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言语交际中语用原则

言语交际中语用原则

言语交际中语用原则
言语交际中语用原则

言语交际中语用原则

——以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含糊为例

摘要:言语交际中,为达到理想的交流效果应遵循语用原则中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关联原则。含糊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选择语言、作出顺应的元语用意识。这种现象产生于具体的交际活动之中,又顺应语境和语言结构的发展而继续进行,影响着交际的效果。顺应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本文通过研究语用含糊的成因、具体表现形式,探讨其对于人们日常会话和语用学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言语交际,语用含糊

一、引言

在言语交际活动中,无论说话者是否有意为之,语用含糊现象都是十分普遍的。何自然认为,“语用含糊”应当从语言的使用和理解角度去分析才有意义,主要是指语言的不确定性①;俞东明将这一概念定义为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中使用不确定、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之力的这类现象。

②Verschueren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这种顺应主要体现在说话人受自身元语用意识的支配,根据语境对语言结构作出选择的动态交际过程。语言的选择可以发生在语言结构的任何层面,包括语言形式和语用功效的选择,二者相互作用。“语用含糊”可以理解为说话者顺应会话环境所作出的一种策略选择,但也不排除由于说话人自身生理及认知上的原因违反关联准则而造成的“语用失误”;因为刻意和随意只是交际中元语用意识作用程度的区别,而不是明显的类别。本文对不同意识程度的“语用含糊”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动态言语交际活动中“语用含糊”的成因、具体的表现层面。

二、语用含糊的成因

不同意识作用程度的含糊使用现象,可以分为积极的语用含糊和消极的语用含糊。积极的语用含糊指在交际过程中人们为了顺应具体的语境因素,对语言进行有意识操控的一种策略;而消极的语用含糊则是指由于说话人自身的生理和认知局限以及语言表达的随意性,所造成的词不达意或言过其实等语用模糊现象。虽然在此二者中人们主观意识的作用程度不同,但都是基于语内或语外的原因对语言作出选择的过程。

现实世界中所遇到的大部分事物是模糊的——有些只是稍微模糊,有些则是显著模糊。何自然认为,在日常交际中,除了很少一部分言谈可以要求按原意理解之外,日常会话里大部分的言谈是比较随意的。造成语用含糊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笔者认为可分为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两个方面;而造成这一现象也不是说话人单方面的原因,而是交际双方动态作用的结果。言语交际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顺应语境需要和交际意图对所要使用的语言进行不同方面的调整,进而作出选择。这种行为意识发生在做出语言选择之前,亦存在于语言使用这一层面,Verschueren称之为元语用意识。语用含糊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用现象,既是语言的自然属性,又与交际者元语用意识的作用程度密切相关。语用含糊的原因主要有:

(一)语音方面

是指说话人为了达到他所期望的特殊交际意图,故意放弃精确的语言表达手段,而选择了另外一种较间接和含糊的语言手段,这种语言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是在与交际双方自身相关的多种因素相互调和下产生的,比如性别、文化修养、双方的亲密程度等因素。

(二)语义方面

主要是指语义所表现出的一种意义不确定、界限不分明、亦此亦彼的性质。根据张乔的观点,可分为词汇概念层和句法层两个方面③。

(三)语用方面

1.主观故意导致的模糊性在日常言语交际中,有时精确的语言往往达不到说话人所期望的交际目的,因此就故意把语言模糊化,以便达到原有的真正目的。

2.客观存在的模糊性客观世界中许多事物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本身就存在着模糊的边缘和交叉。有时,交际双方并没有主观模糊之义,但却经常出现对意义表达和理解上的偏差,使语言出现模糊性。

(四)会话含义或间接言语行为引起的语用模糊

话语的字面意义与说话人所想要表达的真实语用意义不吻合,说话人没有清楚直白地说出其真实意图,而只给听话人提供一些推理的线索,推理的过程则由听话人根据自身的认识状态去完成。

(五)语境制约的缺失引起的语用模糊

语用模糊必须与具体语境相适应,这是因为人们的语言交际总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特定的场合,面对特定的对象进行的,因此人们使用语用模糊时必然会受到语境的制约。

三、语用含糊的具体表现层面

语用含糊根据合作原则的方式准则,话语要避免晦涩; 避免歧义。语义模糊会影响表达效果,所以,说话要力求准确,不能太含糊,以免造成误解。可是,语言的模糊性在整体上并不影响交际,日常交际中也不需要处处使用含义准确的词语。有时直截了当的话反而会带来消极作用,模糊的表达却能起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掌握恰当的含糊。

社会心理语言学的动机理论提出动机在驱动和指导人类社会行为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发特定语用含糊行为的自我意识也必定是由一定动机驱动的。王德春等( 1995) 把动机理论分为三种: 需要满足论﹑理性决策论和社会交换论④。需要满足理论认为个体是为着满足某些需要而发生行为的, 会话中语用含糊的有意使用是由特定语境下的特定交际目的驱动的。理性决策理论认为人们是用理性的方式做出最佳选择,选择前首先计算出各种代价和收益。因此, 对语用含糊的有意运用也是由交际者的理性驱动的。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 追求更大的利益成为交际者使用语用含糊的动机, 例如照顾正面面子等。

1.追求清楚

在日常交际中,“清楚”的意义是说话人与听话人共同追求的目标。Slobin(1975) 提出的“清楚原则”指出交际中应该避免含糊。然而, 精确性依靠含糊性, 一定的精确性中必然存在含糊性( 何自然, 2003: 169)⑤。在大多数时候, 会话参与者使用含糊正是在他们“追求清楚”动机的驱动下发生的, 使用含糊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清楚”; 这种“清楚”不是指精确的语言, 而是指准确无误的表达效果。因此, “追求清楚”正是一种“需要满足”动机。

2.实施省力

所谓的“省力”是对交际双方而言的, 姜望琪( 2005)⑥提到“省力原则”最早是由美国学者George King sley Zipf 于1949年正式提出的。“省力原则”被运用到语言学领域中, 包括“说话人经济原则”和“听话人经济原则”, 语言行为要有效的进行, 必须在两股力量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所谓的“经济”只是一个平均量。在日常交际中, 人们常常需要“实施省力”。根据上面提到的动机理论,“实施省力”是一种“理性决策”动机, 语用含糊是会话参与者达到“实施省力”的最佳途径。

3.维护面子

在日常交际中, 人们都尽力表现出礼貌。“礼貌”的基本前提就是所有人都关注“维护面子”。“面子”这一观点最早由Goffman( 1959)提出, 指的是一个人所希望获得的公共形象。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维护面子”是驱动语用含糊元语用意识的又一重要因素。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 交际者在会话中会尽量扩大自己的“收益”, 而与此同时减少自己付出的“代价”, 语用含糊可以帮助参与者维护自己的面子。

通过对语用含糊元语用意识的探讨, 我们进一步证明了元语用意识的普遍性。另外, 根据社会心理语言学, 言语交际中引导交际者发出语用含糊的元语用意识是由各种动机驱动的, 而其中最主要的三种是“追求清楚”、“实施省力”和“维护面子”。简而言之, 语用含糊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人们的会话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用含糊是人们在一定交际意图下,顺应语境对语言做出的选择,含糊语言在不同语用层面的表现和特点使其具备了特殊的交际功能。言语缓和、礼貌得体,有助于营造融洽的交际氛围;用较少的代价传递足够接受者理解的信息,从而提高表达的效率;巧妙地使用语言模糊,还可以扭转话语权,摆脱困境,显示发话人的幽默和智慧。模糊语言不仅是自然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且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不仅能表达模糊概念,有时也能表达精确概念。语用含糊是语言运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其存在说明交际活动中的语言有不确定性,而话语意义的协调又需要借助具体的语境来实现。准确地运用语用模糊也是一种交际策略,可以提高交际的灵活性和艺术性,同时也使听话人能确切地了解说话人的意图,从而成功地实现言语交际的目的。

四、结语

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时,不仅需要语言的精确性,而且需要语言的模糊性,有时只有模糊的语言才能满足交际的需要,达到交际的目的。含糊语言作为语言整体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顺应语境、做出选择的一部分,并在言语交际中具有较强的语用意义。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语用含糊违背了会话过程中的一些交际原则,但以更有效的方式投射出了语言所“暗含”的意义,使语言灵活生动,会话活动也因此更加耐人寻味;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对各个层面的语用含糊形式的掌握有助于发话人采取积极的语用含糊策略,操控言语行为,使会话过程顺利进行,避免交际失败。模糊语言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使用是否恰当得体。因此,在顺应论的指导下对语用含糊做各个维度的探析有助于为言语交际研究打开一个新的视角,对语用学的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对该领域的研究作出一个框架性的考察,具体到不同语言层面的语用模糊现象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

①何自然. 再论语用含糊[ J] . 外国语, 2000, ( 1)

②俞东明.语法歧义和语用模糊对比研究[J].外国语,1997,(6).

③张乔.模糊语义学[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④王德春, 孙汝建, 姚远. 社会心理语言学[ M ]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5

⑤何自然. 语用学讲稿[ M ] .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⑥姜望琪. Zipf 与省力原则[ J] . 同济大学学报, 2005,( 1) : 23- 27

言语交际

言语交际01 试卷总分:100 1 判断题(共10题,共4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4分) 整句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的句子。() √ × 2.(4分) 要是交际有效,必须坚持不断创新,这是言语交际的根本原则。()√ × 3.(4分) 言语交际中的互通式传播,最适宜于座谈会、日常生活中的群体聊天。()√ × 4.(4分)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孔子所说,这表明古人很早就注意修辞。()√ × 5.(4分) 句子的选择使用与语体和风格没有直接关系。() √ × 6.(4分) 词语锤炼要求做到简洁有力,就是要求多使用但音节词语。()√ × 7.(4分) 所谓双生,就是指运用词语要多用双音节词,使词语稳妥和谐。()√ × 8.(4分) 散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整齐的句子。() √ × 9.(4分)

短句指形体长,词语数量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 × 10.(4分) 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反映的是对锤炼句子的重视。() √ × 单项选择题(共10题,共4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1.(4分)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中的“质”指的是()。 A、文章有文采 B、语言的质朴、明白 C、文采与质朴的结合 D、语言的生动 12.(4分) “她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洁白的,海蓝的,鲜红的,碧绿的……”(刘白羽《火》)。这句话属于()。 A、主谓倒装 B、状中倒装

D、偏句倒装 13.(4分) 北宋宋祁词“红杏枝头春意闹”中,被王国维称为“境界全出”的是()。 A、红杏 B、枝头 C、春意 D、闹 14.(4分) 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么?(鲁迅《故乡》)这句话属于()句。 A、询问 B、奇问 C、设问 D、反问 15.(4分) “士兵拍手了,在接吻的时候。士兵又拍手了,又在接吻的时候”(鲁迅《为“俄国歌剧团”》)。这句话属于()。 A、主谓倒装 B、状中倒装

言语交际作业

言语交际作业1 一.判断正误 1.所谓言语交际就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互相接触的行为× 2.语言和言语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是同义词× 3.言语交际要求具备组织话语的能力,就是要求说出来的话没有语病× 4.言语交际中的互通式传播,最适宜于座谈会、日常生活中的群体聊天√ 5.言语交际中的核心要素是指交际双方,即说话人和听话人× 6.口头交际肯定就是双向交际,因为一个人不能对着墙壁说话× 7.不同表现形式的交际,对于语言运用要求是一样的√ 8.要满足交际的目的,交际双方传递的言语信息必须明确√ 9.要是交际有效,必须坚持不断创新,这是言语交际的根本原则√ 10.言语交际注重信息传递,也注重言语艺术,注重言语表达的美感× 二.案例分析 1.下面是主人和秘书的一段对话,请你根据言语交际的表现形式,对这段对话进行分类,并交要加以分析说明(10分) 主任:你下班前把这个材料整理出来,我要急用。 秘书:还有两个小时就下班了,来不及。 主任:这我不管,你必须完成。 秘书:这…… 答:言语交际的表现形式,从不同角度认识有:口头交际与书面交际;单项交际与双向交际;正是交际与非正式交际;直接交际与间接交际;同级交际与非同级交际。这段话是主任对秘书下达任务,因此是双向交际和非同级交际 2.分析下面案例中的言语,看看它们符合或不符合言语交际的那一条原则(20分) 1)有一位经理,在大会上给员工们做报告。为了严肃纪律,奖勤罚懒,他坚决地说:“谁说我们杀鸡给猴看?我们还要杀猴给鸡看” 2)有一个男青年给女友发了一条短信:想念是紫色的;爱情是白色的;生活是彩色的;没有你的世界时灰色的。 3)法官:把证人带上来 法警:把犯人的老婆带上来 4)秘书按照主任指示召集各个部门经理开会 经理:这么忙,还开会,有什么事吗 秘书:不知道,这事儿别问我,是主人安排的。 答:(1)满足交际的目的;(2)适应言语环境;(3)坚持不断创新;(4)注意语言规范。 1)个案例:经理在会上给员工做报告,是一种较正式的场合,所以他的话不符合适应言语环境的原则。 2)个案例:符合坚持不断创新原则,这样更能感动人,有浪漫色彩和情调。 3)个案例:不符合适应言语环境原则。开庭审判时属于正式场合,不能说“犯人的老婆”这样的话。 4)个案例:不符合满足交际目的的原则。 3.看看下面的对话,小李对小王的话语评价是不是正确 小王: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实在太好看了,我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

言语交际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

言语交际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 中央电大胡吉成 一、言语交际的基本要素 言语交际包括四大要素:主体要素、主观要素、核心要素、客观要素。 主体要素是指言语交际活动的参与者,也即人,也包括单位和组织机构,但说到底还是人,因为后者也是通过具体的人来完成交际过程的。主观要素是指交际者的交际动机,每个人说话都具有主观意图,或者陈述,或者询问,或者感叹,或者命令,绝对不会无缘无故说出话来,例如“李秘书你把这个讲话稿尽快整理好交给我”就是命令。核心要素是交际过程中使用的手段——语言或者辅助手段,发话人要根据交际动机恰当组织话语,把自己的意图传递出来,让对方正确理解,所以使用言语,要注意避免歧义,采用正确的语气方式。客观要素是指交际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包括主观环境和客观环境,这对于言语交际也具有很强制约作用的因素,同样的词语、句子,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该对谁说,该怎样说,都密切联系环境,把握环境影响,是一个人的言语能力和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每一次交际行为的发生都与一定的生活场景密切相关,不是在真空中进行,因而客观要素对于言语交际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言语交际中的这四大要素,在整个言语交际过程中都要完整地呈现出来,缺一不可,要完成交际任务,实现交际意图,每一个要素的把握掌控都非常重要。例如主观要素,直接牵涉到语句的使用,本来该用祈使句,结果使用了陈述句,别人不一定领会你的意图。例如打算向同事借一支笔,一般会说“借我一支笔用一下吧”,但是也会说成“你有笔吗”也即用疑问句表达祈使句的意思,但是后一句就容易让人误会为一般的询问,对方不一定采取行动,而使用祈使句,言语动机就非常明确了。每一个要素,又不是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的,比如主观要素就涉及到言语手段的选择问题,言语手段的选择又要注意到环境因素的制约作用。 交际要素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主体要素,因为人在整个言语交际过程中,动机的形成、言语的组织、环境的把握,都要靠主体要素来灵活掌控。主体要素是指言语交际过程中言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收者,也即发话人和听话人。要使言语交际有效,达到目标,主体要素的品德修养、言语水平、交际技巧、洞察判断、综合分析能力都非常重要,前面谈到对言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其实就是对言语交际主体要素的要求。这里的要求不仅仅是对发话人而言,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发话人和听话人的身份是不断变化的,你说话是发话人,对方是听话人,对方说话是发话人,你就成为听话人。因此,要提高言语交际水平,作为主体要素的人,必须加强修养、积累知识、提高素养,因为语言水平不只是简单掌握语言技巧可以提高的,而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 主体要素包括发话人和听话人两个方面,要认识他们对于使用语言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认识主体要素的不同分类,这样对于主体要素对言语的把握才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主体要素的分类:从人的自然属性即性别看,可分男性和女性;从年龄看可分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还可以分出幼年,也有人按照年龄分为学前期、学生期、职业期、养老期等;从身份看可分本族人和外族人、中国人和外国人等;从相互之间的关系看可分家人和亲戚、朋友和一般人、熟悉的人和陌生人、上级和下级和同级、长辈晚辈和平辈;从彼此关系的亲疏看,可分关系亲密、关系普通、关系疏远、关系抵触、关系敌对等等。这种分类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进行研究,这样的研究不仅仅是理论的研究,而对于指导言语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发表言论,对于言语核心要素的运用是有差别的,而听话人对于言语信息的反应也是有差别的,同样一句话,一般人说和

言语交际8

一、判断正误(每小题2分,共20分) 1.角色原则说明使用言语进行交际要有角色意识,就是对交际主体要有认。对 2.使用比喻、夸张、反语等修辞格,都可以设置会话含义。对 3.在交际中恰当使用敬辞和谦辞,是运用礼貌原则的具体体现。对 4.在社交中,对于矛盾的一方,没有必要使用礼貌原则交际。错 5.协调原则和角色原则在运用言语进行交际的要求上是一致的。对 6.说话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会产生一种言外之意即会话含义。对 7.非言语手段在交际中具有辅助交际的作用。对 8.对于信息媒介使用不当,在交际中会产生语误,妨碍交流。对 9.非言语交际手段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代替语言的作用。对 10.言语交际中的协调原则,其实与言语交际基本原则的适应言语环境相一致。对 二、综合分析(每小题16分,共80分) 1.某广播电台人生热线节目邀请了一位知名学者参与,下面是主持人和这位学者的会话,请从礼貌角度分析主持人的话在哪里出现了错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主持人:我们今天很荣幸地邀请到了著名……冰:哪里哪里,我读的书还很少,知道的也不过凤毛麟角罢了。主持人:对! 两处不恰当 主持人的话语有两处明显不合适。 第一,李冰既然是著名学者,主持人在称呼李冰时就应该在后面加上“先生”或“老师”,以示尊重。第二,李冰最后谦虚说读的书不多,知道的不过凤毛麟角,主持人应该说李先生真是谦虚之类,但是他习惯性地说“对”,等于自己替李冰谦虚了一下。 2.先简述什么是合作原则,然后请你根据合作原则中的相关准则就下面的对话进行简要分析。 有个外国朋友到北京旅游,向一位老太太问路,老太太非常热心。……外国人:谢谢!我赶时间。(外国人不等老太太说完,就急匆匆走开了)

浅议言语交际的原则和技巧

浅议言语交际的原则和技巧 摘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言语交际的运用,特别是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大多数交际几乎都是在言语交际的基础上完成,为了使双方能够顺利、友好合作,避免在交际中出现尴尬、误会,理解言语交际的原则并能够熟练运用言语交际的技巧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言语交际;原则;技巧 言语交际在人类的生活和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交际双方能够正确的遵守言语交际的原则并且可以灵活能运用言语交际的技巧,将对双方的合作顺利开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言语交际基本原则 明确交际目的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说:“修辞以适应题旨情景为第一义,”《修辞学发凡》有这样一段话:可以说,语言说我们用来进行宣泄的工具,或武器。我们倘若用武器来作譬喻,便也可说修辞是放射力、爆炸力的制造,即普通所谓有力性动人性的调查,无论如何,不能说是同立言的意旨无关的。”[[1]]陈望道说的这段话就表明了他的观点,也就是言语交际是有目的的,而且都是为交际目的服务的。所以,明确交际目的在言语交际中有着很突出的作用。 刘焕辉在《言语交际学》中说道:“言语表达的目的性,是说、写者依据自我因素来进行话语组织时首要解决的问题,不难设想,想表达的目的都我违背了,还谈什么交际结果呢!”[[2]]因此可以看出,在言语交际活动中,明确交际目的是非常重要的。 言语交际都是伴随着一定的交际目的所产生和发展的,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坚持并遵守言随旨潜的原则,明确交际目的,是言语交际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只要目的明确了,那么交际双方之间的谈话就能够顺利、畅快的进行。 一位公司的新领导决定去和这个公司的一位老领导请教一些问题,由于初次见面有些紧张。为了缓和气氛,就主动问老领导:“领导啊,您今年有80吗?”领导笑了笑回答说:“我都九十三了。”于是这位局长就认为这位元老是单位最老的了。老人说不是,还有一位92岁的。局长又问:“那他现在在哪呢?”老人说他已经去世了。这时候局长自然地说:“那下一个就是你了。”老人勃然大怒说:“你给我滚出去!”

言语交际原则

言语交际原则 (一)合作原则 言语交际是一种双边的或多边的言语行为,为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语言应用者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这就是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 P. Grice)于1967年提出的“合作原则”以及利奇(G. N. Leech)等人提出的“礼貌原则”。 格赖斯(H.P.Grice)认为,言语交际总是要相互合作的,通过合作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合作原则内部有四条准则,即 适量准则 质量准则 关联准则 方式准则 1、适量准则 适量准则指信息量要适度,以实际需要为标准: ⑴言语交际时说出的话应当包含交际所需要的必要信息。 ⑵话语信息量不超过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量少于交际目的所需要的数量,会造成话语的含糊、晦涩,形成理解困难。例如下面的例子里回答者就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 例1 问:昨天一天你去哪儿了? 答:上午去学校上课。 只回答了“上午”做什么了,没有回答其他时间都做什么了。所以,信息不完全。 例2 信息量超出交际目的需要的数量,会造成话语的重复、罗嗦,使人厌烦。 例如马季的相声《打电话》中的“罗嗦”先生。 例3: (假如你最近遇到了一件烦恼事儿,正巧在路上碰到一位朋友,他正有急事出去。)他跟你打招呼: ——“很久没见面了,你好吧!” 如果回答: ——“还好。” 这样模糊地回答,符合当时情境下对方的话语意图,属于正常的交际行为; 如果回答: ——“好什么呀,最近倒霉透了。” 这种情况下,他就要停下来表示关心地询问你。 这实际上违背了对方“打招呼”的交际目的。 因此,信息量的适量与否,要根据语言应用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这不仅取决于发话人提供的信息,而且也取决于受话人的信息期待和需要。 另外,在特定的语境中,人们可能有意识地增加多余信息。例如: 火车上乘务员反复报站名,就是为了给乘客提供需要的主要信息。 2、质量准则 质量准则指发话人保证发出信息的真实性: ⑴发出的信息不虚假。

言语交际学作业参考答案

《言语交际学》作业1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二章教学内容 一、概念题: 语言: 语言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是人类文化信息传承工具。 言语: 言语是语言工具在交际环境中的具体应用, 是运用语言表示的话语。言语交际: 是人们彼此建立联系的最主要行为方式, 是为满足人类社会赖以形成并维系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本能行为。 语言能力: 是指说话人与听话人所具有的关于她的语言的知识。 交际能力: 是一个人得体地运用语言, 以个行为语言恰当地与人交往的能力。 交际角色: 是指交际者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 与交际对象相对相比从而显示出来的一种临时的身份特征。 二、填空题: 1、说话跟语言不完全是一回事, ( 说话) 是一个人对语言的运用, 语言则是( 说话) 所运用的工具。 2、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 符号系统) 。 3、语言存在于( 言语) , 产生于( 言语) ; 语言又是对( 言语) 的抽象。 4、区分语言与言语的目的是为了纯洁抽象( 语言的结构体系) 。 5、( 言语交际) 是人们彼此之间需求而产生的, 也是人类社会赖以形成并维系存在和发展的需求。 6、当人们每说一句话的时候, 有三种不同的行为: ( 言内行为、言外行

为、言后行为) 。 7、言语交际是一个行为, 是由( 编码、译码) 过程中完成。 8、表示是由( 意图+话语) 两个环节构成, 理解是( 话语+语效) 两个环节构成。 9、一个成功的交际者应当掌握的语言能力, 也就是她( ”所具有的关于她的语言的知识”) , 不应当只限于语法知识, 还应该包含语音和语义方面的知识。 10、能否根据交际情境和交际对象适时调整交际角色、改变交际方式往往会影响到( 交际效果) 。 三、简答题: 1、简述交际环境中的亲疏关系。 亲疏关系是指感情上的亲近或疏远。能够表现为多种类型: 从亲近的方面来说, 能够是亲情、爱情或友情; 从疏远的方面来说能够表现为陌生、厌恶或敌视。亲疏关系对交际对交际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从口气上来说, 双方关系越亲密, 语气越亲切、和谐; 关系越疏远, 语气越正规、客气。2、简要说明交际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区别。 交际者的社会角色和交际角色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社会角色是相正确稳定的, 交际角色是随机应变的; 社会角色是一个人所固有的, 交际角色则是随交际情境而定的。如作为一个人她的社会角色一个位公务员, 可是她可能是一个母亲、教师、顾客等。( 学生根据自己举例说明) 3、交际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关系? 交际能力是建立关语言能力基础上的, 一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必

言语交际试题答案

试卷代号:5170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言语交际》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0年12月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适应语言环境 2、文体风格和表现风格 3、社会角色和交际角色 4、制约功能和解释功能 5、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 二、综合分析题(共30分) (一)这段话词语的运用符合词语锤炼中新鲜生动的目的。突出地体现在对月亮的描写上面,对月亮的形状不说新月、残月一类词语,而说瘦削了两三分;对于月亮的出现,不说慢慢升起,而说盈盈地上了柳梢头,突出了月亮的柔美如窈窕淑女一般出现,也是新颖别致;描写天空的明净,比喻为一汪水,也很独特。 (二)该段使用的句式是排比句属于整句。句式匀称和谐,朗朗上口,便于记诵,具有整齐美的修辞效果。 (三)这段话使用了对比和排比,前面使用了一个排比,突出说明“你”大公无私的品质,后面一个排比说明有些人的自私自利,二者互相对照,属于修辞格套用。从表达效果看,使用排比,增强了语势,突出了语意,而通过两体对比,正反对照,周密地说明了事理。 三、案例分析题(30分) (一)分析下面每段话所包含的言语的基本要素。(10分) (1)交际活动的参与者——30岁的男子和17岁的小姑娘;(2)交际动机——要回丢失的戒指,减少不必要的麻烦;(3)交际的话语和辅助手段——小姑娘柔声叫道、十分柔和的声音、表情神色黯然,30岁男子转过身相视无语、脸上肌肉抽缩、久久审视、微笑浮现,将手伸给姑娘;(4)交际环境——高级珠宝店 (二)运用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的理论分析下面的话。(20分)“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是一个涉及国家机密的问题。周恩来对国外记者的问话,没有用“无可奉告”这样简单直接的语言给以回答,而是巧妙地利用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货币的币种从容自如地解答了这一棘手的问题。即避免了国家机密的外泄,又不失礼貌不伤感情,表现出了周恩来高超的言语运用技巧。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第一要精心选择。精心选择词语并不是要我们去标新立异,出奇制胜,而是要我们在普通平易的词语中去寻找。关键是要“意胜”。第二要巧妙配合。词语的使用还要十分注意相互之间的配合。词语之间的配合是词语运用的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艺术。第三要灵活运用。选择,配合是创新运用;灵活地变通词语的用法,也是一种创新。 2、奇问和反问是疑问句的两种形式。奇问是一种特殊的问法,它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只是用疑问的格式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也可称作“虚问”。反问又叫反诘,它是用问句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字面上是肯定的,句意是否定的;字面上是否定的,句意是肯定的。其修辞目的是为了加强语义和语势。 3、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角色原则、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协调原则等四个方面。角色原则包括定位准则和风格准则;合作原则包括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礼貌原则包括平等准则、尊重准则、同情准则、谦虚准则、赞美准则、激励准则;协调原则包括得体准则、合意准则、接近准则。 《言语交际》试题答案第2页(共2页) 《言语交际》试题答案第1页(共2页)

言语交际原则与会话含意

言语交际原则与会话含意------合作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保证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交际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这就是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的合作原则.这原则包括四条准则,每条准则下面又包含一些次准则。 ⑴数量准则 数量准则是指要为对方提供适量的信息。它包含两条次准则: A、所说的话应包含对方所需的信息; B、所说的话不应少于或超出对方所需的信息。 如果话语中没有包含对方所需的信息,或少于、超出对方所需的信息,都是对数量准则的违反。 例如,甲问乙“你今天一天干什么去了?”假设乙作出下面三种不同的回答: (1)上午上了四节课,下午去新华书店买书去了。 (2)上午上了四节课。 (3)上午上了四节课。老师的课讲得很生动,课堂气氛很活跃。下午去新华书店买书去了。书店里好书真不少,就是定价太贵,有些好书很想买,可又拿不出钱。 作为对甲问话的回答,例(1)是适量的;例(2)则没有为甲提供足够的信息,因为下午干什么去了,乙没有交代;例(3)又超出了

对方所需的信息,因为甲只是想知道乙“今天一天干什么去了”,并没有问及上课情况怎样,书价情况如何。 ⑵质量准则 质量准则是指所说的话语要是真实的。质量准则也包含两条次准则: A、不说假话; B、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如果有人问“黄鹤楼建在哪儿?”回答说“黄鹤楼建在武昌蛇山”,这话是真实的,符合质的准则。如果话语中含有不实之词,就是对质的准则的违反。 ⑶关联准则 关联准则是指所说的话要与话题相关,即要切题。比如,对对方提出的问题,不能避而不答,或答非所问,否则就是违反了关联准则。例如: 甲你贵姓啊! 乙我坐汽车来的。 甲叫什么名字? 乙我肚子不疼。 甲家在哪住啊?

电大言语交际期末复习重点(精心收集)

电大《言语交际》期末复习重点(精心收集) 一、填空题: 1、言语交际的基本功能:传递信息 2、角色冲突的主要表现:交际角色与潜隐性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是一种角色间冲突 3、话语衔接的主要方法:语法衔接、词汇衔接 4、社会功能角度对语言的定义: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 5、交际主体的角色分类:先赋性角色与获得性角色、活跃性角色与潜隐性角色、经常性角色与依赖性角色 6、幽默的作用:增添情趣、化解矛盾 7、幽默的三种表现形式:超常类比、出人意料、违反逻辑 8、言语交际中安全原则的主要表现:话题安全准则、对象安全准则、地点安全准则、方式安全准则 9、言语行为理论:英国哲学家奥斯汀的《如何用语词做事》发表,奠定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人们每说一句话,同时在施行三种行为:言内行为(交际主体说话或写字的行为,它传达话语的语言意义)、言外行为(主体通过说话或写字来显示自己的交际意图的行为,它传达话语的语用意义)、言后行为(主体通过显示自己的交际意图促使交际对象实施相应行为,它体现了言语交际的效果)。言外行为分为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宣告类。 10、合作原则的提出者: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 11、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三要素:交际主体、语境、话语 12、索绪尔的语言理论:语言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符号”,概念和音响就是符号的“所指”和“所能”,因而一种语言也就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学归属于符号学。语言就是语言活动减去言语。言语包括话语和言语行为。 13、普通话的定义:即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14、社会文化语境的内涵与分类:是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分为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 15、话语连贯的主要体现:话题集中和语义贯通 16、话语语言意义的特性:概括性和模糊性 17、利奇的“礼貌原则”包含的六项准则:策略准则、宽宏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同情准则 18、“含蓄”的两种表现形式:“言有尽而意无穷”、“言未尽意亦未尽” 19、话语的意义:语言意义、语境意义、语用意义 20、主体规则包含的四种原则:诚信原则、角色原则、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21、话语规范准则的具体体现:连贯、简明

浅议言语交际的原则和技巧

浅议言语交际的原则和技巧 TOC \o "1-3" \h \u 一、言语交际基本原则 3 一、明确交际目的 3 二、认准交际对象 4 三、适应语言环境 5 四、注意言语规范 6 二、言语交际的技巧8 (一)说话要有形象性8 (二)说话要善于迂回9 (三)幽默是社交的催化剂9 (四)注意批评的语言10 (五)适当的鼓励赞美他人10 (六)说服别人要有理有据10 (七)该争就争,该让就让11 结论11 参考文献12 浅议言语交际的原则和技巧 摘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言语交际的运用,特别是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大多数交际几乎都是在言语交际的基础上完成,为了使双方能够顺利、友好合作,避免在交际中出现尴尬、误会,理解言语交际的原则并能够熟练运用言语交际的技巧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言语交际;原则;技巧 言语交际在人类的生活和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交际双方能够正确的遵守言语交际的原则并且可以灵活能运用言语交际的技巧,将对双方的合作顺利开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言语交际基本原则 明确交际目的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说:“修辞以适应题旨情景为第一义,”《修辞学发凡》有这样一段话:可以说,语言说我们用来进行宣泄的工具,或武器。我们倘若用武器来作譬喻,便也可说修辞是放射力、爆炸力的制造,即普通所谓有力性动人性的调查,无论如何,不能说是同立言的意旨无关的。”[[1]]陈望道说的这段话就表明了他的观点,也就是言语交际是有目的的,而且都是为交际目的服务的。所以,明确交际目的在言语交际中有着很突出的作用。 刘焕辉在《言语交际学》中说道:“言语表达的目的性,是说、写者依据自我因素来进行话语组织时首要解决的问题,不难设想,想表达的目的都我违背了,还谈什么交际结果呢!”[[2]]因此可以看出,在言语交际活动中,明确交际目的是非常重要的。 言语交际都是伴随着一定的交际目的所产生和发展的,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坚持并遵守言随旨潜的原则,明确交际目的,是言语交际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只要目的明确了,那么交际双方之间的谈话就能够顺利、畅快的进行。 一位公司的新领导决定去和这个公司的一位老领导请教一些问题,由于初次见面有些紧张。为了缓和气氛,就主动问老领导:“领导啊,您今年有80吗?”领导笑了笑回答说:“我都九十三了。”于是这位局长就认为这位元老是单位最老的了。老人说不是,还有一位92岁的。局长又问:“那他现在在哪呢?”老人说他已经去世了。这时候局长自然地说:“那下一个就是你了。”老人勃然大怒说:“你给我滚出去!”

电大《言语交际》期末复习重点

电大《言语交际》期末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 1、言语交际的基本功能:传递信息 2、角色冲突的主要表现:交际角色与潜隐性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是一种角色间冲突 3、话语衔接的主要方法:语法衔接、词汇衔接 4、社会功能角度对语言的定义: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 5、交际主体的角色分类:先赋性角色与获得性角色、活跃性角色与潜隐性角色、经常性角色与依赖性角色 6、幽默的作用:增添情趣、化解矛盾 7、幽默的三种表现形式:超常类比、出人意料、违反逻辑 8、言语交际中安全原则的主要表现:话题安全准则、对象安全准则、地点安全准则、方式安全准则 9、言语行为理论:英国哲学家奥斯汀的《如何用语词做事》发表,奠定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人们每说一句话,同时在施行三种行为:言内行为(交际主体说话或写字的行为,它传达话语的语言意义)、言外行为(主体通过说话或写字来显示自己的交际意图的行为,它传达话语的语用意义)、言后行为(主体通过显示自己的交际意图促使交际对象实施相应行为,它体现了言语交际的效果)。言外行为分为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宣告类。 10、合作原则的提出者: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 11、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三要素:交际主体、语境、话语 12、索绪尔的语言理论:语言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符号”,概念和音响就是符号的“所指”和“所能”,因而一种语言也就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学归属于符号学。语言就是语言活动减去言语。言语包括话语和言语行为。 13、普通话的定义:即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14、社会文化语境的内涵与分类:是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分为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 15、话语连贯的主要体现:话题集中和语义贯通 16、话语语言意义的特性:概括性和模糊性 17、利奇的“礼貌原则”包含的六项准则:策略准则、宽宏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同情准则 18、“含蓄”的两种表现形式:“言有尽而意无穷”、“言未尽意亦未尽” 19、话语的意义:语言意义、语境意义、语用意义 20、主体规则包含的四种原则:诚信原则、角色原则、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21、话语规范准则的具体体现:连贯、简明 22、话语中文字特有的表现手段:排列、变形 23、话语中句子与句子之间形成均衡关系的主要呈现形式:比例均衡、结构均衡。 二、辨析题: 1.当面对自己的子女时,“父亲”是先赋性角色、活跃性角色、依赖性角色。(√) 2.两个人之间说话的行为,可以称作“个人言语行为”。(×,两个人之间说话的行为改为纯属个人的言语行为) 3.排球比赛中,裁判员想要暂停比赛,会用两手做一个T形手势,这是一个编码的过程。(√) 4.一个话题能不能谈论,完全是由文化习俗决定的,比如年龄、收入,在西方文化中是非自由话题,但在东方文化中就是自由话题。(×,一个话题能不能谈论,不只受制于文化习俗,也受制于情景语境。) 5.语境意义是依附于语境而产生的,语用意义则是依附于交际主体而产生的。(√) 6.个体扮演的角色过多,无法满足相应的角色期望,从而造成的角色冲突叫“角色间冲突”。(√) 7.制约言语交际的社会规范,既有政府明文规定的,也有不是明文规定的。(√) 8.传统家庭伦理观念所谓“疏不间亲”,是指不可以谈论对方家庭不光彩的事情。(×,疏不间亲改为家丑不可外扬) 9.所谓“言外行为”,即交际主体说话或写字的行为,它传送话语的语言意义。(×,言外行为改为言内行为) 10.根据质量准则,要求说话人不故意撒谎或信口开河,并不强求他所说的一定是真理。(√) 11.当交际双方存在客观的尊卑关系时,一般位卑者更少受到这种(尊卑)关系的影响,说话比较自由。(×,位卑者改为位尊者)12.所有的话语都需要依赖语境才能够获得明确而具体的意义。(×,并不是所有的话语都需要依赖语境才能够获得明确而具体的解释,有些话语在任何语境中其意义都是明确而具体的。) 13.话语的歧义和苟简,都可能造成同一话语存在着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解释。(√) 14.言语交际中的“安全原则”关键在于“少说话,少惹祸”。(×,言语交际的安全原则”,关键还不在于少说话,更应当考虑的是“说什么?”“跟谁说?”“在什么地方说?”“用什么方式说?”) 15.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最有可能影响安全的就是不负责任地议论他人是非。(√) 16.幽默不同于讽刺,但与“滑稽”其实是一回事儿。(×,幽默不像滑稽那样“低级”,幽默必能令人愉悦)

言语交际作业1

言语交际作业1

言语交际作业1 一.判断正误 1.所谓言语交际就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互相接触的行为× 2.语言和言语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是同义词× 3.言语交际要求具备组织话语的能力,就是要求说出来的话没有语病× 4.言语交际中的互通式传播,最适宜于座谈会、日常生活中的群体聊天√ 5.言语交际中的核心要素是指交际双方,即说话人和听话人× 6.口头交际肯定就是双向交际,因为一个人不能对着墙壁说话× 7.不同表现形式的交际,对于语言运用要求是一样的√ 8.要满足交际的目的,交际双方传递的言语信息必须明确√ 9.要是交际有效,必须坚持不断创新,这是言语交际的根本原则√ 10.言语交际注重信息传递,也注重言语艺术,注重言语表达的美感×

二.案例分析 1.下面是主人和秘书的一段对话,请你根据言语交际的表现形式,对这段对话进行分类,并交要加以分析说明(10分) 主任:你下班前把这个材料整理出来,我要急用。 秘书:还有两个小时就下班了,来不及。 主任:这我不管,你必须完成。 秘书:这…… 答:言语交际的表现形式,从不同角度认识有:口头交际与书面交际;单项交际与双向交际;正是交际与非正式交际;直接交际与间接交际;同级交际与非同级交际。这段话是主任对秘书下达任务,因此是双向交际和非同级交际2.分析下面案例中的言语,看看它们符合或不符合言语交际的那一条原则(20分)1)有一位经理,在大会上给员工们做报告。为了严肃纪律,奖勤罚懒,他坚决地说:“谁说我们杀鸡给猴看?我们还要杀猴给鸡看” 2)有一个男青年给女友发了一条短信:想念是紫色的;爱情是白色的;生活是彩色的;没有你的世界时灰色的。

电大《言语交际学》模拟试题及答案(精心收集)

电大《言语交际学》模拟试卷及答案(精心收集) 电大《xx交际》模拟试卷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20分) 1.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体系,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交际主体的能力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能力,二是交际能力。 3.话语除了字面意义外,还有其它三种意义,即语言意义、语境意义和语用意义。 4.角色从不同的标准可以区分为先赋形角色和获得性角色,活跃性角色和潜隐性角色,经常性角色和依赖性角色。 5.角色扮演者对角色期望的同化和顺应又称作角色期望的内化。 6.情景语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方式,交际对象和潜在受话人。 7.一般把上下文语境分为语音上下文,语义上下文,语法上下文。 二、辨析对错并说明理由(20分) 1.在交际主体扮演的角色中,与语言风格相关的主要是主体的经常性角色。(√) 2.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若违背方式准则,势必达不到良好的交际效果。(×,有时出于修辞的需要,交际主体也会有意违背方式准则,以隐晦的话语达到含蓄的效果。) 3.话语违反逻辑,造成语义矛盾或混乱,既不符合规范要求,更谈不上幽默。(×,违反逻辑也是创造幽默的常用手法,通过逻辑上的矛盾、乖谬,使人在心理上有一个大的跨越和落差,一样可以创造幽默感。) 4.话语含蓄其实就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二者只是说法不同。(×,含蓄与间接言语行为有一定的关系,但含蓄话语的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之间的距离大于一般的间接言语行为,相互之间的关系更为间接一些。)

三、简答题(20分) 1.简述诚实准则和信用准则的要求和二者的区别。(参见《言语交际学》P172) 2.简述方式准则的要求并举例说明。(参见《言语交际学》P190) 3.简述话语意义的不同层次类型。(参见《言语交际学》P129) 4.简述“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参见《言语交际学》P141) 四、分析题(20分) 1.利用你学到的言语交际的有关知识,对下面材料进行分析:间接言语行为,具体参见《言语交际学》P143 公共汽车上,一个小孩鼻涕流了很长也不动手擦一下,旁边的年轻女士看不下去了,就问他说:“小朋友,你没有手帕吗?”小朋友一翻眼睛说:“有也不借给你。” 2.阅读材料,结合学过的言语交际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角色冲突,具体参见《言语交际学》P71据说美国前总统卡特在任时曾访问法国。在结束访问回国之前,接受记者采访。有记者问他此次访问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在回答中提到法国参与接待的某官员的名字,认为他的工作卓有成效。结果此话遭到当地媒体的批评,认为卡特作为美国总统企图干涉法国内政。 五、实践题(20分) 为某楼盘推销员设计一段在某楼盘展销会上的讲话稿以及可能出现的提问回答话语。 要求:①有切合身份、语境、符合言语交际规则的情况介绍,②有可能出现的问话和应该回答的话。③字数不少于200字。④层次清楚,言语得体。 电大《xx交际》模拟试卷二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言语交际

一、填空题: 1、言语交际的基本功能:传递信息 2、角色冲突的主要表现:交际角色与潜隐性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是一种角色间冲突 3、话语衔接的主要方法:语法衔接、词汇衔接 4、“语用学”这一概念的提出:由美国哲学家莫里斯最早提出(在1938年出版的《符号理论基础》中把“符号学”分成“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三部分)。 5、社会功能角度对语言的定义: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 6、交际主体的定义:言语交际的参与者,即从事言语交际活动的个人或团体。 7、交际主体的角色分类:先赋性角色与获得性角色、活跃性角色与潜隐性角色、经常性角色与依赖性角色 8、角色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 9、语境的内容涵盖:上下文语境(语音上下文、语义上下文、语法上下文)、情景语境(时间、地点、话题、方式、交际对象、潜在受话人)、社会文化语境(社会规范、文化习俗) 10、语境的构成: 11、话语的语用意义的特征: 12、奥斯汀的著作及其主张: 13、幽默的作用:增添情趣、化解矛盾 14、幽默的三种表现形式:超常类比、出人意料、违反逻辑 15、言语交际中安全原则的主要表现:话题安全准则、对象安全准则、地点安全准则、方式安全准则 16、言语行为理论:英国哲学家奥斯汀的《如何用语词做事》发表,奠定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人们每说一句话,同时在施行三种行为:言内行为(交际主体说话或写字的行为,它传达话语的语言意义)、言外行为(主体通过说话或写字来显示自己的交际意图的行为,它传达话语的语用意义)、言后行为(主体通过显示自己的交际意图促使交际对象实施相应行为,它体现了言语交际的效果)。言外行为分为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宣告类。 17、合作原则的提出者: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 18、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三要素:交际主体、语境、话语 19、索绪尔的语言理论:语言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符号”,概念和音响就是符号的“所指”和“所能”,因而一种语言也就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学归属于符号学。语言就是语言活动减去言语。言语包括话语和言语行为。 20、普通话的定义:即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1、社会文化语境的内涵与分类:是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分为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 22、词汇的理性意义与情感色彩: 23、话语连贯的主要体现:话题集中和语义贯通 24、话语语言意义的特性:概括性和模糊性 25、语言行为理论奠基的代表及其代表作: 26、主体规则中的关联准则的针对对象及内容: 27、利奇的“礼貌原则”包含的六项准则:策略准则、宽宏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同情准则 28、合作原则的四项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 29、言语交际中的家庭道德准则: 30、言语交际中的公共道德准则:要求个人的言语行为应与公共道德和公众利益相一致,言语交际不得违背公共生活准则,不得破坏社会文明风尚和公共生活秩序。主要包括:讲求语言文明、杜绝语言歧视、阻止流言扩散 31、“含蓄”的两种表现形式:“言有尽而意无穷”、“言未尽意亦未尽” 32、话语的意义:语言意义、语境意义、语用意义 33、主体规则包含的四种原则:诚信原则、角色原则、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言语交际期末复习指导

《言语交际》期末复习指导 一、出题情况说明 《言语交际学》是现代语言学中研究语言应用的一门新学科,是文科各专业省开 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使用由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胡吉成主编的《修辞与言语艺术》。 基本题型为:名词解释(4题,共20分);填空题(10空,共20分);;简答题(3题,共30分);分析题(2题,共30分) 二、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句子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 2、修辞格特定结构形式的功能包括定势功能;形成形式美。 3、女性语体的特点是文雅性、敏感。 4、词语锤炼的最高境界是恰当自然,各具风格。 5、根据交际环境和语言特点的不同,口头语体可分为交谈体、演讲体。 6、老年语体的特点是怀旧性、重复性、情味性。 7、孔子主张:“文质兼备”,是指内容与形式应该力求做到完美统一。 8、“朱元璋出身贫寒,是地道的‘红五类’。”运用的修辞格是短语仿拟 9、唐钺先生1923年出版的《《修辞格》》一书,是我国研究修辞格的开山之作。 10、选择词语,要适应言语环境,这是词语选择的基本原则。 11、言语风格大体可分为民族风格、时代风格、个人风格、表现风格四种类别。 12、《文心雕龙》的问世奠定了我国古代修辞学的基础。 13、陈望道先生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一书使修辞格这个术语广为流传。 14、言语交际中角色原则包括两个准则:定位准则、风格、准则。

15、“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运用的修辞格是词语仿拟。 16、修辞格一般也称之为辞格、修辞方式,它是在语音、语汇、语法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规律性的特殊表达格式。 17、言语的时代风格最突出地表现在语汇上。 18、现代修辞学的建立以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为标志。 19、奇问,它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只是用疑问的格式表达某种思想情感,也可以称作“虚问”。 20、语体是根据言语风格的异同划分出来的类别。 二、单项选择题 1、专家、学者从事科学研究时常用的一种语体形式称为( C ) A科学语体 B事务语体 C专用语体 D书面语体 2、“盲流就是有活干就‘忙’,没活干就‘流’。”运用的修辞格是(B ) A 反语 B 别解 C 拆字 D 幽默 3、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而从事的教学活动的语体形式是( A ) A 课堂语体 B专用语体 C专业语体 D科技语体 4、豪放与柔婉;朴实与华丽;简洁与繁丰;庄重与幽默的分类所体现的言语风格是( D ) A时代风格 B民族风格 C表现风格 D个人风格 5、“干这么点活,有房子住,有白面馒头吃着,还能说累?”运用的句式是(A ) A 反问 B奇问 C询问 D设问 6、目前修辞格分类最多的著作是( A )。 A《汉语修辞格大辞典》 B《修辞格》 C《辞格汇编》 D《辞格》 7、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整齐的句子是( B ) A长句 B整句 C散句 D书面语句

言语交际平时作业及答案[1]

一、名词解释 1.言语:是人们所说的话的总和,包括以说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个人的组合和实现这些组合所必需的同样是与意志有关的发音行为,即话语和言语行为。 2.交际主体:从事言语交际活动的个人或团体。特指言语交际参与者中的表达一方。3.语言能力:说话人(听话人)所具有的关于他的语言(母语)的知识。 4.角色:是一个人由其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所决定的,拥有相应权利和义务的地位、身份。 5.交际能力:交际主体恰当地应用语言开展交际活动的能力。 二、简答题 1.简述索绪尔关于“言语活动”过程的几个环节。(参见《言语交际学》P3) 2.简述言语交际学的主要任务。(参见《言语交际学》P37) 3.简述角色的主要类型。(参见《言语交际学》P60) 4.简述如何消除交际主体的角色冲突。(参见《言语交际学》P73-74) 三、辨析题(辨别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两个人之间说话的行为,可以称作“个人言语行为”。(×,两个人之间说话的行为改为纯属个人的言语行为) 2.顾客对营业员说:“请给我拿点盐来。”这反映了言语交际的人际功能。(×,是行为功能) 3.语用学与语义学的最大区别在于研究某一语言实例时是否考虑语境。(√) 4.当面对自己的子女时,“父亲”是先赋性角色、活跃性角色、依赖性角色。(√) 5.在具体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只有活跃性角色起作用,潜隐性角色不会对交际产生影响。(×,潜隐性角色有时也会影响到言语交际活动)6.交际主体只有按照经常性角色实施言语行为,才有可能与交际对象达成角色共视,保证言语交际的成功。(×,经常性角色改为交际角色) 四、材料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1.母亲对儿子说:“一定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老师在课堂上说:“亚里士多德是最早研究言语交际的学者之一。” 老张和老王相遇。老张:“早上好!今天天气不错啊。” (1)母亲说的话反映了言语交际的何种功能?——行为功能 (2)老师说的话反映了言语交际的何种功能?——认知功能 (3)老张说的话反映了言语交际的何种功能?——人际功能 2.一位顾客买了一瓶桔子汁,回家后发现买重复了,到商店退货。 售货员:“不能退!” 顾客:“为什么不能退?” 售货员:“不能退就是不能退,不服气找我们头儿去!” 顾客:“你怎么这种态度?” 售货员:“这态度怎么了?买的时候不琢磨好了,还怨别人!” 顾客:“……”。 (1)结合“角色期望”的涵义,说明售货员的语言行为做得如何?(参见《言语交际学》P61-62) (2)结合“角色共视”的涵义,说明售货员与顾客发生矛盾的原因。(参见《言语交际学》P6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