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产后缺乳中医需辨证治疗

产后缺乳中医需辨证治疗

产后缺乳中医需辨证治疗
产后缺乳中医需辨证治疗

产后乳少指产后乳汁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哺乳的需要,又称产后缺乳。多发生在产后数天至半个月内,也可发生于整个哺乳期。产后缺乳的发病率约为20%~30%,且有逐渐上升趋势。

中医学对该病的认识较为丰富和全面,早在隋《诸病源候论》中就有“产后无乳汁候”,首先提出了津液暴竭,经血不足可导致无乳。《千金要方》列出了“治妇人乳无汁共二十一首下乳方”,其中有至今临床上仍沿用的几种药物,如通草、漏芦、瓜蒌根,以及猪蹄、鲫鱼等催乳食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将本病分为虚实两类,“产妇有二种乳汁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这个指导原则至今仍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病的诊断较为简单,患者多为产后数天至半个月内,开始哺乳时,乳房无胀满感觉,乳汁稀少或全无。也有产后曾正常哺乳,后因种种原因导致乳汁减少或无乳。乳房多无任何不适,也可有胀痛,或伴乳房结块。

病因病机

缺乳常见的病因病机有两种,一种是患者素体气血虚弱,又因产时失血耗气,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乳汁化生乏源,导致乳汁甚少或全无。这种类型的缺乳很容易理解,所以老百姓都有给产妇补的经验,给产妇喝汤、让产妇吃高蛋白高营养的食品,都是为了达到补益的目的。

还有一种类型的缺乳是大家了解较少的,很容易被忽视的,那就是肝郁气滞型缺乳。患者常因产后抑郁,肝失条达,气机不畅,导致乳脉不通,乳汁运行不畅,因而缺乳。这种情况不是化源不足,而是有乳汁但是排出不通畅。现在临床上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现在的生活条件好,因虚而致乳少的情况较少,很多患者舌苔厚腻很明显,脉也没有明显虚象。常见患者这样自诉:“昨天穿山甲、今天王不留,早上猪蹄汤、晚上鲫鱼汤。乳房胀痛特别明显,但乳汁就是下不来。”这种情况下再盲目去补反而适得其反,越补患者乳房胀痛感越甚,但是乳汁就是出不来,这种类型属于实证。

故做出缺乳的诊断时,要明辨虚实。乳汁为血所化生,赖气以运行及控制,乳汁的有无、多少及排出情况均与气血有密切关系。故缺乳有虚有实,若气血虚弱,乳汁分泌障碍,内无乳汁可下,为真性缺乳,属虚;若乳汁来源本非缺乏,而由气机壅遏郁滞,管道不通,乳汁不能排出,为假性缺乳,属实。临床诊断过程中首先要询问病史,虚证患者常有产时失血过多等病史,而实证患者多有情志不遂等诱因。虚证患者通常乳房柔软,乳汁清稀,而实证患者乳房胀硬,乳汁质地浓稠。

另外,缺乳类型中还有一种是大家较少意识到的,那就是衣物纤维堵塞乳络导致乳脉不通,引起缺乳。主要原因在于怀孕期间或哺乳期间不注意乳罩及衣物的质地及乳头卫生等,衣服的细小纤维脱落,堵塞乳脉,致使乳汁排出不畅而缺乳。国外有人对一批缺乳、少乳的哺乳期妇女进行乳汁检查,发现80%以上的人乳汁中有化纤纤维、羊毛。反复发作的缺乳在询问病史时要注意这一方面。

辨证治疗

既然产后乳少有虚实之分,那么治疗时不能一味通乳,而是寓通于补、寓通于疏,方获良效。虚则补之、实则疏之是本病治疗大法,对于气血虚弱型以补益为主,肝郁气滞型以疏泄为主。不论哪种证型,均宜佐以通乳之品。

气血虚弱证:表现为产后哺乳时乳汁不足,甚或全无。乳房无胀感而柔软,乳汁量少清稀。伴气血虚弱证表现,如面色无华,神疲倦怠,纳食量少,舌质淡白或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佐以通乳。方药:通乳丹加减(《傅青主女科》)。方中人参、黄芪大补元气,当归、麦门冬养血滋液,猪蹄、通草补血宣络通乳,桔梗载药上行。全方共奏补气养血、增液通乳之功,使气血充盛,乳汁自生。

肝郁气滞证:表现为产后乳汁少、浓稠,或乳汁不下,乳房胀硬疼痛。伴有肝郁气滞证表现,如胸胁胀满,情志抑郁、肝郁犯胃导致食欲不振,脉弦,舌苔薄黄是乳汁瘀久化热的表现。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方药:下乳涌泉散加减(《清太医院配方》)。方中青皮、柴胡疏肝解郁,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天花粉养血滋阴,穿山甲、王不留行、漏芦、通草活络下乳,桔梗、白芷理气通窍,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之效。

临床上有些患者疼痛程度很重,十分焦虑,心理负担很重,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注意情绪疏导,调畅患者情志,并配合使用延胡索、乌药、八月札等理气止痛之品,对控制患者疼痛、调畅气机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除了药物外,治疗产后乳少还可以通过食补和针灸。《备急千金要方》提出了吃猪蹄、鲫鱼等饮食疗法,这些食疗方一直沿用至今。还可以取鹿角粉克,每日两次,温开水送服。鹿角粉有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的功效。俗话说“产前一盆火,产后一块冰”,使用有温补功效的药物对改善产妇体质、增加乳汁量有很好的功效。缺乳的针灸治疗古籍文献中也不乏记载,如乳根、少泽都是我们沿用至今的经验要穴,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如脾胃虚弱,我们还可以针刺足三里等穴位。

预防调护

缺乳产妇宜保持乐观舒畅的心情,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合理安排食谱,既要加强营养,又不宜过分油腻。为了避免衣服纤维堵塞乳管,妇女在怀孕期间要注意以下几点:怀孕期间不要穿过紧的乳罩,最好选用棉织品的乳罩;不要贴身穿化纤维的衣服或者在乳罩外直接穿着毛类衣服;切勿将乳罩与其他衣服放进洗衣机内混合洗涤,每次换用乳罩前要将其内侧的灰尘、纤维拂净。孕期坚持擦洗、按摩乳房,注意乳头卫生。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及早开乳,按需哺乳。

□ 张董晓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裴晓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corrTxt_01{border-top:1px dashed #F0C8C8;margin-top:10px;}.corrTxt_01 h3{font-weight:bold;padding:5px 0 0 3px;line-height:25px;margin:0;}.corrTxt_01 ul{padding:0 0 0 18px;}.corrTxt_01 ul li{font-size:14px;line-height:%;}.corrTxt_01 a {text-decoration:none;}> 相关阅读:中国妈妈奶水变少缘于3大困扰产后“奶水不足”的6大假象视频:奶水不够是因为不懂喂养如何让80后新“生”代奶水充足6绝招保证让新妈咪奶水充足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产后缺乳中医需辨证治疗

产后乳少指产后乳汁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哺乳的需要,又称产后缺乳。多发生在产后数天至半个月内,也可发生于整个哺乳期。产后缺乳的发病率约为20%~30%,且有逐渐上升趋势。 中医学对该病的认识较为丰富和全面,早在隋《诸病源候论》中就有“产后无乳汁候”,首先提出了津液暴竭,经血不足可导致无乳。《千金要方》列出了“治妇人乳无汁共二十一首下乳方”,其中有至今临床上仍沿用的几种药物,如通草、漏芦、瓜蒌根,以及猪蹄、鲫鱼等催乳食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将本病分为虚实两类,“产妇有二种乳汁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这个指导原则至今仍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病的诊断较为简单,患者多为产后数天至半个月内,开始哺乳时,乳房无胀满感觉,乳汁稀少或全无。也有产后曾正常哺乳,后因种种原因导致乳汁减少或无乳。乳房多无任何不适,也可有胀痛,或伴乳房结块。 病因病机 缺乳常见的病因病机有两种,一种是患者素体气血虚弱,又因产时失血耗气,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乳汁化生乏源,导致乳汁甚少或全无。这种类型的缺乳很容易理解,所以老百姓都有给产妇补的经验,给产妇喝汤、让产妇吃高蛋白高营养的食品,都是为了达到补益的目的。 还有一种类型的缺乳是大家了解较少的,很容易被忽视的,那就是肝郁气滞型缺乳。患者常因产后抑郁,肝失条达,气机不畅,导致乳脉不通,乳汁运行不畅,因而缺乳。这种情况不是化源不足,而是有乳汁但是排出不通畅。现在临床上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现在的生活条件好,因虚而致乳少的情况较少,很多患者舌苔厚腻很明显,脉也没有明显虚象。常见患者这样自诉:“昨天穿山甲、今天王不留,早上猪蹄汤、晚上鲫鱼汤。乳房胀痛特别明显,但乳汁就是下不来。”这种情况下再盲目去补反而适得其反,越补患者乳房胀痛感越甚,但是乳汁就是出不来,这种类型属于实证。 故做出缺乳的诊断时,要明辨虚实。乳汁为血所化生,赖气以运行及控制,乳汁的有无、多少及排出情况均与气血有密切关系。故缺乳有虚有实,若气血虚弱,乳汁分泌障碍,内无乳汁可下,为真性缺乳,属虚;若乳汁来源本非缺乏,而由气机壅遏郁滞,管道不通,乳汁不能排出,为假性缺乳,属实。临床诊断过程中首先要询问病史,虚证患者常有产时失血过多等病史,而实证患者多有情志不遂等诱因。虚证患者通常乳房柔软,乳汁清稀,而实证患者乳房胀硬,乳汁质地浓稠。 另外,缺乳类型中还有一种是大家较少意识到的,那就是衣物纤维堵塞乳络导致乳脉不通,引起缺乳。主要原因在于怀孕期间或哺乳期间不注意乳罩及衣物的质地及乳头卫生等,衣服的细小纤维脱落,堵塞乳脉,致使乳汁排出不畅而缺乳。国外有人对一批缺乳、少乳的哺乳期妇女进行乳汁检查,发现80%以上的人乳汁中有化纤纤维、羊毛。反复发作的缺乳在询问病史时要注意这一方面。 辨证治疗 既然产后乳少有虚实之分,那么治疗时不能一味通乳,而是寓通于补、寓通于疏,方获良效。虚则补之、实则疏之是本病治疗大法,对于气血虚弱型以补益为主,肝郁气滞型以疏泄为主。不论哪种证型,均宜佐以通乳之品。 气血虚弱证:表现为产后哺乳时乳汁不足,甚或全无。乳房无胀感而柔软,乳汁量少清稀。伴气血虚弱证表现,如面色无华,神疲倦怠,纳食量少,舌质淡白或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产后缺乳的中医治疗

产后缺乳的中医治疗 【摘要】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或称乳汁不足。其发生或因身体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因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所致。临床根据病因病机分为两类:气血虚弱型,肝郁气滞型。我科运用中医护理特点,在整体观的指导下辨证施护、配合治疗,收到满意效果。 【关键词】产后缺乳;中医;护理;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425-02 产后缺乳是指产妇在产后没有乳汁分泌和分泌量过少;或者在产褥期、哺乳期内乳汁正行之际,乳汁分泌减少或全无;不够喂哺婴儿的统称为缺乳。亦称“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我们依据中医护理特点,在整体观的指导下辨证施护,配合中医护理技术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分娩初产妇,年龄22-34岁,平均27.3岁。病程为产后2-15天内,其中手术产44例,顺产34例;无乳汁31例,乳汁少27例,乳汁浓稠不下20例。将78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两组经临床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中医辨证分型 1.2.1气血虚弱型:症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脉大无力者乳房柔软、乳汁量很少或无、乳汁稀薄。 1.2.2肝郁气滞型:情志抑郁不乐、食欲不振、胸胁痞闷、头晕腰酸、失眠多梦、口苦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脉弦乳房胀痛、乳汁浓稠。 2 中医护理治疗 2.1情志护理 2.1.1健康教育:向病人讲解相关知识和服中药的作用机制及优势,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患者消除顾虑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1.2 产妇宜保持乐观,避免过度的精神刺激,以致乳汁分泌发生异常。多体贴患者,保正充足睡眠,保持舒畅的心情良好的心理状态。 2.1.3 肝郁气滞者情志抑郁,肝失调达、气机不畅、乳络乳脉涩滞、乳汁适行受阻[2]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情志护理,避免紧张焦虑悲伤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 2.2 喂养护理 2.2.1 母婴同室、早吸乳产后半小时内即开始,按需哺乳,昼夜7-8次;增加哺乳次数,这是增加乳量的最重要措施。

中西医药治疗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药治疗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的临床效果,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产妇80例,根据情况随机的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维生素E和维生素B1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参芪增乳汤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療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存在显著的差异,差异具有可比性。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要比对照组好。结论:中西医药治疗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的效果好,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中西结合;治疗;产后乳汁不足;缺乳;临床观察 孕妇在生产后在哺乳时发生乳汁很少或者基本没有乳汁的情况,并且,乳汁不能满足喂养婴儿的需求,在临床上被称为产后缺乳。根据研究发现,临床上缺乳的情况有很多种。有的开始哺乳时缺乏,有的全无乳汁。现代医学经过研究发现,乳汁的分泌与腺垂体功能的程度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当腺垂体分泌泌乳素出现不足的时候就会发生乳汁不足的情况。本次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的临床效果,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产妇80例,根据情况随机的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27.9岁。观察组80例患者,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29.1岁。 1.2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产妇80例,根据情况随机的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维生素E和维生素B1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维生素B130mg,两次/日,口服。维生素E200mg,两次/日)。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参芪增乳汤进行联合治疗。生黄芪60g,人参、熟地黄、山药、白术、茯苓各15g。白芍、川芎、王不留行、路路通、麦冬、当归、神曲各10g,通草6g,甘草5g,生姜、大枣各3g。早晚各1次服,6d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3数据处理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产后缺乳运用现状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产后缺乳运用现状 【摘要】产后缺乳是临床常见疾病,如何安全有效的改善泌乳量是众多母亲面临的难题。本文以“产后缺乳、乳汁不足、中医外治法、中医治疗”等为关键词,检索近5年运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产后缺乳的文献,依据其类别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对其运用及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后缺乳;中医药;中医适宜技术;外治法 中医适宜技术又称“中国传统疗法”、“中医特色疗法”等,包含针法、灸法、按摩疗法、外治疗法等,其中外治疗法包含刮痧、灌肠、拔罐、熏洗、药浴等。它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具有“简、便、效、廉”等特点。现代也将低频、中频、红外线等物理治疗方式纳入其中。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运用甚广,在产后缺乳中也运用较多,笔者通过分类总结其近5年的文献,现将其综述如下。 1 针法 1.1普通针刺 针刺治疗产后缺乳疗效确切[1],临床运用较多,可单用亦可联合按摩、中药等综合治疗。李秋霞等[2]对80例辨证为气血亏虚型的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乳腺按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对比治疗5天及15天后两组的泌乳量,发现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姚月月等[3]为观察针刺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将70例痰浊阻络型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膻中、肩井、乳根、丰隆、中脘穴位按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针刺选穴同对照组,另加少泽穴,观察治疗后两组泌乳量及血清PRL水平,发现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邱少红等[4]采用腹针治疗产后缺乳35例,针刺选穴为关元、气海、下脘、中脘、天枢、滑肉门、大横、气旁、气穴,并与35例使用常规产后乳房护理患者对照,发现治疗组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对照组。陈枫[5]将80例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口服中药自拟通乳汤,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针刺选穴为膻中、乳根、少泽、足三里等,每日针刺1次,连续治疗5天。比较两组泌乳评分,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依次为97.5%、8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电针 电针较普通针刺对机体刺激作用更强,多是针刺时另选用个别穴位加用电针或单用某个穴位电针治疗。苏文武等[6]电针少泽穴,每次半小时,每日1次,连用5天后观察乳汁量,发现有效率为92.9%。陈蜜蜂等[7]采用电针膻中穴配合中频治疗产后缺乳46例,并与单用中频治疗仪组对比疗效,结果提示两者均可有效提高泌乳量,且两者联合可显著提高有效率。赵然等[8]取膻中、膻中旁、乳根、少泽等穴针刺,予膻中旁及乳根加用电针,每天1次,连用7天为1个疗程,发现该法可提升乳汁量,改善乳汁质量及乳房充盈度,总有效率91.5%。 2 艾灸 艾灸治疗产后缺乳多通过辨证选穴,对各穴位进行温和灸。侯淑红等[9]辨证选穴温和灸联合乳房按摩治疗产后缺乳,并与常规产后乳房护理对比疗效,结果提示穴位艾灸联合乳房按摩对产后始动泌乳时间、泌乳量等疗效均明显优于常规乳房护理组。余满荣[10]取膻中、足三里、乳根艾灸,并与口服通乳颗粒对照疗效,结果提示采用穴位艾灸的患者在第1、3、5天的泌乳量及乳房充盈度均明显优于口服通乳颗粒的患者。胡蓝等[11]对450例产后缺乳患者给予辨证选穴艾灸,气血虚弱型取三阴交、关元、足三里、气海等,肝郁气滞型取太冲、乳

产后缺乳的中医护理方案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3)

产后缺乳的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气血虚弱型:症见产后乳少,甚至全无,乳汁清晰,乳房柔软,无胀满感。神倦食少,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细弱。 肝气郁滞型:症见产后乳汁涩少,浓稠,或乳汁不下、乳房胀硬疼痛。情志抑郁,胸胁胀满,食欲不振。舌质正常,苔微黄,脉弦数或弦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缺乳 (1)加强母乳喂养的指导:按需哺乳,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勤吸吮每日不少于8次,特别是夜间是泌乳素分泌旺盛,吸吮越多,泌乳越多。所以应该坚持夜间喂哺婴儿。 (2)穴位按摩,辩证取穴: 气血虚弱型:?中、乳根、少泽、足三里、乳中、脾俞等。 肝郁气滞型:内关、?中、乳根、少泽、太冲、肝俞等。 治疗方法:气血虚弱型用补法手法按摩,肝郁气滞型用泻法手法按摩,在?中、乳根、少泽、足三里等部位可采取点按或揉按的方法,每个穴位操作1-2分钟,然后沿着输乳管的方向,五个手指从乳根部向乳头方向按摩5分钟,按摩完一侧再按摩另一侧,一天两次,力度适中。力度以有酸、胀、痛为准。 (3)遵医嘱使用耳穴埋籽,取穴:胸、乳腺、内分泌等。 (4)遵医嘱艾灸?中、乳根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二)特色技术 1、穴位按摩 2、耳穴埋豆 3、艾灸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注意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与新生儿同步睡眠)以助产妇机体功能迅速恢复。适当运动,注意劳逸结合,促使气血流通。 (二)饮食调养 乳汁缺少,宜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加强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低盐、少油、且富有营养、品种多样化不偏食。如鲫鱼、冬瓜、海藻、丝瓜、香菇、山药、木耳、蛋、精肉。忌食辛辣刺激助阳化火之品,注意增加水分摄入,多喝汤。 1、豆腐丝瓜汤:取豆腐二块,丝瓜150克,猪蹄1只,香菇30克,盐、姜、味精各适量。先将猪蹄煮烂,再入豆腐块、丝瓜片与香菇、调料,煮约20分钟即成。能补气血,疗虚弱。增进乳汁分泌。 2、冬瓜鲫鱼汤:鲫鱼1-2条、冬瓜、葱、姜、盐少许。先将鱼下冷水锅,大火

产后乳少的中医调理

产后乳少的中医调理 产后乳少指产后乳汁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哺乳的需要,又称产后缺乳。多发生在产后数天至半个月内,也可发生于整个哺乳期。产后缺乳的发病率约为20%~30%,且有逐渐上升趋势。 中医学对该病的认识较为丰富和全面,早在隋《诸病源候论》中就有“产后无乳汁候”,首先提出了津液暴竭,经血不足可导致无乳。《千金要方》列出了“治妇人乳无汁共二十一首下乳方”,其中有至今临床上仍沿用的几种药物,如通草、漏芦、瓜蒌根,以及猪蹄、鲫鱼等催乳食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将本病分为虚实两类,“产妇有二种乳汁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这个指导原则至今仍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病的诊断较为简单,患者多为产后数天至半个月内,开始哺乳时,乳房无胀满感觉,乳汁稀少或全无。也有产后曾正常哺乳,后因种种原因导致乳汁减少或无乳。乳房多无任何不适,也可有胀痛,或伴乳房结块。 病因病机 缺乳常见的病因病机有两种,一种是患者素体气血虚弱,又因产时失血耗气,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乳汁化生乏源,导致乳汁甚少或全无。这种类型的缺乳很容易理解,所以老百姓都有给产妇补的经验,给产妇喝汤、让产妇吃高蛋白高营养的食品,都是为了达到补益的目的。 还有一种类型的缺乳是大家了解较少的,很容易被忽视的,那就是肝郁气滞型缺乳。患者常因产后抑郁,肝失条达,气机不畅,导致乳脉不通,乳汁运行不畅,因而缺乳。这种情况不是化源不足,而是有乳汁但是排出不通畅。现在临床上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现在的生活条件好,因虚而致乳少的情况较少,很多患者舌苔厚腻很明显,脉也没有明显虚象。常见患者这样自诉:“昨天穿山甲、今天王不留,早上猪蹄汤、晚上鲫鱼汤。乳房胀痛特别明显,但乳汁就是下不来。”这种情况下再盲目去补反而适得其反,越补患者乳房胀痛感越甚,但是乳汁就是出不来,这种类型属于实证。 故做出缺乳的诊断时,要明辨虚实。乳汁为血所化生,赖气以运行及控制,乳汁的有无、多少及排出情况均与气血有密切关系。故缺乳有虚有实,若气血虚弱,乳汁分泌障碍,内无乳汁可下,为真性缺乳,属虚;若乳汁来源本非缺乏,而由气机壅遏郁滞,管道不通,乳汁不能排出,为假性缺乳,属实。临床诊断过程中首先要询问病史,虚证患者常有产时失血过多等病史,而实证患者多有情志不遂等诱因。虚证患者通常乳房柔软,乳汁清稀,而实证患者乳房胀硬,乳汁质地浓稠。

产后奶水不足的7个中药方

增乳是“猪蹄”非猪脚 产后奶水不足让很多新妈妈放弃母乳喂养,坊间普遍相信,产后吃猪脚炖花生可促进乳汁分泌,你可得分清楚,真正能通乳的其实是猪蹄,因胶质含量较丰富,吃猪脚其它部位虽然也能吃到胶质,但量较少、脂肪也较多。猪蹄肉少、皮多,胶质含量相对较多,至于猪蹄外的猪脚或蹄膀部位,则会吃进较多的油脂。建议孕妇多吃底下的蹄子,少吃其他部位。 为了促进乳汁分泌,产后缺乳常用食材,包括猪蹄、鲫鱼、鲤鱼、鲢鱼、鲇鱼、墨鱼、河虾、赤小豆(或红豆)、花生、葱白、甜酒酿、豆腐、芝麻、金针花、莴苣、无花果等。不过,要保持乳汁充沛,还得保持饮食均衡营养丰富,要不,吃什么都没用。 产后奶水不足的7个中药方 1.猪蹄通草汤 猪蹄2只,通草15克,水1500毫升,放进砂锅内同煮至烂熟,吃猪蹄肉、筋,喝汤。每日一剂,连用3~5日。 主治:产妇乳滞型少乳、无乳。 猪蹄富含蛋白质、脂肪,有较强补血、活血作用。 通草有利水、通乳汁、消痈散肿之功效。 2.羊肉猪蹄汤 羊肉25克,猪蹄2只,油盐醋适量,肉炖烂,入佐料,吃肉,喝汤。一日一剂,连服3日。 主治:产后受寒乳少、无乳。 羊肉具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治产后虚冷的功效。 3.药煮肘子汤 猪肘一只,当归、王不留行各一份,三者按比例100:2:2搭配,用清水文火煮熟,午餐吃肉,随时喝汤。

主治:下乳健身。 猪肘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可补血活血,下乳强身。 当归为补血调经之妇科药。 王不留行为下乳要药,有行血通经之功效。 4.猪蹄寄生汤 猪蹄2只,王不留行4克,桑寄生10克。同煮至烂熟,吃肉,喝汤。一日一剂,连服3日。 主治:产后肝肾虚弱体有风湿症、筋骨酸软而少乳、无乳。 桑寄生有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之功效。 5.鲫鱼通草汤 鲫鱼500克,除鳞甲、内脏,通草6克,二者同煮,吃鱼喝汤。一日两次,一连吃3~5日。 主治:产后乳房发胀而乳汁不通者。 鲫鱼有和中补虚,渗湿利水,温中下气,消肿胀利水通乳之功效。 6.猪肝黄芪汤 猪肝500克,切片,黄芪100克,同煮至猪肝熟,吃肝,喝汤。一日三次吃完,连服3日。 主治:产妇肝虚。脾虚型泄泻。 气虚血脱而致缺乳、少乳。 黄芪为补气之要药良药。 7.中药验方 因乳腺发育不良而无乳或少乳者,应调整母体健康及精神状态,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哺乳期不口服避孕药。 中药:王不留行6克,黄芪12克,当归6克,通草6克,路路通6克,蒲节6克,水煎服,3~5付,一日一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