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培养方案-2020级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培养方案-2020级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培养方案-2020级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培养方案-2020级

化学工程与技术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专业代码:0817)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系统的化学、物理理论基础,了解以化学工业为代表的各类过程工业国际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修养、学术品德、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现代化工等行业或相关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和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化学工程:化工分离与传质、膜及膜分离技术、绿色化学与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高值化转化、化学品催化转化、天然气水合物与化学反应工程、生物质化学转化、生物质精细化工、储能与氢能、精细化工、能源化学工程。

2.生物化工:生物质生化转化、能源与环境微生物工程、生物分子工程、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

3.应用化学:功能材料合成工艺、化学催化、生物质精细化工,中药生物研究、生物能源分析、药物载体材料、分离化学与工艺、新能源化学与工艺、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

4.材料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水性轴承材料、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合成橡胶、分离膜材料、稀土材料、能源过程及材料、催化材料、纳米材料化学与工艺、膜工程材料与技术、聚合反应工程技术、复合材料成型、溶胶-凝胶反应工程、膜工程材料与技术。

5.环境化工:环境催化、环境化学、能源与环境微生物工程、

三、课程类型和学分要求

1.硕士培养模式。通过硕士研究生招生统考或免试推荐等形式,取得我校硕士研究生资格者。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时,取得的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7学分,硕士学科基础课不少于10学分,硕士学科基础课和硕士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少于16学分。

2.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学生在读硕士研究生完成硕士阶段基本学

习任务,通过博士生资格考核,可以取得博士生资格。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时,取得的总学分不低于4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11学分,硕士学科基础课不少于10学分,硕士学科基础课和硕士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博士专业课(含进展课或累积考核)不少于4学分。

3.普通博士生培养模式。已取得硕士学位,通过我校博士生资格考核者。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时,取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0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博士专业课(含进展课或累积考核)不少于4学分(含进展课2学分)。

4.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修读一门硬核课程(允许跨专业和跨学科选修),单门成绩75分以上为通过,该类课程列表动态更新。融合学院的普博生可自行决定是否要求。

四、研究生培养过程要求

1.博士资格考试:研究生进入博士阶段之前须通过本学科统一组织的博士资格考试,时间安排在统考生的博士入学考试之后,与统考生复试合并进行,统考生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者视同复试未通过,不能录取;硕转博的研究生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者可以申请下一年度再次参加博士资格考试,再次不通过者,不能申请转为博士生。

2.开题报告: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及评审过程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开题报告的时间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生工作进度情况确定,一般应在博士培养阶段的第三或第四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由博士生所在一级学科组织;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人数不少于5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博士生导师不少于3人);达到或超过三分之二的评审专家同意通过的方可通过;开题报告不通过的博士研究生可以申请在下一学期重新开题。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由学位点自行制定相关政策并严格执行。

3.年度进展、中期检查和预答辩等:博士生在学期间每年须提交研究进展报告,经导师签字同意,学位点组织对研究进展报告进行审查,并提出考核意见。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转为硕士研究生。鼓励学位点组织研究生论文中期检查和预答辩(如组织中期检查可将开题报告时间适当提前),就论文所属领域知识掌握情况和取得的成果进行评定,具体要求由学位点自行制定并执行。

4.毕业答辩:博士学位论文的毕业答辩应在研究生通过开题后至少间隔一年进行;具体要求参见研究生院的相关规定。

5.国际学术交流:博士生在学期间须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或短期出境访学一次,或修读并通过学校开设的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国际学术会议和短期出境访学后,及时向学院教学办公室提交有关证明材料。

6.学术报告: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听取不少于15场次的学术报告会,并在报告结束3天内向导师和学院教学办公室提交“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总结表”;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在研究生论坛、研究生沙龙或国内外的学术报告会议上做学术报告至少1次,并及时向学院教学办公室提交有关论文报告证明材料。

7.教学实践:博士生在学期间须承担一次学校、学院所设的助教工作,以获得相关教学

经验。硕士期间在校内承担的助教工作予以认可。融合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可自行制订替代方案。

五、选课要求和课程设置列表

1.公共必修课和素质类课程列表由学校统一设置和要求。

2.超出学分要求的基础课,学生可以申请调整为专业选修课。

3.研究生中途由其他专业转入本专业的,应按照本专业课程要求补修课程,已修课程

符合本专业要求的,可以计入学位课程学分。

4.研究生选修本专业培养方案以外的研究生课程,经导师签字同意,可以算作本专业

的专业选修课。

5.研究生补修本科生所获学分不计入学位课程学分。

6.本专业课程设置列表如下:

硕士学科基础课:

CHEM6002P高等无机化学(3)CHEM6004P电分析化学(3)(硬核课程)CHEM6005P分离分析化学(3)CHEM6405P有机合成化学B(4)

CHEM6406P有机结构分析B(4)CHEN6001P膜科学与技术(3)

CHEM5003P,CHEM5004P,CHEM6010P,CHEM6011P化学动力学(I,II,III,IV)(2、2、2、2)CHEM6012P,CHEM6013P,CHEM6014P理论与计算化学(Ⅰ、Ⅱ、Ⅲ)(2、2、2)(硬核课程)CHEM6018P高等高分子化学(2)CHEM6021P聚合物研究方法(4)

CHEM6022P化学生物学基础(3)MSEN6002P固体材料结构学(3)(硬核课程)MSEN6003P材料物理(4)MSEN6004P热力学与相平衡(3)

MSEN5001P材料中的速率过程(3)MSEN6005P材料合成化学(3)

PEET6102P高等流体力学(4)PEET6103P高等传热学(4)

ENVI6001P环境科学和工程前沿(3)PEET6402P能源转化中的催化与传质(3)

应化所开设课程:

CHEM6100P稀土化学(3)CHEM6103P能源电化学(3)

CHEM6104P应用催化基础(2)CHEM6105P高分子合成方法(2)

CHEM6106P谱学成像分析(2)CHEM6107P有机质谱(2)

CHEM6108P聚合物结构与动力学(3)CHEM6109P聚合物表征方法(3)

CHEM6110P无机材料表征方法(2)CHEN6100P数学物理方程(2)

硕士专业基础课(建议按专业方向选择,经导师同意也可选择不同专业的课程):

化学工程:

CHEM6411P新型能源技术与应用(2)CHEN7003P水污染控制原理(3)CHEN7001P分离科学与技术前沿(2)(进展课)CHEM5012P电化学研究方法(4)CHEN7002P膜分离科学前沿(2)(进展课)PH55222物质结构的波谱能谱分析(3)生物化工:

CHEM6036P生物材料(4)MSEN6407P生物材料科学(2)

CHEM6024P生物无机化学(2)CHEM6038P生物有机化学(2)

CHEM5011P生命分析化学(2)CHEM6039P核酸化学生物学(2)

BIOL5051P分子生物学II(2)BIOL5041P细胞生物学II(2)

BIOL5042P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与原理(2)

BIOL6051P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I(2)

应用化学:

CHEM5007P催化作用基础(6)CHEM5012P电化学研究方法(4)(硬核课程)CHEM5008P绿色化学(4)CHEM6019P功能高分子(4)(硬核课程)

材料化学工程:

CHEM6035P高分子物理化学(4)MSEN6008P材料力学与热学性能(3)

CHEM6031P材料有机化学(2)MSEN6014P纳米材料学(3)

MSEN6010P高分子表面与界面(3)CHEM6040P材料与器件的微纳制造

环境化工:

ENVI6004P水化学(3)ENVI6402P废弃物资源化技术(2)

ENVI6403P污染控制材料(2)ENVI6404P环境分子生物学技术(2)

应化所开设课程:

CHEN6101P高等化学生物学(2)CHEM6112P无机功能材料计算机模拟(2)广能所开设课程:

CHEN6102P能源微生物学(3)

CHEN6103P木质纤维素化工技术及应用(3)

CHEN6104P生物质能高品质能源利用及技术(3)

硕士专业选修课(博士专业课程、其它学科及院系的研究生课程予以认可):

课号课程名称学分备注CHEM6025P结构配位化学3

CHEM6400P化学实验安全知识1MOOC

CHEM6401P晶体合成与结构分析2

CHEM6402P气体吸附理论与实践2

CHEM6403P表面活性剂化学2

CHEM6404P高等有机化学B4非有机专业CHEM6407P香味化学基础2

CHEM6408P催化前沿讲座1

CHEM6409P研究生化学物理专业实验2

CHEM6412P烟草化学2

CHEM6413P高分子辐射化学基础2

CHEM6414P核化学与放射化学4

CHEM6415P高分子标度理论导论2

CHEM6416P有机高分子固体2

CHEM6417P热塑弹性体概述2

CHEM6418P辐射化学 2.5

CHEM6419P电离辐射防护与剂量学2

CHEM6420P高聚物电学性能2

CHEM6421P高聚物的力学性能2

CHEM6422P金属有机与高分子2

CHEM6423P均相催化有机合成3

CHEM6424P综合仪器分析实验1

CHEM6425P荧光:实践与应用(英)1

CHEM6426P高等物理化学(英)2

CHEM6427P现代无机化学(英)2

CHEM6428P固体化学原理(英)3

CHEM6429P物理有机化学(英)2

CHEM6430P高等有机化学-合成与功能(英)2

CHEM6431P相平衡及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3

CHEM6432P电子密度泛函理论与应用3

CHEM6433P生物膜和脂类组学概论2

CHEM6434P量子统计力学3

CHEM6435P表面与胶体化学2

CHEM6436P胶体化学与表面化学(英)1

CHEM5006P高等分析方法3

CHEM6037P高分子链构象统计学2

MSEN6400P材料化学3

MSEN6401P材料科学英语文献阅读2

MSEN6402P半导体器件原理2

MSEN6403P铁电材料与器件2

MSEN6404P光化学与光功能材料科学2

MSEN6405P碳材料科学基础及应用2

MSEN6406P无机新能源材料与运用2

MSEN6407P生物材料科学2

MSEN6408P先进光电材料1暑期课程

MSEN6409P Materials Science Journal Club2

MSEN6410P Biomaterials Science2

MSEN6411P先进功能材料(英)2

MSEN6412P原子尺度材料模拟(英)2

MSEN6413P固体物理(英)2

MSEN6414P晶体学与材料结构表征(英)2

MSEN6415P计算材料学(英)2

MSEN6416P无机材料合成化学与应用(英)3

MSEN6417P聚合物加工流变学2

013604计算流体与传热传质3本科生课

CHEN6500P专利撰写与规划2应化所开设

CHEM6900P X射线衍射3微尺度开设

CHEM6901P分析电子显微学2微尺度开设

CHEM6902P物质结构的波谱能谱分析3微尺度开设

CHEM6903P物质成份的光谱分析 2.5微尺度开设

CHEM6904P研究生扫描电镜实验培训2微尺度开设

CHEM6905P研究生扫描电镜实验培训2微尺度开设

CHEM6906P研究生透射电镜实验培训2微尺度开设

CHEM6907P研究生透射电镜实验培训2微尺度开设

CHEM6908P光固化技术原理及应用2微尺度开设

CHEM6909P热分析方法及其应用3微尺度开设

博士专业课:

CHEM7008P无机化学进展(3)CHEM7003P分析化学前沿(2)

CHEN7001P分离科学与技术前沿(2)ENVI7402P污染控制研究前沿和进展(2)ENVI7401P环境科学与工程高级讲座(3)CHEM7007P能源化学前沿(2)

CHEN7002P膜分离科学前沿(2)CHEM7005P可再生能源研究进展(2)CHEM7010P聚合反应原理专论(2)MSEN7001P新能源材料与技术(2)MSEN7002P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2)CHEN7003P水污染控制原理(3)

应化所开设课程:

CHEM7100P应化讲坛(1)

CHEN7100P光功能材料及应用(2)CHEN7101P生物分子工程(2)

CHEN7102P新型光电材料(2)CHEN7103P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2)CHEN7104P材料科学与技术(2)CHEM7105P稀土新材料进展(2)(进展课)CHEM7106P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的应用(2)(进展课)

CHEM7107P通用高分子材料(2)(进展课)

广能所开设课程:

CHEN7105P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前沿讲座(3)(进展课)

CHEN7106P节能与环保技术前沿(3)(进展课)

CHEN7107P催化化学(3)CHEN7108P天然气水合物(3)

CHEN7109P薄膜材料与薄膜技术(3)CHEN7110P电化学储能材料及器件(3)CHEN7111P氢能科学与技术(3)CHEN7112P岩石矿物材料科学与技术(3)CHEN7113P太阳电池材料与器件(3)CHEN7114P电化学原理(3)

冶金工程

冶金工程 冶金工程是一个比较容易让人“误解”的专业。 一提到它,人们往往会将它和那些数不清的烟囱高炉,扫不尽的漫天尘土,看不完的冰冷的钢板铁材等联系在一起。因此,很多考生在面临专业选择时,往往视其为“畏途”,鲜有将它作为首选志愿专业的。那么,冶金工程专业究竟是怎样一门专业学科呢?它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就业前景如何?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冶金工程是否成为当今世界的“夕阳产业”?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同走进冶金工程这个广袤的世界。 一、历史的骄傲、现代的支柱 说起冶金工程,在我国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时代。那时,丰富的冶铜技术就成为了中国冶金行业的源头,并迅速把整个青铜技术推到更高的阶段,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之后,我国的冶金技术在世界上又率先取得了突破:人们在漫长的冶炼过程中逐渐掌握了金属冶炼所需要的高温技术和较高水平的冶金处理技术。如柔化处理技术、炒钢技术、百炼钢技术、灌钢技术等。公元十五世纪,在明带中叶我国已大量开始生产金属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五金》中有关于密封加热冶炼“倭铅”(即锌)方法的记载。明代的钱币“永乐通宝”也具有较高的含锌量。而欧洲到了十八世纪才开始冶炼锌。此外,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了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许多成就,如冶炼生铁和熟铁的连续生产工艺,退火、正火、淬火等钢铁热处理工艺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冶金工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钢产量连续居于世界前列,足见国家的重视和其迅速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诚然,现代科技的进步催生了一些高科技新材料的诞生和应用。但是,冶金材料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其优势和特性依然是其他材料所不可比拟和替代的。 二、高新技术与学科发展完美结合 冶金工程专业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呢?它是一门研究从矿石提取钢铁或有色金属材料并进行加工的应用性学科,培养的是冶金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冶金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高新技术和学科发展相结合是本专业的一大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冶金过程的优化和新技术开发最大限度地满足相关产业对高品质冶金材料的要求,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冶金生产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也是本专业的前沿主攻方向。考虑到我国冶金行业清洁化生产水平低和特有的复合矿资源多样化的特点等因素,该专业不仅要致力于研究流程中废弃物的“四化”(即减量化、再资源化、再能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综合技术,而且还要对复合矿冶炼技术进行环保和经济意义上的评价和指导,并在此原则下开发复合矿的综合利用技术,最终实现我国高品质冶金材料的生态化生产。 根据以上特点,冶金工程专业主要有三大研究方向。一是冶金物理化学方向:学习内容包括冶金新理论与新方法、冶金与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制备物理化学、冶金和能源电化学等。二是冶金工程方向:学习内容包括钢铁和有色金属冶金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研究、现代冶金基础理论和冶金工程软科学、冶金资源的综合利用、优质高附加值冶金产品的制造和特殊材料的制备技术等。三是能源与环境工程方向:学习内容包括冶金工程环境控制、燃料

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化工工艺方向)(本科)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炼油工艺、油品应用、化工安全等方面得到初步专业技术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石油炼制、乙烯生产、石油化工、油品应用、精细石油化工、有机化工等行业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商品检验、工程设计和新产品的开发及科研等工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组成、合成制备、结构与性能关系和加工应用等全面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与改性、复合材料和塑料制品等企业以及研究单位从事塑料、橡胶、涂料、粘合剂、复合材料的合成、加工、应用、生产技术管理和市场开发等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环境工程(本科)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环境规划和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高级环境工程技术与环境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政府、规划、经济管理、环保等部门和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管理、设计、教育和科研等工作。 给水排水工程(本科)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需要,在水资源开发、加工、输送、回收处理与再生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城镇、工业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咨询、监理、施工、运营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技术或管理工作;也可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从事专业教学、培训工作。 油气储运工程(本科)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油气储运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国家与省、市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运输规划部门与设计部门、石油石化企业与城市燃气企业等从事油气储运工程的规划、勘查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和研究、油品应用、石油营销及管理等工作。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科)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在石油炼制、乙烯生产、油品应用、化工安全等方面得到初步专业技术训练的应用型高素质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石油炼制、乙烯生产、石油化工、油品应用、精细石油化工、有机化工、石油化工产品储运等行业从事生产操作、技术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工程设计和新产品的开发与科研等工作。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按二级学科培养,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 二级学科专业代码及名称:081701化学工程、081702化学工艺、081703生物化工、081704应用化学、081705工业催化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知识面宽、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2.具有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求实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 3.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4. 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本专业的现代实验技能、研究方法和计算机技术; 5. 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6.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工作,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研工作和相应的技术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化学工程:化学工程的基础理论;运用化学工程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研究环境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应用化学工程的基础理论对化学品在工程放大和实际工业生产中的技术难点进行研究。 化学工艺:精细化学品与绿色化学工艺;清洁生产与生态化工;化学工艺与生物工程、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资源利用及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交叉研究。 生物化工:应用生物化学;动物高效繁育与品质控制;微生物产品及发酵工艺;植物细胞工程。 应用化学:食品添加剂及功能助剂的合成及应用;医药中间体的研制与开发;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基于光电检测的化学传感器;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 工业催化: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的研制与应用;气体脱硫净化剂的研制与应用;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与工艺 2010-04-11 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能源、信息、材料、环保、生物工程、轻工、制药、食品、冶金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

能力。主要课程有:物理化学、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和一门必选的专业方向课程。本专业每年计划招生本科240名、硕士约300名,博士约60名。 一、化学工程方向 本方向隶属于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是首批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较高知识素养的高等化工专业人才。毕业生所具备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使之拥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在掌握了现代化工生产技术领域的生产过程、设备设计和产品研制开发的基础

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现代化研究方法和手段后,能胜任化工制药类过程的研究、开发、设计和管理工作。毕业后,既可到化工、能源、信息、材料、环保、轻工、制药、食品、冶金和军工等企业进行项目开发、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也可以在科研院所或大专院校继续深造并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化学工程是以化学工业及相关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物理过程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所用设备的设计原理与操作方法以及最终实现过程优化所应遵循的共性规律。本专业方向学生主要学习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传递过程基础、化工数学、化工分离过程、化工工艺学、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设计等课程,为拓宽专业面,增加适应

化学化工系各专业介绍

化学化工系各专业介绍 (1)化学专业(本科、理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其它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及科技管理的能力。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化学教学论、化工原理等。 就业方向:学生可以从事中等化学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环境监测、食品医药检测工作,企业化工生产、管理等工作。 (2)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工学) 培养目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面向化工、石油、医药、能源、冶金、轻工、材料、环境、生物等行业,培养具有深厚的化工理论基础、掌握现代化工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从事化工过程及生产工艺的研究、开发及设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适应社会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设计、化工分离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和必选的专业方向课程等。 就业方向:学生能在化工、材料、冶金、能源等部门从事化工

流程及设备设计、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系统决策与优化,企业的技术管理及有关科研、教学等工作。 (3)矿物加工工程(本科、工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从事在矿物(煤炭、金属、非金属)分选加工和矿产综合利用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现代选矿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从事矿物加工过程的生产与设计、适应社会建设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矿物加工学、工程流体力学、选矿厂设计、选矿机械设计、矿产资源加工与利用、矿物岩石学、矿区环境保护概论、非金属矿物加工与利用等。 就业方向:学生可在矿物加工领域从事矿物(煤炭、金属、非金属)分选与高效利用、选矿(煤)企业机械及自动化设计、设备管理与维护、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等工作。 (4)冶金工程(本科、工学) 培养目标:冶金工程专业是培养具备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冶金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金属学、冶金传输原理、冶金原理、钢铁冶金学、有色金属冶金学等。 就业方向:学生可在钢铁企业及氧化铝、电解铝、电解铜等有色金属企业从事技术及管理工作,也可到环保、化工、金属矿山等行业从事相关的技术及管理工作。

浅谈对化学工程与工艺的认识

化工1210 舒丹丹学号:2012011304 浅谈对化学工程与工艺的认识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一门厚基础、宽口径、适应性强的大专业,它对知识的交叉渗透、产业的相互交融提出了更宽更深的要求。 因为化学工业是具有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资本密集的特征,对学习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学生是有一定的培养要求的。一是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二是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三是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四是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五是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六是掌握文献、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七是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的能力之后,我们才能真正的学好化学工程与工艺这门学科。 在我们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主要有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和工业催化。下面我将从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这两个方面简单的谈谈对化学工程与工艺的认识。 首先,化学工程是研究化学工业和其他过程工业生产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的共同规律一门工程学科。化学过程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反应过程,而物理过程是指物质不经过化学反应而发生的组成、性质、状态、能量变化过程。化学工程是研究工业生产过程

中有关工程因素对过程和装置的效应,特别是放大效应的影响,以解决关于过程开发、装置设计和操作的理论和方法等问题。它是以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的原理为基础,广泛应用于各种实验手段,与化学工艺相配合,去解决工业生产过程。也就是说,化学工程的研究对象实际上就是单元操作,单元操作是构成多种化工产品生产的物理过程,通过对单元操作的研究,得到具有共性的结果,这些共性的结果以用来指导各类产品的生产和化工设备的设计。 化学工艺是研究原料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过程,所以化学工艺的研究对象是工业生产的总过程,而不是过程中的某一单元操作,这是与化学工程的最大的区别。化学生产过程一般有三个步骤:原料处理、化学反应、产品的精化。化学工艺是要研究这三个过程,以达到产品的最优化。化学工艺的主要课程有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工传递过程、化学反应工程、化工机械、精细有机合成原理等。 上周学院组织学院学生去东区参观了我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虽然现在我的专业知识很薄弱,对很多的实验室的装置和设备原理不是很懂,但至少让我了解到化学工程与工艺真的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如果生活中缺少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世界的科技水平是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水平的。现在我将简单介绍我校的传质与分离实验室膜分离研究室。 传质与分离实验室膜分离研究室现在主要有4位教师。张卫东老师,他是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长期从事于膜分离方面的科研工作,尤其是在中空纤维膜器结构设计及中空纤维膜萃取过程及纳滤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点一级学科培养方案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名称/代码: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2015年修订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研究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熟悉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国际学术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独立从事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等方面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和其它实际应用能力;能承担高等院校、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向 本一级学科包括化学工程(081701)、化学工艺(081702)、生物化工(081703)、应用化学(081704)、工业催化(081705)等5个硕士授权二级学科,所有二级学科均为本一级学科的培养方向,各培养方向与研究范围如下:1.化学工程 研究范围:煤基固废高值化利用;工业结晶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化工流体相平衡的研究;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与应用。 2.化学工艺 研究范围:西部地区化工矿产资源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低阶煤的分级、高效清洁利用;烟道气脱硫、脱碳、脱硝机理及技术研究;化工工艺及反应过程优化、模拟计算。 3.生物化工 研究范围:生物质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环境生物技术;微生物资源与应用技术。 4.应用化学 研究范围:新型功能分子材料的设计、开发与应用;中西部地区天然产物的

提取、分离、纯化和超细化、微胶囊化应用研究;功能分子材料的构效关系及其理论模拟计算;内蒙古稀土资源在材料、生物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电化学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5.工业催化 研究范围:新型催化材料(催化剂)设计、开发与应用;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分析;能源与资源催化转化。 三、培养方式 全日制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学科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四、培养年限与安排 学制三年。完成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全部课程,修满规定学分,通过专业实践、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内蒙古工业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毕业办法》有关规定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但在校时间不应少于2年。特殊情况下,可申请延期毕业,最长延期时间不超过1年。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原则上不超过一年,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申请论文答辩止)。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附件1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2017级起)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理工结合、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强的应用研究型领军人才。毕业生需掌握化学工程的系统知识和技能,掌握化工工艺与设备的工程应用开发研究与设计方法,培养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终身学习意识,培养复合型知识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团队组织协调合作和团队领导能力;在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学习环境中,具备全面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备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熟悉化学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政策、法律和法规,遵守学术道德、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具备战略思维、专业视野、领导意识、创新创业和工程应用研究等综合能力。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通过化学化工基础与专业课程、化工设计与实验专业课程、跨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与训练,掌握化学工程的系统知识和技能,掌握化工工艺与设备的开发研究与设计方法,培养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终身学习意识,培养复合型知识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团队组织协调合作和团队领导能力。 2、通过通识课程、职业指导课程、小班培养、人文讲座等,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备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遵守学术道德、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1—

3、通过双语教学、国外专家专题讲座、与国外著名高校实施联合培养及互访等形式,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 4、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导师制、研究室开放与实习实训、专业选修课与研究生课程贯通、社会实践等形式,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战略思维、专业视野、领导意识、创新创业和应用研究综合能力,能够适应未来发展。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修业年限:4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五、专业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二、大学物理、线性代数、计算机程序设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制图、现代仪器分析、数值计算方法、化工前沿、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六、专业核心课程 —2—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第,.卷第$期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U C F K ,.#C >$ !, %%-年,月’:7D )0L :G 5692(O 0L ,)R 7;S D E ^@)*()99D ()* 4@N >!,%%-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吴济民"$)(,’#!男!河南平顶山人!$))+年毕业 于湖南大学有机化工专业!工程师!从事环己醇等工艺技术管理工作$ 环己醇装置氢气压缩机轴瓦温度超高原因分析及对策 吴济民 "中国神马集团尼龙&&盐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平顶山!-&(%$+ #!!摘要! 分析了环己醇装置氢气压缩机的轴瓦温度超高的原因!采取了有效的技改措施!避免了轴瓦温度超高!保障了氢气压缩机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氢气压缩机%轴瓦%温度超高%润滑油 中图分类号!/1-.(!文献标识码!T !文章编号!$%%&’()%&",%%-#%$’%%--’%, !!中国神马集团尼龙& &盐公司环己醇装置采用日本旭化成公司开发的新技术!其核心运转设备氢气压缩机采用三段往复式压缩技术!作用是将氢气脱硫系统供给的压力为%>&S Q E 的氢气逐级压缩到&>%S Q E 后!分别送往加氢反应系统与环己烷精制系统$自$))6年开车以来!该压缩机显现了体积小&打气量大&操作方便等诸多优点!但轴瓦温度超高却一直影响着压缩机的长周期稳定运行!从而制约着整个装置的高负荷运行$因此!如何降低氢气压缩机轴瓦温度是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压缩机润滑油系统简介 压缩机润滑油系统是氢气压缩机的重要辅助系统!由主油泵&辅助油泵&过滤器&冷却器组成$润滑油系统在压缩机运行及开停机前后+%J B G 内给压缩机提供润滑油!经过各润滑点后的润滑油温度升高!在冷却器内用循环冷却水降温后再循环使用$压缩机轴瓦温度"/!$))’$’’,’’+’’-#与润滑油的温度有着直接的联系$ K !压缩机轴瓦温度升高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压缩机在压缩做功过程中!曲轴与轴瓦之间因摩擦产生热量!润滑油在起到润滑作用的同时!将热量带走!起到降温作用$但润滑油经冷却器换热后油温仍很高!进而导致轴瓦温度超高%尤其在炎热的夏季!由于环境温度高!轴瓦温度更是居高不下$另外!实际操作中压缩机入口氢气压力%>&(S Q E !而设计入口压力%>.(S Q E !这进一步加剧了轴瓦温度的升高$通过系统排查!分析并查找了可能造成压缩机轴瓦温度超高的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技改措施$,>$!油冷却器换热效率对压缩机轴瓦温度的影响,>$>$!原因分析 润滑油从压缩机各润滑点返回油箱后!由辅助 油泵增压送入冷却器进行冷却$由于冷却介质是外 管网提供的循环冷却水!一方面经过长期运转!循环水中所含杂质不断在冷却器中沉淀&生锈结垢!造成冷却效果逐渐下降%另一方面在夏季!外管网送来的循环水温度较高!经冷却后现场油温/2$6)O ’T’,指示值高达-.g ! 从而导致轴瓦温度超高$,>$>,!技改措施 鉴于循环水"给水温度+,g #作为冷却介质换热效果不佳!决定就近新增冷冻水&冷冻回水管线!采用冷冻水"给水温度.g #作为冷却介质!提高冷却效果$ ,>$>+!技改前后效果对比 !!技改前后轴瓦温度比较见表$$ 表!!冷却介质改造前后效果对比 Z 轴瓦温度/!$))’$/!$))’,/!$))’+/!$))’-/2$6)’,技改前&->.&)>+&&>((6>.-.>.技改后 &+>$ &(>6 &.>, (&>+ -+>& !!由表$可见!技改后从压缩机油温到轴瓦温度都有明显下降$ ,>,!氢气压缩机入口氢气压力对轴瓦温度的影响,>,>$!原因分析 外管网压力超过%>(%S Q E 的氢气经脱硫系统后!通过压力调节阀控制一定的压力!一部分送往氢气压缩机入口!另一部分送往己二胺装置$由于己二胺装置使用的氢气压力要求为%>(%S Q E !而氢气压缩机入口氢气压力实际只需%>&%S Q E !经平衡后!实际操作中压力调节阀压力控制为%>&(S Q E !因此!氢气压缩机实际入口氢气压力高出压缩机设计操作值%>%(S Q E !从而造成压缩机处理氢气量增万方数据

化工专业描述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煤转化、天然气转化、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编辑本段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 基本能力 1. 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3.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4.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 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主干学科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主要偏重于工艺研究方面。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大学物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和一门必选的专业方向课程。另外辅修化工经济技术分析,电工电子等。根据学校略有变动。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化学与化工基础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应用要求较高等,一般安排40周。主要专业实验:有机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化工热力学、化工传递过程、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过程系统工程、工业催化和应用化学等。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专业发展方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精细化工。相近专业:制药工程。(主要的是化学制药)。 编辑本段主干课程 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机械、精细有机合成原理等。 编辑本段就业方向 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编辑本段专业开设高校 国内该专业排名比较考前的高校[1]: 1 天津大学 2 清华大学3华东理工大学 4 浙江大学 5 大连理工大学 6 北京化工大学7华南理工大学8南京工业大学9北京理工大学10湖南大学11南京理工大学 12四川大学13中南大学14哈尔滨工业大学15厦门大学16浙江工业大学17东北大学18青岛科技大学19西北大学20广西大学 21大庆石油学院22西南石油大学23青岛大学

以下是国内化工专业大学排名

以下是国内化工专业大学排名: 1天津大学 2清华大学 3华东理工大学 4浙江大学 5大连理工大学 6北京化工大学 7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8华南理工大学 9南京工业大学 10北京理工大学 11湖南大学 12南京理工大学 13四川大学 14中南大学 15哈尔滨工业大学 16厦门大学 17浙江工业大学 18东北大学 19青岛科技大学 20西北大学 21广西大学 22大庆石油学院 23沈阳化工研究院 24西南石油学院 天大是全国化学化工类的龙头老大。厦大和中科院理科强,川大的分化强。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 1 天津大学 A+ 15 西北大学 A 29 福州大学 A 2 大连理工大学 A+ 16 上海交通大学 A 30 合肥工业大学 A 3 北京化工大学 A+ 17 浙江工业大学 A 31 华中科技大学 A 4 清华大学 A+ 18 青岛科技大学 A 32 南昌大学 A 5 华东理工大学 A+ 19 江南大学 A 33 中国矿业大学 A 6 华南理工大学 A+ 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34 北京大学 A 7 浙江大学 A+ 21 厦门大学 A 35 西安交通大学 A 8 中国石油大学 A+ 22 武汉理工大学 A 36 北京科技大学 A 9 南京工业大学 A+ 23 河北工业大学 A 37 陕西科技大学 A 10 四川大学 A+ 24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A 38 兰州大学 A 11 北京理工大学 A 25 湘潭大学 A 39 广东工业大学 A 12 南京理工大学 A 26 湖南大学 A 40 长春工业大学 A 13 中南大学 A 27 江苏工业学院 A 41 山东大学 A 14 太原理工大学 A 28 郑州大学 A B+ 等 (62 个 ) :湖南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广西大学、燕山大学、吉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大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 (英文)名称: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一、学科概况 化学加工过程可追溯到古代的炼丹、冶炼、造纸、染色、医药和火药等化学加工方法。现代化学工程与技术是19世纪末为适应化学品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在工业化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1880年,“化学工程”概念首次被英国学者George E. Davis 正式提出。1888年,美国学者Lewis M. Norton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设了第一个以“化学工程”命名的学士学位课程,标志化学工程学科的诞生。 1901年,第一部化工手册(George E. Davis)问世,孕育了“单元操作”思想。1915年,美国学者Arthur D. Little正式提出了“单元操作”概念,将各种化学品的工业生产工艺分解为若干独立的物理操作“单元”,并阐明了不同工艺间相同操作“单元”所遵循的相同原理,实现了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第一次质的飞跃。1935年,美国学者P. H. Groggins将此概念延伸至化学反应过程,提出了“有机合成中的单元过程”。此后,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研究方向逐渐丰富,单元操作原理和化学反应理论共同促进了应用化学和化学工艺的迅速发展,工业催化也应运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抗生素产业的巨大需求催生了生物化工。

195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R. B. Bird等把相关物理和数学理论引入“单元操作”,将所有单元操作归纳为质量、热量和动量的传递过程,并阐明了传递过程基本原理。随后,传递过程原理与化学反应相结合,确定了化学反应工程的学科范畴和研究方法。传递过程原理和化学反应工程(“三传一反”)理论的发展,完成了学科由“单元操作”向“三传一反”过渡的第二次飞跃。 此后,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并逐步形成了数学模型化的过程系统工程方法论,为解决学科复杂工程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世纪90年代后期,学科研究向更短和更长时间尺度延伸,跨越纳观尺度、微观尺度、介观尺度、宏观尺度和兆观尺度,逐步进入“多尺度、多目标”研究发展新阶段。 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复杂性科学以及测试技术的发展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手段和新的发展机遇。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使得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服务的经济领域日益扩大,研究的范围不但覆盖了整个化学与石油化学工业,而且渗透到能源、环境、生物、材料、制药、冶金、轻工、公共卫生、信息等工业及技术领域,成为实现能源、资源、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资源的深度和精密加工、资源和能源的洁净与优化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并且支撑了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 二、学科内涵 (1)研究对象: 化学工程与技术是研究化学工业及其他相关过程工业(如石油炼制工业、冶金工业、食品工业、印染工业、制药工业等)中所进行的物质与能量转化、改变物质组成、性质和状态及其所用设备的设计、操作和优化的共同规律和关键技术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其核心内涵

化学工程与工艺相关论文

提示:以下所有论文,将鼠标移至想要查看的标题上,按住Ctrl键并单击鼠标左键即可打开查看详细内容。也可咨询QQ:893628136 1. 电镀污泥中铜和镍的回收(字数:11869,页数:17 ) 2. 电渗析染料脱盐(字数:8183,页数:21 ) 3. 具有PULL-UP效应的合成革涂层配方及效应蜡的优化研究(字数:16506,页数:29 ) 4. 年产1500吨O,O—二乙氧基硫代磷酰氯车间设计(字数:12242,页数:34 ) 5. 年产1800吨氯乙酸的生产工艺设计(字数:10255,页数:32 ) 6. 汽液平衡测定及一致性模型的研究(字数:12042,页数:31 ) 7. 染料脱盐实验研究(字数:9594,页数:21 ) 8. 浙江万盛化工污水处理站设计(字数:11349,页数:27 ) 9. 异常数据的诊断、处理及化工应用(字数:12365,页数:32 ) 10. SBR法处理啤酒废水试验研究(字数:13062,页数:36 ) 11. 半水煤气生产过程计算及材料数据库程序编制(字数:8752,页数:28 ) 12. 吡硫醇锌检测方法的建立(字数:9522,页数:23 ) 13. 波长选择方法及其在近红外光谱数据中的应用(字数:20263,页数:37 ) 14. 长效防雾滴农膜的研制(字数:15278,页数:34 ) 15. 从杨梅叶中提取黄酮的研究(字数:10894,页数:24 ) 16. 催化合成水杨酸正戊酯的研究(字数:9079,页数:23 ) 17. 活性染料印花用增稠剂的研究(字数:11097,页数:23 ) 18. 婴幼儿谷基配方米粉酶法水解工艺研究(字数:5401,页数:16 ) 19. 含三催化中心手性配体的合成(字数:11985,页数:24 ) 20. 二步法合成梳形混凝土超塑化剂的研究(字数:12322,页数:24 ) 21. 茯苓多糖的氨基和羧甲基化研究(字数:10994,页数:23 ) 22. 活性蓝染料脱色研究(字数:19508,页数:37 ) 23. 梳形混凝土超塑化剂的合成(字数:12805,页数:24 ) 24. 油酸聚乙二醇加脂剂的制备工艺研究(字数:8328,页数:23 ) 25. 西他列汀中间体的合成工艺研究(字数:10460,页数:25 ) 26. 二步法合成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的研究(字数:11802,页数:25 ) 27. 羟乙膦酸钠合成工艺的研究(字数:8890,页数:20 ) 28. 固相微萃取吸附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字数:8831,页数:22 ) 29. 有机硅阳离子乳液的制备及优化研究(字数:10447,页数:20 ) 30. 微波催化酯化反应SVM模型的优化(字数:10847,页数:24 ) 31. 三氟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字数:12288,页数:26 ) 32. 基于判别分析的化工过程故障诊断方法及应用示例(字数:12586,页数:27 ) 33. 亚硫酸化蓖麻油的制备及其皮革加脂性能研究(字数:11946,页数:28 ) 34. 耐溶剂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字数:9592,页数:25 ) 35. 化物吸收耦合生物还原去除烟气中氮氧化物:电子穿梭体强化Fe(III)EDTA还原(字数:7180,页数:20 ) 36. 山药多糖提取工艺正交优化(字数:11265,页数:23 ) 37. 年产400吨亚氨基二苄甲酰氯的工艺设计(字数:12729,页数:40 ) 38. 污泥制取活性炭(字数:10615,页数:25 ) 39.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食品中多氯联苯的研究(字数:10726,页数:31 ) 40. 高维数据降维方法及化工应用(字数:12219,页数:30 ) 41. 响应面法优化菜籽油甾醇提取(字数:12991,页数:30 ) 42. 聚合物载药缓释微球药物释放动力学模拟(字数:10465,页数:24 ) 43. 水性聚氨酯皮革涂饰剂的合成及耐溶剂性能研究(字数:8865,页数:22 ) 44. 高维数据降维与建模在过程中的应用(字数:20751,页数:55 ) 45. 含二催化中心手性氨基醇配体的合成及其纯化(字数:12407,页数:27 ) 46. 溶胶凝胶制备纳米光催化剂及其应用的研究(字数:15784,页数:33 ) 47. 用半连续反应器和RAFT技术合成可控梯度聚合物(字数:11056,页数:31 ) 48. 水热合成法丙烷选择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字数:10815,页数:30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 (工学,化学工程与工艺,081301) 一、培养目标 以国家建设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具备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可在化工、能源、资源、冶金、材料、轻工、医药、食品、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所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除了掌握扎实的化工基础及专门知识以外,还要熟悉与该化工领域有关的一个专业方向知识。本专业设高分子化工和能源化工两个方向。其中高分子化工方向应具有扎实的高分子合成、加工与管理的相关知识、能力和素质;能源化工方向应具有较强的能源与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三、培养标准 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分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大方面,共计15条培养标准。 1. 知识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了解现代物理、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2)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与编程,具有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工程表达的能力; (3)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工程基础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 (4)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科学文献检索和文学表述能力;

识,对本专业范围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的了解。 2.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件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至少掌握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具有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 (2)具有本专业所必须的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技能,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的设计方法、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具有对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模拟放大的初步能力; (3)具有较强开拓创新精神,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了解本学科国际前沿性的科学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和科技研究能力; (4)具有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够进行化工设计、应用和管理;经过一定环节的训练后,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或技术研究、应用开发等创新能力; (5)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继续学习的能力。 3.素质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热爱本专业,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与技术科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工业管理知识,对本专业学科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了解; (3)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修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走正确的成长道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能够同群众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热爱劳动;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方向)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 一级学科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代码:0817 一、学科点简介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4个二级学科均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化学工艺学科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高校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目前,该一级学科被湖北省评为本领域的唯一优势学科,2013年新增列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工程技术和科研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化学工程与技术方面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原则上不超过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 1、化学工程 (1)化学反应器与过程强化技术 (2)分离过程与技术 (3)资源化学工程与技术 (4)化工过程装备及应用 2、化学工艺 (1)石油炼制与石油产品加工 (2)绿色化学合成工艺 (3)资源综合利用与加工

(4)精细化学品合成与设计 3、生物化工 (1)生物质能源 (2)微生物发酵与分离 (3)微生物控制与资源开发 4、工业催化 (1)催化新材料与新技术 (2)催化反应工程 (3)环境催化 五、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应在入学后两周内制订出培养计划,一般情况下应在第一学年内按照培养计划完成所选全部学分,于第四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并完成教学实践环节。 六、学分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最低总学分要求为33学分,其中最低修课学分要求为28学分(学位课22学分,非学位课6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中期考核1学分、教学实践环节1学分。 七、学位论文工作 我院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方可申请答辩。 (1)以第一作者身份或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公开发表或有正式录用通知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北大201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以第一作者身份或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公开发表或有正式录用通知SCI、EI、ISTP)收录论文1篇。 (3)第一作者身份或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申请专利2项(要求申请专利已公开并有公开号)或授权专利1项。 (4)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 (5)导师横向同一项目一年内实际进账20-30万,从事本项目研究的学生学位论文达到学校学术型研究生的毕业条件,方可申请答辩,不能达到学院毕业要求的学生不超过1个;导师横向同一项目一年内实际进账30-40万(含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7)(专业英文名称: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一、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和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德良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教学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写、译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化学工程方向(081701) 开展氯碱化工高效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开发等离子体热解煤制乙炔工艺及过程装备;研究乙炔氢氯化反应低汞、无汞催化剂及反应机理和工艺研究,进行高性能聚氯乙烯树脂开发研究;依托新疆丰富的煤炭资源,开展煤化学、C1化学、煤热解、煤气化、煤基多联产技术和煤焦油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以本地区农产品为基础,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化学肥料的控释与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转化的研究,推动化学工程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应用。 2.化学工艺方向(081702) 针对氯碱化工、煤化工、天然产物加工、食品行业,运用先进理念,推行源消减,进行生产过程的优化集成。通过高效、节能、清洁生产工艺的研发,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研究膜分离、新型萃取分离、新型生物膜法等新分离技术在化工行业、食品行业、天然产物提取和水处理等过程中的应用;针对特定成分及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