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田蕴章介绍书法常识

田蕴章介绍书法常识

田蕴章介绍书法常识
田蕴章介绍书法常识

田蕴章介绍书法常识

书法常识(一)----文房四宝的配合

在古代的文房书斋中,除笔、墨、纸、砚这四种主要文具外,还有一些与之配套的其他器具,它们也是组成文具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员。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编》中记述了四十多种文房用品,通常较为常见的有:

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

臂搁:又称秘阁、搁臂、腕枕,写字时为防墨沾污手,垫于臂下的用具。呈拱形,以竹制品为多。

诗筒:日常吟咏唱和书于诗笺后,可供插放的用具。多以竹制,取清雅之意。

笔架:又称笔格、笔搁,供架笔所用。往往作山峰形,凹处可臵笔。也有人物和动物形的,或天然老树根枝尤妙。

笔筒:笔不用时插放其内。材质较多,瓷、玉、竹、木、漆均见制作。或圆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他形的。

笔洗:笔使用后以之濯洗余墨。多为钵盂形,也作花叶形或他形。

墨床:墨研磨中稍事停歇,因磨墨处湿润,以供临时搁墨之用。

墨匣:用于贮藏墨锭。多为漆匣,以远湿防潮。漆面上常作描金花纹,或用螺细镶嵌。

镇纸:又称书镇,作压纸或压书之用,以保持纸、书面的平整。常作各种动物形。

水注:注水于砚面供研磨,多作圆壶、方壶,有嘴,也常作辟邪、蟾蜍、天鸡等动物形。

砚滴:又称水滴、书滴,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

砚匣:又称砚盒,安臵砚台之用。以紫擅、乌木、豆瓣摘及漆制者为佳。

印章:用于钤在书法,绘画作品上,有名号章、闲章等,多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制成,也有铜、玉、象牙章等。

印盒:又称印台、印色池,臵放印泥。多为瓷、玉质,有圆有方,分盖与身两部分。

前面已经提过文房四宝的特性及选取使用之法,现在进一步来将其互相配合,以求发挥功能的极限。古人常以健毫笔书写在笺纸上,以柔性的宣纸写也行,所以健毫笔可任意配纸。而弱吸墨的纸可以用健毫笔

书写,使用柔毫笔亦可,所以弱吸墨纸类也可任意配笔。这种配法是纸与笔相合的原则,而柔毫笔与强吸墨的纸较为特殊的分法则如下:

强吸墨纸适合配健毫笔:

强吸墨纸类以宣纸为代表,因为它吸墨性强,笔一碰触到纸,墨汁即迅速化开,若行笔略迟则笔画尽成墨团;而羊毫笔毛较软,行笔略急则墨汁不易渗透,字会虚浮无力,所以使用健毫笔写快方能配合强吸墨纸。两者配合,方能尽其所能。于师长卿论之,云:“用羊毫笔在宣纸上作字,那可就大非易事了。因为宣纸的吸墨性太强,墨一入纸,墨汁便沁入纤维,而且迅速渗开,笔的运行稍慢,纸上立呈漆黑一团,而羊毫柔软,运行稍即,即锋颖略纸面而过,立不能注于纸。”故强吸墨纸,唯选配健毫笔始能相合。

柔毫笔宜配弱吸墨滑纸:

柔毫笔较软,不易发挥个人特色之雄挺刚毅,所以历代书法家多使用健毫笔,鲜有用柔毫笔之。其实,柔毫笔虽弱,只要选纸得当,亦可书写出极富姿媚含蓄的字。而柔毫笔以弱吸墨纸得当,以笺指为类,虽较宣纸脆而硬,且平滑吸墨性弱,但行笔放慢亦可使转自如。清代书法家如张照、梁同书、王文治皆善以羊毫笔书写于。其笺纸或绢上风格姿媚丰腴、温润含

蓄,另创一格,于师长卿有言:“盖滑纸或绢,性不吸墨,墨沈落纸皆浮在面上,以羊毫之柔顺,写光滑之纸绢,使转运行,自极得心应手。”师言极是也!

健毫笔配浓墨:

以笔沾触墨汁,笔墨之关系可想而知。大致使用健毫笔搭配浓墨,最能表现苍拔雄劲之笔力,王澍曾道:“墨须浓,笔需健,以健笔用浓墨,斯作字有力而气韵浮动。”此言甚是,前代书法家莫不以为然,清刘墉特以健毫浓墨着称,世有“浓墨宰相”之誉。淡墨柔笔并非书人特好之配合,但其实是别具特色的,富有姿媚之韵,王文治善于淡墨柔毫,世称之“淡墨探花”,也是极为适合的。

笔墨纸砚之调配:

笔墨砚三者实是密不可分的,砚台中好的,若端正富光泽明亮,极易下墨与发墨。所谓“墨在砚中,随笔旋转”,“墨逾坚者,其恋石也弥甚”,其关系之密切可视而得知!工具若如手足般配合,必能使书法达到尽善尽美之境界也!

书法常识(二)----纸

纸的历史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采用什么来作为记事材料的呢?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嫌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

一般人们皆知,纸是在东汉由蔡伦发明的。但近年的考古发掘,却对此提出了疑问。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这些右纸均据其出土的地点而被冠名。

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

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

纸的种类

造纸的主要源料多为植物纤维,以竹与木为主,木之纤维柔韧,制成之纸,吸墨较强;竹之纤维脆硬,所制之纸,吸墨性较弱,故以此分为两大类:弱吸墨纸类:

多系竹纤维制成,纸面较光滑,墨浮于表面,不易慢开,所以色彩鲜艳。以牋纸类为主,如澄心堂纸、泥金牋,还有今之洋纸也属之。

澄心堂纸:

为南唐李后主所使用之名纸,与廷圭墨齐名。特性平滑紧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玺”之称,为弱吸墨纸之上品,差一点的称玉水纸,次差的称冷金牋。“轻脆”,即其特性。

蜀牋:

据说西蜀传蔡伦造纸古法,所产蜀牋,自唐以来颇富盛名,如薛涛牋、谢公牋等。据说其地水质精纯,故其纸特优。“谢公牋”以师厚创牋样得名,因有十色,又称十色牋。“薛涛牋”则因涛得名,但此种彩色牋纸,虽系遵古法制成,染色易败,不能传久,为

应酬把玩罢了。

藏经纸:

藏经纸乃佛寺用以书写或印制佛经者,又名金粟牋,有黄白两种。

明清人常用之泥金牋、蜡牋,今天已很少见,冷光牋虽为表光之最下者,也很少见了。今天一般都用日本制的鸟子纸,但价格昂贵,又不能持久,实在也并不实用。

强吸墨纸类:

多系木质纤维所制,吸墨性强,表面生涩,墨一落纸,极易漫开,书写常加浆或涂蜡,光彩不若牋纸鲜明,较为含蓄,以宣纸类为主。虽然较晚出现,但今已取代牋纸,成为最名贵的书写用纸。

宣纸与彷宣:

今日最名贵之书写用纸便是玉板宣了。玉板宣,合桑、短节木头、稻桿与檀木皮以以石灰浸之制成,吸墨性最强,质地最优。宣纸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实不产纸,而是周围诸地产纸,皆以宣为散集地的原因。

继续来讲名贵的玉板宣。这种纸可不是人人有办法用的,因为它非常吸墨,所以运笔过慢的人,用的就很辛苦了:只要笔稍停,墨就会渗出来,形成一个

大大的墨团!但也有人利用它的特性,写出别有风味的字,像包世臣的淡墨书,齐白石的大笔写意画等。

因为宣纸过于吸墨难写,所以就有人加以改良:或用砑光,或加胶矾,还有加浆而成的。经过改良之后的宣纸吸墨性略减,比较容易书写。

毛边纸、元书纸与棉纸:

宣纸昂贵,一般习字时多用毛边纸。这种纸本来是用于印书的,但因为纸质好,有人买了书之后裁来练字,所以称为“毛边纸”。此纸所用原料,以竹为主,色呈牙黄,质地精良,和我们今天中小学生习字簿所用的机器制毛边纸有很大的差距。元书纸和毛边纸近似,但今已无闻。本省所制的棉纸也可以算是这一类,质地渐佳,颇具韧性,价格亦不甚贵,可以做为习字用。

纸的选择方法

质地柔韧厚密:

选择纸张的时候质地是最重要的,质地不佳的纸既容易损笔,又不易保存,古今名纸,莫不以品质见称,如澄心堂纸“密如玺”,玉板宣“柔韧、耐久”。纸质坚韧紧密是最好的,选择时以目测就可以知晓。

色彩洁白:

纸如果不白,就是原料不好、或水质欠佳,都算

不上是好的纸。洁白无比的玉板宣便以檀木为原料,蜀牋则“以浣花潭水造纸”,都是实例。若是染色的,也要精纯洁白,才是本性佳之纸,但染色之纸不易传久,若希望作品百年后能放在故宫博物院,还是避免使用的好。洁白不洁白用眼睛看就能明白,这也不需要我多言吧。

表面光涩适中:

纸之表面有光滑和粗涩之分;光滑固易行笔,但若过滑而笔轻拂而过,便无笔力可言,若粗涩则与之相反,易得笔力,但过涩则难于施笔,易损笔锋,所谓“细而不涩”也。这个可凭视觉与触觉分辨,就不多谈了。

吸墨适度:

纸须能入墨,否则墨浮纸表,易于脱落,不能久存。一般而言,宣纸类吸墨较强,牋纸则反之。吸墨太强,若运笔稍慢,则点画俱成墨团。但若吸墨性太弱,墨不易入纸,亦非所宜。故择纸时要考虑到书体及个人运笔速度,要以墨汁能入纸但不成“团”为佳,选购时若店家允许,仅管用墨去试,一试便知。

据碑帖择纸:

临摹碑帖,若要求形似神肖,不仅要注意到笔,纸也是条件之一。择纸先辨其吸墨性,视真迹的入纸

程度而定,入纸多则选用强吸墨纸,反之便选较弱者。若无法窥知入墨实况,如石板所印者,亦可就其风俗辨之,锋芒显露,神彩奕奕者,多用牋纸类;温润含蓄,风华内敛者,则可选用宣纸类。

依个性择纸:

当然,个人的喜好也是该考虑的,否则若买回不爱用的纸,只怕用都不想用了。另运笔急者,宜选强吸墨纸,其墨方能入纸,行笔迟缓者,则可选弱吸墨纸,不然墨团跃然纸上,可不大妙啊。

纸的使用方法

宜平:

书写时必需平放,才易于书写;若纸皱,便不易书写了。惟有人写古篆隶时,故意将纸揉皱,以求斑驳之致与古意。

洁净:

纸上污秽,会影响观瞻运笔与墨色,灰尘也会影响运笔,若与墨汁相杂,墨既不坚,亦乏光彩。这虽然只是小事,但也是很重要的哦!

分格:

书法书法,写字最重法度,故“书”、“法”并称,尤重间架与章法,布臵章法有纵行横列之分,立定间架则有九宫、田字、米字诸式。线条亦有明暗之

别,凡篆隶行草楷诸体都是如此,尤其是楷书更是重要;据说唐人重“法”,丝毫不苟,看留下来的名家诸法,其法度之谨严,空前绝后,故有九宫创于唐人之说。

分格也需随书体而定,法度最严的楷书和篆隶,纵横需整齐,行列皆可画分,而行草惟有直行,不宜加横列,以免缚手缚脚,不得纵放。明线宜细,以免妨害观胆,暗线用书宜轻,不必涂抹,以免损毁纸张。若摺纸易起皱折,妨碍运笔,亦须避免。

固定:

书写时纸需固定,若纸随笔动,字便不能随心应手。方法除了以左手按纸,也可以用镇尺压在适当位臵,使纸固定。

垫吸水布:

以笔饱蘸浓墨写字时于顿挫重按处,力透纸背,墨渗纸外,不但会沾污桌面,且笔画染开,也会破坏画面。所以需要以吸水纸或布垫在纸下,可以将渗出的墨吸乾净,保持画面整齐。

待乾收纸:

墨汁未乾时收纸的下场大家都很明白吧!好好的一个字平白多了个“镜像”,有时实在令人哭笑不得。还有,不要自作聪明的将作品“盼乾”,或是想用卫

生纸吸乾,这样不但会使墨易脱落,且会使墨色受损。收拾时,不要任意摺叠,以免损纸,有碍观胆。

藏诸乾凉处:

纸受潮易腐朽,过度乾燥又会破裂,因此若想使贵大作能长长久久,就保存在乾燥阴凉的地方。其他如虫蛀也需注意

书法常识(三)-----笔

笔的历史

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毛笔可算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了。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魁力。不过由于毛笔易损,不好保存,故留传至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毛笔的制造历史非常久远,早在战国时,毛笔的使用已相当地发达。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是与毛笔的使用分不开的。古笔的品种较多,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就曾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黄羊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等。从性能上分,则有硬毫、软毫、兼毫。

从笔管的质地来分,又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况香木、雕漆、绿沉漆、螺细、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从笔的用途来分,有山水笔、花卉笔、叶筋笔、人物笔、衣纹笔、设骨笔、彩色笔等。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毛笔之源一般人都以为是秦代的蒙恬,但考殷墟出土之甲骨片上所残留之朱书与墨迹,系用毛笔所写。由此可知毛笔起于殷商之前,而蒙恬实为毛笔之改良者。

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市、敦煌市悬泉臵和马圈湾、内蒙古自治区古居延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笔的种类

笔之种类甚多,现在所使用的,以紫毫、狼毫、

羊毫及兼毫最为重要。

紫毫笔乃取野兔项背之毫制成,因色呈黑紫而得名。南北方之兔毫坚劲程度亦不同,也有取南北毫合制的。兔毫坚韧,谓之健毫笔,以北毫为尚,其毫长而锐,宜于书写劲直方正之字,向为书家看重。白居易紫毫笔乐府词云:“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将紫毫笔的特性描写的非常完整。但因只有野兔项背之毛可用,其值昂贵,且豪颖不长,所以无法书写牌匾大字。

狼毫笔就字面而言,是以狼毫制成。前代也确实以狼毫制笔;但今日所称之狼毫,为黄鼠“狼”之“毫”,而非狼之毫。狼毫所见的记录甚晚,有人也以“鼠须笔”即狼毫笔,则狼毫之用便可推至王羲之晋代之前,但无法肯定。黄鼠狼仅尾尖之毫可供制笔,性质坚韧,仅次于兔毫而过于羊毫,也属健毫笔。缺点与紫毫相似,也没有过大的。

羊毫是以青羊或黄羊之须或尾毫制成。考其始于南北朝之前,至秦时蒙恬改良之新笔已成制笔材料。书法最重笔力,羊毫柔而无锋,书亦“柔弱无骨”,故历代书法家都很少使用。羊毫造笔,大约是南宋以后才盛行的;而被普遍采用,却是清初之后的事。因为清一代讲究圆润含蓄,不可露才扬己,故只有柔腴

的羊毫能达到当时的要求而被普遍使用。羊毫的柔软程度亦有差等,若与纸墨佩合得当,亦能表现丰腴柔媚之风格,且廉价易得,毫毛较长,可写半尺之上的大字。

兼毫笔是合两种以上之毫制成,依其混合比例命名,如三紫七羊、五紫五羊等。蒙恬改良之笔,以“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即属兼毫笔。兼毫多取一健一柔相配,以健毫为主,居内,称之为“柱”;柔毫则处外、为副,称之为“被”。柱之毫长,被之毫毛短,即所谓“有柱有被”笔。而被亦有多层者,便有以兔毫为柱,外加较短之羊毛被,再披与柱等长之毫,共三层,所以根部特粗,尖端较细,储墨较多,便于书写。特性依混合比例而不同,或刚或柔,或刚柔适中,且价廉工省,此皆其优点。

笔的选用方法

笔有“四德”,即“尖、齐、圆、健”,下面逐一介绍:

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锐。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作家常以“秃笔”称自己的笔,但笔不尖则成秃笔,做书神采顿失。

选购新笔时,毫毛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检查旧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

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中无空隙,运笔时“万毫齐力”。因为需把笔完全润开,选购时就较无法检查这一点。

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

选购时,毫毛有胶聚拢,是不是圆满,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健:即笔腰弹力;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笔有弹力,则能运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弹力较羊毫强,书亦坚挺峻拔。

关于这点,润开后将笔重按再提起,锋直则健。

四德指的是笔本身的功能,选笔时也要顾及临摹的碑帖。所谓“用某家所用的笔,又写他那一种字”也。要判断所使用的是那一种笔,直接看他的字迹是最好的方法:风格健劲的,选用健毫;姿媚丰腴的,选用柔毫;刚柔难分的,则选用兼毫。笔的特性亦影响写出来的书法,如此才能臻乎书法之妙境。

还有一点是字体大小方面,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小笔写大字易损笔且不能使转自如,大笔写小字则杀鸡焉用牛刀了。

笔的保养方法

有了好笔之后保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启用新笔,首须开笔。将买回来的笔以“温水”泡开,且浸水时间不可太久,至笔锋“全开”即可,不可使笔根胶质也化开,否则就会变成“掉毛笔”,毫毛易于脱落。紫毫较硬,宜多浸在水中一些时间。

润笔是写字前的必要工作,不可以笔一拿沾墨便要写字。方法是先以清水将笔毫浸湿,随即提起,也不可久浸,以免笔根之胶化开。之后将笔倒挂,直至笔锋恢复韧性为止,大概要十数分钟。笔保存之时必须乾燥,若不经润笔即书,毫毛经顿挫重按,会变的脆而易断,弹性不佳。

之后才可开始写字,这“入墨”也是有很大学问的。为求均匀,且使墨汁能渗进笔毫,须将清水先吸乾,可以笔在吸水纸上轻拖,直至乾为止。所谓“乾”,并非完全乾燥,只要去水以容墨即可。“笔之着墨三分,不得深浸至毫弱无力也”,墨少则过乾,不能运转自如,墨多则腰涨无力,皆不佳。

书写之后则需立即洗笔。墨汁有胶质,若不洗去,笔毫乾后必与墨、胶坚固黏合,要再用时不易化开,且极易折损笔毫。

洗净之后,先将笔毫余水吸乾并理顺﹝同入墨之前﹞。再将笔悬挂于笔架上,可使余水继续滴落,至

乾燥为止。需注意臵于阴凉处阴乾,以保存笔毫原形及特性,不可曝于阳光下。保存笔之要领以乾燥为尚。

书法常识(四)------砚

砚的历史

砚为文房四宝之一,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砚之起源甚早,大概在殷商初期,笔墨砚始以粗见雏形。刚开始时以笔直接蘸石墨写字,后来因为不方便,无法写大字,人类便想到了可先在坚硬东西上研磨成汁,如石玉、砖、铜、铁等。殷商时青铜器已十分发达,且陶石随手可得,砚乃随着墨的使用而遂渐成形,古时以石砚最普遍,直到现在经历多代考验仍以石质为最佳。

砚,是磨墨用的。要求细腻滋润,容易发墨,并且墨汁细匀无渣。砚也有石砚、陶砚,砖砚、玉砚等种类之分,最负盛名的是广东产的端砚和安徽产的歙砚。不过,作画用砚,也不一定那么讲究,一般选择那种石质好,砚池深、稍大有盖的,研磨时发墨快、水份不易挥发的就可以了。

砚的种类

端砚:

歙砚和端砚并称,而端砚又较歙砚更佳,据说历代皆采端溪,到南唐李主时端溪石已竭,不得已才采用次之的歙。

端砚为砚之上品,亦可再分等级。它出产自广东高要城斧柯山,唐之前属端州,故得名。山下际潮水,距江滨三、四里处,逐渐升高分下巖、中巖、上巖、龙巖、蚌坑等采石之所;下巖洞在山底,终年浸水,而砚石贵润,所以下巖之品质最佳。

但浸在水里的下巖想开采可不容易,只有每年秋冬河水降低之时才可进入,潭水无出口,须七十个人排排座,一个个将装水的瓮往上传至巖口,如此做个月余,潭水始得涸,才能进入取石。明年春天水涨,则又得重新来过了。

但若非如此,下巖之石所做的砚岂能如此发墨,“天欲降大事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嘛。但下巖到北宋时已开采净尽,明后另辟的新坑或中、上巖,品质就没有那好了。

端砚还有另一个特征,为“有眼”。如“鹦哥眼”、“了哥眼”等,据说是石嫩则眼多,石老则眼少,也有以眼来发品质优劣的,最上为活眼,再来是泪眼、

死眼等。

其实所谓“眼”便是砚上石纹,倒不一定和品质相关了。写字时多个水灵灵的眼注视是不错,又可增加砚的可欣赏性,但若生的地方不好,影响磨墨,却不如不要的好。

另外端石的颜色也被视为和品质有关,有紫、青、白等颜色,而以白色最佳,紫色最下。

端砚的优点,一是下墨,二是发墨,三是不损亳。

歙砚:

与端砚并称,因产于古歙州﹝今安徽婺源县﹞而得名。

端砚之发实是巧合,在唐开元时,猎人叶氏追逐野兽至长城里,见那儿的石头莹洁可爱,便带了几块出来,琢磨成砚。数世之后,他的后人,将砚赠与州令,州令十分喜爱,找人再去开采,于是便传扬开来。至南唐元宗时,因圣上着意翰墨,歙守又献砚,皇上大喜,提拔他为官。

歙砚因为李主而扬名天下,名声甚至大过了端砚。歙砚的正式开采至南唐才开始,它的地点也是浸在水中,质地也因此而润泽。

歙砚有“纹”,如同其砚之眼,所谓的罗纹砚,即称其石纹如罗穀葫者。纹有粗细之分,而细纹为砚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简介 篇一: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作家简介 人物导语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迷信道教的宋真宗率领百官到亳州(今安徽亳县)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下同),整个城市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看皇帝,惟独有一个学生闭门不出,仍然埋头读书。有个要好的同学特地跑来叫他:“快去看,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但这个学生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便头也不抬地继续读他的书了。果然,第二年他就得中进士,见到了皇帝。这位学生就是日后的北宋伟大的改革思想家范仲淹。 ●作家档案 范仲淹:989年─1052年 字号:字希文;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谥文正;后追封楚国公 时代:北宋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生活经历:

?范仲淹青少年时期,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这番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后来始终能以清廉律已,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忧天下”的初志。中年做官后,接连上书议论国事,讥切时弊。后得罪宰相吕夷简,贬饶州。康定元年(1040年),边事紧急,召为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由于号令严明,训练有方,又能团结当地羌人,戍边数年,名重一时,羌人尊呼为“龙图老子”,西夏称为“小范老子”,赞其腹中有数万甲兵。庆历三年(1043年),吕夷简罢相,范仲淹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建议以革新朝政,重在整顿吏治,限制公卿大臣的子侄荫官,引起腐朽官僚势力的不满,攻击他引用朋党,迫使离朝,“庆历新政”即此结束。后于赴颖州途中病死。 作品:《范文正公集》。其中《岳阳楼记》、《四民歌》、《渔家傲》等比较著名。名望: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二、成名缘由 贡献概述 任职期间,他提出了一整套以防守为主的主张抵御了西夏的袭扰,博得了宋仁宋“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的赞赏。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迁参知政事,施行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血、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十项改革措施,后终因受诽谤而罢执政。事虽未成,范仲淹庆历新政实开王安石熙宁新法之先河。

[茶文化的经典古诗词诗欣赏] 古诗词书法作品欣赏

[茶文化的经典古诗词诗欣赏] 古诗词书法作品欣赏 茶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关于茶文化的古诗词欣赏,一起来看看。 关于茶文化的古诗词欣赏 《煎茶》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尝茶》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记龙团》宋·苏辙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睛窗。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宋·范仲淹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饮茶 一己偏居多惆怅,新茶盈杯费思量。 浮沉逆顺终须止,冷暖甘苦唯留香。 茶叹 山间竹雾绕,独登缈亭上。 茶绿伴金樽,润唇淡淡香。 观鹤随仙游,闲清野云凉。 拾此得心悦,凡事多沧桑。 论茶道 挥铁剑,斩乱马,壮志从未寄篱下。 天虽变,夕日落,不如抿茶话桑麻。有关茶文化的诗句 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田蕴章介绍书法常识

田蕴章介绍书法常识 书法常识(一)----文房四宝的配合 在古代的文房书斋中,除笔、墨、纸、砚这四种主要文具外,还有一些与之配套的其他器具,它们也是组成文具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员。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编》中记述了四十多种文房用品,通常较为常见的有: 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 臂搁:又称秘阁、搁臂、腕枕,写字时为防墨沾污手,垫于臂下的用具。呈拱形,以竹制品为多。 诗筒:日常吟咏唱和书于诗笺后,可供插放的用具。多以竹制,取清雅之意。 笔架:又称笔格、笔搁,供架笔所用。往往作山峰形,凹处可臵笔。也有人物和动物形的,或天然老树根枝尤妙。 笔筒:笔不用时插放其内。材质较多,瓷、玉、竹、木、漆均见制作。或圆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他形的。

笔洗:笔使用后以之濯洗余墨。多为钵盂形,也作花叶形或他形。 墨床:墨研磨中稍事停歇,因磨墨处湿润,以供临时搁墨之用。 墨匣:用于贮藏墨锭。多为漆匣,以远湿防潮。漆面上常作描金花纹,或用螺细镶嵌。 镇纸:又称书镇,作压纸或压书之用,以保持纸、书面的平整。常作各种动物形。 水注:注水于砚面供研磨,多作圆壶、方壶,有嘴,也常作辟邪、蟾蜍、天鸡等动物形。 砚滴:又称水滴、书滴,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 砚匣:又称砚盒,安臵砚台之用。以紫擅、乌木、豆瓣摘及漆制者为佳。 印章:用于钤在书法,绘画作品上,有名号章、闲章等,多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制成,也有铜、玉、象牙章等。 印盒:又称印台、印色池,臵放印泥。多为瓷、玉质,有圆有方,分盖与身两部分。 前面已经提过文房四宝的特性及选取使用之法,现在进一步来将其互相配合,以求发挥功能的极限。古人常以健毫笔书写在笺纸上,以柔性的宣纸写也行,所以健毫笔可任意配纸。而弱吸墨的纸可以用健毫笔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卷) 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豫章、黔安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推崇杜诗韩文,善于借鉴翻新,诗风瘦硬,气象森严,自成一家,开创江西诗派,为江西诗派之鼻祖。黄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父亲为著名诗人,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交往。自小聪慧过人,一生命运多桀,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热衷佛老,也不逊于苏。举治平三年进士,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等,曾被以修实录不实之罪名而遭贬谪。他长于诗词,工于书法。其诗,奇倔劲峭,力矫轻俗之习,为江西诗派所宗;其词,豪放秀逸,与秦观齐名。其诗文、禅学出众,与苏轼并行,故又有[苏黄]之称。其书法,真、行、草俱佳。宋徵宗评云:“黄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

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书,赵孟俯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明王世贞谓其“大书酷仿《鹤铭》,狂草极拟怀素”,“老骨颠态、种槎出”。 宋黄庭坚《报云夫帖》行书<《云夫帖》亦称《致云夫七弟尺牍》、《报云夫》、《竭力田园帖》纸本32.6×65.4cm,凡18行,242字。无书写时间,从书风判断应是晚年所书,大约书于1100~1105年间。钤有“项叔子”、“安岐之印”等印记。《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等著录。《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谷园摹古法帖》、《宋黄文节公法

田蕴章356字每日一题每日一字

《田蕴章书法讲座420集大合集》DVD-01分辨率为720X576无水印001_永_永字八法 002_火_火字与笔顺 003_必_必字与书法 004_右_右字与书法 005_有_有字与执笔 006_无_无字与捻管 007_飞_飞字与入门 008_耳_耳字与入门 009_之_偏锋与中锋 010_乎_方笔与圆笔 011_者_藏锋与露锋 012_也_临帖主要方法 013_哉_临帖三忌 《蕴章书法讲座420集大合集》DVD-02分辨率为720X576无水印 014_不_先学古人还是今人 015_方_欧题字笨拙怎么办 016_为_楷行草之间的联系 017_岂_书法研究生报考方式 018_君_今人难以超越古人 019_臣_师古而不泥古 020_日_高科技与学习书法 021_月_行草字形大小 022_雨_书法界文化品位低 023_竹_书法家的标准 024_鱼_风格和面目025_马_字外功 026_龙_今人与古人临帖 027_风_书法协会(一) 028_鸟_书法协会(二) 《蕴章书法讲座420集大合集》DVD-03分辨率为720X576无水印 029_山_评委(一) 030_心_评委(二) 031_其_书法评选过程 032_虎_流行书风 033_气_学院派书法 034_良_正书展 035_能_正书展评委 036_而_投稿作弊 037_处_学者型书法家 038_门_异体字 039_安_书法的变化 040_孝_读书与书法关系 041_自_当今书法家不写自己的诗042_高_现代书法 043_武_个人书展 044_每_书法有益于健康吗 045_寿_雅俗共赏 《蕴章书法讲座420集大合集》DVD-04分率为720X576无水印

《范仲淹家训百字铭》

《范仲淹家训百字铭》 不久前,有网友给我发来一幅书法《范仲淹家训百字铭》图片(见下图),想让我为他用隶书写一幅。提起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言,几乎无人不晓,但知道他的“家训”的人就不多了,我这还是第一次见到!拜读后觉得范仲淹的家训写得非常好,正如这幅魏碑书法作品题款中所言“范仲淹家训百字铭以八德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本,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旨,乃传统家训中的精华也”,应该说是当今学习国学发扬民族传统的上佳范本。所以一见到它我就喜欢上了它,决定以几种形式书写下来。附:范仲淹家族兴旺800年的秘诀" title="[转载]《范仲淹家训百字铭》字词求真附:范仲淹家族兴旺800年的秘诀"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 list-style: none; line-height: 2;"> 附:范仲淹家族兴旺800年的秘诀" title="[转载]《范仲淹家训百字铭》字词求真附:范仲淹家族兴旺800年的秘诀" action-data="http%3A%2F%https://www.sodocs.net/doc/1110704145.html,%2Flarge%2F563 ebbf5hb85b9c8e94a5%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 list-style: none; max-width: 100%; line-height: 2;"> 范

文正公家训百字铭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毂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奉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田蕴章书法讲座365集全集

田蕴章书法讲座365集全集 为防小人将此篇据为作者,在6月10日被转载99次时,特链接书法讲座365集全集" height=95 alt="田蕴章书法讲座365集全集" src="https://www.sodocs.net/doc/1110704145.html,/DownloadImg/2011/09/2 420/17894584_1" width=95 align=right name=image_operate_3701300956549718>我的博客https://www.sodocs.net/doc/1110704145.html,/zajsx,将印章置顶。 南开大学书法研究生导师田蕴章教授的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共365集,每集详解关于书法理论或技术的一个话题,演示一个常用字楷行草笔法的技术或技巧、结构和演变过程,是书法爱好者的福音。听君一席话胜读几年书,看君多示范胜练几年字。经查无人完整的上传和收藏此篇,耗百小时择优收集,惠己惠友,惠及后人。愿国人的书法有深层次的普及和提高。 点击进入讲座视频。感谢田蕴章教授、北方网和创建视频的网友们!欢迎转载,禁止复制、偷窃、将此篇据为作者,一经发现,点名批语! 点名批评舞迪的博客 https://www.sodocs.net/doc/1110704145.html,/u/1579522441:转载此篇删除链接,我已令其删除,已举报新浪将其删除。

查找方法:编辑--查找(在当前页),在查找小框内输入要查的字--按下一个或上一个,即可找本篇有的字。 欣赏田蕴章教授的思想:书法家必须精通诗词歌赋,书法家必然是文学家,但文学家不一定是书法家。书法不是艺术,高于艺书法讲座365集全集" style="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height=100 alt="田蕴章书法讲座365集全集" src="https://www.sodocs.net/doc/1110704145.html,/DownloadImg/2011/09/2 420/17894584_2" width=100 align=right name=image_operate_50931306053767734 real_src="https://www.sodocs.net/doc/1110704145.html,/DownloadImg/2011/ 09/2420/17894584_2">术。 1永-永字八法 2火-笔顺要领 3必-书法的定义 4右-选笔要领 5有-执笔要领 6无-捻管要领 7飞-书法入门1 8耳-书法入门2 9之-偏锋与中锋 10乎-方笔与圆笔

范仲淹简介,著名宋代词人

范仲淹简介,著名宋代词人 篇一:宋代词人及宋词 宋代词人及宋词 北宋前期 宋代立国之初半个世纪,词并未随着新王朝的建立而兴盛,基本上是处于停滞状态。四五十年间词作甚少,虽然像王禹偁、寇准、钱惟演、潘阆等人的词作也有较强的可读性,当尚未形成独特的时代风貌,缺乏开拓性和独创性。直到11世纪上半叶柳永等人先后登上词坛之后,宋词才开始步入迅速发展的轨道。 一、独辟蹊径:范仲淹 1、人物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先人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曾于仁宗康定元年出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抗击西夏。四年的军旅生活,拓展了他的艺术视野,丰富了他的人生感受。他是破除宋初浮靡词风的领军者,开宋初文学新气象。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2、词作风格

曾大力推动“庆历新政”和诗文革新运动。他以政治改革的立场上反对西昆体,要求内容要反映实际利于教化,情感要激昂,语言要浅白。其词作多表现雄浑大气的风格,语言朴实而而不乏豪迈,意境远大又富有张力。 3、作品赏析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赏析: 本篇写词人守边生活的亲切体验和悲壮情怀。 上阕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足了边地秋天景象,“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已经相类而情调迥异。下阕抒发兵将同襟怀,边功未就,故里难归。将军的白发、士兵的眼泪体现出报过去门、壮志未酬的悲愤。此篇词意境开阔,格调悲壮,以白描写实的手法描写边塞的景物,从侧面烘托了边境士兵戎马生活的悲苦。“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人情与戍边相碰撞,彰显出词人悲悯天下苍生的情怀。一种对人民普世的关怀跃然纸上,胸襟博大,气度不凡,悲壮激昂的词人形象便得到了彰显。 该词给宋代初期充满吟风弄月、男欢女爱的词坛吹了一股清劲的雄风,对以后的词风革新产生了积极影响。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卷) 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豫章、黔安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 。推崇杜诗韩文,善于借鉴翻新,诗风瘦硬,气象森严,自成一家,开创江西诗派,为江西诗派之鼻祖。黄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父亲为著名诗人,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交往。自小聪慧过人,一生命运多桀,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热衷佛老,也不逊于苏。举治平三年进士,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等,曾被以修实录不实之罪名而遭贬谪。他长于诗词,工于书法。其诗,奇倔劲峭,力矫轻俗之习,为江西诗派所宗;其词,豪放秀逸,与秦观齐名。其诗文、禅学出众,与苏轼并行,故又有[苏黄] 之称。其书法,真、行、草俱佳。宋徵宗评云:“黄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 。《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说: “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 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

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 ,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书,赵孟俯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明王世贞谓其“大书酷仿《鹤铭》,狂草极拟怀 素” ,“老骨颠态、种槎出”。 宋黄庭坚《报云夫帖》行书V《云夫帖》亦称《致云夫七弟尺牍》、《报云夫》、《竭力田园帖》纸本32.6X 65.4cm, 凡18 行,242 字。无书写时间,从书风判断应是晚年所书,大约书于1100~1105 年间。钤有“项叔子” 、“安岐之印”等印记。《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等著录。《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谷园摹古法帖》、《宋黄文节公法 书》、《宋四家墨宝》等收录。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释文:雲夫七弟,得書知侍奉廿五叔母縣君萬福,開慰無量。諸兄弟中,有肯爲衆竭力治田園者乎?鰥居亦何能久堪,復議昏對否?寄示兄弟名字曲折,合族圖幾爲完書矣。但欲爲其中有才行者立小傳,尚未就耳。龐老《傷寒論》無日不

田蕴章《每日一题每日一字》365集目录全

田蕴章《每日一题每日一字》365集目录全001-永-永字八法 002-火-火字与笔顺 003-必-必字与书法书法的定义 004-右-右字与书法-择笔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012 013 014 015 016 017 018-君-今人难以超越古人 019-臣-师古而不泥古 020-日-高科技与学习书法 021-月-行草字形大小 022-雨-书法界文化品位低 023-竹-书法家的标准

024-鱼-风格和面目 025-马-字外功 026-龙-今人与古人临帖 027-风-书法协会(一) 028-鸟-书法协会(二) 029 030 031 032 033 034 035 036 037 038 039 040 041 042-高-现代书法 043-武-个人书展 044-每-书法有益于健康吗045-寿-雅俗共赏 046-东-力透纸背 047-西-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

048-南-书法保守派 049-北-字因人贵(一) 050-中-字因人贵(二) 051-多-少年儿童学书法 052-世-书法天赋问题 053 054 055 056 057 058 059 060 061 062 063 064 065 066-当-书展评选话题 067-笔-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的关系(一) 068-张-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的关系(二) 069-笑-书法家的诗词功力 070-第-书品与人品的关系-颜真卿 071-筑-书品与人品的关系-赵孟頫

072-细-评电视书法大赛 073-终-为什么敢于直面批评书协074-孙-什么是书法语言 075-学-王羲之书法总体评价 076-即-书法作品的错字 077 078 079 080 081 082 083 084 085 086 087 088 089 090-桥-再谈错字问题 091-头-论刘炳森书法 092-集-论欧阳中石书法 093-鬼-论日本书法 094-故-丑书横行 095-夜-媒体的误导

高考作文人物类素材:范仲淹

高考作文人物类素材:范仲淹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作家简介 人物导语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迷信道教的宋真宗率领百官到亳州(今安徽亳县)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下同),整个城市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看皇帝,惟独有一个学生闭门不出,仍然埋头读书。有个要好的同学特地跑来叫他:“快去看,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但这个学生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便头也不抬地继续读他的书了。果然,第二年他就得中进士,见到了皇帝。这位学生就是日后的北宋伟大的改革思想家范仲淹。 作家档案 范仲淹:989年─1052年 字号:字希文;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谥文正;后追封楚国公 时代:北宋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生活经历: 范仲淹青少年时期,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这番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后来始终能以清廉律已,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忧天下”的初志。中年做官后,接连上书议论国事,讥切时弊。后得罪宰相吕夷简,贬饶州。康定元年(1040年),边事紧急,召为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由于号令严明,训练有方,又能团结当地羌人,戍边数年,名重一时,羌人尊呼为“龙图老子”,西夏称为“小范老子”,赞其腹中有数万甲兵。庆历三年(1043年),吕夷简罢相,范仲淹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建议以革新朝政,重在整顿吏治,限制公卿大臣的子侄荫官,引起腐朽官僚势力的不满,攻击他引用朋党,迫使离朝,“庆历新政”即此结束。后于赴颖州途中病死。 作品:《范文正公集》。其中《岳阳楼记》、《四民歌》、《渔家傲》等比较著名。 名望: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二、成名缘由 贡献概述 任职期间,他提出了一整套以防守为主的主张抵御了西夏的袭扰,博得了宋仁宋“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的赞赏。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迁参知政事,施行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血、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十项改革措施,后终因受诽谤而罢执政。事虽未成,范仲淹庆历新政实开王安石熙宁新法之先河。 范仲淹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尽管作品不多,但凡读过他传颂千古之名作《岳阳楼记》的人,无不被巴陵胜状洞庭景色所陶醉,无不被这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卓越政治家的崇高抱负和宽广胸怀所折服。他的诗词尤其是词在宋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意境宽广,风格沉雄,一扫唐末五代词的萎靡之气。 范仲淹不仅以政声文名著称,他的书法也被世人所重。范仲淹无意当一位书法家,但他的墨迹如他的《岳阳楼记》,字字珠玑,行行珍宝,广为后人所喜爱。 突出成就 《岳阳楼记》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后世所传诵。 评论资料

书画作品题词集锦

书法题材集锦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宋人李膺《隐逸》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陶弘景《答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结庐在人境》晋末宋初陶渊明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的远,家家门巷尽成春。李方膺题梅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唐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梅花》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虞世南《蝉》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注:南北朝时慧能禅诗)。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2.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天增岁月人增寿。 4.宁静致远

5.天道酬勤(天道酬勤人道酬善商道酬信书法作品办公室装饰商务礼品) 6.明月一壶酒,清风万卷书。 7.书山有路 8.锲而不舍 9.鹏程万里 10.感恩常乐 11.纵横四海,飞腾九州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3.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14.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5.上善若水大道无极 16.“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17.五言律诗,唐·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8.唐代常建《宿王昌龄隐居》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19.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0.宋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21.王维田园山水诗《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22.道源《早梅》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3.陆游《红梅》:雪里溪头已占春,小园又试晚妆新。放翁老去风情在,恼得梅花醉似人。 24.宋朝诗人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绝品收藏】艺术奇才_田蕴章

绝品收藏】艺术奇才_田蕴章 2007 年8 月黄河之声本刊记者于英骏 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书法硕士生导师、著名书法 家田蕴章,几十年如一日进行书法的研习与教学,成为当代著名书法教育家和当代正统派书家代表人物之一。近年来,他专心于课堂讲授,致力于书学研究,著有《九成宫醴泉铭探源》、《欧楷解析》、《墨海双帆》、《楷书抱冲斋诗稿》、《诗词书法邮资明信片》等行世,曾于天津电视台录制播放八 集书法讲座,博得盛赞。其作品入选北京荣宝斋《孙子兵法海等国家重要部门收藏。2006 年至今,他与北方网合作开设“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田蕴章书法讲座”系列视频节目在网络上引起不小的轰动。 百家书》、《唐诗百家书》等权威性刊物,楷书作品还被中南田蕴章,字存文,蟠逸斋主人。原籍河北省河间县卧佛 堂乡河西村著名曲艺家、书画家田荫亭之长子。幼秉庭训,始攻欧书,聪颖好学,勤勉过人,青年时期便已负书名。后遍临历代名家:二王、孙过庭、钟绍京、颜真卿、赵孟頫、

文徵明、林则徐以及潘龄皋、华世奎、王维贤、陈益椿、戴彬元等近代名家,融会贯通,自成风格,长于楷法,兼精行草,且博通吟咏,雅好琴棋。曾赴日本、香港、台湾讲学办展,为日《每日新闻》称作“中国之一流书道家”。1990 年,他应河北省南皮县有关领导之邀,为清末军机大臣张之洞书写碑文。后来分别为我国风景名胜地黄鹤楼、岳阳楼书写碑文,为岳阳楼书写的碑文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1996 年,南开大学为纪念已故校长、著名教育家、化学家杨石先诞辰 100 周年,在校园内为其树碑立传,由田蕴章书写碑文。1997 年,他为天津市重建挂甲寺碑记书写了正楷行书共两块碑 文,同年,他还为扬州高民寺书写巨型抱柱楹联,每联高米多、共54 言,皆用欧楷书写,堪为当今一绝! 临池百万水滴石穿 田蕴章,1945 年5 月1 日生于天津。祖父田士杰和大 伯父田起山都是曲坛知名演员。父亲田荫亭更是享誉全国的著名曲艺家。田氏家族并不单以曲艺著称,还是实力雄厚的

高考经典作文素材历史文化名人[范仲淹篇]

高考阅读与作文材料精备(之二)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作家简介 ◆人物导语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迷信道教的宋真宗率领百官到亳州(今安徽亳县)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下同),整个城市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看皇帝,惟独有一个学生闭门不出,仍然埋头读书。有个要好的同学特地跑来叫他:“快去看,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但这个学生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便头也不抬地继续读他的书了。果然,第二年他就得中进士,见到了皇帝。这位学生就是日后的北宋伟大的改革思想家范仲淹。 ●作家档案 范仲淹:989年─1052年 字号:字希文;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谥文正;后追封楚国公 时代:北宋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生活经历: 范仲淹青少年时期,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这番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后来始终能以清廉律已,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忧天下”的初志。中年做官后,接连上书议论国事,讥切时弊。后得罪宰相吕夷简,贬饶州。康定元年(1040年),边事紧急,召为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由于号令严明,训练有方,又能团结当地羌人,戍边数年,名重一时,羌人尊呼为“龙图老子”,西夏称为“小范老子”,赞其腹中有数万甲兵。庆历三年(1043年),吕夷简罢相,范仲淹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建议以革新朝政,重在整顿吏治,限制公卿大臣的子侄荫官,引起腐朽官僚势力的不满,攻击他引用朋党,迫使离朝,“庆历新政”即此结束。后于赴颖州途中病死。 作品:《范文正公集》。其中《岳阳楼记》、《四民歌》、《渔家傲》等比较著名。 名望: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二、成名缘由 ▲贡献概述 任职期间,他提出了一整套以防守为主的主张抵御了西夏的袭扰,博得了宋仁宋“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的赞赏。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迁参知政事,施行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血、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十项改革措施,后终因受诽谤而罢执政。事虽未成,范仲淹庆历新政实开王安石熙宁新法之先河。 范仲淹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尽管作品不多,但凡读过他传颂千古之名作《岳阳楼记》的人,无不被巴陵胜状洞庭景色所陶醉,无不被这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卓越政治家的崇高抱负和宽广胸怀所折服。他的诗词尤其是词在宋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意境宽广,风格沉雄,一扫唐末五代词的萎靡之气。 范仲淹不仅以政声文名著称,他的书法也被世人所重。范仲淹无意当一位书法家,但他的墨迹如他的《岳阳楼记》,字字珠玑,行行珍宝,广为后人所喜爱。 ▲突出成就 《岳阳楼记》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后世所传诵。 评论资料 当时城中流传着一首歌谣道:“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 人们称赞他:“文能治国,武能保疆。” 《后山诗话》:“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是以为奇。尹师鲁读之曰:‘传奇体尔’。” 《冷斋夜话》:“范文正公清严,而喜论兵,尝好诵韦应物诗:‘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墨香集—名人佳作.张瑞玲书法

墨香集—名人佳作.张瑞玲书法 墨香集—名人佳作 张瑞玲书法 张瑞龄 张瑞龄,男,1936年9月9日出生于河北唐山市开平镇,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教授,研究员,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书画家顾问。张瑞龄的书法结构严谨,方正奇妙,稳健灵动,线条刚中藏柔,韵律丰富,古典厚实。国内著名的华北英雄纪念碑,碑的正面是毛泽东同志题词,碑的右面是邓小平同志题词,碑的左面是江泽民同志题词,碑的背面则是由张瑞龄先生书写。他的作品多次作为国礼珍品赠送给许多国家的元首和政要。 中华楷书第一人”——张瑞龄。张瑞龄先生生活在一个弥漫着文化气息的商人家庭,父亲尊崇孔孟之道,家藏丰富,在家庭文化的熏陶下,六岁开始习字,六十余年如一日,潜心钻研,专攻楷书。小楷、中楷、大楷,并以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褚逐良等前辈书法家字帖为“老师”,继承了

颜真卿的雄强舆朴厚,欧阳询的严谨与气度,褚逐良的用笔与变化等诸家的长处,经过数十载的不断磨砺,逐渐形成了自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被诸多新闻媒体与各界人士誉为“中国第一楷”的美称,而他却仍在进行着花甲之年的“十年寒窗”,并称自己是“书法爱好者”。张瑞龄先生的书法结构严谨,方正奇妙,稳健灵动,线条刚中藏柔,韵律丰富,古雅厚实。其书法线条的艺术效果真正意义上被称为“折钗股”的书法艺术线条,在国内外享受有较高声誉。他的作品多次作为国礼珍品赠送给许多国家的元首和政要,为国家争取到了荣誉。全国政协礼堂大厅左右悬挂着张瑞龄先生书写的丈二巨幅大字,得到诸多观者的高度评价。 个人作品 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后主办第一次书法大展时,“前言”的书写从全国众多的书法名家中挑选,最后确定由张瑞龄先生用楷书完成。多年来,他深研祖国的传统书法艺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这个上面。1993年出版了包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诗词精选在内的一套当代最大规模的系列书法字帖,并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首发式,拉开了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一百周年的序幕。许多中央领导出席活动现场,中央各大新闻媒体均作报道。1988年他完成的一部125米长的精湛小楷艺术长卷一一全部《古文观止》,堪称世

范文正正直的范仲淹品质

范文正正直的范仲淹品质 范仲淹的性格是很正直的,在他做官的时候看到不好的事情就会说出来,或者直接劝谏,这样一来的话就导致了他在官场上面的起起落落,其实他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如果他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他的成就是很会大的,可是他不愿意违反自己的内心。在他的心里想到的是百姓,想到的是天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样在那个时代勇敢的劝谏,他的官职有了怎样的起落。 在范仲淹的年纪还是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努力学习,在将来为国家做出一番大的贡献。后来他进入了官场里面,凭借出众的才华,官职升的很快,做到了秘阁校理的位置,那时范仲淹的年纪还很年轻,当时大家都认为范仲淹在未来的成就一定是很了不起的。那个时候的范仲淹在心里把天下的安危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在心里他想要做出一番事业。 那个时候皇帝的手里并没有很大的权利,反而是太后把握了大部分的权利。太后的垂帘听政,导致了很多错误的决策,太后并不懂得如何可以治理国家和处理事情,她总是会为自己的家族考虑,这样一来太后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就会不公平。整个朝廷都不敢对这件事情提出反对 ___,可是范仲淹朝堂上面提出了自己 ___,这件事情让太后很生气,在一气之下,范仲淹被贬为了通判。在这里也为范仲淹的敢于直言的性格所折服,要知道在那个时候整个朝堂里面

的人都很害怕太后,可是范仲淹看到不好的地方,敢于直接提出来,仅仅是他的这份气节就让人动容。 在一场大雨之后,总会有看到天晴的机会,在太后去世的时候,范仲淹有机会得到了重用。在我们大家看到来范仲淹有了第一次失败的经历,他会收敛自己的性格,可是如果他这样去做那么他就不是范仲淹了。在范仲淹得到了重用,即将有很大的前途的时候,当时的朝廷里面又发生了一件大事,仁宗皇帝,因为自己的私心废除了皇后。这件事情让大家都感觉到震惊,这件事情可不是一件小事,皇后的位置是很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颜面,是不可以随便被废除的。范仲淹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皇帝怎么会忍受这样的批评,这一次范仲淹的官职有被贬了。后来皇帝意识到了范仲淹是很有才华的人,不愿意这样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才被埋没,又把他召会来京城,任命他为国子监。这样的起起伏伏让在范仲淹看来是很平淡的事情。在看来范仲淹是不关心的自己的官职,他关心的仅仅是国家实行的政策是否正确,百姓的生活是否有很好的物质,像范仲淹这样的好官在那个时代是很少见的。这是他和其他的官员不一样的地方。 在我们大家都认为范仲淹会怎以后的日子里面吸取前面几次的教训,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会圆滑一些的时候范仲淹因为看到宰相不会用人,而和他起了争执,再次被贬。就像大海一样,范仲淹的政治

田蕴章真书千字文

田蕴章简介 田蕴章:田荫亭之长子,字存文,蟠逸斋主人。原籍河北省河间县卧佛堂乡河西村。1945年生于天津。曾执教于南开大学,为东方艺术系教授、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天津书法家协会理事、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南开区政协学委、市公安局特邀监督员。幼秉庭训,始攻欧书,聪颖好学,勤勉过人,青年时期便已负书名。后遍临历代名家,融会贯通,自成风格,长于楷法,兼精行草,尤以欧楷著称,今人敬称他为“津门欧楷第一人”。曾赴日本、香港、台湾讲学办展,为日《每日新闻》称作“中国之一流书道家”。其弟田英章在当代同样享有盛名,兄弟书风相似,能一起完成同一幅作品,世称“兄弟合书”,代表作有《田氏二贤碑》、《田蕴章作品选》等。 经历:1984年-1998年,六次入选全国书法展。 1992年获“国际书法精品展”特等奖,同年被聘为日本国艺书道院教授。 1993年获“金鹅杯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同年书作为中南海收藏。 1993年-1996年于天津艺术博物馆、北京炎黄艺术馆、山东省美术馆,三次举办个人书展。 1997年-2000年,于天津电视台录制80集电视书法讲座。著有《欧楷技法》上、中、下三岫《墨海双帆》行世。 2006年--2009年,于北方网录制365集《每日一题,每日一字》书法讲座。 田氏二贤碑

田蕴章作品展示

千字文简介

作者:周兴嗣:[公元四六九年至五二一年]字思纂,陈郡项人现河南省项城市。生年不详,卒于梁武帝普通二年。世居姑熟,博学善属文。武帝时,拜安成王国侍郎。帝每令兴嗣为文,如铜表铭、栅塘碣、檄魏文,次韵王义之书千字文。每奏,辄称善。官终给事中。兴嗣撰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百余卷,又作有文集十卷,(《梁书》及《两唐书志》)传于世《千字文》为南朝周兴嗣撰,它的撰作,相传还有一段故事;梁武帝命人从大书法家王羲之作品中挑出一千个不同的字,每字片纸,杂乱无序,然后召见周兴嗣说;你才思敏捷,为我将这一千字编成韵文。周兴嗣绞尽脑汁,一夜之间将其编为四言韵文,但他的两鬓因此全变白了。《千字文》中除洁字两见外,其余全无重复,而且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令人称绝。《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是我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千字文》乃四言长诗,首尾连贯,音韵谐美。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结尾。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 《千字文》问世1400 多年来的流传表明,它既是一部流传广泛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使得众多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

醉翁亭记硬笔书法作品图片

醉翁亭记硬笔书法作品图片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如今,醉翁亭记的硬笔书法作品得到人们的学习与欣赏。下面是整理的醉翁亭记硬笔书法作品图片。 醉翁亭记硬笔书法作品欣赏《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

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吕夷简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