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早产儿护理治疗措施

早产儿护理治疗措施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困难、循环障碍,以致生后lmin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护理常规】 1.复苏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应由产科及儿科医师、护士共同合作进行。 (1)复苏程序:严格按照ABCD步骤进行,顺序不能颠倒。 A.畅通呼吸道:要求在生后15~20s完成,取"鼻吸气位",清除口鼻腔分泌物。 B.建立呼吸:①刺激触觉,拍打足底和摩擦新生儿背部来促进呼吸出现。如出现正常呼吸,心率>100/min,肤色红润或仅手足发绀者可给予观察;②触觉刺激无效后,立即用复苏器加压给氧,15~30s 后再评估是否需气管插管正压通气。 C.恢复循环:气管插管正压通气30s后,心率<60/min或心率在60~80/min不再增加,应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D.药物治疗: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药物的应用。 (2)复苏后监护:观察体温、呼吸、血压、心率、尿量、肤色和窒息所导致的神经系统症状;注意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排尿和排便异常、感染和喂养等问题。认真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 2.保温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患儿的保温,可将患儿置于

远红外保暖床上,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维持患儿肛温36.5~37℃。 3.病情观察与护理密切观察呼吸、心率、面色、肤色、反应、哭声、肌张力变化,注意尿液、粪便颜色及次数等情况。 【健康教育】 1.介绍患儿窒息相关的医学知识告知家长病情、抢救情况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2.保暖室温控制在24~26℃,维持体温在36~37℃,维持相对湿度在55%~65%。 3.喂养重度窒息患儿常规禁食12~48h后开奶,告知母乳喂养的优点及正确的哺乳姿势;喂养时,患儿头高足低位,少量多次,喂完后轻叩背部,减轻溢乳并密切观察面色、呼吸及精神状态,不能直接喂养者,用鼻饲法。 4.消毒隔离勤洗手、严格消毒,预防交叉感染,保持室内温度、相对湿度适宜是防止感染的必要措施。 5.心理指导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减少恐惧,尤其是母亲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保证乳汁分泌,利于母乳喂养。 6.复诊须知出院后2周门诊复查,了解疾病康复情况,进行体格及生长发育的监测,按时预防接种。

(完整版)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新生儿生理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 ol/L(15mg/dl)。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公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编辑本段] 常见的几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鉴别诊断》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 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护理常规? ? 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早产的原因,胎龄,体重。? 2、评估患儿体温、呼吸、皮肤颜色。? 3、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面色,血氧饱和度变化。? 4、?评估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护理措施? 1、保持室温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2、保持中性温度:使用远红外抢救床或暖箱,根据具体情况调节温度并每准确记录。? 3、出暖箱者予戴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 4、操作集中进行以避免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波动。? 5、每日脱去衣服同一时间同一秤测量体重,并正确记录出入量? 6、遵医嘱予以静脉输液、全胃肠外营养疗法、鼻饲;每小时评估1次静脉注射部位,如发生外渗等情况及时处理。? 7、遵医嘱予以经口进食(母乳最佳,不能母乳喂养者早产儿配方奶),不耐受或吸吮能力差者予以鼻饲,少量多餐。?

8、将早产儿与可能患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分开;专人护理,接触患儿前后均应严格洗手,必要时带手套操作,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护理。? 9、遵医嘱予以心电监护,正确设置报警范围,严密监测HR、R、氧饱和度;呼吸暂停者给予托背、弹足底、吸氧处理,必要时予以呼吸机维持。? 10、严密观察呼吸状态,频率、深度、鼻翼煽动、呻吟、三凹症等,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处理;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禁忌过高的氧浓度,预防氧疗并发症。? 11、每3小时更换尿布时评估皮肤及粘膜情况,有变化时告知医生并处理;根据要求及患儿 耐受情况(除非禁忌),每2小时变化1次体位。? 12、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观察评估静脉注射部位,防止外渗,及时处理;氧饱和度探头至少每2小时更换位置防止压疮。?健康指导? 1、?听取父母诉说,提供有关信息,用通俗的言语解释病情。? 2、?讲解并示范婴儿的护理技术;告知父母有如下异常应及时就医:体重减轻或不增加、喂 食困难、发热、呼吸困难、昏睡、肌肉抽动、颤抖。?3、?保持房间空气新鲜,每日通风1~2次。? 4、帮助父母拟订家庭护理计划,解释保证婴儿护理良好的必要性,并告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 1 第四章儿科疾病护理 第一节新生儿疾病 一、一般护理 1、环境要求:新生儿室应阳关充足,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上下午各通风一次,避免对 流风。保持室温度22?C-24?C,夜间狐狸是温度26?C-28?C,相对湿度55%-60%。 2、保暖:新生儿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体温易随环境温度而变化。出生后应立即采取保 暖措施,方法因地制宜。 (1) 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 (2) 体温低或病情不稳定的冰儿不宜沐浴。 (3) 体重低于2500克者,可置于暖箱中。 (4) 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护理结束后病儿要及时包裹好,沐浴后30分钟方 可打开包被检查病儿。 (5) 使用热水袋是应避免烫伤。 3、喂养:首选母乳,在无法母乳喂养情况下可给配方奶,做到按需哺乳,随时观察有无溢 奶及吐奶情况。 4、加强基础护理

(1) 皮肤黏膜护理:病儿每日沐浴一次,危重病儿床上擦洗,每日更换干净衣物,衣服 应宽松大、质软。加强臀部护理,勤洗勤换尿布,预防红臀。用2%碳酸氢钠口腔护 理每日一次,如有鹅口疮,酌情增加次数,动作轻柔,切勿擦伤黏膜,两次喂奶之 间可喂温开水清洁口腔。 (2) 脐部护理:保持清洁干燥,观察有无渗血、感染,脐部护理每日一次,如有分泌物, 每日二次或酌情增加次数。 (3) 测体重:足月儿每周侧二次,早产儿每日或隔日测量一次。 (4)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5) 做好健康指导,出院时向家长宣传新生儿疾病防治知识及育儿保健知识。 二、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血液及组织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发黄的临床现象。本病在新生儿期较其他任何年龄常见,当血中为结合胆红素过高时,能导致神经细胞中毒性病变,引起预后严重的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中医辨证常见证型】 1、湿热郁蒸 (证候)面目全身皮肤发黄,颜色鲜似橘子皮,精神疲倦,不欲吮乳,烦躁不安或呕吐腹胀,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指纹红紫。 2、寒湿阻滞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措施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存活率及治愈率。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及疗效标准,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对州医院产科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进行分析,并制定护理措施。结果存活率及治愈率为80%。结论快速有效的护理措施在临床抢救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及娩出过程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新生儿窒息是一种紧急状态,需要紧急和正确的治疗和护理。目前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虽然不断改进,但由于窒息程度不同,可引起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因此,快速有效的复苏是挽救新生儿生命的关键,对降低围产期死亡率,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及治愈率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由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进行了20例新生儿窒息的复苏。现将抢救和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11例,女9例。胎龄小于37周者4例,37周到42周者12例,大于42周者4例。出生时体重小于2500g者5例,

2500g~3000g者13例,4000g者2例。其中剖宫产10例,顺产或会阴侧切助产7例,臂抽产3例。20例均有窒息史,新生儿窒息按缺氧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两类。轻度窒息8例(Apgar氏评分4~7分),重度窒息12例(Apgar氏评分0~3分)。住院天数共120天;平均住院天数6天。 1.2临床表现除有缺氧、窒息症状外,主要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惊厥,面色青灰或紫绀、尖叫、烦躁,肌张力增强或减弱、呕吐。20例中12例重度窒息经过复苏抢救成功治愈8例,死亡4例(包括1例呼吸衰竭,1例吸入性肺炎,1例颅内出血和1例肺不张)。 2治疗方法 对20例新生儿窒息采取快速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严防窒息再次发生极为重要。20例患儿均经过吸痰、复苏囊复苏、吸氧抢救治疗,其中12例经脐静脉给药,8例经人工呼吸加心外按摩。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复苏囊复苏、吸氧、保暖很重要。 2.1先吸净口、咽、喉、鼻腔粘液、置保暖台上。 2.2Apgar氏评分差及疑有胎粪吸入者,应插管吸痰,未将呼吸道清除干净前,不得刺激呼吸,必要时给氧吸入。 2.3呼吸抑制,心率慢,肌肉松弛先给碳酸氢钠或呼吸兴奋剂,由脐静脉开放给药。 2.4心率低于80次/分者可作心外按摩,无好转时给肾上腺素,按新生儿体重给不同剂量皮下注射。 2.5心率大于100次/分,皮肤转好后要注意能量的补充,预防

新生儿黄疸要点

新生儿黄疸分类 新生儿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 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公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编辑本段新生儿黄疸正常值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孩子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有60%的足月产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80%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那么,怎么区分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呢?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 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只要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即为正常。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正常足月新生儿(normalterminfant)是指出生时胎龄满37足周不满42周,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从胎儿出生断脐后到满28天前的时期称为新生儿期,它是胎儿逐渐适应子宫外生活的过渡时期,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时期。 【关键词】新生儿喂养护理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07年3月-2009年5月在我院出生妇分娩的新生儿203例,现将203例新生儿的护理措施汇报如下。 2护理措施 2.1保暖:新生儿娩出前,做好保暧准备,一切操作均应在保暖条件下进行。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擦干身体,用温暖的毛毯包裹,以减少散热;并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保暖措施,如母体胸前}不抱,远红外辐射床,热水袋,加盖包被,头戴帽子等;此外,接触新生儿的手、仪器、物品等均应预热;护理操作时不要过分暴露新生儿。母婴同室的房间宜向阳,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20~24℃,相对湿度在55%~65%;床单元(一张母亲床加一张婴儿床)所占面积不

应少于6m2。 2.2保证安全:新生儿出生后,在其病历上印上其右脚印及其母亲右拇指手印。新生儿手腕上系有手圈,手圈上正确书写母亲姓名、新生儿性别、住院号。每项有关新生儿的操作前后都应认真核对。新生儿床应铺有床垫,配有床围。新生儿床上拒放危险物品如锐角玩具、过烫的热水袋等。 2.3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清除口鼻内的黏液和羊水,断脐后继续清除呼吸道黏液和羊水。经常检查鼻腔是否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内的分泌物。保持新生儿合适的体位,仰卧时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俯卧时头偏向一侧,专人守护,防止窒息。避免包被、奶瓶、母亲的乳房或其他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或压迫其胸部。 2.4预防感染:每一房间应配有洗手设备或放置消毒溶液,使医护人员或探访者在接触新生儿前洗手或消毒双手。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室内应湿式清洁,空气最好给予净化。工作人员每季度做咽拭子培养,如带菌者应调离接触新生儿的岗位,经治疗,3次培养阴性后才可恢复原工作。如患有呼吸道、皮肤黏膜、肠胃道传染性疾病者在接触新生儿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新生儿患有传染性疾病如脓疱疮、脐部感染等,应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断脐后要密切观察脐部出血情况,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次沐浴后用75%酒精消毒脐带残端及脐轮周围。如脐部有分泌物则用酒精消毒后涂1%甲紫使其干燥,脐部感染用抗生素。脐带脱落处如有红

新生儿室护理常规

新生儿室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专室护理,按病种隔离,室温应维持在 22℃左右,相对湿度55%~60%左右,并需保持空气新鲜。 2、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设法保暖或放入新生儿暖箱,保持温度恒定,并集中操作,防止经常开箱,影响保暖。体温过高,可适当物理降温。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应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着隔离鞋。检查患儿及进行治疗护理时,必须先用消毒液或流水洗手后方可进行。重症监护期间,严禁探视。母亲患传染病时,应暂停直接喂奶,可吸出母乳经消毒后喂给,工作人员如有皮肤病或其他传染病时,不应接触患儿。如有感冒,禁止入新生儿病室内 4、入院头3d,测量体温4/d;体温平稳3~4d后改为2/d;暖箱中患儿测体温每4h一次。 5、按医嘱进行母乳或人工喂养,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患儿应抱起喂奶。喂奶前换尿布,喂时防止呛咳,喂毕后轻拍背部排气,并使其侧卧。喂药时亦应抬高头部,顺口角缓慢喂入,防止呛咳。 6、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沐浴一次,保持皮肤皱折处清洁、干燥,重危者可擦浴,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并涂以10%鞣酸软膏或消毒油剂。勤换尿布,防止臀红,臀红时用远红外线灯或白炽灯每日照射局部;每3~4h为患儿更换体位一次。 二、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身长小于47厘米的活产新生儿。早产儿各器官生理功能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高,更须加强护理,要精心、细心的观察微小

变化,及时发现异常,给预处理。 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地板、工作台、床架等均要湿式打扫,病室24小时空气消毒,每周二、五大扫除,用具要灭菌。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按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接触护理早产儿前后要洗手。 3、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相对湿度在55一65%,床单为整洁、平整、干爽。如患儿体重〈2000g或体温低于36oC应放入暖箱保暖。暖箱温度按日龄及体重的不同调节其中性环境温度。暖箱湿度55-66%。保持暖箱清洁,每周二、五擦拭消毒二次。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头偏向一侧,上身抬高30度防止返流呛咳。随时注意有无呛吐以防窒息。如出现呼吸暂停,可刺激皮肤(弹足底)等方法,使小儿啼哭,使呼吸暂停消失,如不能恢复,使用简易复苏囊复苏,同时汇报医生。 5、早产儿缺氧时给于氧气吸入,要密切观察用氧疗效,及时降低氧浓度,以防止氧中毒的发生。 6、加强喂养早产儿要用早产儿专用奶粉,严格按比例配制,注意温度,奶量要准确,每2h1次。无吸吮能力及吞咽能力差的可给予鼻饲,每次喂奶前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是否有潴留。详细记录出入量。 7、加强基础的护理,体重在1000g-1500g的每日油浴一次。2000g以上每日洗澡一次。每日定时定秤称体重并记录。 8、加强病情观察早产儿病情复杂,变化快,应该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同时需观察患儿的面色。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及24h出入量的记录。备好抢救药及抢救物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 9、出院时向家长详细讲解患儿喂养及护理方法。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摘要】正常足月新生儿(normalterminfant)是指出生时胎龄满37足周不满42周,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从胎儿出生断脐后到满28天前的时期称为新生儿期,它是胎儿逐渐适应子宫外生活的过渡时期,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时期。 【关键词】新生儿喂养护理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07年3月-2009年5月在我院出生妇分娩的新生儿203例,现将203例新生儿的护理措施汇报如下。 2护理措施 2.1保暖:新生儿娩出前,做好保暧准备,一切操作均应在保暖条件下进行。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擦干身体,用温暖的毛毯包裹,以减少散热;并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保暖措施,如母体胸前}不抱,远红外辐射床,热水袋,加盖包被,头戴帽子等;此外,接触新生儿的手、仪器、物品等均应预热;护理操作时不要过分暴露新生儿。母婴同室的房间宜向阳,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20~24℃,相对湿度在55%~65%;床单元(一张母亲床加一张婴儿床)所占面积不应少于6m2。 2.2保证安全:新生儿出生后,在其病历上印上其右脚印及其母亲右拇指手印。新生儿手腕上系有手圈,手圈上正确书写母亲姓名、新生儿性别、住院号。每项有关新生儿的操作前后都应认真核对。新生儿床应铺有床垫,配有床围。新生儿床上拒放危险物品如锐角玩具、

过烫的热水袋等。 2.3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清除口鼻内的黏液和羊水,断脐后继续清除呼吸道黏液和羊水。经常检查鼻腔是否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内的分泌物。保持新生儿合适的体位,仰卧时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俯卧时头偏向一侧,专人守护,防止窒息。避免包被、奶瓶、母亲的乳房或其他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或压迫其胸部。 2.4预防感染:每一房间应配有洗手设备或放置消毒溶液,使医护人员或探访者在接触新生儿前洗手或消毒双手。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室内应湿式清洁,空气最好给予净化。工作人员每季度做咽拭子培养,如带菌者应调离接触新生儿的岗位,经治疗,3次培养阴性后才可恢复原工作。如患有呼吸道、皮肤黏膜、肠胃道传染性疾病者在接触新生儿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新生儿患有传染性疾病如脓疱疮、脐部感染等,应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断脐后要密切观察脐部出血情况,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次沐浴后用75%酒精消毒脐带残端及脐轮周围。如脐部有分泌物则用酒精消毒后涂1%甲紫使其干燥,脐部感染用抗生素。脐带脱落处如有红色肉芽组织增生,可用2.5%硝酸银溶液灼烧,并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洗局部。注意勿灼烧正常组织以免引起烧灼伤。尿布使用时注意勿让其超越脐部,以免尿粪污染脐部。做好皮肤护理新生儿出生后,可用消毒植物油拭去皱褶处过多胎脂;体温稳定后每日进行沐浴一次,同时检查脐带、皮肤完整性及有无肛旁脓肿等情况;沐浴注意点:①室温

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护理常规 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早产的原因,胎龄,体重。 2、评估患儿体温、呼吸、皮肤颜色。 3、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面色,血氧饱和度变化。 4、评估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护理措施 1、保持室温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2、保持中性温度:使用远红外抢救床或暖箱,根据具体情况调节温度并每准确记录。 3、出暖箱者予戴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 4、操作集中进行以避免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波动。 5、每日脱去衣服同一时间同一秤测量体重,并正确记录出入量 6、遵医嘱予以静脉输液、全胃肠外营养疗法、鼻饲;每小时评估1次静脉注射部位,如发生外渗等情况及时处理。 7、遵医嘱予以经口进食(母乳最佳,不能母乳喂养者早产儿配方奶),不耐受或吸吮能力差者予以鼻饲,少量多餐。 8、将早产儿与可能患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分开;专人护理,接触患儿前后均应严格洗手,必要时带手套操作,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护理。 9、遵医嘱予以心电监护,正确设置报警范围,严密监测HR、R、氧饱和度;呼吸暂停者给予托背、弹足底、吸氧处理,必要时予以呼吸机维持。 10、严密观察呼吸状态,频率、深度、鼻翼煽动、呻吟、三凹症等,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处理;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禁忌过高的氧浓度,预防氧疗并发症。 11、每3小时更换尿布时评估皮肤及粘膜情况,有变化时告知医生并处理;根据要求及患儿 耐受情况(除非禁忌),每2小时变化1次体位。

12、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观察评估静脉注射部位,防止外渗,及时处理;氧饱和度探头至少每2小时更换位置防止压疮。健康指导 1、听取父母诉说,提供有关信息,用通俗的言语解释病情。 2、讲解并示范婴儿的护理技术;告知父母有如下异常应及时就医:体重减轻或不增加、喂 食困难、发热、呼吸困难、昏睡、肌肉抽动、颤抖。 3、保持房间空气新鲜,每日通风1~2次。 4、帮助父母拟订家庭护理计划,解释保证婴儿护理良好的必要性,并告知新生儿门诊的复诊预约时间。 5、早教,定期检查眼底、智力、生长发育,做好新生儿筛查,不适随诊;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儿科护理知识: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儿科护理知识: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引起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才能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预防后遗症。 1临床资料我院收集统计了新生儿窒息86例,其中男63例,女23例,胎龄37~42周者52例,>42周者15例,<37周者19例。正常分娩19例,胎头吸引助产35例,剖宫产17例,产钳助产12例,臀位助产3例。临床上根据生后1minApgar评分,将窒息分为轻重两度,0~3分为重度,4~7分为轻度。86例均有窒息史,轻度窒息65例,重度窒息21例,经积极抢救,精心治疗及护理有75例痊愈出院,6例好转出院,5例死亡。 2护理诊断与措施 2.1气体交换受损与无力清除气道内分泌物而导致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 症有关,有67例出现呼吸受损情况,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复苏。 2.1.1将患儿仰卧,臀部垫高2~3cm,使颈部稍后伸至中枕位,立即清除口、 鼻、咽及气道分泌物,拍打或弹足底和摩擦患儿背部促使呼吸出现。 2.1.2洗胃,及时清理呼吸道,给予1%苏打水或盐水50~100ml洗胃,温度 30℃~32℃以清除吸入胃内的羊水等物。 2.1.3采用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调节给氧方式和浓度,当血氧饱和度≥95% 时,间断鼻导管吸氧0.5~1L/min或不吸氧,当血氧饱和度在85%~94%时改为持续低流量吸氧,当血氧饱和度<85%时,可给头罩吸氧5~8L/min,缺氧改善后改为鼻导管吸氧,一般足月儿鼻导管吸氧0.5~1L/min,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鼻导管氧流量为0.3~0.5L/min,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给氧。 2.1.4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药物应用。由于新生儿的心肺发育不完善, 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以免在短时间内输液过多引起心衰及肺心肿,故采用微量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本组86例患儿全部应用微量输液泵,使药物均匀及时地输入体内,输液中密切观察有无局部液体外渗及输液反应,同时做好液体出入量的记录。 2.2体温过低与环境温度低下和缺乏保暖措施有关,因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 发育不全,体温调节功能差,加之新生儿窒息后呼吸循环欠佳,本组53例体温不升,因此必须保暖,出生后立即擦干新生儿体表的羊水及血迹,以减少体表散热,保持室温26℃~28℃,相对湿度55%~65%,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病情稳定后置于暖箱中保暖或热水袋保暖,准时测出皮肤温度36.5℃~37℃之间。

新生儿黄疸中药浴护理效果观察

新生儿黄疸中药浴护理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2-11-19T13:59:32.3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8期供稿作者:吴雪英[导读] 探讨茵栀黄方药给予新生儿黄疸药浴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护理效果。吴雪英(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中医院妇产科广东韶关 512600)【摘要】目的探讨茵栀黄方药给予新生儿黄疸药浴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护理效果。方法 2010年至今86例新生儿黄疸给予中药浴46例为1 组,单纯沐浴40例为2组。结果观察给予中药浴的新生儿黄疸消退有效性观察。结论新生儿黄疸予中药浴,黄疸消退比单纯沐浴快,安全,有效,可行性。经济,方便,值得推广。【关键词】新生儿中药黄疸沐浴效果 正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2-3天出现,黄疸在1-2周消退,实验室检查,血胆红素一般不超过171~205umol/L,早产儿不超过256.5umol/L。以上指标出现异常,考虑出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常采用传统的治疗是给予蓝光治疗。我们妇产科顺着祖国医学配合新生儿沐浴疗法的理念,大胆尝试,予茵栀黄药方药液给新生儿沐浴,经实验证明,效果明显,黄疸消退比一般清水浴快。国内医学认为,婴幼儿常见病可考虑用外治达到内治的作用,新生儿在一定温度的药液中,药液可较长时间地作用于皮肤,并可借助中药的功效,而发挥效力,我院自2010年开展了新生儿黄疸中药浴,疗效确切,值得推广,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10年至今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剖腹产和自然分娩的新生儿黄疸46例,经家属同意,按黄疸新生儿为中药浴组,清水沐浴组40例进行对比。 2.方法。(1)中药沐浴组,护士遵医嘱,将茵栀黄方药(茵陈30g,栀子30g,黄芩30g,金银花30g)煎汤,新生儿专用盆,向家属解释,取得合作。调节室温26-28度,待中药汤剂温度38-40度时,把中药浴倒盆,药液量必须能浸泡新生儿全身。由新生儿游泳专业培训过的护士进行操作,给新生儿脐部贴上游泳专用的防水脐贴。均在吃奶1小时后进行,每天1次,新生儿浸泡药液10-15分钟,连续3天,沐浴过程应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发现异常,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浸泡药液完毕,用75%的乙醇消毒新生儿脐部,穿衣,包好被服。(2)清水沐浴组,本组新生儿沐浴盆里为清洁水,其余措施和中药沐浴组操作相同。 3.观察效果。观察两组新生儿黄疸经皮测指数及指标,黄疸消退情况,每天沐浴完毕,经皮测黄疸中药沐浴组,指数降低快,小便次数增多,尿色清。纯清水沐浴组,经皮测黄疸指数下降不明显,小便黄,赤,短。 结果 两组新生儿黄疸沐浴情况对比表 讨论 1.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皮肤及黏膜会出现黄染,全身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黄疸在1-2周消退,主要和胆红素产生相对过多;胆红素和白蛋白联结运送的能力不足;肝细胞摄取间接胆红素的能力差;肝脏系统发育不成熟;肠肝循环增加导致。实验室检查血胆红素不超过171-205umol/L,早产儿不超过256.5umol/L。经皮测黄疸数值也不会超出上面指标。新生儿一旦出现上面的指标异常,应考虑病理性黄疸,需进一步治疗,传统的治疗往往采用蓝光治疗,蓝光治疗固然是有效的一项治疗方法,但基于家属传统思想认为,蓝光治疗时间长,对新生儿是一种伤害,所以,我科室大胆创新,利用祖国医学,中医外治的方法,给予药浴治疗新生儿黄疸。 2.而祖国医学认为,茵陈,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黄芩,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胃、胆、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金银花,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驱散风寒。栀子,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故利用上述中药的功效,一定的中药液温度,利用沐浴作用于皮肤,黄疸消退明显优于清水沐浴。且是外治,无毒,适用于每一位黄疸的新生儿,使用过程未发现有不良反应。 3.新生儿黄疸中药浴,是利用适宜温度的中药渗入人体皮肤,利用中药的功效,沐浴过程,血液循环加快利,用中药的功效到达平肝利胆,退黄的作用。利用洗浴疗法,可发挥热蒸汽的温热刺激和气压作用,能改善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促进代谢,吸收中药,达到外治内疗的作用。新生儿中药浴,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效果好,家属乐意接受,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雷载权,陈松育,高学敏,郭振球. [中药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1995.6:56-67,146. [2]黄人健,李秀华. [妇产科护理学高级教程]人民军医出版 2011.5:199. [3]郑修霞 [妇产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 2006.5:74. [4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华医学会 2010.1:18-19.

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常规 一、复苏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应由产科及儿科医师、护士共同合作进行。 1.复苏程序:严格按照A B C D步骤进行,顺序不能颠倒。复苏过程中严密心电监护。 A.通畅气道(要求在生后15—20秒内完成) ①新生儿娩出后即置于预热的保暖台上; ②温热干毛巾揩干头部及全身,减少散热; ③摆好体位,肩部以布卷垫高2—2.5cm,使颈部轻微伸仰; ④立即吸净口、咽、鼻黏液,吸引时间不超过10秒,先吸口腔,再吸鼻腔黏液。 B.建立呼吸 ①触觉刺激:拍打足底和摩擦婴儿背来促使呼吸出现。婴儿经触觉刺激后,如出现正常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或仅手足青紫者可予观察; ②正压通气:触觉刺激如无自主呼吸建立或心率<100次/分,应立即用复苏器加压给氧;面罩应密闭遮盖下巴尖端、口鼻,但不盖住眼睛;通气频率为40—60次/分,吸呼比1:2,压力以可见胸廓起伏和听诊呼吸音正常为宜。30秒后再评估,如心率>100次/分,出现自主呼吸可予以观察;如无规律性呼吸,或心率<100次/分,须进行气管插管正压通气。 C.恢复循环:气管插管正压通气30秒后,心率<60次/分或心率在60—80次/分不再增加,应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可采用双拇指法:操作者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胸骨体下1/3处,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中、示指法:操作者一手的中、示指按压胸骨体下1/3处,另一只手或硬垫支撑患儿背部;按压频率为90次/分(每按压3次,正压通气1次,每个动作周期包括3次按压和1次人工呼吸,双人配合,耗时约2秒),压下深度为1.5—2cm,按压放松过程中,手指不离开胸壁;按压有效时可摸到股动脉搏动。胸外心脏按压30秒后评估心率恢复情况。 D.药物治疗 ①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②保证药物的应用:胸外心脏按压30秒不能恢复正常循环时,遵医嘱给予

早产儿护理查房(案例版)

早产儿护理查房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g,身长小于47cm的活产婴儿。 [早产儿特点] 1、外表:体重小于2500g,身长小于47cm,哭声轻,颈肌软弱,四肢肌张力低下,皮肤红嫩,胎毛多,耳壳软。 2、神经系统:完善程度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各种反射越差,哭声低微,哭时无泪,吸吮、吞咽、觅食、反射不敏感,拥抱反射不完全。 3、体温调节:体温调节功能差,产热不足,散热快,易受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4、呼吸系统: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发育都不成熟,呼吸肌软弱无力,使气体交换率低,呼吸浅、快、不规则,易发生呼吸暂停,咳嗽反射无或很差,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清除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5、消化系统:早产儿吸吮,吞咽反射差且与呼吸不能很好协调,容易出现呛咳而发生乳汁吸入,胃容量小,贲门括约肌松弛,而幽门括约肌相对痉挛,容易发生溢乳使入量不足,早产儿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多,但各种消化酶分泌不足影响消化与吸收。其次,早产儿肝功能差,肝酶不足,肝糖原储存及合成蛋白质功能均不足,因而生理性黄疸重而持续时间长,易引起核黄疸。 6、其它,肾功能不全,酸碱调节能力差,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另外由于早产儿提前出生,从母体获得的IgG量少以及其它免疫功能差,易发生严重感染。 [简要病史] 韦文妹之婴,女,出生10分钟,全身青紫,哭声不畅,于2007年7月10日9:50入院,患儿系G1P1孕32+周,因胎膜早破行剖宫产娩出,体重1590g,Apgar评分:1min2分,经清理呼吸道,面罩给氧,胸外心脏按压后5分钟评分7分。 入院查体:体温不升,HR136次/分,R66次/分,反应差,哭声不畅,前囟平软,唇周微绀,面色及四肢紫绀,两肺呼吸音粗,无三凹征,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脐部干洁无渗血,双下肢无硬肿,水肿,神经系统反射征:握持反射(±),余原始反射未引出。入院诊断:1、新生儿重度窒息;2、早产儿;3、低体重儿。 处理:入院后积极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急查血糖5.4mmoL/L,置暖箱保暖给氧,暂禁食水,予力丁沙针抗感染;止血敏,Vitk1,预防出血;微泵速率以4.5ml/h维持正常血糖。第二天患儿面色红润,反应好转,哭声响亮,无呼吸三凹征,无出现间断性呼吸困难,紫绀,四肢活动可。胎粪已解,小便正常,予人工喂养,每次3ml,隔2小时,其间出现呕吐2次,为奶汁。医嘱予静脉营养(脂肪乳,氨基酸)。

早产儿护理常规概述

早产儿护理常规 一、定义 早产儿: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 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g者 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在1000~1500g的婴儿 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000g婴儿 二、临床表现 1、体重2500g以下,身长不到47cm 2、哭声轻,颈肌软弱,四肢肌张力低下 3、皮肤红嫩,胎毛多,耳壳软 4、指、趾甲未达指、趾端,乳晕不清,足底纹少 5、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完全下降,女婴大阴唇不能盖住小阴唇 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早产儿呼吸中枢相对更不成熟,呼吸不规则;常发生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100次/分)和出现紫绀。早产儿的肺发育不成熟,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有宫内窘迫史的早产儿,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2、循环系统:心率快,血压较足月儿低,部分可伴有动脉导管未闭。 3、消化系统:早产儿吞咽反射弱,容易呛乳而发生乳汁吸入。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容量小,易溢乳。早产儿以母乳喂养为宜,但需及时

增加蛋白质。各种消化酶不足,尤其是胆酸的分泌较少,对脂肪的吸收较差。在缺血、缺氧、喂养不当情况下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炎,要注意乳汁的渗透压不可超过460mmol/L。早产儿肝不成熟,葡萄糖醛酰转换酶不足,生理性黄疸较重,持续时间长,易引起核黄疸。因肝功能不完善,肝内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少,易发生出血症。 4、血液系统:早产儿血小板数量较足月儿略低,贫血常见;维生素K、铁及维生素D贮存较足月儿低,更易发生出血、贫血和佝偻病。 5、泌尿系统:早产儿肾脏浓缩功能更差,肾小管对醛固酮反应低下,易发生低钠血症。葡萄糖阈值低,易发生糖尿。碳酸氢根阈值低、肾小管排酸能力差,在用普通牛奶人工喂养时,因为酪蛋白含量较高,可发生晚发性代酸。 6、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胎龄有密切关系,胎龄越小,反射越差。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此外,由于早产儿脑室管膜下存在发达的胚胎生发层组织,因而易导致颅内出血。 7、免疫系统:皮肤娇嫩,屏障功能弱,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均不完善,极易发生各种感染。 8、体温调节:体温调节功能更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热少,而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少,易散热,汗腺发育不成熟和缺乏寒冷发抖反应。因此,早产儿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且常因寒冷而导致硬肿症的发生。 三、护理诊断 1、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差有关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

第四章儿科疾病护理 第一节新生儿疾病 一、一般护理 1、环境要求:新生儿室应阳关充足,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上下午各通风一次,避免 对流风。保持室温度22°C-24°C,夜间狐狸是温度26°C-28°C,相对湿度55%-60%。 2、保暖:新生儿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体温易随环境温度而变化。出生后应立即采取保 暖措施,方法因地制宜。 (1)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 (2)体温低或病情不稳定的冰儿不宜沐浴。 (3)体重低于2500克者,可置于暖箱中。 (4)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护理结束后病儿要及时包裹好,沐浴后30分钟方可打开包被检查病儿。 (5)使用热水袋是应避免烫伤。 3、喂养:首选母乳,在无法母乳喂养情况下可给配方奶,做到按需哺乳,随时观察有无溢 奶及吐奶情况。 4、加强基础护理 (1)皮肤黏膜护理:病儿每日沐浴一次,危重病儿床上擦洗,每日更换干净衣物,衣服应宽松大、质软。加强臀部护理,勤洗勤换尿布,预防红臀。用2%碳酸氢钠口腔护理每日一次,如有鹅口疮,酌情增加次数,动作轻柔,切勿擦伤黏膜,两次喂奶之间可喂温开水清洁口腔。 (2)脐部护理:保持清洁干燥,观察有无渗血、感染,脐部护理每日一次,如有分泌物,每日二次或酌情增加次数。 (3)测体重:足月儿每周侧二次,早产儿每日或隔日测量一次。 (4)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5)做好健康指导,出院时向家长宣传新生儿疾病防治知识及育儿保健知识。 二、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血液及组织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发黄的临床现象。本病在新生儿期较其他任何年龄常见,当血中为结合胆红素过高时,能导致神经细胞中毒性病变,引起预后严重的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中医辨证常见证型】 1、湿热郁蒸 (证候)面目全身皮肤发黄,颜色鲜似橘子皮,精神疲倦,不欲吮乳,烦躁不安或呕吐腹胀,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指纹红紫。 2、寒湿阻滞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淡而晦暗,或黄疸日久不退,神疲身倦,四肢不温,不思乳食或易吐乳,大便溏薄灰白,小便短赤,甚或腹胀,舌质淡,苔淡腻,指纹色淡。 【评估】 1、皮肤与巩膜黄染程度、色泽及黄疸进展情况。 2、精神、吃奶情况,大小便的颜色、次数、性质。 3、神经系统症状。 4、有无出血倾向、头部血肿、水肿、呕吐、腹胀、脱水及哭闹改变。 5、舌象及指纹的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