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情绪调节与人格的关系

情绪调节与人格的关系

情绪调节与人格的关系
情绪调节与人格的关系

情绪调节与人格的关系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人格的关系

小组成员: 沈小兰胡秀莉王明伟王寅李正蔚

导师: 杨丽珠

系别年级: 教育学院06级

专业: 心理学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人格的关系

一研究目的(问题的提出)

1.研究问题的定义

情绪调节指我们降低、维持或者增强某种情绪的过程。情绪调节策略与个体的人格、情绪性、认知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1】

人格是指那些在个体身上,使人的行为比较稳定、相对持久的特质、倾向或特性模式。具体的说,人格是由特质或倾向性构成的,他们决定了个体行为的差异,个体行为跨时间的一致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这些特质是每个人所特有的,可能是某些群体共有的或也可能是整个物种都有的,但其表现模式却是每个人迥然不同的。因此,某个人尽管在某反面像其他人,却都有一个独特的人格【2】。

2.研究意义

情绪调节是决定个体幸福和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3】鉴于情绪调节影响着一系列广泛的心理过程(如记忆、决策)和外显行为(如,助人为乐、药物使用)所以情绪调节过程对人格机能具有根本性的重要作用,而且是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目前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生活、学习以及自身等方面的多重压力,因而会产生多种负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愤怒、嫉妒等),如何帮助大学生顺利度过这一时期,使其采取怎样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来解决负情绪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且人格历来都受到国内外心理学家的重视,人格教育也在教育领域中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因此,研究情绪调节与人格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文献综述

情绪是人们日常生活最普遍的心理现象,而人格的研究以个体自身的经验为起点,因此,情绪必然成为人格及其研究的重要领域。人格心理学家无法回避情绪因素在人格结构和人格机能中的作用。事实上,包括精神分析、特质论和人本

主义在内的人格理论始终论及人格中的情绪因素,而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和基本情绪理论对情绪的研究更为广泛。

特质论中,从卡特尔的十六因素说到艾森克的三维度模型再到大五模型,从本质上看,特质论提出的各种人格因素都与情绪相联系。如神经质与焦虑、抑郁、敌意等情绪有联系,外倾性与热情及其他正面情绪相联系,精神质则与冷酷、缺乏同情心、攻击性等相联系,可以说情绪是特质论人格因素的主要维度。特质论还强调情绪强度、情绪反应水平和变化水平的个体差异。【4】

在个体发展中,情绪被视为个体生命连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情绪调节是个体以社会允许的容忍方式做出适当情绪反应的能力,使个体在作出情绪反应时可以灵活、有效的控制自己的冲动,并延迟自己的冲动行为。情绪调节理论强调如何对情绪的体验和表达施加正面影响,符合身心健康教育的时代需求,在教育心理学、动机心理学及情绪心理学领域备受关注,其理论研究有着广泛的应有价值。而情绪调节策略作为个体对情绪进行有效的调节,使个体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以适应社会和环境的需要的一种重要手段而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在国外,把情绪调节作为专门的课程进行研究已经有大约二十年的历史。Gross提出情绪调节产生于情绪发生的过程之中。在情绪发生过程中的情绪调节主要有选择情景、修正情景、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反应调整等五个方面。选择情景、修正情景、注意分配、认知改变是在情绪反应趋势形成之前进行,属于先行关注情绪调节;反应调整是在情绪反应趋势形成之后进行,属于反应关注情绪调节。在情绪调节过程中,有两种普遍的具体策略: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这两种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情感、认知与社会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5】另外,在情绪调节和社会关系、同伴接受性及学习成功方面,国外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大量的文献资料集中研究了社会关系对情绪调节发展的重要影响,因为情绪调节基本是在与照料者之间人际关系的情境中发展起来的,照料者似乎为儿童的情绪能力了提供发展的结构或框架.。比如,Robert和Strayer在研究中发现,有一些父母会让孩子隐藏或压抑他们的情绪,而另一种则强调直接的问题解决或寻求社会支持的应付技巧。

还有些研究者则着重研究了父母和儿童的依恋关系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

响。他们认为,安全依恋型的个体在应付消极情绪时,更容易形成良好的、适应性的情绪调节能力。而回避型、矛盾型的个体则倾向于采用适应不良的调节策略。

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情绪、情绪的调节及其策略的发展都具有影响【6】,Lafreniere.J。从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论对其作出解释:(1)依恋关系模式。强调父母—孩子关系是社会情绪发展的最主要关系。(2)社会学习模式。强调父母—孩子相互作用过程中父母的强迫、惩罚和模范作用。(3)归因模式。强调父母归因对其子女情感表达和社会化行为的影响。

在我国情绪调节也有了许多研究。在以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切入口,对情绪调节理论进行了阐述:早期精神分析理论把情绪调节看做被动防御机制,情绪调节困难导致心理问题;情境观把情绪调节看作为应对情绪情境即时的心理反应,策略使用情况与心理健康相关;过程观认为情绪调节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展开,不同阶段所采用的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相关,后又把调节过程扩展到情绪恢复到正常状态所持续的时间,时间与心理健康相关;结构观认为情绪调节结构的差异影响心理健康。【7】另外,有研究认为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大学生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既起部分中介作用又起调节作用,而积极认知调节策略只起一定的调节作用。由此得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要减少生活事件的发生频率,而且要培养大学生应用积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能力。【8】

潘苗苗与苏彦捷进行的“幼儿情绪理解、情绪调节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的研究认为儿童的情绪调节与同伴接纳有关,其中建构性的策略与同伴接纳成正相关,攻击策略与同伴接纳成负相关。儿童情绪调节与情绪理解有关。【9】另有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于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具有显著的影响和预测作用。父母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理解对青少年在调节焦虑情绪时采用的成熟型(解决问题、求助)和不成熟型(自责、幻想)的情绪调节策略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并有预测作用。【10】

关于大学生的情绪调节方式也有相关研究。研究发现:(1)大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调节自身情绪,使用频繁的调节方式是积极分心,使用最少的是暂时解脱;(2)女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发泄或表达情绪、消极分心两种调节方式,男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认知管理、接受与重构、暂时解脱三种调节方式;(3)大学生情绪

调节方式的使用不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4)文科生更倾向于使用发泄或表达情绪的方式,理科生更倾向于使用暂时解脱的方式。【11】

到目前为止,虽然情绪调节与人格的关系还较少有人研究,但是情绪调节与气质因素的研究已经在进行中,特别对于情绪调节在个体上的表现出来的差异。Eisenberg (1992)等人提出了一个儿童早期的情绪调节模式。他们假设要预测儿童所采用的情绪调节策略,必须评估两个重要的气质维度,即(1)情绪强度参数上稳定的个体差异(2)调节过程中稳定的个体差异,比如注意力转换和集中,对行为的主动发起或抑制。这两种特征的结合会出现四种可能。例如情绪强度高、调节程度高的儿童,似乎很容易害羞,退缩,抑制,而且他们较难享受社会情境中的乐趣;情绪强度低、调节程度低的儿童则往往容易出现问题行为。因此,中等强度调节水平和中等情绪强度可能是儿童最佳的情绪调节。这种儿童具有情绪表达能力、计划能力、以问题为中心的应付能力以及灵活地运用各种情绪调节策略的能力。

现今,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虽然已经有人研究过,但是,他们仅从情绪调节的方式或与父母的教养方式的关系的角度出发,较少涉及与人格的关系。因此,本研究从这一角度出发,希望可以发现情绪调节策略与人格的关系。

4.假设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对人格有预测作用。情绪调节策略中的退避策略与人格中的恃强性成反比;幻想策略与幻想性人格成正比,与敢为性成反比。自责策略与敏感性和忧虑性特质成正比;求助策略与独立性人格成反比;而解决问题策略与敢为性和实验性人格成正比。

5.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要探究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人格是否有显著相关,调节策略对人格是否有预测作用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被试以分层取样的方式从大连两所大学随机抽取,大一学生50人,大二学生50人,大三学生50人,大四学生50人,共计200人.其中男生100人,女生100人。

2.具体方法

研究主要使用问卷法收集资料,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人格的关系。

3.工具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12】该问卷有62题,设有六个分量表,为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其中求助、解决问题归为成熟的应对方式,退避、幻想和自责归为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合理化属于混合型,故单列一类。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3】。

采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14】该问卷包括了16种主要的人格因素: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由187道题组成;有4项次级人格因素:适应与焦虑、内向与外向、怯懦与果断、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有4项综合人格因素: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有成就感因素、创造能力因素、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因素。

4.研究程序

在大连市两所大学按照年级各50人的标准先后发放应对方式问卷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各200份。为避免被试疲劳,问卷于2天后回收。最终把收回的有效问卷中的数据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5.统计方法

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获得的应对方式问卷的数据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

三.预期结果

1.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人格之间有显著相关,情绪调节策略对人格有预测作用。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采取的情绪调节策略存在显著差异。

四.参考文献

[1]Gross JJ. Emotion regulation in adulthood :Timing is everything.Current Direction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1,10(2);214-219

[2]郭永玉人格心理学——人性及其差异的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2-10

[3]Thompson RA.Emotion regulation and emotion https://www.sodocs.net/doc/e73384751.html,c Pschol Rev,1991,3:269-

307

[4]豆宏健.情绪在人格结构中的作用.社科纵横,2005,20(6):178-179

[5]王振宏,郭德俊.Gross情绪调节过程与策略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3,(6)

[6]peter,https://www.sodocs.net/doc/e73384751.html,freniere.Emotional development.A biosocial perspec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1999

[7]侯瑞鹤,俞国良.情绪调节理论:心理健康角度的考察.心理科学进展,2006,(3)

[8]刘启刚,刘永贤.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间的作用分析.医学与社会,2007,(8)

[9]潘苗苗,苏彦捷.幼儿情绪理解、情绪调节与其同伴接纳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2):6-12

[10]贾海艳,方平.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心理科学,2004,27(5):1095-1099

[11]方平,李改,刘金秀.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的调查与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7,05.

[1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9-115,161-167,238-241

[13]肖计划.应对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心理卫生杂志社,1996,10(4):164-168

[14]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心理测量工具箱V2.0.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02-209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1、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以及及时强化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是()。 A. 华生 B. 桑代克 C. 斯金纳 D. 巴普洛夫 2、皮亚杰认为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有()。 A. 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完成守恒任务 B. 掌握了类包含的概念 C. 能完成序列化问题 D. 掌握群集的概念 3、以下关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叙述正确的是()。 A. 认知发展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它造成的后果是不连续的,故发展有阶段性 B. 发展阶段出现的时间可因个人或社会变化而有所不同,但发展的先后次序不变 C. 发展阶段是以个体的年龄为根据 D. 发展阶段认知方式的差异为根据 4、认为影响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既影响儿童,又受儿童影响的复杂交织体的是() A. 心理社会阶段论 B. 社会学习理论 C. 生态学观点 D.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5、精神分析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A. 重视人格的健康成长 B. 重视儿童的早期经验 C. 性教育 D. 多元的成功评价体系 6、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7、弗洛伊德认为代表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高级方向的人格结构是()。 A. 自我 B. 本我 C. 超我 D. 意识 8、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中属于控制系统的是()。 A. 本我 B. 本我和超我 C. 自我和本我 D. 自我和超我 9、弗洛伊德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标准是()。 A. 生理年龄 B. 心理年龄 C. 思维特点 D. 力必多的位置 10、认为人格的发展是终其一生的是()。 A. 弗洛伊德 B. 艾里克森 C. 皮亚杰 D. 斯金纳 11、艾里克森认为建立同一感和防止混乱感是哪个阶段的发展任务( )。 A. 6—12岁 B. 12—20岁 C. 15—17岁 D. 20—40岁 12、“发生认识论”的提出者是()。 A. 皮亚杰 B. 弗洛伊德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人格心理学之父”为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和1938年美国心理学家默里的《人格研究》的出版,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2.美国心理学家墨菲指出人格的研究是从戏剧和传记开始的。特奥夫拉斯图斯的《性格》一书描述了30个具有各种反面性格的典型人物,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早的一部人格心理学专著。 3.学习和研究人格心理学具有哪些意义?(p34) 4.人格的基本特征(p5) (一)、整体性:各人格元素之间的协调一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一致。 (二)、稳定性与可塑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跨时间性;跨情境性。是动态的过程向静态的状态转化的结果。稳定具有相对性。 (三)、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包括共同之处和个体差异 (四)、社会性与生物性:人格的形成又是一个将社会规范和要求内化的过程,是环境与遗传相互作用的结果。 5.奥尔波特1924年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最早的人格心理学课程“人格:它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领域”,1937年出版了他的专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该书集前人人格心理学之大成,建立了现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框架,被认为是人格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第二章 1.弗洛伊德的人格三部结构。本我、自我、超我各遵循什么原则?(p41) (1)本我(id)—“快乐原则” (2)自我(ego)—“现实原则” (3)超我(superego)—“完美原则” 本我(id):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原则: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 满足方式:行为;幻想 自我(ego):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一仆三主) 原则: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 特点:逻辑性、符合现实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原则:道德原则(moral principle)功能:控制行为2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五阶段。(p43) 3阿德勒是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 2.荣格的人格结构。(p56) 3.自性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是协调人格各部分的原型。 4.荣格的(一)一般态度类型(3种) (二)机能类型(4种) (三)八种人格类型(p65) 7.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p71) 8.霍妮的基本焦虑(p79) 9.弗洛伊德划分五个人格阶段分别是(口唇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10.()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的顶点。 11.(自性)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是协调人格各部分的原型。 12.女性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霍妮),并把神经症人格类型分成三种,分别是(依从型、敌对型和退缩型)。 13.恋父情结:生活风格:社会兴趣: 集体潜意思:在人类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祖先经验的积淀.是人类据以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它决定着人的本能。 人格面具:人格面具是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分界点。 自性: 基本焦虑: 基本敌意: 14.请论述新精神分析学派与经典精神分析学派观点的主要区别。(p81) 15.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并对埃里克森人格理论进行评价。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婴儿期) 这个阶段的婴儿是弱小的,对母亲或护理人员的依赖性大,如果母亲或护理人员能以慈爱和一贯方式满足婴儿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信任感;反之,则形成不信任感。 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儿童期早期) 早期儿童形成了一些基本技能,他们希望自己决定做或不做一些事情 父母一方面要履行监护儿童的行为,另一方面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 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儿童会感受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3、主动性对内疚(3-5岁,儿童期、游戏期)

压力应对人格和情绪状态

大学生压力应对和情绪状态的研究 摘要大学生普遍存在压力;不同类型高校学生在就业压力和家庭或生活压力存在显著差异;高校学生大都能采用成熟型的应对方式;不同类型高校学生在“解决问题”这一压力应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字压力应对情绪关系 压力 压力的基本含义:由于外界或内在环境的要求使有机体感到的压力的基本含义:由于外界或内在环境的要求使有机体感到的紧张”和痛苦” 紧张”和痛苦” 积极的正性压力一一因挑战而形成的紧张状态,可以激发人的成就动机和较高水平的生理警觉状态,使个体能保持清晰的意识,促进个体积极行动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消极的负性压力一一由丧失或挫折而引起的焦虑、痛苦状态。使个体的身心系统处于压制、耗损状态 情绪状态 1、分类 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热情和应激。 1.1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弥散和持久的情绪,也即平时说的心情。心境的好坏,常常是由 某个具体而直接的原因造成的,它所带来的愉快或不愉快会保持一个较长的时段,并且把这种 情绪带入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影响人的感知、思维和记忆。愉快的心境让人精神抖擞,感知敏锐,思维活跃,待人宽容;而不愉快的心境让人萎靡不振,,感知和思维麻木,多疑y看到的、听到的全都是不如意、不顺心的事物。 1.2激情。激情是一种猛烈、迅疾和短暂的情绪,类似于平时说的激动。激情是由某个事件或 原因引起的当场发作,情绪表现猛烈,但持续的时间不长,并且牵涉的面不广。激情通过激烈的言语爆发出来,是一种心理能量的宣泄,从一个较长的时段来看,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平衡有益但过激的情绪也会使当时的失衡产生可能的危险。特别是当激情表现为惊恐、狂怒而又爆发不出来的时候,全身发抖、手脚冰凉、小便失禁、浑身瘫软,那就得赶快送医院了。 1.3热情。热情是一种强而有力、稳定、持久和深刻的情绪状态。它没有心境的弥散那么广泛, 但比心境更强有力和更深刻;没有激情那么猛烈,但比激情更持久和稳定。热情本身没有对立的两极,它的对立面是冷淡、冷漠;但热情具有程度上的区分、指向上的区别,以饱满的热情投身 于学习、工作、生活和事业的人,生活充实而有意义,更容易获得成就和敬慕。 1.4应激。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这些刺激因素称为应激原。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高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的最直接表现即精神紧张。指各种过强的不良刺激,以及对它们的生理、心理反应的总和。应激反应指所有对生物系统导致损耗的非特异性生理、心理反应的总和。应激或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因素 (应激原)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2、特点 2.1心境的特点是:第一,缓和而微弱;第二,持续时间较长;第三,是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的情绪体验。 2.2激情的特点是:第一,有激动性和冲动性,力毒强烈;第二,发作短促,冲动一过迅速弱化或消失;第三,发作通常由专门对象引起,指向性较为明显。总之,激情有着强烈爆发性、短暂性和指向性三个显著特点。

第三章 人格、品德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一、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心理社会危机理论 阶段1:信任对不信任出生-1.5岁 阶段2:自主对羞怯与怀疑 1.5-3岁 阶段3:主动对内疚3-6岁 阶段4:勤奋对自卑6-11岁 阶段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同一性是个体的自我统合, 是指个体寻求内在合一及延续的能力, 合一与延续的感觉也要与个人所在的环境相匹配。 换句话说,自我同一性是个体面对新环境时将过去 经验延续下来的感觉,是对自己目前的知觉与对未 来期望的统整,同时接受自己和自己所在的群体。 追求自我同一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关注个人的外 表。与这种对理想外表的追求同时出现的是 个人神话和假想观众; 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的另一种危机是性别认同危机, 即通过友谊来寻找轻松自在的性别表达方式。 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经常说他们继续去学校的原因是 要与朋友们在一起,或是想接近他们迷恋的某个人。 埃里克森指出,青少年为上学给出这样的理由是正 常的,因为它代表了一种性别表达方式以及借助友 谊建立自我同一性的需要。 追求自我同一性还表现为,青少年会努力地去发现 或证明自己的人格,这就是为什么能看到他们经常 模仿自己所崇拜的人的态度与行为。“我是谁”,“我 是一个怎样的人”,“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阶段6:亲密对孤独18-35岁 阶段7:繁殖对停滞35-65岁 阶段8:完美无缺对悲观失望65岁以后

二、自我同一性与自我概念发展 (一)、自我同一性发展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自我同一性。 即对我是谁、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要完成什么样的使命的认定。 玛西娅等人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形成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会出现四种不同的情况: 1、同一性迷乱这是最低的发展状态,尽管与所有其他状态一 样也具有适应性的方面,但只在一定条件下, 或许是具有适应性功能的模式。 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缺乏对一系列内在价值 与目标的遵从与承诺,也缺乏对于未来的探索, 或者探索非常肤浅。 他们可能表现为生活方式的无忧无虑,或者感 到空虚与不满足;也可能走向一条背叛的道路, 可能作出反社会的行为,甚至从事犯罪活动。 例如:由于反叛父母或无所适从而离家出走, 加入犯罪团伙。 2、同一性早闭这种状态表现为一种高度的遵从与承诺而不作 探索。是指青少年接受了权威人士的安排,过 于迅速地解决了自我同一性危机,而没有仔细 考虑这个决定对自己是否合适。 作为同一性的解决方式,同一性早闭是一种低 水平的发展。 3、同一性延缓玛西娅的延缓期指的是形成同一性的过程中, 个体在作出决定前经历一段对几个可能的选择 进行探索的时期。 处于延缓期的个体强烈地被探索与遵从所困 惑。延缓可能是逃避解决同一性的借口,青少 年在作决定前考虑各种可能的选择,这是非常 正常的,但迟迟不作决定可能会出现问题。 4、同一性获得这是同一性过程的自主性解决,表现为在一段 时期的探索(延缓)后,一套承担责任的承诺 得到整合。

第三章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第三章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引言 一位老教授昔日培养的三个得意门生事业有成,一个在官场上春风得意,一个在商场上捷报频传,一个埋头做学问如今也苦尽甘来,成了学术明星。于是有人问老教授:你以为三人中哪个会更有出息?老教授说:现在还看不出来。人生的较量有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技巧的较量,其次是智慧的较量,他们现在正处于这一层次,而最高层次的较量则是人格的较量。 这个故事生动地向我们说明,在人的素质结构中,人格起着近乎决定性作用。人格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心理卫生学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健康而幸福的生活越来越多地取决于人类自身的人格健康状况,而且人格的健康发展也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一种力量。人格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包含着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而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对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寻找通向健全人格之路、塑造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如何面对外界的刺激以及反应的方向、速度和程度。进一步说,人格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活动效率、潜能开发以及社会适应状况。因此,重视人格的整合与塑造,既是身心健康的需要,又是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一节人格概述 一、人格及其构成 人格也称作个性(personality),词源来自拉丁文persona——面具。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人格(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每个人的心理特点不同,因此个性表现也是千差万别。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这些心理特征可以通过心理测验来了解和认识。 1、气质是人格的先天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提到气质,就和风度、气度联系起来。在评价某某人的言谈举止时,都会自然地用到“气质”。其实,这里所评价的气质,准确地说,应该是气度。从心理学上谈气质,更多的是指人的脾气、秉性。“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与指向性上。气质的生理基础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在人的人格结构中居于基础地位,它能使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都涂上个人独特的色彩。气质是构成人格的重要部分,由于人的气质类型不同,其行为表现的特点就会有差异,甚至是明显的差异。 关于气质类型的学说,最有影响力的是“体液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分别产生于心脏、脑、肝和胃,以每个人所占优势的体液为主导,构成的四种气质类型即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每种气

情绪调节及人格的关系

情绪调节与人格的关系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人格的关系小组成员: 沈小兰胡秀莉王明伟王寅李正蔚 导师: 杨丽珠 系别年级: 教育学院06级 专业: 心理学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人格的关系 一研究目的(问题的提出) 1.研究问题的定义 情绪调节指我们降低、维持或者增强某种情绪的过程。情绪调节策略与个体的人格、情绪性、认知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1】 人格是指那些在个体身上,使人的行为比较稳定、相对持久的特质、倾向或特性模式。具体的说,人格是由特质或倾向性构成的,他们决定了个体行为的差异,个体行为跨时间的一致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这些特质是每个人所特有的,可能是某些群体共有的或也可能是整个物种都有的,但其表现模式却是每个人迥然不同的。因此,某个人尽管在某反面像其他人,却都有一个独特的人格【2】。 2.研究意义 情绪调节是决定个体幸福和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3】鉴于情绪调节影响着一系列广泛的心理过程(如记忆、决策)和外显行为(如,助人为乐、药物使用)所以情绪调节过程对人格机能具有根本性的重要作用,而且是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目前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生活、学习以及自身等方面的多重压力,因而会产生多种负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愤怒、嫉妒等),如何帮助大学生顺利度过这一时期,使其采取怎样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来解决负情绪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且人格历来都受到国内外心理学家的重视,人格教育也在教育领域中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因此,研究情绪调节与人格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文献综述 情绪是人们日常生活最普遍的心理现象,而人格的研究以个体自身的经验为

起点,因此,情绪必然成为人格及其研究的重要领域。人格心理学家无法回避情绪因素在人格结构和人格机能中的作用。事实上,包括精神分析、特质论和人本主义在内的人格理论始终论及人格中的情绪因素,而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和基本情绪理论对情绪的研究更为广泛。 特质论中,从卡特尔的十六因素说到艾森克的三维度模型再到大五模型,从本质上看,特质论提出的各种人格因素都与情绪相联系。如神经质与焦虑、抑郁、敌意等情绪有联系,外倾性与热情及其他正面情绪相联系,精神质则与冷酷、缺乏同情心、攻击性等相联系,可以说情绪是特质论人格因素的主要维度。特质论还强调情绪强度、情绪反应水平和变化水平的个体差异。【4】 在个体发展中,情绪被视为个体生命连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情绪调节是个体以社会允许的容忍方式做出适当情绪反应的能力,使个体在作出情绪反应时可以灵活、有效的控制自己的冲动,并延迟自己的冲动行为。情绪调节理论强调如何对情绪的体验和表达施加正面影响,符合身心健康教育的时代需求,在教育心理学、动机心理学及情绪心理学领域备受关注,其理论研究有着广泛的应有价值。而情绪调节策略作为个体对情绪进行有效的调节,使个体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以适应社会和环境的需要的一种重要手段而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在国外,把情绪调节作为专门的课程进行研究已经有大约二十年的历史。Gross提出情绪调节产生于情绪发生的过程之中。在情绪发生过程中的情绪调节主要有选择情景、修正情景、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反应调整等五个方面。选择情景、修正情景、注意分配、认知改变是在情绪反应趋势形成之前进行,属于先行关注情绪调节;反应调整是在情绪反应趋势形成之后进行,属于反应关注情绪调节。在情绪调节过程中,有两种普遍的具体策略: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这两种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情感、认知与社会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5】另外,在情绪调节和社会关系、同伴接受性及学习成功方面,国外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大量的文献资料集中研究了社会关系对情绪调节发展的重要影响,因为情绪调节基本是在与照料者之间人际关系的情境中发展起来的,照料者似乎为儿童的情绪能力了提供发展的结构或框架.。比如,Robert和Strayer在研究中发现,有一些父母会让孩子隐藏或压抑他们的情绪,而另一种则强调直接的问

人格心理学1-8章

目录 第一章什么是人格 (3) 第二章人格研究方法 (4) 假设-检验方法 (4) 个案研究法 (4) 数据的统计分析 (5) 第三章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理论、应用与评价 (5) 地形学模型(冰山模型)【The Topographic Model】P28 (5) 结构模型【The Structural Model】 (5) 力比多和塔那托斯【Libido and Thanatos】——人格动力 (5) 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s】 (6) 心理性欲发展阶段【Psychosexual Stages of Development】P32(不考) (6) 获得无意识的内容【Getting at Unconscious Material】 (6) 第四章弗洛伊德理论:相关研究 (7) 梦的解读【Dream Interpretation】 (7) 第五章精神分析理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应用与评价(Neo- psychoanalysis). 8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P60 (8)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8) 荣格(分析心理学) (8) 埃里克森(自我心理学) (9) 凯伦.霍尼(女性心理学) (10) 第六章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相关研究 (11) 焦虑和应对策略 (11) 依恋类型和成人的人际关系 (12) 第七章特质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Trait Approach】 (13) 特质流派P94 (13) 重要的特质理论家(奥尔波特、亨利.默里、卡特尔)P95 (13) 因素分析与对人格结构的探寻P99 (14) 情景论与特质论之争P104 (15)

第八章特质流派:相关研究 (15) A型人格 (15) 情绪 (16)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 1.(名解)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立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和解释个体思想、情感、意向、和行为的具有整体性的独特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性格:是人格结构的主要成分,个体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道德评价意义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 2.(大题)人格的主要特征: (1)个性的独特性与共性: ●世界上人和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面 貌。 ●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除人与人之间在心理 上的共同性。 ●独特性与共性在人格中具有统一性的关系。(2)个性的稳定性与可变性,个性的稳定性并不排斥个性的可变性。 (3)个性的生物性与社会性。 (4)人格的整体性:内在统一性、全面性、复杂性。 3.(小题)广义的和狭义的人格结构包括哪些要素: 广义的:从人的本质出发,把人格看成是具有生物学和社会性个体的人格。人格标志着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可以从人格倾向性、人格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四个方面理解。 狭义的:指人格心理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人格心理: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和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4.人格研究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1)在自然状态下,采用观察法(最最常用); 2)发现并揭示人格与行为之间存在某种因果 关系,采用相关研究法; 3)控制一定条件对被试进行变量比较,采用实 验法; 4)此外,还有调查法、测验法和个案研究法。第二章:(了解) 1.佛洛伊德的二部三部结构说认为人格是由哪些因素组成的: 人格的组成因素:本我、自我、超我2.人格形成过程中,自我的作用是什么? 答:对本我的冲动于超我的管理具有缓冲与调节作用功能。即自我总是根据实际情况来满足本我的要求或立即或延缓满足。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是人格结构中维护统一的关键因素。 3.人格形成阶段,佛洛伊德认为人格已基本形成:性器期 第三章: 1.生活风格:在追求优越的过程中,人们克服自卑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各不相同。 2.影响生活风格形成的三大原因: 1)器官缺陷:引起儿童的生理自卑,有可能导 致不健康的自卑情结。 2)溺爱或骄纵:儿童成为家庭的中心,他的每 一个组要都必须得到满足,长大后则容易成 为缺乏社会兴趣、自私自利的人。 3)受忽视或歧视:这种儿童感到自己毫无价 值,变得对社会和他人极端冷漠、仇视,对 所有的人都不相信。 3.霍妮认为“自我”分为哪三种: 真实自我:指个体的潜能。 现实自我:指个体此时此地身心存在的总和。理想自我:指个体在头脑中所设想的理想的自我形象。 4.荣格认为人格由哪三大要素组成: 1)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顶层,是心灵中能够 被人觉知的部分。 2)个人潜意识:由曾经意识到但又被压抑,或 者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有意识的印象的内容 所构成。 3)集体潜意识:是一个储存库,它所储存的不 是个体后天的经验,而是其祖先在漫长的生 物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经验。 5.荣格把两种态度四种功能结合,提出的八种人格类型: 1)外倾思维型:遵守规则,善于思考,客观冷 静,但比较固执己见,情感压抑。 2)外倾情感型:多愁善感,思维常被情感压抑, 没有独立性,情绪易受外界的影响。 3)外倾感觉型:追求欢乐,对客观事物感觉敏 锐,情感浅薄,沉溺于各种嗜好。 4)外倾直觉型:易变而富有创造性,难以坚持 到底。 5)内倾思维型:离群索居,待人冷漠,社会适 应能力差,智商高,情感受压抑。 6)内倾情感型:沉默寡言,不易亲近,但内心

第三章职业道德与人自身的发展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编号003 人文系人文教研室任课教师:严长钧 课程名称:职业道德授课班级:文秘0601 授课日期:课型:理论 第三章职业道德与人自身的发展 第四章职业道德修养 【教学目标】深刻理解劳动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掌握职业道德对事业成功的重要意义;正确认识职业道德与人格的关系。 了解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认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掌握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重点】1. 职业道德对事业成功的重要意义; 2. 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1. 正确认识职业道德与人格的关系。 2.认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案例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辅助手段及教具】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三章职业道德与人自身的发展 一、人总是在一定的职业中工作生活 劳动创造了人,人的本质就是自由自觉地劳动。一个人如果有了良好的职业道德,他就会从劳动中体会到人生的乐趣,实现人生的价值,促进自我的发展。 1、职业是人谋生的手段

现阶段从事职业劳动,仍是人们谋求生存的客观需要,仍是人们获得物质和文化生活资料的根本途径,因而也仍是人们基本的谋生手段。 2、从事一定职业是人的需求 职业劳动是我们谋生的手段,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只有在职业劳动中,人们才能真正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才能真正享受人生的乐趣和美好。一个人一旦离开了劳动,离开了职业,他也就远离了幸福。只有在劳动中才能找到无尽的快乐,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3、职业活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重要条件 首先,职业活动是人生历程中的重要环节,有职业的生活阶段是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宝贵的阶段。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职业生活越丰富,对人的成长越有利。 其次,职业活动是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活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追求真善美,热爱科学,才能逐步提高自己全面发展的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 二、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1、缺乏职业道德的人干不好任何工作。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想成就一定的事业,就离不开职业道德。 2、职业道德是人们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在现代社会中,职业道德在人们事业中所起的作用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一个人如果想在任何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品质。 3、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比尔.盖茨张瑞敏 三、职业道德是人格的一面镜子 1、人的职业道德品质反映着人的整体道德素质 2、人的职业道德的提高有利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 3、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是人格升华最重要的途径 第四章职业道德修养 一个人要立足社会并成就一番事业,除了必须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技能技巧外,更为关键的是应注重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中华民族历来注重个人道德品质的自我修炼,并把“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先决条件。 一、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医学心理学-情绪情感+人格

医学心理学-情绪情感+人格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有关情绪与情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情感是人独有的 B .情绪持续时间较短,情感更持久 C .情感强烈,冲动,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D .情绪具有情境性,不稳定 2 . (单选题)情感通常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包括()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以上都对 3 . (单选题)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最高等级的需求是() A .自我实现 B .自尊 C .归属与爱 D .安全

4 . (单选题)善于处理矛盾、冲突,易结交朋友的气质类型是() A .多血质 B .抑郁质 C .胆汁质 D .粘液质 5 . (单选题)()是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A .性格 B .人格 C .IQ D .以上都不对 6 . (单选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描述的是哪种人格的特性() A .整体性 B .独特性 C .稳定性 D .倾向性 7 . (单选题)“后有追兵,前遇大河”说的是哪种动机冲突类型()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多重趋避冲突 8 . (单选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种情绪状态是()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美感 9 . (单选题)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A .否认 B .文饰(合理化) C .投射 D .幻想

10 . (单选题)人的行为,不管是正常或病态的行为,适应性或非适应性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这是哪个心理学流派的理论观点() A .精神分析学派 B .人本主义学派 C .行为主义学派 D .格式塔学派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一、人格 含义:人格是一个人在生物遗传素质基础上,通过社会环境的作用形成的各种稳定特征的综合整体,具有个人思想、感情、意向、行为的独特模式。 (二)人格的基本特性 1、人格的独特性 2、人格的稳定性 3、人格的统和性 4、人格的功能性 (三)与人格有关的几个概念 1、个性与人格 个性(individuality)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特性。 联系:往往作为人格的同义词来使用。(词义和翻译原因) 区别:个性是指人的个别差异,但人格还有整共性的一面;个性是相对于共性而言的,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个性,但人格只是对人而言的。 2、气质与人格 气质(temperament)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禀性”、“脾气”。 联系:气质是先天秉赋,是人格形成的原始材料之一。人格的形成不可能离开气质。 区别:人格的形成除了气质、体质等先天秉赋作基础外,社会环境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气质仅属于人格中的先天倾向。 3、性格与人格 性格(character)是指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 联系:性格包含于人格中,是人格结构的一个主要成分。有些认为可以通用。 区别:性格是后天形成的,人格还有生而具有的。 总之, 个性是指人格的独特性; 气质是人格发展的先天基础(比较属于Nature的部分); 性格乃是个人后天形成的道德行为特征。 它们都属于人格所包含的内容。 二、人格心理学 2、人格理论与内隐人格理论的区别 人格理论含义: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描述或解释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套假设系统或参考框架。 内隐人格理论(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ry)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经常对他人的人格特征进行判断或把他人看成什么样的人做出假设。(不是心理学家的人格理论,而是普通人对人的基本特性(human attribute,如智力、品德和人格特征等)持有的基本认知图式或朴素理论。) 区别:人格理论能经得起检验,预测未来,对大部分的行为做出一致性的解释;而内隐人格理论的知识则是混乱的、直觉的、很难解释的。 (二)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7—12p) 1、人性哲学:(philosophy of human nature) 2、人格结构:(personality structure)指人格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个别差异的假设性概念。如,特质;需要等。人格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各要素是如何组织的?是否有某些要素高于其他要素? 3、人格动力:(personality dynamics)指个体特征性行为的内在原因。研究人格动力的机制及形成;如,本能驱动;内驱力(需要、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 4、人格发展:(personality development)指个体自出生至死亡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的表现,随着年龄而逐渐改变的过程。人格发展的阶段性(影响因素、变化规律);人格结构的发展,人格动力的变化。 5、人格成因:(personality genesis)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三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案 第三章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一、教学目的 1. 了解什么是人格,人格的特征等概念以及人格的影响因素。 2. 了解五大主要人格理论对人格问题进行了哪些探索,掌握从不同的类型和特质角度看待人格的方法。 3. 了解并辨析不同人格测验的方法,并能通过大五人格测试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 4. 了解人格发展的过程,掌握自我人格完善的方法。 二、课时和授课序号 3课时 授课序号:S07-S09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从不同理论看待人格的方法、了解人格测验方法,并能借此了解自己人格。 教学难点:掌握自我人格完善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 五、参考教材

六、教学过程 (一)S07:人格概述 1.案例引入 佳琪的妈妈参加了毕业30年的大学同学聚会,最近打电话和佳琪沟通的话题都是聚会的事情。无话不谈的俩人发现了很多趣事:时间变迁,很多人的长相都变了,声音也变了,但是一开始聊天,就发现过去熟悉的感觉找回来了,很快认出对方。如老李当时是个受男生欺负的老好人,现在已经做到处长,但是这次聚会时还是话不多,憨憨地在一旁微笑,哪个同学的水杯空了,总是他第一个起来给满上。还有当时班上的风云人物老夏,可是个豪爽活泼女子,这次见面明显成熟多了,表现出少见的温柔,但是眼见有同学被灌酒,她还是忍不住出手相救,颇有当年女中豪杰的影子。佳琪也和妈妈分享着班里同学的趣事,有的活泼开朗,有的稳重独立,各不相同。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的同学,到现在是否发生了一些变化,跟故事里发生的趣事是否相同,在3-5人的小组内分享,并尝试从这些趣事中探索一些特点。 2.人格概说 (1)人格定义 混淆概念—— “你这样是侮辱我的人格” “别看他在外面像模像样的,其实在家里真实的性格才展示出来” “这人天生就这样的个性”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人格等同于个性特点,是指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模式,它体现了一个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人格特征_情绪调节方式及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关系_张佳佳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人格特征、情绪调节方式 及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关系 张佳佳1,李敏1,彭李1,韩爱华2,廖文君* (1.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心理学教研室,重庆400038;2.91286部队门诊部,山东青岛266023) 【摘要】 目的: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人格特征、情绪调节方式及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弹性 量表、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5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进行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实验。结果:①心理弹性高分组大学生宣泄调节(t =5.966,P =0.000)、内外向(t =3.903,P =0.000)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神经质(t =-3.036,P =0.000)得分显著低于低分组;②大学生心理弹性与情绪宣泄调节、内外向有显著的正相关,与神经质有显著的负相关;③在悲伤和高兴(S-H)任务中,心理弹性高分组比低分组更多的将中性面孔判断为高兴(t =2.601,P =0.012);在高兴和恐惧(H-F)任务中,心理弹性高分组比低分组更多的将中性面孔判断为高兴 (t =2.003,P =0.05);在恐惧和悲伤(F-S)任务中,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对中性面孔判断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情绪宣泄调节、内外向及神经质有显著的相关;心理弹性高的大学生在面对更多复杂情境时比心理弹性较低的人更能积极认知和有效应对。【关键词】 心理弹性;情绪面孔知觉;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611(2011)03-0347-03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lience and Personality ,Emotion Regulation and Affective Perception of Neutral Faces in College Students ZHANG Jia-jia ,LI Min ,PENG Li ,HAN Ai-hua ,LIAO Wen-ju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Nursing Colleg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was to research the resilience and personality,emotion regulation and affective perception of neutral faces in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 (RSA),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and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were applied in this sur 鄄vey to 154college students,and the high resilience group and low resilience group were tested for affective perception of neutral faces task .Results:①Compared with the lower resilience group,the high resilience group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vent regulator (t =5.966,P =0.000)and extraversion (t =3.903,P =0.000),while lower in neuroticism (t =-3.036,%P =0.000);②Resilience have obviou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vent regulator and extraversion,an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neuroticism;③Compared with the lower resilience group,the high resilience group more often judged neutral faces to be happy in S-H task(t =2.601,P =0.012)and H-F task(t =2.003,P =0.05),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S task (t =-1.259,P =0.217).Conclusion:College students ’resilience have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vent regulator,extraversion and neuroticism;the high resilience individuals may better cognitive and cope with certain difficult situations . 【Key words 】 Resilience ;Affective perception of neutral faces ;College students 【基金项目】 全军医学科研“十一五”计划面上项目(06MA194);第 三军医大学预研基金项目(2009XYY13);重庆市软科学研究项目(CSTC ,2009CE9038);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8- GJ-231)通讯作者:李敏 *北京市丰台区东安街头条19号院卫生处 Richardson [1]将心理弹性定义为:①在压力和逆境中能良好应对的能力,②能够从压力和逆境中得 到积极的成长。心理弹性已经越来越被国内外的研究者所关注,国内已有的研究重点调查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因素,中学生的心理弹性与学业压力的关系[2]等,较少涉及到人格特征和情绪。国外研究认为,心理弹性与内外向人格特征有显著的正相关, 与神经质有显著的负相关[3,4]。因此,人格特征是影响心理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情绪也是心理弹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正负情绪、情绪调节方式如何对心理弹性产生影响,也越来越被国内外的研究者关注。国内许多研究显示,心理弹性与积极情绪有显著的正相关[5]。Cohn [6]等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发现,积极情绪对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有预测作用。Tugade [7]等认为心理弹性较强的个体能够从压力事件或逆境中获得积极的情绪。同时,国外的研究也关注情绪调节对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面对消极刺激时,个体可以主动地进行情绪调节,从而减少心理和生理上的情绪反应和情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年第19卷第3期·347 ·DOI:10.16128/https://www.sodocs.net/doc/e73384751.html,ki.1005-3611.2011.03.022

《九型人格与情绪压力管理》

九型人格压力情绪管理 课程背景: 每个人都体验过压力,压力有可能无处不在。有人可能因为压力而夺取奥林匹克金牌,但也有人可能因为压力而身心俱疲,因为压力而丧失了工作与生活的信心。 简单地说,任何有碍于人们的生理、心理健康的干扰都可称之为压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压力是身体或心理的刺激因素,当一个人受到外在或内在刺激时产生的紧张或不平衡状态。也有人认为,压力是当一个人认识到当前的需要超出自己或社会所能提供资源范围的时候所感受到的一种状态或体验。当我们有足够的资源、经验和时间来处理事情的时候,很少会感受到压力。但当我们自己觉得自身能力和资源无法满足当前需求的时候,就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压力是一种消极、负面的体验。但它并非不可避免,在很大程度上,它取决于我们对情境和自身能力的感知。 尽管在日常生活中,压力可能无所不在,但总体来说,职业压力的产生来自于一些主要的压力源。 九型人格是一门实效的应用心理学,是FBI与财富500强企业管理者识人、用人的科学指南。应用九型人格强大系统功能,可以帮助管理者进行管理决策、人员配置、员工引导及卓有成效的团队建设等。可以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知人善用,稳定团队,提升组织的运作效率。如果您希望发掘自身潜能,在困境中崛起; 如果您希望唤醒心中沉睡的自信,朝着既定的目标勇往直前; 如果您希望改善和家人的冲突和误解,拥有和谐的亲密关系。 九型人格课程一定会让您取得意想不到的的收获! 课程目的 帮助你重新认识自己,学会分析并正确理解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情绪及压力,学会处理不良情绪的方法,缓解压力,用健康愉悦的情绪感染他人,从而实现心灵成长。减轻工作压力,放松自我,焕发工作激情、提升生活情趣; 消除压力来源,激发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积极心态面对人生; 掌握行之有效的压力管理策略,学会各种有效的放松方法; 增强正面情绪,处理负面情绪,从根本上解决带来心理的不当信念,快乐生活,开心工作。课程收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