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

徐州中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科学规律与色彩美学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具备一定的色彩观察与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性的运用色彩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学时

132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推行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同时,结合中高职课程衔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等职业精神。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美术绘画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在课程设计中以多元智能的学生观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为教学理论指导,本着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原则,问题引导,联系实际,突出能力,强化应用,重在色彩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围绕家用纺织品设计员、广告设计员、室内设计员、动画设计员、淘宝美工等岗位要求,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美术绘画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家用纺织品设计师(助理)、平面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动画设计师(四级)等职业标准,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需求来确定课程内容。

3.课程以认识色彩科学规律与色彩美学知识,表现色彩与创造性的运用色彩为主,结合美术设计与制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任务,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有利于“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

式改革,有机融入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以基础知识、表现方法、实践应用的模块结构开展课程学习任务。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色彩造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画面表达处理能力和艺术审美感,能胜任相应美术设计和制作工作。

1.熟悉色彩基础理论知识,理解运用色彩原理表现形体的规律。

2.掌握水粉画的特性和基本绘画技法,能够恰当表现出各类静物色彩。

3.掌握正确观察方法表现物体间整体色彩关系,达到一定画面视觉效果。

4.理解运用色彩造型规律归纳色彩,为将来设计图稿的色彩搭配打下基础。

5.具有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竞争创新的能力。

6.具备良好的艺术审美、职业道德和专业修养。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六、教学

(一)教学方法

1.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情境,推行项目教学、主题教学、场景教学,实行做中学、做中教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2.课堂教学应多采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数字资源及现代教学技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静物写生、色彩归纳等实践性内容,训练时适时点评,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过程融入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等内容,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评价方法

1.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注重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综合课堂提问、训练活动、阶段检测等进行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

2.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概念、基本形式等,主要采用笔试评价;对于静物写生、色彩归纳等实践性内容,主要采用画面效果评价。评价的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与行业专家等。

3.及时客观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师生共同商讨改进的途径和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应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

1.教材的编写与选用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

2.教材以彩色图片为主,文字简明扼要,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阅读心理与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自主学习。

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材料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专业的发展。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发挥教研组、名师工作室等团队作用,合作开发、共享课程资源。

2.本课程需配备画室及一定数量的画架、画板、静物台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应配足配齐本课程常规的工具书和习作画册,并保证该资源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查阅的便利性。

3.定期安排学生参观相关企业,提高学生对色彩在美术设计和制作工作中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开发网络信息平台,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反馈时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库中的课程资源。

七、说明

本标准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美术绘画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适用于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绘画专业。

大学美育教学内容

大学美育

《大学美育》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授课对象为大学各专业本科生,课程属性为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大学本科各专业必修课。 讲授美育和美学理论知识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环节。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1、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就是要培养做人的基本素质,使青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美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完美的人格,它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和重要地位。 2、了解教育的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 1、高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基本任务,是要培养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根本任务,是要塑造完美的人格: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高校美育的实施,①教学活动(设置美育和文学艺术教育方面的课程,开掘和发挥所有课程的美育因素);②课外活动(组织文艺社团,举办美育方面的讲座演出、展览、参观、比赛等等);③校园环境的美化和文明校园建设等。 2、掌握美育的任务,了解美育的实施。 第二章美是什么 1、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代表性观点:美是理念,美是主观观念,美是事物的属性,美是关系,美是生活。以上观点对于认识美的本质的意义及局限性。

色彩静物教学大纲

色彩静物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 从素描过渡到色彩的一个专门性的练习.从中体会素描工具与色彩工具之间的差异性.并学会用色彩工具理解素描关系。 训练内容:1 单个物体的塑造2 简单组合静物练习 3 相对复杂静物练习 单色稿练习 教学目的: 从素描过渡到色彩的一个专门性的练习.从中体会素描工具与色彩工具之间的差异性.并学会用色彩工具理解素描关系.。 训练内容:1 单个物体的塑造 2 简单组合静物练习 3 相对复杂静物练习 训练重点:1 对颜色干湿厚薄的理解 2 黑白灰层次的区分和 3 用笔的塑造规律和变化 4 空间层次的理解 5 体积与质感的塑造 训练周期:一周(张数:开数:) 色彩认知过程训练 小色稿训练 教学目的: 从复杂的色彩关系当中学会概括大的基本色彩关系.,理解色彩基调在画面中的重要性。 训练内容:同一组简单组合静物的反复变调1 写生色调 2 同类色变调 3 对比色变调 4 自选色调变调 训练重点:1 理解整张画面的大的色彩气氛,也就是所谓的调性问题. 2 理解不同色调之间的颜色对比与和谐。

3 强化处理色彩的主动性。 训练周期:一周 点彩练习 教学目的: 在前阶段小色稿的训练基础上,把握整体的色彩关系的前提下对色彩关系进行细化,深入比较色彩之间的微妙变化. 训练内容: 1 区分同类色之间的色彩差异. 2 区分互补色之间的色彩差异. 3 理解各类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以及相互关系 训练重点: 1 体会光线照射下所行成的黑白灰以及投影之间的色彩变化. 2 同一颜色在不同空间当中的色彩变化 3不同颜色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色彩关系 4 理解由色彩的叠加,并置形成的色层变化 5 深入研究冷暖对比纯灰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 训练周期:一周 画面技巧专项训练 构图训练:让学生熟悉色彩构图规律,掌握构图的基本知识并熟练的运用。 训练内容:1 常规性构图 2 表现性构图 3 大场景构图 用笔训练:体会不同用笔给画面带来不同的效果。

《设计色彩》考试大纲

广东理工学院2020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设计色彩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设计色彩》课程是广东理工学院招收专科毕业生入读环境设计专业的考试课程之一。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该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较高的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和要求 基本要求:着重考核应试者能否熟练掌握光与色的关系,理解色彩的固有色、条件色、环境色及互相作用下形成的画面整体色调;熟悉和掌握原色、间色、复色、色相、明度、纯度、色性、色彩空间透视的含义与变化规律,牢记色彩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色彩在不同光源下的变化规律,掌握干画法、湿画法、干湿并用法、干擦接色法、色层叠加法等基本技法的表现;认识和理解物体的色感、质感和量感,掌握运用对比观察把握画面的色彩关系;正确分析、把握组合静物的透视、比例关系,正确处理好画面的构成与色调,使画面的整体关系协调;能画出构图美观、造型准确、素描关系清晰、色彩关系明确的全色调复杂组合色彩静物。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高等学校设计色彩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色彩基本原理 1、考试内容 (1)色、光原理 (2)色彩基本概念 2、考试要求 主要是对色、光原理,色彩本质,色彩基本属性和相关概念等的理解。 第二章色彩基础知识 1、考试内容 (1)写生色彩与设计色彩

(2)色彩的表现技法 (3)色彩画法的步骤、色调与设计 2、考试要求 主要是对色彩性质及工具、色彩表现技法、色彩画法步骤与方法、色彩搭配等的了解与认知。 第三章色彩感觉与联想 1、考试内容 (1)色彩感觉、色彩通感 (2)色彩的隐喻、色彩心理 2、考试要求 主要是对色彩感觉、色彩通感、色彩的隐喻、色彩心理的具体运用。 第四章色彩的表现与创意 1、考试内容 (1)色彩分解及表现、色彩归纳及表现 (2)装饰色彩及表现、意象性色彩 2、考试要求 从色彩写生的表现形式的基础部分开始,内容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从色彩写生引入到设计色彩部分,其中重点放在创意色彩这一部分上,着重色彩分解法、色彩归纳法、装饰性色彩和意象性色彩的相关内容,其主要目的是拓宽对色彩的表达思路和方法,增强设计色彩的视觉印象与表现力。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1、考试形式:色彩静物照片写生。 2、成绩评定: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考试用具和材料要求: ①八开水粉纸或水彩纸(考场提供); ②画夹(或画板)、铅笔、橡皮、颜料、画笔、水桶等绘画工具(考生自带)。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07030054 课程类别:考试 学时:54 课时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开课单位:艺术设计系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基础课。主要为学生学习本专业培养良好的色彩感觉、色彩搭配、色彩设计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很好的运用色彩、了解各种色彩的心理和情感、在色彩搭配方面有很强的掌控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色彩原理、认识色彩体系;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试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研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分析和评价色彩关系;并在掌握基本色彩规律的基础上,用构成语言创建新的形式与方法,从而提高形与色综合造型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为所学专业今后主干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要求 1、课程总体目标: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发展和特点。熟悉色彩构成的方法、法则、技巧、技能,并能将其应用到设计中去。 2、能力要求:了解色彩构成在当代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及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应用状况,并能具体应用。 3、实训要求:通过做各种练习,来达到提高对色彩的理解能力,并将其应用于设计中。 4、技法要求:掌握色彩脱胶方法,认识涂色工具,熟练运用工具进行涂色,熟练运用色彩对比与调和方法进行色彩搭配和色彩设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程内容共分五章,前一章为学习色彩构成所必须研究的有关色彩的物理知识,色彩的生理知识,以及色彩的混合,色彩的三要素与色立体等。后四章为色彩构成法,即以对比为主的色彩构成法和以调和为主的色彩构成法,以及色彩的心理知识,色彩在所学专业的应用,后四章内容为重点。 色彩构成法中对比与调和关系、色彩的心理是本课程难点。

大学美育

《大学美育》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授课对象为大学各专业本科生,课程属性为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得 本课程为大学本科各专业必修课. 讲授美育与美学理论知识就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得基础环节。开设本课程得目得,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得基本原理,以及美育得意义、任务与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得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得审美理想与审美情趣,发展对美得事物得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与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得自觉性。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培养全面发展得一代新人 1、教育得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就就是要培养做人得基本素质,使青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得人。 美育得根本问题就是要培养完美得人格,它就是人得基本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与重要地位。 2、了解教育得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得重要意义。 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得学科 1、高校美育得首要任务,就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得审美观.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正确得审美理想,健康得审美情趣,提高对美得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与创造力。根本任务,就是要塑造完美得人格:以美引善,提高学生得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得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得身心健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与谐得发展。 高校美育得实施,①教学活动(设置美育与文学艺术教育方面得课程,开掘与发挥所有课程得美育因素);②课外活动(组织文艺社团,举办美育方面得讲座演出、展览、参观、比赛等等);③校园环境得美化与文明校园建设等. 2、掌握美育得任务,了解美育得实施。 第二章美就是什么 1、美学史上关于美得本质问题得代表性观点:美就是理念,美就是主观观念,美就是事物得属性,美就是关系,美就是生活。以上观点对于认识美得本质得意义及局限性。 美得本质在于人得本质力量得对象化,在于人得本质力量得肯定与确证。所谓人得本质力量得对象化,人得本质力量得肯定与确证,就是指人在一定得社

《色彩》教学大纲

《色彩》教学大纲 学分:6 总学时:108 理论学时:108 面向专业:艺术设计 大纲执笔人:李竞群大纲审定人: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色彩、造型、材料是装饰设计的三要素,其中色彩占据了最直接的地位,对色彩的研究和分析是提高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修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的重要基础,对色彩规律及其运用的研究是每一个设计者必备的条件。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色彩基础知识、构成原理等,掌握基本配色方法和色彩设计原理。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应该结合色彩理论知识、分阶段、针对性的进行色彩配色练习、色彩写生练习、色彩构成练习、色彩归纳及色彩设计练习,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逐渐认识、掌握色彩,并逐渐熟练运用色彩作为设计工具。因此在课程教学的方法上,授课教师应该多准备实例素材,通过幻灯、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讲解,并通过课堂示范教学,使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写生技法及色彩设计的方法及步骤。从设计思路及设计表达能力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色彩知识(18学时) 第一节:色彩产生的原理 1、光与色:波长在380毫微米到780毫微米之间的电磁波能被人们所感觉,引起色感,称为可见光。 2、光谱:太阳白光可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光。 3、物体色:一般物体的固有色是由该物体吸收与反射光所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吸收与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4、光源色:①自然光②人造物体的发光 5、环境色:周围环境的色彩作用于物体,称为环境色。 第二节: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色彩的本来面貌。色环。 2、明度:色彩的明亮程度。 3、纯度(饱和度、彩度):色彩的饱和程度或鲜浊程度。 第三节:色彩的体系 1、色立体:借助于三维空间表示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关系。 2、孟赛尔色立体:以色彩的三要素为基础,色相称为Hve(简写H),明度称为Valve (简写V),纯度称为Chrome(简写C)。垂直轴对应明度,偏角对应色相,动经对应纯度。 3、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认为纯白有11%的含黑量,纯黑有3.5%的含白量。组成形式是以明度系列为三角形垂直边轴。 4、日本色研的色立体:以24色相组成色相环,垂直中心轴为明度色阶。 5、色立体的作用:配色词典 第四节:色彩的混合 1、三原色:①色光三原色:红、绿、蓝。②颜色三原色:红、黄、蓝。 2、色彩的混合:①加色混合:色光混合。②减色混合:色料的混合。③中型混合:视觉混合。 本章重点、难点:1、色立体 2、色彩的混合 建议教学方法:采用模型教具讲解孟氏色立体、奥氏色立体、日色研色立体;采用配色练习熟悉色彩混合效果。 思考题:1、光源色、环境色对物体固有色的影响。 2、孟氏色立体、奥氏色立体、日色研色立体的原理及形式。 3、配色识典的使用方法。 第二章:水粉写生(30课时)

大学美育2019尔雅答案

绪论 1 【单选题】 《大学美育》课程学习内容的逻辑路径是:A ?A、 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传递美 ?B、 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传递美 ?C、 欣赏美,创造美,发现美、认识美,传递美

?D、 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认识美,传递美 认识美 1 【单选题】下列哪部作品是萨缪尔·亨廷顿的著作?B ?A、《尼科马克伦理学》 ?B、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C、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D、论语》 2 【单选题】下面哲学家不属于古希腊时期的是B ?A、格拉底 ?B、卡尔 ?C、拉图 ?D、里士多德

【单选题】下面论述不符合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命题的是:D ?A、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现实美高于艺术美 ?B、美是生活”命题关注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 ?C、尔尼雪夫斯基斯基通过“美是生活”命题强调了美的理想性?D、“美是生活”说体现了科学主义精神 4 【单选题】“劳动生产了美”出自马克思的哪本著作?D ?A、《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C、《资本论》 ?D、《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5 【单选题】 在孔子的政治思想里,主要不包括下列哪一项内容D ?A、 “礼”

?B、 “中庸” ?C、 “仁” ?D、 “兼爱” 6 【单选题】下列内容,哪一项不是出自老子《道德经》C ?A、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B、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C、即世界,世界即我。 ?D、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单选题】冯友兰先生认为什么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A ?A、人生境界 ?B、天人合一 ?C、阴阳五行 ?D、中庸思想 自然美之美育 1 【单选题】从动物的快感进化到人的美感的根本前提是()D ?A、以模仿动物为美 ?B、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 ?C、性的选择 ?D、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2 【单选题】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色彩构成 课程英文名称:Color composition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 总学时数: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学时实验学时:24学时 总学分: 开课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 参考教材:《21世纪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美术·艺术设计专业“十二五”精品课程规划教材》.主编:范文南,出版地:沈阳,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 参考资料:《色彩构成/普通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系列教材》(修订版).主编:于国瑞,.出版地:北京,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月。 《色彩构成》主编:约瑟夫·阿尔伯斯,李敏敏译,出版地:重庆,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4月。 《色彩构成/二十一世纪艺术设计基础精品课程规划教材》主编:程悦杰历泉恩张超军,出版地:北京,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1月。 《色彩构成/创意设计系列教材》主编:韩久海,出版地:北京,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4月。 《色彩构成基础与应用/艺术设计新视点丛书》主编:周慧,出版地:北京,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月。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色彩构成》是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它连接着绘画与设计的结合。 《色彩构成》本门课程将为学生后续学习《标志设计》、《广告设计》、《海报设计》等课程奠定基础,是以教师讲解辅导,学生手绘练习为主的课程,将理论课内容实践化,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上完整的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2.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本课程主要讲授利用色彩的构成要素、色彩与视觉生理、色彩与心理、色彩的混合、色彩对比、色彩解构与重组等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主要获得色彩搭配的原理、规律、法则、技法而获得色彩审美等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色彩构成的组织形式,基本规律和方法等基本能力。 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获得能够独立完成丰富的色彩组织、构成色调、有秩序的达到对比与和谐,最终达到在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中,灵活运用色彩构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符合功能和审美的色彩设计等基本素质。 3.本课程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 ⑴讲授: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对产品设计表现技法的基本内容、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色彩构成是设计师之后进行设计的基础,它既是一种语言,又是设计的组成部分。所以要求学生必须先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循序渐进的学习,从

大学美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美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University Aesthetic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学时:54 学分:1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学院航服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人文素质教育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第一章要求了解美育教育的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大学生审美活动的特征;以及大学生和美育的关系。 2、第二章要求了解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主要观点,以及美根源于社会实践,劳动创造了美。了解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色彩、形状、声音;掌握形式美的法则。 3、第三章要求了解自然美与社会美的本质和特征。了解风光美的三种类型和风光美的构成;掌握风光美的主要风格。掌握人的美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生活美、社会环境美的构成。 4、第四章要求艺术美和科技美之间的区别。了解科学技术与审美文化的关系,以及科学美、技术美的本质特征。 5、第五章要求掌握审美的四种基本范畴,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6、第六章要求了解艺术的分类和社会功能。 7、第七章要求掌握文学艺术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关系以及它的虚构问题是什么。 8、第八章要求了解文学艺术的典型问题。 9、第九章要求了解形象思维的定义,掌握它的特点以及一些潜思维与灵感的关系。 10、第十章要求掌握文学艺术的构成的细节,了解它的结构与情节。 11、第十一章要求了解文学艺术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

徐州中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科学规律与色彩美学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具备一定的色彩观察与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性的运用色彩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学时 132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推行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同时,结合中高职课程衔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等职业精神。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美术绘画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在课程设计中以多元智能的学生观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为教学理论指导,本着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原则,问题引导,联系实际,突出能力,强化应用,重在色彩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围绕家用纺织品设计员、广告设计员、室内设计员、动画设计员、淘宝美工等岗位要求,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美术绘画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家用纺织品设计师(助理)、平面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动画设计师(四级)等职业标准,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需求来确定课程内容。 3.课程以认识色彩科学规律与色彩美学知识,表现色彩与创造性的运用色彩为主,结合美术设计与制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任务,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有利于“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

《色彩》考试大纲

《色彩》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高职升本科”考试是为选拔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应届优秀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而组织的考试。 二、考试科目 《色彩》 三、适用专业 本课程考试适用于报考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考生。 四、考试目的 《色彩》考试的目的,旨在了解考生对色彩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考测考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认识能力、色彩关系和色调的把握能力、色彩的表现力及利用水粉或水彩绘画工具材料塑造形象的能力。 五、考试内容 色彩静物默写 1、测试学生对色彩的认识程度及对静物写生的色彩表现力。 2、测试学生对光与色变化的把握能力。 3、测试学生用色彩关系表现物体的空间、质感的变化能力。 4、测试学生运用色彩感觉处置画面的能力。 5、测试学生色彩审美、色彩构成和色彩节奏的运用能力。 6、测试学生利用绘画语言组织画面、表达情感、传达思想及统帅画面的能力。 六、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80分钟 考试题目:色彩静物 考试要求: (1) 静物默写,自选7---9件静物(含衬布),自己组合构图,完成考试作业一幅。 (2) 默写内容中要包括深色衬布和浅色衬布各一块,陶罐一个、瓷盘一个、不锈钢餐刀一把。 (3) 限用水粉或水彩表现。 (4) 要求构图完整、色调明确、风格统一、整体感强。 (5) 对创意新颖、风格独特、情感强烈、具有个性的表现性作品尤为提倡。 序号项目名称题数计分计划用时(分钟) 一色彩静物默写 1 100 180分钟 七、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一:刘凤鸣. 色彩静物.以色塑形[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 参考书目二:陆琦. 色彩静物画法详解[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参考书目三:李想、李超. 教学视界大临本:色彩静物多色调训练[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参考书目四:刘德臣.画说画解—最新联考色彩静物默写考题范画30例[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3 参考书目五:蔡健. 色彩静物默画与变调训练[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 参考书目六:黄思涵. 美术基础技法超细致详解——水粉静物[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色彩构成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色彩构成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位置是不言而喻的。色彩构成课程教学的任务有两个:一是方法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二是解决色彩的运用问题,即通过对基本色彩规律的掌握,举一反三地应用于专业设计。它是一种形象构成,传递一种情感。要求学生掌握色彩最基本的使用概念,色彩的工具与材料及其使用方法与设计更加亲近起来,强化色彩的结构、空间、质量的概念,灵活运用色彩的创作方法与步骤,理解色彩的表现技巧,深入地理解色彩构成的本质。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还没模式可循,许多院校采用实用主义的态度,即将一般本科艺术院校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略加“压缩”、“削减”而粘来就范,形成多年来煮“夹生饭”式的现象。为结合高职教学改革的特色,我们从内容、课时、学生素质与本科院校相比,深切地体会到——必须把色彩构成教学的改革渗透到“三个阶段”的整合中去,才能形成一个适合于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的模式,才能完成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目标。 第一个阶段是基本训练,这一阶段是从色彩基本理论教学起步,进行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色彩表达能力。 第二个阶段是技能训练,这一阶段是从色彩的知觉效应出发,运用科学原理与形式美相结合的法则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创造性能力。 第三个阶段是结合专业方向的技法训练,这一阶段是从专业方向出发灵活进行包括:具象、意象、抽象训练。 通过这三阶段表现性、综合性的色彩构成训练,突出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和针对性训练,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应用设计能力,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在教学实践进程中,我们不断对原有的课程进行补充、调整和修订,使其更加适应新职业岗位对于设计艺术技能的需求。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本课程从1985年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美术装潢专业)成立以来,一共经历了3个主要历史阶段 色彩构成课程的初步建立与摸索阶段 1985年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邯郸地方经济的优势,决定设立“美术装潢专业”专业,培养邯郸及周边地区急需的美术装潢设计人才。成立初期,在师资队伍、教学经验、专业建设上都是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课程建设上,采取了先从市场、行业调查入手的做法,对邯郸市及河北省地区进行了初步的专项调查,了解美术装潢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再向有关高等院校的美术设计专业进行专业考察学习,初步构建了美术装潢专业课程。于1985年秋季正式招生,进行了正常的色彩构成课程教学。 色彩构成课程的改革和完善阶段 1993年秋季,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了艺术系,“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二个独立的专业,艺术系组成了专业基础教研室。根据装潢广告产业的迅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形势,学院正式下文决定将“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列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并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成立了以院领导为首的专业建设改革领导小组,进行更广泛的市场和行业调研,对色彩构成专业课程和教学大纲进行了重大调整,决定强化基础,突出现代设计能力的培养,改革后的课程教学取得明显效果。 色彩构成课程的发展与创新阶段 2002年“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力度,决定申报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在院领导和全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对装潢艺术设计专

《美学》教学大纲

《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美学 英文名称:Esthetics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5-7 学时:32学时 学分:2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描述 视觉传达专业开设《美学》是实施大学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以审美关系与人类审美活动为主要对象,研究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艺术的审美关系,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人文学科。通过美学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理解美学的基本特性,把握与理解审美活动的结构与特点,了解美的类型或形态,体悟美的文化意蕴以及审美活动的人类学起源与宇宙学根据,从而增强学生的美学修养,开启学生的人文智慧,树立健康的审美观,为学生学习其他艺术类课程、从事各项社会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目的 采用理论讲授、课堂讨论、观摩分析作品和艺术现象及审美现象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抽象的理论进行深入的理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课程有全面的认识,系统掌握美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对不同的美学原理、重要美学概念的内涵、重要文论家的观点等有清晰的认识;能够运用美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审美活动、解释审美现象;理论思维能力、理论概括能力和理论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感性直观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的有机结合;了解什么是美,懂得如何欣赏美、创造美,做一个懂美、爱美、创美的人。 四、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 第一章美学导论(4学时)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美学 1.美学的研究对象; 2.美学的研究内容; 3.美学学科的发展史。 二、为什么学习美学 1.学习美学的必要性; 2.学习美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美学的课程性质; 2.学习美学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如何运用美学的学习方法学好美学。 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美学这门学科的性质; 2.理解美学学科的发展简史; 3.掌握美学这门课的学习方法; 4.具备一定的美学分析能力。 第二章审美发生论(4学时)教学内容: 一、美学史上的几种审美发生论 1.模仿说; 2.游戏说; 3.生物本能说; 4.巫术说; 5.符号说; 6.劳动说。 二、巫术直观与世界的象征化 1.巫术及巫术直观; 2.世界的象征化和神话、语言、符号。 三、身体劳作与“手艺” 1.身体劳作与手艺;

基础色彩(设计)教学大纲

《基础色彩》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基础色彩 适用专业:设计专业 总学时:48学时 一、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本课程为设计专业专业课,也是学生本科四年的必修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绘画基础和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使学生在绘画中将感性认识理论化、科学化,运用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指导色彩表现技巧,提高学生色彩修养的创造性和色彩思维能力。通过色彩写生练习将色彩理论与色彩实践相结合。使其逐步掌握一定的色彩理论、色彩感性知识及一定的造型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色彩理论知识和自然光色变化规律,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较好地掌握色彩工具性能的一般常识,通过色彩写生练习提高实践能力和色彩运用与创造能力,了解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增长见闻。通过欣赏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色彩画,从而提高学生欣赏色彩画的审美能力。熟悉色彩画的不同表现技法与技能,掌握基本的色彩画的表现方法。 (2)教学重点:掌握室内色彩静物写生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色彩技法的基本规律 (3)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为素描,后续课程为色彩基础、设计基础、装饰基础、图案、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装饰技法及漆艺设计,环境基础设计在色彩运用上都与本课程有内在联系。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示范与技巧讲座相结合,运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和直观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并且在色彩写生练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运用色彩知识的能力。(三)课程考核办法 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学生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并由本教研室教师集中打分评定,任课教师再结合学生平时成绩、举办绘画作品展等情况,来集中评定学生的考核成绩。(考试) 二、讲授内容 (一)课程名称:基础色彩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 课程学时:48学时 课程安排:一年级 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本课程通过加强学生的色彩基础练习,即从客观到主观,从认识到理解,从造型到色彩,全方位循序渐进地训练,使其逐步掌握一定的色彩理性、色彩感性知识,强化构图关系,色调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章色彩理论(课时12节) 第一节色彩原理

《大学美育》课程问卷调查表一

安徽新华学院2013-2014第二学期素质教育选修课作业 《大学美育》课程问卷调查表一 说明:本调查表由《大学美育》课程组教师设计,目的在于了解选修该课程学生的基本状况,真实回答是唯一要求,不做最后成绩评定的依据。请同学们认真回答以下问题,作为我们了解情况,改进教学的主要依据。谢谢同学们的配合!下载后打印纸质稿一份,完成后,于第二次上课时交给授课教师。 院系姓名学号年级专业 认真阅读以下题目,在你认定的选项后面画√,可以多选. 1.你的基本状况 性别 A男 B女 专业 A文 B理 C经管 D医药 E艺术 F其他 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E其他 2. 你选修大学美育的目的 A增加审美修养 B获得学分 C其他 3. 你对大学美育课程的理解 A知识学习类课程 B思想品德类课程 C审美教育类课程 D其他 4. 你以前学习过艺术类的课程主要有 A绘画 B音乐 C舞蹈 D书法 E其它 F无 5. 你学习过美育或者美学方面的课程吗? A学习过一段时间 B深入学习过 C听说过 D从来没有 6. 你认为审美教育对大学生个人成长有没有作用? A有很大作用 B作用不明显 C没有作用 7. 如果你认为审美教育对个人的成长有作用的话,这种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A拥有关于美的知识 B提升审美能力 C美化日常生活 D改变精神气质 8. 在美育与智育的关系上,你的看法是: A 美育促进智育的发展 B 美育影响智育的发展 C美育和智育没有必然联系 9. 在美育与德育的关系上,你的看法是: A美育促进德育的发展 B美育影响德育的发展 C美育和德育没有必然联系 10. 你对着装方面的时尚风格的看法是: A时尚的必定是美的 B时尚的不一定是美的 C时尚的对一部分人来说是美的11.在美感和性感问题上,你的看法是: A美感就是性感 B性感包含美感 C美感作用于人的精神方面,性感作用于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 D不清楚二者的关系 12. 分辨一幅人体图片是属于艺术或者色情的主要依据是: A图片表现的是否具有精神方面的美感 B图片表现的是否具有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快感C无法区分 13. 你希望在大学美育课程中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 A分清美丑的界线 B能学到与艺术有关的知识(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 C日常生活美化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D提升人的精神品位方面的知识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色彩构成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合称为设计的三大构成,是设计的各门学科的基础课程,在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的: 《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从理性的角度和色彩美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的高度为各艺术设计专业提供色彩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指导。通过对色彩构成基本规律的学习,掌握色彩在构成关系上的科学原理,明确使用色彩的目的性和功能性,以及了解相关色彩组合,变化的基本规律,通过色彩构成作业,进而强化理性认识,为设计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重点: 色彩的构成原理,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及色彩的心理象征意义。此部分重在操作,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增强对色彩的构成规律及色彩的心理意义的认识与理解。 本课程重难点: 色彩的心理。色彩的心理涉及到了物理学、生理学、美学及心理学,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与把握,但色彩的心理因素却在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一部分重要理解,以色彩的表现创作为辅助,最终达到让学生对色彩的心理意义的理解与掌握。 第二部分学时分配 课时:51节

注:学时分配及内容将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调整。 第三部分讲授部分 第一单元色彩的物理理论【知识要点】 1.色彩产生的原理。 2.色彩的表示方式。 ★孟塞尔色立体。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科学地理解色彩产生的原理。

⒉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辨别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色彩观,使其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具有分析色彩现象和科学地运用正确的色彩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 【重点、难点】 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 第二单元色彩的分类与特征 【知识要点】 ⒈色彩的分类。 ⒉色彩的基本属性。 ⒊色彩的混合。 【能力目标】 ⒈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对色彩的分类有一个系统的理解。 ⒉从新的层次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 ⒊理解色彩混合的几种类型并能独立完成相关作业。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色彩观,使其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具有分析色彩现象和科学地运用正确的色彩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 【重点、难点】 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几种类型的色彩混合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第三单元色彩与心理 【知识要点】 1.色彩的视知觉现象。 ⒉色彩的情感与思维。 【能力目标】 ⒈通过学习让学生对色彩的对比、色彩的适应、色彩的稳定性、色彩的易见度、色 彩的膨胀与收缩、色彩的前进与后退、色彩的错视现象的理论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⒉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对色彩的情感、色彩的性格与象征、色彩的联想、色彩的味觉、嗅觉的联想、色彩与形状、色彩的音乐感的理论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素质目标】

大学美育教学计划

《大学美育》教学计划 一、本课程的目的。 讲授美育和美学理论知识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环节。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二、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1、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就是要培养做人的基本素质,使青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美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完美的人格,它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和重要地位。 2、了解教育的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 1、高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基本任务,是要培养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根本任务,是要塑造完美的人格: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高校美育的实施,①教学活动(设置美育和文学艺术教育方面的课程,开掘和发挥所有课程的美育因素);②课外活动(组织文艺社团,举办美育方面的讲座演出、展览、参观、比赛等等);③校园环境的美化和文明校园建设等。 2、掌握美育的任务,了解美育的实施。 第二章美是什么 1、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代表性观点:美是理念,美是主观观念,美是事物的属性,美是关系,美是生活。以上观点对于认识美的本质的意义及局限性。 美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所谓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展开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特性以及具体表现这一特性的人的创造才能、智慧、勇敢、思想、情感等本质力量,通过社会实践(首先是生产劳动,还包括社会斗争、科学实验、艺术活动等等),在人类的实践对象(自然和社会)、人类创造的产品(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体现出来。 美是由一定的内容和相应的形式构成的。美以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形象性和感染性是美的显著特征。 美根源于实践之中。美最初是从人类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美和真、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社会实践。 2、了解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主要观点; 理解美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服装专业《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面向我校服装设计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构成形态学相关理论知识,理解形态构成的设计原则,掌握构成设计应用和绘制方法,培养学生创意设计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学习和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色彩构成的概念4学时(理论4学时) 一、色彩构成基础知识 1. 色彩构成的概念 2.色彩构成的表现方法 3.系统化表示法 二、色彩的形成 原色:无法用其它颜色调配出的颜色红黄蓝 间色:两种原色混合所得出的颜色橙绿紫 复色:三种原色和两种以上的间色按比例调配出的颜色 固有色:物体所固有的颜色 光源色:光照本身的颜色 环境色:物体所处环境的色彩对物体所产生的影响 补色:色相环上直径两端正对的颜色被称为互补 三、色彩体系 (一)孟塞尔色彩体系 (二)奥斯特瓦德色彩体系

(三)日本色配色体系 色彩的分类 色彩构成的三属性: 色相明度彩度 明度推移、彩度推移 四、色彩和性格 红:兴奋、活泼、热情、健康有挑战性 橙:饱满、成熟富有食欲感、华丽、温暖、愉快 黄:轻快、透明、辉煌、充满希望 绿:春天、成长、生命、希望 蓝:透明、清凉、冷漠、流动、深远 紫:高贵、庄重、奢华、具有神秘感 白:明亮、干净、纯洁、扩张感 黑:沉静、神秘、消极 五.色系和色调 一、色调的分类 二、色调之间的关系 互补色关系对比色关系临近色关系同类色关系第二章色彩的对比与搭配4学时(理论4学时) 一、明度对比 高长调——明朗低短调——轻柔 中长调——强壮中短调——老成 低长调——威严低短调——沉重 中高调——希望中低调——平凡 二、彩度的对 高强对比——响亮高中对比——强烈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一、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 色彩是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学校各类美术与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促进技能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美术与设计类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教授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色彩规律;熟悉色彩和色彩画的工具、材料及性能,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能;并通过色彩训练诱发学生的色彩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设计和创作中熟练地组织和表现色彩打下基础。 3.教学要求: 色彩教学活动,要执行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教学中,要把审美教育、造型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渗透到各个教学内容和环节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美术素养,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设计)能力。 4.教学课时安排: 总课时:120课时。 5.确定教育教学内容的原则: 1、思想性原则。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指导。要求初步掌握色彩规律和基本技法,着重强调色彩塑造和构成能力的培养。 2、审美性原则。选择能使学生得到美感熏陶的知识和训练内容,将审美教育贯穿始终。 3、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原则和实用性原则。精选那些专业需要的,并适用于艺术设计技能型人才素质提高的内容。 4、实践性原则。以色彩理论讲授为先导,技能训练为主体,强调把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联系起来,把技能的训练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服务于社会生活,富于职业教育特点。 二、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第一模块色彩原理(8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光与色的关系;在对不同光源色的探究分析中养成认真观察、细心分析的良好习惯,了解光源色与物体固有色以及画面整体色彩的关系;初步体验色彩引起的视觉心理感应。 2、掌握色的三要素、色彩对比、色调等词汇含义;掌握色的混合、色彩对比手法和表现规律,理解色调的形成、变化及类型。 讲授要点: 1、光与色的关系。包括色彩的来源、光与色的关系等。 2、色彩的物理原理、生理原理、视觉心理。 3、色彩的常用词汇,主要内容有原色、间色与复色,色相、明度、纯度、条件色、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色彩空间透视、补色关系等一些基本概念。 4、色彩的基本规律讲解。 教学内容安排: 1、光与色的关系,色彩基本原理与视觉心理 2学时 2、色彩基本词汇和基本规律 6学时 第二模块色彩表现(104课时) 教学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