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学英语课文翻译

大学英语课文翻译

第一课


由于我不是高中毕业生,而且有一份全职工作 ,他们只允许我选修两门课程:“文学概论”和“美国教育史”。我不知道为什么我非得了解文学。可是招生办公室的那位女士,虽然我读过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梅尔维尔的小说,虽然一个没上过高中的人能读这些书的确令人敬佩,但这门课是必修课。她说由于我接受的欧洲教育不全面,“美国教育史”课程能使我具备广博的文化背景知识。

我乐得飘飘然了,第一件事就是去买所需要的课本,然后用纽约大学紫白相间的护封把它们套起来,这样地铁里的乘客就会向我投来艳羡的目光了。

我对大学课堂的了解全部来自很久以前我在利默里克看的那些电影,我现在就坐在大学课堂里
听一门课——“美国教育史”。玛克辛·格林教授在讲台上给我们讲移居美国的英国清教徒是如何教育
他们的下一代的。我周围的同学全都在不停地记笔记。我真希望自己也知道该记点儿什么。

我怎么知道她在讲台上说的哪些话是重要的呢?她说的每一句话我都要记住吗?有些同学举手问问题,可我永远不能那么做,因为全班同学都会盯着我,不知道那个说话带口音的家伙究竟是谁。我可以尝试用美国口音说话,可是却说得并不地道。我试着用美音说话时,人们总是微笑着说,我是不是听到爱尔兰土腔了?

教授说清教徒离开英国是为了逃避宗教迫害,这让我大惑不解,因为清教徒本身就是英国人,而英国人总是到处迫害别人,尤其是爱尔兰人。我真想举手告诉教授爱尔兰人几百年来在英国的统治下所遭受的痛苦,但我知道班上的每个人都有高中文凭,只要我一开口,他们就会知道我和他们不一样。

其他同学都从容自信地举手发言。他们总是说嗯,我认为……。
总有一天我也会举手发言,说:嗯,我认为……。可对清教徒和他们的教育问题,我还真不知道该如何认为。接着,教授告诉我们,观念并不是从天而降的现成品。从长远来看,清教徒是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物,他们继承了宗教改革运动的世界观,他们对孩子的态度也由此体现了宗教改革运动的思想。

教室里记笔记的沙沙声更响了,女生比男生更忙活。女生们不停地记,就好像从格林教授嘴里说出的每个字都很重要似的。

接下来我开始琢磨,为什么我要买这本厚厚的《美国教育史》呢?为什么我要带着它坐地铁,好让大家都羡慕我是个大学生呢?我知道会有考试,有期中考试,有期末考试,可是考试题会从哪里出呢?如果教授不停地讲啊讲,而课本又有700 页之多的话,到时候我肯定

会不知所措的。

班上有的女生漂亮迷人,我想问问其中的一个她是否知道应付七周后期中考试我该掌握什么内容。我愿意和她一起去学校的自助餐厅或是格林尼治村的咖啡馆,一块儿谈谈清教徒和他们极端拘谨的生活方式,谈谈他们是怎么把孩子吓破胆的。我可以告诉那名女生我是如何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梅尔维尔的小说的。说不定她会被我打动,继而爱上我,然后我们一起研读美国教育史。




第二课



[1] “来,尝尝这个,这个好吃,” 我父亲一边说一边在我的鼻子前晃动着一只牡蛎。
[2]我皱起眉头,说:“我不吃,我不喜欢吃这个。”
[3]“胡说,你没尝过怎么知道不喜欢吃。” 他跟我论理,“把它放进嘴里,品尝一下大西洋的滋味。”
[4]我觉得他说得对,可是有时候有些东西你只要看一眼就知道喜不喜欢。坦率地说,我觉得牡蛎看起来挺恶心的。

[5]这座饭店坐落在法国一个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这时侍者不仅端上了一瓶放在冰篮子里的白葡萄酒,还端上一客份量极大的海鲜——螃蟹、对虾、大龙虾及各种贝类,都堆在一起。我母亲正忙着购物,于是我父亲就决定带我——他十岁的儿子——去吃饭。他要让我体验生命里一个重要的事件,一件对我父亲来说与成年一样重要的事:我的第一只牡蛎。

[6]世界上第一个吃牡蛎的男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我说“男人”是因为女人肯定不会这么傻吧?“唷,我有点饿了,我们来瞧瞧这个石坑······嗯,我觉得它看起来挺好吃的!” 好像不太可能。父亲的话听起来更像是男生式的挑战。“来,你尝尝这只牡蛎,我来尝尝这块油滋滋的咸肉三明治,让我们看看谁吃得更开心!”

[7]外面,天空灰蒙蒙的,海面上刮来一阵强风。天气看起来和我的心情一样阴郁。没有希望,只感觉饿,只担心失去纯真,因为我意识到这第一只牡蛎我今天得非吃不可了。



[8]“我能吃炸鱼和薯条吗?” 我满怀希望地问。我突然觉得想家,想吃我最爱吃的饭菜。
[9]“当然不行!他们这儿没有炸鱼和薯条,只有这地方最上等的海鲜,在这方圆几英里之内你找不到更好的海鲜了。” 他边回答边给自己又倒了一杯酒。“好啦,别抱怨了,就给我尝一只牡蛎,然后你就可以吃些好吃的、顺口的东西,比如对虾加黄油面包。” 他提议说。吃了这么长时间的饭,他的话里头一次有了妥协的意思。

[10]但是,尽管清晰地感觉到了他的妥协——只有一个十岁的男孩才有这样的感觉,我仍然明白这妥协包含着吃掉那只牡蛎,那只放在我父亲

的盘子边上的牡蛎。

[11]我父亲继续吃着那一堆海鲜。他盘子放着一大堆被丢弃的龙虾爪,盘子边上放着一套工具用来敲开蟹壳,剔出哪怕一丁点儿的蟹肉。他每吃一口就停一下,举杯喝一口酒。他时不时地在我眼前晃动着那只牡蛎,逗弄我吃了它,但却什么也没说。我只是绝望地看着我的空盘子。我想着我最爱吃的东西——我母亲做的点心,一滴泪静静地顺着面颊淌了下来。

[12]终于,我父亲又拿起那只牡蛎,我知道这下全完了。我用拇指和另一只手指把牡蛎拈起来送到嘴边。他说:“把它吸进嘴里,先含着,尝尝盐和海水的味道,然后再咽下去。吃完了,我给你点你爱吃的东西。” 他的语气更亲切了些,因为他知道他赢了。

[13]我照他说的吃掉了那只牡蛎。牡蛎滑溜溜的,那味道是我从未尝过的,打那以后也没再尝过。我父亲看着我,似笑非笑,好像在说:“怎么样?” 我咽下去的时候,他为我干杯,说:“祝你健康!” 我终于赢得了他的爱和尊重。
[14]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吃过牡蛎。

巧克力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它最早于16世纪从中美洲引进到欧洲。巧克力是用可可豆做成的。可可豆又称为Theobroma Cacao,意思是“天神之粮”。阿兹特克人常常把可可豆捣成酱,再加入调味香料,做成提神醒脑的滋补饮料(也称为可可饮料)。巧克力也用于宗教仪式。由于它极其珍贵,甚至可以用来纳税。当年欧洲的航海探险者带回了巧克力,他们又加入了香甜的调味料,这种饮料随即就作为昂贵的奢侈品受到人们的青睐。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固体巧克力首次出现在19世纪。可可豆被磨成粉,加入液体搅拌,然后加热,倒入模子,冷却后成形。下一步的发展就是学会如何从可可豆中提取可可油。第一次尝试加工是在1825年。可可豆被碾压成酱,经高压处理,分离成液态巧克力和可可油。1882年,瑞士人鲁道夫·莲开始在巧克力制品中添加可可油,使之更加柔滑。(添加了可可油后)巧克力凝固成易折断的条块,入口即化。可可油融化的温度和人的体温相同,都是华氏97度。

直到19世纪末,世界上最畅销的巧克力——比黑巧克力更香甜柔滑的牛奶巧克力——才问世。1875年,另一位瑞士制造商丹尼尔·彼得完善了巧克力的制作工艺。那时刚刚发明出一种浓缩型的牛奶——炼乳,并且炼乳易与可可酱溶合。目前中国市场上最畅销的巧克力是由美国的玛氏公司于1956年首次研制生产的德芙巧克力。

我们知道,大多数人都喜欢吃巧克力。但是,是什么原因使得巧克力出奇地畅销?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巧

克力的上瘾特性,使许多人承认自己是巧克力瘾君子呢?大约有40%的女性和15%的男性承认他们很想吃巧克力。在傍晚和晚上,这种渴望尤其强烈。他们大多数都承认爱吃甜食。科学家们认为这可能是源于父母遗传。这在实验室的老鼠实验中也得到了证实。如果父亲或母亲爱吃巧克力,孩子就爱吃巧克力。这种基因特征使我们更喜欢吃带甜味的东西。

但是,巧克力的畅销并不只是由于现代巧克力产品中所含的大量糖分。如果是糖分在起作用的话,那么其他含糖产品就会对我们有同样的影响。但是我们不像爱吃巧克力那样爱吃别的甜食,因为巧克力给予我们不同的愉悦感。

大家也知道,像其他甜食一样,巧克力有助于大脑释放出一些被称为内啡呔的荷尔蒙。这些化学物质让我们感到幸福快乐,给我们安乐感,类似于我们恋爱时的感觉!尽管巧克力中包含大约300种化学物质——其中包含矿物质和维生素,但是,我们还未能确定所有这些物质对我们的身体有何影响。



第三课




提升你的学习技巧

和其他人一样,学生们也有他们自己必须面对的问题。典型的问题包括熟悉新环境、与其他同学相处、以及靠有限的经济来源维持生活。而你在大学里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就直接源于你刚刚获得的自由。早上,没人会强迫你起床,也没人强迫你去上课。学习是你自己的责任,你必须安排好时间,并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下是一些建议,也许这些建议会帮助你更好地运用这些技巧。

课堂面授和记笔记

课堂面授的作用很容易被误解。有个经典的笑话,说课堂面授就是一个把笔记从讲师的文件夹转移到学生的笔记本上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讲师和学生谁都不会去思考。
而优秀的讲师能将一个话题活灵活现地呈现给学生。他们会提供信息,把授课内容与相关背景联系起来,还会比较详尽地集中讲解难点。授课的方法是讨论,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对讨论的话题进行评论,而不是仅仅去描述。


讲师往往会分发一些资料,简要介绍上课的内容,但你必须把资料和你的笔记结合起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记笔记时不要什么都记。尽量在听讲、理解授课内容与记笔记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学习风格
我们的学习方法各不相同。下课后或个别指导后,如果你和朋友们聊一聊,你可能会发现他们所记住的东西不尽相同,但或多或少都与老师的教学目的相关。与其问“什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不如思考一下“哪种方法最适合我?” 霍尼与芒福德于1992年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划分了四种主要的

学习类型。你认为自己属于哪一种或哪几种类型呢?

行动型
行动型学习者从新体验中学到的最多,他们提出新思想,做各种试验。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以及讨论比那些比较“被动的”活动更适合他们。
反思型
对反思型学习者来说,最好的是那些能为他们留出空间,让他们去听、去观察、去思考、去收集信息并按照自己的进度在深思熟虑后做出判断的活动。

理论型
理论型学习者喜欢一步一步地按逻辑顺序做事情,然后将新的信息消化吸收,制定出合理的计划或模式。他们对主观意见和创造性思维不以为然。
务实型
务实型学习者从有明确的实际价值的活动中学到的最多。他们更喜欢在实际环境中检验思想,而不喜欢开放式的讨论。

从事研究
刚上大学时,你可能会对要做大量的研究感到有些吃惊,而且这些研究通常要在短时间内完成。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陷在研究里不能自拔,也不要面对大量的材料无所适从。做研究时,你可以把整个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并且研读时要清楚自己的目的。

循序渐进的阅读方法是行之有效的。首先从一般性的材料和文章入手,寻找事实性的背景资料和对争议的介绍。然后再去研读更专业的文章。
有效的阅读需要你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目的来调整阅读的速度和方式。消遣阅读时,你可以读得快些,不必停顿,也不用担心过后还要回忆细节。但查阅参考书的时候就完全不同了,你可能只需要读其中的一两段,但要读得非常仔细,确保理解每一个细节。

撰写论文
论文需要细致的构思和组织。在开始写之前,你应该拟定一个写作提纲。你应该清楚你论证的要点是什么。而且,对论文的开头、展开论证部分和结论,你都应该有清晰的构思。
完成初稿之后,你要再读一遍,做一些改动,以便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你所陈述的观点。

但动笔之前,你的首要任务是弄清题目的确切含义。如果你把题目理解错了,你的论文就写砸了。
花些时间考虑一下文章的题目。如果题目太复杂或难以理解,你也不妨用自己的话把它重新阐释一下。另外还要考虑一下题目可能包含的内在假设。比如说,“16世纪议会的权力膨胀到何种程度?” 这个题目基本上在引诱你认同一个假设:议会的权力确实增大了。你也许认为事实不是这样。记住,你可以不同意这样的假设,或者以批判的态度来对待它们。但你一定要保证自己的论证论据充足,推理严密。



第四课




谢谢你邀请我们,但我们该何时告辞?

我到法国里昂居住的时候,第一

次经历了文化差异。我的法语讲得还不错,但法国最让我喜欢的一点是人们会经常吻你。在里昂,他们吻你两次,一边脸颊上一次。这对一名年轻的英国男子来说是全新的体验,我很喜欢这种礼节。

有一天,我去了巴黎。我向我的朋友,一位巴黎女士问好,然后,我们在两边的脸颊上都吻了一下。可这次,不知为什么,我觉得她好像还想要更多的亲吻似的……的确如此,在巴黎,人们互相亲吻四次!这件事引发了我的好奇……如果在里昂吻两次,在巴黎吻四次,那么在位于这两个城市之间的第戎吻几次呢?是三次吗?在位于北部的里尔又吻几次呢?是六次吗?这个研究话题激起了我的兴趣,为此,我走遍了法国各地。虽然我的探索没有得出什么结论,可我玩得很开心!

我的另一个英国朋友去了意大利。他在那儿住了几个月后,我问他过得好不好。他回答说:“嗯,我喜欢意大利,也喜欢意大利人。可是在最初的几个星期里我遇到了麻烦,我感觉自己总是在往后退。”我大惑不解。他解释说:“事情是这样的,意大利人站在一起时,他们之间的距离比你我在英国时的距离要近一些。所以我觉得有点儿挤,就往后退一步。可问题是,意大利人特别热情,他们又往前靠一步,就这样,我不停地往后退。”

这些插曲、事件都包含着文化碰撞,使你感到好奇、愉悦,但偶尔也会让你感到震惊或尴尬。正是这样的碰撞使得与来自其他文化的人们交往成为一件有趣的事情。

说话也能给你带来麻烦。一位西班牙学生提到了一件让他感到不舒服的事情。“你们英国人真是
怪!买车票时,你们感谢公共汽车司机;买烟时,你们感谢售货员。你们总是感谢别人,甚至在不必
要时也是如此。”但是他不明白的是,因为不常说“谢谢你”,英国房东常常觉得他粗鲁无礼。

还有一个例子是如何使用“当然了!”这个词。这个词在英式英语里有两层含义,可在俄语里只
有一层含义,即表示完全同意。我的朋友鲍里斯有
一次带我到莫斯科的一家餐厅去用餐,我说:“鲍
里斯,这家餐厅真不错。”他回答说:“当然了!”意思是“是啊,确实不错。”但我听起来这更像
是说:“别傻了,这家餐厅当然好了,我不会带你
去脏乱的地方的……我怎么会那么做呢?”

在英语里,别人说“谢谢你”,你是不需要回答的。“别客气”(Don’t mention it)听上去不太合适。“不用谢”(You’re welcome)也不对,因为听上去像是服务生说的话。一个来英国旅游的外国游客询问在开始吃饭前她该说些什

么。我的朋友回答说我们什么也不说。那位游客若有所思地说:“胡说,肯定得说点什么。你们说什么呢?‘祝大家胃口好?’不,‘尽情享用这顿美餐吧’——这听起来也不对。”为彻底消除她的疑惑,我的朋友说:“在英国,吃饭前,你就说‘祝你好运!’”

“祝你今天快乐”是另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可我听起来这太美国化了。英国人不愿意让别人告诉他们要快乐地过一天。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他们可以选择糟糕地过一天。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位英国人去迪斯尼乐园,他很烦,因为人们总是告诉他:“祝你今天快乐!”于是,他回过头来,说:“实在抱歉,我已经有了其他安排!”

但是这不等于说我们需要悉数掌握不同文化的风俗习惯和礼仪。丰富的知识能使你自如地应对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但是你不可能掌握全部必备的知识。有时候,当情况有所不同时,你所需要的仅仅是宽容,并且要意识到,适合你自己文化的行为举止未必在另一种文化中也行得通。

我的一位同事有一次邀请一些中国客人到家中做客。她招呼他们时,这些人的领导表现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她说:“谢谢你邀请我们。但你能不能告诉我们……我们该什么时候告辞呢?”在中国,一般来说,吃完饭客人就该告辞了。可在西方,人们常常围坐在桌旁聊到很晚。实际上,也有提示晚宴即将结束的信号——不是主人穿着晨衣走下楼的时候——而是开始上咖啡的时候。规则是这样的——你想喝多少杯咖啡都可以,可是,当你拒绝了最后一杯咖啡时……你得在 15 分钟内告辞。





第九课




走向健康

忘掉慢跑、健身房和昂贵的运动器材吧——保持身体健康、减肥、增强大脑活力的最佳方式就是坚持每天步行。

研究人员声称人生来就是要步行的。700 万年以来,我们一直在步行,但是现在,突然之间我们坐了下来,其结果是许多人超重。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坐在桌旁,却花更少的精力做事。因为有了互联网,我们甚至不需要再去商场购物。我们没有时间步行上班,也不能在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抽时间去锻炼身体。

身与心
但是步行并不仅仅是一件为了减肥而进行的活动。步行有助于保持身心的健康平衡,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抵御心脏病、癌症、骨科疾病、糖尿病、认知能力下降,以及诸如感冒之类的日常疾病。

步行是保持身体健康的最佳锻炼方式。体重对四肢和关节的压力将增强它们抵御骨科疾病的能力。虽然这种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是任何时候增强骨密度都为时不晚。步行能促

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这意味着你将消耗更多的热量,食物中的养分也会更有效地被身体吸收。这会使你多喝水,而多喝水又会增强消化能力,净化体内系统。这会带来很多益处,如令人容光焕发。步行还有助于预防心脏病,降低胆固醇。

步行对精神健康也有好处。它能提高智力,因为步行需要更多的氧气。而这又有助于保持精力集中和思维敏捷,这对老年人尤其重要。步行能让你的头脑更加警觉,能抵御患老年痴呆病的风险。步行使人更容易入睡,使你更冷静、更理性,甚至还能增强你的忍受力和耐心。有证据表明,步行也是减轻压力和增强自信的有效方法。如果你能在公园或乡间走走,你就会感到平静、安详。

有多少运动量才算够?
科学家们估计每天至少步行 30 分钟能改善免疫系统,并更好地保护身体免受疾病的侵害。但是你必须坚持有规律地步行。锻炼身体的欲望时强时弱是很正常的,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我们可以将锻炼身体的热情保持几星期或几个月,并且可能会发誓要坚持下去。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会打破步行的习惯,觉得步行是我们该做的、而不是想做的事。要养成终生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关键在于找到你喜欢做的事情,这些事要有意思、有激励作用、能不断翻新花样、能达到你想要的体能效果,并且能融入你的生活。

开始行动
挺起胸膛,目光直视正前方5-6 米远的地方。放松肩膀、曲臂、窝起手掌(不要握拳)。抬起脚后跟,向前迈步。穿运动鞋,不要穿靴子或凉鞋。为了体验更多不同的感觉,你可以在柔软的路面上——如在沙滩或砾石路上行走,或者走上坡路。这会消耗更多的能量,因为你每踩一步,都会留下一个坑,因此你就不得不更加用力去迈出下一步。中医认为在鹅卵石上步行能刺激脚底的按摩穴位,有助于降低血压。

最后,如果你想购买一件装备辅助你实施步行计划,那就买一个能够显示你的步行距离及所耗热量的计步器吧。测量的数据会促使你将步行进行到底。

走向未来
说大多数人不假思索就能完成的基本动作有如此神奇的功效似乎有些武断。但是当你开始更多地了解步行的好处时,你就会意识到步行对健康和日常生活的深远影响。对于一些医生来说,步行 “差不多就是现代医学的特效药”,能消除 21 世纪所有毁灭性的压力。


第十课




绿色疲劳

1. 我的一个朋友有超强的环保意识。他回收利用约80% 的自产垃圾,用太阳能电池板取暖,骑自行车上班,乘火车去度假。几个星期前的一天,他让我开车送他到机场赶个短

程航班。当我对此表示吃惊时,他回答说:“飞机比火车便宜,也比火车快。再说,别人也没为环保出多大力。这一次,我要放弃我的绿色原则。”

2. 环保主义者最担心像我朋友那样的人。15 年前,有人用 “同情疲劳” 这个术语来描述人们对为非洲和饥荒筹资音乐会的普遍失望。大家似乎都受够了,不管他们有多么投入,这项事业是没有希望的,政府做事不力,个人的力量又微不足道。出于同样的原因,人们现在开始谈论 “绿色疲劳”。

3. 环保活动家担心,与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威胁相比,一些人会认为他们的行为是毫无意义的。虽然救助饥民的募捐呼吁可以筹集上百万美元、英镑和欧元,但是应对全球变暖效应却没有如此简单。这个问题太复杂了,而且存在太多争议。

4. 要求人们做的事情都很微小,因此常常显得毫无意义。很多人干脆就不抱希望了,或变得越来越愤世嫉俗。商业机构利用绿色标签来吸引消费者,从而使传统的商业行为更受大众的欢迎。所以,当英国石油公司和沃尔玛宣称自己致力于环保时,人们不免要表示怀疑。

5. 换在别的场合,名人的声望总是能带来好处,而在环保宣传活动中就算是利用名人效应也不一定能达到目的。他们通常传递的信息似乎是 “照我说的做,而不是照我做的做”。参加 2007 年 “拯救地球” 全球演唱会的名流们在旅途中大量排放碳,导致世界各地的公众对音乐会反应冷淡,也引起人们对绿色疲劳症蔓延的关注。为了运送工作人员和舞台设备,谢乐尔 · 克鲁动用了大量的卡车和拖车,为此的 “防止全球变暖” 巡回演唱会遭到了公众的批评。约翰 · 屈伏塔最近到英国向公众传递绿色信息。当人们发现他驾驶私人波音 707 飞机的时候,他的可信度遭到了质疑。从长远看,这种行为很难得到公
众的支持。

6. 当然,有许多项目可以做,人们可以购买树苗,营造可持续人工树林或投资绿色能源,以抵消他们
的碳排放。但是这会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如果你花了钱,问题就会消失,然后你依旧可以我行我素。

7. 事实上,许多专家都知道,人们更容易接受不会过多改变他们生活方式的新产品或新观念。大多数环保主义者一致认为保护地球的唯一方式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日常生活习惯。然而,于我们从心理上习惯于避开复杂的问题,这就增加了人们的幻灭感和无助感。面对着又一个有关冰架融化或
物种濒危的故事,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该做什么,所以就什么也没做。

8. 那么,答案是什么呢?保持民众抗击气候变化的热情的一个方法就是小范围

的集体行动。我们都听说过通过社区施加压力成功挽救当地商店的事例。我们也知道在西欧,相比地区选举或全国选举,绿党在地方选举中更容易获胜。


9. 有些人人都能做到的小事能引起巨大的效应。例如,照明消耗了全球 20% 的电能,相当于每天燃烧 60 万公吨煤炭。如果我们都使用节能灯炮,那么我们每年向大气层排放的碳就会减少 7 亿吨。将食品带回家会消耗很多能源,因此在本地购物能减少碳排放,还能给当地社区增加财富。回收一个玻璃罐节约的能量足以维持一个 100 瓦的灯泡 4 个小时的照明。将你的恒温器调低两度每年就可以减少 2,000 磅的碳排放。试想一下,如果你们家、学校或办公室的每个人都这么做,会有什么效果?

10. 尤其重要的是,我们应现实地看待所面临的挑战。没有快速万全的解决办法。我们需要志同道合的同伴们的支持和监督,分享改变现状、核实进展的经验,并在遇到不可避免的挫折时相互支持。“本土思考,全球行动” 也许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