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标准化作业改善的四种方式

标准化作业改善的四种方式

标准化作业改善的四种方式

首先,流程优化是一种常见的标准化作业改善方式。通过分析和重组

工作流程,可以减少重复和冗余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流程优化的

目标是建立一套标准化流程,使所有工作按照统一的规定和标准进行,降

低差错率和资源浪费。

其次,技术改进也是一种重要的标准化作业改善方式。随着科技的不

断发展,各种新的技术和工具可以被应用到工作中,从而改善效率和质量。比如,自动化设备可以取代一些繁琐的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数据分

析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数据,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第三,员工培训也是标准化作业改善不可或缺的方式。通过培训,员

工可以了解和掌握工作的标准化要求与规定,提高技能水平和工作意识。

培训可以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经验分享等形式,旨在提高员工的工

作能力和素质,进而促进作业的标准化。

最后,绩效评估是标准化作业改善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对工作绩效

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作业的改进和优化。绩效评估可

以采用各种方式,如定期的评估会议、绩效考核指标制定、绩效奖励等,

旨在激励员工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标准。

总结来说,标准化作业的改善可以通过流程优化、技术改进、员工培

训和绩效评估等多种方式实现。这些方式相互补充,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具

体情况和需求进行灵活应用,从而实现更高效、更质量的作业标准化。

企业降低成本改善作业的四种途径

随着经济压力的持续影响,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不少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发展形势,因此,如何降低企业成本成为众多企业最为关注的话题。仁和小编整理了几家大企业的成本降低手段后发现,“改善作业”往往是降低成本的最佳手段。 1、作业消除。作业消除主要是针对非增值作业而言的。经过作业分析,一旦确定某项作业为非增值作业,就应采取措施把它消除。立即消除某项非增值作业往往比较困难,但是必须着手考虑和实施必要的措施,逐步达到消除它的目标。消除一项作业,往往不是只针对该项作业采取措施,而是很有可能涉及其他若干项作业,甚至整个生产过程或经营过程。例如,产品质量检验是一项非增值作业,在产品质量不能保证达到百分之百合格的情况下,消除该项作业是不可能的,需要在整个生产过程甚至包括研发、设计、采购等其他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改善,才能消除质量检验作业。 2、作业减少。立即消除一项非增值作业是难以实现的,但是,经过努力可以降低对它的需求。例如不合格品返工作业,产品合格率提高了,不合格的产品少了,对这项作业的需求也就降低了。对于一项增值作业来说,降低对它的需求,等于提高了它的效率。例如一部机器,目前每个工作日可以加工6片风扇的叶子,用于组装一台风扇。如果改变设计,一台风扇只需3片叶子。需求降低后,则该部机器每个工作日的产出可供2台风扇使用。 3、作业分享。这也是提高作业效率的一个途径。所谓分享,即几种产品分享一项作业的产出。例如,原来一部机器只为一种产品加工专用的螺钉、螺母,则该部机器即可为多种产品提供服务,扩大产出,从而可避免能力的闲置。 4、作业选择。在采用不同作业可以达到相同目的的情况下,应选择成本最低的作业。例如,产品的某个零件可以采用不锈钢加工,但也可使用普通钢材加工,如果通过表面处理后者可以达到同样效果,且不影响产品质量,不降低客户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就应选择成本低的后一种作业。 企业在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时,改善作业的四种途径往往需要结合起来考虑。但是,基本思想只有一条,就是持续改善,不断消除浪费。需要说明的是,企业消除非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往往会造成作业能力的闲置。闲置能力主要表现在厂房、设备、人员等方面的资源多余。如果不能将闲置资源充分利用或处置,则消除浪费的效果就不能充分得以实现。这也是编制增值与非增值成本报告的目的所在,报告实际作业产出与增值作业标准数量的差距,以及增值与非增值成本,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当局在进行相关决策时充分考虑资源的供给,如接受或拒绝一份临时的产品订单,零件是外购还是自制,以及如何确定产品的结构等等。当然,也包括对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出租或出售)和人员的调整。

让员工按照标准化作业的技巧

让员工按照标准化作业的技巧标准制订出来了,如何让员工自觉地执行,并成为一种好习惯?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由标准执行比较好的企业,总结的一些经验:让员工按照标准化作业的十个大招 1、灌输遵守标准的意识 就是培训,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要向每一位员工反复地输入这样的理念,标准人人都要遵守。 2、全员要理解标准化的意义 按照标准作业从领导到现场人员都要彻底地深入理解这个意义,并展开教育与培训。 3、班组长要现场指导跟踪确认 做什么?如何做?重点在哪里?班组长应该对他的组员不仅传授到位,还要跟进确认。 4、宣传的揭示

一旦设定了标准的作业方法就要在企业的宣传版上把它展示出来,让所有的员工都知道并能充分地理解,并且遵循这个标准而执行。 5、标准作业的方法要显示在很显眼的位置 作业指导书则要放在作业者随手就可以拿到地方,把标准放在谁都看到的地方,这是务实管理的精髓。 6、接受别人的质疑 对别人的质疑一定要虚怀若谷,诚心地接受,即使对方指责的不对,也不要尖锐地去反驳。 7、对违反的行为要严厉地指责 对于那些不遵守标准作业要求的行为,管理者一旦发现就要立刻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正,并马上纠正其行为。 8、不断地完善 虽然标准暂时还代表着最好的作业方法,但科学技术教育不断在进步,改善是永无止境的,所以实施标准化就是要不断地改善。

9、要定期地检查修正 定期检讨修正,推动您在企业,不断地推动作业水平、不断地去完善。对于效果不明显的措施,要设定新的标准。 10、向新的作业标准挑战 通过现状的作业情况找出问题点来实施改善,修订成为新的作业标准。同时要学习其它改善重点,以便从实际出发进行改善。

作业标准化流程

作业标准化流程 在当今时代,作业标准化流程已经成为了企业生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为一种标准化的管理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能够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然而,实践过程中,很多企业都难以真正将作业标准化流程落地,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作业标准化流程的意义、实施方法以及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作业标准化流程的意义 1.提高效率 作业标准化流程能够通过优化生产流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时间和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2.保障产品质量 作业标准化流程能够将生产过程予以规范化,从而保证生产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3.降低生产风险 作业标准化流程能够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做出科学的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从而降低生产风险。 二、实施方法 1.确定作业标准化流程目标 在实施作业标准化流程前,需要确定标准化流程的目标以及要实现的效果,从而为后续的实施奠定基础。 2.制定作业标准化流程规范 制定作业标准化流程规范是实施作业标准化流程的重要步骤。规范的内容应该包括生产流程、作业步骤、工艺参数等。 3.指导员工培训

将作业标准化流程的规范内容传达给员工,并通过培训来使员工理解并遵守规范。 4.实施并优化监控 将规范转化为操作指南,实施监控以确保规范的贯彻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优化。 三、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合理规划流程 在规划生产流程时,需要从整个生产过程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新旧设备之间的匹配度以及流程瓶颈的存在,排除不必要的流程,简化操作流程,以提高生产效率。 2.严格要求细节

实施作业标准化流程需要注意到一些细节问题,比如代码的规范化、清理生产环境以及设备的保养等等,这些都是影响标准化流程落地的重要因素。 3.为员工提供支持 员工是实施标准化流程的重要主体,应该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支持,例如开展必要的培训和技能提高活动,制定激励措施等等。 总之,作业标准化流程是每个企业必须去深入探索的方向,实践中需要注意合理规划生产流程、严格要求细节、为员工提供支持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使标准化流程有效地贯彻到企业生产管理中,并显著地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标准作业三要素

标准作业三要素,你知道吗? 标准作业的三个要素 标准作业是现场进行高效率生产的基础,是监督者管理本工序的基础,也是进一步改善的基础。这样,为了有效地进行生产,就要考虑到标准作业执行的各种条件,必须有效地组合物质、机器和人。丰田生产方式将这种组合的过程称为作业组合,这一组合汇总的结果就是标准作业。标准作业由下面三个要素构成,缺一不可: ①周期时间 ②作业顺序 ③标准持有量 丰田生产方式中,标准作业的另一特征是,主要由组长自己决定这一标准作业。一般来说,在其他公司,标准作业是由作为第三者的技术员采用IE 手法进行作业测定,并基于其结果完成的。组长自己裁定的东西一经成为标准,就会指导作业者去遵守。标准作业必须能够由组长以合适的速度向作业者做操作演示,并且必须让第三者承认这一速度确实合适。 重要的是,监督者更了解自己所承担的现场工序,而制定的标准作业,当然必须是自身能做的事情,才让自己的部下去做。监督者还非常有必要调查一下标准作业彻底进行了吗、有没有难以操作的地方等不利因素。因此,乍看会觉得那是一种非科学性的决定方法,但是制定标准的组长运用过去的工作成绩和知识,很有自信地决定的这种标准,也并非不妥当。但是,标准作业不能决定后就安放一边不管,它是一个不断发展、未完全实现、经常需要反复改善的课题,无论是规定标准作业的监督者还是遵守它的一般作业者,为了相互间的进步提高,常常要留心作业改善,并基于这个改善目的反复修订标准作业。经验证明,工厂的监督者如果在任何时候都使用未经修订的标准作业票,那他就是一个改善上的“无能者”。 周期时间 所谓的周期时间是必须用几分几秒制造一台或一个产品的时间,这是由生产数量和工作时间决定的。计算周期时间,要用工作天数除一个月的必须量,得出平均每天的必须量,然后用这个数字去除每天的工作时间。周期时间=工作时间/每天的必须量(注)每天的工作时间有差异时用时间表进行计算。一旦确定了周期时间,也就决定了在那个时间里完成工作的每个人的作业量,但是,这种情况下不将一般工作研究中的剩余率计算在内。这种情况下的工作速度、熟练度等标准,由组长自己设定。因此,当新人能用与组长相同的时间工作的

标准作业法步骤包括设定改善目标作业改善作业标准

标准作业法步骤包括设定改善目标作业改善作业标准 标题:打造高效作业流程:标准作业法步骤之目标设定、作业改善和 标准制定 导语:标准作业法是一种通过设定改善目标、作业改善和标准制定的 方法,帮助组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本文将深入探讨标准作业法的 步骤,包括目标设定、作业改善和标准制定,以助你理解并应用于实 际工作中。 1. 目标设定 在标准作业法中,目标设定是一个关键步骤,它为作业改善和标准制 定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设定改善目标时,我们应明确任务的关键要素,并量化目标,以便能够衡量改善的效果。在制造业中,目标设定可能 包括减少生产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或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 目标设定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 目标的可行性:目标需符合实际情况和资源限制,并具备可实施性。- 量化指标:设定目标时,应选择合适的指标和度量方法,以便对改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 时间范围:目标的设定应包含具体的时间期限,以便进行进度追踪和

效果评估。 2. 作业改善 作业改善是标准作业法的核心环节,它通过识别、分析和改进工作流程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下是作业改善的具体步骤: 步骤一:作业流程图绘制 通过绘制作业流程图,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工作流程中的环节和关键步骤。作业流程图的绘制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瓶颈和问题,并为改进提供依据。 步骤二:问题识别和分析 在识别问题时,我们需要关注工作流程中出现的瓶颈、浪费、错误和延迟等。通过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我们可以找到改进的方向,例如优化流程、消除冗余或引入自动化技术等。 步骤三:解决方案制定 基于对问题的分析,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可以包括改进流程、优化资源分配、提供培训、引入新技术或设备等。解决方案制定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其可行性、效果和成本。 步骤四:改进实施和效果评估

标准化作业实施的五大步骤

标准化作业实施的五大步骤 1. 规划阶段 在进行标准化作业实施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规划阶段的准备工作。这个阶段的 目标是确立实施标准化作业的目的、范围和可行性。以下是规划阶段的五个步骤:•定义目标:明确实施标准化作业的目标,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或改善的方面。 •制定计划: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表、资源需求和相关的工作流程。 •确定范围:明确标准化作业的范围,包括涉及的部门、人员和流程。 •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实施标准化作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获得支持:与组织内相关部门和管理层进行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参与。 2. 分析阶段 在规划阶段完成后,接下来是进行分析阶段,目的是深入了解当前工作流程和 实施标准化作业所面临的问题。以下是分析阶段的五个步骤: •收集数据:收集和分析与当前工作流程相关的数据,包括质量指标、生产效率和客户反馈等。 •调查研究:进行调查研究,包括采访员工、观察工作现场和分析文档,以更全面地了解工作流程。 •问题识别:识别当前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找出需要改进的方面。 •制定指标:制定一些可衡量的指标,用于评估标准化作业的效果和改进的成果。 •定义目标:基于问题识别的结果,明确标准化作业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目标。 3.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指根据在分析阶段收集到的数据和问题识别的结果,进行标准化作 业的设计。以下是设计阶段的五个步骤: •制定标准:制定符合业务需求和标准化要求的工作流程标准,包括流程图、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范等。

•确定流程:根据问题识别的结果,重新设计工作流程,消除瓶颈和优化效率。 •制定培训计划:制定适当的培训计划,确保员工了解和掌握新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准备资源:为实施标准化作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设备、工具和培训材料等。 •进行试点:在一部分员工中进行试点实施,收集反馈并进行调整,确保标准化作业的有效性。 4. 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将设计好的标准化作业方案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阶段。以下是实施 阶段的五个步骤: •培训员工:对所有相关员工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和掌握新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和操作规范。 •实施测试: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标准化作业的测试,并收集反馈,以验证新流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逐步推广:逐步将标准化作业扩展到整个组织,并监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障碍。 •监控改进:对标准化作业进行监控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提供支持:为员工提供实施过程中所需的支持和指导,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5. 持续改进阶段 标准化作业的实施并不是一个一次性的过程,它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优化。 以下是持续改进阶段的五个步骤: •收集反馈:定期收集员工和客户的反馈意见,了解实施效果和改进的需求。 •定期审查:定期对标准化作业进行审查,评估其效果和成果。 •进行改进:根据收集到的反馈和审查结果,对标准化作业进行改进,修订和更新标准。 •进行培训: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确保他们能够适应和应用更新的标准化作业流程。 •持续监控:持续监控和评估标准化作业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的有序实施,组织可以有效地进行标准化作业,并不断优化 和改进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员工标准化作业培训(一)

员工标准化作业培训(一)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员工标准化作业培训的需求越来越大。员工标准化作业培训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如何进行员工标准化作业培训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员工标准化作业培训的意义、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一、员工标准化作业培训的意义 员工标准化作业培训是指通过系统、全面的指导和培训,使员工能够掌握企业规定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化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员工标准化作业培训的意义在于: (1)提高工作效率。员工能够熟练掌握企业制定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完成工作任务。 (2)提升工作质量。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保证工作质量,减少错误率。 (3)降低企业成本。员工标准化作业培训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进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收益。 二、员工标准化作业培训的实施方法 (1)制定培训计划。在制定培训计划时,需要考虑培训的对象、培训的内容和培训的时间等,确保培训计划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需求。 (2)进行培训课程设计。设计培训课程时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将培训内容分解为具体的步骤,使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培训内容。 (3)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培训的方式可以有面对面培训、视频培训 等多种形式,根据员工实际情况和培训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 (4)进行培训评估。培训结束后需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 结果进行调整和完善,不断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 三、员工标准化作业培训的注意事项 (1)培训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必须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一刀切。 (2)需要对员工进行分类培训。对于新员工,需要进行系统的标准化 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培训;对于老员工,需要进行巩固和加强现有知 识技能的培训。 (3)培训内容需要简明易懂,培训方式需要多样化,培训过程需要互 动交流,使员工能够更好地掌握培训内容。 (4)培训需要重视效果评估,及时总结反思,不断完善培训计划和培 训方式。 综上所述,员工标准化作业培训对于企业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员工标准化作业培训时,需要从 制定培训计划、进行培训课程设计、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进行培训 评估等方面着手,遵循注意事项,确保培训效果。

当前机械制造企业实行标准化作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当前机械制造企业实行标准化作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摘要:机械制造企业的标准化作业问题是困扰很多机械企业的重要问题,从一 定程度上讲,机械制造企业的标准化程度影响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对于机械制 造企业而言,标准化作业不仅是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生产效率的重要举措, 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使企业与时俱进的战略举措。基于此,本文阐 述了机械制造企业标准化作业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并且分析了当下机械制造企业 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这些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建议,以期为企业的标准化改革提 供指导。 关键词:机械制造;标准化作业;企业改革 1.机械制造企业标准化作业概念及其重要性 标准化作业,顾名思义即是根据企业形成的标准规范文件来开展工作。具体 而言,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操作顺序、规定的标准等要求下完成企业预 期的工作目标。 对于机械制造企业而言,其面临的工作工序复杂多变,需要管理的人和事物 都比较多,故标准化作业的重要性对其不言而喻。对于每一个机械制造企业来讲,可能都会遇到过以下各种情况:第一,不同的工人操作同样的或者同一台设备而 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却不同,而且生产的效率也不同;第二,工作过程中同一个工 人会犯同样的错误或者不同的工人会犯相似的错误;第三,作业现场较为混乱, 工具或者材料乱放;第四,消耗与需求不能精确量化,导致企业的供求经常出现 偏差。以上所述的各种情况在各个机械制造企业非常普遍,尤其是对一些中小企 业而言,由于缺乏资金、管理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标准化作业难以推行。即使 在一些大型机械制造企业,标准化作业的实行也具有难度,而且随着企业竞争压 力的加大,标准化作业的各项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大企业的标准化作业仍有 改进之处。 机械制造企业的标准化作业从大的角度来讲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现场作 业的标准化,二则是管理的标准化。现场作业的标准化具有较为明显的两个好处,第一,将现场作业同一标准可以提升产生质量、加大生产效率,规范企业的生产 流程;第二,机械制造企业的一些工作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或 者工作过程中因为粗心大意就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将现场作业进行标准化管 理是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一部分,一方面可以极大的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则可以明确责任权限,为企业的管理标准化打下 坚实基础。现场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且可以在短期内收获成效,而 企业的管理标准化则带有企业发展战略的意味。企业的管理标准化是企业核心竞 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标准化可以优化改进企业的生产模式,促进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另外,将企业的 管理进行标准化可以让企业在时代的发展中保持与时俱进,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可 以让企业在时代的发展中跟紧脚步,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确保企业能够在行业 中站稳脚步。 2.当前机械制造企业实行标准化作业存在的问题 2.1标准制定不够科学 在现场工作车间内,机械制造企业的岗位众多,但由于每个岗位上的工作人 员的学习、文化、年龄等都有所差异,因此,每个人对于标准的理解长度会存在 偏差,故标准的制定应该根据岗位的需求以及改进为指导。对于现场工作的标准

标准工时与作业改善

标准工时与作业改善 标准工时与作业改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了现代企业的迫切需求。而标准工时和作业改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和员工满意度。本文将从定义标准工时、作业改善的概念入手,阐释它们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相关的经验和建议。 首先,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完成一项工作所需要的标准时间。它是根据生产或者工作的特点,通过科学的方法测算出来的,可以作为衡量工作效率的指标。而作业改善是通过改善工作流程和方法,减少浪费和重复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一种管理方法。 标准工时和作业改善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首先,标准工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安排工作计划和生产计划。当企业根据标准工时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和计划时,可以更好地预测生产能力和生产周期,从而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和变化。其次,标准工时可以帮助企业评价员工的工作业绩和劳动贡献。通过对员工的工作时间和生产产量进行比对,可以评估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为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提供依据。最后,作业改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重复工作,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那么,如何实施标准工时和作业改善呢?首先,企业应该进行

详细的工作分析和流程分析,了解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步骤,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其次,企业可以采用各种优化工具和管理方法,如流程再造、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来改进工作过程和方法。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员工的操作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最后,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标准工时和作业改善,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实施标准工时和作业改善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企业在制定标准工时时,应注意与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相结合,避免过分追求标准工时而忽视工作质量和员工健康。其次,企业应该注重员工的参与和沟通,通过与员工一起讨论和制定工作标准,提高员工的工作认同感和积极性。最后,在实施作业改善时,企业应该选择合适的改进方法和工具,避免盲目跟风和机械应用,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定制化改进。 在标准工时和作业改善的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案例。比如,可以学习一些国内外企业的标杆经验,如丰田的精益生产系统、日本的长谷川模式等,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寻找适合本企业的工作改进方法。另外,企业还可以组织一些内部的交流和学习活动,让不同部门和岗位的员工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促进工作的协调和改进。 总之,标准工时和作业改善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企业应该积极引入标准工时和作业改善的理念,加强工作分析和流程改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同时,企业还需要

质量改进(四阶段、七步骤)

质量改进(四阶段、七步骤) 质量改进的步骤本身是一个PDCA 循环,即计划(Plan),实施(Do), 检查(Check),处置(Action),四个阶段内容如下: * 计划:包括制定方针、目标、计划书、管理项目等; * 实施:按计划去做,落实具体对策; * 检查:实施了具体对策后,验证其效果; * 处置:总结成功的经验,实施标准化,以后可以按该标准进行。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 转入下一轮PDCA 循环解决,为制定下一轮改进计划提供资料。具体实施质量改进PDCA 循环的过程,以分成如下七个步骤,即: 1)明确问题 2)掌握现状 3)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4)拟订对策并实施 5)确认效果 6)防止问题再发生并标准化 7)总结 第一步骤:明确问题 明确问题 1.操作方法: (1)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比其他问题重要。 (2)问题的背景是什么,现状如何。 (3)具体描述问题的后果,如产生了什么损失,并指出希望改进到什么程度。 (4)选定改进课题和目标值。

(5)选定改进任务负责人。 (6)预算改进活动所需费用。 (7)拟订改进活动时间表。 2.评述: * 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受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限制,解决问题时必须决定其优先顺序。 从众多的问题中确认最主要的问题,必须说明理由。 * 必须向相关人员说明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 应该合理地设定目标值,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 * 若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若干具体问题时,可分解成几个子课题。 * 应规定解决问题的期限。 第二步骤:掌握现状 掌握现状 1.操作方法: (1)调查四个方面以明确问题的特征:时间、地点、种类、特征。 (2)从不同角度调查,找出结果的波动。 (3)去现场收集数据中没有包含的信息。 2.评述: (1)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在问题内部。例如:质量特性值的波动太大,必然在影响因素中存在大的波动,这两个波动之间必然存在关系,这是把握问题主要影响原因的有效方法。而观察问题的最佳角度随问题的不同而不同,不管什么问题,以下四点是必须调查清楚的。 即:时间、地点、种类、特征。 ①时间:早晨、中午、晚上,不合格品率有何差异?星期一到星期五(双休日的情况下),每天的 合格品率都相同吗?当然还可以以星期、月、季节、年等不同时间段观察结果。 ②地点:从导致产品不合格的部位出发。从部件的上部、侧面或下部零件的不合格情况来考虑,如:烧制品在窑中位置的不同(门口附近、窗边、炉壁附近、炉的中央等等),产品不合格品率有何不

标准作业实施指南(试用版)

生产事业部·一区 标准化作业实施指南 日期: 编制: 审核: 批准:

前言 依据修订版《TPM规划》,当前TPM推进的重点为“作业标准化”及“标准化作业”。 “作业标准化”与“标准化作业”的实施有四个目的: ①人员技术力储备。 ②提高效率、降低损失。 ③防止问题再发。 ④有效教育训练。 在“作业调查及分析”的基础上,“作业标准化”将现行作业方法的每一操作程序和每一动作进行分解,以科学技术、现行法规制度和实践经验为依据,以安全、质量、效率及成本效益最佳化为目标,对作业过程实施针对性改善,从而形成一种“优化的作业程序”,逐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以及省力的作业效果的过程。 “作业标准化”的目的是“标准化作业”。 “持续改善”与“标准化作业”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双轮”——“改善”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轮,“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轮。 没有“标准化作业”,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上。“作业标准化”旨在完成当前最佳作业方法的标准化,而“标准化作业”则将进一步实现作业标准的持续有效执行。 持续改善(TPM与LEAN),从作业标准的完善与标准化作业开始。 本指南将以“配料工序作业标准”为例,细述相关的标准编写要求与关键注意点,需各标准编制单位参考执行。

为确保作业标准的正确性、适用性,推进“标准化作业”的过程需由厂长、精益主任亲自主抓,并由精益推进组织、各车间共同实施,最终输出有效的标准化作业推进路径。 2职责 3实施流程 4术语定义 流程:实现产品加工的过程。 工序:流程的组成部分,实现流程的步骤。 子流程:工序职能实现的过程细化。 子工序:子流程的具体作业步骤。 SQPC:S(安全)、Q(质量)、P(效率)、C(成本)。 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标准作业程序。 SSP:Standard (Operation) Skill Procedure 标准作业要领书。 SOC:Standard Operation Conditional 标准作业条件。

浅谈标准化作业的改善

浅谈标准化作业的改善 标准化作业,指的是按照规定的操作顺序、基准、标准,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规定的作业,达成公司目的预期效果的行为,它有两种形式,即:作业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 世界上很多知名公司都采用标准化作业方式进行生产,而我国一些行业也开始推行标准化作业,冶金行业中宝钢率先推行了标准化作业,取得了比较不错的业绩,也为我们公司推行标准化作业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借鉴经验。马钢在引入宝钢作业长制管理模式后,公司在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推行标准化作业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综观宝钢模式,我们还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性。我作为质监中心的员工,对标准有着别样的感觉,由于我们是唯标准做事的单位,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各项标准开展,所以对标准化作业情况如何深有体会,下面我就如何改善现场标准化作业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通过作业长制管理的培训,了解为什么推行标准化? 标准化作业的重要内容有8个方面,涉及到:管理方法、工作程序、工作时间、安全工作、行为动作、标准基准、礼仪环境和服装标志。 标准化作业是实现均衡生产和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前提,是杜绝事故、保证人身安全和实现现场作业控制的有力手段,是“精心操作”的具体体现形式,它可以克服员工工作的随意性和培养员工的大生产习惯,是贯彻岗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具体表现,是一个公司安全文明生产的体现,是现代公司的标志。推行标准化作业是作业长实行生产指挥和现场管理的准绳,是我们平常工作的行为准则,也是规范绩效考核是否恰当合理的依据。 二、探讨作业制推行过程中,标准化作业需要改善之处。

众所周知,在马钢还没有引进作业制管理模式的时候,我们已有了比较完整的岗位操作规程和职工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了,用以约束职工的在岗作业行为等。在引入并全面推行作业长制管理体制后,各作业区和班组实行了定置化管理,制定了各作业区和岗位的现场标准化作业文献,现场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标准化作业执行在某些作业区还是比较薄弱,从表面上看,员工对标准化作业比较重视,领导也经常强调,但是从现场状态看,员工现场作业随意性还是存在,标准化作业执行到位率还是比较低,这也成为引发安全、生产、设备、质量事故的重要根源。之所以这么说,是由于: 1、一方面是标准制定不够精细,容易导致理解和执行的随意性。 就以我们岗位来说吧,其实岗位职责、操作程序等规章制度还是比较全面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年龄、文化和接受限度的差异,每个人的理解角度和掌握限度不同,甚至是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的问题,都会出现不同的操作,例如,在岗位操作规程中常见的“定期”、“班前”“班中”“提前”“准时”等一类比较模糊的概念,容易使员工在操作中表现出一些随意性,碰到责任心强的员工,会在心中进行衡量,尽量做到合情合理,而有些职工就会投机取巧,能懒就懒,但也没有发生什么问题,从而导致认真和不认真的在作业过程中没有体现出什么差别,时间长了,就无形中助长了某些投机取巧的员工的惰性,同时也打击了认真负责的员工的积极性。 所以按照标准化作业的理念,应当将一些模糊有概念换成具体的时间量化,并进行必要的文字、信息或其他一些方式的记录,从而避免在作业过程中所出现的人为差异导致的非标准操作。 2、另一方面是作业标准的执行过程,缺少强有力的执行到位。 虽然大家都知道标准化作业是为了防止事故、保证人身安全、实现现场作业控制,保证

实施标准化作业对企业的七大好处

实施标准化作业对企业的七大好处 最近,笔者接到许多企业家的询问:自己企业及其供应商们对推行实施标准化作业缺乏兴趣,标准化作业的推进进展极为缓慢。 对此,笔者提出了六条对策。其中之一就是要深刻领会、广泛宣传实施标准化作业能够给企业、客户、员工和供应商、代理商等利益相关者带来的益处。 实施标准化作业将给企业和供应商至少可以带来以下七大好处。 1. 有助于推广经验、快速培训 将员工通过长时间学习与实践获得的经验书面化,记录在标准文件中,以帮助企业积累技术经验,避免因人员的流动而使经验、技术流失。 标准化作业文件同时可作为训练新手的文档,使操作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快速学到较为先进合理的操作技术,掌握工作流程。 2. 保证产品质量 标准化作业以数据或图示的形式将操作过程细化、量化,这样,有了统一的规范,操作者的操作有了可以参考的根据,而且有了可以衡量的标准, 从而降低操作员工之间的可变因素,减小产品质量的波动与偏差,维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操作者对照这个标准,可以很方便地看到问题所在,追查到不良品产生的原因,继而采取对策消除废品和返工。 需要强调的是,标准化作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运用中需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从这点上看,标准化作业也能有效地预防缺陷产品、操作失误和事故的重复发生,确保产品的质量。 3. 促进流程规范化 标准化作业的实施帮助实现生产管理的规范化、生产流程的条理化、标准化、形象化、简单化。 这样不但提高了流程的效率,而且可以发现流程中的问题和浪费,采取进一步的优化措施。 4.明确以低成本生产优良品质产品的有效 率的方法 由于标准化作业规定了每项作业的时间,以及在一个循环时间内生产一个单位产品需要几名作业人员,这样必须使用最小限度的作业人员,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标准化作业规定了作业人员进行一系列作业的最优顺序,保证了生产质量合格的产品。 5. 持续改善的助推器 标淮化作业是进行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持续改善的基础。 因为通过对未达到标准化作业标准的作业人员的操作进行观察,可以找出问题进行改善; 标准化作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清楚显现需要继续改善的机会,从而不断更新变化,实现持续改善。

精益生产线的四种改善思路

精益生产线的四种改善思路 精益生产线的四种改善思路: 1、平衡生产线 生产线平衡是对生产线上的全部工位进行平均化、调整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使用相近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对整个作业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按照目标节拍进行调整,每一次作业内容的调整需与技术、生产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以增强改善活动的可操作性。 2、优化工序 制件的运动不间断、不堆积、不超越、不落地;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交叉、无回流、无等待、无废品的增值活动流,制定创造价值流的行动方案。优化工序流程的目的是通过对现场的宏观分析,减少和消除不合理、不增值的工艺内容、方法和程序,设计出最优化、经济、合理的工艺程序,缩短制造周期。 3、动作分析 动作分析是研究分析人在进行各种工作操作时的动作要素,删除无效动作,使操作简便有效、轻松经济、以提高工作效率。发现操作人员的无效动作、浪费现象或不安全因素; 简化操作,减少工人疲劳,提高操作安全性,建议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标准作业程序。对生产流程的安排,应遵守流程路线经济原则: ①路线越短越好 ②减少停滞和消除重诬 ③禁止逆行,消除交叉路线 ④禁止孤岛加工 ⑤减少动作的数量 ⑥双手同时进行动作,其生产过程中采集的数据要真实、要及时利用、分析、判断、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并跟踪反馈。 4、实行“三现”机制 以现场为中心,处理事情以现场、现事、现物(三现)为主体,以车间主管为首的“三现”全员参与机制。“三现”要求快速、有效

地处理现场的异常状况,实现高效服务。生产现场改善的5条黄金法则: ①如果发生问题,首先去现场 ②检查问题发生的现场 ③立刻采取暂时性措施 ④查找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拟定永久行动对策 ⑤验证永久行动对策的有效性,使其标准化,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