把引起自己不愉快 的原因归结为因为遇到了让人不愉快的事,但实际上影响我们的,是我们对这件 事的看法,即我们头脑中的信念。不少教师对教育现象持有许多非理性信念,主 要表现为大量的非科学的教育观念,这是造成教师消极情绪的认知根源。不合理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运用: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教学内容 1.悦纳自我的意义和方法 1)了解悦纳自我对于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掌握悦纳自我的方法。 2)了解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2.直面人生挫折和困难 1)了解人生中常见的挫折和困难,掌握应对的方法。 2)培养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等心理品质,具有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惯。 三)学会有效研究,确立积极生活目标。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有效研究,掌握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兴趣和成绩。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明确生活目标。 情感态度观念: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 运用:能够有效研究,提高研究成绩,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 教学内容 1.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 1)了解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掌握有效的研究方法。 2)提高研究兴趣和成绩,培养自主研究的能力。 2.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 1)了解生活目标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 2)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 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研究、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通过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研究,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

中职《心理健康》试卷与答案

密名 姓 号 学封班 业 专 线级 年 xxx学院 2017 - 2018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B 卷) 试卷说明: 1、本试卷为【开卷】 2、本试卷共 3 页, 6 个大题,满分 100 分 3、考生必须用蓝色或黑色笔迹答题;其他笔迹答题无效 4、阅卷老师阅卷、登记成绩必须使用红色笔迹 课程名称:《心理健康》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 90 分钟 适用年级:适用专业: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签名 得分评卷人 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心理现象包括() ① 心理过程② 心理状态③ 个性心理④ 心理特征 A、①②④④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 2、自我意识包括() ① 自我观察② 自我监督③ 自我体验④ 自我评价 ⑤自我教育⑥自我控制⑦自我调节 A、①②④④⑤ B 、③④⑤ C 、①②④④⑤⑥⑦D 、①③ 3、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每天有八万青少年成为烟民,许多青少年更因为吸烟而慢慢染上 毒 瘾。青少年吸烟() A、是追求时尚的表现 B 、不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C、是沉迷不良诱惑的表现D 、是个人行为,我们不必小题大做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不自爱的人常出现的自贬征象?() A、拒绝别人对自己的赞美B 、把原本属于他人的功劳都归于自己 C、常妒忌 D 、不能容忍批评 5、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适当的悲伤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 的伤心缺可能证明只会的欠缺。” 对这句话错误的理解是() A、要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 B、应经常保持忧郁的 C、要学会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D、情绪需要调控 6、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下列不属于这三个 A、思想观念的成熟 B、身体外形的变化 C、性机能的成熟 D 、身体内部器官的完 7、同学们,相信你在这场考试前, 诉自己“我能行”,这种积极的心理调控方法是 A、暗示训练法 B、幽默化解法 C、倾诉宣泄法 D、注意转移法 8、有专家指出,部分青少年面对挫折和困难,轻则怨天尤 复他人、 毁灭他人的行为。这说明我们青少年应当() ①珍惜生命,积极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② 和他人的生命③增 强责任感,努力做个只对自己负责的人④正确认识挫折,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9、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 ①有利于建立纯真的友谊②有利于心理健康 ③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④有利于激发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我们同父母产生“代沟”的原因是( A、两代人成长的社会背景差异是唯一原因 B、两代人成长的社会背景差异原因之一 C、盲目追星造成的 D、父母思想僵化造成的 得分评卷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0 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 1.青少年时期情绪具有___________ 、 ____ _____________ 的特点。 2.终身教育的特点包括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中职心理健康试题及答案

xxx 学院 2017 - 2018学年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A/B 卷 试卷说明: 1、本试卷为开卷 2、本试卷共 3 页, 6个大题,满分100分 3、考生必须用蓝色或黑色笔迹答题;其他笔迹答题无效 4、阅卷老师阅卷、登记成绩必须使用红色笔迹 课程名称: 心理健康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适用年级: 适用专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心理现象包括 ①心理过程 ②心理状态 ③个性心理 ④心理特征 A 、①②④④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 2、自我意识包括 ①自我观察 ②自我监督 ③自我体验 ④自我评价 ⑤ 自我教育 ⑥自我控制 ⑦自我调节 A 、①②④④⑤ B 、③④⑤ C 、①②④④⑤⑥⑦ D 、①③ 3、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每天有八万青少年成为烟民,许多青少年更因为吸烟而慢慢染上毒瘾;青少年吸烟 A 、是追求时尚的表现 B 、不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C 、是沉迷不良诱惑的表现 D 、是个人行为,我们不必小题大做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不自爱的人常出现的自贬征象 A 、拒绝别人对自己的赞美 B 、把原本属于他人的功劳都归于自己 C 、常妒忌 D 、不能容忍批评 5、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适当的悲伤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过度的伤心缺可能证明只会的欠缺;” 对这句话错误的理解是 A 、要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 B 、应经常保持忧郁的心情 C 、要学会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D 、情绪需要调控 6、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下列不属于这三个方面的是 A 、思想观念的成熟 B 、身体外形的变化 C 、性机能的成熟 D 、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 7、同学们,相信你在这场考试前,已经多次告诉自己“我能行”,这种积极的心理调控方法是 A 、暗示训练法 B 、幽默化解法 C 、倾诉宣泄法 D 、注意转移法 8、有专家指出,部分青少年面对挫折和困难,轻则怨天尤人,重则自我毁灭,或采取报复他人、毁灭他人的行为;这说明我们青少年应当 ①珍惜生命,积极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②主动接受生命教育,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③增强责任感,努力做个只对自己负责的人 ④正确认识挫折,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 分 签 名 得分 评卷人 年级 专业 班 学号 姓名 密 线 封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良好的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处理以及对自我生涯规划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一代新人发挥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健康课程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健康课程应该采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辅导内容和辅导方式进行,使心理健康课程能真正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服务。 一、课程性质 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门以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为主要手段,以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辅导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自助性和发展性是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特点。 心理健康课程致力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心理健康课程在非智力因素发展上的多重功用决定了心理健康课程在中等学校教育中的独特地位。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发展性 心理健康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不是治疗和矫正,而是预防和发展,因此心理健康课程是面向全体正常学生,而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和治疗。发展性——是对心理健康课程根本的定位所在。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学校适应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学习策略问题、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异性交往问题、生涯发展与规划问题等。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的辅导,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在课程目标设计上,以整体目标为核心,设计菜单式的心理健康课程,各地各级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用和改编,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分享 本课程倡导活动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促进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在课程中,活动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并能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四)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注重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等能力的发展。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辅导技巧和水平。心理健康课程不以任何测验或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手段。 (五)开发课程资源,拓展社会支持系统 心理健康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发展水平、贴近时代的丰富课程资源;要合理利用音像、电视、报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教学途径;要积极鼓励学生建构和拓展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积极与同学、家长、老师交流和学习;鼓励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必要时也能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 三、设计思路 心理健康课程是以学生的学校生活为基础的,包括学校适应、自我意识辅导、学习辅导、人际关系辅导、情绪辅导、异性交往辅导、休闲辅导、生涯发展与规划辅导等,内容涉及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普遍容易出现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是自身心理素质和外在系统环境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及自我维护 吴佩贞 丰县群益中学 2009-4-10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及自我维护 心理问题就如同常见病“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教师也不例外。早在1996年,联合国的专家就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现在这种痛苦已经在教师和其他群体中体现出来了,但解决还仅仅才开始。 台湾心理学家何永钰教授曾提出一个心理健康公式:B=P/E。B指症状出现率;P指内外压力总和;E指自我强度(个体对内外压力的承受能力)。可见,心理健康程度与内外压力成反比,与自我强度成正比。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5、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

教师心理健康工作总结(5篇)

教师心理健康工作总结(5篇) 教师心理健康工作总结【篇1】 这几天的培训听了一些专家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讲座,我又查找了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感想较多。教师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值得我们深究的一个问题。教育专家对上海市部分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其中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8%,其中12%有明显心理症状,2%较为严重,其余有轻度的心理症状。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如何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防卫 教育工作与其他职业相比性质、内容比较简单,但教师心理容易被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所困扰,当不良情绪得不到释放,就会造成教师心理状态失衡,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防卫工作,一是在调节、控制情绪上下功夫,通过自我情绪的调节,有意识对情绪的发生、发展加以调控,寻找有效的、适合自己的放松和排遣方式。如情绪转移、向朋友倾诉、适度发泄等方式疏导不良情绪,达到生理或心理方面的新平衡。二是教师要保持正确的处事态度。正视现实,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既不能自高自大,又不能妄自菲薄。学会接纳他人,尊重他人,待人处事既有自知之明又有容人之心。三是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主动适应环境,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发展,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四是科学地正视自身的生理健康。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生理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生理方面发生某种病态,就会引起心理方面某些症状,教师要重视身体健康,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健体活动,以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二、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 所谓心理环境,是指客观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在它们为人所感受和体验时,

中职《心理健康》教案(完整版)

第1课心理健康促成长 教育目标: 1.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兴趣和重视; 2.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3.使学生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及内涵; 4.帮助学生初步分析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意 识,学会求助和自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心理健康兴趣。 2.教学难点: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困扰与心理健康保健的关系;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意识。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2课时 2.教学准备:课前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下载的有关资料 3.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激发兴趣:讨论青少年吸烟的原因,对吸烟的原因作出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讨,用一种健康合理的方式来代替吸烟。 (2)讲述心理艺术片《爱德华大夫》的故事,说明“人的心理问题与童年经历有关”。 (3)引入:我们身边的“心灵故事”。得出本课的主题“心理健康促成长”。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心理健康? (4)通过教材中吕晓雯的故事,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以及包含的内容。(5)针对教材“思考苑”中心理辅导的三个层次,让同学讨论这三个层次的心理辅导都分别适合哪些人群。 (6)布置教材中的“自我剖析”作为课后作业。

第2课心理健康哆来咪 教育目标: 1.正确对待心理问题,消除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 2.能够区分情绪问题和心理问题;以及两个问题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消除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了解心理健康对成长的意义。2.教学难点:懂得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变化;正确对待心理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体验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1课时 2.教学准备:课前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下载的有关资料 3.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设置导疑:让学生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辨识,感性的体会健康的含义。并进一步引出健康的含义。 (2)板书:心理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引导学生探讨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对心理问题进行说明。 (3)讨论:和学生一起探讨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剖析,以及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4)对教材中王佳瑶的故事进行总结; (5)布置作业:进行自我评价。 第3课心理发展你我他 教育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体会并分析自己身心理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2.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逐步培养自己成熟、理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开发自己的心理潜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体会并分析自身心理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掌握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