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论我国政府职能改变

论我国政府职能改变

论我国政府职能改变
论我国政府职能改变

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摘录《公共行政学》第二版

从1978年以来,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政府进行了多次政府机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政府职能正逐步适应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这些政府机构改革缩小了政府规模,减少了政府工作人员;理顺了中央与地方人员的关系,理顺了政府与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厘清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管理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实现了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的转变,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尚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因此,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任种而道远,我国目前的行政体制只是过渡型的行政体制。要建立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体制,首先必须改变观念,其次更要深刻的认识政府与社会姐其各种社会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要彻底转变政府管理的观念

管理观念的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如果不转变观念,就不可能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体制,政府机构改革就无法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圈。

1、政府机构改革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

政府机构改革必须是法制化的改革,不能是随意性的改革。政府机构的设置,人员的增减,职权的确定,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尽管我们将编制也是法。但是却没有法的权威。甚至县政府和乡政府任何一个部门领导者都可以随意设置机构,而且没有人去追查。即使发现问题,也是轻描淡写地批评几句,不了了之。没有哪位地方领导者把编制当做法来对待。犯法应当受到法律的惩处,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谁因为扩编而受到有关法律的惩罚。政府机构改革必须有法律的规范,增加或精简一个人活一个机构都必须有法律根据,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在目前情况下,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证件仍然是长官意志起决定性的作用,理论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在政府机构中要避免人治,只能借诸法律,别无他途。

2、要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观念转变

全能政府又叫万能政府或无限政府。这个概念并不是我们中国学者创造的,也不是针对中国政府的。这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针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而言的,是西方学者对他们的政府管得太多提出的批评。但是,相对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人数上都避我国政府小得多,少得多,按照他们的观点,改革后的我国政府仍然是一个全能政府。但是这里全能政府的概念是指1997年政府机构改革前的政府。世界上的中央政府部门,除了前苏联外,只有我国中央政府达到过100个机构。按照世界各国中央政府没有超过20个机构的标准来看,我国中央政府仍然是超大型的政府。

全能政府的最大特点是包揽一切社会事务,垄断一切社会权力,独占一切社会资源,政治体制、行政体制和经济体制重合为一,高度集权,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府扮演多重角色。仿佛足球场上,他既是裁判规则的制定者,有事裁判员、巡边员,还是场上双方球队队长、球员和守门员。

政府什么社会事务都管,因此他有无限责任。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学习工作,无所不管。对企事业单位,政府既是所有者,有事管理者。

3、要实现从权威主义行政向民主行政转变

权威主义行政即精英行政,它是建立在大卫·李嘉图的“群氓假设”的基础之上的。它只相信政府,只相信知道能够管理好社会公共事务,只相信少数精英任务有足够只会和能力进行管理。全能政府是权威政府主义行政的极端形式。它不相信人民群众有参与能力和管理能力,不相信他们有自理、自立、自组能力,甚至不相信他们对政府的合法性的认同。在这种权威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难以进行民主行政的建设。但是,现在是信息社会,虚拟社会、电子政府和网上团体已经存在,民主思想将广泛传播,民主行政也必然因应而出。民主行政就是人民群众有参与政权和议政权以及知情权,转弯时公民消费权。民主行政是建立在真正而不是口头上相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真正而不是口头上相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础之上的。那种把人民群众视为物质的群氓是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对人民群众的藐视,是为了垄断权力,摄取利益并保持特权的一种强权理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思想,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的作风,所以,在我国实行民主行政并非难事。只有实现从权威主义行政向民主行政概念上的转变,政府职能才能实现真正的转变,才能真正做到机构精简。

4、在管理方式上要实现从统治方式向管理方式的转变

统治方式是阶级对阶级的统治,可以说是对敌对阶级的管制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不能用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出现的各种问题是依法进行管理的问题,而不是仅用行政强制的办法,甚至采用暴力方式予以解决。我国过去计划经济是法制经济,是政府低度干预的经济,用强制的方式进行行政干预必然是市场失败。政府处理各种社会事务也不能用统治的方式进行管理。而必然用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只有从概念上实行转变,才能在管理方式上有所突破,才能确立人民群众的主导地位。应该树立为公众服务而不是管制公众的民主意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地位是平等的,不是管制与被管制的关系。归根结底,是我国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是管制和统治人民,而不是管理。世界觉没有仆人管制或统治主任的道理。如果不能实现从统治方式管理方式的转变,也不能实行民主行政。5、实现从以官为本到以民为本的彻底转变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在理论上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实际上处理各种食物往往唯上、唯官,不唯民。这里并不是说上级领导不重要,领导的话不要听,而是说,不能只要上级领导的话,不分是非曲直,青红皂白,一律照办。这除了官僚制的副作用外,主要与唯官没有明珠传统和以官为本所造成的。在我国权力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愈是落后的地区愈严重。什么法律政策,什么规章制度,都不如领导一句。在农村,一位大学毕业的初级中学校长的地位,都没有一位中学毕业的乡政府的普通办事员的地位高。在国家公务员公开考试之前,只要有点关系的就往政府部门调。今天大学生和研究生大多数愿意建筑法部门工作,这与我国以官为本的传统有直接关系。

以官为本在领导方面表现为长官意志和一言堂,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谁官大权大水就说了算,这是不能公开而是实际奉行的官场游戏规则,而且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游戏规则。以官为本造成了社会行政化和官僚化,而如果不以民为本,不实行行政民主,政府的合法性就很难得到认同。政府机构改革,如果仅仅是机构和人员的增减,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人的观念,那么,就不能实现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转变观念不是少数政府官员的事情,广大人民群众也必须转变观念。

二、必须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

要实现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就必须正确确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事业单位、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政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公共行为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政府职能,归根结底是政府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政府是产生于社会有凌驾于社会智商的社会组织,其存在的价值是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的目的和宗旨都是为社会服务,任何背离这一根本价值的政府行为都必然削弱政府的合法性。因此,政府在社会中的作用应当定位在除了政府必须行使政治统治职能之外,社会管理职能是有限度的,政府只管理社会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社会事务,而那些凡是社会能够进行自我管理的领域,政府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管。这就要求政府不能垄断所有的社会权力,必须分权给社会。政府不能包揽所有的社会事务,那样既管不了,也管不好。

2、正确处理政府之间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重要内容。政府与市场两者的基础不同,价值也有差异。因此,两者在各自领域所起的作用是不能相互代替的。市场是以利润为基础的,因此,它在资源配置方面优于政府;政府是以权力为基础的,它在规范市场和公平方面优于市场。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是依法管理,是宏观控制和间接管理,是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管理,是低限度的干预。同时,政府必须弥补市场的失效,如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提供,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以及确保社会公平等。政府不能经常使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否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建立起来。尤其一个失效的政府去管理市场,那么市场必然失效。

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准则。因此,必须要求企业作为独立法人资格进入市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有灵活的应变能力,要有自主权和自决权。如果企业不与政府分开,企业没有自主权,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企业无法进入市场,进入市场也很难再受制于人的情况上进行竞争。这些年来政府已经在经营管理上放了许多权力,使其能够参与市场竞争。

4、正确处理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事业单位是我国比较特殊的现象,我国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新闻和科研等社会组织都是事业单位,总之,凡属政府财政供给的实体单位都科研叫事业单位。如大、中、小学校,医院、科研院所、报社等都是事业单位。这些年来,政府对它们进行了改革。一些已走进了市场,完全独立自主;另有一些,经济上已完全独立,但是还必须有上级领导。还有一些改革缺少进展,原地踏步。其实,在我国除了确保基础教育和基础科学研究之外,其余的都科研走入市场。事业单位面临的老大难问题是单位制。就是单位办社会。所以在事业单位里,人浮于事,管理人员甚至超过业务人员。大学的教员与非教员的比例是1:2.国家的任何政策,首先受益的不是教员,二是那些非教员。尽管说进行改革,但是成效甚微,因为改革会损害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但是,不改革就没有出路。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这些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5、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的概念十分广义,企业和事业单位是社会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社会组织是指除了企事业单位外的其他社会组织。在改革开放之后,这类社会组织发展很快,在社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这些民间社会团体,包括社会中介组织是社会结构中不可或缺的

组成部分。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是能够减轻政府的负担。许多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的社会事务都由它们承担。它们是社会自组、自助、自理的组织。尤其是社会中介组织,它们作为公众和其他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中介,起着沟通与桥梁的作用。既减轻了政府的负担,有方便了公众。

6、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在任何社会中,政府为公民提供服务,公民离不开政府。尤其是现代社会,许多事情公民更无法离开政府,必须靠政府予以解决或给予帮助。大型公共设施,如道路、煤气、自来水和电等设施,政府如果不能提供,个人则无能为力。在经济活动中,出现不公平竞争和违法现象,也只能有政府来解决,任何个人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政府对公民的责任是有限的,不能像在全能政府条件下,政府包管公民从生到死的所有事务,甚至到火葬场也是公费。政府必须摆脱那些不应该由管理而应该公民自理的事情,在学习、就业、住房和医疗等方面应该由公民自理。只是那些确实依靠自身力量不能解决的,不能自理自立的,政府应该给予帮助。政府不能对公民负责一切,公民也不能事事依靠政府。政府责任有限,公民也必须自立自理。

浅论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采用先经济后政治的方式虽然使经济逐步步入正轨,但政治明显脱节,不论在处理突发事件还是某些外交和经济问题时不免捉襟见肘。所以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进行研究分析,以用政府职能的转变说明我党在政治以及执政能力上的成熟,这种能力的强化证明一个务实成熟的政党的发展,不仅贯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且对经济和政治现实的把握日趋合理。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动因内容 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政治体制的要求与当前政治体制自由状态存在着矛盾,尤其是对政府职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职能的转变具有迫切性。[1]中国政府发展方向的新定位,中国在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应当深化和细化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的认识,更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把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推进到新的阶段。建设服务型政府又是中国政府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继续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 政府职能是在一定的时期内 ,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和功能 ,它反映了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与方向。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题中之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的体制需求:经济体制转型;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环境变化。 1.经济体制转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在我国,社会转型根本上是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整个社会的转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传统的政府经济职能存在很多弊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原有政府经济职能的条件已发生了重大新变化,某些方面甚至是根本性变化。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企业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正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推动下,政府职能才具有了转变的现实必然性,而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和地方稳定发展的推动者——地方政府,其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必须十分关注经济的发展,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活动领域。这样,经济领域的变革必然会引起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方法和手段的改变。 2.政治体制改革要求政府职能转变。我国政治体制仍然明显地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确实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进一步强调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因此必须继续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力争取得新的进展。 3.社会环境变化要求政府职能转变。当前,我国的文化、技术、教育、法制、自然资源、人文、社会、经济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则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地方政府职能,政府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自身,保持在更高层次上与变换了的环境平衡。社会转型所导致的新社会问题使原来的社会问题变得复杂和尖锐,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加强社会管理。 二、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研究政府职能变革的实质是思考如何在制度变迁的条件下适度界定政府职能,如何实现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从而使政府能够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所以根据当前我国的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政府职能归根结底来自于社会客观存在的需要,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调整,特别在社会出现急剧变革时,政府职能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转变。中国当前出现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是来自于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以及未来新体制运转的要求。 政府职能的转变包括对所承担的职能进行调整(增加、减少、强化、弱化、重点的转移、方式或方法的改变)和对政府职能在各级政府之间重新进行合理配置两个方面。政府职能应如何调整和重新配置,根据政府职能和影响职能配置的因素,首先应对政府行政环境出现的变化(已经改变、正在改变、未改变)和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才能对此提出相应对策。 1.政府行政环境出现的变化 政府行政环境包括的范围极广,但归结起来不外一国的政治、行政、经济、社会某方面的具体体制,正是这些体制影响、制约着政府对社会的公共管理,并提出的相应的要求。中国自1978年采取改革开放的战略以来,在许多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有的变化还十分深刻和巨大。在已出现的变化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对政府的行政无疑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放弃产品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影响所及并不限于社会的经济生活领域,而深深遍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导致社会行为规范标准、观念的改变,要求政府相应地进行公共管理方面的变革。 (2)所有制结构在保持以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逐渐实现了多元化的结构体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面对的管理对象不再是单一的(或几乎是单一的)国有的经济实体,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已无法被普遍采用。政府必须平等地对待各种成份的经济实体。 (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经建立并逐步趋向完善。国有资产设置专门机关进行管理,初步明确国有资产的产权所有者代表,从而使行业经济主管部门的地位发生变化。 (4)政府面临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的社会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成长,市场经济运转必然对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产生影响,导致新社会问题或使原有的某些社会问题变得复杂或尖锐,要求政府加强社会管理。 (5)地方政府将更为关注所在地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权益,尽管政治、行政体制在一个时期里不会出现根本变革,但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完善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加上市场经济运作后居民更为关注自身的日常利益,参与地方管理的意识随之增强,这一切将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的活动中得到体现,特别是在基层这一级,这必然导致地方各级政府更为关注本地居民日常生活中诸问题的权益,从维护当地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出发,更为重视以地方社会生活诸问题的管理,这在城市政府中表现更为突出。 中国政府行政环境的上述变化,是在社会处于平稳发展时期里出现的,涉及的不是政治统治,而是要求更好的解决在充分发挥社会应有调节功能的同时,协调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减少国家直接干预,增强宏观调控。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采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在产品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职能内容与配置,显然不能适应和满足新体制运转形成的需要,必须为此作出相应调整。 2.政府职能的重新调整 政府职能取决于社会发展形成客观需要。中国行政环境变化的趋向表明,中国政府的职能内容,将在经济管理与社会管理调整两个方面作出调整。 从经济管理方面看,政府职能的调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同企业之间不再保持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解除了政府经营经济的职能。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成为拥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同政府间,以至同行业主管部门之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政府不再能通过行政指示、行政命令干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只能从所有者权益角度行使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政府职能转变 热点分析 转变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一)对政府职能认识不清。我国的政府管理模式来源于前苏联,政府包揽所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现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只需要管理那些社会需要而其自身管不了或无人管的社会公共事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事务则由他们根据国家法律和行业规定自主处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分不清哪些事务该政府管,哪些事务不该管。他们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除上级明文规定不管的事务外,所有社会事务都要管,认为这样做十分妥当,不会出现管理真空。 (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留恋权力。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权力的留恋使市场机制难起推动作用。因为这种权力可以给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带来利益,失去这些权力,就意味着失去某些既得利益。市场同权力竞争,结果是力不从心,权力通常占据上风,致使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这样,影响行政效率提高,同时产生腐败。 (三)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不健全。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社会自身的管理和服务是否健全密切相关。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功能先天不足,因而所有的事务必须由政府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也日益完善,且表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的趋势,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社会功能越齐全;相反在一些落后地区,因社会自身功能不全,严重制约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速度。在发达地区可以交由社会管理的事务,在落后地区还必须由政府统管起来,这反过来又阻碍了市场机制的发育。 (四)政府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国民的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行,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有很大提高。但从总体上讲,政府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一是对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行政工作效率不易衡量,担心职能转变会引起负面影响。二是对政府职能只有大致了解,对本层级、本区域、本部门应履行的职责缺乏科学的认识、清晰的界定。不知道哪些职权应归还社会,哪些职能应得到加强。三是等待观望,不敢创新。虽然他们也赞成转变政府职能,但行动上却等待观望,希望有现成的东西可以照搬照抄,缺乏创新意识,也不愿主动探索。四是胸无大局,思考问题往往从小集团、或个人私利出发,对既得利益不愿放弃。五是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工作不负责任,方法简单,方式粗暴。凡此种种都说明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不相适应。 政策链接

目录 一、政府职能转变概述 (1) (一)政府职能的内涵 (1)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 (2) 二、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现状分析 (3) (一)政府职能的现状 (3)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 (3)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 (4) 三、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4) (一)管理理念存在偏颇 (4) (二)角色定位不够精准 (5) (三)政企、政市关系不顺畅 (5) 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分析 (5) (一)树立政府科学的行政经营理念 (6) (二)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角色 (6) (三)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内容 (7) 参考文献 (7)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历史阶段的政府职能的重点、内容、范围和行使职能的方式是不同的,为此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只有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职能才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政府职能转变内涵及其理论基础的进行全面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现状,提出了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理念存在偏颇、角色定位不够精准、政企、政市关系不顺畅,文章最后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建设性对策: 树立政府科学的行政经营理念、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角色、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内容。 【关键字】角色定位,政府职能,现状,对策 政府职能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政府职能在性质、内容、手段和方式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切实转变我国政府职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政府的职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迅速高效地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适应经济发展,对我国政府是一个挑战,不仅关系到经济改革的成败,也是关系到政治改革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要尤其注重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和完善。 一、政府职能转变概述 (一)政府职能的内涵 政府职能就是指政府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责和功能。政府职能反映了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政府职能的主体是行政组织系统及其工作人员。表现为在中央为国务院及各部委,在地方为地方政府及其组成部分。所以说政府主体履行职能的能力如何,决定着政府组织体系的效率高低。二是政府职能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要求。政府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发布时间: 2007-10-4 19:20:38 被阅览数: 1420 次作者:王东梅 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商 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将突破传统的一国范围而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基础性的调节机制。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基础性作用的扩展,极大地改变了政府的运作基础和环境,原来在一国范围内构建的传统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为更多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2001年中国主动做出了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战略选择,这意味着中国更深入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经济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际 竞争与考验。这种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但其背后是政府管理方式、机制、职能与效率的竞争。如何适应新形势,调整政府职能,从而在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轨的国家。因此,中国政府转变职能同时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经济欠发达三重挑战,这就使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为艰巨。 1.要求政府必须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为基础的,没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就没有生产要素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了。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的任务远未完成,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中国要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尽快完成本国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制环境,以吸引世界范围内的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汇聚,借以推动本国经济快速发展。 2.要求政府在开放市场过程中必须合理把握进程市场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属性。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就必须开放其国内市场,这是发展中国家最终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但伴随着市场开放而来的,往往是发展中国家国内产业受到冲击,其弱小的国内经济容易被强大的外部经济冲垮,对开放与改革进程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政府在推进市场开放中要循序渐进, 在扩大开放前要加快国内改革,提高国内企业和市场对外部冲击的适应能力,同时合理把握市场开放进程,采取得力措施化解开放市场可能引起的矛盾,使负面效应尽可能降低。 3.要求政府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运行机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中国既要防止内部经济的过冷与过

从十八大谈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对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意义重大。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需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处理好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激发市场、社会的创造活力 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两个方面。简政放权,目的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加强管理和服务,目的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政府工作的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处理好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既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推动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大举措。 为了增强市场和社会的活力、激发发展动力,政府就要把该放的权力坚决放开、放到位、放彻底,不能因为担心放了容易乱就畏首畏尾、不敢作为。《决定》指出,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该由企业决策的事交还给企业,把该由市场决定的事交还给市场,打破各种影响公平准入和公平竞争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保证各类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转变政府职能,只有把不该管的放下,才能合理取舍,集中力量,有的放矢,把该管的管到家。在强调简政放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市场并非万能,缺乏监管的市场会出现种种“病态”;社会组织也并非力量无限,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大事、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管不了也做不好的事,恰恰是政府应当尽责之处,不能一放了之,当“甩手掌柜”。为此,《决定》指出,“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通过加强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处理好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关系,发挥各个层面的积极性 转变政府职能,需要整体构思、通盘考虑、上下贯通,把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整篇文章做好。既维护中央的权威、上级的政令,也发挥地方、基层的积极性;既防止一统就死,也防止一放就乱;既坚持上下一盘棋,又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注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为各地因地制宜留出合理空间。不同层级政府间的职能配置,应根据实际需要,遵循权力和责任同步的原则,该上收的上收,该下放的下放,形成权责一致、事权与财力相

依法治国背景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法治政府的建设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离不开政府职能的完善和优化。历次的政府机构改革中,政府职能转变始终是改革的重点,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为更好地推进政府职能的优化,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必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机构改革,促进政府公共服务的完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职能转变和法治中国的建设。 标签:依法治国;政府职能;转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政府的职能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对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一、当前形势下我国政府职能履行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进行了六次(1982、1988、1993、1998、2003、2008)规模的改革,通过机构的削减和职能的重置力图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系列的改革本质上是不断地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在这一改革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 (一)“重管理,轻服务”。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百废待兴,由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顽疾导致市场乏力,所有的经济发展都需要政府的参与和引导,因而政府就扮演了一个全能政府的角色,政府几乎成为唯一的参与主体。由于计划经济的原因,我国的市场发育不良,因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体现在政府对整个市场的调节和控制上,同时,市场的主体—企业也就成为了政府行使职能的附庸。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在政府通过自身职能实现在社会资源的分配,实现对社会个体的管理。与此相对应的,政府除了行使管理的职能外,对市场、企业和社会的服务功能很少发挥作用。 (二)“重经济,轻社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因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始终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环节,所以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各级政府极其重视当地经济的发展,GDP的增长成为衡量该地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指标。对经济发展的过度依赖和追求导致了各地社会的畸形发展,从而使得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缓慢,导致了很多矛盾的出现。 (三)“重行政,轻法治”。中国历来就不是一个法治的国家,几千年的封建“人治”更是将法律、法治抛在了历史的身后。而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

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 摘要: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所谓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政府职能的内容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 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政治职能是指政府为维护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我国政府主要有四大政治职能:1.军事保卫职能。即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保卫国防安全、防御外来侵略的职能。2.外交职能。即通过政府的外交活动,促进本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正常的政治、经济往来,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促进国与国之间互惠互利,反对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的职能。3.治安职能。即维持国家内部社会秩序、镇压叛国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职能。4.民主政治建设职能。即通过政府活动,推进国家政权完善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职能。 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政府主要有三大经济职能:1.宏观调控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和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进行间接的、宏观的调控。2.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政府通过政府管理、制定产业政策、计划指导、就业规划等方式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间接控制;同时,还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的力量,与政府一道共同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3.市场监管职能。即政府为确保市场运行畅通、保证公平竞争和公平交易、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而对企业和市场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 文化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它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政府的文化职能主要有一下四类:1.发展科学技术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加强对重大科技工作的宏观调控,做好科技规划和预测等工作,重视基础性、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一般的科技工作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推动。2.发展教育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社会教育发展战略,优化教育结构,加快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形成政府办学与社会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 3.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方针、政策、法规等,引导整个社会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各项事业健康繁荣地发展。 4.发展卫生体育的职能。即政府制定各种方针、政策、法规等,引导全社会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 社会职能,即指除政治、经济、文化职能以外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能。政府的社会职能主要有:1.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的职能。即政府为保证社会公平、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个人收入差距,运用各种手段来调节社会分配、组织社会保障,以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对因经济发展、人口膨胀等因素所造成的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破坏等进行恢复、治理、监督、控制,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政策扶持等措施,促进社会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4.提高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的职能。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包括计划生育的法制建设,方针、政策的制定,规划组织计划生育科学研究,加强计划生育的宣传、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

目录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刻涵义和重要意义 (2) (一)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2) (二)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 (3) (三)转变政府职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3) (四)转变职能是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必然 (4) (五)从全能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 (4) 二、政府职能转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5) (一)产权关系不明确使政府职能难以转变 (5) (二)市场经济的不成熟增加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难度 (5) (三)旧的政治体制的弊端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制约 (6) (四)传统观念、文化的束缚是阻碍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层原因 (7) 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措施 (7) (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 (7) (二)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 (8) (三)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 (10) 四、政府职能转变的效果 (10) (一)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 (10) (二)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11) (三)权利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 (11) (四)直接干预型政府向宏观调控型政府转变 (12)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自1978年来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也正在加快。原来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包揽一切的格局基本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微观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交给了企业、市场和社会,政府直接参与和干预生产经营的范围大大缩小,行政审批的人、财、物分配以及投资和定价项目明显减少,财政性投资逐步转向公共经济领域,政府职能的重点正在逐步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转移。但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与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相比,我国的政府职能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本文从宏观层面对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进行剖析,分析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问题,提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措施并展望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效果。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一些社会职能也在转变,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如何转变政府职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文章首先分析了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历次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在我国这样一个市场经济正在逐步走向完善的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的新思路。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措施;行政管理;能型政府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政府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政府职能转变是以行政权力为基础的政府职责、功能的变化、转换与发展,它意味着政府行政权力的变化,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以及政府行政能力和行政效率的提高。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重点,其宗旨是使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从过去直接管理企业,真正转变到制订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上来,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发展。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意义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职能必须要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我们之所以反复强调要转变政府职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一)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所谓市场经济指的是以市场为资源的主要配置者,以市场利益为激励经济活动的主要调节者的经济运行模式。市场经济的优点,在于它以具有独立的经济利

考试标题《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下试卷 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5 道,单选题 15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下倒计时 33:6 得分:86.25!恭喜, 一、判断题(15 道) 1. 党的十八大关于服务型政府的论述以及2013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论述中,都涉及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问题。 正确 2. 大部门体制改革,是优化公共服务的一个必要条件。 正确 3. 1993年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果为设置党政综合机构。 正确 4. 1982年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为适应经济工作重心的转移。 正确 5. 2008年行政体制改革效果显著。 错误 6. 资源配置方式对政府组织架构及其部门设置具有决定作用。 正确 7. 大部门体制改革,是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所要求的政府架构。 正确 8. 十八大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正确 9. 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存在着没有注册登记的问题。 正确 10. 大部门体制对政府组织结构优化的重要意义包括大部门体制与政府管理扁平化。 正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新任务:“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

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正确 12. 中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国务院部门管得过多过细,既管 不了管不好。 正确 13. 大部门体制是政府职能的载体,而政府需求归根结底由社会需求决定。 正确 14. 大部门体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基本前提。 正确 15. 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正确 1. 1987年行政体制改革的最大贡献是减少了副职,促进了干部年轻化。 错误 2. 十八大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正确 3. 大部门体制对政府组织结构优化的重要意义包括大部门体制与政府管理扁平化。正确 4. 1982年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为适应经济工作重心的转移。正确 5. 1993年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明确。正确 6.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概括而言,发展是指和谐发展。 错误 7. 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正确 8. 大部门体制是政府职能的载体,而政府需求归根结底由社会需求决定。正确 9. 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存在着没有注册登记的问题。正确 10. 2003年行政体制改革错过了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促进科学发展的战略时机。正确 11. 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亮点在于将转变政府职能放在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位置。正确 12. 大部门体制改革如果没有党政高层亲自推动,步履维艰。正确 13. 大部门体制改革,是优化公共服务的一个必要条件。正确 14. 大部门体制改革本质上属于行政权力在党政机构内部的重新配置。正确 15. 1993年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果为设置党政综合机构。正确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国内对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下,我国政府体系必须进行改革,转变其职能,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好。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公共事务,这就需要他们肩负其身上的责任,确立服务意识,完善法制体系,鼓励科技进步和创新,积极推动全球化合作。而对于地方基层政府来说,其主要职能是做好社会管理、发展经济和公共服务等事务,这就要求基础政府要进行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全面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基层的建设和发展。 引言 正如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所说的那样:“在世界各地,政府正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全球经济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使我们再次思考关于政府的一些基本问题:它的作用应该是什么,它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好这些事情。”政府的作用应该是什么,是政府职能的问题;政府如何做好这些事情,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问题。政府职能是根据社会需求,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承担的职责和功能。政府管理方式主要是政府实现其管理职能的手段和方法,通过管理方式政府职能由理想变为现实。 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政府职能,它主要强调市场优先,政府职能主要是弥补市场不足。如美国学者安德森提出,政府应该有七项基本职能:提供经济基础;提供各种公共商品和服务;协调与解决团体冲突;维护竞争;保护自然资源;为个人提供获得商品和服务的最低条件;保持经济稳定。萨缪尔森指出:在一个现代的混合经济中,政府执行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四种:确立法律体制、决定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影响资源配置以提高经济效率,建立影响分配收入的方案。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际资本流动性的日益增强、跨国公司的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市场全球化、地区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组织的功能加强及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等并未真正损害政府的权力,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并未减少,这些因素反过来强化了政府管理,促进了政府作用加强。实践证明,经济与社会生活越复杂,越需要加大政府的调节力度。 在国外大环境的压力下,国内也出现相应的问题和困难。自从加入WTO以来,我国面对外国资本的强力冲击,提高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也迫在眉睫,创新型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工业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也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子孙后代,建立环保型社会,提倡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拉大,部分地区矛盾激化,社会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又要求我们建立和谐社会。这些种种要求和现实的紧迫压力都对我们的政府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政府不断调整,转变职能。 1、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最原始的职能在于:协调社会的阶级矛盾,将阶级冲突控制于一定的秩序之内。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民主化思潮的催化。阶级间的对立关系有所缓和,政府的统治职能便有所减弱。 在当代,政府职能的核心则强调合作管理公共事务。随着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社会自治能力的进一步增加,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将先后在各个领域中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 中国政府职能的重构具体表现为: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由单元取向向多元取向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由功能性向结构性的转变;政府职能的创新———建构与再造。政府职能结构性的转变意味着政府职能要从传统的、单一的、整体的政府职能向分散的、多元的政府职能转化,打破政治与经济、国家与社会的一元结构模式。 1)要建立责任型政府。各级政府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和理解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所肩

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内容? 我们从88年进行政府第二次机构改革的时候,就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到93年,转变政府职能仍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98年改革仍然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最主要的内容。当时大家注意到,我们在98年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以前,虽然在十年之前就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历史性任务,但是并没有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内涵,即政府职能究竟往哪里转?对此在98年以前我们没有明确的说法。在98年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我们对政府职能的方向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要使我们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这种政府职能最终要转变到三个领域:一是要转到宏观调控方面。第二,要转变到社会管理方面。第三,要转变到公共服务领域。98年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方向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即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三个方面。 我们对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中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以及我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特征等的分析。下面重点分析一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制约着转变职能。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牵涉很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如体制问题、机构的设置问题、运行机制的问题。但是就中国目前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来看,最关键是要处理好四种关系,首先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其次要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第三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第四要处理好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只有这四种关系得到很好

的处理,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所以我的基本判断是:我们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解决了一个问题,即政府职能向哪里转,要转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这只是解决了目标问题。但是要实现这些目标,有赖于以上四种关系的合理处理。

论公共服务与政府职能转变

论公共服务与政府职能转变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善、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此,在推动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应注重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切实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性,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充分认识公共服务的极端重要性 1.完善的公共服务既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经济社会越发展,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性就越突出。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性。 2.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当前和未来利益密切相关。对公共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社会产品的分配时指出,“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同现代社会比起来,这一部分一开始就会显著地增加,并随着新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增

长。”《共产党宣言》也提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这意味着,兼顾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是共产党在革命斗争和经济社会建设中肩负的天然职责。在取得执政地位后的经济社会建设时期,不断加强与改善公共服务是执政党及其领导的政府的重要职责,是把人民群众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的持续过程,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并没有忽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等公共服务建设,特别是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首次在党的重要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及其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政

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研究-旅游管理 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研究 政府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转变政府职能是以行政权力为基础的政府职责、功能的变化、转换与发展,它意味着政府行政权力的变化,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以及政府行政能力和行政效率的提高。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重点,其宗旨是使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从过去直接管理企业,真正转变到制订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上来,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发展,政府作为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发起者和实施者,其管理体制在整个国内体制中居中心地位,而政府管理体制中的关键因素是政府职能问题,这一问题在入世之后更加突出,加入WTO 已经有几年,全球经济给政府职能带来越来越深的影响.。政府职能将如何转变是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转变政府职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总的原则应该是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近年来,各级十分重视政府职能转变,在构建“小政府,大服务”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要真正建设服务型政府,还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本人就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等问题作如下探析。 一、目前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促进经济发展,在创造条件改善硬环境的同时,注重优化软环境以赢得生产要素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再以生产要素的聚集促进硬破境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近年来,各地虽下大力气进行专项整治,力图优化发展环境,但收效不够稳定、持久。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政府职能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转变,部门管理体制不配套,依法行政意识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主要表现如下: (一)中央和地方的责权利关系尚未理顺 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能关系,是政府职能调控机制的关键所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历来是我国政府管理体制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体现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主要是中央与地方的责权利关系理顺不够。首先是国家财权财力在中央和地方间的分配关系存在不合理性。其次是历次机构改革都强调对企业下放权力,但中央政府规定下放给企业的不少权力却往往在地方政府那里被截留,给企业放权难以落到实处。中央与地方职能转变的不同步性导致职能转变在不少地方变成一句空话。再次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两者的交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也随之变化。 (二)体制不顺,因权设事,一些现象屡禁不止 按照现行的财税管理体制,社会公共事业的一部分投入采取税外加费的办法解决。长期以来对这些行政事业收费没有纳入预算管理,缺乏必要的监控管理措施,这就使一些政府部门大权在握,为其利用公共权力谋取小集体或个人私利提供了方便。“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屡禁不止。一些部门在利益的驱动下,力争审批收费权。职能交叉的部门之间你争我夺,互不相让,造成多重管理,重复收费。更有甚者,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等现象。 (三)政府对微观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直接干预依然过多 当前中国政府对微观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运行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有些政府职能仍旧采取直接干预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控制,即使在国家提出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行政资分开的背景下也依然如此。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

论公共服务与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的公共服务既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经济社会越发展,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性就越突出。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性。 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当前和未来利益密切相关。对公共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共产党宣言》提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这意味着,兼顾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是共产党在革命斗争和经济社会建设中肩负的天然职责。在取得执政地位后的经济社会建设时期,不断加强与改善公共服务是执政党及其领导的政府的重要职责,是把人民群众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的持续过程,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并没有忽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等公共服务建设,特别是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首次在党的重要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及其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中央对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职能作了更为明确和深刻的阐述,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认识和相应改革部署逐步走向系统化。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环境”。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首次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体制保障的高度。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细化了对政府公共服务的要求,提出,“各级政府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

关于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 所谓政府职能,是指政府为实现国家利益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负有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政府职能具有共同性、差异性和阶段性的特征,它揭示了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基本方向和基本作用,回答了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改革,从总体上看,我市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管理经济的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政府管理职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直接从事和干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的现象大大削弱,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综合协调的职能明显增强;单一追求高增长目标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工作重心逐渐集中到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上来;服从于长官意志的行政内容的随意性和行政裁量的自由化得到限制,政府行为的法定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不断丰富,政府的政策方针更多注重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尽管我市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政府职能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转变,部门管理体制还不够配套,依法行政意识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笔者认为,目前,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一是干预经营,集权审批,市场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得以充分发挥。“管理就是审批”、“重权力轻责任”的观念

一直在很多部门单位同志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习惯于出现问题,就要求加大审批力度,增加审批事项,甚至越俎代疱,把本该由市场、企业和社会调节管理的事统统包揽过来。同时,还存在着审批事项法律依据不充分,审批条件、程序不公开,审批责任不明确,审批监督机制不健全,审批与收费挂钩等问题,这样不仅容易造成部门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更直接影响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干扰企业自主经营,甚至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 二是体制不顺,因权设事,“三乱”现象还不能得到全面禁止。按照现行的财税管理体制,社会公共事业的一部分投入采取税外加费的办法解决。长期以来,对这些行政事业性收费缺乏强有力的监控管理措施,这就使一些政府部门大权在握,为其利用公共权力谋取小集体或个人私利提供了方便。“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屡禁不止。一些部门在利益的驱动下,总是不遗余力来争取审批收费权,存在着增设“门槛”,增加办事环节的现象,甚至造成多重管理、重复收费等问题,借加强管理之名,行收费牟利之实。 三是执法不严,侍权干预,行政执法制度机制还不够健全规范。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行政管理的主要精力应放在维护社会公正、保障经济秩序、实行公平竞争上。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当好社会、市场赛场上的“裁判员”。现实情况是,由于市场经济转轨,法律法规还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