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凹印质量问题

凹印质量问题

凹印质量问题
凹印质量问题

凹印产品一直以精美、精细著称,从画报、图片、塑料薄膜包装到人民币,都是凹印工艺的杰作。除了单张纸凹印外,凹印一般采用轮转印刷,短墨路,正向单刮刀上墨,从当年的碳素纸腐蚀版、布美兰制版、电子雕刻制版,到今天的激光雕刻制版,凹印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发展之路。

凹印的产品质量问题,从20多年前从国外引进凹印机后,凹印界的同仁就一直在分析并努力寻找解决办法。套印不准、刀丝、色差、飞墨,诸如此类的一系列问题,年年在提出解决方法,然而年年在重复发生相同的问题。凹印的损耗率居高不下,一般在10%左右。多年前,当凹印软包装行业的利润率还在30%左右时,这10%的损耗还没有引起业内的重视,然而如今不少企业已经走到了微利的边缘,红海搏杀异常激烈时,这一损耗就引起了业内的惊觉。因此有必要仔细地分析一下凹印的产品质量问题,探究造成该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而分析凹印成品率损失的控制点何在。

套印精度

轮转凹印套印精确的关键是保证卷料张力稳定。几乎所有的套色跟踪装置,从早期的IC470到DT860,以至后来的DT950,其正常运作的前提都是系统的张力稳定。光电检测装置把印在薄膜边缘的套印标记转换成脉冲信号输入计算机,将此脉冲与计算机内的标准设置相比较,计算出变化量,该变化量与套印误差的大小成正比。计算机将其转换为电压值,经处理后驱动电机及机械执行机构对误差进行修正,并在显示屏上显示误差的大小和方向。由于这种自动调整过程是一种循环的、不间断的动态平衡过程,既要使误差及时、快速得以纠正,又要避免由于纠正时的超调而使系统不稳定,因此检测误差的光电装置的导通角一般是在版辊旋转360°中的5°~7°,即版辊旋转一周的1/6时间内执行操作。纠正误差的机构有两种,一种是卷料纵向的调节辊机构,通过调节该辊的上下位置来改变卷料到达压印位置的前后;另一种是改变版辊相位的伺服机构,直接调节印版。从控制的直接性和快速性来看,伺服机构明显优于调节辊机构,但伺服机构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设计调整不当有可能使系统不稳定。由于凹印套准是建立在卷料进料的精确定位上的,因此卷料张力的波动就会影响到套印精度。传统凹印机造成张力波动的因素一般有以下6个方面。

(1)收放卷料卷直径的变化引起卷料张力的变化。

(2)加减速时张力的变化。

(3)印刷基材本身张力的变化,如卷料厚薄不均匀,有荷叶边,纵横向拉伸强度变化太大,或者卷芯不圆造成料卷的跳动。

(4)卷料在印刷过程中的变化,如薄膜在干燥时受热变形,而牵引张力又比较大,致使薄膜被拉长,或者纸张在上墨时吸水过多,烘干时受热收缩,材料本身发生变化。

(5)机组式凹印机各主要构件如底座、墙板、导辊等的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存在偏差。例如底座组装的平面度和直线度,墙板与底座组装的垂直度,各

导辊组装的水平度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平行度,它们各自的跳动量偏差,质量动静平衡偏差等。若误差超标,当卷料在众多导辊上运行时,张力就会有微小的变化。传动中各齿轮从理论上应做到无间隙精密传动,确保各色组的版辊同步运转,但由于采用的是齿轮传动,尤其是设备在运行3年多后的正常磨损,间隙增大,印刷过程中引起传动同步误差,也势必使各印刷单元的张力发生变化。

(6)机组式凹印机在印刷过程中每一色组的加压都会影响卷料通过时的运行速度,理论上的同步速度其实会有误差。若各色组加压不同,却采用相同的版辊直径递增的方法来提高各色组的线速度,对整个系统的张力也会有影响。

伺服型凹印机考虑了上述因素中的大部分,然而在材料变形方面的补偿,以及在各色组加压不同而造成机械同步速度损失上的补偿,由于难于建立数学模型,电脑自动调整的基础不扎实,所以对张力波动的控制还是很有限的。轮转凹印机与单张纸凹印机在套准方面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在前规和侧规的作用下保证纸张定位正确,然后在纸张静止状态下印刷,而前者是将卷筒状的纸张在张力恒定的条件下拖曳到位,在动态情况下印刷,套印精度是不同的。行业标准

CY/T6-91“凹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中规定的套印允许误差见表1,国家标准GB7707-87“凹版装潢印刷品”中的套印允许误差见表2。行业标准针对书刊印刷品,国家标准针对薄膜印刷品,比较这两项数据,张力对套印精度的影响可一目了然。

那么,有没有卷料的张力基本不影响套印精度的?有,典型的例子是卫星式柔印机。在这种结构的设备上,卷料在一根橡胶压辊的作用下,紧贴在一个直径达2~3米的金属中心压印滚筒表面,包角达85%以上,并同中心压印滚筒同步运行。中心压印滚筒内有恒温的冷却水,保证滚筒表面的温度不超过40℃,以使薄膜不变形。相邻色组的距离很短,一般在0.8米左右。各色组间没有机械同步速度的损失,无须做任何补偿。根据轮转印刷中卷材的张力基本上是前后线速度之差的原理,卫星式柔印机其实是在印刷单元零张力的条件下印刷的,这就避免了薄膜印刷中由于张力的变化引起套印不准,只要依靠版辊传动的准确就能保证套印的精确。10年前采用传统齿轮传动的卫星式柔印机的套印精度就能达到在±0.1mm左右,近几年推出的伺服型卫星式柔印机,其套印误差可以达到≤0.07mm。

因此,凹印的套印精度受到张力波动和材料形变的影响,有着先天不足的缺陷,如果印刷基材预先定型,如双向拉伸过的BOPET,套印精度就要好一些,若是没有经过定型的PE,套印就困难些;即使对同一种材料,如BOPP,厚一些的不易变形,薄一些的容易变形,其套印的精度也是完全不同的。从目前的凹印机结构来看,要显著减少由于套印误差引起的损耗,尚需时日。

表1行业标准CY/T6-91“凹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中关于套印误差的规定

表2国家标准GB7707-87“凹版装潢印刷品”中关于套印误差的规定

刀丝

刀丝是凹印的常见故障,根据刀丝在产品上出现部位的不同,一般可为明刀丝与隐刀丝。国家标准中对刀丝的定义是:刮刀不良引起的顺滚筒旋转方向出现的非正常条状墨线,英文表述是Doctor blade strakes。这种刀丝出现在凹版图文的边缘处,是油墨在凹陷的图文处拉出的墨线,我们一般称之为明刀丝。在凹印企业里经常会见到机长耳朵上夹一根竹签,在巡检中如发现有刀丝就用竹签在刮刀上挑掉,这类刀丝就是明刀丝。还有另一种刀丝,国标上的定义是:在网墙上的尘粒、墨刀或纸屑等引起的彗星状的条纹,英文表述为Come t streak。这种刀丝出现在凹版镀铬表面原本不应该有油墨的地方,不限定在版辊轴向的某一点,断断续续地出现,时有时无。处理这种刀丝时,操作人员一般把刮刀退下,然后重新压上去,有时候这种处理会有效,但大部分时候操作人员会无所适从。企业中也有人把这种故障称为窜墨,意思就是刮刀没有把油墨刮净,油墨从刮刀下窜出来。当然,这种刮墨不净跟由于刮刀角度和压力没调整好导致的刮墨不净不同,后者产生的刮墨不净故障,从版辊表面上看油墨是刮净了,但在产品的边缘能很清楚地看到薄膜被浅浅地染色了。而隐刀丝则不同,刮墨后的版辊表面确实没有油墨,薄膜两侧丝毫没有被染色的痕迹,但就是在版辊表面不应该出现油墨的地方,油墨时而呈线状漏出,印在薄膜上成为刀丝。

造成第一种刀丝的原因一般是:①油墨中的超常颗粒(沉淀或析出);②无机杂质的存在;③不良生产环境的影响;④油墨黏度过高;⑤刮刀有缺损;⑥刮刀的安装角度不正确;⑦版辊的表面光洁度和网穴的光洁度不够;⑧油墨表面张力同版辊的配合不合理。

造成第二种刀丝的原因主要是:①版辊不正常的径向跳动凹印行业标准CY/T9的数据是≤0.03mm,笔者认为单张纸出版凹印的标准用在轮转凹印上,该数据应该略高一些;②版辊的表面光洁度,CY/T9的相关数据是Ra≤0.4;③固定的刮刀架与刮刀的刚性;④从刮刀下漏出的墨线。

业内对刀丝的产生还有一种“活性粒子假设”,认为:①油墨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树脂和颜料在研磨、撞击和搅拌等外力作用下使分子链断裂,产生带极性的离子或基团,即活性粒子;②刮刀和版辊的摩擦使版辊的镀铬表面产生较多的铬离子;③活性粒子在印刷过程中不断产生和结合,并黏附在版辊上,积聚

到一定量时会窜出;④约2/3的活性粒子转移出去,剩余部分继续结合、累积;

⑤当有外来粒子成为吸附剂或成核剂时,反应加快,造成更密的刀丝出现。

因此,这种假设的结论就是:这种情况产生的刀丝不是由刮刀产生的,而是印刷过程中内部化学反应的产物。“活性粒子假设”其实是认为这种故障的产生无法用物理方法测定,要彻底解决它是困难的。

笔者认为凹印刀丝的产生原因是可以测量也可以检查出来的。对于第一种刀丝,不管是油墨中的灰尘或杂质,还是沉淀析出物,均可用一定目数的筛网过滤而检出。这种检测方法也适用由于静电过大而使灰尘吸附、凝结成过大的颗粒,卡在刮刀与印版之间形成的刀丝。油墨黏度是否合适,用黏度杯测一下就可以判断。至于刮刀的安装情况,依靠目测和手动调整都可解决,不是难事。印版的质量问题,只要按照制版厂的出厂数据复测,也完全能把握住质量关。至于油墨张力同版辊的配合,主要靠历史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油墨的表面张力主要同所用溶剂有关,一般而言,油墨与溶剂的参数没有改变,张力配合不会出问题,若出现问题,一般是在油墨方面。应该注意的是,油墨和溶剂都是化工产品,印刷企业可能对其不很熟悉,因此在采购或领用时有时可能会出错,所以企业质管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数据,以保证该类材料的准确性;若发现有问题,简单的办法是换用,当然也可以添加一些助剂来加以改变。所以,上述寻找刀丝产生原因的结论是:只要查出不正常的数据,也就有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对第二种刀丝,更要强调查数据,要查印刷机与版辊的相关数据。根据笔者多年来对凹印一线的了解,一线员工一般不会去测量这些数据,因此当相关数据出问题时,也拿不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其实这种刀丝的产生,正是版辊的跳动与刮刀的跳动不同步,如果我们利用刮刀的弹性或版辊的粗糙度,使刮刀做到随着版辊跳动,从而达到不使油墨从刮刀下漏出的目的,从而堵住了墨线从刮刀下

窜出的漏洞。至于“活性粒子假设”,笔者只想提一个问题:同样使用溶剂型油墨的柔印,为什么从来没有遇到过刀丝这个问题呢?

蔡成基:凹印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下)

2008/4/8/08:33 来源:印刷技术.包装装潢

糊版

从理论上说,刮刀将网墙上的油墨刮去以后,网墙上应该是干干净净的,不应该有油墨。但产生糊版的时候,刮刀其实并没有将油墨刮净,由于刮刀角度的关系,网墙上残留了一层薄薄的油墨(薄到用肉眼很难分辨),转印到印刷基材上造成糊版。印刷透明薄膜时,这种原因造成的糊版在单张印品上是很难发现的,但印刷成卷,许多透明印品叠在一起,就会显现出没有刮净的墨色,在收卷好的成品卷两侧可以很明显地观测到透明薄膜被染色。更严重的糊版故障,油墨在图文四周渗透开来,这是油墨黏度过低和刮刀角度没调整好造成的,不仅仅是操作者技术问题,更是责任心问题。

凹印糊版的造成,其实同凹印工艺比较粗放有关。传统的凹印工艺控制,一般是要求油墨黏度和刮刀角度控制在某个范围内,而不是具体的数值,生产时主要由一线员工自行掌握,印得好坏,损耗高低,全在一线机长。所以印刷企业推崇的是机长的一把刀,把所有的希望全寄托在机长的经验和责任心上。虽然培训年年搞,经验年年学,然而损耗率不见明显减少,成品率始终提不上去。

控制凹印糊版,要注意不要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即拼命加大刮刀压力,把刀片的角度调得更陡。若采用这种矫枉过正的办法,除了加速版辊的磨损外于事无补,要知道版辊的角度总是在正向范围内,不可能像柔印那样采用反向刮刀的。刮干净网墙上的油墨,版辊表面的光洁度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刮刀的角度和压力只有与版辊的光洁度相配合,才会有实际的意义。

油墨“白化”

油墨“白化”主要是指溶剂中含有水分,印在薄膜上失去光泽,严重时色相也会有些变化。其实从材料供应方面分析,溶剂中含有水分的概率倒不是很高,绝对不含水分是不可能的,所有溶剂的纯度总有一定的百分比。印刷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对水分总有一个宽容度,不必斤斤计较。

油墨白化的产生往往同使用过程中油墨吸收环境中大量的水分有关。笔者曾看到一家企业在梅雨季节用新墨印刷,刚开始的2个小时内印品色相没有变化,但2小时后,由于油墨中所用的乙醇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油墨逐渐分层,印品失去了光泽,要更换新墨才能恢复正常。凹印在使用醇溶性油墨时对环境会有一些特殊要求,如周围环境的湿度不能太高,否则乙醇会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因此要车间安装恒温恒湿装置,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不超过70%,以避免油墨白化。

对于水分造成的白化,笔者主张从溶剂进行调整,在周围湿度较高的时候,用一些吸水性小的醇类溶剂来取代乙醇。当然,用空调制冷抽湿来改善车间环境也是一个办法,不过笔者不主张,从成本上计算,实在是太浪费了。

油墨“白化”的另一种原因是凹印生产过程中溶剂的综合平衡被破坏。

混合溶剂中快干剂和慢干剂的挥发速度不等,造成快干剂失逸,慢干剂滞留。若快干剂是油墨的真溶剂,而慢干剂仅仅是调节油墨干燥速度的假溶剂时,油墨的溶解性变差,印刷适性变坏,印品失去光泽。

在传统的凹印工艺中,很少有人去研究溶剂的综合平衡。在溶剂综合平衡图中,横轴表示该溶剂在油墨混合溶剂中的百分比,纵轴则表示在挥发时挥发气体中该溶剂的百分比,若图中为一根一定斜率的直线,说明溶剂平衡是稳定的,但许多混合溶剂呈现的一般都是较大曲率的非直线,甚至两段反方向的曲线,说明在混合溶剂中快干剂和慢干剂的比例跟挥发气体中快干剂和慢干剂的比例是失衡的。

若我们简单地按照油墨中混合溶剂配比的同一比例来补偿挥发溶剂的损失,必然会造成快干剂和慢干剂比例的失衡。溶剂综合平衡的破坏会造成油墨印刷适性的改变,会影响到印品的光泽甚至颜色密度。

背黏和溶剂残留

凹印产品,尤其是凹印薄膜产品,由于干燥系统故障,印品没有干透,往往容易背黏,即油墨表面干了,但收卷后,由于膜卷张力的存在和薄膜的收缩,对膜卷内的油墨层会产生一个较大的正压力,这个压力会使里层薄膜的背面黏上外层薄膜上印刷的油墨,使印品脏污,造成质量损失。

分析背黏故障的原因,首先要检查油墨的质量,即树脂连结料的质量。常用的方法是Blocking测试:用刮棒在PE膜上制得印样,2分钟后将印迹相对折叠,夹在两片20mm×20mm薄玻璃片中间,上加300~500g/cm2压力,恒温60℃,历时24小时,检查印迹是否黏连,以不黏连为合格。

印刷基材中的低分子物(如滑爽剂、抗静电剂等)析出,也会使油墨对基材的附着力下降,产生背黏,甚至墨层脱落现象。常用测定薄膜表面张力的方法进行判定,并决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绝大部分背黏故障的原因在于印品没干透,即溶剂残留量偏高。虽然用手轻触印品墨层并不黏手,但收卷后在一定压力下,油墨中残存的溶剂使墨层软化,造成背黏。干燥不彻底造成背黏,这是从表面上就能看到的,但背黏的更大危害在于印品中的溶剂残留会对内装的食品产生污染。这是因为凹印所使用的溶剂型油墨,虽然通过干燥能挥发掉绝大部分溶剂,但残留溶剂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迁移到包装的内容物上,对食品造成污染。近来,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十分关注食品包装的安全性,并已启动QS认证,严格控制食品包装的溶剂残留量。

印品油墨干燥不彻底一般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版辊网穴较深,有时候会达到60μm,上墨量大,干燥会有困难。

(2)为保证高光小网点的顺利转印,凹印生产中必须要向油墨中添加慢干剂。

(3)混合溶剂的综合平衡不易掌握,造成慢干剂大量滞留于油墨中。

(4)某些里印工艺的最后一色印刷白墨,然后就收卷,干燥和收卷单元的距离过短,干燥困难。而且用白墨铺底时要求墨层的遮盖力要高,一般来说其上墨量是所有颜色中最大的。

(5)薄膜印刷时,干燥装置的温度不能过高,烘道不能过长,否则薄膜会发生拉伸变形,影响到套印精度与印品长度。常用的方法是采用低温、大风量,在干燥工艺上采用挥发,舍弃了蒸发。

(6)溶剂挥发对大气条件有依赖性,当环境气压较低时,用机械式的排风装置就很难有效控制干燥效能。

(7)印品表面的墨层同大气的接触表面有一个分界层(国外称为Bound ary layer,国内有人译为镜膜),这是一层包含热量、空气和溶剂蒸汽的混合物。油墨干燥时在热量的作用下,油墨中的液态溶剂会蒸发并移动至分界层,若分界层中无溶剂,溶剂蒸汽将很容易转移到大气中。但随着分界层中溶剂蒸汽浓度的不断增加,蒸发比率将减小,当分界层中的溶剂蒸汽趋于饱和时,蒸发过程将停止。

传统的凹印干燥工艺没有重视分界层的存在,忽视了蒸发在干燥中的作用,虽然对烘道的曲线做了一些改进,减小了风阻,提高了风量,但由于这层不随空气流动的分界层的存在,将油墨中一些未挥发的残留溶剂包裹在其中。

目前凹印在解决干燥问题上常用的方法是:①在油墨中加入快干溶剂;②降低印刷速度,以延长印品在烘道中的干燥时间;③改进凹印机的烘道曲线,减小风阻,加大风量,甚至加长烘道,提高干燥效果。

由于凹印行业以前对干燥问题并不是很重视,所以对干燥过程的一些理论问题没有充分的准备,例如对分界层的认识。不少凹印机上的干燥装置将含有溶剂蒸汽的热风第二次回用,直接返回烘道,称为热风循环,殊不知正是这种含有大量溶剂成分的热空气抑制了溶剂的蒸发。因此对于国家在溶剂残留方面提出的新的控制参数,凹印工艺还无法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都能绝对控制,在关系人们健康的食品和药品包装印刷方面,这将是一把高悬于其上的达摩克利斯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凹印产品在以上9个方面存在着质量风险,当然还不包括由于油墨的质量和使用问题等供应链上的诸多问题引发的产品质量故障,也不包括由于现场管理出错而造成的质量损失。由于工艺的原因,凹印的质量损耗有着必然性。在所有的印刷工艺中,凹印工艺的纸路是最长的,因此在装版、换卷的损耗中凹印也是最大的,因此凹印在进一步提高成品率方面存在着瓶颈。凹印普及很快,深入很难,大多数凹印企业都挤在同一个平台,红海搏杀,价格战在所难免。

凹印该怎么办?要解决凹印工艺中存在的缺陷,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

(1)凹印界的有识之士有必要认真研究凹印工艺,解决一些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如凹印的转印原理,一些理论说是印刷基材的毛细管吸附,那么它同版辊网穴、胶辊硬度、压印时的压力有什么联系?凹印机制造工艺中对压印胶辊的压力是有具体参数要求的,但这是因为传动方面的要求还是转印方面的要求?这些问题不搞清楚,仅靠静电吸墨装置是不行的。静电吸墨对印刷基材在压印以后的静电释放性能有很高的要求,否则印刷中静电的积累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又比如产生刀丝的原因,真有“活性粒子假设”吗?如果有,为什么使用同一油墨的柔印却没有呢?凹印有必要总结一下自己的实践,并上升到理论。在国内已有了几十年历史的轮转凹印,在印刷高校中至今仍无法像胶印一样形成专业,而只能开办讲座,这同我们这些搞了凹印几十年的人但在一些凹印的基本理论方面仍然缺失,显然不无关系。

(2)要解决版辊的浅版化。实践证明,目前大量使用的电子雕刻凹版有其不足之处,所以激光雕刻凹版才有了用武之地。但是浅版问题,至今还没有成效。凹印有不少印刷弊病与版辊的网穴深度有关,与电子雕刻凹版网穴深度同网点面积成正比有关。凹版的加网角度同胶印与柔印是不同的,它的黑版和黄版可以采用同一个网线角度,可以在同一图案中采用不同的加网线数,这种特点虽然有其他印刷方式无法比拟的长处,但也有其局限性。凹版浅版化会牵涉到网穴形状、网线角度、加网线数等一系列问题,估计其难度不小。凹印制版从碳素纸腐蚀制版、布美兰制版发展到今天的电子雕刻制版,激光雕刻制版,是一个进步,但也舍弃了凹印不少有用的东西,使自己进一步提高成品率走到了瓶颈。凹印不解决浅版化问题,许多工艺弊病就无法克服,当前正在兴起的水性油墨凹印工艺将无法完善。

3)封闭式上墨系统。柔印的封闭式腔式刮刀,简单地照搬到凹印机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已为实践所证明。但敞开式上墨单元容易产生刀丝、墨点、印刷区域的污染等问题,且溶剂的大量挥发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对生产环境和操作人员的健康也构成了威胁。凹印应该研究刮刀的正反向角度与其墨路合理的长短,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4)对印刷基材伸缩变形的套准控制。凹印目前的伺服控制革除了长轴和齿轮箱

用伺服电机直接驱动。对于印刷基材的伸缩变形,应该尽快建立数学模型,并结合伺服控制系统实现反馈。只有将印刷基材的变形问题考虑进去的反馈方案,才是可靠的。

(5)能够有效更新油墨干燥过程中分界层的烘干系统。对现有凹印机烘干系统的改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减小风阻可以略微加大风量,但流体力学的有关定律表明,进出风量最终是平衡的,实践也已证明,提高的效能不是很明显。美国PCMC公司的专利技术采用一定压力的加温的压缩空气进行干燥,能不断更新分界层,用高速气流来冲击印刷基材,提高溶剂的蒸发效率,以提高传热的最大化,流速越高,热量传输越多,能完全克服分界层的负面作用。这些已经在柔印上取得的经验,应该可以给凹印一定的帮助。

凹印的红海搏杀迫使我们回过头来审视凹印工艺的不足。实践表明,凹印的质量损耗是同目前采用的工艺密切相关的。凹印多年来一直在自身的范围内寻找解决办法,然而收效甚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我们从其他相关工艺方面找一下自己的不足,是不是可能会得到一些新的启示?柔印工艺的特点就涵盖了胶印的色彩复制理论和凹印的张力控制理论,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除了在环保方面柔印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外,柔印的高成品率更是促进其逐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在包装印刷方面,柔印不可能完全取代凹印,但柔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凹印起到推动和补充作用。检视凹印工艺的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减少损耗和提高成品率,是我们当前急迫地想要做到的,但我们无法像开药方那样列出一长串解决办法,这不是我们的目的,而且也无法准确地做到。解决凹印产品的质量问题,只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出产生凹印质量问题的真正原因,只要找到了真正原因,离解决问题也就不远了。

质量控制:

凹版印刷工艺过程质量控制(上)

一、套印系统优化设置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的飞速发展,现代凹印机与计算机技

术之间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特别是现

代先进的高速凹印机,其套印系统大

都采用微电脑进行控制处理,通过信

号反馈来调整印刷图像的套印偏差。

1.根据印刷图案的形状进行套印色标的位置设置

套印识别色标一般采用的是一种梯形图案,为了套印系统能更有效地进行识别,在设置色标的位置时,应尽可能地避开印刷图案中类似形状的图案,即:不要让印刷图案中类似的形状与色标相邻地出现在同一条扫描区域内,否则,容易引起操作人员对显示屏上的波形误认,给套准调节带来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套印系统无法稳定地进行工作。

2.根据不同类型的原稿进行套印参照物的优化选择

下面对两类有代表性的原稿分别进行讨论。

第一类原稿:印刷主体为线条和实地。此类原稿的特点在于其图文以实地和线条为主,图像与图像间的套印关系简单,要求并不高。该类原稿又可分为两类:

①各专色版图案只与某一种色版图案之间存在着套印关系,那么该印件色标的设置就可以是各色版只与关键色版进行套印,即各色版套印的参考色标为关键版色标。

②两种实地版(A版、B版)存在着较高要求的套印关系且与关键色版(C 版)也存在套印关系,而其他色版(D版、E版)只与关键色版(C版)存在套印关系,而与前两种实地版不存在套印关系,那么此类原稿的套印关系就可以设置为:A→B→C;D→C;F→C(“A→B”代表“A”参照“B”进行套印,其余以此类推)。

第二类原稿:图像、线条和实地共存的原稿。此类原稿的特点在于,图像部分层次丰富,并且色彩再现是通过多个色组的彩色叠合而成,图像与图像之间存在着高精度的套印关系,如果套印精度不够,图像部分便会出现不清晰、重影等一系列套印问题。假设图像部分是由A、B、C、D四种专色版所印的图案叠合而成,E为线条文字版,与图像部分不存在明显的套印关系,F版为实地基准版,与其他各版之间均存在套印关系,那么它们之间的套印关系就可以设置为

A→B→C→D→F;E→F。A、B、C、D四色版的印刷色序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位置互换。

二、凹印张力控制

纸张或薄膜在印前放卷过程中,多色印刷过程中或印后收纸过程中都需要保持一定张力,张力太大易产生纵向皱纹,张力太小易产生横向皱纹。总之,张力的波动会影响套印的准确性,从而影响印品质量的稳定,因此必须对张力进行控制。

1.印机各部分张力控制

(1)从给料轴到给料牵引辊之间的张力控制

由于牵引辊的动作把印刷材料以一定的速度、张力从给料轴拉出并送入印刷部,这部分的张力要大于印刷部的张力,通常用连在给纸轴上的制动器来控制张力。众所周知,作业的同时卷径逐渐变小。近年来由于高速化,使用材料的多样化,卷径变化大。

因此过去所使用的手动式机械式制动

器不可能得到高品质印品。所以选用

自动控制方式,特别是使用张力测量

表用数据管理成为必要的做法。其检

测方法有弹簧摇动辊式和微变位式检

测。机械式制动器从很早就被使用,

价格便宜,但把握力矩值不准确。所

以逐渐有其它形式出现。磁粉制动器

是利用磁粉作为摩擦介质通过电流产

生制动力,由于其转矩一电流特性的

CPU常见的故障现象及其排除方法

CPU常见的故障现象及其排除方法1 1、机箱的噪音: 故障现象:电脑在升级CPU后,每次开机时噪声特别大。但使用一会后,声音恢复正常。 故障分析与处理:首先检查CPU风扇是否固定好,有些劣质机箱做工和结构不好,容易在开机工作时造成共振,增大噪音,另外可以给CPU风扇、机箱风扇的电机加点油试试。如果是因为机箱的箱体单簿造成的,最好更换机箱。 2、温度上升太快: 故障现象:一台电脑在运行时CPU温度上升很快,开机才几分钟左右温度就由31℃上升到51℃,然而到了53℃就稳定下来了,不再上升。 故障分析与处理:一般情况下,CPU表面温度不能超过50℃,否则会出现电子迁移现象,从而缩短CPU寿命。对于CPU来说53℃下温度太高了,长时间使用易造成系统不稳定和硬件损坏。根据现象分析,升温太快,稳定温度太高应该是CPU风扇的问题,只需更换一个质量较好的CPU风扇即可。 3、夏日里灰尘引发的死机故障: 故障现象:电脑出现故障,现象为使用平均每20分钟就会死机一次,重新开机后过几分钟又会再次死机。 故障分析与处理:开始估计是机箱内CPU温度过高造成死机,在BIOS中检查CPU的温度,发现显示温度只有33℃。后来发现这台电脑开机时BIOS中检查的温度也就只有31℃,开机使用1小时后,温度仅仅上升2℃,当时室温在35℃左右。看来测得的CPU温度不准确。打开机箱发现散热片上的风扇因为上面积累的灰尘太多,已经转不动了,于是更换了CPU风扇,这时再开机,电脑运行了数个小时的游戏也没有发生死机现象。后来发现这块主板的温度探针是靠粘胶粘在散热片上来测量CPU温度的,而现在这个探头并没有和散热片紧密地接触,分开有很大的距离,散热片的热量无法直接传到温度探针上,测到的温度自然误差很大。更换CPU风扇时,把探针和散热片贴在一起固定牢固,这样在开机20分钟以后,在BIOS中测得的温度是45℃,之后使用一切正常。 CPU常见的故障现象及其排除方法2 4、CPU针脚接触不良导致电脑无法启动: 故障现象:一台Intel CPU的电脑,平时使用一直正常,近段时间出现问题。 故障分析与处理:首先估计是显卡出现故障。用替换法检查后,但有时又正常。最后拔下插在主板上的CPU,仔细观察并无烧毁痕迹,但发现CPU的针脚均发黑、发绿,有氧化的痕迹和锈迹(CPU的针脚为铜材料制造,外层镀金),对CPU针脚做了清除工作,电脑又可以加电工作了。 5、CPU引起的死机:

常见的芯片故障现象

常见的芯片故障现象 常见的芯片故障现象 1994-06-24 ■逻辑功能错 我们可以把各种芯片看成是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黑盒子”,对这个黑盒子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不作过多的了解,只要知道它的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对应的逻辑关系就行了。如果黑盒子对于正确的输入信号得不到正确的输出结果,那么就称这种故障为逻辑功能错或逻辑错。产生这种故障的原因可能是芯片内部的组件错、组件间的连线短路或开路、内部逻辑电路与芯片的输入输出引脚脱焊等。芯片的逻辑错是最常见的一种芯片故障,现象比较明显,也比较容易检查。■芯片的速度不好 芯片的执行速度是指一组正确的输入经过芯片之后得到一组正确并且是稳定的输出所需要的时间。如果某个芯片的门延时过长,产生的信号逻辑上虽然正确,但很长时间电平还不稳定或不满足时序要求,有所偏移,便会产生不稳定故障或随机故障。由于286和386兼容机的速度比PC/XT等微机严格得多,所以在速度较高的微机系统中,因为芯片的速度不好而产生时序故障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诊断和测试时不容易检查到芯片的速度特性,因此排除这种故障比较困难。■芯片击穿 芯片击穿是指芯片的某一对或某一组输入输出引脚之间呈现完全导通状态,有时表现为个别引脚和多个引脚与电源引脚或地线引脚直接导通。芯片击穿以后,不但自身的逻辑功能不正常,而且还常常将自己的输入或输出端固定为恒定电平,使得它的上一级芯片的输出出现逻辑错。这种现象多出现在具有三态输入输出的处理器芯片或总线驱动芯片上,这类故障的最大特点是短路,可用万用表进行检查。 ■芯片的驱动能力差 在电路的设计当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接口要求先用不同的接口芯片,并且要求芯片的输出信号去驱动的芯片数小于允许的扇出值。芯片的扇出值满足不了额定指标,就会造成系统或某个局部电路在连接设备较少时工作正常,随着设备的增加,系统工作便不正常,甚至根本无法工作。这类故障多发生在I/O接口,很难使用软件或测试仪器检查,所以检查维修都比较困难。 ■其它随机性故障 其它随机性故障有抗干扰能力差、热稳定性不好和芯片之间的匹配性差等几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微机使用时间太长或在设计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缺陷。 在维修前对故障设备作一个正确的故障性质判断,对维修工作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遇到的是一个“死机”的系统板,能很快确定它属于“固定性”故障,便不用检查芯片之间有无干扰,不用检查电路设计时 布线是否有错。如果出现随机性死机则不宜使用固定逻辑错误时的检查方法。正确地分析故障性质会使你“事半功倍”,反之会使你花费很多无效劳动并增加许多不必

凹印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凹印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在凹版印刷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由机械、工艺原辅材料、工作环境等闲素引起的印刷故障,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现将在从事凹印工作中积累的实用经验介绍给大家,供同行们参考。 故障一规则性和无规则性线痕(刀线) 1、规则性线痕的原因: (1)油墨内混有残渣把刮墨刀划伤; (2) 印版或能被硬物划伤; (3) 印版滚筒磨损掉铬,铜层裸露。 解决方法: (1) 用80目的铜网重新过滤油墨,并用600号水砂纸细磨刀刃或更换墨刀。 (2) 用800号水砂纸蘸溶剂细磨划伤处。 (3) 用溶剂洗净印版,用502胶水和铜粉填补划伤,并拿细砂纸轻轻打磨光滑(注:此方法适于短版产品)。 (2)、(3)只针对非图文部分。 2、无规则性线痕原因: (1) 刮墨刀刀锋利度不够; (2) 刮墨的倾斜度不够,刮墨刀压力过小; (3) 刮墨刀安装时平整度差; (4) 油墨与溶剂的溶解性、流动性不好; (5) 印版滚筒铬层表面处理不平滑,过于粗糙; (6) 印刷滚筒印刷时周向跳动大; (7) 油墨内有墨渣,粘在刀刃背后; (8) 墨管和位置不理想,油墨流入墨槽过急,造成油墨不匀。 解决方法: (1) 用600号水砂纸打磨刀刃; (2) 加大刮墨刀的压力,使其倾斜角度向下,并根据实际情况移动刀架,理想接触角度为50--70度; (3)上刀片时,尽量做到用碎布夹紧压条与刀片,使力向外侧拉,同时从:㈠间旋紧螺丝,逐个向外,但紧螺丝不可一步到位,不需重复二三遍完成,使刀片受力均匀; (4)控制好油墨粘度(在不影响印刷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溶解性强,挥发快的深剂,如醋酸乙酯,乙醇,加入少量异丙醇,可增加光泽度; (5)用800号或600号水砂纸蘸溶剂来回打磨印版滚筒,注意磨至图:艾部分时用力不要过大,如不理想可与制版厂联系重制印版滚筒; (6) 检查印版滚筒、滚筒轴、轴承及传动齿轮是否形变、磨损,还可能是由机座水平不正、不稳造成; (7) 墨槽、墨箱洗净,油墨多层过滤; (8) 移动墨管位置或合理改进墨槽结构。 故障二拖影 原因: (1) 油墨稀释过滤,粘度下降; (2) 刮墨刀与印版接触角度不佳,过于上仰或项刀力量过大造成刀刃翘曲; (3) 调金油与金属粉调配比例不正确;

八种常见CPU故障现象的分析与处理

八种常见CPU故障现象的分析与处理 214小游戏http: 1、机箱的噪音: 故障现象: 电脑在升级CPU后,每次开机时噪声特别大。但使用一会后,声音恢复正常。 故障分析与处理: 首先检查CPU风扇是否固定好,有些劣质机箱做工和结构不好,容易在开机工作时造成共振,增大噪音,另外可以给CPU风扇、机箱风扇的电机加点油试试。如果是因为机箱的箱体单簿造成的,最好更换机箱。 2、温度上升太快: 故障现象: 一台电脑在运行时CPU温度上升很快,开机才几分钟左右温度就由31℃上升到51℃,然而到了53℃就稳定下来了,不再上升。 故障分析与处理: 一般情况下,CPU表面温度不能超过50℃,否则会出现电子迁移现象,从而缩短CPU寿命。对于CPU来说53℃下温度太高了,长时间使用易造成系统不稳定和硬件损坏。根据现象分析,升温太快,稳定温度太高应该是CPU风扇的问题,只需更换一个质量较好的CPU风扇即可。 3、夏日里灰尘引发的死机故障: 故障现象: 电脑出现故障,现象为使用平均每20分钟就会死机一次,重新开机后过几分钟又会再次死机。

故障分析与处理: 开始估计是机箱内CPU温度过高造成死机,在BIOS中检查CPU的温度,发现显示温度只有33℃。后来发现这台电脑开机时BIOS中检查的温度也就只有31℃,开机使用1小时后,温度仅仅上升2℃,当时室温在35℃左右。看来测得的CPU温度不准确。打开机箱发现散热片上的风扇因为上面积累的灰尘太多,已经转不动了,于是更换了CPU风扇,这时再开机,电脑运行了数个小时的游戏也没有发生死机现象。后来发现这块主板的温度探针是靠粘胶粘在散热片上来测量CPU温度的,而现在这个探头并没有和散热片紧密地接触,分开有很大的距离,散热片的热量无法直接传到温度探针上,测到的温度自然误差很大。更换CPU风扇时,把探针和散热片贴在一起固定牢固,这样在开机20分钟以后,在BIOS中测得的温度是45℃,之后使用一切正常。 4、CPU针脚接触不良导致电脑无法启动: 故障现象: 一台IntelCPU的电脑,平时使用一直正常,近段时间出现问题。 故障分析与处理: 首先估计是显卡出现故障。用替换法检查后,但有时又正常。最后拔下插在主板上的CPU,仔细观察并无烧毁痕迹,但发现CPU的针脚均发黑、发绿,有氧化的痕迹和锈迹(CPU的针脚为铜材料制造,外层镀金),对CPU针脚做了清除工作,电脑又可以加电工作了。 5、CPU引起的死机: 故障现象: 一台电脑开机后在内存自检通过后便死机。 故障分析与处理: 按[Del]键进入BIOS设置,仔细检查各项设置均无问题,然后读取预设的BIOS参数,重启后死机现象依然存在。用替换法检测硬盘和各种板卡,结果所

燃烧器常见故障现象的原因分析及排除方法

冬季在低温下进行喷漆或烘漆作业时,需要用燃烧器对烘漆房进行升温。由于冬季燃烧器的工作时间长且所用燃料(柴油)又处在低温环境下,因而是燃烧器故障的多发季节。燃烧器的点火燃烧类似于汽油机的点火工作过程,尽管它比较简单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燃烧器常见故障现象的原因分析及排除方法 1.能够正常点火但着火几十秒钟后自行熄灭 这种故障现象的典型原因是火焰传感器脏污。火焰传感器是一个光敏电阻当受光照射时其自身电阻值下降呈低阻抗状态当无光照射时电阻值上升呈高阻抗状态。燃烧器中的控制器根据火焰传感器的电阻值来判断燃烧过程是否持续若燃烧停止火焰传感器呈高阻抗则立即停止供油以防止未燃烧的柴油积存。火焰传感器探头位于燃烧器的风道内,由于冒黑烟、回火、送风尘土等原因其表面很容易脏污从而失去感光功能。检查传感器探头,必要时用酒精或清洗剂清洁其表面。 2.着火正常但排气烟色不正常 喷入燃烧器的柴油是一边混合一边燃烧的当送风量合适时雾化CO2和水蒸气排气是无色的。当送风量不足时会造成柴油不完全燃烧生成CO和碳粒从而出现排气冒黑烟现象。但如果进风量过大强大的风力可能会把来不及燃烧的油雾吹走,形成白色烟雾排出。 排气冒黑烟的常见原因是燃烧的进风门开度过小,冒白烟的见原因是进风门开度过大,这两种情况均应重新调整进风门。调整时可一边观察排气烟色一边调节风门的开度直到排气烟色接近于无色。 排气冒黑烟还有一种原因是柴油雾化不良,油雾中含有较大的液滴,不能与空气充分混合由于局部燃烧不完全而产生黑烟。造成柴油雾化不良的原因有: 1)喷嘴老化或堵塞使其雾化量能力严重下降; 2)油泵出油压力过高或过低。油泵压力过低则喷嘴出油压力低当然雾化效果差,但油泵出油压力过高,也会造成喷油压力低。这是因为,油泵的输油量与输油压力是成反比的,油压过高,出油量必然降低由于喷嘴的量孔是不变的所以喷嘴两端的压力差减小,造成喷油 常伴有冒黑烟现象,这是因为供油雾化不良。可根据排气烟色对油泵的出油压力进行调节,顺时针拧动调压螺钉压力升高出油量下降;反之压力下降出油量上升。油泵压力的正常范围是0.98~1.18MPa,使用中不可随意调节。 3.火焰不稳定常常灭火后又自动重燃 这种现象一般是燃料供应不足造成的。燃烧器工作时若柴油供给不及时断油后必然导致灭火。灭火后火焰传感器呈高阻抗状态,控制器指令停止喷油,并预吹风约10s,后开始喷油若能建立起烧器重新点燃。若开始喷射后柴油仍供应不上不能正常点火则延时约10s后控制器自动采取措施停止喷油和点火,送风电机也停止工作并点亮红色警告灯。等待1~2min后,热延时结束,可人工将红灯复位,自动开始下一次点火过程。 当燃油供给不足时,随着火焰的忽强忽弱,燃烧器中常伴有“呼哧、呼哧的声音。这时供油管道内的液可能伴有气泡使喷油压力不稳燃烧也就不稳定。另外当油管内有气泡存在时,油泵的运转阻力会随之忽大忽小,因此出现前述的“呼哧、呼哧的声音。当着火不稳时也常伴有冒黑烟现象,这是因为供油不足时油压建立不起来,使柴油雾化不好不能完全燃烧。造成着火不稳的常见原因有: 1)吸油管漏气吸油时外部空气随之进入油管内形成气泡; 2)吸油管狭窄、堵塞、压瘪,使油路不畅柴油供应不足; 3)供油系统滤网(包括吸油管进口滤网、柴油滤芯、油泵滤网等)堵塞。 冬季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供油系统堵塞,因为气温低时柴油的流动性差,易析出蜡质,堵塞管道、柴油滤芯、油泵滤网、喷嘴滤网等,使供油系统不畅通,造成着火不稳或灭火。若车间

液晶显示器驱动板几种常见故障的检修

液晶显示器驱动板几种常见故障的检修 2011-06-16 10:34:56 来源:致远维修评论:0点击:63 自己总结的驱动板几种常见故障的检修,如下: 现象:电源板输出电压正常,但是按开关没反应: 从先易后难的顺序着手检查 1、目测板子有无元件异常,通电用手触摸板子各处,看有无温度异常,有时处理芯片坏了温度很高,一摸就发现了 2、然后我习惯先检查驱动板上的各个供电。 由于电源板输出通常只有12v和5v,所以驱动板上都有几个DC/DC稳压器来转换驱动板所需的电压。 (少量机型的电源板也会输出3.3v,2.5v等电压给驱动板) 稳压器的样子看图 一目了然 一般有5v,3.3v,2.5v,1.8v等,测量一下几个稳压芯片的输入和输出电压,此机如果是供电问题引起的故障那么很快就找到故障点了。 3、如果各稳压器电压都正常,那么继续查,还是先简单的来, 供电都正常,那么按键板上的各个按键应该已经有电压了,然后用万用表测量,当按开关件时,按键上的电压有没有被拉低0v,如果没有,那么开关键坏了,换个按键就能修复故障了。 4、如果有开关电压跳变,那么开关按键也排除了,继续检查,供电有了,那么再查芯片工作所需要的时钟。(不同的处理芯片所需要的晶振频率是不同的)

用万用表测晶振两端电压有无压差,当然这样只能大概判断下,有示波器看波形当然最好。 5、mcu芯片工作所需的时钟也有了,再检查芯片工作所需条件复位,因为芯片pdf不好找,而且即使找到了,不同厂商定义的引脚可能也不同,费时间。 一般复位都是由一个电容一个电阻二个二极管产生的,如图, 看下板子上元件的排列,大概的判断下,如下图

凹版印刷常见故障的成因对策

凹版印刷常见故障的成因及对策 一、回粘 塑料薄膜或透明纸印刷后印迹有干燥的假象,但在印好卷筒或制袋后的存放时期又出现背面粘脏的现象。严重时印件之间撕不开,图文墨层移染,造成产品报废。这种现象在高温季节更易发生,但高温不是造成回粘的惟一原因,它还与塑料、油墨、溶剂、风量、光照、速度等一系列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1.凹印油墨中的溶剂在印刷后未能得到彻底挥发。 (1)塑料薄膜印刷是通过溶剂蒸发使油墨干燥的。其挥发速度是决定墨层干燥情况和影响印刷质量的重要因素。溶剂挥发得愈慢,则版子的再现性良好,印刷品色泽愈美观,但容易粘连;反之,会产生印迹发白等观象。因此,选择适当挥发速度的溶剂,是塑料薄膜凹版印刷的关键。在连续套色印刷中,薄膜在两印刷工位之间运行时间内,溶剂必须全部挥发完,否则,在下一个工位印刷时,就会粘辊。(2)薄膜印刷后,油墨中的有机溶剂在干燥系统中未得到彻底挥发,薄膜收卷后仍有余热,给残留在墨层中的溶剂,带来继续挥发的条件,而形成粘连。(3)高温潮湿李节,印刷后薄膜收卷过紧或受压。 对策:油墨中溶剂的挥发速度,不仅取决于溶剂的沸点,蒸气压、蒸气潜热等,还取决于操作环境的温度、湿度、风量、溶质和墨层厚薄等条件。因此,应根据条件的变化,随时调整油墨中溶剂的挥发速度。在一般温度下,如墨层干得过快,应加入挥发慢的溶剂(如沪产74-92型塑料薄膜慢干稀薄剂);反之,则加入挥发快的溶剂(如74-91塑料薄膜快干稀薄剂)。也可用二甲苯、乙醇和异丙醇混合溶剂来稀释(三种溶剂各以1/3比例混合,使用单一溶剂不如混合溶剂好)。如觉干燥太快,可适量用一点丁醇来代著部分乙醇(丁醇有增加墨色光泽的作用)。但千万要注意加入量要适当,以免影响印件的干燥。 塑料薄膜凹版印刷用的溶剂,以醇类为主,配以苯类。醇类多用乙醇、异丙醇,苯类多用甲苯、二甲苯。由于硝化纤维的需要,也要加入酯类,如醋酸乙酯、醋酸丁酯。

主板常见故障大集合

主板常见故障大集合 现象:经常无故重启。上网掉线。有时开机还没进入桌面就重启。且经常提示“你的系统已经从致命错误中恢复过来”。P4M266主板,128内存。 处理:打开,见主板三项供电电容中的两个6V/3300P漏夜,换之正常。 现象:自检第一屏后死机。P4MFMU主板256M内存。 检查:发现主板上的21只电容起包。由于是大面积电容,决定换主板,用P4M266(金鹰),做XP,复制完文件后,重启黑屏,安装无法进行。在别的机器上做好,安上还是不起。想必是主板问题。更换全部起包电容,修复原主板,安装正常。 一845GL主板用最小系统法测试一切正常,装入机箱,点不亮,拔出复位插针,机器ok。 故障:安装xp老提示错误,安装不上,开始怀疑是硬盘问题,换了一块也是安装不上,无意中发现机子插了两条内存,于是就把下一条,结果一切顺利, 总结:内存不兼容,质量差都会引起系统安装不上。 故障:音箱没声音,换了个音箱还是没音,在别的机子上有音,声卡驱动也正常,就是没音 解决方法:一开始怀疑声卡芯片坏了,后来经高手修理,发现音频跳线错误,将跳线跳回原处问题解决。 1. 故障现象:一联想QDI主板,Inter845芯片组,故障为数码卡显FF。 检修过程:加测试卡测试,发现主供电没有。接着查电压调整管和电源IC周围电路,发现电源IC的Vdd(12V)为0V。沿着Vdd往外找发现电路中1RO保险电阻断路,更换后故障排除。 2. 故障现象:一杂牌845黄色方型板不工作 检修过程:加电测试发现主供电异常,检查发现电源IC(HIP6301CB)有裂痕,更换后故障排除。 3.故障现象:技嘉6BXC主板不亮,而且有时不能软开机,并被人维修过 检修过程:首先检查电源开关管没有击穿,将机箱电源的绿线(PS-ON)端与地短接以强制开机,电源仍是加不上电,测5V端及电源开关(PWR-SW)端电压正常,从而怀疑电源的某一路负载短路,造成电源保护,在与其它主板对比后,发现+12V组的阻值异常偏低,估计问题就产生于此,一翻检查后发现电源IC(HIP6004)的18脚(VCC),17脚(LGATE)对地在线电阻很小,更换HIP6004后故障排除。 4. 故障现象:-块P4 Titan533型号主板,主板能正常点亮,且工作正常,故障为自动关机。 检修过程:自动关机一般是由于监控电路保护或电压不稳保护所致,经仔细测量发现监控电路正常,当查到CPU主供电部分的Q63、Q65开关管时,发现其中Q63的控制级接触不良,将其接上后故障排除。 5.故障现象:一块AOPEN AX6BC PRO(建基)主板不亮 检修过程:当短接PWR-SW开关时,只看到测试卡指示灯闪一下,然后无法开机。估计可能是主板有局部短路,造成电源保护。进一步询问用户,用户反映带电安装风扇时曾无意中碰了某处,有火花出现,在对这块主板的电源部份检查中发现给CPU供电的场效应管FDB7030L,肖特基二极管1N5817击穿损坏,更换后故障排除。 6.故障现象:一杂牌810主板,故障为工作不稳定(时亮时不亮)。 检修过程:经查发现外核电压偏低(2.2V),正常为2.5V。沿着2.5V线路查找发现与之相连的一个三极管损坏,更换后故障排除。 7.故障现象:一块SF694XVA主板不亮 检修过程:测CPU的各组供电,发现VCC-Core仅0.5V,明显异常。查电源开关管Q13、Q14正常,然后检查Q13、Q14的G极控制电压也正常,说明电源控制IC(HIP6021)正常。在进一步检查时,发现主供电滤波电容CE35(16V、1000UF)局部爆裂,更换后故障排除。 8.故障现象:K7TPRO主板开机测试“FF”

切割机常见故障现象及处理方法

切割机常见故障现象及处理方法 一机器不通电:1,检查电源是否接好及电源线是否通电2,检查保险管是否熔断,如有熔断,请更换同规格保险管3,检查机箱里面的电子元件有没有明显的烧毁痕迹,如果有,请立即关机,联系供应商协助解决4,故障表现:6A保险管熔断,打开切割机电源开关,驱动器电源指示灯不亮,可看到切割机一直显示等待状态, 2,如果2A保险管熔断,切割机不通电. 处理方法:检查保险管,若保险管完好,电笔测量保险管接线是否有电.若有电但开机没响应,可能是保险座松动间隔太大,更换测试. 以上都检查没有异常,故障没能排除,请立即关机,联系供应商协助解决。 二开机显示等待状态(Intializing please wait…):①打开机箱,打开电源开关,查看X Y Z驱动器电源指示灯是否亮: 如果各指示灯都正常: 第一:关机状态下拔出打印线,再开机,如果正常,可能是由于静电引起,接地线或者先开切割机再开电脑可解决此现象. 如果全不亮: 第一:检查切割机2A保险管是否熔断,如有熔断,更换同规格的保险管。 第二:检查驱动器连接线是否断开或松动,可在接线头部位轻压. 如果某一驱动器不亮: 第一:可能是此驱动器保险管已烧或驱动器主板故障, 请立即关机,联系供应商协助解决第二②关机状态下拔出打印线,如果正常,可能是由于静电引起,接地线或者先开切割机再开电脑可解决此现象 经以上检查测试问题不能排除,请立即关机,联系供应商协助解决. 三切割机校准 1,现象:校正数据引起的样版不准: 在切割机上割一个长宽均为200mm正方形,用尺量一下长与宽是否接近200mm,更改X和Y 的校正值把长宽尽量加到相等的长度。切割机校准应以钢尺校准。 2, 现象:大对角引起样版不准(横梁与水平(即X轴)不垂直了): 在切割机上割一个长宽均为200mm正方形,然后拿起来转90度方向放下,视偏差情况,通过调整切割机X同步带与齿轮位置来使横梁与水平(X轴)保持垂直,如果相差2mm以下可以通过X横轴上的微调来调整.注意调整好两边同步带的松紧度一致。如果相差在2mm以上,可以在X轴同步齿轮与同部带间垫一片纸片,然后移动同步带,同步带与齿轮跳一个齿位个调节. 3, 现象:软件引起的样版不准: 重装软件,重装注意设置好切割参数。 4,现象:扫描仪数据不准引起样版不准: 校正扫描仪与它的阀值参数。 5,现象:切割出来的样版不好看: 第二:检查刀片是否坏了,换一把刀试切割;第二:刀座里面的刀是否不能自如转动,如果不能,请刀套加润滑油;第三:露出的刀尖比要切割的材料厚度长0.5MM为宜;第四:刀的压力是否太大,调整刀降到刚好切断材料;第五:切割的速度是否过快,调整切割或移动速度到合适状态6,清洁塑料轮与导轨,如果塑料轮与导轨有间隔,调整塑料轮位置使塑料轮与

电子显示屏维修方法 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电子显示屏维修方法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走在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led显示屏的身影,全彩的、单双色的比比皆是。led显示屏不但提升了城市的形象还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在这方面可以体现出led产业的发展速度是如此之快,在我们享受led显示屏带来的视觉盛宴及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还应多了解下led显示屏的注意事项,这样才能使led显示屏安全、正常的运行。LED电子显示屏的维修方法 判断问题必须先主后次方式的处理,将明显的、严重的先处理,小问题后处理。短路应为最高优先级。 1.电阻检测法将万用表调到电阻档,检测一块正常的电路板的某点的到地电阻值,再检测另一块相同的电路板的同一个点测试与正常的电阻值是否有不同,若不同则就确定了问题的范围。 2.电压检测法将万用表调到电压档,检测怀疑有问题的电路的某个点的到地电压,比较是否与正常值相似,否则确定了问题的范围。 3.短路检测法将万用表调到短路检测挡(有的是二极管压降档或是电阻档,一般具有报警功能),检测是否有短路的现象出现,发现短路后应优先解决,使之不烧坏其它器件。该法必须在电路断电的情况下操作,避免损坏表。 4.压降检测法将万用表调到二极管压降检测档,因为所有的IC都是由基本的众多单元件组成,只是小型化了,所以在当它的某引脚上有电流通过时,就会在引脚上存在电压降。一般同一型号的IC相同引脚上的压降相似,根据引脚上的压降值比较好坏,必须电路断电的情况下操作。该方法

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被检测器件是高阻的,就检测不到了。 四、单元板常见问题的处理步骤单元板故障: A.整板不亮1、检查供电电源与信号线是否连接。2、检查测试卡是否以识别接口,测试卡红灯闪动则没有识别,检查灯板是否与测试卡同电源地,或灯板接口有信号与地短路导致无法识别接口。(智能测试卡) 3、检测74HC245有无虚焊短路,245上对应的使能(EN)信号输入输出脚是否虚焊或短路到其它线路。注:主要检查电源与使能(EN)信号。 B.在点斜扫描时,规律性的隔行不亮显示画面重叠1、检查A、B、C、D信号输入口到245之间是否有断线或虚焊、短路。2、检测245对应的A、B、C、D输出端与138之间是否断路或虚焊、短路。 3、检测A、B、C、D各信号之间是否短路或某信号与地短路。注:主要检测ABCD行信号。 C.全亮时有一行或几行不亮1、检测138到4953之间的线路是否断路或虚焊、短路。 D.在行扫描时,两行或几行(一般是2的倍数,有规律性的)同时点亮1、检测A、B、C、D各信号之间是否短路。2、检测4953输出端是否与其它输出端短路。 E.全亮时有单点或多点(无规律的)不亮1、找到该模块对应的控制脚测量是否与本行短路。2、更换模块或单灯。 F.全亮时有一列或几列不亮1、在模块上找到控制该列的引脚,测是否与驱动IC(74HC595/TB62726)输出端连接。

凹版印刷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凹版印刷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1、出现刮刀线或油墨线。原因有:刮刀磨损或刮刀上粘有脏物;油墨中混入杂质;油墨细度不够;印刷版打磨不好,过于粗糙;油墨粘度太高。处理办法: a)如果刮刀线是随着刮刀的左右摆动而有规律的左右移动,则可判定是刮墨刀磨损或刮墨刀上粘有脏物,可用竹签在起刀线的部位将脏物清除;如是刮刀磨损,则应立即打磨刮刀或更换新刮刀。 b)在印刷中所有油墨都须过滤。尽量使用新墨。 c)油墨颗粒太粗、细度不够,易出现线条,用细度计检测油墨细度,如细度不够需要换油墨。 d)印刷版打磨不好或版面上有细小硬块,可先用细砂纸在印刷版面上来回打磨,如仍不能解决,需退铬重镀。 e)定时测量油墨粘度,保持油墨粘度的稳定,有条件的厂家可使用油墨自动粘度控制器。 2、印刷水纹。出现水纹的原因主要有:油墨的粘度太低;印刷版雕刻太深;油墨的流动性不良。处理方法: a)适当提高油墨粘度。 b)提高印刷速度。 c)调整刮刀角度成税角。 d)版雕刻太深无法调整的需要重新制版。 e)改良油墨的流动性。 3、油墨回粘。出现印刷回粘的原因主要有:溶剂过慢干,油

墨的干燥性不良;印刷过程中收卷压力太大,印刷后叠放压力过大(特别是高温天气);冷却水温度太高,起不到冷却效果;烘干箱的温度过高,风力过大使油墨出现假干现象;印刷膜的非印刷面表面张力大(或双面电晕的情况),使薄膜非印刷面上油墨的亲和力大,油墨发生转移。处理办法: a)更换为快干熔剂,使油墨充分干燥。 b)调整收卷压力,尽量放小。收卷的卷径不要太大,堆积重量要小。 c)检查印刷机的冷却水是否打开,水温是否符合要求。 d)调整烘箱温度及风力,一般在50~65℃为宜。 e)屯刷前检测薄膜的表面张力,印刷面的表面张力要大于非印刷面,双面电晕的薄膜最好不要使用。 4、印刷色差。出现印刷色差的原因主要有:刮墨刀的位置、角度、压力发生变化引起印刷色差;油墨粘度变化引起印刷色差;油墨色浓度的变化引起印刷色差;印刷版印到一定量后已变浅;印刷版堵版引起印刷色差;多色混合配置专色时,如果混合油墨中个颜料的比重相关较大,在印刷过程中,如油墨循环不良易发生油墨沉淀从而引起印刷色差。处理方法: a)适当调整刮墨刀的位置、角度、压力,使印刷色相基本保持一致。 b)定时测量油墨粘度,保持油墨粘度的一致,有条件的厂家可以配备油墨粘度自动控制器。

喷墨打印机连供系统十一种常见故障现象及解决方法

喷墨打印机连供系统十一种常见故障现象及解决方法 连续供墨系统简称连供,它是最近几年在喷墨打印机领域才出现的新的供墨方式.连续供墨系统,它采用外置墨水瓶再用导管与打印机的墨盒相连,这样墨水瓶就源源不断地向墨盒提供墨水,正所谓"连供"。连续供墨系统最大的好处是实惠,价格比原装墨水便宜很多。其次供墨量大,加墨水方便,一般一色的容量100ml,比原装墨盒墨水至少多5倍。其三连供墨水质量正稳步上升,较好的连供墨水也不会堵喷头,有断线清洗几次也就OK了,这为连供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连续供墨系统经典故障十一例 一、墨盒中产生气泡 故障现象: ◇连续供墨系统已正常工作几个月,而现在不能打印了。 ◇每天在正常打印前要执行很多遍清洗命令。 ◇打印的测试线总是有不固定的断线。 ◇刚开始打印的测试线正常,但在打印几页后就出现断线。 ◇打印总是缺一色(通常是黑色) ◇外置墨盒放在低位已经很长时间,现在输墨管线不进墨了。 解决方法: 以上故障现象都是由于墨盒中的墨水泡沫化所致。连续供墨系统在使用六个月后,来自墨水中的少量微小空气泡和从打印喷头进入打印墨盒的少量空气泡的积聚,会逐渐将墨水泡沫化。维护的办法并不复杂,抽出这些泡沫换之以正常的墨水即可。错误地将外置墨盒放低同样会加速墨腔泡沫的形成,即使使用了EPSON原装墨盒的连续供墨系统,同样会发生以上故障。 排除这种故障,请按以下步骤操作:

1、把连续供墨系统从打印机上拆下来,拆除后,打印墨盒不要倒置,要放在与外置墨盒相同的水平面上。如果在初安装时使用了密封塞,请将密封塞插入到墨盒底部的每个出墨口内。对于EPSON后期生产的墨盒上带有记忆芯片的机型,因出墨口装有阀门,所以不需要密封塞。在打印机上安装一个新的或正在使用的EPSON原装墨盒,这个墨盒必须是未开过孔、未注过墨、标签未损坏的原装墨盒,正品的原装EPSON墨盒在测试时能保证正确的测试结果,这一步必不可少。 2、打印墨车归位后,打印机会执行自然清洗一次,请执行喷嘴检查打印测试线。可以再重复执行清洗与打印测试线3次,直到测试线完全正常。然后打印四色或六色色块测试图(视您的机型而定,打印设置在360DPI /普通纸方式),色块测试图必须连续打印3~5张,同时观察打印机工作是否正常。如果打印有异常,可重复以上步骤。 如果执行了9~12次的清洗后,打印机仍然不正常,可让打印机休息12小时再测试。多数情况打印机可以恢复正常。 当打印机打印的色块测试图稳定正常时,可以确定您的打印机喷头是完好的。一旦得出您的打印机是正常的结论,就可以继续以下步骤来维护您的连续供墨系统。 如果您采用上述方法后仍然不能正常打印,请与EPSON维修中心联系保修或与打印机维修店联系维修。虽然此时非连续供墨系统故障,与我们联系仍然可以得到相应的帮助。在确定要交付EPSON维修中心修复前,请把有关连续供墨系统的部件和标贴拆除,并不要向EPSON提及使用第三方的墨水或连续供墨系统,仅说明您在使用EPSON原装墨盒并解释故障现象即可。 3、当您的打印机工作正常时,以下步骤可使您的连续供墨系统恢复正常。将50毫升的一次性注射器管(去掉针头)的管头插入与连续供墨系统连接的打印墨盒底部的出墨口内,稍稍倾斜注射器管,开始从墨盒中慢慢抽墨出来,这时墨水应该会通过输墨管线从外置墨盒中吸入到打印墨盒内,而后被源源不断的吸入到注射器管中。当注射器管抽满时,观察抽出的墨水和泡沫的多少就会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连续供墨系统打印不畅了。打印机是不会把泡沫状的墨水正常打印出来的,您必须把它们通过注射器抽出来。

热控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

生产培训教案 生产培训教案 培训题目:热控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 培训目的:交流热工软硬件常见故障及判断故障的简单方法。 内容摘要:热控故障 培训内容: 热控每个信号回路基本上可由四部分组成:传感器、信号传输、信号采集及控制设备。因此,每个热控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都可以从以上四部分进行排除判断。以下从传感器、信号采集卡件、传输介质、执行机构等四个部分分别分析热控故障现象及原因。

1、传感器 1.1、温度信号故障判断和分析 目前现场温度检测设备主要包括热电阻、热电偶、就地温度表。热电阻元件一般运用于低于200摄氏度以下的介质检测;热电偶一般运用于高于200度以上的介质测量。一般情况下,监视电机、泵轴承,油介质,闭冷水等温度采用热电阻,监视蒸汽温度、高温烟气、高温给水温度等采用热电偶元件。 1.1.1 、DCS操作员站画面上温度测点显示“U”并闪烁,表示DCS采集卡件采集到超出正常范围的信号。故障原因:(1)就地温度传感器接线松动或元件回路接地。(2)温度信号传输电缆断路。(3)DCS卡件通道故障。(4)温度元件已损坏。目前,DCS系统对于温度信号出现该类型故障都自动采用屏蔽剔除方法,将故障温度直接从逻辑运算中剔除或保持温度值不变。 温度坏点图 1.1.2、DCS操作员站画面上温度测点快速上下波动,一般情况下热电阻传感器1秒钟变化5度以上可认为该温度显示值不可信。故障原因:传感器接线

不良。目前,温度单点保护一般设置温度飞升逻辑,当出现该类型故障时,逻辑保护自动屏蔽。 1.1.3、操作员站画面上室外的高温管道温度测点突然下降。如果发生在雨天,则很大原因是温度传感器的护套内进雨水,造成温度降低。 1.1.4、操作员站画面上高温高压管道同一组相邻温度测点偏差大,主要原因可能为同一组温度元件在管道的插入深度不同,造成各支温度元件反应速度不同。电机、轴承的同一组温度测点偏差大,主要原因温度元件回路绝缘差或接触不良。 6号机组高旁阀后温度偏差大 1.2、压力(差压)信号故障判断和分析 目前现场压力信号一般采用压力变送器作为传感器。

凹印常见故障回粘的成因及对策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凹印常见故障回粘的成因及对策 塑料薄膜或透明纸印刷后印迹有干燥的假象,但在印好卷筒或制袋后的存放时期又出现背面粘脏的现象。严重时印件之间撕不开,图文墨层移染,造成产品报废。这种现象在高温季节更易发生,但高温不是造成回粘的惟一原因,它还与塑料、油墨、溶剂、风量、光照、速度等一系列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1.凹印油墨中的溶剂在印刷后未能得到彻底挥发。 (1)塑料薄膜印刷是通过溶剂蒸发使油墨干燥的。其挥发速度是 决定墨层干燥情况和影响印刷质量的重要因素。溶剂挥发得愈慢,则版子的再现性良好,印刷品色泽愈美观,但容易粘连;反之,会产生印迹发白等观象。因此,选择适当挥发速度的溶剂,是塑料薄膜凹版印刷的关键。在连续套色印刷中,薄膜在两印刷工位之间运行时间内,溶剂必须全部挥发完,否则,在下一个工位印刷时,就会粘辊。(2)薄膜印刷后,油墨中的有机溶剂在干燥系统中未得到彻底挥发,薄膜收卷后仍有余热,给残留在墨层中的溶剂,带来继续挥发的条件,而形成粘连。(3)高温潮湿李节,印刷后薄膜收卷过紧或受压。 对策:油墨中溶剂的挥发速度,不仅取决于溶剂的沸点,蒸气压、 蒸气潜热等,还取决于操作环境的温度、湿度、风量、溶质和墨层厚薄等条件。因此,应根据条件的变化,随时调整油墨中溶剂的挥发速度。在一般温度下,如墨层干得过快,应加入挥发慢的溶剂(如沪产74-92型塑 料薄膜慢干稀薄剂);反之,则加入挥发快的溶剂(如74-91塑料薄膜快干稀薄剂)。也可用二甲苯、乙醇和异丙醇混合溶剂来稀释(三种溶剂各 以1/3比例混合,使用单一溶剂不如混合溶剂好)。如觉干燥太快,可适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常见故障现象及处理方法

4、采用了串联式PWM 充电主电路,使充电回路的电压损失较使用二极管的充电电路降低近一半, 充电效率较非PWM 高3%-6%,增加了用电时间;过放恢复的提升充电,正常的直充,浮充自动控制方式使系统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同时具有高精度温度补偿。 5、直观的LED 发光管指示当前电瓶状态,让用户了解使用状况。 6、所有控制全部采用工业级芯片,能在寒冷、高温、潮湿环境运行自如。同时使用了晶振定时控制,定时控制精确。 7、使用了直观的LED数码管显示设置,一键式操作即可完成所有设置,定时时间与数码管显示数字一一对应,显示更直观。 8、利用先进电源技术,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有效功率,结构更紧凑。 9、采用大口径、大间隔接线端子,可安装最大6mm2 导线,导线间隔9.5 mm,增强了绝缘性能及安装可靠性,不易滑丝。 ■控制器面板图:

■ 系统说明: 本控制器专为太阳能直流供电系统、太阳能直流路灯系统设计,并使用了专用电脑芯片的智能化控制器。采用一键式轻触开关,完成所有操作及设置。具有短路、过载、独特的防反接保护,充满、过放自动关断、恢复等全功能保护措施,详细的充电指示、蓄电池状态、负载及各种故障指示。本控制器通过电脑芯片对蓄电池的端电压、放电电流、环境温度等涉及蓄电池容量的参数进行采样,通过专用控制模型计算,实现符合蓄电池特性的放电率、温度补偿修正的高效、高准确率控制,并采用了高效PWM 蓄电池的充电模式,保证蓄电池工作在最佳的状态,大大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多种工作模式、输出模式选择,满足用户各种需要。 ■ 安装及使用: 1.控制器的固定要牢靠。 外形尺寸:133 X 70(mm) 安装孔尺寸:126 X 50(mm) 2.导线的准备:建议使用多股铜芯绝缘导线。先确定导线长度,在保证安装位置的情况下, 尽可能减少连线长度,以减少电损耗。按照不大于4A/mm 2 的电流密度选择铜导线截面积, 将控制器一侧的接线头剥去5mm 的绝缘。 3.将蓄电池连线接入控制器上蓄电池的接线端子,注意+,—极,不要反接。如果连接正确, 指示灯(2)应亮,可按按键来检查。否则,需检查连接对否。如发生反接,不会烧保险及损 坏控制器任何部件。保险丝只作为控制器本身内部电路损坏短路的最终保护。 4.连接光电池导线,先连接控制器上光电池的接线端子,再将另外的端头连至光电池上,注 意+,—极,不要反接,如果有阳光,充电指示灯应亮。否则,需检查连接对否。 5.将负载的连线接入控制器上的负载输出端,注意+,—极,不要反接,以免烧坏用电器。 ■使用说明: 充电及超压指示:当系统连接正常,且有阳光照射到光电池板时,充电指示灯(1)为绿色常亮,表示系统充电电路正常;当充电指示灯(1)出现绿色快速闪烁时,说明系统过电压,处理见故障处理内容;充电过程使用了PWM 方式,如果发生过放动作,充电先要达到提升充电电压,达到后立即停充,而后直到降至充电返回电压,恢复充电,达到直充电压后,维持30min 。如果没有发生过放,将不会有提升充电方式,以防蓄电池失水。这些自动控制过程将使蓄电池达到最佳充电效果并保证或延长其使用寿命。 蓄电池状态指示:蓄电池电压在正常范围时,状态指示灯(2)为绿色常亮;充满后状态指示灯为绿色闪;当电池电压降低到过放返回电压时状态指示灯变成橙黄色;当蓄电池电压继续降低到欠压时,状态指示灯(2)变为红色,此时系统禁止启动负载,并关闭已经启动的负载输出,如果电压进一步降低到过放电压,此时红灯闪,提醒用户及时补充电能。当电池电压恢复到正常工作范围内时,直到状态指示灯(2)变为(绿色),将自动使能输出开通动作; 负载指示:当负载开通时,负载指示灯(3)为绿色常亮。负载关闭时,负载指示灯(3)熄灭,负载过载时,负载指示灯(3)绿色慢闪,负载短路时,负载指示灯(3)绿色快闪。 ■工作模式设置: 按键定义:短键:按下按健时间 < 1.5 秒,图示▲;长键:按下按健时间 > 1.5,图示●; 光控+延时方式:启动过程参考同纯光控(不同之处在于必须从白天进入夜晚才能启动,如果系统

M1.5.4发动机ECU常见的故障(芯片)

M1.5.4发动机ECU常见的故障(芯片) M1.5.4发动机ECU常见的故障 1.电源芯片检查 给电脑板端子的18、27、37脚接12V正极,2脚负极,检查电源芯片30358的12号脚应是12V、8号脚负极,1号脚是内部泵电源滤波端24V。注意判断30358的关键电压就在1号脚如果低于24V那么电源块损坏,2号脚接cpu的9、60号脚,13号脚5V输出,11脚接CPU的76、73号脚,10号脚接点火开关ON挡的12V电源。 2.点火线圈不点火 给电脑板端子的18、27、37脚接12V电压,2脚接负极,用信号发生器模拟转速信号接到电脑端子48、49脚。 检修步骤: (1)用示波器检测30311芯片的1号脚,如果没有方波输出那么检查30311芯片的3号脚到电脑端子48、49脚是否断路,如果没有断路那么检查30311芯片周围的元件是否正常,如果正常那么就更换30311芯片。 (2)用示波器检测30311芯片的1号脚,如果有方波输出那么检查CPU的36号脚,如果CPU的36号脚有方波信号,那么检查CPU的62号脚有没有点火驱动信号,如果没有驱动信号那么先把27C512存储器数据重写,如果还没有驱动信号那么更换CPU。 (3)如果CPU的62号脚有点火驱动信号,那么检查TLE4226G芯片的2号脚有没有方波信号,假如没有方波信号说明CPU的第62脚到TLE4226G芯片的2号脚之间断路,如果有方波信号,那么检查TLE4226G芯片的23号脚信号输出。假如没有信号输出检查TLE4226 G芯片周围元件是否正常。如果周围元件正常,那么更换TLE 4226 G芯片。 (4)TLE4226G芯片第23脚有信号输出,检查TLE4226G芯片第23脚到点火模块30023管第1脚之间有没有断路,没有更换30023管。 (5)30023管第3脚通过电脑端子的1脚来,控制点火线圈。 3.燃油泵不工作 给电脑板端子的18、27、37脚接12V电压,2脚负极,用信号发生器模拟转速信号接到电脑端子48、49脚。 检修步骤: (1)用示波器检测30311芯片的1号脚,如果没有方波输出,那么检查30311芯片的3号脚到电脑端子48、49脚是否断路。如果没有断路,那么检查30311芯片周围的元件是否正常,如果正常那么就更换30311芯片。 (2)用示波器检测30311芯片的1号脚,如果有方波输出那么检查CPU的36号脚,如果CPU的36号脚有方波信号,那么检查CPU的67号脚有没有低电平驱动信号输出,如果没有信号,那么先把27C512存储器数据重写,如果还没有驱动信号那么更换CPU。 (3)如果有低电平驱动信号输出,那么测量TLE4226G芯片的3号脚有没有低电平驱动信号,如果没有低电平驱动信号,那么检查CPU的67号脚到TLE 4226 G芯片的3号脚之间有短路或断路。 (4)检查TLE 4226 G芯片的16号脚有没有低电平驱动信号,如果没有低电平驱动信号,那么检查TLE 4226 G芯片周围元件是否有故障。如果有低电平驱动信号,那么检查电脑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