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

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

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
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

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

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隔离预防技术,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疫情扩散的基本方法;第一节隔离预防的概述;隔离是阻断传染源传播至易感者的所有路径,而不被其;

(一)感染性疾病或医院感染传播的几个;概念;医院感染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的感染性疾病,具备一般;感染性疾病和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一般需要具备3个;

(二)隔离预防方法的基本分类;目前,隔离预防主要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传染源特点切断其传染途径的隔离措施;一类是保护性的预防措施。

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

隔离预防技术,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疫情扩散的基本方法,也是减少或杜绝职业暴露,维护医护人员执业安全与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实施隔离预防技术的目的在于隔离感染源,阻止微生物在患者、医务人员及媒介之间播散,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为实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操作技术,统称隔离预防技术,隔离预防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方面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第一节隔离预防的概述

隔离是阻断传染源传播至易感者的所有路径,而不被其感染所采取的各种措施。隔离防护技术应用临床由来已久,1877年美国一些医院把传染与非传染病患者分别安置,采取消毒措施。1910年引入“屏障护理(barrie.nursing)”概念,即在传染病病房,医务人员使用隔离衣,接触病人后消毒剂洗手,对被病人污染的物品消毒,减少病原体传播给其他病人和医务人员的机会。20世纪50年代,综合性医院采取隔离病房收治传染性疾病患者。1970年美国CDC提出按传播途径进行隔离防护分类,如呼吸隔离、接触隔离、消化道隔离、血液隔离等,并为大多医院所采用。我国也非常重视医院隔离防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取得较快进展,2009年4月颁布了《医院隔离技术规》,从医疗建筑分区、布局与流程、传播途径及

其防护用品应用等方面进行规,为预防疾病传播,减少职业暴露,控制医院感染,保护医务人员安全执业提供了强力的法规支撑。

(一)感染性疾病或医院感染传播的几个

概念

医院感染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的感染性疾病,具备一般感染性疾病的基本特征,而正确认识感染性疾病的传播过程,是实施针对有效隔离预防措施的基本前提。

感染性疾病和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一般需要具备3个条件,即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人群。感染源,系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宿主通常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健康带菌(毒)者。传播途径,系指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空气传播是以空气为媒介,空气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疾病传播的。飞沫传播是指传染源产生带有微生物的飞沫核,在空气中短距离移植到宿主上呼吸道而引起的疾病感染。接触传播是指微生物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导致易感人群发生疾病或感染的。易感宿主,主要是指对某些疾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而获得感染的个体或群体。

(二)隔离预防方法的基本分类

目前,隔离预防主要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传染源特点切断其传染途径的隔离措施;一类是保护性的预防措施。

基于传染源控制的隔离方法,按照病原体的传染性以及传播途径,可以划分为:严密隔离、接触隔离、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血液体液隔离、抗分枝杆菌隔离、特殊耐药菌隔离等。目的在于阻断疾病的传播。保护性预防隔离,是为了保护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白细胞减少、接受化疗患者等,使他们在患严重疾病同时,尽可能减少发生感染机会所采取的保

护性措施,比如严格技术操作与消毒措施,调整患者诊疗环境与空间,如安置在层流式无菌室,应用必要的药物治疗等。

不论是基于传染源控制,还是保护免疫功能低下者所采取的隔离防护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是相互联系的,对于具体的患者有时可能是单一使用的,也可能是多种隔离措施并用,关键是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实际和康复需要,以及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要求。

(三)医疗区域的划分及其定义

医疗区域根据感染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一般划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三大区域,各区域之间一般应设缓冲区域。清洁区,是指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以及传染姓疾病患者不得进入的区域。潜在污染区也称半污染区,是指介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污染区主要是指传染病患者和疑似患者接受诊疗服务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衣物、用具等物品暂存和处理场所。缓冲区域是指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过渡空间,为节省医疗用房,一般设置空间相对较小。

(四)标准预防的基本概念及其方法

标准预防是实施隔离预防措施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和基本要求,也是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时所使用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标准预防基于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将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汗液除外)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黏膜与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必须进行双向防护,既要防止患者将疾病传染给医务人员,又要防止医务人员将疾病传染给患者。标准预防适用于所有患者的诊断、治疗、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当医务人员每次进行的操作可能接触污染物时,必须戴手套,有可能污染其他部位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严格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择并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或面罩,适时戴手套,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以及安全注射,规处理污染的医疗环境、医疗仪器设备和其他物品等。对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个患者之前,应根据规定要求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处理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避免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患者和污染环境。须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穿的容器运送、处理,防止刺伤。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穿、防渗漏的容器进行焚烧处理。急救场所患者可能出现呼吸骤停等需要复时,用简易呼吸囊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正呼吸方法。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及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应定期清洁,遇其被污染时应随时消毒。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消毒、清洗后再使用,隔离患者应尽可能地使用一次性餐饮具。在处理和运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和污染工作服及环境。可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消毒、清洗,防止运输过程中次生污染。医疗废物处置应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及其相关法规进行管理。

第二节医院隔离预防技术管理

隔离预防技术是医院重要的医疗保护性制度之一,加强和规隔离预防技术管理,对保护医务人员的执业安全和避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制定隔离预防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与传染病疫情控制,关系到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做好隔离预防工作对保护医务人员、患者及其他人员,预防医院感染,杜绝疫情扩散极为重要。因此,医院需要结合诊疗工作实际,制定严格完善的隔离预防与管理制度,构建经常性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各部门和相关科室加强管理,严密组织,认真落实。

(二)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环境

医疗建筑要布局合理,各种流程符合医院环境卫生学要求,在具有满足医院各专业功能需求的同时,还应具有隔离预防的功能,区域划分规、界限明确、标识清楚。

(三)严格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各科室、各部门配备足够合理的手卫生设备,如流动水、非手触摸式开关、对皮肤无刺激的肥皂或消毒皂液、快速手消毒剂、干手设施等,以方便医务人员做好手部卫生。

(四)加强传染性疾病患者管理

医院对传染病患者,应集中积极救治,按病种分类管理,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非探视不可者,探视人员应按医务人员要求做好相应的防护。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应戴口罩,特殊传染患者一切活动限制在其病室,不得随意离开病房或接受探访。

(五)加强防护技术培训与指导

医院医疗、护理或感染管理控制部门应经常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隔离预防知识与技术的培训,不断强化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正确掌握传染病和特殊病原体感染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隔离防护技术,熟练操作规程。同时,对医务人员执行隔离预防制度与职业防护技术操作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积极、有效地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从源头上杜绝或减少医院感染与传染病疫情扩散的发生。

第三节医院建筑布局分区及其隔离预防要求

医院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应以满足医院诊疗服务功能要求为基础,在既要有利于预防医院感染,又要有利于阻止病原微生物传播扩散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伤害的建材。由于医院基础设施使用的长期性特点,因此在设计建筑时,要力求达到

建筑设计科学、合理、规,从硬件设施和环境条件上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场所,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便捷的就医环境。

(一)医院建筑布局的分区

医院建筑布局应合理地进行区域划分,针对不同区域要求采取相关的管理措施,是医院的基础管理工作之一,也是适应和满足控制医院感染规要求的基本体现。根据医务人员和患者获得感染危险性的高低,一般划分为4个区域:低危险区(清洁区),包括行政管理区、生活服务区等;中等危险区(半污染区),包括普通门诊、普通病房;高危险区(污染区),如感染疾病科门诊、感染疾病科病房;极高危险区(重点保护区),如新生儿室、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各区域相对分开,所属科室相对集中。隔离病区相对独立,要远离普通病房和生活区。

(二)医院区域隔离的基本要求

医院应根据生活和诊疗功能设置,建立明确的服务流程,实施区域隔离,以确保清洁污染分开,防止因人流、物流交叉导致污染,有利于从设施阻隔和服务流程上,减少或避免发生医院感染和(或)传染病疫情扩散。

1.严格服务流程医院服务流程包括患者出入医院门诊、急诊或住院接受治疗流程;探视者、工作人员流程;餐饮服务与清洁物品供应流程;尸体和医疗废物运出医院流程;各科相互联系与支援流程等。各个流程应简捷、便利、顺畅、可调,且科学合理、符合规。同时,医院应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方便医务人员和患者洗手。通风系统应区域化独立设置,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隔离区域应尽量采用感应自控门。

2.严格区域划分区域隔离是预防传染病疫情传播的基本隔离,即把传染源(如患者或病原携带者)安置在指定地点或特殊环境中,使他们与普通患者、健康人群分开,并对患者所污染的环境及时消毒处理,以防止疾病传播和不同病种之间的交叉感染。区域隔离的建筑布局,一般分为“三区”、“两通道”和“两缓冲间”。

三区:即将病房的整个区域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医护人员办公室、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潜在污染区主要有治疗室、护士站、消毒室、走廊等。污染区包括病房、处置室、污物间以及患者出入院通道等。

两通道:即医务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医务人员通道、出人口设在清洁区一端,患者通道、出人口设在污染区一端。

两缓冲间:为清洁区与半污染区之间、半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专门设立的区域,是一个两侧均有门的相对阻隔的通道。

3.严格区域管理要求各区域间界线清楚,应有明显标识和实际隔离屏障。在缓冲间,只有当一侧门关闭后方可开启另一侧门,以减少区域之间空气流通。不同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同种疾病患者可以同住一室,两床之间距离不少于1. Im。疑似传染病患者或特殊感染患者应单独安置,隔离病室应设单独通往室外的通道或阳台,并做相应的隔离标志。保证病室通风设施良好,通风不好的可安装合适功率的排风扇,运用机械通风。各区域应安装合适数量的非手触摸式开关洗手池。

(三)医院区域隔离的基本方法

设立隔离病房,主要用于保护性隔离以及防感染扩散的隔离。在建筑布局上,应放在普通病房的尽端,设一个或多个隔离病室。对易感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对未确诊的传染病患者实行医学观察隔离。医学观察隔离者应单人单间隔离,相同疾病或同种病原体感染者可同住一室隔离。隔离病室要设独立的空调设备及通风系统,保护性隔离室可采用正压通风,呼吸道隔离室要采用负压通风,一些特殊感染性疾病患者应放在负压病房,进行隔离治疗。

第四节医院相关科室的隔离预防

(一)感染性疾病科的隔离预防

感染性疾病科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远离普通病房、儿科病房、ICU和生活区。中小型医院可在医疗建筑区的一端开设感染性疾病病区,整体布局上,应设置单独的科室出入口、医务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和患者出入院处理室等。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和标准预防措施,合理配置防护用品,实施适度的个人防护。

感染性疾病科在区域应以适应和满足隔离预防要求为原则,严格按照“三区两通道”进行设计,界限清楚,标识醒目。医务人员进入三区,严格区域流程和管理要求,不同种类的感染患者分开安置,同类患者每间病室不超过4人,床间距一般不应少于1. 1m;病房通风设施良好,以自然通风为主,温度适宜时可长期开窗,通风不良时可安装排风扇,以保证病房空气新鲜,禁止使用中央空调。医疗废物管理应严格按照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处置。严格执行陪探视管理制度,原则上不设置陪护、限制探视,确须陪护和探视的,应采取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

(二)普通病区的隔离预防

普通病区布局应设病房、办公室、男女更衣值班室、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储物间、配餐间、盥洗间、卫生间以及污物间等。严格清洁消毒制度,定期对病室物品和空气进行消毒。在日常管理中,普通病房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安置,同类感染患者相对集中,病室安置床位一般为4~6,床间距应不少于0. 8m,特殊情况不得超过8床。单间病室一般安排病情较重的患者、特殊感染患者、高度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或其他需要隔离的患者,包括保护性隔离,如免疫力低下的易感患者。有条件的单人间可配备独立卫生间和洗浴设施。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以方便医务人员和患者洗手。禁止在病房走廊抖动患者使用过的床上物品、污物或暂存污物,严格探视陪护制度,认真执行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科学规地进行医疗废物处置。

(三)负压病房的隔离预防

负压病房是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房的空气按照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使室压力低于室外压力的一种特殊病房,一般应设置于污染区,主要适用于通过空气传播的感染患者的隔离治疗。

为保证有效的通气压力,除留有必要的出入口外,所有的门窗必须保持关闭。病室空气送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直接影响空气的流动,因此负压通气采用上送风、下排风的方式。送风口即空气入口可设在墙上方或天花板上,排风口设在墙下方,但距地面不小于0. Im。送风口应远离排风口,避免形成空气死角,使空气自上向下朝着污染的地面移动,通过墙下方的排风口排出。排出的空气,应经过消毒处理,确保对环境无害。

病房送风和排风管道上宜安置压力开关

型的风定量阀,使病房的送风量、排风量不受风管压力波动的影响,使病房负压稳定有可靠保证。输入新鲜的过滤空气,进行适当的空气循环,能稀释和去除经空气传播的微生物的污染,也能去除异味。负压病房送、排风应经过初、中、高效过滤器三级处理,每小时换气6次以上,为保持房间的负压,排风量应大于送风量85rn3111。负压病房应设置独立卫生间,有流动水洗手和洗浴设施,为便于观察,在走廊一侧墙壁可安装玻璃窗或配备室对讲设备系统。负压病房应设置压差传感器,用来检测负压值。负压病房仅可以安排同种疾病患者,并限制患者到本病室外活动。医务人员应加强工作的计划性,集中治疗护理,减少出入频率,做好设备日常保养,保证通风系统正常运转。

(四)门诊的隔离预防

一般门诊的布局应从方便患者诊治出发,单独设立出入口,流程清楚,有挂号、候诊、交费、诊断、检查化验、治疗、取药等处,交通便捷,减少患者往返,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在门诊出入口或大厅设置挂号、问询、预检分诊、交费、取药等窗口或柜台。

门诊量较大的科室原则上应设置在较低楼层或在出人口附近,各科配备适量诊室,并有指定的隔离观察诊室。儿科、妇产科和感染疾病科门诊,应分别自成一区,设在一层出入方

便处,单独设置出入口,有预检处、挂号、取药处,另设单间隔离诊查室,隔离诊查室有对外出口,并严格区域管理。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患者或疑似传染患者,应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并及时消毒。

为避免不同科室患者相互穿行和干扰,应分科挂号、分科候诊。各诊室要采光良好,室可以自然通风,无窗户的诊室应安装通风设施,保证诊室空气新鲜。诊室应有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或备有速干手消毒设施。有条件时,外科处置室应分别设置无菌切口处置室和感染切口处置室。若在同一室进行,应先进行无菌切口的处置,再进行污染切口、最后进行特殊感染切口的处置。

(五)急诊科的隔离预防

急诊科应与门诊部毗邻,设单独宽敞出入口,有与其他科室或部门相连的通道,各主要通道应考虑检查车或检查床、设备的出入通畅,方便患者就诊。急救大厅宽敞明亮,急诊科应设预检分诊、诊查室、隔离诊查室、抢救室、治疗室、观察室或监护室、值班更衣室、医护办公室等,有条件的医院还可设挂号、收费、取药、化验、X线检查、手术室等,也可利用门诊和医技科室的设施,进行急诊急救。

严格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各诊室应配备非手触摸式开关流动水洗手设施,或备有速干手消毒剂。抢救器械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急诊观察室应按一般病房要求进行管理,急诊观察室病床间距不小于1. 2m。急救或远送患者过程中也应严格落实隔离措施。

三亿文库3y.uu456.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行业资料、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16等容。

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16-2

第五节医院常用的防护技术;所谓的防护技术,就是正确规地使用防护器材,阻止;一、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医务人员的防护,原则上应实行标准预防措施与方法,;二、严格执行手卫生规;手卫生,即医务人员对手部进行清洁与消毒的方法与过;三、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与器材;(一)口罩;1.定义与作用口罩,是保护医务人员和其他人群或患;2.分类与特点常用口罩可分为纱布口罩、外科口罩

第五节医院常用的防护技术

所谓的防护技术,就是正确规地使用防护器材,阻止医务人员与病原体或受到病原体污染物品直接接触,避免发生医院感染或疾病传播的方法,主要包括手卫生或手消毒,正确使用口罩、手套、防护服、鞋套等物品器材等。

一、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

医务人员的防护,原则上应实行标准预防措施与方法,并根据工作性质与环境的危险性程度进行分级防护,采取相应的、符合规要求的且适宜可行的防护措施。任何过度防护或消极防护的做法,都应及时纠正。一级防护,基本适用于初筛门诊、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二级防护,主要适用于进入留观室、专门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从患者身上采集各种标本的医务人员,以及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等。进行上述工作时,医务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三级防护,重点适用于为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务人员。基本要,医务人员在做好二级防护的基础上,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二、严格执行手卫生规

手卫生,即医务人员对手部进行清洁与消毒的方法与过程。它是进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最重要、最经济、最简便的措施之一。医务人员的手部清洁与消毒指征、方法及注意事项,应遵照WS/T 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的标准要求严格执行。

三、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与器材

(一)口罩

1.定义与作用口罩,是保护医务人员和其他人群或患者呼吸道免受有害粉尘、气溶胶、微生物及放射性灰尘伤害的保护性用品。其作用与目的在于预防经空气、飞沫传播的疾病。戴口罩还可以减少患者的血液、体液等传染性物质溅喷于医护人员的面部,尤其是口腔及鼻腔,也可防止医务人员将病原体经呼吸道传播给患者。

2.分类与特点常用口罩可分为纱布口罩、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等。纱布口罩可阻止一部分病毒侵袭,但此种口罩其结构与人面部密合性差,防毒效能相对较差。标准的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有阻水作用,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里面,中间层具有过滤作用,可阻隔空气中5/im颗粒>90%,近口鼻的层用以吸湿。医用防护口罩,如N95口罩,这是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认证的口罩。“N”是指非油性的颗粒物,“95”是指在NIOSH标准规定检测条件下,过滤率达到95%,且有较好的密合性,适合自己脸型的口罩。

3.选择要求选择口罩应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和GB19084-200 3《普通脱脂纱布口罩》的规定标准,其中《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规定口罩滤料的颗粒过滤率应不小于95%。

4.应用指征口罩的应用指征,总体上应该是根据不同的具体诊疗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的口罩。一般医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在手术室工作、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和进行体腔穿刺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飞沫传播的呼吸道疾病感染患者时,须戴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5.佩戴方法外科口罩佩戴方法。将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将口罩上方带系于头顶上方,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根据颜面部形状,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方法。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

6.注意事项使用医用防护口罩或外科口罩时,不要用一只手捏鼻夹,防止口罩鼻夹处形成死角漏气,降低防护效果,同时使口罩与面部良好密合。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口罩潮湿后应立即更换,口罩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随时更换。每次佩戴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地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佩戴方法步骤“调整鼻夹项”的方法,重新调整鼻夹位置,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二)防护镜、防护面罩

1.定义与作用防护镜是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传染性物质溅入佩戴者眼部的专用防护用品。其作用在于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为有效防止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溅入眼睛、面部皮肤及黏膜,提供屏障保护。

2.分类根据其形状和作用,可分为防护眼镜、防护面罩。

3.选择要求选择防护镜应符合(DB11/188-2003)《医用防护镜技术要求》技术标准,如顶焦度、棱镜度偏差、色泽、可见光透射比、抗冲击性能、耐腐蚀和消毒性能等应符合规定。防护眼镜及防护面罩应有弹性佩戴装置。

4.应用指征防护眼镜、防护面罩的应用指征:①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如镜检查、口腔科治疗等;②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性疾病患者时;③为呼吸道传染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5.注意事项在佩戴防护镜或防护面罩前,应检查防护镜是否有破损,佩戴装置是否有松动问题,每次用后应及时进行清洁与消毒。

(三)手套

1.定义与作用手套是防止病原菌通过医务人员的手在人群中播散和污染环境的防护用品。根据操作目的不同可将手套分为清洁手套和无菌手套两类。佩戴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手上的病原微生物传播给患者或预防患者将自身的病原微生物传播给医务人员,以及预防医务人员手上的病原微生物污染环境。

2.选择要求选择使用的手套,应是符合GB 10213-1995《 -次性使用橡胶检查手套》和GB 7543-1996《橡胶医用手套》的技术标准要求的产品。

3.应用指征清洁手套的应用指征:医务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和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无菌手套的应用指征:医务人员在进行手术时,或为患者进行侵入性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以及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时,应佩戴无菌手套。

4.戴脱方法戴手套的方法:打开手套包,一手掀起口袋的开口处,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掀起另一只袋口,已戴着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边t面,将手套戴好。然后将手套的翻转处套在工作衣袖外面。脱手套的方法:一手捏住手套污染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用脱下手套的手握住另一只手套清洁面(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

5.注意事项在日常诊疗护理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一次性手套只能一次性使用。在不同的患者之间进行操作应更换手套,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戴手套操作中,如发现手套有破损时应立即更换,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四)隔离防护服

1.定义与作用隔离防护服是指为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到传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情况下,提供阻隔保护作用的防护用品。一般分为一次性防护服和可重复使用的布制隔离衣两类,分体隔离防护服和联体隔离防护服两种。其作用在于:预防医务人员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的污染,同时预防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和特殊易感患者受到感染。

2.选择要求选择一次性隔离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的规定标准,防护服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作用,过滤效率高,对皮肤无刺激性,穿脱方便,接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一般棉布隔离防护衣应后开口,身长可超过工作服或长可及膝,清洗消毒后可重复使用。

3.应用指征防护服主要用于下列情形: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护理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以及大创面换药时;对感染性患者如传染病患者、特殊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隔离时。

4.隔离衣与防护服的穿脱方法可重复使用的隔离衣,消毒清洗后再用。可重复使用的隔离衣与一次性使用的隔离衣在穿脱方法方面有所不同。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程序和要求。

穿一次性使用的隔离衣;

①右手提衣领,左手伸入袖,右手将衣领向上拉,使左手露出。

②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使右手露出,注意切勿触及面部。

③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系好颈带。

④再扎好袖口。

⑤将隔离衣一边约在腰下5cm处渐向前拉,见到边缘捏住。

⑥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

⑦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可先扎袖口,衣后边缘一边压一边。

脱一次性使用的隔离衣:

①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

②解开两侧袖带,将袖带塞入袖襻,充分暴露双手,进行手消毒。

③消毒双手后,解开颈后带子,双手持带将隔离衣从胸前向下拉。

④右手捏住左衣领侧清洁面脱去左袖。左手捏住右侧衣领侧下拉使右袖脱下,将隔离衣污染面向里,衣领及衣边卷至中央,放入污衣袋消毒清洗后备用。

穿可重复使用的隔离衣:

①右手提衣领,左手伸入袖,右手将衣领向上拉,使左手露出;

②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使右手露出,注意切勿触及面部;

③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系好颈带;

④再扎好袖口;

⑤将隔离衣一边约在腰下5cm处渐向前拉,见到边缘捏住;

⑥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

⑦双手在背后将衣边对齐;

⑧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折叠处;

⑨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脱可重复使用的隔离衣:

①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

②解开两侧袖带,将袖带塞入袖襻,充分暴露双手,进行手消毒;

③解开颈后带子;

④右手伸人左手腕部套袖,拉下袖子过手;

⑤用遮盖着的左手握住右手隔离衣袖子的外面,将右侧袖子拉下;

⑥双手转换渐从袖管中退出,脱下隔离衣;

⑦左手握住领子,右手将隔离衣两边对齐,若挂在污染区,污染面向外,否则污染面

向里。

一次性防护服的穿脱方法。使用一次性防护服,无论是联体的,还是分体防护服,原则上应先穿下衣,再穿上衣,然后戴好帽子,最后拉上拉锁。

脱分体防护服时:应先将拉链拉开;向上提拉帽子,使头部脱离帽子;脱袖子,脱下上衣将污染面向里放入医疗废物袋;脱下衣,由上向下边脱边卷,污染面向里,脱下后放入医疗废物袋。

脱联体防护服时:先将拉链拉到底;向上提拉帽子,使头部脱离帽子,脱袖子;从上向下边脱边卷;脱下衣,将污染面向里脱下后放人医疗废物袋。

5.注意事项使用隔离衣或防护服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穿防护服之前,要检查防护服有无破损;穿着防护服时,勿使衣袖触及面

部及衣领,防护服有渗漏或破损应立即更换;穿防护服后只限在规定区域进行操作活动,脱防护服时要注意避免污染。

(五)鞋套

鞋套按形状,可分为靴型鞋套和鞋型鞋套两类。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且一次性应用。使用鞋套的目的,在于防止医务人员的工作鞋、袜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物质污染,同时也可以预防污染清洁环境。鞋套主要用于从清洁区进入污染区和(或)进入重点保护区时,如ICU、血液病房、烧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鞋套只限于在规定区域使用,离开该区域时应将鞋套脱掉,鞋套如有破损应及时更换。

(六)防水围裙

防水围裙也称防渗透围裙,根据材质分为可复用的塑胶围裙和一次性防水围裙两类。其作用在于有效防止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浸湿、污染工作服。防水围裙主要用于清洗镜、医疗器械时,和(或)可能有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时的诊疗护理操作。使用防水围裙时应注意:一次性防水围裙必须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重复使用的塑胶围裙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围裙如,有破损或渗透应及时更换。

(七)帽子

医用帽子根据制作材质的不同,分为一次性帽子及布类帽子两类。其作用主要是预防医务人员受到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防止微生物通过头发上的灰尘、头皮屑等途径污染环境和物体表面。医用帽子主要用于下列情形:进入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时、接触患者时和进行诊疗技术操作时。使用时,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与清洁,如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应随时更换1,一次性帽子不得重复使用。

四、规清洗消毒防护用品

防护用品可以重复使用的,用后应放入双层布袋中封扎,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后,送洗衣房进行清洗消毒。无压力蒸汽灭菌条件或应急使用时,可在病区用有效氯500~1 000mg/L

含氯消毒剂或0.2%过氧乙酸浸泡30min,再送洗衣房清洗消毒。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可用有效氯500~1 000mg/L含氯消毒剂或0. 2%过氧乙酸消毒擦拭。

第六节医院常用的隔离方法

隔离就是预防和阻止感染因子从患者或携带者传播给其他人的各种技术或方法的总称。隔离方法是针对感染性疾病传播的3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宿主而制定的预防微生物在患者、医务人员及媒介物中播散的技术措施。运用正确的隔离方法对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感染性疾病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某些感染性疾病和(或)医院感染韵传播途径不同,其隔离技术方法与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本节简要介绍基于传染源及其主要传播途径的几种常用隔离方法。

针对下列不同疾病、不同传播途径采取隔离方法时,总体上要遵循以下原则;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结合本医院的具体实际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二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3,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针对所有的传播途径迸行隔离与预防;隔离要有明显的隔离标志;空气传播的隔离标志为黄色,飞沫传播的隔离标志为粉色,接触隔离的标志为蓝色,并限制人员出入;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单间隔离,受条件限制时,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同一个病房。

(一)严密隔离

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如鼠疫、肺炭疽、霍乱、咽白喉、狂犬病等。凡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及一切传播途径不明的传染病,均须采取严密隔离措施。基本措施要求:单间隔离,病原体相同者可同住一室,关闭门窗或通向人流通道的门窗应关闭。病室通风换气与地面、物表消毒每天1~2次。进入病室者应穿隔离衣、鞋,戴口罩、帽子及手套。离开病室时应消毒双手,脱去隔离衣、鞋。患者不能离开隔离室,如必须移出,应妥善覆盖,以防在移动过程中污染环境和他人。有呼吸道感染或手指皮肤破损者,应停止接触此类患者(霍乱例外)。室物品固定使用,未经消毒或隔离包装不得移出

病室。所用物品,须消毒后方可再用。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应严格消毒后废弃。污染用鼎应装污物袋,标记、消毒后送出销毁或洗消处理。.患者出院或死亡后,病室及一切用具均须严格执行终末消毒,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再用。

(二)呼吸道与飞沫传播的隔离

呼吸道隔离主要用于防止通过空气中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适用于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白喉、百月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支原体肺炎等。基本措施要求:患者应单间安置,加强通风;无条件时,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患者可同住一室,但患者之间与探视者之间相隔空间须在Im以上,并尽快转送有条件收治的传染病院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进行收治,同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限制传染病患者的活动围。医务人员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帽子,穿隔离衣,戴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护理下一名患者前应洗手。患者所用食具每餐消毒,痰杯每天消毒1次,呼吸道分泌物应于消毒后废弃。患者有必要离开病室时,必须戴口罩。室空气每天应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2次,每次不少于30min。

(三)消化道隔离

消化道隔离也称肠道隔离,主要适用于由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直接或间接污染食物或水源而引起的传播疾病,如菌痢、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伤寒及副伤寒、脊髓灰质炎等,通过隔离切断粪一口传播途径。基本措施要求:不同病种的患者,原则上应分室收治。病室应无蝇、无蟑螂,地面及物体表面消毒每天1~2次。密切接触患者时,应穿隔离衣,戴口罩,接触污染物时须戴手套,不同病种应更换隔离衣。接触患者、污物、护理下一名患者前严格洗手。患者的用品、食具、便器、排泄物、呕吐物等,均须消毒,最好各自专用。指导患者饭前便后洗手。

(四)接触隔离

电器隔离技术

对电子电气电路的各种隔离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讨论,提出了抑制干扰而采取的电气隔离的技术措施,从而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 关键词:电子;电路;电气隔离;干扰;电磁兼容 Technologies of Circuit Isolation in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s HUANG Yao-feng, WANG Chuan-liang, ZHANG Chao-qun Abstract:The many isolation technologies of the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circuit are put forward and analyzed,discussed in detail. So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s are guaranted. Keywords:Electron; Circuit; Electrical isolation; Interference; Electromagnatic compatibility 电路隔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隔离元器件把噪声干扰的路径切断,从而达到抑制噪声干扰的效果。在采用了电路隔离的措施以后,绝大多数电路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抑制噪声的效果,使设备符合电磁兼容性的要求。电路隔离主要有:模拟电路的隔离、数字电路的隔离、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之间的隔离。所使用的隔离方法有:变压器隔离法、脉冲变压器隔离法、继电器隔离法、光电耦合器隔离法、直流电压隔离法、线性隔离放大器隔离法、光纤隔离法、A/D转换器隔离法等。 数字电路的隔离主要有:脉冲变压器隔离、继电器隔离、光电耦合器隔离、光纤隔离等。其中数字量输入隔离方式主要采用脉冲变压器隔离、光电耦合器隔离;而数字量输出隔离方式主要采用光电耦合器隔离、继电器隔离、高频变压器隔离(个别情况下采用)。 模拟电路的隔离比较复杂,主要取决于对传输通道的精度要求,对精度要求越高,其通道的成本也就越高;然而,当性能的要求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应当以性能为主选择隔离元器件,把成本放在第二位;反之,应当从价格的角度出发选择隔离元器件。模拟电路的隔离主要采用变压器隔离、互感器隔离、直流电压隔离器隔离、线性隔离放大器隔离。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之间的隔离主要采用模/数转换装置;对于要求较高的电路,除采用模/数转换装置外,还应在模/数转换装置的两端分别加入模拟隔离元器件和数字隔离元器件。

(整理)EMC中的隔离技术.

EMC中的隔离技术 嘉兆科技 1 引言 电力电子设备包括两部分,即变换部分与控制部分。前者属于功率流强电范畴,后者属于信息流弱电范畴。一般情况下前者是主电磁干扰源,后者是被干扰对象。为了使电力电子设备可靠地运行,除了解决变换部分与控制部分之间的电气隔离外,还要解决控制部分的抗电磁干扰的问题,特别是当变换部分处于高电压、强电流、高频变换情况下尤其重要。抗干扰问题实质上是解决电力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问题。 隔离技术是电磁兼容性中的重要技术之一。下面将电磁兼容中的隔离技术分为磁电、光电、机电、声电和浮地等几种隔离方式加以叙述。 2 磁电隔离技术 2.1 利用变压器实现磁电隔离的基本原理 变压器主要由绕在共同铁心上的两个或多个绕组组成。当在一个绕组上加上交变电压时,由于电磁感应而在其它绕组上感生交变电压。因此变压器的几个绕组之间是通过交变磁场互相联系的,在电路上是互相隔离的。其隔离的介电强度取决于几个绕组之间以及它们对地的绝缘强度。 2.2 理想变压器的特性 理想变压器是假定变压器绕组的电阻为零;变压器的漏磁为零;铁心的损耗为零以及铁心的导磁率为无穷大。 2.2.1 电压关系 E1=4.44fN1Φm (1) E1/E2=U1/U2=N1/N2=n (2)

式中:E1——变压器原边的感应电势;E2——变压器副边的感应电势; U1——变压器原边的电压; U2——变压器副边的电压; N1——变压器原边绕组的匝数; N2——变压器副边绕组的匝数;f——变压器原边电压的频率; Φm——变压器铁心中磁通的峰值;n——变压器原副边绕组的匝数比。2.2.2 电流关系 I1/I2=N2/N1=1/n (3) 式中:I1——变压器原边的电流; I2——变压器副边的电流。 2.2.3 功率关系 P1=P2=U1I1=U2I2 (4) 式中:P1——变压器原边的输入功率;P2——变压器副边的输出功率。 2.2.4 阻抗关系

手术隔离技术经验

精心整理 手术隔离技术 1概述 1.1目的 明确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原则、手术隔离原则,为手术室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提供统一规范的指导建议,防止或减少手术部位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播散以及肿瘤的转移和种植,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手术保障。 1.21. 2.11.2.21.2.2.11.2.2.22术语 2.12.22.3敷料均视为污染,这些被污染的器械和敷料所放置的区域即为隔离区域。 2.4“烟囱”效应 “烟囱”效应即从具有通畅的流通空间,空气(包括烟气)靠密度差的作用,从具有通畅的流通空间,沿着通道很快进行扩撒或排出的现象,即为“烟囱”效应。 2.5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是育龄女性常见病及多发病,虽呈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种植、侵蚀及远处转移能力。

2.6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盆腔外EMs的特殊类型,主要见于剖宫产术后,是剖宫产术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国外最近报道发病率可达0.8%。AWE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为大众所认同的病因是“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是医源性传播,即手术操作时将子宫内膜腺体及其间质细胞种植于腹壁切口,异位种植的子宫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产生局部炎性反应并有局部新生血管形成,导致内膜细胞不断增殖,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形成异位病灶。 2.7空腔脏器 2.8 2.9 2.10 2.11 尽2.12 2.13 清洗伤口指去掉覆盖伤口的敷料,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除去伤口内的污血、血凝块和异物。 2.14清理伤口 清理伤口指在麻醉状态下消毒皮肤,铺盖灭菌手术巾;切除伤口周围不整皮缘,清除血凝块和异物,切除失活组织和止血。 2.15同期手术 同期手术即两种或两种以上术式同时进行、一次完成的手术。如不同切口级别Ⅰ类(清洁)切口与

标准预防、隔离技术及医疗废物处理

标准预防、隔离技术与医疗废物处理 煤炭总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钟秀玲 职业风险 2002 年11 月到2003 年6 月,我国局部地区出现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暴发流行。2002.11.16---2003.2.28 在广东省(7 个城市)暴发的非典型肺炎中共有792 个病例和31 人死亡,约30%是医务工作者。 2003.3.26 卫生部报告:北京出现10 个病例,其中3 人死亡,死亡病例中的2 人为医务工作者。在山西省发生4 例,无死亡,其中2 人为医务工作者。研究表明,在这场浩劫中,医务人员大多数是受到本地区第一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冲击。调查中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率最高,按卫生部正式公布医务人员感染率18.38%,其中天津39.38%、北京25.43%、山西17.64%,医务人员如此高的感染率在迄今为止发现的传染性疾病从未出现过。而在北京,所有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48.8%,在各种类型的医务人员中所占比例最高,与护士和病人有着最为密切的接触有关。职业性感染不仅在非典型肺炎的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所造成的医院感染常被忽视。 职业风险---经血传播 最基本的途径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进入医务人员的血流,包括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了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 职业风险---针刺伤 通过被空心针损伤后经血感染的危险大约为:HBV6-30%,HCV3-10%, HIV0.3%。调查结果: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有很高的皮肤损伤率,属于经血传播疾病如肝炎病毒和HIV 的高危人群,存在着极大的职业风险。 职业风险---普遍预防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管理规定中明确提出,至少将CDC普遍预防措施的建议应用在美国的卫生保健机构实行。美国CDC 要求所有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采取普及性预防

谈电子电气设备的电路隔离技术

谈电子电气设备的电路隔离技术 电路隔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隔离元器件把噪声干扰的路径切断,从而达到抑制噪声干扰的效果,使电子电气设备符合电磁兼容性的要求。电路隔离主要有:模拟电路的隔离、数字电路的隔离、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之间的隔离。所使用的隔离方法有:变压器隔离法、脉冲变压器隔离法、继电器隔离法、光电耦合器隔离法、直流电压隔离法、线性隔离放大器隔离法、光纤隔离法、A/D转换器隔离法等等。下文就模拟电路的隔离和数字电路隔离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标签:电子电气;设备;电路隔离技术 1、电子电气设备隔离技术概述 电子电气设备隔离技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模拟电路隔离技术,另一种是数字电路隔离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其运行成效,并帮助达到预期的隔离目的。两者的使用,能够有效增强噪音干扰隔离效果,并减少对于电子电气设备的影响。 1.1数字电路隔离技术的概念 数字电路隔离技术主要就是利用广电耦合、继电器、光纤等隔离方式,发挥其相应的作用,技术人员要利用数字量输入隔离的方式,对广电耦合器进行全面的隔离,从而提升继电器隔离的工作质量。 1.2模拟电路隔离技术概念 应用该类隔离技术,需要对传输通道进行分析,逐渐提升传输通道的精确度,在其性能与发展存在矛盾的时候,就要进行分析,并且科学选择隔离元器件,同时还要全面考虑传输通道的运行成效。 传统的隔离元器件难以满足其低造价的使用需求,因此,企业需要科学应用模拟电路的隔离方式,利用互感器隔离技术、直流电压隔离技术、线性隔离技术等,对其进行全面处理。企业在应用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隔离技术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模拟与数字转换装置的设置,对于运行质量要求较高的电路而言,需要重视装置两端隔离元器件的质量,逐渐提升其运行可靠性,以达到预期的隔离目的。 2、模拟电路的隔离 一套控制装置或者一台电子电气设备,通常包括供电系统、、模拟信号控制系统模拟信号测量系统。而供电系统又可分为交流供电系统和直流供电系统,交流供电系统主要采用变压器隔离,直流供電系统主要采用的是直流电压隔离器隔离。模拟信号测量系统相对比较复杂,既需要考虑其精度以及频带宽度的因素,又要考虑其价格因素。对于高电压、大电流信号,一般采用互感器(电压互感器、

隔离技术规范试题与答案

科室姓名评分 一、单项选择 1、患者,王某,28岁,因足底外伤,继而发热、惊厥、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入院,诊断为破伤风。该患者换下的敷料应(D) A 先清洗后消毒 B 先灭菌后清洗 C 先清洗后曝晒 D 焚烧 2、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多长时间? (A) A 6-8小时 B 4-6小时 C 8小时以上 D 10小时以上 3、近距离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哪种口罩?(D) A 纱布口罩 B 一次性医用口罩 C 外科口罩 D 医用防护口罩 4、口罩何时更换?(B) A 2小时 B 潮湿或污染时 C 24小时 D 一周2次 5、MRSA肺部感染者如不能单间放置最好与下列哪类病人同室安置?(D) A 昏迷患者 B 气管切开患者 C 开放性创口患者 D MRSA尿路感染患者 6、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传播,近距离是(A) A 1米以内 B 1.2米以内 C 1.5米以内 D 2米以内 7、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A) A 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 B 感染伤口-隔离伤口-清洁伤口 C 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 D 隔离伤口-感染伤口-清洁伤口 8、无菌操作中发现手套破裂应(C) A 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好 B 用胶布将破裂处粘好 C 立即更换 D 再加套一副手套 二、多项选择

1、某病区住院病人1周内出现6例MRSA感染病例,经调查病人均为院内感染,以下哪些可能是传播途径?(BCE) A 空气 B 医务人员手 C 呼吸机管道 D 食物 E 病室内抹布 2、感染途径是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传播到新宿主的方式包括哪几种?(ABCDE) A 接触传播B飞沫传播子C空气传播D消化道传播E昆虫媒介传播 4、医院感染传播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BC) A 感染源 B 传播途径 C 易感人群 D 疫源地 E 免疫力 5、各种诊疗活动所致的医院感染的传播,常见有以下几种(ABCDE) A 血液及血制品 B 输液制品 C 药品及药液 D 诊疗器械和设备 E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 6、下列哪些情况应穿隔离衣(ABC) A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B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C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D 在治疗室加药时 E 铺无菌治疗盘时 7、医院建筑区域划分,根据患者获得感染危险性的程度,应将医院分区(ABCD) A 低危险区域 B 中等危险区域 C 高危险区域 D 极高危区域 E 超高危区域 三、判断题 1、保护性隔离措施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它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

标准预防原则

标准预防原则 概念 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1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2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3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

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1)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 (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 (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臵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1)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4)复用的衣服臵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7、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臵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8、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

基础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第五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doc

第五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 对被特殊感染而无保留价值的物品,最彻底的无菌方法是( ) A 煮沸消毒灭菌法 B 高压蒸气灭菌法 C 燃烧灭菌法 D 熏蒸法 2 .乙醇消毒的作用原理是() A破坏细胞膜的结构B与菌体蛋白的氨基结合使其变性 C 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 D 干扰细菌酶的活性 3. 现有95%的乙醇500ml,预配成70%的,需加入灭菌蒸馏水() A 159ml B 169ml C 179ml D 189ml 4.保管无菌物品哪项是错误的() A 无菌物与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 B 无菌包必须注明灭菌日期 C 已打开的无菌包未用完,可在48h内有效 D 已打开的无菌包,必须注明开包时间 5.下列无菌技术操作哪项除外属正确() A.衣帽要整齐,口罩遮住口鼻,修剪指甲,洗手 B.无菌物品仅供一病员使用 C.一无菌物品,仅供一病员使用 D.打开无菌容器,将盖内面向下置一于稳妥处。 6.干热灭菌法灭菌条件是( ) A 120~140℃,10~20min B 160℃,10~15min C 180℃,20~30min D 200℃,30~40min 7.取用无菌溶液时,正确的方法是( ) A.打开瓶盖后,应立即倒入无菌容器中所需液 B.可直接在瓶中蘸取 C.倒后的溶液未用可及时倒回瓶中 D.已打开过的溶液瓶,可保存24小时.哪项不是无菌盘评价的标准() A.无菌中放的位置恰当,放入无菌物品上下两层的边缘对齐 B.无菌巾上物品放置有序,便于使用 C .操作巾无菌巾外面没有被污染 D.无菌巾未被无菌液体打湿 13. 取无菌溶液的评价哪项除外() A.手未接触瓶口及瓶盖中间部分B.倒溶液时,未引起水珠四溅 C.标签向上D.盖回瓶塞时,手指接接触处对准标签 14.戴无菌手套时评价哪项错误() A滑石粉末撒落在手套及无菌区 B 戴手套时未强行拉扯手套边缘,没有污染 C 脱手套时拉扯手指部分 D 操作始终在腰或操作台面以上水平进行 15.哪项除外属无菌包的使用评价标准() A.查看了无菌包名称及灭菌日期B.一次将包内物品全部取出 C.系带善处理,未吊垂在下D.关包时系带横向缠绕以示区别 16.下列操作哪项正确() A.浸泡无菌持物钳的消毒液应浸过无菌钳关节轴 B.关闭容器时,盖子应由前向后覆盖 C.无菌盘铺后应在内4小时内使用 D.倒无菌溶液时,将未粘有标签的一面握在手中 17..戴无菌手套时哪项不妥() A.核对手手套包上的手套号码及无菌日期 B.摊开手套袋,取出滑石粉在其上方擦 C.戴脱时再手套口往下翻转脱下D.脱时再手套口往下翻转脱下 18.下列原则哪项除外是正确的() A.无菌操作环境应清洁,宽阔B.操作者口罩应每4-8小时更换 C.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D.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有菌区,以免无菌物品被污染19.一套无菌物仅供一位病人使用是() A.节省物品B.方便操作C.防止交叉感染D.防止差错 20无菌盘在何种情况下不得使用() A.准备好4小时之内B.操作中无菌盘内面污染 C.无菌巾未被无菌液体打湿D.夹取放置无菌物品时,手臂没有跨越无菌区 21.杀死病毒与芽胞的高效消毒剂是()

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

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 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隔离预防技术,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疫情扩散的基本方法;第一节隔离预防的概述;隔离是阻断传染源传播至易感者的所有路径,而不被其; (一)感染性疾病或医院感染传播的几个;概念;医院感染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的感染性疾病,具备一般;感染性疾病和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一般需要具备3个; (二)隔离预防方法的基本分类;目前,隔离预防主要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传染源特点切断其传染途径的隔离措施;一类是保护性的预防措施。 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 隔离预防技术,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疫情扩散的基本方法,也是减少或杜绝职业暴露,维护医护人员执业安全与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实施隔离预防技术的目的在于隔离感染源,阻止微生物在患者、医务人员及媒介之间播散,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为实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操作技术,统称隔离预防技术,隔离预防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方面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第一节隔离预防的概述 隔离是阻断传染源传播至易感者的所有路径,而不被其感染所采取的各种措施。隔离防护技术应用临床由来已久,1877年美国一些医院把传染与非传染病患者分别安置,采取消毒措施。1910年引入“屏障护理(barrie. nursing)”概念,即在传染病病房,医务人员使用隔离衣,接触病人后消毒剂洗手,对被病人污染的物品消毒,减少病原体传播给其他病人和医务人员的机会。20世纪50年代,综合性医院采取隔离病房收治传染性疾病患者。1970年美国CDC提出按传播途径进行隔离防护分类,如呼吸隔离、接触隔离、消化道隔离、血液隔离等,并为大多医院所采用。我国也非常重视医院隔离防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取得较快进展,2009年4月颁布了《医院隔离技术规》,从医疗建筑分区、布局与流程、传播途径及其防护用品应用等方面进行

隔离技术规范试题

隔离技术规试题 一、单项选择(18题) 1、患者,王某,28岁,因足底外伤,继而发热、惊厥、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 入院,诊断为破伤风。该患者换下的敷料应(D) A 先清洗后消毒 B 先灭菌后清洗 C 先清洗后曝晒 D 焚烧 2、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多长时间? (A) A 6-8小时 B 4-6小时 C 8小时以上 D 10小时以上 3、近距离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哪种口罩?(D) A 纱布口罩 B 一次性医用口罩 C 外科口罩 D 医用防护口罩 4、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血液、分泌物喷溅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 哪些防护用品的使用(D) A 口罩、帽子 B 口罩、帽子、手套 C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 D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隔离衣 5、口罩何时更换?( B) A 2小时 B 潮湿或污染时 C 24小时 D 一周2次 6、MRSA肺部感染者如不能单间放置最好与下列哪类病人同室安置?(D) A 昏迷患者 B 气管切开患者 C 开放性创口患者 D MRSA尿路感染患者 7、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传播,近距离是(A) A 1米以 B 1.2米以 C 1.5米以 D 2米以 8、空气传播是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微粒子直径为(A) A 直径≤5μm B 直径≧10μm C 直径≧5μm D 直径≤10μm 9、传染病区属半污染区的是(B) A 库房 B 病区走廊 C 值班室 D 病室 10、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A) A 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 B 感染伤口-隔离伤口-清洁伤口 C 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 D 隔离伤口-感染伤口-清洁伤口 11、传染病患者出院时的终末消毒处理,错误的做法是(C) A 患者洗澡、换清洁衣裤 B 个人用物经消毒后带出病区

隔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隔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宋体三号)专业姓名 班级学号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职称 指导教师职称 设计时间2012.9.15-2013.1.4

摘要 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在有限的晶圆表面做尽可能多的器件,晶圆表面的面积变得越来越紧张,器件之间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因此对器件的隔离工艺要求越来越高。 本课程设计主要介绍了半导体制造工艺中隔离技术的作用和发展,简单描述了结隔离、介电质隔离、局部氧化隔离工艺和浅沟槽隔离等常用隔离技术。由于集成电路的发展,其他的隔离技术已不适应现在的半导体工艺,本文以浅槽隔离技术工艺为重点详细介绍了隔离技术在半导体中的应用浅沟道隔离是目前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用于器件隔离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结隔离,介电质隔离,局部氧化隔离工艺,STI

目录 摘要 (2) 目录 (3) 第1章绪论 (4) 1.1集成电路工艺技术概述 (4) 1.2隔离技术简介 (4) 第2章隔离技术的原理 (6) 2.1隔离技术的原理 (6) 2.2隔离技术的新发展 (6) 第3章隔离技术的工艺及发展 (7) 3.1结隔离 (7) 3.2介电质隔离 (8) 3.3局部氧化隔离(LOCOS)工艺 (9) 3.4浅沟槽隔离(STI)工艺简介 (11) 第4章浅沟槽隔离技术 (14) 4.1浅沟槽隔离技术(ST工)在半导体器件中的作用 (14) 4.2浅沟槽隔离刻蚀步骤 (15) 4.2.1隔离氧化层成长 (15) 4.2.2氮化物淀积 (15) 4.2.3光刻掩膜 (15) 4.2.4浅沟槽刻蚀 (16) 4.3隔离技术的关键工艺 (16) 4.3.1氧化和氮化硅生长 (16) 4.3.2沟壑(Trench)光刻与刻蚀 (16) 4.3.3二氧化硅CMP (17) 总结与展望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常见传染病医院消毒与隔离技术测试

常见传染病医院消毒与隔离技术测试试题 下列属于我国法定传染病中乙类传染病的是? A、流行性腮腺炎?脊髓灰质炎????? B、麻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C、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 答案 D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传染源??? B、易感人群???? C、传播途径???? D、消毒与隔离 答案 ? 下列属于疫源地消毒的是? A、床单元消毒?预防性消毒???????? B、预防性消毒?终末消毒? C、终末消毒?床单元消毒?????????? D、预防性消毒?控制性消毒 答案

标准预防是基于患者非感染性因子原则的是? A、血液??????? B、体液??????? C、汗液??????? D、非完整皮肤 答案 ?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的疾病是? A、麻疹?感染性腹泻?????? B、手足口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C、多重耐药菌?肺结核???? D、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腹泻 答案 ?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空气隔离措施的疾病是? A、肺结核?流行性感冒??????? B、水痘?肺结核? C、流行性腮腺炎?水痘???????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 答案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飞沫隔离措施的疾病是? A、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 B、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 C、百日咳?白喉?手足口病?????????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水痘? 答案 下列传播途径医务人员应戴医用防护口罩进行诊疗活动? A、空气传播?接触传播? ? ? ? ? ? ? ? ? ? ? ? ? ? ? B、飞沫传播?空气传播? C、空气传播?母婴传播? ? ? ? ? ? ? ? ? ? ? ? ? ? ? D、接触传播?飞沫传播 答案 ? 病毒性腹泻主要由下列哪种病毒引起 A、冠状病毒? ? ? ? B、轮状病毒? ? ? C、杆状病毒? ? ? ? D、丝状病毒? 答案 细菌性痢疾是由肠杆菌科细菌的哪种菌属引起

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隔离技术

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隔离技术 一.电路隔离的目的: 电路隔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隔离元件把噪声干扰的路径切断,从而达到抑制噪声干扰的效果,使设备符合电磁兼容性的要求。 二.电路隔离的分类: 三.典型隔离电路介绍: 1.模拟电路的隔离: 根据系统功能不同模拟电路可分为供电子系统,模拟信号测量子系统和模拟信号控制等子系统。为了使各个子系统免受电网上各种噪声的干扰,以及各个系统间的相互干扰,因此就存在供电系统的隔离,模拟信号测量系统的隔离和模拟信号控制系统的隔离等电路。 1.1供电系统的隔离:

根据供电系统的电源不同,供电系统又分为交流供电和直流供电系统两种,下面分别介绍常用的隔离电路。 ? 交流供电系统的隔离 隔离目的:隔离电网中的谐波,雷击浪涌,高频干扰等噪声。 隔离方法:采用电源隔离变压器,这种变压器不同于普通变压器之处在于绕组间是否加屏蔽层。是常用的隔离方法。 简要分析:原理电路如图1所示: 1c (a)无屏蔽层 (b) 有屏蔽层 图1隔离变压器 在图1(a)中,隔离变压器不加屏蔽层,C12是一次和二次绕组之间的分布电容,在共模电压U1C 的作用下,二次绕组所耦合的共模噪声电压为U2C,C2E 是二次侧的对地电容,则从图可知二次侧的共模噪声电压U2C 为: 2E 12121C 2C C C U U += ? 在图1(b)中,隔离变压器加屏蔽层,其中C10、C20分别代表一侧和二次绕组对屏蔽层的丰补电容,ZE 使屏蔽层的对低阻抗,C2E 是二次绕组侧对地电容,则从图可知二次侧的巩膜再生电压U2C 为: 2E 202E E E 1C C 2C C C C10 j 1 Z Z U U +? +?ω= 当ZE<

标准预防原则.doc

标准预防原则及措施 主讲人:杨楠 3 月日( 一) 标准预防的原则 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完整的皮肤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二)标准预防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1 洗手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 ②接触两病人之间;③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病人时。 2、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的非完整 性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同一病人需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口罩 / 眼罩 / 隔离衣在所进行的操作有可能产生血液或其它体液喷溅时应戴 眼罩、口罩、穿防护衣,以防医务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适当处理污染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其暴露及 污染其它病人、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的消毒灭菌。 5、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医疗操作前,清洁环境表面(包括病人床及床旁仪器的 消毒时),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6、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污染衣物及微生物的传 播。

7、锐利仪器和针头应小心处置,以防刺伤;操作时针头套不必重新套上,当必 须重新套上时应用仪器而不用手。针头不应用手从注射器上取下、折弯、破坏或进行其它操作。一次性应用的注射器、针头、刀片和其它锐利物品应置于适当的防水耐刺的容器内,该容器尽可能的被置在工作处。需要复使用的尖锐器械也应置于防水耐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至再处理部门。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隔离技术规范

一、单选 1、卫生部于2009年4月1日颁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正式实施的时间是: A 2009.12.31 B 2009.12.1 C 2010.1.1 D 2009.9.1 答案:B 2、隔离的实施应遵循()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的原则。 A 严密隔离 B 标准预防 C 普遍预防 D 血液体液隔离 答案:B 3、患者,王某,28岁,因足底外伤,继而发热、惊厥、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入院,诊断为破伤风。该患者换下的敷料应 A 先清洗后消毒 B 先灭菌后清洗 C 先清洗后曝晒 D 焚烧 答案:D 4、黄色为()传播的隔离。 A 空气 B 接触 C 严密隔离 D 飞沫 答案:A

5、当手没有明显污染时,用( d )去除手部污染。 A 肥皂 B 清水 C 液体皂液 D 含酒精的手消毒剂 答案:D 6、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A标准预防空气传播 B保准预防飞沫传播 C标准预防接触传播 D标准预防严密隔离 答案:C 7、普通病区床间距宜大于()m。 A 0.8 B 1 C 1.1 D 1.2 答案:C 8、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多长时间? A 6-8小时 B 4-6小时 C 8小时以上 D 10小时以上 答案:A

9、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血液、分泌物喷溅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 哪些防护用品的使用: A 口罩、帽子 B 口罩、帽子、手套 C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 D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隔离衣 答案:D 10.近距离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哪种口罩 A 纱布口罩 B 一次性医用口罩 C 外科口罩 D 医用防护口罩 答案:D 11、口罩何时更换? A 2小时 B 潮湿或污染时 C 24小时 D 一周2次 答案:B 12、MRSA肺部感染者如不能单间放置最好与下列哪类病人同室安置 A 昏迷患者 B 气管切开患者 C 开放性创口患者 D MRSA尿路感染患者 答案:D 13、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传播,近距离是 A 1米以内 B 1.2米以内 C 1.5米以内 D 2米以内

隔离技术

感控时间第七季第三期之隔离技术 隔离是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通过隔离可以切断感染链,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工作人员及媒介物中扩散。 近年来国内不少医院感染案例启示:部分医务人员存在违反消毒隔离技术的基本原则,标准预防观念差,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正确等现象。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流行是因为感染链的存在,隔离技术是阻断感染链最直接而有效的措施之一。正确的隔离技术,对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起着重要作用。 在隔离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自觉遵守隔离制度,严格遵循隔离原则,认真执行隔离技术。 一、术语和定义 1.感染源: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3.易感人群: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4.标准预防:是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5.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6. 清洁区:指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 7.潜在污染区:也称半污染区,指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患者用后的物品、医疗器械等的处理室、内走廊等。 8.污染区:指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以及患者入院、出院处理室等。 二、医院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一)医院建筑布局 根据患者获得感染危险程度,医院可分成4个区域。 1.低危险区域:包括行政管理区、教学区、图书馆、生活服务区等。 2.中等危险区域:包括普通门诊、普通病房等。 3.高危险区域:包括感染性疾病科(门诊、病房)等。 4.极高危险区域: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 高危险区域的科室宜相对独立,宜与普通门诊和病区分开,远离食堂、水源和其他公共场所。应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洁、污分开,通风系统区域化,并配备合适的手卫生设施。

电子电气设备的PCB电路隔离技术概述

电子电气设备的PCB电路隔离技术概述 电子电气设备的PCB电路隔离技术概述 核心摘要:本文对电子电气电路的各种隔离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讨论,提出了抑制干扰而采取的电气隔离的技术措施,从而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 中心议题: 电气隔离的分类和方法 模拟电路的隔离、数字电路的隔离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之间的隔离 解决方案: 对相应的模拟电路分别进行变压器隔离等方法 对相应的数字电路分别进行脉冲变压器隔离,光电耦合器隔离等方法 对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采用转换装置等方法 1 PCB电路隔离 PCB电路隔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隔离元器件把噪声干扰的路径切断,从而达到抑制噪声干扰的效果。在采用了PCB电路隔离的措施以后,绝大多数电路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抑制噪声的效果,使设备符合电磁兼容性的要求。PCB电路隔离主要有:模拟电路的隔离、数字电路的隔离、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之间的隔离。所使用的隔离方法有:变压器隔离法、脉冲变压器隔离法、继电器隔离法、光电耦合器隔离法、直流电压隔离法、线性隔离放大器隔离法、光纤隔离法、A/D转换器隔离法等。 数字电路的隔离主要有:脉冲变压器隔离、继电器隔离、光电耦合器隔离、光纤隔离等。其中数字量输入隔离方式主要采用脉冲变压器隔离、光电耦合器隔离;而数字量输出隔离方式主要采用光电耦合器隔离、继电器隔离、高频变压器隔离(个别情况下采用)。 模拟电路的隔离比较复杂,主要取决于对传输通道的精度要求,对精度要求越高,其通道的成本也就越高;然而,当性能的要求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应当以性能为主选择隔离元器件,把成本放在第二位;反之,应当从价格的角度出发选择隔离元器件。模拟电路的隔离主要采用变压器隔离、互感器隔离、直流电压隔离器隔离、线性隔离放大器隔离。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之间的隔离主要采用模/数转换装置;对于要求较高的电路,除采用模/数转换装置外,还应在模/数转换装置的两端分别加入模拟隔离元器件和数字隔离元器件。 2 模拟电路的隔离 一套控制装置或者一台电子电气设备,通常包含供电系统,模拟信号测量系统,模拟信号控制系统。而供电系统又可分为交流供电系统和直流供电系统,交流供电系统主要采用变压器隔离,直流供电系统主要采用直流电压隔离器隔离。模拟信号测量系统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既要考虑其精度,频带宽度的因素,又要

隔离技术规范试题(1)(最新整理)

隔离技术规范试题 一、单项选择(18题) 二、多项选择(16题) 三、填空题 (31题) 四、判断题(16题) 五、简答题(4题) 一、单项选择(18题) 1、患者,王某,28岁,因足底外伤,继而发热、惊厥、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 入院,诊断为破伤风。该患者换下的敷料应(D) A 先清洗后消毒 B 先灭菌后清洗 C 先清洗后曝晒 D 焚烧 2、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多长时间? (A) A 6-8小时 B 4-6小时 C 8小时以上 D 10小时以上 3、近距离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哪种口罩?(D) A 纱布口罩 B 一次性医用口罩 C 外科口罩 D 医用防护口罩 4、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血液、分泌物喷溅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 哪些防护用品的使用(D) A 口罩、帽子

B 口罩、帽子、手套 C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 D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隔离衣 5、口罩何时更换?( B) A 2小时 B 潮湿或污染时 C 24小时 D 一周2次 6、MRSA肺部感染者如不能单间放置最好与下列哪类病人同室安置?(D) A 昏迷患者 B 气管切开患者 C 开放性创口患者 D MRSA尿路感染患者 7、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传播,近距离是(A) A 1米以内 B 1.2米以内 C 1.5米以内 D 2米以内 8、空气传播是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微粒子直径为(A) A 直径≤5μm B 直径≧10μm C 直径≧5μm D 直径≤10μm 9、传染病区内属半污染区的是(B) A 库房 B 病区走廊 C 值班室 D 病室 10、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A)

大功率电子电气设备的电路隔离技术

大功率电子电气设备的电路隔离技术 1 引言 电路隔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隔离元器件把噪声干扰的路径切断,从而达到抑制噪声干扰的效果。在采用了电路隔离的措施以后,绝大多数电路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抑制噪声的效果,使设备符合电磁兼容性的要求。电路隔离主要有:模拟电路的隔离、数字电路的隔离、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之间的隔离。所使用的隔离方法有:变压器隔离法、脉冲变压器隔离法、继电器隔离法、光电耦合器隔离法、直流电压隔离法、线性隔离放大器隔离法、光纤隔离法、A/D转换器隔离法等。 数字电路的隔离主要有:脉冲变压器隔离、继电器隔离、光电耦合器隔离、光纤隔离等。其中数字量输入隔离方式主要采用脉冲变压器隔离、光电耦合器隔离;而数字量输出隔离方式主要采用光电耦合器隔离、继电器隔离、高频变压器隔离(个别情况下采用)。 模拟电路的隔离比较复杂,主要取决于对传输通道的精度要求,对精度要求越高,其通道的成本也就越高;然而,当性能的要求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应当以性能为主选择隔离元器件,把成本放在第二位;反之,应当从价格的角度出发选择隔离元器件。模拟电路的隔离主要采用变压器隔离、互感器隔离、直流电压隔离器隔离、线性隔离放大器隔离。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之间的隔离主要采用模/数转换装置;对于要求较高的电路,除采用模/数转换装置外,还应在模/数转换装置的两端分别加入模拟隔离元器件和数字隔离元器件。 2 模拟电路的隔离 一套控制装置或者一台电子电气设备,通常包含供电系统,模拟信号测量系统,模拟信号控制系统。而供电系统又可分为交流供电系统和直流供电系统,交流供电系统主要采用变压器隔离,直流供电系统主要采用直流电压隔离器隔离。模拟信号测量系统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既要考虑其精度,频带宽度的因素,又要考虑其价格因素;对于高电压、大电流信号,一般采用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隔离法,近年来,又出现了霍尔变送器,这些元器件都是高电压、大电流信号测量常规使用的元器件;对于微电压、微电流信号,一般采用线性隔离放大器。模拟信号控制系统与模拟信号测量系统的隔离类似,一般采用变压器、直流电压隔离器。 2.1 供电系统的隔离 2.1.1 交流供电系统的隔离 由于交流电网中存在着大量的谐波,雷击浪涌,高频干扰等噪声,所以对由交流电源供电的控制装置和电子电气设备,都应采取抑制来自交流电源干扰的措施。采用电源隔离变压器,可以有效地抑制窜入交流电源中的噪声干扰。但是,普通变压器却不能完全起到抗干扰的作用,这是因为,虽然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之间是绝缘的,能够阻止一次侧的噪声电压、电流直接传输到二次侧,有隔离作用。然而,由于分布电容(绕组与铁心之间,绕组之间,层匝之间和引线之间)的存在,交流电网中的噪声会通过分布电容耦合到二次侧。为了抑制噪声,必须在绕组间加屏蔽层,这样就能有效地抑制噪声,消除干扰,提高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图1(a)、(b)所示为不加屏蔽层和加屏蔽层的隔离变压器分布电容的情况。 图1 变压器隔离 在图1(a)中,隔离变压器不加屏蔽层,C12是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之间的分布电容,

电子电气设备的电路隔离技术

电子电气设备的电路隔离技术 1 引言 电路隔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隔离元器件把噪声干扰的路径切断,从而达到抑制噪声干扰 的效果。在采用了电路隔离的措施以后,绝大多数电路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抑制噪声的效果,使设备符合电磁兼容性的要求。电路隔离主要有:模拟电路的隔离、数字电路的隔离、数字 电路与模拟电路之间的隔离。所使用的隔离方法有:变压器隔离法、脉冲变压器隔离法、继 电器隔离法、光电耦合器隔离法、直流电压隔离法、线性隔离放大器隔离法、光纤隔离法、 A/D 转换器隔离法等。 数字电路的隔离主要有:脉冲变压器隔离、继电器隔离、光电耦合器隔离、光纤隔离等。 其中数字量输入隔离方式主要采用脉冲变压器隔离、光电耦合器隔离;而数字量输出隔离方 式主要采用光电耦合器隔离、继电器隔离、高频变压器隔离(个别情况下采用)。 模拟电路的隔离比较复杂,主要取决于对传输通道的精度要求,对精度要求越高,其通 道的成本也就越高;然而,当性能的要求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应当以性能为主选择隔离元器件,把成本放在第二位;反之,应当从价格的角度出发选择隔离元器件。模拟电路的隔离主 要采用变压器隔离、互感器隔离、直流电压隔离器隔离、线性隔离放大器隔离。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之间的隔离主要采用模/数转换装置;对于要求较高的电路,除采 用模/数转换装置外,还应在模/数转换装置的两端分别加入模拟隔离元器件和数字隔离元器件。 2 模拟电路的隔离一套控制装置或者一台电子电气设备,通常包含供电系统,模拟信号测量 系统,模拟信 号控制系统。而供电系统又可分为交流供电系统和直流供电系统,交流供电系统主要采用变 压器隔离,直流供电系统主要采用直流电压隔离器隔离。模拟信号测量系统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既要考虑其精度,频带宽度的因素,又要考虑其价格因素;对于高电压、大电流信号,一般采用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隔离法,近年来,又出现了霍尔变送器,这些 元器件都是高电压、大电流信号测量常规使用的元器件;对于微电压、微电流信号,一般采 用线性隔离放大器。模拟信号控制系统与模拟信号测量系统的隔离类似,一般采用变压器、直流电压隔离器。 2.1 供电系统的隔离 2.1.1 交流供电系统的隔离由于交流电网中存在着大量的谐波,雷击浪涌,高频干扰等噪声, 所以对由交流电源供 电的控制装置和电子电气设备,都应采取抑制来自交流电源干扰的措施。采用电源隔离变压器,可以有效地抑制窜入交流电源中的噪声干扰。但是,普通变压器却不能完全起到抗干扰 的作用,这是因为,虽然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之间是绝缘的,能够阻止一次侧的噪声电压、电流直接传输到二次侧,有隔离作用。然而,由于分布电容(绕组与铁心之间,绕组之间,层匝之间和引线之间)的存在,交流电网中的噪声会通过分布电容耦合到二次侧。为了抑制 噪声,必须在绕组间加屏蔽层,这样就能有效地抑制噪声,消除干扰,提高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图1(a)、(b)所示为不加屏蔽层和加屏蔽层的隔离变压器分布电容的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