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二讲 心电图导联_波形及临床价值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二讲 心电图导联_波形及临床价值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二讲  心电图导联_波形及临床价值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二讲  心电图导联_波形及临床价值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四讲 心率_心电轴与心电图伪差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四讲心率、心电轴与心电图伪差薛松维 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 心内科主任医师 一、利用心电图计算心率 利用心电图计算心率是掌握心电图实用技术的第一个体现。方法有以下几种: 1.心率计算公式法(1) 心率(次/m in)=60s/R-R间期秒数(s)。R-R间期代表了一个心动周期所需要的时间。如R-R间期为3个大格,每个大格=0.20s,3个大格=0.60s,套入公式法(1) 60s/0.60s=100,即该心率为100次/m i n。公式法(1)需要首先将R-R间期的格数换算成秒数,相对麻烦一些。 2.心率计算公式法(2) 心率(次/m in)=1500/R-R间期小格数。按照正常心电图仪走纸速度为25mm/s,心电图仪每分钟走纸为25mm×60s=1500m m,即心电图每分钟为1500个小格。如R-R间期为3个大格,3个大格=15个小格,套入公式法(2)1500/15=100,即该心率为100次/min。公式法(2)比较直接、简便易行,多被临床医生采用。 注意:公式法中所说的R-R间期只是为了更简便快捷地辨认,因为心电图波形中QRS振幅较P波振幅大得多,R-R间期比P-P间期更明显、更容易识别。实际上,正确提法应为P-P间期。因为心动周期起于P波(心房除极),终于下一个P波前(心室复极后)。正常心脏节律的心房与心室为1∶1传导关系,所以R-R间期就等于P-P间期。但在心律不齐,特别是心房纤颤时,上述公式法并不适用。 3.目测法计算心率 为了节约计算心率的时间,在心律规整时可采用简便的目测法,粗略地推算心率。此种方法虽不十分精确,但非常适合临床应用,每位医生必须掌握。首先计算R-R间期的大格数,并参考多出来的小格数加以修正。如心电图R-R间期为1个大格,心率为300次/min;2个大格,心率为150次/min;3个大格,心率为100次/min(见图4-1);4个大格,心率为75次/min;5个大格,心率为60次/min; 6个大格,心率为50次/min,以此类推。上述常用几个数据需要熟记在心。 4.心律不规整时心率计算方法 当心律不规整,如频发室性过早搏动(室早)和心房纤 ?执业助理医师(全科)进修教育讲座? 颤时,上述公式法及目测法均不可采纳,应该用以下方法计算:数出30个大格内R波(QRS波群)个数后乘以10,即为心率。30个大格的时间为6s,每分钟心率所以要乘以10。如30个大格(6s)内有10个R波,此人心率为100次/min (见图4-2)。 二、心电轴判定 1.心电轴概念 要理解心电轴(c a r d i a c e l e c t r i c a x i s)的概念,首先要理解心电向量。物理量有两种,带有大小刻度的量称为标量,如重量、长度;而带有方向的量称为矢量,如向下、向上、向前、向后。向量是一种特殊的量,既有标量又有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心电轴形成的理论比较深奥,不易理解,而且对临床实际指导意义不大。通俗一点可以解释为:心脏电的除极是在心房心室瞬间向无数个方向进行除极,因此产生无数个图形轨迹(向量),而这些向量可以相加与相减、重叠与抵消,最终形成综合向量。心电轴是个空间概念,心脏的除极由右上的窦房结开始至左下的心尖部结束。总方向是右上向左下,我们想象这就是一条从右上到左下的心电轴。 QRS波群、T波及P波均有自己的向量环,即有各自的心电轴。我们所说的心电轴通常指心室除极的QRS综合向量图,即QRS平均额面心电轴。通常用标准Ⅰ导及标准Ⅲ导的Q R S高度计算。 2.心电轴测定方法 准确测定心电轴可用爱氏三角法、六轴系统坐标法及根据标Ⅰ导与标Ⅲ导QRS高度的查表法完成。但对基层医生来说通过目测法初步判定电轴偏移与否也够用,而且简便易行。下面只介绍目测法判断电轴偏移(见图4-3)。 当标Ⅰ、标ⅢQRS波群主波均向上(即尖尖向上)为电轴正常;如果标ⅠQRS主波向下,标ⅢQRS主波向上(即尖尖相对)为电轴右偏;如果标ⅠQRS主波向上,标ⅢQRS 主波向下(即尖尖相背)为电轴左偏;如果标Ⅰ、标ⅢQRS 波群主波均向下(即尖尖向下)为电轴不确定,可能为极度右偏或极度左偏。 用爱氏三角法、六轴系统坐标法及根据标Ⅰ导与标Ⅲ导QRS高度的查表法可具体确定心电轴偏移的度数。注意 82

心电图基础知识word版本

心电图基础知识

以上是主页君在网上随意找到的正常的ECG图示,可能很多人问,为什么很多时候正常的心电图看起来和上图不一样呢?其实,上图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下的图示,只不过是为了说明心电图而画出的理论图示。正常的ECG在不同导联上有这完全不同的表现,我们学习的目标是认识正常的心电图,才有能力分辨异常心电图,发现其中的异常,从而得出判断,起到辅助诊断的目的。 一、心电图基本知识(这是额外要求,初学者了解,不懂也不影响学习)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和心脏的机械舒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 P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P-R段:主要反映激动通过房室交接区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Q1l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S-T段:代表心室早期复极(2期平台)的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T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3期)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的改变。 U波:一般认为是心室肌传导纤维(浦肯野纤维)的复极波所造成,也有人认为是心室的后电位所致。 (二)心电产生的原理 1.静息电位心肌细胞未受到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以细胞膜为界,膜外呈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并稳定于一定数值的静息电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2.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刺激时,其亚微结构就会发生改变,于是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加大,从而造成钠离子快速内流,此时可测得+30mv的电压,这就是动作电压。这时细胞膜上的Na+—K+ATP泵逆浓度差把钾离子送回细胞内而排除钠离子,恢复原有的极化状态。 3. 除极和复极 1 除极:指细胞由静息膜电位转变成动作电位的过程,不消耗能量,其速度较快。 2 复极:指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膜电位的过程,消耗ATP,逆浓度差进行,速度较慢。 3 除极时正电荷在前,负电荷在后(指在细胞外);人为地使对着正电荷描记向上的波、对着负电荷描记向下的波。 (三)心电图电位强度与形态的决定因素1.形态探查电极面对心肌除极的方向,可描记出一个向上的波。探查电极面对心肌复极的方向,则可描记出一个向下的波。 2.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与心肌细胞的数量成正比;②与探查电极和心脏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③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脏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越大,电位越小。 (四)心电向量的概念 心脏是由无数心肌细胞所组成的,在除极与复极过程的每一瞬间都可以产生许多大小不—、方向不尽相同的心电向量,按平行四边形法或头尾相加法依次综合起来,这个最后综合起来的向量叫做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1.向量是一种既能表示方向又能表示力量大小的物理学名称,一般用“箭矢”表示。 2.心脏是由无数个心肌构成的,综合方向就是它的代数和。

心电图基础理论知识

心电图基础知识(一)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各波正常值及意义 心电图是由一系列的波组所构成,每个波组代表着每一个心动周期。一个波组包括P波、QRS波群、T波及U波。看心电图首先要了解每个波所代表的意义。 (1)P波:心脏的激动发源于窦房结,然后传导到达心房。P波由心房除极所产生,是每一波组中的第一波,它反映了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前半部分代表右房,后半部分代表左房。 (2)QRS波群:典型的QRS波群包括三个紧密相连的波,第一个向下的波称为Q波,继Q 波后的一个高尖的直立波称为R波,R波后向下的波称为S波。因其紧密相连,且反映了心室电激动过程,故统称为QRS波群。这个波群反映了左、右两心室的除极过程。 (3)T波:T波位于S-T段之后,是一个比较低而占时较长的波,它是心室复极所产生的。 (4)U波:U波位于T波之后,比较低小,其发生机理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心肌激动的“激后电位”。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在Ⅲ、aVL、V1-3导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2~0.20秒。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V1、V2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QRS波群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②QRS波群振幅: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导联R波不超过1.2毫伏,aVF导联R波不超过 2.0毫伏。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aVR导联R波不应超过0 .5毫伏,超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波群电压(R+S或Q+R的算术和)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损害,但亦见于极少数的正常人等。个别导联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 心前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RV1一般不超过1.0毫伏。V5、V6导联主波向上,呈qR、qRS、Rs或R型,R波不超过2.5毫伏,R/S>1。在V3导联,R波同S波的振幅大致相等。正常人,自V1至V5,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 (4)Q波:除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外,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得超过同导联R波的1/4,时间不超过0.04秒,而且无切迹。正常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呈QS 波型。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塞等。 (5)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J点)至T波起点的一段水平线称为S-T段。正常任一导联S-T向下偏移都不应超过0.05 毫伏。超过正常范围的S-T段下移常见于心肌缺血或劳损。正常S-T段向上偏移,在肢体导联及心前导联V4—6 不应超过0.1毫伏,心前导联V1—3不超过0.3毫伏,S-T 上移超过正常范围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等。 (6)T波:T波钝圆,占时较长,从基线开始缓慢上升,然后较快下降,形成前肢较长、后肢

心电图基本讲解

(一)本文 1、本文较笔者一年前的所写的《看了它就能看懂心电图室大部分心电图》严谨、复杂和难很多,为方便理 解,偶不严谨,但基本正确;临床部分多为个人体会以及书籍、文献所见,若与教材不同,以教材为准。 2、本文适用于有一定心电图基础的实习医生或非心内科临床医生,若完全不懂心电图,请先阅读敝作《看 了它就能看懂心电图室大部分心电图》(非专科-初级篇-不严谨)。(https://www.sodocs.net/doc/2c9101700.html,/; 访问密码132465) 3、看懂本文后临床医生可达到的水平:能迅速诊断心内科绝大部分心电图的主要问题,并做出相应处理; 能看一眼心电监护机上的图形就大概判断ECG危重程度。 (二)阅读前须懂的几个基本问题: 1、各波形的意义 (1)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故P波的异常常是代表心房的问题,例如一个COPD患者II导联P波振 幅>0.25mv,诊断右房肥大。 (2)PR间期:不等于PR段,而=P波+PR段。代表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开始除极,故其时间延长可见于 房室传导阻滞。 (3)QRS波群:心室除极全过程。正常的QRS波群大家有目共赌,若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常代表心室出问题。如室早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而作为房早,只要不伴室内差传,QRS形态是正常的。心脏泵血靠的就是心室,而QRS波就是心室活动的表现,心房出问题不会马上出人命,但心室会,一份ECG若连异常的QRS波都找不到,说明心跳已经停止了。 (4)ST-T:心室复极全过程:故其异常亦多为心室的问题。其临床地位极高,但其改变特异性欠佳。 (5)QT间期:整个心室活动过程。主要看QTc间期,即校正后的QT间期,因心率慢QT间期必长,为使各种心率下的QT间期具有可比性,故产生QTc间期[=QT间期/(根号R-R)],其中R-R单位为S,一般只能由看电脑打出或查表获得,或靠感觉),QTc间期才是有意义的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