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直角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直角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直角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直角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直角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预习作业

1、在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与x轴交于A点和B点(点B 在x轴的正半轴上),与y轴交于C点,在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点P(点P与B,C 不重合),使得△PBC是以BC为一条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你说明理由。

2、已知一次函数y=2x+4和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与x轴交于C点,在x轴上找点E,使△ACE为直角三角形.求点E的坐标

3、已知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1,0),B(3,0),C(0,3)三点,直线l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设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当△PAC的周长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

(3)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点M,使△MA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直角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主备:张琳 组长:张琳 审核: 时间:

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直角三角形分类的原因和依据。

2、能够在坐标系中准确运用分类的方法,利用相似三角形或勾股定理建立方程

求点的坐标。

例题: 如图,四边形AOBC 为矩形,点C 的坐标为(30 ,6),P 为OB 的中

点,在线段AC 上找一点Q ,若△OPQ 为直角三角形,求点Q 的坐标

针对训练:

直线2743+=x y 与抛物线2

17

4132--=x x y 交于A (—2 ,2 )、B ( 6 ,8 )

两点。问: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AB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拓展)如图,抛物线21392

2

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

联结BC 、AC .(1)求AB 和OC 的长;

(2)点E 从点A 出发,沿x 轴向点B 运动(点E 与点A 、B 不重合),过点E 作BC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D .设AE 的长为m ,△ADE 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m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m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联结CE ,求△CDE 面积的最大值;此时,求出以点E 为圆心,与BC 相切的圆的面积(结果保留π).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教案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A层)教案 华舍中学盛金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分类讨论思想”的意义;理解分类讨论的步骤以及分类讨论法解题必须遵循总的原则;感受“分类讨论思想”在解决特殊三角形问题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情景—感知—概括—运用—反思”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类比、归纳、概括、发散以及进行合情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成功与快乐,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及学好数学的信心;又通过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思想。 【重点】让学生逐步领会等腰三角形中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建构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的模型。 【难点】概括得到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的步骤,及提高练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分类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80°,则另两个角的度数是 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其一边长为4,那么它的底边为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则它的底角是 设计说明:用简单的中考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能在这些题中初步回忆并感受分类讨论思想。 二、观察分析,探究分类 例1 关于角的分类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10 ,则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应该为。设计说明:本节课例题主要是围绕两条主线,一是关于角的分类,二是关于边的分类,因为平时接触到的角的分类都比较简单,边的分类则比较复杂,所以重心放在边的分类上面。 变式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140o,则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 变式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40o,则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变式3:等腰三角形ABC,∠A=40o,则∠B= 例2 关于边的分类 1、已知实数x=4,y=8,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 20或16 B. 20 C. 16 D.以上答案均不对 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周长分成15和11两部分,则它的底边长等于 小结解分类讨论问题的步骤: (1)分类的原因(为何分类):条件不确定时 (2)分类的标准(如何分类):对不确定的条件进行合理分类 (3)逐类讨论:对各类问题详细讨论,逐步解决. (4)检验总结:将各类情况总结归纳。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问题归类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三角形,就是因为这种特殊性,在具体处理问题时往往又会出现错误,因此,同学们在求解有关等腰三角形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分类讨论。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分类讨论呢?本文分以下几种情形讲述。 一、遇角需讨论 例1.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5°则其顶角为( ) A. 30° B. 75° C. 105° D. 30°或75° 简析:75°角可能是顶角,也可能是底角。当75°是底角时,则顶角的度数为 180°-75°×2=30°;当75°角是顶角时,则顶角的度数就等于75°。所以这个等腰三角 形的顶角为30°或75°。故应选D 。 说明:对于一个等腰三角形,若条件中并没有确定顶角或底角时,应注意分情况讨论,先确定这个已知角是顶角还是底角,再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 二、遇边需讨论 例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5,另一边等于6,则它的周长等于_________。 简析:已知条件中并没有指明5和6谁是腰长谁是底边的长,因此应由三角形的三边 关系进行分类讨论。当5是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时,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就是6,则此 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等于16;当6是腰长时,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就是5,则此时周长等 于17。故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等于16或17。 说明:对于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若条件中没有明确哪是底哪是腰时,应在符合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前提下分类讨论。 三、遇中线需讨论 例3. 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分周长为9cm 和12cm 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的长。 简析:已知条件并没有指明哪一部分是9cm ,哪一部分是12cm ,因此,应有两种情形。 若设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cm ,底边长为cm ,可得或 x y ???????=+=+,122 1,92 1y x x x 解得或即当腰长是6cm 时,底边长是9cm ;当腰长是8cm ?????? ? =+=+.92 1,122 1y x x x ???==,9,6y x ???==.5,8y x

2019中考数学解直角三角形汇编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篇 1.(2019山东泰安中考)(4分)如图,一艘船由A港沿北偏东65°方向航行30km至B 港,然后再沿北偏西40°方向航行至C港,C港在A港北偏东20°方向,则A,C两港之间的距离为()km. A.30+30B.30+10C.10+30D.30 2.(2019山东淄博中考)如图,小明从A处沿北偏东40°方向行走至点B处,又从点B处沿东偏南20方向行走至点C处,则∠ABC等于() A.130°B.120°C.110°D.100° 3(.2019山东聊城中考)某数学兴趣小组要测量实验大楼部分楼体高度(如图①所示,CD 部分),在起点A处测得大楼部分楼体CD的顶端C点的仰角为45,底端D点的仰角为 30°,在同一剖面沿水平地面向前走20米到达B处,测得顶端C的仰角为63.4(如图② 所示),求大楼部分楼体CD的高度约为多少米?(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63.40.89, cos63.40.45,tan63.42.00,21.41,31.73)

4. (2019甘肃中考7分)某数学课题研究小组针对兰州市住房窗户设计遮阳篷”这-课 题进行了探究: 出: 1是某住户窗户上方安装的,要求设计的遮阳篷既能最大限度夏天 炎热的阳光,又能最大限度地使冬天温暖的阳光射. 方案设计: 2,该数学课题研究小组通过调查研究设AC 的遮阳篷CD 数据收集: 通过查阅:兰州市一年中,夏至这一天的正午时刻,太DA 与遮阳篷C D 的夹角∠A D C 最大(∠A D C =77.44°):冬至这一天的正午时刻,太 DB 与遮 阳篷CD 的夹角 ∠BDC 最小(∠BDC=30.56°);窗户的高度AB=2m 决: 根据上述方案及数据,求遮阳篷C . (结果0.1m,参考数据:sin30.56°≈0.51,cos30.56°≈0.86,tan30.56°≈0.59)

相似三角形分类整理超全

第一节:相似形与相似三角形 基本概念: 1.相似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我们称它们互为相似形。 2.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1.几个重要概念与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已知a ∥b ∥c, A D a B E b C F c 可得 EF BC DE AB DF EF AC BC DF EF AB BC DF DE AC AB EF DE BC AB =====或或或或 等.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A D E B C 由DE ∥BC 可得:AC AE AB AD EA EC AD BD EC AE DB AD = ==或或.此推论较原定理应用更加广泛,条件是平行. (3)推论的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此定理给出了一种证明两直线平行方法,即:利用比例式证平行线. (4)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5)①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②比例线段: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b a =d c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2.比例的有关性质 ①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 d c b a =,那么ad=b c 。如果ad=bc (a ,b ,c , d 都不等于0),那么 d c b a =。 ②合比性质:如果 d c b a =,那么d d c b b a ±=±。

(精心整理)相似三角形分类讨论

D C B A D C B A C B A C B A C B C P 《相似三角形中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一、温故知新: 1. 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是4、6、8,△DEF 的一条边为24,如果△DEF 与△ABC 相似,则相似比为 2.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9:25,其中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高是6,那么另一个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为 3.已知线段AB=2,P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则AP 的长为 问题:什么是分类讨论?为什么要分类? 二、新知学习: 题组一: 1.例1.如图所示,在ABC ?中,AB=6,AC=4,P 是AC 的中点,过P 点的直线交AB 于点Q ,若使APQ ?与ABC ?相似,则AQ 的长为 2.变式一:如图所示, 在ABC ?中,P 是AC 上一点,过P 点的直线截ABC ?交AB 于点Q ,使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则满足这样的直线有 条. 3. 变式二:如图所示,在ABC ?中,P 是AC 上一点,过P 点的直线截ABC ?,使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则满足这样的直线最多有 条. 探究:如果ABC ?是直角三角形,点P 直角边上或点P 在斜边上上述结论还成立吗?等腰三角形呢? 题组二: 1.例2: 己知菱形ABCD 的边长是3,点E 在直线AD 上,DE =1,联结BE 与对角 线AC 相交于点M ,则MC AM = C B C B C B

2.变式一: 等腰ABC 中,AB=AC=10,BC=16,点P 在BC 边上,若PA 与腰垂直,则BP= . 3. 变式二: 在△ABC 中∠B=25°,AD 是BC 边上的高,并且AD 2=BD ·DC,则∠BCA= . 题组三 1.在矩形ABCD 中,AB=4,AD=5,P 是射线BC 上的一个动点,作PE ⊥AP ,PE 交射线DC 于点E ,射线AE 交射线BC 于点F ,设BP=x ,CE=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点P 与点B 、C 都不重合), 2.已知AB=2,AD=4,∠DAB=90°,AD∥BC(如图).E 是射线BC 上的动点(点E 与点B 不重合),M 是线段DE 的中点.联结BD ,交线段AM 于点N ,如果以A 、N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ME 相似,求线段BE 的长. 三、课后反思: 1. 相似三角形中有哪些几何情境需要分类讨论?分类的原则是什么? 2. 请积累你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的数学问题. A C D A C D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问题

关于等腰三角形中分类讨论问题的探讨所谓分类讨论思想,就是在解答数学题时有时无法用同一种形式去解决,而需要选定一个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将问题划分成几个能用不同形式去解决的小问题,将这些小问题一一解决,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分类讨论的思想。 对于分类讨论问题,初中教学阶段虽然没有对此方面的教学要求,但是需要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去解决的问题却经常遇见,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中典型的分类讨论问题是在“等腰三角形”一节中,主要有由于几何图形性质不明确而需分类讨论的问题和几何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不明确而需分类讨论的问题。下面举例简要论述这两类问题: 一、当腰长或底边长不能确定时,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例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cm和10cm,求周长。 (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7cm,求周长。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我们在解此题前,必须明确所给的边的定义,在这里哪条边是“腰”,哪条边是“底”不明确,而且还要考虑到三条线段能够构成三角形的前提,因此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解(1)因为8+8>10,10+10>8,则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能构成三角形; 当腰长为8时,周长为8+8+10=26; 当腰长为10时,周长为10+10+8=28; 故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或28cm。 解(2)当腰长为3时,因为3+3<7,所以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 当腰长为7时,因为7+7>3,所以此时能构成三角形,因此三角形的周 长为:7+7+3=17; 故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7cm。 注意:对于此类题目在进行分类讨论时,必须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验证是否能构成三角形。 二、当顶角或底角不能确定时,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例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4倍,求它的各个内角的度数; 分析:题目没有指明“顶角是底角的4倍”,还是“底角是顶角的4倍”因此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 知识要点: 1、 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余切 sin A =斜边的对边A ∠, cos A =斜边的邻边 A ∠, tan A =的邻边的对边A A ∠∠, cot A = 的对边 的邻边 A A ∠∠ (1)平方关系:1cos sin 2 2=+A A ; (2)倒数关系:1cotA tanA =?; (3)商的关系:tanA= A A cos sin (4)互余两角的正余弦、正余切关系: 如果ο 90=∠+∠B A ,那么B A A cos )90cos(sin =-=ο ;tanA=cot (90°-A )=cotB 2、 解直角三角形 3、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问题、测量问题、航海问题 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构造直角三角形) 几个专用名词:俯角、仰角、坡角、坡度(或坡比)、方向角 一:转化思想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转化的思想在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在不含直角三角形的图形中(如斜三角形、梯形等),我们应通过作适当的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从而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不断地学习中总结这种添加垂线的技巧例1. 在△ABC 中,已知AB=6,∠B=45°,∠C=60°,求AC 、BC 的长. 已知条件 解法 一边及 一锐角 直角边a 及锐角A B =90°-A ,b =a·tanA,c= sin a A 斜边c 及锐角A B =90°-A ,a =c·sinA,b =c·cosA 两边 两条直角边a 和b ,B =90°-A , 直角边a 和斜边c sinA= a c ,B =90°-A ,

例2. 如图所示,△ABC中,∠BAC=120°,AB=5,AC=3,求sinB·sinC的值. 例3.如图,在ΔABC中,∠C=90°,∠A的平分线交BC于D,则 CD AC AB- 等于(). A .sin A B. cos A C . tan A D . cot A 例4.如图所示,在ΔABC中,∠B=60°,且∠B所对的边b=1,AB+BC=2,求AB的值. 例5.已知:在ΔABC中,∠B=60°,∠C=45°,BC=5,求ΔABC的面积. 例6.如图,ΔABC中,∠A=90°,AB=AC,D是AC上的一点,且AD∶DC=1∶3,求tan∠DBC的值. 二:可解的非直角三角形的类型与解法 解这类三角形一般都需要三个条件,它的解题思路是:作垂线,构造含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来解决,下面分类举例说明,供同学们参考. 一、“SSS”型:例1.已知:如图1,BC=2,AC=6,AB=31 +,求△ABC各内角的度数. B A D C 图1

相似三角形基本类型

相似三角形基本类型一、“X”型. B C B C 二、“子母”,“A型”,“斜A ”. B B B (双垂直K型)三、“K”型

C B (三垂直K 型) A C D B C A B D 四、共享型 A B E C D

A B E B B 1.在△ABC 和△ADE 中,∠BAD=∠CAE ,∠ABC=∠ADE. A B E

1.如图,已知∠1=∠2,∠3=∠4,求证∠ABE=∠ACD. A B D 2. A B P 3.如图,已知C 是线段AB 上的任意一点(端点除外),分别以AC 、BC 为斜边并且在AB 的 同一侧作等腰直角△ACD 和△BCE ,连结AE 交CD 于点M ,连结BD 交CE 于点N ,给出以下三个结论:①MN ∥AB ;②1MN =1AC +1 BC ;③M N≤14AB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 是( ) A .0 B .1 C .2 D .3

F E C B B' C' 4.如图,Rt △AB 'C ' 是由Rt △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得到的,连结CC ' 交斜边于点E , CC ' 的延长线交BB ' 于点F . (1)证明:△ACE ∽△FBE ; (2)设∠ABC =α,∠CAC ' =β,试探索α、β满足什么关系时,△ACE 与△FBE 是全 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5.

A D B 6.在等边△ABC 中,D 为BC 边上一点,E 为AC 边上一点,且∠ADE=60°,BD=3,CE=2,则△ABC 的边长为_________. A B C D 7. 0 90A E ∠=∠=°, 1 2 EDB C ∠= ∠. (1)当AB=AC 时,①∠EBF=_________.

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含答案)

【中考数学必备专题】分类讨论专题:三 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一、单选题(共1道,每道20分) 1.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 A.75°或15° B.36°或60° C.75° D.30° 答案:A 解题思路:①当等腰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时,腰上的高在三角形内部, ②当等腰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时,腰上的高在三角形外部,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类讨论 二、填空题(共5道,每道20分) 1.(2011四川凉山)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是8,点E在直线AD上,若

DE=3,连接BE与对角线AC相交于点M,则的值是_______. 答案:或 解题思路:首先根据题意作图,注意分为:E在线段AD上与E在AD的延长线上,然后由菱形的性质可得AD∥BC,则可证得△MAE∽△MC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答案.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类讨论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M(1,3)与点N(x,3)之间的距离是5,则x的值是________. 答案:-4或6 解题思路:点M、N的纵坐标相等,则直线MN在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可列出等式|x-1|=5,从而解得x的值.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类讨论 3.如图,Rt△ABC中,已知∠C=90°,∠B=50°,点D在边BC上,BD= 2CD.把△ABC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m(0<m<180)度后,如果点B恰好落在初始Rt△ABC的边上,那么m=______. 答案:80或120 解题思路:本题可以图形的旋转问题转化为点B绕D点逆时针旋转的问

题,故可以D点为圆心,DB长为半径画弧,第一次与原三角形交于斜边AB上的一点B?,第二次交直角边AC于B?,此时DB?=DB,DB?=DB=2CD,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旋转角∠BDB?的度数,在Rt△B?CD中,解直角三角形求∠CDB?,可得旋转角∠BDB?的度数.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类讨论 4.腰长为5,一条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______. 答案:6或2或4 解题思路:分为①底边上的高,②腰上的高——在内部,③腰上的高——在外部;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勾股定理 5.已知:在△ABC中,AB=AC,∠A=40°,O为边BC的中点,把△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m(0<m<180)度后,如果点B恰好落在初始△ABC的边上,那么m=________, 答案:40或140 解题思路:分为点B落在AB上,点B落在AC上两种情况,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m的值. ①当△ABC绕O点旋转到△A?B?C?位置时,B?落在AB上, 则OB=OB?,旋转角∠BOB?=m=180°-2∠B=40°, ②当△ABC绕O点旋转到△A?B?C?位置时,B?落在AC上,

初中数学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第19章解直角三角形 19、1 测量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测量是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利用图形的相似测量物体的高度,培养学生动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测量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筑路、修桥等建设活动都需要测量。当我们走进校园,仰头望着操场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我们也许会想,高高的旗杆到底有多高,能否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把旗杆的高度测量出来呢? 二、新课 1.根据同学们课前预习的,书上阐述的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法有几种?你是如何理解的呢?(待同学们回答完毕后再阐述,这里重要的是让同学们画出示意图) 课上阐述测量旗杆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选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请你的同 学量出你在太阳下的影子的长度和旗杆影子的长 度,再根据你的身高,便可以计算出旗杆的高度。(如 图所示) 由于太阳光可以把它看成是平行的,所以有∠BAC=∠B1A1C1,又因为旗杆和人都是垂直与地面的,所以∠ACB=∠A1C1B1=90°,所以,△ ACB∽△A1C1 B1,因此,BC AC=B1C1 A1C1,则BC= AC×B1C1 A1C1,即可求得旗杆 BC的高度。 如果遇到阴天,就你一个人,是否可以用其他方法测出旗杆的高度呢?

第二种方法:如图所示,站在离旗杆的底部10米处的D点,用所制作的测角仪测出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BAC=34°,并且已知目高AD为1米,现在请你按1:500(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选合适的即可)比例将△ABC画在纸上,并记作△A1B1C l,用刻度尺量出纸上B l C l的长度,便可以计算旗杆的实际高度。 由画图可知: ∵∠BAC=∠B l A l C l=34°,∠ ABC=∠A1B1C l=90° ∴△ABC∽△A l B1C l ∴B l C1= 1 500 ∴BC=500B l C l,CE=BC+BE,即可求得旗杆的高度。 2.带领同学们到操场上分别用两种方法测得相应的数据,并做好记录。(指导学生使用测角仪测出角度) 三、小结 本节课是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测量旗杆的高度,同学们在学习中应掌握其原理,并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作业 1.课本第99页习题19.1。 2.写出今天测量旗杆高度的步骤,画出图形,并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旗杆的高度。

直角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直角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预习作业 1、在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与x轴交于A点和B点(点B 在x轴的正半轴上),与y轴交于C点,在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点P(点P与B,C 不重合),使得△PBC是以BC为一条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你说明理由。 2、已知一次函数y=2x+4和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与x轴交于C点,在x轴上找点E,使△ACE为直角三角形.求点E的坐标 3、已知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1,0),B(3,0),C(0,3)三点,直线l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设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当△PAC的周长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 (3)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点M,使△MA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直角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主备:张琳 组长:张琳 审核: 时间: 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直角三角形分类的原因和依据。 2、能够在坐标系中准确运用分类的方法,利用相似三角形或勾股定理建立方程 求点的坐标。 例题: 如图,四边形AOBC 为矩形,点C 的坐标为(30 ,6),P 为OB 的中 点,在线段AC 上找一点Q ,若△OPQ 为直角三角形,求点Q 的坐标 针对训练: 直线2743+=x y 与抛物线2 17 4132--=x x y 交于A (—2 ,2 )、B ( 6 ,8 ) 两点。问: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AB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拓展)如图,抛物线21392 2 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 联结BC 、AC .(1)求AB 和OC 的长; (2)点E 从点A 出发,沿x 轴向点B 运动(点E 与点A 、B 不重合),过点E 作BC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D .设AE 的长为m ,△ADE 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m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m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联结CE ,求△CDE 面积的最大值;此时,求出以点E 为圆心,与BC 相切的圆的面积(结果保留π).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问题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问题

关于等腰三角形中分类讨论问题的探讨所谓分类讨论思想,就是在解答数学题时有时无法用同一种形式去解决,而需要选定一个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将问题划分成几个能用不同形式去解决的小问题,将这些小问题一一解决,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分类讨论的思想。 对于分类讨论问题,初中教学阶段虽然没有对此方面的教学要求,但是需要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去解决的问题却经常遇见,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中典型的分类讨论问题是在“等腰三角形”一节中,主要有由于几何图形性质不明确而需分类讨论的问题和几何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不明确而需分类讨论的问题。下面举例简要论述这两类问题: 一、当腰长或底边长不能确定时,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例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cm 和10cm,求周长。 (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7cm,求周长。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我们在解此题前,必须明确所给的边的定义,在这里哪条边是“腰”,哪条边是“底”不明确,而且还要考虑到三条线段能够构成三角形的前提,因此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解(1)因为8+8>10,10+10>8,则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能构成三角形; 当腰长为8时,周长为8+8+10=26; 当腰长为10时,周长为10+10+8=28; 故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或28cm。 解(2)当腰长为3时,因为3+3<7,所以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 当腰长为7时,因为7+7>3,所以此时能构成三角形,因此三角 形的周长为:7+7+3=17; 故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7cm。

注意:对于此类题目在进行分类讨论时,必须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验证是 否能构成三角形。 二、当顶角或底角不能确定时,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例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4倍,求它的各个内角的度数; 分析:题目没有指明“顶角是底角的4倍”,还是“底角是顶角的4倍”因此必 须进行分类讨论。 解:(1)当底角是顶角的4倍时,设顶角为x,则底角为4x, ∴ 4x+4x+x=1800,∴ x=200,∴ 4x=800, 于是三角形的各个内角的度数为:200,800,800。 (2)当顶角是底角的4倍时,设底角为x,则顶角为4x, ∴ x+x+4x=1800,∴ x=300,∴ 4x=1200, 于是三角形的各个内角的度数为:300,300,1200。 故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为200,800,800或300,300,1200。 例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500,求它的各个内角。 分析: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500,有两种情况:与一个底角相邻的 外角等于1500;与顶角相邻的外角等于1500。因此需要分类讨论; 解:(1)当顶角的外角等于1500时,则顶角=1800-1500=300, ∴每个底角=(1800-顶角)÷2=750; (2)当底角的外角等于1500时,则每个底角=1800-1500=300; ∴顶角=1800-底角?2=1800-300?2=1200; 故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为300,750,750或1200,300,300。 三、当高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时,必须分类讨论 例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边的夹角为250,求这个三角形的各个内角 的度数。 分析:由于题目中的“另一边”没有指明是“腰”还是“底边”,因此必须进行 分类讨论,另外,还要结合图形,分高在三角形内还是在三角形外。 解:设AB=AC,BD⊥AC; A (1)高与底边的夹角为250时,高一定在△ABC的内部, 如图1,∵∠DBC=250,∴∠C=900-∠DBC=900-250=650, D B C

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

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 1、解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直角除外)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叫解直角三角形. 2、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 例1如图,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高,tanB=cos∠DAC. (1)求证:AC=BD;(2)若BC=12,,求AD的长. 3、仰角与俯角:在进行测量时,从下向上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仰角;从上往下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俯角.如图所示: 例2、汶川地震后,抢险队派一架直升机去A、B两个村庄抢险,飞机在距地面450米的上空P点,测得A村的俯角为30°,B村的俯角为60°,如图所示,求A、B两个村庄之间 的距离.(精确到1m.参考数据) 4、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夹角叫方向角.如图所示:例3某段笔直的限速公路上,规定汽车的最高行驶速度不能超过60km/h.交通管理部门在离该公路100m处设置了一速度监测点A,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点A在y轴上,测速路段BC在x轴上,点B在点A的北偏西60°方向上,点C在点A的北偏东45°方向上.1)请在图中画出表示北偏东45°方向的射线AC,并标出点C的位置; 2)点B的坐标为__________,点C的坐标为__________; 3)一辆汽车从点B行驶到点C所用的时间为15s,请你通过计算判断汽车在这段限速公路 上是否超速行驶(本问中取1.7) 1、已知Rt△ABC中,∠C=90°,∠A=60°,,则a=() A.B. C. D.6 2、一等腰梯形的高为4,下底长为8,下底的底角的正弦值为0.8,那么它的上底和腰长分别为()A.4和5 B.2和5 C.2和4 D.4和10 3、王师傅在楼顶的A处测得楼前一棵树CD的顶端C的俯角为60°,又知水平距离BD为10m,楼高AB为24m,则树高CD为()m.

中考专题复习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

P y 中考专题复习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 一、遇角需讨论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5°则其顶角为( A. 30° B. 75° C. 105° D. 30°或75° 二、遇边需讨论 2、(1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和5,则它的周长等于_________。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则它的周长等于。 3、(1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一边长为10,则另两边长为。 (2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一边长为6,则另两边长为。 三、遇中线需讨论 4、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分周长为9cm 和12cm 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的长。

四、遇高需讨论 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所成的夹角为45°,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 5、为美化环境,计划在某小区内用2 30m 的草皮铺设一块一边长为10m 的等腰三角形绿地,请你求出这个等腰三角形绿地的另两边长。 五、遇中垂线需讨论 7、在ΔABC 中,AB=AC ,AB 的中垂线与AC 所在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50°,则底角∠B=____________。 六、动点与等腰三角形(重点,考点 类型之一:三角形中已经有一边确定 8、在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A (1,1;在坐标轴上确定一点P ,使ΔAOP 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 共有( A 、4个 B 、6个 C 、8个 D 、1个 9、已知:O 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 为矩形,A (10,0,C (0,4,点D 是OA 的中点,点P 在BC 上运动,当ΔODP 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 的坐标为。 10、如图,直线33+=x y 交x 轴于A 点,交y 轴于B 点,过A 、B 两点的抛物线交x 轴于另一点C (3,0.

初中数学解直角三角形八

初中数学解直角三角形八

第十一章解直角三角形 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5分)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可表示如下:∠C=90°?∠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 1AB 可表示如下:?BC= 2 ∠C=90°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 可表示如下:?CD=21AB=BD=AD D为AB的中点 4、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c的平方,即2 2c 2 a= + b 5、摄影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 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 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

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ACB=90° BD AD CD ?=2 ? AB AD AC ?=2 CD ⊥AB AB BD BC ?=2 6、常用关系式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 AB ?CD=AC ?BC 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3~5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2 c b a =+,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3~8分) 1、如图,在△ABC 中,∠C=90° ①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为sinA ,即 c a sin = ∠= 斜边的对边A A ②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 记为cosA ,即c b cos =∠=斜边 的邻边A A

相似三角形详细讲义

知识梳理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相似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注意: ①对应性:即两个三角形相似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写比较容易 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②顺序性: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有顺序的. ③两个三角形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定一样. ④全等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二者的区别在于全等要求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对 应边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 三角形相似. 定理的基本图形: 用数学语言表述是:

BC DE // , ADE ∽ABC . 相似三角形的等价关系 (1)反身性:对于任一ABC 有ABC ∽ABC . (2)对称性:若ABC ∽'''C B A ,则'''C B A ∽ABC . (3)传递性:若ABC ∽C B A '',且C B A ''∽C B A ,则ABC ∽C B A .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平行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 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3、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 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4、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 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5、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 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在遇到两个三角形的三边都知道的情况优先考虑,把边长分别从小到大排列,然后分别计算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来判断是否相似) 6、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1)以上各种判定均适用.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3)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每一条直角边是这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公式 如图,Rt △ABC 中,∠BAC=90°,AD 是斜边BC 上的高,则有射影定理如下: (1)(AD )2=BD ·DC , (2)(AB )2=BD ·BC , (3)(AC )2=CD ·BC 。 证明:在 △BAD 与△ACD 中,∠B+∠C=90°,∠DAC+∠C=90°,∴∠B=∠DAC ,又∵∠ BDA=∠ADC=90°,∴△BAD ∽△ACD 相似,∴ AD/BD =CD/AD ,即 (AD )2=BD ·DC 。其余类似可证。 注:由上述射影定理还可以证明勾股定理。由公式(2)+(3)得: (AB )2+(AC )2=BD ·BC+CD ·BC =(BD+CD)·BC=(BC )2, 即 (AB )2+(AC )2=(BC )2。 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结论。 判断相似三角形的几条思路: 1 条件中若有平行线,可采用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 2 条件中如果有一对等角,可再找一对等角(用判定1)或再找夹边成比例。(用判定2)3条件中若有两边对应成比例,可找夹角相等(直角可以直接得出相似)4条件中若有一对直角,可考虑在找一对等角或证明斜边,直角边对应成比例。5条件中若

专题复习《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教学反思

专题复习《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教学反思 2014年11月25日星期二下午,跃龙集团数学集团公开课放在黄坛中学进行,而我也有幸参与其中,上了一堂专题复习《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下面就来谈谈上完这节课后我的一些感想。 1、设计好开场白 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如果老师开场白说的好,既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可以调节紧张的课堂气氛,消除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利于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主动。我是这样设计开场白的,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是一堆杂乱的1元、5角、1角的硬币),问:“你看到这张图片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哪位同学可以想个方法用最快的速度数出这里有多少钱?”从生活中的例子出发,既可以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分类讨论的必要性。 2、思路明确,设计反复 我设计的思路主要是由情境创设知道什么是分类讨论,为什么要分类?由例题讲解归纳怎么分类(分类的标准),由练习巩固提高。分类讨论在整个初中数学学习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我现在担任的是初二的数学教学工作,所以我把切入口放在在三角形的分类讨论中。在查看了大量的题组后,我把三角形中的分类归纳为三角形中边的分类、角的分类、高位置的分类这几种常见题型。而且在整个备课过程中反复修改题目,设计方案。 3、教学中注重提问与学生沟通交流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良好的课堂问,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所提的问题要简明扼要,有科学性,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提问时要激发学生的热情。例如,出了一个例题后,我会问学生“你有什么想法?”“你是怎么考虑的?”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出反馈,表扬。 专题复习课不是简单做做题,应该引导学生归纳知识,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在碰到问题时,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上完课后我还是有些遗憾,比如由于技术问题,PPT的显示出现了字迹交错的现象,比如总结的时候略显仓促,比如因时间问题最后的综合应用求坐标问题留在了课后解决……而这些都促使我以后上课前更要注重相关问题的解决。通过这次上集团公开课,我自己又学习和锻炼了很多,也非常感谢每位老师对我的帮忙。

相似三角形分类整理(超全)上课讲义

相似三角形分类整理 (超全)

第一节:相似形与相似三角形 基本概念: 1.相似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我们称它们互为相似形。 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1.几个重要概念与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已知a ∥b ∥c, A D a B E b C F c 可得EF BC DE AB DF EF AC BC DF EF AB BC DF DE AC AB EF DE BC AB = ====或或或或 等.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A D E B C 由DE ∥BC 可得: AC AE AB AD EA EC AD BD EC AE DB AD ===或或.此推论较原定理应用更加广泛,条件是平行. (3)推论的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此定理给出了一种证明两直线平行方法,即:利用比例式证平行线. (4)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5)①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②比例线段: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b a =d c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2.比例的有关性质 ①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 d c b a =,那么ad=b c 。如果ad=bc (a ,b ,c , d 都不等于0),那么 d c b a =。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问题归类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三角形,就是因为这种特殊性,在具体处理问题 时往往又会出现错误,因此,同学们在求解有关等腰三角形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分类讨论。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分类讨论呢本文分以下几种情形讲述。 一、遇角需讨论 例1.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5°则其顶角为( ) A. 30° B. 75° C. 105° D. 30°或75° 简析:75°角可能是顶角,也可能是底角。当75°是底角时,则顶角的度数为 180°-75°×2=30°;当75°角是顶角时,则顶角的度数就等于75°。所以这个等腰 三角形的顶角为30°或75°。故应选D 。 说明:对于一个等腰三角形,若条件中并没有确定顶角或底角时,应注意分情况讨论,先确定这个已知角是顶角还是底角,再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 二、遇边需讨论 例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5,另一边等于6,则它的周长等于_________。 简析:已知条件中并没有指明5和6谁是腰长谁是底边的长,因此应由三角形的三边关 系进行分类讨论。当5是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时,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就是6,则此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等于16;当6是腰长时,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就是5,则此时周长等于17。故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等于16或17。 说明:对于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若条件中没有明确哪是底哪是腰时,应在符合三 角形三边关系的前提下分类讨论。 三、遇中线需讨论 例3. 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分周长为9cm 和12cm 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 底和腰的长。 简析:已知条件并没有指明哪一部分是9cm ,哪一部分是12cm ,因此,应有两种情形。 若设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x cm ,底边长为y cm ,可得???????=+=+,1221,921y x x x 或???????=+=+.92 1,1221y x x x 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