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医病情观察的方法与要求

中医病情观察的方法与要求

中医病情观察的方法与要求
中医病情观察的方法与要求

中医病情观察的方法与要求

病情观察是指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是辨证施护的前提和依据。病史方面,包括病人患病前后的精神体质状况、环境及可能引起疾病的有关因素等情况;现状是指病人对当前病状的诉述。护理人员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对病人的精神、音容、举止、言谈等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望诊

望诊是运用自己的视觉,观察患者全身和局部情况,以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作为分析内脏病变的依据。包括精神、气色、形态的望诊、舌的望诊及排出物的望诊。

(一)望精神

包括精神意识活动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通过神志状况、面目表情、语言气息等观察病人精神状况,意识是否清楚,反应是否灵敏、动作是否协调等,以判断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和疾病的轻重。

1.病人神志不乱,两眼灵活,明亮有神,语言清楚,声音洪亮,为“有神”或“得神”,表示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疾病轻浅,预后好,多属实证、热证、阳证。

2.病人精神萎靡,目光晦暗,反应迟钝,语言无力,声音低微,表示正气已伤,病势较重,多属虚证、寒证、阴证。见于重病及慢性病。

3.神志昏迷、谵语、手足躁动,虽表现为阳证、热证、实证,但正气已伤,邪气过盛,病邪深入,预后不良。

(二)望气色

观察病人皮肤的颜色光泽,它是脏腑气血的外荣。颜色的变化可反映不同脏腑的病证和疾病的不同性质;光泽的变化即肤色的荣润或枯槁,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皆上注于面”,面部气血充盛,且皮肤薄嫩,色泽变化易于显露,故望气色主要指面部的色泽。通过面部色泽的变化,可以帮助了解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发展变化。

1.正常人面色微黄,红润而有光泽。

2.面色红:为热证。血液充盈皮肤脉络则显红色。血得热则行,脉络充盈,

所以热证多见红色。如满面通红,多是实热;若两颧绯红,多为阴虚火旺之虚热。

3.面色白:为虚寒证或失血。血脉空虚,则面色多白。寒则凝,寒凝经脉,气血不荣或失则脉空虚。若面色苍白而虚浮多气虚;面色苍白而枯槁多为血虚。

4.面色黄:多为脾虚而水湿不化,或皮肤缺少气血之充养。若面目鲜黄为阳黄,多属湿热;面目暗黄为阴黄,多属寒湿;面色淡黄、枯槁无泽为萎黄,多为脾胃虚弱,营血不足;面色黄胖多为气血虚而内有湿。

5.面色黑:多属寒证;虚证,常为久病、重病、阳气虚。阳虚则寒,水湿不化,气血凝滞,故多见于肾虚及血瘀证。

6.面色青:多为寒证、痛证和肝病。为气血不通,脉络阻滞所致。

(三)望形态

外形与五脏相应,一般地说,五脏强壮,外形也强壮;五脏衰弱的外形也衰弱。

1.体形结实,肌肉充实,皮肤润泽,表示体格强壮,正气充盛;形体瘦弱,肌肉瘦削,皮肤枯燥,表示衰弱,正气不足。

2.形体肥胖,气短无力,多为脾虚有痰湿。

3.形体消瘦,多为阴虚有火。

4.手足屈伸困难或肿胀,多为风寒湿痹。

5.抽搐、痉挛、多是肝风。

6.足膝软弱无力,行动不灵,多为痿证。

7.一侧手足举动不遂,多为中风偏瘫。

(四)舌诊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其中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

中医将舌划舌尖、舌中、舌根和舌侧,认为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两侧属肝胆。根据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脏腑病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机械地看,需与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加以考虑。

1.舌质:是指舌的本体,主要观察其色,形,态三方面。正常舌质为色泽淡红,含蓄荣润,胖瘦老嫩适中,运动灵活自如,表示气血充足。见于健康人,也可见于外感初起或内伤病情轻浅者。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②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舌尖红是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液或阴虚火旺。

③绛舌: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入营分、血分或阴虚火旺。红、绛舌颜色越深,表明热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点或斑点,多为内有瘀血蓄积。

⑤青紫舌:全舌舌质呈现青紫,或为热极,或为寒证。舌质绛紫色深而干燥为热极,温热病者为病邪传入营分、血分;舌质淡黄紫或青紫而滑润者为阴寒证。(2)舌形:观察舌质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

①老嫩:“老”即指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多属实证、热证:“嫩”指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嫩,多属虚证或虚寒证。

②胖瘦:“胖”指舌体胖大、肿胀,多与水湿停留有关。舌质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者,多属脾虚或肾阳虚、水湿停留;舌质红而肿胀,多属湿热内蕴或热毒亢盛。“瘦”指舌体瘦小而薄,多属虚证。舌质淡而舌形瘦者,多为气血不足;舌质红绛而舌形瘦者,多属阴虚内热。

③芒刺:舌乳头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属热邪亢盛。热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临床上芒刺多见于舌尖与舌边,舌尖芒刺多属肝胆热盛。

④裂纹:舌体上有多种纵行或横行的裂沟或皱纹,多由于粘膜萎缩而形成。裂纹舌可见于少数正常人。舌质红绛而有裂纹者多属热盛;舌质淡而有裂纹者多属气阴不足。

(3)舌态:观察舌体有无震颤、歪斜、痿软、强硬等。

①震颤:舌体不自主地颤抖,多属气血两虚或肝风内动。

②歪斜:舌体偏歪于一侧,多为中风偏瘫或中风先兆。

③痿软:舌体伸卷无力,多因气血俱虚筋脉失养所致。

④强硬:舌体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转动,多属高热伤津,邪热炽盛,或为中风的征兆。

2.舌苔:舌苔是胃之生气所现。章虚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气以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则土无生气矣”。吴坤安说:“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曰苔。”现代医家认为舌苔的形成,主要为丝状乳头之分化。丝状乳头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正常的舌苔。正常的舌苔为薄白一层,白苔嫩而不厚,干湿适中,不滑不燥。观察舌苔内容为苔的颜色、厚薄及润燥。

(1)苔色: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

①白苔白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其它颜色的苔可以认为是白苔基础上转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属肺,主表证、寒证,但临床上也有里证、热证而见白苔者。如薄白而润为风寒;薄白而燥为风热;寒湿之里证可见白而厚腻之苔。

②黄苔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重;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为湿热。

③灰黑苔多主热证,亦有寒湿或虚寒证。舌苔灰黑而干,为热盛伤津;舌苔灰黑而湿润,多属阳虚寒盛。灰黑苔多见于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无苔。薄苔多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厚苔多示病邪较盛,并已传里;或有胃肠积滞;或有痰湿。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气的有无,舌苔虽厚,说明胃气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机体正气不足,无苔则是胃气大虚,缺乏生发之机。舌面上有不规则的舌苔剥脱,剥脱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多属胃的气阴不足,若兼有腻苔则表示痰湿未化而正气已伤。

(3)润燥:反映体内津液的情况。正常舌苔不干不湿,无苔干燥为体内津液已耗,外感病多为燥热伤津,内伤病多为阴虚津液不足;舌苔湿润表明津液未伤,而苔面水份过多伸舌欲下滴,称为滑苔,则示体内有湿停留。腻苔:苔质致密、细腻如一层混浊光滑的粘液覆盖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属痰湿内盛。腐

苔:苔质疏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易于擦去,多为实热蒸化胃中食浊,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现。

(五)望少儿指纹

指纹是指浮露于食指桡侧可见的脉络(即食指掌侧的浅静脉),是由手太阴肺脉分支而来,所以望小儿指纹与诊寸口脉具有近似的临床意义,适用于三岁以下的幼儿。望指纹,主要是观察其色泽与形态的变化。

(1)三关:小儿指纹分风、气、命三关,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命关。。

(2)望指纹的方法:医生用左手把小儿食指,以右手大拇指用力适中地从命关向气关、风关推数次,使指纹明显,便于观察。

(3)望三关辨别疾病轻重:指纹仅见于风关,表示邪浅病轻易治;至气关则病势较重,病邪较深;如由风关、气关透至命关,即指纹伸延到指端,所谓“透关射甲”,则病深而危重。

(4)望指纹的色与形:正常的指纹,黄红相兼,隐现于风关之内。颜色的变化:纹色鲜红多属外感风寒表证;紫红色为热证;色青主惊、主风、主痛;色淡为虚证。形态的变化:纹色深浓粗大,为邪盛病重、指纹极细、色淡、多为正虚;纹浮为病在表;纹沉为病在里。一般认为指纹充盈度的变化主要与静脉压有关。在心力衰竭、肺炎等患儿,大多数向命关伸延,这是由于静脉压升高所致,静脉压越高,指纹的充盈度就越大,也就是越向指尖方向伸展。指纹的色泽在某种程度上可反映体内的缺氧程度,缺氧越甚,血中还原血红蛋白量就越多,指纹就更显青紫。故在肺炎及心力衰竭的患儿多出现青紫色或紫色的指纹,贫血的患儿,则由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减少、指纹色也变淡。

(六)望排出物

排出物包括痰涎、呕吐物、涕、泪、汗、脓液、二便、经带等。观察排出物的形、色质量的变化,为辨证分析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然而往往大部分内容物由患者观察叙述,成为问诊的内容,一般而言,排出物色淡,清稀者,多为寒证,色深粘稠者多属热证。

二、闻诊

中医闻诊是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病人的声音和气味两方面的变化。闻声音即

观察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等声音的变化;嗅气味即观察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的气味变化,以协助辨别疾病的虚、实、寒、热。

(一)嗅气味

主要是嗅病人口气,汗气,痰涕及大、小便的气味等。口臭,多为肺胃有热,或有龋齿;或口腔不洁;口出酸臭味,多是胃有宿食,消化不良;口出腐臭气,多是牙疳,或有内痈。

1.汗有臭秽气味,为瘟疫;汗有腥膻气味为风湿热久蕴于肌肤。

2.咳吐浊痰脓血,有腥臭味,多是肺痈。

3.鼻出臭气,经常流浊涕为鼻渊证。

4.大便酸臭,秽臭为肠中积热;气味腥臭多属寒。

5.小便臊臭,多为湿热。

(二)闻声音

1.发声:发声重浊,声高而粗,多属实证;发声轻清,低微细弱,多属虚证。小儿阵发惊呼,发声尖锐多为惊风。

2.语音:声高有力,前轻后重,多为外感病;声音低怯,前重后轻,多为内伤。说话多而声音有力,多属实热;说话少而声音低微,或说话断续不接,多属虚寒。说话声高有力,但语无伦次,神志不清,为谵语属实证;发音无力或不接续,语言重复,神疲不力,为郑声,属虚语;自言自语,见人便停目,为独语,属心力不足。语言塞涩多为中风。

3.呼吸:呼吸气粗或喘多属热属实,呼吸气微多属虚证。

4.咳嗽:咳声重浊声粗,多属实证;咳声无力,多属虚证;干咳阵阵而无痰为燥咳;咳时痰声辘辘,多为痰湿咳嗽。

5.呃逆:呃声高而短,且响亮有力,多属实热;低而长,且微弱无力,多属虚寒。

三、问诊

问诊是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系统而有目的的询问。包括病人的体质、生活习惯、起病原因、发病及治疗经过、现在的症状及过去的病史、家族史等。具体来讲,可以包括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睡眠、问饮食口味、问二便等。

(一)问寒热

寒热的产生,主要决定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的阴阳盛衰,是机体正邪相交的表现。

但寒不热:病人感觉寒冷,而不发热。属于阳气不足的虚寒证。

但热不寒:病人发热,不感觉冷或反而怕热,为里热症。若高热伴见口渴喜冷饮,出汗、大便秘结为实热证。若午后低热,伴有手足心发热,夜间出汗,两颧发红者为里虚热证。

恶寒发热:病人自觉怕冷而体温升高。表示外感病的初起。

寒热往来:寒与热交替出现。寒热往来定时者,为疟疾。寒热往来不定时者,伴两胁胀痛、口苦为肝胆病。

(二)问汗

汗出与阳气盛衰、津液盈亏相关。

无汗:外感病寒邪,发热、怕寒、头痛无汗者为表实证。

出汗:外感风邪,发热、怕风汗出者,为表虚证。

自汗:白天稍活动即出汗,常伴疲劳乏力、气短畏寒,阳气虚损所致,多为内伤病。

盗汗:指夜间睡着后出汗,伴有发热、颧红、心烦、失眠多梦、口干舌燥,为阴虚内热所致,为内伤病。

(三)问疼痛

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以观察病情。

头痛:突然头痛,痛无休止、伴有怕寒发热,多为外感实证。头痛时发时止,有胀痛劳累后加重,或伴有眩晕者,多为内伤虚症。

胸痛:肺热之胸痛以一侧为多,发热咳嗽、痰黄而稠;胸痹证之胸前心区有重压感,或刺痛,反复发作,伴有心悸气短;

肝胆病疼痛表现为两胁胀痛不适;

胃病疼痛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伴有嗳气吐酸水。

(四)问睡眠

失眠:入睡难或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或易惊醒,或彻夜不眠。多为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常伴有心悸、多梦、耳鸣、潮热等症。如痰火食积内忧失眠,常伴有面红、气短、口渴、胃部不适等症。

嗜睡:睡意很浓,经常不由自主地入睡。若年高体虚者多属心肾阳虚;肥胖者多伴有腹胀、痰多,为脾虚湿盛,清阳不升所致。

(五)问饮食口味

包括了解饮水多少,喜冷喜热,食欲与食量,口中异常味觉等方面。

口渴多饮:口渴多饮多为津液已伤,多见于热证、燥证,或汗、吐、下利太过。如渴喜冷饮,是里热伤津。尿多身瘦为糖尿病。

口不渴与渴不多饮:口不渴,不欲饮水多属寒证。口渴喜饮,饮水即吐多属水湿内停于胃。口渴不多饮,且喜热饮多属湿证或虚寒证,且喜冷饮者为属湿热证。

不欲进食与厌食:不想进食或食之无味,食欲低下,为不欲进食。如新病多为伤食或外感发热。久病不欲食则是脾胃虚弱。若厌恶食物,多见于食滞内停,或肝脾湿热,。

多食与偏食:多食易饥,多因胃火盛,胃热则消谷。若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暴食多为脾胃之气将绝的征象。偏食生米、泥土异物等是虫积。

口味:口苦为肝胆有热,口酸有腐味为胃肠积滞,口臭为胃火盛,口淡为胃有湿、或虚证,口甜为脾有湿热,口咸为肾虚。

(六)问二便

了解大、小便的性状、颜色、气味、时间、量的多少及排便次数,排便、排尿感觉等。

便次异常:排便困难,多日不便,称为便秘。热盛伤津者为热秘,阴寒内结者为冷秘,气机阻滞者为气秘,气虚无力为虚秘。大便不成形或呈水样,便次增多为泄泻。大便稀薄不成形为溏泄,多为脾失健运。腹痛泄泻在黎明者为五更泄,多为肾阳虚。腹痛泄泻,泻后痛减为伤食泄泻。

便质异常:排便时肛门有灼热感、下堕感为脾虚气陷。排便不爽为肝郁。便泄不爽有未消化食物,泻后腹痛减多为伤食。若便黄粘滞不爽多为湿热结于大肠。腹痛窘迫,时时欲泻多因湿热内阻,肠道气滞所致,是痢疾病的症状。大便不能自控,多因肾阳虚衰。

尿量异常:尿量增多为虚寒。尿量减少由于热盛、汗多伤津,或因吐泻损伤津液所致。

尿次异常:小便次数增多,尿短赤急迫而数,多为湿热。久病尿清长而频数、夜间尿次增多,属肾阳虚。小便不畅,点滴而出,小便不通一般为湿热或瘀血、砂石阻塞所致,属实证,若因肾阳不足属虚证。

排尿感觉异常:排尿痛,急迫、灼热感,多为湿热下注膀胱所致。常见于淋病。小便不能控制,睡中不自主排尿为肾气不固。神志昏迷而失禁属危重证。

四、切诊

切诊是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藉此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切脉又称诊脉,

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挠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正常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在搏动,

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从容和缓,柔和有力,流利均匀,节律一致,一息搏

动四至五次,谓之平脉。

1.浮脉风寒束表一卫气为御邪侵,充于肌表一脉随气浮于外一轻按即得一谓之浮脉。

2.沉脉病在脏腑一脉位深藏,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一、谓之沉脉。有力为实,无力为虚。

3.迟脉阴盛阳衰一心功减退,搏动迟缓—一息三至,去来极慢一谓之迟脉。阴盛为寒,阳衰为虚。

4.数脉表卫闭郁,气郁化热,或由气人血,气血两播一心动亢进—一息六至,多于常脉一谓之数脉。亦有心气虚衰一搏动无力一每次输出血量不足,心动加速以求代偿一成为虚数。

5.细脉气血两虚,阴虚偏甚一气虚则输出量少一加之血虚脉失血充,则脉细如线一谓之细脉。

6.微脉阳气衰微,气血俱虚一脉细而软一按之欲绝,若有若无一谓之微脉。

7.弱脉气血两虚一气虚无以鼓动血行,血虚无以充盈于脉一极软沉细,按之乃得,轻取难寻一谓之弱脉。

8.实脉三焦实热或腑气不通一心动亢进一搏指有力一谓之实脉。

9.洪脉气郁化热,气分热盛一心功能亢进一按之洪大有力寸谓之洪脉。若大而虚,按之无力是壮火食气,心气已虚。

10.弦脉肝肾阴虚一水津亏损,脉失津濡一脉络紧张一脉象端直而长,如按琴弦一谓之弦脉。少阴阳虚,气化失常一水停三焦,充于脉内及其夹层一脉络为之紧张,触之如按琴弦一谓之弦脉。肝胆气郁一脉为气束,不能舒张一如按琴弦一亦可成为弦脉。

11.紧脉风寒束表一脉络收引一脉形如索,轻按即得一谓之浮紧;寒中三阴一脉络收引一其形如索,重按始得一谓之沉紧。

12.滑脉痰食妊娠,停阻经隧一所阻部位脉络紧张一血流受阻一聚集如珠,流于脉内一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一谓之滑脉。

13.涩脉气滞、血瘀、痰凝一脉络传导受阻,微挛一血流不畅一按脉犹如轻刀刮竹一谓之涩脉。

14.濡脉水湿阻滞一脉因受湿而弛一按之无力,如帛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有一谓之濡脉。气血阴阳亏损,生化无源一脉无血充一亦呈濡脉。

15.芤脉突然大量失血一脉失血充一形如葱管,按之中空一谓之芤脉。

16.结脉心系阴阳亏损一脉络痉挛一传导阻滞一脉律不匀,时有止歇一谓之结脉。迟止定期,谓之代脉。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目的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目的 病情观察是指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病史方面,包括病人患病前后的精神体质状况、环境及可能引起疾病的有关因素等情况;现状是指病人对当前病状的诉述。护理人员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对病人的精神、音容、举止、言谈等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病情观察目的 1、为疾病的诊断和施护提供依据疾病对机体的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后,机体便会产生一定的反应,这些反应以一定形式表现于外,即是症状、体征和证候。由于病性、病位和病因的不同,表现证候亦不一样。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表现及其发展过程的观察、综合分析,判断为何病何证及其病因、病位和病性,医生诊断和拖护提供依据。 2、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做到心中有数病情的轻重与病人的表现有一定关系,藉助于病情观察,可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1)原有症状减轻说明病情好转,反之为加重。 (2)在原有症状基础上又出现新的症状,常说明病情恶化。如神昏病人出现高热、抽搐、呕血、便血等。 (3)病情变化幅度大,如体温骤降、血压忽高忽低、呼吸时快时慢,常为正气虚衰、病情恶化之兆。考试大网站整理 (4)舌象及脉象变化显著,常表示病情轻重。如正常淡红舌转为红色,表示有热,病邪由表入里,苦由红色转为红绛舌,说明邪入营血,病情危重。脉象由浮数转洪数,表示病邪由卫分入气分。反之为病情好转。 (5)一般情况,特别是病人的精神状态、食欲,常是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精神充沛,常是正气未衰,有抗邪能力;精神萎靡,正气已衰,病情重。食欲是表示"胃气"的强弱、有无的重要指征。食欲佳,说明"胃气"和顺,病情不重;食欲不佳,表示"胃气"已伤,病虽轻痊愈也较慢。重病后渐知饥能食,多表示"胃气"来复,病将向愈。 3、了解治疗效果和用药反应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病情的好转常表示治疗护理有效,反之,为无效。用药后常出现各种反应,有些是正常的,如服解表药后的周身汗出,表示为表解之象;服攻下剂后的腹泻,表示已达釜底抽薪之良效。但如果超过一定限度,便会损害人体的正气,成为不良反应。如大汗淋漓会使病人气随汗脱;泻下不止会伤津耗气等。尤其是药物的毒性反应,更应仔细观察。 4、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发症,防止病情恶化疾症治疗中常可能出现突变或并

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

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 意义:病情观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及时、准确的观察病情变化,为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并发症提供依据,也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病情观察的内容:一、一般情况的观察二、特殊系统的观察 一般情况的观察:1.发育与体型;2.饮食与营养;3.面容与表情;4.体位;5.姿势与步态;6.皮肤与黏膜 1.发育与体型:正常人年龄、智力与体格的成长状态处于均衡一致。双上肢展开后约等于身高,坐高等于下肢的长度,胸围等于身高的一半。垂体功能异常出现巨人症、侏儒症,其他如佝偻病、鸡胸、杵状指、梭状指等。体型分为匀称型、瘦长型、矮胖型。 2.饮食与营养:观察饮食有时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一定的作用,可观察患者的食欲、食量、饮食习惯、进食后的反应。 临床上一般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的发育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常用营养良好、中等、不良三个等级对营养状态进行描述。 对营养状态异常包括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3.面容与表情:1)急性病容;2)慢性病容;3)二尖瓣面容;4)贫血面容;5)满月面容;6)甲亢面容;7)肾病面容;8)肝病面容;9)伤寒面容;10)苦笑面容;11)面具面容;12)粘液性水肿面容;13)肢端肥大症面容 4、体位:主动体位;被动体位;被迫体位 5、姿势与步态:蹒跚步态:见于佝偻病、大骨节病。 醉酒步态:见于小脑疾病、酒精及巴比妥中毒 共济失调步态:见于脊髓痨患者 慌张步态:见于震颤麻痹患者。 跨阈步态:见于腓总神经麻痹。 剪刀步态:见于脑瘫与截瘫患者。 间歇性跛行: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 6、皮肤与黏膜: 皮肤颜色:苍白、发红、发绀、黄染、色素沉着、色素脱失。

病情观察的内容

病情观察的内容 胥旭军 (一)一般情况的观察 1、发育与体型发育状态通常以年龄与智力、体格成长状态(如身高、体重及第二性征)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综合判断。成人发育正常状态的判断指标常包括:头部的长度为身高的1/7—1/8;胸围约为身高的1/2;双上肢展开的长度约等于身高;坐高约等于下肢的长度。体型是身体各部发育的外观表现,包括骨骼、肌肉的成长与脂肪分布的状态等。临床上把成人的体型分为三种:匀称型(正力型):即身体各部分匀称适中。瘦长型(无力型):身体瘦长,颈长肩窄,胸廓扁平,腹上角<90°。矮胖型(超力型):身短粗壮,颈粗肩宽,胸廓宽厚,腹上角>90°。 2、饮食与营养状态饮食在疾病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并在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发挥一定作用、因此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食欲、食量、进食后反应、饮食习惯,有无特殊嗜好或偏食等情况。营养状态通常可根据皮肤的光泽度、弹性,毛发指甲的润泽程度,皮下脂肪的丰满程度,肌肉的发育状况等综合判断。营养状态与食物的摄入、消化、吸收和代谢等因素有关,是判断机体健康状况、疾病程度以及转归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上一般分为良好、中等和不良三个等级。 3、面容与表情疾病及情绪变化可引起面容与表情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健康的人表情自然、大方,神态安逸。患病后,通常可表现为痛苦、忧虑、疲惫或烦躁等面容与表情。某些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特征性的面容与表情。临床上常见的典型面容包括有:急性病容,表现为表情痛苦、面颊潮红、呼吸急促、鼻翼煽动、口唇疱疹等,一般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球菌肺炎的患者。慢性病容,表现为面色苍白或灰暗,面容憔悴,目光黯淡、消瘦无力等,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肝硬化、严重结核病等患者。二尖瓣面容,表现为双颊紫红,口唇发绀,一般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贫血面容,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舌及结膜色淡,表情疲惫乏力,见于各种类型的贫血患者。除了以上这四种典型面容外,临床上还有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满月面容、脱水面容以及面具面容等。 4、体位体位是指身体在休息时所处的状态。临床上常见的体位有: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患者的体位与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疾病可使患者采取不同的体位,有时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如:昏迷或极度衰竭的患者,由于不能自行调整或变换肢体的位置,呈被动卧位;胆石症、肠绞痛的患者,在腹痛发作时,常辗转反侧,坐卧不宁,患者常常采用强迫体位。 5、姿势与步态姿势即指一个人的举止状态,依靠骨骼、肌肉的紧张度来保持,并受健康状态及精神状态的影响。健康成人躯干端正,肢体活动灵活自如。患病时可以出现特殊的姿势。步态是指一个人走动时所表现的姿态,年龄、是否受过训练等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步态。常见的异常步态有:蹒跚步态、慌张步态、剪刀步态、间歇性跛行、保护性跛行等。 6、皮肤与黏膜皮肤、黏膜常可反映某些全身疾病的情况。主要应观察其颜色、温度、湿度、弹性及有无出血、水肿、皮疹、皮下结节、囊肿等情况。如贫血患者,其口唇、结膜、指甲苍白;肺心病、心力衰竭等缺氧患者,其口唇、面颊、鼻尖等部位发绀;热性病患者皮肤发红;休克患者皮肤湿冷;严重脱水、甲状腺

中医病情观察的方法与要求

中医病情观察的方法与要求 病情观察是指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是辨证施护的前提和依据。病史方面,包括病人患病前后的精神体质状况、环境及可能引起疾病的有关因素等情况;现状是指病人对当前病状的诉述。护理人员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对病人的精神、音容、举止、言谈等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望诊 望诊是运用自己的视觉,观察患者全身和局部情况,以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作为分析内脏病变的依据。包括精神、气色、形态的望诊、舌的望诊及排出物的望诊。 (一)望精神 包括精神意识活动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通过神志状况、面目表情、语言气息等观察病人精神状况,意识是否清楚,反应是否灵敏、动作是否协调等,以判断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和疾病的轻重。 1.病人神志不乱,两眼灵活,明亮有神,语言清楚,声音洪亮,为“有神”或“得神”,表示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疾病轻浅,预后好,多属实证、热证、阳证。 2.病人精神萎靡,目光晦暗,反应迟钝,语言无力,声音低微,表示正气已伤,病势较重,多属虚证、寒证、阴证。见于重病及慢性病。 3.神志昏迷、谵语、手足躁动,虽表现为阳证、热证、实证,但正气已伤,邪气过盛,病邪深入,预后不良。 (二)望气色 观察病人皮肤的颜色光泽,它是脏腑气血的外荣。颜色的变化可反映不同脏腑的病证和疾病的不同性质;光泽的变化即肤色的荣润或枯槁,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皆上注于面”,面部气血充盛,且皮肤薄嫩,色泽变化易于显露,故望气色主要指面部的色泽。通过面部色泽的变化,可以帮助了解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发展变化。 1.正常人面色微黄,红润而有光泽。 2.面色红:为热证。血液充盈皮肤脉络则显红色。血得热则行,脉络充盈,

护士如何提高护理观察能力

护士如何提高护理观察能力 护士特别是新护士步人临床,往往表现出缺乏自信和独立观察与思考的能力。一些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显得不知所措,表现出强烈的依赖性和盲目性,工作中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对护理观察非常陌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记录护理观察结果时常需对照书本或翻看其他护士的记录才能完成。这是由于她们尚缺乏护 理观察的能力所致。 一位称职的护士,在工作中应能察言观色,在巡视病房、与病人交谈或给病人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收集到病人某些细微的异常变化,并能透过现象看到病人的病情进展,了解病人的健康状况(图1—2)。 那么,护士在护理实践中究竟应该观察什么?如何观察?护理人员应该怎样提高护 理观察能力呢? 一全面观察,重点收集 全面了解病史是做好病情观察的基础。在了解病史时,要心中有数,主动引导病人诉说病情,护士要善于抓住要点,紧紧围绕就诊时的主诉和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进行问诊,并了解与主诉相关的问题和伴随症状,如对有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的育龄妇女,要养成常规询问性生活史、停经史的习惯;对学生、未婚女青年及独身妇女,虽有性生活史,但由于各种社会道德因素,常否认性生活史及停经史,护士应避开他人,取得病人合作,以便获得准确的病史,尽快明确诊断。 观察不只是单纯的“眼观”,要先了解每一个病人的病情,针对病情理出要观察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护士在了解病史时,可以查看医师为病人所写的病志,了解病人的病史、诊断及病情程度,然后根据疾病种类和病情理出观察的重点,如肺炎病人,重点是观察咳嗽、咳痰、气促、发绀的情况,有无鼻翼扇动及三凹征。心力衰竭病人的观察要点是心率、呼吸、尿量等。护理过程中可以将“望、闻、问、切”四字诀应用到护理观察中来。如通过眼观了解病人的面色、神志变化,通过测量了解病人的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通过询问病或家长,并与家长交谈,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有无异常。另外,还可以通过表格式调查来了解病情信息,如人院评估单就是根据病人的一般情况汇总制成。平时医护之间要多交流,

中医护理学第十二章病情观察

中医基础知识 11/5 第七章第一节病情观察 一、病情观察的目的 (一)为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提供依据(二)了解病势,准确判断预后 (三)及时发现危重证及并发症,为抢救赢得时间 (四)了解治疗效果和反应 二、病情观察的要求 (一)用中医理论指导病情观察 (二)必须具备“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 (三)熟练掌握抢救技术 三、病情观察的方法 (一)运用四诊方法,观察病情变化 (二)开展辨证分析,实施护理计划 四、病情观察的内容 (一)一般状况 (二)主要症状与体征 (三)舌象与脉象 (四)各种排泄物 (五)药物效果与反应 (六)情志变化

病人烫伤的防护措施 【预防措施】 1. 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烫伤高风险患者,报告护士长及主管医生,并落实预防措施。 2. 需保暖的患者:使用热水袋时,外加布套;加强巡视,班班交接,检查病人皮肤情况。 3. 使用烤灯时严格遵循操作规程,防止烫伤。 4. 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宣传工作,妥善放置暖瓶及开水、热汤等热源物质,防止发生烫伤。 5. 加强开水房的管理,防止儿科病人误烫伤。 【程序】 ———— 【应急预案】 1.发生烫伤后,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及主管医生,根据情况处理, 记录详细情况(发现时间、烫伤范围、深度)。 2.班班交接烫伤创面,直到愈合。 3.护士长24小时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及隐患报告表”上 报护理部和医务部。 【程序】

—— ——

中医基础知识 11/12 第七章第二节生活起居护理 概念:生活起居护理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病患罹身,生活起居方面不能自理,按照医院的等级护理制度和护理计划,分别给予病人合理的护理和照料。 一、目的: 1、保养病人机体的元气 2、提高自身驱邪与修复机制。 3、使体内阴阳达到平衡,祛病康复。 二、内容:顺应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 顺应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指顺从四时阴阳寒暑的变化以及四季生长化收藏的规律,来调养病人的形神,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这些认识,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人生活于天地之间,适当的自然变化,正常的气候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应顺应自然界变化的正常规律,如果自然界出现反常的变化,人们若不能及时回避或去抵抗它,就将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三、护理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属阳,自然界万物处于生长阶段,若逆之,则有碍于少阳之生,太阳之长,所以人体必调养人身之阳,以顺应自然界万物的生长

临床护士病情观察技巧

临床护士病情观察技巧 一.概念 ?病情观察:即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积极启动视、听、嗅、触等感觉器官及辅助工具来获得有关病人及其情境的信息过 程;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系 统工程,它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 二.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1)广博的医学知识;(2) 严谨的工作作风;(3) 高度的责任心; (4)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5) 五勤:勤巡视、勤视察、勤询问、勤思考、勤记录 三.病情观察的方法 a直接观察法:利用感觉器官观察病人的方法包括视诊、听诊、触诊、叩诊、 嗅诊护士用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鼻子嗅、双手触摸来观察患者的意识、行为、生理、病理变化等,这是观察病情最基本的方法. b间接观察法:医生、家属交流、交接班阅读病历、检验报告借助仪器,如 心电监护仪,血糖检测仪. 1.视诊:定义:是用视觉来观察病人的全身或局部表现的方法。 方法: 通过医务人员的眼睛直接观察, 特殊部位借助仪器进行 内容:病人的外观、行为、意识、各系统的生理、病理变化 2.听诊:定义:用听觉听取身体各部发出的声音而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方法。 方法:用耳或听诊器 内容:语声、呼吸声、咳嗽、呃逆、嗳气、肠鸣、关节活动间、骨擦音、呻吟、啼哭、呼(尖)叫等身体所能发出的任何声音 3触诊: 定义:通过手的感觉进行判断的一种诊法 方法: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 内容:体表温湿度、弹性、光滑度、脏器外形、软硬度、移动度 4.叩诊: 定义:用手指叩击身体表面某部,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震动和音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 方法:间接叩诊法,直接叩诊法。 内容:常用于对胸腹部做评估,如心界大小、腹水检测等。

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一.疾病名称 中医名称:项痹 西医名称:颈椎病 定义: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老化及继发性改变刺激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血液供应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 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 二.临床表现 (1)颈肩痛 (2)颈部活动受限 (3)手指麻木 (4)头晕、恶心 (5)瘫痪 三.护理评估 (1)发病史,诱发因素 (2)疼痛部位,程度 (3)评估颈部功能,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分型:太阳经输不利型,痹证型,肝肾不足型 四.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五.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颈肩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发病时间,休息后是否缓解。 (2)注意观察神经支配区肌力与皮肤感觉情况。 (3)注意观察头晕、恶心与头痛等情况。 (4)注意观察心慌、多梦、烦躁等情况。 (5)注意观察四肢乏力(如踩棉花感)等情况。 六.临症(证)施护 (1)保守治疗 1)脊柱(定点)旋转手法 ①做好心理护理,讲解治疗原则和方法,消除紧张情绪,并做 好体位示教。 ②手法治疗后应绝对卧床休息1-2小时,轴样翻身,颈部制动。 ③下床时须戴颈托,固定颈部,以保持颈椎稳定性。 ④避免久坐久站,注意休息。 2)针灸疗法 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以防感染。 ②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选择合理体位暴露 腧穴,方便操作,注意保暖。 ③密切观察患者反映,若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情况, 应立即停止针刺并将针全部拔出,平卧休息,注意保暖。

病情观察的内容

---------------------------------------------------------------最新资料推荐------------------------------------------------------ 病情观察的内容 第十四章第一节病情观察的内容 1/ 31

?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患者的接触最密切。 ?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

---------------------------------------------------------------最新资料推荐------------------------------------------------------ 病情观察的内容?▲一般情况的观察;?▲生命体征的观察;?▲意识状态的观察;?▲瞳孔的观察;?心理状态的观察; ?特殊检查或药物治疗的观察。 3/ 31

一、一般情况的观察(General observation)发育与体型饮食与营养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姿势与步态皮肤与粘膜

---------------------------------------------------------------最新资料推荐------------------------------------------------------ ㈠、发育与体形(Development and shape)1、成人发育正常状态的判断指标:头部长度为身高的1/7~1/8; 胸围约为身高的1/2;双上肢展开的长度约等于身高;坐高约等于下肢的长度。 2、体型的分类:(1)均称型:身体各部分匀称适中(2)瘦长型:身体瘦长,颈长肩窄,胸廓扁平,腹上角<90o (3)矮胖型:身短粗壮,颈短肩宽,胸廓宽厚,腹上角>90o 5/ 31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姓名:科室: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70分) 1、在中医观察舌象的目的中哪项不对:(E) A.判断正气盛衰 B.辨别病位深浅 C.区别病邪性质 D.推断病情进展 E.了解病位深浅 2、春季人体肝气、脾气相对不足,易精神倦怠,嗜睡,应适当控制睡眠时 间,起居方面应遵循:(C) A.早卧早起 B.早卧晚起 C.夜卧早起 D. 夜卧晚起 E.以上均不对 3.入秋后,白昼渐短,夜来提前,人身阳气渐内收,阴气渐长,秋季起居 方面应遵循:(A) A.早卧早起 B.早卧晚起 C.晚卧早起 D.晚卧晚起 E.以上均不对 4.护理人员应设法消除病室嘈杂之声不能超过(C) A、60-80分贝 B、20-40分贝 C、40-60分贝 D、40-50分贝 E、50-70分贝 5.普通病室的室温应在(B) A、16~20℃ B、18~22℃ C、20~24℃ D、24~26℃ E、26~28℃ 6、老年患者、新生儿、沐浴者、阳虚证、寒证病人的病房的室温应在(E) A、18~26℃ B、18~28℃ C、20~24℃ D、24~26℃ E、20~28℃ 7.病房的温度最好维持在(C) A、30%-40% B、40%-50% C、50%-60% D、60%-70% E、70%-80% 8、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作用强,并可根据病情变化加减使用的中 药剂型是(D) A.散剂 B.丹剂 C.冲剂 D.汤剂 E、丸剂

9、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有密切的关系,最好选用(B) A、铁锅 B、瓷罐 C、铝锅 D、搪瓷锅 E、不锈钢锅 10、煎中药时,一般第一煎加水量应淹过药面(A) A、3-4cm B、4-5cm C、5-6cm D、6-7cm E、8-10cm 11、煎中药前需将中药用凉水浸泡,一般,根茎种子、果实宜浸泡(E) A、2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50分钟 E、60分钟 12、煎药的火候应(B) A、先文后武 B、先武后文 C、直接用文火煮沸 D、直接用武火煮沸 E、文武交替使用 13、下列哪味中药需先煎(C) A、茯苓 B、白术 C、石膏 D、甘草 E、大黄 14、下列哪味中药需包煎(A) A、旋覆花 B、陈皮 C、连翘 D、甘草 E、黄芪 15、关于“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 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的说法,出自医家(B) A.徐大椿 B.李时珍 C.张仲景 D.孙思邈 E、朱丹溪 16、中医的四种诊法(D) A、望、触、问、切 B、视、触、叩、听 C、望、触、叩、听 D、望、闻、问、切 E、望、闻、叩、听 17、病情观察的目的哪项不妥(E) A、为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B、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C、及时了解用药反应和治疗效果 D、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 E、及时了解病人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18、在四季环境适宜避外邪中哪项不妥(B) A、春防风 B、夏防热 C、长夏防湿 D、秋防燥 E、冬防寒 19、中医用药“八法”中不包括:(E) A、清法 B、吐法 C、下法 D、和法 E、热法 20、服用滋补药一般宜在:(E) A、饭后服用 B、饭后二小时服用 C、饭前二小时服用

中医科护理常规doc资料

中医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学是运用中医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1.入院护理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应热情主动迎接,准备好病床单位,做好入院宣教,建立住院信息,并通知管床医生。 2.饮食护理辨证施食,合理调配,五味不偏,注意饮食禁忌。 3.分级护理根据病情和自理能力,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病情观察 (l)生命体征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天测1次。体温超过37.5℃者每天测量4次,体温超过39℃者,每4小时测量1次,正常后连测3次,改为每天1次。入院时测量体重、血压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色、精神、睡眠、饮食、主证、舌象和脉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药物应用正确指导服药,观察服药后反应和治疗效果,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6.心理护理保持心态平和,做好情志的转化和调护,避免情志内伤。 7.起居护理顺应四时,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8.排便护理落实排便护理,观察其形状、色泽、气味、量。便秘3天以上者,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缓泻药或灌肠处理。 9.健康指导讲解治病防病及科学养生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酒,多运动,增强机体正气。 第二节不同病证护理常规

一、咳嗽 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的病变。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咳嗽病变有虚实之分。外感咳嗽属邪实,有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有痰湿蕴肺证、痰热郁肺证、肝火犯肺证、肺阴亏耗证。 1.按中医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环境:病室内空气新鲜,绝对禁止吸烟,防止刺激性气味。 3.饮食护理:进高热量、富含蛋白质的流食或半流食,风寒咳嗽忌食生冷瓜果及肥甘滋腻之品;风热咳嗽忌辛辣、肥甘、厚味,可食梨、枇杷等水果;风燥咳嗽可食用川贝、百合、银耳、梨子等;痰湿蕴肺咳嗽可食用薏米、赤豆、山药,忌食黏甜食品及肥厚油腻之品。 鼓励病人多饮水。 4.病情观察:观察咳嗽的频率、声音及痰液的性质、颜色、气味,咳嗽的伴随症状,准确留取标本并及时送检。5.呼吸道护理 (1)痰液黏稠者,行雾化稀释痰液。 (2)咳痰无力者应协助排痰,必要时吸痰。 (3)咳嗽剧烈时遵医嘱给予化痰镇咳药,慎用作用强的镇咳药,配合针刺肺俞、列缺等穴。 6.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病人咳痰、排痰和饭前、饭后均应充分漱口。 7.健康指导:指导病人加强锻炼,正确的养生指导,合理膳食,戒烟戒酒。 二、哮病

精神疾病患者病情观察

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影响,有可能不能正确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维和情感,而且还会出现一些怪异的、令人难以琢磨的言语和行为,甚至出现冲动伤人、毁物行为;有些患者则出现淡漠、不愿与人交往等表现。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细致的观察和准确及时的记录,便于医护人员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适时地进行各项护理和治疗,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1 观察内容及范围 1.1一般情况:对人的态度冷淡或热情、粗暴或抗拒;接触主动与被动;有无伤人倾向;个人卫生及生活自理程序;睡眠、饮食和一般情况;对住院和治疗态度。 1.2精神状态:有无自制力;有无意识障碍;有无妄想、幻觉、错觉及感知综合障碍;有无自杀、自伤、毁物及逃跑企图;情感稳定性和协调性,意志行为有无目的性;有无思维联想散漫、不连贯;有无破裂性思维和强迫观念;有无愚蠢、离奇、刻板,模仿动作;有无本能活动增强,精神状态周期性变化。 1.3躯体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否正常。一般健康状况如何,有无呼吸、消化、循环、内分泌、免疫等系统疾病。 1.4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病人治疗的态度、治疗效果,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皮疹、锥体外系反应,嗜睡、体重增加等。 2 观察方法 观察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首先应深入病房,对病人各种表现综合分析,才能得到观察结果。 2.1从与病人的交谈中了解病人的思维内容:可正面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思维内容,也可以启发病人自己述说,从谈话中可以了解到病人的思维是否正常,答话是否切题,注意力是否集中,情感是否淡漠,还可以为病人安排一定的活动,从侧面观察病人与周围交往情况,如探视时病人对亲友的态度,与亲友谈话的内容或通过日记、书信、绘画等了解病人的思维内容。 2.2从病人异常的表情、行为中观察病情:如果病人表情紧张、恐惧或是侧身倾听、双目圆睁,提示病人有幻听,注意防止幻听支配下的意外事件发生。病人睡眠时,应观察熟睡程度,辨别病人异常呼吸。如果病人拒食,注意是否有被害妄想,疑食物有毒,若抑郁病人一反常态,病情突然好转,情绪豁然开朗,恢复期病人突然情绪突变,往往有意外发生的

中医护理学基础:一般护理——病情的观察

中医护理学基础:一般护理——病情的观察 中医护理学对病情观察有其独特之处,有一套完整的辨证施护的方法,在病情观察时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准确地发现病情变化,掌握疾病发展变化的规律,抓住有利时机,积极配合抢救,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病情观察的重要性 有利于全面了解病情,正确作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周到的护理。 有利于积累丰富的科研资料和总结经验。 病情观察的要求 掌握病情观察的原则 掌握证候传变规律:了解脏腑的虚实变化、观察经络反应 病情观察的方法 运用四诊的方法,观察病情变化 护理人员运用望、闻、问、切有目的地搜集病人病情资料,调查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对病情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确定护理诊断,制定出护理计划。 1 望诊

护理人员利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况及其排泄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即是望诊。望诊的主要内容是观察人体的神、色、形、态,以推断体内的变化,作为辨证施护的依据。如《灵枢·本脏篇》中所说。 ◎ 观察神◎ 观察面色◎ 观察形态 ◎ 观察头颈五官◎ 观察齿、龈、咽喉◎ 观察皮肤 ◎ 观察小儿食指络脉◎ 观察排泄物◎ 观察舌象 2 闻诊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早在《内经》时代就有闻诊的记载,通过闻诊可以了解脏腑的功能变化。 ◎ 听声音◎ 嗅气味 3 问诊 问诊是临床诊察疾病的重要一项,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代医家向来重视问诊,如《素问·三部九候论》、《疏五过论》。问诊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 问一般情况◎ 问生活史◎ 问家族史和既往史 ◎ 问起病◎ 问现在症状 4 切诊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脉诊是按脉搏,按诊是对病人的肌肤、手足、脘腹及其他部位的触、摸、按、压,从而获得辨证资料的一种诊疗方法。《内经》认为“微妙在脉,不

护士如何观察病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护士如何观察病情 张凤杰吉林省双辽市中心医院136400 【关键词】护士观察病情 【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健康及疾病越来越重视,因此,疾病的预 防与治疗就成了人们所关注的问题。随着新医改的产生,人们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经 得到了解决,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医疗质量问题。医疗质量的好坏,首先取决于病情的观察。医护人员只有对病人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才能对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提出良好的治疗方案。因此,观察病情是每个临床医务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浅 谈如何观察病人的病情。 一、 二、观察的对象 1、门诊病人 通过观察,综合预诊、分诊; 2、急诊病人 通过观察,做好抢救工作; 3、新入院病人 观察病人,理解病人的真实病情,为诊疗提供信息 4、老年及婴儿病人; 由于他们抵抗力差,病情变化迅速,所以必须自行观察; 5、发热病人 发现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

6、危重病人 病情危重的患者,随时可出现病情恶化,此类病人多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及时观察病情,可赢得抢救时机; 7、疑难病人 病情比较复杂,一时间还不能做出诊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8、手术病人 术前观察有助于医生尽快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术式,为术中肯出现的情况提供临床资料,减少意外发生;术后观察,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9、特殊治疗和检查的病人 观察治疗和检查后的效果及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以便及时处理。 三、 四、观察的内容 1、 2、生命体征 通过对脉搏、体温、呼吸、血压的观察,可以了解集体主要脏器的技能活动情况,能反映疾病的病情发展及预后转归。 ① ②观察体温 体温异常,是机体处于病理状态的表现,观察体温的变化及规律,能为临床诊断 提供依据。如:伤寒的病人多为稽留热,败血症、风湿热、严重的结核病体温为弛 张热;间歇热是间日疟和三日疟特有的热型。 ③ ④观察脉搏 脉搏的节律、速率和强弱的改变,可提示某种疾病变化。发热时脉搏相应增快; 如若发热病人出现相对脉缓,则需要考虑伤寒病;弱脉搏出现节律不齐哦,要考虑 心脏病心律失常;脉搏速弱要考虑心肌炎等; ⑤ ⑥观察呼吸 正常人的呼吸应在16-22次/分,并且呼吸节律规则而均匀。呼吸深而快,应考虑 是否有酸中毒;呼吸浅而慢,是呼吸衰竭的征兆;严重的呼衰常伴有点头样呼吸, 甚至出现沉-施呼吸;吸气时伴有“三凹征”常提示有上呼吸道阻塞;呼气时呼吸 困难多见于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另外还要注意呼出气体的气味,如尿毒症患者呼 吸有氨味,肝昏迷病人呼吸有肝臭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呼吸有烂苹果气味;

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个病种)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 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 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 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 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 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中医护理的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内容和方法: 1、一般状况包括神色、精神、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睡眠、饮食等。这些内容虽比较简单易取的项目,但却十分重要。例如神色的改变,常是反映机体正气的盛衰,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上有较大的意义。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被称为生命体征,也说明在病情观察中的重要性。 2、围绕主要症状进行观察病证在其发展的一定时期,常会出现一个或一组主要的、令病人最痛苦的症状。而这些症状的好转与恶化,常反映病情的她转与恶化。主要症状的转移,又常提示病证在质上的变化。所以,围绕主症的观察,应成为病情观察的重点。例如腹泻病人的主症为大便次数多而稀溏,观察重点应是大便的次数、性状,以及围绕腹泻而出现的腹痛、发热、里急后重等证。这些症状一般可随大便次数减少而减轻。但如出现腹泻突然中止,而主症转为高热、四肢厥冷、出冷汗、面色发灰等证,则是病证转为湿阻热遏、阴阳离绝的危症。 3、舌象和脉象 (1)舌象:舌象是病情观察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外感热病的辩证施护中尤为重要。它能迅速客观地反映正气盛衰、病邪的深浅、邪气的性质、病情的进展,是判断病情转归和预后的重要依据。 ①判断正气盛衰:观察舌质可知正气盛衰,观察舌苔可知邪之出入。如舌质红润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为气血虚衰;舌苔薄白而润,是胃气旺盛,舌光无苔为胃气衰败或胃阴枯竭。 ②辨别病位深浅:如舌苔薄白多为疾病初期,病邪较浅,病位在表:苔厚则病邪入里,病位较深;舌质红绛为热入营血,病情危重。 ③区别病邪性质:如黄苔多主热邪;白滑苔多主寒邪;腐腻苔多是食积痰浊,黄腻苔则是湿热。舌偏歪多为风邪,舌有瘀斑或瘀点则为瘀血等。 ④可推断病情的进展:舌苔与舌质,往往随正邪的消长和病情的进展有动态的变化,尤其是外感热病中更为显著。如舌苔由薄白转黄,进而变灰黑,说明病邪由表入里,由轻转重,由寒化热;舌苔由润转燥,多为热盛伤津。反之,舌苔由厚转薄,由燥转润,往往是病邪渐退,津液复生,病情好转之象。所以,护理人员在病情观察中,一定要仔细而认真的观察和记录舌象的变化。 (2)脉象:通过脉象的诊察,也可作为判断疾病的病位、病性和推断疾病预后的重要依据。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70分) 1、在中医观察舌象的目的中哪项不对:(E) A.判断正气盛衰 B.辨别病位深浅 C.区别病邪性质 D.推断病情进展 E.了解病位深浅 2、春季人体肝气、脾气相对不足,易精神倦怠,嗜睡,应适当控制睡眠时间,起居方 面应遵循:(C) A.早卧早起 B.早卧晚起 C.夜卧早起 D. 夜卧晚起 E.以上均不对 3.入秋后,白昼渐短,夜来提前,人身阳气渐内收,阴气渐长,秋季起居方面应遵循: (A) A.早卧早起 B.早卧晚起 C.晚卧早起 D.晚卧晚起 E.以上均不对 4.护理人员应设法消除病室嘈杂之声不能超过(C) A、60-80分贝 B、20-40分贝 C、40-60分贝 D、40-50分贝 E、50-70分贝 5.普通病室的室温应在(B) A、16~20℃ B、18~22℃ C、20~24℃ D、24~26℃ E、26~28℃ 6、老年患者、新生儿、沐浴者、阳虚证、寒证病人的病房的室温应在(E) A、18~26℃ B、18~28℃ C、20~24℃ D、24~26℃ E、20~28℃ 7.病房的温度最好维持在(C) A、30%-40% B、40%-50% C、50%-60% D、60%-70% E、70%-80% 8、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作用强,并可根据病情变化加减使用的中 药剂型是(D) A.散剂 B.丹剂 C.冲剂 D.汤剂 E、丸剂 9、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有密切的关系,最好选用(B) A、铁锅 B、瓷罐 C、铝锅 D、搪瓷锅 E、不锈钢锅 10、煎中药时,一般第一煎加水量应淹过药面(A) A、3-4cm B、4-5cm C、5-6cm D、6-7cm E、8-10cm 11、煎中药前需将中药用凉水浸泡,一般,根茎种子、果实宜浸泡(E) A、2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50分钟 E、60分钟 12、煎药的火候应(B) A、先文后武 B、先武后文 C、直接用文火煮沸 D、直接用武火煮沸 E、文武交替使用 13、下列哪味中药需先煎(C) A、茯苓 B、白术 C、石膏 D、甘草 E、大黄

护士如何做好夜班护理工作

[讨论] 护士如何做好夜班护理工作 护士 作者:金英花 [关键词]护理;夜间 护士如何在夜间给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杜绝差错事故是每位护士值得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整体护理的具体体现。现就如何做好夜间护理工作探讨如下。 1严格交班 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未明确交班内容之前不得离开岗位。 11常规物品、药品交接:如氧气、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手电筒、各种抢救药物及常规药物等,并做好纪录。 12患者病情交接:首先了解患者总数,了解当天新入院患者的级别、诊断、治疗,现病情等。重点了解掌握危重患者的病情,如神志、生命体征、输液是否进行中或已结束、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皮肤情况等,并估计患者夜间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对危重大手术及病情有特殊变化的患者,交接班人员共同巡视,必须进行床旁交接。除病情巡视外,接班者而了解在床位和去向,注意病区环境安全。 2巡视病房 21观察内容:巡视时密切观察病情,尤其是一级护理的患者。如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注意观察其神志、生命体征、末梢循环、呕血、便血的色、质、量等;正在输液的患者首先应知道药物的名称、特殊的药物滴数控制、针头及穿刺处有无渗液、有无不良反应;危重患者各种引流管、输氧管是否通畅,有无压疮等。 22巡视时间:病情较轻、稳定的患者,可适当延长巡视时间,每2~3 h巡视1次。危重患者要多巡视,根据情况 15~ 30 min 或1 h巡视1次,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随时准备接收新患者:对新入院的患者,护士首先应做好入院宣教及入院常规操作,严格执行“三察七对”,有效执行医嘱。告知患者第2天各项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饮食指导,并简单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医院有初步了解。 3危重患者的管理及护理措施 31管理 311备好物品:准备好必要的抢救药品、器材,并保持性能良好,以利于随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312思想准备:头脑中有清晰的步骤,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做到有条不紊,行动细致敏捷;分秒必争,应付各种突发病情,保证患者的抢救成功。

护士如何观察病情

护士如何观察病情 张凤杰吉林省双辽市中心医院136400 【关键词】护士观察病情 【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健康及疾病越来越重视,因此,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就成了人们所关注的问题。随着新医改的产生,人们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医疗质量问题。医疗质量的好坏,首先取决于病情的观察。医护人员只有对病人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才能对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提出良好的治疗方案。因此,观察病情是每个临床医务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浅谈如何观察病人的病情。 一、观察的对象 1、门诊病人 通过观察,综合预诊、分诊; 2、急诊病人 通过观察,做好抢救工作; 3、新入院病人 观察病人,理解病人的真实病情,为诊疗提供信息 4、老年及婴儿病人; 由于他们抵抗力差,病情变化迅速,所以必须自行观察; 5、发热病人 发现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 6、危重病人 病情危重的患者,随时可出现病情恶化,此类病人多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及时观察病情,可赢得抢救时机; 7、疑难病人 病情比较复杂,一时间还不能做出诊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8、手术病人 术前观察有助于医生尽快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术式,为术中肯出现的情况提供临床资料,减少意外发生;术后观察,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9、特殊治疗和检查的病人 观察治疗和检查后的效果及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以便及时处理。 二、观察的内容 1、生命体征 通过对脉搏、体温、呼吸、血压的观察,可以了解集体主要脏器的技能活动情况,能反映疾病的病情发展及预后转归。 ①观察体温 体温异常,是机体处于病理状态的表现,观察体温的变化及规律,能为临床诊断提 供依据。如:伤寒的病人多为稽留热,败血症、风湿热、严重的结核病体温为弛张 热;间歇热是间日疟和三日疟特有的热型。 ②观察脉搏 脉搏的节律、速率和强弱的改变,可提示某种疾病变化。发热时脉搏相应增快;如 若发热病人出现相对脉缓,则需要考虑伤寒病;弱脉搏出现节律不齐哦,要考虑心

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护理人员应尽的职责。病情观察中,必须做到“五勤”,即勤巡视、勤观察、勤询问、勤思考、勤记录。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捕捉到病情变化信息,为正确诊断及处理提供依据,减少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 一、观察方法 1. 通过视、触、叩、听等感觉器官观察 护士用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鼻子嗅、双手触摸来观察患者的意识、行为、生理、病理变化等,这是观察病情最基本的方法。 2.通过医疗仪器设备等辅助工具观察 如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血糖检测仪检验血糖等获取临床监测指标,提高观察的效果。 3.通过交接班、阅读病历、各种检查报告等观察可获取有关病情变化的信息。 4.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朋友等沟通交流观察可全面了解病情发生原因、经过及心理变化等。 二、观察内容 1 一般情况观察 1.1发育与营养分良好、一般、较差、不良。 1.2 面容与表情 (1)急性病容:面色潮红,兴奋不安,鼻翼扇动,呼吸急促,口唇疮疹,表情痛苦。见于:大叶性肺炎疟疾等 (2)慢性病容:面色苍白或灰暗,面容憔悴,目光暗淡。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晚期、慢性肝病结核病等病人。 (3)病危面容:面肌消瘦、面容枯槁,面色苍白或铅灰,表情淡漠,双目无神,眼眶凹陷,鼻骨嵴。见于:严重休克、大出血、脱水、急性腹膜炎等(4)二尖瓣面容:双颊紫红,口唇发绀,见于:风湿性心脏病病人。 (5)贫血面容:面色苍白,唇舌及结膜色淡,表情疲惫乏力。见于:各种类型的贫血病人 1.3姿势与体位昏迷或极度衰竭病人,呈被动体位。胆石症、肠绞痛病人,在腹痛发作时,常驻机构辗转反侧,坐卧不宁,病人常采用强迫体位。 1.4皮肤与粘膜应注意观察其颜色、温度、湿度、弹性及有无出血、水肿、皮疹、皮下结节、囊肿等情况。 (1)缺氧病人:口唇、面郏、鼻尖等部位发绀。如肺心病、心力衰竭。(2)休克病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 (3)严重脱水:皮肤弹性差 (4)心性水肿:下肢水肿。 (5)肾性水肿:多见于眼睑、颜面水肿。 1.5饮食、排泄、睡眠 2 生命体征观察 2.1体温变化正常成人36-37.4℃. 发热类型主要有①稽留热(39-40℃,持续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不大于1℃)见肺炎球菌肺炎、伤寒。②驰张热(>39℃,波动大),见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③间歇热(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疟疾。④不规则热,见于流感。体温低于35℃称体温过低,见于休克及极度衰竭病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