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16课 闭关锁国

第16课 闭关锁国

第16课 闭关锁国

上课口号:历史使人智慧。下课口号:踏踏实实学习,堂堂正正做人。

第16课闭关锁国

主备:娄朋爵审核:杨新幸时间:

识记: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能力: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

情感:只有对外开放国家才能发展。

重点(考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难点(易错点):“闭关锁国”政策措施和危害。

【预习导学】

1、明朝的海禁政策:明朝洪武年间,法令严格禁止人民。这种政策,当时称为“”。

2、清朝“闭关锁国”的措施:清初实施严厉的海禁,至台湾统一,始设

通商贸易。1757年,清廷传谕外国商人,以为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而且加以种种限制。

3、问答: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答:(1)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发稳定,清政府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2)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4、问答: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答:(1)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2)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课堂测试】

1、近代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其原因有()

(1)生产技术落后(2)“闭关锁国”政策(3)统治者的自大(4)外国的殖民统治

A(1)(2)(3)(4)B(2)(3)C(1)(4)D(1)(3)

2、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害怕外国人危及自己的统治B中国工商业发达

C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D天朝的物产丰富,无所不有

3、阅读下列材料: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认为隔离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

(1)明清之际,西欧正处于急速的社会变革之中,清朝统治者“不顾时世,安于现状,认为隔离于世界”而实行什么样的政策?

答:“闭关锁国”政策。

(2)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1)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2)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3)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答:闭关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进步,要想强大,一定要走出去,去学习、去交流、去吸收。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力保障。

第16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 有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A.周瑜的水军B.孙刘的联盟C.诸葛亮的计策D.长江的天险5.小明今年暑假去湖北旅游,他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往日的张天烈火虽已熄灭,但周瑜当时挥剑所书的‘赤壁’仍旧记录着历史的足迹。”他记载的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 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 B.使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6.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7.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 A.战火频繁,破坏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国家分裂C.破坏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条件 8.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宋国—221年—刘备—成都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9.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右图《三国政权形势图》中a区所 示政权的都城在() A.成都B.长安C.洛阳D.建业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两次战役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200 曹操袁绍官渡曹操统一北方 2.208 孙权刘备赤壁黄盖火攻三国鼎立 3.(1)220 曹丕洛阳 221 刘备 222 孙权(2)兴修水利卫温夷洲台湾诸葛亮西南 【合作探究】 1.(1)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取胜: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增强了号召力;重视人才;经济上: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发展生产,粮食储备丰富;军事上,有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事力量,作战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战术。 (2)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原因: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曹操的骄傲自满;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统一的条件尚未成熟。 2.不同意。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生活在东汉末年。因为220年曹丕建立魏国,标志着东汉的结束,而在这之前曹操已经去世了。我认为他不是奸臣。因为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黄河流域长期的战乱。他重视农耕,大兴屯田,发展的北方经济。他的所作所为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曹操可以称得上是东汉末年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3.从政治上看,东汉末年,由于中央政权衰败,各地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结束了割据局面,形成相对稳定的三个政权。相对而言,这是一种进步。从经济上看,由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发展经济,促进生产和社会的进步。因此,三国时期的历史是进步而不是倒退。 4.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两次战役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胜方取胜的原因都有指挥得当、运用巧妙的策略和军队战斗力强等因素,而败方失败的原因都有指挥者轻敌自傲、指挥失误的因素。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战争。 【当堂达标】 1.C 2.C 3.C 4.B 5.C 6.C 7.D 8.C 9.A 10.(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次战役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2)表现了曹操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统一国家的豪情壮志。 (3)官渡之战胜因:“奉天子以令不臣”,收纳流民,开展屯田,发展生产,扩编军队,战术得当,笼络人才。赤壁之战败因:曹操骄傲,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4)示例一:喜欢诸葛亮。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示例二:喜欢曹操,因为他有远大的志向,善于谋略。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闭关锁国练习题十四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闭关锁国练习题十四 第1题【单选题】 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此港是( ) A、漳州 B、宁波 C、云台 D、广州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清朝前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 A、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C、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D、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 )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马克思语) A、文化专制 B、重农抑商 C、与外界隔绝 D、对外交往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美国汉学家费正淸在谈到中国清朝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政策是( ) A、对外开放政策 B、休养生息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汉化政策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清朝与唐朝相比,缺少的是( ) A、盛世的局面 B、开放的胸怀 C、昌盛的文学 D、国家的统一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在闭关政策下,清政府开放的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是( ) A、北京 B、广州 C、苏州 D、泉州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工商业发达 B、天朝物产丰富 C、外国人滋扰生事 D、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资本主义萌芽在清代继续发展的表现有( ) ①手工工场分工更加细密②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增多③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地区增多④对盐、茶等重要商品实行专卖制度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清朝政府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说明清朝实行什么政策( ) A、禁言 B、禁海 C、禁烟 D、禁商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如图描述了一对夫妇经营丝织业机房的情景。据此你认为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论清朝的闭关锁国

论清朝的闭关锁国 [摘要]:许多学者将清朝落后的原因归结到闭关锁国政策,本质上是将内政和外交的重要性没有区分清楚。闭关锁国是清政府的外交政策,但国家衰落的重要原因则基于国家的内政。闭关锁国实际上为清政府提供了一个暂时稳定的国内环境,而清政府没有把握住机会进行任何的改革进步,从来导致了最后的灭亡,这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关键词]:闭关锁国合理性 提及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批评的声音向来不绝于耳。这里不妨援引教科书对于闭关锁国的定义: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外商来华贸易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活动限于指定范围,进口货征收高税额,出口货限制品种和数量。它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它是清朝政府在对外关系中所执行的控制贸易及隔绝与外国交往的政策。 一言以概之,闭关锁国是落后的,错误的,是清政府愚昧无知的表现,这在史学界也一般没有异议。但是对于这个问题,其实仍然有相当大的讨论空间。学者在研究历史问题上必须站在历史当事人的立场才能客观评价。正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就现在看来当时是大大的错误,可是对于当时来说,不能不说是有益的,维护了秦朝的专制统治,是秦始皇采取集权的某种手段。所以要对清代闭关锁国的有正确客观的评价,至少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清代是否真的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其二,果真有闭关锁国政策,对于当时的清朝是否是消极的,而并不是时人时观。 对于第一个问题很多人感到奇怪,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为何还要讨论。而事实上,“闭关锁国”这一名称,并不见诸于当时任何官方文献和私人著述,而是后人对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前实行的一系列对外政策加以概括而提出来的。闭关锁国是否存在并不是板上钉钉的事,相反,可能只是后人的一个臆想。首先,清政府确实开放了广州作为通商口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第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导学案

大流乡中学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学案编号:21 授课人:罗爱英授课时间:班级:学生:小组: 课题:两种命运的决战课型:新授课课时:教师复备栏学生笔记栏 【学习目标】 掌握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重点),掌握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标志,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情况,掌握刘邓大军 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军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重难点) 【知识链接】 一、中国军民的英勇奋战,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A.世界形势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帝国主义力量遭到削弱, 而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力量有了新的发展,这为中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积极对外扩张,妄图统治整个世界。控制中国, 是美国在战后推行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它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B.国内形势 (1)国民党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其根本目标就是使战后的中国重新恢复到 战前状态,即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而中共及其领 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存在和发展,成为其主要障碍。 (2)全国人民,包括民主党派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十分强烈,这样,国内阶级矛盾迅 速上升,中国的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及其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中日民族矛盾不 再是支配中国局势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如何发展、如何解决,将决定着整个中国的命运。 【学习过程】 一、重庆谈判 1、背景: 【自学】认真阅读课本,105 --106页, 【合作】结合材料,总结出:抗战胜利后,各方的态度 材料一: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 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 穷的损害……——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材料二: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 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美国外交文集》材料三: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1945年9 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材料四: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立……联合政府……领导解放 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 答案: A、全国人民: B:美国: C:国民党: D:中共: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的电报: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5 课 清朝的闭关锁国中图版练习题第四十四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 课清朝的闭关锁国中图版练习题第 四十四篇 第1题【单选题】 右图为鸦片战争前,清朝某个城市的面貌,从来来往往的外国船只中,我们可以判断这个城市是( ) A、上海 B、福州 C、厦门 D、广州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贞观之治②康乾盛世③开元盛世④贞观遗风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明清时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说明我国( ) A、封建社会开始衰落 B、封建社会融和发展 C、封建社会繁荣开放 D、封建社会开始分裂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人物,使第二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与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相同( ) ①景帝→文景之治②_________→康乾盛世 A、顺治帝 B、乾隆帝 C、光武帝 D、隋文帝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汉唐、宋元时期,我国对外交流十分活跃,大批外国学者来到中国,或经商致富,或学习求成。明清以后,中外交流一改前朝,逐渐冷落。导致这一现象出的重要原因是( ) A、闭关政策的推行 B、民族压迫政策的推行 C、中国政局动荡 D、航海事业衰落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使明清时的科学技术和西方近代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B、中国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C、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清朝文化专制、闭关锁国阻碍中国科技的发展 D、西方概念改变和数学的发展,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诞生和发展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产品在中国市场遭到顽强抵制的两大原因是( )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 闭关锁国华师大版习题精选三十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闭关锁国华师大版习题精选三 十 第1题【单选题】 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 A、棉纺织业基地出现 B、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 C、丝织业的快速发展 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某班举行辩论会,四位同学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明清时期的特征( ) A、帝国中兴 B、短暂繁荣 C、盛世危机 D、政权并立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8世纪英王派使者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乾隆皇帝回复:“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闭关锁国 B、重农抑商 C、对外开放 D、休养生息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 ) A、明朝初期 B、清朝初期 C、清朝中期 D、明朝中期以后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者自大 B、中国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 C、自为的产物 D、中国富强,无需同外国交往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A、商品经济的出现 B、手工工场的出现 C、手工作坊的出现 D、城市的出现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清朝后期只设一地与外通商,此地是( ) A、广州 B、香港 C、厦门 D、澳门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清政府推行了近二百年的“ ”政策,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答案】:

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16课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曹操统一北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通过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史实,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 物曹操、诸葛亮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三国时期政局变迁的深入剖析,引领学生感受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东汉末年的“乱局”—有识之士的“谋局”—赤壁之战后的逐渐“入局”—曹丕代汉后的“定局”—三家归晋的结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从三国主要人物的经历得出以下认识:抱负是事业做大的根基、情怀是事业更远的保证,而规划则是梦想转变为现实的催化剂。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赤壁之战结局的分析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实物导入】 展示从淘宝网购的两个迷你铜鼎,一为三足圆鼎,一为四足方鼎。告诉学生古代铸造的铜鼎之中,以三足圆鼎为主流。而鼎的功能则经历了:食器—礼器——政权象征的转变过程。鼎作为政权的象征传说自禹建立夏朝始,后商灭夏,鼎迁于商,武王伐纣之后鼎又迁至洛阳。后来秦朝建立之后九鼎下落不明,而政权象征遂又变成了传国玉玺。那么鼎跟我们这节课又有何关联呢? 由此,过渡到本课,板书“三国鼎立” 为什么用这个标题?因为三国的相互独立状态对应了鼎三足分立的状态,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鼎具有政权象征的意义。三国鼎立是一种政治格局,它的形成源于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 【一、乱局】 1、因何而乱? 乱局是东汉末年各种政治势力变化消长的结果。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大权旁落,外戚与宦官交替执政,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于是便有了农民起义。东汉朝廷无法镇压叛乱,便将地方上的刺史升级为州牧,让他们招募兵马进行平叛,结果导致州牧力量坐大,进而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图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

第5课清朝的闭关锁国

年月日星期六 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简述“闭关锁国”地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地原因.了解闭关锁国政策地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内容地学习与讨论,培养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地能力.通过利用互联网上地资源,全面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地历史影响,培养自主合作、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问题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讨论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地影响,提高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地自觉性,使学生具有历史地眼光,世界地意识,开放地心态,积极地情感.通过认识闭关锁国地危害,体会人类地科学文化总是在互相交流中前进,拒绝交流最终将会被世界潮流所抛弃. 二、教学要点 重点:清朝地闭关锁国政策地主要表现及其历史影响. 难点: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形成地原因和对这一政策地历史评价.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自汉到明初,中国一直处于世界文化地前列,统治者在对外关系上,是一种开放地心态.统治者地开放胸襟和气魄使中国保持了长久地生机和活力,但进入明后期以来,随着封建王权地日益强化,对外指导思想逐渐由开放转向隔绝排外.那么这种隔绝排外地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是如何形成地?有哪些表现?我们又如何看待这一政策呢? .讲授新课: 一、闭关锁国地实行 .清王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地背景:清王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是当时国内、国际政治经济诸多因素作用地结果.首先封建统治者地重农抑商地思想,导致不重视工商业地发展,对外国通商贸易进行严格地限制;其次,清朝统治者地“夷狄观”.清朝统治者认为世界上只有中国一个,其他国家都是番邦.即使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也不重视外贸地经济利益,只是把通商当作怀柔地手段.再次,从维护自己统治地角度考虑,随着新航路地开辟,西方殖民者进行全球扩张,中国也是西方列强觊觎地目标.再加上清初,东南沿海地抗清武装地活动,使清朝统治者害西方殖民者地侵犯,害怕中国人民与反清力量出海结聚反抗.故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想一想:你明白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地原因吗?(从本质上讲,闭关锁国政策地根源是落后地自给自足封建经济地基础,是“重农抑商”政策而产生地因循保守地倾向.从政治上看,在于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地清统治者对汉族人民可能与洋人勾结,颠覆清廷地猜忌和防范.) .闭关锁国政策地具体表现:其一,贸易上地表现.包括对内对外两方面.对内表现为:清政府实行严厉地海禁政策,严禁商民出海贸易,严格限制造船地规模,限制国产货物出口;对外表现为:对西方贸易船只予以严格限制,尽量减少通商口岸地数量.并且对外商和华商地活动都作出了更为严格地限制.其二,心理上地表现.一方面,夜郎自大,盲目地夸大中国在世界上地地位.另一方面就是排斥西学,面对新地文化技术,统治者没有了接受地兴趣与

第16课 闭关锁国导学案

第16课闭关锁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识记 (1)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 (2)知道明、清“海禁”、闭关政策、清王朝自大封闭心理的基本概况。(3)了解清乾隆后期出现由盛转衰,面临内乱外患深重危机的原因所在。 2、能力培养 对比汉、唐的对外开放,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 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正是因为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阶级更加愚昧无知,中国社会日益落后,中国才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与时俱进,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机会。 【知识梳理】 限制通商:明朝“海禁”的情况 清朝从“海禁”到“闭关” 闭防范自卫的产物 关“闭关锁国”的原因:自然经济的根源 锁自大心理的反映 国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止西方殖民者“闭关锁国”的影响入侵的作用。 更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预习检测】 限制通商 1.明朝:年间实行“”洪武以后,海禁松弛。 时,厉行禁海;平息倭患后,允许。 2.清朝:清初实施。台湾统一后,设四个通商贸易。1775年清廷传谕外商,以为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而且加以种种限制。 闭关锁国 1.清统治者对外部世界懵然无知。对西方殖民者深怀 和。但又地视之为“夷”或“蕃臣”。他们 ,确实是自卫的需要,但不加分辨地关闭国门,却导致了中国和世界的。 【共同探究】 1.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原因有哪些?

2.清王朝“闭关锁国”造成的影响怎样? 3. 对清王朝“闭关锁国”的评价: 4.感悟历史 ▲对比郑和下西洋与闭关政策的不同后果。谈谈自己的想法。 (1 吸取“闭关锁国”政策的教训,应广泛交往; 2 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3今天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拓展练习】 1..“海禁”开始于 A.洪武年间 B.嘉靖年间 C. 康熙年间 D.乾隆年间 2.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此港是 A.上海 B.宁波 C.青岛 D.广州 3.小明对.清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不理解,请帮他选择()A.封闭关口,固守疆域 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 C.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增设关税,加强管理 4.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工商业发达B.天朝物产丰富 C.外国人滋扰生事D.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 5.清代前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指 A.严格限制对外交易B.封闭关口,严守疆域 C.不许外国人来华D.禁止中国对外交往 6.清朝统治者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 A、闭关锁国 B、扩大对外贸易 C、限制农业生产D鼓励对内贸易7.清朝前期,英国商船曾几次到中国贸易,企图建立长期商业据点的地方是 A、泉州 B、上海 C、宁波 D、广州 8.清朝政府规定:“外国船只只准在广州一口同上贸易,对中国出海的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A 禁止对外贸易 B 实行闭关锁国 C 加强思想控制 D 鼓励商业发展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一课是本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超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超战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在三国发展经济、巩固统治方面实行的具体政策和措施。能认识到三国鼎立是由东汉末年得军阀割据到局部统一的进步,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能分析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由此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的东西。例如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投奔曹操的故事,反映了袁绍和曹操对人才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曹操善于抓住人心的特点,再联系曹操为复北方经济所采取的措施,更能看出他胜人一筹的政治家品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三国鼎立局面尽管延续了几十年,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逐渐走向统一的;通过三国鼎立原因的分析,认识到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清朝的闭关锁国教案 中图版

清朝的闭关锁国 1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新设计 1、《关在鸟笼里的清朝统治者》,形象地展示了“鸟笼”的安全与封闭,方便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影响的了解。 2、对教材进行整合,将原因和表现的讲解顺序调换,学生先了解到闭关锁国的表现,更容易对闭关锁国这个专有名词进行理解,理解了之后,学生们就有疑惑,统治者为什么这样去做?这样调换更符合学生的探索求知心理。 3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图片的展示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材料的展示,需要老师的解读,因为初一学生文言文基础还不够;初一学生多年语文学习,有初步的归纳和总结能力。4重点难点 重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难点: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形成的原因。 5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张骞出西域路线、玄奘、鉴真、郑和下西洋 从唐代丝绸之路到郑和下西洋中国对外开放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程。郑和下西洋时中国的航海规模、航海技术、造船水平均居世界前列,为什么后来被西方超越? 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它又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这是本节课所要探讨问题。 活动2【讲授】正文 一、闭关锁国 清朝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 二、闭关锁国的表现 ㈠贸易上: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清朝初年:为了隔离东南沿海的武装,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从天津到广东沿海各省,严禁所有商船私自出海,同时对西方商船也给与严格的限制。后来为了抵抗东南沿海抗清的劲旅郑成功,又强迫沿海居民内迁,江浙闽粤地区沿海许多地方形成无人区,从而达到隔离海外武装的目的。据史料记载,1672年,一个叫陈瑞的商人准备出海贩卖丝、纱、药材等货物,结果被以谋叛罪处死。 但是,同学们要注意这个时期有一个地方是可以进行自由贸易的,这就是澳门。 2、统一台湾后:台湾郑氏集团归顺清朝后,当时的清朝曾经就是否取消海禁政策进行过一次大的辩论。最后,康熙皇帝以他的远见卓识,做出了取消海禁政策的决定,并在东部沿海地区,增加了四个港口,分别是:广州(广东省)、漳州(福建省)、宁波(浙江省)、云台山(今江苏连云港)。取消海禁增加港口之后,有大量的外国商船来到了中国。但是在这样的开放贸易中,也是有很多限制的,比如外国商人来中国,到岸的时候必须接受严格检查,不能携带武器;外国商人不得将火药、铁器等重要的资源运出。

【新部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1教育网 (2)通过层层设问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从历史人物的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我修养。 (3)通过自列表格或自画示意图的方法,掌握三国鼎立的史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刚愎自用,不堪一击,曹操的善于用人、沉着冷静;赤壁之战中曹操的雄心勃勃,刘备、孙权的精心策划、同仇敌忾。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从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身上,学生们能很好地照出自己的优缺点,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https://www.sodocs.net/doc/f01669089.html,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背景、特点、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主要围绕以下三块内容展开,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在一些重大战役的作用之下,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逐步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制作示意图法等。 [教学准备] 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曲 和展示曹操、刘备、诸葛亮的图片, 把学生带入情境。这首歌是哪部电视 剧的主题曲? 过渡:《三国演义》主题曲“滚 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 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 红。”是非成败转头空,转身之间或 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 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身上。为什 么要这么说,学完了这两大战役你就 会明白。 欣赏歌曲,回答问 题:《三国演义》。 创设情景,激 发学生的兴趣,引 发学生的求知欲。 探究新知1.官渡之战

16课学案

第十六课第一课时《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学案 主备人:翟镇初级中学尹成梅审核人:汶南二中韩明国第二次审核人:丁洪波 教师寄语: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依法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意义,体会今天的我们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2、能力:能够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提高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 3、知识: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学习重点: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学习难点: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学习过程: 内容板块一: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自主学习一:仔细观察教材62页四幅图片。回答: 【你说我说】:图片反映的内容:图一:图二:图三:图四:【七嘴八舌】:我们为什么会受到特殊的关爱? 自主学习二: 1、阅读P63第一自然段,回答:什么是未成年人? 2、认真阅读63页“相关链接”内容,并唱一下63页《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合作学习】: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 【我来下载】:个人的角度: 国家的角度: 内容板块二: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自主学习三:认真阅读教材65页“罗瑞的故事”。回答: 【你说我说】:罗瑞受到了哪方面的保护? 【合作探究】:家庭保护的重要性: 【我来下载】:家庭保护的内容: 【走进生活】: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不符合家庭保护的行为? ①②③ 自主学习四:认真阅读66页“湖北随州”的材料。回答: 【七嘴八舌】:工商分局为什么要整顿学校的周边环境? 【走进生活】:自己学校周围有哪些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现象? ①②③ 【我来出招】:治理周边环境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自主学习五:仔细观察教材65页两幅漫画。回答: 【你说我说】:图画中的未成年人受到了哪方面的保护? 【走进生活】:你们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保护你们健康成长?(说一说)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闭关锁国练习题二十二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闭关锁国练习题二十 二 第1题【单选题】 在中国古代有“士农工商”四民的说法,请问到明末时,位居第二的是哪一个阶层( ) A、商人 B、知识分子 C、农民 D、手工业者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明朝中期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图描述了哪朝何地的商业繁荣景象( ) A、明中后期北京 B、清代初期北京 C、明代初期南京 D、清代中期南京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清朝以夜郎自大的文化心态,试图构筑起一道隔绝中外的“防线”,却使中国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这道“防线”指的是( ) A、设立军机处 B、大兴文字狱 C、重本抑末 D、闭关锁国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 ) A、君主专制 B、重农抑商 C、闭关锁国 D、对外贸易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zhu)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 依为命久矣。”史料中的“机户”是( ) A、地主 B、农民 C、早期的资本家 D、早期的雇佣工人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______和______是全国性商贸城市。

【答案】: 【解析】: 第8题【问答题】 (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到清代丝织业中心是( )。 【答案】: 【解析】: 第9题【问答题】 读图解析题:(1)图中施复夫妇和其他人各自的身份是什么?他们被称为什么?(2)他们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3)出现这种关系的前提是什么? 【答案】: 【解析】:

2019-2020学年度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 5 课 清朝的闭关锁国课后

2019-2020学年度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5 课清朝的闭关锁国课后练习第五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康乾盛世和前代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 A、政局的稳定方面 B、社会的安定方面 C、经济的繁荣方面 D、面临的国际环境方面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行这一政策的初衷是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B、实行这一政策的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这一政策的核心就是禁绝一切对外交往 D、这一政策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与挨打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就添置十几台织机,雇用十几名技术工人织绸。这一历史情景最早应出现在( ) A、元朝后期 B、明朝前期 C、明朝中期 D、清朝前期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 )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马克思语) A、文化专制 B、重农抑商 C、与外界隔绝 D、对外交往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政策指的是( ) A、实行重本抑末政策 B、禁止开展对外贸易 C、排斥西方一切事物 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里,不与外界接触”,这是马克思对哪个时期的评价( ) A、隋唐时期 B、两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在中国古代有“士农工商”四民的说法,请问到明末时,位居第二的是哪一个阶层( ) A、农民 B、知识分子 C、商人 D、手工业者 【答案】: 【解析】:

《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

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概况;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 2.通过对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原因的分析,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懂得正确估量自己的实力。 3.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学习难点】两次战争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 【自主学习】

(1)魏:修建许多____________,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2)蜀: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_______地区的开发。(3)吴: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___________,加强了大陆和___________地区的联系。【合作探究】 1、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 2、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3、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但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说说你的想法。 【课堂小结】 200年曹袁战官渡,统一北方奠基础。208年赤壁起战火,孙刘抗曹少胜多。 三国鼎立魏蜀吴,洛阳成都建业都。三国经济有发展, 230年卫温到台湾。 【达标测试】 1.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D.涿鹿之战 2.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卫温到达夷洲 3、材料一: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 材料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材料一中的“老臣”指谁? (2)材料二中融入了哪一典故? (3)材料二的诗歌是谁所著?他的“志”是什么? (4)有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人物同时有的战役是那场? 4、如何评价曹操? 【课后思考】 你认为与东汉末年社会混乱的状况相比,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选修三第16课导学案

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编写人:张伟莉审核人:伏开丽审批人: 【学法指导】 1、依据知识结构,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并掌握记忆重点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勾画,作出记录,便于上课答疑解惑。【学习目标】 1、了解美苏争霸局面形成原因和表现 2、掌握两国核军备竞赛及影响 【重点难点】 认识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实质 【预习案】 一、剑拔弩张的美苏争霸(阅读教材74页完成) 1、时间:20世纪50、60年代。 2、背景 1)斯大林逝世,______________成为苏联新的领导人,开始对外政策进行调整。2)艾森豪威尔就任总统后,美国也提出了对苏的两手政策。美苏关系出现了一些“______________”的迹象。 3、表现 1)外交上“和解”——戴维营会谈 2)军事上对抗——柏林危机 A原因: ①“和解”只是表面的,美、苏两国没有放弃对____________的争夺。 ②美、苏争夺的重点是欧洲,苏联提出限期结束西方国家对西柏林的占领。美、英、法拒绝苏联的要求。 B经过:1958年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1961年第二次危机达到高潮。 C结果:这一次危机以修建隔绝东西柏林的__________ 而暂告结束。 二、激烈的核军备竞赛(阅读教材75-76页完成) 1、原因:美、苏两国把_____________作为争霸的砝码。 2、表现 1)1945年,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核武器的国家。2)1949年,苏联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3)20世纪50年代,美苏新一轮的竞争围绕着___________的研制和运载工具进行。4)20世纪60年代,美、苏围绕核武器数量展开竞争。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大体形成均势。 三、核均势下的“恐怖和平”(阅读教材75-76页完成) 1、古巴导弹危机 1)背景: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处心积虑推翻革命政权,苏联向古巴提供了经济和军事援助。 2)过程 A1962年,苏联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 B美国立刻采取强硬态度,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同时,集结部队准备进攻古巴。 3)结果 A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B美国也作出不进攻_______________等保证。 2、核军备竞赛的影响 1)美苏两国的争霸多次发生危机,把人类推向战争的边缘。 2)美苏尽管争夺激烈,危机不断,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探究1、二战后初期至50、60年代苏联对外战略政策的调整及影响? 探究2、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美苏争霸态势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探究3、通过古巴导弹危机,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检测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第5课清朝的闭关锁国

第5课清朝的闭关锁国 一、闭关锁国的实行 1.背景 (1)中国是一个传统的____大国,清政府轻视工商业,严格限制________。 (2)清朝统治者________思想严重,蔑视其他国家。 (3)清政府既害怕__________前来侵犯,又害怕中国人民出海结聚反抗。 2.海禁 (1)目的:隔离东南沿海的____武装。 (2)表现:严禁商民出海贸易,同时对西方商船给予严格限制,贸易地点只有____一处。统一____后,增加了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四个对外贸易港口,但对外贸易仍受到重重限制。 3.闭关锁国 (1)政治:从____年开始,清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限制,只留____一处口岸与国外通商,并对外商和华商的活动都作出了更为严格的限制。这就是________政策,它一直持续到________前夕。 (2)经济:无视西方近代________的先进性,拒绝引进吸收。 严重 2.(1)抗清(2)澳门台湾 3.(1)1757 广州闭关锁国鸦片战争(2)科学技术 二、先进文化科学技术经济和航海事业闭关锁国闭塞停滞 【问题1】清朝为何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探究:主观原因:首先,闭关锁国政策是落后的、闭塞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封建统治者自我满足并昏睡在这种自然的庄园中,他们既昧于世界大势,又盲目排斥外国的一切东西。其次,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表现。由于满清贵族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与斗争,清朝统治者便企图通过“闭关”的办法将国内的汉人与外界隔绝,以防止外国人支持汉人形成反清力量。 客观原因:明朝中期以后,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统治。为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合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渗透,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问题2】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影响与后果。

精品学案——第16课 三国鼎立

导学案班级姓名第组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三国鼎立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史实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会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探究,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曹操、诸葛亮等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二、自主预习 1. 年,曹操和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 2. 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称帝,国号魏。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次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 三、合作探究 1.以下材料是名人们对曹操的评价,阅读回答。 材料一“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毛泽东材料二“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材料三“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西晋?陈寿(史学家)材料四“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周瑜你对曹操的评价是什么?

导学案 四、随堂演练 1.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是在() A.211年 B.222年 C. 220年 D. 263年 2.下列人物没有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 A.刘备 B. 曹操 C.诸葛亮 D.孙权 3.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图,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 4.三国时期的夷州指的是今天的() A.台湾 B.海南岛 C.西藏 D. 广州 5.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 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曹操战败 C.赤壁之战结束后 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6.吴国都城建业在今() A.江苏省境内 B.湖北省境内 C. 江西省境内 D.安徽省境内 7.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的是______时期的我国北方的历史情况()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时 8.奠定了曹军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肥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9.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0.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是() ①官渡之战②赤壁之战③诸葛亮治蜀④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三顾茅庐”主要讲述的是以下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 A.孙权与刘备 B.诸葛亮与刘备 C.曹操与诸葛亮 D.刘备与曹操 五、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