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年教师资格高中化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年教师资格高中化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年教师资格高中化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年教师资格高中化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化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

一、回顾

题目来源

5月18日河南省许昌市面试

试讲题目

1.题目:物质的分类

2.内容: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之间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如图2-4)。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溶液中的溶质粒子通常小于1 nm,浊液中的粒子通常大于100 nm。介于二者之间的胶体粒子,其大小在1—100 nm之间。

如果考察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类分散系的稳定性,我们会发现溶液是最稳定的。不论存放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般情况下溶质都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而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如河水中夹带的泥沙会逐渐沉降;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有些液态胶体也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与溶液相区别。那么,用什么方法能够将它们区分开

呢?

3.基本要求:

(1)要有适当的情境创设。

(2)教学过程中要有课堂互动环节。

(3)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答辩题目

1.是不是所有的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2.谈谈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初中已经学习过物质的分类,那么按照物质组成成分的种类,可以把物质怎样进行分类呢?

【学生回答】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师提问】可否进一步分类?

【学生回答】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教师引导】之前主要学习了纯净物的进一步划分,今天来研究混合物的进一步分类。

环节二:新课教学

【教师提问】混合物通常是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中形成的。我们把这样的体系叫做分散系。阅读教材找到分散系的概念。

【学生回答】把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中形成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提出问题】结合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说一说对于硫酸铜溶液、泥水来说什么是分散质、分散剂?

【学生回答】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为分散质,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分散剂。溶液中溶质分散质为硫酸铜固体,分散剂为水;浊液中分散质为泥,分散剂为水。

【提出问题】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出具体的实例。

【学生回答】气气(空气);液气(云雾);固气(灰尘);气液(泡沫);液液(酒);固液(泥水);气固(海绵);液固(珍珠);固固(合金)。括号外为分散质、括号内为分散剂。

【提出问题】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

【学生回答】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提出问题】将Fe(OH)3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由此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这说明浊液分散质粒子比胶体的大。

【提出问题】结合刚才所做的实验和教材“科学史话”的内容,思考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与胶体粒子大小有什么关系,胶体能够发光吗?

【学生回答】可见光的波长在400~700 nm之间,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能使光波发生散射;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看到的光柱是被胶体粒子散射的现象,并不是胶体粒子本身发光。

【提出问题】思考为什么光通过溶液和浊液时,没有光亮的“通路”出现?

【学生回答】溶液也能发生光的散射,但由于溶液中粒子的直径小于1 nm,散射及其微弱。所以,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而通过溶液时则观察不到这种现象。

环节三:拓展提高

【提出问题】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质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解析: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就是与这一特征有关。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布置作业:胶体还有哪些性质,课下预习。

【答辩题目解析】

1.是不是所有的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参考答案】

不是。Na2O2属于金属氧化物,但是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2.谈谈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高中化学《萃取》

一、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河南泰州面试

试讲题目

1.题目:萃取

2.内容:

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这种方法叫做萃取。将萃取后的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分液常使用分液漏斗。

实验1-4

(1)用量筒量取10 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 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2)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如图1-7);震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3)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如图1-8)。

(4)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

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如图1-9)。

图1-7倒转分液漏斗时应关闭玻璃塞和活塞图1-8萃取图1-9分液

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提问环节,注意师生互动。

(2)教学过程需要进行实验或者相关教具进行模拟演示即可。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萃取的原理是什么?

2.学生在进行自主的萃取实验操作时,身为老师应该指导什么?

二、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实物导入

【实物展示】展示球型分液漏斗和梨型分液漏斗。

【提出问题】球型分液漏斗我们在初中的时候经常使用,另外这个也叫分液漏斗,大家看它和球型分液漏斗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颈短,斗体更大。

【教师引导】这个叫做梨型分液漏斗,我们今天就用它来做个实验。

环节二:探究新知

【教师引导】梨型分液漏斗在参与实验过程之前需要检漏,以便确定是否可以使用。

【演示实验】梨型分液漏斗的检漏讲解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颈部旋塞,向分液漏斗内注入适量的蒸馏水,观察旋塞的两端以及漏斗的下口处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关闭上磨口塞,左手握住旋塞,右手食指摁住上磨口塞,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正立,将上磨口塞旋转180度,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则此分液漏斗可以使用。)

【学生实验】梨型分液漏斗的检漏操作。

【教师引导】用梨型分液漏斗来做一个新的液液分离的实验操作,分离碘水中的碘单质。【提出问题】思考萃取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回答】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碘水中的碘提取出来要选择四氯化碳做萃取剂呢?

【学生回答】因为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较大,且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也不发生反应,可用做萃取剂。

【提出问题】结合视频中的演示实验,总结萃取实验的操作步骤。

【学生回答】(1)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2)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

充分接触;震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3)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提出问题】萃取前后,分液漏斗中颜色是如何变化的,萃取后,上下层溶液分别含有什么? 【学生回答】萃取前漏斗中是碘水呈黄褐色,萃取后液体分为两层,上层颜色变淡,下层紫红色,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提出问题】思考萃取后溶液上下层如何分离,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下层溶液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目的是能使得到的目标产物更纯净。(可设错,教师再纠正)

【演示实验】分液。

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教师总结】装液→震荡→静置→分液。

环节三:拓展

【学生实验】萃取碘水中的碘,教师巡视指导。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请学生课下总结学过的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适用范围。

【答辩题目解析】

1.萃取的原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萃取是利用系统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即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使溶质物质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的方法。

2.学生在进行自主的萃取实验操作时,身为老师应该指导什么?

【参考答案】

学生在进行自主的实验操作时,老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规范的操作、仪器存在的问题(如梨形漏斗漏液)等进行指导并帮助进行解决,还要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

高中化学《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一、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山东青岛面试

试讲题目

1.题目: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2.内容:

氮是动物、植物和原生生物体(如真菌、细菌)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维持高等动植物生命体活动的必需元素,因此氮的循环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方方面面。

在自然界中,大豆、蚕豆等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的化合物。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铵根离子(NH4+)和硝酸盐,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各种氨基酸,氨基酸最后转化为蛋白质。动物以植物为食物而获得植物蛋白,并将其转化为动物蛋白。动植物遗体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为NH4+、NO3-、NH3,又回到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另外,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氮的氧化物,这些氮的氧化物随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影响氮在自然界中循环的另一个方面是人类的活动。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再根据需要把氨转化成各种含氮化合物(如氮肥、硝酸)。某些含氮化合物进入土壤、大气和水体中进行转化。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和农作物的枝叶燃烧所产生的氮氧化合物通过大气进入陆地和海洋,参与氮的循环。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简单的板书设计。

(2)教学过程中要有课堂互动环节。

(3)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答辩题目

1.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都有哪些?

2.本节课你都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二、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教师课前播放一段闪电的视频。

【教师引导】闪电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俗话说“一场雷雨一场肥”,雷雨过后,人们发现庄稼的长势非常好,叶子绿油油的,就像刚施了氮肥一样。那么雷雨生成了什么肥料?

又是怎样生成的呢?本节课共同学习氮的循环。。

环节二:新课教学

【读书指导】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氮的循环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方方面面”的材料。【提出问题】请仔细观察课本图3-2-2,说一说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有哪几种方式?

【学生回答】预设学生从动植物体、雷雨放电、人类活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提问】结合氮循环的三种方式,请找出氮循环过程中的几种含氮的物质,写出它们的化学式,标出氮元素的化合价并指出它们的物质类别。

【学生回答】结合氮循环的方式寻找含氮的物质,写化学式、标化合价、指出类别、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展示。

【教师指导】对不完善的地方予以指导,进行完善。

【教师提问】人类活动会对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产生什么影响呢?

【学生回答】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再根据需要把氨转化成各种含氮化合物(如氮肥、硝酸)。某些含氮化合物进入土壤、大气和水体中进行转化。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和农作物的枝叶燃烧所产生的氮氧化合物通过大气进入陆地和海洋,参与氮的循环。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提问】用图示的方式表示氮在生物圈中的循环?

【小组讨论】

【答辩题目解析】

1.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主要有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和硝酸等。

2.本节课你都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首先谈话法贯彻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我提出了多个引导性问题,如“说一说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有哪几种方式、人类活动会对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产生什么影响呢?”等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其次,因为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就让学生自主的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且分成小组去绘制氮在生物圈中的循环的流程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批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一、回顾

二、解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温度、反应物的状态、溶液的浓度、催化剂及固体的表面积。

【教师引导】其实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希望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抑制有害的化学反应,这就涉及到反应条件的控制。这节课就来探究“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二)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借助多媒体展示定向爆破的图片,观察下图,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关键是使要拆的楼房在爆破的同时,尽可能使旁边的建筑物免受影响。

【提出问题】回忆你在实验室进行过或者观察过的化学实验,及在生活中见到过的涉及化学变化的现象或事例,要使反应符合或接近人们的期望,你认为应如何控制反应的条件? 【学生回答】①采取加热的措施,增大反应的速率;②采取降温的方式,减缓反应的速率【提出问题】下面我们以“提高煤的燃烧效率”为例,进行分析研究,思考如下四个问题:

1.煤的状态与煤燃烧的速率有何关系?与煤的充分燃烧有何关系?

2.空气用量对煤的充分燃烧有什么影响?原因是什么?

3.应选择什么样的炉(灶)膛材料?理由是什么?

4.如何充分利用煤燃烧后的废气中的热量?

【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分析,“提高煤的燃烧效率”的措施有哪些?

【学生回答】1.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关键是燃料与空气或氧气要尽可能充分接触,且空气要适当过量。2.尽可能充分地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出的热能,提高热

能的利用率。

【教师总结】提高燃烧效率实质上是从多方面控制燃烧反应的条件(包括环境)。它的意义在于节约能源、节省资源、减少污染(如煤在气化过程中可以脱硫、除去灰分等)。

【提出问题】在生产、科研和生活中都需要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有利的和有害的分别怎么做?

【学生回答】有利的反应要想办法增大反应速率以提高生产或工作效率(如升高反应的温度、使用催化剂等),并要采取措施促进反应的完成程度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或转化率(如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增大气态反应物的压强等);有害的反应,要设法降低反应速率(如降低反应的温度,使用负催化剂等),或隔离会引发反应的物质(如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层,森林灭火时制造的隔离带);

【教师补充】对应用于特定环境及特殊需要的化学反应(如定向爆破、火箭发射等),则对反应的条件进行特殊的控制。

(三)拓展

【提出问题】请例举有关化学反应条件控制的实例,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①牛奶放在冰箱里保存,是降低温度,减缓反应速率;②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加入氯化铁溶液,是加入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四)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表述学习心得。

作业:课下调研家里存放各种食物的方法,比较其优缺点。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简述化学反应速率的定性和定量的表示方法?

【参考答案】

定性表示是通过沉淀出现的先后、气泡生成的剧烈程度等。

定量表示是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者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溶液的浓度、反应物的状态、催化剂及固体的表面积。第三批

高中化学《氨的实验室制法》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湖南省岳阳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氨的实验室制法

2.内容:

在实验室里,常用加热铵盐和碱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由于氨易溶于水,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

(2)教学过程中要有师生互动、课堂提问;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实验室制取氨气实验,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2.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上节课学习了氨及氨的性质,请回顾氨都有哪些性质及其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提问】结合以往学习经验,制取氨气的实验装置一般有几部分构成?

【学生回答】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吸收装置。

【教师提问】氨的实验室制法的发生装置是怎样的,可以采用哪种收集装置?

【学生回答】可以采用固固加热装置,由于氨气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的方法收集氨气。

【教师提问】氨气是酸性还是碱性气体?收集到的氨气如何验证?

【学生回答】氨气是碱性气体,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表示是氨气。

【多媒体展示】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简易装置。

【学生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全程指导、答疑与纠错

【教师提问】在做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1)组装后要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2)固体药品要混合均匀,平铺试管底部;(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4)导出氨气的导管要短,收集氨气的导管要长,伸入试管底部;(5)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防止水蒸气进入收集氨气的试管中;(6)加热时先预热再使用外焰加热。

【教师提问】现收集的氨气,是否是纯净的,如有杂质,会是哪种物质,如何除杂。

【学生回答】可能有杂质水蒸气,由于氨气是碱性气体,可以用碱石灰来除杂。

【教师提问】可以在哪个位置加上净化装置。

【学生回答】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中间加一个净化装置。

(三)拓展提升

【教师继续提问】氨气收集满了,可以将多余的氨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学生回答】不能。因为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可以在收集装置后

添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以用水来吸收;又因为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可以还用酸性溶液来吸收。

(四)小结作业

【师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氨的实验室制法有关内容,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布置作业】课下思考,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答辩题目解析】

1.实验室制取氨气实验,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

(1)组装后要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2)固体药品要混合均匀,平铺试管底部;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4)导出氨气的导管要短,收集氨气的导管要长并且要伸入试管底部;

(5)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防止水蒸气进入收集氨气的试管中;

(6)加热时先预热再用外焰加热。

2.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参考答案】

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一会儿,若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时,则气密性好。高中化学《烷烃》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广东省茂名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烷烃

2.内容:

烷烃的化学性质与甲烷类似,通常较稳定,在空气中能点燃,光照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烷烃中最简单的是甲烷,其余随碳原子数的增加,依次为乙烷、丙烷、丁烷等。碳原子数在十以内时,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依次代表碳原子数,其后加“烷”字;碳原子数在十以上,以汉字数字代表,如“十一烷”。

相邻烷烃分子在组成上均相差一个CH2原子团,如果烷烃中的碳原子数为n,烷烃中的氢原子数就是2n+2,烷烃的分子式可以用通式CnH2n+2表示。像这种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甲烷、乙烷、丙烷的结构各只有一种,而丁烷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构(如图3-5所示)。虽然两种丁烷的组成相同,但分子中原子的结合顺序不同,即分子结构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就有差异,属于两种不同的化合物。分子里碳原子相互结合形成的直链丁烷,称为正丁烷,分子里碳原子相互结合形成的带支链的丁烷,称为异丁烷。

像这种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增加。例如,戊烷有3种、己烷有5种、庚烷有9种,而癸烷则有75种之多。同分异构现象的广泛存在是造成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

(2)教学过程中要有师生互动、课堂提问;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设计;

(4)试讲中需要用到的实验模型,用语言模拟即可。

答辩题目

1.烷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是什么?

2.请问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置?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

【提出问题】饱和烃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回答】碳原子之间都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这样的烃叫做饱和烃,也称为烷烃。

【教师引导】烷烃分子种类繁多,不同连接方式形成的分子结构不同,那这些不同结构的分子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一起学习“烷烃”。

(二)探究新知

【教师引导】烷烃的化学性质与甲烷类似,通常较稳定,在空气中能点燃,光照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这些相似性的烷烃分子又怎样进行命名和区分呢?

【教师讲解】烷烃中最简单的是甲烷,其余随碳原子数的增加,依次为乙烷、丙烷、丁烷等。碳原子数在十以内时,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依次代表碳原子数,其后加“烷”字;碳原子数在十以上,以汉字数字代表,如“十一烷”。

【提出问题】请说出下列烷烃的名称?

CH3(CH2)8CH3 CH3(CH2)15CH3

【学生回答】癸烷和十七烷。

【提出问题】尝试写出从甲烷到癸烷的分子式,仔细观察烷烃的分子式,看烷烃分子中C

原子和H原子数目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学生1:相邻烷烃分子在组成上均相差一个CH2原子团。比如乙烷和甲烷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丙烷和甲烷相差两个CH2原子团。

学生2:如果烷烃中的碳原子数为n,烷烃中的氢原子数就是2n+2。

【教师总结】因此烷烃分子的通式为CnH2n+2。像这种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因为他们的结构相似,所以同系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不同。

【提出问题】大家知道烷烃分子就是甲烷分子中的H原子逐渐被C原子取代的过程。试着写出丙烷的结构式,当用C原子再去取代丙烷中的氢原子时,有哪些情况发生?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大家写出的分子结构式就是丁烷的结构式,丁烷中C原子取代氢原子的位置不同,导致形成的丁烷的结构不同,因此分子的性质就有差异,属于两种不同的化合物。分子里碳原子相互结合形成的直链丁烷,称为正丁烷,分子里碳原子相互结合形成的带支链的丁烷,称为异丁烷。

【展示图片】观察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球棍模型也可知道,其原子的连接顺序不同,分子结构不同。

【提出问题】正丁烷和异丁烷在性质方面有哪些差异呢?结合表格3-2。归纳一下不同点。【学生回答】由于分子的结构不同,导致正丁烷的熔沸点、密度要高于带有支链的异丁烷。【教师总结】像这种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

数目也增加。例如,戊烷有3种、己烷有5种、庚烷有9种,而癸烷则有75种之多。同分异构现象的广泛存在是造成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拓展提升

【提出问题】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分子式相同,都为C4H10,但分子式内C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

【提出问题】分析、归纳以C为骨架的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碳碳之间可以形成单键、双键或三键,碳碳之间可以成环、成链,使得有机化合物存在众多种类繁多的同分异构体。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表述学习心得。作业:画图表示4个C原子相连接的方式有哪几种?

【板书设计】

烷烃

1.分子通式:CnH2n+2

2.同系物:

3.同分异构体: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

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答辩题目解析】

1.烷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是什么?

【参考答案】

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

烷烃的状态由气态逐渐变为固态,一般情况下n≤4的烷烃为气态;

熔沸点由低到高;

如果碳原子数相同,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烷烃的密度逐渐增大,但大多小于水。

2.请问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置?

【参考答案】

本节课重点是: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

难点是:区分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的概念。

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也就是碳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的分子。这两个概念在整个高中化学有机学习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作用,而且为后面学习炔烃、含氧衍生物等等做好了铺垫。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要掌握这两个概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学生难以区分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容易混淆、出错,因此对于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成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阿那吉纳号漏水,探究原因。

(二)探究新知

【小组实验】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注意两块金属片不要相接触,下同)。

【学生回答】铜片:无明显变化;锌片:表面产生气泡。

【小组实验】首先将两根导线连接在一起,观察铜片表面有无变化;然后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观察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总结结论。

【学生回答】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锌片:溶解;电流计发生指针偏转;结论:有电流产生。【教师总结】这种将化学能转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电流产生?锌片和铜片上分别发生了什么反应,如何表示?

该装置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外电路产生了电流,电子由Zn片流出,产生了电能。

【提出问题】观察两个半反应,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回答】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活泼性不同的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提出问题】根据原电池的工作条件,如何把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一个原电池呢?结合氧化还原反应、铜锌原电池的原理,思考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应该是选取具有氧化性还是还原性的物质。

【学生回答】

①铜锌原电池中,负极材料是锌片,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说明原电池的负极材料应该是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②铜锌原电池中,正极材料是铜片,发生得电子的氧化反应,说明原电池的正极材料应该是具有氧化性的物质。

【教师讲解】在原电池中,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为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为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在原电池的内部,两极浸在电解质溶液中,并通过正负离子的定性移动形成内电路。放电时,负极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再通过溶液中离子形成的内电路形成环路。(教师合铜锌原电池装置图进行讲解。)

(三)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尝试解释导入故事中“阿那吉纳号”漏水的原因。

【学生回答】船体的铁与船上装载的精铜矿砂在海水作为电解质溶液的情况下形成了原电池,船体的铁作为负极被消耗,所以漏水了。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电池的工作原理,书写相应反应。

【答辩题目解析】

1.书写电极方程式时要注意几点?

【参考答案】

1.根据给出的化学方程式或根据题意,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弄清正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

2.弱电解质、气体或难溶物均以分子式表示,其余以离子符号表示。

3.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对正极、负极反应产物的影响,正、负极产物可根据题意或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

4.写电极反应时要遵守守恒原则,可在电极反应式一端据需要添加H+或OH―或H2O,将两个电极反应式合起来,即可得到电池反应总方程式。

2.本节课是通过实验探究进行教学的,那么做实验就是探究吗?探究就是做实验吗?

【参考答案】

实验分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实验的一种类型,所以做实验并不一定就是探究。同样探究的方法也有很多,如文献法、讨论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反思法等。做实验探究是探究一种重要的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

第四批

高中化学《共价键》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教师引导,提出问题】上节课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了物质的形成,学习了像氯化钠这种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请回答什么是离子键?

【学生回答】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合物就叫做离子化合物,而这种相互作用就是离子键。

【提出问题】像H2、Cl2、HCl这些物质在形成时,两个氢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一样,此时不能形成阴阳离子,那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二)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分析H和Cl的原子结构,思考Cl2、HCl分子的形成会与NaCl一样吗?非金属

高中化学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试讲教案 【篇一:高中化学试讲教案】 2015年下半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面试试讲教案 离子反应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 着重介绍“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这在中学阶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 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分类,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后面《氧化 还原反应》内容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 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 角度认识酸、碱、盐;通过酸、碱、盐的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 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意义,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电解质的判断、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二、说学情

对于高一年级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对化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 积累,但程度参差不齐,差别较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 一步提高。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本节概念比较抽象,应适当增加实验和 电脑动画以使微观离子的活动变得直观。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 法为指导发现法、微观演示法。 四、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分组讨论法、实验探 究法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 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探究。探究活动为:让每组学生根据所提供 的物质(铜片、石墨、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无水酒精、蔗糖、蔗糖溶液、蒸馏水、自来水、硫酸溶液)进行思考并动手操作,怎 样才能使灯泡亮起来?通过小组内统一分工、互相协作,使学生学 会和他人合作、学会探究、学会组内交流评价,参和评价。 探究结束之后,各组推荐一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把本组的 做法边用实物投影展示,边进行介绍。动员全班同学在小组内进行 讨论,对每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找出本组的优缺点,确 定最佳小组,并说出最佳的理由。通过此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 达能力,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成果。 (二)新授 引导学生利用上节课所学的分类方法,对导电材料进行分类。然后 引导学生从纯净物和混和物、单质和化合物等分类标准对能导电的 物质进行分类,从而引出电解质概念。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分 类的标准,学会分类。

2019年教师资格高中化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化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 一、回顾 题目来源 5月18日河南省许昌市面试 试讲题目 1.题目:物质的分类 2.内容: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之间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如图2-4)。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溶液中的溶质粒子通常小于1 nm,浊液中的粒子通常大于100 nm。介于二者之间的胶体粒子,其大小在1—100 nm之间。 如果考察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类分散系的稳定性,我们会发现溶液是最稳定的。不论存放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般情况下溶质都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而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如河水中夹带的泥沙会逐渐沉降;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有些液态胶体也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与溶液相区别。那么,用什么方法能够将它们区分开

呢? 3.基本要求: (1)要有适当的情境创设。 (2)教学过程中要有课堂互动环节。 (3)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答辩题目 1.是不是所有的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2.谈谈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初中已经学习过物质的分类,那么按照物质组成成分的种类,可以把物质怎样进行分类呢? 【学生回答】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师提问】可否进一步分类? 【学生回答】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教师引导】之前主要学习了纯净物的进一步划分,今天来研究混合物的进一步分类。 环节二:新课教学 【教师提问】混合物通常是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中形成的。我们把这样的体系叫做分散系。阅读教材找到分散系的概念。 【学生回答】把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中形成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提出问题】结合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说一说对于硫酸铜溶液、泥水来说什么是分散质、分散剂? 【学生回答】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为分散质,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分散剂。溶液中溶质分散质为硫酸铜固体,分散剂为水;浊液中分散质为泥,分散剂为水。 【提出问题】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出具体的实例。 【学生回答】气气(空气);液气(云雾);固气(灰尘);气液(泡沫);液液(酒);固液(泥水);气固(海绵);液固(珍珠);固固(合金)。括号外为分散质、括号内为分散剂。 【提出问题】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 【学生回答】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提出问题】将Fe(OH)3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由此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这说明浊液分散质粒子比胶体的大。 【提出问题】结合刚才所做的实验和教材“科学史话”的内容,思考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与胶体粒子大小有什么关系,胶体能够发光吗?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距离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还剩3个月的时间,考生们正在紧张的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呢还是在缓缓等待考试时间呢?中华考试网小编整理了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8 分) 1.陈老师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考上大学,学习上暂时落后并不代表永远落后,我绝不放弃任何学生,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B.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 C.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D.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2.右图教师行为体现的是( )。 A.评价标准多元化 B.评价主体单一化 C.评价方法复杂化 D.评价方式多样化 3.班主任方老师刚上课时发现有人在班长的桌子上用粉笔写了大大的“坏蛋”,对此方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 A.发动学生检举肇事者”

B.责令班长自我反省 C.严肃批评教育全班学生 D.擦掉字迹后再处理 4.黄老师经常带学生到学校花池观察荷叶和荷花,为学生讲解莲藕的生长过程并引导学生将有关荷叶、荷花的知识编成小册子,这体现黄老师( )。 A.教育科学研究者 B.行为规范示范者 C.专业发展引领者 D.课程资源开发者 5.依据《教育法》的规定,关于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要求,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有长期发展规划 B.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C.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济来源 D.有符合规定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6.学生张某在高考中,由他人代考,依据《教育法》规定,可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张某停止参加高考( )。 A.3 年 B.4 年 C.5 年 D.6 年 7.教师王某因醉驾发生交通事故,被判有期徒刑 1 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继续执教 B.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从事其他职业 C.王某保留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需要重新注册认证 D.王某保留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不能留在原学校任教 8.小学生李某,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到某市上学,为李某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条件的主体应为( )。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真题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A.化学2 B.化学与技术 C.物质结构与性质 D.化学反应原理 2.下列关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模块和4个选修模块构成 B.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学考试的命题依据 C.科学探究能力目标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可不作学习要求 D.化学新课程教科书在编排上主要采用社会中心编排模式 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不同的学习目标。下列行为动词的描述属于“技能性学习目标水平”的是 A.合作B.识别C.解决 D.模仿 4.下列化学课型中,属于以巩固知识、技能为主的课型是 A.化学理论课B.化学复习课 C.化学实验课 D.元素化合物课 5.某老师在讲授“乙醛”的教学过程中,先向学生展示纯净的乙醛样品,然后又展示了乙醛的比例模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增强对乙醛物理性质和结构的感性认识。该过程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B.参观法C.演示法D.练习法 6.下列是某学生对一些化学实验仪器名称的书写,正确的是 A.石绵网 B.锥型瓶C.三脚架 D.坩锅钳 7.类比图像是以日常事物和生活情境(类比物)中学习者所熟悉的内容为依托来实现类比作用的图像,教科书的类比图像本身的有效性可有效降低学习者对科学概念的认知难度。下列前面所述的图像内容与联系内容不符合类比图像的是 A.光线透过树叶缝隙射入密林——丁达尔效应 B.汽车穿越大山隧道——催化剂对活化能影响 C.孩子进行拔河比赛——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D.从山下翻山越岭攀登至山峰——盖斯定律 8.关于化学教学媒体选择应遵循的原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方便原则B.经济原则C.美观原则 D.有效原则 9.不同类型的习题对巩固知识、发展学生创造力有不同的作用。在化学习题选择时应注重 ①选择真实情景作为素材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③增加习题训练数量④增加开放题和实践题比例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在化学探究活动中,除了要考虑知识值不值得探究以外,还要考虑这个知识能不能 够探究。下列适宜在中学化学中作为探究问题的是 A.食盐能否溶解于水中B.什么样的溶液能够导电

高中化学试讲

高中化学课题范围 宣城 必修一 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 2、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3、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4、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一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 5、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氨) 必修二 6、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离子键) 7、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8、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第二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 9、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乙醇) 10、第四章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一课时;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亳州 高中化学(鲁科版) 1.必修1:第一章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一课时) 2.必修1:第一章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3.必修1:第二章第2节《电解质》(第一课时) 4.必修1:第二章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一课时) 5.必修1:第四章第2节《铝金属材料》(第一课时) 6.必修2:第一章第3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一课时) 7.必修2:第二章第1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一课时) 8.必修2:第二章第2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一课时) 9.必修2:第二章第3节《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二课时) 10.必修2:第三章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课时) 化学说课题目 1.物质的量(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 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高中化学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 3.离子反应(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 4.原子结构(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第一节) 5.化学平衡(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二章第二节) 6.电解原理(高中化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一节) 7.乙烯的性质(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五章第三节) 8.苯的结构和性质(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五章第五节) 9.酯化反应(高中化学第二册第六章第六节) 10.乙醛的化学性质(高中化学第二册第六章第五节)

历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

历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 最新推荐:2014全国教师资格考试辅导备考 最新推荐: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资讯 公务员笔、面试练习题及模拟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 1.【答案】C。 2.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 ) 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2.【答案】A。 3.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 A.梅伊曼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康德 3.【答案】D。 4.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 A.幼儿阶段 B.青少年阶段 C.成年阶段 D.老年阶段 4.【答案】B。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 )。 A.连续性 B.长期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5.【答案】B。 6.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 )。 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杜威 D.博比特 6.【答案】B。解析:1859年,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出了“科学”知识最 有价值的观点。 7.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 不会再主动研究数学问题了。这种现象属于( )。

A.连带学习 B.附属学习 C.正规课程 D.显性课程 7.【答案】A。解析:杜威曾在《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提出过"连带学习"的概念。他认为"连带学习"在一定条件下,甚至比正规教学内容有更重大的教育影响。例如,一个学生可以得到优秀的数学成绩,但如果他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而"学会"了对数学的厌恶,那就可以预料,在离开学校后,他很可能永远不会再去主动钻研数学问题了。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也曾提出一个"附属学习"的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正规课程内容时,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受 的态度、兴趣和情改的熏陶。 8.“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 者卜,偻者绩,跛者纺。”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8.【答案】B。 9.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一个课时。这种出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文纳特卡制 B.活动课时制 C.道尔顿制 D.特朗普制 9.【答案】D。 10.“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思想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连贯性原则 D.一致性原则 10.【答案】B。 11.“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 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 )。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11.【答案】D。 12.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 ) A.注意分配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广度 D.注意转移 12【答案】A。 13.最近,王华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刻苦学习外语,这种学习动机是() A.外在远景动机 B.内在远景动机 C.外在近景动机 D.内在近景动机 13.【答案】C。 14.林琳在听课时,经常将学习内容要点以划线的方式在书上作标记,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201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教材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北京·广州·上海·西安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编 著: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责任编辑:夏丹张会装帧设计:中公教育图书设计中心出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人:张跃明 发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37号邮编:100010 电话:64077922) 销售:各地新华书店印刷:大厂回族自治县彩虹印刷有限公司开本:889mm ×1194mm 1/16印张:21字数:504千 版 次:2012年6月第1版2014年12月第4次印刷 ISBN 978-7-5100-4699-5 定 价:39.00元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编著.—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2.6(2014.12重印)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ISBN 978-7-5100-4699-5Ⅰ.①化…Ⅱ.①中…Ⅲ.①中学化学课-教学法-中学教师-聘用-资格考试-自学参考资料 Ⅳ.①G633.8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 数据核字(2012)第091406号

中国第一套具有实战意义的教师资格考试辅导图书 全面提升教学能力掌握考试技巧实现一次通过 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四年来,先后已有15个省份进入“国考”。按照教育部要求,2015年起全国将全面实行教师资格统一考试。从改革试点省市的考试情况来看,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不足三成。这一方面显示了教师资格“国考”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准入标准越来越严格,另一方面显示了广大考生没有真正转变观念积极备考,未能掌握通过考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从考试大纲来看,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下表所示: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组织数百位教育理论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在教师资格考试培训课程的基础上,于2012年推出了业界第一套具有实战意义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此后,丛书编写专家组不断研究考试,紧扣考试大纲和最新真题考点,分析命题规律与趋势,不断优化图书内容,提高课程质量,提升应试者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帮助越来越多的考生顺利通过了考试。2015最新版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共172本图书,包括笔试教材系列35本,标准预测试卷系列32本,高频考点速记系列32本,真题大全系列3本,题库系列32本,考前命题预测试卷系列32本, 面试系列6本。该笔试教材系列图书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权威编著汇聚名师专家智慧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组织数百位教育理论专家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在深入研究教师资格历年统考真题及命题趋势的基础上精心编写,倾力打造出本套教师资格专用教材系列,领跑教师资格考试辅导行业。这是多年辅导经验与智慧的结晶,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为考生指明正确的方向,为考生的教师征途保驾护航。

绝对-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经验分享

经验分享 14年上半年考的高中化学笔试,当时考完心里没啥底,都不知道笔试过不过,也没有心思准备面试,主要也是网上搜不到我想要的面试的信息,我当时就想说等我走一遍整个面试程序一定要把自己的经验整理出来跟大家分享。 上半年的面试放弃了,但是在家人的鼓励下我决定勇敢面对下半年的面试。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心里也更有底了,所以打算给自己个机会去试试看我到底行不行,虽然过程中不断怀疑自己,最终还是克服胆怯勇敢去了,就在前天,2015.01.02。 废话不多说,虽然不知道能不能通过,但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体验告诉大家,也算是功德圆满 吧,表达能力有限,大家多包涵。 面试当天程序:候考--抽题-备课-面试-结束。 候考:面试分上下两个半天进行,上午面试的统一在7:30(下午的统一在下午12::30)之前进入相应的候考室等待,这个到时找到相应的考试楼,外面会有告示张贴介绍各门课的候考室地点,说明一下到了考试地点可以直接进入候考室的。进入候考室签到后,自己随便找位置可以看书了。大概在7点40分左右候考室的老师会安排大家抽签,这个抽签是指分组,等下是要按一组一组的形式去抽题的,间隔大概是20分钟时间,也就是说前一组抽好题备好课进入面试教室后,后一组被老师带着去抽题。注意:整个程序是没有回头路的,意思是自己的东西要随身带着,不可以放在候考室和备课室。抽好签后大家能静下心的话还是继续看书,等着老师带你去抽题。 抽题:老师会带着抽到同一组的学生一起去抽题,到了抽题室,同样是先签名,然后按排队顺序在网上抽题(输入手机号,确定后就会跳出题目),基本就是看一眼题目,然后就打印试题了,试题纸打印出来后由老师收好,在进入备课室前按顺序发放给同学。注意:这时候书不是带着的吗,看到题目后,如果手头有资料是相关的,可以看,进入备课室之前都是可以看的,我当时遇到一个考生一直在看,羡慕死我了。还有一点:我参加面试之前最疑惑的是试题纸上只有要讲课内容的标题吗,一点实质内容都没有吗?其实要看课程,我考的是化学,抽到的标题是加成聚合反应,题目上有加成聚合反应的概念,以及乙烯加成聚合反应的方程式,还有一个问题是氯乙烯的加聚反应的方程式怎么写?大概一小段内容。抽题室有各个面试教室的监控,我看到大家的板书看上去还是蛮规范的。 备课:抽好题后接下来就是进入备课室,这时候会有老师在门口告诉我们注意事项,讲完了就给我们试题纸,逐个进入考场备课,进入考场后还有备课纸!备课纸是个表格的形式,填写好个人信息后,需要填写课题,目标,重难点,备课。

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模拟 2010年《教育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 A.赫尔巴特 B.皮亚杰 C.杜威 D.瓦?根舍因 2.()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A.洛克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亚里士多德 3.下列哪一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 A.美德是否可教 B.教学的教育性 C.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D.“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 4.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 A.早期干预 B.缺陷矫正 C.发展指导 D.问题预防 5.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A.教师职业的出现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6.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7.为全体人民服务,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 A.公共性 B.生产性 C.科学性 D.未来性 8.学校的基本功能是()。 A.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B.为繁荣文化服务 C.能实现人口的控制 D.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9.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10.下列哪一特征与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不符?()。 A.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问的法律行为 B.公开、直接、透明 C.平等自愿双向选择 D.聘任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 11.不在教师资格认定程序之列的是()。 A.提出申请 B.受理 C.参加资格考试 D.颁发证书 1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规定。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省教育行政机关 D.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13.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体现出来。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14.“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15.技能是按照规则、程序、基于练习而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下列与技能的三种类型不符的是()。

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题目

化学教师资格证真题(精选) 高中化学《酯化反应》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化学《酯化反应》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导入 厨师在炒菜尤其是烧鱼时都喜欢加些酒和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过程产生了具有浓郁香味乙酸乙酯。 环节二:新课教学 (1)酯化反应 【演示实验】视频演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实验过程。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乙酸与乙醇反应的实验中①实验条件是什么?(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②实验现象是什么?(实验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不溶于水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微观演示】乙酸与乙醇反应中各分子的变化过程。 【学生归纳】乙酸脱掉羟基,乙醇脱掉氢,再结合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师介绍】乙酸乙酯是乙醇分子中的乙氧基(CH3CH2O-)取代了乙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OH)的生成物。像

【学生练习】乙酸与正丙醇生成的酯叫乙酸丙酯,甲酸与乙醇的反应生成甲酸乙酯。 【发现规律】酸与醇生成的酯叫做某酸某酯。 (2)官能团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信息提示”部分,归纳什么是官能团。并举例说明。 【讨论作答】一些基团反映了一类有机物的共同特性,叫做官能团。例如:甲醇和乙醇的官能团是羟基,乙酸和高级脂肪酸的官能团是羧基,甲醛、乙醛的官能团是醛基。 【归纳总结】官能团一般是指能决定这个物质特殊性质的基团。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总结常见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及性质。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教学重难点是什么?【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学生第一次接触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高中有机化学的重要知识之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反应类型,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酯化反应。乙酸乙酯是乙醇分子中的乙氧基(CH3CH2O—)取代了乙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OH)的生成物,即乙醇分子和乙酸分子间脱去一个水分子的产物。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内容也比较抽象,因此设置难点是酯化反应的机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中学综合素质教师资格证历年真题: 2011-2015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题,每小题 2 分,共 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邱老师经常梳理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分析问题的成因,寻找解决策略,邱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主要角色是 A?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B?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C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D?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1. 【答案】 A。 答题解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为教师的职业角色,题干中指出该老师经常梳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刻苦钻研,体现了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者的角色。 2. 康老师经常在班上开展“成语知识竞赛” “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营造运用语文知识的情境。康老师的做法有利于 A?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B?发展学生的互补性 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D?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2. 【答案】 A。 答题解析:本题考察教师某项教学行为的优点,答题的关键点是能找出“运用……的情境”,当看到此时,大致可以判断出该教学行为是帮助学生进行实操训练,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3. 期末考试要到了,数学老师请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吴老师把课时让给他上数学课,吴老师欣然同意。他们的做法 A?合理。体现了教师双方的意愿 B.不台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C?台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D.不合理。违背了团结协作的要求 3. 【答案】 B。 答题解析:该考题通过常规行为判断应为错误行为,排除选项A、C。剩B、D两个选项 再进行二次辨析。题干中明确指出原本的社会实践课程被数学课所剥夺,也就是单纯的以学 科知识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故选择B。因D选项为体现出团结合

高中化学试讲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试讲教案模板 【篇一:2015招聘高中化学试讲内容】 2015招聘-中学化学 电解池教案及练习 ①让学生明确本节内容在高考及高二年考试中的重要性 ②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解池的原理 ③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电解池的电极 ①阴阳两极(特别是阳极)得失电子情况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②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 电化学是高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高考中重要的考点 之一,同时对高中学生化学思维构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要求试 讲老师最好以递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电解池的原理及电极的判定, 而不是给出内容让学生死记硬背! *快乐学习培训学校教学部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复制 1 2015招聘-中学化学 1.一定条件下,电解较稀浓度的硫酸,其还原产物为双氧水,该原 理可用于制取双氧水,其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3h2o+3o2o3+3h2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池的阳极生成双氧水,阴极生成臭氧b.电解池中硫酸溶液 的ph保持不变 c.产生臭氧的电极反应式为3h2o-6e=o3+6h+d.产生双氧水的 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o2+2h+ -- 2.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 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酚酞溶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 b.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颜色没有变化 d.b电极附近呈红色,a电极附近颜色没有变化 3.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见右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 b.通电使cucl2发生电离 c.阳极上发生的反应:cu2++2e=cu - d.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

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

题目:高中化学《萃取》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化学《萃取》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的衣服粘了油渍,常常用汽油擦洗,你知道为什么吗?【引入新课】这是利用了萃取原理,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时,我们用分液漏斗。环节二:讲授新课【展示讲解】分液漏斗的构造与使用原理(斗体,盖在斗体上口的斗盖,斗体的下口安装一三通结构的活塞,活塞的两通分别与两下管连接。)【演示讲解】实验1-4: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①分液漏斗使用前要验漏②振荡时要及时放气③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下层溶液从下口流下。【提出问题】请尝试归纳什么是萃取、什么是分液?【得出结论】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分液是萃取后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环节三:巩固提升【实验探究】给出药品:苯、溴水、蒸馏水、酒精,请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萃取溴单质、汇报现象和结论,讨论萃取剂的选取标准。【得出结论】选取萃取剂的标准为:萃取剂与原溶液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于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萃取剂与原溶液无反应。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容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分液时萃取后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作业】请尝试总结学过的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适用范围。解释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生活中的事例利用了萃取原理?

萃取 1.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 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步骤:装液→震荡→静置→分液。 2.分液:萃取后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3.萃取剂的选择标准: (1)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不反应; (2)溶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大于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3)溶质不与萃取剂发生反应。 答辩题目解析: 1.请问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破的?【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萃取的操作方法。本课首先教师通过直观出示分液漏斗,对分液漏斗的 组成进行系统介绍,再此基础之上,教师边讲解边操作,对于学生容易忽略的细节,如分液的方 法等加以重点强调,学生通过细致观察进行实验表格的填写,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萃 取以及分液的概念。在系统完整的操作理论指导下,让学生尝试用给定的药品及仪器设计实验,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再次进行巡视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萃取的操作方法。 2.碘和四氯化碳能用分液漏斗分离吗?【专业知识】 【参考答案】 不能,因为碘能溶于四氯化碳中。[page] 题目:高中化学《气体摩尔体积》 一、考题回顾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5年上 30.材料: 晓星经常欺负同学,班上的同学都不愿意跟他交朋友。 在一次课外活动中,其他同学都三五成群地玩着,只有晓星一个人呆在角落里,马老师悄悄地走过去,对他说:“咱俩一起玩吧。”晓星生硬地问道:“为什么?”马老师蹲下身来,俯在晓星耳边说:“因为我喜欢你啊!”他们两人玩起了游戏,游戏中,马老师问:“想让大家一起玩吗?那就大声招呼大家来吧!”因为有老师的参与,同学们很快围拢过来。这一次,晓星和同学们一起玩的很开心。过后,马老师仔细观察晓星的行为,了解他与同伴相处的困难所在:其实晓星很想和同学们一起玩,就是不知道怎么和他人相处,欺负同学时是想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而已。马老师组织开展以“交朋友”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交给晓星与人正确交往的方法,并鼓励班干部主动与晓星交往,在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帮助下,晓星渐渐不欺负同学了,有了自己的好朋友。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马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1.马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1分)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5分)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晓星处于这一时期,是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鼓励的。 (2)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良好品德是在活动中发展和建立起来的。所以马老师组织了“交朋友”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交给了晓星与人相处的方法。 3.学生是发展的主体(4分) 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需求的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晓星是想要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他有这种交往的需求,但是因为欺负同学使他被孤立,所以老师需要把晓星的交往需求激励出来,并通过班干部主动和他交往的方式去建立这种联系。 4.学生是独特的人(4分) 每个人的发展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问题也都具有自己的个体原因,马老师能够找到晓星问题产生的原因,能够做到因材施教。 31.材料: 一天上午,晓轩突然在教室里大叫起来:“陈老师,我新买的钢笔不见了。”这时,很多同学把怀疑的目光转向小明,有的想要打开他的书包检查,小明一边说“我没拿”,一边推开同学们的手,我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因为班上同学丢的几件东西都是在小明那里找到的,我安慰一下晓轩,然后让大家安静下来,说:“晓轩的钢笔肯定会找回来的,现在大家先安心上课。”中午,小明悄悄来到办公室,他给我一支钢笔,我问他:“这是晓轩的钢笔吗?”他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完整版)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标准预测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 1.不久前,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3种新核素,其中一种新核素的名称是铪--185 ()。关于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新元素B.原子核有185个质子 C.原子核有185个中子D.是铪-180()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2.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pH增大的是( )。 A.Hcl B. C. D. 3.浓度均为0.1 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 )。 A. B. C. D. 4.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 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烧杯中有铜无铁B.烧杯中有铁无铜 C.烧杯中铁、铜都有D.烧杯中铁、铜都无 5.下列事实一定能说明HF是弱酸的是( )。 ①常湿下NaF溶液的pH大于7;②用HF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 ③HF与NaCl不能发生反应;④常温下O.lmol/L的HF溶液的pH为2.3 ⑤HF能与Na2C03溶液反应,产生C02气体⑥HF与水能以任意比混溶 ⑦Imol/L的HF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A.①②⑦B.①④ c.③④⑥D.①②③④ 6.下列化合物中可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A.丙烷B.丙醇C丙醛D丙酮 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用煤气灯加热,分解产物类型不同的一组是( )。 8.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1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2:1 C.3:1 D.1:3 9为了使变暗的古代油画恢复原来的白色,则需要( )。 A用气体漂白B.用稀擦洗C.使用漂白D使用氯水擦洗 10下列气体可用PdCl2溶液检出的是( )。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苯环骨架振动的红外吸收峰大约出现于处 B.物理干扰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主要干扰 C.紫外光谱中若在220—280 nm围无吸收,则该化合物必然不含醛基 D液一固分配色谱适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 12教师素质的核心是( )。

高中化学面试试讲真题汇总

高中化学面试真题收集 目录 2真题一:........................................................................................................................ 2题目名称:《萃取》.................................................................................................... 5真题二:........................................................................................................................ 题目名称:《气体摩尔体积》 (5) 8真题三:........................................................................................................................ 8题目名称:《酯化反应》............................................................................................ 11真题四:...................................................................................................................... 11题目名称:《电解》.................................................................................................. 14真题五:...................................................................................................................... 题目名称:《乙烯的性质》.. (14) 17真题六:...................................................................................................................... 17题目名称:《物质的量》.......................................................................................... 20真题七:...................................................................................................................... 题目名称:《明矾的净水作用》 (20) 24真题八:...................................................................................................................... 题目名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4)

高中化学教师面试题

一、选择题 1.石油是一种重要能源,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困惑。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 方法不当的是 A .用木材作燃料 B 。用液氢替代汽油 C .开发风能 D .开发地热 2.以下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CH 2 B .乙酸的分子式 C 2H 4O 2 C .明矾的化学式KAlSO 4·12H 2O D .氯化钠的电子式Na 3.科学家发现C 60后,近年又合成了许多球形分子(富勒烯),如C 50、C 70、C 120、C 540等它们互称为 A .同系物 B .同分异构体 C .同素异形体 D .同位素 4.下列不符合当今化学研究方向的是 A .发现新物质 B .合成新材料 C .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D .研究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关系 5.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2-乙基丙烷 B.CH 3CH 2CH 2CH 2OH 1-丁醇 C. 间二甲苯 D . 2—甲基—2—丙烯 6.下列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 A .HCl B .Na 2O 2 C. C 2H 2 D.CH 4 7.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 .碳酸钙受热分解 B .乙醇燃烧 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 .氧化钙溶于水 8.某非金属单质A 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 。B 为气体,其体积是反应掉氧气体积的两倍(同温同压)。以下对B 分子组成的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A .有1个氧原子 B .有2个氧原子 C .有1个A 原子 D .有2个A 原子 9.二甘醇可用作溶剂、纺织助剂等,一旦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肾衰竭,危及生命。二甘醇的结构简式是HO —CH 2CH 2—O —CH 2CH 2—OH 。下列有关二甘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B .能发生取代反应 C .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D .符合通式C n H 2n O 3 10.已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 +、SO 42-、NO 3- ,则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金太阳教育高中化学教师面试 CH 3CH 3 CH 3-CH -CH 3 2 CH 3 CH 3-C =CH 2 CH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