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精修订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精修订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精修订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精修订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

一、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概况

1、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

日本的纺织工业在全国约有160个基地,雇用人员68万人,占全部制造业用工的10%,再加上纺织批发

和零售等有关人员在内,总人数达到183万人。目前,日本的纺织工业以高新技术为背景,其产品在环境

保护、医疗卫生、信息工程、工农业、军工用品、航空航天和建筑土木等非服装领域也有多种用途,广泛

地支援着其他工业的生存和发展。日本有不少世界着名的纺织品企业,如东丽公司、钟纺、东洋纺、龙吉

尼卡和远东纺织等,其销售额一直排在世界前100强。

今日2005年以来,日本纺织行业的生产明显下滑,上半年日本大部分类别的化纤生产产量环比下降

了%,为47474吨,1-6月累计生产化纤286618吨,同比下降%。长丝类纤维6月份的产量下降了4%,

为43066吨,1-6月累计生产263653吨,同比下降%。6月份化纤纱的产量下降尤为严重,仅为5911

吨,环比下降%;1-6月累计生产34061吨,同比下降%;6月份面料的产量保持平稳,长丝类织物1-6月

累计生产亿平方米,同比下降%;短纤类织物1-6月累计生产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05年日本棉纺织

能力继续急剧萎缩,进入6月份棉纱的产量环比下降%,棉布的产量环比下降%,降至亿平方米,此外,6

月份棉布的装运量也非常小,下跌了19个百分点,只有亿平方米。1-6月累计生产棉布亿平方米,同比下

降%。

日本的纺织技术领先世界,但它的服装产业在达到顶峰后开始萎缩,其生产规模和产量趋小。日本已经由

纺织品服装净出口国转为纺织品服装净进口国。日本的化纤技术、纺织品染色后整理、新产品开发、纺织

机械设备、时装品牌设计和经营和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将技术与面料的完美结合

使得各种新型面料精品甚多。日本机械、电子工业的繁荣更为纺织机械的现代化提供了便利条件。东京作

为世界四大时装之都之一,拥有三宅一生等许多国际着名的时装设计师。日本本国开发出优秀的设计作品,送到劳动力便宜的发展中国家去加工,成为日本服装企业的发展之路。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日本的高科技纤维产业,特别是功能纤维和超强纤维,已经在总体上居世界领先地

位。日本的PAN基碳纤维总产能已经占世界总产能的3/4,产量占70%。聚芳酯纤维、PBO纤维、聚乳

酸纤维等,最早都起源与美国,但是最终的产业化都在日本得以实现,超强PVA纤维也是日本独有的高科

技纤维产品。日本是技术领先的纺织大国,其纤维面料产品档次高、技术超前、制作精良,在国际市场素

以花色多、批量小的人性化服务着称。日本最重要的面料生产基地之一是石川县,在那里生产的高附加

值、高功能性合成纤维在世界面料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多年来,日本的化纤企业在应用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进行新材料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如2004年,

日本开发新型抗菌无纺布;2005年生产具有保湿效果的Purecare附着丝胶或胶原,它是突出保健功能的

纤维产品;推出新型光纤保暖外套;2005年日本一进国开始生产聚乳酸纺粘布;推出可治皮肤病的T恤、

改性莱泽诺娃羊绒;已经开始启用棉布光照漂白技术等。

目前,日本本国的纺织企业与其它亚洲日本的面料生产商,依靠高新技术,如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开发

出了多种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从2002年开始,日本在纳米技术的开发上逐渐有了突破。东丽公司2002

年成功开发了20~100纳米的超细纤维。这种超细纤维不仅可以用于高级服装面料,还可以应用于高效除

臭纸,粘合纸、过滤纸等产品中。

日本的服装行业是日本的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特别是地域经济和就业方面一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据日本纤维时装信息中心统计,2002年日本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企业所数量为20,000家,从业人数约40万人。由于历史的原因,日本众多服装小企业不具备产品设计能力,只是承接大企业的委托加工。随着日本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大企业纷纷在东南亚、中国等投资设厂,造成日本国内服装制造业的衰退。但是,日本的服装产品质量严谨,款式前卫,在世界服装制造业中的技术居领

先地位。

日本的纺织机械质量可靠、设计新颖。其纺纱机械、织造机械和后整理机械的性能可与欧盟的纺织机械制

造强国相媲美。

日本有悠久的缝纫机生产历史,在目前世界缝纫机领域有决定性的影响和地位。特别是日本制造的平缝机产品系列、特种机、专用机和高档辅助设备等,其工艺水准、产品质量和综合功能居世界领先地位。近三十年来日本缝纫机制造技术发展很快,在产品多样化、交货期、推销能力及售后服务方面,日本占有相当优势。着名的日本缝纫机企业,如兄弟工业公司、重机公司、田岛、大和、利是、美洲虎等专业缝纫机厂商生产的各种高档缝纫机设备占据很大的国际市场份额。以重机为代表的先进企业已全面推出各种无油缝纫机、低张力平缝机,重机公司研发开发的CAD服装设计系统等推动了服装产业的进步。

日本的纺织品服装展览会、时装周及纺织机械展览会:日本全国最高级的时装展览会—日本国际时装博览会(International Fashion Fair)的展品类别非常广泛,几乎包括了服装类的所有细目。

日本大阪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被称为世界四大着名纺织机械展览会之一。

近年来,日本纺织服装业在制定发展计划时,采取了大力发展纤维、染色等中上游产业的方针,以确保这

些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日本在化纤技术、纺织品染色后整理、新产品开发、纺织机械设备、时装品牌设计和经营等诸多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机械、电子工业的繁荣更为纺织机械的现代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日本发展纺织服装业的主要措施有:拨出预算供中小型纺织厂进行技术升级,以创新纱类和染色技术;增加经济产业省的预算,加强商品的促销和直销力度;增加日本贸易振兴会的预算,以促进中小厂商的产品出口;此外,日本政府筹措资金支持纺织企业进一步研发多种高科技纤维,提高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鼓励纺织服装高等院校培养高级服装设计师,加强服装品牌的国际经营,提高日本服装品牌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从而带动其高质量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日本政府筹措资金鼓励纺织企业进一步研发多种高科技纤维,提高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并鼓励纺织服装高等院校培养高级服装设计师,加强服装品牌的国际经营,提高日本服装品牌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从而带动其高质量纺织品服装的出口。

2、日本的纺织服装贸易

日本纺织品所需天然原材料的80%、服装等成品的50%依赖从国外进口。2003年,日本的纺织品进口额

达231亿美元,出口额为70亿美元。

受日本经济衰退影响,日本的纺织品服装进口持续三年下降。在日本市场,中国产品以%的占有率稳居供应国之首。第二、三位供应国意大利和美国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和%。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日

本国内市场中进口服装和纤维产品所占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以服装为例,进口服装在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以件数计算由1997年的%上升到2002年89%;进口纤维制品在日本国内市场的比例也由1997年的55%上升到2002年的70%。以金额为标准计算,进口所占的比例均有所下降,分别为%(服装)和33%(纤维制品)。可以看出,日本对纺织品和服装的进口主要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低档产品上。

据海关统计数据,2001年日本进口纺织品亿美元,进口成衣亿美元,两项合计239亿美元,占该年全球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亿美元的%,位列全球纺织品服装进口国家和地区第四名。 2001年,日本出口纺织品亿美元,占全球纺织品出口总额亿美元的%,位居全球纺织品出口国家和地区的第7位。成衣出口排在前15位出口国家和地区之外(其中排第15位的中国台湾出口额亿美元)。

2002年日本进口纺织品服装亿美元,同比下降%,占全球纺织品、成衣进口总额亿美元的%。其中进口纺织品亿美元,进口成衣亿美元。2002年,日本纺织品的出口亿美元,同比下降3%,占全球出口纺织品总额亿美元的%,出口成衣排名在前15位国家之外(其中排第15位的菲律宾为亿美元)。

2003年,日本进口纺织品服装共亿美元,增长%。其中进口服装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纱线和织物分

别进口亿美元和亿美元,分别增长和%。

日本于2003年4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普惠制,包括床上用品等三种共六个税号的中国产品被取消了普惠资格。在日本新的普惠制中,日方制定了低标准的普惠制停止实施措施,即"来自某受惠国的进口超过进口总量的50%和10亿日元即可取消普惠资格"、"由于普惠产品进口急剧增加而导致国内产业受损,进而采取普惠制紧急停止措施",而且在反倾销、保障措施等国际通行贸易保护措施中,进口国对其进口数量的时间考核范围均为3年,日方此次也缩短为2年。可以肯定,纺织服装等传统对日出口产品会受到影响。

2004年日本纺织品服装贸易统计

1、2004年全年日本出口纺织品服装前20位国别(地区)排序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序号国别(地区)

出口金额占比% 04/03%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全球 7,141 7,541 8,338 100 100 100

1 中国 2,79

2 3,175 3,538

2 香港 862 87

3 986

3 美国 507 520 590

4 韩国 464 43

5 424

5 台湾 270 287 344

6 越南 209 242 284

7 泰国 212 229 264

8 印度尼西亚 174 162 160

9 德国 139 138 144

10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114 117 133

11 意大利 88 112 129

12 菲律宾 140 127 123

13 法国 108 101 109

14 马来西亚 94 88 94

15 新加坡 70 76 77 1

16 沙特阿拉伯 100 79 74

17 英国 71 66 69

18 印度 45 51 67

19 荷兰 54 49 61

20 伊朗 20 28 49

资料来源:GTI之日本海关统计

2、2004年全年日本进口纺织品服装前20位国别(地区)排序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序号国别(地区)

进口金额占比% 04/03%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全球 21,735 24,057 26,672 100 100 100

1 中国 15,484 17,555 19,737 74

2 意大利 1,15

3 1,229 1,317

3 美国 66

4 626 666

4 越南 543 578 662

5 韩国 637 588 576

6 印度尼西亚 435 486 495 2

7 泰国 328 387 434

8 台湾 251 264 305

9 法国 282 292 292

10 印度 268 278 284

11 英国 178 190 195

12 德国 111 131 139

13 马来西亚 133 125 129

14 澳大利亚 160 145 129

15 菲律宾 125 122 126

16 巴基斯坦 84 81 93

17 香港 62 61 71

18 西班牙 48 58 66

19 巴西 32 42 66

20 比利时 63 64 62

资料来源:日本海关

3、2005年1-5月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出口国别(地区)排序(前20位)

金额单位:美元

排序国别纺织服装进口金额占比%纺织服装出口金额占比%

1中国1,367,613,508271,055,467

2意大利76,920,08910,653,729

3美国54,786,43945,811,405

4越南56,158,16224,204,373

5韩国67,758,68628,432,139

6印度尼西亚44,075,25913,091,434

7泰国34,044,39021,326,652

8印度30,783,3825,690,433

9台湾27,061,92523,807,264

10法国14,411,0056,816,462

11英国11,089,2825,243,985

12菲律宾9,309,4797,995,759

13马来西亚10,100,0787,406,889

14德国11,589,20612,001,224

15巴基斯坦9,186,9171,906,135

16澳大利亚8,133,3322,340,141

17巴西5,084,638657,835

18中国香港4,075,82775,127,599

19西班牙3,565,2892,959,194

20土耳其3,395,3663,812,222

其他国家54,724,93762,128,104

总计1,903,867,198100632,468,444100

数据来源:日本海关

二、中日双边纺织品服装贸易

纺织品是我对日出口的传统大宗商品,日本是中国最大纺织品出口市场,同时中国也是日纺织品的主要进

口国。目前,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在日本进口中已拥有绝对占有率。截至2004年,包括中国香港特区在内的中国对日纺织品出口总额约达180多亿美元(其中我国香港出口日本10多亿美元),占日本进口总额的70%以上。日本向中国出口的纺织品总额为32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40%以上。在日本的服装市场上,已经形成"中国人做,日本人穿"的局面。我国出口到日本的服装现在是第一位的。

日本纺织品服装市场潜力很大,且没有配额限制。在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市场上,中国产品占70%左右,并具有较强的价格和质量竞争力。中国已成为日本成衣和各类纺织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我国两纱两布产品除棉纱是日本第4大供应国外,其他三类商品均为日本第一大供应国,市场占有率均超过50%。棉花布和T/C花布均为日本的第二大供应国,市场占有率分别为%和%。人造棉布排名第三,化纤布排名第一。日本男装制造商现在希望把中国作为其精纺西装衣料的主要来源地,仅2005年上半年,日本服装商从中国购买了5800万平方米的精纺毛料,比去年同期增长%。

我国服装占日进口份额从1993年的%增长到2004年的95%,10年增长近30个百分点。但近年来我出口数量扩张较快,价格不升反降。日本大型百货店伊势丹认为,我布、丝质面料,特别是西装、大衣等重面料制造水平较低,加之附属品质量较差是成衣档次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日本最大超市之一的大荣认为,我企业过分倚赖价格优势,疏于开发及提高面料水平,非针织领域新面料的推出速度较慢。据日本纺织品进口协会分析,由于近年日本服装市场需求不振,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成衣缝制行业对华投资、加工返销可能暂告一段落,日本纺织服装行业对华投资将进入“废旧建新”的调整期,以往态度谨慎的染色等行业可能加入投资队伍。以往熨烫等服装后整理工序一般要在进口到日本后完成,现在日商为降低成本、加快上市周期,开始要求在我国内完成直到最终包装的所有工序,以便在抵达日本后直接上市销售。追求品牌、价值仍是日本服装消费市场今后的潮流。近年日本市场高档与低价商品并存,服装消费“两极分化”加剧。由于消费者实质经济能力并未下降,对于符合喜好的品牌产品,即使价格高昂也愿购买。我服装产品已逐步从“质次价廉”进入“物美价廉”阶段,但缺乏品牌这一“软肋”,成为我深度开拓市场的严重障碍。从2002-2004年上半年出口统计数据分析,中国对日出口纺织品服装除2002年略有下降,自2003年始,纺织品服装对日出口均保持在12%以上的增幅,其中纺织品的平均增幅达到了14%,服装增幅达到了13%以上;在纺织品中毛制、棉制和化纤制产品平均增幅最大,2004年上半年,麻制纺织品增幅达到了20%;在服装中棉制、化纤制产品增幅最大,所有品种的服装都有一个较大的升幅。此外,我国出口日本的纺机升幅较大,近两年平均升幅超过了120%,但总体来看,出口金额仍较低,约在1600万-1700

万美元的水平。

近两年来,中国对日进口纺织品服装一直保持超过10%的增幅,其中纺织品平均增幅超过了16%;服装保持下降趋势,平均减少12%;但由于在中日纺织品服装进口贸易中,纺织品占了绝对比例,因而进口显示增幅较大。这说明日本纺织品对我国存在比较明显的出口优势。在进口纺织品中丝制、毛制、棉制和化

纤制产品都保持了较高增幅。

另据调查,消费者购买进口服装主要渠道是百货店(%)和专卖店(%)。而目前我主要销售渠道仍为超市,如大荣进口服装中我占90%,我在伊势丹等高档百货店份额仅占约10%。

日本市场流行周期大大缩短,变化迅速,只有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产品才能适应其要求。时尚性较强的产品大都只有很短的销售期,超过期限,商品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日本进口商对质量、交货期要

求十分严格。我企业加强生产管理,确保如期、足量交货,保证产品质量,是我在与东南亚其它纺织服装

出口国的竞争中保持优势的关键。

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在中日双边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从以下的统计数字就可以看出:

三、中日纺织品服装贸易统计

单位:亿美元

年度进出口总额出口出口同比进口进口同比

2001年-%

2002年 --% -%

2003年 `% %

2004年 % %

2005年1-7 % -%

统计来源: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

四、日本纺织服装企业的对华投资

由于日本国内高昂的生产成本,加上劳动力工资水平位于世界前列,日本纺织服装产业近年来注重实施海

外战略。

目前日本中小型成衣厂商纷纷进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设厂,日本着名的峻阜地区成衣厂几乎都先后将其国内部分或全部转移到中国的上海、江苏南通以及苏州等地,中低档面料在中国采购,高档面料及辅料则采取来料加工复出口的方式进行,在当地雇用的员工已达2万人。许多日本大型服装生产企业都计划进一步扩大海外生产线,实行从生产到零售的一条龙经营方式,避开日本国内复杂的流通环节,自行组织新产

品的开发和设计。

由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劳动成本远远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同行业的水平,并且纺织服装行业的基础条件比较好,日本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和生存的需要,将把生产基地转向中国。2003年日本对中国纺织领域的投资额为亿美元,较2002年增长%,占对中国制造业投资的%。但是,日本对亚洲纺织业投资的近7成集中在中国。日本经历了1998年至2000年的徘徊之后,对中国纺织业投资又开始大幅增长。中国加入世贸后,日本纺织服装企业的对华投资开始转向在中国建立加工厂及销售点。2005年9月,日本东丽株式会社在上海闵行紫竹科学园区成立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同时对财通总公司用于纤维研究的科研设备加以扩充,使东丽公司在上海、南通两地进行科研设施的建设费用达到亿元人民币,这是迄今为止纺织外企在中国设立的规模最大的科研公司;日本TAKEDALACE公司已经在浙江宁波设立宁波武田纺织有限公司,于2005年1月举行了开业典礼,该公司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拉舍尔编织机,主要生产拉舍尔经编蕾丝,宁波武田是日本TAKEDALACE公司的第5个海外生产基地;2005年,日本最大的纺织品生产企业Toyobo在中国浙江嘉兴地区建立针织类运动服装生产基地,计划于2006年1月开始生产,年产量约为30万件,产品销售市场包括中国本地及出口;世界领先的合成革生产商———日本可乐丽有限公司与中国浙江合新工业有限公司创建合资企业,生产并营销人造革。该公司拟在浙江嘉兴市亚太工业区建造工厂,预计明年春天开始生产,每年将生产400万平方

米的合成革。

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日本纺织服装企业生产投资的重点地区。例如,Nisshinbo工业有限公司已经在中国建立了合资企业,从事衬衣面料生产;另一家日本主要的牛仔布生产企业Kurabo工业有限公司也已在珠海建立了生产基地;2005年10月,富士纺也将在中国山东设立后整理基地;日本着名的伊藤忠贸易商社也已与中国宁波杉杉服装公司合作,共同设立了合资企业Renoma(宁波)服装公司,投资额为150万美元,中日双方分别持有61%和39%的股份,主要业务是在中国市场经营法国时装品牌RomaParis所属全部系列产品,合资企业的经营范围将逐步扩大,并且将该品牌的特许生产转向中国。据《日经产业新闻》报道,日本毛织将在中国增加羊毛纺线、织布生产能力,计划在2007年前将在华销售额提高到30亿日元左右。其在江苏江阴的合资公司江阴日毛纺织将投资近5亿日元,将纺线设备由19,000锭增加到26,000锭,生产能力将由年3000吨增长至年4000吨,同时还将添置印染设备。其在青岛的合资公司青岛日毛织物将在2006年11月前投资23亿日元,购置织机等设备,主要面向当地日资纺织企业,提供男女服饰布料;日毛已在中国建立了从纺线到编织的一条龙生产体系,今后计划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种类,扩大在华销售额,在日本已经渐显饱和的衣物用纺织领域扩大在华事业规模。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精修订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 一、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概况 1、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 日本的纺织工业在全国约有160个基地,雇用人员68万人,占全部制造业用工的10%,再加上纺织批发 和零售等有关人员在内,总人数达到183万人。目前,日本的纺织工业以高新技术为背景,其产品在环境 保护、医疗卫生、信息工程、工农业、军工用品、航空航天和建筑土木等非服装领域也有多种用途,广泛 地支援着其他工业的生存和发展。日本有不少世界着名的纺织品企业,如东丽公司、钟纺、东洋纺、龙吉 尼卡和远东纺织等,其销售额一直排在世界前100强。 今日2005年以来,日本纺织行业的生产明显下滑,上半年日本大部分类别的化纤生产产量环比下降 了%,为47474吨,1-6月累计生产化纤286618吨,同比下降%。长丝类纤维6月份的产量下降了4%, 为43066吨,1-6月累计生产263653吨,同比下降%。6月份化纤纱的产量下降尤为严重,仅为5911 吨,环比下降%;1-6月累计生产34061吨,同比下降%;6月份面料的产量保持平稳,长丝类织物1-6月 累计生产亿平方米,同比下降%;短纤类织物1-6月累计生产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05年日本棉纺织 能力继续急剧萎缩,进入6月份棉纱的产量环比下降%,棉布的产量环比下降%,降至亿平方米,此外,6 月份棉布的装运量也非常小,下跌了19个百分点,只有亿平方米。1-6月累计生产棉布亿平方米,同比下 降%。 日本的纺织技术领先世界,但它的服装产业在达到顶峰后开始萎缩,其生产规模和产量趋小。日本已经由 纺织品服装净出口国转为纺织品服装净进口国。日本的化纤技术、纺织品染色后整理、新产品开发、纺织 机械设备、时装品牌设计和经营和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将技术与面料的完美结合 使得各种新型面料精品甚多。日本机械、电子工业的繁荣更为纺织机械的现代化提供了便利条件。东京作 为世界四大时装之都之一,拥有三宅一生等许多国际着名的时装设计师。日本本国开发出优秀的设计作品,送到劳动力便宜的发展中国家去加工,成为日本服装企业的发展之路。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日本的高科技纤维产业,特别是功能纤维和超强纤维,已经在总体上居世界领先地 位。日本的PAN基碳纤维总产能已经占世界总产能的3/4,产量占70%。聚芳酯纤维、PBO纤维、聚乳 酸纤维等,最早都起源与美国,但是最终的产业化都在日本得以实现,超强PVA纤维也是日本独有的高科 技纤维产品。日本是技术领先的纺织大国,其纤维面料产品档次高、技术超前、制作精良,在国际市场素 以花色多、批量小的人性化服务着称。日本最重要的面料生产基地之一是石川县,在那里生产的高附加 值、高功能性合成纤维在世界面料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多年来,日本的化纤企业在应用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进行新材料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如2004年, 日本开发新型抗菌无纺布;2005年生产具有保湿效果的Purecare附着丝胶或胶原,它是突出保健功能的 纤维产品;推出新型光纤保暖外套;2005年日本一进国开始生产聚乳酸纺粘布;推出可治皮肤病的T恤、 改性莱泽诺娃羊绒;已经开始启用棉布光照漂白技术等。 目前,日本本国的纺织企业与其它亚洲日本的面料生产商,依靠高新技术,如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开发 出了多种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从2002年开始,日本在纳米技术的开发上逐渐有了突破。东丽公司2002

化妆品监管法规.

化妆品监管法规 一、我国化妆品监管法律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关于化妆品监管方面的法律主要有:1993年施行2000年修订的《产品质量法》、1989年施行的《标准化法》、1994年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行政法规主要有:1990年施行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2005年施行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主要有:卫生部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进出口化妆品监督检验管理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化妆品广告管理办法》、《四川省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 二、我国化妆品监管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 首先,缺乏专门立法。化妆品关系到人体健康,具有风险性,是特殊产品,因此,对其监管立法也应要求有较高的专业性。但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一部专门规范化妆品监督管理的法律,而是与普通产品一样受《产品质量法》的调整。专业性较强的法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至今实施已有20余年了,虽然是行政法规,但却是以卫生部令的形式颁布,与《立法法》关于行政法规的要求不相适应。《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的内容总共只有三十五条,其中关于化妆品概念的规定过于笼统,化妆品风险监测与评估、安全事故处置、广告监管、不合格化妆品召回等许多重要制度都没有涉及,或散落于其他规章或规范性文件中,对化妆品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太轻,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其次,监管职能交叉。我国目前施行的是化妆品卫生监督与化妆品质量监督并行的监管体制。化妆品质量监管由质量技术监督、出入境检验检疫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化妆品卫生监管先后由卫生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一个生产化妆品的企业要同时获得化妆品卫生监督部门的《化妆品生产卫生许可证》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生产许可证》,生产特殊用途的化妆品还需要取得化妆品卫生监督部门的批准文号。化妆品的标准既有卫生标准,还有质量标准。这种监管体制既造成了监管资源、检验资源的重复利用和浪费,也给化妆品生产企业带来了诸多不便。 三、建立健全我国化妆品监管法规体系的建议 首先,将“化妆品卫生”与“化妆品质量”统一为“化妆品安全”,为化妆品监管立法指明方

10条让中国人抓狂的日本法律

10条让中国人抓狂的日本法律 不管是去日本旅行还是留学,不知道日本的法律可不行,日本在很多细节上的规定和中国不同,不要不小心触犯日本的法律哦~所以想要去日本的小伙伴们,快来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到过日本的人都会发现,日本人守秩序,彬彬有礼,日本优良的国民素质令人惊叹。究其原因,除却良好的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大环境的浸染,更重要的是日本拥有近乎严苛的法律来规范国民的行为,以及务实的执法能力。然而,日本的这些法律,在中国人看来,简直是刀山油锅,难以接受。 1. 排队插队——100万日元以下罚款拘留24小时 中国:排队“打尖”,几乎成为中国人的标签。乘公交、买票、付款、打饭,一般而言,大凡有中国人排队的地方,都能发现插队的现象。更恶劣的是,当你提醒对方插队不好,对方还可能凶狠狠地回你一句“关你X事”。中国法律条文对此不文明行为的规范为零,全凭国人高尚的道德情操自律约束。 日本:日本法律就是爱管小事。若如胆敢在日本排队“打尖”,范规者将会面临法律惩罚。根据“日本国轻犯罪法”的第1条第13号规定,排队“加塞”根据情节轻重,将被处以100万日元以下罚款甚至拘留24小时。 2. 出租车内呕吐——违反民法判处罚款 中国:中国不少的哥中过招,特别在夜晚,一些醉酒乘客忍不住在的士内呕吐,令的哥既反感又无奈,故很多的哥并不愿意载乘这样的醉客。遇到这种情况,因缺乏相关处理条款,无法向醉客追索清洁费用,的哥一般会自认倒霉。 日本:相同情况下,日本的处理方法是,不管你喝了多少,如果不小心在出租车里吐了,那么抱歉,你又违法了。因为在出租车中呕吐违反了日本民法的“契约违反”,将被判处罚款以及赔偿出租车的清扫费用。 3. 决斗罪——判处6个月以上2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中国:决斗,在中国可以理解为打架斗殴,当然,这在中国的法律上是不允许的,假如打架斗殴造成人员伤亡,则构成犯罪。但如果双方只是因为小事而动手,若没有造成重大人身伤害,亦可不了了之,即使报警,警察一般只是作为调解的角色,当事双方大多会选择私了。 日本:武士道曾在日本风靡多年,因此决斗是常有之事,就好像武侠小说那样,高手过招,一比高下,会选择决斗。然而在当今的日本,决斗恐怕是难以觅迹了。因为日本公共安全法规定,无论因为什么原因,通过暴力手段进行个人对决的行为违反了“决斗罪”,将被判处6个月以上2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4. 在公园吐痰——处以1000到10000日元罚款犯罪前科记录在案

日本化妆品管理规定

日本化妆品管理规定 2009年11月21日 日本化妆品管理规定 日本对化妆品进行管理的法规主要是日本厚生劳动省颁布的《药事法》(The pharmaceutical affairs law),但是涉及化学物质管理、容器生产和销售等法律也必须遵守。2001年之前,日本对化妆品和医药部外品都实行审批制,2001年日本《药事法》进行了修订,自2001年4月1日起取消了对化妆品的审批。 厚生省负责全国的化妆品管理工作。厚生省内的医药安全局具体负责化妆品的管理,该局设有审查管理课、安全对策课、监督指导课等7个处室。地方政府的生局负责化妆品的监督执法工作,其工作任务是:①对生产经营场所监督检查:②对无证企业的管制;③进口化妆品的监管;④广告宣传的监督。全国有3500名监督员,监督员90%是药剂师,分布在地方卫生局。 1 化妆品分类 化妆品在日本被分为两类,一类叫“化妆品”(cosmetics),类似于我国所称的普通化妆品,包括香皂、洗发香波、护发素、雪花膏、化妆水、彩妆化妆品、牙膏等;另一类被称为“医药部外品”(quasi—drugs),类似于我国所称的特殊用途化妆品,包括药皂、去屑 洗发香波、药用牙膏、染发剂、烫发剂、生发剂等。 2 监督管理简介 2.1 化妆品 2.1.1 日本对化妆品不实行审批制,企业按照政府的有关规定自行规范自己的生产行为,企业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负全部责任。但企业在生产任何新产品之前,必须向当地卫生部门备案(仅备案产品名称),进口商进口新化妆品则要求进口商向当地卫生部门备案。企业对产品安全性负全部责任。 2.1.2 对于化妆品生产所使用的原料,厚生劳动省将其分为两类来管理,第一类原料是“化妆品使用的防腐剂、紫外线吸收剂和焦油色素”,另一类是“除防腐剂、紫外线吸收剂和焦油色素之外的其他化妆品原料”。对于第一类原料,厚生劳动省发布“许可原料名单”,企业生产化妆品要使用此类原料时只能使用名单之内的原料,使用名单之外的原料必须经过审批。对于第二类原料,厚生劳动省发布“化妆品禁止使用成分和限制使用成分名单”,企业生产化妆品不得使用禁用物质,选用限用物质必须符合限用标准(包括浓度、用途、规格等),

浅析近期中日纺织品贸易的发展趋势(1)要点

浅析近期中日纺织品贸易的发展趋势(1) 本文分析了近期中日纺织品贸易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今后两国纺织品贸易的 发展趋势,以及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中日经济贸易关系在我国整个对外经济关系中占有重位置。自1978年中日 两国正式建交以来,双边经济贸易关系迅速发展,并且取得显著成效,其中纺 织品贸易在整个贸易中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目前,日本是中国的第二大纺 织品出口国,仅次于香港;而中国又是日本最大的纺织纤维进口国,纺织品出口 是现阶段我国外贸出口创汇的第一大项目,可见纺织品贸易对两国经济的发展 都具有十分重的意义。然而在当前,中国复关未果,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 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中日纺织品贸易能否保持现有势头并有所增长,这一问 题就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中日纺织品贸易 的发展趋势。 1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现状 对九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形势,各方面的预计是总趋势仍是增长状态。其中 工业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长速度可达3%左右,发展中国家年增长率将在4%以上。 有关资料表明,世界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世界纺织品贸易扩大1.5 个百分点。这就是说九十年代从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大环境来看,中国纺织品 出口面对的是相对景气的市场,其容量每年至少扩大3%左右。但问题是,国际 市场容量扩大,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按照原有市场比例去填补新增部分,能否 继续扩大纺织品出口将主取决于我们的竞争实力。那么近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又 具有哪些特点呢?笔者归纳为5点: 1.1深加工出口比重不断增加,出口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高附加值方 向转化。 表1的有关数据资料表明,1992年一1993年中服装出口的增长率高于纺 织品的增长率,1994年服装出口增长幅度虽略低于纺织品的出口增长幅度,但 其出口仍占总出口额的66.7%。这主是由于目前原料价格急剧上涨,工资优势 削弱、纺织初级产品的比较效益下降所致。 另据日本化学纤维协会称,1994年日本从中国进口服装增长30%,高达81 亿美元。毫无疑问,服装出口占整个纤维制品出口的比例日益增长,是产品的 附加值增高、加工深度延长的表现。但是从出口的服装来看,我国服装价格依 然较低,仍是一种数量型、资源型的深加工,是凭借服装出口数量的大量增加 而使出口额增加,而不是通过单件服装的价格提高。

中日贸易分析

中日贸易分析 中日两国在世界经济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日本是经济实力强国,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资本;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并且近年来经济持续稳健的发展,日渐吸引了世界的关注。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比邻而居,两国无论在文化还是经济上,密切关系的历史都已久远两者是东亚地区占有重要地位的两个国家,两国的关系对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贸易数额,还是贸易结构,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大大推进了电子产业的发展,从而也推进了两国电子产品贸易的发展。日本是世界上电子产业大国,而中国是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能力强大,再加之中日一衣带水的关系,电子产品的贸易往来自然成为两国间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图表日本对中国出口电子产品较多) 从上面两表,日本对中国进出口的商品结构中可以看出日本对中国出口最大的是机电产品,同时进口最多也是机电产品。中国和日本,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技术实力的差距,在电子产品贸易方面多年处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即中国向日本出口粗放型的初级或加工制成品,而日本则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的高端电子产品。但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技术实力的增强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中日两国垂直型的产业内贸易渐渐有所改变,逐渐在向水平型转移,在技术方面,日本仍然占据上风。日本长期以来处于除欧盟美国之外中国的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而根据中日之间贸易分析的来的数据,两国间贸易中电子产品的贸易额占到两国间贸易总额的百分之五十往上。长期以来,两国间的电子产品贸易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中日电子产品贸易渐渐打破了以往逐步递增的状态,出现了很多新的状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的日本大地震,都给中日电子贸易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日本政府要官多次带队参拜靖国神社,中日钓鱼岛问题,中日的政治纷争,都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抵制日货的情绪,汽车,电子产品等的贸易受害明显。 按日方统计,2011年日中贸易总额为3449.6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占日本外贸总额的20.6%,比上年减少0.1个百分点,这是自1990年以来,对华贸易占日本外贸总额的比重首次出现下降,主要原因是日本地震后核电停摆,火力发电需求猛增,进口原油、天然气量价齐升,第四、第五大进口来源国沙特和阿联酋占进口比重骤然增加导致。日本自中国进口1834.9亿美元,同比增长20.1%,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1.5%,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受东日本大地震影响导致出口放缓,自华进口增幅2005年来时隔6年首次高于对华出口增幅 表三 2012年8月日本对华进出口情况 (数字来源:驻日使馆经商处 2012-10-24 13:22) 从图表可以明显看出,无论是日本对华贸易总额,还是日本对华进出口单额都出现同比增长递减的趋势,而2012年是中日钓鱼岛问题最严重的一年,华人抵制日货最严峻的一年,这足以说明政治问题对中日电子贸易的影响。

浅谈中日贸易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谈中日贸易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21世纪以来,日本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国,中日贸易总量已排到世界第四位。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也是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中日之间一直在贸易上有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合作,但是中日之间贸易摩擦又与日俱增。本文从中日贸易现状出发,认真分析当前贸易现状和预期发展情况,为中日贸易健康发展提出有益意见。 关键词:中日贸易贸易现状贸易摩擦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40年来,中日两国贸易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贸易体系之一,两国的贸易已取得长远的发展。自从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随着中日关系的不断改善,中日贸易也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姿态。目前,日本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近几年来,两国贸易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相互的合作关系日趋紧密,为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是中日两国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加剧。这一方面由于全世界经济的衰退,双边贸易争端加剧;另一方面是由于中日双方在领土上的争执。比如近期在钓鱼岛事件上,两国在争执,领土上的争端必然会影响两国的贸易。 1、中日贸易现状 纵观中日两国对外贸易历史,从我国建国以来,两国的双边贸易量一直呈现增长趋势,2002年中日贸易总量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大关,2006年更是突破了2000亿美元大关。 最近几年,日本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快速增长。日本是中国第四大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的机械仪器进口总量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其中部分是由于日资公司的“再进口”,这些公司把制造基地转移到了中国。 从日本财务省日前公布的最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27.54万亿日元,同比增长3.9%,创历史新高。受3.11大地震导致供应链中断和日元大幅升值等因素影响,日本对华出口额12.9万亿日元,同比下降1.4%,自中国进口14.64亿日元,同比增长9.1%。 2011年日本外贸总额31年来首次出现赤字,中国继续维持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在日本外贸总额占比达到20.6%。 2、中日贸易现存问题 2.1 两国贸易摩擦的加剧 中日贸易摩擦随着双边贸易的深入正在不断升级。2006年,SK-Ⅱ系列化妆品查出违禁成份;2008年,“毒饺子事件”迫使中国食品出口遭受巨大的打击。近几年,两国的贸易摩擦问题也越来越普遍,这不仅对双方贸易造成影响,而且也对两国的关系造成一定影响。 2.2 两国政治和领土上的争端加剧 本来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但是踏入2012年,中日之间的摩擦却与日俱增。1月初,冲绳县地方议员登上钓鱼岛,2月,名古屋师长高谈南京大屠杀无有伦,4月,东京都知事推出购买钓鱼岛计划,5月底,中国外交官间谍嫌疑案,7月7日,日本首相又突然宣布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这些事件都为本来已摩擦不断地中日贸易蒙上了阴影。

日本服装纺织品的质量要求

日本服装纺织品的质量要求★质量要求一、日本销售商,主要分为5大类:A:大型超市的“量贩店”--Itoyokado、UNY、Crossplus等。B:连锁“专卖店”--Fast Retailing等。C:较高档的“百货店”--大丸、三越、Isetan等。D:邮购“通贩”--Cecile、Nissen等。E:向上述销售商提供货源的商社--如AIC、住金物产、伊藤忠等。这些大的公司在从中国大陆进口纺织品时,都有其一整套质量标准,需要中国大陆生产商在其指定的第3方质量检测机构取得合格证书,才可出货和上市销售。这样的质量标准(我们称之为客户基准)是在多年的市场运作中,根据JIS L法规、P/L法和消费者对于商品的质量投诉的问题,结合其公司自身的要求来制定的,并且每年都在不断完善和提高(其数量超过160个)。 二、客户基准一般分为衣料品、辅料和制品3部分,包括各类服装、婴儿用品、床上用品和家用纺织品及服饰品,从色牢度、物性、规格、安全性、外观、缝制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检测和判定。A:色牢度指标→耐光、汗·耐光、耐洗涤、耐汗渍、耐摩擦、色泣、盐素处理水、干洗、升华等。B:物性指标→寸法变化率(缩水率)、引张强度、引裂强度、破裂强度、抗起球、绒毛保持、防水、吸水性、耐水性等。C:特殊机能性→吸湿快干、抗菌防臭、紫外遮蔽率、远红外保暖性、形态安定等。D:规格指针→成分、密度、支数、自然克重等。E:安全性指标→甲醛含量、pH值、燃烧性等。F:外观、缝制→吊牌、洗涤 标的内容检查、制品的耐洗涤性能。纵观这些客户基准,其特点:(一)从各自面对的消费群体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对不同纺织品的不同的要求,选择所需要的检测方法和标准(JIS L),并规定其自己的合格等级线,即对于同种服装,不同的客户基准的要求会不同。(二)在对商品质量最终判定时,只有合格、不合格之分,在所检测的项目中,若有一项不达标准,即为不合格、要求严格。(三)除了对纺织品的外观质量有详细规定外,尤其注重内在质量的检测,其指标通常高于日本国家法规要求。虽然JIS L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许多等同于IS O标准,也有与之对应的GB/FZ标准,但在具体运用中,由于其指定的设备、洗涤剂和采样尺寸及具体方法的不同,其检测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别;也会和生产

中国和日本双边货物贸易情况分析

2016年中国和日本双边货物贸易情况分析据日本海关统计,2016年日本货物进出口额为12521.4亿美元,比上年(下同)下降1.6%。其中,出口6450.9亿美元,增长3.2%;进口6070.5亿美元,下降6.3%。贸易顺差380.3亿美元,下降264.0%。 分国别(地区)看,2016年美国、中国和韩国是日本前三大出口贸易伙伴,日本对三国出口额分别为1301.1亿美元、1138.9亿美元和462.5亿美元,增长3.4%、4.3%和5.0%,占日本出口总额的20.2%、17.7%和7.2%。2016年日本对英国出口出现27.3%的大幅增长。日本进口排名靠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2016年日本自三国进口1566.1亿美元、673.4亿美元和304.1亿美元,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5.8%、11.1%和5.0%,自中国和澳大利亚进口下降2.5%和12.7%,自美国进口增长1.1%。日本贸易逆差主要来源国是中国、澳大利亚和产油国,其中与澳大利亚的逆差额下降26.1%。美国、中国香港和韩国是日本前三大贸易顺差来源地,顺差额分别为627.7亿美元、316.9亿美元和212.3亿美元。 日本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额 日本自主要贸易伙伴进口额 分商品看,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贱金属及制品是日本的主要出口商品,2016年出口额为2222.7亿美元、1610.4亿美元和489.8亿美元,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增长4.2%、6.3%%,贱金属及制品下降8.4%,占日本出口总额的34.5%、25.0%和7.6%。机电产品、矿产品和化工产品是日本的前三大类进口商品,2016年进口额为1493.4亿美元、1294.6亿美元和572.9亿美元,机电产品、矿产品下降0.3%、25.1%,化工产品增长2.5%,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4.6%、21.3%和9.4%。日本贱金属及制品出口下滑7.8%。 2016年中日双边贸易概况 据日本海关统计,2016年日本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2705.0亿美元,增长0.2%。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1138.9亿美元,增长4.3%;日本自中国进口1566.1亿美元,下降2.5%。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427.1亿美元,下降16.9%。 日本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2016 年进口额为711.7亿美元、216.3亿美元和93.6亿美元,分别下降1.2%、5.6%和0.1%,占日本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5.4%、13.8%和6.0%。在日本市场上,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依然占较大优势,如纺织品及原料、鞋靴伞和箱包等轻工产品,这些产品在日本进口市场的占有率均在60%以上,在这些产品上,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如越南、泰国、台湾省)以及意大利、美国等国家。 日本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类) 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

中国与日本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发展前景[1]

中国与日本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前景 [摘要]中日经贸合作是中日两国利益的最大交汇点,是密切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自从中国入世以来,中日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合作领域日益扩大,彼此的依赖关系越来越紧密,总体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本文通过分析中日经贸关系的经济基础和发展中存在的障碍,揭示了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探讨了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日经贸;投资:依赖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日经贸关系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互为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发展历程。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两国经贸关系不断加强,日本成为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三大来源国。两国经贸合作的扩大与加深极大地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并成为稳定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 一、中日经贸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据海关统计,1993~2003年的连续11年间,日本一直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04年,受欧盟东扩等因素的影响,日本下降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但两年以来双边贸易额仍继续着快速增长的势头。另一方面,2001年以来,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出口市场;2002年起,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总体上作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不可动摇。通过对最近几年中日贸易发展状况分析,中日经贸关系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由“垂直互补型”向“水平竞争型”方向发展 中日贸易赖以发展的分工基础是以垂直型国际分工为基本特征的,这是由 两国生产要素禀赋差异产生不同的比较优势所决定的。这一特征反映在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上,就是日本对华出口以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为主,而中国对日出口则以技术和附加值含量较低的劳动资源密集型的低端产品为主。这也意味着中日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以垂直互补型为主、水平竞争型为辅。 从动态变化看,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中日贸易赖以发展的分工基础逐渐向水平型国际分工转化,在中国对日出口的商品结构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步提高,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越来越显现出“水平竞争型”特点。当然,目前在中国对日出口的高端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日本在华投资企业提供的。日本企业对华直接

美国化妆品法规概述

美国化妆品法规概述 1、美国化妆品法规历史 1938年美国正式颁布《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FD&C法案),第一次将化妆品纳入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管制范围之内。法案规定化妆品不能掺假伪劣和错误标注,也就是说,化妆品按照预期用途必须是安全的,而且必须进行正确的标注。另外,法案对于在药品和化妆品里使用色素也进行了管理,建立了一个可用于化妆品和药品的色素添加剂清单,并且针对每种色素添加剂的化学成分规格做出了规定。自1938年以来,《FD&C法案》已经多次修正。特别是1960年《色素添加剂修正案》,要求业界提供每种着色剂安全的科学数据,FDA由此可以确定着色剂在产品里的纯度限制。1966年的《正确包装和标识法案》(FPLA),该法案增加了对成品标注的要求,并且使公众更容易获取产品信息来对产品进行比较。FPLA要求并不仅限于针对化妆品和药品,而是针对所有进入流通的消费品。 2、化妆品法规的实施 美国FDA负责《FD&C法案》的实施,通过保证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来保护美国消费者的利益。此外,FDA还通过发布规章、指南、政策声明、函件和讲话来为《FD&C法案》的具体实施提供框架。其中规章用于正式贯彻实施《FD&C法案》,它具有法律约束力,在《联邦规章法典》(CFR)中发布,CFR每年更新一次。指南是用于解释规章的技术或政策性文件,并且代表FDA在某个问题上的最新思想和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指南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是它们对于了解FDA的标准动态提供了有用的参考。FDA 下属多个科学家组成的中心,负责食品、药品和化妆品规章的实施,FDA食品安全与应用营养中心(CFSAN),负责化妆品的安全性和标的管理,而FDA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CDER)则负责处方药、非处方药和非专利药的管理。FDA对化妆品和非处方药的管理偏重于标签管理,另一个政府机构,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主要负责化妆品和非处方药的广告管理。FTC主要负责对不正当和欺诈行为的管制。所有广告行为必须真实可靠、不带有误导性,并且必须有可以证明其宣传合理性的依据。 3、国内化妆品生产销售管理 (1)自愿注册计划(The Voluntary Cosmetic Registration Program)。包括自愿化妆品 生产设施注册和自愿报告计划。自愿进行化妆品生产设施注册是指任何化妆品公司 在自愿的情况下,对涉及生产或包装销售的化妆品的生产设施应予以注册。设施应 在化妆品开始投产后天内注册,一旦FDA完成全部文件的审核,将会给该生产设 施指定一个永久性注册号。自愿报告计划是化妆品生产厂家自愿注册化妆品成分声 明(配方),即在生产销售前化妆品生产厂家既可自愿注册,又可不经FDA批准 直接生产上市。该计划鼓励化妆品制造商在化妆品首次进入市场60天内将新产品 说明报告提交给FDA。停止出售或生产的产品也应向FDA报告。这项计划的目的 是为了让FDA了解有关在美国市场上出售的化妆品的最新情况。自愿注册厂家将

中日贸易发展论文

摘要 中国与日本是东亚相邻的两个大国,也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两国间的经济交往对二者来说都十分重要。作为经济交往的重要的一部分——贸易,在两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两国间贸易增长迅速。中日两国贸易关系紧密,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经济有着坚实的基础和广泛的互补性,从两国经贸合作大局出发,应当建立良好的双边贸易合作协调机制。积极交换市场需求、产品质量、产量、价格等信息,及时掌握生产、贸易及需求状况,共同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尽量减少国际经营环境变化的影响。本文就中日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做了相关探索。 关键词 中日贸易,发展历程,趋势,直接投资 一、引言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发生着阶段性的转折,面临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而且现在我国己正式加入WTO,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程度正在迅速提高,并面临新的市场开放的压力。转载于无忧论文网https://www.sodocs.net/doc/092075085.html,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自从1972年9月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双边贸易飞速发展。2005年两国贸易额猛增至1844亿美元,同比增长9.9%,比1972年增长了近180倍”[张兴,基于VAR模型的中日贸易与日本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6):59-63]。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和对外贸易地区结构日趋多元化,表现出良好的态势。同时,中日贸易关系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日本己连续十三年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对象国,中日双方已成为互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贸易结构和中日贸易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我国出口中粗加工、低附加价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过高:技术引进中的软件化比例过低,技术成果转化能力较差;中日贸易摩擦逐渐增多等,而这些问题应通过双方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二、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历程 中日两国贸易关系从二战以后发展至今,经历了若干个发展阶段,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两国贸易关系发展中一直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影响着两国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二战以后,中日贸易关系发展经过了三大发展阶段:上世纪 70 年代是一个艰难起步的阶段,上世纪 80 年代是磨合

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分析及 展望

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分析及展望■ 文/甘肃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赵虎林 摘要:中日邦交正常化30多年来,双方经贸关系日趋深化,合作领域日益扩大,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尽管也有摩擦与纠纷,但两国之间有着明显的经济互补和依赖关系,努力实现中日经贸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和达到“双赢”局面,是符合两国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本文从投资和贸易角度分析中日两国经贸的现状及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中日经贸双赢对外贸易 中日两国隔海相望,自古以来就存在着贸易往来,近年来,却由于各方面原因,两国现处于瓶颈时期,对此现象要用“望远镜”来看待未来,不能用“显微镜”来看现状。双方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继续走互利共赢、和平发展之路。 一、中日两国经贸发展的现状 相互贸易的依存度仅表现中日两国的贸易现状,而目前两国的经贸关系处于停滞时期。 多年来,中国一直是日本最大贸易合作伙伴和第一进口国,以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出口国,此局面的打破主要是由于历史问题以及钓鱼岛等严重敏感事件,加上日本国内出现的“中国威胁论”等论调,严重阻碍了中日经贸的健康发展。其表现主要有: (一)两国贸易额的下降 中日两国自2012年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就处于滞缓阶段,致使两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波及,如同中日两国的贸易额从2011年的近3500亿美元降落至2013年的3100亿美元,贸易额在两年间下滑比例接近10%,从而严重影响了两国间贸易的正常发展,即便是在2014年有小幅度提高,但也不能完全解除两国间显现的经冷现状。 (二)对华直接投资跌幅缩窄 在2014年日本对华投资由上年同期的第二下降到第四,降幅同比下降了接近49%,但根据2015年4月17日,凤凰财经综合频道报道,日本对华投资额度与去年相比较有所提升。现阶段两国之间的关系出现了缓和,但经贸关系是否能够回暖仍有待等待,即使是两国领导人就此问题进行了磋商交流,为推动中日经贸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努力,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两国间的贸易矛盾,但也不能完全剔除两国间贸易存在的问题,要完全改善经冷现象,两国更要中国包装2016.1 81 市场纵横高瞻远瞩,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从而实现两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两国贸易依赖关系发生逆转 一直以来,日本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资金是中国所渴求的,而中国广阔的市场及廉价的劳动力是日本所需要的,两国在各自发展的领域具有相互依赖性。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本经济的缓慢发展打破了这种依赖关系,具体表现为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投资中的地位日趋提高,而日本与此恰恰相反。这实际上意外着两国的贸易依赖关系发生逆转,中国对日贸易依存度下降,而日本对华贸易依存度相对提高,即便是近年来日本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经济结构的转变,也不能改变这一不争的事实。 二、中日经贸关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历史问题是导致中日经贸关系出现僵化的核心 近年来,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亦步亦趋,同时政治问题是经济出现对抗局面的导火线,特别是日本领导人坚持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拒不承认侵华的事实,并修改和美化在中日战争中对于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更甚,在2012年9月“购岛” 事件以来,中日关系进入冰冻期,对于中日经贸关系的影响显著。在两国关系没有出现严重问题之前,据有关数据显示,在2011年对日本的访问人数中中国游客高达25.5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 一、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概况 ??? 1、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 ??? 日本的纺织工业在全国约有160个基地,雇用人员68万人,占全部制造业用工的10%,再加上纺织批发和零售等有关人员在内,总人数达到183万人。目前,日本的纺织工业以高新技术为背景,其产品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信息工程、工农业、军工用品、航空航天和建筑土木等非服装领域也有多种用途,广泛地支援着其他工业的生存和发展。日本有不少世界着名的纺织品企业,如东丽公司、钟纺、东洋纺、龙吉尼卡和远东纺织等,其销售额一直排在世界前100强。 ??? 今日2005年以来,日本纺织行业的生产明显下滑,上半年日本大部分类别的化纤生产产量环比下降了%,为47474吨,1-6月累计生产化纤286618吨,同比下降%。长丝类纤维6月份的产量下降了4%,为43066吨,1-6月累计生产263653吨,同比下降%。6月份化纤纱的产量下降尤为严重,仅为5911吨,环比下降%;1-6月累计生产34061吨,同比下降%;6月份面料的产量保持平稳,长丝类织物1-6月累计生产亿平方米,同比下降%;短纤类织物1-6月累计生产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05年日本棉纺织能力继续急剧萎缩,进入6月份棉纱的产量环比下降%,棉布的产量环比下降%,降至亿平方米,此外,6月份棉布的装运量也非常小,下跌了19个百分点,只有亿平方米。1-6月累计生产棉布亿平方米,同比下 降%。 ??? 日本的纺织技术领先世界,但它的服装产业在达到顶峰后开始萎缩,其生产规模和产量趋小。日本已经由纺织品服装净出口国转为纺织品服装净进口国。日本的化纤技术、纺织品染色后整理、新产品开发、纺织机械设备、时装品牌设计和经营和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将技术与面料的完美结合使得各种新型面料精品甚多。日本机械、电子工业的繁荣更为纺织机械的现代化提供了便利条件。东京作为世界四大时装之都之一,拥有三宅一生等许多国际着名的时装设计师。日本本国开发出优秀的设计作品,送到劳动力便宜的发展中国家去加工,成为 日本服装企业的发展之路。 ???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日本的高科技纤维产业,特别是功能纤维和超强纤维,已经在总体上居世界领先地位。日本的PAN基碳

日本旅游相关法律研究综述

日本旅游相关法律研究综述 [摘要] 本文以日本旅游法律的制定背景切入,按照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梳理了国内学者对于日本法律相关问题的研究,结出目前学术界在日本旅游相关法律研究的切入角度,以期获得该方面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日本旅游法律 日本是世界有名的经济大国和旅游发达国家,也是亚洲最大的旅游市场和中国主要的客源国之一。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给日本政府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给低迷的日本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日本政府出台了“观光立国”发展战略,并将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21 世纪日本的发展方向。 一、日本旅游相关法律制定背景 薛芹在《浅析日本观光立国政策》中提出,日本大力发展旅游业,制定旅游相关法律与政策的时代与政治背景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 经济发展呈现低迷走势,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日本自从以欧美等国为目标的追赶型经济过渡到稳定型经济发展阶段之后,陷入了长达十余年的经济衰退之中。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导产业调整滞后是重中之重。经济增长是主导产业部门依次更替的结果。每一个经济发展阶段都有一个或几个主导产业的存在。主导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它的发展能带动其他产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主导产业带动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联越大,带动作用越大,整个经济的发展也就越大。整个经济的发展也就越大。因此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根据本国的国情选定一个主导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出现新的主导产业代替传统的主导产业,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保持经济的活力。而日本现在面临的正是传统主导产业优势的丧失和新兴主导产业尚未形成的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 1.日本传统的主导产业失去优势,突出表现在家电和汽车产量的下降。1996 年,彩电的产量已降到了648.6 万台,仅相当于1990年的49 %;同年磁带录像机和收录机的产量分别降到998.4万台和139.4万台,分别相当于1990 年的

欧盟化妆品检测中国化妆品检测美国化妆品法规条例化妆品检测标准

欧盟化妆品检测,中国化妆品检测,美国化妆品法规条例,化妆品检测标准 (2011/12/02 00:34) 西方及东方化妆品法规条例 表1及表2概括了化妆品出口的各国法规条例以作参考。某些化妆品声称有治疗用途或含有西药作主要成分,这类产品分别受控于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的相关体系,并列为非处方药品。如去头屑洗头水、防龋牙膏等在美国是视作非处方药品监管。 表1:西方国家化妆品条例

例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的美国联邦法例第21章741.10条 化 学 成 分 或 化妆品成 分 条 例 Annexes Ⅱ, Ⅲ, Ⅳ,Ⅵ Ⅶ of Dir ective 76/768/EEC& subseq uent amendm ents 指令76/768/EEC 附表Ⅱ, Ⅲ, Ⅳ,Ⅵ Ⅶ及其修改指令 US F DA 21 CFR73,74,84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 的美国联邦法例第21章73、74及82条 Section 15 of Cos metic Regulation o f the Food and Dru g Act; C.R.C.,c.869 食品和药物法令中的化妆品条例第15节;C.R.C.,c869 The National Ind ustrial Chemicals No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Sch eme (NICNAS ) 加拿大国家工业化学通告及评估方案 标签要 求 Article6 of Dire ctive 76/768/E EC& subsequ ent amendme nts 76/768/EEC 指令第6条及其修改指令 US F DA 21 CFR 701& 740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 理局 的美国联 Section 17-24 of C osmetic Regulation of the Food and D rug Act; C.R.C.,c.869 食品和药物法令中的化妆品条例第17 至24节; C.R.C.,c869 The Trade Practi ces Act 1974 贸易惯例法令 1974 The Antitrust Law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俄罗斯联邦反垄断法例

中日贸易的基本特点以及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的论文

中日贸易的基本特点以及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的论文 中国和日本是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两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gdp年均增幅为%左右;2006年,gdp已达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四名。同时,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额高达17606亿美元,同比增长%,顺差1774亿美元,同比劲增75%。目前,中国已处于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第四大经济体的地位。而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2006年gdp为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进出口贸易额接近12000亿美元。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展开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具有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这不仅会给两国人民带来福祉,而且会推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 一,中日经贸结构上的互补性 其实,中日两国在经贸结构上有着较大的互补性。 首先,从资源上看,中国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方面要超过日本。就拿资本资源为例,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资本总量的%,是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入国,而且资本储备还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日本的资本资源则占世界资本总量的%,其原因在于日本长期以来一直都限制国外资本流入国内,同时又鼓励本国的企业去海外投资,使日本成了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出国。 但中国在知识技术资源、国际资源方面则落后于日本。就拿知识技术资源为例,目前,日本的知识技术资源是中国的8倍。中国知识技术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而日本则占%。这种资源上的差异为两国进行经贸领域里的合作和交流创造了条件。 其次,从具体的产业来看。在纺织品领域,中国在劳动力成本和加工成本方面远远低于日本,占据了绝对优势。而且,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档纺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消费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日本则具备技术优势,具体表现在新纤维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方面。日本在研制出新材料之后,能迅速地将其转化成独领风骚的新产品,这种技术创新能力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日本可以制造出世界独有的差别化产品,如利用最尖端的技术研制的游泳服及田径服,根据南美的蝴蝶的神秘色彩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研制出来的生态服装,通过吸收人体汗水而发热的保暖式纤维等。而中国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还比较薄弱。所以,日本往往将研发出来的新原料出口至中国,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将原料加工成成品,然后返销至日本或其他国家。在此过程中,中日两国充分发挥了各自的长处,实现了优势互补,使双方都从中获益。 在汽车领域,目前中国的汽车普及率极低。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正在逐渐增加,对私家汽车的需求量也逐年攀升,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汽车消费潜力最大的市场之一。但中国汽车企业与丰田、本田这样的跨国企业相比,在经营规模、资金实力、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由于日本国内和发达国家的汽车存量稳定,对汽车的需求主要来自更新而更新量又不足以支撑日本企业的生产能力的发挥,日本汽车企业正面临着产能过剩、市场日趋饱和等问题。因此,日本汽车企业纷纷来到中国谋求发展。而中国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一流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使自己的汽车制造业得到了改造和升级。以中国一汽为例,一汽公司与日本汽车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由来已久。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一汽就派出大批人员赴日考察,学习丰田公司等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并在企业内部推行丰田生产方式;80年代中期,一汽分别从日野、日产公司引进变速箱产品技术和驾驶室技术,为一汽卡车产品的技术进步提供了支持;90年代以来,一汽又分别与杰克赛尔、光洋精工、东机工等日本企业组建了3个合资企业,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这些合作,一汽公司很快发展成中国最重要的汽车企业之一,从单一的卡车生产企业发展为重、中、轻、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