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

题目谈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

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专业水产养殖

年级2012级

学号21217059

姓名彭超

任课老师潘于旭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 年10 月31 日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

彭超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 310000

摘要:当今中国的主导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主导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较强的普世性、后发性、开放融合性、和谐共赢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具有诸多的表现形式,我们应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进一步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软实力体系。

关键词:文化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表现出来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对国家综合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社会,文化慢慢成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及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整个综合国力相互竞争的一项重要的指标,让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越来越变成人们的热切愿望,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前进的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鼓励整个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综合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1]可见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软实力还是整个国家快速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要了解文化软实力,我们先要了解文化的内涵。

1 “文化”的内涵与分类

什么是“文化”?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达500多种的定义。各学科对于文化都有不同的定义,现在只列举三个影响较为广泛的定义。

第一个给“文化”下明确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个人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社会学家在“文化”的定义方面与人类学家比较相近,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在分析文化定义时认为,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语言学家所给出的定义是:“文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的一切精神和实践活动的总和,包括人类世代所共享的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狭义的文化则是使用特种语言表达思想的某一社会群体的独特生活方式及其表达形式。”[2]

H. H. Stern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等[3]。

Hammerly把文化分为信息文化、行为文化和成就文化。信息文化指本族一般受教育语者所掌握的关于社会、地理、历史等知识;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

等等,是成功交际最重要的因素;成就文化是指艺术和文学成就,是传统的文化概念。

文化哲学把文化结构区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实际是指人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产品,以及创造这些物品的手段、工艺、方法等等。制度文化是人们为反映和确定一定的社会关系并对这些关系进行整合和调控而建立的一整套规范体系。精神文化也称为观念文化,以心理、观念、理论形态存在的文化。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存在于人心中的文化心态、文化心理、文化观念、文化思想、文化信念等等。二是已经理论化、对象化的思想理论体系,即客观化了的思想。

还有的人类学家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 高级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等; 大众文化,指习俗、仪式以及包括衣食住行、人际关系各方面的生活方式; 深层文化,主要指价值观的美丑定义,如时间取向、生活节奏、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与性别、阶层、职业、亲属关系相关的个人角色。高级文化和大众文化均植根于深层文化,而深层文化的某一概念又以一种习俗或生活方式反映在大众文化中,以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学主题反映在高级文化中。

2 “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软实力”( soft power,也译为软国力、软权力)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国防部前助理部长约瑟夫·奈提出的一个观点。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即通过精神和道德诉求,影响、说服别人相信和同意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奈指出,软实力的来源主要有三种: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同时,国际法则和制度、信息、跨国公司等,都构成其力量来源[4]。

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应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大国形象四大要素。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在中国硬实力基础上构成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体系。

2.1 中国传统文化

一种文化(文明) ,如果不能为当代人所接受,不能丰富和武装当代人的思想,真正成为当代人的精神财富,那么它只能沦为失落的文明。因此,只有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对传统文化有所创新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基于农业社会的悠久历史之中,在近代被破门而入的资本主义工业文化所击败,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丧失了现实意义[5]。

数千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以多样的形式和博大精深的内容体系,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意志与主体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体系以“人”为核心,以“天道”与“人事”为两端,讲求人法天而修己,最终实现“天人合一”。当前我们倡导“以人为本”,不自觉地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上来。“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基于它对人的规定性,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传统,而非以自然或社会为主体的传统。它尤其注重协调人的内心平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顺平,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充分表明了这种文化从人到物、从内心到外界的取向。它用对人的规定性来确立对自然和社会的规定性。”[6]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使21 世纪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但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失衡、道德危机、生态破坏等。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对未来中国乃至世界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要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必须适应新世纪人类的需求,实现现代化,在世界广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只有传播出去才能形成文化软实力。中国要对自身文化准确定位,要明确需要向外传播和输出的东西。还要形成有体系的、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中国文化体系和传播模式,并对外进行传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

力量。

2.2 中国模式

大国的兴替与国家制度的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国际关系史上制度创新的领跑者,无论是早期海权时代的西班牙、荷兰,还是19—20世纪的英国、法国,乃至当今的美国,往往会处于国际关系的领导地位并成为其他国家效仿的模范。

中国锐意改革30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和世界最有活力的地区。改革开放开创的“中国模式”成为“欧美模式”之外值得认真总结的发展之路,其突出特点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渐进式改革、进行创新发展、谋求和平发展。经济学家乔舒亚·库珀·雷默把“中国模式”概括为:第一是创新,认为中国的发展顺序、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式要通过创新来实现,发展中的矛盾与摩擦要通过创新来减少;第二是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持续与公平发展的环境,使用多种工具调控变革中的关系,追求经济协调发展;第三是自由发展,在融入世界进程中保持自身特色和主动性,追求和平崛起。[7]中国模式把消除贫困、实现现代化放在优先地位,从传统与现代的互动中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制度设置,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它是一种新思维、新思路、新模式,是西方文化理论无法理解的发展模式。

然而,任何一种模式都不是完美的。“中国模式”是一个动态的形成、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仍需不断总结、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模式的优秀成果和经验。在对中国实际情况的正确判断和总结外国经济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用创新的精神健全和完善中国模式,形成新的导向性的中国模式。有观点认为“中国发展的模式很不好”,但是它却同时完成了中国现代化事业的起飞和经济体制的转型“, 对解决中国自己面临的调整、对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对全球问题的有效治理、政治和经济秩序未来演变产生深远的影响”[8],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要素。

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基本看法和根本态度,贯穿于人们的全部实践活动中,起着引导和规范行为的作用。它不仅是个体安身立命和自我认同的根本内容,也是国家与社会协调不同群体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会认同的根本内容。当前,中国的主导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核心。

当下,中国社会主要存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价值观以及西方外来文化价值观,存在着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和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的发展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中倡导的价值观,是以人民为价值主体的价值观,是适合中国国情、中华文化和人民价值需求的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时代现实性、文化先进性和利益广泛性。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社会现存价值体系的主导。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需要在全体党员以及先进分子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需要在各族人民群众以及社会生活中进一步普及和广泛作用[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支撑,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社会和谐的根本,是维护中国政治文化安全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保证。

2.4 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国家形象被认为是“一个综合体,它是国家的外部公众与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国家形象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凝聚力,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 [10]。国家形象能否成为大国形象,一般由国际社会内全体

或大多数国家的三种意象构成:一是关于该国有无强国地位的意象;二是关于该国的行为尤其是它如何使用强国权利和是否滥用这种权利的意象;三是该国是否履行和在足够的程度上履行了它对国际安全、经济稳定和其他公益理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意象[11]。这意味着大国形象不仅是军事、政治和经济实力地位,而更应当是在这些实力基础上对于国际社会的责任、义务和贡献的综合印象。

中国要依据国际社会的客观条件、自身的现实条件和需求树立并维护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冷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各国人民渴望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但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盛行,局部战争不断。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这必然要求大国在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多极化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想有所作为、发挥更大的作用,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是必然选择。

中国的形象,是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大国是国际社会的轴心力量,支撑着国际社会的战略格局。它应当是履行国际义务的表率和承担国际责任的楷模。作为负责任的大国,要适时、及时向国际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援助。这是大国的责任,也是塑造良好国际形象的必要。尤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特别帮助和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总之,中国文化软实力应该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传播、中国模式的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方向和认同、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树立和维护,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中国文化软实力体系。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特征

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具有较强的普世性

“任何人的设计和愿望要想得到全人类的普遍认同,都必然是有条件的,这就是:它必须不仅在理念上而且在实际上都能够适合人类绝大多数个体的生活方式和切身利益,并且为人们的经验和条件所认同。”[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建构的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人本”的核心价值观,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标准,这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具备了广泛认同的经验和条件,能够为国内包括国外绝大多数人所接受。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具有一定的后发性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是建立在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基础之上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上的后发优势也将决定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后发优势。这种后发性可激发人民的忧患意识,增强民族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发展意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得到最大限度的推动。与此同时,中国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理念和文化体制机制,能够避免或少走弯路,加快实现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具有开放融合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打开国门搞建设,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在实现人类的普世价值,同时也在创造新的普世价值。尤其是在寻求实现人类普世价值的方法上,中国有更大的作为。”从封闭、狭隘、孤立的发展转向开放、宽容、合作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对外开放使中华民族走出国门,融入到世界文明的主潮流。文化软实力所具有的开放性,使中国在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上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学习吸收世界文明的精华,展示一个开放包容、渴望和平崛起的大

国形象。

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具有和谐双赢性

与西方的文化扩张主义相比,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以和谐为最高价值原则,有利于建构一种融合各种价值观的价值体系,使人类能够共同面对自然、社会、人际、心灵和文明中的冲突。正如有的学者指出:“和谐也是硬道理,已成为中国最大软实力。”[13]中国在国内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在国际强调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而不是推行文化霸权。中国从零和博弈的斗争哲学转到合作互惠的和谐双赢哲学,尊重和倾听其他国家的意见,赢得了许多国家的普遍赞赏。这种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以包容平等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元化,倡导构建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的姿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提供了充足的滋养和自由发展空间。

4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都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壮大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那么文化软实力有哪些作用呢?

4.1 中国文化软实力能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文化软实力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的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有利于在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吸引力,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

4.2 中国文化软实力能够更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我国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相结合是生产力,一是可以直接发展文化产业带来经济效益,二是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等领域可以发挥其反作用。文化软实力与政治相结合成为民主政治的文化源泉和动力,以及形成执政文化,为政治发展寻求合法性与权威性。文化软实力作用于中国社会,形成中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进行社会整合,帮助解决各种社会矛盾。

4.3 中国文化软实力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中国现代化建设成绩突出,已经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正在迈向第三步,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现在的小康社会还是一个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不全面的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而精神文化生活消费还处于低水平阶段,与物质生活水平发展不协调,而且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总之,文化供给与文化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而,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需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要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能力。

5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功能

5.1 中国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感召力

中华民族文化的感召力越强,越能增强中华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同时吸引其他

民族对中国文化的青睐。在全球化多样性的时代,中国文化不会迷失方向,不会被其他文化所取代,反而能够发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神,凸显其世界价值,中华民族会因此而长存。“一个民族若能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就能保证该民族的情感与个性不会消散,也就表明了此民族存在的价值。”世界先进国家的现代化已走向社会整合的阶段,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极具社会整合的功效,是他们寻求社会诊治的良方。世界许多先进国家都纷纷加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例如在国外掀起的“汉语学习热”和纷纷建立的“孔子学院”。我们有信心,中华文化是高质量的文化,潜藏着强劲的软实力,它能够接受也能够改造外来文化,当然也能够抵御和化解外来文化的强势进攻,保证中华民族不会衰亡。

5.2 中国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的先进生产力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文化产业本身也具有极大的经济力量。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越来越重视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愈来愈凸显,成为世界性的时代潮流。“文化智力优势正取代自然资源优势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商品中的文化含量、文化品味、文化附加值越来越高,观念文化的凝聚作用、鼓舞力量日益突出,文化产业迅速崛起……这一切都表明文化对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将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文化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先进文化是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保证中化民族生命力旺盛的根本。首先,文化和经济一样也是一种生产力,是保证一国生存的根本。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的间接生产力己得到完全赞同,而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还在开发利用中。其次,先进文化是一种动力,是一种超前的指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达使人类越来越能够对未来世界的发展走向做出预计,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接近社会发展的规律。恩格斯曾经提出:“社会力量完全像自然力量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和考虑到它们的时候,起着盲目的、强制的和破坏的作用。但是,一旦我们认识了它们,理解了它们的活动、方向和作用,那么,要使它们越来越服从我们的意志并利用它们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就完全取决于我们了。”一国能保证文化的先进性,不但能够在经济上起推动作用,还是直接生产力作用。

5.3 中国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社会整合力

中华文化的精髓凝成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的向心力,它具有凝聚中华民族、激励民族精神、整合价值观念、规范人民行为的文化整合作用。

现阶段,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正在崛起的知识经济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主要技术成果,以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革,同时也推动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活动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变革。人民的思想、信仰、行为规范和心理情感都处于激烈的震荡中,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凸显出来,文化整合急需实行。文化整合表示各种文化的结构、形式、功能、意义上的改变,它不是简单的集合,而是经过选择、涵化、融合而达到新的适应,因而是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一方面文化整合是形成新的文化模式的过程:另一方面,文化整合改变了人们的思想、目标、宗教信仰、行为规范和心理情感。在这里,文化整合事实上等同于社会整合,从长远来看,它使人们规避了某些不适行为和引导了某些可适行为,为社会管理和控制减轻了难度,为政府公共管理增添了一种软权力。在这方面,中国具有优势,中国儒家传统文化重义轻利,因而,中国人看似软弱,但实则坚强,在遇到国家危亡与民族危难的时刻,便能够凸显出撼世的团结力量。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北

京: 人民出版社,2007年.

[2] 许峰. “文化”的内涵及翻译.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

27卷第4期.

[3] Stern. H. Teachers as CulturalWorkers: Letters to Those Who Dare Teach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4] [美]约瑟夫·奈. 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M]. 北京: 军事译文出版社, 1992.

[5]余潇枫、潘一禾、王丽江. 非传统安全概论.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 王沪宁. 创造性再生: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定位.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

期.

[7]王广谦. 中国崛起:“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 财贸经济. 2008年第2期.

[8] 张维为. 中国模式回应世界挑战.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8年第2期.

[9]刘洪顺.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 理论学刊. 2009年第11期.

[10]管文虎等. 《国家形象论》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时殷弘. 《国际政治与国家方略》北京大学出版2006年版.

[12]甄言. 关于“普世价值”的几个认识问题[N]. 人民日报,2008年07月04日.

[13]胡鞍钢. 和谐也是硬道理,已成为中国最大软实力[J]. 管理与财富,2006,(12).

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和建议

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和建议 杨飞101002079 生技2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各国正积极利用这一战略发展机遇期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世界竞争力。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重大基础性工程纷纷破土动工,国防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军队战斗力水平不断提升。国家各项“硬实力”发展水平较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我国“软实力”建设长期以来受重视程度低,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约瑟夫?奈首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在西方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4年奈在他的着作《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中对“软实力”作出了进一步规范,他提出“软力量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它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身份。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历史上曾经占据过重要地位,对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由于受近代战乱所致,中国文化的自身实力和影响力一度跌至谷底。新时期,我们再度扬帆起航,依托先辈们留下的文化宝库,结合本国的发展,使文化软实力有了大步提升. 一时间,世界各国掀起了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热潮,人们正热切地想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地了解中国。我国文化“软实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增强,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中国虽然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我国虽是文化大国,但却不是文化强国. 虽然华夏五千年文明孕育出大量的文化结晶,如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理念、琴棋书画的艺术才能,四大发明更是令世界为之惊叹。但事实的情况却是:人们渐渐记不起《道德经》,传统的文化节日受不到人们的重视。中国虽然拥有这么多优秀的文化成果,但却没有把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强有力的文化竞争力。 首先,人们对文化资源的重视不够。在国家大力主导经济发展的时候,人们对文化发展的注意

我国文化软实力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途径

我国文化“软实力”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途径 中国的“软实力”一说,则源于一位美国记者的报道,意思是说“对中国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尊重或者着迷,以及它的影响力的自然增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一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建设等各项国家“硬实力”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发展。而国家“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相对缓慢。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身份,也是各个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相辅相成。文化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弘扬文化创新精神,发挥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努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的文化。考古发掘表明,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辽河、黑龙江流域都发现有我国各族先人的文化遗存。东北的红山文化和东南的河姆渡文化都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到了汉唐,我国不仅疆域广大,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其文化的昌明也影响到东方各国,吸引了许多邻国派来大批留学生。到了宋代,尽管其疆域不如汉唐,而其文化却达到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程度。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曾经在历史上占据过重要的地位,并且大部分文化通过传教士或者一些贸易往来传入日本、韩国等临国,对这些国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影响。虽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很快。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我国在这一方面起步晚、基础弱、经验少,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 首先是传统文化的缺失。虽然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传统文化,但现在大部分已经缺失。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教内容,在中国早已失传,而在韩国还保留的相当完整,韩国还因此被西方国家称为是儒教国家的活化石。现在我国难觅身影的十字亭,在日本还有完好的保存。这些现象只是众多文化缺失中的一小部分。传统文化的大量缺失在让我们感到痛心的同时,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其次是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人们对文化资源的重视不够。在国家大力主导经济发展的时候,人们对文化发展的注意力明显下降,对文化是一种“软实力” 的认识也明显不足。这就导致大量优秀的文化资源被我们主观所忽略,潜在的文化软实力没有被发掘。 最后是文化逆差现象严重。文化逆差,是指中国的文化贸易出口少于进口,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赤字”的现象。其实,在中国深厚文化的孕育下, 不乏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然而传统文化的背景不同以及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给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竞争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使得我们的文化没有占据有利的条件,没有发挥其所具有的潜能。 事实上,除了上述问题之外,我们的文化还存在着科学与民主的缺失,信仰的缺失。中国的学生官本位思想非常的严重,这点从近几年公务员考试的情况可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 题目谈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 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专业水产养殖 年级2012级 学号21217059 姓名彭超 任课老师潘于旭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 年10 月31 日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 彭超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 310000 摘要:当今中国的主导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主导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较强的普世性、后发性、开放融合性、和谐共赢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具有诸多的表现形式,我们应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进一步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软实力体系。 关键词:文化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表现出来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对国家综合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社会,文化慢慢成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及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整个综合国力相互竞争的一项重要的指标,让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越来越变成人们的热切愿望,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前进的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鼓励整个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综合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1]可见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软实力还是整个国家快速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要了解文化软实力,我们先要了解文化的内涵。 1 “文化”的内涵与分类 什么是“文化”?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达500多种的定义。各学科对于文化都有不同的定义,现在只列举三个影响较为广泛的定义。 第一个给“文化”下明确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个人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社会学家在“文化”的定义方面与人类学家比较相近,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在分析文化定义时认为,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语言学家所给出的定义是:“文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的一切精神和实践活动的总和,包括人类世代所共享的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狭义的文化则是使用特种语言表达思想的某一社会群体的独特生活方式及其表达形式。”[2] H. H. Stern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等[3]。 Hammerly把文化分为信息文化、行为文化和成就文化。信息文化指本族一般受教育语者所掌握的关于社会、地理、历史等知识;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

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让我们先看看一些发达国家是如何扩张自己的文化实力的,以美国为例近来美国《混合语》杂志不断曝料:美国中央情报局在1996年后加紧了对第三世界学术界的渗透,出巨款让一些人宣传推进全盘美国化,打压第三世界那些保护和振兴本民族文化的人。 在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的《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一书披露:为了渗透美国的霸权思想,中央情报局在文化领域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输出活动:举办讲座和研讨会,创办学术刊物,开设图书馆,资助学者互访,捐助讲座教授位置等。 实际上,冷战本质上是一场文化战争,就连西方内部,文化冷战也从未断绝。战后美国文化强势进入欧洲,包括西欧和东欧。但是,欧洲文化绝非被动全盘接受文化美国化,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一致致力于维护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尤其以法国为甚。为抵制美国文化的入侵,保护法国文化,针对美国在关贸总协定的乌拉圭谈判中提出的文化产品贸易自由化,法国坚持“文化例外”政策,反对将视听产品纳入世贸组织贸易规章制度中。法国为此对欧洲各国进行不懈的游说,终于使得1993年欧洲议会采纳了“文化例外”原则。2001年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该宣言第五条规定:“文化权利是人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创造多样性的繁荣有赖于文化权利的全面实现。”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日渐崛起令世人瞩目,与之相匹配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则亟待拓展。有数据表明,目前美欧占据世界文化市场总额的76.5%,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的份额中,日本和韩国各占10%和3.5%。美国文化产业创造的价值早已超过了重工业和轻工业生产的总值。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我们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的知识分子和文化工作者,他们知道什么是最中国的、最优秀的、最能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知道什么是全球市场;知道谁在消费中国,谁在了解中国,否则很可能将导致文化生产过剩或者错位。 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立场在许多地方都有所表现。长期以来,西方对于中国有定式化的“印象”,将其视为比西方要弱小甚至带有女性气质的“第三世界”,因此尽管中国文化不乏其雄强自信的一方面,但西方很少意识到,中国也很少去展示。张艺谋的《英雄》进入美国后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公映时间推后了40天。因为审片专家组看了电影以后大惑不解,说过去看中国电影《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大都是以女性为中心。《秋菊打官司》中那位又丑又脏奔跑在黄土高坡、说着宝鸡方言的女性,使西方的男性眼光很容易就能俯视这片黄土地上孤独行走的人。同样,他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让我们先看看一些发达国家是如何扩张自己的文化实力的,以美国为例近来美国《混合语》杂志不断曝料:美国中央情报局在1996年后加紧了对第三世界学术界的渗透,出巨款让一些人宣传推进全盘美国化,打压第三世界那些保护和振兴本民族文化的人。 在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的《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一书披露:为了渗透美国的霸权思想,中央情报局在文化领域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输出活动:举办讲座和研讨会,创办学术刊物,开设图书馆,资助学者互访,捐助讲座教授位置等。

提高文化软实力对于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我国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为了增强软实力,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并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方面。提升我国软实力,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注重发挥中华文化的优势,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路子。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

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保护好、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迅速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三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的影响力。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另一方面必须花大力气提高文化传播能力。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和可能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中国文化软实力战略分析

文化软实力视域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力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的定义,软实力与软权力的关系。 文化软实力基本内涵本文强调文化软实力,更多的强调文化对外的影响力,对于文化的界定已然不是单纯的文化,而是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的文化。首先对于文化的界定要明确、分析。奈指出,软力量的来源主要有三种:“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当它在海内外都能真正实现这些价值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被视为合法性及道德威信时)”。o 1、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联系 2、(大国崛起、软实力、硬实力、巧实力)、物质性成长和社会性成长。 一、文化软实力战略分析(研究路径)从层次分析法的方法分析中国文化软实力 预设性和生成性问题 1、从国家层面 2、从地区层面 3、从国际层面,全球互动,全球文化 4、战略思维,大国社会性成长规律转变现实与理想两种思维。世界大国地位的 维持的四个方面。成长方式的哲学思维的转变 5、战略结构(权力结构的转变,权力以知识为基础和前提) 6、战略定位与决策(中国崛起应当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国文化软实力的 提高不是投资、援助等。) 二、战略和战术的结合提升策略 1、现实与理论的方面 2、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现实实践。 与现实意义(软实力的双重作用 选题意义 国际文化讲坛上流传着一句名言:19 世纪是靠军事改变世界,20 世纪是靠经济改变世界,21 世纪要靠文化改变世纪。“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作为人类关照世界的新视角、认识世界的新理念、改变世界的新方式而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①当前,文化软实力成为一个世界核心概念已是不争事实,它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文化复兴是实现强国梦的必备条件,没有强大的文化力量,就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②。国际社会的竞争也反复证明:一个民族或国家在文化发展上占据了制高点,获得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该民族或国家也就能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和明显优势。在我国,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更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推进以及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觉醒,文化软实力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试图对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路径作点粗浅的探讨 国际视域下文化软实力的生成性问题与路径依 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 本文主要强调在国际视域下,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如何转变为文化软实力。

浅析中国软实力状况

浅析中国软实力状况 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迅猛发展,世界生产大分工的推进,各国之间的差异不再仅仅体现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这一个不能整体反映一个国家真正经济实力,文化底蕴,政治力量的代码上。国家的软实力如何,才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准。 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包括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主要是指国家的经济实力,设施设备等。软实力实则是指国家的文化实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国家软实力具体所指的是指文化、教育、法律环境、制度建设、国家的执政能力、管理能力、国民的心态、国民的形象、中华民族精神和凝聚和来自文化传统持久的一种对国民的影响感,凝聚力。也包括中国的文化产品,比如说出版物、报纸电影、电视事业等这些东西的影响。甚至是语言,比如说语言表达的一种影响力。一种美感,一种魅力,都应该是包括其中。 从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2010年成功举办第16届亚运会第10届亚残运会,2010年成功承办世界博览会到2011年的利比亚大撤侨,索马里海盗案,2012年的南海问题争端以及近日被世界各国所普遍关注的中菲黄岩岛对峙。再到我国目前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再到世界各国人民兴起的汉语热,海外孔子学府的成立,成龙,姚明等中国巨星在国际宣传的中国形象等。简而言之,不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无不显示着中国的国家软实力正与日俱增。虽然中国的成绩受世界各国人们所肯定,但是在中国发展中,在提升国家

软实力的进程中,中国还存在着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 譬如(1)片面发展经济实力,忽视政治,文化的建设。近10年的中国,经济水平渐渐与世界大国接轨,但是国民的政治参与程度与经济快速发展的水平不相称,国民参与政治管理仍然受到限制,所谓的民主,自由都只是浅层次的。文化建设投入不足,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师资不足,设备不齐全,硬件设施明显落后等情况。文化建设投入相较与国际水平(即文化教育建设的投入必须达到国家财政支出的3%以上)仍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2)片面追求近期效益,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为经济的发展所付出的代价是十分惨重的,以牺牲生态环境,国民健康换取短暂暴利的现象时有发生,各个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足,部分甚至为虎作伥,成为这些现象的始作俑者的庇护伞。从三聚氰胺奶粉到染色馒头,再到工业明胶毒胶囊,都无不体现着中国存在着目光短浅之嫌(3)中国文化软实力依旧不足。像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它的文化产品出口甚至已经超过了它的工业,农业产品,它在利用经济冲击世界各国经济的同时也在采用文化渗透他国文化。中国由于在文化建设方面重视程度不高,如对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的暴留,对传统节日的尊重与继承,对外来文化的筛选不够谨慎,导致许多国人有崇洋媚外的思维,特别是做为中国未来新生代的年轻人,长期的精神空虚致使他们沉迷于韩剧,美国电影中,使得中国电影一度失音。致使中国的文化得不到很好的继承。对于官场腐败现象整治不力,人民民主自由程度不及他国,致使中国国民对自己国家不够自信反而把眼光放在国外。还有

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一个强大的民族往往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尊严,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使这个民族焕发出强烈的创造力.使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在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反过来助推硬实力的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高国家形象,促进人得全面发展。 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对比政治与经济,其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为持久,是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但是在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中华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与竞争中却处于弱势,文化软实力展示和运用不足,民族文化面临着被侵蚀和渗透的危险。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各国纷纷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主要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增强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广大青年学生应当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抓住难得机遇,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中华文化、迎接新挑战的重担。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然而,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刚刚起步,文化软实力“西强我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与我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现状不相适应,同时也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得经济实力极不相称。再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如何进一步提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浅谈如何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复习课程

浅谈如何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是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它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我国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为了增强软实力,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并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

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保护好、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迅速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三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的影响力。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和可能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四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文化研究

独立力量。 首先,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能够促进综合国力的提升。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水乳交融,文化的力量,深深渗透于各国经济、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成为推动经济、政治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促进综合国力的提升。一方面,文化为经济实力的提升提供精神动因。文化的发展能够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者将其智力、理念等要素渗入到生产过程中去,从而不断提高生产产品的效率和质量。在消费环节,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接近于自己精神喜好的产品和服务,在这个时候,产品和服务背后的智力因素和文化价值理念将成为决定交易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我们身边,有很多鲜明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肯德基、麦当劳在全世界安家落户,韩国电视连续剧风靡全球,日本动漫深受世界青少年喜爱。文化价值观的吸引力成为刺激消费、带动经济效益提高的深层次力量。另一方面,文化为政治实力的提升提供价值支持。文化的软实力,在国际竞争的角度,主要体现在一国文化价值和文化理念对国际社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比如西方国家的独立、自由、民主等价值观念、中国的和谐、和平理念等等,这些精神层面的内容对世界人民心灵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参与国际事务、制定议程和表达话语的能力。目前,我国正面临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形形色色"中国威胁论"的挑战,只有加强对中华文化普世价值理念的提炼与倡导,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才能有力的回击各种负面言论,才能在激烈的国际政治竞争中站稳脚跟。 其次,文化软实力成为显示国际竞争力强弱的独立力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所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文化,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名片。对一个国家的认识,往往从对文化的直观感知开始。因为文化内涵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能够很好地亲近人们的心灵。文化发展的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被理解和被尊重的程度,也显示了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可以说,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文化的竞争。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没有化创新的持久推动,在竞争中就要落后,就要被淘汰。"[6]国家文化软实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国家的一种核心竞争力。综观当今世界,但凡综合国力占据优势的国家和地区都有着很强的文化竞争力。而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却不是文化强国。在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形势下,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与实现强国目标的智慧之举。 三、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的内容,从根本上是由作为物质内容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然而,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如今,人类社会正步入文化经济时代。文化以其深邃的人文精神和丰富的科技含量渗入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力量。首先,文化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引导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文化的发展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全社会形成朝着共同目标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和文明健康的道德风尚,从而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而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思想意识多元多变,各种社会问题深刻复杂。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引领,社会将会面临崩溃的危险。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必须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其次,文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化的发展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增强劳动产品的人文内涵,刺激消费。另外,文化除了意识形态属性外,也有商品属性,它本身也可以发展成为一种产业来获得经济收益。目前,我国经济水平虽有所提高,但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不合理,其中一个表现便是经济发展过于片面,长期以来忽视了文化的建设,文化不能和经济很好的融合,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与发达国家仍然相去甚远。因此,要提高经济的增长速度,必须考虑社会主体的因素,必须发展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综上所述,文化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世界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大势以及我国文化发展相对弱势的情形下,党中央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决策,合乎时宜、意义重大。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文化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参考文献: [1]刘云山.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 荣[N].人民日报,2007-10-29.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胡锦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EB/OL].http: //https://www.sodocs.net/doc/0d18441652.html,/gn/2010/07-23/2422727.shtm,2007-7-23. [4]江海燕.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11(1). [5]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 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6-11-11. [6]王克群,陈晓东,刘巍.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意义与对策[J].宝 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2). (责任编辑/宋伯伟)

浅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

浅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 作者:杨红涛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7期 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硬实力”,还包括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软实力”,是一个总括了各种要素的、系统的综合国力。而且,和器物层面的硬实力相比,制度和文化所体现的软实力对于一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壮大具有更为深远、更为持久的意义。 一、软实力与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来的。他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依然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 按照我国学者王蒙的观点,软实力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它能提供越来越好的生活质量与生活乐趣,提供受这种文化熏陶的人众以幸福、满足、欣悦与尊严,它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使人们喜爱与尊敬这种文化。简单地说,它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而不是以人为敌或为奴的文化。 第二,它有足够的凝聚力与亲和力,能够使受这种文化的覆盖与影响的人,聚拢起来,友好起来,而不是恶斗不已,仇视与分裂。 第三,它能坚持自身的特色,自己的性格,独树一帜而又友好立身,正确地处理与异质文化的关系,能够与外来影响切磋交通,也能撞出火花,取长补短,互利互补,既不会动辄失去自信,屈服于强势的文化压力,自我瓦解;也不会盲目排斥异端;不会在急剧的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陷入认同危机即失去自身的身份认定,陷入绝望与仇恨。 第四,它有足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有足够的自我调整、自我更新与抗逆抗压的能力,它能够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同时又有足够的对于自身的传统的珍爱与信心——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如果说“硬实力”是国力较量中具有强制力的刚性因素,那么“软实力”就是一种春风化雨般吸引他国认同甚至依循自己政治主张和价值原则的“柔性资源”。毋庸置疑,“软实力”要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硬实力”作为基础和保障。无法想象一个经济、军事和科技都十分落后的国家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论文摘要】“软实力”思想源头,公认来自中国的先哲老子,作为国际关系中的一种理论,又被公认是当代西方思想的产物。这种历史吊诡恰好暗喻了中国面对的一种特殊困境:我们究竟是以传统文化为软实力呢,还是要以融入全球社会的价值和规则为软实力?所谓中国的崛起或者说中国的世界影响力,到底如何呈现? 【论文关键词】中国;文化软实力;挑战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意义 (一)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就其本质而言,国际政治的性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使其无形的力量变的更加重要”,全球权力的强制性因素在减少,软性因素在逐步增加。最早明确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的是美国著名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去?奈。他认为软权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的方法使他者满足自己欲达到的目的的能力。软实力与硬实力不同,硬实力是一种对抗性权力,是建构在具体的物质资源之上的硬命令式权力,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而非强制力,它通过让他人做想做的事情而达到预期的结果,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软实力包含三方面内容,即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念的吸引力,以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软实力的运用,则表现为通过自己的思想的吸引力或者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让其他国家自愿效仿或者接受体系的规则,从而间接地影响他人决定自身的偏好。 在软实力三个方面中,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奈认为,文化是“一种相对廉价和有用的软实力资源”,并以美国文化为例论证,认为美国文化虽非万能,但是“蕴藏在产品和交流中的美国流行文化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奈指出了文化在软实力中的重要地位,却没有明确界定文化软实力的边界,没有很好地解释什么样的文化在怎样的条件下能够被转化为软实力。关于文化,至今没有统一的界定。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排除了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和结果,专注于人类的精神财富,包括语言、电影、价值观念、传统习俗、文学作品等方面。“文化并不都是软实力,也并不是所有文化都已经成为或可以成为软实力”。本文认为,软实力中的文化

论中国软实力

论中国软实力 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是一国综合实力中除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将它提高到了与传统的“硬实力”同等甚至比其更为重要的位置——正如约瑟夫·奈所言,“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样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围绕“软实力”的一系列研究,明示人们以一种新型、全面和平衡的发展路径,在提升各级主体综合实力问题上启迪着人们的新思维。 软实力虽然没有硬实力那样明显和直接,但拥有更持久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它能够帮助、促进硬实力,也能抑制、削弱硬实力。对于综合国力系统来说,只发展硬实力而忽视软实力,硬实力就会逐渐失去发展的动力而停滞或下降,最终会导致整个系统崩溃。正如冷战时期,社会主义苏联拥有强大的硬实力。由于其在国际社会和外交政策上对其硬实力的不恰当使用,加之其对国内软实力资源的严重透支,致使其在软实力上欠账太多,并最终在软实力上跌了跟头,惨遭亡党亡国的厄运。就这样,文化渗透,不费一兵一卒便可以摧毁一个过家。可见发展国家的软实力是多么的重要。同时,我国也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大力发展中国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十七届五中全会把文化放在了如此重要的位置。那在当今世界格局的中国,我国软实力的现状如何?怎样快速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软实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了更多的理解和积极的评价;第二,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自身的发展推动世界和平,中国的发展模式逐步得到国际社会认同;第三,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其成功实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和欣赏;第四,中国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独势力进行坚决斗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五,在亚洲金融危机、朝核危机、联合国改革等重大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和影响,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第六,中国积极融入现存世界体系,积极参与多边国际机制,争取最大限度地参与和改造国际规则,使之有利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第七,通过在海外创办孔子学院,举办中国文化年、艺术节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中国文化,增加了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但是,在现有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并不完全掌握主导权,在国际制度、国际规则的制定方面,中国的影响力还很有限。中国的文化产品的进口远远大于出口,这与我国文化资源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虽然国外媒体纷纷盛赞中国的崛起,或隐或现地认同了中国表现出来的软实力,但是不可沾沾自喜,要看的中国的软实力还是比较薄弱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一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提炼和宣传,还难敌西方“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念。我国虽然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却没有被广泛、深入地了解和认同。

如何看待综合国力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河南工业大学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如何看待综合国力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院系班级:土木建筑学院工管1102 姓名:马体奔 学号: 201114020220 完成日期: 2012-04-28

如何看待综合国力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现如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而时代的发展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的艰巨性,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性。可以说,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关键所在。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影响国人已有两千多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有许多有益的思想观点与当今时代的主旋律相契合,这对于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国家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日渐崛起令世人瞩目,与之相匹配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则亟待拓展。有数据表明,目前美欧占据世界文化市场总额的76.5%,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的份额中,日本和韩国各占10%和3.5%。美国文化产业创造的价值早已超过了重工业和轻工业生产的总值。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我们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的知识分子和文化工作者,他们知道什么是最中国的、最优秀的、最能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知道什么是全球市场;知道谁在消费中国,谁在了解中国,否则很可能将导致文化生产过剩或者错位。 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家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任务十分紧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不可避免地出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全面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共同理想,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由于我国国际地位显着提高、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各国普遍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与我合作的愿望日趋强烈,这为我们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发展壮大自己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全面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同时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需从以下几点着手: 1、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的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所以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如何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精)

如何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当今世界,人们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已经不再限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而更多地偏向于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文化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既取决于它的硬实力, 也取决于它的软实力, 而文化软实力则是制约整个软实力的经纬、维系整个软实力的灵魂。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所以,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受到西方国家的某种钳制 ; 我国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 ;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逆差 ; 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仍然存在较大的文化“误读” ; 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冲撞也对我国文化软实力产生了冲击。 还有许多学者则认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虽然也有着一定的不足, 但优势相当明显。 那么,我们怎样应该增强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呢?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的凝聚力, 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所以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为提高我国国家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和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 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浅析中国如何提高软实力

内容摘要:在“国际传播的现实逻辑”的讲座中,主讲人陈卫星深刻分析了国际传播的方式、技术,以及信息逻辑等内容,同时用较大篇幅讲述了软实力在国际传播、提高国际地位上的重要作用。笔者由此出发,从软实力的三个要来源——文化、政治、对外政策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在当今国际背景下如何提高软实力。关键词:软实力文化政治对外政策 浅析中国如何提高软实力 ——“国际传播的现实逻辑”讲座有感 “软实力(soft power)”一词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针对国家间竞争,通过分析文化、价值观等软力量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力图构建理解国际竞争和分析国家综合实力的新的理论框架,从而超越传统的以军事和经济等硬实力为主的国家综合实力分析范式。此后,软实力理论风靡全球,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①。 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对,硬实力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经济水平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约瑟夫?奈指出:软实力是“一国通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本国的目标,从而使本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能力”。在约瑟夫?奈看来,国家软实力是一种同化性力量,“是一个国家造就一种情势、使其他国家仿效该国倾向并界定其利益的能力”,这里所强调的是“与人们合作而不是强迫人们服从你的意志”②。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学者开始涉足这一理论。随着中国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发展,中国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在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国外某些势力对中国迅速发展的猜疑、敌视程度也随之增加,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一度蔓延,严重影响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实现。中国如何以非战争的软实力的方式实现成为世界强国的目标,成为国内各届共同思考的重大问题。同时逐渐形成了国家软实力建设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实现和平发展的关键的共识,国家软实力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层面的重视。 2009年,约瑟夫?奈和王缉思合作撰文指出,国家软实力主要有三个来源:文 ①转引自黄金辉、丁忠毅:《中国国家软实力研究述评》 ②转引自黄金辉、丁忠毅:《中国国家软实力研究述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