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目录

1、新生儿肺炎的护理常规 (1)

2、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2)

3、早产儿的护理常规 (3)

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常规 (3)

5、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常规 (5)

6、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 (6)

7、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7)

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7)

9、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9)

10、新生儿脐炎的护理常规 (10)

11、先天性梅毒护理常规 (11)

12、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常规 (12)

13、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12)

14、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的护理常规 (13)

15、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4)

16、重症新生儿护理常规 (15)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儿反应、哭声、呼吸、心率、吃奶情况,注意有无发绀、口吐白沫、

呼吸形态的改变等。

3、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4、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

5、维持患儿体温正常,体温过高时采取降温措施;体温过低时给予保暖。

6、控制输液速度,避免速度过快引起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7、提倡母乳喂养,少量多次,细心喂养,防止呛咳窒息。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应

先吸痰后喂奶,喂养困难者可采用鼻饲。

8、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9、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1、执行新生儿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儿皮肤、巩膜、大小便颜色变化,观察黄疸的部位及范围。如出现拒

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并做好相应护理。

4、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肝酶诱导剂,利于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及时纠正酸中

毒。

5、合理安排输液,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

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进入脑组织。

6、提倡母乳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保持大便通畅。

7、告知家长病情,若母乳性黄疸严重,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恢复;

若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告知家长出院后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注意物品及药物的选用;出现后遗症的患儿,坚持康复治疗,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早产儿的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2、评估患儿胎龄、日龄、体温、体重、皮肤。

3、观察患儿生命体征、进食情况、吸吮能力、体温调节能力。

4、维持体温稳定:患儿置于暖箱中,室温24~26℃,相对湿度55~65%。

5、维持有效呼吸:缺氧者主张间断低流量给氧,氧浓度30~40%,吸入氧浓度

为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3%为宜,患儿肩下垫1~2cm高肩垫,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呼吸暂停者,给予拍打足底、托背、刺激皮肤处理。

6、合理喂养:选用母乳或早产儿配方乳,不能经口喂养,宜采用静脉内营养。

7、预防感染:对早产儿实行保护性隔离,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

8、密切观察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患儿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

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

9、发展性照顾:保持环境舒适,灯光柔和,在暖箱上盖上深颜色的小被单,减

少光线刺激,同时减少噪音。

10、健康指导:室内应干净整洁,每日通风2次,室温24~26℃,相对湿度55~

65%。注意保暖,婴儿体温应保持在36.5~37℃。指导喂养知识。定期检查眼底,智力,生长发育及后遗症,做好随访。

参考文献:《实用新生儿护理学》

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儿呼吸窘迫(呼吸>60次/分)出现的时间,是否进行加重,如肌张力

低下、呼吸暂停,甚至出现呼吸衰竭等表现。

3、头稍后仰,气道伸直,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在85~95%,避免氧中毒。

4、合理用氧,SPO

2

5、注意保暖,保持肤温36~36.5℃,环境相对湿度55~65%。

6、遵医嘱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剂,维持酸碱平衡,注意药物使用要求。

7、提倡母乳喂养,吸吮、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保证营养供

给。

8、预防院内感染,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

9、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儿体温、硬肿范围及程度,警惕出现休克、DIC、急性肾衰竭、肺出血

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表现。

3、复温:提高环境温度,遵循逐步复温,循序渐进原则。

4、保证液体供给,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5、合理喂养:提供能量与水分,能吸吮可经口喂养,吸吮无力用滴管、鼻饲或

静脉营养。

6、预防感染:做好消毒隔离,加强皮肤护理。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

3、配合医生做好新生儿复苏,具体步骤如下(A→B→C→D):

(1)通畅气道:保持体温,摆正体位,立即吸净口、咽、鼻部分泌物,擦干全身,给予触觉刺激后,重新摆正体位,30秒内完成评估心率、呼吸。

(2)建立呼吸:触觉刺激后如无自主呼吸或心率<100次/分,应进行正压通气,频率为40~60次/分,呼吸比1:2。30秒后再评估呼吸、心率,若无规律性呼吸或心率<100次/分,予气管插管,病情稳定者可采用常压给氧。

(3)恢复循环:有效正压通气30秒后,如心率<60次/分,应同时给予胸外心脏按压,胸外按压和正压通气的比例应为3:1,达到每分钟120个动作,即90次按压和30次正压通气,60秒后再评估心率、呼吸。

(4)药物治疗:建立静脉通路;保证药物的应用(胸外按压与正压通气配合进行60秒,心率持续<60次/分,应用肾上腺素),60秒后再次评估心率、呼吸。

4、复苏过程中注意新生儿保暖,维持新生儿体表温度36.5~37℃。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遵医嘱合理用氧。

6、早产儿要注意避免使用高渗药物,维持颅内稳压稳定。

7、指导产妇及新生儿进行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8、告知家长新生儿目前的情况和可能的预后,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儿精神、食欲、哭声、纳乳等,观察患儿有无出现循环衰竭、呼吸衰

竭、DIC、中毒性肠麻痹、酸碱平衡紊乱、胆红素脑病和化脓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3、维持患儿体温稳定,体温过高时采取降温措施;体温过低时给予保暖。

4、遵医嘱给予抗菌药物,保证抗菌药物的有效输注,现配现用,观察用药后反

应。

5、及时处理患儿局部病灶,防止感染蔓延扩散。

6、提倡母乳喂养,耐心喂养,吸吮困难者可采用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以保证

营养供给。

7、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儿意识、肌张力变化,是否伴有脑干功能障碍.

3、评估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轻度一般不出现惊厥;中度可出现嗜睡、惊厥、肌

张力降低;重度出现昏迷、肌张力低下、反复呼吸暂停、频繁惊厥

4、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5、根据患儿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合理用氧。

6、做好亚低温治疗的相关护理,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7、遵医嘱给予纠酸、改善微循环。预防低血糖、镇静止惊等处理,观察用药后

反应。有脑水肿者应严格控制液体入量,使用甘露醇时,防止发生外渗。8、母乳喂养,病情严重者禁食,吸吮困难者可采用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保证

营养供给。

9、早期康复干预,凝血功能障碍者,将其肢体固定功能位。早期给予患儿动作

训练和感知刺激的干预措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10、恢复期指导家长掌握康复干预的措施,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呼吸形态变化,观察惊厥发生的时间、

性质,有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3、保持绝对静卧,抬高头部,减少噪声,尽量减少移动和刺激患儿,防止加重

颅内出血。

维持在85%~95%,避免氧中毒。必要4、合理用氧,注意用氧方式和浓度,SaO

2

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5、遵医嘱给予止血、镇静、止痉、降颅压等处理。

6、维持体温稳定,体温过高时采取降温措施;体温过低时给予保暖。

7、提倡母乳喂养,吸吮困难者可采用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保证营养供给。

8、定期随访,如有后遗症,教会家长给患儿功能训练的技术。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新生儿脐炎的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新生儿脐部护理有无潮湿、渗血、渗液、脓性分泌物、肉芽肿增生。

3、脐部护理时应从脐带的根部由内向外环形彻底清洁消毒,保持局部干燥,注

意保暖。

4、新生儿因断脐时结扎不牢导致的残端长时间不脱落,应考虑重新断脐。

5、健康指导:嘱家属尿布不能覆盖脐部,避免大小便污染。保证营养供给,提

倡母乳喂养。指导家长正确的脐部护理方法,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先天性梅毒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住隔离病房,床边设明显的隔离标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3、皮肤粘膜护理:因患儿皮肤脱屑较多,全身皮疹,护理时注意保持床单位整

洁干燥,舒适,及时更换脏,湿衣物,尿布,保持皮肤清洁,每日进行温水沐浴一次,加强臀部皮肤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外涂护臀膏加以保护,以防止粪便直接与皮肤接触,防止尿布性皮炎发生。

4、(1)骨损害:护理时应注意患儿肢体置于功能位置,平卧位时肢体应保持屈曲

外展姿势,进行各项操作时动作应轻柔,避免强力牵拉,以防止发生关节脱位及骨折。

(2)肝脾肿大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的护理:肝脾肿大常伴有黄疸,肝损害等,注

意观察患儿腹部情况,肝脾肿大程度,质地,部位,出现及持续时间等,并做好记录,了解肝损害程度,并按医嘱使用护肝药。

(3)中枢神经系统梅毒需密切观察患儿神志,反应,生命体征等情况,如患儿

出现有低热不安,尖叫,呕吐,前囟隆起,颈项强直,角弓反张,惊厥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按医嘱使用镇静剂及脱水剂,并做好记录,防止病情恶化。

5、注意保暖及喂养:注意做好保暖工作,体温不升的患儿置于恒温箱内,箱温

随患儿日龄,体重及体温情况而定,以维持患儿直肠温度在36.5~37.5℃,待患儿体重达到2000g或以上,体温稳定后才出箱生活,出箱后仍要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反应、神志及肢端肤温情况,对吸允力差者给予鼻饲,以保证热量供给。

6、用药护理:药物首用青霉素,做到药液现配现用,用药前做好青霉素皮试,

严密观察用药反应,应用较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梅毒时可出现赫氏反应——发热,寒战,心动过速,气促,低血压及梅毒性病损伤加重等。在工作中应做到勤巡视,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7、做好卫生宣教,首先应提高工作人员对梅毒的认识,充分了解梅毒的传播途

径及治疗情况,具体的消毒措施等,认证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其次,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梅毒是可治之症,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生活中应洁身自爱,做好防护措施,定时回医院复诊,必须在治疗后第一年每三个月时回院检查血清RPR滴度及临床表现,第2~3年每半年1次,神经性梅毒应做脑脊液检查。

参考文献:《实用新生儿护理学》

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要点,呼吸、反应、喂养情况、哭声、肌张力等。

3、定期监测血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记录。

4、生后能进食者尽早喂养,不能进食者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保证葡萄糖输入。

5、病情观察,注意有无震颤、多汗等,有呼吸暂停者给予托背、弹足底等、处

理。

6、调整输液速度,静脉输注葡萄糖时根据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输液量及速度,可

用输液泵控制。

7、健康指导: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定期监测血糖;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及

生活护理。

参考文献:《实用新生儿护理学》

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呕吐次数、量、性质、呕吐物的气味、颜色。

3、观察皮肤弹性、前囟、眼眶有无凹陷。

4、观察大小便的次数、量。

5、观察腹部及四肢循环等情况。

6、护理要点:

(1)卧位:头高足低,右侧卧位,避免因呕吐物吸入而引起窒息。

(2)喂养:采用正确的喂奶方法,少量多次,有中度以上脱水者应禁食。(3)呕吐严重者及时遵医嘱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

7、健康指导:

(1)教会家属喂养的基本知识。

(2)呕吐的基本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的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评估患儿胎龄,有无出生窒息史。

3、观察患儿腹胀的严重程度,有无呕吐、血便,如出现中毒性休克、DIC、肠穿

孔、腹膜炎等表现时,及时通知医生组织抢救。

4、做好患儿口腔护理和臀部护理。

5、监测患儿体温,体温过高时采取降温措施。

6、禁食、胃肠减压,减轻腹胀、腹痛;控制腹泻,正确留取大便标本送检。

7、遵医嘱给予抗炎、补液等处理,合理安排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8、保证营养供给,禁食期间以静脉维持能量及水电解质平衡。腹胀消失,大便

潜血转阴后可恢复喂养,提倡母乳喂养。

9、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接诊护士仔细询问,并与家属共同确认患儿相关信息,佩戴腕带标识,须注

明患儿姓名、性别、日龄、住院号、床号。

2、做好患儿入院评估和风险评估,护理查体。测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

度,称体重,沐浴更衣。

3、新入院患儿须测体温;住院患儿每4小时测体温1次;发热患儿物理降温后

半小时复测体温,体温不升时,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并密切监测体温。

4、每3小时给患儿喂奶1次,喂奶后应取右侧卧位,并记录奶量,24小时统计

总量记录至生活护理记录单上。

5、每3小时更换尿裤1次(腹泻患者应增加次数),并做好臀部护理。

6、每日根据患儿情况予以沐浴1次,保持颈项、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清

洁和干爽。每天称体重1次。

7、每日口腔护理2次。

8、脐带未脱落者或脐部潮湿者,每日脐部护理2次。

9、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手卫生。

10、遵医嘱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各项护理操作。

11、勤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报告医生处理,并做好记录和交班。

12、根据患儿各项风险评估,落实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13、患儿出院时须严格执行身份查对制度,并向家长做好健康宣教。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重症新生儿护理常规

1、重症新生儿入院后安置在重症抢救区域,放置辐射保暖台或暖箱里进行24h

床边监护。

2、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用氧。

3、尽快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要求用药;并测血糖,发现结果>6.7mmol/L或

<2.2mmol/L者及时告诉医生并按医嘱处理、监测血糖。

4、由责任护士负责重症患儿的日常护理、治疗、抢救及记录。

5、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对腕带上的床号、姓名、住院号进行PDA扫码

给药。

6、使用呼吸机、CPAP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加强气道管理,防止发生呼吸

机相关性肺炎,每班记录呼吸机参数,数据变化时及时通知医生并记录。7、按时按量喂养,胃管喂养忌快速推入,每次喂奶前回抽胃内残留量,如>1/3

胃奶量时通知医生。

8、做好晨、晚间护理,常规留取大小便标本送检。

9、保持病室环境整洁、舒适、安静,温湿度适宜,定时开窗通风,每天2次,

每次30分钟。

10、病室内的一切物品、仪器、药品均定位放置、专人专管、定时检查、消毒、

维修、保养,各班要严格检查、清点、记录,保证紧急使用。

11、每班护士要进行床头交接,包括监护仪参数、输液速度、患儿的情况等。

12、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

参考文献:《实用新生儿护理学》

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要求: 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阳光充足,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两次,每次30分钟,但应避免对流风。室温以22~24℃,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空调调节室温恒定。晨间沐浴时室温应保持在28℃左右。二、保持体温恒定: 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给予保暖。置暖箱或远红外辐射台保暖,以保持体温恒定。注意集中操作,避免经常开箱门,影响保暖。体温过高,可松包被或适当物理降温。 三、维持有效呼吸: 取仰卧位,肩下放置小软枕或水枕,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给氧患儿每天晨间更换湿化瓶内注射用水。 四、合理喂养: 遵医嘱及时喂养,首选母乳喂养,不宜母乳喂养者,给予配方奶。无吸吮能力者可用滴管,吸吮和吞咽能力差者可给予鼻饲。喂奶后,竖抱婴儿,轻拍背部,排出空气,轻放床上,取头稍高右侧卧位,观察片刻,无异常方可离去,避免因吐奶而发生窒息。 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病情每隔四小时测体温一次,随时注意观察呼吸,心率的变化。每周测体重1-2次。 2、观察面部及周身皮肤颜色,以及脐部和大小便,哭声,有无抽搐及饮食呕吐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六、预防感染:

1、严格执行新生儿室工作制度,做好奶具、器械、器具及物品的消毒处理工作。 2、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3、加强基础护理护理: (1)皮肤护理:每日擦澡一次,水温以40℃左右为宜,将腋窝、颈部、腹股沟、外阴等皮肤皱折处清洗干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并检查全身情况。 (2)眼部护理:每日擦澡后,用生理盐水棉签由内眦向外眦擦拭眼部有分泌物时,遵医嘱应用眼药水或眼药膏,保持眼部清洁。 (3)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口腔两次,同时检查口腔有无异常,动作要轻柔。 (4)脐部护理:每日沐浴后,用安尔碘环形消毒脐带根部,观察脐带及周围皮肤有无异常,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5)臀部护理:每3时更换尿裤一次,每次大便后用婴儿湿巾擦拭臀部,腹泻儿应随时更换,保持臀部皮肤干燥,以防新生儿红臀的发生。 七、做好出院时宣教工作,如喂奶方法、皮肤护理、预防感染、定期检查等。

新生儿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及时评价护理效果。 2.环境适宜。病房必须光线充足,空气流通,避免对流;室内最好备有空调和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病种隔离,严禁探视;工作人员入室前更衣、换鞋,接触新生儿前后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患腹泻、皮肤病和传染病者均不得进入新生儿室,避免交叉感染发生。室内采用湿式清扫,每日空气消毒,每月进行细菌培养1次。 4.按医嘱给予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哺乳后应将小儿竖抱,轻拍背部,助胃内误咽的空气排除;哺乳后宜取右侧卧位,以防溢奶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病情危重或口腔疾病不能吸吮者,用滴管喂养或鼻饲,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静脉营养。奶具每次用后经消毒液浸泡、洗刷,再高压灭菌后备用。 5.准确执行医嘱,及时留取标本送检,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6.新生儿入室后尽快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及家长,以便及时进行处理,亦可避免发生纠纷。及时给患儿戴上写有姓名、性别等身份标志的手圈,防弄错婴儿。 7.每日测量体温三次或遵医嘱。早产儿,低体温及发热39℃以上者,每1~2小时测体温一次;置婴儿温箱者,每2~4小时测体温一次,以维

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8.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房间1次,每次60min。照射时注意眼睛及皮肤的防护。 9.使用婴儿温箱时,注意消毒隔离。每日用消毒水擦拭温箱。温箱湿化水每日更换一次。 10.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换片时先用温水清洁臀部,再涂20%鞣酸软膏或其他护臀膏,防臀红发生。 11.根据病情轻重每日给予沐浴或床上擦浴,沐浴时观察皮肤有无皮疹、疖肿、糜烂等,衣服应宽大松软,棉质适宜,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12.新生儿脐部24小时后采取暴露疗法,脐带未脱落或脐部分泌物多时禁盆浴,每日用0.5%络合碘消毒2~3次,以防发生感染。 1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面色、皮肤颜色、哭声、精神反应、大小便、活动力、睡眠及吃奶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准确的填写各项护理记录单。 14.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最好使用输液泵,以防止输液过快引起心衰。 15.每周测体重2~3次,早产儿每日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体重不增者,应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16.患儿出院时,仔细核对床号、姓名、性别,更衣,并向家长作好出院指导,如预防接种、保健检查、哺育及护理新生儿的有关知识。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患儿入室后,有本室当班护士进行沐浴或油浴、做识别标记,安排床位。 二、认真做好护理体检,并与家长核对患儿性别,书写护理病历。 三、保持适宜的温度,维持体温稳定,室温维持在22-24℃相对湿度55%-65%。注意保暖可使用婴儿温箱,护理操作时不要过分暴露新生儿。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的粘液及呕吐物,注意避免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或压迫其胸部。保持合适的体位,如仰卧位是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俯卧时,头偏向一侧,专人看护,防止窒息。 五、预防感染:(1)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完善清洁设施。接触新生儿前后要洗手或进行手消毒。室内时时清洁,做好各项监测工作。新生儿用品均应"一人一用一消毒"(2)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日脐部护理1到2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做好皮肤护理勤换尿布便后清洗,有红臀者按红臀护理常规护理病人。 六、合理喂养:(1)正常足月新生儿提倡早期哺乳(2)定时、定磅秤、定地点测量体重 七、确保患儿安全:避免新生儿处于危险的环境中,如可以触 1 / 30

及的热源电源尖锐物品,工作人员指甲保持短而钝,使用暖箱者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活产婴儿,又称未成熟儿。 出生体重多在2500克以下,身长小于47cm。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者为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小于1500克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小于1000克者为超低体重儿。保暖、喂养、维持正常呼吸、预防感染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早产儿的关键。 一、按新生儿护理常规护理病人。 二、保暖 1、维持室内温度24-26℃,环境相对湿度55%-65%,维持患儿适中温度。 2、对体温不升或体温较低者,应缓慢复温,根据胎龄、日龄、出生体重选择暖箱或辐射台保暖。保暖箱使用是用科学的方法,创造一个温度和湿度相适宜的环境,使患儿体温保持稳定,以提高未成熟儿的成活率。 3、保暖箱温度及湿度标准:温度是根据早产儿体重及出生天数 2 / 30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 (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 (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一. 1.患儿入院时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危重者立即送监护室进行急救,如一般情况可,予入院处置。 2.更换衣被,观察患儿全身情况,核对患儿性别、出生日期、体重并填写手脚圈,系在患儿手脚上,测量体温、体重并记录。通知医生及时诊治。 3.向患儿家属介绍病区的环境及有关病区的管理制度。 4.做好入院各项登记。 5.患儿入院后,护士应及时了解病情,书写护理病历。 理出院。 2.停止一切治疗、护理,取消各种治疗卡,整理病历。 3.家属办妥出院手续后,给予婴儿换衣。更衣前后认真核对姓名、性别、腰牌、床头卡、手脚圈,检查全身情况。 4.婴儿交给家属时,再次核对,准确无误后才能交给家属。 5.交给家属出院小结、病历卡、出生卡(做好登记签字),并做好出院宣教。(喂养、服药、预防接种、听力筛查、门诊随访等。) 6.取下床头卡、护理等级、饮食标志及诊断卡,做好出院登记。 18~22度为宜,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 2.按患儿不同年龄与病种分别收住,对感染与非感染疾病必须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感染。 3.患儿入院后测量体温、体得,做好记录,并及时通知医生诊治。 4.对病情危重者要及时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械,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5.病情较重或发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一般患儿可适当活动,保证病儿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6.按分级护理要求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按医嘱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7.按规定要求每日测量体温,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 8.做好患儿的生活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卫生,教育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9.加强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认真做好书面及床头交班。 10.根据病情向家属做好疾病知识教育及卫生保健知识宣教。 11.患儿出院后,做好床单位及用品的终末消毒处理。 体温保持稳定。 观察要点: 1.了解患儿孕周、体重、日龄,观察生命体征及 吃奶情况,注意有无并发症。 2.观察暖箱的工作性能。 护理措施: 1.入箱前,评估患儿的孕周、体重、日龄及病情, 暖箱调至适当温度预热,加湿化水,检查暖箱运行是否正常。 2.患儿入箱后,一切护理操作均在箱内进行,尽 量少开门,以免暖箱内温度波动。 3.按规定测体温,并根据体温调节箱温,严禁骤 然提高箱温,使患儿体温突然上升,造成不良后果。 4.暖箱每天清洁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清洁,每周 更换暖箱一次,湿化水每天更换。 5.观察暖箱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妥善处 理。 6.患儿出暖箱后,继续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并 做好记录。关闭暖箱的电源,倒湿化水,整机 1. 清洁。 2.根据医嘱配制奶量。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Microsoft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Microsoft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流程、常见操作流程 目录 1、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3、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4、早产儿护理常规 5、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6、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 7、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8、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9、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10、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1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1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一.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1.新生儿入室后,核对手条、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及体重、体温,检查出生记录是否完整。同时检查新生儿全身和一般情况呼吸、皮色、畸形,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做入室评分:(第三次如Apgar 评分。 2.病室温湿度适宜,保持温度2224℃,湿度5565,注意空气流通,定时换气,保持病房清洁并定期消毒。3.填写住院病历及各种卡片。4.处理胎脂,测量入室油浴后肛温;做好眼部护理、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等基础护理;每日洗澡一次或擦浴。 5.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变化:脐带断端有无出血、皮肤颜色、呼吸、体温、大小便、呕吐、畸形、产伤、哭声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6.每日称体重 1 次,保持体温,每日测体温两次,体温低于36℃或高于37.5℃,每四小时测一次。婴儿抚触每日两次。7.喂养母乳喂养或遵医嘱喂配方奶,出生后半小时早吸吮、早哺乳,母乳按需喂养,母婴分离时每 3 小时(早产儿、小样儿按医嘱)喂奶一次。8.根据有关规定,进行预防接种。9.在执行护理和治疗操作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二)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有无发热、咳嗽、气促。2.有无鼻翼扇动、发绀、三凹征。 3.有无嗜睡、意识障碍、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无气胸、脓胸、DIC 症状;有无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二)护理要点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粘稠,痰不易咳出者,可采用雾化吸入。3.执行呼吸道隔离,保持空气新鲜。 4.保证充足水分、热量,喂奶时将患儿抱起或抬高头部,以防止溢乳或呕吐造成窒息,喂奶时应少量多次,必要时给予鼻饲。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T、P、R 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应立即报告医生。 6.必要时给子氧气吸入,做好呼吸道管理,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勤翻身拍背并少量多次喂水。 7.注煮有无气胸,如发生呼吸困难、气促、口唇青紫等,及时报告医生。 8.静脉输液时速度不可过快,详细记录出入量。 9.腹胀患儿遵医嘱及时给予肛管排气。10.加强皮联护理,每日全浴一次,注意保持脐部、臀部、会阴部的清洁、干燥。 三)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观察有无窒息、呼吸障碍、陈发性青紫。2、精神意识状态,如有无兴奋与抑制相继出现。3、有无呕吐、高声尖叫、呼吸不规则、吸吮、吞咽反射消失和强直性痉挛等表现。4、有无囟门饱满、项强、膝反射及浅反射亢进。5、严重者,注意有无昏迷、瞳孔大小不等、呼吸变慢、心音弱且不规则、深浅反射均消失等。(二)护理要点1、头部抬高15—30 度,保持患儿安静,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一切护理集中进行,做好选用留置针,减少穿刺防止加重颅内压2、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3 根据缺氧程度给氧4、保证供给足够的能量,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5、严格消毒隔离,不交叉喂养,防止交叉感染。 四)早产儿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心率变化。2、观察哭声、面色、脐部及对外界的反应。(二)护理要点 1.保持病室温度在适宜,对体温较低的给予暖箱保暖。 2.保暖:体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内容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内容 新生儿是指出生后28天以内的婴儿。由于新生儿的身体机能未完全发育,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常规护理,以确保其健康和安全。 1. 温度调节 新生儿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出现体温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保持婴儿周围环境的温暖,并使用适当的衣物覆盖,以保持婴儿的体温稳定。 2. 喂养 新生儿的主要营养来源是母乳或配方奶粉。护理人员应确保婴儿的喂养量和频率符合其年龄和体重要求,并在喂养时采取适当的体位,以防止呛奶和窒息等意外事件发生。 3. 睡眠 新生儿的睡眠时间相对较长,护理人员应为婴儿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度刺激和噪音干扰,以促进婴儿的良好睡眠。 4. 排便和排尿 新生儿的排便和排尿是衡量其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婴儿的排便和排尿情况,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尿布区域的清

洁和干燥,预防尿布疹和尿路感染等问题的发生。 5. 皮肤护理 新生儿的皮肤较为娇嫩,容易受到刺激和感染。护理人员应定期给婴儿洗澡,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洗涤剂,轻柔地按摩婴儿的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的健康。 6. 眼部护理 新生儿的眼部需要额外的护理。护理人员应使用干净的棉球蘸取生理盐水或煮沸冷却的开水,轻轻擦拭婴儿的眼睛,清除眼角的分泌物,预防眼部感染的发生。 7. 口腔护理 新生儿的口腔卫生也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用纱布或干净的柔软毛巾蘸取温水,轻轻擦拭婴儿的口腔内壁和舌面,清除残留的奶渍和细菌,预防口腔感染和口臭的发生。 8. 安全护理 新生儿在活动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方面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护理人员应保持婴儿周围环境的整洁和安全,避免尖锐物品、药物和危险物品的接触,确保婴儿的安全。 9. 日常观察 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婴儿的一般情况,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精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体重 1.新生儿出入院时称体重1次,每日晨间称体重1次,并记录。 2.早产儿每日称体重1次,并记录。 (二)体温 1.按规定及时测量生命体征。 2.降温方法:散包降温,温水擦浴,给患儿服温开水,以助散热及补充水分。 3.降温注意事项: (1)降温速度不可过快,以免造成体温不升。 (2)体温高于38.5℃,或继续上升时,应及时给降温及镇定剂处置,避免发生惊厥。 (3)新生儿禁用降温药物、酒精擦浴,可物理降温。 4.体温低于36℃,给热水袋保暖,用水温50℃加套,如体温不升或体温仍在36℃以下时,可置暖箱保暖。 5.早产儿暖箱中体温低,可调节箱温及室温。

(三)收集大小便标本 1.新生儿入院常规留置大小便 ,送检。 2.根据病情、病程需要,建立特护记录及出入量记录,应准确及时。 (1)入量:奶量及静脉输液量。 (2)出量:大小便量、呕吐量、胃肠减压抽出胃液量及其他部位排出的液体量。 (四)严密观察危重病人病情变化 (五)观察大小便及排泄物 应观察新生儿入院后首次排便时间及量,每次更换尿布后须称重量,准确计算,并记录排便的次数、量、性状、颜色及气味等。 (六)沐浴与更衣 1.每日为新生儿沐浴1次,保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2.沐浴时室温26~28℃,水温40~50℃。

3.物品准备:干净婴儿衣物、尿布、床单、包被、婴儿皂、爽身粉、20%鞣酸软膏,%氯霉素眼药水,4%碳酸氢钠等。 4.用流动水由头向下洗,即面→头发→身后→颈→两上肢→腋下→躯干→臀部→双下肢。洗毕揩干全身更衣,按常规称体重,并记录。 5.用%活力碘擦脐轮及脐周皮肤。 6.臀部涂20%鞣酸软膏或润肤油,女婴用棉签沾消毒植物油,将大小阴唇分泌物擦净。 7.于皮肤褶皱处撒爽身粉,用手挡住婴儿口鼻,防止吸入。 8.用%氯霉素眼药水滴双眼,如有眼部红肿可涂红霉素眼膏,清理耳、鼻分泌物。 9.沐浴完毕后,常规口腔护理,用1%~4%碳酸氢钠擦洗口腔。 10.沐浴注意事项: (1)沐浴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小儿病情变化,如皮肤颜色,有无损伤、皮疹、脓疱、黄疸,脐部有无红肿、分泌物,有无渗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涂抹肥皂时,避免直接接触婴儿皮肤,可选用刺激性小的婴儿皂或中性肥皂。 (3)保持室温恒定,洗澡动作轻柔,注意遮盖婴儿,避免受凉及损伤。 (4)洗头时用手压住双耳。洗脸时勿使浴液进入耳、鼻、口、眼内。勿使浴水污染脐部。 (七)喂养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一、早产儿的护理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满 37 周小于 259d 的活产婴儿。由于早产儿全身各系统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子宫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均较差,因此死亡率较高。 【临床表现】 1.外观特点:体重、身长均明显小于足月儿,皮下脂肪少, 肌肉少;头相对较大,囟门宽大,颅缝宽,头发短而绒,皮肤鲜红薄嫩、水肿发亮,胎毛多,趾(指)甲短软。 2.生理特点:呼吸快而浅,常有不规则间歇呼吸或呼吸暂 停,哭声很弱,常见青紫,易发生肺不张、肺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体温不升;吸吮、吞咽功能差,容易发生呕吐,导致误吸;消化吸收功能差,易发生腹胀、腹泻;神经系统的各种反射均不敏感,常处于嗜睡状态;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了解患儿的胎次、胎龄、母亲孕期健康状况、 胎儿发育情况及家族史等。 2.专科情况:评估患儿的体重、外观特征是否符合胎龄、 生命体征有无异常、神经系统反应、各系统功能状况。 3.了解辅助检查如脑CT、肺部x线及化验室检查结果有无异常。 4.评估家长对患儿目前状况的心理承受能力、对预后的了 解程度、治疗的态度、经济状况。 【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异常:与体温调节功能差、产热储备不足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能力差、摄入不足 及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有关。 3.有潜在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有关。 4.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 有关。 【护理措施】

1.保暖:室内温度保持在 26~280C ,相对湿度 55%~ 65% 。生后即放置在暖箱中。戴绒布帽,集中护理,各项检查、治疗尽量在暖箱内进行,以减少失热。体温低或不稳定的婴儿不宜沐浴。 2.保持舒适体位:舒适的体位能促进早产儿自我安抚和自 我行为控制,有利于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发展,可采取以下体位。(1) 促进屈曲体位:用毛巾或床单制作早产儿的鸟巢式卧具,使其脚能触及衣物,手能触及毛巾、床单,有安全感;包裹婴儿时要确定婴儿的手能触及面部,以利头、手互动。2) 头颅塑形:使用水枕,可避免早产儿双侧头部平坦, 以免因头部平坦造成持久的体格及心理社会适应困难。 (3) 俯卧位:有资料报道,俯卧位可以减少早产儿呼吸暂 停的发作和周期性呼吸,改善早产儿潮气量及动态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对于改善早产儿呼吸和肺功能有很大作用。但须注意俯卧位时容易将口鼻俯于床面,引起窒息和猝死,应密切观察。 3.喂养:早产儿可用母乳或乳库奶喂养,必要时使用适合 早产儿的配方乳。开始先试喂2次 10% 葡萄糖液,每次 3 ~5m1,再喂稀释奶逐渐到配方奶直至达到每日需要热量。 喂奶切忌过速,以免发生胃食管反流致误吸;喂奶后不要 立即更换尿布以防止体位变动发生呕吐。保持半侧卧位或 平卧、俯卧,头转向一侧,每 4h翻身、转换体位 1 次。 吸吮能力差或不会吞咽的早产儿可用鼻胃管或鼻肠管喂养, 每次进食前应抽吸胃内容物,如残留奶量大于前次喂奶量 1/3 以上则减量或暂停 1 次,必要时给予全静脉或部分静脉高营养。 4.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低下,应制定严格的消毒隔 离制度,严禁非专室人员的进人,工作人员患感冒时不能接 触早产儿。暖箱要彻底清洁消毒后才能使用,使用期间每日 用消毒液擦拭 1 次,使用7d 后要更换暖箱。暖箱内的湿化 器、氧气湿化瓶的水要每日更换,空气过滤网内的海绵要定 期清洗,头罩、吸氧管及与早产儿接触的各种管道、仪器要 定期消毒。医护人员在接触早产儿前要严格洗手,以免发生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目录 1、新生儿肺炎的护理常规 (1) 2、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2) 3、早产儿的护理常规 (3) 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常规 (3) 5、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常规 (5) 6、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 (6) 7、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7) 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7) 9、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9) 10、新生儿脐炎的护理常规 (10) 11、先天性梅毒护理常规 (11) 12、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常规 (12) 13、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12) 14、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的护理常规 (13) 15、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4) 16、重症新生儿护理常规 (15)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儿反应、哭声、呼吸、心率、吃奶情况,注意有无发绀、口吐白沫、 呼吸形态的改变等。 3、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4、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 5、维持患儿体温正常,体温过高时采取降温措施;体温过低时给予保暖。 6、控制输液速度,避免速度过快引起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7、提倡母乳喂养,少量多次,细心喂养,防止呛咳窒息。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应 先吸痰后喂奶,喂养困难者可采用鼻饲。 8、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9、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1、执行新生儿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儿皮肤、巩膜、大小便颜色变化,观察黄疸的部位及范围。如出现拒 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并做好相应护理。 4、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肝酶诱导剂,利于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及时纠正酸中 毒。 5、合理安排输液,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 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进入脑组织。 6、提倡母乳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保持大便通畅。 7、告知家长病情,若母乳性黄疸严重,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恢复; 若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告知家长出院后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注意物品及药物的选用;出现后遗症的患儿,坚持康复治疗,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室温22℃~24℃,湿度55%~65%,每日4次空气消毒;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病种隔离,防止医院感染; 3.新入院患儿:洗澡危重者除外,体检、更衣,戴姓名牌姓名、性别,并与家属核对无误, 测体重、量肛温,安排床位,通知医师; 4.患儿每日测体温6次,早产儿及低体温者给予适当保暖,监测体温;发热患者一般遵医 嘱给予物理降温,并密切观察体温; 5.保持床单位整洁,体位舒适,保持皮肤清洁,病情允许者每日洗澡1次,换尿布后用温水 洗净臀部并涂鞣酸软膏,预防红臀; 6.喂养:按医嘱喂养,喂奶时应抱起或抬高患儿头背部,喂奶后宜取右侧卧位;不能吸吮 者用胃管或滴管喂养,喂奶前注意是否有胃潴留、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情况,同时做好口腔护理,食具及时消毒; 7.脐带护理:出生后1~2日开始不包扎,每日常规消毒2~3次,注意有无继发感染,酌情 剪断脐带残端; 8.每周称体重2次,早产儿遵医嘱每日或隔日测体重1次; 9.危重患者遵医嘱给予多参数监护仪监护,随时评估生命体征、面色、皮肤颜色、哭声 及自主活动等,一般患者每班至少评估2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 10.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严格按医嘱给予液体和各种药物,用微量注射泵控制输液速度,危 重患者遵医嘱每8小时记录总出入量1次; 11.及时、准确填写护理记录单,严格执行床旁交接班制度; 患儿出院时,仔细核对床号、姓名、性别,体查,更衣,并向家属做好出院宣教; 第一节早产儿护理常规

第二节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

第三节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常规

第四节新生儿吸入综合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1、专室护理,按病种隔离,室温保持在20-24℃之间,相对湿度55%左右,并须保持空气新鲜,每天紫外线消毒四次。 2、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设法保暖或放入暖箱,每四小时测体温一次。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防感染发生。 4、保证水分及营养供给,按医嘱进行母乳或人工喂养。 5、加强基础护理,每日口腔护理、脐部护理、眼部护理两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奶量、大小便情况,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二、未成熟儿疾病护理常规 1、未成熟儿室温应保持在25-28℃,相对湿度保持在65-70%,体温不升者,放入暖箱保暖。 2、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每周测量体重两次。 3、护理、喂奶、治疗等各项工作集中进行,动作宜轻柔、迅速。 4、根据早产儿的生活能力,选择不同的喂养方式,保证营养及水分的供给。

5、注意观察呼吸活动及皮肤颜色,备好抢救器械,以备随时抢救。 6、实施保护性隔离,预防感染发生。 三、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1、注意保暖,严防感染。 2、患儿有皮肤发干等缺氧表现时,给予氧气吸入。 3、床头抬高15-30℃,头部制动,尽量减少各项操作,避免扰动患儿。 4、暂禁食,宜静脉补充营养和体液,病情恢复后小心喂养。 5、严密观察呼吸、心率、面色、吸允及吞咽反射、瞳孔等变化,防止惊厥发生。 四、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1、保持呼吸道通畅:翻身、拍背、吸痰,注意环境的温湿度。 2、吸氧:多采用头罩吸氧,氧气要湿化。 3、维持正常体温:体温过低或不升要注意保暖,体温过高实施降温。 4、保证营养供给: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体温、呼吸、皮肤颜色、胎龄、喂养、体重。 2、评估患儿身体状况、皮肤完整性、有无畸形。 3、评估患儿家眷对疾病旳认知状况。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温湿度合适,室温24-26℃,相对湿度55-65%,每日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天层流净化杀菌机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两次,每次4小时。 2.护理人员在进入病区前须更换病室专用衣帽、鞋子、洗手,护理患儿前后洗手,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3.Q4h测量体温,体温不升或发热者根据病情增长测量次数。低体重和体温不升者置暖箱内。 4.早产儿及特殊患儿每日测体重一次,一般患儿每周一、四测体重两次; 5.按需哺乳,首选母乳喂养。不适宜母乳喂养者,予以配方奶;不能吸奶者用滴管或鼻饲;随时观测有无溢奶及吐奶状况。奶前换尿片,奶后轻拍背部,驱除胃内空气,并取右侧卧位,防止呛奶,奶毕立即清洗奶瓶奶嘴,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备用。6.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分泌物,给氧患儿每天晨间更换湿化瓶及给氧管道。

7.保持皮肤清洁,每日擦浴或淋浴一次,防止在喂奶前后1小时内沐浴,沐浴动作轻 快,减少暴露时间,沐浴过程中观测患儿反应,浴后行脐部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如有异常及时汇报。便后及时更换尿片,用温水清洗臀部,防止红臀,每天更换衣被、 毛巾、浴巾等用物,及时清洗后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备用。 8.遵医嘱对旳使用药物,观测药物作用和副作用,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 9.勤巡视,勤观测,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及时处理。 10.暖箱每日更换无菌蒸馏水一次,每日擦拭消毒,持续使用一周者更换消毒暖箱。 健康指导 1、环境:阳光充足,室温24-26℃,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 2、喂养:母乳喂养,按需哺乳。哺乳前更换尿裤,清洁双手及乳房,奶后将宝宝竖抱,空 心掌轻拍背部驱出胃内气体,取右侧卧位。 3、脐部护理:脐带未脱落前每天用75%酒精环形擦拭,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如局部红肿, 有分泌物或异常气味立即就诊。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及时更换尿片,注意使用清洁、柔软、吸水及透 气性好旳浅色棉质尿片。 5、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柔软棉质内衣。 6、沐浴:夏季每日沐浴,冬季每周2-3次,室温28℃,水温38-40℃,沐浴过程中注意保 暖及宝宝安全,防止沐浴水进入眼、耳、口、鼻。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合适减少沐浴

医院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医院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室内空气保持新鲜,阳光充足,每天通风两次,每次30 分钟。室温22~24℃,相对湿度55%~65%。 二、病人入院后及时通知医生,危重病人应送监护室,并备好抢救药品及机械。 三、入院新病人要进行卫生处理(除危重病儿外),注意有无畸形,皮肤有无破溃、脓肿等,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向家属说明。 四、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五、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如体温异常应与医生联系,并做相应处理。 六、每日温水浴一次,如脐带未脱、渗血或者分泌物异常,酌情每日处理1~2次,避免感染,保持干燥。 七、注意眼耳鼻的清洁。 八、勤换尿布,如大便异常,应留取标本送检,有臀红者,每次更换尿布时,涂以四强油保护皮肤。 九、密切观察病情,如发现下列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随时做好护理记录 1. 呼吸困难; 2.拒奶、呕吐;

3.腹泻 4.皮疹、黄疸; 5.抽搐。 十、做好消毒隔离及健康教育工作。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一、按新生儿护理常规护理。 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护呼吸道通畅,吸痰、给氧,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或者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恢复呼吸循环,纠正酸中毒。 三、湿化呼吸道,给予雾化吸入,定时翻身、拍背。四、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精神系统症状。 五、保持热量,注意喂养。如果病情严重,延迟喂奶,给予静脉补充热量,并防止因呕吐再度引起窒息。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一、按新生儿常规进行护理。 二、取头高侧卧位。一切治疗、护理集中进行。动作宜轻柔,避免不良刺激。 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心率、呼吸、面色、神志、瞳孔、呕吐、反射能力、肢体活动情况,并做详细记录。

新生儿专科护理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章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 (1) 第一节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 第二节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3'第三节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 4,第四节新生儿鹅口疮. (4) 第五节新生儿尿布皮炎护理常规................................................................... 5'第六节新生儿脐炎 (5) 第七节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 &第二章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 (7) 第一节高危儿护理常规 (7) 第二节早产儿护理常规 (7) 第三节新生儿贫血护理常规 (8) 第四节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9) 第五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9) 第六节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11) 第七节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11) 第八节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12 -第九节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13) 第十节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14-第十一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4 -

新生儿科危重患儿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危重患儿护理常规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生儿科危重患儿的护理工作也越来越 重要。针对这一群体的特殊需求,合理的护理方案和常规操作是确保 这些患儿能够得到最佳照顾的关键。本文将就新生儿科危重患儿护理 的常规进行探讨,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应对该领域的挑战。 一、环境准备 新生儿科危重患儿护理的第一步是确保病房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以下是一些常规操作,以便为患儿提供最佳的护理环境: 1. 温度控制:确保病房内的温度适宜,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患儿 造成不适。 2. 噪音控制:保持病房内的噪音水平较低,避免干扰患儿的休息和 恢复。 3. 光线控制:适当控制照明,以避免过强或过弱的光线刺激患儿, 可使用柔和的暖色灯光。 4. 空气质量:保持病房的通风良好,定期清洁消毒,以确保空气质 量符合卫生标准。 二、感染控制 感染是危重患儿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因此,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 是必不可少的常规操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感染控制措施:

1. 卫生手消毒:医护人员在每次接触患儿或完成其他操作前后,应 进行彻底的手部消毒。 2. 患儿周围清洁:保持患儿周围的清洁,每天更换干净的床单、衣 物和尿布。 3. 隔离措施:对于疑似或已确诊为传染性疾病的患儿,应实行相应 的隔离措施,避免病原菌的传播。 4. 符合消毒要求:医疗器械、用品和病房设施应按照规定进行洗消、消毒和消毒质量监测。 三、监测和评估 新生儿科危重患儿需要密切的监测和评估,以及及时的干预和处理。以下是一些常规操作来监测和评估危重患儿的状况: 1. 生命体征监测:定期监测患儿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 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有效通气:对于需要辅助通气的患儿,应正确使用呼吸机,并及 时监测和调整通气参数。 3. 血氧饱和度监测:使用脉搏氧饱和度仪等设备监测患儿的氧饱和度,保证其足够供氧。 4. 静脉通路管理:合理选择静脉通路,保持通路通畅,避免感染和 机械性损伤。 四、营养支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