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全册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全册练习

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基础巩固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资产阶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资本家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这里的“资本家的事业”是指( )

A.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B.捍卫全人类的利益

C.对外扩张,开拓海外市场

D.维护民族的独立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列强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结合题干材料,答案应为C 项。

2下图是1897年欧洲报纸刊登的漫画,创作该漫画的历史背景有( )

欧洲和平的棕榈树

①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②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③此时欧洲被战争阴云笼罩④人民祈盼和平,感觉和平希望渺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97年,而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于1907年,故排除含有②的选项,答案为C项。

3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这一举动招致了俄国的强烈反对。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俄国一贯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

B.奥匈帝国的举动触犯了俄国的利益

C.奥匈帝国的行为对德意志有利

D.俄国反对奥匈帝国插足巴尔干半岛

年,奥匈帝国和俄国召开会议,俄国同意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但必须建立在黑海海峡向俄国军舰开放的基础上。但是奥匈帝国在吞并这两地时,并没有满足俄国的要求。因此,从根本上来看,奥匈帝国的举动触犯了俄国的利益,因而遭到了俄国的反对。

4波黑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C.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漫画《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

图1

图2

材料二德意志帝国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戈兰

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1890年7月1日) 材料三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本哈第将军著《我们的前途》(1911年4月) 材料四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指刚果)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巨大的变更。

——《泰晤士报》(1911年7月14日)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四,概括归纳英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哪两国矛盾正逐步激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此在外交上做出了什么重大调整。

(3)综合以上材料,你怎样认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本质特征?

由奉行传统的“势力均衡”政策到勾结德国反对法、俄,再到反对德国。

(2)英德两国。英国协调了与法、俄的关系,于1904年和1907年分别签订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对抗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

(3)错综复杂,既相互争夺,又相互利用。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以维护本国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

能力提升

1小说《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对他的学生说:“孩子们……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与这一情景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巴黎公社革命

B.德意志统一

C.普法战争

D.德奥结盟

★2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了同盟条约(见下图)。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国同盟建立在德、奥、意三国相互妥协的基础之上

B.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

C.三国同盟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欧洲的矛盾

D.三国同盟的建立促进了法俄的接近

,加剧了欧洲的矛盾,同时法、俄两国直接感受到了来自德、奥的威胁,它们加快了结盟的步伐,故选C项。

巴尔干同盟

3观察右图,图中同盟各国要斩杀的“蟒蛇”代表的是( )

A.法国

B.俄国

C.奥斯曼帝国

D.德意志帝国

1912年,塞尔维亚等四国组成了巴尔干同盟,目的是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420世纪初,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根本前提是( ) A.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B.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C.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一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发生的战争,会影响到它们控制下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到整个世界。故选D项。

5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直接导致它爆炸的是( )

A.德奥同盟的建立

B.意大利加入同盟国

C.英俄协约的建立

D.萨拉热窝事件

,这一事件后,德奥等国很快发动了战争。

6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条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如果德国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侵略,意大利也负担同样的义务。

第二条如果缔约国一方或两方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进攻致与两个或两个以上非本条约签订国的大国发生战争,对所有缔约国而言,应立即同时产生履行盟约的理由。

——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1882年) 请完成:

(1)结合所学知识,德奥同盟条约主要是针对哪一国?它们的矛盾焦点是什么?

(2)意大利为什么加入同盟国?三国同盟主要是对付哪个国家?

(3)三国同盟的核心是哪个国家?为什么?

国家:俄国。矛盾焦点: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2)原因:意大利因与法国在争夺殖民地上的矛盾而加入。国家:法国。

(3)核心:德国。原因:德国实力最强,德国与法国、俄国、英国矛盾最大,三国同盟主要是在德国的组织下形成的。

7阅读下列材料:

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更有甚者,各国军队还被一一派往外国执行战斗任务。加拿大部队到法国作战;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则跑到爱琴海的一个半岛上……然而,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美国的加入,从此决定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美国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中国劳工来到西方;非洲人则成为法国部队的一员……海战的范围却再度升格到全球范围:1914年在南美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外海,大战双方揭开了海战的序幕。而协约国舰队几次和德军潜艇交手的决定性战役,也都发生在北大西洋的海面及水下。

——霍姆斯鲍姆《极端的年代》请完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的表现和原因。

: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现了世界大战。原因: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

基础巩固

1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很快形成了三条战线。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英国的军队主要是在东线和南线作战

B.西线和南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线

C.德国最不希望在东西两线上同时作战

D.德军首先在东线开始发动进攻

2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摄影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下图中的照片记录了1914年8月德国士兵的队列沿着月亮公园的围墙穿过布鲁塞尔的场景。这时的德国军队( )

A.已被迫放弃“施里芬计划”

B.在东线已经基本击溃俄军

C.即将对法国发动大规模进攻

D.即将向英国本土发动进攻

31956年,法国凡尔登为纪念发生在这里的某一战役40周年举行了大规模的庆祝活动(如图)。他们纪念的这次战役( )

①由德军首先发起②在大战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

④德军虽然占领了凡尔登,但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没有达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在凡尔登战役中,

德军占领凡

尔登的图谋没有得逞。因此,③④的表述不正确。 4“坦克所发挥的威力,连我自己也没料到。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只见德军四散而逃。我围着村庄转了一圈,就像战神在地上画了一道禁圈一样,德国人全都吓懵了,全都乖乖投降,一共有300多人。”对上述战役说法正确的是( ) A.驾驶坦克的是法国人 B.德国在这次战役中以失败告终 C.这次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D.这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坦克首次在战争中使用,因此该战役是索姆河战役。这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英国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坦克,A 项错误;这场战役未能决出胜负,B 项错误

;C

项指的是凡尔登战役,故排除。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战线的西线

材料二 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兵力和伤亡情况

战役

双方投入兵力

双方伤亡

总人数

马恩河152万人 35万人

请完成:

(1)上图的空格中应填注的重要战役的名称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所列数据反映的主要问题。

从左到右依次是索姆河战役、马恩河战役和凡尔登战役。

(2)交战双方投入大量兵力,消耗巨大,伤亡惨重。战争异常残酷,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能力提升

1下列武器或科技产品诞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是( )

2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这次战役( )

①粉碎了德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②挽救了巴黎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战役

④宣告了西线战事的结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战役是索姆河战役;马恩河战役后,西线战事并没有结束,双方转入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因此,③④的叙述不正确。

3观察右图,图片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家庭主妇及子女排队领配给券的场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战争恶化了德国的经济状况

B.协约国对德国进行严密的封锁

C.战争给德国人民带来了实惠

D.战争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并不是给德国人民带来实惠。因此,C项符合题意。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事当局遵循克劳塞维茨的理论,用最残酷的手段进行战争,认为“唯有用恐怖的方法,才能恫吓像法国人那样堕落的民族”。毒气战就是德国人采用的“恐怖的方法”之一。最早使用毒气弹的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日德兰海战

年,为了攻克凡尔登,德军使用了毒气弹,这是毒气弹最早应用于实战。

★51916年5月底,英德海军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海域发生了大规模的海战(如图)。这次战役( )

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②德军在交战中的损失远大于英国③没有使德国获得制海权④使德国被迫转入潜水艇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英国舰队的损失大于德国舰队,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这次

战役后,德国的海军主力被迫龟缩在海港中,只有德国的潜水艇还在四处活动。因此,②的叙述不正确。

6下图是1914年8月被德国媒体广泛宣传的照片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宣战消息发表后,德国士兵热烈欢呼

(1)火车上的士兵将去参加什么战争?

(2)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场什么战争?

(3)德国当局广泛传播这一照片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

(2)德国士兵不知道战争的性质,以为这是一场保卫民族、保卫祖国的战争(或认为战争很快就会取得胜利)。

(3)要人们支持战争。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两年半以来,世界的一大部分正在遭受着历史上最可怕的战争的破坏。……在这场斗争中,德国和它的盟国——奥匈、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它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它们建议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它们确信它们所提出的以保证它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

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竟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将声明不负任何责任。

——德国政府和平建议(1916年12月12日) 材料二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在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

……倡议还企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的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

——协约国政府的答复(1916年12月29日) 请完成:

(1)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哪一方的观点较符合实际?

(3)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你如何评价?

同盟国的战争是被迫的,为了正义与和平,还将继续进行战争,且不负任何责任。

(2)不同:德国认为盟军赢得了许多胜利,而协约国认为同盟国经济困难,即将崩溃。符合实际的一方:后者观点比较符合实际。

(3)双方观点:同盟国认为它们是为了生存和民族的发展被迫作战;协约国认为责任在同盟国方面。评价:其实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掠夺战争,交战双方都是战争的罪魁,都是非正义的。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基础巩固

11917年,协约国集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表现在( ) ①在物资、兵员和补给方面逐渐占据优势②美国参战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③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协约国的成员国大幅度减少④中国加入了协约国集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观察下图,图中的照片拍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北部孚日省的中国劳工营。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照片的拍摄应不早于1917年

B.向欧洲派遣劳工的是北洋政府

C.劳工们为协约国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

D.中国劳工赴欧是为美国所雇佣

31918年10月底,德国基尔军港的水兵发动兵变,这次兵变( )

①是协约国直接发动和策划的②是德国内部政治危机的反映③引发了柏林工人的武装起义④标志着德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①的叙述不正确。德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是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④的叙述也不正确。

41914年8月,某国借口对德宣战,派兵侵入中国山东,并于11月7日占领德国在青岛的要塞。这个国家是( )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年8月,日本对德宣战,其作战意图在于占领德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故选B 项。

5阅读下列材料:

这是一种与全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其手段令我们大为激怒,而其他中立与友好国家的船舶和人民,也被同样手段击沉,淹没海底。这里并不曾有任何区别,挑战是向全人类的。每个国家必须各自决定怎样去对付它。我们替自己作出的抉择,必须深思熟虑,稳重适度,符合我们作为一个民族的性格和动机。我们必须摒除激动的情感。我们的动机并不是复仇,也不是把国家的物质力量拿出来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我们只不过是正义和权利的诚实的捍卫者。

——威尔逊总统提请美国国会对德

宣战的演说(1917年4月2日) 请完成:

(1)根据材料,美国总统威尔逊认为美国参战的原因和目的各是什么?

(2)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请说明理由。

原因:同盟国击沉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船舶,向全世界发起了挑战。目的: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的权利。

(2)不同意。理由:战争初期,美国同交战双方做生意。随着战争的推进,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联系得到加强,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国在交战双方精疲力竭之时宣布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以掠夺战利品,维护美国的利益。

能力提升

11917年4月,美国参议院以82票对6票,众议院以373票对50票,通过了参战案。美国参战的借口是( )

A.反对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

B.支持英法等国的反侵略行为

C.制止侵害人类安全的罪行

D.维护欧洲各地区的民主制度

2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下列不是美国参战带来的有利因素的是( )

A.先后派遣了200万士兵开赴欧洲战场

B.参加了索姆河战役

C.协助英国海军开展反潜艇战

D.增加了对协约国的军火和物资供应

1916年6月下旬在法国北部索姆河地区对德军发动的战役,因此B项符合题意。

兴登堡防线鸟瞰

3为赢得战争的胜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德法边界修建了坚固的“兴登堡防线”(如图)。该防线被协约国军队全线突破是在( )

A.1915年底

B.1916年初

C.1917年4月

D.1918年10月

年9月底10月初,协约国军队全线出击,德军连连战败,“兴登堡防线”被突破。

★4下列图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欧洲各国征兵宣传海报,下列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 )

美国:我要你忠于美国军队德国征召潜水艇员海报

英国:加入你祖国的军队,上帝保佑国王

A.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C.维护世界和平和民主

D.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与B项不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战前的欧洲并没有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因此,C、D两项的叙述也不正确。

5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的阶段是在( )

A.英法参战后

B.俄国参战后

C.德国参战后

D.美国参战后

,中国、巴西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阵营,也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采取超脱态度,奥匈帝国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芝加哥的一份报纸评论说:“真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总统威尔逊在1914年8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当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材料二1915年6月和1916年初,威尔逊曾两次派遣顾问豪斯到欧洲调查。但是,豪斯在与英法和德国接触后,得出了“在付出这么多年生命财产的代价后,没有人可以肯轻易地接受无结果的和平”的印象。

材料三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战时,由华尔街的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则只有2 700万美元。

请完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对欧洲战争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美国采取这一政策的优越

条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豪斯的“印象”是否正确?为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一有何矛盾之处?这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政策:中立政策。优越条件:“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

(2)正确。原因:由于这场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掠夺战争,因而在没有分出胜负之前,双方都不肯中止战争。

(3)矛盾之处:材料一宣称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材料三则反映出美国利用中立地位积极同交战各国做生意,并表现了倾向和支持协约国的态度。反映的实质问题:这种前后矛盾的表现已说明美国统治集团不甘心置身事外,而是打着中立的旗号,积极参与战争。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地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

材料二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美国提供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那种效果。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

——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分析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盟国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

中国可借此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局面;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

(2)德国遭到经济封锁,物资匮乏;德国军事生产拖垮了本国经济;美国对协约国提供贷款,协约国在经济实力上占有优势;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3)同盟国集团在军事战略上的失误;交战国内部的矛盾;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基础巩固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塞尔维亚所从事的战争却是正义的,主要是因为( )

A.与塞尔维亚交战的是帝国主义的同盟国集团

B.塞尔维亚没有加入帝国主义协约国集团

C.塞尔维亚始终为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

D.塞尔维亚根本就没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美国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主要得益于( )

A.欧洲社会的动荡

B.利用中立地位大发战争横财

C.欧洲各国的衰落

D.对拉美地区控制的不断加强

3史学界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争的火力空前加强,防御和突破的形式也有了很大改进,突出地表现在( )

①飞机应用于战争②坦克投入实战③潜艇成为重要的作战工具④毒气开始在战场上使用

A.①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空战第一次上演;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军第一次使用了坦克;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军第一次使用了毒气;1917年,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的潜艇战”。因此,D 项正确。

4“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是( ) A.欧洲出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C.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 D.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民地国家;而“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则反映了这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为了民族独立而斗争,由此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故选B 项。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经济损失

约900万

约2 000万

3 300多亿美元

材料二 这场大屠杀使英国付出昂贵的代价,它一度扩大了帝国的疆域,但却削弱了控制它的实力。英国征服土耳其主要是依靠印度的人力,但是英国对古老土耳其帝国残存部分的主权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插曲。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独立,英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它在中东的地位了,从而创造了一个争相弥补的权力真空。同样,英国也无力保持它的海上优势了,美国和另一个潜在对手日本向它挑战,并且最终超过了它。……从俄国革命的种子里长出一个大帝国,它借助另一次世界大战徐徐登上世界列强的宝座,这个帝国比英国所知的任何帝国都更为强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严重后果。

2023年最新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练习题参考答案

2023年最新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练习题参考答 案 1. 政治课教学中,绝不应以填鸭式灌输为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历史素养,使其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2. 历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使他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3. 中国古代的城市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对于了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4. 列强入侵亚洲国家,造成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对亚洲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冲击。 5. 数十年的殖民统治使亚洲国家付出了巨大代价,但因此也催生了抗殖斗争,强化了民族意识,为民族独立奠定了基础。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全球的格局,也对亚洲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7. 在二战后的和平时期,亚洲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自身利益,推动了亚洲的发展和亚洲合作的进程。 8. 中国自建国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榜样。 9.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崛起最快的国家之一。

10.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历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使其拥有文化自信。 11. 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保护好这些文化古迹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12. 历史教育与校外文化资源的结合,可以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和历史维度。 13. 历史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使其具备独立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历史眼光的公民。 14. 历史教育不应只关注具体的历史事实和人物,还应关注历史背后的价值观和道德选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历史。 15. 历史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也要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16. 制定相关的历史教育法规和政策,为历史教育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保证历史教育的质量和公正性。 17. 历史学科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给学生传授优质的历史教育。 18. 学校要加强对历史教育的组织领导和教学管理,为历史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支持。 19. 学生及家长要积极支持历史教育,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从中获取启迪和智慧,发展自己的历史意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全册练习

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基础巩固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资产阶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资本家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这里的“资本家的事业”是指( ) A.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B.捍卫全人类的利益 C.对外扩张,开拓海外市场 D.维护民族的独立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列强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结合题干材料,答案应为C 项。 2下图是1897年欧洲报纸刊登的漫画,创作该漫画的历史背景有( ) 欧洲和平的棕榈树 ①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②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③此时欧洲被战争阴云笼罩④人民祈盼和平,感觉和平希望渺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97年,而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于1907年,故排除含有②的选项,答案为C项。 3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这一举动招致了俄国的强烈反对。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俄国一贯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 B.奥匈帝国的举动触犯了俄国的利益 C.奥匈帝国的行为对德意志有利 D.俄国反对奥匈帝国插足巴尔干半岛 年,奥匈帝国和俄国召开会议,俄国同意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但必须建立在黑海海峡向俄国军舰开放的基础上。但是奥匈帝国在吞并这两地时,并没有满足俄国的要求。因此,从根本上来看,奥匈帝国的举动触犯了俄国的利益,因而遭到了俄国的反对。 4波黑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C.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漫画《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 图1 图2 材料二德意志帝国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戈兰

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5.3 Word版含解析

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中东的巴勒斯坦地区是块是非之地,自公元1世纪以来,先后有哪些帝国统治过该地区() ①罗马帝国②阿拉伯帝国 ③奥斯曼帝国④唐帝国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1世纪以来,先后有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统治过中东地区。 【答案】 A 2.1948年宣布结束对巴勒斯坦委任统治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 C.法国D.意大利 【解析】1948年5月14日,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 【答案】 B 3.1948年5月,在以色列建国之际,

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媒体打出了“消灭以色列,把犹太人赶进地中海!”的标题,随即爆发了() A.越南战争B.苏伊士运河战争 C.朝鲜战争D.巴勒斯坦战争 【解析】1948年根据联合国决议以色列国成立,这引起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即巴勒斯坦战争。 【答案】 D 4.第一次中东战争并没有实现阿拉伯国家的愿望,主要表现在() A.美苏等国在中东地区进一步扩大了力量 B.以色列占领的土地面积进一步扩大 C.以色列仍然有一定的军事实力 D.在巴勒斯坦没有建立起阿拉伯国家 【答案】 B 5.在巴勒斯坦地区,宗教信仰比较复杂,这也是矛盾特别激烈的原因之一,这一地区汇集了哪些宗教() A.佛教、道教、伊斯兰教 B.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C.犹太教、佛教、天主教

D.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 【解析】本题考查中东地区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被称为“三教圣地”,是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共同圣地。 【答案】 D 6.在下列事件中,联合国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是() ①朝鲜战争②雅尔塔体系确立③纽伦堡审判④巴勒斯坦分治 A.①②③B.①④ C.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 B 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允诺奥斯曼帝国境内的阿拉伯人建国,后又在“贝尔福宣言”中表示支持犹太人复国,其主要目的是() A.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B.支持落后地区的民族主义 C.为了维护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利益 D.为了削弱奥斯曼帝国的势力 【答案】 C 8.苏伊士运河战争和巴勒斯坦战争的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全套带答案全套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全套带答案全套 专题检测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资本主义自诞生起,就伴随着对市场的争夺,截止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大的赢家是 ( )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2.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至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它们没有一个是知足的。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 ( ) 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 B.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 C.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 D.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 3.19世纪初英国参加对法国的战争,20世纪初却同法国结盟。这最能说明的是 ( ) A.英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英国欧洲大陆均势政策 C.英国对法国的妥协D.英国对法国软硬兼施的政策 4.1916年2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击死奥大利(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始则奥塞二国之眦睚,于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如土耳其之弱、如意大利之中立,皆袂投入战争,惟恐或后。”这说明 ( ) ①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②意大利在战争前保持中立③土耳其追随意大利参加协约国 作战④一战参战国之多、范围之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新快报讯据英国《每日邮报》16日报道2009年3月16日,英国112岁高龄的一战老兵亨利·亚林汉姆怀着骄傲的心情,在驻伦敦的法国大使馆接受了法国政府颁发给他的“法国荣誉勋位勋章”。亨利·亚林汉姆所参加的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英德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C.垄断资产阶级抢占世界市场 D.世界反战力量不足以制止战争 6.德意志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诗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次战役中 ( ) A.凡尔登战役B.日德兰战役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各单元测试题(全册 共3个单元 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各单元测试题(全册共3个单元附答案) 单元检测(一)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2016·赣州高二检测)英国首相1898年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年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遍布全球的问题。”这表明当时大国斗争的核心问题是() A.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 C.争夺非洲市场和殖民地 D.争夺亚洲市场和殖民地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不再“只限于欧洲问题”,可知主要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对世界市场和殖民地的争夺日益突出。 2.现代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远没有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反而加深了分歧,这说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前提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答案C 解析一方面现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故正确答案为C。 3.菲舍尔在他的《称霸世界的利爪》一书中写道:“……1914年6月的这一事件为德国统治者长期准备的战争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这一事件是指() A.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 B.英法对德宣战 C.美国宣布实施中立政策 D.俄国出兵巴尔干半岛 答案A 解析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的首府萨拉热窝遇刺身亡,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答案为A。

4.法国贝当将军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某个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这个战役应该是()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日德兰海战 答案C 解析根据“霰弹片和毒气”来判断,法国贝当将军回忆的应当是凡尔登战役。 5.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在1918年写道:“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这反映了他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有() ①人类社会的生命和财产遭到重大损失②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③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④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A.②③④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的结束,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开始,不涉及①④的内容。 6.一位史学家在讨论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时说:政府部门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力量突然获得进展。妇女就业人数增长到297万人,增加了80万人。过去,她们充当女侍,或待在父母身边,或依附丈夫;现在,她们离家工作,甚至远离家乡,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这里描述的历史现象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A.北美独立战争期间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政府部门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可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情况,由于大批男子被送往前线,客观上提供给妇女更多的就业机会,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7、8题各20分,第9、10题各18分,共76分) 7.(2016·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6年,英国人惊奇地发现:“身上的衣服是德国缝制的……更让人吃惊的是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产自德国,如孩子们的玩具、童话书,厨房用品……”让英国人无法接受的是,由英国人开创的许多事业,现在的老大居然是德国人,比如在电缆行业、化学工业。德国人从理论到应用的过程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于是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1913年,它已经超过英、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4.3《美苏争霸》学案与练习(含答案)

第3课美苏争霸 [课标要求]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 一、美苏对峙 1.背景 (1)美国 ①艾森豪威尔: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软化”苏联。 ②肯尼迪:提出“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和平战略”。 (2)苏联:赫鲁晓夫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2.表现 (1)戴维营会议 ①目的:苏联为实现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②成果:双方达成一系列协议,形成了所谓的“戴维营精神”。 (2)U—2飞机事件:使美苏矛盾重新激化。 (3)柏林墙:由于美苏矛盾的加剧,苏联在柏林修筑柏林墙。 (4)古巴导弹危机 ①经过:苏联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引起美国强烈反对,战争一触即发之际苏联让步。 ②影响:是美苏两国的一次核赌博。此后,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知识点拨]美苏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当时美苏的实力变化决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连遭挫折,而苏联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实力大增,这时的苏联推行新的外交政策。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大阵营对抗的国际关系格局逐步演变为美苏争霸的格局。 二、从对峙走向缓和 1.原因 (1)美国侵越战争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

(2)苏联的综合国力提高。 2.表现 (1)尼克松调整政策 ①内容: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均势外交。 ②措施: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主动同中国、苏联协调关系。 (2)苏联的“缓和”战略 ①在外交上与西方国家加强交往。 ②在争夺世界霸权上采取了更为积极的进攻战略。 (3)开始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一些协议。 (4)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 3.缓和下的较量 (1)美国:积极推进“和平演变”策略,向苏联、东欧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2)苏联:勃列日涅夫提出“缓和”绝不能放弃意识形态的斗争。 [误区警示]两极对峙格局形成以来,美苏在争夺世界霸权的过程中,既有紧张对抗,又有对话缓和,对抗和缓和都服从其争夺霸权的需要。美苏缓和的真正目的是维护美苏两极格局,实现“利益均沾”,同时,也是为了争取喘息机会,为下一轮的竞争做好准备。 主题一美苏对峙 1.美苏争霸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双方都想称霸世界。 (2)直接原因是扩大本集团的势力范围。 (3)此外,还有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竞赛、军备竞赛、控制盟国和战略要地等方面的矛盾因素。 2.赫鲁晓夫为什么认为苏联可以同美国“平起平坐”? (1)在世界范围内,国际关系力量的对比已经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阵营已经形成,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使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连连受挫。 (2)苏联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实力大增。(集团实力、本国实力)

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 练习):_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出现这种“过时”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C.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 D.局部战争的不断变化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同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它们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加剧了,所以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过时”了,故C项符合题意。 2欧洲某国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才有了第一块海外殖民地,当它走近“资本主义筵席的时候,席位已经被占光了”,只能靠从老牌殖民强国手中夺取殖民地来建立和扩大自己的殖民帝国。这个国家是( ) A.俄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 A.英、法、俄与德、意、奥拥有不同的利益 B.英德矛盾已成为列强间的主要矛盾 C.欧洲列强为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 D.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益激烈 ,帝国主义结盟的目的就在于瓜分世界。两大集团的扩军备战,使世界形势日趋紧张。

4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欧洲各国的报纸都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如图)。这一事件引起广泛的关注主要是因为( ) ①欧洲各国都十分关注巴尔干局势②许多国家要利用该事件大做文章③采用刺杀手段引起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愤怒④巴尔干地区的矛盾错综复杂,引人关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是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重大行动,它不可能引起欧洲人民的广泛愤怒。③的叙述不正确。 5第一次世界大战又被称为堑壕战,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僵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英军首次使用坦克,使德军一时惊慌失措,因此符合题干中“而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这一信息,故选C项。 6马恩河战役后,德军总参谋长毛奇认为德国“已输掉了战争”,主要是因为( ) A.德军主力遭受重创 B.协约国军队转入反攻 C.德军的防线被突破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单元测试题全套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单元测试题全套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先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A. 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 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 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 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2.战前加入同盟国集团,一战中倒戈加入协约国作战的是 A. 俄国 B. 奥匈帝国 C. 意大利 D. 保加利亚 3.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强 B.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C. 奥匈帝国皇储被刺 D. 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 4.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19世纪末)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几乎均已为人所知,也都或详细或简略地被绘制成地图,除了无关紧要的例外情形,探险不再是‘发现’,而是一种运动挑战……”上述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B.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 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5.“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核心分别是() A. 德国法国 B. 奥匈帝国俄国 C. 意大利英国 D. 德国英国 6.下列有关到20世纪初才出现世界性战争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体世界形成 B. 科学技术为世界性战争提供了必要手段 C. 少数大国成为拥有全球性利益的大国 D. 欧洲开始衰落 7.一战中提出“施里芬计划”的国家是() A. 俄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8.一战前,帝国主义之间矛盾重重。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法德矛盾源于普法战争,是欧洲大陆主要矛盾 B. 俄奥矛盾因争夺巴尔干半岛而激化 C. 英德矛盾是一战前帝国主义间最主要矛盾 D. 帝国主义间矛盾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9.1917年底,苏俄外交人民委员托洛茨基在视察完前线后给列宁的报告中写道:“俄国的战壕中空无一人,实际上没有任何人在抵抗德国人。”这表明当时() A.苏俄社会大众普遍的厌战情绪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课时训练题(全册 共98页 附解析)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课时训练题(全册共98页附解析) 目录 一、选择题 1.下表某一时期为英、法等国所侵占的殖民地面积(单位:平方公里) A.18世纪末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D.20世纪中期

解析:选C。截至19世纪中期,日本还未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20世纪中期,俄国(苏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对殖民地的占领。故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2.英国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的目的是() A.与欧洲大陆保持势力均衡 B.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C.防止美国涉足欧洲事务 D.便于自己插手欧洲大陆事务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英国一贯推行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政策,希望在欧洲大陆出现强国对峙的局面,便于自己插手欧洲事务。 3.“民族情绪远远超过对自由的热爱,人们都愿意怂恿统治者去粉碎那些非我族类、语言有异的其他民族的自由和独立。”材料最能说明() A.真正的民族主义形成 B.极端民族主义是一种利己主义 C.极端民族主义就是爱国主义 D.极端民族主义以本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值得肯定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体现了为本民族利益而去侵略和掠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行径,这种极端民族主义实际上是一种利己主义。故答案为B。 4.德意志统一后,为谋求欧洲霸权,其战略重点是离间两侧的大国,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但噩梦终究成真。“噩梦成真”主要是指() A.德意结盟B.法俄结盟 C.英法结盟D.英俄结盟 解析:选B。德国离间两侧的大国,是担心他们结盟。法俄结盟对德国极为不利,造成德国处在法国和俄国的夹击之下,在大战中须两线作战,这是德国不愿看到的,故说德国“噩梦成真”。 5.1879年德奥同盟条约具有明显的() A.反俄性质B.反苏性质 C.反英性质D.反法性质 解析:选A。本题旨在考查对19世纪末帝国主义之间基本矛盾的认识。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共同敌人是俄国,它们都反对俄国向巴尔干地区扩张势力。 6.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里矛盾复杂,争夺激烈,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当时在这个地区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 A.英国与德国 B.俄国与奥匈帝国 C.德国与法国 D.法国与意大利 解析:选B。俄国打着泛斯拉夫主义旗号(支持塞尔维亚),向巴尔干扩张;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把塞尔维亚视为向巴尔干扩张的障碍。 7.观察右图,图中同盟各国要斩杀的“蟒蛇”代表的是() “巴尔干同盟”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5·杭州高二检测)菲舍尔在他的《称霸世界的利爪》一书中写道:“……1914年6月的这一事件为德国统治者长期准备的战争提供一个极好的机会……”这一事件是指() A.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 B.英法对德宣战 C.美国宣布实施中立政策 D.俄国出兵巴尔干半岛 【解析】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的首府萨拉热窝遇刺身亡,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答案为A。 【答案】 A 2.现代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远没有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反而加深了分歧,这说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前提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一方面现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同时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3.(2015·温州高二检测)……一个半疯癫的18岁肺病患者,醉心于狂热民族主义剧毒的普林西普……砰砰几枪,声震全球。这个“声震全球”的事件是指() A.萨拉热窝事件B.巴尔干战争 C.俄国十月革命D.“施里芬计划” 【解析】通过材料中的“狂热民族主义……普林西普”“砰砰几枪”可以判断,此事件是萨拉热窝事件。 【答案】 A 4.(2015·杭州高二检测)第一次世界大战又被称为堑壕战,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僵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索姆河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坦克,使德军一时惊慌失措。因此符合题干中“而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这一信息,故选C。 【答案】 C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德海军间曾发生过一次被称为“大炮巨舰的高峰”的海战,那就是()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要求选择的是“海战”,而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战役都是陆战,只有“日德兰海战”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4.2 Word版含解析

第2课冷战的开始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二战后昔日的反法西斯盟友逐渐走向对立,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两大阵营的领导者分别为() A.英国和苏联B.法国和中国 C.美国和苏联D.美国和英国 【解析】两大阵营的领导者分别是美国和苏联。 【答案】 C 2.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筑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十月革命B.二战爆发 C.美苏冷战D.苏联解体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德国分裂的史实,这与美苏冷战有关。 【答案】 C 3.下列关于德国分裂事件发生的先后

顺序是() ①“柏林危机”爆发②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③美英占领区合并④两方占领区币制改革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② C.③④①②⑤D.④③①⑤② 【解析】本题是一道排序选择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完整掌握。只要记住事件发生的时间即可。 【答案】 C 4.1946年,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指出: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存在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其本质意图是() A.苏联是个很狂热的国家 B.苏联与美国有很大的矛盾 C.苏联必然会危害美国的利益 D.美国应该对苏联采取遏制的政策 【解析】从题干中把握时间信息,了

解背景,掌握材料的核心观点。二战后,因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形成美苏争霸、对峙。 【答案】 D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贝奈斯总统领导的民主联盟曾被视为东西方之间可能的桥梁,但在预定举行的大选中将面临失败的共产党人在1948年2月夺取了政权。从当时国际环境看,这一变化反映出的是() A.美苏两国关系日趋紧张 B.冷战由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而引发 C.两极格局形成导致欧洲的分裂 D.马歇尔计划激化了欧洲国家的内部矛盾 【解析】根据所学史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国际关系起主导作用的是两极格局,正是由于苏联的插手才会使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做出夺取政权的行动。 【答案】 A 6.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和平砥柱》演说中指出:“从波罗的海边

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一

) 分60共,分2每小题,小题(30单项选择题.一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 题及答案 19、1 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 英国海军大90—60世纪 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A. ”此话表明英国“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 孤立。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B. 势力平衡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C. 势力开始衰落, 无力插手欧洲事务D.①马恩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 在西线上的重要战役有2 ③索②凡尔登战役①②A. 姆河 战役④色当战役D. ③④C. ①②③B. ②③④潜 艇A. 、一战前夕,科技发明运用到武器研制上,相继问世的新武 器中不包括3 坦克C. 飞机B. 原子弹D. 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A.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4 B. 面协约国D. 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经济崩溃 C. 美国参战增 强了协约国的实力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5 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1919根据自身实力提 出利益要求B. 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A.分得了战C. D. 败国的殖民地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②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 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6

④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年15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对德国的军备严格限制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③④C. ②③B. ①②A. ①④D. 。此话的含义是指年休战”20“这不是和平,这是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熙说:7. .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A 巴黎和会上战胜国.B.美日争夺中国矛盾尖锐D .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C 之间矛盾尖锐英、美、日海军军备竞赛日趋A. )华盛顿会议召开时,国际形势的状况不包括(8. 利本日.B 烈激主霸界世为成国英替代国美.C 国中霸独机时争战用 .下列条约中,对英国打击最大,对美国最为有9 .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异常尖锐D .五国海军条约B 四国条约A. )利的是(凡尔D. 九国条约C. 赛和约 用和B. 缔约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A. 的主要内容不包括《非战公约》、10 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C. 平方法处理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和D. 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A )年代至二战前国际形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30关于11.到挑战,逐步崩溃.全世界面临着法C .世界大战的欧、亚策源地形成,局部战争开始B .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形成D 西斯侵略战争的威胁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单元检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单元检测试题 新课标选修三1-3单元质量评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这种调整表现为: A、财富日益集中到工业资产阶级手中 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 C、对商品生产,价格和市场控制加强 D、形成跨国的国际垄断集团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致欧洲列强之间矛盾纷繁复杂的最根本原因是: A、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不同 B、各国国际政治经济地位不同 C、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策不同 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3、19世纪末,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局面的标志是: A、德奥同盟条约的缔结 B、法俄同盟的形成 C、三国同盟的正式成立 D、英俄协约的签订 4、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里矛盾复杂,争夺激烈,被称为“战争的火药桶”,当时在这个地区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 A、英国与德国 B、俄国与奥匈帝国 C、德国与法国 D、法国与意大利 5、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不与欧洲大陆国家结盟)政策转而与法国、俄国结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军事力量明显削弱

B、三国同盟已经形成 C、霸主地位业已丧失 D、英的矛盾急剧上升 6、“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A、英法俄与德意奥双方的利益不同 B、英德矛盾成为列强的主要矛盾 C、欧洲列强在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D、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益激烈 7、制定“施里芬计划”的国家是: 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俄国 8、一战中,西线转入阵地战是在下列哪次战役后? A、俄军的夏季攻势 B、马恩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索姆河战役 9、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的一年,这一年的主要特点是: A、同盟国处于进攻状态 B、协约国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 C、战役主要集中于西线 D、同盟国控制制海权 10、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根本原因是: A、参战国革命运动高涨 B、美国后期参战 C、参战国物质严重匮乏 D、战争旷日持久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性必修三综合试卷附答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性必修三综合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 1.“居天地之中者日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日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此话反映了中国士大夫 A.注重经典考证B.推崇理学独尊C.以自我为中心D.重视国家主权2.社会史观的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是“社会习俗的历史”。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用不同的史观来认识,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下列结论符合社会史观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物种的交流 B.新航路的开辟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 C.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新航路的开辟是对人类文明的连接 3.古罗马有一位裁判官的告示称,“如果有人提出诈骗的指控,并且不提出其他诉讼;如果所指控诈骗发生时间不超过一年,我将允许提起诉讼”。这体现了古代罗马 A.裁判官可随意解释法律B.法律注重调整公民之间关系 C.司法实践注重诉讼形式D.法律注重维护个人私有财产 4.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覆灭说明 ①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非正义性②欧洲封建势力强于资本主义力量 ③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完全丧失④拿破仑统治违背了历史发展方向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为迎接2015年国际博物馆日的宣传活动,某历史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他们在网上搜集到以下历史图片。下列图片中器物最早出现的是

A.B.C.D. 6.下列人物中,在西方被认为是“史学之父”的是( ) A.B.C.D. 7.下图是1981年古巴为纪念某一国际组织发行的邮票,该组织 A.反映多极化趋势出现B.成为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典型代表 C.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D.推动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 8.与分散孤立的各国经济联系相比,组成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不仅在实际上已在全球经济的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上实现了经济集团化,而且也更有可能和更容易通过联合或合并的方式向全球经济集团化过渡。这说明 A.经济区域集团化违背世界大势B.欧洲联合有利于经济获得发展 C.经济合作的地域特点逐渐消失D.区域集团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9.故宫的建筑形制严格按照礼仪等级来设计建造,如宫殿顶盖的形制(最尊贵的是重檐庑殿顶,其次为重檐歇山顶)台基的层次、御路石的铺设等等无不如此。如图所示为故宫某处建筑群,其中解说有误的是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练习:5-1朝鲜战争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美国向韩国提供援助,后来又打着联合国招牌纠集15国出兵朝鲜半岛的目的是() A.通过武力方式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 B.维护世界和平 C.实现霸权的需要 D.摆脱国内经济危机 解析:朝鲜内战爆发,美国认为这威胁到了其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并且是苏联扩展势力的第一步,为了维护其在东亚地区的利益,进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权主义,悍然出兵朝鲜半岛,C是其意图之一;A、D不符合史实;B只是美国打的招牌。 答案:C 2.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的主要原因有() ①仇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②维护和扩大美国在东亚的利益③向全球进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权政策 ④包围和封锁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美国侵略朝鲜,既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是其霸权主义的全球战略的需要。 答案:D 3.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在装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其主要客观原因是() ①联合国军装备落后于苏式装备的志愿军②配备了苏式武器的军队战斗力空前提高③美军指挥官和士兵轻敌④战术上,美军采用分兵冒进是错误的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要求是中国胜利的“主要客观原因”,①说法错误;②非客观原因;③④符合题意,选B。 答案:B 4.朝鲜战争是二战以后以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为背景的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它造成的影响有() ①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②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④使中美关系长期处于良好状态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 一(专题综合测评 ) 分90分值:分钟60时间:( .阅读下列材料:1材料一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所需要的是法国让我们安宁,要防止法国——假如它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的话——找到盟友。只要法国还没有盟友,法国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危险……除了法国以外,各国都需要德国,德国应尽力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不让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年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表明其对外政策时说:‚在我们德意志军旗的1890 材料二保护标志之下,我们有理由提出要求: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只所要取得的权利。‛——《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三‚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威廉二世的外交国务大臣毕洛夫说:消极地躲在一旁……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那么,我们也要求建立大德意志帝国。‛请回答:) 分(5材料一说明德国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什么?为此,德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1) ) 分(5根据

材料二、三,指出德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2)(3)) 分(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说明德国对外政策变化所产生的主要影响。问的第一小问应依据材料一中‚防止法国……找到盟友‛等信息进行说(1)第【解析】问的第一小问应依据材料二中‚凡(2)第第二小问可结合三国同盟的形成过程进行回答。明;是外国人‛、材料三中‚建立大德意志帝国‛等信息进行归纳;第二小问需要联系德国经济问应注意结合德国对外政策的目的,(3)第发展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思考。核心:防止普法战争中失败的法国复仇,尤其是防止法国与别国结盟来反(1) 【答案】年,与意大利、奥匈帝国签订三国1882年,与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1879对德国。措施:同盟条约,建立了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变化:由称霸欧洲大陆发展到争夺世界霸权。(2)原因: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实力超过英、法两国,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三国同盟英德矛盾成为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列强之间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益激化;(3) 和三国协约的相互对峙和扩军备战;国际危机不断加剧,最终引发一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2年间,恰恰是一波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 5.1 朝鲜战争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第5单元第1课朝鲜战争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的主要原因有() ①仇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②维护和扩大美国在东亚的利益③向全球进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权政策 ④包围和封锁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美国侵略朝鲜,既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是其霸权主义的全球战略的需要。 2.朝鲜战争从内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的关键性因素是美国() A.操纵安理会通过了指责朝鲜是“侵略者”的决议 B.宣布武装援助韩国 C.出动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 D.组成“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 解析:选D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决定组成“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使朝鲜战争从一场内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故选D。 3.以下是进攻朝鲜时联合国军的兵力组成(%) A.美国操纵联合国军队,并担当主力 B.韩国反对盟军 C.多国军队组成说明战争的正义性 D.朝鲜在战争中处于非正义地位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联合国军的出现实际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产物,军队主要由美军构成。 4.观察朝鲜战争中双方使用的战斗机图片,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双方势均力敌 B.朝鲜南北双方完全依靠外来支援 C.战争某种程度上是美苏对抗的反映 D.美国战机性能优于苏联战机 解析:选C本题考查朝鲜战争在美苏冷战格局中的地位。在战场上使用了美苏双方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说明双方都关注这场战争,是美苏对抗的反映。 5.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军指挥官克拉克说:“我们失败的地方是未将敌人击败,敌人甚至较以前更强大,更具威胁性。”这句话说明() A.美国承认在战争中失败B.中国取得胜利 C.中国国际地位提高D.朝鲜力量强大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由美军指挥官所说“敌人甚至较以前更强大”可知,中国经过抗美援朝后,力量及国际地位都有所提高。A、B两项是朝鲜战争的结果,与题意不符;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C。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 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 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 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解析:选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此,形成了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D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朝鲜战争的爆发对于中国来说,是不情愿的事情。但战争已经爆发了,中国就面临是支持还是不支持的选择,毛泽东选择了支持。 一个问题就是他要对社会主义阵营负责,因为1949年刘少奇去莫斯科的时候,当时苏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5.2Word版含解析

第2课越南战争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 •“特种战争”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 .越南南方人民的反美斗争 B•为对抗北越政权 C.出于称霸世界的需要,美国加紧对越南的干涉 D•美国想侵略、独占越南地区 【解析】注意关键词“直接原因” < 50年代末60年代初,越南南方人民进行大规模反美斗争。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南越大力推行所谓“特种战争”。 【答案】A 2•美国在越南推行所谓的“特种战争”是指( ) A •排挤法国,插手越南事务 B•“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战争 C .直接派“特种部队”进入越南南方 D •将战争由南方扩大到北方 【解析】“特种战争”是指由美国出钱出枪,增派军事教官和顾问,帮助南越军队制订和实施“反游击战”和“反叛乱”. 就是“用

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战争。 【答案】B 3.越南战争对美国的影响是() ①削弱了美国的国力 ②缩小了在亚洲的势力范围 ③丧失了对苏冷战的优势 ④美国逐步脱离美苏争霸的轨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并 未因越战而脱离美苏争霸的轨道。故排除含④的选项B、C、D。 【答案】A 4.“特种战争”和“局部战争”的主 要区别是() A .战争的性质 B .战争的手段 C.战争的目的D .战争的结果 【解析】“特种战争”是“用越南人 打越南人”的战争;"局部战争”是指在一一定的地区内,使用一定的武装力量而进行的战争。 【答案】B 5.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针对印度支那形势提出“多米诺骨牌论”的美国总统

是() A •杜鲁门B•艾森豪威尔 C.肯尼迪D .尼克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针对印度支那形势提出“多米诺骨牌论”,故选B。 【答案】B 6.美国在建立“东南亚条约组织”时,提出“它对于侵略和武装进攻的意义的承认……只适用于共产党的侵略……”说明美国建立该组织主要目的在于() A.继续推行冷战政策 B.武装侵略东南亚国家 C .遏制“共产主义” D.支援东南亚国家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要从美国的整体战略和材料所反映的对共产主义的敌视等角度思考。A错误,与材料题意不符,B 不符合题意,D不是主要目的,故选C。 【答案】C 7.“今年春光胜往年,举国欢腾捷报传。南北竞赛打美帝,稳操全胜勇向前。” 胡志明的这首诗说的是() A.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