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要求:

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阳光充足,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两次,每次30分钟,但应避免对流风。室温以22~24℃,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空调调节室温恒定。晨间沐浴时室温应保持在28℃左右。二、保持体温恒定:

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给予保暖。置暖箱或远红外辐射台保暖,以保持体温恒定。注意集中操作,避免经常开箱门,影响保暖。体温过高,可松包被或适当物理降温。

三、维持有效呼吸:

取仰卧位,肩下放置小软枕或水枕,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给氧患儿每天晨间更换湿化瓶内注射用水。

四、合理喂养:

遵医嘱及时喂养,首选母乳喂养,不宜母乳喂养者,给予配方奶。无吸吮能力者可用滴管,吸吮和吞咽能力差者可给予鼻饲。喂奶后,竖抱婴儿,轻拍背部,排出空气,轻放床上,取头稍高右侧卧位,观察片刻,无异常方可离去,避免因吐奶而发生窒息。

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病情每隔四小时测体温一次,随时注意观察呼吸,心率的变化。每周测体重1-2次。

2、观察面部及周身皮肤颜色,以及脐部和大小便,哭声,有无抽搐及饮食呕吐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六、预防感染:

1、严格执行新生儿室工作制度,做好奶具、器械、器具及物品的消毒处理工作。

2、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3、加强基础护理护理:

(1)皮肤护理:每日擦澡一次,水温以40℃左右为宜,将腋窝、颈部、腹股沟、外阴等皮肤皱折处清洗干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并检查全身情况。

(2)眼部护理:每日擦澡后,用生理盐水棉签由内眦向外眦擦拭眼部有分泌物时,遵医嘱应用眼药水或眼药膏,保持眼部清洁。

(3)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口腔两次,同时检查口腔有无异常,动作要轻柔。

(4)脐部护理:每日沐浴后,用安尔碘环形消毒脐带根部,观察脐带及周围皮肤有无异常,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5)臀部护理:每3时更换尿裤一次,每次大便后用婴儿湿巾擦拭臀部,腹泻儿应随时更换,保持臀部皮肤干燥,以防新生儿红臀的发生。

七、做好出院时宣教工作,如喂奶方法、皮肤护理、预防感染、定期检查等。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要求: 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阳光充足,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两次,每次30分钟,但应避免对流风。室温以22~24℃,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空调调节室温恒定。晨间沐浴时室温应保持在28℃左右。二、保持体温恒定: 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给予保暖。置暖箱或远红外辐射台保暖,以保持体温恒定。注意集中操作,避免经常开箱门,影响保暖。体温过高,可松包被或适当物理降温。 三、维持有效呼吸: 取仰卧位,肩下放置小软枕或水枕,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给氧患儿每天晨间更换湿化瓶内注射用水。 四、合理喂养: 遵医嘱及时喂养,首选母乳喂养,不宜母乳喂养者,给予配方奶。无吸吮能力者可用滴管,吸吮和吞咽能力差者可给予鼻饲。喂奶后,竖抱婴儿,轻拍背部,排出空气,轻放床上,取头稍高右侧卧位,观察片刻,无异常方可离去,避免因吐奶而发生窒息。 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病情每隔四小时测体温一次,随时注意观察呼吸,心率的变化。每周测体重1-2次。 2、观察面部及周身皮肤颜色,以及脐部和大小便,哭声,有无抽搐及饮食呕吐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六、预防感染:

1、严格执行新生儿室工作制度,做好奶具、器械、器具及物品的消毒处理工作。 2、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3、加强基础护理护理: (1)皮肤护理:每日擦澡一次,水温以40℃左右为宜,将腋窝、颈部、腹股沟、外阴等皮肤皱折处清洗干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并检查全身情况。 (2)眼部护理:每日擦澡后,用生理盐水棉签由内眦向外眦擦拭眼部有分泌物时,遵医嘱应用眼药水或眼药膏,保持眼部清洁。 (3)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口腔两次,同时检查口腔有无异常,动作要轻柔。 (4)脐部护理:每日沐浴后,用安尔碘环形消毒脐带根部,观察脐带及周围皮肤有无异常,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5)臀部护理:每3时更换尿裤一次,每次大便后用婴儿湿巾擦拭臀部,腹泻儿应随时更换,保持臀部皮肤干燥,以防新生儿红臀的发生。 七、做好出院时宣教工作,如喂奶方法、皮肤护理、预防感染、定期检查等。

新生儿护理管理制度

新生儿护理管理制度 一、一般护理工作 1、皮肤护理 保持全身皮肤的清洁是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的重要条件,要随时更换污染的诼物,更衣时要注意保暖。 2、头部护理 每日用温湿毛巾擦拭头部1~2次。 3、口腔护理 一般患儿可在喂奶后喂两小勺温开水,对危重禁食患儿用消毒棉棍沾浸温开水轻轻涂擦,但禁用纱布擦拭。 4、脐部护理 一般每日晨晚护理时按无菌操作程序清洁脐部,脐部感染者可用1.5%碘酒消毒或安尔碘消毒。 5、臀部护理 一般要每日用温水冲洗臀部2~3次或涂保护油,预防红臀和尿布湿疹的发生。 二、喂养工作 1、母乳喂养:尽可能地进行母乳喂养。 2、人工喂养,一般每3~4h喂奶1次,夜间根据需要停喂1次。 3、喂水工作,在两次喂奶之间即喂1次水,量为奶量之一半。 4、输液,对危重新生儿进行输液支持是完全必要的,但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输液速度太快。 5、室温保持在22~24℃,早产儿24~26℃晨间护理时可略升高2~3℃,湿度保持在55%-65%。 6、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新鲜,定期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和空气培养。 7、保持工作人员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严格地执行护理工作前洗手制度。

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 1、母婴室应设置在新生儿室相近的独立区域,并设置有洗手装置。工作人员进入室内接触婴儿前后应洗手,非工作用品禁止携带入室。 2、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1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浸泡消毒、清洗、凉干后备用;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患儿的引流液、体液、血液等液体标本应该用消毒液消毒后排入污水处理。病房和走廊地面每天湿地拖地3次,有污染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3、隔离婴儿用具必须单独使用,实行双灭菌。 4、婴儿所用被褥、衣物、尿布(建议使用纸尿裤)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 5、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制度。 6、室内用品、母婴床、家具等定期清洁消毒。母婴出院后,其床单、暖箱等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7、母婴一方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均应及时与春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感染性强的疾病,如脓疱疮、新生儿眼炎、鹅口疮等时应及时隔离。 8、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的接触。 9、严格探视陪住制度。 10、每月必须对母婴室空气、物表、消毒剂以及医护人员的手做一次微生物监测,并保存好检测记录,对不合格的以及接近限值的必须及时分析原因并积极采取措施,重新监测直到合格。 11、对有乙肝、先天性梅毒等传染病的患儿,应实行隔离治疗,并在病历夹、床头卡上标明“乙型肝炎”等标志,所用用具、物品、被服单独放置,单独处理。 **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NICU工作制度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一. 1.患儿入院时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危重者立即送监护室进行急救,如一般情况可,予入院处置。 2.更换衣被,观察患儿全身情况,核对患儿性别、出生日期、体重并填写手脚圈,系在患儿手脚上,测量体温、体重并记录。通知医生及时诊治。 3.向患儿家属介绍病区的环境及有关病区的管理制度。 4.做好入院各项登记。 5.患儿入院后,护士应及时了解病情,书写护理病历。 理出院。 2.停止一切治疗、护理,取消各种治疗卡,整理病历。 3.家属办妥出院手续后,给予婴儿换衣。更衣前后认真核对姓名、性别、腰牌、床头卡、手脚圈,检查全身情况。 4.婴儿交给家属时,再次核对,准确无误后才能交给家属。 5.交给家属出院小结、病历卡、出生卡(做好登记签字),并做好出院宣教。(喂养、服药、预防接种、听力筛查、门诊随访等。) 6.取下床头卡、护理等级、饮食标志及诊断卡,做好出院登记。 18~22度为宜,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 2.按患儿不同年龄与病种分别收住,对感染与非感染疾病必须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感染。 3.患儿入院后测量体温、体得,做好记录,并及时通知医生诊治。 4.对病情危重者要及时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械,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5.病情较重或发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一般患儿可适当活动,保证病儿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6.按分级护理要求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按医嘱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7.按规定要求每日测量体温,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 8.做好患儿的生活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卫生,教育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9.加强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认真做好书面及床头交班。 10.根据病情向家属做好疾病知识教育及卫生保健知识宣教。 11.患儿出院后,做好床单位及用品的终末消毒处理。 体温保持稳定。 观察要点: 1.了解患儿孕周、体重、日龄,观察生命体征及 吃奶情况,注意有无并发症。 2.观察暖箱的工作性能。 护理措施: 1.入箱前,评估患儿的孕周、体重、日龄及病情, 暖箱调至适当温度预热,加湿化水,检查暖箱运行是否正常。 2.患儿入箱后,一切护理操作均在箱内进行,尽 量少开门,以免暖箱内温度波动。 3.按规定测体温,并根据体温调节箱温,严禁骤 然提高箱温,使患儿体温突然上升,造成不良后果。 4.暖箱每天清洁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清洁,每周 更换暖箱一次,湿化水每天更换。 5.观察暖箱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妥善处 理。 6.患儿出暖箱后,继续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并 做好记录。关闭暖箱的电源,倒湿化水,整机 1. 清洁。 2.根据医嘱配制奶量。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Microsoft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Microsoft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流程、常见操作流程 目录 1、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3、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4、早产儿护理常规 5、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6、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 7、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8、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9、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10、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1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1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一.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1.新生儿入室后,核对手条、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及体重、体温,检查出生记录是否完整。同时检查新生儿全身和一般情况呼吸、皮色、畸形,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做入室评分:(第三次如Apgar 评分。 2.病室温湿度适宜,保持温度2224℃,湿度5565,注意空气流通,定时换气,保持病房清洁并定期消毒。3.填写住院病历及各种卡片。4.处理胎脂,测量入室油浴后肛温;做好眼部护理、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等基础护理;每日洗澡一次或擦浴。 5.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变化:脐带断端有无出血、皮肤颜色、呼吸、体温、大小便、呕吐、畸形、产伤、哭声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6.每日称体重 1 次,保持体温,每日测体温两次,体温低于36℃或高于37.5℃,每四小时测一次。婴儿抚触每日两次。7.喂养母乳喂养或遵医嘱喂配方奶,出生后半小时早吸吮、早哺乳,母乳按需喂养,母婴分离时每 3 小时(早产儿、小样儿按医嘱)喂奶一次。8.根据有关规定,进行预防接种。9.在执行护理和治疗操作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二)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有无发热、咳嗽、气促。2.有无鼻翼扇动、发绀、三凹征。 3.有无嗜睡、意识障碍、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无气胸、脓胸、DIC 症状;有无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二)护理要点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粘稠,痰不易咳出者,可采用雾化吸入。3.执行呼吸道隔离,保持空气新鲜。 4.保证充足水分、热量,喂奶时将患儿抱起或抬高头部,以防止溢乳或呕吐造成窒息,喂奶时应少量多次,必要时给予鼻饲。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T、P、R 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应立即报告医生。 6.必要时给子氧气吸入,做好呼吸道管理,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勤翻身拍背并少量多次喂水。 7.注煮有无气胸,如发生呼吸困难、气促、口唇青紫等,及时报告医生。 8.静脉输液时速度不可过快,详细记录出入量。 9.腹胀患儿遵医嘱及时给予肛管排气。10.加强皮联护理,每日全浴一次,注意保持脐部、臀部、会阴部的清洁、干燥。 三)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观察有无窒息、呼吸障碍、陈发性青紫。2、精神意识状态,如有无兴奋与抑制相继出现。3、有无呕吐、高声尖叫、呼吸不规则、吸吮、吞咽反射消失和强直性痉挛等表现。4、有无囟门饱满、项强、膝反射及浅反射亢进。5、严重者,注意有无昏迷、瞳孔大小不等、呼吸变慢、心音弱且不规则、深浅反射均消失等。(二)护理要点1、头部抬高15—30 度,保持患儿安静,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一切护理集中进行,做好选用留置针,减少穿刺防止加重颅内压2、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3 根据缺氧程度给氧4、保证供给足够的能量,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5、严格消毒隔离,不交叉喂养,防止交叉感染。 四)早产儿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心率变化。2、观察哭声、面色、脐部及对外界的反应。(二)护理要点 1.保持病室温度在适宜,对体温较低的给予暖箱保暖。 2.保暖:体

儿科操作常规及流程

儿科护理操作常规及流程 目录 一、体温测量法1 二、脉搏测量法2 三、呼吸测量法3 四、血压测量法3 五、婴幼儿沐浴法4 六、配奶与消毒法6 七、婴幼儿约束法6 八、婴幼儿大、小便标本采集法7 九、婴幼儿氧气吸入法9 十、先天性巨结肠洗肠法10 十一、婴幼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术10 十二、简易呼吸气囊操作法11 十三、机械通气操作法11 十四、机械通气病人密闭式吸痰法12 十五、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13 十六、压缩雾化吸入法14 十七、肝部理疗仪法15 十八、深部机械排痰使用法15 十九、叩击震颤排痰操作流程16 二十、注射泵的操作流程17 二十一、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流程18 二十二、口罩使用技术的操作流程20 二十三、留置针封管技术操作流程21 二十四、儿科中药贴敷操作流程22 二十五、鼻腔滴药法的操作流程23 二十六、小儿休克急诊抢救流程24 二十七、小儿心力衰竭抢救流程24 二十八、小儿惊厥急诊抢救流程24 二十九、小儿急性中毒抢救流程24 一、体温测量法 【目的】

1.测量、记录患儿体温。 2.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 【评估】 1. 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向患儿解释测量体温的目的,取得患儿的配合。 2. 评估患儿适宜的测温方法:取出体温表,检查有无破损,将汞柱甩至35℃以下。根据年龄及病情选择测量方法。 【用物准备】 体温表、纸巾、笔、记录本。放体温计的盒或杯2个(一个干净的放消毒后清洁的体温计,另一个放使用后需要消毒的体温计)。 【操作程序与方法】 1.直肠测量法 (1)拉下床栏,患儿侧卧屈膝或仰卧,露出臀部,将肛表蘸石蜡油轻轻插入直肠2~3cm。(2)需手扶体温表,并用手掌和手指轻轻将双臀捏在一起,防止测量过程中排便或体温表脱出。 (3)测量3分钟,取出肛表用纸巾擦干净,观察温度,然后用有效消毒液浸泡消毒。(4)整理床单,使患儿舒适,拉上床栏。 (5)洗手,记录体温。 2.腋下测量法 (1)拉下床栏,向患儿或家长解释,解开上衣,擦干腋下。 (2)将体温表放入腋下,将臂过胸夹紧体温表。 (3)测量7~10分钟后观察体温,并将结果告知患儿或家长,然后甩至35℃以下,体温表用有效消毒液浸泡消毒。 (4)拉上床栏,洗手,记录体温。 【注意事项】 1.对3岁以下及较顽皮患儿、昏迷及手术未清醒的患儿测腋温需协助扶好体温表。 2.患儿坐浴、灌肠后半小时方可测肛温。沐浴后半小时可测腋温度。 3.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重复测温,必要时可同时测量另一部位对照,以便得到更准确的体温数值。 4.婴幼儿不宜测口温。 5.测量体温前后,应清点体温计的数目。 二、脉搏测量法 【目的】 1.测量患儿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2.监测脉搏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的情况。 【评估】 1. 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向患儿解释测量的目的,取得患儿的配合。 2. 评估患儿适宜的测量脉搏方法。 【用物准备】 手表(秒表)、记录单、笔、听诊器。 【操作程序与方法】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体重 1.新生儿出入院时称体重1次,每日晨间称体重1次,并记录。 2.早产儿每日称体重1次,并记录。 (二)体温 1.按规定及时测量生命体征。 2.降温方法:散包降温,温水擦浴,给患儿服温开水,以助散热及补充水分。 3.降温注意事项: (1)降温速度不可过快,以免造成体温不升。 (2)体温高于38.5℃,或继续上升时,应及时给降温及镇定剂处置,避免发生惊厥。 (3)新生儿禁用降温药物、酒精擦浴,可物理降温。 4.体温低于36℃,给热水袋保暖,用水温50℃加套,如体温不升或体温仍在36℃以下时,可置暖箱保暖。 5.早产儿暖箱中体温低,可调节箱温及室温。

(三)收集大小便标本 1.新生儿入院常规留置大小便 ,送检。 2.根据病情、病程需要,建立特护记录及出入量记录,应准确及时。 (1)入量:奶量及静脉输液量。 (2)出量:大小便量、呕吐量、胃肠减压抽出胃液量及其他部位排出的液体量。 (四)严密观察危重病人病情变化 (五)观察大小便及排泄物 应观察新生儿入院后首次排便时间及量,每次更换尿布后须称重量,准确计算,并记录排便的次数、量、性状、颜色及气味等。 (六)沐浴与更衣 1.每日为新生儿沐浴1次,保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2.沐浴时室温26~28℃,水温40~50℃。

3.物品准备:干净婴儿衣物、尿布、床单、包被、婴儿皂、爽身粉、20%鞣酸软膏,%氯霉素眼药水,4%碳酸氢钠等。 4.用流动水由头向下洗,即面→头发→身后→颈→两上肢→腋下→躯干→臀部→双下肢。洗毕揩干全身更衣,按常规称体重,并记录。 5.用%活力碘擦脐轮及脐周皮肤。 6.臀部涂20%鞣酸软膏或润肤油,女婴用棉签沾消毒植物油,将大小阴唇分泌物擦净。 7.于皮肤褶皱处撒爽身粉,用手挡住婴儿口鼻,防止吸入。 8.用%氯霉素眼药水滴双眼,如有眼部红肿可涂红霉素眼膏,清理耳、鼻分泌物。 9.沐浴完毕后,常规口腔护理,用1%~4%碳酸氢钠擦洗口腔。 10.沐浴注意事项: (1)沐浴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小儿病情变化,如皮肤颜色,有无损伤、皮疹、脓疱、黄疸,脐部有无红肿、分泌物,有无渗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涂抹肥皂时,避免直接接触婴儿皮肤,可选用刺激性小的婴儿皂或中性肥皂。 (3)保持室温恒定,洗澡动作轻柔,注意遮盖婴儿,避免受凉及损伤。 (4)洗头时用手压住双耳。洗脸时勿使浴液进入耳、鼻、口、眼内。勿使浴水污染脐部。 (七)喂养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急诊患儿护理常规 一、儿科急诊患儿护理常规 1. 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 2. 热情迎接病人,询问患儿发病情况进行分诊。 3. 根据病情为患儿测量体温,记录在病历上,对危重患儿安排优先就诊。 4. 协助医生做好危重患儿的抢救工作。并做好护理记录。 5. 监测危重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共同抢救患儿。 6. 定期检查急救器材是否处于功能状态,急救药物是否充足及是否在有效期内,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 7. 适时做健康教育,给予家长心里支持。 8. 联系住院,协助患儿办理住院手续,危重患儿护送到病房。 二、儿科输液观察患儿护理常规 1. 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 2. 经常巡视患儿的输液情况,及时更换液体或拔针;如发现穿刺部位肿胀,应立即拔针,重新穿刺,肿胀部位涂药消肿。 3. 输液途中发现患儿不适(如:恶心、呕吐、瘙痒、出现皮疹或风团等),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通知医生,协助治疗处理。 4. 适时进行健康教育。 三、常见急症患儿护理常规 (一)发热患儿护理常规 1. 执行儿科急诊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 3. 卧床休息。给予舒适的卧位。 4. 给予适量脂肪、高蛋白、丰富的维生素、适量的碳水化合物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 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和退热效果。监测体温,每4小时测体温1次,根据体温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降温方式,降温后30min测体温并记录。鼓励多饮水。 6. 对出汗较多的患儿,及时更换湿内衣,避免受凉。 7. 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 (二)惊厥患儿护理常规 1. 执行儿科急诊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保持病室安静,避免一切刺激。 3. 发作时立即取平卧位,头偏一侧,按压人中止惊,同时松解患儿的衣领及裤袋,用牙垫或纱布包裹的压舌板置于上下牙齿之间,防止舌咬伤。 4.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口腔呕吐物,防止误吸。 5. 确保呼吸道通畅后给予氧气吸入。 6. 遵医嘱用药,观察疗效并记录。 7. 做好安全防护,防止外伤。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一、早产儿的护理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满 37 周小于 259d 的活产婴儿。由于早产儿全身各系统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子宫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均较差,因此死亡率较高。 【临床表现】 1.外观特点:体重、身长均明显小于足月儿,皮下脂肪少, 肌肉少;头相对较大,囟门宽大,颅缝宽,头发短而绒,皮肤鲜红薄嫩、水肿发亮,胎毛多,趾(指)甲短软。 2.生理特点:呼吸快而浅,常有不规则间歇呼吸或呼吸暂 停,哭声很弱,常见青紫,易发生肺不张、肺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体温不升;吸吮、吞咽功能差,容易发生呕吐,导致误吸;消化吸收功能差,易发生腹胀、腹泻;神经系统的各种反射均不敏感,常处于嗜睡状态;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了解患儿的胎次、胎龄、母亲孕期健康状况、 胎儿发育情况及家族史等。 2.专科情况:评估患儿的体重、外观特征是否符合胎龄、 生命体征有无异常、神经系统反应、各系统功能状况。 3.了解辅助检查如脑CT、肺部x线及化验室检查结果有无异常。 4.评估家长对患儿目前状况的心理承受能力、对预后的了 解程度、治疗的态度、经济状况。 【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异常:与体温调节功能差、产热储备不足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能力差、摄入不足 及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有关。 3.有潜在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有关。 4.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 有关。 【护理措施】

1.保暖:室内温度保持在 26~280C ,相对湿度 55%~ 65% 。生后即放置在暖箱中。戴绒布帽,集中护理,各项检查、治疗尽量在暖箱内进行,以减少失热。体温低或不稳定的婴儿不宜沐浴。 2.保持舒适体位:舒适的体位能促进早产儿自我安抚和自 我行为控制,有利于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发展,可采取以下体位。(1) 促进屈曲体位:用毛巾或床单制作早产儿的鸟巢式卧具,使其脚能触及衣物,手能触及毛巾、床单,有安全感;包裹婴儿时要确定婴儿的手能触及面部,以利头、手互动。2) 头颅塑形:使用水枕,可避免早产儿双侧头部平坦, 以免因头部平坦造成持久的体格及心理社会适应困难。 (3) 俯卧位:有资料报道,俯卧位可以减少早产儿呼吸暂 停的发作和周期性呼吸,改善早产儿潮气量及动态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对于改善早产儿呼吸和肺功能有很大作用。但须注意俯卧位时容易将口鼻俯于床面,引起窒息和猝死,应密切观察。 3.喂养:早产儿可用母乳或乳库奶喂养,必要时使用适合 早产儿的配方乳。开始先试喂2次 10% 葡萄糖液,每次 3 ~5m1,再喂稀释奶逐渐到配方奶直至达到每日需要热量。 喂奶切忌过速,以免发生胃食管反流致误吸;喂奶后不要 立即更换尿布以防止体位变动发生呕吐。保持半侧卧位或 平卧、俯卧,头转向一侧,每 4h翻身、转换体位 1 次。 吸吮能力差或不会吞咽的早产儿可用鼻胃管或鼻肠管喂养, 每次进食前应抽吸胃内容物,如残留奶量大于前次喂奶量 1/3 以上则减量或暂停 1 次,必要时给予全静脉或部分静脉高营养。 4.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低下,应制定严格的消毒隔 离制度,严禁非专室人员的进人,工作人员患感冒时不能接 触早产儿。暖箱要彻底清洁消毒后才能使用,使用期间每日 用消毒液擦拭 1 次,使用7d 后要更换暖箱。暖箱内的湿化 器、氧气湿化瓶的水要每日更换,空气过滤网内的海绵要定 期清洗,头罩、吸氧管及与早产儿接触的各种管道、仪器要 定期消毒。医护人员在接触早产儿前要严格洗手,以免发生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目录 1、新生儿肺炎的护理常规 (1) 2、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2) 3、早产儿的护理常规 (3) 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常规 (3) 5、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常规 (5) 6、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 (6) 7、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7) 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7) 9、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9) 10、新生儿脐炎的护理常规 (10) 11、先天性梅毒护理常规 (11) 12、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常规 (12) 13、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12) 14、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的护理常规 (13) 15、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4) 16、重症新生儿护理常规 (15)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儿反应、哭声、呼吸、心率、吃奶情况,注意有无发绀、口吐白沫、 呼吸形态的改变等。 3、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4、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 5、维持患儿体温正常,体温过高时采取降温措施;体温过低时给予保暖。 6、控制输液速度,避免速度过快引起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7、提倡母乳喂养,少量多次,细心喂养,防止呛咳窒息。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应 先吸痰后喂奶,喂养困难者可采用鼻饲。 8、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9、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1、执行新生儿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儿皮肤、巩膜、大小便颜色变化,观察黄疸的部位及范围。如出现拒 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并做好相应护理。 4、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肝酶诱导剂,利于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及时纠正酸中 毒。 5、合理安排输液,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 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进入脑组织。 6、提倡母乳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保持大便通畅。 7、告知家长病情,若母乳性黄疸严重,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恢复; 若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告知家长出院后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注意物品及药物的选用;出现后遗症的患儿,坚持康复治疗,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1、专室护理,按病种隔离,室温保持在20-24℃之间,相对湿度55%左右,并须保持空气新鲜,每天紫外线消毒四次。 2、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设法保暖或放入暖箱,每四小时测体温一次。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防感染发生。 4、保证水分及营养供给,按医嘱进行母乳或人工喂养。 5、加强基础护理,每日口腔护理、脐部护理、眼部护理两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奶量、大小便情况,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二、未成熟儿疾病护理常规 1、未成熟儿室温应保持在25-28℃,相对湿度保持在65-70%,体温不升者,放入暖箱保暖。 2、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每周测量体重两次。 3、护理、喂奶、治疗等各项工作集中进行,动作宜轻柔、迅速。 4、根据早产儿的生活能力,选择不同的喂养方式,保证营养及水分的供给。

5、注意观察呼吸活动及皮肤颜色,备好抢救器械,以备随时抢救。 6、实施保护性隔离,预防感染发生。 三、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1、注意保暖,严防感染。 2、患儿有皮肤发干等缺氧表现时,给予氧气吸入。 3、床头抬高15-30℃,头部制动,尽量减少各项操作,避免扰动患儿。 4、暂禁食,宜静脉补充营养和体液,病情恢复后小心喂养。 5、严密观察呼吸、心率、面色、吸允及吞咽反射、瞳孔等变化,防止惊厥发生。 四、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1、保持呼吸道通畅:翻身、拍背、吸痰,注意环境的温湿度。 2、吸氧:多采用头罩吸氧,氧气要湿化。 3、维持正常体温:体温过低或不升要注意保暖,体温过高实施降温。 4、保证营养供给: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新生儿专科护理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章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 (1) 第一节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 第二节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3'第三节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 4,第四节新生儿鹅口疮. (4) 第五节新生儿尿布皮炎护理常规................................................................... 5'第六节新生儿脐炎 (5) 第七节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 &第二章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 (7) 第一节高危儿护理常规 (7) 第二节早产儿护理常规 (7) 第三节新生儿贫血护理常规 (8) 第四节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9) 第五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9) 第六节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11) 第七节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11) 第八节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12 -第九节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13) 第十节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14-第十一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4 -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护理常规目录: 一、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高热病人的护理 三、惊厥的护理常规 四、肺炎合并心衰的护理常规 五、脑膜炎的护理常规 六、血液病护理常规 七、肾病综合症的护理常规 八、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常规 九、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十、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一、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1、护理评估按不同病种、年龄、感染与非感染疾病,分别收住患儿,防止交叉感染。 2、新入院患儿应做好卫生处置,测体温、体重并记录,肾病患儿应测量首次血压并记录,向家长解释清楚病区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3、患儿入院后及时通知医生,危重儿安置于抢救室,并备好抢救物品、药品等做好急救护理准备。 4、入院患儿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待体温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一次,7岁以上患儿测脉搏,住院患儿每日记录大便一次。 5、每周测体重一次,7岁以上患儿每周测血压一次,每周病房紫外线照射一次。 6、加强生活护理每日做晨晚间护理,做到一床一巾一湿扫,保持床

(2) 有无惊厥史,患者心理状况。 2、取头侧平卧位,防止窒息。 3、躁动者,注意安全。 4、观察病情: A、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发热期间多喝水,高热时可采取物理及药物降温。 B、若出现脑水肿早期症状及时通知医生。 C、在紧急情况下可针刺人中等穴位止惊。 D、按医嘱给止惊药,以免惊厥时间过长引起脑损伤。 E、惊厥较重或时间较长者给予吸氧。 5、健康教育 (1)解释病因和诱因指导家长掌握预防惊厥的措施。 (2)告知家长控制体温是预防惊厥的关键,教给家长患儿发热时的处理方法。 (3)演示惊厥发作时急救的方法,指导家长进行一些简单的急救处理。 (4)与家长多沟通,解除其焦虑心理。

医院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医院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室内空气保持新鲜,阳光充足,每天通风两次,每次30 分钟。室温22~24℃,相对湿度55%~65%。 二、病人入院后及时通知医生,危重病人应送监护室,并备好抢救药品及机械。 三、入院新病人要进行卫生处理(除危重病儿外),注意有无畸形,皮肤有无破溃、脓肿等,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向家属说明。 四、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五、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如体温异常应与医生联系,并做相应处理。 六、每日温水浴一次,如脐带未脱、渗血或者分泌物异常,酌情每日处理1~2次,避免感染,保持干燥。 七、注意眼耳鼻的清洁。 八、勤换尿布,如大便异常,应留取标本送检,有臀红者,每次更换尿布时,涂以四强油保护皮肤。 九、密切观察病情,如发现下列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随时做好护理记录 1. 呼吸困难; 2.拒奶、呕吐;

3.腹泻 4.皮疹、黄疸; 5.抽搐。 十、做好消毒隔离及健康教育工作。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一、按新生儿护理常规护理。 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护呼吸道通畅,吸痰、给氧,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或者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恢复呼吸循环,纠正酸中毒。 三、湿化呼吸道,给予雾化吸入,定时翻身、拍背。四、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精神系统症状。 五、保持热量,注意喂养。如果病情严重,延迟喂奶,给予静脉补充热量,并防止因呕吐再度引起窒息。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一、按新生儿常规进行护理。 二、取头高侧卧位。一切治疗、护理集中进行。动作宜轻柔,避免不良刺激。 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心率、呼吸、面色、神志、瞳孔、呕吐、反射能力、肢体活动情况,并做详细记录。

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体温、呼吸、皮肤颜色、胎龄、喂养、体重。 2、评估患儿身体状况、皮肤完整性、有无畸形。 3、评估患儿家眷对疾病旳认知状况。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温湿度合适,室温24-26℃,相对湿度55-65%,每日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天层流净化杀菌机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两次,每次4小时。 2.护理人员在进入病区前须更换病室专用衣帽、鞋子、洗手,护理患儿前后洗手,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3.Q4h测量体温,体温不升或发热者根据病情增长测量次数。低体重和体温不升者置暖箱内。 4.早产儿及特殊患儿每日测体重一次,一般患儿每周一、四测体重两次; 5.按需哺乳,首选母乳喂养。不适宜母乳喂养者,予以配方奶;不能吸奶者用滴管或鼻饲;随时观测有无溢奶及吐奶状况。奶前换尿片,奶后轻拍背部,驱除胃内空气,并取右侧卧位,防止呛奶,奶毕立即清洗奶瓶奶嘴,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备用。6.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分泌物,给氧患儿每天晨间更换湿化瓶及给氧管道。

7.保持皮肤清洁,每日擦浴或淋浴一次,防止在喂奶前后1小时内沐浴,沐浴动作轻 快,减少暴露时间,沐浴过程中观测患儿反应,浴后行脐部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如有异常及时汇报。便后及时更换尿片,用温水清洗臀部,防止红臀,每天更换衣被、 毛巾、浴巾等用物,及时清洗后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备用。 8.遵医嘱对旳使用药物,观测药物作用和副作用,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 9.勤巡视,勤观测,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及时处理。 10.暖箱每日更换无菌蒸馏水一次,每日擦拭消毒,持续使用一周者更换消毒暖箱。 健康指导 1、环境:阳光充足,室温24-26℃,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 2、喂养:母乳喂养,按需哺乳。哺乳前更换尿裤,清洁双手及乳房,奶后将宝宝竖抱,空 心掌轻拍背部驱出胃内气体,取右侧卧位。 3、脐部护理:脐带未脱落前每天用75%酒精环形擦拭,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如局部红肿, 有分泌物或异常气味立即就诊。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及时更换尿片,注意使用清洁、柔软、吸水及透 气性好旳浅色棉质尿片。 5、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柔软棉质内衣。 6、沐浴:夏季每日沐浴,冬季每周2-3次,室温28℃,水温38-40℃,沐浴过程中注意保 暖及宝宝安全,防止沐浴水进入眼、耳、口、鼻。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合适减少沐浴

新生儿科健康教育

新生儿科健康教育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和健康教育指导早产儿护理 1、病因 (1)母体因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严重贫血、营养不良和急性感染性疾病。 (2)胎盘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 (3)胎儿因素:双胎,畸形等。 2、特点 (1)外观特点:皮肤薄嫩,常伴有水肿而发亮;胎脂丰富,布满全身;皮下脂肪少;足底纹理少;指甲软不超过指端;乳腺 触之无结节或小于3毫米。男婴睾丸未降至阴囊,女婴大阴唇未 遮盖小阴唇。 (2)体温调节功能差,易随环境的温度而改变。常因寒冷而导致硬肿发生。 (3)呼吸功能弱,常表现为呼吸表浅、节律不规整、呼吸暂停和青紫。 (4)消化功能差,易发生溢乳、呛咳、呕吐、腹胀、腹泻。 (5)肝功能不完全,易发生高胆红血症及核黄疸、出血、低血糖。 (6)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表现为吞咽、吸吮、觅食等反射不敏感;觉醒程度低,嗜睡;拥抱反射不完全,肌张力低。 (7)其他,易发生酸中毒,抵抗力低。 3、护理常规 (1)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室内所用物品应定期更换消毒,加强皮肤、口腔、脐部的护理。护 理操作集中进行,动作轻柔。 (2)保持体温恒定:室温在24-26度,湿度55-65%,随时监测患儿体温。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定时更换体位。发生青紫或呼吸困难时及时遵医嘱给氧。 (4)供给足够的营养。早产儿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多,但消化功能差,易呕吐或溢乳造成喂养困难。喂养宜心、细心; 尽早开奶。防止发生低血糖、脱水、高胆红素血症;吞咽极差者 可管饲及静脉高营养;每日测体重一次。 (5)遵医嘱按时完成补液量,使用微量注射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儿有无硬肿;呼吸频率、节律等有无改变;进奶量及大小便排泄等情况;黄疸是否加重;发 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并做好记录。

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疾病护理常规 新 生 儿 科 2014 年 10 月

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节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专室护理,按病种隔离,室温应维持在22℃左右,相对湿度55%~60%左右, 并需保持空气新鲜。 2.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设法保暖或放入新生儿暖箱,保持温度恒定,并 集中操作,防止经常开箱,影响保暖。体温过高,可适当物理降温。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应戴帽子、口罩,穿隔离 衣,着隔离鞋。检查患儿及进行治疗护理时,必须先用消毒液或流动水洗手后方可进行。重症监护期间,严禁探视。母亲患传染病时,应暂停直接喂奶,可吸出母乳经消毒后喂给,工作人员如有皮肤病或其他传染病时,不应接触患儿。如有感冒,禁止入新生儿病室内。 4.入院前3天,测量体温4次/天;体温平稳3天后改为2次/天;暖箱中患儿 测体温每4小时一次。 5.按医嘱进行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患儿应抱起喂 奶。喂奶前换尿布,喂时防止呛咳,喂毕后轻拍背部排气,并使其侧卧位。 喂药时亦抬高头部,顺口角缓慢喂入,防止呛咳。 6.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沐浴一次,保持皮肤皱褶处清洁、干燥,危重者可擦浴, 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并涂以10%鞣酸软膏或消毒油剂。勤换尿布,防止臀红,臀红时用远红外线灯或白炽灯每日照射局部;没3~4小时为患儿更换体位一次。 第二节新生儿黄疸 【概念】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多为未结合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巩膜的恍然现象。可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两大类,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而引

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评估要点】 1.了解孕母自身有无肝胆疾病以及产时有无窒息缺氧史,有无家族史。询问母 乳喂养情况,是否为母乳性黄疸以及母婴血型情况。了解患儿生后有无感染中毒症状及自身有无先天性胆道疾病。 2.评估患儿皮肤黄染程度、范围,有无肝脾肿大情况,有无烦躁、肌张力增高, 前囟增高的表现。 3.评估家长对该病的病因治疗和预后的认识程度,有无认识不足或焦虑。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与反腐胆红素脑病 (1)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皮肤、巩膜、大小便的色泽变化及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若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2)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 (3)给白蛋白和肝酶诱导剂;纠正酸中毒,利于胆红素和白蛋白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2.减轻心脑负担,防止心力衰竭 (1)保持室内安静,耐心喂养,减少不必要的刺激,缺氧时给予吸氧,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 (2)如有心衰表现,给予利尿剂和洋地黄类药物,并密切观察用药反应,随时调整剂量以防中毒。 (3)密切观察小儿面色表现、精神状态及皮肤完整性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及肝脾肿大情况,做好眼部护理。 3.健康教育,向患儿家长讲解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已取得家长配合。 【出院指导】 1.用药:出院时根据黄疸情况指导应用退黄药物。 2.复查:按时来院复查黄疸消退情况。3~5天复查皮肤黄疸情况,肝功未恢复 者一周后复查肝功。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室温22℃~24℃,湿度55%~65%,每日4次空气消 毒.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病种隔离,防止医院感染. 3.新入院患儿:洗澡(危重者除外),体检、更衣,戴姓名牌(姓名、性别),并 与家属核对无误,测体重、量肛温,安排床位,通知医师. 4.患儿每日测体温6次,早产儿及低体温者给予适当保暖,监测体温.发热患者一 般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并密切观察体温. 5.保持床单位整洁,体位舒适,保持皮肤清洁,病情允许者每日洗澡1次,换尿布 后用温水洗净臀部并涂鞣酸软膏,预防红臀. 6.喂养:按医嘱喂养,喂奶时应抱起或抬高患儿头背部,喂奶后宜取右侧卧位;不 能吸吮者用胃管或滴管喂养,喂奶前注意是否有胃潴留、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情况,同时做好口腔护理,食具及时消毒. 7.脐带护理:出生后1~2日开始不包扎,每日常规消毒2~3次,注意有无继发感染, 酌情剪断脐带残端. 8.每周称体重2次,早产儿遵医嘱每日或隔日测体重1次. 9.危重患者遵医嘱给予多参数监护仪监护,随时评估生命体征、面色、皮肤颜色、 哭声及自主活动等,一般患者每班至少评估2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 10.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严格按医嘱给予液体和各种药物,用微量注射泵控制输液 速度,危重患者遵医嘱每8小时记录总出入量1次. 11.及时、准确填写护理记录单,严格执行床旁交接班制度. 患儿出院时,仔细核对床号、姓名、性别,体查,更衣,并向家属做好出院宣教.

第一节早产儿护理常规

第二节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

第三节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常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