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考二轮复习资料推荐历史

高考二轮复习资料推荐历史

高考二轮复习资料推荐历史

高考二轮复习资料推荐——历史

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文科科目,在高考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历史题目涉及面广、知识点繁多、考查方式多样,因而备考

难度较高。针对历史的复习,一个好的复习资料可以事半功倍。

以下是本文推荐的几种高效、全面的历史复习资料。

1.《历史名著大全》

本书是一部将历史名著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精选整理的工具书。

它囊括了从《史记》到《资治通鉴》、从《水浒传》到《红楼梦》等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形式的著作,供学生使用查阅。这样的资

料对于注重历史时代背景、思想传统和文化演变的内容特别有帮助。

2.《历史知识点手册》

《历史知识点手册》是一本知识点分类清晰、条理性强的手册。本书对于历史各类知识点进行了分类整理,如古代史、近代史、

世界史等,每个板块里的知识点讲解详细、容易理解。学生可以

通过本书,快速掌握历史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3.《历史双色图解》

《历史双色图解》是一本知识框架清晰、图文并茂的辅导材料。本书融合了图片、条目、图表等多种形式,将知识点呈现出来。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还能有效降低学习难度,

提高学习效率。

4.《高考必备历史术语手册》

历史术语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对于高考来说更是必不可

少的。《高考必备历史术语手册》收录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个历

史时期的术语,置于其应用背景之下,深入解析其本质和应用范围。适合学生进行重点复习,为历史题目的应对提供技巧支持。

5.《历史小说读本》

历史小说在文化传承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史小说读本》的特点是在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了历史文化背景和人物

心理,这样的读物对于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了解风

俗文化等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通过接触不同的历史小说,学

生还能启发对文学史与文化变迁的关注。

以上便是几种历史复习资料的推荐。在复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在考前做到全面复习、把握重点、应对变化。

高考二轮复习资料推荐历史

高考二轮复习资料推荐历史 高考二轮复习资料推荐——历史 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文科科目,在高考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历史题目涉及面广、知识点繁多、考查方式多样,因而备考 难度较高。针对历史的复习,一个好的复习资料可以事半功倍。 以下是本文推荐的几种高效、全面的历史复习资料。 1.《历史名著大全》 本书是一部将历史名著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精选整理的工具书。 它囊括了从《史记》到《资治通鉴》、从《水浒传》到《红楼梦》等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形式的著作,供学生使用查阅。这样的资 料对于注重历史时代背景、思想传统和文化演变的内容特别有帮助。 2.《历史知识点手册》 《历史知识点手册》是一本知识点分类清晰、条理性强的手册。本书对于历史各类知识点进行了分类整理,如古代史、近代史、 世界史等,每个板块里的知识点讲解详细、容易理解。学生可以 通过本书,快速掌握历史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3.《历史双色图解》 《历史双色图解》是一本知识框架清晰、图文并茂的辅导材料。本书融合了图片、条目、图表等多种形式,将知识点呈现出来。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还能有效降低学习难度, 提高学习效率。 4.《高考必备历史术语手册》 历史术语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对于高考来说更是必不可 少的。《高考必备历史术语手册》收录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个历 史时期的术语,置于其应用背景之下,深入解析其本质和应用范围。适合学生进行重点复习,为历史题目的应对提供技巧支持。 5.《历史小说读本》 历史小说在文化传承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史小说读本》的特点是在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了历史文化背景和人物 心理,这样的读物对于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了解风 俗文化等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通过接触不同的历史小说,学 生还能启发对文学史与文化变迁的关注。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 高考历史是许多考生感到头痛的科目之一,因为它需要考生掌握 大量的历史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到题目中。为了在高考中取 得好成绩,考生需要在复习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高考历史的重要知识点,帮助考生们在二轮复习中更 好地备考。 一、古代史知识点 古代史是高考历史的重点部分之一,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内容。在 这一部分中,考生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夏商周的历史演变,春秋时期的变革,以及秦汉的统一。另外,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外交 往与学术思想也是考生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二、近代史知识点 近代史是考生需要着重准备的部分,因为它与中国近现代的发展 息息相关。在这一部分中,考生需要熟悉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以及辛亥革命等事件。此外,近代史还包括了中国近现代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考生需要对这些内容有一个较为全 面的了解。 三、世界史知识点 世界史也是考生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因为一些世界历史事件对 中国的影响非常大。在这一部分中,考生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等。此外,世界史 还包括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

美国的华盛顿、俄国的列宁等。 四、历史思想与文化知识点 历史思想与文化也是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之一。在这一部分中,考生需要了解古代思想家如孔子、墨子、老子等的思想,以及他们对中国的影响。另外,西方思想家如马克思、恩格斯、卢梭等的思想也需要考生关注。此外,考生还需要熟悉一些重要的文化传统,如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等。 五、历史地理知识点 历史地理是考生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因为它涉及到中国历史的地域变迁。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大地域划分和变迁,如中原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等;同时也需要了解一些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地理知识,如长江、黄河、长城等。 六、历史学方法知识点 历史学方法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之一,它涉及到历史研究的方法与思路。考生需要了解历史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如史料的收集与分析、历史事件的评价与解读等。此外,考生还需要熟悉一些重要的历史学家如杜威、费正清、钱穆等的思想。 综上所述,高考历史的复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考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题目中。通过对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史、历史思想与文化、历史地理和历史学方法等知识点的系统学习,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历史的考试。希望考生们能够充分利用二轮复习的时间,不断巩固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

明清史 讲义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 二轮复习——明清史 (一)、阶段性特征 说明: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分开的阶段性特征过于单一,学生无法形成整体得、相互关联得立体化认识。因此笔者将知识点用小论文的方式写出来,既解决的知识点问题,又训练了小论文题,一举两得。 论题:明清社会鼎盛与危机并存 论述:明清社会是我国古代社会的末期,各方面完善的同时,危机亦逐步显露。 从政治层面看,内阁、军机处的出现,是集权政治下皇权发展的顶峰,这是集权政治的鼎盛期。但是由于废除宰相,使得皇权失去了法理下的制约,为中国社会在近代的转型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从经济层面看,玉米、番薯的引进改变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为人口的增加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伴随着康熙皇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诏令的颁布进一步促进的农业、人口的发展,但是却使得小农经济社会的基础更加强化,亦为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带来了阻力。 从思想层面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冲破理学桎梏的思想家,如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但是处于理学、八股取士下的社会,这些思想家的呼声如同石沉大海,没有泛起一丝涟漪。 综上,从集权制度本身看,其自身已经发展趋于完备,但是从历史进步的眼光看,盛世和危机呈现出了一体两面的明清时代。 (二)、高频知识点 一、内阁 1:产生的根源:集权政治下,皇帝精力、能力无法分配、顾及所造成。 2:特点:始终不是宰相;不能统领六部;有建议无决策;后来权力有所增 加。 3:司礼监:起初为制约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 二、商业发展 商业市镇的兴起;粮食结构发生变化;棉花、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副产品也成为商品;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专业化市镇的出现);形成区域性大商帮、会馆;玉米等经济作物引进,促进了人口的增加;重农抑商程度不断松弛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 高考是每个学生人生中的重要节点,它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够进入理想的大学,从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历史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在备考过程中显 得尤为重要。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历史,我整理了一些二轮复习资料,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重点知识点梳理 1. 中国古代的朝代和历史事件。复习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将各个朝代和重要 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时间线。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 发展脉络。 2. 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科技。重点关注四大发明、纸张的发明、科举制度等。这 些都是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的重要代表,也是高考中经常涉及的内容。 3.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复习时,可以将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相互 联系起来,分析其关系和影响。同时,要了解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的变化和演进。 4.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重点关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 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5.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复习时,可以关注儒家、道家和佛教等思想流派的发 展和影响。同时,要了解不同朝代的文化特点和文化交流。 二、复习方法和技巧 1.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知识掌握情况,制定一份详细 的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将重点知识点和难点内容安排在前面,以便更好

地掌握。 2. 多种复习方式结合。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历史文献等多种途径来复 习历史知识。同时,还可以结合观看历史纪录片、听取历史讲座等方式来加深 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做好笔记和总结。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及时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关键内容。 可以将这些内容整理成笔记或者总结,以便后期的复习和回顾。 4. 进行历年真题的练习。历年真题是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做历年真题, 可以了解考试的出题规律和重点内容,同时也可以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与同学互动交流。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者参加历史学习班,与同学们一起讨 论和交流历史知识。这样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复习效果。 三、注意事项 1. 完整阅读教材。历史教材是复习的基础,要认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内容。不 要只看重点和难点,要全面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2. 注意时间管理。在复习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过分追求速度而忽略 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要保持稳定的复习进度,避免临时抱佛脚。 3. 善用工具和资源。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各种学习工具来辅助复习。但要注意选 择可靠的资料和资源,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4. 注重复习和巩固。复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将知识进行多次重复和巩固, 以确保能够牢固掌握。 总之,历史的复习需要我们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理解。通过合理的复习计划、多种复习方式的结合,以及与同学的交流和讨论,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在高考中 取得好成绩。希望以上的复习资料和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能够

高考历史知识点资料书推荐

高考历史知识点资料书推荐 高考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次至关重要的考试,而历史作为其 中一门必考科目,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为了帮助考生更好 地备考历史科目,我想向大家推荐一些历史知识点资料书。这些书籍 内容丰富、系统性强,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各个历史时期的知识点,提高考试成绩。 1. 《中国历史大纲》 这本书是许多高中历史老师和学生都非常推崇的一本资料书。它 整理了中国历史的各个阶段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理论,涵盖了先秦时 期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所有重要历史事件。这本书以时间为线索,条 理清晰,对于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2. 《世界历史知识速查手册》 这本书是一本较为全面的世界历史资料书,简洁明了地介绍了世 界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这本书非常适合希望快速了解世 界历史概况的学生。同时,它还提供了一些重要历史领域的参考资料 和进一步阅读推荐,对于学生深入学习某些历史时期或者历史事件有 很大的帮助。 3. 《考试必备历史资料》 这本书是一个较为综合的历史资料集合,主要针对高考的历史考试。它包含了解答历史考试必备的各类知识点和技巧,如如何解答各 类历史考试题目、如何理解历史时期背后的思想理论等等。这本书内 容丰富、有实际操作性,非常适合高考前的复习阶段使用。

4. 《中国历史名著导读》 这本书推荐给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学生。它介绍了中国历史 上一些重要的经典著作,如《资治通鉴》、《史记》、《左传》等等。这些经典著作是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窗口,通过阅读它们可以了解历 史时期的风云变幻,以及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见解。这本书为每本著作 提供了简短的介绍和分析,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阅读。 5. 《高考历史中的源与史》 这本书是一个较为专业的历史研究资料,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历史 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它讲述了历史的来源和史料的分析方法,重点介 绍了如何从史料中获取信息、分析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意义等等。这 本书对于希望深入了解历史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以上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一些高考历史知识点资料书。当然,每个 人的学习风格和需求不同,对于适合自己的书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 行选择。在备考历史科目时,除了参考资料书,还需要做好总结、练 习和复习的工作。只有通过不断地巩固和复习,才能真正掌握历史知识,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祝大家备考顺利,取得优异成绩!

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特点、特征类 材料题 讲义(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特点、特征类材料题讲义 题型分析 特点、特征型非选择题属于概括说明类题目。特点、特征型非选择题的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基本特点,时代特点、共同特征、不同特征、新在何处等。特点、特征型非选择题的设问角度比较多,有针对某一历史现象的设问,也有依托某段材料的设问,还有进行历史知识比较的设问。 方法点拨 (1)特点、特征型试题,对解题能力要求较高,回答这类问题时,首先,要明确设问涉及的主体是什么,弄清是从一个方面还是从几个方面来提炼特点;其次,要能理解试题提供的材料信息,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2)一般来说,根据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背景”是否有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目的”是否具有多重性或是为哪一阶级(阶层)服务的;“过程”是否顺利,领导力量、实力对比是否发生变化;“程度”是否彻底,有没有局限性;“性质”是否具有双重性、时代性;“时间”的早晚、经历的长短;“内容”中最突出的、最能体现某种思想的有哪些;“范围”包括哪些地域、领域等;“影响”的深度与广度,积极与消极;等等 题型示例 1.2022湖北卷.16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赋予音乐家挣脱束缚、争取自由和表露个性的精神。以前,音乐家受雇于宫廷、教会、城市和剧院,按雇主要求为特定的目的和场合创作音乐。大革命后,他们跟随贝多芬走上“自由”音乐家的道路,其地位从奴仆一跃成为时代的先导。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音乐家们广泛搜集民歌,大量运用民间音乐元素,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语汇。 ——摘编自沈旋等《西方音乐史简编》材料二 (20世纪)无线电广播和音乐录制技术的巨大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欣赏音乐的习惯。音乐更迅速、更简便和更广泛地传播,提高了大众文化艺术的欣赏水平。人们可以随时听到名家大师们完美的演奏,对音乐更加熟悉。 ——摘鳊自(法)P.朗多尔米《西方音乐史》

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史 考点清单(实用!)

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史考点清单 一、晚清时期﹣﹣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1840-1912年) 一、列强的侵略 1.两次鸦片战争 (1)时间: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2)目的: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市场。掠夺原料;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打开中国 (3)鸦片战争结果 ①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 ②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英、法、美三国获得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4)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果 ①1858年《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英法获取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权益;鸦片贸易合法化); ②中俄《北京条约》(迫使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俄方提出边界走向,为以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5)影响 ①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 ②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边疆危机 (1)表现: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2)结果: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 3.中法战争 (1)背景: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中国。 (2)概况:1884年,法军偷袭马尾军港;同年法军进攻台湾,刘铭传领导台湾军民击退法军;1885年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 (3)结果:1885年6月,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4.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日本早就想占领中国的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 (2)时间:1894-1895年。 (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先秦史+讲义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 ——先秦史 (一)、阶段性特征 说明: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分开的阶段性特征过于单一,学生无法形成整体地、相互关联的立体化认识。因此笔者将知识点用小论文的方式写出来,既解决的知识点问题,又训练了小论文题,一举两得。 观点:周制度的建立推动了文明的发展。 论述:人类文明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向前演进的趋势,且后者总是吸取了前朝的得失。 从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文明演进看,商采取内外服制,中央对地方控制程度较弱,而西周在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后,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分封制度,分封诸侯,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而推动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从王位传的演进趋势看,商以前在继承方式上采取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方式,易造成统治内部动荡,周亦有所改进,推行了宗法制,这不仅继承了,缓和了继承矛盾,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家族、亲戚、姓氏等,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我们应重视先秦文明,特别是周文化的剑基石作用,团结人民,创造幸福生活。 观点: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 论述:历史总是处于转型的浪潮中,而春秋战国却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特殊且重要的时期 马克思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出现,原有的井田制逐渐遭到破坏,出于富国强兵的现实需要,小农经济在各国以不同形式得以确立,从而使我国步入了长达2000多年的小农社会。成为封建时代一切存在的经济基础。 经济上的转型也影响着上层建筑的变化。随着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瓦解,诸侯间出现争霸兼并战争,为了适应这。各国变法改革为了提高国家正式的运行效率,郡县制的雏形开始出现。文化上的变动更是特殊,为了解决十字路口上的方向问题,诸子百家各抒己见,最终以儒、墨、法、道成为时代主流。这些学派不仅为当时提供了方向,亦为后世人民心理情感奠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你一定要知道这些中国通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 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5、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6.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1. 如何巧记方法 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 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 例三: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风起云涌; 3. 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意义 1定义: 指全国的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执行中央政令; 2特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作为文科生命线科目,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二轮 复习是扎实备战高考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要做好复习资料的选 择与利用。下面将介绍一些有用的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 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之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是学生在听讲的基础上,对老师授课内容的直观总结,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复习阶段,可以从课堂笔记中整 理出知识点,重点回顾。此外,课堂笔记也是自己复习的参考资料,可以把课堂笔记分类、整理成笔记本,以便在复习时熟悉历 史知识点。 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之历年真题 历年真题是高考复习的重要资料,通过做历年真题,能够真实 地了解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复习状态、时间管理状态,有利 于调整考试计划和复习策略。同时,也可以了解考试命题的规律 和变化,预测考试方向,有助于总结和拓展知识。

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之名著名篇 《史记》、《资治通鉴》等名著都是历史上经典的著作,这些 名篇透露出人的性情与生活,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通过阅读 名著名篇,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与认识,还有利于 拓展历史知识。如果复习时间足够充裕,建议逐一阅读,将其中 主要事件、词汇、名人等记入笔记中,以便在复习中使用。 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之图表、流程图 在总结历史知识点时,图表、流程图是简单明了的表现形式。 这些图表图像能够直观表达历史事件、时代特征、国内外大事等 重要知识,帮助复习者快速理解与记忆。在制作图表、流程图的 时候,可以采用颜色、码头等进行编排、分类,使知识点清晰、 易读、易懂,以便在复习、备考时快速查阅。 5.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之背景阅读 为了更好地理解某一个历史事件或做到知其然同时知其所以然,可以进行背景阅读。背景阅读是与历史相关的各种资料,主要是

2022年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

2022年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 整理 2022年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 上传: 陈棉生更新时间:2022-12-5 21:56:26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 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 第1讲中国古代史 ●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开展阶段、经济开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总特征: 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兴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开展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开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 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开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底。 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具体史实】 1、政治上: 奴隶社会的形成、开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上: 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

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考点清单(实用!)

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考点清单 一、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文明起源 1、政治文明 (1)黄帝与炎帝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2)尧舜时期以"禅让"传承联盟最高权力 (3)"万邦"时代,邦国林立,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3)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2、经济文明 (1)农业: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渔猎采集到原始农业;迁徙到定居:北栗南稻 (2)手工业:彩陶与黑陶,新石器时代晚期使用坯车制坯,使用陶纺轮作纺线工具:养蚕缫丝 (3)商业:物物交换;剩余产品出现到私有制产生 3、思想文化 (1)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早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2)神话色彩:三皇时代,神话色彩浓重 4、民族交融:华夏族为核心,分布广泛,多元一体 (二)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前771年) 1、政治文明 (1)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商朝: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度 (3)西周: ①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一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②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③世官制:西周至春秋时实行,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④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暴政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 2、经济文明 (1)农业: ①生产工具:夏商周为石器锄耕;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商周出现少量青铜农具

②土地制度:井田制。商和西周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2)工商业:青铜铸造;"工商食官";商朝用贝作为货币;商周出现契约和借贷 (3)城市 ①商朝城市建设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中心 ②周朝城邑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采邑,各有定制 3、思想文化 (1)思想 ①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统治者宣扬"天命观" ②西周初年,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 (2)文字:甲骨文是一种成熟文字;青铜文化 (3)文化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存 4、民族交融: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前770一前221年) 1、政治文明 (1)列国纷争:"春秋五霸""三家分晋""战国七雄" (2)商鞅变法 ①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②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③政治: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4)官员选拔:举荐和军功授爵制 2、经济文明 (1)农业:井田制遭到破坏;铁犁牛耕的推广,水利灌溉工程的兴建 (2)冶铁技术出现;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3)工商业: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 3、思想文化 (1)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核心观念是"仁" (2)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天地万物的本原是"道" (3)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4)德治与法治之争;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铸刑书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内涵:以人为本,民本思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爱国,家国情怀;崇德尚贤,天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知识点三篇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知识点三篇 好书有不朽的能力,它是人类活动最丰硕长久的果实。下面是WTT为您推荐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知识点三篇。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知识点1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①、标志:19___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②、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地主和买办联合专政的专制政权)。袁世凯及其以后的北洋军阀的统治是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这个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动政府。 二、袁世凯专权政治: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军事: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外交:袁世凯“善后”大借款是以盐税、海关税为抵押,金额是2500万英镑。主要用于内战,镇压国民党人。 三、二次革命 1、原因:(1)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同盟会改组国民党的目的一是通过改组,联合中间力量,造成中国第一大党,以夺取国会中多数席位,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二是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障《临时约法》的实施,把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制的轨道),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2)“宋教仁案”。19___年,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 (3)袁世凯大量举借外债,用于扩大个人势力。 2、过程:袁世凯在19___年罢免江西、安徽、广东三省都督,然后派兵南下,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相继独立,这就是“二次革命”。 3、性质: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4、失败原因:国民党力量涣散,袁世凯力量强大。

三、袁世凯称帝 1、袁世凯的复辟活动:19___年强迫国会选举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19___年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成终身总统有世袭的权利,从此中华民国名存实亡;19___年接受21条,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2、护国运动①、原因:袁世凯的志国和复辟帝制。②、孙中山的讨袁活动: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维护共和制度。19___年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③、梁启超撰文的名称:《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④护国军及其斗争:19___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人在云南起义,组织了护国军,各省纷纷独立。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于19___年3月取消帝制。⑤、结果:袁世凯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在绝望中病死。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⑥、护国运动的性质:护国运动是一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⑦认识:说明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惩罚;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知识点2 1.《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DeclarationoftheRightsofManandoftheCitizen)法国革命开始后,国民会议便于1789年8月26日,经过激烈的争论,通过了的《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简称《人权宣言》)这一划时代的历史性文件,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则,是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纲领性文件。 《人权宣言》提出的民主法制原则主要有: (1)宣布人权是“天赋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宣言第1条明确指出:“人们生来并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第2条规定:“一切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天赋和不可侵犯的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2)确立了“人民主权”、“权力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规定执政者的权力来自人民,任何团体或个人都不能行使人民没有赋予的权利。而且具体规

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世界古代史通史资料(超强)

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世界古代史通史资 料(超强) 世界古代史部分 【通史综述】 公元前8--前5世纪,在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与贵族奴隶主的矛盾不 断激化的情况下,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在克里斯提尼改 革和伯利克里改革继续打击贵族特权、完善民主结构及鼓励公民参政的等 措施的推动下,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它铸造了雅典的辉煌,为近现 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世纪以来,在罗马平民反对贵族专权的斗争中,在罗马扩张 导致的不同民族的矛盾尖锐以及经济社会纠纷日益增多的过程中,罗马法 经历了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由零散到形成体系的不断 完善的过程。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帝国统治,为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 革命和资本主义立法产生了影响。 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繁荣的背景下,智者运动兴起,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了人的尊严和权威。苏格拉底更关 注人的伦理道德,提出了“认识你自己”和“美德即知识”。雅典的人文 精神成为西方文明之根,为近代人文主义的复兴及成熟奠定了基础。 第一讲:雅典民主政治和古罗马法律 基准考点一:雅典民主政治 【基础梳理知识整合】

古希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国 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是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 雅典民主经历了梭伦改革的奠基、克利斯提尼改革的确立、伯利克里 改革的鼎盛时期,具有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和法律至上的特点。 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陪审法庭)是雅典民主政体特征 的充分体现,创造了辉煌的希腊文明。 雅典民主是一种原始的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范围狭小,只适合成年 男性公民。1.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自然①地处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地理②无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平原,山岭沟壑将陆地隔 成小块环境③海洋资源条件得天独厚蔚蓝色的希腊影响①独特的自然地理 环境促进希腊进行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②使 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和平等互利的观念,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 治的建立公元前8世纪左右①保持小国寡民的规模,珍视独立自治②城邦 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③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繁荣的思想文化是 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通常由一个城邦的成年男子 组成有资格参加各种公共活动,参与城邦行政与司法事务①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于权威②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 与平等,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专题: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专题概览】 本专题主要讲述古代希腊、罗马在民主和法制方面对世界政治文明的 贡献以及西方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古代希腊的辉煌成就集中体现 在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和文化的巨大成就。以雅典为发表的希腊民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9) 一、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 1、第一次鸦片战争 ⑴原因:根本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市场 直接原因是:中国的禁烟运动 ⑵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⑶结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①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②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③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此外通过条约附件,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⑷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 ⑴原因: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⑵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 1860年,列强攻入北京城并洗劫烧毁圆明园。

⑶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内容:①增开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②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③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④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等 ⑷影响:①中国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②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设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 ③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兴起; 3、甲午中日战争 ⑴原因:根本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大陆政策)。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⑵时间:1894----1895年,丰岛海战标志战争爆发。 ⑶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①中国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⑷影响: ①《马关条约》的危害:《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深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财政。 ②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国势艰危,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 ③日本的胜利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强,以“三国还辽”为开端,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史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资料: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史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一)奴隶社会时期的世袭制和分封制: 1、世袭制: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世袭制以其鲜明的私有化体现社会的重大进步。 2、分封制: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的政治统治方式。分封制虽然使周王室加强了对各地的控制,对发展边远地区经济文化起了积极作用,但是事实上使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西周后期,随着王室衰微,国家统一局面遭到破坏,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战争,导致分封制崩溃。(二)封建社会时期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社会中基本的政治制度 1、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前者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后者是指全国各种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 2、特点:皇帝通过直接任免各级官吏来掌握人事大权,核心是集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于皇帝。 3、原因:(1)经济根源: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的个体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2)政治根源:适应地主阶级建立和巩固政权,完成和巩固统一,加强对人民控制的需要。(3)理论来源:法家“集权”理论。 4、演变过程:(1)萌芽――战国时期:①理论上,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张;②实践上,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2)创立――秦朝:①内容:A政治上:确立皇权至高无上;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颁布秦律。B经济上:确立土地私有;统一货币、度量衡;车同轨,修驰道。C思想上:推行“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D文化上:书同文、以法为教、以吏为师。②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③意义:客观上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3)巩固――西汉:①内容:推行郡县封国并行制,导致王国势力膨胀。汉武帝颁布察举制、刺史制度、推恩令和附益之法,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高考考点:大一统+导学案

高考考点:大一统 主题探究1:早期国家与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关系 材料一距今5000年前后中华大地上的各个区域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区域文明,这些文明各自走着自己的道路,中华大地呈现出区域文明百花争艳的局面。与此同时,各个区域的文明彼此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相互交流,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中华文明核心的共性因素,如以玉为贵的观点、龙的信仰、祖先崇拜、天人合一、礼仪制度、和合思想等。距今4300年前后,由于环境变化和社会内部变化等原因,长江上中下游、黄河上游和下游以及辽河流域等曾经盛极一时的区域文明相继发生衰变,而中原地区的文明兼收并蓄,吸收周边地区各文明的先进因素,迅速发展,一跃成为最为兴盛的文明,开启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历史格局,形成了早期中国。 ——摘编自王巍《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材料二:殷周时代的国家,一方面还没能摆脱氏族纽带,呈现出了浓厚的“家国不分”色彩,另一方面又孕育着日趋集中化的权力和日趋复杂化的官员组织。到了战国时期,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已足以支撑起一个更复杂的文明了,这就呼唤着更高级的管理形式,变法运动遂应运而生。由此建立的官僚政治的基本特点,包括分科分层的官僚组织架构、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充分利用文书档案,以及“选贤任能”,依赖职业文官而不是贵族来承担行政等方面。伴随着秦朝的统一,一种新的政治体制正式奠基,随后便是“汉承秦制”。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围绕中国早期国家与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关系,结合材料一、二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论题:商周时期是大一统国家多元一体发展格局的莫基阶段。 论述:从商朝的内外服制到西周的宗法分封制,中原对厕边地区的统治力不新增强,为大一统国家的疆域奠定基础:西周通过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构建了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尊尚礼乐的文化认同,族群聚合加强,这使一个来源多样并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王朝形成了“天下一家”的心理文化认同。同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促使“家国同构”的特色国家观念形成,影响深远。 从多元的文明起源到中原地区为核心(一体)进入早期国家,此后中原地区文明不断向周边辐射扩散,成为此后大一统国家的核心凝聚地,发挥着核心引领的作用,文明起源既有多样性也有统一性。中国早期自身发展道路具有独特性,中华民族呈现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 主愿探究2: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模式 材料:“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历史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大”指重视、尊重,“一统”是指一体、统一、治理,大一统的含义就是重视和尊重一体、一统的治理制度体系。 时期内容出处 战国时 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春秋公羊 传》 秦汉及 以后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史记•秦始 皇本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