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有人说:“把纳粹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纳粹党( )

A.通过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B.对外政策得到德国人民支持

C.实行思想文化控制符合国情

D.给德国人民带来了实际利益

2.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的外交政策。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表述是( )

①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②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③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④

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⑤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

A.①③

B.④⑤

C.②③

D.①④

3.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国后,在机场手持慕尼黑协定向人们炫耀,并得到了

人们的广泛欢迎(如图)。慕尼黑协定之所以受到英国人的欢迎,主要是因为它( )

A.由大国出面签署

B.有利于欧洲的和平与稳定

C.符合英国的利益

D.迎合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4.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反共”是法西斯势力迷惑西方大国的招牌

B.法西斯势力并没有真正反共的意图

C.《反共产国际协定》推动了三国轴心的形成

D.意大利在不久后也加入了该协定

5.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

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

“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

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A.苏联实力最强

B.罗斯福野心最大

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D.三国争霸意图显现

6.20世纪30年代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A.装备落后

B.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

C.未形成抗意统一战线

D.埃塞俄比亚军民从未进行英勇顽强的抵抗

7.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 )

A.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特殊作用

B.这个联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

C.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8.希特勒打出民族主义旗号而获得群众广泛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渴望德意志统一

B.人民群众痛恨《凡尔赛和约》

C.德国日益走向强大

D.德国经济十分困难

9.20世纪30年代德、日法西斯势力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的相同点是( )

A.利用经济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

B.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

C.依靠法西斯政党夺取政权

D.取缔纳粹党以外的一切政党,建立独裁统治

10.二战初期德国获得军事优势的原因不包括( )

A.德国发动战争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B.一些小国国力太弱或存在依赖心理

C.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致使自身战备松懈

D.英法等国综合国力与德国相差悬殊

11.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的标志是( )

A.突袭波兰

B.闪击北欧

C.突袭苏联

D.不列颠空袭战

12.观察下表: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该表反映出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 )

①波及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②具有极强的破坏力③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④使资本主义世界遭受空前的打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法西斯处于战略优势地位的原因有( )

①德意日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②英法推行绥靖政策,战备松懈

③法西斯采取了闪电战的战术

④英法等国综合国力不及德国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14.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次战役( )

①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②是德军对苏联发动重点进攻的产物

③以德军的全面失败而告终④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有深远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西班牙内战时,英法与美国实行的“不干涉”政策和“中立”政策实际上是纵容侵略政策。这主要是因为他们( )

A.客观上限制了苏联对西班牙共和国政府进行援助

B.直接支持佛朗哥叛军

C.直接支持德意公开干涉西班牙

D.客观上限制了西班牙共和国取得武器援助

16.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是因为( )

①苏德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主战场②这场战役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③德国是轴心国的中坚力量④它的胜利使苏联能够抽出兵力参与其他战场作战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7.二战时期,同日本作战的美军在一张传单上这样写道:“日本军部首脑将为挑起的这场战争负责。”当时日本的军部( )

①左右着日本的政局②是指日本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③全面对政府负责④是日本法西斯政策的推动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但在二战中却结成盟国,其根本原因是( )

A.英法绥靖政策的破产

B.国际联盟的大力推动

C.战略上相互配合的需要

D.面临法西斯的全球扩张

19.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法西斯体制的措施。规定陆海军大臣必须由现役中将级以上的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工具,禁止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颁布了全面侵略中国、并进一步南北并进大肆对外扩张的《基本国策纲要》,使日本进行所谓的“准战时体制”。以上措施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发动九一八事变

B.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

C.亚洲出现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D.日本军部出现了“北进派”“南进派”的分歧

20.“法西斯”泛指最反动、最野蛮的独裁制度和思想体系。20世纪30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走上法西斯主义集权统治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 )

A.国内严重的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B.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和竞争的激化

C.法西斯集团的欺骗宣传和恐怖活动

D.通过战争和军事工业摆脱经济危机

21.“对苏联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肆鼓吹,以为苏联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以上发表于20世纪30年代的言论共同体现了()

A.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景表示担忧

B.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高度赞扬

C.世界大战背景下对民主制度的绝望

D.经济危机背景下对自由市场的质疑

22.“从文明演进角度看,两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和联合国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根据相关历史事实,下列选项中能为这句话提供有力支撑的是()

A.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使世界和平得到有效维护

B.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的成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

C.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的存在遏止了世界战争的爆发

D.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使世界各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3.20世纪30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走上法西斯主义极权统治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内严重的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B.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和竞争的激化

C.法西斯集团的欺骗宣传和恐怖活动

D.通过战争和军事工业摆脱经济危机

24.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中,相似点有( )

①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②形成了欧洲主宰世界的格局③战后分割了德国领土④在美国扶植下恢复经济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下边漫画提供了极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不能读出的是

A.“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B.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C.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结束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军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知道,你们很清楚,我们的军用物资已通过苏伊士运河……你们希望在希特勒问题上,我们同你们站在一起。我们认为作为代价,你们会同意我们在埃塞俄比亚的行动。——皮雪利(意大利资本家)在英国议会中的讲话(1935年)

材料二我们强烈希望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之间友好地解决问题,但当务之急和首要的目的是确保法国、意大利和联合王国在欧洲的安全。——霍尔(英国外交大臣)在下院的讲话(1935年)

材料三双方一致同意,排除实行(对意大利的)军事制裁,不采取任何海上封锁措施……——英、法两国1935年9月公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出哪两个国家在进行什么交易?其实质是什么?

(2)材料三的观点造成了什么后果?

(3)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之间的问题解决后,英国、法国的“当务之急和首要目的”达到了没有?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果?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将军在给天皇的建议书中写到:“英国可以得到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原料,美国可以得到加拿大和南美洲的资源。但是在日本,粮食供应和原料同人口相比在减少。如果我们只希望发展贸易,最终必将被打败……最后,我们将一无所获……最好的政策在于采取积极措施,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

——《全球通史》

材料二“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开罗宣言》

材料三 1950年7月,杜鲁门命令第七舰队驻进台湾海峡,声称台湾未来的地位须经联合国决定。——《战后美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田中认为必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的理由和实质。(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的积极意义。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美国政策有何变化?分析其原因及后果。

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将法西斯战犯起诉为:“破坏和平罪”(指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战争罪”(指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包括虐待或杀害俘虏、人质、劳工以及掠夺财产、破坏城镇等);“违反人道罪”(指战争发生前和战争期间,对任何平民的杀害、灭绝、奴役及其他不人道的行为)。

请结合所学史实,以野蛮践踏文明,文明战胜野蛮为主题,撰写一篇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小论文。

2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一战后经过了短短的20年,就爆发了新的世界大战,再次把人类拖进了痛苦与灾难的深渊。

材料二

请回答:

(1)有人认为,二战的爆发完全是由材料一中三个战争狂人引起的。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二战爆发初期,英法等国是否立即放弃了绥靖政策?结果如何?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危害人类、破坏和平的罪行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公愤和反对。然而,历史并非总是如此。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战火蔓延,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人们却屡屡坐失良机,终于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江泽民在2019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痛苦的回忆,胜利的喜悦,深沉的思考,使人们更加清醒。……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20世纪40年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取得的功绩就是有力的证明。”

(1)举例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主要大国怎样“屡屡坐失良机”?

(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概括指出联盟形成后采取的四次重大的反法西斯军事行动。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的基本含义是指德国人为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提供了有利条件。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在二战中推行的“中立”外交政策。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中立”政策实质上是一种绥靖政策。30年代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英、法、美继续坚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为避免影响本国经济以及希望祸水东引,西方列强实行了绥靖政策。绥靖政策是一种西方国家为维护自己的利益,采取以牺牲他国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德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世界局势空前紧张,打破了凡—华体系的限制;美国一战后企图夺取世界霸权,故②③⑤错误。

3.【答案】D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主义思潮风行英法等国。慕尼黑协定用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

益换取了欧洲和平,迎合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4.【答案】B

【解析】法西斯势力视苏联和共产国际为它们进行侵略的巨大障碍,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体现了它们的反共本质。

5.【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苏、美、英三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抗击法西斯的主要国家,虽在反法西斯的基础上结成了同盟,但都有自己的战后野心。通过对话,依照次序答,下一个国家都在力图掌握一个国家,获得最大的霸权,故答案选择D项,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合。

6.【答案】D

【解析】20世纪30年代,埃塞俄比亚面对意大利法西斯的入侵,在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的领导下,埃塞俄比亚军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

7.【答案】A

【解析】《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对四大国的特殊安排,是由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特殊作用决定的。

8.【答案】B

【解析】人民群众对《凡尔赛和约》普遍存在着不满情绪。

9.【答案】A

【解析】B项是日本的特点,C、D两项是德国的特点,A项为两国的共同点。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二战前英法与德国的综合国力差距很小,谈不上“相差悬殊”,D项明显错误。其余三项都正确,故选D。

11.【答案】C

【解析】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全面进攻苏联,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12.【答案】A

【解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下降、外贸缩减、失业人数增加说明都受到了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工业下降和外贸缩减的幅度、失业人数的众多说明危机具有极强的破坏力,使资本主义世界遭受到沉重的打击,并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①②③④的叙述都正确。

13.【答案】A

【解析】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正式形成于1940年,英法等国综合国力不及德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14.【答案】B

【解析】“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的惯用方法。1941年6月,德军以“闪电战”的方式向苏联发动了全面战争。莫斯科战役的结束标志着德军“闪电战”的破产。①的叙述不正确。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不干涉”与“中立”的含义。该政策是指不向交战双方提供武器援助。而当时力量对比上法西斯力量占上风,且法西斯力量可以从德意获得武器援助,故实际上起到了纵容侵略的作用,客观上限制了西班牙共和国从英法美获得武器援助,故选D。

16.【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应注意从苏德战场的地位来思考,②④说明了苏联对反法西斯战争的配合作用。

17.【答案】D

【解析】日本的军部直接听命于天皇,政府无权过问,它根本不对政府负责。因此,③的叙述是错误的。

18.【答案】D

【解析】决定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美苏两国二战前因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矛盾尖锐,但法西斯的进攻使它们有了共同的强敌,因而迫使美苏走向联合。

19.【答案】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听命于军部法西斯势力,初步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它对内限制民主,对外积极扩大侵略战争。亚洲出现了世界大战的策源地。A项是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之前的事情,B、D两项的影响仅仅局限于日本国内,而C项则是对整个世界而言,是最主要的影响。

【解析】C

20.【答案】A

【解析】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普遍出现了群众运动,社会动荡不安,在这种情况下,德、日等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21.【答案】D

【解析】注意题目中的时间:20 世纪 30 年代,对于资本主义来说是一个痛苦的时代,遭到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到处侵略扩张,使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甚至绝望,而同时期的苏联却取得巨大成就,一跃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D 最符合题意。

2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国际联盟和联合国都是本世纪以来对国际关系影响深刻的全球性国际组织,这两个组织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在性质上都是全球性国际组织;在宗旨上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故B项正确。从效果和影响来看,国联成员国不及联合国普遍,对成员国的约束力也不及联合国。国联由于受少数大国控制,导致在许多国际事务处理上不公正,制裁侵略软弱无力,国联并没有遏止了“二战”的爆发。联合国在成立初期,由于受美国控制,

从而使其宗旨得不到有效发挥,但也发挥过一些有益的作用,如参与推动印度尼西亚独立事务,这是联合国史上首次有效处理殖民地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A、C、D 三项都有不同程度的错误。

23.【答案】A

【解析】B、C、D三项是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24.【答案】D

【解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世界大战影响的认识、比较和归纳能力。一战后出现了社会主义苏俄,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两次大战德国领土都被分割;两次大战后没有美国的资本,欧洲经济无法恢复,所不同的是二战后美国扶植西欧的同时,控制了西欧;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但都不是欧洲主宰。

25.【答案】A

【解析】抓住题目的时间:1943年。1943年7月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1943年5月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争结束;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国;因此BCD项均符合题意。1944年6月“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因此A项不符合题目时间。故选A。

26.【答案】(1)英、意在进行交易,英国以牺牲埃塞俄比亚的方式换取意大利对自己的支持。实质上是英国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实行绥靖政策。

(2)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气焰。

(3)没有。因为1937年意大利与德、日结成了法西斯同盟,它们要挑起重新瓜分世界、称霸世界的战争。

【解析】第一问通过材料1中意大利以希特勒问题为条件要求英国同意其“在埃塞俄比亚的行动。”和材料出处“——皮雪利(意大利资本家)在英国议会中的讲话(1935年)”,以及材料2中英国外交大臣的讲话涉及到中心事件——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英国为了“联合王国在欧洲的安全”而同意.实质上是英国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实行“绥靖政策”。第二问要求回答材料三的观点造成了什么后果,首先我们要分析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由材料可知,英国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不采取任何制裁措施,这样就使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得以畅通无阻,联系教材可知,最终使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这是英国绥靖政策的典型表现。第三问首先我们要知道“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之间的问题解决”的结果是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而英法的当务之急和首要的目的是确保法国、意大利和联合王国在欧洲的安全,此题需要联系课本知识,当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后,并没有停止其侵略步伐,而是与德、日结成了法西斯同盟,挑起了重新瓜分世界、称霸世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英法最终都成为其侵略目标。

27.【答案】(1)理由:满足日本对粮食和原料的需求。实质:把满蒙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2)三国加强了对日作战的合作,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使中国收回被日本窃取的领土,有利于中国的国家统一;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3)变化:由支持中国到阴挠中国统一。原因: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形成;新中国成为美苏亚洲争夺的重点。后果:造成中国海峡两岸长期分裂,阻碍了中国的统一。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应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其实质是将满蒙变成日本的殖民地。第(2)问概括材料二信息“剥夺日本自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进行思考。第(3)问材料三反映了美国用武力阻挠中国解放台湾,联系二战后的世界形势进行考虑;思考对中国的统一大业的不利影响。

28.【答案】(1)选题:所选视角或题目与所给主题相符,确切明了;所选视角或题目与主题基本相符,但不够确切。

(2)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战争和空前野蛮的暴力行为,它毁灭着人类的文明,践踏着人类的尊严,侵犯着包括生命权在内的人类各种基本权利。可从人权、人的尊严、人道与现代文明,人类文明的各种载体和象征,民族精神与人类和平、战争与法治文明、暴力与正义等视角来进行反思。

(3)史实:所选史实典型与充实。

(4)结构:层次分明、文章连贯。

(5)文字:文字流畅,通顺。

【解析】本题是一道论述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旨在了解考生对历史过程的分析、评判能力,驾驭、运用史实和史料以及论述历史的能力。本题应从“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主题入手,深刻理解法西斯在历史上所犯下的滔天罪行,选准视角,注重理解,选题不可过宽,应集中、确切、要用典型史实论证观点,注重对史实的分析;要把握题目的要求,了解答题需要注意的几个提示。

29.【答案】(1)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二战的爆发有其深刻的背景:一战后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隐含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新的矛盾;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加剧了各国内部矛盾,德、意、日法西斯势力上台,疯狂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弱小国家无力阻止,英、法、美等国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最终促成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从根本上说二战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只是本国法西斯势力的主要代表,他们只是起到了加速二战爆发的作用。

(2)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没有。致使波兰孤军奋战,寡不敌众而亡国。

【解析】本题图文并茂,考查二战爆发的原因及初期的战争形势,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和再认再现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应首先判断该观点是片面的,依据所学知识综合概括二战爆发的深刻背景。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

30.【答案】(1)坐失良机:英法在德国吞并奥地利问题上的不干涉政策;慕尼黑阴谋;英法苏三国谈判不了了之;美国的孤立主义和中立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未对日本实施制裁;德国突袭波兰后英法宣而不战等。

(2)标志:1942年元旦,《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军事行动:北非战场获胜和西西里岛登陆;诺曼底登陆,第二战场的开辟;盟军进入德国境内和苏军攻克柏林;苏联对日作战等。

【解析】本题以世界反法西斯侵略为背景,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第(1)题总结回答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的具体表现;第(2)题概括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后共同发动的军事行动。

2019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二战 A.消除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B.促进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 C.终结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D.促成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2.1937年,美国很有影响的《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年伉俪”。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 A.冷战后需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 B.肯定蒋介石接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赞扬国民政府的经济改革 D.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径3.1936年,德国采取了破坏以往条约的某一行动,英国政府以这只不过是希特勒要收回“自己的私人宅旁花园而已”为理由,对法西斯德国姑息纵容。据此判断,当时德国的“某一行动”是 A.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B.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C.要求割占苏台德区 D.出兵吞并奥地利 4.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苏德战场上和中国平型关大捷具有相似意义的战役是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莫斯科战役 C.库尔斯克战役 D.柏林战役 5.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性事件是 A.北非战事结束 B.意大利投降 C.盟军攻克柏林 D.日本签署投降书 6.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却结成盟国,其根本原因是A.英法绥靖政策的破产 B.国际联盟的大力推动 C.战略上相互配合的需要 D.面临法西斯的全球扩张 7.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国后,在机场手持慕尼黑协定向人们炫耀,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如图)。慕尼黑协定之所以受到英国人的欢迎,主要是因为它

2020-2021学年 高中历史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

高中历史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 大战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 1.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自由法国领袖戴高乐评论称:“从此时起人们都已经知道它的结局,因为这是一场工业战争。”12月8日他宣布加入“华盛顿事业”,对日本宣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美国的工业实力是战胜法西斯的根本保证 B. 太平洋战争爆发推动了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C. 法国与美国结成了共同反纳粹的军事同盟 D. 日本的扩张激化了与美国法国之间的矛盾 2.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德国总理希特勒签订了《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及意大利间的协定》,该协定的内容应该是() A. 苏台德地区并入德国 B. 德国吞并奥地利 C.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 意大利吞并阿尔巴尼亚 3.在二战空中预警方面,用雷达来起到实际效果的,英国可谓是第一家。但到此时为止,谁都未曾想到这么一个带有天线的“怪物”竟成为阻碍德国实现征服英国计划的最大障碍之一。这一征服计划指的是() A. 黄色方案 B. 海狮计划 C. 巴巴罗萨计划 D. 曼斯坦因方案 4.1942年秋天,一位狙杀了百名德军的前苏联女英雄帕夫丽琴科访问美国说:“先生们你们不觉得躲在我背后的时间太长了吗?”引发了美国社会的强烈反响。这可能推动() A. 美苏两国开始联合军事活动 B. 美国通过新的《中立法》 C. 美英两国发表《大西洋宪章》 D. 美英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随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同盟国在各大战场迎来了军事上的转折与反攻,以下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阿拉曼战役②瓜岛战役③库尔斯克战役④斯大林格勒战役 A. ①③②④ B. ②④①③ C. ②①④③ D. ④②①③ 6.张伯伦相信,通过一场重要的外交活动,他为他的国家已经赢得了一个重大胜利。刚下飞机,这位喜形于色的首相面对着昂扬的人群宣称:“我相信,我们的时代得救了!”但丘吉尔对此予以激烈批评,并称这是“一个全面且彻底的失败”。张伯伦的这场外交活动是() A. 凡尔赛会议 B. 慕尼黑会议 C. 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的谈判 D. 缔结《非战公约》 7.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习题:3.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Word版含答案

3.7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英美联军共同的军事行动有() ①西西里岛登陆②中途岛战役 ③诺曼底登陆④阿拉曼战役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③D.①②③ 【解析】在准确把握各重大事件的基础上,抓住题干要求“英美联军”。中途岛战役是美军;阿拉曼战役为英军。故②④不正确。选C。 【答案】 C 2.开罗会议,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这主要是指() ①肯定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②明确指出中国对台湾、澎湖列岛等被日本“窃取”的领土,拥有神圣的主权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表明中国再次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④对加强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合作,加速打败日本的进程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注意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开罗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 D 3.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登陆地点是() A.敦刻尔克B.西西里岛 C.诺曼底D.亚历山大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再现再认史实的能力,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答案】 C 4.下列国际会议涉及或针对日本的有() ①德黑兰会议②开罗会议③雅尔塔会议④波茨坦会议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审题干,从“日本”这一限定语出发,回忆各会议内容。德黑兰会议主要是协调对德国作战。 【答案】 D 5.1943年7月,德军集中精锐部队又一次对苏联军队发动战略性进攻。苏军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双方展开空前规模的坦克大战,德军损失惨重并从此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这次战役是() A.莫斯科战役B.库尔斯克战役 C.阿拉曼战役D.斯大林格勒战役 【解析】结合材料中“1943年7月”“苏德战场的主动权”等信息,可知为库尔斯克战役。 【答案】 B 6.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著名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各单元测试题(全册 共3个单元 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各单元测试题(全册共3个单元附答案) 单元检测(一)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2016·赣州高二检测)英国首相1898年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年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遍布全球的问题。”这表明当时大国斗争的核心问题是() A.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 C.争夺非洲市场和殖民地 D.争夺亚洲市场和殖民地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不再“只限于欧洲问题”,可知主要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对世界市场和殖民地的争夺日益突出。 2.现代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远没有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反而加深了分歧,这说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前提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答案C 解析一方面现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故正确答案为C。 3.菲舍尔在他的《称霸世界的利爪》一书中写道:“……1914年6月的这一事件为德国统治者长期准备的战争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这一事件是指() A.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 B.英法对德宣战 C.美国宣布实施中立政策 D.俄国出兵巴尔干半岛 答案A 解析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的首府萨拉热窝遇刺身亡,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答案为A。

4.法国贝当将军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某个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这个战役应该是() A.马恩河战役B.索姆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D.日德兰海战 答案C 解析根据“霰弹片和毒气”来判断,法国贝当将军回忆的应当是凡尔登战役。 5.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在1918年写道:“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这反映了他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有() ①人类社会的生命和财产遭到重大损失②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③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④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A.②③④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的结束,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开始,不涉及①④的内容。 6.一位史学家在讨论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时说:政府部门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力量突然获得进展。妇女就业人数增长到297万人,增加了80万人。过去,她们充当女侍,或待在父母身边,或依附丈夫;现在,她们离家工作,甚至远离家乡,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这里描述的历史现象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A.北美独立战争期间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政府部门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可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情况,由于大批男子被送往前线,客观上提供给妇女更多的就业机会,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7、8题各20分,第9、10题各18分,共76分) 7.(2016·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6年,英国人惊奇地发现:“身上的衣服是德国缝制的……更让人吃惊的是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产自德国,如孩子们的玩具、童话书,厨房用品……”让英国人无法接受的是,由英国人开创的许多事业,现在的老大居然是德国人,比如在电缆行业、化学工业。德国人从理论到应用的过程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于是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1913年,它已经超过英、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选择题 1.1939年8月22日希特勒在德国高级军事会议上说:“我明白,迟早会同波兰发生一场冲突,我早在今年春天已做决定……接下来的最近几年里,我考虑应首先对付西方,然后才回头对付东方。”希特勒付诸这一行动的标志是( ) A.突袭波兰B.突袭法国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空袭英国 解析:从材料中“迟早会同波兰发生一场冲突”,可判断希特勒1939年9月突袭波兰符合题意。 答案:A 2.阅读下列图片,波兰在德国的进攻下,迅速灭亡的原因有( ) ①德国军队装备精良,战术先进②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③波兰军队装备陈旧,战术落后④意大利趁火打劫,攻打波兰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问题的能力。从三幅图片反映的信息可知①②③符合题意,④的叙述不符合史实。故正确选项为C。 答案:C 3.下图是题为《荒唐的伴侣》的漫画,对其反映的事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致使英法终止了绥靖政策 B.使德国免去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 C.使苏联赢得了一定的备战时间 D.客观上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漫画反映出苏联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英法的绥靖政策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直到丘吉尔上台,英国才最终放弃了绥靖政策,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并没有终止英法的绥靖政策,故A表述是错误的。 答案:A 4.下列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英法绥靖政策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B.都具有中立自保的性质 C.都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D.都具有对外扩张的特点 解析: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作为大国不采取措施制止,却采取中立自保的利己措施,结果是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损害了遭受侵略的弱小民族的利益。 答案:D 5.1939年8月,希特勒私下宣称:“让我们把这一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目前苏联并不危险……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在以后一两年中,目前的局面将继续存在。”这表明德国签约的首要目的是( ) A.在未来的战争中免于两线作战 B.在德军突袭波兰时避免与苏军发生冲突 C.首先攻占西欧,为将来进攻苏联做准备 D.防止苏联与英法构筑集体安全体系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39年8月”“……确保我们后方……”“只有当我们……才能反对苏联”,可以看出德国签约是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先进攻西欧,确保苏联按兵不动,等其在西欧“行动自由”时再进攻苏联,以后的二战态势也说明了这一点,故选A 项。 答案:A 6.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曾经扩展疆域,把国界向西推移了几百千米,建立了所谓的“东方战线”。此事始于( ) A.德军侵入波兰之际B.法国被迫投降之际 C.英国遭受空袭之际D.苏德战争爆发之际 解析:在德国入侵波兰后,苏联也出兵占领波兰东部,建立所谓的“东方战线”。B、C、D三项都发生在此之后。答案选A项。 答案:A 7.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在军事上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凭借马奇诺防线采取消极防御方针 B.对德国丧失了应有的警惕 C.敦刻尔克撤退过早转移了大批兵力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目标导航] 1 了解亚、非、欧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概况。2 理解20世纪30年代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重点)。3 正确认识西班牙内战的性质(难点)。4 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失败的原因(难点)。 一、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1.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1)发展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②七七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动下,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2)简况 ①正面战场: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平型关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大捷重创日军,歼敌两万人。 ②敌后战场:消耗和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 (3)意义 ①到1938年10月,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②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 2 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 (1)起因:为控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埃塞俄比亚。 (2)概况 ①1935年10月,意大利不宣而战,入侵埃塞俄比亚,意军速胜企图没有得逞。 ②1936年5月,意军攻陷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不久,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3)败因 ①意:准备充分,装备先进。 ②埃:军队装备陈旧,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③英法:对意侵略活动采取纵容政策。 [思维点拨] 意、德、日法西斯政权在对内实行恐怖统治的同时,在东北非、西南欧和远东地区进行了疯狂的侵略扩张。 二、西班牙内战 1.背景 (1)西班牙于1931年成立共和国。 (2)1936年,西班牙左派政党组织的人民阵线上台执政,打击了保守势力。2.爆发:1936年7月代表西班牙右翼势力的佛朗哥将军发动叛乱,内战爆发。3.各种势力的态度 (1)德、意向叛军提供装备,并派出军队直接参战。 (2)苏联向西班牙共和政府提供援助。 (3)在共产国际的号召下,54个国家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组成“国际纵队”开赴西班牙。 4.性质:既是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反动保守势力的革命战争,同时也是一场有国际力量卷入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 5.结果:1939年,共和国政府灭亡,佛朗哥建立了法西斯独裁政权。 [重点精讲] 1.以英法为首的西方大国,对意大利的侵略活动采取了纵容的绥靖政策,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国际联盟没有把石油列入禁运范围,苏伊士运河仍然对意大利军队开放。 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孤立无援的不利地位,再加上一些大国的纵容、绥靖,国际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统一力量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 三、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背景:德、意、日三国在对外扩张中加快了相互勾结的步伐。 2.过程 (1)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单元检测 第二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

单元检测(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美国学者特纳说:“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30年月剑桥高校的同学中是人尽皆知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可供选择的经济学之一……有人开头思考马克思主义者考虑到的问题。”这一时期,剑桥高校的同学对马克思主义发生爱好是由于它 () A.指明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B.论述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思想 C.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克服经济危机的解决方法 D.使一些经济学家感受到巨大威逼 解析材料所示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月”,可以推断当时资本主义世界正发生严峻的经济危机,而依据所学学问推断B、C、D三项均与材料主题无关,故答案为A项。 答案A 2.德国法西斯上台前,宣扬“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犹太人和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这说明() A.法西斯势力打出社会主义旗号以拉拢工人 B.法西斯势力预备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C.法西斯势力打出民族主义旗号以蛊惑人心 D.法西斯势力与垄断资产阶级利益全都 解析民族优越论是法西斯势力蛊惑人心的手段,通过哄骗宣扬,法西斯势力获得了德意志民族各阶层的广泛信任,从而赢得了大选,取得了统治地位。 答案C 3.德、日法西斯化的历史渊源中,相像点是() ①重点进展军事工业②军部把握内阁大权③崇尚军国主义传统④信奉专制统治制度 A.①②B.①③④C.③④D.②③④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德、日法西斯化的概况。军部是日本独有的法西斯机构,因 此带②的选项都是错误的,这样就可以将A、D两项排解。比较B、C两个选项,只需确定 ①是否正确即可。两国都是军国主义盛行的国家,所以军事工业始终是它们进展的重点。 答案B 4.与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反映的主题最贴近的历史大事是() A.中途岛海战B.南京大屠杀 C.珍宝港大事D.慕尼黑阴谋 解析结合所学学问,《格尔尼卡》是为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暴行而创作的,用现代主义手法,向全世界揭露法西斯的暴行,答案为B。 答案B 5.英法对法西斯侵略实行了纵容的态度,主要表现在() ①对日本侵入中国东北三省进行辩护和迁就②在意埃战斗时为意大利供应了便利③西班 牙内战时实行“不干涉政策”④通过“中立法案”禁止将武器卖给交战国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英法”一词,不包含美国。 答案C 6.1939年6月30日,美国国会争辩修改《中立法》时发生激烈辩论,最终众议院以200票对188票通过了对交战国维持军火禁运的议案。这说明当时的美国 () A.“孤立主义”仍占优势 B.国会明确支持法西斯侵略 C.已经放弃“中立”政策 D.与法西斯国家的冲突缓和 解析材料中“200票对188票通过了对交战国维持军火禁运的议案”,反映了当时美国的“孤立主义”仍占优势,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答案A 7.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国后,在机场手持慕尼黑协定向人们炫耀,并得到

高中历史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检测(含解析)人民版选修3

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检测 ( 时间 :45 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 共 10 小题 , 每题 5 分 , 共 50 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吻合题目要求的 ) 1. 有人说 : “把纳粹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此语依照的事实是() A.纳粹党经过议会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B.纳粹党的对外政策获取德国人的宽泛支持 C.损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 D.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了实质利益 答案 A 分析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 德国人自己选择了纳粹的暴政。纳粹党经过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 党从而确立了统治, 应选 A 项。 2.1936 年 8 月法国政府声明 : “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信心严格防范直接或间接对该国( 西班 牙 ) 内政的所有干涉。”这表示法国政府() A.充分敬爱西班牙的主权 B.支持西班牙的革命力量 C.支持西班牙的反动权利 D.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 答案 D 分析从表面上看 , 法国声明不干涉西班牙内战, 而实质上这种不干涉就是对法西斯德国的纵容,由于德国对西班牙进行了武装干涉, 支持佛朗哥叛军。故 D 项吻合题意。 3.1938 年英、法、德、意四国召开慕尼黑会议, 会议满足德国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所有要求, 换 取希特勒在“和平宣言”上签字。这一结果碰到了英法两公民众的欢迎, 英国首相张伯伦被称 赞为和平的使者。这主要说明() A.德国意在打破凡尔赛系统的拘束 B.保护世界和平成为英法首要目标 C.英法与法西斯权利利益渐渐趋同 D.英法缺乏抵抗法西斯侵略的信心 答案 D

4.德国法西斯首领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 : “1939 年初 , 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 推行 , 是《慕尼黑协议》的扩大, 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 A. 割占苏台德地区 B. 吞并奥地利 C. 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 攻击波兰 答案 C 分析依照资料供应的信息, 在 1939 年初 , 而且是在《慕尼黑协议》的基础上有所扩大, 联系相关史实 , 可知是指1939 年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 5.1939 年 8 月 , 希特勒私下宣称 : “让我们把这一合约( 《苏德互不侵犯合约》) 看做是保证我们后方的东西吧。”“目前苏联其实不危险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 我们才能反对苏联。在今后一两年中, 目前的场面将连续存在。”这表示德国签约的首要目的是() A. 在将来的战争中免于两线作战 B. 在德军突袭波兰时防范与苏军发生矛盾 C. 第一攻陷西欧 , 为将来攻击苏联做准备 D. 防范苏联与英法修筑集体安全系统 答案 A 分析从资料中的要点信息“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 我们才能反对苏联”能够看出,德国签署《苏德互不侵犯合约》的目的是防范坠入两线作战的境地。故 A 项吻合题意。 欧洲桥的架设 6.观察右图中的漫画, 此漫画尖锐地指出: 存在于欧洲其他国家中的如桥墩般的五种“力量”——脆弱、背叛、慌张、腐败、欺诈在战争初期“支撑了”希特勒军事侵略的野心和脚 步。希特勒的军事欺诈和攻击第一次没有得逞的是() A.攻击波兰 B.攻击北欧 C.进军法国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3)非选择题综合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3)非选择题综合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1)态度及其原因:苏联急于要求英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主要原因是让英美盟军牵制德军的力量,以减轻自身的军事压力。 英美两国搁置了苏联的要求。原因:一是美英的战略重点集中在太平洋战场对付日军;二是为让苏德军队两败俱伤以坐收渔人之利。 (2)原因:1944年,一方面,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能够腾出手来;另一方面,苏联红军对德军的战略反攻突飞猛进,美英出于抢夺对德战争胜利果实的需要。 认识: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主要是由英、美、苏三国战略利益重点的不同引起的;美国与英国的合作加剧了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美英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严重影响了战时盟国关系;出于战胜法西斯的共同利益,三国最终达成共识,并付诸实施。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0年6月,(美国)海军部预测德国可能在8月入侵大不列颠岛。11月,新任海军作战部长哈罗德·斯塔克撰文称:如果英国被打败,大英帝国解体,世界主要贸易航道将被控制,美国将无法进行全面战备;同时,英国战败后整个西半球就会暴露于轴心国的魔爪下,美国将没有基地和德国在欧洲作战,处境会相当危险。斯塔克还明确阐述了“欧洲第一”的战略思想,意在说服决策者加强与英国的合作,在大西洋保持强大攻势,而在太平洋进行相对保守的防御。

该文后来被称作“猎犬计划”,很快得到总统罗斯福和军方的认同。不久,美国通过《租借法案》。据此,美国共向英国等几十个反法西斯国家提供了500多亿美元的物资。这是美国走向参战的重要一步。为保证法案的顺利实施,必须开展有效的跨大西洋护航。1941年1月,英国欣然接受“猎犬计划”,并表示迫切需要美国给予护航帮助。2月1日,罗斯福任命欧内斯特·约瑟夫·金为新大西洋舰队总司令,开始组织跨大西洋护航。 ——摘编自卞秀瑜《二战期间美国世界海权霸主地位的确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猎犬计划”得到广泛认同及推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猎犬计划”推行的影响。 【答案】(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日法西斯肆意扩张;法国败亡,英国遭到重创;美国国家利益受到威胁,处境危险。 (2)影响:保障了美国国家安全;支援了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的抗战;扩大了美国的影响力。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希特勒狂妄宣称,消灭布尔什维克主义是他一生的目标,是纳粹党的基本思想。为此,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签订三国协定,矛头首先指向苏联。据统计,从1940年9月到1941年9月,德国军费开支就达601亿马克,占国家全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检测题--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的事件() ①德国吞并奥地利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①德意支持佛朗哥叛军干涉西班牙内战①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A. ①①①① B. ①①①① C. ①①①① D. ①①①① 2.下图是“二战”期间的著名漫画《美国人虔诚地希望》。它说明美国希望() A.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 B.结束北非战场的战事 C.尽快打败法西斯德国 D.扭转太平洋战场局势 3.下列对于20世纪30年代埃塞俄比亚遭受意大利侵略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埃军曾一度控制全国战局 B.埃军虽英勇抵抗但未能粉碎意军速战企图 C.埃塞俄比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力弱 D.埃塞俄比亚得到了国际力量的大力支持 4.1940年8月,美国政府决定对日本实行冻结财产和禁运钢铁、石油等措施,其直接原因是() A.日本与德、意结成三国轴心 B.日军趁机开始向东南亚扩张 C.法国宣布向德国法西斯投降 D.日军对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 5.二战爆发前,法西斯侵略者在世界范围内发动的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是() A.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B.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建立 6.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A.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B.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C.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D.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7.“由于港口的一半已被毁坏,只剩下几里长的空旷海滩,撤退的前景似乎令人绝望。人们希望也许能使45 000人得救;事实上,有336 000人乘船渡过了海峡。”材料所描述的“撤退”() A.削弱了盟军的军事力量 B.为盟军的日后反击保存了有生力量 C.使德军占领了整个欧洲大陆 D.使盟军失去了反击德军的最佳阵地 8.莫斯科战役最深远的影响是() A.鼓舞了苏联军民的斗志 B.扭转了苏德战场的战局 C.打破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D.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 9.某校举办了一次历史小报展览,有一位同学在小报中有下列一段叙述,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几处史实错误:“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1942年7月,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列宁格勒,苏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1943年2月,苏军取得战略胜利。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召开会议,决定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A. 1处错误 B. 2处错误 C. 3处错误 D. 4处错误 10.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下册同步习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下表为一段时期内纳粹党党员及议席变化情况统计表。这反映出( ) 时间1928年1930年1932年纳粹党党员10.8万35万85万 国会议席12 107 230 国会名次9 2 1 A.德国民族复仇情绪高涨 B.国会长期受纳粹党控制 C.纳粹党使德国摆脱困境 D.德国民主制度日益健全 2.“1929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把德国经济直接推向崩溃的边缘,谁能把德国从危机中拯救出来,谁就会成为大众拥戴的领导者。1930年9月14日是德国走向独裁的关键的一天,那天共有640万选民把他们的选票投给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及其领袖希特勒。”材料最能表明( ) A.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B.经济危机对德国经济的打击沉重 C.德国民众拥护纳粹党执政 D.经济危机助推法西斯在德国的上台

3.20世纪30年代,德、日法西斯势力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中的相同点是( ) A.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夺权 B.利用经济危机引发的严重政治危机 C.依靠法西斯政党夺取政权 D.煽动民族复仇主义以获取广泛支持 4.一位政治人物曾经表示:“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他们在非洲沙漠通行无阻,或者就能安静下来。”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 ) A.一战时,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B.巴黎和会上意大利提出领土扩张要求 C.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D.二战前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题组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5.1941年12月8日,罗斯福发表国会讲话:“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无端发动这场卑鄙的进攻之时起,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进入战争状态。”这标志着( ) A.德意日结成了轴心国同盟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出现 C.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D.日本开始丧失战略上的主动权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 主义经济危机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 1.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解析】经济危机是供过于求所导致的,在经济危机期间物价是无法大幅度上涨的;面对经济危机,各国资本家如临深渊,纷纷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所以,A、C、D三项的叙述与题意不符。 【答案】 B 2.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最能说明这次危机( ) A.对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 B.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C.引起了政治危机 D.促进政府调整政策 【解析】示威者要求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的表现。 【答案】 C 3.阅读下表,分析影响表中数据变化的因素有( ) 纳粹党党员及议席变化情况统计表 A.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解析】表格反映了在1928~1932年间,德国纳粹党人数激增,在国会中的议席越来越多。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出现刺激了纳粹的扩张,故①正确;希特勒的煽动性宣传是一个重要原因,故②正确;一战后对德国的惩罚过于严重,德国人的民族复仇情绪高涨,故③正确;直到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中的名次才位列第一,并非“长期”,故④错误,选

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4.有人说:“把纳粹党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的合法道路成为执政党 B.纳粹党使德国摆脱了凡尔赛体系的束缚 C.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 D.纳粹党的扩张给德国人带来了实际利益 【解析】题干中“把纳粹党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的信息,强调德国人自己把纳粹党推上了领导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理解正确;B、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答案】 A 5.不少学者认为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于1936年。其对应的史实应当是( ) A.九一八事变B.广田弘毅内阁上台 C.七七事变D.近卫文麿内阁上台 【解析】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故A项错误。广田弘毅在1936年上台,其对内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自由,加紧扩军备战;对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使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故B项正确。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故C项错误。近卫文麿在1937年上台,故D项错误。 【答案】 B 6.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影响下,法西斯势力在德、日分别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日本法西斯专政有别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是( ) ①法西斯分子通过政变上台②建立起一党独裁专政 ③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④利用了阶级矛盾异常激化的有利时机 A.①②③④B.①③ C.①②③D.③④ 【解析】日本法西斯通过政变上台,军部在政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有别于德国。②是德国法西斯专政的特点,④是二者的共同点,故选B项。 【答案】 B [能力提升] 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凡尔赛—华盛顿这个维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体系,在逐步走向瓦解,而1929年的经济危机给了它致命的一击。当经济危机在30年代初终于艰难地渡过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世界和欧洲的局势,它已完全是另外一副面孔了。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文档:单元质量检测(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解析

单元质量检测(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1930年,希特勒在一次演说中说:“如果德国人不能解决自己国家空间缺乏的问题……那他2 000年的历史就付诸东流了。……(德国)必须抢占并保有空间。”对希特勒所谓的“空间理论”出台的背景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大危机的爆发B.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C.德国冲破凡尔赛体系D.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形成 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0年”可知,此时的德国正值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故A项正确。 2.20世纪30年代下半叶,丘吉尔曾发表言论指出,“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丘吉尔“中立”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A.对纳粹德国存在着畏怯心理 B.遵守《慕尼黑协定》 C.支持绥靖政策以求国家安全 D.对集体安全落空的失望 解析:选C根据材料,丘吉尔采取中立的态度是二战前英法等国采取绥靖政策的体现,故C项正确。 3.在反法西斯斗争中,西方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都迫切要求联合行动。美、英、苏三大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联合行动开始于() A.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签订 B.《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C.三国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美苏军队的易北河会师 解析:选A1941年10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关于美、英以武器提供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标志着三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联合行动,故A项正确。 4.希特勒在二战初期极力鼓吹“闪电战”这一新战术的丰功伟绩。与这一新战术运用不符的是() A.德国在进攻波兰中首次使用 B.实行“施里芬计划”攻占法国 C.实施“巴巴罗萨计划”突袭苏联 D.在莫斯科战役中宣告破产 解析:选B实行“施里芬计划”发生在一战期间。

部编版2020高中历史 专题3 第二次世界大战阶段质量评估练习 人民版选修3

专题3 第二次世界大战 阶段质量评估(三)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有人说:“把纳粹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此语依据的事实是( ) A.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B.纳粹党的对外政策得到德国人的普遍支持 C.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 D.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了实际利益 解析: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德国人自己选择了纳粹的暴政。纳粹党通过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党从而确立了统治,故选A项。 答案:A 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法西斯侵略者在世界范围内发动的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是( ) A.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B.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建立 解析:A项开始于1935年;B项开始于1936年;C项开始于1931年;D项本身不属于局部战争,故选C项。 答案:C 3.慕尼黑会议违背了国际惯例的突出表现是( ) A.允许法西斯国家参加B.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C.带有强权政治的色彩D.禁止当事国参加 解析:慕尼黑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场的情况下,由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决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这是这次会议严重违背国际惯例的突出表现,即禁止当事国参加。 答案:D 4.右图是一幅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海报,上面有林肯《葛底斯 堡演说》中的话:“决不让那些死去的人们白白牺牲。”该海报最早可能 出现于( ) A.《慕尼黑协定》签字后 B.德军向英法发动进攻后 C.苏德战争爆发后

D.日军突袭珍珠港后 解析:“死去的人们”以及图中已残缺不全的美国国旗表明,美国的利益遭受到了直接的损失。因此,图中的海报应是在美国遭受日本攻击后出现的,由此判断D项正确。 答案:D 5.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战场中,反法西斯力量最先转入反攻的是( ) A.太平洋战场B.苏德战场 C.北非战场D.中国战场 解析:太平洋战场转入反攻是在1942年6月;苏德战场转入反攻是在1942年11月;北非战场转入反攻是在1942年10月;中国战场转入反攻是在1945年。 答案:A 6.下列叙述中不能准确体现出因果关系的是( ) A.德黑兰会议——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B.诺曼底登陆——德国东西两线作战 C.雅尔塔会议——德意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D.《波茨坦公告》——日本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 解析:雅尔塔会议与意大利投降并无联系,意大利早在1943年便已投降;A、B、D三项叙述均符合教材中的因果关系。 答案:C 7.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参与签署或以中国的名义参与签署的反法西斯文件有( ) ①《大西洋宪章》②《开罗宣言》③《雅尔塔协定》④《波茨坦公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②③④项四个文件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签署的,《大西洋宪章》是英美两国发表的,《开罗宣言》是中、美、英三国发表的,《雅尔塔协定》是美、英、苏三国签署的,《波茨坦公告》是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的。故符合条件的文件为②④项。 答案:D 8.下图是两幅摄制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典照片,分别记录了激战后的美国与苏联士兵将国旗插上制高点的历史瞬间。两国士兵这种行动展露的主要情怀是( ) A.英雄主义B.爱国主义

2021版高中历史 3.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

3.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3) 一、选择题 1.希特勒称霸欧洲和世界的决定性步骤是() A.打败法国 B.占领英国 C.消灭苏联 D.消灭美国 2.(2012·全国高考)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这反映出丘吉尔() A.愿意承担绥靖政策失败的责任 B.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 C.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 D.力主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某重大事件发生之后,希特勒感到很欣喜“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在三千年中从未失败过的盟国”。丘吉尔也表达了一种解脱的感觉,他对战争形势作出评价“胜利终究属于我们。”蒋介石则突然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此处“某重大事件”应该是() A.苏德战争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订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4.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战事的发生地。这一事件() A.改变了大战发生后美国的“中立”政策 B.标志着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 C.证明制空权转移到反法西斯盟国一边 D.导致了反法西斯力量实现更大规模联合 5.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相同点是 () A.都是绥靖政策的必然结果 B.都有利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C.直接决定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命运 D.都是法西斯军队实施的突然袭击 6.(2012·宜昌模拟)1941年3月11日,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租借法案。根据法案规定,总统可以向“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的任何国家出售、转让、交换、租借或以其他方法处理……任何国防物资”。该法案的实施() A.使美国总统突破了宪法赋予的权力 B.扩大了美国对受援国的影响 C.推动了美国战后资本的扩张 D.表明美国终止了中立立场 7.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宣布:“苏联的危险就是……我们的危险,也是美国的危险,正如苏联人为保家而战的事业是全世界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民族的事业一样。”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专题检测 ( 二) 一、选择题 1.20 世纪 30 年月,阿诺德·汤因比说:“世界各地全部的人都在仔细地思虑并爽快地谈论 着西方的社会制度或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致使这一现象的本源是() A.“凡尔赛—华盛顿系统”的崩溃 B.经济大危机 C.资本主义制度的消亡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答案B 分析要注意重点信息“ 20世纪30年月”。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制度下各样矛盾激化,社会动乱不安,致使了世界各地人们对西方社会制度的思疑,故B 项正确。 2.德国法西斯头领戈培尔在他的日志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 划的实行,是《慕尼黑协议》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益的地位。”为此采纳的行动是() A.兼并奥地利B.割占苏台德地域 C.兼并捷克斯洛伐克D.攻击波兰 答案C 分析注意资猜中的重点信息:“1939年初”“《慕尼黑协议》的扩大”。由此可判断这个 计划是慕尼黑阴谋实现后的下一行动目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目标是兼并整个捷克斯洛 伐克。 3. 1940 年 5 月 13 日,丘吉尔在下院发布演说时讲道:“我没有其余,我只有热血、辛勤、 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这里说 的“我们的政策”是指() A.绥靖政策B.抵挡政策 C.中立政策D.“冷战”政策 答案B 分析从丘吉尔发布演讲的时间,能够判断出 B 项是切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4.察看漫画:墙上的帽子写着波兰、比利时、法国等,最后一顶帽子是英国。希特勒以“牙 医”的身份出现,对仅剩的一个病人 ( 英国 ) 喊道:“下一个!”联合所学知识判断漫画表示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