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审计学串讲讲义

最新审计学串讲讲义

最新审计学串讲讲义
最新审计学串讲讲义

审计学串讲讲义

前言【字体:大中小】【打印】第一部分试题分析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合计

20 20 2 2 1 3 38

20 20 4 10 10 36 100

二、课程内容概述

本门课程共设十四章内容可归纳为4篇,也就是4个组成部分,分别是:

(一)审计的概述,包括第一、二、三章相关内容;

(二)审计基础理论和方法(审计理论框架),包括第四、五、六、七、八章相关内容;

(三)报表审计的实务操作,包括第九、十、十一章相关内容;

(四)其他审计工作,包括第十二、十三、十四章相关内容。

其中,占分值较为突出的是第二、三部分内容,一般会涉及到70——80分的题量,但是仍以第二部分尤为重要。该部分是整个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基础理论部分,也是其他审计工作的基础依据,所以报表审计的实务操作是要以本内容为指导来实施的。因此,在多年审计自考试题中不难发现,虽然“案例分析题”的分值36分,但是其中直接涉及审计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就有一半分值。

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涉及选择题,分值在15分左右。考试分值最低的部分是第四部分,一般只占到8分左右。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审计学》自考试题的出题理念是“全面掌握、重点学习”。因此,建议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内容相结合,做到“以理论引导实践”。

第一章绪论【字体:大中小】【打印】

第二部分各篇内容的考试重点、难点

第一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

1.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

私有制是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之一。

财产所有者与财产经管者的分离是审计产生的另一个客观条件。

二、官厅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我国最早审计的形式以及发展历程。

审计的最初形态是官厅审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审计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就已经设立负责审计的官员,称为宰夫。

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审计监督制度——上计制度。

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我国的审计机构由“诸军诸司专勾司”更名为“审计院”,为“审计”一词的起源。

辛亥革命以后,北京的北洋政府在1914年设立“中央审计处”,南京的国民政府在1920年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

三、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社会审计形式的产生标志。

1853年在苏格兰成立的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审计执业团体。

我国的社会审计起源于1918年。谢霖在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家社会审计组织——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第二节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

一、审计的职能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一)经济监督

经济效益审计中缺少严格的客观标准和明确的非界限。经济效益不具有监督的职能。

(二)经济评价

(三)经济监证

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指的是,通过鉴别被审单位经济活动和有关资料的性质,然后作出书面证明。社会审计是体现审计鉴证职能最明显的例子。

三、审计的作用

(一)制约作用

(二)促进作用

(三)证明作用

第三节审计的本质

审计的本质、对象、目的、职能和作用。

一、审计的对象

审计的对象是指审计所要审核检查的客体。

二、审计的目的

审计通过审核检查要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以及反映经济活动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做出判断。

三、审计的独立性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不受到外来或内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一)不参与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

(二)与被审单位在经济上没有利害关系

(三)与被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伦理上没有亲密关系

审计是由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审计委托人三方面的关系人组成。

图1-1

第二章审计的分类【字体:大中小】【打印】本章重点考虑选择或多选题

审计的基本分类包括几种,区分各自目的和特点。

第一节审计的基本分类

一、按照审计的内容分类

(一)财政财务审计。

是指审计机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和反映其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进行的审计。其目的主要是判断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包括财政和财

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

(二)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又可根据审查内容的不同分为业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两个分支。

(三)财经法纪审计。

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部门对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所进行的专项审计。进行财经法纪审计的目的在于维护财经法纪,保护国家和人民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二、按照审计主体分类

审计的其他分类有哪些,辨别其不同的适用范围。

(一)国家审计。

也称政府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所实施的审计。国家审计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种法定审计,对于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被审单位和有关人员必须执行。

(二)社会审计。

也称注册会计师审计。

1.审计的独立性。

2.审计的委托性。

3.审计的有偿性。

(三)内容审计。

1.审计范围的广泛性。

2.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

3.审计目的的内向服务性。

4.审计时间和经常性和及时性。

第二节审计的其他分类

一、按照审计工作进行的时间分类

事中审计一般适用于内部审计。

事后审计是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主要审计形式。

二、按照审计的范围分类

审计按其范围分类,可分为全部审计和局部审计。

局部审计。也称部分审计或专题(案)审计。这类审计一般都有其特定的目的。

不定期审计。根据司法机关的委托,对某项案件进行专案审查。

就地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专题(案)审计。

就地审计按照不同的情况,又可分为:

1.驻在审计。

2.巡回审计。

3.专程审计。

通知审计。也称预告审计。一般适用于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

不通知审计。也称突击审计。

第三章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和审

【字体:大中小】【打印】

计准则

第一节审计机构

一、设置审计机构的原则

(一)审计机构的设置必须保证其拥有较强的独立性

(二)审计机构的设置必须保证其拥有较高的权威性

二、国家审计机关

国家审计机关是代表国家在其授权范围内行使审计监督权的机构,是实施国家审计的主体,它具有法律赋予的权威性。当前,世界各国的国家审计机关按其组织形式和领导关系。

1.审计机构的类型:

(一)属于议会领导的国家审计机关。

如美国、加拿大、西班牙等。

(二)属于政府领导的国家审计机关。如菲律宾。

(三)属于财政部领导的国家审计机关。匈牙利和波兰等国。

2.国家审计机关的类型以及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

我国的国家审计机关分为国务院和地方两级。我国最高国家审计机关设置在国务院,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审计长是审计署的行政首长。我国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局,接受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

三、内部审计部门

内部审计机构的类型。

(一)由企业董事会或其所属审计委员会领导的内部审计部门。

(二)由企业总裁或总经理领导的内部审计部门。

(三)由企业主管财务的副总裁或总会计师领导的内部审计部门。

四、社会审计组织

社会审计组织的特点以及我国社会审计组织的业务范围。

1981年1月1日上海成立了恢复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后的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上海会计师事务所。199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以下简称《注册会计师法》)实施。

(一)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

(二)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三)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的报告;

(四)承办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

第二节审计人员

社会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

一、审计专业队伍的构成

(一)国家审计人员

(二)内部审计人员

(三)社会审计人员

二、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审计人员素质是指审计人员自身应达到的标准,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三、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审计职业道德是具有审计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这是审计人员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1997年7月1日,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定,财政部批准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正式开始施行。

(一)一般原则

1.独立原则。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当保持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如与客户存在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利害关系,应向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声明并实行回避。

(1)曾在委托单位任职,离职后未满两年的;

(2)持有委托单位股票、债券或在委托单位有其他经济利益的;

(3)与委托单位的负责人和主管人员、董事或委托事项的当事人有近亲关系的;

(4)担任委托单位常年会计顾问或代为办理会计事项的;

(5)其他为保持独立性而应回避的事项。

2.客观原则

3.公正原则

(二)专业胜任能力要求与技术规范

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时刻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此外专业胜任能力不ㄆ谝笞⒉峄峒剖Σ坏贸邪觳荒苁と蔚囊滴窈椭葱幸滴窆讨杏Χ灾砣嗽钡墓ぷ鹘兄傅肌⒓喽胶图觳椤?BR> 技术规范要求注册会计师:

1.不得以其职业身份对未审计或其也未鉴证事项发表意见;

2.不得对未来事项的可实现程度作出保证;

3.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反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相关技术规范的事项,应当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适当处理。

(三)对客户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对客户所负有的责任包括:

1.按照业务约定履行对客户的责任,按时按质完成委托业务;

审计学专业课讲义word版(全)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审计的概念 一、审计的概念 关于审计定义的不同观点: 中国审计学会1989年定义:“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中国审计学会1995年定义:“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 美国会计学会(简称AAA)在1972年给审计下了一个广义的定义:“审计是一个客观地获取并评价与各种经济活动及事项的申明有关的系统过程,以便查明这些申明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将其结果传达给各有关利害关系人。”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审计准则公告第一号》中,给审计下了一个较为狭义的定义:“独立人员对财务报表加以检查,搜集必要证据。其目的是对这些报表是否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化情况表示意见。” 上述各项定义所包括的共同含义是: (1)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本质特征; (2)审核检查反映经济活动的信息是审计工作的核心; (3)审计对象必须明确; (4)审计工作过程是收集和整理证据,以确定实际情况; (5)审计工作必须有对照的标准和依据,才能从中引出审计结论; (6)审计结果向各有关利害关系人报告。 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关于独立审计的定义作如下表述: 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意见。

第二节审计的对象、职能和作用 二、审计的对象 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监督的客体,即审计监督的内容和范围的概括。 (一)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二)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 审计的对象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作为提供这些经济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因此,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是审计对象的现象,其所反映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才是审计对象的本质。 三、审计的职能 审计职能是指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一)经济监督 经济监督是指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或其某一特定方面确在规定的范围以内,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要使审计发挥监督职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监督必须由权力机关实施;二是要有严格的客观标准和明确的是非界限。 (二)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要发挥经济评价职能,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和构成;二是力求评价方法先进可行。 (三)经济鉴证 经济鉴证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有关经济资料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公允性、合法性的审核检查,确定其可信赖程度,并做出书面证明,以取得审计委托人或其他有关方面的信任。

审计学重点整理汇编

弟一早 CPA教材定义一一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 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特指注册会计 师财务报表审计) 三、三方尖系 ——注册会计师对由责任方负责的财务报表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 财务报表的信任程度。 注意: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可能是同一方,也可能不是同一方。某些情况下,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可能来自同一企业,但并不意味着两者就是同一方 第二章

第二童 一、审计的总体目标 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二、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一一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明确或隐含的表 达)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目标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 程序一一具体检查错报的程序 三、认定 1?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尖的认定 (1)发生:(2)完整性:(3)准确性:(4)截止:(5)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尖的认定 (1)存在:(2)权利和义务:(3)完整性:(4)计价和分摊: 3?与列报和披露相尖的认定 (1 )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2 )完整性:(3)分类和可理解性:(4)准确性和计价: 五、财务扌艮表审计的责任戈U分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最新审计学串讲讲义

审计学串讲讲义

前言【字体:大中小】【打印】第一部分试题分析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合计 题 量 20 20 2 2 1 3 38 分 值 20 20 4 10 10 36 100 二、课程内容概述 本门课程共设十四章内容可归纳为4篇,也就是4个组成部分,分别是: (一)审计的概述,包括第一、二、三章相关内容; (二)审计基础理论和方法(审计理论框架),包括第四、五、六、七、八章相关内容; (三)报表审计的实务操作,包括第九、十、十一章相关内容; (四)其他审计工作,包括第十二、十三、十四章相关内容。 其中,占分值较为突出的是第二、三部分内容,一般会涉及到70——80分的题量,但是仍以第二部分尤为重要。该部分是整个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基础理论部分,也是其他审计工作的基础依据,所以报表审计的实务操作是要以本内容为指导来实施的。因此,在多年审计自考试题中不难发现,虽然“案例分析题”的分值36分,但是其中直接涉及审计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就有一半分值。 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涉及选择题,分值在15分左右。考试分值最低的部分是第四部分,一般只占到8分左右。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审计学》自考试题的出题理念是“全面掌握、重点学习”。因此,建议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内容相结合,做到“以理论引导实践”。 第一章绪论【字体:大中小】【打印】 第二部分各篇内容的考试重点、难点 第一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 1.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

私有制是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之一。 财产所有者与财产经管者的分离是审计产生的另一个客观条件。 二、官厅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我国最早审计的形式以及发展历程。 审计的最初形态是官厅审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审计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就已经设立负责审计的官员,称为宰夫。 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审计监督制度——上计制度。 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我国的审计机构由“诸军诸司专勾司”更名为“审计院”,为“审计”一词的起源。 辛亥革命以后,北京的北洋政府在1914年设立“中央审计处”,南京的国民政府在1920年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 三、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社会审计形式的产生标志。 1853年在苏格兰成立的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审计执业团体。 我国的社会审计起源于1918年。谢霖在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家社会审计组织——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第二节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 一、审计的职能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一)经济监督 经济效益审计中缺少严格的客观标准和明确的非界限。经济效益不具有监督的职能。 (二)经济评价 (三)经济监证 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指的是,通过鉴别被审单位经济活动和有关资料的性质,然后作出书面证明。社会审计是体现审计鉴证职能最明显的例子。 三、审计的作用 (一)制约作用 (二)促进作用 (三)证明作用 第三节审计的本质 审计的本质、对象、目的、职能和作用。 一、审计的对象

审计学 期末考试重点

1-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由审计执业准则体系(审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两类构成。 2-我国审计执业准则(practicing standards)体系包括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三大部分。 3-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包括鉴证业务准则(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三大部分 4-鉴证业务包括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历史财务信息审阅业务和其他鉴证业务。 5-鉴证业务要素包括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和鉴证报告五要素。 6-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人是指注册会计师、责任方和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 7-事务所应当从以下六个方面建立质量控制:(1)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2)相关职业道德要求;(3)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4)人力资源;(5)业务执行;(6)监控 8-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包括:诚信、独立、客观、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职业行为 9-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规定,独立性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 1.实质上的独立性是一种内心状态,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提出结论时不受有损于职业判断的因素影响,能够诚实公正行事,并保持客观和职业怀疑态度;2.形式上的独立性,要求注册会计师避免出现重大的事实和情况,使得一个理性且掌握充分信息的第但方在权衡这些事实和情况后,很可能推定会计事务所或项目组成员的诚信、客观或职业怀疑已经受到损害。10-职业道德概念框架是指解决职业道德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用以指导注册会计师:(1)识别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不利影响:(2)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3)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11-可能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包括:自身利益、自我评价、过度推介、密切关系和外在压力。 12-在具体工作中采取的防范措施:三个层次的防范:会计师事务所层面的防范具体业务层面的防范客户内部系统和程序中的防范 13-在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中,以下方面可能会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1)专业服务委托(2)利益冲突(3)应客户的要求提供第二次意见(4)收费(5)礼品和招待 14-收费报价过低产生不利影响:在承接业务时,如果收费报价过低,可能导致难以按照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执行业务,从而对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原则产生不利影响,防范措施(1)在提供专业服务时,遵守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使工作质量不受损害(2)客户了解专业服务的范围和收费基础 15-或有收费产生的不利影响:评价不利影响考虑的因素:(1)业务的性质(法律法规允许的业务除外)(2)可能的收费金额区间(3)确定收费的基础(4)是否由独立第三方复核交易和提供服务的结果防范措施(1)预先就收费的基础与客户达成书面协议(2)向预期的报告使用者披露注册会计师所执行的工作及收费的基础(3)实施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4)由独立第三方复核注册会计师已执行的工作 16-应客户要求提供第二次意见:评价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如果第二次意见不是以前任注册会计师所获得的相同事实为基础,或依据的证据不充分,可能对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原则产生不利影响。不利影响存在与否及其严重程度,取决于业务的具体情况,以及为提供第二次意见所能获得的所有相关事实及证据。防范措施:(1)征得客户同意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2)在与客户沟通中说明注册会计师发表专业意见的局限性(3)向前任注册会计师提供第二次意见的副本 17-无法消除或降低不利影响时的决策:如果利益冲突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并且采取防范措施无法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拒绝承接

自考审计学各章复习要点

2013年自考审计学各章复习要点 注意黄色字体的部分是根据考试大纲缩减 第一章审计概论 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审计的主体 审计主体,就是审计的执行者,即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二)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 审计的授权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机构和相关领导的授权,它是针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的。 (三)审计的客体(对象) 审计的客体(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 (四)审计依据

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五)审计的目的 (六)审计的本质

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它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审计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为国家财政部门和各机构财务部门的下属机构。 的干涉,应独立地对被审查的事项作出评价和鉴定;其次又指审计人员要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觉抵制干扰,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二)权威性 的权威性。审计机构或人员以独立于被审计者的身份进行工作,在审计的过程中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根据一定的准则、原则、程序进行,因此,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有一定的社会权威性。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本科自考《审计学》重点复习资料

《审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审计概论 本章重要考点串讲 考点一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一、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远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的特征 审计的特征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和权威性方面。 考点二审计的分类和方法 一、审计的分类 (一)按审计的主体分类 审计主体,即审计的执行者,按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 (二)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 按审计的目的和内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三类。 (三)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 按审计与被审计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审计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类。 (四)按审计执行的地点分类 按执行的地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两类。 (五)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 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可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三类。 二、审计的方法 我国的审计方法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1、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划分,可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2、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和范围划分,可分为抽查法和抽查法。 3、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内容划分,可分为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复算法等。 (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是主要用于证实客观事物形态、性能、数量和价值的方法。目前,审计中常用的有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和鉴定法。 考点三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一、审计的职能 (1)经济监督职能 (2)经济评价职能 (3)经济鉴证职能 二、审计的作用 (1)制约作用 (2)促进作用 (3)证明作用 本章典型试题串讲 [单选]审计最本质的特性是独立性。 [单选]依据我国1982年宪法,1983年在国务院设立的审计署。 [单选]我国第一家社会审计组织的创办人是谢霖。 [单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单选]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三者最大的区别体现在审计主体。 [单选]从审计独立性、有效性来讲,企业内部审计最有效的领导是董事会。 [单选]从方法论的角度,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称为风险基础审计。 [多选]审计的特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权威性。 [多选]审计按照主本分类,可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 [多选]在选用审计方法时,应注意应与审计的特定目的上适应,应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条件和实际需要相适应,应与审计主体的性质和任务相适应等。 [多选]审计的职能主要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评价职能、经济鉴证职能。 [名词]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名词]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名词]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依据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从而实现审计目标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 [名词]顺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顺查法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量较少或内部控制制度较健全的单位,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名词]查询法是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的疑点问题,通过向有关人员询问和质疑等方式来证实客观事实或书面资料,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审计方法。查询法有面询和函询两种。 [名词]审计职能是指审计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多数人认为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的职能、经济评价的职能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审计学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审计P8 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 2.审计证据P58 指审计人员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3.审计准则(审计标准、执业准则)P24 是对审计业务中一般公认的惯例加以归纳并依据审计法律法规制定的、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也是评价审计质量的依据,系审计法律法规内容的进一步细化,属审计实践中贯彻审计法律法规的操作性规范 4.内部控制P105 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5.审计风险P92 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审计人员却未能发现并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6.审计报告P335 是审计人员根据有关规范的要求在对约定事项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7.审计工作底稿P69 指审计人员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8.期后事项P308 指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审计报告日后发生的事实 9.审计抽样P171 指审计人员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10.管理建议书P360 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过程中或完成审计工作后,就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评审结果提供建议的一种正式文件 11.重要性P86 指被审计单位对财务报表因错报或漏报造成的严重影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错报漏报足以改变任何一位理性投资者利用错报漏报财务报表作出的决策 12.信赖不足风险 指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没有充分信赖实际上应予信赖的内部控制的风险 13.信赖过度风险 指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信赖超过了其实际上可予以信赖的风险 14.误受风险P178 也称β风险,指抽样结果表明或使审计人员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15.误拒风险 也称α风险,指抽样结果表明或使审计人员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

审计学平时作业

《审计学》平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审计证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审计证据主要是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获取的 B.审计证据不包括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与保持客户时实施质量控制程序获取的信息 C.审计证据包括支持和佐证管理层认定的信息,也包括与这些认定相矛盾的信息 D.在某些情况下,信息的缺乏本身也构成审计证据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审计项目初步业务活动的是( B ) A. 针对接受或保持客户关系和业务委托的评估程序 B. 确定项目组成员及拟利用的专家 C. 评价遵守职业道德守则的情况 D. 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 3.下列各情形中,注册会计师认为不属于在归档期间对审计工作底稿作出事务性变动的是(D) A.注册会计师删除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 B.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和交叉索引 C.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档案归整工作的完成核对表签字认可 D.注册会计师记录在审计报告日后实施补充审计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 4.对于下列销售收入认定,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日前后几天的发货单日期与记账日期,注册会计师认为最可能证实的是( C ) A.发生 B.完整性 C.截止 D.分类 5.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下列各项中通常不宜作为计算重要性水平基准的是(B ) A.持续经营产生的利润 B.非经常性收益 C.资产总额 D.营业收入 6.在确定重要性水平和评估错报是否重大时,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 ) A.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考虑与具体项目计量相关的固有不确定性 B.尽管某一错报低于重要性水平,但考虑到错报发生的环境,仍可能将其评估为重大 C.在评价未更正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时,同时考虑错报的金额和性质 D.在评估未更正错报是否重大时,考虑所有错报对财务报表的累积影响及其形成原因 7.下列各项认定中,与交易和事项、期末账户余额以及列报和披露均相关的是(B ) A.发生 B.完整性 C.截止 D.权利与义务 8.下列与重大错报风险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 ) A.重大错报风险是因错误使用审计程序产生的 B.重大错报风险是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某一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C.重大错报风险独立于财务报表审计而存在 D.重大错报风险可以通过合理实施审计程序予以控制 9.关于累积错报,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累积错报包括明显微小的错报 B.累积错报包括事实错报、判断错报和推断错报

审计学课堂笔记上课讲义

审计学课堂笔记

审计总体目标: 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造成错误导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接受业务委托 是否接受或保持某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应考虑:客户诚信,是否具备执行审计业务所必须的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能否遵守职业道德要求. 主要工作:了解和评价审计对象的可审性;决策是否考虑接受委托;商定业务约定条款;签订审计业务的约定书等. 计划审计工作 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决策;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等;计划审计工作不是审计业务的一个独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的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以及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等。

风险应对: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根据所获取的各种证据,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 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 修改的情况:审计过程中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获取新信息;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所了解的情况发生变化。 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和方向,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内容:审计范围;报告目标、时间安排以及所需要沟通的性质;审计方向;审计资源配置。 具体审计计划 错报的汇总数=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推断错报=事实错报+判断错报+抽样推断错报 事实错报:毋庸置疑的错报;判断错报:由于注册会计师认为管理层对会计估计作出不合理的判断或不恰当地选择和运用会计政策而导致的差异;推断错报:注册会计师对总体存在的错报作出最佳估报数,涉及根据在审计样本中识别出的错报来推断总体的错报。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将与每个重要认定相关的审计风险限制在可接受的低水平。

审计的考试重点(doc 9页)

审计的考试重点(doc 9页)

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的关系? 答:区别:(1)测试的具体对象和目的不同。符合性测试的具体对象是各种内部控制制度,其目的是揭示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实质性测试的对象是依靠这些制度生出的数据,其目的是评价这些数据的公允性。(2)测试的依据和时间不同。符合性测试主要以建立内部控制的原则为依据,可以在期中进行;实质性测试的依据是公认会计原则,主要在期末进行。(3)测试方法不同。两者都用抽样方法,但符合性测试用属性抽样方法,而实质性测试用变量抽样。 联系:符合性测试是实质性测试的基础,前者得出的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和符合程度如何,

决定着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符合性测试表明的内部控制的控制能力越强,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就越小。 固定资产的审计 1.A 【解析】根据新准则的规定对于建造在建工程,其土地使用权不进行结转还按照正常的期间进行摊销。 ?1.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审计工作底稿及其他相关审计工作底稿中有以下审计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对某项在建厂房工程,建议将相关土地使用权一并转入该项在建工程核算 ?B.对某项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但已启用的在建工程,建议暂估转入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 ?C.对用流动资金借款建造的某项固定资产,不对计入到资本化的部分进行调整 ?D.对市场价格已经大幅下跌的某项固定资产,建议按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2.C 【解析】根据新准则的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入账,如果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则应当按照公允

价值入账。 ?2.在对固定资产入账价值进行审计时,A注册会计师发现L公司存在以下处理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A.购置的不需要经过建造过程即可使用的甲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包装费、运输费、安装成本、交纳的有关税金等,作为入账价值 ?B.具有商业实质时,当企业用生产的产品换入固定资产时,该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应该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确定 ?C.投资者投入的丙固定资产,按投资方原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D.接受捐赠的丁固定资产,以有关凭据上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一)在对M公司2006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L注册会计师负责有关期初余额的审计。在审计过程中遇到以下问题,请代为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 ?3.BCD 【解析】不能根据期末的存货余额倒推确认期初的存货余额,因为期末余额的确认是在期初余额的基础上确认的。

自考审计学知识点汇总图文稿

自考审计学知识点汇总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审计复习题 1.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分为哪几 类? 答: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 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可分为三 称为详细审计,是在被审计单位 规模较小、业务较少、账目数量 不多以及审计技术和方法不发达 的特定审计环境下产生的。第二 2.审计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分为 哪几类? 答:审计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主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 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二类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 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 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能过 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 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 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第 为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 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 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 审计。 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 本原则包括哪些? 答: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 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所谓独立性,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客观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成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 性。公正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 提供专业服务时,应当坦率、 专业胜任能力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应有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谨慎,以质疑 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证据的有效性,并对产生怀疑的证据密性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客户的 沟通,必须建立在为客户信息 师的行为应符合本职业的良好声誉,不得有任何损害职业形 象的行为。这一义务要求注册会计师履行对社会公众、客户 遵照相关的技术准则提供专业服务。其中,应当遵守的技术准则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

会计类审计学培训教案

《审计学》考试辅导串讲 一、《审计学》试题题型、题量 2010年《审计学》考试的题型以2009年《审计学》考题为例,讲明目前题型、题量的分布状况;2010年按照那个题型应试: 《审计学》题型、题量分值 二、2010年考试大纲和教材变化 2010年《审计学》考试大纲有所变动,教材变化幅度大. 《审计学》教材框架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审计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三章) 第二部分:审计差不多理论与方法(第四章----第六章)

第三部分:财务报表审计实务(第七章----第十二章) 三、命题规律 1.以“全面考核,重点突出,理论结合实务”为命题原则 2.考核审计准则 3.考核财务报表审计实务 4.注重风险导向审计 5.考核审计专业知识和差不多技能 四、复习思路 1.通读指定教材,突破重点和难点 2.结合财务报表审计实务,掌握审计准则 3.结合企业会计准则 4.强化应试练习,掌握答题技巧 5.历年考题为应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审计概论 【学习重点】 审计的定义和特征(掌握)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进展(熟悉)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之间的关系(掌握)

审计的分类和审计方法(熟悉) 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一、审计的含义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同意托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治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治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它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审计的主体 (二)审计的授权者(或托付者) (三)审计的客体(对象)

审计学讲义(DOC 136页)

审计学讲义(DOC 136页)

第一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一节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一、诚信诚实、守信。 二、独立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专业判断不受影响。 形式上的独立,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专业怀疑受到损害。 三、客观实事求是、没有偏见。 四、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 (一)专业胜任能力 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既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又要求其经济、有效地完成客户委托的业务。 (二)应有关注 注册会计师提供专业服务时,应勤勉尽责,认真仔细,保持合理怀疑。 五、保密 在公众领域执业的注册会计师,不能在没有取得客户同意的情况下泄露任何客户的商业秘密。 以下情况可以披露客户的有关信息:

1.取得客户的授权; 2.根据法规要求,为法律诉讼准备文件或提供证据,以及向监管机构报告发现的违反法规行为; 3.有义务披露: (1)接受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监管机构依法进行的质量检查; (2)答复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监管机构询问和检查; (3)为自己辩护; (4)遵守执业准则。 六、职业行为 不得有损害职业形象的行为,不夸大宣传,不贬低别人。 第二节职业道德概念框架 一、内涵 二、威胁及防范措施 可能威胁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情形包括自身利益、自我评价、过度推介、密切关系和外界压力等。 三、道德冲突解决 第三节职业道德框架的具体运用 一、对道德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形 (一)自身利益

1.在鉴证客户中存在直接经济利益; 2.过分依赖某一鉴证客户的收费; 3.担心失去某项业务; 4.与鉴证客户存在密切的经营关系; 5.对鉴证业务采取或有收费的方式; 6.与鉴证客户发生雇佣关系 7、发现事务所人员以前的重大错误。 (二)自我评价 1.事务所为客户设计财务系统,为系统有效性出具鉴证报告; 2、事务所为客户编制属于鉴证业务对象的数据或其他记录; 3、鉴证小组成员现在或最近曾经是鉴证客户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4.鉴证小组成员现在或最近曾经受雇于客户,且对鉴证对象产生重大影响。 (三)过度推介 1、事务所为客户推介股票; 2、注册会计师为客户法律辩护。 (四)亲密关系 1.鉴证小组成员直系亲属或近亲属是鉴证客户的董事和高级经理; 2、鉴证小组成员直系亲属或近亲属是鉴证客户对鉴证对象

审计学案例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审计案例分析》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一、考试要求 《审计案例分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 本科) 限选课程, 是在专科《企业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学原理》以及本科《高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管理》、《财务案例研究》等课程的基础上,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审计理论层次和专业判断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 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并使审计理论研究与专业判断能力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据此, 本课程的考试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 主要考核学生对审计的基本理论、现行法规的理解和案例分析能力。在各章的考核要求中, 有关基本理论及案例分析能力的内容按”重点掌握、一般掌握”两个层次要求。 重点掌握: 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根据所给的条件, 综合处理解决本课程涉及的业务问题及案例分析。一般掌握: 要求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以及现行审计制度与法规有所了解。 二、试题类型及结构 试题类型大致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大类。 ( 1) 判断并说明理由题: 考核对审计专业知识的分析判断能力。

判断题占全部试题的30%左右。 ( 2) 单项案例分析题: 考核对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的掌握及应用程度。单项案例分析题占全部试题的30%左右。 ( 3) 综合案例分析题: 主要考核对国家财经法规和审计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综合分析能力。综合案例分析题中涉及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及主要计算过程; 需要进行理论分析的则要注明相应的国家财经法规。综合案例分析题占全部试题的40%左右。 三、考核形式 形成性考核形式为平时作业、参加学习小组活动和网上讨论等形式; 期末考试形式为开卷笔试。 四、答题时限 期末考试的答题时限为90分钟。 五、其它说明 本课程期末考试必须带教材, 能够携带计算器等计算工具。 六、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一、判断并说明理由题参考省电大”审计案例研究”在线学习平台”期末复习”栏目的”判断题及答案”里相关题目。

审计期末复习重点汇总

简答题 1.重要性水平层次及之间的关系 审计重要性水平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其在量上表现为审计重要性水平。包含两个层次:.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可容忍错报)。 关系:前者之和等于后者。前者是指报表整体上的重要性水平;后者是指报表每一项目的重要性水平。 2.审计风险模型及各个风险与审计证据量的关系 审计模型;DR=AR/IR*CR DR(检查风险)与审计证据量成反比。检查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少。 AR(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量成反比。如果审计师要降低审计风险,那么检查风险会相应的降低,需要更多的审计证据。 IR(固有风险)与审计证据量成正比。固有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量就越多。CR(控制风险)与审计证据量成正比。如果内部控制越有效,控制风险低,需要的审计证据量就越少。 3.审计报告分为几种?什么情况下签发保留意见 按照注册会计师发表意见或无法发表意见,审计报告分为四种: (1)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3)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4)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分析题(练习题81分析案例、114分析) 1.计算重要性水平并判断其是否重要 审计人员受委托对盼盼食品有限公司2012年12月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1.该公司会计报表显示,2012年全年实现利润800万,资产总额4 000万。 2.审计人员在审查和阅读该公司会计报表时,发现下列问题: (1)该公司10月份虚报冒领工资1 820元,被会计人员占为己有; (2)11月15日收到业务咨询费3 850元,列入小金库; (3)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低估16万元,原因尚待查明。上述问题尚未调整。 [要求](1)根据上述问题,做出重要性的初步判断即计算财务报表层次在重要性水平,并简要说明理由; 分别说明上述三个发现的问题是否重要。 ?答案 ?1.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根据资产负债表计算的重要性水平= 4 000 *0.5% = 20万元 ?根据利润表计算的重要性水平= 800 * 5% = 40万元 ?根据稳健性原则,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确定为20万元。 ?2.问题(1)、(2)涉及违反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问题,性质严重,尽管金额不大,但属于重大错报;问题(3),存货低估16万元,达到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80%,超过了存货的可容忍误差,属于存货项目的重大错报。

审计学自考考试重点整理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特征----独立性和权威性独立性①机构独立;②业务工作独立;③经济独立。 启示:1.注会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注会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3.注会审计具有客观、独立、公正的特征。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鉴定法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鉴证职能和经济评价职能 审计的作用审计具有制约作用、促进作用、证明作用。 注会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注册会计师职业纪律、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1.独立、客观、公正(结合第二节独立性)2.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①专业胜任能力的获取②专业胜任能力的保持)3.保密)4.职业行为②对客户的责任:竭诚为客户服务,按照业务约定履行对客户的责任;秘密保密,并不得利用其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或有收费形式为客户提供鉴证服务。)5.技术责任 独立性:要求形式上的和实质上的独立。影响因素: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 收费考虑因素: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所需人员的水平和经验、所需时间、所需承担的责任。 审计质量——审计工作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 审计质量控制——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符合注会执业准则的要求对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内控制度 在审计实务中,主任会计师对质量控制制度承担最终责任,在制度上保证了质量控制制度的地位和执行力 业务执行:指导、监督和复核 被审计单位方面的责任——错误、舞弊与违法行为、经营失败 注册会计师方面的责任----违约、过失和欺诈的含义。 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具体措施:1.完善我国目前现有的法律法规2.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3.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4.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5.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6.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7.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 我国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将审计作为一项系统工作或活动所期望实现的目标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审计具体目标——在审计总目标的基础上,对具体的审计项目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期望取得的最终结果,它是对审计总目标的具体化。 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1.具体审计目标是根据认定来确定.)2.对应关系)3.具体目标是对认定的确认 审计程序:接受业务委托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2.计划审计工作)3.实施风险评估程序)4.实时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5.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审计业务约定书:指会计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定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重要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 审计重要性运用的情形:①审计计划阶段,此时重要性被看做是审计所允许的可能或潜在的未发现错报或漏报的限度②评价审计结果时,此时重要性被看做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的标志。 计划阶段确定重要性水平: 1.从数量方面考虑重要性:(1)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表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2.从性质方面考虑重要性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反向关系。 3.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注会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能够准确计量的错报。 推断误差——注会对不能明确、具体地识别的其他错报的最佳估计数 ①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注会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②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超过或接近重要性水平或低于但接近于重要性水平: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 报表降低审计风险,如果管理层拒绝调整相爱无报表并且扩大范围的结果不能使注会认为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不重大,则考虑出具非无法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若汇总数接近,则考虑是否可能超过了 计划审计工作——指注会为了完成年度财务报表的审计业务,大道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对审计工作所作的合理规划和安排,即制定审计计划。 2、初步业务活动:①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股东、管理层和治理层是否诚信,项目组是否具备执行审计业务的专业能力以及必要的时间和资源,会计事务所和项目组能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②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包括评价独立性③及时签订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 3、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内容:①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②想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数量③何时调配这些资源④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的利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