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

精神药物是治疗精神疾病最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药物的种类及数量日益增加。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除了对药物的临床疗效作评价外,甚至可能比疗效评价更为重要的是评价药物的不良事件,以说明药物的安全性和应用者对药物的耐受性。监测药物不良事件,加以量化和规范化,便形成了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表。

适用范围

本测验为他评量表,操作方便,容易掌握,不受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应用范围颇广,适用于各种职业、文化阶层及年龄段的住院精神病人。包括青少年病人、老年病人和神经症病人。

评定注意事项

1.评定员应为经量表训练的精神科医师。2.评定员应根据病人报告,体格检查结果以及实验室报告作出评定,有些项目,还应向病人家属或病房工作人员询问。

3.有些项目无具体评定标准,可按前述严重度的评定原则评定。4.评定时间:治疗前后评定。5.用于评定各种精神药物引起不良事件的精神疾病患者。6.有些症状较轻,难以判断是否系治疗所致,为谨慎计,宜将可能与治疗有关者也加以评定,并在表格中注明,分析时再定取舍。

评分标准

评定症状的严重水平(0?3) : (0)无该项症状;(1)轻度:指不影响功能活动,病人因之稍有烦恼,只有模棱两可的证据证明症状存在,或完全基于病人的报告;( 2)中度:一定程度的功能影响,但对生活无严重影响,病人因而感到不舒服或不安,可直接观察到症状的存在;( 3)重度:严重影响病人的活动和生活,就具体症状而言,有些症状只要肯定存在,其严重度至少达到中度。具体评分如下:

1 、头昏或头痛

(0)无;(1 )有头昏头晕感, (2)伴失平衡感的头昏和头晕;( 3)晕厥,失去知觉。

2、失眠

( 0)无;( 1 )平时睡眠减少 2 小时;( 2)减少3?6 小时;( 3)减少 6 小时以上。

3、嗜睡

( 0 )无; ( 1 )白天嗜睡或睡觉 2 小时;( 2)白天睡眠3?8 小时; (3)白天睡8 小时以上。

4、锥体外系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反应、静坐不能、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迟发性运动障碍) (0)无;( 1 )症状可疑或轻度,但不影响患者的工作或其他活动,不需要药物治疗;( 2) 有明显症状,对患者有影响,需要药物治疗才能缓解; (3)症状明显,对患者造成明显的影响,药物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往往需要减药或停药。

5、口干

( 0 )无; ( 1 )主诉口腔粘膜干燥; (2)可查出的口腔粘膜干燥。 ( 3)可明显查出的口腔粘

膜干燥。

6、流涎

( 0)无;( 1 )夜间睡眠时有唾液增多;( 2)日间有唾液增多; ( 3)淌口水。

7、便秘

(0)无;(1)便秘36 小时以上; (2) 4 天以上的便秘; (3)需手通大便。

8、视力模糊

(0)无;(1)只是主诉;(2)影响视力的清晰度;(3)累及日常活动,如绊倒东西等。

9、尿潴溜

(0)无;(1)症状存在,但可以忍受;(2)排尿困难,排尿时间延长,排尿不净感;(3)尿潴溜。

10、消化道症状

(0)无;(1)轻度吞咽困难或恶心或存在腹泻,但不影响患者的工作或其他活动;(2)有吞咽困难或明显恶心或腹泻,无呕吐,对患者有影响;(3)明显吞咽困难或恶心伴呕吐或严

重腹泻,对患者造成明显的影响。

11、黄疸

(0)血清胆红素为1.71 nmol/L?17.1 u mol/L ,无临床症状;(1 )在日光或日光灯下可明视巩膜或皮肤黏膜

处均匀发黄。血清胆红素为34.2 u mol/L?85.5 u mol/L,一般无皮肤瘙痒。(2)在室内即可视巩膜、皮肤黏膜处均匀发黄,在日光或日光灯下可见有明显黄染,但黄染处,特别是巩膜不发红(未显赤黄色),血清胆红素为85.5 u mol/L ?

171 u mol/L。一般可出现皮肤瘙痒。(3)黄疸明显并且呈赤黄色,多数有瘙痒和纳差、乏力、消瘦等症状,血清胆

红素 > 171 u mol/L。

12、体位性低血压

(0)正常;(1)比平时低10%以上;(2)降低20 %以上;(3)低至难以测出。

13、心动过速

(0)正常;(1)心率90至100次/分;(2)100至120次/分;(3)120次/分以上。(清晨起床前的测量结果。)

14、过敏反应

(0)无;(1)皮疹局限于V 5%的皮肤、皮肤轻微感瘙痒;(2)皮疹全身散在分布,但覆盖面小于1/3的皮肤、明显瘙痒,患者受到影响,可能有抓痕;(3)皮疹全身分布,覆盖面超

过皮肤的1/3、严重瘙痒,明显影响患者,皮肤有明显抓痕。

15、意识障碍

(0)无;(1 )症状轻;(2)仅见于晚上,短暂;(3)持续至白天。

16、癫痫发作

(0)无;(1 )有过一次发作;(2)有过2或3次发作;(3)超过3次发作。

17、恶性症状群

(0)无;(1)症状较轻,未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2)症状较明显,一般处理可缓解;(3)症状严重,通过停药并给予积极的支持治疗才能缓解。

18、发热

(0)正常体温;(1)腋下体温3 7 .5-38 o C ;(2)腋下体温38 .1-39 o C ;(3)腋下体温3

9 o C以上

19、感知觉障碍

(0)无;(1)症状较轻,未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2)症状较明显,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3 )症状严重,导致不能正常生活与工作。

20、记忆力障碍

(0)正常;(1)患者主观感到记忆力下降,但不影响日常功能;(2)记忆下降影响患者或检查过程中观察到轻度症状;(3)检查过程中患者表现出明显的记忆力下降。

21、思维障碍

(0)无;(1)不良思维症状较轻,未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2)不良思维导致行为异常,

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3 )不良思维导致行为异常,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甚至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

22、情绪抑郁

(0)无;(1)问出来的心境抑郁;(2)主动诉述抑郁绝望,易哭;(3)伴阻滞的符合诊断标

准的重症抑郁发作。

23、兴奋或激惹

(0)无;(1)有焦虑或恐惧;(2)有非持续性的激越性运动行为;(3)持续激越,如捶首,顿足和控手等。

24、活动增加

(0)无;(1)非持续性,能自行控制;(2)持续性,不需外力控制;(3)持续,需他人干涉。

25、活动减退

(0)无;(1)主动活动减少;(2)需外力推动才活动;(3)木僵或亚木僵。

26、自知力障碍

(0)表示知道自己有病,并配合治疗;(1)表示知道自己有病,但是不配合治疗;(2)否认自己有病,但是尚能配合治疗;(3)否认自己有病,不配合治疗。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原则和治疗剂量

常用抗精神疾病药物治疗原则及治疗剂量首发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原则 ●单一用药 ●小剂量起始,逐渐加至有效治疗剂量 ●足疗程治疗 ●保证安全性和耐受性的前提下,巩固期和维持期 的药物剂量尽量与有效治疗剂量相同 ●维持期不提倡联合用药 单药足量足疗程 ◆一种药物开始,逐渐加到足量; ◆保证八周时间,可见疗效显现; ◆显效以后不减,常查肝功心电; ◆巩固维持治疗,莫管别人说笑; ◆用药保驾护航,上学上班真好。 常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起始剂量和治疗剂量 药名起始剂量(mg/d) 常用治疗剂量(mg/d) 氯丙嗪25~50 200~600 奋乃静4~6 20~60 氟哌啶醇2~4 6~20 氟哌啶醇注射液5 5~10 10~20 舒必利100~200 600~1400 舒必利注射液100~200 200~600 五氟利多20~80mg/周 氟哌啶醇癸酸酯注射液50~100mg/2周 棕榈哌泊塞嗪注射液50~200mg/月 癸氟奋乃静注射液12.5~50mg/2-3周常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起始剂量和治疗剂量

药名起始剂量(mg/d) 常用治疗剂量(mg/d) 氯氮平12.5~25 200~450 利培酮0.5~1 2~6 奥氮平 2.5~5 10~20 喹硫平25~50 300~750 齐拉西酮40~80 80~160 阿立哌唑10~15 10~30 帕利哌酮 3 3~12 氨磺必利100~200 阴性症状100~400;阳性症状400~800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12.5~25mg/2周25~50mg/2周 棕榈酸帕利哌酮第1天第1针150mg;第8天第2针100mg(三角肌);第35天第3针75~150mg(三角肌或臀肌),随后每月注射一次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抗精神病药,又称强安定药或神经阻滞剂,是一组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药物。那么,抗精神病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抗精神病药,又称强安定药或神经阻滞剂,是一组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药物。在通常的治疗剂量并不影响患者的智力和意识,却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运动兴奋、幻觉、妄想、敌对情绪、思维障碍和异常行为等精神症状。那么,抗精神病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一、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1、舒必利:与氯丙嗪比拟,锥外副反应较轻。因为口服后吸收不十分可靠、因人而异,故疗效较不不乱。治疗剂量为600到1400毫克。女性服用后,往往泛起月经异常。 2、氟哌啶醇:在新药临床试验时,往往被认作是尺度的抗精神病药。与氯丙嗪比拟,锥外副反应较重。泛起TD的可能性好像也比氯丙嗪较多。治疗剂量为6到20毫克。 3、奋乃静:疗效不见得比氯丙嗪更好,只是嗜睡较轻。与氯丙嗪比拟,锥外副反应较重。泛起肝功能异常较少。治疗剂量20到60毫克。 4、氯丙嗪:是最老牌的抗精神病药。作用机理很广泛,所以副反应比较多。嗜睡较多,锥外副反应不太严峻。治疗剂量是天天400到600毫克。服药久了,有的会泛起肝功能异常。 以上这些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因为有泛起各种副反应的可能,所以在临床应用时,往往逐步增加剂量,以期逐步适应。 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1、齐拉西酮:治疗剂量为80到160毫克。疗效不理想,锥外副反应不少。对心脏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必需予以留意。长处是体重增加较少。 2、阿立哌唑:疗效不理想,副反应较少。治疗剂量10到30毫克。加大剂量后可否增加疗效,没有研究可以作此证实,所以谁也不敢超过30毫克。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 精神药物是治疗精神疾病最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药物的种类及数量日益增加。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除了对药物的临床疗效作评价外,甚至可能比疗效评价更为重要的是评价药物的不良事件,以说明药物的安全性和应用者对药物的耐受性。监测药物不良事件,加以量化和规范化,便形成了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表。 适用范围 本测验为他评量表,操作方便,容易掌握,不受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应用范围颇广,适用于各种职业、文化阶层及年龄段的住院精神病人。包括青少年病人、老年病人和神经症病人。 评定注意事项 1.评定员应为经量表训练的精神科医师。2.评定员应根据病人报告,体格检查结果以及实验室报告作出评定,有些项目,还应向病人家属或病房工作人员询问。 3.有些项目无具体评定标准,可按前述严重度的评定原则评定。4.评定时间:治疗前后评定。5.用于评定各种精神药物引起不良事件的精神疾病患者。6.有些症状较轻,难以判断是否系治疗所致,为谨慎计,宜将可能与治疗有关者也加以评定,并在表格中注明,分析时再定取舍。 评分标准 评定症状的严重水平(0?3) : (0)无该项症状;(1)轻度:指不影响功能活动,病人因之稍有烦恼,只有模棱两可的证据证明症状存在,或完全基于病人的报告;( 2)中度:一定程度的功能影响,但对生活无严重影响,病人因而感到不舒服或不安,可直接观察到症状的存在;( 3)重度:严重影响病人的活动和生活,就具体症状而言,有些症状只要肯定存在,其严重度至少达到中度。具体评分如下: 1 、头昏或头痛 (0)无;(1 )有头昏头晕感, (2)伴失平衡感的头昏和头晕;( 3)晕厥,失去知觉。 2、失眠 ( 0)无;( 1 )平时睡眠减少 2 小时;( 2)减少3?6 小时;( 3)减少 6 小时以上。 3、嗜睡 ( 0 )无; ( 1 )白天嗜睡或睡觉 2 小时;( 2)白天睡眠3?8 小时; (3)白天睡8 小时以上。 4、锥体外系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反应、静坐不能、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迟发性运动障碍) (0)无;( 1 )症状可疑或轻度,但不影响患者的工作或其他活动,不需要药物治疗;( 2) 有明显症状,对患者有影响,需要药物治疗才能缓解; (3)症状明显,对患者造成明显的影响,药物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往往需要减药或停药。 5、口干 ( 0 )无; ( 1 )主诉口腔粘膜干燥; (2)可查出的口腔粘膜干燥。 ( 3)可明显查出的口腔粘 膜干燥。 6、流涎 ( 0)无;( 1 )夜间睡眠时有唾液增多;( 2)日间有唾液增多; ( 3)淌口水。 7、便秘 (0)无;(1)便秘36 小时以上; (2) 4 天以上的便秘; (3)需手通大便。 8、视力模糊 (0)无;(1)只是主诉;(2)影响视力的清晰度;(3)累及日常活动,如绊倒东西等。 9、尿潴溜

精神病的治疗原则

精神病的治疗原则 精神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中医治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又数药物治疗运用比较广泛,不少患有精神病患者配合治疗的程度差,因此药物治疗的相关护理常识就需要家属进行了解,不论是从药物药剂还是药量上都需要格外重视,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治精神病的药有什么。 一、早期: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早期治疗精神病的用药满足先决条件,首先在使用药物之前,医者要认真询问病史,详细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精神检查,辨明患者主要精神症状,排除其他疾病,了解既往用药情况,做到早期确诊、早期选择、早期用药。 二、足量:根据药物的特点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医者一般从小制量开始,如果剂量小,可以可于晚饭后1次服用;如剂量较大,则需要分2~3次服用,给药剂量逐渐增加。一般门诊患者用药剂量偏低,而住院患者用药剂量偏高。 三、足疗程:精神药物起效缓慢,给药后约10天逐步增加到有效治疗剂量,出现疗效后,应该治疗1~2个月,维持原始剂量,待症状缓解后缓慢减至维持剂量,一般先减早晨,中午的药物后减晚上的药,维持剂量显现症状缓解程度及患者具体情况一般为治疗量的

2/3~1/4,可以晚上一次给药顿服,一般对于首次发病患者维持治疗1~3年,多次复发患者应维持5年以上,甚至终生服药。 四、精神病药物治疗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一般在用药开始,由于抗精神病药物半衰期长,为了探索有效剂量,减轻副作用,常常采取分次小剂量开始给药。 上文为大家介绍的就是精神病的药物治疗原则,相信通过以上介绍之后,现在大家对精神病的药物治疗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选择正确的治疗精神病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正确药物治疗对病情的控制效果比较好,因此这一点需要格外重视。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 1、被害妄想:(delusionof persecution) 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病人坚信某人或某个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欲置病人或其家人于厄运或死地。如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2、关系妄想:(delusion of reference) (牵连观念)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3、思维被洞悉感(experienceof being revealed )又称内心被揭露。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该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意义。 4、病理性激情(pathogenicpassion)[课本无,见于百度百科]:患者骤然发生的强烈而短暂的情感爆发状态,常常伴有冲动和破坏行为,事后不能完全回忆。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癫痫、酒精中毒、反应性精神病、智能发育不全伴发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5、缄默症(mutism):由于言语运动区处于抑制状态,病人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可用手示意。见于癔病和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6、戒断状态(withdrawal state):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

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候群,其机理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 7、原发性妄想症(primary delusion):是突然发作,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它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 8、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 9、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PTSD):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里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其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警觉性增高;回避对即往创伤环境或事件的回忆。 10、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预后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 11、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和(或)功能损害。 12、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13、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精神科治疗技术习题

精神科治疗技术习题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A1型题答题说明 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处理原则中,最重要的是 A. 积极治疗原发的躯体疾病 B. 支持治疗 C. 加强护理 D. 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 E. 心理治疗 2、较少引起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抗精神病药物是 A. 奋乃静 B. 氯丙嗪 C. 氯氮平 D. 氟哌啶醇 E. 三氟拉嗪 3、抗精神病药应用原则为 A. 一次大剂量 B. 一次小剂量 C.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至治疗量 D. 持续大剂量 E. 持续小剂量 4、抗精神病药物中引起闭经、溢乳不良反应的机理为 A. 阻断中脑-边缘系统 B. 阻断结节-漏斗部 C. 阻断大脑皮质 D. 阻断黑质-纹状体 E. 阻断小脑-大脑通路 5.关于精神康复的任务,以下那条是不正确的 A. 训练心理社会功能 B. 提供心理支持 C. 逐步回归社会 D. 提高康复期的生活质量 E. 维持药物治疗 6、抗精神病药物代谢主要在体内什么脏器? A. 胃肠道 B. 肝脏 C. 肾脏 D. 肺脏 E. 泌尿道 7、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抗多巴胺能不良反应,最严重的是 A. 急性肌张力升高 B. 静坐不能 C. 帕金森综合征

D. 迟发性运动障碍 E. 两眼上翻 8、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抗精神病治疗作用机理为 A. 阻断肾上腺素能受体 B. 阻断乙酰胆碱能受体 C. 阻断多巴胺受体 D. 阻断5-羟色胺受体 E. 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 9、下面何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A. 氟哌啶醇 B. 维思通 C. 舒必利 D. 奋乃静 E. 氯丙嗪 10、精神分裂症治疗缓解后最好的康复措施是 A. 继续长期大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B. 参加多种工娱治疗 C. 继续住院巩固治疗 D. 及早参加社会生活,坚持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 E. 心理治疗 11、迟发性运动障碍时,不能用安坦治疗,因为该障碍是 A. 多巴胺受体阻断 B. 多巴胺受体不敏感 C. 多巴胺受体超敏 D. 多巴胺活动能减退 E. 去甲肾上腺素受体过敏 12三环类抗抑郁药起效时间一般为 A. 1~7天 B. 7~10天 C. 14~28天 D. 15~20天 E. 20~30天 13、以下不属于SSRIs类抗抑郁剂的是 A. 帕罗西汀 B. 吗氯贝胺 C. 舍曲林 D. 西酞普兰 E. 氟伏沙明 14、以下哪种心理治疗方法不适合用于治疗抑郁症 A. 支持疗法 B. 认知治疗 C. 行为治疗 D. 婚姻及家庭治疗 E.厌恶疗法 15、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副作用主要是

临床药物治疗学附习题及答案

临床药物治疗学》 附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本章学习目标 1.理解临床药物治疗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2.熟练掌握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基本概念与相关概念3.掌握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基本内容与主要任务4.了解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发展概况 (二)本章重点、要点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基本概念与相关概念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 1. 名词解释 1)药物治疗学 2)药物 3)临床药学 2. 简答题: 1)药物治疗学的内容 2)药物治疗学的任务 第二章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 (一)本章学习目标1.掌握:药物治疗的逻辑过程,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原则。治疗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案调整。 2 .熟悉:影响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与用药指导原则。 3 .了解:药物处方的类型与书写要求。 (二)本章重点、要点 治疗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案调整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 1. 名词解释 1)病人的依从性 2)治疗窗 2. 简答题: 1)治疗药物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2)处方的类型有哪些? 3. 论述题 1)如何根据治疗窗和药时曲线的变化来调整给药方案?第八章特殊人群的药物治疗 (一)本章学习目标 1.掌握:孕妇、小儿和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及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熟悉:小儿药物治疗中的常见问题 3. 了解:哺乳期用药应注意的问题,小儿剂量计算 (二)本章重点、要点 孕妇、小儿和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及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

叮叮小文库 1.简答题 1. 简答题: 1) 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特点。 2) 老年人生理特点及用药特殊性。 2. 论述题 1)列举小儿特殊的药效学反应有哪些? 第九章药物经济学原理与方法 (一) 本章学习目标 1 ?掌握: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分析方法 2 ?熟悉: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基本步骤 3 ?了解:药物经济学评价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二) 本章重点、要点 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分析方法 (三) 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 1. 名词解释 1) 药物经济学 2) 成本 2. 简答题 1)什么是最小成本分析?其前提是什么? 第^一章神经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 (一) 本章学习目标 1 ?掌握:目前临床主要治疗药物及疗效。 2. 熟悉: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 3. 了解: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及其发病的相关因素 (二) 本章重点、要点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常用药物 (三) 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 1. 名词解释: 1) 帕金森病 2) 癫痫 2. 简答题: 1) 简述癫痫持续状态的急救措施是什么? 2) 人工冬眠头部降温疗法的优点是什么? 3. 论述题: 1)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机制有哪些?常用的代表药物有哪些? 第十二章精神病的药物 治疗 (一) 本章学习目标 1、 掌握:抗精神病药及其作用特点 2、 熟悉:精神病的临床分型与临床表现 3、 了解:精神病的病程和预后 (二) 本章重点、要点 精神病的临床分型及抗精神病药物及其作用特点 (三) 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 1) 简述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有哪些表现? 2) 焦虑症的首选药物是哪类药物,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第十三章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 (一) 本章学习目标

精神药物治疗护理常规

精神药物治疗护理常规 使用精神药物治疗者,均按精神药物治疗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一、适应症:各类精神疾病及心理因素所致的失眠、紧张、焦虑等症。 二、禁忌症:镇静和安眠药物中毒,各种原因所致的昏迷状态,消耗性疾病导致的恶病质,各种严重躯体疾病,均应禁用精神药物。 三、精神药物临床应用原则: 1、药物的选择:根据诊断和靶症状,选择最适宜的药物。 1)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幻觉、妄想等症状。 2)三环类、四环类及其他抗抑郁剂治疗各类抑郁症,以控制或消除抑郁、焦虑和运动抑制等症状。 3)抗躁狂药治疗躁狂症并预防双相情感性疾病的复发。 4)抗焦虑药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和肌肉松弛的作用。 2、剂量调节 1)治疗剂量: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到能控制症状、但无明显副反应的最佳治疗量。2)维持治疗量:病员自知力恢复且病情稳定后应采用维持治疗量,以防止病情复发,维持治疗量一般为治疗剂量的1/3-1/2或视病情而定。 3)主张单一用药。个别病例治疗后效果不佳者,可考虑更换或采用联合用药治疗。 4)剂量个体化。因个体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及耐受性不同,故药物剂量应个体化。 5)儿童及老年人因年龄的关系,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有差异,药物疗效及副反应亦随之有差异。儿童用药应按体重计算剂量,老年人因各脏器功能普遍减退,药物的排泄率降低,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容易蓄积而产生严重副反应。因此,剂量均应相应降低,大约为青壮年剂量的1/3-1/2。 四、精神药物治疗护理要点 1、服药治疗中观察病员的进食、睡眠、日常活动情况、主诉和精神症状变化。定时测血压、脉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及排尿性晕厥。一旦发生应将病人平卧或呈头低足高位,必要时给予升压药物,但禁用肾上腺素(副肾素)。 2、发药时应严密检查病员的口腔、水杯,以免吐药、藏药,防止储药自杀。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3、丁酰苯类、吩噻嗪类及长效药物制剂,易发生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痉挛性扭转、吞咽困难和动眼危象等锥体外系副反应,应密切观察及时报告主管医师,以便及时处理,对吞咽困难者做好饮食护理。 4、治疗过程中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皮肤黄疸、瘙痒和发热症状时,应考虑为药源性肝炎。若出现上感、周身不适、咽部疼痛、高热,考虑为颗粒性白细胞降低的可能性,应急查白细胞计数,并定期复查肝功和血象。 5、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剂具有中枢和周围抗胆碱能作用,因此病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流涎、视物模糊、散瞳、心动过速、颜面潮红、发热、便秘、腹胀和排尿困难等症状,重者可致肠麻痹和尿潴留。应及时调整剂量或暂停用药,给予毒扁豆碱或其他处理。 6、精神药物可致过度镇静或出现精神症状或发生抑郁情绪等反应,应及时给予处理。 7、抗精神病药物和抗忧郁剂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可导致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猝死等。因此,应定时测量脉搏、血压和进行心电图检查。 8、抗精神病药物及抗抑郁剂,有降低抽搐阈,诱发癫痫发作的副作用,工作人员应严密观察并随身携带压舌板,防止病员癫痫发作时咬破舌头。 9、碳酸锂治疗期间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如疲乏无力、嗜睡、恶心、呕吐、厌食、白细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教学文案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 1、被害妄想:(delusionof persecution) 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病人坚信某人或某个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欲置病人或其家人于厄运或死地。如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2、关系妄想:(delusion of reference) (牵连观念)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3、思维被洞悉感(experienceof being revealed )又称内心被揭露。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该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意义。 4、病理性激情(pathogenicpassion)[课本无,见于百度百科]:患者骤然发生的强烈而短暂的情感爆发状态,常常伴有冲动和破坏行为,事后不能完全回忆。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癫痫、酒精中毒、反应性精神病、智能发育不全伴发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5、缄默症(mutism):由于言语运动区处于抑制状态,病人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可用手示意。见于癔病和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6、戒断状态(withdrawal state):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候群,其机理 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 7、原发性妄想症(primary delusion):是突然发作,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它异常心理活动 的病态信念。 8、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 能损害为主。 9、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PTSD):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 灾难性心里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其精神障 碍主要表现为: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警觉性增高;回避对即往创 伤环境或事件的回忆。 10、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研究精神 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预后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 11、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 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和(或)功能损害。 12、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品

氯氮平(clozapine) 氯氮平是20世纪60年代末被开发成功的第一个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其受体结合特征与传统抗精神病药有很大不同。对于多巴胺系统,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对纹状体D2受体的占有率至少在60%,而氯氮平对D2受体的平均占有率只有20%。离体实验研究表明,氯氮平对D4受体的亲和力比对D2受体强10倍左右,并可与D1,D3和D5受体结合。氯氮平对非多巴胺受体也有广泛影响,尤其是对5-HT 受体,包括对5-HT2、5-HT3及最近发现的5-HT6和5-HT7受体亚型都有一定的亲和力。 初期的对比研究表明,氯氮平与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的疗效相当或较之更优。尽管氯氮平也有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如镇静、降低惊厥阈、心动过缓和肝炎等,但由于其很少引起EPS,因而比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耐受性更好。只是在1974年报道了氯氮平可引起1%的病人发生致死性的粒细胞缺乏症及10%的病人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而被撤出市场。 但是,氯氮平对于目前的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却很有效。一项多中心双盲试验研究表明,以氯氮平治疗其他抗精神病药无效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可使1/3的病人症状得以明显改善。而目前虽然已有许多新的抗精神病药与氯氮平具有相似的药理特征,但当以双盲试验直接比较这些药物与氯氮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阳性症状的缓解作用时,却发现没有哪种药物能比氯氮平更有效。因此,在进行严格血液学监测的条件下,该药目前仍是治疗这类难治性精神分裂

症病人的首选药。此外,氯氮平也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特别对于注意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学习能力有明显改善作用。 利培酮(risperidone) 利培酮是苯并异恶唑类衍生物,为氟哌啶醇与利色林的化学结构组合而成。对D2受体和5-HT2受体的亲和力都比对氯氮平强,对α1、α2和H1受体也有较低亲和力。利培酮在较低剂量即可改善阳性和阴性症状,而在高剂量也可引起EPS。其最佳剂量为≤6mg·d-1,大于6-8mg·d-1剂量时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加重而难以耐受,EPS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具有中等程度的疗效,与传统杭精神病药疗效相似,但弱于氯氮平的疗效。利培酮也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奥氮平(olanzapine) 奥氮平是三苯二氮卓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与药理特征与氯氮平都很相似,但不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它与5-HT2A和M1受体亲和力较高,而与D1、D2、H1、α1受体也有较低的亲和力。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都有改善作用,对阴性症状的作用尤其明显。但其只对原发性阴性症状有效,而对继发性阴性症状无效。在长期疗效观察中,奥氮平降低精神分裂症长期复发率的作用比氟呱咙醇等典型抗精神病药更强。 奎硫平(quetiapine) 与氯氮平一样,奎硫平也是一种D2/5-HT受体阻断剂,也有多受体作用特征,但整体效价强度比氯氮平低。该药对5-HT2A、α1和H1受

常见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原则

常见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原则 一、概念与发展历史 (一)概念 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 drugs)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和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 (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靶症状 ⒈ 焦虑抑郁; ⒉ 阳性症状 ⒊ 阴性症状; ⒋ 认知症状; ⒌ 攻击敌意。 (三)多巴胺假说 ⒈ 苯丙胺致精神病; ⒉ 溴隐亭致精神病; ⒊ 早期抗精神病药均有 D2,受体拮抗作用; ⒋ 无 EPS(锥体外系反应),无疗效; ⒌ 高效价药物也具有较高的 EPS 发生率。 四)背景 氯丙嗪(1952)问世是精神病药物治疗史上的一次变革,但分裂症治疗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疗效不佳(尤其是对阴性症状),药物不良反应(过度镇静、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运动障碍等)。 (五)精神病性障碍药物治疗的发展 ⒈ ECT(电抽搐治疗) ⒉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氟奋乃静、甲硫达嗪、洛沙平。 ⒊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利培酮、齐哌西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 二、作用机制、分类、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传统)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⒈ 主要作用机理为阻断中枢 D2 受体; ⒉ 治疗中可产生锥体外系反应和催乳素水平升高; ⒊ 高效价:氟哌啶醇; ⒋ 中效价:奋乃静; ⒌ 低效价:氯丙嗪。 (二)(新型)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⒈ 5-羟色胺与多巴胺拮抗剂(serotonic dopamine antagonists,SDA),同时拮抗DA 与5-HT 而产生抗精神病药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risperidone)、齐拉西酮(ziprasidone)、舍吲哚(sertindole); ⒉ 多受体作用拮抗剂:氯氮平、奥氮平(olanzapine),喹硫平(quetiapine)等; ⒊ 选择性 D2/D3 拮抗剂:阿米舒必利(amisulpride);⒋ 多巴胺受体部分拮抗剂:阿立哌唑(aripiprazloe)。

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五个原则_精神科试题及答案.doc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氯氮平等。这些种类繁多的抗精神病药物不但为精神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择药机会,也有利于该病的治疗。但是,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比较多,如可引起用药者出现心律失常、尿潴留、帕金森综合征等,这些副作用会给用药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为此,该病患者和医生~定要正确、合理地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那么,怎样合理地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呢?专家告诫我们,不管是使用哪种抗精神病药物,都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用药剂量要合理通常情况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剂量大多以中等剂量为宜。这是因为,小、剂量用药往往 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而用药剂量过大又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但是,不同的药物其最佳的使用剂量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患者及其家属一定要严格地遵照医嘱用药,因为专业医生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出最为有效的用药方案和准确的用药剂量。此外,患者在使用该类药物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待使用一段时间证明无不良反应后,才可在原有剂量的基础上缓慢地增加药量,直至增加到最佳的使用剂量。因为如果药物的剂量突然增加或增加得过快,患者就可能出现四肢肌张力增高、活动减少、坐立不安、排尿困难、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2.要尽量坚持单一用药因为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较大,若联合用药,会加大对患者的副作用;另外,单一用 药,便于观察和判定药物的疗效,而且在用药过程中一旦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也便于及时停药和对症处置。 3.要坚持长期用药坚持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是精神病患者康复的保障。大多数的抗精神病药物都需要在连续使用10~14天后,方可使其使用的剂量达到药物的治疗量。达到治疗量后,患者至少要按照此剂量连续使用8周(一般的药物都需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这段时间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一个疗程”。用药一个疗程后,可根据患者病情的稳定程 度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将药物的剂量减至治疗量的1/2~1/3,并以此剂量作为维持量长期服用。4.换药必须慎重 当患者认为某种正在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或因某些原因需要更换药物时,一 定要逐渐减少原有药物的使用剂量直到完全停药,然后方可换服其他药物。患者千万不能突然停药或突然换药,以免出现躯体不适,甚至出现高热、大汗、心率加快、意识不清、全身肌肉强直、尿失禁、脱水、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病症。 5.要定期复查精神病患者只有坚持定期复查,才能把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降到最低点。因为抗精神病药物在人体内进行代谢时,都会对某些脏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患者在用药期间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神经系统紊乱以及脂肪代谢异常等。所以,该病患者在服药期间应定期做心电图检查,做血液化验,以便能够及时发现身体异常和调整用药。更正2007年第4期目录中应删除“医药史话”栏目。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谭红阳 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药剂科主管药师。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见了。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持续的、通常是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疾病里最严重的一种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所公布的资料,精神分裂症的年发病率为0.07‰~0.14‰。各国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精神分裂症的年发病率也有很大差异。例如,来自欧洲的资料表明,丹麦发病率较低,而英国发病率则较高。我国1994年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地区患病率为7.11‰,农村为4.26‰。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常见的精神症状复杂、至今未明确其病理基础的精神障碍,多起病于青年或成年早期,具有知觉、思维、情感、认知、行为及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一般没有意识障碍。自然病程多迁延,导致衰退和残疾。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受到遗传因素、大脑结构异常、神经生化异常、环境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脑部影像学等研究资料显示,该病的多数患者脑发育还存在缺陷。生物化学和精神药理学的一些研究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脑内神经递质异常有关,如脑内多巴胺活动过强、5-羟色胺功能紊乱,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系统也可能参与其生理病理过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不同个体、不同疾病类型、疾病的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可有很大差异。不过,这类患者均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及行为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环境的特点。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抗精神病药物,又称神经松弛药,是指能够控制精神运动性兴奋,针对一些临床精神病症状具有有效治疗作用的一类药物。随着临床精神药理学研究的深入,而提出按主要药

抗精神病药物常识

抗精神病药物常识

————————————————————————————————作者:————————————————————————————————日期:

抗精神病药物常识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首先要强调的是精神分裂症的第一次发病是治疗的关键,因为这时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疗效最好、所需剂量也小,如果能获得有效治疗,病人复原的机会最大,长期的预后也最好。所以对于初发病人的治疗需引起大家的重视。其次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要强调尽早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并做到足量足疗程治疗。 精神分裂症治疗的疗程:?1.急性期治疗:急性治疗,在用药治疗的头2周内达到有效剂量,直到症状控制,一般需要6~8周。本期的治疗目标是尽力减轻和缓解急性症状,重建和恢复病人的社会功能。?2.恢复期治疗:巩固治疗,继续急性期治疗的有效剂量,巩固治疗一般要3~6月,本期的治疗目的是减少对病人的应激,降低复发可能性和增强病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稳定期治疗:即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剂量通常比有效剂量低,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的维持剂量可减至有效剂量的1/2左右,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除外)通常采用有效治疗剂量或略低于有效剂量维持。? 维持治疗的时间在当前尚没有公认的标准,但需要维持治疗却是大家所公认的。 --John Kane主张,首发病人5年,复发病人终生。?--Csernansky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终生治疗。 --Ben(1981年)提出,维持治疗的时间因人而异:对于急性发病、症状持续短暂(不足三个月)、经及时系统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无波动者,6~12月左右;首次发病应维持2~3年;第二次发病者应维持5年;3次或3次以上者或经各种治疗症状始终不能完全消除者应考虑终生维持治疗。?--美国《综合精神病学教科书第七版》:首次发作者药物维持1~2年;多次发作者药物维持至少5年;具有自杀、暴力或攻击行为者药物维持更长。 药物维持治疗的目的:预防复发、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阴性症状的治疗)、减轻或减少副作用。?4.停药:缓慢逐渐减量,直至停用。 妊娠妇女的精神药物使用 鉴于许多药物可以自由地通过胎盘,所以在用药前应考虑以下几点: 1.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对胎儿的发育是绝对安全的。 2.只有药物对母亲的益处多于胎儿的危险时才考虑在孕期用药。若有可能,在怀孕早期(头三个月)应避免用任何药物。3?.药物对胎儿的作用可能与预期发生在母亲身上的药理作用不同。 4.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有迟发的不良反应。5?.孕期药物的代谢比非孕期明显减慢。 6.禁止在孕妇身上使用已证明有致畸性的药物。7?.禁止在孕期试验性用药。?美国药物食品管理局(FDA)将孕妇对药物的副反应分为以下几档: ?A档(孕A):经过对照研究在头三个月未能发现问题。?B档(孕B): 动物试验未发现问题,但尚缺乏人体研究数据;或动物试验虽然有阳性发现,但人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 (一)药源性精神症状(即矛盾反应)▲▲▲▲▲ 1、主要表现 (1)过度镇静多由于一次服药量过大、几种镇静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或对老年、体弱病人剂量调节不当所致。病从表现睡眠过多、难以醒转、软弱无力等。 (2)情绪抑郁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抑郁状态。其中以氟哌啶醇、氯丙嗪、利血平等较为多见。 (3)焦虑激越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初期,病人可出现失眠、多梦、易激惹、焦虑及心神不定等症状,多发生于具有焦虑素质的人。其中以氟哌啶醇、奋乃静、维思通等较为常见。 (4)紧张症状群往往先有锥体外系症状、肌张力增高,随即表现缄默、呆滞、直至木僵,可出现吞咽困难。常与药物剂量过大(包括注射长效剂)有关,老年病人特别易发。 (5)谵妄错乱抗精神病药及抗胆碱类药均能引起。 (6)加重原有精神症状。 2、处理措施 (1)根据病史、症状特点、病人的反应等,详加鉴别,必要时停药观察。 (2)出现明显药源性精神症状时,应采取措施促进排泄,足量输液,给予维生素B、C 等治疗。 (3)采用心理治疗,进行安慰、解释。 (4)症状治疗 抑郁状态:经一般处理无效时,可给予抗抑郁剂,如多虑平25-75mg,3次/日。

紧张症状群:给予金刚烷胺100mg,2次/日。意识障碍,应注意除外合并症。抗胆碱类药物引起者,可用0.1%毒扁豆碱0.5-1ml,肌注,可每小时重复应用,至症状改善。 (二)急性锥体外系症状▲▲▲▲▲ 1、主要表现 (1)震颤麻痹综合征一般在治疗早期多见。主要表现有:假面具面容、静止性震颤、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动作笨拙、小步态及流涎等,严重时可影响吞咽动作。 (2)静坐不能多发生于用药早期。表现为不能静坐、不能静立、坐卧不宁、来回踱步,重者可伴有烦躁、焦虑,甚至加重原有精神症状。 (3)急性隆肌张力障碍通常在服药48小时内发生,以青少年为多见。表现为面、舌、颈部的大幅怪异动作,痉挛性斜颈、动眼危象(眼球上窜)、角弓反张、扭转痉挛等。 2、处理措施 (1)注意鉴别,必要时减用抗精神病药物或加用对抗药(如安坦)来治疗观察。 (2)采用抗震颤麻痹综合征药治疗①安坦2mg,2次/日。②海俄辛0.3mg,肌注,2次/日。③苯甲托品1mg,3次/日。④金刚烷胺100mS,2次/日。 (三)迟发性运动障碍(TD)▲▲▲▲▲▲ 1、主要表现 此症状多在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典型的表现为颊肌、舌肌及咀嚼肌的不自主运动,产生吸吮、咂嘴、弄舌等动作,称为"口一舌一颊"三联症。 2、处理措施 (1)停药或换药迟发性运动障碍一旦出现,应及时停药。对仍需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病人可改用锥体外系反应较轻的药治疗,如氯氮平、甲硫达嗪等。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一)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由于抗精神病药对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通路D2受体过度拮抗所引起的一组不良反应。研究发现当多巴胺D2受体的阻断或药物对D2受体的占有超过78%时,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升高。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见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包括了四种表现: 1、急性肌张力增高的表现,如双眼上翻,颈强直、闭口困难,吐字不清等比较常见。一般情况下可以选用肌注东莨菪碱进行缓解,可以应用苯海索等缓解锥体外系反应的药物。 2、静坐不能,是一种内源性紧张和不安感,以及主观要求不断运动的需要,一些患者甚至感到被一种外来的力量所驱使。焦虑和不适是常见的合并症状。这种情况可以选择苯二氮卓类药如地西泮(安定)、氯硝西泮(氯硝安定)和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等有效,而抗胆碱能药通常无效。有时需减少抗精神病药剂量,或选用锥体外系反应低的药物。 3、类帕金森症,主要表现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其它部分的震颤,身体失去柔软性,变得僵硬。这种情况一般服用抗胆碱能药物安坦或者药物减量或换药。 4、迟发性运动障碍,又称迟发性多动症、持续性运动障碍,是指长期,一般指在1年以上,大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另种锥体外系副作用,老年及脑器质性病患者较多见。也可见于情感性精神障

碍者。临床特点为不自主的、有节律的刻板式运动。有的表现为口唇及舌重复地不可控制地运动如吸吮、鼓腮、咀嚼舐舌等。有的表现为无目的的抽动,如舞蹈样动作、捻丸动作、上肢抛球样动作。有的则表现为全身躯干运动不协调,呈角弓反张,全身左右摇摆等。以上症状均于睡眠时消失,情绪紧张激动时加重。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原因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功能相对增高所致。抗精神病药对多巴胺受体有阻滞作用,突触后的多巴胺受体长期被药物阻滞,处于去神经增敏状态,对多巴胺变得更为敏感,因此在抗精神病药减量或停用时,诱发或使症状加重。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首先就是减药,患有椎体外系反应小的并且停用一些抗胆碱能药物,临床上可以使用异丙嗪或安定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欠佳。 (二)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在心血管系统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心律不齐和低血压较常见。特别是吩噻嗪类药物最为明显,氟哌啶醇在这方面的影响则较少,故更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三)认知损害 抗精神病药对患者的认知损害主要表现为过度镇静、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受损和谵妄等。药物的抗组胺和抗胆碱能作用可能是导致过度镇静和迟缓精神状态的原因。 过度镇静在传统的低效价药物如氯丙嗪中十分常见,一般在治疗早期,症状表现较为严重,当患者逐渐耐受后有所改善。对需要进行如驾驶、机械操控或高空作业的患者,用药前应充分告知建议暂停相

临床药物治疗学 附习题及答案

《临床药物治疗学》 附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本章学习目标 1.理解临床药物治疗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2.熟练掌握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基本概念与相关概念 3.掌握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基本内容与主要任务 4.了解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发展概况 (二)本章重点、要点 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基本概念与相关概念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 1.名词解释 1)药物治疗学 2)药物 3)临床药学 2.简答题: 1)药物治疗学的内容 2)药物治疗学的任务 第二章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 (一)本章学习目标 1.掌握:药物治疗的逻辑过程,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原则。治疗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案调整。 2.熟悉:影响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与用药指导原则。 3.了解:药物处方的类型与书写要求。 (二)本章重点、要点 治疗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案调整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 1.名词解释 1)病人的依从性 2)治疗窗 2.简答题: 1)治疗药物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2)处方的类型有哪些? 3.论述题 1)如何根据治疗窗和药时曲线的变化来调整给药方案? 第八章特殊人群的药物治疗 (一)本章学习目标 1.掌握:孕妇、小儿和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及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熟悉:小儿药物治疗中的常见问题 3.了解:哺乳期用药应注意的问题,小儿剂量计算 (二)本章重点、要点 孕妇、小儿和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及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 1.简答题: 1)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特点。 2)老年人生理特点及用药特殊性。 2.论述题 1)列举小儿特殊的药效学反应有哪些? 第九章药物经济学原理与方法 (一)本章学习目标 1.掌握: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分析方法 2.熟悉: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基本步骤 3.了解:药物经济学评价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二)本章重点、要点 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分析方法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 1.名词解释 1)药物经济学 2)成本 2.简答题 1)什么是最小成本分析?其前提是什么?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 (一)本章学习目标 1.掌握:目前临床主要治疗药物及疗效。 2.熟悉: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 3.了解: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及其发病的相关因素 (二)本章重点、要点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常用药物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 1.名词解释: 1)帕金森病 2)癫痫 2.简答题: 1)简述癫痫持续状态的急救措施是什么? 2)人工冬眠头部降温疗法的优点是什么? 3.论述题: 1)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机制有哪些?常用的代表药物有哪些?第十二章精神病的药物治疗 (一)本章学习目标 1.掌握:抗精神病药及其作用特点 2、熟悉:精神病的临床分型与临床表现 3、了解:精神病的病程和预后 (二)本章重点、要点 精神病的临床分型及抗精神病药物及其作用特点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 1.简答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