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德国双元制-项目教学法典型案例

德国双元制-项目教学法典型案例

德国双元制-项目教学法典型案例
德国双元制-项目教学法典型案例

《普通车床加工工艺》

德国双元制-项目教学法典型案例

一、课题分析

(一)、教学引导:导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景描述,教学短片展示加工现场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并由学生提出本次学习任务,积极思考并举例,使学生对本课题有充分认识和理解,从而启发学生对下阶段学习的思考。

(二)、教学切入:提出项目,供学生决策选择。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特点,提出若干项目任务,并将学生分组理解工作任务和要求,积极思考并举例,提出本组学习项目。

(三)、教学难点:项目计划,学生分小组独立组织制定。教师提供本次学习任务所需相关资料、信息和与项目相关硬件等,分组由小组成员查找相关信息、知识、及能力需求,充分讨论、理解项目任务,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书,教师在本阶段引导、巡视、交流、答疑,分组论证,充分讨论、理解和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教学重点:项目实施,小组独立实施操作。教师巡视、观察、记录,小组每人都参与全过程并做好全过程信息的搜集和记录。

(五)、教学实效:评估,学生与教师共同评价。问卷、总结,小组记录整理、讨论、互评,代表示范,自我评价,教师通过点评、问卷和总结等方式对本项目教学做。

(六)、教学方法:激励法、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演示PPT、教学短片、实际操作训练等。

(七)、教学特点: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精神和独立决策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引导、协助和学习过程中相关的服务工作。

(八)、教学地点:机械加工实训车间及附属教室,第二培训年/240分

钟。

二、职业实践

(一)、现实意义:在机械制造中,技术工人对所操作机床的工作原理、结构、操作要领、日常维护和维修都必须清楚,这是保证生产、保证质量、保证安全的前提。同时应培养机械加工中安全操作规范,文明生产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能力等。

(二)、将来意义:通过C6140机床操作学习,有利于对后面车床的车削加工工艺、加工方法、质量控制、维护维修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有利于加工实践中正确处理好机床操作、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等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內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甚至独立决策的能力。

(三)、典型意义:C6140普通车床的相关操作知识的学习;它是车削零件加工最基础但又必须具备的知识;它是指导实践学习的钥匙;它是工厂生产加工装备中最常见的设备之一;它是车床中众多型号当中的常用型号。相关知识对其它型号车床以及其它类型机床的学习都具有帮助和推动作用。

三、初始情境

所授课班系高二机电(1)班,学生26人,其中女生5人,男生21人,住校生20人,走读生6人,年龄在16-19岁之间,其中10人学习较好,5人综合评价为后进生,大多来至农村,只有4人在城市,留守学生15人。班级总体上班风正,学风浓,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较强,学生自我教育,独立意识较高,因此在教学中能较好的与老师配合。

现在学生已初步具备制图、识图、机零机原、检测和电工技能等专业知识。

四、决策目标

(一)、专业目标:熟悉C6140普通车床的工作原理,结构、机床操作知识以及安全、文明生产规定。同时培养基本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注重机床时常的维护维修保养。

(二)、目标实施:以PPT、教学短片、实物等形式认识普通车床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要领以及相关安全操作要求。分组到实训车间,实物理解,学生实际操作,学生与老师讨论评估。

(三)、所达目标:学生通过此项目学习,能直观准确掌握C6140普车结构,工作情况,正确的操作步骤及文明安全生产规程。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合格人才。五、教学设计

(一)、教学质量

1、知识目标

首先:导入,教师引导,由学生自己从生活、生产中举例和总结,启发学生对该项目教学相关知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以及自己学习的能力。

其次:通过PPT、教学短片演示,形象的认识机床相关知识,为机床实训做好必要的理论准备。

最后:组织学习机床加工中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及要求,文明生产相关规定等。

2、能力目标

首先:由老师操作示范,学生直观获得C6140车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操作注意事项,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机床的感观认知能力,为实际操作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其次:机床操作,学生直接练习机床操作流程,使其初步具备机床操作能力以及安全操作规程文明生产习惯等,为以后零件加工项目学习打好相关基础训练。

最后:培养学生自主分析、理解、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注重理论、技能的相互融会贯通,进而形成独立的机床操作技能;构建独立工作、决策以及团队意识等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安排

1、导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情景描述,教学短片、PPT展示加工现场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并由学生提出本次学习任务,积极思考并举例,使学生对本课题有充分认识和理解,从而启发学生对下阶段学习的思考。

2、提出项目,供学生决策选择。

a、普通车床操作训练

b、实训车间C6140普通车床20台

c、仿真实训车床30台

d、PPT演示厅50座位

e、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实施

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特点,提出若干项目任务,并将学生分组理解工作任务和要求,积极思考并举例,提出本组学习项目。

3、项目计划,学生分小组独立组织制定。

a、制图、识图、机零机原、机械制造、机械加工工艺、切削加工、

测量和电工技能等参考书若干。

b、上网计算机若干。

c、实训室记录、计划书等表格若干(参考使用),可自行设计。

d、其它相关辅助用品若干。

教师提供本次学习任务所需相关资料、信息和与项目相关硬件等,分组由小组成员查找相关信息、知识及能力需求,充分讨论、理解项目任务,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书,教师在本阶段引导、巡视、交流、答疑,分组论证,充分讨论、理解和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4、项目实施,小组独立实施操作。

a、教师示范、巡视、观察、记录。

b、普通车床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要领。

c、相互做好全过程信息的搜集和记录,并归类整理记录信息。

d、强化安全操作、文明生产、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

e、构建独立工作、决策以及团队意识等的综合能力。

5、评估,学生与教师共同评价。

a、学生与教师共同评价。

b、问卷,小组记录整理并做好分析。

c、教师点评各组训练情况,个别展示。

d、学生代表对本次项目实训进行评价。

e、教师项目实训总的评价。

六、课堂教学计划

德国双元制-项目教学法典型案例

《普通车床加工工艺》 德国双元制-项目教学法典型案例 一、课题分析 (一)、教学引导:导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景描述,教学短片展示加工现场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并由学生提出本次学习任务,积极思考并举例,使学生对本课题有充分认识和理解,从而启发学生对下阶段学习的思考。 (二)、教学切入:提出项目,供学生决策选择。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特点,提出若干项目任务,并将学生分组理解工作任务和要求,积极思考并举例,提出本组学习项目。 (三)、教学难点:项目计划,学生分小组独立组织制定。教师提供本次学习任务所需相关资料、信息和与项目相关硬件等,分组由小组成员查找相关信息、知识、及能力需求,充分讨论、理解项目任务,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书,教师在本阶段引导、巡视、交流、答疑,分组论证,充分讨论、理解和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教学重点:项目实施,小组独立实施操作。教师巡视、观察、记录,小组每人都参与全过程并做好全过程信息的搜集和记录。 (五)、教学实效:评估,学生与教师共同评价。问卷、总结,小组记录整理、讨论、互评,代表示范,自我评价,教师通过点评、问卷和总结等方式对本项目教学做。 (六)、教学方法:激励法、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演示PPT、教学短片、实际操作训练等。 (七)、教学特点: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精神和独立决策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引导、协助和学习过程中相关的服务工作。 (八)、教学地点:机械加工实训车间及附属教室,第二培训年/240分

钟。 二、职业实践 (一)、现实意义:在机械制造中,技术工人对所操作机床的工作原理、结构、操作要领、日常维护和维修都必须清楚,这是保证生产、保证质量、保证安全的前提。同时应培养机械加工中安全操作规范,文明生产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能力等。 (二)、将来意义:通过C6140机床操作学习,有利于对后面车床的车削加工工艺、加工方法、质量控制、维护维修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有利于加工实践中正确处理好机床操作、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等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內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甚至独立决策的能力。 (三)、典型意义:C6140普通车床的相关操作知识的学习;它是车削零件加工最基础但又必须具备的知识;它是指导实践学习的钥匙;它是工厂生产加工装备中最常见的设备之一;它是车床中众多型号当中的常用型号。相关知识对其它型号车床以及其它类型机床的学习都具有帮助和推动作用。 三、初始情境 所授课班系高二机电(1)班,学生26人,其中女生5人,男生21人,住校生20人,走读生6人,年龄在16-19岁之间,其中10人学习较好,5人综合评价为后进生,大多来至农村,只有4人在城市,留守学生15人。班级总体上班风正,学风浓,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较强,学生自我教育,独立意识较高,因此在教学中能较好的与老师配合。 现在学生已初步具备制图、识图、机零机原、检测和电工技能等专业知识。 四、决策目标 (一)、专业目标:熟悉C6140普通车床的工作原理,结构、机床操作知识以及安全、文明生产规定。同时培养基本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注重机床时常的维护维修保养。

德国双元制学习

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设备、教学条件六个教学环节上适应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德国工业化是当今世界高度发达的国家,其职业教育举世闻名,在职业教育领域有许多理念和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作为广州市技工教育工作者的一员并通过参加德国双元制高级研修班培训后,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经验有一点认识,下面介绍德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人才的概念 人才培养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首先人才的概念是什么可能有几个答案,因为它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飞机的某个零件,由于质量的偏差可能导致难以估量的后果,甚至发生机毁人亡。制造这个小小零件的可能就是个车工,一位普通工人。从制造零件的角度讲,飞机的总工程师或设计师可能不如这个工人,因为他们是脑力劳动者,动手的机会不多,操纵机器的能力显然不可与一线工人同日而语。那么制造或安装这些零件的技术工人算不算人才呢答案应当是肯定的。但在不同国度或人群中,答案似乎又有所差别。有的人或有的国家,将人尽其才称为人才。????德国将人能够尽其才视为人才。所以德国重视社会环境,重视儿童的成长和各种不同的教育。正是德国重视普通人和个体人的成长,才造就了大量优秀的产业工人,从而让德国制造蜚声海内外,创造一个又一个经济腾飞的奇迹,让世人对德国刮目相看。 德国公开谈论人才的不多,更多的是议论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即人力资源开发。人是有潜能的,巨大的潜能一旦挖掘出来,社会可能就多了个人才。潜能遭埋没、受歧视,又有可能走向反面,成为社会的负担或炸弹。德国大企业或跨国公司一般都设有人才开发部。它的职能有两项。一是培训员工,二是让各种不同素质的人找到合适的岗位。二者的共同点在于,满足本公司各部门对人素质的要求。这里的素质指的是知识和技能,既包括一线的产业工人,也包括那些工程师或设计师等专门人才。

课堂教学改革案例

课堂教学改革案例 寺坪镇中心小学卞涛结合新课程教育理论观念,通过典型的课堂教学范例,即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此,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意义和如何实施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抛砖引玉,带动我校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不断深化。 一、当前进行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背景:我国教育领域案例教学研究等词语出现较晚,但发展异常迅速,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已经形成共识,掌握了案例分析研究的方法与技巧,就可以快速地促进教师学生专业成长,从他人的经验中进行高效的学习。 (二)内涵: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是一种通过对一节具体的课堂教学情景的描述分析,对某些特殊情况进行引导讨论的一种教研方法,它是对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它通过教师自身参与研究,反思自身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际能力。 课堂教学案例研究通过示范课、优秀课的展示或说课、评课活动等,提供了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教学方法的机会,即怎样具体地安排一节课,怎样分析各种任务,理解学生的活动,怎样设置问题或开展讨论,使教学中易出现的一些问题遍布于多种多样的实例中,并穿插在各个教师和各个情景之间,这些问题常常是隐蔽而不易察觉到的,但往往是大部分教师会在实实在在的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所以,每个课堂教学案例都有一个展开教学细节的网状结构,帮助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进行反思。 (三)作用:通过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提供教学研究的资源,我们可以不必亲临现场就能访问多种多样的教学情景,“解读”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实现资源的真正共享,促进案例研究的研究者、参与者及相关人员反思教学实践,深入思考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而调整或改进教学,实现教学工作的创新突破,对于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1、解决教学问题的源泉。通过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可以了解不同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促进每一个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分享他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的素材,在实践反思中自觉调整、改进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

德国双元制学习心得

德国双元制学习心得 机械技术系尹云龙 2014年3月,我参加了黑龙江省第三期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赴德国培训班学习。这次赴德国职业教育培训及考察活动,是我院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庞大和广泛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国外学习活动,团队共计11人,由教务处长带队,五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2月22日临行前由省教育厅领导开会强调学习的意义和要求,学院主管教学的张迎副院长亲自到机场送行。 这次学习活动,主要在德国itw学院(柏林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我们的到来,受到了校方的热烈欢迎。在培训期间分别考察了柏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柏林能源与环境质量检测职业技术公司、柏林工商行业协会等与双元制有关的学校、企业、行业职能部门。并参观考察了西门子柏林,宝马,格拉苏蒂朗格表业纪念馆等世界顶级企业,具体行程如下表所示:在学习过程中,团员们结合国内的实际和工作中的体会,认真思考,踊跃提问,德国老师们都给予了很好的回答。参观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由于各参观场所相互距较远,交通涌挤,

参观时间十分有限,相当部分只能是走马观花。授课的内容上十分丰富,较为广泛,许多内容只能囫囵吞枣,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很肤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谈此行的收获。 一、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概况 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根据权威组织的统计,德国大学毕业生占同龄人的比例仅为20%,将近80%的年轻人接受的则是职业教育,并以此走上工作岗位。正是通过成功的职业教育,为“德国制造”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产业工人,也成为德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在德国,职业教育的规模很庞大,很正规和也很全面。确切地说德国人从小学毕业就可以开始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小学毕业以后他们可以选择一个向职业化方向发展的中学或者一个普通的。而在中学的学习结束后,就可以选择上职业高中或者普通高中了。在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与典型案例分析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与典型案例分析 (发表日期:2010-12-23 09:15)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我要分享 周明虎汪木兰封世新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 摘要:总结了“项目教学法”基本程序和实施模式中“确定项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组织项目实施—检查考核评估—总结评比归档”5个阶段,分析了项目教学法和常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显著区别,然后以数控加工与维修专业方向实施系列化项目教学为背景,详细介绍了“CAD/CAM应用”和“数控机床电气设计安装”两个项目教学典型案例的具体实施过程,为推广应用项目教学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大工程观 1998年,南京工程学院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与德国政府合作共建“南京自动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简称BAN项目),旨在学习借鉴德国高等工程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开展应用型高等工程(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并采用了德国“3+1”的教学模式,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数控加工与维修专业方向作为试点,进行了“小范围、大幅度”的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项目教学法”,经过十多年的改进与完善,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培养的专业人才得到了行业的认可,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为此,本文主要对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和总结,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现代认知心理学思想、自适应学习理论和探索性学习架构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全过程。其目的是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出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科学研究和分析问题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等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的执行全过程包括收集信息、确定项目、制定计划、实施落实、成果展示与结果评价等。一般情况下,其基本程序和模式至少应包括以下5个阶段: 1.确定项目任务 通常由教师围绕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和专业知识模块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并与学生一起充分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实现目标和具体任务。 2.制定工作计划 以学生为主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流程,并注重同学之间的交流以及与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力保项目计划切实可行。 3.组织项目实施 确定学生各自的分工和合作的形式,并按照自己制定的步骤和程序有效地开展工作。在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我校的实施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我校的实施 论文关键词: “双元制” 教育模式实施 论文摘要: 德国是目前世界上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除了有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之外,还有独具一格、享誉世界的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由于受传统文化、经费投入、制度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国内职业院校中的推行并不顺畅。本文通过分析研究,阐述了“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我校的实施过程及办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职业教育如何兴办?如何适应市场这一客体的需要?怎样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建立起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最佳机制?已成为广大职教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总结实际中的有效经验,我们认识到,职业学校的生存与企业的命运休戚与共。学校要想在改革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以企业为依托,加强厂校挂钩、校企结合,谋求两者的共同发展。源于德国的“双元制”充分体现了学校与企业通力合作 的理念,是一种校企结合得十分灵活和高效的教育培训体制。 一、“双元制”职业教育概述

“双元制”的德文词是“Dualsystem”,是一种青少年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义务教育形式。它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由定义可以看出,职业学校是“双元制”中的“一元”,企业是“另一元”,这是“双元制”教育的根本特征。除此之外,“双元制”还有一些基本特征:一是有双重身份的学生。学生既是企业的学徒,又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二是两个学习场所。在企业中接受技能训练,在学校中学习理论知识,以企业培训为主;三是两类教师。在职业学校里教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理论老师,在企业里传授、指导与培训实践技能的实训教师;四是两类教学大纲。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大纲,企业的实践技能大纲;五是两类考试。技能考试和资格考试。技能考试由行业协会负责实施,其目的是考核学生对企业培训所传授的技能和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论考试由职业学校负责,一般包括笔试和口试;六是两类证书,考试证书与毕业证书(或培训证书)。 “双元制”教育模式的优点是:一方面既保持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学习技能方法的直接性、有效性,同时又克服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学习技能方法的随意性强、理论知识的缺乏。另一方面使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克服学校闭门办学所造成的与企业要求脱节的情况,使学生一毕业便能直接上岗工作。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冶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条件。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每所高职院校共同关注的问题。2008年7月,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示院校建设单位,在三年的示建设中,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果 示建设启动以来,根据“立足冶金,突出有色,服务,面向西部,辐射东盟,着力培养矿业支柱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提出了建成6支“名师领军、能教会做”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优秀教学团队;提升和优化全校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双师队伍建设目标。以专业建设为平台,围绕课程体系、教学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致力于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充满活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全面带动提升专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科研和技术服务、接受业务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职教师资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使专业带头人成为专业能力强、教学业务精,善于学习、善于创新且具备整合专业领域各种社会资源的,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高职教育专

家。完善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兼职教师师资库,建设满足工学结合专业教学改革需要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省领先、国一流、东盟地区知名”的全国示高职名校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力量。通过国外培训取证,使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经过三年的建设,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截止到2010年底,学校专任教师达到555人,中级职称人数达到389人,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为346 人,其中教授62人。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257人,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其中1人为后备人才),省级教学名师4人,校级教学名师26名,专业带头人达到70人,2008~2010年,学校具有技师和高级技师的人数达到374人,“双师型”教师达到478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3个;六个重点建设专业聘请兼职教师127人,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教师队伍专兼比例日趋合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充满活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基本形成。 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具体措施 (一)多渠道提升教师四种能力 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

德国双元制是什么

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全球的标杆,其国家推行的双元制教育模式通过实践得到了很大的成功,因此很多国家想要学习了解这一教育模式。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 基本情况: 双元教育,至少有2个场所,理论教育在职业学校完成,实践教育在企业中完成 相对来说企业的教育更重要一些,让学生体会真实的生产流程, 起源在中世纪时代,进行职业分级,学徒--师傅 1870年开始双元制教育 1969年立法 2015年有350个教育工种。 双元教育的体系不仅仅在德国,欧洲其他国家也有此种教育,但是德国是贯彻的力度最大的。 体系和机构: 实践部分:签订合同,学徒和机构是合同关系。

行业协会核定培训机构是否达到培训单位,行业协会作为监督者,还要审核培训合同是否合规,遇到问题,行业协会进行处理,合同双方发生争执的实施,行业协会作为调节方。 理论部分:是国家监督,州的教育部定好什么素质的人才能成为职业教育的教师,学校内部的工作是有校长来监督,教务监督员,职业学校的教学有专门的质量监督标准,当体制内的各方发生争执的时候,有国家来协调,学校中有抱怨时,校长出来先进行协调。 双元教育的内容: 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变 学员要具备的能力, 以修变速箱为例---信息采集---规划能力,看懂图纸,知道流程---决策,对于材料的知识,机械设备的知识---动手维修能力----控制和检测,掌握检测机器的使用----学习评估。 职业学校:比例要协调,根据比例付费。 真正意义上不是双元教育是三元教育,引入培训中心的三元。 欧洲的认证体系会成为国际认证的体系。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架构特点及我国借鉴-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xx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架构特点及我国借鉴导读:双元制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在全球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外界誉为德国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德国的整个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难以全套照搬,但是其中的一系列思路和举措是完全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如做好职业开放日活动、多渠道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建设类职业教育引入“绿色建筑”、借鉴双元制背景下的学徒培养模式等方面。 “双元制”模式被外界誉为德国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笔者有幸于2015年8月随团赴德国手工业协会学习培训,近距离感受德国双元制背景下的学徒培养模式,深度学习德国建筑领域职业教育模式及其发展现状,因此本文将重点论述双元制模式在德国建筑职业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对我们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一、xx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架构及特点 德国职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职业院校、企业和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主要采用双元制(学校和企业、理论和实践)职业教育(DUALESBBS)模式。学生经过院校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企业以及跨企业的培训中心实践训练,不同专业要求3年到5年的时间(图1)从学徒工中培养出专业工人和专业师傅。 “双元制”是指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职业教育。[1][2]企业是主导方,院校是辅助方。企业每年发布招生广告,学生通过企业面试后,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成为学徒工,学员既是学校里的学生,又是企业里的学徒工,具有双重身份。每个企业根据不同的工种指定合作的职业院校,企业安排学生到院校学习,每周大概1~2天在院校学习理论知识,3~4天在企业实践,最后还要接受行业协会的考核。 接受双元制教育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学生一方面要在非全日制职业院校中接受专业的理论和文化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要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的训练实践。“双元制”教育强调,学徒为将来的工作而学习,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为30%和70%,

德国双元制教学培训

官方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1113300373.html, 什么是德语? 德语(德文:Deutsch,英文:German language),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属于同一语族的还有:英语,荷兰语,挪威语,瑞典语,冰岛语。其标准形式被称为标准德语(Standarddeutsch),是奥地利、比利时、德国、意大利博尔扎诺自治省、列支敦斯敦、卢森堡和瑞士的官话,用拉丁字母书写。 据统计,以德语为母语的人已超过1.2亿,占世界人口的3.01%,是世界排名第六的语言。2015年,据ZAF (教育与进修中心) 统计,在德语非母语的国家或地区,约有1540万人在学习德语。全球有近2亿人说德语,在欧洲,德语是被使用最多的语言。德语也是世界上最常被学习的外语之一(在欧洲常作为第二外语教学)。在日本,医学的术语是德语,而不是拉丁语。 在以下国家德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 德国、奥地利、列支敦士登 在以下国家德语是官方语言之一: 比利时(还有荷兰语、法语) 卢森堡(还有卢森堡语、法语) 瑞士(还有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什语) A1(入门级) 德语A1水平对应的是欧洲语言共同参照标准六个级别中的第一个级别,也可以理解为最简单的级别。

官方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1113300373.html, 【词汇量】2000 【语言应用】 1,能够介绍自己和他人,并向他人就其个人情况提问(包括姓名、年龄、居住地以及来自哪个国家等); 2,在谈话伙伴说得缓慢而清楚的情况下,能以简单的方式进行沟通; 3,能够理解并使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经常使用的表达方式和简单句子(对语法要求很小)。【对应汉语水平】: 麻麻,我要吃饭饭; 我叫王大明,我是个乖宝宝; 阿姨你好,我今年系岁了...... 【对应证书】 歌德证书A1:初级德语证书1,由歌德学院和欧洲语言测试协会(ALTE)共同推出,是为成年人开设的德语水平考试,已作为德国蓝卡永居申请的德语必要随签语言证明。 从2007年7月起实施的新移民法中,歌德证书A1:初级德语证书1以及所有更高级别的歌德语言证书(A 2 至C 2)都作为德语语言证明而被承认。 【考试要求】 考试没有最低年龄及国籍限制,不过推荐年龄为16岁以上。国内和国外的歌德学院每个月也都会有语言等级的分级考试,参加中德人才培养计划的学员,只要达到最低级别A1就可以开始赴德留学啦! 【更多德国双元制教学培训请关注湖南文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湖南文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专注德国带薪留学、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受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 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更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企业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形势下,中职学校要走出发展困境,就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指导思想 1、调整培养目标,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开 展模块教学,强化项目训练。 2、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别采用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生源普遍较差,而且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统一标准的考核办法,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根据新生入学考试成绩,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形式,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改变考核方式,制订相应的分层考核标准,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把同一专业划分为多个发展模块,让学生选择感兴 趣的模块加强学习,开展模块教学。 设置专业模块,有学生自己选择,将通过第二课堂、选修的形式来加强模块教学,让学生学有所长。在开展模块教学的同时,结合中职学校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行的考核形式,针对职业技能考核的实践操作项目,开展项目实训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还要根据考核题库开设实训项目,有利于把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学有所用。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1 、优化教学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成功;让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2、优化教学目标:坚持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创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德国双元制学习总结

德国双元制学习总结 何小河 为借鉴德国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赴德学习双元制职业教育为期22天的境外培训,在德国境内22天的时间里,我们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中心的安排下,在培训中心、学校、企业间进行学习德国的职业教育及双元制职业教育 一、德国职业教育结构及体系 德国教育的基本结构由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四个基本层次。各种类型的学校教育都属于州文教部的管理权限;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一般由国家兴办,是州一级的国家设施。高校在联邦基本法规定的范围内自己管理学校,州政府及文教部对高等学校行使监督权。德国的继续教育复杂多样,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竞相参与,继续教育在德国真正成为了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终生教育。 1.德国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 幼儿园、特别学校、各种中学、双元职业体系,综合大学等。分为零阶段、阶段1,阶段2,阶段3,阶段4,阶段5,阶段6。每个阶段学制(教学时间)不同。 2.德国职业教育体系 初等教育阶段(小学),中等教育阶段Ⅰ(各种中学),中等教育阶段Ⅱ(专科学校、双元制、职业高中、高级纹理中学等),高等教育(高等专科、应用技术专科、综合大学等),成人教育等。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学生具有两种身份,两种教学内容,两类教师,两种教材,学业证书和技术证书的两类证书等。 1.“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双元制教育模式如下: (1)“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合同 ●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 ●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 (2)“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方式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和学校的不同特点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学生2/3时间在企业,1/3时间在学校,即一周5天,3天在企业,2天在学校 (3)“双元制”职业教育考核形式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会负责。考核分为中间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种,从考核内容上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获得学业证书(学校、企业)和技术证书(协会)的两类证书。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及启示(一)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及启示(一) 摘要:双元制教学模式起源于德国,被誉为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突显,不断地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弥补我国在教学理论研究方面的不足,力图对现行教学理论有所创新。研究德国双元制的实施细则、保障体系以及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期望对我国成功引进双元制模式有所帮助。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 双元制教育模式起源于德国。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我国越来越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地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人才供需情况、社会发展现状进行调整,使其“拟补”我国理论研究的落后,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服务。 一、双元制教学模式 所谓“双元制”(Dualsystem)一般认为,是一种青少年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形式。它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1]。在德国的职业院校中,主要以双元制为主。接受双元制的学生,首先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验中学的毕业证书,然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的法律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

位置,同时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在学习过程中,学制一般为三年。第一学年主要进行职业基础教育,集中学习文化课和职业基础课,学生要从职业类别中(经济、技术、社会工作或服务三个领域为主)选择并确定学习内容。第二学年转入所选定的职业领域进行专业实践训练。第三学年则向特定职业(专业)深化。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具有双层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同时,也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为其提供培训的企业和学习专业理论、文化知识的职业学校。其在企业接受培训和在学校进行学习的时间比一般为4∶1,目的是要通过加大培训时间的比例,培养合格的实用人才。另外,“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双元”特性还体现在两种不同的法律依据和两个不同的主管单位上:企业的职业培训作为经济方面的事务由联邦政府主管,主要遵守联邦政府颁布的《联邦职业教育法》。而职业学校的教学则由各州来管理,受到州颁布的学校法的约束2]。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行会及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促使社会各界都来关注职业教育,拓宽了办学渠道,增加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教育经费,保证了学生的就业而且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了职业院校的就业率,使职业院校备受重视,促进了职业院校的良性发展。但是,这种模式对企业过分依赖,专业化程度高,使其培养的人才极易受到经济发展起伏的制约,缺乏普适性。 二、实施“双元制”的保障条件 “双元制”教学模式在德国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引入我国以后,在高等

国内外关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关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研究综述 摘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带有方向性的改革措施,也是解决职业学校办学经费不足,帮助家庭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其实质就是校企合作。因此领域内专家和学者对其研究非常广泛,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寻求切入点,深刻探究了德国双元制的各个维度。梳理国内外对德国双元制研究的主要脉络,归纳其主要特点,是进行德国双元制模式创新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关键词:国内;国外;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一、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概述 德国的社会各界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研究涉及到职业教育政策、法制、社会环境、企业参与双元制培训的成本与收益、考核要求、培训与教学理念等方方面面。 通过在中国知网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上,以“德国双元制”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从 1979 年至 2011 年共检索到期刊文章231篇、硕士学位论文7篇、博士学位论文0篇。发现国内职业教育界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研究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予以较多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此后,上海职业教育研究所及试点单位的一些领导和理论工作者,开始较多地发表文章,对“双元制”的职业教育的模式、特点、作用及借鉴等进行研究探讨,直到19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德两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不断交流与合作,我国教育界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认识也不断深入,与此同时,一些研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著作相继出版,形成了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研究的一个小高潮。 其中,公开出版了一些有影响的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论著作,例如,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的雷正光编著的《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初探》,该书系统分析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课程结构、教学与培训的组织与实施、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借鉴其合理成分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它让我们了解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结构以及教学与培训的特色,为我们合理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提供了启示。 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性的是国家教委职教中心研究所余祖光写的《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成果与展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6年第12期)一文,文章回顾自1982年以来中德职教合作14年取得的成果及展望。 由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编著的《历史与现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背景、管理与教育机构、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师资培训及考核等进

最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是向考生提供一段背景资料,然后提出问题,在问题中要求考生阅读分析给定的资料,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或做出决策,或作出评价,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意见。以下是分享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摘要:教育作为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需要紧跟时代脚步,迎合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对自身进行改革和完善。结合典型探究,从归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丰富教学模式、联系生活实际几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典型案例 小学语文作为所有学科的工具,力求在丰富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使学生成为有思想、有个性的独立个体,为国家培养具有民族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建设型人才奠定基础。 一、归还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习惯性地将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直接板书在学生眼前,久而久之学生便懒于思考,在面对开放性的口语表达题时不知所措。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中不敢放手,担心一曰放开,会影响教学流程的顺利进行,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在这种错误的课堂教学观念下,教师成了课堂主体,而学生却被动接受。语文只是学科工具,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才是关键。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掌握基础的语文字、词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学生敢想敢说。教师作为语文教学动作的发出者,首先要端正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独立思维的发挥,让学生的自感自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教师需要通过巧妙的“借力”,使学生不再感觉教师是遥不可及的指挥者,而是一位可以亲近且值得亲近的伙伴,让学生的情感能找到更多与学习内容的共鸣之处。例如,在《窃读记》中,对于“我也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偷偷看书或是玩手机时的经历,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迁移到作者窃读时的感受之上。学生通过自己亲身感受的联想,可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在回忆、分享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欲望与课堂参与意愿也被有效调动起来。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增强了,教师也从一个人十巴巴说教的课堂中解脱出来,达到了双赢的目标。 二、丰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中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 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之后,教师的工作不再是简单地教授语文知识,而是偏向于对学生学的引导。要想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就必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具备主动学习的意愿,而让学生心甘情愿地自发学习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发挥出“兴趣”导师的作用,让学生在兴趣的牵引下钻进语文课堂。层出不穷的信息化技术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当代的语文课堂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十分丰富,教师需要了解并掌握这此高效的课堂教学工具,有能力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利用,为学生打造出有趣好玩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教师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方式中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从而陶醉于语文学习之中。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岑溪市南渡镇义新中心小学“信义教育”特色 办学 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独特风格和个性追求,它不仅是以往的积淀,更是学校自我发展的主题。义新小学在历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立足古义州本土,主动承担“是非不出聪明鋻,赏罚金由正直施”的高尚思想以及伸张正义的刚正作风,本着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秉承办学传统,发挥优势,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培养师生的新路子,新方法,使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显提高。学校办学以来,逐渐形成了以“义教”为特色办学主题。义教是学校传播正能量的行为模式,是探索真理的德育实践,是公正合理的教育,“以义建校,以义辅德,以义促智,以义强体,以义陶情”是我校办学宗旨,大力扩展义教本身的教育能力和价值,形成本校独特的义教文化和特色。 办学特色:“以义建校、以义辅德、以义促教”,逐步形成了以“刚正、文明、信义”为办学特色主题。 学校办学特色 ------信义教育 (一)主题: 以义建校以义辅德以义促教 (二)关键词:刚正文明信义 (三)学校各年级信义教育内容及要求: 1、一、二年级(低年级):知道义的内容,简称“知义”。

要求做到言行一致,不说谎话,知错就改。 2、三、四年级(中年级):懂得义的行为,简称“懂义”。要求做到待人真诚,做事诚实,为人正直。 3、五、六年级(高年级):初步践行义的行为,简称“践义”。要求做到诚实守信,正直刚强,乐于助人。 (四)教师信义教育要求: 1、践行义的行为,简称“践义”。 2、以义言传身教,简称“教义”。 (五)信义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1、营造楼道文化氛围,加强信义教育宣传力度。 2、办好信义教育宣传橱窗,展示信义教育成果。 (六)信义教育班级文化建设 1、围绕班级信义教育内容及要求,办好学习园地。 2、围绕班级信义教育内容及要求,张贴教师寄语。 3、围绕班级信义教育内容及要求,展示教育成果。 4、在教室前门外墙张贴各班信义教育要求(张贴的高度、纸张的大小要统一,图文要并茂) (七)实施方案,有待进一步完善。

德国双元制

二、双元制的职业教育 双元制(也称双轨制或二元制)是德国实行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是推行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关键。德国有80%的年轻人是通过接受过双元制教育而走上工作岗位的。双元制是同时在两个地点(学校和企业),进行教学而得名的。学员一般每周在企业里接受3—4天的实践教育,在职业学校里接受1—2天的理论教育。职业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以专业理论来辅导和提高学员在企业中的实践培训成果,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的任务。所以,整个职业教育中,大约60%是专业课程,40%是普通教育课程,企业的技能培训是双元制的主体,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服务于企业培训的。双元制的作用是给学生以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是打基础性质的。将来他们无论从事那一个层次的职业,都必须以经过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为必要条件。 (一)理论教育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的学生,绝对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因为,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除了在学校接受最实用的理论知识外,其余大部分时间是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他们在企业接触到的是目前使用的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的,从而减少了学习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快速进入工作岗位。 (二)普通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 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特点。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近年来,有许多已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教育毕业生也从头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力求在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 (三)政府出资和企业的广泛参与相结合 德国约有48万个企业有培训资质,它们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在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中,企业培训起着主导的作用,职业学校只起着配合和服务的作用。而他们的企业培训,则又分为企业内培训和跨企业培训。 企业内培训可分为五大类: 工业教学车间培训,这是企业内培训中质量最高的培训,多数在主要或大型企业中进行,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分离。 非系统的工业培训,主要在中小型企业中进行。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联系密切,大都在生产车间中进行。 传统的手工艺培训,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联系最密切,教学全在生产现场进行。 办公室和服务业的系统培训,通常由大企业或行政机关负责,其主要特征是把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或行政机关的实践培训联系起来;增加与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比重。 办公室和服务业的非系统培训,主要在中小型企业和办公室进行,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实地操作来学习。 近年来,德国又兴起了跨企业培训。跨企业培训是由若干个企业联合起来进行培训,也有一些地方当局参与其中,一些职业学校的教学车间也用于跨企业的培训。跨企业培训在各职业领域中的分布很广,而且占有一定的比重。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昆明冶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条件。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每所高职院校共同关注的问题。2008年7月,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单位,在三年的示范建设中,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果 示范建设启动以来,根据“立足冶金,突出有色,服务云南,面向西部,辐射东盟,着力培养矿业支柱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提出了建成6支“名师领军、能教会做”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优秀教学团队;提升和优化全校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双师队伍建设目标。以专业建设为平台,围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致力于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充满活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全面带动提升专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科研和技术服务、接受业务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职教师资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使专业带头人成为专业能力强、教学业务精,善于学习、善于创新且具备整合专业领域各种社会资源的,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高职教育专家。完善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兼职教师师资库,建设满足工学结合专业教学改革需要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东盟地区知名”的全国示范高职名校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力量。通过国内外培训取证,使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