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渤海湾漏油事件

渤海湾漏油事件

渤海湾漏油事件
渤海湾漏油事件

2012国考申论热点:渤海湾漏油事件

内容摘要

7月5日,国家海洋局表示,中海油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形成劣4类海水面积840平方公里,而这处海水原为1类水质。在6月13号时出现海面溢油最大分布面积达158平方公里,而不是中海油之前所说的200平方米,中国海监执法部门已经对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予以立案。

观点评论

新京报:渤海湾漏油信息瞒报需有人负责

漏油事故的直接责任,海洋局根据相关法律认定为作业方康菲公司承担,中海油的责任则要根据其与康菲签订的合同来界定。不定如何,这两家公司的瞒报责任则必须首先要依法问责和追究。

京华时报:中海油及康菲不仅应负经济责任

渤海溢油事故发生1个月后,国家海洋局开出罚单:最高处罚20万,责任由作业方康菲中国承担。昨天,康菲终于跟中海油一起发布消息,中海油首次表态将分担责任,康菲对敏感话题仍避而不谈。溢油事故虽有了说法,社会疑虑却远未消解。

7月1日,传出的消息还是泄漏范围只涉及200平米左右,且已基本处理完毕。到了5日,事故就升级为渤海840平方公里海域从一类水质变为劣四类水质,污染损害也已显现。谁是“200平米”说法的制造者?6月4日,漏油事故已经发生,7月1日,事故才得到中海油证实,事故为何迟迟不报?墨西哥湾发生漏油事故后,美国政府向BP开出的首笔清理油污账单就高达6900万美元,随后开出的罚单和索亿美元。相比之下,渤海溢油20万元的处罚形同激励生态污染,如此轻微的处罚如何能起到惩处作用?

这些疑惑,有的可以从业已滞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中找到答案,比如何以只能处罚20万元——这已是法定上限。更多的疑惑,则需要当事人出来解答。一个月的沉默,无法隔断社会的广泛关注;新作的说明,仍不能完全打消人们的疑虑。

诚然,分担经济责任的表态,体现了中海油作为项目油田的大股东和发包方所必须承担的连带责任,这正是企业做大并建立品牌的基本前提。相较于拒绝或刻意降低社会对其所负连带责任的关注度,承担经济责任,治理环境污染,赢得社会谅解,体现了应有的气度。但是,必须看到,出了事故光舍得用钱买单是不够的。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体现在用钱纠错上,更应体现在程序纠错中。中海油的说明,虽然有助于澄清社会传言,梳理事故真相,对沉默期所流失的企业社会责挽回。但作为公众企业,理应尽早出面解释,而非在已成社会热点后才出来说明。即使说明,用证据说话也比单纯否定要有力得多。比如,将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日志公之于众,以解社会各界之惑。只是强调并未瞒报,不足以挽回社会信任。

更何况,无论是按照海洋环境保护法规还是上市公司规定,出了这样的事故,都须第一时间披露。这既是对公众应有的负责态度,也是对公司投资者利益的维护。由此,我们需追问,是谁给了中海油和康菲不按程序办事的权力?如果事故发生在法治严格的国家,康菲还会拒绝回答敏感问题吗?

显然,对行政垄断性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习惯性纵容,才是问题的关键。真正解决问题,不能冀望于中海油和康菲出一次面,开一次发布会,还要看到机制修补的启动。正是因为机制建设的欠缺,才导致当事方无须第一时间披露事实,也导致处罚力度过弱。

海洋环境和资源,是我们最后的生态和经济宝地,是未来发展的保证。对于渤海溢油事

故,容不得大事化小式的处理。否则,海洋又将在粗放式开发和管理中,成为不可持续的开发牺牲品。

广州日报:对漏油事故的处理不能“侧漏”

据国家海洋局通报,渤海湾蓬莱19-3油田早在6月4日已开始少量溢油,目前已使周围海域840平方公里的一类水质海类。这么大一件事,事发一个月后才为公众所知,且中海油在首次回应中居然声称事故已基本处理完毕,泄漏范围只涉及200平方米左右。

发生如此大的事故,中海油却想隐瞒,还试图遮掩问题的严重性,如此牛气冲天,底气何来?

按照中海油的说法,企业在事发时已向有关部门通报事故,如果事实真的如此,那么相关部门也应承担未及时向社会公开事故的部分责任。此外,国家海洋局表示,溢油事故将由石油生产作业者即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承担责任,而依据相关法规,对此事的行政处罚上限不会超过20万元。

渤海蓬莱19-3油田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海上油气田,由中海油和美国康菲公司合作开发,前者拥有油田51%权益,后者拥有49%权益。按理说,作为油田的最大权益方,不管中海油是否参与具体作业,一旦发生事故,都不能被免于事故处理之外——否则何必由中海油来回应舆论?至于行政处罚上限为20万元,固然可归结为法规相对滞后等原因,但从根本上讲,这可能还在于相关部门既不敢得罪中海油这一国家石油公司,又不敢得罪康菲公司这家外企,所以才把事故责一方,并把问责大棒高高举起,却又轻轻落下。

如此的话,企业是从事故问责中脱身了,可付出的代价却不可谓不巨大。这样做不仅漠视了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还将严重影响事故善后处理,使得这起环境污染事件转化为社会污染事件。不必拿渤海湾和墨西哥湾作对比,依照正常程序,对这起漏油事件的处理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对事故责任方的惩戒,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仅对企业进行象征性惩罚,何以表明政府部门对事件的高度重视,又何以维持生态修复工作的正常进行?

油田溢油是企业所为,可如果对事故责任的处理不彻底,则属于典型的行政侧漏事故。如果漏油是一个悲剧,监管问责不到位的话,等于是把这一事件变成双重悲剧。这是应尽力避免的。

康菲漏油事件分析

康菲漏油事件分析 一、行政处罚关于环境污染的相关条例《环境行政处罚办法》中规定: 第十二条【责令改正形式】根据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的行政命令的具体形式有: (一)责令停止建设;(二)责令停止试生产;(三)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四)责令限期建设配套设施;(五)责令重新安装使用;(六)责令限期拆除;(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八)责令限期治理; (九)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设定的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的行政命令的其他具体形式。 第二十四条【紧急案件先行调查取证】对需要立即查处的环境违法行为,可以先行调查取证,并在7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和补办立案手续。 二、行政处罚关于环境污染的处罚依据内容:康菲公司在蓬莱19-3油田勘探开发作业过程中,违反了《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2011年9月1日国家海洋局对康菲公司做出罚款20万元的行政处罚。康菲公司接受并于9月9日缴纳罚款。 2、法律依据 (1)罚款依据——《海洋环境保护法》 第七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四)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事故,不立即采取处理措施的。……有前款第(四)项行为的,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予以警告,或者处以罚款:……(二)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不按照规定报告的;……有前款第(二)项行为的,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六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珊瑚礁、红树林等海洋生态系统及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破坏的,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和采取补救措施,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其违法所得。” 第八十五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由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康菲漏油事件的多项责任: ——渤海石油污染的相关法律责任分析 ●中海油和康菲中国应当共同承担四项行政法律责任。●中海油和康菲中国应当对自己造 成的危害,不论其是否有过错,承担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的民事法律责任。而且,这个责任的承担不以排放是否超标为法律前提。●渔民只要拿出证据证明自己受到了损失、受到多少损失以及他们怀疑或者指定的污染者即可,没有义务就致害行为与自己的受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予以举证。●致害者可以与国家海洋局以及受害的渔民共同协商,推举一家共同信赖的环境污染损害鉴定机构。●应提高行政罚款的限度、引进治安拘留制度。 ●中海油第八十五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造成海洋环境污 染的,由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康菲漏油事件的多项责任: ●——渤海石油污染的相关法律责任分析

环境侵权能否适用惩罚性赔偿_以渤海湾溢油事件为例

2012年6月海峡法学Jun.2012 第2期(总第52期)Cross-strait Legal Science No.2 (Sum NO.52) 环境侵权能否适用惩罚性赔偿? ——以渤海湾溢油事件为例 兰家丽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江苏苏州 215006) 摘 要:现行法律在解决渤海溢油环境污染侵权中存在着对康菲石油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低、对因溢油事故遭受损害而提起赔偿诉讼的主体资格有着严格的限制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惩罚性赔偿通过加重环境不法行为人的赔偿责任,制裁和遏制了环境侵权中不法行为人本人及他人类似行为的发生;其具有的私人诉讼机制,不仅有利于环境法治的社会化,还有利于环境行政执法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环境侵权; 惩罚性赔偿; 渤海湾溢油; 法律适用 中图分类号:D92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557(2012)02-0035-05 一、引言 2011年6月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故,导致3345桶原油及钻探泥浆泄漏进入附近海域,致使污染海洋面积6200平方公里,其中劣四类水质海面超过870平方公里,[1]对渤海湾造成了严重甚至是毁灭性的海洋污染。该起事故不仅给渤海湾渔业等养殖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也因海洋环境污染侵权索赔应适用的法律问题在学术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针对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菲石油)溢油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如何适用法律?适用1992年制定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第85条和第91条的规定能否达到惩罚和遏制此类严重海洋环境污染行为的目的?类似的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能否适用惩罚性赔偿? 二、现行法律在解决蓬莱溢油侵权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康菲石油的违法行为,我国监管部门对其处罚所适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1992年《海洋环境保护法》、2007年国家海洋局发布的《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导则》、《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但在具体适用法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如现行法律的规定过于原则没有可操作性、处罚力度过轻、提起损害赔偿诉讼的主体资格问题、海洋环境生态损害赔偿无法可依等。笔者主要就处罚额和提起赔偿诉讼的主体资格问题展开探讨。 【收稿日期】2012-03-12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10zd&045) 【作者简介】兰家丽(1985-),女,安徽六安人,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环境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中海油风险管理报告

一、中国海洋石油公司背景介绍(建大纲)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是中国最大的国家石油公司之一,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负责在中国海域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及天然气资源。公司成立于1982年,注册资本949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北京,现有员工6.85万人。自成立以来作为综合性能源集团,中海油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一家单纯从事油气开采的纯上游公司,发展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的综合型企业集团。形成了上上游(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及销售)、中下游(天然气及发电、化工、炼化、化肥)、专业技术服务(油田服务、海油服务、综合服务)、金融服务以及新能源等产业板块。近年来,通过改革重组、资本运营、海外并购、上下游一体化等战略的成功实施,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逐渐树立起精干高效的国际石油公司形象。 中海油业务纵览: 一、油气勘探开发 中海油为中国最大之海上石油及天然气生产商,亦为全球最大独立油气勘探及生产集团之一,主要业务为勘探、开发、生产及销售石油和天然气。目前,中海油在中国海上拥有四个主要产油地区:渤海湾、南海西部、南海东部和东海。中海油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海上原油生产商之一,同时,中海油还在尼日利亚、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拥有上游资产。公司突出主业、合理控制作业成本、强化基础管理,积极履行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油气保障责任。油气业务充分发挥了主业引领作用,有力带动了全集团的发展。 二、天然气及发电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深受人们的青睐,它带给人类洁净的环境和高品质的生活。中国海油把开发利用天然气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在积极勘探开发海上天然气的同时,率先引进液化

天然气(LNG),并通过沿海几大LNG项目的建设,带动了中国LNG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促进沿海地区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气电集团”)是中国海油的全资子公司,于2008年4月25日注册成立,目前主营业务包括:石油天然气(含液化天然气)、油气化工有关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咨询;石油天然气(含液化天然气)工程设计、开发、管理、维护和运营有关的承包服务;石油天然气及其副产品的加工、储运、利用和销售;石油天然气管网建设、管理和运营;电力开发、生产、供应及相关承包服务、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咨询;自营和代理液化天然气及油气相关产品、相关设备和技术及劳务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利用及相关业务等。气电集团以液化天然气及相关业务为核心,以现有接收站和管网为基础,积极建设中国沿海天然气大动脉,投资燃气发电、城市燃气、汽车加气等相关行业,形成了完善的LNG产业链条;同时,积极开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利用及相关业务。 三、煤气层 中国海油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煤层气产业,努力打造新的增长点。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对外简称“中联公司”)是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主要从事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输送、销售和利用的国家煤层气专业公司,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享有对外合作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生产的专营权,拥有国家气体勘察甲级资质。目前中联公司是中国海油与中煤集团各持50%股份的均股公司,由中国海油行使经营管理权。 中联公司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发起者和牵头单位之一,公司承担的沁南煤层气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是我国煤层气实现产业化的重要标志,获得国家发改委授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四、专业服务和综合服务 中国海油拥有围绕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作业需要的、门类齐全的专业技术服务体系,旗下的三家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服)、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油工程)、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海油发展)有能力提供海上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全过程的服务。 三家公司以高质量、高技术、高效率的服务,在业内形成了自身的品牌,同时也形成了中国海油特殊的竞争能力。 五、炼油化工销售贸易 以油气勘探开发为龙头,中国海油逐步建立和完善上中下游产业链和价值链,着眼自身资源条件发展关联产业及优势产品,开辟价值蓝海,实现资源增值。炼化销售及化肥板块是油气业务的补充和拓展,是支撑主业实现价值增值的重要环节。 六、新能源

渤海湾漏油事故概况及评论

渤海湾漏油事故概况及评论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渤海湾溢油事件主要概况及最新进展,并由此阐述了隐藏在事件背后的一些社会问题。笔者同时对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方康菲与中海油进行了谴责,并相应作了一些个人评论。 前言 渤海湾蓬莱19-3油田于6月4日发生漏油事故,这一事故自发生以来就备受公众关注,中海油和康菲更是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到现在为止,渤海湾漏油事故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事故造成840平方公里的海水降至劣四类,这次事故可谓深深地刺痛了国人的心。下面首先让我们看一下这次事故的概况。 事故概况 日 期 事件节点 6月21日 微博首次出现关于此次渗油的消息,该条微博疑为中海油内部人士所发,内容是“渤海油田有两个油井发生漏油事故已经两天了,希望能控制,不要污染。”多家媒体此后联系中海油集团公司新闻处及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部,均未获得回复。 7月1日 中海油首次正式作出回应:据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康菲中国)报告,由该公司任作业者的蓬莱19-3油田于6月上、中旬发生渗漏,附近海面出现油膜,目前渗漏点已经得到控制。 7月3日 据中海油内部人士7月3日透露,中海油渤海湾一油田发生漏油事故已基本处理完毕,由于泄露范围比较小,只涉及200平米左右,对事故海域及相关环境影响较小。没有人员受伤,没有任何关于野生生物、渔业或航运不利影响的报告。 7月5日 国家海洋局7月5日通报中海油6月4日漏油事故,漏油致840平方公里海域水质被污染,对周边海域造成危害,目前已对涉事公司立案。 7月康菲石油公司首度披露事故数据,溢油量达1500桶。以1吨石油约等于7.3桶计算,漏油量

14日约205吨。 7月 16日 莱19-3漏油事故海域出现赤潮,长约2海里。 7月30日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国家海洋局下发通知,责成康菲公司限期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加快溢油污染处置。其中,要求其要尽快确定并封堵B平台附近溢油源,同时抓紧时间将C平台泄漏的海底油污清理完毕,上述工作应在今年8月31日前完成。 8月12日 中海油除协助并督促康菲公司做好蓬莱19—3溢油处置相关工作外,还将从三个方面着手对事故进行反思。 8月13日 康菲公司表示,在蓬莱19-3油田C平台周边海底进行潜水探查时,发现还有剩余的来自6月17日井涌事故所溢出的矿物油油基泥浆,这使得矿物油油基泥浆溢出总量增加到400立方米(2500桶),远超此前240立方米(1500桶)的预期。 8月20日 为彻底查明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原因,对事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全面认真的调查评估,国家海洋局牵头联合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安监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 8月31日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表示:“8月31日康菲如果实现不了两个彻底,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措施,这种措施一定会比过去的更加严厉。在中国的海洋,我们不允许任何企业、任何方面对它肆意地进行损害。” 9月2日:国家海洋局认定康菲公司两个彻底没有完成,责令蓬莱19-3全油田停注,停钻,停产作业。 个人评论 我想,这次漏油事故可谓深深地刺痛了国人的心。我们为康菲傲慢的态度感到愤怒,为国家海洋局的不作为以及中海油推脱责任感到遗憾,更重要的是我们为大面积的海域被污染感到悲痛。这可是我们宝贵的海洋领土啊,就这样被一个外国石油公司任意开采,随意践踏,如果我们还能对此事淡然处之,又有何尊严去谈可持续发展,又有何颜面将这样被严重污染的海域交给子孙后代? 现在网上对康菲石油公司声讨得比较多,认为康菲在事故处理过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的bp公司危机公关-逻辑版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的bp公司危机公关 引言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中BP公司的危机公关行为体现了全媒体时代危机公关处理的一些特征。我们将结合BP对墨西哥漏油事故的危机公关处理过程,探讨企业主动告知和健全危机公关制度、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告知方式的选择和技巧;强调危机公关处理的三个原则,即competent(胜任)、confident(自信)以及compassionate(富有同情心); 同时建议企业重视对新媒体的应用,倾听消费者和网民的声音和诉求,并加强网络舆情的 疏导。突发危机中止以后,企业危机公关并没有结束,还需要耐心地进行企业形象恢复和 品牌形象重塑。将对此给出具体建议。 事件历程 2010年4月20日,美国石油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大约36小时后沉入墨西哥湾,致7人重 伤11人死亡。这一平台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由英国石油公司(BP)租赁。 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010年4月24日起漏油不止。事发半个月后,各种补救措施仍未有 明显突破,沉没的钻井平台每天漏油达到5000桶,并且海上浮油面积在2010年4月30日统计的9900平方公里基础上进一步扩张。 2010年6月23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再次恶化:原本用来控制漏油点的水下装置 因发生故障而被拆下修理,滚滚原油在被部分压制了数周后,重新喷涌而出,继续污染墨西哥湾广大海域。 2010年7月15日,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近3个月后,英国石油公司15日宣布,新的控 油装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点,“再无原油流入墨西哥湾”。

重塑品牌形象 事件发生前,BP花了几千万美金进行企业形象推广,成功地塑造了石油行业中为数不多的 亲和环保的品牌形象。品牌塑造无非就是公众期待。越是突出良好企业公民的形象,人们对企业的期望就越高。可是,从2005年的得克萨斯炼油厂爆炸到2006的石油管道腐蚀,接 连发生这么些事故,还是能看出BP在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漏洞,并不是像其品牌宣传中的那么好,公众就会有受骗上当的感觉。暴露问题后公众的心理落差更大,而这种落差印象很深也较难弥补和挽救。 事件发生后,BP公司积极开展品牌形象重塑行动。 1.道歉广告 公司首席执行官在道歉广告中一脸诚恳地向公众认错。在电视宣传片中,BP公司首席执行官托尼·海沃德站在干净美丽的海边,背景天空有海鸟划过。海沃德面对镜头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是一场不该发生的悲剧。我向受此影响的人们和家庭深表歉意。 我们将尽一切努力不让悲剧重演。”广告中出现了志愿者手提垃圾袋清理海滩的画面,最后打出BP网址,海沃德向公众承诺:“我们将妥善处理,我们将把事情做对。” BP道歉广告播出后,受到了奥巴马和公众的批评,认为BP应该把这些精力投入到控制漏油中去。 其实客观来说,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从传播角度来说也会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公众希望能看到道歉广告中BP的承诺和努力,另一方面在漏油还没有及时控制的情况下,去花钱做这样的一个道歉广告,会让有些人感觉“华而不实”。可能在漏油没有控制之前,很多人会带有一些情绪性的东西,在这时候发的时机可能不是很对。 2.购买搜索关键词 BP公司向谷歌和雅虎等搜索引擎购买了如“漏油”(oil spill)、“漏油索赔” (oil spillclaim)等关键词,声称此举意在“帮助最严重的受害者,帮助他们快速而有效地找到正确的援助形式和援助人员。” 当用户在谷歌或雅虎的搜索引擎上键入“漏油”(oil spill)时,会跳出几百万个搜索结果。但第一个链接将会是一个赞助商广告,点击后便进入BP为此次事件设立的相关专页,用户可以看到原油泄露事件的相关信息与进展。 这样做从BP的角度来说,是把最及时和完整的信息提供给公众;但从公众角度看,会有操纵搜索结果的嫌疑。 3.学会利用新媒体

大连漏油事故

1. 据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日消息,截至2日15时,新大一线漏油事故现场抢险工作基本完成。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周边居民生活秩序基本恢复,管道运行已恢复正常。 经现场初步确认,此次事故是由大连岳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金州新区路安停车场附近进行电缆穿越施工时,水平定向钻将中石油新大一线输油管道钻裂所致。施工单位事前未按有关法规履行程序,公安机关已控制肇事单位5名相关人员。 中石油表示,目前,根据政府有关部门排查,溢出原油未对当地自来水管网造成污染,事故周边地带疏散的群众已陆续返回家中。下一步,将集中力量对事故影响范围内的污染物进行全面彻底排查处理。 据中石油通报,6月30日18时30分,大连岳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金州新区路安停车场附近,进行水平定向钻施工中,将中石油新大一线输油管线钻通,导致原油泄漏。溢出原油流入市政污水管网,在排污管网出口处出现明火。 2. 6月30日18时58分,中石油新大一线输油管被钻漏。22时20分,事故导致的明火被彻底扑灭,无人员伤亡。 网友:气味浓烈刺鼻 据《新京报》报道,一位网友称,发生爆炸时他距离爆炸现场不到3公里,听到爆炸声后他和家人紧急逃离,“边跑边看到有黑烟腾起,后来空气中就开始飘来浓烈的刺鼻味道”。一直到23时33分,在央视的连线报道中,仍可见到明火爆炸。 据央视记者在距离火场约6公里处描述,事发现场还是浓烟滚滚,现场火势非常凶猛,疑似多处地下下水道管口往外喷出大火和浓烟,火场周围几个下水道管口都在往外冒浓烟。连线记者称,空气中弥漫着非常浓烈的原油味道。 昨日上午,家住大连湾里街道吉安社区的网友贴出了一份《紧急告知》称,“目前情况危险,按上级要求,请广大居民尽快撤离本区域,并关闭好家里水电气开关,禁止一切明火”。 昨日下午,记者大连市应急办获悉,目前,在中石油新大一线管道漏油事故周边,经排查确认无危险地带的群众已陆续返回家中。 市发改委:施工未经审批 1日凌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就爆炸事故发布了官方消息,称系民企施工损坏管道,致使原油溢出流入市政污水管网并导致明火爆炸。 据悉,这一工程是大连德泰易高新能源有限公司拟在松岚路安停车场北侧建设LN G加气站,委托大连岳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为加气站配电工程实施电缆外线水平定向钻施工,将输油管钻漏导致原油泄漏。 “发生事故的这次施工未经审批,属于未经允许的盲目施工。”大连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这种穿越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的施工必须经发改委、安监局联合审批后才可进行。“输油管道位于地下2米,按照要求,施工应从地下4米穿过。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并未严格遵守这一规定。”中石油有关方面人士也同时表示,施工未经批准。安监部门人士也表示,施工时确应有监护。 环保部门:未污染自来水管网 事故发生后,公安、消防、环保、安监等部门组织专业车辆和人员赶赴现场处置。经查,溢出原油流入市政雨、污水管网,未对自来水管网等形成污染。环保部门设置多处空气质量监测点,持续环境监测表明,V O C(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超标0 .79倍,其他指标均正常。目前,环保、消防、规划等部门正继续监测、处置溢油情况,中石油管道公司正在组织人员对事故溢油进行清理回收。

康菲石油漏油事件

大鱼吃小鱼,油污最可惧 就在您看到这篇文字的时候,渤海湾还在漏油。 8月22日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承认,在蓬莱19-3油田C平台北侧15米范围内发现10处海底油污渗漏点。这起在今年6月发生,瞒报半个多月才进入公众视野,直到现在还未平息的漏油事故吸引了太多关注,而因为这起严重漏油而声名狼藉的康菲公司还在“不紧不慢”地弥补着这个“大篓子”。 从渤海渗油的断层里“喷涌”出来的许多问题着实发人深省…… 康菲首次就漏油事故表示道歉 8月19日,一直被外界指责消极应对漏油事故的康菲石油公司发布声明,首次就持续两月之久的渤海湾漏油事故表示道歉。但康菲公司并未在声明中提到赔偿事宜。 康菲石油中国公司在声明中表示,今年6月开始发生的两起渤海湾溢油事故中,约115 立方米(约700桶)的原油渗漏到海面,以及约400立方米(约2500桶)的矿物油油基泥浆渗漏并沉积到海床。声明中称,目前导致渗油的断层已自然闭合。此外,康菲正在计划向断层的多个点灌注水泥浆以确保断层被封堵。残存在断层内的油气混合物可能偶尔会有微量冒出,但将会被集油罩收集,应将不会再有油藏液体渗到地面。 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司徒瑞表示,截止8月19日,85%以上海底矿物油油基泥浆已被清理,康菲将在8月底完成所有剩余矿物油油基泥浆的清理。司徒瑞称,渤海湾海面上已经没有因此次事件造成的原油原油或已被回收、自然挥发、或已经由海水、风、海流等自然作用而降解。 康菲中国目前尚未发现对海洋生物造成影响的案例,但将继续与中国政府部门配合,并与国际专家合作,来确认此次事故是否对海洋生物或渔业造成了任何影响。 康菲石油在声明中称“对此真诚地表示歉意,并将承担其责任”,并计划向国家海洋局提交一份计划,对事件的处理措施和未来计划作出汇报。此外,还将向公众通报工作进展状况。

都是漏油惹的祸_史上最严重的海上石油泄漏事件系列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都是漏油惹的 祸 ——史上最严重的海上石油泄漏事件系列 石油公司引发的此次海上石油泄漏事件影响深远,“深水地平线”泄漏出的石油仍在墨西哥湾蔓延。2010年4月20日,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东南约82千米处海面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致7人重伤11人死亡。这一由英国石油公司租赁,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的平台两天后便沉入墨西哥湾。它的爆炸冲击力撕裂了连接钻井平台和井口的长5000英尺(约合1524米)的管道,井口本身亦开始泄漏原油。根据美国专家6月10日公布的调查结果,在6月3日英国石 油公司实施“切管盖帽”工程前,估计每天有2万至4万桶(1桶约合159升)原油泄漏到墨西哥湾,大大高于此前估计的每天1.2万到1.9万桶。 人们已经开始担忧,墨西哥湾石油泄漏时间可能会成为史上最严重的一场环境灾难,至于最终泄漏的原油总量,恐怕同样是个天文数字。由此,我们应该回顾下历史上发生过的形形色色的海上石油泄露事件,来看看海上石油泄露事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是多么的深远。 科威特漏油事故 原油泄漏量:136万至150万吨 迄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发生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期的科威特南部。1991年1月,萨达姆下令从科威特撤退的伊拉克军队打开石油管道、油井甚至停泊在港口的油轮的阀门,试图为避免军事失败做最后的挣扎。据估计,从1月23日至27日,至少有2.4亿加仑(最多可能达4.6亿加仑)的原油流入内陆和波斯湾。美国战机在1月轰炸了石油管线,试图阻止原油外泄。据估计,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向波斯湾外泄了800万桶原油。 最后的清理手段是用智能炸弹封闭开启的管道,在战争之后多国动用了25英里的吸油格栅、21台油水分离器,与众多真空吸污卡车,大约从海中收回5880万加仑的油。但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报告,这件史上最严重漏油事件对珊瑚生态系和地方渔业造成些永久性伤害少于预期,预估有一半的油被蒸发,八分之一被回收,剩下的则多被冲上岸了。 石油 件影 的石油仍在墨西哥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 英国 撰文/沈婷婷

蓬莱19-3漏油事件及其引发的思考

蓬莱19-3漏油事件及其引发的思考 ——中国为何这般怂! 2011年6月4日至17日,中海油渤海湾蓬莱油田19-3B、C平台先后发生溢油事故,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据报道,污染海域从最初的200平方米到840平方公里再到最新的2.43万平方公里,已经超越了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然而至今,我们并不能完全确定漏油污染是否终止以及其日后将带来何等“后遗症”,同时,在索赔问题上要达成协议尚待时日。 渤海油田为中海油(全称“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最大的对外合作油田,合作方为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其中中海油有51%权益。渤海油田蓬莱19-3是迄今中国目前最大的海上油田。1999年5月,康菲石油发现了这座油田,可采储量约5亿桶。2002年,渤海油田一期项目投产,日产原油1.8万桶;2008年9月二期项目投产,油田峰值产量为15万桶每天。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该事件的发展过程。 6月4日,渤海油田B平台开始少量溢油,当日,北海分局接到中海油合作伙伴康菲石油公司报告,称发现海底溢油点,在蓬莱19-3油田海面发现少量油膜带,随即命该公司开展自查。然而,康菲对此不以为然,以为这只是小型的漏油,不会有太大影响。然而事实证明,正是这一点的疏忽才造成了日后灾难性的故事。其后几天,B平台漏油现象日趋严重。6月17日上午,C平台发生小型井底事故,康菲石油当日停止所有平台作业。到后来,从简单的漏油日益发展为井喷,彻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6月21日,微博最早披露了渤海油田漏油消息,这是网络上首次报道关于漏油时间的信息,时隔17天。6月30日,国家海洋局相关部门介入了事故的调查。7月5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一个月前发生的蓬莱19—3油

墨西哥湾、渤海湾溢油事故处理对策 与预防机制的探索

墨西哥湾、渤海湾溢油事故处理对策 与预防机制的探索 The Gulf of Mexico, bo hai gulf oil spil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the quest of the mechanism

[摘要]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爆炸沉没,引发了历史上最大的海上溢油事故,对比中国在渤海湾溢油应急响应体系,中国的国家海上溢油应急体系还不完善,只有建立国家级海上溢油应急体系及预防机制,在法律建设、组织体系、人才队伍、技术装备等各方面加强建设,才能应对海上发生的特大溢油事故。 关键词:墨西哥湾;渤海湾;溢油事故;不同社会主体对此事反应的对比;中美应急响应体系对比;启示

Abstract:the gulf of Mexico drilling platform sank explosion, causing the history of the largest offshore oil spill, compared to China in bohai bay oil spill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spill response system is not perfect, and onl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Marine oil spill response system and prevention mechanism, in the legal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system, the talented person troop, technological equipment and so on various aspect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to deal with sea of especially big oil spill accident happened. Key words:the Gulf of Mexico ;Bohai Bay;oil spill incident;Different social main body reaction to the matter of contrast ;The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contrast;inspiration

近年世界主要漏油事故

近年世界主要漏油事故 中国环境报 2019-11-29 1979年6月3日,墨西哥湾克斯托克1号探测油井发生井涌,约1.4亿加仑原油泄漏入海。1989年3月24日,“埃克逊-瓦尔德兹号”在威廉王子岛海岸搁浅,原油泄漏量达1100万加仑。 1992年12月3日,希腊油轮“爱琴海号”在西班牙西北海岸搁浅,2019多万加仑原油泄漏。 1993年6月5日,“布里尔号”搁浅在苏格兰东北的设特兰群岛海域,泄漏了2600万加仑石油。 2019年2月,“海洋女王号”在威尔士海岸搁浅,1800万加仑原油泄漏。 2019年12月12日,“埃里卡号”发生断裂事故,法国西海岸被300万加仑石油污染。 2019年11月19日,载有7.7万吨燃油的“威望号”在西班牙海域沉没,已泄漏近2万吨石油。近年来世界一些石油泄漏事故 1967年3月18日,12.3万吨的利比亚籍油轮“托雷·坎尼荣号”满载着11.7万吨的原油从波斯湾的科威特出发,向英国威尔士的米尔福德港驶去。途经英国的锡利群岛和地角之间的公海时,在七石礁处触礁沉没,船上9.19万吨原油溢出,污染了180千米长的海区。 1979年6月3日,墨西哥湾克斯托克1号探测油井发生井涌,约1亿4000万加仑原油泄漏入海。 1989年3月24日,“埃克逊-瓦尔德兹”号在威廉王子岛海岸搁浅,原油泄漏量达1100万加仑。 1992年12月3日,希腊油轮“爱琴海”号在西班牙西北海岸搁浅,2019

多万加仑原油泄漏。 1993年6月5日,“布里尔”号搁浅在苏格兰东北的设特兰群岛海域,泄漏了2600万加仑石油。2019年2月15日,“海洋女王”号在威尔士海岸搁浅,1800万加仑原油泄漏。 2019年12月,满载2万吨石油的“埃里卡号”油船在布列斯特港以南70公里处海域沉没,造成大量石油泄漏,严重污染了附近海域及沿岸一带。加上飓风肆虐,致使污染向临近陆地大面积泛滥,严重破坏了鸟类的生存环境。这次事故恰恰发生在海鸥、鸬鹚等海鸟向这片海域迁徙以躲避寒冬的季节,因此受污染海鸟之众,令人瞠目。有人估计,因污染而死亡的海鸟数目最终会超过30万只。这次事件对鸟类的损害是欧洲史上最为严重的。 2019年3月,在马绍尔群岛注册的“波罗的海”号油轮在丹麦东南部海域与一艘货轮相撞,泄漏原油约2700吨。这起事故发生在丹麦的一个海鸟自然保护区。 2019年10月,在巴拿马注册的“纳土纳海”号油轮在新加坡海峡的印尼海域搁浅,部分油舱受损,造成7000吨原油泄漏。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分析讲义

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讲义 第一张 题目 第二张 主要内容提纲 一、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介绍 二、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 三、美国环保局针对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具体做法 四、大连漏油事件与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综合比较 五、对我们的启示 第三张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接要介绍: 2010年4月20日晚10时,英国石油公司(BP)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东南约82公里海域处的“深水地平线”采油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造成11人死亡、3人重伤。爆炸发生36小时后,采油平台沉入墨西哥海湾,并出现大量原油泄漏现象,截至堵漏完全成功累计泄漏原油490万桶。浮油面积扩散至美国东海岸,影响到路易斯安娜、阿拉巴马、佛罗里达等州,该事件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石油泄漏事件。

第四张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一:当地珍稀物种处境堪忧,数百种海洋物种受到影响;油污沉入海底,深海资源受到影响。 研究显示,约有656类物种,其中包括西印度海牛和褐色鹈鹕等珍稀物种处境堪忧,左图为在海面原油中垂死挣扎的褐色鹈鹕,右图为动物保护组织工作人员正对被原油包裹的褐色鹈鹕进行清洗及施救。另外在漏油点的周边海域,科学家们发现了沉入海底的油污,这可能会使深海资源受到不利影响。 第五张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二:沿岸湿地生态受到严重影响。 自5月19日开始,就有大面积油污开始入侵路易斯安那州的沿海湿地,栖息在湿地的鸟类及其他生物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减轻漏油对海岸湿地环境的影响,5月27日,美国联邦政府部分批准在受灾最严重的路易斯安那州修建“障壁岛”,以阻挡墨西哥湾漏油对该州沿海湿地的进一步侵袭。左图为高空俯瞰油污对海岸湿地的侵袭,右图为工作人员正在对湿地中入侵的原油进行查看。 第六张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三:漏油对当地的大气环境、海水环境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左图为采用燃烧法对墨西哥湾海面上的原油进行处理,原油燃烧产生了大量的黑烟及有害物质,会污染当地的大气环境;另外海面原油中有害成分挥发本身也会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进而危害当地居民

关于康菲公司渤海油田漏油事件的案例分析报告

关于康菲公司渤海油田漏油事件的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主角: 中海油、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中海油成立于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国家石油公司之一,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 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是美国康菲石油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核心业务包括石油勘探、生产、精炼、营销、供应和运输。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是世界上第五大私营能源企业、六大世界超级石油企业之一,也是财富500强之一。 中海油渤海湾一油田发生漏油事故,这是中海油与美国康菲公司的合作项目,康菲公司是作业方。 二、案例回放: 2011年6月21日, 渗油事故最早出现在微博上,内容是“渤海油田有两个油井发生漏油事故已经两天了,希望能控制,不要污染。事实上,据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介绍,发生事故的B平台早在6月4日已经开始少量溢油。 2011年6月30日,国家海洋局介入调查,预计近期将向外界公布调查结果。 2011年7月1日,中海油首次正式作出回应:据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康菲中国)报告,由该公司任作业者的蓬莱19-3油田于6月上、中旬发生渗漏,附近海面出现油膜,目前渗漏点已经得到控制。受溢油事件影响,渤海湾蓬莱840平方公里海域原本一类的海水,一夜之间变为劣四类海水。经过调查取证,目前该事故已经立案。 2011年7月5日,中海油否认隐瞒多起漏油事件,称媒体哗众取宠。在中海油正式承认国内最大海上油气田蓬莱19-3油田6月中旬发生原油渗漏后,有媒体报道称,此前中海油还发生过多起海上原油渗漏事件,但未完整披露过。7月5日,中海油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未听说有与蓬莱19-3油田类似级别的泄漏事件。 2011年7月8日渤海湾漏油惹怒地方法规,山东省最高索赔2亿元。 2011年7月11日国家海洋局称中海油渤海油田仍少量溢油。 2011年7月30日,国家海洋局责令康菲公司8月31日前封堵溢油源。记者从国家海局获悉:国家海洋局日前下发通知,责成康菲公司限期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加快溢油污染处置。其中,要求其要尽快确定并封堵B平台附近溢油源,同时抓紧时间将C 平台泄漏的海底油污清理完毕,上述工作应在今年8月31日前完成。 2011年8月1日,多家环保组织再次发出公开信,呼吁国家海洋局主动并及时公开渤海溢油事故已查明的事实、调查进展,并尽快明确相关赔付方案,环保组织“不排除在近期率先提起公益诉讼”。同日,国家海洋局要求康菲7日前完成油污清理作业。 2011年8月5日, 河北乐亭疑遭漏油污染全县50%扇贝非正常死亡。 2011年8月12日, 康菲首披渤海漏油事故油基泥浆总量远超预期。 2011年8月12日 ,中海油就康菲漏油道歉,将持续发布事故信息。 2011年8月16日 ,海洋局将向康菲提起生态损害索赔诉讼。

渤海漏油

2011年中海油渤海湾漏油事故 事故简介 2011年6月期间中海油渤海湾一油田发生漏油事故,这是中海油与美国康菲公司的合作项目。康菲公司负责宣传的人士表示,康菲是作业方。据悉,渤海湾是中海油的主产区,根据2011年一季度中海油季报,来自渤海湾的石油以及石油液体产量占到总产量比例超过57%,天然气产量超过12%。[1] 漏油事故蓬莱19-3油田位置 [2]2011年7月5日下午,中国国家海洋局在北京通报了中海油和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渤海湾漏油事件初步结果,并首次公布此次蓬莱19-3油田漏油事故的相关画面。中海油渤海湾蓬莱19-3油田共有五个平台,此次漏油事件发生在B、C两个平台,从画面中可以看到B、C两个平台溢油现场的航拍资料,及收油作业情况。画面中颜色较浅,发亮的部位就是溢油海面。这也是自6月30日中国官方首次对中海油渤海油田漏油事件作出回应后,公布的第一组画面. 中海油“漏油门”事件处理进程 2011年6月30日,中海油和国家海洋局内部人士证实了漏油这一消息。不过,目前中海油和康菲石油官方均未作出回应。国家海洋局介入调查。7月1日中海油称渤海原油渗漏点已得到有效控制,蓬莱19-3油田出现油膜,中海油有关部门回应。7月2日国家海洋局方面告诉记者,将在7月5日公布渤海油田漏油的调查情况。昨晚,记者得到的消息是,这一漏油事件中原油渗漏点已得到有效控制,油膜回收工作基本完成。7月3日据中海油内部人士今天(7月3日)透露,中海油渤海湾一油田发生漏油事故已基本处理完毕,由于泄露范围比较小,只涉及200平米左右,对事故海域及相关环境影响较小。7月4日中海油漏油事故披露不全,一直未对对溢油数量、原因等仍未有说法,而且中海油披露的漏油面积和其他途径披露的相差也较大。有专家称,可能情况比较严重。7月5日国家海洋局通报中海油漏油情况称已得到有效控制,漏油致840平方公里海域水质被污染,对周边海域造成危害,目前已对涉事公司立案。针对中海油蓬莱19-3油田漏油事故,2011年7月5日下午14时,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中海油渤海油田漏油事故的调查情况。据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介绍,发生事故的B 平台早在6月4日已经开始少量溢油。油田单日溢油最大分布面积158平方公里,目前已使周围海域840平方公里的1类水质海水目前下降到了劣4类。此前媒体报道,漏油事故从6月17日开始。但根据发布会上的情况介绍,早在6月4日便已开始少量溢油。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称,此次发生泄露的有两个平台,B平台和C平台。6月4日,北海分局接到中海油合作伙伴康菲石油公司报告,称发现海底溢油点,在蓬莱19-3油田海面发现少量油膜带,随即命该公司开展自查。而后,6月17日上午,C平台发生小型井底事故。康菲石油当日停止所有平台作业。李晓明称,根据6月4日以来的监测结果,溢油主要覆盖在附近海域,最远影响范围在蓬莱19-3油田西北约60公里。19-3油田单日溢油最大分布面积158平方公里,目前已使周围海域840平方公里的1类水质海水目前下降到了劣4类。其中B平台溢油范围覆盖158平方公里,C平台形成了长13公里,宽约100-150米的油带,溢油覆盖范围138平方公里。目前B平台经过减压措施,C平台经过水泥封堵措施,已基本得

对渤海湾蓬莱油田溢油事故的思考

对渤海湾蓬莱油田溢油事故的思考 引言:从2011年6月21日网上爆出渤海湾油井漏油到9 月2 日国家海洋局责令康菲公司停产,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漏油事故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康菲公司在此次漏油事故中的消极态度,在令我们愤怒之余,禁不住多了些深思。 事件回顾 2011 年6 月21 日,微博首次出现关于此次溢油的消息,该条微博疑为中海油内部人士所发,内容是“渤海油田有两个油井发生漏油事故已经两天了,希望能控制,不要污染” 多家媒体此后联系中海油集团公司新闻处及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部,均未获得回复。 7月1日,中海油首次正式作出回应:据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康菲中国)报告,由该公司任作业者的蓬莱19-3油田于6 月上、中旬发生渗漏,附近海面出现油膜,目前渗漏点已经得到控制。 7月3日,据中海油内部人士透露,中海油渤海湾一油田发生漏油事故已基本处理完毕,由于泄露范围比较小,只涉及200 平方米左右,对事故海域及相关环境影响较小。没有人员受伤,没有任何关于对野生生物、渔业或航运不利影响的报告。 7月5日,国家海洋局通报中海油6月4日漏油事故,漏油

致840 平方公里海域水质被污染,对周边海域造成危害,目前已对涉事公司立案。 7月14日,康菲石油公司首度披露事故数据,溢油量达1500 桶。以1 吨石油约等于7.3 桶计算,漏油量约205 吨7月30日,国家海洋局下发通知,责成康菲公司限期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加快溢油污染处置。其中,要求其要尽快确定并封堵B 平台附近溢油源,同时抓紧时间将C 平台泄漏的海底油污清理完毕,上述工作应在今年8 月31 日前完成。 8月13日,康菲公司表示,在蓬莱19-3油田C平台周边海底进行潜水探查时,发现还有剩余的来自6 月17 日井涌事故所溢出的矿物油油基泥浆,这使得矿物油油基泥浆溢出总量增加到400 立方米(2500 桶),远超此前240 立方米(1500 桶)的预期。 8 月20 日,为彻底查明蓬莱19-3 油田溢油事故原因,对事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全面认真的调查评估,国家海洋局联合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安监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 9月2日,国家海洋局表示,康菲公司对溢油源的彻底封堵没有完成,如维持现有开发方式可能产生新的地层破坏和新的溢油风险。责令康菲公司蓬莱19-3 全油田停止油气生产作业。 9月5日,康菲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已经完成蓬莱19-3 油田的钻井、注水及生产作业程序,共计231 口井停产。康菲表示,目

渤海湾漏油事故引发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 “渤海湾漏油事故”所引发的思考 院 系:[生物与食品工程] 专业:[生物工程] 学生姓名:[王博] 指导教师:[邓晓辉] 学 号: [201006030077]

“渤海湾漏油事故”所引发的思考 新华网北京7月5日电(罗沙、李芊丽)位于渤海的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蓬莱19-3油田6月初发生溢油事故据报道本次溢油单日最大分布面积达到158平方公里,蓬莱19-3油田附近海域海水石油类平均浓度超过历史背景值40.5倍,最高浓度达到历史背景值的86.4倍。溢油点附近海洋沉积物样品有油污附着,个别站点石油类含量是历史背景值的37.6倍。 漏油事故频繁,我国海洋环境堪忧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长郭明克表示,渤海是一个半封闭性的海域,发生在这里的环境污染事件,由于海水交换程度较低的缘故,程度会比开放性海域要严重。根据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监测结果显示,截至7月11日,蓬莱19-3油田溢油除造成840平方公里海水被严重污染成劣四类外,还导致其周边约3400平方公里海域由第一类水质下降为第三、四类水质。此外,溢油点附近海底沉积物受到溢油和油基泥浆污染,海域沉积物质量由第一类下降为第三类,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众所周知石油由多种烃类混合而成,海洋里能降解烃的细菌很少,而处理此类事故时往往要投入化学制剂分解,可能会引发新的生态危机。早在去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后,美国专家就警告,溢油及消油剂打击了浮游生物,这种底层变化会沿食物链向上传播,污染整个链条,影响渔业。2010年,连年溢油的渤海发生7次赤潮,并首次发现有毒赤潮,就被认为是一次展现。实际上,山东沿海和渤海海域受原油泄漏污染已多年,近年来经常发生溢油、漏油事故,生态非常脆弱,早已不堪重负。 石油资源紧缺,我国是否该进行战略封存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联合省财政厅2010年曾就沿海的污染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按照山东省财政厅厅长于国安的说法,近年来,随着沿海开发力度的加大,海洋、海岸工程对海洋生物资源、生态环境和岸线资源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山东省仅每年查证的需要索赔1000万元以上的海上溢油污染事件就达到十余起。2007年长岛县海域接连发生了四起溢油污染事件,经济损失达1.95亿元。对此,有关专家表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的近海开发石油资源战略上,建议不要急于开发。这一点其实是很多国家的惯例。加拿大明确规定,如果做不到100%保护海洋,就不能开采近海资源。美国也禁止开采大陆架上的石油,小布什总统下台前曾建议部分解冻大陆架开采禁令,但被国会否决了。面对日益紧缺的石油资源,我国该怎样面对近海石油开发呢?“很简单,这既可以封存国家的战略资源,又可以保护近海生态。渤海湾是我国的油盆,应该保护、保留,从战略上思考,我国应当保陆地拓海洋,保近海拓远海,把渤海已探明的油田放慢开采步伐或作为战略石油封存,到外海、到国外建立国家石油基地。”海洋环境保护专家王诗成这样说道。 相关法律不完善,我国仍需在立法方面努力 针对渤海湾蓬莱19-3项目(以下简称“溢油事故”),来自国家海洋局官方律师团的多位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独家透露,本案主体资格仅限于康菲公司在华子公司康菲中国,其权益共享方中海油、负责理赔的相关保险公司则不在被告行列。上述人士解释称,根据中国现有的法律框架,事故责任方只能界定为作业者即康菲中国,也尚未建立针对保险公司的诉讼机制;此外,本案目前并不掌握中海油明知康菲中国违规操作而不阻止的证据。“未来一旦发现新的证据,诉讼过程中再追加被告也不迟。”上述人士之一表示。在生态损害索赔方面,上述官方律师团人士证实,国家海洋局发起的生态索赔数额不可能如外界想像的是“天文数字”。这是因为针对“海洋生态服务功能等损失是否有足够法理依据纳入索赔范围”等问题,相关方面一度存在争议,而上述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