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必修二第九课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九课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九课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九课教案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教学内容】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2(必修)》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第二课主要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及其中的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进行探讨。第三单元主要介绍自鸦片战争后至抗战结束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过程。《高中历史新历史课程标准》中本课的内容标准是: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这就需要从经济生活的角度阐释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影响。由经济结构的变动引起的政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一系列的变化。

【教学目标】

内容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

体自然经济

的概念

自然经济

解体的表

现及原因

自然经济

解体的影

演示法、

自主学习

认识经济

是立国的

基础,认

识不断发

展变革的

重要性,

关注我国

经济的发

展,唤醒

爱国责任

感。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

背景、目

的、人物、

口号

洋务运动

失败的原

洋务运动

的评价

自主学习

与探讨研

究相结合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民族资本

主义产生

的时间地

点和条件

民族资本

主义产生

的原因及

特点

民族资本

主义产生

的作用

自主学习

与探讨研

究相结合

【重点难点】

1.重点: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依据:自然经济的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列强侵略有着紧密联系,它们是当时中国社会环境的反映。

突破方法:通过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和老师所展示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来突破以上重点内容。

2.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依据: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中近代化的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和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突破方法:通过老师所展示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鼓励学生总结归纳,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突破本课难点。

【教学方法】

1.教法:采用口授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型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结合相关图片及史料来授课;

2.学法:学生已对这段时间的历史背景较熟悉,和已学习初中经济史和第一学期政治史,但对经济仍较陌生。鉴于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采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与探究学习相结合,首先是学生独立思考课堂问题,再是分组讨论,最后对问题进行解答并提出相关探究性课题。

3.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40分钟)

【导入新课】(3分钟)

回忆鸦片战争,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提问学生后,再点评学生的回答中缺少对经济变动的了解,由此导入新课。并引导学生浏览教材的三个子目,找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三大表现,形成本课的知识的框架,逐一探究。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三大表现:

变动之一: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变动之二:洋务运动的兴起

变动之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讲授新课】(32分钟)

变动之一: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6分钟)

(一)什么是自然经济

展示图片“男耕女织”,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男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以生产规模小、经济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守旧、生产环境封闭等为特点。

课前已请同学们预习课文,再来仔细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再进行下面的学习。

材料一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夏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造成“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二)原因及表现

1.原因

根据材料一不难得出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是自然经济解体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2.表现

(1)中国家庭“纺”与“织”,“织”与“耕”分离。

(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后,列强疯狂掠夺中国原料,特别是生丝和茶叶。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的生产。在利润的驱使下,农民纷纷种茶、种桑养蚕,摆脱了传统农业的模式。

(三) 影响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近代中国的工业化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商品市场和一定的货币积累。

变动之二:洋务运动兴起(15分钟)

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活动。(一)背景:

(1)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清朝统治阶层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认识到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2)鸦片战争后“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潮的萌发的推动。1842年晚清思想家魏源完成著作《海国图志》,书中明确了向西方学习来抵御西方侵略的观点,指出了“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引导了当时人们关注世界,起到了思想启迪的作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始传播。

(二)代表及主张: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意识到危机的官员有哪些主要人物?他们到底要怎样做?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两段材料:材料一:中国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李鸿章

材料二: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工匠。始而演习,继而造之,不过一二年,火轮船毕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勤远略。——曾国藩

思考:李鸿章、曾国藩均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这两则材料反映了他们什么样的主张?

洞为代表。这些人中李鸿章所办洋务最多,时间最长,是洋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简而言之即“师夷长技以自强”,即“中体西用”。

(三)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科技,解决内忧外患,维护清朝统治。(四)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19世纪60——70年代)

旗号:自强

代表企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近代军事工业的三个特征:

第一,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

第二,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有些达到世界水平。

第三,都属官办。由封建国家出经费,封建官吏采用封建的方法进行管理。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缺乏发展动力。

2.创办民用工业(19世纪70——90年代)

旗号:求富

代表企业: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民用工业的主要特点:

第一,都是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的近代化企业。

第二,这些民用工业创办的形式大多为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属于官僚资本,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三,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建,在客观上对外国经济侵略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因为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除供给国家和军队使用外还投放市场。

思考: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企业具有哪些性质?

①洋务派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使用,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门式。虽然这些企业采用机器生产,但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企业。

②洋务派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投资大多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形式,产品主要作为商品投放市场,管理上采取雇用劳动制,所以其本质上属于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企业。

3.筹划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第一批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选派留学生出国,开近代教育先河。

选派出的留学生中产生了一批近代史上的人才如海军军事将领

邓世昌、刘步蟾,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启蒙思想家严复等。(五)结果及失败的原因:

同学们来看一下这张激烈的海战图,图中所反映的是威海卫海战,在这场战争中,由于李鸿章避战求和,威海卫最终失守。海军提督丁汝昌宁死不降,于2月11日自杀。北洋海军在这场海战中全军覆灭,标志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这样一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热烈的运动,最终败在了与日本的一场战争中,日本一个如此小面积的国家为何能够打败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呢?下面阅读一则材料,探究其中缘由。

材料一梁启超《变法通议》记述道同治初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通过材料比较中日两国强弱根源,思考问题:中日两国学习西方的重点有何不同?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日本注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而中国的学习只限于物质层面。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学习方式——“中体西用”的不合理,欲以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维护封建腐朽的制度是注定要失败的。

思考:除了制度的落后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有哪些原因使运动失败了?

①洋务派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②顽固派的破坏

③西方列强的阻挠,垄断技术。

(六)评价: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成功的,又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对此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一方面,洋务运动是失败的,甲午中日战争后北洋海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其妄想通过“中体西用”来维护封建腐朽的制度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达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

另一方面,洋务运动是成功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

②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如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井。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④新式学堂的建立及派遣留学生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如海军军事将领邓世昌、刘步蟾,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启蒙思想家严复等。

变动之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1分钟)

(一)民族资本企业产生的条件及概况:

思考: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下被摧毁了,那么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是如何产生的呢?

①列强入侵逐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市场、劳动力);

②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技术);

③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技术);

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资本)。

概况: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来源:官僚、地主和商人

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 坊

(二)特点

阅读P42历史纵横,思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有哪些?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先天不足);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受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的压制而艰难曲折(后天畸形);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分布地域极不均衡;以轻工业为主,产业结构不平衡;

(4)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洋务企业既有矛盾又有依赖关系,从而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革命性和软弱性。

(三)地位和作用:

经济:一定程度上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政治: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和转变准备了阶级基础;

思想: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推动中国近代化。

【课堂小结】(2分钟)

列强侵略 自然经济解体 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条件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清政府内外交困,为维护封建统治 洋务运动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筹划海防 创办新式学堂 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板书设计】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一)自然经济

(二)原因及表现

(三)影响

二、洋务运动兴起

(一)背景

(二)代表及主张:奕?、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

(三)目的

(四)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19世纪60——70年代)

2.创办民用工业(19世纪70——90年代)

3.筹划海防

4.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五)结果及失败的原因

(六)评价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一)条件及概况

市场、技术、劳动力、资金、政治环境

(二)特点

(三)地位和作用

经济政治思想

【同步练习】(3分钟)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A、外国的经济侵略

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洋务运动开展

D、农业手工业者的破产

2.下列运动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D)

A、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B、诱导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

D、建立近代化国家政治制度

3.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B)

A、商品经济发达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快

C、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

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怎样的特点?

①革命性②妥协性③软弱性④先进性(C)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框架式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设计同步练习,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内容比较条理清楚,旨在说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过程及其影响。注重材料和图片的引导和辅助功能,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在进行归纳。教学框架完整,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本课知识。通过时间发展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学生预习下节课的教材内容,为下次的课程做好准备。多媒体的运用也使教学活动进行顺畅。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程标准: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学习要求: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表现,洋务运动的基本概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表现; (2)理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原因; (3)探究洋务运动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史料分析、表格梳理、问题探讨、情境创设等方式学习、认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列强入侵客观上推动中国的近代化,但也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2)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固守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实现民族的独立自强。 学习重点: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特点。 学习难点: 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习过程: 变动一:“瘦死的骆驼”——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合作探究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材料三: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三,谈谈你对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含义的理解。

(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变动二:“挣扎的帝国”——洋务运动的兴起 [自主学习一] 阅读、梳理教材: [合作探究二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材料三: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形,铁路四达,果足恃欤?——郑观应材料四:洋务运动顺应世界潮流,为缩小中外差距做了最彻底的努力,实现了从手工业制造转入机器生产的起步,缓慢地朝资本主义方向挪动,客观上为中国的独立和进步积累着物质力量,向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李时岳材料五: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企业,一为“分洋商之利”,以保护利权,并获得饷源;同时也为军用工业所需金属原料和煤炭燃料可以由自己创办的这些工业得到供给,减少对外国依赖……培养人才与工业企业和新式海军等事业的需要相适应,在洋务运动期间还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洋务运动史》(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并指出其为实现目的所采取的措施。 (2)有人说,“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也仅仅只迈出了第一步”,结合材料二、三谈谈你的认识。 (3)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和行为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请结合材料一、四论证该观点。

(完整word版)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十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精品教育.doc

一、单选题 1.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到“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表明我国( ) A. 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并举 B. 社会主义改造自始至终稳步推进 C. 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 D. 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与统一 2.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是巨大的,有顺口溜称:“一五成就不寻常,自产铁轨出鞍钢。一汽长春解放牌,飞机南昌又沈阳。”关于“一五计划”表述正确的是( ) A. “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到1958年完成 B. “一五计划”片面发展重工业,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一汽等 C. “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初步基础 D. “一五计划”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3.“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 ) A.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C.“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D.改革开放的教训 4.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两次“组织方式”改变:( ) A.都是在农民完全自愿基础上 B.都得益于农业生产合作社 C.都改变了农村土地经营方式 D.都实现了土地归农民所有 5.1952﹣1966年,北京钢铁学院共培养学生约14400人,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32人;一大批学生的考试分数都超过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系.材料反映了() A.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时代背景 B. 北京钢铁学院生源素质较高 C. 青年学子建设国家的高涨热情 D. 干部选拔注重学校和专业素质 6.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十课分析

合阳县路井中学2014级学案:历史期数:第6期时间:2012年2月27日 教师寄语: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编写:雷院欣同智强领导审核: 班级: 组名: 姓名: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问题导读单 【课标要求】: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重点】:分析各个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 【感悟历史】张謇创建的国内第一所博物馆 张謇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主张“实业 救国”。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 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 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张謇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 物苑。1915年建立了军山气象台。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全力投入实业教育救国之路。1918年10月23日与熊希龄、蔡元培等人发起组织了“和平期成会”。1922年,商业精神领袖、“状元企业家”破产。1926年7月17日,一代“状元企业家”在无限的寂寥和落寞中黯然离世。他的陪葬品是:一顶礼帽、一副眼镜、一把折扇,还有一对金属的小盒子,分别装着一粒牙齿,一束胎发。 【思考】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 1、原因:(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_______________。 (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的限制。 2、表现: (1)、民间出现办厂的热潮,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2)、企业由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 扩展。 3、影响: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二、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原因:(1)、内因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为民族的 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和海外华侨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练)-名师精编作业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②农村商品开始交流到城市市场 ③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④中国逐渐沦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名师点睛】 本题关键要明确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史实,另外注意用词的准确性,比如,开始、完全、彻底、全部等,题中“农村商品开始交流到城市市场”属于措辞不当。 2.“经过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救运动,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材料表明 A. 自然经济解体加快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 洋务运动成效明显 D. 近代经济结构变动巨大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给出的是清朝时期的成就,而且提到的是“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救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运动是洋务运动,所以选择C选项,排除B选项。材料没有表现出自然经济解题与经济结构转变的内容,故排除A、D选项。 3.下列资料直接反映出的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特征是

A.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国人消费国外产品势头强劲 C. 民族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 D. 农业落后制约国家经济发展 【答案】A 【解析】 4.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A. 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迅速发展 B.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C. 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 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发展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数据可知1843—1858年间,中国进口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3、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它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4、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认识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5、世界人民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 6、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7、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 8、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9、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10、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11、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贫困和落后是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1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13、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而且这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这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14、内容: (1)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15、各国应做到以下几点: (1)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2)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3)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推进世界和平稳定; (5)环境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16、如何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人教版必修二第九课教案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教学内容】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2(必修)》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第二课主要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及其中的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进行探讨。第三单元主要介绍自鸦片战争后至抗战结束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过程。《高中历史新历史课程标准》中本课的内容标准是: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这就需要从经济生活的角度阐释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影响。由经济结构的变动引起的政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一系列的变化。 【教学目标】 内容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 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 体自然经济 的概念 自然经济 解体的表 现及原因 自然经济 解体的影 响 演示法、 自主学习 法 认识经济 是立国的 基础,认 识不断发 展变革的 重要性, 关注我国 经济的发 展,唤醒 爱国责任 感。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 背景、目 的、人物、 口号 洋务运动 失败的原 因 洋务运动 的评价 自主学习 与探讨研 究相结合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民族资本 主义产生 的时间地 点和条件 民族资本 主义产生 的原因及 特点 民族资本 主义产生 的作用 自主学习 与探讨研 究相结合

【重点难点】 1.重点: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依据:自然经济的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列强侵略有着紧密联系,它们是当时中国社会环境的反映。 突破方法:通过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和老师所展示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来突破以上重点内容。 2.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依据: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中近代化的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和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突破方法:通过老师所展示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鼓励学生总结归纳,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突破本课难点。 【教学方法】 1.教法:采用口授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型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结合相关图片及史料来授课; 2.学法:学生已对这段时间的历史背景较熟悉,和已学习初中经济史和第一学期政治史,但对经济仍较陌生。鉴于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采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与探究学习相结合,首先是学生独立思考课堂问题,再是分组讨论,最后对问题进行解答并提出相关探究性课题。 3.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40分钟) 【导入新课】(3分钟) 回忆鸦片战争,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提问学生后,再点评学生的回答中缺少对经济变动的了解,由此导入新课。并引导学生浏览教材的三个子目,找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三大表现,形成本课的知识的框架,逐一探究。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三大表现: 变动之一: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高中必修二历史第十课笔记

一、民族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中国的近代化。 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二、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推动因素 (1)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冲击着中国旧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2)由于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3)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阻碍因素 (1)先天不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2)后天畸形。民族工业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现畸形发展,未能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3)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4)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对外开放 含义: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基础: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原则:平等互利 目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1、经济特区的设立 (1)设立1980年8月26日,国务院宣布: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三市设置经济特区。 12月10日,国务院又正式批准成立福建的厦门经济特区。 1988年4月13日,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划定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 思考:国家为什么选择这些地区兴办经济特区? ①靠近国际市场。 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③交通便利。 ④有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在这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一) 前几天分享的必修一的知识点,大家学习的如何? 知道期末将至,现在记忆有点晚了,但历史君还是觉得,大家应该通读一遍,做到心理有数。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表现 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 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3、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概况 (1)原始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耒耜 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作物种类:水稻和粟 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作物种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农业发展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汉朝: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 (1)耕作方法: ①垄作法(春秋战国) ②代田法(西汉) (2)耕作技术: 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 ②魏晋南北朝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 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的发展: 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九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九课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九课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九课的知识点大家一定要牢牢掌握,才不至于在考试中遇见时,感到突兀。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九课知识点:一、和平与发展:...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九课的知识点大家一定要牢牢掌握,才不至于在考试中遇见时,感到突兀。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九课知识点: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3、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它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4、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认识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5、世界人民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 6、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7、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 8、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9、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10、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11、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贫困和落后是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1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13、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而且这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这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14、内容: (1) 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15、各国应做到以下几点: (1)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2)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3)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推进世界和平稳定; (5)环境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16、如何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九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语文

一、单选题 1.“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并形成了三种资本形态。”材料中的“三种势力”不包括() A.自然经济 B.洋务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 D.外国资本主义 2.我们认为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依据主要是() A.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统治 B.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 C. 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进代化 D. 洋务运动吸收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3.“它因模仿一部分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此评论适用于() A.林则徐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B.洪仁玕提出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李鸿章等“师夷长技以自强” D.维新派第一次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4.上海机器面粉工业,始于1897年开办的英商开办的英商增裕面粉厂。中国民族资本机器面粉厂1913年共有11家。为保证原料供应,这些面粉厂纷纷派人到产地设庄收购,小麦价格逐步上扬,促使农民扩大了小麦种植面积。材料说明()A. 上海开埠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B. 列强侵略促使民族工业诞生 C. 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相互推动 D. 英国侵华助推上海面粉加工 5. 1883年《申报》刊登了如下的一段评论:“××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虽其中亦有成与不成之分,然其一变从前狭隘之规则。”这里“变规则”是指() A.冲破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B.打破洋人垄断中国航运业的局面 C.是洋务派最早创办的民用企业D.开启国人创办股份制企业之先例 6.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诗人刘大白的《卖布谣》中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沉重的赋税 B. 西方廉价工业品的冲击 C.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D. 传统手工业的技术失传 7.甲午战争后,海军一兵舰千总郑祖彝在给上级的条陈中说:“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采用西法。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用之,不合宜者去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概括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理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什么被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2.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图片和数据资料等引导学生分析“一战”期间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因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和方法。 概括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民族工业成长的艰辛和不屈,发掘民族资本家的精神遗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难点:概括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 三、板书设计 一、结晶——近代民族企业及其特点 1.工业结构: 2.分布地区: 3.经济地位: 二、历程——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三、精神——民族资本家的精神遗产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张謇、荣氏兄弟、范旭东、卢作孚像。说明他们是近代中国的精英企业家,我们追寻他们一生的事业,来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的发展。新课: 一、结晶——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及其特点

在地图上展示上述企业家的重要企业并作简介。 张謇:张謇的事业在南通。1896,在江苏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大生后来发展成为一个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包括纺织、面粉、造纸、火柴、电气、航运、金融的综合性企业。 荣氏兄弟:荣氏兄弟以面粉业起家,又衍生出纺织业,成为近代中国的纺织大王和面粉大王,其企业主要分布于上海、无锡等地。 范旭东:范旭东的心血倾洒在化学上。1917年他开始开始创办天津永利碱厂,1926年终于成功生产。1937年南京永利硫酸铵厂投入生产。毛泽东誉其为“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卢作孚:卢作孚是近代中国航运业巨子。企业在重庆,起名“民生”。 ▲据地图、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民族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 二、历程——“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根据预习作业,学生按时间叙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同时教师画示意图并改正预习题中的普遍错误。 1.初步发展: 1895年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给了中国极大的震撼。《马关条约》2亿两白银的赔款也迫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以求扩大税源,增加收入。在这种情况下,1896年张謇在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舆论极为轰动。轰动的原因在于他是1894年的状元。 材料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物理),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1895年) ▲张謇认为西方强大的根本在哪里?中国发展工业能达到什么目的?由此可见张謇办实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2.短暂的春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主题内部的知识结构如下: 根据上述示意图,我们可知: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我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耕织分离、纺织分离,这就为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条件。洋务运动兴起的另外一个条件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而洋务运动兴起之后,又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洋务运动的诱导以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环境下产生与发展的,这就决定其发展历程曲折艰难。 本主题知识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如下图:

由图可知,纵向看,本主题上承古代中国经济结构与特点,下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横向看,本主题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生分析 本课纵横古今中外,概念性强,对正处在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高一学生而言,认知上存在很大困难。照本宣讲,不但枯燥乏味,也难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不能让学生在真实感悟中深刻理解历史。如果在遵循教材所选择、所呈现的基本史实的前提下,通过创设新情境,将故事和相关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激活学生历史思维。 通过对课标的研究,对教材的分析,我对本课教学内容有了这样的理解:本课知识的内涵就是“一个变动”。“变动前”即指鸦片战争中国固守传统经济结构,“变动中”即指自然经济的解体。“变动后”指自然经济解体影响下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因此我补充了大量相关材料,设计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感悟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的曲折过程和近代中国农村生产生活的变迁,体会近代企业的艰难起步。 二、课程标准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鸦片战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原因和表现;知道洋务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辨认民族资本主义代表企业;分析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洋务运动对民族企业的诱导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对各类史料的研习,初步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艰难环境,对民族资本家在艰难环境中涅槃新生和爱国情怀表示敬意。 四、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难点:客观的评价洋务运动。

2021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十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十课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曲折发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于 A.19世纪50—60年代 B.19世纪60—70年代 C.19世纪70—80年代 D.19世纪80—90年代 2.国货运动发端于20世纪布抗议美国排华事件,20年代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全国性运动,30年代达到顶峰,先后出现“国货年”(1932年)“妇女国货年”(1934年)、“学生国货年”(1935年)、“市民国货年”(1936年)。这一现象 A.是单一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的结果 B.体现国人自觉排外的理性心理 C.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推动了政府对帝国主义态度根本转变 3.1932年8月,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制定的兵工整理计划,对全国的兵工厂提出了三个原则:对地处沿海的兵工厂进行迁移;对靠近前沿的兵工厂亦应迁移;其位置颇适于国防之地位的兵工厂则加以扩充。这些措施客观上 A.加强了国家对军事的控制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推动了官僚资本的发展 D.为持久抗战提供一定物质基础 4.一战期间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部门在一战结束后受打击也最重,这主要说明()A.民族工业投资总量较小,规模较小B.战争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密切相关 C.民族工业应重点发展重工业D.帝国主义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5.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从政治角度对中国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 A.进一步破坏了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 B.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3单元 第9课 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结合下表数据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1840年前与1894年中国生丝销售量 A.生丝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B.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逐渐增强 C.中国生丝业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 D.蚕丝成为外国人衣料的最主要来源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表格反映的信息可知,1894年与1840年前相比,中国生丝出口量大增,而内销量占总量的比重大减,这说明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逐渐增强,B项正确。其他三项都无法从材料中反映出来。 答案:B 2.“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 A.武夷北苑的农民舍本逐末,争相种茶 B.外国经济入侵已冲击中国封建自然经济 C.各国通商之后,武夷地区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D.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解析:武夷地区争相种茶是在各国通商之后,与外国经济入侵有关,已冲击中国封建自然经济,故答案为B。 答案:B 3.某编剧撰写历史剧本《洋务风云》时,下列有关洋务派活动的素材符合史实的有 ()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③创办近代海军④创办京师同文馆⑤派遣留学生出国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解析:洋务运动前期打出“自强”旗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打出“求富”旗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同时为了巩固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为了培养洋务人才,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因此①②③④⑤都可以作为该历史剧的素材。 答案:D 4.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B.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C.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D.奠定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英法两国航运公司由于李鸿章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出现而遭受损失的情况,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制外来侵略、抑制外国经济势力扩张的作用。 答案:A 5.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表明洋务运动() A.增强了封建统治力量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D.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主要客观作用。A项为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C项以“中体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十五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语文

一、单选题 1.“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 A. 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B. 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 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D. 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2.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助理陈梁认为“……文字不再依附于报纸,声音不再依附于电台,而电视对声音和画面拥有的独占权,也已经被网站、手机和其他数字媒介打破……”这段话说明通讯手段发展的趋势是() A. 数字化 B. 多元化 C. 网络化 D. 日常化 3.这两年,我国高铁发展迅速,创造两车重联情况下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①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②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 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④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4.黄遵宪(1848-1905)在一首诗中写道:“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此诗反映了当时() A. 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B. 近代通讯事业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联系方式 C. 大众传播媒体的传入改变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 西方服装和礼仪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5.“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之枢也。”对于当时列强侵略最为便捷的是() A. 火车 B. 轮船 C. 电报 D. 汽车 6.清末的一首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 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 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高中政治必修2第九课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2第九课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 教案是思想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专业需要深入学习的重要内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2第九课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1第九课第一框教案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理解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和平与发展问题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联系有关历史地理知识和实例,让学生感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代主题,以及世界人民如何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经常从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发生冲突,甚至战争,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不得安生。也看到各国人民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协调下,解决了一些国际冲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问题。这说明当前的国际社会仍然是十分复杂的,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的总体形势?我国如何面对这一现实,开展对外交往,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这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十六、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1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20世纪下半叶,世界和平形势有了很大变化,避免了世界性战争的发生,这是世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世界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问题仍然突出,战争的隐患依然存在。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九课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九课知识点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1)含义: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本条件,世界和平的维护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 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2、发展问题(1)含义: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2)追求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3)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3、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 平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和平就谈不上发展;发展是和平的基础。二者 相辅相成,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 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二、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1、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霸权主义是指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 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 霸主地位的行径。 (2)强权政治是指超级大国以强凌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 宰割别国人民,侵害他国利益的政策和活动。 (3)“强权就是真理”这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核心思想,最 大限度地追逐利益是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

所以,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就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 政治。 2、建立国际新秩序 (1)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有利 于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 ①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3)中国政府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一超五强:一超:美国;五强: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英国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 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1)外交政策含义和形式: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 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外交政策是国家对外职能的体现,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在对外关系中的反映,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 成部分。 外交活动的形式:外交活动: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3)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本课概述 本课三目分别介绍了在鸦片战争影响下,中国经济出现变动的三个主要表现。其中“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主要介绍了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下,中国自然经济出现“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和农产品商品化加强的趋势,这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商品和劳动力市场等条件;“洋务运动”主要介绍了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洋务企业兴起、发展、失败的过程,强调了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目介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和概况。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历史纵横”栏目的资料帮助学生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前途。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 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性,以指导阅读各种历史资料、历史图片等教学资源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创设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深入历史、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分析历史,从而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理解它与资本主义产生的关系。 (2)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辩证地评价其得失。 (3)掌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概况,分析其历史特征与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图文表格资料,加强对历史问题的直观再现与定量分析。 (2)通过辩论等方式,鼓励学生发挥个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列强的入侵一方面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近代中国大规模近代化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设问导入 著名诗人陶渊明给我们描绘过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那么在这种与世隔绝的社会中人们依赖怎样的经济形态来生活呢? 分析过渡: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特征和写照,它成为中国平民百姓对幸福生活的一种理想追求。自然经济有着较强的稳定性,因而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但自然经济是与落后的生产力相联系、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将解体。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推进新课 问题情境1:谁知道自然经济解体有何重要表现?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师生互动: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主要有: (1)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 (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总之,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征正在日益被打破。 问题情境2:那么,导致自然经济瓦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图片:英国运茶快船“海上贵族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