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儿童抽动症的预防与治疗(完整版)

儿童抽动症的预防与治疗(完整版)

儿童抽动症的预防与治疗(完整版)
儿童抽动症的预防与治疗(完整版)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症)

一、【概述】

儿童的抽动症是一类比较常见的运动障碍,据估计有15%的儿童在某一阶段会出现这种问题。临床上称为“抽动障碍”,起病于儿童与青少年,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儿童。,

美国1971年调查,学龄儿童抽动症患病率为5%至10%;荷兰调查表明,儿童抽动症占学龄儿童5%至20%;北京的调查显示,小学生患病率超过8%,男性多于女性,男孩女孩发病比例约为4到9:1。

抽动症在儿童中属于常见的儿童疾病,患儿一般不存在明显智力问题,少数智力低于正常的表现,更多的是由于此类患儿不自主运动及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随着身体的发育和年龄的增长这些情况会得到改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治疗,毕竟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抽动症尚未被多数人了解和重视,在学校,患儿常被看作是思想品德差,屡教不改的坏学生,挨批评受罚则是家常便饭;在家里,父母常“恨铁不成钢”,往往施以粗暴的﹑简单的教育方式,拳棒交加;在同学﹑亲友邻里眼中,这些顽皮孩子也常受到讥讽﹑疏远和歧视。久而久之,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容易产生愤怒﹑敌视﹑反抗等严重对立行为。

主要表现:

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不自主地、反复地、快速地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动作思维以及其他行为症状。无论哪种抽动障碍的形式都主要表现为两种抽动类型,即运动性抽动和发音抽动。但根据抽动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类型又可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与抽动—秽语综合征。

病程在1个月到1年者称为暂时性抽动障碍;

病程在1年以上的称为慢性抽动障碍; 慢性抽动障碍中,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应不同时出现。

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以多发运动性抽动伴发声性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可伴有诸多行为问题,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等,这增加了病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也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多发性抽动症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不同程度地干扰与损害儿童的认知功能和发育,影响社会适应能力。

对于抽动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有学者认为食物中的调味品、防腐剂和人工颜料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虽目前未被证实,但在选择食物时应当注意。

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一般预后良好。大部分患儿到少年期症状会好转,只有一小部分儿童会持续至成年。

家长们不必为这种抽动担心,更不要担忧孩子长大会落下什么毛病,绝大多数孩子发生的习惯性抽动行为,对孩子的精神活动和身体健康并无影响,只要家长懂得怎样去正确地对待孩子,孩子的抽动行为就一定会自行消失。

什么样的孩子会患抽动症?

从年龄讲,儿童及少年期多发,大部分在 5-12 岁发病, 90% 在 10 岁以

前第 1 次发病。性别方面,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认识到在产,难产,剖腹产儿多患此病。其中以

剖腹产儿最多见。另外,性格内向,行为异常,胆小,性情执幼,人格发育不全的孩子亦多见,家族中有类似病史,与精神,行为异常有血缘关系的人易被遗传发病

发病原因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诸多方面有关,也可能是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大脑运动分析器兴奋性高,总之,抽动秽语综合征是多种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所致的结果。

1.遗传因素

抽动秽语综合征具有明显遗传倾向。本病的家系成员中,抽动障碍的发生率为40%~50%。

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家族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较多见,临床观察发现家族中若有类似疾病者其发病年龄较早,症状较为明显,治疗效果比无家族史者差

但迄今有关本病的致病基因尚无明确结论。

2.躯体因素

开始时往往由于局部刺激而产生抽动。如眼结合膜炎、倒睫刺激引起眨眼,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吸鼻、面肌抽动,上颌窦炎引起轻微的咳嗽,发出“吭、吭”声,当局部疾病因素去除后,抽动症状仍继续存在。

营养达不到大脑功能的需求,如必需的氨基酸、牛黄酸、核苷酸、必需脂肪酸、卵磷脂、铁、锌等摄入量过少,就会影响脑功能,可能会造成或诱发抽动症。

3.体质因素

有抽动症的小儿,一般不安静,对人对事较敏感,神经质,胆怯、多动、情绪不稳定、对人对事敏感及有固执倾向。并常合并一些心理性症状,如头痛、腹痛、不明原因的发热、便秘、哮喘、遗尿等。因此推测儿童抽动症与儿童本身的体质因素有关。

4.情绪因素

常与家庭有关,常见的因素如父母对患儿过高的学习要求,过多的责备,母亲常有神经质,精神上不安静。家庭的争执,父母离婚,亲人死亡;过多的干预使小儿发生情绪障碍,特别是焦虑和紧张等情绪,抽动即是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在运动系统方面的反应。

此外,患儿曾有过运动活动遭受限制的历史有关。如父母对儿童安全过分担心或早年的某些疾病限制了儿童的活动。

5.学习理论

开始时的抽动可能是出于条件性的逃避反应,如眼中有异物而眨眼,或学习其他人的某些生理缺陷或病态,后来由于外界的原因起到了增强作用,以致形成了习惯性抽动。

6.药源性因素

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哌甲酯、抗精神病药的长期服用可能产生抽动症的不良反应。长期或大剂量应用中枢兴奋剂(如哌甲酯)、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左旋多巴、卡马西平及氨茶碱等,均可能诱发多发性抽动症或使抽动症状加重。

7.中枢神经递质失衡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多发性抽动症存在着中枢神经递质失衡,多种中枢神经递质的异常在本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基底神经节和相关结构中的各种神经递质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复杂的,其中主要是与多巴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单胺类递质异常有关。最早发现多巴胺与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倾向于认为本病存在基底神经节纹状体的神经突触多巴胺活动过度及多巴胺受体超敏感。

8神经生化改变

(2)催乳素:多发性抽动症病人在下丘脑-垂体轴上存在多巴胺能超敏感产生因子(如催乳素等)。多发性抽动症纹状体多巴胺受体超敏感可能通过多巴胺能超敏感产生因子功能释放的改变而介导。从多巴胺能超敏感产生因子的角度来看,多发性抽动症病人的催乳素分泌应有较高水平。。

(3)性激素:在人类那些具有基本生殖功能的脑区可能位于基底神经节和边缘系统,这些脑区的发育是在性激素的控制之下,其发育异常可能与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有关。各种类固醇激素在多发性抽动症的症状表达中均可能起一定的作用,其中以雄激素的影响最为突出。

9.围生期异常:

在母孕期或分娩期出现的某些围生异常因素,如母孕期患某些疾病,早产、过期产、出生时窒息等,均可能导致脑发育障碍。

母亲孕期遭受某些应激事件,如家庭暴力、过度惊吓、突如其来的精神刺激,严重的妊娠反应,特别是妊娠头三个月的严重妊娠反应是导致子代发生抽动障碍的高危因素

婴儿出生后的应激,如产伤、惊吓、高烧、抽搐等因素均可导致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生

有研究发现约半数患儿脑电图有改变,不自主发声可能与大脑扣带回基底神经节及脑干部位不规律放电有关,约l/4患儿脑断层扫描发现异常,并发现在脑部的神经核中的杏仁核。

10.免疫病理损害:

近年来,有研究报道认为20%~35%的多发性抽动症发病与感染后自身免疫病理损害有关,其中约10%是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当抽动突然加重或药物治疗无反应时,应该检查多发性抽动症病人有无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研究表明,上呼吸道感染或有链球菌感染后抽动症状明显加重。

上呼吸道感染后,入侵的病毒影响了纹状体部位的神经递质,进而诱发了有此病遗传缺陷者,并促使其发病。对于这一点,中医学也有相似的认识。中医学认为,上感是由于风邪外侵所致,而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故外感风邪之后,外风引动内风,肝风内动而致抽动之症。其具体表现,初起可见咽痛、发烧,同时或继而伴有喉声不断,或有强迫性怪异发声;上感症状及咽部充血等消失后,症状不减反而逐渐加重,伴有头面部及肢体的不自主抽动。此类患儿在治疗时要注意,在疏风解表的同时加用熄风镇惊之品。有的患儿随上感症状的好转,抽动之症可能消失。

1 1.精神因素

几乎所有的病人精神有压力时抽动症状都会加重,有些用心理疗法可以使抽动症状缓解,因而比较强调精神因素在本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现认为惊吓、情绪激动、忧伤、看惊险恐怖电视或刺激性强的动画片致精神过度紧张等精神因素,都可能与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有关。

11.环境因素:

精神过度紧张、疲劳、过度兴奋、刺激的活动,如看紧张、激烈、恐怖的电视,在灯光色彩变化迅速的电子游戏。考试前后,患儿症状愈加明显;另外,如不良的家庭环境或意外的事件均可诱发或加重抽动。

12.其他因素:

某些突发的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及脑部的轻微损伤、感冒、鼻炎、眼结膜炎等躯体病造成局部不适及机体抵抗力下降而诱发。

临床表现

抽动表现特点

面部肌肉抽动多表现为眨眼、斜眼、扬眉、皱眉、咧嘴、耸鼻、作怪相等;

头颈部肌肉抽动为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

躯干部肌肉抽动则为挺胸、扭腰、腹肌抽动;

上肢抽动表现为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

下肢抽动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

喉部肌肉抽动表现为异常发音,如干咳声、吼叫声、吭吭声,或随地吐痰,或发音时重音不当,或有时不自主骂人等。

首发症状表现为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可先后出现或同时出现。

通常以眼部、面部或头部的抽动作为首发症状,如眨眼、歪嘴动作或摇头等,尔后逐步向颈、肩、肢体或躯干发展。以眼部抽动作为首发症状者占38%~59%。眨眼被认为是多发性抽动症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发声性抽动作为多发性抽动症的首发症状占12%~37%,通常由清嗓子、干咳、嗅鼻、犬吠声或尖叫等发声组成,秽语仅占1.4%~6%。

不同肌群受累频率有一个从面上部到足下降的顺序,即抽动通常是从面上部(眨眼、斜眼等)开始,接下来是面下部(歪嘴、张口、伸舌、撅嘴、歪嘴、舔嘴唇、皱鼻等)及颈、肩部抽动(点头、仰头、摇头、斜颈、耸肩等),然后是躯干及下肢抽动(搓手、握拳、举臂或踢腿、伸腿、蹬足等)以及躯干抽动表现(挺胸、收腹、扭腰等)。

以上各组症状,有人同时出现,有人是先有一组症状,一段时间后换一组或加一组症状。抽动发作时意识清楚,可以自我短暂控制,入睡后减轻或消失,感冒、腹泻、疲劳、精神紧张或看电视时间过长时可加重或复发。

发病年龄

起病年龄为1~21岁,平均起病年龄为6~7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至少要多3倍以上。大多数多发性抽动症起病于2~15岁,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为发病高峰人群。90%在10岁以前起病,以5~9岁最为多见。

多发性抽动症相联系的一些行为问题

轻者只表现躁动不安、过度敏感、易激惹或行为退缩等。

重者则表现为强迫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自伤行为和猥亵行为等,它们的发生率依次分别为30%~60%,35%~80%,25%~50%,10%~40%,20%~25%,15%~50%和20%~25%。这些行为问题构成本病整体的一部分,是多发性抽动症病人功能损害的来源。有时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已好转或缓解,而伴随的行为问题却十分严重,甚至成为临床主要矛盾。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般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特殊。

应做脑电脑和脑的影像学检查。如脑CT、MRI等,以了解和除外脑部的病变。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常发生行为问题,重者表现为强迫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自伤行为和猥亵行为等。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应该如何预防及治疗?

(一)预防

避免对任何不良习惯的模仿,避免各种精神刺激,防治不良情绪的产生。

预防感冒,鼻炎、眼结膜炎等躯体病,造成病情加重。抽动患儿注意预防感冒

预防感冒

感冒是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诱发原因之一,当服药使大部分症状得到控制后,一次外感又可以使症状加重,所以预防感冒可以减少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作。

适当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时加减衣服避免着凉受热;流感流行期间不到或尽量少到共公场所;一旦有感冒症状也不要着急,尽快用药物控制刺激症状,如滴眼药水防结膜充血诱发眼部症状;含片含化以减轻咽部刺激症状。同时用抗病毒药物,目前以中药汤剂效果最好,以减轻或防止病毒血症,保护脑组织,防止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再发或加重。

春季预防抽动症的中医小药方

中医认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保持统一协调的结果。小儿“稚阴稚阳”所需阴精

最为宝贵,阴不足则阳有余,阴阳失衡而出现兴奋不宁、多动不安。阴虚阳亢是本病主要发病机理,且与肝、脾、肾三脏最为密切。

春天为万物生长的季节,最易肝阳上亢而致儿童抽动症复发。有过类似病症的患儿,可用以下方药预防。

益智仁9克,当归9克,白芍9克,山药30克,钩藤9克,僵蚕9克,生龙牡各9克,龟板10克,焦三仙各15克,鸡内金10克,甘草5克。

若已出现症状可随症加减,皱眉眨眼,加白蒺藜、木贼;缩鼻,加苍耳子、蝉衣;干咳,加桔梗、杏仁、浙贝、胖大海等。

那些因素会加重抽动症

疾病因素:

感冒,鼻炎、腹泻、眼结膜、炎扁桃体炎、结膜炎、炎等躯体病造造成病情加重。

精神因素:

紧张、焦虑、情绪低落、生气、惊吓、会加重病情。

家庭因素

指责、打骂、强迫管制、压力过大、精神紧张等会加重病情;

不良的家庭环境或意外的事件均可诱发或加重抽动。如父母吵架、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同学的冲突、电视中紧张的镜头、经历害怕的事件,对儿童造成心理紧张而加重抽动。

生活习惯:

过度兴奋、过度疲劳、过度运动会加重抽动;

反复提醒或责备孩子,会加强化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抽动更加频繁,加重症状的发作。

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机,坐车或看恐怖影视剧、打架斗殴都会加重抽动。

蒙头睡觉,引起大脑缺氧,从而加重抽动。

饮食因素:

鸡肉、牛肉、羊肉、辣椒等辛辣油腻食物;

可乐、浓茶、咖啡等含有咖啡因及带色素的饮料;

方便面,膨化食品、奶酪、巧克力等含有防腐剂的食品;都可使症状加重。

(二)治疗

迄今为止,有关本病的治疗方法未见有突破性进展,治疗原则仍然强调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社会交往治疗并兼顾药物的综合性治疗。

1. 心理行为治疗

多发性抽动症可对患儿自身及其家庭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不同程度的干扰和影响。对多发性抽动症除药物治疗外,还应进行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绝不可代替这些工作。这是对于任何一个多发性抽动症病人都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本病的治疗在开始时主要是对患儿家庭、教师、学校等有关人员的教育、培训、指导。让儿童、家长和教师正确认识抽动症,理解抽动症的性质和特征。理解这是一种病,

不是调皮、故意做作,取得他们的支持。避免各种加重症状的因素。

其次,劝告抽动症儿童不必为此感到自卑、自责,正确对待同学的讥讽和嘲笑,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增强对治疗的信心。通过减轻心理压力,解除造成心理紧张的各种因素,教会孩子正确处理所遇到的问题。

其中,对于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轻症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只需要进行心理行为治疗即可,而不需要应用药物治疗,主要是予以心理调适,进行心理疏导。

?家长把此病适当地告诉患儿当知道自己的疾病后,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对疾病的恢复是有好处的。

?要求适当。一开始对患儿的要求不能与一般孩子一样,只能要求将他们的行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随后再慢慢提高要求。当孩子稍有进步时要给予及时、热情的鼓励。

增强孩子自我控制的信心。

鼓励患儿与正常社交

一般来说,病情较轻,行为基本正常的患儿完全能够与周围的人正常交流,融洽相处。家长应鼓励患儿多出外玩耍,多交朋友,期望形成外向性格,以最大限度减少抽动症带给患儿的不良影响。而病情较重的患儿与人交往时可能存在困难,一方面是语言表达上言不由衷,另一方面是由于学习成绩下降或因自己的症状表现而自卑退缩,再者因为频繁秽语及怪异行为使周围人排斥,这样不仅给患儿人格的形成带来不良影响,也给其日常交往带来诸多不利。

此时,家长应发挥亲情关系的优势,主动亲近孩子,与之谈心,沟通心理,帮他解开心中的暗结。并积极找医生治疗。抽动症状得到控制后,由于长期的心理影响,往往使孩子心理发生缺陷或障碍,有的甚至病状已经完全康复仍不能适应社会,拒绝或不习惯与周围人交往,形成自闭心理。个别人还会有慢性焦虑、抑郁感及一过性情绪不能控制。这些都将使孩子的自尊受挫或被排斥在集体之外。也可找心理医生治疗,鼓励孩子大胆说话,有疑问多请教,家长和周围人的爱心可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极有利于孩子心理的改善。总之,对本病儿童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鼓励孩子与周围的人正常的交往,无疑对孩子心理的素质有着重大影响。

患儿在青春期后抽动症状即使得到了控制或缓解,但由于长期的心理影响,往往使患儿心理不健康,有的甚至抽动已完全停止仍不能适应社会,不喜欢或拒绝与周围人交往,形成自闭心理。个别患儿还会有慢性焦虑、压抑感及一过性情绪不能控制。这些都影响了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正常交往,使自尊受挫斥在集体之外。此时要主动找心理医生治疗,并鼓励患儿大胆与周围人交往,家长和周围人的爱心可给患儿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将有利于患儿病态心理的康复。

支持疗法

自我控制训练

这一训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一些简单、固定的自我命令让患儿学会自我行为控制。例如出一道简单的题目让患儿解答,要求患儿命令自己在回答之前完成以下四个动作:停------停止其他活动,保持安静;看------看清题目;听------听清要求,最后才开口回答。

这一方法还可以用来控制患儿的一些冲动性行为。例如带孩子过马路时,要求在过马路之前完成停、看、听等一系列动作。由于在训练中,动作命令是来自于患儿内心,所以一旦动作定形,患儿的自制力就能大大提高。在进行自我控制训练中要注意训练顺序,任务内容应由简到繁,任务完成时间应由短到长,自我命令也应由少到多。

放松训练

用这一方法来治疗儿童的多动行为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尝试,效果颇佳。由于多动症患儿的身体各部位总是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如果能让他们的肌肉放松下来,多动现象就会有所好转。放松训练可采用一般的放松法,或使用在有关医生指导下的生物反馈法。训练时间要集中,可以一连几天,从早上一直训练到晚上,其间除了患儿吃饭、休息外,其余时间都按计划进行训练。在施行放松训练时,每小时放松15分钟,患儿一达到放松要求就给予物质奖励。其余45分钟可安排患儿感兴趣的游戏,但一到放松时间就必须结束游戏。

这一疗法单独使用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与其他治疗相结合,用来帮助患儿解脱受挫折以后的情绪抑郁和由学习困难而导致的自尊心不足。在实施过程中,父母和教师要对患儿进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一旦病情有所好转,就给予奖励。

(3)满足患儿的活动需要,对他们过多的精力要给予渲泄的机会。可指导他们参加跑步、踢球等有系统程式的体育训练,同时要劝止一些攻击性行为。

抽动症患儿的老师应注意什么?

抽动障碍的患儿全部为中小学生,当在学校出现抽动症状时,教师对此不认识,对患儿进行批评、指责等从而使症状加重。特别是某些抽动障碍患儿伴发学习困难时,教师对其误解,对患儿进行不恰当的指责,而越责怪、越强制他就越感到紧张,不自主动作亦就越频繁,而且孩子会渐渐变得胆小、自卑。家长应和患儿的教师、学校等有关人员及时沟通,让教师正确认识抽动症,对患儿的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并对出现的症状给予容忍、淡漠。避免教师对孩子过多责怪。

老师大部分时间直接面对学生,加之老师的职业特长更善于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上课时,患儿挤眉弄眼,咧嘴耸鼻,或有不该有的肢体动作时,先不要批评,应认真观察,如频繁交替进行(无规律性),或有异常喉音时,要考虑到孩子可能是病态,提醒家长及时到医院就诊。

当确诊为本病后,老师要献出爱心,对患儿更加爱护,并提醒同学们不要因患儿的怪异动作而哄笑、讥讽、嘲弄。要主动与患儿接触,帮助其解决由于疾病带来的生活和学习上的不便。当患儿在学习上有所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温馨对患儿心理

2. 家庭行为治疗

(1)家长须知

1. 正确认识抽动障碍的临床症状。据调查93.0%的患儿父母对抽动障碍的临床症状均无认识,有些父母在孩子出现眨眼、挤鼻等临床症状时,往往误认为孩子调皮、出怪相,不时指责、谩骂甚至殴打孩子,给孩子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有些患儿在与父母就餐或看电视时,担心父母注视自己,而心情紧张恐惧、焦虑不安,从而使抽动症状加重,不利于

患儿的康复。为此父母必须认识到,患儿的症状表现是疾病所致,而不是故意出怪相,父母要稳定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消除孩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 对病因的了解:此病的病因迄今不明,调查发现抽动障碍的患儿往往与心理因素及父母教育方式不当有关。部分患儿往往在感冒后症状加重,针对此原因,使父母了解到此病的诱发因素,使父母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避免对孩子进行指责、谩骂等方式,另外在患儿感冒时由于抽动症状加重,可配合服用治疗感冒药物使症状减轻。

3.行为治疗:抽动障碍患儿所出现的症状往往在短时间内可自行控制,当患儿在上课注意力集中时或在参加体育活动时,症状可暂时消失。根据此情况,可教给父母进行正确的行为治疗,当患儿出现各种抽动症状时,父母保持平静的心态,给予漠视、不理睬等方式,同时可利用各种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如给其讲故事、与其交谈学校的情况等,使其注意力转移,从而减轻抽动发作次数。

4. 对于抽动障碍患儿所伴发的症状,如学习困难、情绪焦虑、强迫行为、攻击行为等应教父母对患儿进行正面教育,关心体贴他们,并积极配合相应的药物治疗。

5.积极配合药物治疗:患儿服用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往往易出现锥外系反应,使家长感到恐惧不安而终止药物治疗,为此要给患儿的父母讲解药物常见的副反应,出现副反应后如何处理等知识。一般在患儿服药一周后症状明显减少或消失,有些父母怕服药后影响孩子的学习,而自行停药,使症状出现,应教育父母对药物治疗的正确认识,坚持服药,定期复查,提高服药依从性。

家长的配合

首先,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和紧张抽动的症状,而是仔细观察和分析引起抽动可能的原因,并改善家庭环境,避免这些因素的出现。

?家长要帮助孩子寻找诱发抽动的原因。有些原因对成人来说微不足道,如同学的冲突、电视中紧张的镜头、经历害怕的事件,但对儿童来说可造成心理紧张而产生抽

动,若能消除引起紧张的这些心理因素,抽动症状就会减少甚至消失。

?若有学校因素,应与老师联系协同解决。

?对属于无法解决的因素,则应给予支持性心理疗法,帮助小儿找正确的对待方法。

?案例:玲玲是个5岁的女孩子,一天妈妈因女儿眨眼胸闷2个月而带玲玲就诊。

当医生与玲玲交流中发现玲玲不时有眨眼症状。问及玲玲心中有何害怕的事,玲玲

答说妈妈看的电视令她害怕,妈妈一怔,问及看的电视片名,才知是巴西电视连续

剧《女奴》,每当玲玲看到电视中一位高大的黑皮肤妇人时便产生害怕,而玲玲的

妈妈却浑然不知。

病因既已明确,妈妈自然停止看《女奴》电视,并和女儿一起讨论那个引起玲玲害

怕的黑妇人形象,消除紧张心理,并且不再过度关注玲玲的眨眼,当眨眼减少时,

用赞许或表扬鼓励玲玲的自我控制,同时对玲玲的教育一如既往,不姑息迁就不良

的行为,又奖励良好的行为,在医生和家长的共同参与下,玲玲的抽动症状渐渐减

少,约1个月后便消失。

其次,对抽动的儿童,家长不要训斥和批评,也不要过分关注和提醒。要多给孩子关怀和爱;应耐心帮助、体贴安慰、循循善诱的教导。鼓励孩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孩子排除紧张感和恐惧感。

?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生活在平静和自信的气氛中。无论他的动作如何使人生气,既不要注意他的样子,亦不要模仿他、取笑他。

?家长应从生活及学习等方面减轻患儿的思想压力,学校老师要适当的关心、帮助患儿,避免学习负担等引起病情加剧,

?不要在患儿面前讲此病的难治性。

?万一孩子病情复发,千万不要训斥、挖苦患者。这些会让患者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变得悲观、厌学、厌世、认为所有人都是敌人(包括父母在内)。

?反复不断地提醒或责备孩子,会加强化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抽动更加频繁,加重症状的发作。案例显示。虽然对一些孩子批评后可使症状在短时间内减轻或消失,但过后会出现“反跳”现象而使症状更加严重。

?要理解他的暴躁,主动分担他的痛苦;与他(她)的老师及同学沟通,请他们理解并尽量容忍你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关爱,他会逐步改变。

?抽动症一般在青春期到来时减轻或痊愈。关键在于14岁之前的治疗与疏导。

?不要认为孩子有病就过分溺爱,顺从。此类患儿多任性、固执,如不注意纠正,易有不良倾向。

?家长可以把病情适当地告诉患儿,当孩子知道自己的疾病后,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对疾病的恢复是有好处的。

?另外,对顽固性抽动症的孩子,家长要帮助他们用意念去克制自己的抽动行为,可以采用正强化法。只要孩子的抽动行为有一点减轻,就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以强化孩子逐渐消除抽动行为。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可用行为治疗。

?案例:本人曾经就是抽动症患者,目前基本痊愈。不要相信某些医生“这样的孩子学习不好”的论断(我2008年参加高考,成绩633分)。只要周围环境良好,让他

忘记自己是患者,他一样可以很优秀。

近年报道对于抽动障碍的患儿应采用相反习惯训练的行为疗法,采用了此疗法并配合药物治疗收到了满意效果。具体做法为,当患儿出现发声抽动时,则对患儿进行有规律的闭口动作训练,当患儿出现腹肌抽动时,对患儿进行节奏缓慢的腹式呼吸训练,从而减轻抽动症状,另外可采用松弛训练疗法,当患儿抽动症状频繁出现时,可让患儿进行松弛训练,教患儿由头部、颈肩、上肢、躯干、上下肢、全身肌肉进行放松,闭目进行想象,如想象在大海边的情景,另外还可训练患儿深呼吸放松法,让患儿站立,双肩下垂,闭目慢慢地做深呼吸,以消除患儿紧张情绪,减少抽动症状。

抽动障碍患儿所出现的症状往往在短时间内可自行控制,当患儿在上课注意力集中时或在参加体育活动时,症状可暂时消失。根据此情况,父母可进行正确的行为治疗,当患儿出现各种抽动症状时,父母保持平静的心态,给予漠视、不理睬等方式,同时可利用各种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如给其讲故事、与其交谈学校的情况等,使其注意力转移,从而减轻抽动发作次数。

生活规律化。

对于儿童本人来说,要合理安排日常的作息时间和学习活动,避免过度疲劳、情绪

紧张及各种心理刺激。

?家长、教师督促患儿遵守作息制度。

?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养成按时睡眠的良好习惯,避免过度疲劳。

?在儿童吃饭、做作业时,家长要控制环境,不要主动去分散他们的注意,以培养患

儿一心不二用的好习惯。

?家长要帮助孩子全面发展,包括自尊、自信、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积极参与活动和能力,离开家庭结交朋友的能力。

?鼓励和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游戏和活动,努力分散儿童的注意力,

?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启发孩子建立住处从事适当的体育活动,帮助孩子摆脱自己的封闭状态,振作精神,完全放松。

?至于运动,建议游泳、篮球、乒乓球,不要练跑步。

?配合一些按摩,增加亲子关系。

?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鼻炎、眼结膜炎等躯体病造造成病情加重。

抽动症患儿自己应注意些什么?

本病起病于学龄前,但确诊多在学龄期,这时的儿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判断能力,为此,建议儿童在以下几个方面要努力:

①积极配合家长和医生的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确信自己的病是可以治好的。

②了解自己的不可控制的症状是因疾病而导致的,就像头痛时捂头一样自然,同学们是可以理解的,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主动和同学交往,以增进友谊。

③当影响学习使成绩下降时,要知道是暂时的,通过加倍努力后会赶上来,能够和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毕业就证明自己有毅力、有能力。

④避免情绪波动。平时少看电视,不玩游戏机,不看恐怖影视剧。和同学和善相处,不打架斗殴,尽量控制自己的不良冲动行为。

⑤预防感冒,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及时增减衣服。

⑥在公共场所,别人用不同的眼光看你时,你只管用天真的眼光看着他。

患儿睡眠应注意些什么?

对于伴有睡眠障碍的患儿,要注意保证其足够的睡眠。

首先要使患儿卧室环境保持安静,尽量减少噪音。

其次,让孩子养成按时睡眠的习惯,睡前不要吃东西、喝茶,更不能吃巧克力等使大脑兴奋的东西。

另外,养成睡前用热水烫脚的习惯也有利于睡眠。

再次,睡时不要蒙头,否则会引起大脑缺氧,对脑功能不利。

最后,睡眠时间不是越长越好,要克服睡懒觉的不良习惯,以保证下次睡眠的质量。

饮食调理

多吃蔬菜、水果;多吃木瓜,多喝百合莲子粥、多补钙、锌、VB等。

生活禁忌

抽动症不一定非靠药物治疗,但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会影响病情。抽动症患儿大多表现为阴虚阳亢,因此,在饮食上应避免辛辣油腻,以免更耗阴精,更助阳亢之势。

①不要吃鸡肉(最致命的食物,一辈子都不要吃),如未满16岁,牛肉、羊肉、也少吃。

②少喝可乐等碳酸饮料、不喝浓茶、咖啡、等含有咖啡因及带色素的饮料;

少吃方便面,膨化食品、奶酪、巧克力等含有防腐剂的食品和含有人工色素的东西;这些容易引起神经兴奋的食物(雪糕也少吃);

③不玩电脑,少看电视,别看枪战、武打、恐怖片,动画片最好也别看;

④不要长时间坐车;生活尽可能规律一些。这些都能缓解病情。

⑤抽动症患者尽量少说话,少唱歌。杜绝一切伤肺的活动。

⑥尽量保持清瘦的体型,这样可以减轻病情。

⑦服药期间特别注意尽量少吃姜、葱、蒜、羊肉、驴肉、海鲜、生冷食品、忌烟酒、禁服绿豆汤。

3. 药物治疗

抽动症一般无需药物治疗,只有当抽动明显地影响患儿的运动和说话,干扰人际关系和课堂学习时,才给予药物治疗,

首先,要治疗诱因, 例如扁桃体炎、结膜炎、鼻炎、咽炎等。对抽动症状一般无需药物治疗,症状严重者可试用氟哌啶醇,对有严重焦虑情绪的患儿可服用安定等镇静剂。

对于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或社交活动的重症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单纯心理行为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要加用药物治疗,包括多巴胺受体阻滞药,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α受体激动剂以及其他药物等。

(1)多巴胺受体阻滞药:是最有效的抑制抽动药物。

①氟哌啶醇(haloperidol):通常作为首选药,有效率为70%~80%。

开始剂量为0.5~1mg,每晚睡前顿服;以后每隔4~7天增加剂量0.25~0.5mg,

儿童常用治疗量为2~8mg/d,分2~3次口服。通常加服等量的苯海索(安坦),以防止氟哌啶醇可能引起的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有20%~30%的多发性抽动症病例可能因不能耐受该药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

②匹莫齐特(哌迷清):

其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有效率为60%~70%。

起始剂量一般为0.5~1mg,于夜晚睡前一次口服。

儿童每天剂量范围为1~6mg,分2~3次服用。

应注意心脏不良反应,可引起心电图改变,包括T波倒置、诱发U波出现、Q-T间期延长致心率减慢。

③硫必利(tiapridal):

可作为抗抽动的首选药物之一。

起始剂量为每次50mg,2~3次/d,口服;治疗剂量一般在150mg/d以上时出现症状改善,并随剂量增加疗效也渐显著,以300~450mg/d为适宜治疗量,分2~3次口服,最大剂量为600mg/d。其单独应用或者与其他药物(如氟哌啶醇、丙咪嗪、氯硝西泮、肌苷或普萘洛尔等)合用,均能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而轻。

④舒必利(sulpiride):

起始剂量为50mg,2~3次/d,口服;一般治疗量为200~400mg/d。副作用较小,以镇静和轻度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常见。偶见心脏不良反应,幼儿禁用。

⑤其他药物:

如匹喹酮(piquindone),丁苯那嗪(tetrabenazine),四氢小蘖碱(tetrahydroberbetine),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氟奋乃静(fluphenazine)和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硝苯地平(硝苯吡啶),维拉帕米(异搏定)和氟桂利嗪等,均有阻断多巴胺受体作用,具有一定的抗抽动作用。

(2)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

①利培酮(risperidone):其商品名为维思通,初始剂量为0.25~0.5mg,每天分两次

服用;每3~7天可增加0.25~0.5mg,最终用量为1~6mg/d。儿童使用利培酮尚需谨慎选择。

②其他药物:奥氮平(olanzapine)、舍吲哚(sertindole)、齐拉西酮(ziprasidone)和喹硫平(quetiapine)等,对控制抽动及其相关的行为问题(如强迫障碍)是有效的,且较少引起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3)中枢性α受体激动剂:

①可乐定(clonidine):又称可乐宁或氯压定,有效率为22%~70%。临床上常将其作

为治疗轻至中度多发性抽动症病人的首选药物,尤其适用于多发性抽动症伴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相关行为问题的治疗。

口服起始剂量为0.025~0.05mg/d,通常每3~5天增加0.05mg,学龄儿童治疗剂量为0.15~0.25mg/d。对口服制剂耐受性差者,可使用可乐定贴片治疗。

②胍法辛(guanfacine):又称胍法新或氯苯乙胍,

比较适合用于多发性抽动症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

口服起始剂量为每晚睡前0.5mg,约每3~4天增加0.5mg,每天剂量范围为0.5~3mg,分2~3次口服。

(4)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为新型抗抑郁药物,如氟西汀(fluoxetine)、帕罗西汀(paroxetine)、舍曲林(sertraline)、氟伏沙明(fluvoxamine)等,有抗抽动作用;与利培酮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还可用于多发性抽动症伴强迫障碍的治疗。

(5)其他药物:

①氯硝西泮(氯硝安定):起始剂量为每天10~20μg/kg,分2~3次服用,一般用量为1~2mg/d,最高剂量为100~150μg/kg。较大儿童开始每天0.5~1mg,分2~3次服用,最高剂量为4~6mg/d。

②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其抗抽动作用可能与提高脑内γ氨基丁酸水平有关。推荐剂量为20~30mg/(kg·d)。

③肌苷(inosine):于多巴胺能轴突末梢部位起类似氟哌啶醇的多巴胺受体拮抗作用,可作为治疗多发性抽动症较为常用的辅助药物。用量0.6~1.2g/d,分3次口服。通常与硫必利或氟哌啶醇联用,也可与γ-氨酪酸(γ-氨基丁酸)联用。无任何毒副作用。④其他:如A型肉毒杆菌素、盐酸司立古兰(deprenyl)、纳曲酮(naltrexone)、尼古丁(nicotine)、五氟利多、丙米嗪、四苯嗪、碳酸锂、普萘洛尔(心得安)、东莨菪碱、毒扁豆碱、转移因子等,这些药物均有报道用于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有一定的疗效,但其疗效和应用价值尚需更多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应慎用。

(6)抗抽动药物的治疗问题:

①首选药物:对于轻或中等严重程度的多发性抽动症病人,可首选可乐定和泰必利等,对重症病人可首选氟哌啶醇和匹莫齐特(哌迷清)等。从小剂量开始,然后缓慢增加药量至疗效最佳而不良反应最小为止。

②抗抽动药物的联用:当使用单一药物仅部分症状获得改善时,或多发性抽动症伴有相

关行为障碍时,可考虑联合用药。对重症病人单一用药往往疗效不佳,只有采用联合用药才能有效地控制症状。

③维持治疗:目的在于巩固疗效和减少复发。维持治疗的时间一般在半年或1~2年,

或更长时间,早期停药多导致症状复发。维持治疗量是以达到保持病情稳定的最低有效量为原则,一般为治疗量的1/2~2/3。

④停药:一般来讲,若儿童对药物反应良好,症状得到充分控制,且不良反应较小,则

考虑治疗1年或1年半后在减量的基础上逐渐停药。若症状再发或加重,则恢复用药或加大药量。

3.伴发行为障碍的治疗

(1)伴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

①可乐定:具有抗抽动和改善注意力作用,对于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可首选可乐定。

②三环类抗抑郁药:常用地昔帕明(去郁敏,去甲丙咪嗪),起始剂量为12.5~25mg/d,每1~2周可增加12.5~25mg,平均治疗量为50mg/d,分1~2次口服。

③中枢兴奋剂:中枢兴奋剂如哌甲酯(利他林)等所存在的加重或诱发抽动的危险性,并非不可将利他林作为多发性抽动症伴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选择。现主张在应用多巴胺受体阻滞药控制抽动的同时,仍然可以考虑合用小剂量的中枢兴奋剂治疗。但在使用哌甲酯(利他林)时需从小量逐渐增加,以求最大限度地控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同时对抽动症状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④其他药物:如胍法辛、苯炔胺、舍曲林(sertraline)和氯硝西泮(氯硝安定)等药物,均可用于多发性抽动症伴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

(2)伴发强迫障碍的治疗:

①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临床上对于多发性抽动症伴发强迫障碍者,大多采用氟哌啶醇或泰必利合用氯米帕明(氯丙咪嗪)治疗。氯米帕明(氯丙咪嗪)口服起始量为 6.25~12.5mg,1~2次/d;以后每3~5天增加6.25~12.5mg,全天治疗量为100~150mg,分2~3次口服。其他如氟西汀(fluoxetine)或氟伏沙明(fluvoxamine),与氟哌啶醇或匹莫齐特(哌迷清)联合用药治疗也有效。

②其他药物:对多发性抽动症伴发强迫障碍的治疗,还有应用利培酮、氯硝西泮、氟苯草胺、锂盐、L-色氨酸治疗有效的报道。

(3)伴发自伤行为的治疗:应用氟西汀治疗可减少自伤行为,其机制尚不明确。也有报道应用阿片受体拮抗药纳洛酮或纳曲酮治疗自伤行为有效。

4.其他疗法

中药和针刺治疗对多发性抽动症也有一定的疗效。还有免疫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被尝试用于本病的治疗。

(三)预后

20世纪70年代以前抽动秽语综合征被认为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本病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至青春期后有自然完全缓解的可能,预后相对良好。

有研究资料表明,于儿童期起病的多发性抽动症,在青春期过后40%~50%的病人抽动症状自然缓解,25%~30%的病人抽动症状明显减轻,剩下25%~30%的病人抽动症状迁延到成年。一直持续至成年的这部分病人的症状减轻。

抽动症案例问答

抽动症的判断 2008-10-8 15:53

我朋友的孩子,大约两年了吧,今年8岁。刚开始是嘴里老爱学母鸡叫,还有就是控制不住抬起手来看,然后有一次眼睛感染病毒,治好后眼睛开始做怪相,甚至嘴巴,后来发展到手和脚,控制不住偏头,侧颈,抬肩,看手,甚至自己的脚把自己绊倒。有时多个动作同时发生。自己无法控制,但做后能感觉到,害怕父母批评有时故意掩盖。在县级医院做过脑电图和精神方面检查,均正常。去重庆儿科医院检查,同时看了两个科,做了智力方面的测试和精神方面的测试,智力超高,精神正常,营养检查发现营养有问题,开了很多营养方面的药,食欲有所提高,这期间症状有改善,停药后食欲恢复以前,症状时有发生,遇上批评和生病后症状加剧。看专家门诊未做检查,只询问后说是儿童抽动症,家长不愿承认事实,也没好好保存病历。

其他方面:脾气不好,易怒,冲动任性,挑食,便秘,消化不好,常常积食而发烧

现在朋友已经明白这是抽动症,但不知是属于先天的还是后天感染,也不敢随便用药,西药的副作用太大,对中药又不很了解。而且最关键的是不知究竟怎么回事不敢贸然买药。请知道的朋友帮帮忙,看看应该怎样用药。

最佳答案

从描述来说,我也认为是抽动症。原因是:1、症状不是人为可控;2、时好时坏,容易被激发;3、被批评后会短暂抑制,但是出现反弹;4、症状严重有时间延续性;5、感冒或生病会加重症状。解决方法:1、宽松环境;2、防止疾病;3、正确、坚持治疗。

治疗方法:

1、心理疏导:现在国内能做的极少,而且没有证明存在明显意义;

2、药物:1)西药-泰必利、氟哌定醇、可乐定贴剂,前两个是精神类药物转变而来的,副作用是大,可乐定是外用的,而且控制药量,但是可惜目前没有国家批准用于抽动症的批文,尽管此药对抽动效果很好,且副作用小,但是目前还是不能销售用于抽动。

2)中药:目前没有效果确切的配方,多为私人承包的门诊在做,价格昂贵,慎重使用。

其他回答

医疗是一方面,心理也是很重要的,医疗方面我不懂,但是从你的描述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孩子的父母和孩子沟通不够,孩子内心也很痛苦,作为父母,应该和孩子多交流,要教孩子正视自己的病症,人自身的能力是很强的,但是需要引导和发掘。

你说的其他方面:脾气不好,易怒,冲动任性,挑食,便秘,消化不好,常常积食而发烧。我觉得都可以通过父母的引导和鼓励得以解决,饮食方面不能太惯孩子,要均衡才对身体好,对他的恢复也更有帮助;脾气不好是因为他身体不舒服,但是得不到理解,就像自己难受但是找不到正常的疏导途径一样,如果父母多关心孩子,估计也可以改善,心情愉快,不是每天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对他的回复也是很重要的。

更多相关阅读

亲子教育:奖励比惩罚更深刻

抽动症饮食调理说课材料

抽动症饮食调理

由于抽动症孩子营养达不到大脑功能的需求,如必需的氨基酸、牛黄酸、核苷酸、脂肪酸、卵磷脂、铁、锌等摄入量过少,而影响了脑功能。因此,富含蛋白质和卵磷脂的动物肝脏、心脏、鱼、鸡蛋、大豆及其豆制品、核桃仁、牛奶;锌、铁含量较高的瘦肉、动物(鸡、鸭、猪、羊)血、花生米、黑木耳、卷心菜等可以多吃一点。 动物脑子及骨髓:蒸煮均可,常吃可益肾填髓,提高注意力及记忆力。 鲜鱼清蒸(尤其是海鱼):鱼类含有许多有益于智力开发的物质,清蒸食用,成分破坏少,有益智作用。 牛奶与含水和维生素多的天然食品:最适合患儿的日常食用。 莲子百合粥:莲子、百合两药加粳米共煮成粥,每天早晨吃一次,有补肾脾、按心神之功。 茯苓山药粥:茯苓粉与鲜山药共煮加玉米面适量熬成粥,可健脾助运,以消痰湿。 益智安神的莲子猪心汤: 材料:莲子肉30克,猪心一副。 调料:食盐、酱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猪心洗净切片装入光波饭煲中,加入莲子肉,放入光波炉中,用中火炖0分钟,加入食盐、味精、酱油等调味即成。佐菜佐餐服食,每日晚1次。 功能主治:益智安神,补血养心,适用于心神不宁,惊悸怔仲,健忘、记忆力减退等症。

四个食谱 1、蜜炖木瓜汤 原料:木瓜100克,蜂蜜30克。 做法:木瓜洗净,加蜂蜜30克,水适量,蒸30分钟,去木瓜,分次饮汤,7天一个疗程。 说明:具有缓解肌肉抽动,适用于肌肉抽动尤以腹肌抽动,喉间异声的抽动症患儿。 2、百合鸡子汤 原料:鸡蛋两个,百合60克 做法:百合60克,用水浸泡一夜,取之加水3碗,煎煮2碗,然后取鸡蛋2个,去蛋白,蛋黄捣烂,倒入百合汤中拌匀(慢火煮),再加白糖或冰糖适量。分2次,1天内服完。 说明:具有养阴润燥,清心安神的功效。原治癔症,现适用于多发性抽动症,伴心脾不足,心神失宁,症见抽动,少眠的患儿,疗效尚佳。 3、百合银耳羹 原料:百合50克,去心莲肉50克,银耳25克,冰糖50克 做法:百合,莲肉加水适量,煮沸,再加银耳,文火煨至汤汁稍黏,加冰糖,冷后即可服用。 说明:具有清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多发性抽动症,阴虚火旺,抽动兼见脾气急躁、大便偏干等症的患儿。 4、百合芦笋汤 原料:百合50克,罐装芦笋250克,鸡汤500毫升,盐、味精适量。

儿童抽动症--《异常儿童心理》讲课内容(精)

儿童抽动症 新浪微博:枯藤千 儿童抽动又称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特征是患儿频繁挤眉、弄眼、皱鼻子、撅嘴、摇头、耸肩、扭颈、喉中不自主发出异常声音,似清嗓子或干咳声,少数患儿有控制不住的骂人、说脏话。症状轻重常有波动,感冒发烧或精神紧张可诱发和加重,其中约半数患儿伴有多动症。日久则影响记忆力,使学习落后,严重患儿因干扰课堂秩序而被迫停学。 一、发病年龄和发病率 以4-7岁发病者最多见,12-16岁仍有发作,发病率约为1%-7%,有报告达4%-23%者,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儿童,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3-4:1。根据临床观察,女孩发病比男孩早,治疗见效较男孩慢。一般可短时间内自愈或经治疗而愈,顽固者可延数年,甚至延续到成人。 儿童抽动症有轻得之分,我们把它分为3级。Ⅰ级:抽动轻微,不影响学习与生活。Ⅱ级:抽动严重。Ⅲ级:抽动严重,并影响患者生活。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病人的严重程度与发病年龄有很大关系,平均发病年龄为6.9岁,症状自Ⅰ级至Ⅲ级随发病年龄增加而递增,Ⅰ级合并多动症者发病最早,平均年龄为 4.65岁;Ⅲ级平均年龄为8.14岁,提示发病年龄愈晚,抽动症状愈重,愈需积极治疗。 现在多主张把病程在1个月到1年者称为暂时性抽动障碍,病程在1年以上的称为慢性抽动障碍,在慢性抽动障碍中,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应不同时出现。 二、诊断标准 ICD —10(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提出的TS 诊断标准 1. 起病于21岁以前,大多数在2—15岁之间。

2. 有复发性、不自主、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的抽动,影响多组肌肉。 3. 多种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同时出现于某些时候,但不一定必须同时存在。 4. 能受意志克制数分钟至数小时。 5. 症状的强度在数周或数月内有变化。 6. 抽动一日发作多次,几乎日日如此。病程超过1年以上,且在同1年之中症状缓解不超过2个月以上。 7. 排除小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癫痫肌阵挛发作、药源性不自主运动及其他锥体外系病变。三、主要表现 主要为不自主动作,影响部位及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最多见的是一种突然、短暂、重复、刻板的一群肌肉或数群肌肉的小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呲牙、做怪相、耸肩、转颈、点头、摇头、转动躯体、甩动手臂等运动性抽动,也可为类似咳嗽声、清嗓声等发声性抽动。一般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在某一个时期内常以同一个症状为主,有时可转换为另一群肌肉的抽动,即症状的变化性。患儿常伴有多动、注意力集中困难、睡眠差等心理问题。儿童抽动症以肌肉抽动和发声抽动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特点多以快速的几组肌肉抽动同时出现。 眼部肌肉抽动:表现为扬眉、皱眉、眨眼、斜眼、翻白眼、凝视等;面部肌肉抽动:表现为咧嘴、撅嘴、缩鼻、扮怪相等; 颈部肌肉抽动:表现为点头、摇头、扭脖子、耸肩等; 上肢抽动症状:表现为甩手、举臂、扭臂、搓手指、握拳; 下肢抽动症状: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旋转,甚至危姿走路、步态异常等;

儿童抽动症的食物禁忌

儿童抽动症的食物禁忌 多吃: 1.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铁是造血的原料,缺铁会使大脑的功能紊乱,影响儿童的情绪,加重抽动症状。因此抽动症孩子,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脏、禽血、瘦血等。 2.多吃含锌丰富的食物。锌是人体内的微量无素,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密切有关。锌缺管常使儿童食欲不振,发育迟缓,智力减退。研究发现,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大多数头发中锌含量较高。所以,常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如蛋类、豆类、花生等对提高智力有一定帮助。忌: 1.含铝食物。因为铝是一种威胁人体健康的金属。食铝过多可致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抽动症患儿应少吃油条,因为制作油条需要在面粉中加入明矾,而明矾的化学成分为硫酸钾铝。因此,吃油条对小儿的智力发育不利。 2.含铅食物。因为铅可使孩子视觉运动、记忆感觉、形象思维、行为等发生改变,出现多动,所以抽动症患儿应少食含铅的皮蛋、贝类等食品。更有甚者可能会引起孩子铅中毒,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当心。 3.含酷氨酸的食物,乳类、乳制品、豆腐皮、大豆、松鱼干富含酷氨酸,而抽动症患儿大便中P-甲酚的含量要高于正常儿童,P-甲酚是人肠道微生物对酷氨酸进行代谢的产物,故应避免大量食用。如挂面、糕点等。

4.食品添加剂和人工色素国外学者认为酒石黄等人工色素、香精、胡椒油等调味剂和抽动有关。所以抽动小儿不宜吃有色素的食物,如可乐、橘子水、果子露、蜜饯、奶油蛋糕上的红绿裱花,以及加调味剂的各种食品。 5.糖类甜点心、各式糖果、饮料、冷饮等含糖量都非常高的食品,若摄入过多,能引起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小儿则可能出现抽动症,故应少吃。 6.含甲基水杨酸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桔子等。饮食中不要加入辛辣的调味品,如胡椒之类,也不宜使用酒石黄色素,如贝类、大红是、柑榄等食物。

儿童抽动症的预防与治疗(家长篇)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症) 一、【概述】 儿童的抽动症是一类比较常见的运动障碍,据估计有15%的儿童在某一阶段会出现这种问题。临床上称为“抽动障碍”,起病于儿童与青少年,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儿童。, 美国1971年调查,学龄儿童抽动症患病率为5%至10%;荷兰调查表明,儿童抽动症占学龄儿童5%至20%;北京的调查显示,小学生患病率超过8%,男性多于女性,男孩女孩发病比例约为4到9:1。 抽动症在儿童中属于常见的儿童疾病,患儿一般不存在明显智力问题,少数智力低于正常的表现,更多的是由于此类患儿不自主运动及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随着身体的发育和年龄的增长这些情况会得到改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治疗,毕竟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抽动症尚未被多数人了解和重视,在学校,患儿常被看作是思想品德差,屡教不改的坏学生,挨批评受罚则是家常便饭;在家里,父母常“恨铁不成钢”,往往施以粗暴的﹑简单的教育方式,拳棒交加;在同学﹑亲友邻里眼中,这些顽皮孩子也常受到讥讽﹑疏远和歧视。久而久之,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容易产生愤怒﹑敌视﹑反抗等严重对立行为。 主要表现: 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不自主地、反复地、快速地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动作思维以及其他行为症状。无论哪种抽动障碍的形式都主要表现为两种抽动类型,即运动性抽动和发音抽动。但根据抽动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类型又可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与抽动—秽语综合征。 病程在1个月到1年者称为暂时性抽动障碍; 病程在1年以上的称为慢性抽动障碍; 慢性抽动障碍中,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应不同时出现。 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以多发运动性抽动伴发声性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可伴有诸多行为问题,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等,这增加了病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也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多发性抽动症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不同程度地干扰与损害儿童的认知功能和发育,影响社会适应能力。 对于抽动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有学者认为食物中的调味品、防腐剂和人工颜料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虽目前未被证实,但在选择食物时应当注意。 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一般预后良好。大部分患儿到少年期症状会好转,只有一小部分儿童会持续至成年。 家长们不必为这种抽动担心,更不要担忧孩子长大会落下什么毛病,绝大多数孩子发生的习惯性抽动行为,对孩子的精神活动和身体健康并无影响,只要家长懂得怎样去正确地对待孩子,孩子的抽动行为就一定会自行消失。

怎样正确诊断小儿抽动症

怎样正确诊断小儿抽动症 近年来,儿童抽动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但由于家长和社会没有对孩子的这种病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给孩子们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他们都忍受着煎熬,于是很多家长都希望能选择好的治疗方法为孩子治愈该病,儿童抽动症的科学治疗是很有必要的。当然,治疗前,抽动症的正确诊断就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1、儿童抽动症诊断标准 (1)症状开始于2-15岁之间; (2)反复出现眼肌、面肌、四肢、躯干部肌肉多发性不自主抽动; (3)喉部异常发音及模仿语言,模仿动作; (4)以上症状轻重交替出现,感冒、腹泻、精神紧张或看电视时间过长,有时可使症状加重,入睡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5)神经系统检查多无异常,部分症状能短时间自我抑制; (6)除外风湿性舞蹈病(应检查血沉、抗链“O”、C反应蛋白)、手足徐动症、肝豆状核变性(应检查肝功、血浆铜蓝蛋白)等类似疾病。 2、儿童抽动症检测项目 除了结合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测试外,一般还要进行微量元素检测、IVA-CPT检测、智商和注意力检测等。有条件的还可进行儿童脑电图和感觉统合能力检测。这样能更好的配合专家确诊儿童是否患有抽动症。总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聪明可爱,但却活泼异常: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手脚动个不停;做事有头无尾,作业难于完成或边做边玩;频繁挤眉、眨眼、摇头、耸肩、满口脏话、喉中不自主发出异常声音。这些不和谐的音符,让他们的父母为之心碎。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范围也会逐渐扩大,在交往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高级的情感体验,如荣誉感、责任感等。如果抽动症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特别是抽动得不到有效控制,会严重影响患儿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产生自卑感、社会退缩、行为不成熟、社交障碍、口吃以及品行纪律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关于儿童抽动症的正确诊断的问题,希望会对大家有多帮助。专家指出,大量统计资料显示,抽动症如不尽早治愈,严重的会影响儿童良好行为模式及健全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

神经症是性格与环境的矛盾造成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己天生的性格当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与环境相冲突而无法发泄或适应的时候就表现出各种症状至于抽动症或抽动秽语症只是长期压抑的一种表现其内部的感觉是两股力量在斗争只是自己难以说清楚而已长大以后就是现在普遍存在的所谓的强迫症 孩子生下是正常的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造成的症状所以我们应当考虑在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方式多数是管束严厉语气不佳态度生硬太小的孩子玩的方面太少缺少精神释放的机会心情不阳光造成的所以家长应当改教育为培育改管教为带教改发火为自重…… 关注病症是在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大家都知道一般都是先有不愉快事引起情绪压 抑然后才表现出各种症状所以心事已经是一层负担了引起病症后家长和孩子又都盯在孩子的疾病上试图给孩子治好这样家长的忧心重重又进一步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使本来一般化的症状进一步加重也就是说不要以为孩子是傻子家长的担心与在乎产生的情绪孩子是能够感觉到的尽管孩子不懂事这种感觉就在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影响他的自尊心久之形成一种带有自卑向下的消极心理这又是加重疾病的一个条件 大心的父母培养大气的孩子家长心开孩子自然开心 所有神经症是生在下意识而不是意识因为这种疾病是生在下意识不是控制或纠正能够改变的所以请各位家长不要让孩子注意更不要让孩子控制或纠正那样的话如果孩子控制而无明显效果的时候就会心烦这又是加重疾病的一个条件说白了这种疾病就像我们出门掉向一样(就是出门转了向也叫掉向)自己心里很明白但根本就调理不过来明知道太阳从东边出来但看上去就是从北面出来这是意识与下意识的矛盾自己很难调整过 程这需要带动而不是劝导劝导或吃药是现在心理治疗和医院治疗的一个误区平和的家庭和积极的鼓励本身就在抚平孩子心灵的创伤即使没有带动孩子的能力只要用心去改变家长的脾气语气和态度并鼓励孩子正确面对甚至根本不用理会这个症 状孩子自然就会好起来加之给孩子宽松的空间如果与现代教育相矛盾可以找一个既适应现实又轻松自然的方式这方面需要费些口舌在此不赘述 这种疾病可以通过中药泄痰火但好像没有遇到这方面的高手本人主张的是气和疗 法不赞成用西药抑制 医学界对多发性抽动症的知识 ()西医 有一本很好的书建议大家查阅一下:《发育行为儿科学》是一位美国医生写的据书中介绍多发性抽动症的成因很有可能与大脑的多巴胺代谢速度有关从临床上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短暂性抽动一般发病年龄在 - 岁特点是抽动部位多变而且经常转移病程一般不短于周但不超过年不需治疗绝大部分患儿在年内可自愈剩下的在青春期也可自愈另一类是慢性抽动多发病于青少年期以面部抽动为主病程超过年不需治疗有部分患儿可在青春期自愈有部分到青春期症状明显减轻但有部分可持续终生

抽动症经历

抽动症经历,一个月的噩梦和突如其来的奇迹,不管是否会反复,是否能战胜抽动,只求能够培养孩子独立能力和完整的人格。 我猜想如果把标题写为“一个月战胜抽动症”可能更吸引人来阅读吧。可是我并不知道是否孩子的抽动已经好了,也不想吸引人眼球,只是我一直以来在网络世界都是索取者,但是在女儿得了抽动症以后才发现世界上到处都有无私的奉献。别人的时间同样宝贵,所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女儿出现抽动症状的始末,以及这次突然所有症状奇迹般的消失。 事情起始于去年10月的钢琴课,但真正的种子可能在更早已经埋下。2013年10月女儿开始学钢琴,在一个留美的台湾老师那里上课,她个人非常喜欢,而且是班上弹的最好的。她妈妈也学过钢琴,看她那么喜欢,就鼓励她在家多练习。有一次,应该是2014年1月份,她练琴特别不乖,妈妈比较严厉的盯她练琴,就是这次以后,她第二天弹这个曲子两个段落中间就会说一个“变”字。我们一开始觉得有点奇怪。再过了一天,我发现她平时说话也是每句话说完就要说一个“变”。我们立刻制止了她,要求她不许这样说,并且吓唬她如果继续这样说“变”要去医院住院,不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于是她就不说了,然后几天以后发现她总是有清嗓声,妈妈说这是和说“变”有关,我却认为是喉咙不舒服。再过了一两个星期,我们带她去上轮滑课,她有一个耸肩眨眼睛的动作出现,我们依然立刻制止了她,和她说不要这样,如果这样会送去医院治疗,不能和我们在一起。她又克制住了。然后就是2月14日情人节,我们把她寄放到外公外婆家,过了两天两人世界,2月16日接她回来去上英语课,发现她有一连串动作,先是“嗯”一声,然后耸肩,然后手指指向嘴巴,然后张口舔一下嘴唇。 这下我立刻意识到不对,当晚上网查了一下,赫然发现她的这些症状和“抽动症”非常吻合。第二天我们立刻停课,我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挂了“高鸿云”专家的号。第三天在高鸿云专家这里确诊为儿童抽动症。 那几天我们的心情是非常非常沉重的,相信无需多说,群里的爸爸妈妈们也能感同身受。我立刻在网上查询资料,看各种医学论文,看各种治疗方法,疗效以及相关论文。我也查询了外国的一些网站,看了一些生物科技基因科技类文章。特别有用的是查到了一个留美的华裔心理医生王国荣的一些文章,以及“地球上的小星星”新浪微博,再到后来的天人气合微博。 看了这些文章,一方面我们立刻忙着做食疗,薏米仁,莲心,百合,猪脑,脊髓,还有红枣赤豆,因为验血查下来有点贫血,铁,锌都在正常值的下限。另一方面我们深刻反省了我们存在的教育问题。 可以说我们的问题太大了! 首先我们都是比较缺乏耐心的家长,总是觉得孩子不乖,对孩子限制太多,经常指责孩子的行为。我太太有时候也和我说,她觉得孩子过得挺苦的,每天一回家就是说她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说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女儿所在的私立幼儿园中班已经布置大量的回家作业,英语数学识字。而且她们幼儿园每天是5点放学,回到家女儿也没时间玩,就要做作业,每天回来时间都很紧张。每个星期四女儿要去学跳舞,7点半才能回家,每周六上午是创意美术课,每周日下午从2点开始一个小时的钢琴课,然后再是两个小时的外教英语课到6点结束。我在女儿出生时想象的带着她周末去游山玩水,根本就是想象,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她们班同学都是这样,我们还算学的少的,有些都已经每天做乘法作业了,4岁多的孩子。 其次,其实得抽动症的孩子都特别敏感,而我们在她小的时候如果不乖还经常恐吓她,

警惕一种名叫小儿抽动症的疾病正被我们忽视!

什么是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又名习惯性痉挛综合征(habitual spasm syndrome)、抽动综合征(tic syndrome)、短暂性抽动障碍等,是发生在儿童期的一种肌肉抽动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为1%~7%,有报道达4%~23%者。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的儿童。男性明显占优势,男女之比为3∶1~4∶1。多呈良性经过,也有难治性患者。 现在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当家长发现孩子有抽动表现症状时该如何应对。 首先,要科学确诊:当发现孩子有眨眼、清嗓、甩头、伴有发声等等的抽动表现症状时,应立即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一般的检查项目为微量元素检测、美国IVA检测、智 商与记忆力检测,有条件的还可进行儿童脑电图检测。这样可更好的配合专家对患儿是否患有抽动症或多动症的确诊。 通过以上途径的检测,即可有效的判断孩子是否患的是抽动或多动症,在确认后即可进入治疗过程。 其次,要合理治疗:因为抽动症或多动症是一种儿童慢性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按照专家的治疗方案坚持治疗方可见效。对于轻度患儿,发病时间短(一般不超过一年),症状较轻者,在用药1-2个月左右疗效显著,症状基本控制或消失。可根据专家临床诊断建议,进行巩固,避免复发;而对于重症者,一般为多部位抽动,病程较长者(一年或以上者),依专家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一般治疗1-2个月方可有效,治疗期会因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一,需要患儿及家长配合治疗使症状得到控制或消失,并做好巩固。 本文由韩版女装整理收集,转载请注明! 表现症状 1.运动抽动: 1)简单运动抽动,如眨眼、挑眉、皱鼻、伸舌、舔唇、点头、摇头、耸肩、弹指等交替发生。 2)复杂运动抽动:表现较完整的或较缓慢的抽动,如眼球的转动、面部的抽动而引出的某种特殊表情,肩臂或手足做出某种姿势。如突然伸手拍人、触碰家具、打自己身体或肌张力障碍姿势如旋转、蹦跳、挺身或弯曲腰腹部,常遭周围人的误解和厌恶,患儿不得不停学或不出家门,随之变得孤僻退缩,对人敌意,导致社会功能及个性障碍。 2.声音抽动: 1)简单声音抽动表现为快速地、无意义地单调的重复,如不断地清嗓子、咳嗽、发出“吭吭…”“啊啊…”等不自主的尖叫声。 2)复杂声音抽动:出现一些有意义的短句,或更复杂的句子,也有的表现为重复、刻板的完整语句,甚至是污言秽语。 3.其他行为障碍: 1)注意缺陷约占50%,还有30-40%的患儿发生情绪不稳、学习困难、攻击行为。发作时尖叫、冲撞墙壁、威胁、攻击他人,个别患儿出现不正常的性行为或猥亵行为。 2)强迫行为和强迫观念,在本症中出现较晚,干扰儿童的正常生活,无法摆脱,为此十分痛苦。表现强迫计数,强迫检查,强迫清洗等。

小儿抽动症和肝儿不得不说的关系

小儿抽动症和肝儿不得不说的关系 讲到肝主筋这个话题后,后台关于小儿抽动症的留言顿时多了起来,所以今天咱们就来讨论一下小儿抽动症到底和肝有什么关系。 我在百度查了一些抽动症的科普解释:抽动症可在人身体的各个部位发病,但最经常受到累及的部位是头部。非常夸张的挤眨眼睛是多数抽动症儿童的首发症状表现,随后会出现挤眉、皱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摇头、甩头、仰头等表现。家长往往不论怎么纠正孩子这些行为都无法改变。随着抽动症病情的加重,孩子还可能出现如耸肩、扭颈、踢腿、抖腿、扭腰、胸腹肌抽动、甩手或四肢抽动等表现。同时还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些“哼”、“啊”、“咳”等异常声音,或没有缘由地骂人,讲脏话(秽语症)。 中医对抽动症的病因是怎么解释的呢?基本分为三种:1、肝肾阴虚、阳亢风动;2、痰湿脾虚,有失健运;3、肝气郁结、肝风内动。好吧好吧,我承认,这三个病因听起来都太专业了,其实说白了就是阴虚有热、肝郁有热、痰湿郁热。一个字“热”!因为热而消耗了身体里的津液,导致了肝阴不足无法濡养筋脉。筋脉失去了养分,就会发生拘挛甚至剧烈抽搐。 我去年9月写过一篇文章,叫《用一个小医案告诉你们中医

是怎么治大病的》,讲的就是我朋友的孩子,三岁多,发现她开始频繁的眨眼。当时我看那孩子的舌苔,就是典型的地图舌。我本来是想放张图片的,结果打开百度地图舌的图片后,看着满屏的各种舌头,我立刻有妊娠反应了。。。。 地图舌代表阴虚,所以我没用任何治疗眼睛的药,只是给孩子的妈妈推荐了罗大伦先生介绍的一款小儿补阴的方子,让她回去熬给孩子喝。结果喝了2个疗程后(7天为一个疗程),这孩子眨眼的毛病就基本好了。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到公众号里回复关键词“眨眼”,找这篇文章细读。 这个孩子就是比较典型的,由于肝肾阴虚而导致的眨眼。肝开窍于目,眼睛的问题多半和肝血肝精有关。如果不及时治疗,发展到后面就是皱眉、抽脸、摇头、甩头等等。 从下面这张肝经循行图,就可以很清楚的明白,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症状了。因为所有的脸部表现,全都是肝经行走过的地方。因为肝主筋,筋脉得不到濡养而造成的。肝开窍于目,所以一般症状也都是从眨眼开始。 这样讲,你们是不是就很清楚了。小儿抽动症的根结就在这里。因为肝木生心火。心为肝之子,而心又主神志。所以肝风内动或者肝郁有热后,扰乱了心神,当然会出现胡言乱语了。所以对于有抽动症的孩子,说脏话也是一种病理表现,切不可武端地认为孩子学坏了,而对他进行严厉的呵斥。孩子其实也很无辜啊!

瘈脉与抽动症

儿子5岁,抽动症得了有一年,从单纯的清嗓子眼到后来的眨眼睛、秽语、抽鼻、抽脖肩,最后严重的时候是身体僵硬、腹部抽动、曲肘握拳,期间我带他看过西医中医,都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孩子时好时坏,无法控制。中医大多认为是心肾不交、肝风内动和阴虚阳亢等。孩子治疗效果甚微,我想到孩子从出生第三天到5岁,一直有严重的湿疹,是不是调理好身体抽动症就会好呢?我请医生给孩子调理身体,孩子阴虚血虚,调理了一段时间后大夫用了一点治疗湿疹的药,湿疹基本好了,能否最终好还得看明年春秋犯不犯. 湿疹虽有效果,但抽动症依然好不了,逼得我买了厚厚的两大本中医医案研究了起来,我详细归纳了里面关于情志异常、肢体活动异常的医案,最终将目标锁定在“痰”。痰多生怪病,孩子脖子两侧有一些淋巴结核,耳后和肩膀上也有一些,从医书上我知道这些东西中医叫“瘰疬”,实际上就是寒痰,会不会是这个原因导致孩子抽动呢?我带着孩子找到中医,让医生给孩子治疗“瘰疬”,但是医生根本不信,而且孩子太小他们认为不好治疗,搞不好病会传变,我只好另寻它径。我开始查找针灸按摩的书,终于在一本《灸绳》的书中找到了非常简单的治疗瘰疬的方法,简单的无法让人相信——艾灸瘈脉! 告诉各位的是,我只给孩子灸了大约10——15分钟/每穴,孩子当即止抽,效果持续了近36个小时! 这给了我极大地信心,孩子第一次灸非常配合,而且灸这个穴位他非常的安静,感觉浑身很温暖。 瘈脉在耳后三焦经络上,我是手持艾条在穴位上熏烤,第一次灸我比较慎重,灸的不是太烫,总共灸了大约有一个中指那么长,是上午灸的,他一整天没有抽,表情安详,一直到第二天的晚上,又开始有点抽了,我当即给他又灸了一次。晚上突然发现,他发了一身大汗!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孩子真的不抽了!为了根治这个病,我决定给他继续灸,但是孩子却出现了不配合,这和我第二次灸 的时候比较心急有关,我灸的他太烫了。好说歹说又连续灸了两次,再也无法继续,摸摸淋巴结核,好像比原来小点,但是稍硬,感觉就像是把一层软外皮给灸掉了,里面的核还没有化,硬一些。 时间过去了有一个多月,孩子一直没有抽,很安详,我也没有在给他治疗,我现在心态很平和,这个抽动症感情不是什么难治的病,孩子不愿意治疗,也没有犯病,我也犯不着非要把他的淋巴结核给灸掉。 愿此帖给天下所有揪心的父母一个思路:摸摸孩子的脖子吧。 提醒各位父母:这个方法是孩子脖子有淋巴结核时才考虑的,能否适用于没有淋巴结核的孩子,我不知道,也没有试过,因为我不是医生啊!最好在厨房打开抽油烟机再行灸

抽动症经历

抽动症经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抽动症经历,一个月的噩梦和突如其来的奇迹,不管是否会反复,是否能战胜抽动,只求能够培养孩子独立能力和完整的人格。 我猜想如果把标题写为“一个月战胜抽动症”可能更吸引人来阅读吧。可是我并不知道是否孩子的抽动已经好了,也不想吸引人眼球,只是我一直以来在网络世界都是索取者,但是在女儿得了抽动症以后才发现世界上到处都有无私的奉献。别人的时间同样宝贵,所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女儿出现抽动症状的始末,以及这次突然所有症状奇迹般的消失。 事情起始于去年10月的钢琴课,但真正的种子可能在更早已经埋下。2013年10月女儿开始学钢琴,在一个留美的台湾老师那里上课,她个人非常喜欢,而且是班上弹的最好的。她妈妈也学过钢琴,看她那么喜欢,就鼓励她在家多练习。有一次,应该是2014年1月份,她练琴特别不乖,妈妈比较严厉的盯她练琴,就是这次以后,她第二天弹这个曲子两个段落中间就会说一个“变”字。我们一开始觉得有点奇怪。再过了一天,我发现她平时说话也是每句话说完就要说一个“变”。我们立刻制止了她,要求她不许这样说,并且吓唬她如果继续这样说“变”要去医院住院,不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于是她就不说了,然后几天以后发现她总是有清嗓声,妈妈说这是和说“变”有关,我却认为是喉咙不舒服。再过了一两个星期,我们带她去上轮滑课,她有一个耸肩眨眼睛的动作出现,我们依然立刻制止了她,和她说不要这样,如果这样会送去医院治疗,不能和我们在一起。她又克制住了。然后就是2月14日情人节,我们把她寄放到外公外婆家,过了两天两人世界,2月16日接她回来去上英语课,发现她有一连串动作,先是“嗯”一声,然后耸肩,然后手指指向嘴巴,然后张口舔一下嘴唇。 这下我立刻意识到不对,当晚上网查了一下,赫然发现她的这些症状和“抽动症”非常吻合。第二天我们立刻停课,我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挂了“高鸿云”专家的号。第三天在高鸿云专家这里确诊为儿童抽动症。 那几天我们的心情是非常非常沉重的,相信无需多说,群里的爸爸妈妈们也能感同身受。我立刻在网上查询资料,看各种医学论文,看各种治疗方法,疗效以及相关论文。我也查询了外国的一些网站,看了一些生物科技基因科技类文章。特别有用的是查到了一个留美的华裔心理医生王国荣的一些文章,以及“地球上的小星星”新浪微博,再到后来的天人气合微博。 看了这些文章,一方面我们立刻忙着做食疗,薏米仁,莲心,百合,猪脑,脊髓,还有红枣赤豆,因为验血查下来有点贫血,铁,锌都在正常值的下限。另一方面我们深刻反省了我们存在的教育问题。 可以说我们的问题太大了! 首先我们都是比较缺乏耐心的家长,总是觉得孩子不乖,对孩子限制太多,经常指责孩子的行为。我太太有时候也和我说,她觉得孩子过得挺苦的,每天一回家就是说她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说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女儿所在的私立幼儿园中班已经布置大量的回家作业,英语数学识字。而且她们幼儿园每天是5点放学,回到家女儿也没时间玩,就要做作业,每天回来时间都很紧张。每个星期四女儿要去学跳舞,7点半才能回家,每周六上午是创意美术课,每周日下午从2点开始一个小时的钢琴课,然后再是两个小时的外教英语课到6点结束。我在女儿出生时想象的带着她周末去游山玩水,根本就是想象,是不可

曾成功治疗一小儿抽动症

曾治疗一小儿,大约八岁,频繁眨眼,脸色蜡黄、消瘦,其外婆带来.处方:夏枯草10克香附6克生甘草6克 5贴.5贴后,其眨眼消失,其外婆又给其服用了5帖.嘱咐其注意饮食,采用传统饮食习惯,早晨稀饭包子,中午由于在学校饮食不能自主,但放学回家,要给其喝炖得很浓的骨头汤、猪肚汤等等,汤里可加进各式蔬菜,晚上等大人吃晚饭时,与大人一起吃晚饭,晚饭也以稀饭或干饭为主,忌牛奶等一切现代化饮食,忌各种零食。遵循这样的饮食习惯,小孩的眨眼未发,人也变得红润,也长胖了一些。大约一年之后,某日在路上偶遇其外婆,诉不久前其眨眼又发一次,起因是其奶奶从几千里外的老家来,心疼孙子,给其带了几包牛肉干,她虽然嘱咐小孩不要吃,但小孩子嘴谗,加之其奶奶认为那可是好东西,希望他吃,于是一包牛肉干下肚,其眨眼立即复发。其外婆仍然收着以前的处方,于是立即去药店抓六帖上面的药,小孩服用后眨眼再次消失。-----到目前至少五年过去了,由于未再见到他的外婆,所以不知道后来的情况。 又一小儿,是我某个亲戚的亲戚的邻居,来时小孩已经十一岁,可看上去顶多七八岁,瘦瘦小小,也是抽动症。现在即使是乡下,人其实也不是那么穷的,小孩不该如此营养不良,询问原因,说是其爷爷奶奶在乡下开了个小店,卖些快餐面毛巾等乡下人常用的东西。由于是孙子,其爷爷奶奶格外宠他,任他在小店里随意拿东西吃。于是,他就吃着那小店里的东西长大,正常的饭菜倒是很少吃的。首先令他的父母严管他的饮食,与正常人一样,一日三餐粥和饭,同时给上述处方写给他,让他服用几帖。也是未超过十帖药吧,其抽动症消失。而随着饮食的正常,他也开始快速长高。然而很不幸的是,大约两年后的某一天,他的母亲买了一包蜜枣随手放在桌子上,他竟然在一天之内把那一包蜜枣给偷吃光了。蜜枣食用后,他的抽动症随即复发。他的疾病复发后的又几年,在我爷爷去世前夕,我赶几千里回老家去,守在我爷爷身边。不知道谁告诉了他的父母我回去的消息,带他来看(他家离我老家的家也有几十里)。就在我爷爷的床前,他的父亲絮絮叨叨地跟我说了很多。由于爷爷每一分钟都可能离去,我几乎每十秒钟就会转头去看爷爷,哪有心思去听他父亲的絮叨,所以他说什么几乎不知道,或者说只是停留在大脑的浅表,心里还怪他的父亲一点也不通人情,希望他们快点走。我大概仍然写了上述的药方给他吧,不过不是那么记得的了,只记得当初瘦瘦小小的他长得很高大,至少要超过一米七的样子,脸色也不错。后来亲戚来,告诉我说,他的抽动症仍没有治疗好,显然在爷爷床前给他开的处方没有起作用。 在这里公布这两则医案是想告诉大家:第一,小儿抽动症的形成很可能是父母给予小孩的饮食失当第二,小儿抽动症要想不反复发作,必须要改变以往的饮食习惯,否则任何治疗均不可能根治。 小儿抽动症用西医的医理解释是神经出问题;但用中医的医理解释却不是神经而是肝风。神经与经络的概念相差十万八千里,把中医的经络换成神经,是很容易错用中医的治疗方法的。 周尔晋的书 抽动症治疗过程中的饮食注意 全网发布:2012-07-17 17:54发表者:11406人已访问 1、不吃方便面、火腿肠、膨化食品、糖、巧克力等含防腐剂、色素添加剂的袋装食品。 2、不吃生姜、生葱、生蒜、生熟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3、不吃雪糕,不喝饮料(雪碧、可乐)、凉茶、滋补高汤。 4、多吃蔬菜、水果、粗粮、豆制品(豆浆、豆腐)、海鲜(鱼虾、海带、动物大脑(鱼脑、鸡脑)。 5、用药期间禁止打电脑及游戏机,少看电视,禁止刺激性强的活动,父母禁止打骂、惊吓,尽量避免等。感冒、时暂时停止用药。 日常生活中如何护理抽动症患儿 发表者:6658人已访问 1.一般护理

儿童抽动症忌吃4大类食物

儿童抽动症忌吃4大类食物 儿童抽动症忌吃4大类食物 一、忌食品添加剂食物 酒石黄等人工色素以及香精、胡椒油等调味剂影响小儿抽动症的发生,为小儿抽动症忌吃食物。因此患儿不可食用含色素食品,比如可乐、橘子水、蜜饯和奶油蛋糕上红绿裱花及加入调味剂的各色食品。 二、忌含铅量食物 小儿抽动症受摄入铅含量的影响,患儿要尽量避免含铅食具的使用,不要吃大虾、向日葵、皮蛋、爆米花及在冶炼厂周围种植的蔬菜等受到铅污染食物,也不可饮用酒精类的饮料,以免病情加重。 三、忌含铝量食物 含铝量高的食物是小儿抽动症忌吃食物,铝元素含量过高会导致儿童智力减退,降低患儿记忆力,引起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等。所以,抽动症患儿不可使用无涂膜铝质食具、容器或者用其煮食高蛋白和酸性食物及饮料等。 四、忌含食品 患儿应禁止食用含有丰富酷氨酸的乳制品、大豆和松鱼干等食品,以免体内酷氨酸含量增加,导致病症加剧,不利于病症的有效控制和治疗,为孩子身体健康着想,家长务必要禁止让孩子食用此类食品。

在日常饮食中,爸爸妈妈们要做好患儿的生活饮食护理工作,避免抽动症患儿摄入忌吃的食物。尽量给患儿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以便于能够让孩子早日摆脱病症的阴影。 儿童抽动症是由多种不同因素互相作用,导致孩子出现不自主频繁抽动,影响其正常语言或行为的一种综合征,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小儿疾病,如不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将阻碍孩子的健康发展。避免儿童抽动症疾病致病因素,成为减少病症发生的关键。那么家有抽动症患儿,家长要怎样进行护理呢? 首先,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是治疗抽动症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因为心理因素对抽动症病情轻重有一定影响,它是个人承受压抑时一种反抗心理的表现形式。几乎所有病人在精神有压力时症状加重,患者注意力集中到其他事物时,抽动症状可减轻,因而一般认为本病与精神因素有关,社会心理状态的各种因素与抽动症状的减轻或恶化有相关关系。因此,家长要尊重患儿,多一些鼓励和引导,少一些批评和指责。 对于病情较轻者,家长应鼓励患儿多出外玩耍,多交朋友,期望形成外向性格,以最大限度减少抽动症带给患儿的不良影响。对于病情较重者,家长应发挥亲情关系的优势,主动亲近孩子,与之谈心,沟通心理,帮他解开心中的暗结,积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尽量避免周围环境、社会上的鄙视和嘲笑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家长和周围人的爱心可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极有利于孩子心理的改善。

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 1小儿抽动症简介 小儿抽动症即小儿多发性抽动症(MT),也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多发性抽动症,是抽动障碍的一个临床类型。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期,以快速、不自主、突发、重复、非节律性、刻板、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或(和)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根据发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和是否伴有发声抽动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征三种临床类型。该症多数起病于学龄期,学龄前期并不少见,低于5岁发病者可达40%。运动抽动常在7岁前发病,发声抽动发声较晚,多在11岁以前发生。 2小儿抽动症应对措施 现在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当家长发现孩子有抽动表现症状时该如何应对。首先,要科学确诊:当发现孩子有眨眼、清嗓、甩头、伴有发声等等的抽动表现症状时,应立即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一般的检查项目为微量元素检测、美国IVA检测、智商与记忆力检测,有条件的还可进行儿童脑电图检测。这样可更好的配合专家对患儿是否患有抽动症或多动症的确诊。 通过以上途径的检测,即可有效的判断孩子是否患的是抽动或多动症,在确认后即可进入治疗过程。 其次,要合理治疗:因为抽动症或多动症是一种儿童慢性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按照专家的治疗方案坚持治疗方可见效。对于轻度患儿,发病时间短(一般不超过一年),症状较轻者,在用药1-2个月左右疗效显著,症状基本控制或消失。可根据专家临床诊断建议,进行巩固,避免复发;而对于重症者,一般为多部位抽动,病程较长者(一年或以上者),依专家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一般治疗1-2个月方可有效,治疗期会因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一,需要患儿及家长配合治疗使症状得到控制或消失,并做好巩固。 3小儿抽动症治疗方式 西医治疗 西医、中医都开展了针对抽动症的治疗,传统治疗以精神类药物、中药药物为主。精神类药物虽能暂时控制症状,但副作用相当大,如食欲减退、失眠、头痛、腹痛等,长期服用还易产生药物依赖,影响儿童正常发育,形成长不高、记忆障碍、人格改变和精神综合症;中药虽相对安全,但疗效仍不确切,常以补药为主,容易导致儿童过早性发育。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西医: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均为控制症状,进行病因治疗的尚无报道。神经阻滞多巴胺受体,从而控制抽搐等症状,其中最常用的药物是氟哌啶醇、泰必利。但其相应副作用较明显,如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动作缓慢、肌张力增强、张口困难等,严重者可影响继续治疗,同时

原的抽动症治愈经历

原的抽动症治愈经历分享 作者:离离原 qq:8703101 我自己亲身的经历,转发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些希望 孩子发现问题过程: 第一次出现症状端倪是在3岁半,出现了一个伸手的动作,不太明显,频率也不高,一般在孩子紧张或者思考出现。孩子脾气开始变大,委屈的时候压抑着,只流泪不出声音。那时候不知道抽动症,孩子的情绪问题也没有给予重视。 孩子4岁半,抽动症爆发。最开始时出现了面部肌肉的抽动,感冒的时候尤其明显。然后孩子出现了频繁的挤鼻子有动作,一周后,发展的很严重了,一分钟几十下。 摸索之路: 这时候我开始觉察到问题,上网百度,生平第一次知道了一个叫抽动症的名词。当时了解到的信息,抽动症是难以治愈的,病因不明,治疗方式不明,而且当时百度的第一页都是手术、神经修复之类的。震惊、恐惧、崩溃、晴天霹雳,都不足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 我怎么也想不通,我的儿子怎么会得这个病,我自认为自己是个好妈妈,关注孩子安全感和体质,母乳喂养到2岁多,工作之外的时间,也几乎全部给了孩子,也一直自认为比较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有一两周的时间,自己一直沉陷在这种纠结和绝望中。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找到了一个抽动症的群,开始接触到很多抽动症的家长,但是那时候抽动症的群好多都是卖药的,也有一些网友

吐槽自身经历和偶尔转发的别人的成功案例。网友孩子的自身经历跟我都差不多,转发的案例一般都是调理好的或者往好的方向发展的。 我自己应该本身比较正能量的,当时自己虽然崩溃,但是能够在网友的经历或者转发的案例中吸取经验。网友转发的正面案例,我会从中去寻找希望,去总结和体会别人的经验;网友同样崩溃经历,我从中寻找安慰:我不是最崩溃的,不是孤军作战的,还有这么多同病相怜或者比我更厉害的病友。 就这样一步步的,一点点的,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慢慢找到了方向。 体质方面: 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一直比较信奉中医思想,当时直觉就觉得孩子肯定不能手术和西药。 后来慢慢了解到,抽动症跟体质有一定的关系,在中医上,抽动和多动,是归为一类的,都是由脾胃不和引起。我就开始回忆孩子的体质问题,他流口水流到2岁,三四岁了还尿床,严重盗汗,种种问题显示,孩子脾胃虚。 这时候开始研究小儿推拿,调理孩子的体质:清肝补脾补肾清肺。心理方面: 刚才提到,最开始的阶段,我是崩溃的,情绪低落的,对生活对工作完全失去了信心。我有个同事,以前是心理咨询师,有一次一起吃饭时我无意中提到,我的孩子有些多动(当时不肯面对抽动症这个词),她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她说多动症其实是心理问题引起的,跟

儿童抽动症各方面的护理措施

儿童抽动症各方面的护理措施 儿童抽动症影响着很多儿童,尤其是三到十五岁的孩子。生活中可以导致抽动症发生的原因有多种,这就导致孩子极易患上抽动症。对于抽动症患者来时,其护理措施在治疗过程中十分关键。那么该怎样对抽动症患者进行护理呢? 1、临床护理 A病情观察:认真观察抽动病人抽动发作的部分、形式、频率、强度、复杂性及干扰程度等,做出详细记录,以作为临床诊断和疗效管理的依据。 B服药管理:家长要督促检查抽动患儿按时、按量、准确无误服药。家长不可随随便便更换。 2.生活护理 A日常生活:抽动症患儿的日常生活应有一定规律性,如每日作息时间相对固定,避免患儿过度疲劳、紧张或兴奋激动等;饮食应给予营养高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多食清淡含维生素高的蔬菜和水果,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勿暴饮暴食。还应按时接种常见的传染病疫苗。研究认为,有相当一部分抽动患儿伴有睡眠障碍,而睡眠不好又有碍疾病的恢复,因此,很好的睡眠对患儿尤为重要。首先养成按时睡眠的好习惯,睡眠环境要安静、无光、全身放松。另外,白天多参加体育锻炼,让身体有疲劳感,睡眠更好。睡前不吃东西,不喝茶,不吃巧克力等使大脑兴奋的东西。养成睡前用热水烫脚的习惯,这样有利于睡眠;还要养成向右侧卧的睡眠姿势,既有利于血液循环,又有利于胃肠食物的向下运动。也不要蒙头睡,这样会引起大脑缺氧,对脑功能不利。更不要趴着睡,这样会压迫心脏,影响心肺功能。还有睡眠时间不是越长越好,需要克服睡懒觉的习惯,以保证下次睡眠的质量等。当然,有部分抽动症患儿可因抽动给其生活带来不便,如头颈部抽动可影响患儿进食;四肢抽动可影响话而穿衣;膈肌的抽动可引起呕吐;膀胱肌肉抽动鸟频;还有患儿出现频繁的强迫性咬嘴、咬、咬牙等症状,造成躯体感染。对于这部分患儿在生活上应给予照顾,如喂饭、协助穿衣、协助大小便等。 B居室环境抽动症患儿的居室环境除了注意开窗通风、适宜湿度、适宜温度外,最重要的是环境安静,减少噪音。过强的噪音会打乱人的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平衡,影响神经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害于健康。长期生活在较强的噪音环境里,可使人感到疲倦、不安、情绪紧张、睡眠不好,严重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及诱发或加重换而抽动病情。总之,患儿应居住在一个安静、柔和、宽松的环境中,将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C管教对抽动患儿的管教不应骄惯,管教方式应该是耐心说服教育,不要打骂或体罚。家长也不要担心患儿有病就不敢管,否则,最后患儿病好了,却留下一身坏毛病,如不懂礼教、任性、脾气暴躁、打骂父母等,也不要让患儿玩电子游戏机或看电脑游戏,禁看一些惊险、恐怖的影片或电视节目,对武打片或枪战片要少看或不看,以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而诱发抽动加重。对于秽语患儿要正确指导文明语言的使用。 D上学抽动症患儿的智力一般都正常,故应上学,但要注意患儿学习负担不要过重,家长不要对患儿提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比如要求各门功课达到多少分以上。患儿可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也可参加体育活动,但要注意运动不要过量,有一定危险的活动应有人在旁边照看。当患儿的抽动发作特别频繁,用药不能控制或同时伴发比较严重的行为问题时,就要暂时停学一段时间,待抽动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控制后,再继续上学。 3.心理护理 对抽动症患儿应进行精神安慰与正面引导,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以友好的方式接触换而,主动与其交谈,语言和谐,多用表扬和鼓励的语言。当患儿发脾气或犯错误时,不要激惹他(她),更不能训斥,而要耐心劝导,讲道理,以理服人。尽量不谈及患儿不愉快的事情。还应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让老师多给予正面引导,让同学多给予帮助,其目的是不要让同学和周围对人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