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备课时间:11月22日

上课时间:

课标要求:

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慕尼黑阴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克。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2、通过引导学生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认识慕尼黑阴谋是帝国主义大国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

3、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慕尼黑阴谋,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教学难点:

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以及绥靖政策的实质。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教学设计:

一、课前三分钟育人:

孔子的学生子路是一个非常讲究仪表的人。这一年,卫国发生了内乱,正在国外的子路听说经后,急忙往回赶。有人劝他:“现在国中十分危险,回去了很可能遭受灾祸。”子路说:“拿了国家的傣禄,就不能躲避祸难。”进城以后,子路竭力帮助国君平叛,但还是因寡不敌众,被敌人的武士击中,帽子上的缨带也被割断了。子路知道自己难逃一死,立即停止搏斗,说:“君子虽死,但不能让帽子脱落而失礼。”于是从容地系好帽带子而死。

二、教学过程:

(一)善习:

1、复习面对经济危机的两条道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意大利巩固了法西斯专政。

2、德、意、日形成了一个侵略集团叫什么?有什么严重的影响?

(二)善导:

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三)善学:

1、慕尼黑阴谋的时间、国家、内容分别是什么?

2、慕尼黑阴谋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3、什么是绥靖政策?它的实质是什么?绥靖政策的顶峰是什么?

4、绥靖政策的影响是什么?

5、归纳出二战全面爆发、扩大、进一步扩大的标志性事件。

(四)善研:

学生讨论交流,小组解疑。

(五)善导:

1、慕尼黑阴谋

教师出示参加慕尼黑会议的人物图,让学生先了解会议的内容。教师提问:西方国家为什么要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这种政策叫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西方国家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这种政策叫绥靖政策。

为什么会采取绥靖政策?引导学生从当时的国际背景中去探究原因:

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同时,想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2、回顾旧知:让学生回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对中国利益的损害,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感悟: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3、学生回答绥靖政策的危害,教师总结: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极大的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4、教师出示两个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它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5、归纳总结二战全面爆发、扩大、进一步扩大的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

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标志着二战规模的扩大。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二战的进一步扩大,也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学生回忆中国的七七事变,学生区分七七事变标志着二战亚洲战场的全面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六)善结:

学生小结本课知识。

(七)善用:

学生做练习,巩固新知。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 ,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 图二 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 (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设问:此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中、美、苏、英等国是如何走向联合的? 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归纳总结:《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诺曼底登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展示: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毛泽东这番话是对苏德战场哪次战役的评价?运用史实佐证毛泽东对该战役的评价。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2)教师在上述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诺曼底登陆”图片信息,讲述诺曼底登陆的概况。 【图解战役】 目标导学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内容与影响。 设问:图片再现了哪一历史事件?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是谁?说说该事件的积极影响。 提示:雅尔塔会议;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分别是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进一步协调了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了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分组形式自主学习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的相关内容,小组代表展示成果。 2.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德、日法西斯投降的史实,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设问:日本法西斯是何时投降的?为了加速日本投降,美、苏是如何对日本作战的?日本投降有何历史意义?

九下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

九下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理解)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等主要事件。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慕尼黑阴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克。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国、法国宣而不战,德军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国家,英国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这些都是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在首相丘吉尔的号召下,英国人民坚决同法西斯战斗到底。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2.通过引导学生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认识慕尼黑阴谋是帝国主义大国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 3.英、法等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知道对待邪恶势力必须要与之斗争,不然就是助纣为虐。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和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难点: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以及绥靖政策的实质。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是来自于延吉市第四中学的历史老师袁军令,,之前听说能来这里跟咱们同学一起学习,我很高兴!但是在刚才坐公共汽车来这里的途中我很不高兴,甚至可以说是气愤。你们猜猜我在公共汽车上遇到了什么事情: (学生自行发言、猜测。) 教师:在车到达外国语学校门口站点的时候我发现我的钱包被人偷了,当时我大声的叫司机把车开到派出所去,可是我旁边的几个男女纷纷说,他们刚才看见那几个小偷偷完我的钱包已经在十二中门口的站点下车了,去派出所也没有用了,别耽误大家的时间了!今天我在这里把我刚经历的事讲给同学听,就是想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小偷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偷我的钱包并且大摇大摆下车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析: 1.他们知道没有人敢阻拦他们──有一部分人不阻拦不声张的原因在于惧怕 2.人总是在想反正又没有偷我的钱而不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态度其实也纵容了小偷,使得他们肆无忌惮。 (副板书)惧怕冷漠妥协 教师:同学们总结归纳的非常好,确是由于我们的惧怕,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甚至是妥协造成了小偷的张狂与肆无忌惮!我们对小偷的妥协实际上就是在姑息养奸!今天袁老师用我的痛向各位同学展示了这个道理,而历史也用血淋淋的事实──给我们讲述着同样的令人心痛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二十年,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对一战的分赃结果不满,率先发难挑起战争,世界笼罩在法西斯战争的阴霾下,可是几个大国因为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一味的妥协使得世界上几十个国家,20亿人口卷入战争与杀戮当中,其中有9000多万民众受伤或死亡,血染全球,泪洒世界,这就是二十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板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师生共同学习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34第一子目的内容,了解书中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教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和之前的学习谁能告诉大家希特勒上台后吞并的第一个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备课时间:11月22日 上课时间: 课标要求: 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慕尼黑阴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克。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2、通过引导学生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认识慕尼黑阴谋是帝国主义大国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 3、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慕尼黑阴谋,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教学难点: 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以及绥靖政策的实质。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教学设计: 一、课前三分钟育人: 孔子的学生子路是一个非常讲究仪表的人。这一年,卫国发生了内乱,正在国外的子路听说经后,急忙往回赶。有人劝他:“现在国中十分危险,回去了很可能遭受灾祸。”子路说:“拿了国家的傣禄,就不能躲避祸难。”进城以后,子路竭力帮助国君平叛,但还是因寡不敌众,被敌人的武士击中,帽子上的缨带也被割断了。子路知道自己难逃一死,立即停止搏斗,说:“君子虽死,但不能让帽子脱落而失礼。”于是从容地系好帽带子而死。 二、教学过程: (一)善习: 1、复习面对经济危机的两条道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意大利巩固了法西斯专政。 2、德、意、日形成了一个侵略集团叫什么?有什么严重的影响? (二)善导: 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三)善学: 1、慕尼黑阴谋的时间、国家、内容分别是什么? 2、慕尼黑阴谋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3、什么是绥靖政策?它的实质是什么?绥靖政策的顶峰是什么? 4、绥靖政策的影响是什么? 5、归纳出二战全面爆发、扩大、进一步扩大的标志性事件。 (四)善研: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最全版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案 第11课 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战前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文字史料、图片史料等的解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史实的意识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战争根源的分析,使学生意识到在保持人类发展和进步同时远离战争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索避免战争的可行方案,培养全局观和现代意识。 二、各栏目的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两大军事集团是如何形成的?它们的矛盾引起了哪些冲突?最终结果如何? 答:20世纪初,以欧美国家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形成,工业发展突飞猛进。由于各国在经济上的激烈竞争,对殖民地的疯狂争夺,逐渐形成了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加剧了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1879年,德、奥两国缔结针对俄国的秘密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同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加入德奥同盟。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形成,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一方初告形成。 三国同盟的建立促使俄法两国接近。1892年,两国签订针对同盟国的秘密军事同盟条约。为了对付主要敌人德国,英国不得不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1904年英法两国签订协约,1907年8月31日,英俄签订协约,标志着和三国同盟对抗的另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英、法、俄三国协约的最后形成。 两大军事集团接连在地中海和巴尔干地区爆发冲突,主要有两次摩洛哥危机、波斯尼亚危机和两次巴尔干战争。 1914—1918年,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终于导致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为什么说巴尔干地区是20世纪初欧洲的一座“火药库”? 答:第一,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的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历来是各个国家争夺的重点。 第二,20世纪初,随着土耳其帝国的日益衰落,尚未被瓜分的土耳其及其统治下的巴尔干半岛,成为帝国主义瓜分的重要目标,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既有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也有巴尔干各族人民与帝国主义矛盾,还有巴尔干人民同土耳其封建统治者的矛盾,还有因民族关系复杂,宗教交错而造就的巴尔干各国和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所有这些矛盾、特别是列强之间的矛盾使巴尔干半岛地区经常发生纠纷、冲突和战争。 第12课大战的爆发与过程

历史研究性课题

历史课本的阅读 一、课题的提出: 高二是积累知识的关键一年,高二学习方法的养成关乎高三高考复习时效率的高低。在日常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学生:(一)是缺乏主动意识,不愿意阅读历史教材,在课堂学习中“听课”的比例很高,课下也很少有时间接触教材;(二)没有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速度要么很慢,占用大量的时间;要么很快,效率低;或者只看教材,既不动手,也不动口,更不动脑。大多数人不能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在阅读中没有论从史出的原则,也很少提出问题。这对于即将步入高三,准备高考的高二的文科生来说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状况。那么怎样的阅读才能解决这燃眉之急、迅速提高成绩呢?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小组提出“历史课本的阅读与成绩”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 在高中文科历史的学习中,阅读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良好的阅读历史教材的行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是保证历史学习效率,提高阅读能力的根本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有重要的帮助。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四、课题研究过程 1、通过制定、发放、填写、回收调查问卷,对学生阅读历史教材的现状进行了解 调查问卷如下: 高中教材阅读情况调查问卷 前言:各位同学,这是一份有关历史历史教材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我们尊重和保护你的回答,并对你积极而真诚的配合致以衷心的感谢!请你花几分钟时间在下列方框中打“ √ ”,并在划线处填上你想说的。 1、你是否同意“历史课本的阅读与成绩有关”? □同意□不同意 2、你是否同意“阅读教材非常重要”的? □同意□不同意 3、你平时除上课外之外阅读几遍教材? □一遍都不阅读□一遍□两遍□两遍以上□__ 4、你是否感觉在历史主观题的答题过程中不能准确表达? □是□不是 5、你认为自己会在临近大考前会读几遍教材? □一遍都不阅读□一遍□两遍□两遍以上□__

高三英语名词性从句教案

语法复习专题(11) Unit11 名词性从句 一、考点聚焦 1、名词性从句中连接词的运用 名词性从句中的连接词有连词that / whether / as if,连接代词what / who/ which / whose / whatever / whoever / whomever / whichever,连接副词where / when / why / how / wherever / whenever。 (1)that的用法。 ①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中用that但不能省略。如: That they are good at English is known to us all. The problem is that we don’t have enough money. She expressed the hope that they would come to China one day. ②宾语从句中的连接词that有时可省有时又不可省,在以下几种情况中that不能省略:(A)当that从句和主句谓语动词之间有插入词语或者从句主语之间有插入语时,that不可省略;(B)当that 从句与另一名词性从句并列作宾语时,that不能省;(C)当that作介词宾语时,that不可省掉。如: He judged that,because he was a child, he did not understand wine Everyone knew what happened and that she was worried. The reason lies in that she works harder than the others do. ③that从句作主语和宾语时,可以用it 来替换成以下几种结构表达。 (A)It is clear/certain/likely/true/surprising that… (B)It is a pity/shame/good idea/no wonder that ...(C)It is said/reported/ believed/known/thought/suggested that … (D)It seems/happens that。如:It happened that I went out last night. It is said that China will win in the World Cup. ④that和what的区别。 that 引导名词性从句时,在主从句中不以当任何句子成分,也没有任何含义;而what 引导名词性从句时,在主从句中都要充当一定的句子成分,what可以分解成定语从句中的先行词 + 关系代词即常说的先行词 + that。如: It’s shame that he has made such a mistake. Do what he says. ⑤同位语从句与定语从句中that的区别。 同位语从句中的连词that只起连接作用,在从句中不担当任何句子成分;而定语从句中的关系代词that在句中做宾语或主语,宾语与先行词有修饰关系。如果句子是同位语从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新人教版_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慕尼黑阴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克。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国、法国宣而不战,德军占领包括法 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国家,英国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这些都是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在首相丘吉尔的号召下,英国人民坚决同法西斯战斗到底。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等知识内容。 2、过程与方法:第一,培养学生阅读地图,提炼信息的能力。第二,通过补充相关的 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原有认识去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三,通过巧妙设置问题创设历史情景,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查找、整理、筛选、运用各种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英法等国纵容法西斯侵略,养虎为患,世界大战首先在 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让学生体会到对待邪恶势力 必须要与之斗争,不能妥协退让,不然就是助纣为虐。第二,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 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第三,对“和平与发展” 这一永恒主题有认同感,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和难点: 重点: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认清绥靖政策的实质及恶劣影响。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 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难点:一是对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的理解。二是如何综合分析苏德战争苏军有效地遏止德军的原因。英美对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政策转变的原因。 教学方法: 1、讲解法。如讲清绥靖政策的概念时适用于此法。 2、以问题为中心,分析讨论法。通过“激疑、“设疑”、引导并组织学生开放式讨论, 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和敢于创新为目的,以学科综合来体现教学民主思想和素质教育的 原则。 3、情境创设法。用相关教学内容的音乐,历史画面,地图等营造逼真的历史氛围,由 形象思维迁移到抽象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史实,进行情感教育。

整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案 精品

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案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国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在首相丘吉尔的号召下,英国人民坚决同法西斯战斗到底。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2、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希特勒上台之初如何对外侵略?何谓“慕尼黑阴谋”?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突袭波兰? 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为什么会迅速败亡?正当不列颠之战胜负未分之时,德国法西斯为什么把矛头突然转向苏联? 3、情感态度价值观:慕尼黑会议是帝国主义大国牺牲小国,企图将祸水东引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等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充分暴露了法西斯的残暴本性。二战中交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欧战役,不列颠之战。 难点:法国败亡的原因及“闪电战”。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939年9月1日,德军以强大的兵力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随后,英、法虽然对德宣战, 但却坐视波兰灭亡而按兵不动,出现了所谓的“奇怪战争”“静坐战争”,(如右图)仅一 个月,波兰沦陷。英、法与波兰签订有互助或同盟条约,承诺向波兰提供安全保证。但 德国进攻波兰后,英、法两国为何宣而不战,坐视波兰灭亡? 由此导入新课。 一、德国入侵波兰 1、时间:1939年9月1日,德军向波兰大举进攻。 2、影响: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过程及结果:波兰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波军部署不当,被分散在漫长的国境线上,缺

中学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中学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中学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篇1 一、课题名称: 对我校20XX级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跟踪调查一一兼谈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LI的与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必要部分,是培养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关键。同时初中课改已进行好儿年了,而且大部分老师都能够采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对本校20XX级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跟踪调查研究,U的在于了解初中学生对历史学习、对教材、对教学方法、对考试以及作业布置的看法,了解他们历史学习的质量以及对历史教师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力求为我校初中历史教学和改革实践提出适合校情和学情的可供参考的依据和建议,并进一步提高我校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三、该课题研究的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资料查询和网上搜索,发现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也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大多只是理论上的论证,泛泛而谈,而且调查范围也很广,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和针对性。近些年人们也发现了这方面的问题,开始走校本教研的路子。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符合当前的教学理论,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校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体水平。我们的教育H的就是让学生走向独立,走向终身学习的道路,只有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被培养起来,学生才有可能走向自觉学习,才能实现教育从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习为本)的转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乐于学服务。 五、课题研究LI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研究LI标: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问题,

名词性从句 教案

Noun Clauses Teaching aims: 1.Review the use of Noun Clauses 2.Consolidate the use of Noun Clauses by finishing some exercises Teaching procedure: Step1: Daily greetings. Step2: Read the teaching aims together Step3: The teacher guides the students to learn the learning material about Noun Clauses within 3 minutes. Step4: Fill in the following two blanks to master the function of the conjunctives summary the function of the conjunctives. Ⅰ

Ⅱ Step5: Show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on the screen and let the students judge which type of Noun Clauses they are. 1.What you are doing is very difficult. 2. Tom hopes( that) the teacher won’t ask him a question. 3.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what we said and did. 4. This is what I want. 5. The news that he passed the exam surprised me 6. The news that he told us is not true. 7. It was in the morning that he was late Step6: Complete the following the exercises within 5 minutes 选择题 1. We all know the truth _____ the earth goes round the sun A. that B. which C. what D. whether 2. Information has been put forward _____ more middle school graduates will be admitted into universities. A. if B. that C. whether D. how 3. The trouble is _______ we can get food. A. where B. which C. that D. what

人教版选修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人教版选修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教案) 主备人张春蓉授课人教学时间 课标要求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德国与英法矛盾的激化;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军备战;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次巴尔干战争;奥匈帝国吞并波黑;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德国与英法矛盾激化的原因;三国同盟比三国协约形成的原因;巴尔干地区为何成为欧洲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为何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列强之间的矛盾,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3、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2、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性决定其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列强矛盾激化的原因,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就必然会爆发战争。 教学重点帝国主义列强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教学难点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与帝国主义列强主要矛盾的变化;巴尔干地区为何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进入20世纪不久,数千年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性大战降临,把人类拖进了苦难的深渊。战争远远超出了发动者的预想,按照自身的规律展开。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空间上以欧洲为主战场,亚洲、非洲、美洲和澳洲也被卷入,在时间上长达四年之久,许多文明的成果毁于一旦,留下了一串触目惊心的破坏数字。惨烈的战争不能不引起人们认真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引发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是否应该把战争作为解决国家矛盾的手段?如何才能防止类似悲剧重演? 【学生自学、发现问题】 1、20世纪初欧洲有关国家有哪些利益要求?围绕着这些利益要求,形成了三对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 2、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是如何形成的? 3、巴尔干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生生交流、合作学习】 一、动荡不安的世界: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图二 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 (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设问:此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中、美、苏、英等国是如何走向联合的? 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归纳总结:《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诺曼底登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展示: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毛泽东这番话是对苏德战场哪次战役的评价?运用史实佐证毛泽东对该战役的评价。

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

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 1、中国各朝服饰特点及发展 2、20世纪的战争和发展历程 3、太平天国 4、服饰的历史与发展 5、硝烟弥漫—中东地区为何迟迟不见和平曙光 6、难以抹灭的伤痕“九、一八” 7、第二次世界大战 8、从“流氓”到“皇上” 9、中西方文化进程与差异 10、望日情怀 11、游戏与战争 12、封建社会制度在中国漫长存在的原因 13、欧洲的火药筒——巴尔干 14、从京剧的历史发展看未来的发展趋势 15、文革的错误 16、历史的天空 17、中华艺术瑰宝——国画 18、浅析中国近代化曲折的进程 19、金字塔密室之迷 20、中国足球为何难以冲出亚洲 21、假如没有希特勒,二战会不会爆发——再论二战爆发的原因 22、建筑艺术浅谈 23、二战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对比研究 24、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对比研究 25、浅谈闭关锁国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26、新中国对美关系研究 27、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8、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对比研究 29、义和团失败原因研究——浅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30、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分析 31、中国在近代史上长败的原因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分析 32、对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的再认识 33、凡——华体系对世界的积极作用研究 34、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分析 35、如何正确评价拿破仑这一历史人物 36、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分析 37、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之形成 38、共和国辉煌五十年的经济建设 39、历史不应忘记——南京大屠杀 40、论新文化运动 41、辜鸿铭——一个不该被遗忘的人 42、明治维新中的高杉晋作

43、十九世纪中后期中日政治文化差异 44、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对台政策及其历史背景 45、文化大革命对人们思想的冲击 46、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46、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47、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48、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 49、如何看待五四精神 50、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51、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本地区的英雄人物和革命斗争事迹 5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53、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 54、近代史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的特点 55、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56、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57、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58、世界近代史上著名科学家的传略 59、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60、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探究 61、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贡献 62、中国古代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63、我国古代史上著名政治家的评价 64、美国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为什么会遭飞机撞击 65、关于洪承畴的评价问题 66、海上丝绸之路为何以泉州为起点 67、上海的历史人物 68、现代国际关系演变中的几个问题 69、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由来与表现 70、先秦思想概述 71、如何正确评价郑成功 72、上海历史文化古迹、古代建筑文化 73、新时期的创业精神 74、台湾问题的由来 74、比较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大开发 75、康乾圣世的几个重要人物 76、冷战时期的苏联帝国 77、研究中国自古及今的兴衰 78、研究日本战国乃至幕府灭亡 79、大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80、德国何以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81、如何正确评价郑成功 82、民间节日 83、乡村或城市的历史沿革 84、如何正确评价本地的历史名人 85、克服封建陋习,净化社会风气 86、洋务运动的影响研究

名词性从句的教学设计

名词性从句的教学设计 陆丰林启恩纪念中学蔡少燕 一、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进行了高中英语一年的学习,渐渐习惯了我的教法。他们会对课堂内容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勇于阐述见解,并且从课内知识拓展到课外,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不过,本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差距还相当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的任务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有所收获。 二、教材分析 这是名词性从句语法课的第一次系统的学习,尽管之前在课本中已经让学生对名词性从句有了初步的理解,可是如何将已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找出其内在联系,找出其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去扩展知识、指导实践,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更加深刻是我这节课的重点。我的目标是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学设计进行整合或增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三、教学目标 Enable the students grasp the definition, kinds and use of noun clauses. 四、教学难点重点 1. How to distinguish the noun clauses. 2. How to tell the appositive clause from the attributive clause. 五、教具 Multi—media,a test paper 六、教学策略 环环相扣,设计紧凑。首先从简单句和名词性从句的对比入手,引出名词性从句的含义。并通过不同从句的基本特点让学生分辨属于哪一种名词性从句。接着,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引导词的由来,并总结规律。然后,集中精力对付名词性从句的语序、时态及单复数概念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在运用名词性从句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最后是名词性从句中.whether与if,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辨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导”,即起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教师应注意和研究如何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自学,掌握自学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Step1. Task I.什么叫“名词性从句”? 名词性从句在功能上相当于名词 1.His job is important. What he does is important 2.This is his job This is what he does every day 3.I don’t like his job I don’t like what he does every day 4.I don’t know about the man, Mr. White I don’t know about the fact that he is a teacher. (这个部分主要是通过简单句中的一个单词让学生明白名词性从句就相当于一个名词的作用,不过就是由不同的引导词引导的一些句子放在不同词的位置上。这个部分我设计是让学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word教案(15)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知识:慕尼黑会议;德吞并捷克;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攻占北欧和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国家,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日本偷袭珍珠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 能力: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战争性质的方法。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 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让学生充分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在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我们要确立为人类的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难点:二战初期性质的复杂性。 教学环 节 导学过程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情景导入 播放影视资料《日本偷袭美国珍 珠港》。 这段资料介绍的是什么历史事 件,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 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 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 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认真观看视频 跟随老师的思路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一、自主学习 通过刚才的阅读和之前的学 习谁能告诉大家希特勒上台后吞并 的第一个国家是哪个? 德国吞并奥地利实际上就是 向哪一条约的挑战啊?也是对当时 存在的被英法所控制的所谓的维护 世界和平的哪一机构的挑战啊? 师:德国兵不血刃的吞并了奥 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了解书中要求掌 握的基本知识点。 学生: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生答:《凡尔赛和约》 生答:国际联盟。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学习_研究报告范文

《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 学校: 班级: 小组成员: 1 研究背景 社会风俗的变迁既是一百年来政治变迁,经济转型,外来影响等作用下的产物。又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变革的表现。社会风俗不是细枝末节的小事,而是关系的社会发展的大事,很值得我们下一番功夫来研究它。 2 研究目的意义 (1)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社会习俗和生活变化的史实,探究其变迁的原因和背景。 (2) 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理解历史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3)掌握社会习俗和近代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的变化情况。通过归纳、比较社会习俗和生活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习俗和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探究其原因。这是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 4 研究的重点及主要内容 (1)社会风俗和生活变化的原因、特征。

(2)中国社会变动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5 研究步骤 (1)确立选题 (2)根据确定的题目内容,调查对象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3)搜集有关社会变化的资料、图片、走访老人、社区以及相关专业人员,了解社会变迁的基本情况。 (4)分类整理所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的原因和影响。(5)将成果整合或制成演示文稿进行展览。 6 资料收集手段 依据研究内容,通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家庭等搜集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典型性。 调查问卷 一中国百年社会背景

高中英语-名词性从句-教案

名词性从句teaching plan 一、学情分析 名词性从句是高中阶段学生接触到的较难的语法点,很多学生分不清楚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之间的区别,经常出现混用的现象。但在高考中名词性从句为必考项目,甚至在学业水平考试中都有要求,因此,学生复习名词性从句的用法有着重要意义,它对于学生分辨各种复合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扫除名词性从句的障碍可以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他的复合句,并对其书面表达和语法填空的提高有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复习名词性从句的种类及构成; B.正确辨识并使用名词性从句的连接词; C.复习it作形式宾语在句子中代替宾语从句。 2. 过程与方法 A.图解法 B.列举法 C.讲授法 D.演示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培养学生的规范语言表达; B.让学生体会语言的灵活多变。 C.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1.名词性从句的作用; 2.正确判断并使用连接词; 3.名词性从句的表现形式; 4.It作形式主语和形式宾语的用法。 四、教学方法: 1.合作交流,小组讨论。 2.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3.探究学习。 五、渗透法制教育 教学步骤: Before class: 一.先学任务 1.复习五种简单句中的“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系+表”结构; 2.对比以下几个句子,区分其分别属于哪种从句。 1)What she said was right. (主从) 2)I have no idea how she did it.(同位语从句) 3)It’s a pity that you failed the exam.(主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