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十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第十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第十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第十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第十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三年级下册:认识对称、

平移、旋转

本单元主要内容

一个简单图形在旋转、

平移的过程中,能形成

一个较复杂的图形

后续相关学习内容

认识密铺

图形的变换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 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

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

到发展。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

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

数学的价值。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

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 教学难点: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 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90 °

90 ° 2 .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 90 °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1节 《轴对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预计教学时间: 四、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18.2平方厘米,底边长 5.2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通过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 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许多美丽的事物和图案,

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小结】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很多事物设计出许多美丽

1、 2、 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1.教学重点: 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2.教学难点:

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1.5X 4=

2.6 &2= 0.12X 3= 2.4 X 0.2= 7.2 X 0.01 =

1.5X 8= 6.4 0.8 =

1 弋.125 = 0.3

2 0.04= 7.2 ^.9 =

的事物和图案。现在,我们就一起进一步研究对称、平移和旋转。

2、学习第3页例1.。

(1 )复习旧知,独立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

(3)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3.教学画对称图形:第4页例题2。

(1 )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小结】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评心A讥Fb」讥丫四1-:” 少山£ ■■:*

亠! * 7丄*

0旅H I,血》1勾卩I :? (1釘£山旳:|创歼、..

工W >1 it n J*?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课本第4页做一做。

* r ift;is't rr.強祇迭扯灯册:决”町皋f■化飞

【提咼练习】

2.课本第8页第2题。

2. >面[阈隅乘甘别足raw种刀承刃世罠av

叮7厂r

【拓展练习】

1.制拌轻肘粽变撰设讦釜朋的ffl奚

(四)全课总结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个。①角;②线段;③等腰三角形;④扇形;⑤三角形;

⑥正方形;⑦平行四边形;⑧圆;⑨五边形。

3.课本第8页第1题。

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5 个;

B.6 个;

C. 7 个;

D.8 个。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一、谈话导入:

1 .师:三年级时,同学们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 的? 2. 本节课我们继续在以前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 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二、学习新课

1 .学习第 5 页例题 3 :

1、 和性质。

2、 3. 4. 第 2 节 《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生活事例,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结合生活实际, 通过动手操作,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

90。

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空间观念。

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它的特征

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 教学难点: 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三、预计教学时间: 四、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7 X). 05= 0.24 &.6 = 0. 25X 0. 4= 0.125 0.25= 0. 8X 1 . 25= 0.49 0.7=

1 . 4 X 0. 5=

70 0.5 =

0. 06X 1. 5=

13 4=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建筑工地需黄沙

50 吨。用一辆载重 4 吨的汽车需要运几次?

I tt 转〔士

-L.-i

副fAT応-毎点。帀时钟卑辂30■封^r "吃伸从J飞A DUE

:*值捋旳主:⑴底軒/飞-捷遵口忖能轉,劉飞一

* 十肘十从■倒T2\

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小结】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1题。

丫30

吟井負詣 '

食勺h缶-長甘农爭个土爭斤

£变紀T

(1 )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2 .学习第5页例题4:

冋出三肃形饶取t)師时豊S转90"后的哥

K &A烧点◎顺

点tf .......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

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 _

I r h I斷的? *井屮I是ih<4;十牌豊5:盛詁<■!蛍曲?

【提高练

习】

2.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2题。

【拓展练

习】

3.课本第9页第4题。

4.课本第10页第6题。

Z........................ n*

A# :

ait a 占'J ? 含:

li 生去!ti -31 出生盘甘总.

/ \ ■ 厂、

(四)全课总结: 你认为我们把一个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时应注意哪几点?

师归纳以下四点:1、旋转的方向2、旋转的度数3、哪个点不动 4.那条边先动。(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画出给定图形绕0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第3节《欣赏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教学难点: 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三、预计教学时间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0. 36 X). 2=0.56 ?.28=6. 2 >0. 3=3X0. 2X0. 5=

1.5 寻0 = 0.45 ?.45 = 3.2 0.16 = 2 . 5 X0. 7 X). 8=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有一批苹果,每筐装56千克,可以装60筐。现在只有56个筐,要把苹果都装上,平均每筐多装多少千克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一、情境导入。

却?置?罠\

.- ■ -二 -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 .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小结】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课本第8页第3题。

【提咼练习】

2.课本第9页第5题。

S—前

【拓展练习】

3.课本第11页数学游戏。

Iftrttl■奇■■

R:f 旧;涉记■叫m 皂TJVtt |IT|^ tt.m 血.

III仃t T ?1门[7? t T_

>T - P - HT * ■.< ■I,* # * Y . E 4 ■FAif衬r “如盂灯

t-Eic * 專

慎y

r ---------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 希望同学们平时

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3.课本第10页第7题。

7…:◎渥舉剪=心□己厲厭的1411机通过对蛛,比筋或龍转S 岀美圧阳毙,

本单元执笔:先烈东小学程静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案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到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之后,点的坐标相应发生变化. 2.探索图形在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它们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引导-自学-探究-交流-展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探索新知识. 教学重点 探索图形在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它们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探索图形在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它们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对于同一个点建立不同的坐标系后,他的坐标就会不一样,它们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吗?如果有,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A自学:请同学们用10---15分钟时间自学教科书上本节内容. B交流:请同学上台总结 点评:1.如果是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作相应的变化 或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作相应变化 2.如果是翻转,那么每个点的坐标就会关于对称轴对称,一般是关于x、y轴. 3.如果是放大或缩小,每个点的每个坐标都作相应的放大和缩小即可. C探究: 例1: 线段AB的两端点A(1,3),B(2,-5). (1)把线段AB向左平移2个单位,则点A、B的坐标为:A__B__. (2)线段AB关于x轴对称的线段A′B′,则其坐标为:A′_,B′_. (3)把线段AB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线段A1Bl,AlBl关于y轴对称的线段A2B2,那么点A 2的坐标为________,点B2的坐标为_________. 解:(1)A(3,3),B(4,-5)

(2) A ′(1,-3), B ′(2,5) (3) A 2(-3,3), B 2 (-4,-5) 例2: 将图中的△ABC 做下列运 动,画出相应的图形,指出三个顶 点的坐标所发生的变化. (1)沿y 轴付方向平移一个 单位; (2)关于x 轴对称; (3)以A 点为位似中心,放大到1.5倍. 解:图略 (1)A (-5,-1),B (0,2), C (0,-1) (2)A (5,0),B (0,3),C (0,0) (3)A (-5,0),B (2.5,0),C (2.5,4.5) 【课堂作业】 1.已知:点A (1,2),B (2,3),C (-2,4),将这几个点 向左、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这三个点的坐标 变为什么? 2. 如图,将图中的△ABC 作下列变换,画 出相应的图形,指出三个指出三个顶点的 坐标所发生的变化. (1)沿x 轴平移一个单位 (2)关于y 轴对称 教学反思 1.如果是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作相应的变化 或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作相应变化 2.如果是翻转,那么每个点的坐标就会关于对称轴对称,一般是关于x 、y 轴. 3.如果是放大或缩小,每个点的每个坐标都作相应的放大和缩小即可 x (第2题)

最新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在做什么。 2. 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3. 感受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 2.感受科学的本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斜坡、小球;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你知道这些是什么人吗? 师:让我们也来做个小小科学家。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了解科学是什么。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看第2 页上面的插图,边看边说,把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 学生看课本第2插图,思考交流。 (3)认识两位科学家。 (4)你们还知道哪些科学家?他们是研究什么的? (5)记录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2.“滚小球”实验,初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1)交流需要什么材料。 (2)交流怎么实验。 (3)交流怎么记录,做活动手册第1页。 (4)交流同桌之间怎么合作。 3.认识科学本质 了解科学家已经找到的问题答案。 (1)你从小到大提出过什么问题? (2)哪些问题,你已经解决了,怎么解决的? (3)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

三、总结本课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课题2 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了解工程师,观察工程师在干什么,认识到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有所不同。 2.初步让学生有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设计、制作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工程是什么。2.从活动中产生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纸、笔、剪刀、双面胶、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你们认识工程师吗?他们是做什么的?(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来知道一下。(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了解工程是什么。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看第5 页上面的插图,边看边说,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工程师是做什么的。 (3)比一比科学家与工程师之间的不同。 2.认识工程师的杰作 (1)学生看第6插图,交流工程师的杰作。 (2)学生举例说说工程师的杰作。

必修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吉林市朝鲜族中学 安在瑛

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吉林市朝鲜族中学安在瑛 一﹑【设计理念】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必修1第1单元教学的第1课,对整个单元教学具有统领和示范作用。在本课的教学思路中,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学情景的创设者、探究问题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进入历史情境,主动获取知识,参与问题探究,提升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设置情境、创设问题,巧妙地将历史学习的方法与教学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基础知识、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分析】 本节课是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也是学生升入高中后的第一节历史课。古代的政治制度对中国近代现代社会政治制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又是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反映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所以其地位较为重要。 三﹑【学情分析】 由于刚接触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尚存在欠缺。虽然学生在初一时已学习过中国古代史,但当时是把三个朝代放在三节课中分别讲述的,况且因为历史成绩按60分计入中考,所以学生普遍不重视,再者相隔三年的时间,学生基本遗忘了有关的内容,再加上部分学生对古代政治史不感兴趣,所以在开展教学时有一定的困难。课时计划:一课时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识记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理解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对 西周的影响 ⑵探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我国进入阶级社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是著名的世界文明古国。 ⑵中国古代的早期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4.考点:西周的政治制度,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五﹑【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2)掌握宗法制的特点和作用 难点: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关系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使之为教学目标服务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本单元的主题为新闻天地,有三个学习任务,分别是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新闻即新闻报道,报道的都是新近发生的事件和值得关注的人物、动态、重要的是事,特殊的人、有意义的变化、引人关注的动态等等。由于篇幅、报道时间、表现方法的不同,新闻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本单元新闻作品共四课六篇,其中有消息四则,特写一篇,通讯一篇。 《消息二则》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事实,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锐不可当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情况,简要全面的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者、颁奖机构、诺贝尔奖金的来源及资金管理权与评奖权分离等内容,激发人们尊重科学,探索科学的崇高精神。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运用较多的修辞手法,细腻传神的语言,描绘了吕伟夺冠的精彩一跳以及外国记者,现场观众的反应,表现了中国运动健儿拼搏奋斗的精神,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一着惊海天》是一篇通讯,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活动任务

任务一 新闻阅读。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 任务二 新闻采访。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自主确定报道题材,制定采访方案,草拟采访提纲,分小组进行采访实践,搜集新闻素材。任务三 新闻写作。分三类任务:一、必做任务,每位同学写一则消息;二、自选任务,撰写新闻特写、通讯等,每位同学从中任选一项完成,三、拓展任务,将本组或全班的新闻作品加以整理,编辑制作成报纸或新闻网页。 单元目标 1.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一定的新闻阅读能力,学会撰写新闻作品。 2.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的能力;提高策划组织、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3.养成关注现实、关心时事、自主思考的习惯;形成求真求实、冷静客观的思维方式;学会准确负责任言言必有据的表达。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于新闻作品见过很多,作为一个新闻报道的读、说、写的系统单元,本单元的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训练,在知识体系上,

33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的关系

https://www.sodocs.net/doc/249998349.html, 初中数学资源网 收集整理 第33课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的关系 1.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 (-5,8)关于x 轴对称点P 1的坐标是 ;点P (-5,8)关于y 轴对称点P 2的坐标是 ;点P (-5,8)关于原点对称点P 3 的坐标是 . 2.设点M (x , y )在第三象限,x =2,5+y =3,则点M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N 的坐标是 . 3.若点A (m ,3)在函数y=5x+3的图像上,则点A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B 的坐标是 . 4.若点A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2), 那么点A 关于x 轴对称的点C 的坐标是 . 5.若点P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P 1的坐标是(2,2),那么点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P 2的坐标是 . 6.若点P (m , n )其中m>0、n>0关于原点对称的点P 1的坐标是 ,关于x 轴对称的点P 2的点的坐标是 ,关于y 轴对称的点P 3的坐标是 ,关于直线y=x 对称的点P 4的坐标是 ;关于直线y=-x 对称的点P 5的坐标是 ; 7.若点A (b a -,3)与点B (42-a ,-3)关于原点对称, 则a= ,b= . 8.若直线y=-x +3的图像与抛物线y=x 2 -3x -12的交点坐标是 ,它们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9.若直线y=3x +2的图像与直线y=-x+2的交点坐标是A,则点A 关于y 轴对称点B 的坐标是 . 10.已知,点A (a +2 , b -4)与点A (-b ,-3a )关于原点对称,则20061+a ×2007b = . 11.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三个点O (0,0),A (-1,1),B (-1,0),将△ABO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35 ,则点A 、B 的对应点A 1、B 1的坐标分别是A 1( , ),B 1( , ). 12.在△ABC 中A(3,-1)、B(2,-1)、C(0,2) ,若将△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 后得到△A 1B 1C 1,则点A 1的对应点的坐标是 . 13.已知,点P (x , y )的坐标满足3-x +5+y =0,则点P 关于y 轴对称的点P 1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4.设M(x , y) 点在第三象限,且x =3,y =2,则M 点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 A.(3,2) B.(-3,-2) C.(-3,2) D.(3,-2) 15.点M (-3,1)绕原点旋转60 后的坐标是( ) A.(-3,-1) B.(3,1) C.(3,-1) D.(-3,-1)或(0,2)

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课题1 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在做什么、 2、通过滚小球得实验,说明小孩子也能进行科学研究、 3、感受科学得本质、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科学就是什么? 2.感受科学得本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斜坡、小球;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您知道这些就是什么人不? 师:让我们也来做个小小科学家、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了解科学就是什么。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得瞧法。 (2)瞧第2 页上面得插图,边瞧边说,把自己对科学得理解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 学生瞧课本第2插图,思考交流。 (3)认识两位科学家。 (4)您们还知道哪些科学家?她们就是研究什么得? (5)记录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2、“滚小球"实验,初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1)交流需要什么材料。 (2)交流怎么实验、 (3)交流怎么记录,做活动手册第1页。 (4)交流同桌之间怎么合作。 3。认识科学本质 了解科学家已经找到得问题答案。 (1)您从小到大提出过什么问题? (2)哪些问题,您已经解决了,怎么解决得? 三、总结本课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课题2 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了解工程师,观察工程师在干什么,认识到工程师得工作与科学家得工作有所不同、 2.初步让学生有产品设计得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得关系。 3.设计、制作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工程就是什么。2、从活动中产生产品设计得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得关系、 教学准备:纸、笔、剪刀、双面胶、课件等

师:请您汇报收获。 教学反思: 课题3上好科学课 教学目标:1、参观科学教室,并比较科学教室与她们平时上课得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动手做得过程中体验到科学课规则得重要性、 意识到遵守科学课得规则。 教学重难点:1。了解科学课得规则、 2。培养遵守科学课规则得习惯。 教学准备:实验室守则、上课常规、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参观实验室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交流。 生:熟读规则小诗、 集体整队动作快, 列队做到快静齐, 参观途中不说话, 带好眼睛与耳朵。 二、学习新课 1.参观科学教室。 (1)讨论:科学教室与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 (2)交流、 学生瞧课本P5插图,思考交流。 2。实验:比较水 (1)思考:怎么比较水得多少? (2)交流、 (3)实验 3.回想:在刚才得实验中哪些行为好,哪些行为不好? 思考-—交流——判断——完成科学活动手册—-制定科学课得规则。(填写活动手册第3页) 三、总结本课

九年级(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常州市丽华中学钱红武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通过反复吟诵,能说出作品所写的自然风景的个性特点,及给予人们的种种启示。 3、掌握“吟哦讽诵”的要领,学会在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其深蕴的人文内涵。 4、学会合作探究和写作,能从各个渠道收集、筛选和组合材料,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5、能用流畅的口语介绍本地的风景、特产、风俗和民情。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鼎湖山听泉》 2课时 《林中小溪》及同作者散文 2课时《飞红摘翠记黄山》 2课时

《画山绣水》 1课时诵读欣赏 1课时 自由阅读 1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 4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自然山川”,着重领略和要求掌握的学习方法是“吟哦讽诵”,就是要求学生能通过吟诵去体会和把握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要教会学生从反复吟诵中,了解作品所写的自然风景的个性特点及给予人们的种种启示,加深理解其中深蕴的人文内涵。并且能从吟诵中品味文章的神气、写作上的妙处,领会到写景散文的一般思路。进而参与“综合学习与探究”活动,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和写作。 四篇课文的安排,应各有侧重点,《鼎湖山听泉》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可以作为示例,指导学生学习在“吟哦讽诵”中注意作者感情嬗变的历程及对人生和历史的感悟;《林中小溪》一文在运用所学的方法自主学习的同时,可向学生介绍一下这位被称赞为“在整个世界文学中,未必能找到与他并驾齐驱的作家”的前苏联作家的作品风格,并再选择一些他的作品来加深学生的感受。《飞红摘翠记黄山》《画山绣水》则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xx小学科学学科第二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发现物体的特征课时 1 备课教师x教师班(年)级一年级 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 观察物体的特征,学习观察和描述物体特征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观察物体的一些特点,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物体的特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发学生关注身边物体的特征的情感。 分层目标上限观察物体的特征,并学习描述的方法。 下限观察物体的特征,学习观察和描述物体特征的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的特征,并学习描述的方法。 教学难点描述各种物体的特征。 个性准备 辅导对象 教学预设(共性)个性调整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你是如何猜出来的? 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 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膛。(西瓜) ---根据物体的特征 2.这些物体你们见过吗?它们都长什么样子呢? 过渡: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物体的特征,学习《发现物体的特征》 二、新课教授 1、描述周围的物体 过渡:为了便于观察我们先来研究我们 周围的物体。 (1).思考:我们周围有什么物体?我

们怎样描述它们? 参考词语: qīng zhòng 轻重 cū cāo 粗糙 guāng huá 光滑 (2).小组内选择并观察周围的物体。 要求:每组选择两个物体 观察物体的样子并描述 、 (3).学生汇报,描述物体。 重、光滑、透明重、光滑 轻、光滑、透明轻、粗糙 轻、光滑轻、光滑 过渡:我们用到的“轻”与“重”,“光滑”与“粗糙”都是把这个物体和其他物体进行比较得来的特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通过比较如何来描述物体。 2、和其他物体比一比 (1).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呢? (利用已有的材料讨论思考)

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让学习变成一个读书交流的多种形式的活动。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 文本成为学习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这样设计始终把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显著的位置。学生时刻处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并且始终伴随着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使用多种学习策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为:我爱阅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板块: 1.读书交流会。(1课时)学生对于读书有自己的认识,也了解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也有自己喜欢的作者、作品,有自己的读书经验单元学习开始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安排一次交流活动。给学生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能够看到学生已有的成果,也可以看到学生在读书方面的欠缺,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起点,有利于调整教学思路,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顺学而导。 这一部分就安排综合性学习,提出活动话题,设计方案。让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学习单元。 2.品读书滋味,悟读书乐趣(1-2课),目的是通过两课的学习,让学生和文本作者对话,获得和作者大体相同的感受,对文本由基本的认同感,获得阅读感受;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学习文本语言及基本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和自己对话,提出文本的限制,在生活中、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之间相互对话,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提高认识,获得新感受新体验。 3.学读书故事,习读书方法,(3-4课),目的是通过两课的学习,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同时慢慢总结自己的读书方法,对自己适合什么样的方法有所感受,有所领悟。 4.汇报与展示。

pep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 2018年9月 Unit One Hello! 单元整体分析

本单元是义务教育灵通版(pep)小学英语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主题为Hello!(你好)。从这个学期起,学生开始正式学习英语这门语言、学科,他们要从这个单元学会如何用英语同新同学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以及道别。单元主情景图展示了本套教材的六个主人公:Mike, Wu Yifan, Chen Jie, Sarah, Miss White, John,以及两个卡通动物朋友:Zoom, Zip。新学年开始了,他们在互相打招呼,做自我介绍或道别。 本单元共分A、B、C三部分。A部分共三页,分三课时。第一课时为情景对话和练习部分。Miss White(怀特老师)在同这个学期的新同学们打招呼并介绍自己,引出本课时用于介绍自己的句式:I’m... 以及打招呼用语:Hello! Hi! Let’s play(玩一玩)部分提供了一个课堂游戏活动,两个学生头戴教材主人公的头饰在做自我介绍。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角色饰演达到操练重点句式的目的。第二课时为重点词汇和重点句型呈现,Zoom和Zip带领大家认识文具类词汇:ruler, eraser, pencil, crayon,以及表示自己拥有某物的句式:I have a/an... 并通过韵句:I have a ruler. Me, too. 来进一步巩固重点单词和句型。第三课时为字母学习,通过字母歌,初步接触英语的二十六个字母,并在找一找活动中熟悉二十六个字母的字形。 B部分共四页,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仍然呈现情景对话和练习。Mike和John 在互相询问姓名,并在下课后向Miss White道别。在这个过程中呈现询问他人姓名及其回答的句式: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 和道别时的用语:Goodbye! Bye! 之后Let’s play环节中,学生通过变换姓名进行句式操练活动。第二课时呈现文具类重点单词bag, pen, pencil box, book。之后通过一个指令性活动来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新授词汇。之后的阅读练习、听一听标序号和连线的练习以及歌曲都用来巩固练习本课的重点词汇及句型,与C部分合为一个课时。 C部分为故事阅读课时,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们的卡通动物朋友Zoom和Zip。在这个故事里,两个可爱的小动物做了自我介绍,开始了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学习的时光。通过有趣的故事阅读,学生会进一步熟悉如何打招呼和介绍自己,并在阅读中扩大语言输入,逐步适应文本的阅读。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词汇:学生能够听、说、认读单词:ruler, pencil, eraser, crayon, bag, pen, pencil, box, book 2. 句型结构:能够听懂、会说句型Hello! / Hi! I’m...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 Goodbye. / Bye. 3. 字母与语音:能够按顺序说出26个字母 ?能力目标 1. 能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运用句型Hello!Hi!与别人打招呼 2. 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I’m ... 来介绍自己 3. 能够在情境中运用句型What’s your name? 询问别人的姓名,用My name is ... 来回应别人的询问 4. 会唱英语歌曲“ABC Song”(字母歌) ?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目标 1. 能够用英语同别人打招呼,大方地介绍自己 2. 渗透爱惜文具、热爱学习的情感教育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开设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植物”单元下设: 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课植物 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 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袋 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 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描述与记录,要懂得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懂得展示证据的重要,懂得与同伴合作和交流,让他们养成注意倾听和深入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突出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

【教学设计】《图形与坐标—2.图形的变换与坐标》(华东师大版)

【教学设计】《图形与坐标—2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23章最后一节的内容,是中学数学的作用内容。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位似的基础上,对位似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平移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的工具箱内容。因此本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到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之后,点的坐标相应发生变化.探索图形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中,它们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转化思想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悟数学变化中的规律,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关系. 【教学难点】 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具体应用,通过比较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归纳位似放大或缩小图形的规律. 我们学过那些图形的变换? 这些变换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那点的坐标会有什么变化呢? 【二】探索新知 探索发现1

〔1〕将点A(-3,3),B(4,5)分别做以下平移变换,并写出平移后点的坐标。右移5个单位、左移5个单位、上移5个单位、下移5个单位。 〔2〕平移前后对应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 2.沿坐标轴平移过程中(1)左右移,横坐标变,纵坐标不变。(2)上下移, 纵坐标边,横坐标不变。 3.做一做 1〕点A的坐标为〔-2,-3〕,分别求点经以下平移变换后所得的点的坐标。 向上平移3个单位、向左平移3个单位、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 〔2〕△ABC各点坐标为A(-1,-1),B(1,-2),C(2,1),向下平移两个单位后各点坐标A1(),B1( ),C1( ). 〔3〕教材65页例题 4.探索发现2。教材65页思考,△ABC关于x轴的轴对称图形是△A 'OB、对应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 5、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对应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对应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6.△ABC各点坐标为A(-1,-1),B(1,-2),C(2,1),关于X轴对称后各点坐标A1(),B1( ),C1( ). 关于Y轴对称后各点坐标A2(),B2( ),C2( ). 7.探索发现3。以下图表示△AOB和它缩小后得到的△COD,你能求出它们的相似比吗?顶点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 对任意位置的三角形都有这样的变化规律吗? 8.位似中心是原点的位似变换中,,坐标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9.小结: 1).在平移过程中(1)左右移,横坐标变,纵坐标不变.(2)上下移, 纵坐标边,横坐标不变. 2).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对应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对应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背景及目标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另有一个“语文园地”,同步阅读安排了《走进大自然》等诗文10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为: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等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教学策略 这一单元的学习要在对诗文中自然景物丰富感受的基 础上,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欣赏作者富有个性的文字的同时,感受其对美是如何“智性表达”的,追索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趣,获得美的熏陶,从而对自然之景怀有审美情致,并能够将这种美的体验通过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 三、教学建议 1、生字:弄清读音与字形 2、词语:注意读写与运用

3、句段:品味含义与特点 4、积累:丰富词汇与句段 5、训练:提升语文素养 四、文本简析及教学重点 本单元教学可综合“单篇深入课、拓展实践课、单元综合课”等课型进行。 《燕子》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燕子的可爱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要体会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描写生动、有序表达的方法。 《荷花》主要按“闻到清香、看荷花、我的联想”的顺序来叙述,教学重点之一是要在感受荷花美丽姿态的同时,体会作者丰富的联想和对大自然美的领悟。 《荷花》这两首诗教学的重点一是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 五、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燕子》 2课时 《古诗两首》 3课时 《荷花》 2课时

最新整理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4课,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物体有很多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描述为大或小、轻或重、光滑或粗糙、透明或不透明,以及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等。本课要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开展“分类”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分类的意义以及分类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科学和培养科学素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四个活动:1.聚焦分类话题;2.制订分类标准,进行分类;3.研讨,回顾学习过程:4.了解分类的意义。通过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更清晰有序地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科学地观察、描述之后进行科学的分类,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分类方法,明确分类标准的细化是准确分类的要素。教材中提示选用的教学器材为前三节课观察的物体。在本课中,教师要尽量安排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便于学生进行分类活动。 【学生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课学习,一年级学生逐渐了解了科学课程的特点。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科学观察、记录、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培养出合作学习和实事求是等科学态度。但是学生各方面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仍处于培养阶段,在行为能力上相对较弱,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同时,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仍需进一步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科学态度目标

教师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数学说课稿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图形的变换与坐标》,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简单分析。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第24章的最后一节内容,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位似的基础上,对位似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二次函数的平移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二次函数平移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点或图形的变换引起的坐标的变化规律,以及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变化引起的图形变换,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轴对称、放大、缩小等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图形上的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其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着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关系. (重点是依据只有掌握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关系,才能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变换与坐标的变化。) 教学难点: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的规律。 (难点是依据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规律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及学法上谈谈我的看法。 四、说教法 结合本节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以及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知道下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 五、说学法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单元导读 本单元围绕“感受多彩春天”编排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三篇精读课文及《昆虫备忘录》一篇课文略读课。 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古诗,有名家散文,有科学小品文它们有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事物向学生展示了多彩的春天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古诗三首》以分别是杜甫的《绝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曾几的 《三衢道中》,这三首诗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眼中的春天。郑振铎的《燕子》描写了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叶圣陶的《荷花》描写了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选取了三种昆虫进行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春天里昆虫界的生动画面。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把一种事物写具体是本单元的另外一个教学重点。 在《燕子》及《荷花》中,注意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根据这些语句的特点,能将一种事物具体描写出来 本期总第课时

③借助课文注释,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板块三再读古诗,品“游三衢”之情 1. 借助插图,想象画面。 (1)图文结合,想象美景。 ①边读古诗边看插图,说说诗人在游玩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理解“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 ②补白想象画面。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诗人在游玩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 (2)运用关联词说话。 你能用一组关联词把这两句诗连成一句话,展示诗人游玩中看到的美景吗?(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不但)绿阴不减来时路,(而且)添得黄鹂四五声。 2.想美景,品诗情。 (1)感受诗人的心情。师:如果你是诗人,欣赏了这样的美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师:整首诗表现出了诗人喜悦的心情,我们应该怎样读出这种心情呢? (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3. 教师示范重点字的书写笔顺及笔画。提醒学生注意:“梅”的右下部分“母”的笔顺;“溪”的右下部分是“大” ,用红色标注。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5. 写字展评。 第2 课时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读懂了哪些诗句,还有哪里有疑惑。学生通过注释、插图等方式先行解决容易懂的内容,难点由教师点拨。重点理解“迟日”“泥融”“鸳鸯”“欲”等字词。通过偏旁猜认“蒌蒿”“芦芽”两种植物。 1.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清单。(课件出示学习清单) 2.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清单。 (1)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解说学习清单。 (2)教师总结。 一、品味《绝句》中的色与味。 (1)师:同学们的展示,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日风景图。这首诗,不仅有美丽的景,还有好闻的气味呢!你发现了吗?(春风花草香)谁想来读读这花香扑鼻而来的句子?(指名读)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全册)

1、走进科学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重点难点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难点:学生体会到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课件A4纸气球/孔明灯教学过程集体备课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1.今天学习什么课?什么是科学?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科学就是科学家在研究。 2.也许你认为科学是神奇的,但它并不神秘。当你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探究科学就开始了。大家想探究科学吗?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感受科学探究周围事物: 课件展示:出示图片:花朵下雨热气球火车思考并提出问题:

预设:花为什么有各种颜色? 雨是怎么形成的?气球为什么会漂在空中?火车怎样跑得更快? 学过程集体备课谈话:你还想知道什么? 你对周围感到好奇的事物是不是能够提出问题? 现在恭喜你,你已经开始探究科学了。 《活动二》、做一做科学探究 出示图片:吹A4纸 让我们猜一下,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 预设:o纸张会向两边分开 0纸张会向中间靠拢 下面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来做一做。有人愿意来试一下么? 通过两位同学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两张纸会向中间靠拢。这是气流的作用。那么这个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发现做到什么呢?折一个纸飞机,同学们这个是什么? 你们玩过么?你们还会别的折飞机方法吗? 这就是我们的科学课,大家喜欢么? 三、本课总结: 这节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知道了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4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a)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b)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xx吗?

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以“牧童”为题材组织的音乐学习内容。主要有以下栏目:开心一刻、牛儿谣唱歌、聆听、创编。 教学内容: 开心一刻:牛儿谣 唱歌:歌曲《放牛山歌》、《牧童》。 聆听:合唱曲《牧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创编:家乡的歌 音乐知识与相关文化:轮唱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用嘹亮的声音演唱《放牛山歌》,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牧童》,并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不同音乐情绪。 2、能聆听合唱《牧歌》时感受人声所表现的宽广辽阔的意境;在聆听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是感受钢琴所表现的牧童的劳动场景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了解轮唱的知识,并能在音乐活动中尝试合作的愉快。 4、能用五个音按节奏填唱旋律,并能准确唱出。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演唱《放牛山歌》,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牧童》。 2、了解轮唱的知识,并能在音乐活动中尝试合作的愉快。 3、能聆听合唱《牧歌》时感受人声所表现的宽广辽阔的意境 4、能用五个音按节奏填唱旋律,并能准确唱出。 教学准备: CD 录音机电钢琴 课时划分: 六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做“开心一刻”的活动练习“牛儿谣”。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清晰地朗读歌谣“牛儿谣”,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清晰地朗读歌谣“牛儿谣”,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CD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牛儿谣”。 “牛儿谣”采用了一首北京儿歌的歌词,歌曲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孩子们细心观察事物的情趣。 二、开心一刻“牛儿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清晰地朗读歌谣。 2、师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对歌”的形式。 3、让学生朗读“牛儿谣”,体会一问一答的情趣。 4、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节奏进行朗读。 如:×××××∣×××××××∣××× 什么牛出角不出头?蜗牛出角不出头。 5、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创编内容,与伙伴对答。 三、展示。 分组边读边自编动作表演,比一比哪一组歌谣读得好,动作表演得协调, 四、小结。 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板书设计: 开心一刻:“牛儿谣”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放牛山歌》。 教学目标: 能有感情地用嘹亮的声音演唱《放牛山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