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从悲剧性角度浅析《窦娥冤》

从悲剧性角度浅析《窦娥冤》

从悲剧性角度浅析《窦娥冤》
从悲剧性角度浅析《窦娥冤》

从悲剧性角度浅析《窦娥冤》

【摘要】《窦娥冤》是中国历史上悲剧的典型代表作品,本文从《窦娥冤》一剧的悲剧性色彩出发,浅析窦娥的悲剧性所在,窦娥最大的悲情,源于封建社会的各项弊端,源于元朝官僚制度的腐败。

元杂剧是繁盛于元代的一种文学形式,跟唐代诗歌、明代传奇等一样,代表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特色。关汉卿作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作品突出体现着元曲的特色,而《窦娥冤》作为其代表作更是元杂剧中的佼佼者。

《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戏剧悲剧中的典范,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可见其在中国悲剧史上的地位是极高的。

鲁迅在论及悲剧时指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人生所存在的意义不过就是有其价值性,当价值性毁灭之后,人生还剩下什么呢?这是让人可悲之一。除了毁灭,悲剧的另一大着重点在于“毁灭给人看”。如果悲剧仅仅的默默的存在而不为人知,那也就失去了悲剧的存在性。悲剧之所以让人为之悲是因为它是活生生摊在所有人面前的,被所有人见证和流传下去的。而《窦娥冤》兼具了这两大悲剧特色。关汉卿把这个故事写给世人看,把窦娥的悲剧摊在所有人的面前,从古至今,千千万万的人都见证了这样的悲剧,此为悲之一。第二点是在当时的社会中妇女的人生的追求是守节,窦娥却偏偏为了守节而遭此罪责;窦娥不愿与张驴儿私了是相信封建社会上层的裁决者,却最终因裁决者的不清明而丢了性命。除了悲剧性,讽刺性更是十足。

《窦娥冤》之悲,首先在于窦娥的身世悲。在楔子中,揭示了窦娥的身世。三岁丧母,七岁被父亲送做童养媳抵债。丈夫早早的离世,留下她和婆婆相依为命。两个女性相依为命本身就如同无依无靠,所以才会有之后被逼迫欺负的事情出现。她的悲惨身世为整个故事埋下了伏笔。

其次,悲剧转入高潮的转承点是张驴儿父子的出现和被害事件的产生。张驴儿父子的重重逼迫使她倍感压力,但是在她内心里的妇女道德是坚决不允许她赞成这样的事情的,她用坚定的态度表示了反抗。显然窦娥是一个受到封建规范良好的约束的女子,在作者这样的年代里是值得称道的,所以我们暂且不分析其思想的腐朽性。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这种思想也是具有可称道性的。而张驴儿得不到窦娥,使计害死蔡婆婆却反而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于是栽赃窦娥,意图逼婚,受到窦娥的反抗。这里体现的是第二悲,封建社会女子地位之悲。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使蔡婆婆无力反抗张驴儿父子,只能任其进驻自己跟窦娥的家。相依为靠的两个女人本身就是弱势群体。社会无法保护这样的弱势群体,这不仅是当时社会之悲,也是传统思想之悲,是女子地位之悲。元朝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导致恶势力横行是第三悲。张驴儿父子并不是个例,在当时的社会

中,应该有无数像张驴儿父子这样的泼皮流氓,但是他们却依然光明正大的横行霸道,这当是整个社会之悲。

但是,此剧所要表现的最为悲的并不是在于恶霸,反而是源于应该惩治恶霸的官府,也就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者。最初的窦娥是相信封建官僚体制的,所以她不惧张驴儿的威胁坚决报官。但是事实却让她失望了,于是她为了婆婆妥协了,在这里,展示的是一个孝妇的形象。作者把窦娥的形象塑造的越完美,其悲剧性色彩就越强烈,她之后的遭遇就越能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共鸣。

整部剧作在刑场这一折中达到了悲剧性的高潮,正如唱词中云:“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在行刑之前,窦娥发出了三桩誓愿:一是血飞白练,二是六月飞雪,三是三年亢旱,并且这三桩誓愿也一一的应验了。这三桩誓愿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控诉封建官僚的无道,悲壮而苍凉。在这里,窦娥明确的表示了自己是“一腔怨气喷如火”,指责了“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像窦娥这样本无错处的孝妇却被在冤屈之下判死,这本身就是一件悲情事件,此时,连天地都似乎通人性的为窦娥而悲,更增添其悲剧色彩。在这里当然不免戏剧的夸张因素和故事传奇性,但是更多的是一种情景的交融。窦娥悲,天地亦为之悲,悲情色彩的表现显得贴切而自然,使整部戏剧攀上了悲情的最顶峰,达到了高潮。

窦娥的悲剧,表面原因虽然是张驴儿这类恶霸的欺压,以及官府的卵判,但是探究更深层的原因,依然是元朝腐败的政治体制。动荡的社会现状,腐败的政治体制,促使恶霸横行,官僚体制名存实亡。关汉卿对于社会现状是非常不满的,所以作为文人,他讲他的不满融入了作品中,通过塑造窦娥这样一个悲剧性色彩的妇女形象,多方面的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朽,通过悲剧人物的悲剧人生,给人们以切身体验,也是这部作品的价值所在。

关汉卿的这部作品,在悲剧色彩和悲剧人物塑造方面是可圈可点,非常值得赞赏的。这种通过赋予本不存在情感的外物情感来衬托主人翁本身情感的写作手法也值得我们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借鉴。

(完整版)《窦娥冤》练习及答案

基础知识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2.对划线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①怎不将天地也生(产生)埋怨②不提防遭刑宪(刑法、刑事) ③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作天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自己) ⑤我窦娥向哥哥行(这里、那里)有句言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烧)些纸钱 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推荐)⑧官吏每(每每、常常)无心正法 ⑨断送(丧失、毁灭)出古陌荒阡⑩兀的(这,与“兀那”意同)不是我媳妇儿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②③⑤⑥D.⑦⑧⑨⑩ 3.选出划线词注释不准确的一项() A.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餐:吃 B.只合把清浊分辨只合:只应该 C.人拥的我前合后偃偃:昏迷 D.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葫芦:糊涂愆:罪过 4.阅读【滚绣球】后回答选出错误的一项()

①有日月朝暮思,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穷了盗民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④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③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①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A.第一句说明窦娥认为人的生与死是由鬼神掌握着,谁该生,谁该死,应如日月分明 B.第二句用设问句询问天地为什么混淆了盗路和颜渊,第三句用对比句揭示不公平的社会现状。第四句指出这些状况是天地“怕硬欺软、顺水推船”,不敢坚持正义造成的 C.第五、六句窦娥愤怒谴责无地失掉职分就不该“为地”、“做无”,这为后面“天地”被窦娥冤情之大所感动使其实现三大誓愿做了反衬 D.第七句窦娥面对法制黑暗的现实,无法伸冤,只感到无限委屈和悲伤 5.对【滚绣球】中修辞格运用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只合把清浊分辨”中的“清浊”是借代,代指“是非” B.“可怎生糊涂了盗民颜渊”中的“盗防、颜渊”是借代,代指坏人、好人 C.“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资又寿延”是对偶,也是对比 D.“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是拟人 6.下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卜儿——老妇人B.外——老年男子C.净——小生 D.正旦——女主角E.正末——男主角F.丑——滑稽人物 7.关于元杂剧的一些说法,哪一项不当() A.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有些有楔子。折是戏剧故事发展的大段落,也音乐组织的单元。楔子是指四折以外增加的独立段落

(最实用)窦娥冤导学案(带详细答案)

1.了解元杂剧的一些基本知识; 2.分析窦娥的性格特征; 3.注意戏曲曲词的抒情美与音韵美的和谐统一,以及想象夸的浪漫主义手法 教学重点: 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当时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绍元杂剧的知识。 教学难点: 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 元代人说他:“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飞、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lái)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4宫调:是古代戏曲、音乐名词。是音乐的各种调式,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近人吴梅曾解释说:“宫调者,所以限定乐器管色之高低也。”我国历代均依十二律高下的次序,定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七声,是乐律之本。 ○5曲牌名:俗称“牌子”。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就象一首很长的歌里的部分小节的名字),古代的曲很长,所写的曲牌都是一个很长的一首曲的部分小节的名字。例如本篇文章里面的赏花时、点绛唇、滚绣球等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罪愆.(qiān)看觑.(qù)提.防(dī)蓦.过隅头(mò)无捱.无靠(ái)孛.老(bó)秀闼.(tà)田畴.(chóu)鳏.寡孤独(guān)燕侣 莺俦.(chóu)浣.纱(huàn)红鸾.天喜(luán)前合后偃.(yǎn)恓.惶(xī) 讼庭 ..(sòng)错勘.(kān)杳.无音信(yǎo)苌.弘化碧(cháng)盗 跖.(zhí)勒.死(lēi)邹衍 ..(zōu yǎn)古陌荒阡.(qiān)亢.旱三年(kàng)缥.缃(piǎo xiāng)亲.家(qìng)当垆.卖酒(lú)刽.子手(guì) 2.词语解释 (1)惫赖:泼赖,凶狠泼辣。 (2)嗟怨:叹息埋怨_ (3)恓惶:烦恼不安的样子 (4)燕侣莺俦:比喻年轻的女伴,也比喻相爱的青年男女 (5)浪荡乾坤:本义指天下太平,文中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意思

最新窦娥冤人物形象分析--资料

窦娥冤人物形象分析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全剧的 七个主要人物都写得个性鲜明,内涵丰富,各具特色,饱含了作者对 人性与社会的思考。分析这些人物形象,透视人性本真,有助于深入 理解作品的深层价值。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问世几 百年后它仍撞击着人们的心灵,让无数的观者为之嗟叹,它的魅力究竟何在?笔者认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是作品的主要魅力之一。守信念的窦娥最终给自己带来了悲剧,世故苟且的蔡婆给窦娥酿造了剧 反却得以善终,冷漠伪善的窦天章本身也是一个悲剧人物。正是这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成就了这一大悲剧。 一、死守信念的窦娥 对窦娥这一形象论者甚多,观点大多较为接近。虽然我们会对窦娥守忠孝和贞节感到不解,甚至可能由于她为修来世的观念而否定她“苦、刚强、贞烈、敢于反抗”等品性,但以历史的眼光去看待窦娥,去待 作者及作者借窦娥之口说出的“与天子分忧”之类的话时,我们可理 解其合理性。诸多论者都认为窦娥这一人物形象体现了不甘于邪恶压迫,勇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的正义之美。笔者看来,不敢说完全没有, 但总觉窦娥还不至于如此崇高。因为,评价一个人的行为,不仅要看 到人物行为所带来的结果和影响,更要看到人物行为的动机。窦娥是出于什么动机去抗争?有人认为她不惜用生命去捍卫的是女子“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和对长辈竭尽孝顺的孝道观。我认为这只是回答了她

捍卫什么,而没有回答她抗争的动机是什么。回到剧本,窦娥出场后 的唱词“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劝今人早将来世修。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 言词须应口”,可以说已然决定了窦娥之后的行为活动。这些抗争 的根本动机正是窦娥根深蒂固的生死轮回观念,在此动机之下,她的抗争其实质是对现世的消极忍受,以希望来世不再受如此愁苦。窦娥对天的态度不断变化。一开始对天稍稍有些质疑,而后又没有冲破,反而更加坚信天;在遭到毒打时,窦娥开始对天埋怨;舍身救婆婆之后,窦娥仍坚信“冤枉事天地知,争到头,竞到底”;但天终究没有 站到她这边,因此开始骂天;但骂过之后,她依旧毫无办法,又只好 坚信“湛湛青天”,发下三桩宏愿,大呼“皇天也肯从人愿”。其实 此时的三桩宏愿不过是窦娥最后对天的信任,其无奈之感似乎带有赌上一把的味道。假若三桩誓愿没有应验,那么窦娥的冤魂将永远不会再信天了。正因如此,剧中窦娥的冤魂会说道“不告官司只告天,心 中怨气口难言”。其实此时窦娥的愤恨不仅仅是由于恶势力的打击, 更多的是由于她所坚信与寄托的“天”抛弃了她,使得她怨气难消, 死不瞑目。由此说来,窦娥既是“被选择”死,又是自己选择了死, 而使她一步步选择死的,竟是自己坚信的“天”。更让我们嗟叹万分 的是窦娥至死也没有完全否定自己的信念,而是仍然相信天,发下三桩宏愿。“天”,是窦娥的信念所在,即便一次次地抛弃了窦娥,但 它仍旧成为窦娥死守的信念,这就是窦娥的悲剧。 可见,窦娥的精神不至于被拔高到同命运、同邪恶作殊死抗争,体现

窦娥冤导学案老师版分析解析

《窦娥冤》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关汉卿及元杂剧的特点 2、诵读感知,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 3、初步感知窦娥悲剧的一生。 课时重点 1、阅读课文,正音释词。 2、诵读感知,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 3、初步感知窦娥悲剧的一生。课时难点:1、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2、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学法指导:诵读?讨论探究?点拨 知识链接 1、元杂剧作家关汉卿: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 氏孤儿》纪君祥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所谓本色派:指关汉卿不以仕途功名为念,保持生活与性格的真实,作品与生活性格的一致。 2 小令是独立的支曲,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主要是从民间的小曲和词调变化 来的。如我们熟悉的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联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在折与折之间的椅子,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当于过场戏。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关汉卿《窦娥冤》课后习题及答案

《窦娥冤》课后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训练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嗟.怨(jiē)提.防(tī)亢.旱(kànɡ)前合后偃.(yǎn) B. 罪愆.(yún)巷.口(xiànɡ)亲眷.(quàn)上朝取应.(yìnɡ) C.服侍.(shì)刽.子(ɡuì)盗跖.(zhì)杳.无音信(yǎo) D.苌.弘(chánɡ)错勘.(kān)甘霖.(lín)古陌.荒阡(mò) 2.下列选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清浊临危倾刻披枷戴锁 B.分辩诀别造蘖望帝谛娟 C.时辰白炼冤枉湛湛清天 D.怜悯推辞连累负屈衔冤 3. 下面有关戏曲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戏曲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B. 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是指元曲和明清传奇。 C. 杂剧和传奇的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 D. 戏曲中的角色有专门称呼,如:正旦——扮演女主角,外——扮演男主角,生——也叫外末,扮演老年男子,净——俗称花脸,卜儿——扮演老妇人。 4.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被这枷纽.(拘束)的我左侧右偏 ②怎不将天地也生.(产生)埋怨 ③赴法场餐刀 ..(吃刀,挨刀)去呵 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自己) ⑤我窦娥向哥哥行.(走动)有句言 ⑥兀的 ..(这)不是我媳妇 ⑦受刑法尸骸上烈.(烧)些纸钱 ⑧把你亡化的孩儿荐.(推荐) ⑨官吏每.(每每、常常)无心正法 ⑩断送 ..(发送,指殡葬)出古陌荒阡 A.①③⑥⑦⑩ B.②④⑦⑧⑨ C.④⑤⑥⑦⑧ D.③⑥⑦⑨⑩ 5.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他一生创作杂剧67种,代表作除《窦娥冤》之外,还有《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B.《窦娥冤》是关汉卿最杰出、最有影响的作品。它表现一个普通妇女蒙冤屈死的悲剧命运,猛烈抨击了封建社会黑暗腐败的统治,表达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 C.关汉卿一生“不屑仕进”,长期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既写且演,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

浅析《窦娥冤》的悲剧性及原因

浅析《窦娥冤》的悲剧性及原因 【摘要】《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一出杰出的古典悲剧,是中国历史上悲剧的典型代表作品。窦娥最大的悲剧,源于封建社会的各种弊端,源于元朝官僚制度的腐败。对《窦娥冤》文本进行具体的分析,从悲剧性质的界定、悲剧的题材、激烈的悲剧冲突、悲剧的结局、悲剧的效果、典型化的悲剧形象这六个方面来探讨《窦娥冤》的悲剧性。 【关键字】悲剧性质题材冲突结局效果形象 关汉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他对中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奠定了中国。戏剧发展的基础。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元剧之文章》中说“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指出了他对中国戏剧的开创奠基之功。一悲剧性的表现 1.1悲剧的性质 在中国戏剧史上,剧作所体现的不同的作家的创作风格特征,要比体现的戏剧分类中悲剧、喜剧、正剧的戏剧类型特征鲜明得多。但《窦娥冤》却是一部学术界公认的、特征鲜明的悲剧杰作。王国维说;“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仍出于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这是从中国和世界戏剧史的高度作出的评价。对于“悲剧”的定义,前哲时贤多有探讨。我认为最具权威和经典性是恩格斯和鲁迅的话。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所谓“历史的必然要求”,所谓“有价值的东西”,具体到《窦娥冤》中便是窦娥的生活愿望。戏里写了她两个愿望。 窦娥是人生苦难的化身。她三岁丧母,七岁成了高利贷的牺牲品,被父亲用来抵债,

窦娥冤实用导学案学生版

《窦娥冤》导学案学生版 高二语文备课组:李显清 第一课时 预习案 [预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并掌握元杂剧的结构及其特有的舞台语言。 3.初步感受作者和文章情节。 一、预习内容 1、请阅读关于元杂剧的知识,用笔划出元杂剧的概念、常见结构形式、角色类型、剧本的具体构成等内容: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宫调写成。共分五个宫(五个全音阶):正宫、中吕宫、南昌宫、仙吕宫、黄钟宫,分别相当于现在的C、D、E、G、A五个乐调(谱号);曲牌,相当于现在的调号和板号(如二黄散板、西皮快板等),也即简谱中的曲谱和节拍。如第一折中的【赏花时】、第二折的【点绛唇】。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4)题目正名:每本杂剧结尾处有两句或四句诗句,用以概括全剧思想,提出本剧剧名。例如,“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末句是戏的全名,“窦娥冤”则是简名。 2、阅读本色派元杂剧作家关汉卿介绍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字德辉。其代表作有《倩女离魂》)、白朴(字太素,号兰谷。其代表作有《墙头马上》)、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其代表作有《汉宫秋》)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所谓本色派:指关汉卿不以仕途功名为念,保持生活与性格的真实,作品与生活性格的一致。 他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3、通读文章,不理解的地方看注释或用笔勾画在书上。 二、自我检测 1、根据预习填空 《窦娥冤》的作者________,号_________,是_________末_________初大都人, ________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除《窦娥冤》外,其作品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音 楔子()盗跖()嗟怨()前合后偃()亲眷( ) 斟酌()罪愆()衔冤()湛湛青天()杳( )无音信 浣纱()错勘()亢旱()鳏寡孤独()甘霖( ) 田畴()埋怨()尸骸()哥哥行()古陌( )荒阡( ) 3 、解释加粗字词语: ①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②不提防遭刑宪() ③错勘()贤愚枉()作天 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 ⑤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 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⑧官吏每()无心正法 ⑨断送()出古陌荒阡

《窦娥冤》学案答案

齐河一中高一语文第三册学案 主备人:韩丽丽 审核人:贺忠燕 《窦娥冤》 【学习目标】1、联系剧情,把握窦娥的性格,认识窦娥善良美好的灵魂。 2、感悟悲剧美及浪漫主义手法 预案 一、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 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他一生“不屑仕进” ([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 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 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 个性。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 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 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 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二、基础知识积累 1、初读课文,给下面生字注音。 埋怨( ) 嗟怨( ) 罪愆( )盗跖( ) 甘霖( )苌弘( ) 亢旱( ) 错勘贤愚( ) 前合后偃( ) 杳无音信( ) 刽子手 ( ) 湛湛(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孤身影只: 杳无音信: 三、熟读课文理清情节。(这折戏可分为三个场面,即三个部分,试用简洁的词语为这几个场面标 上小标题) 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 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告别婆婆。第 三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 ???)( ) ( )( 窦娥发下三桩誓愿誓愿在型场窦娥告别婆婆遗嘱见蔡婆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怨天赴法场 五、根据你的预习,设计一个你认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班级: 姓名: 《窦娥冤》课时案 合作探究: 一、结合具体曲子,分析窦娥的形象。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他善良勤劳、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探析

浅析《窦娥冤》的悲剧特征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经典作品,也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品,更是戏曲史、文学史上的著名悲剧之一。在王季思先生主编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中,它名列第一。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曾给予这部名剧以很高的评价,认为它“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窦娥冤》作为一部戏曲名剧,它的思想内涵是深刻的,艺 术形象是具有典型性的,其艺术感染力更是超越时空的,这一作品,体现了中国古典悲剧的一些重要特征。 《窦娥冤》剧情简介:山阴书生窦天章因无力偿还蔡婆的高利贷,把七岁的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当童养媳来抵债。窦娥长大后与蔡婆儿子成婚,婚后两年蔡子病死。后来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赛卢医骗至郊外谋害,为流氓张驴儿父子撞见。赛卢医惊走后,张驴儿父子强迫蔡婆与窦娥招他父子入赘,遭到窦娥的坚决反抗。张驴儿为了威逼窦娥成婚,想用毒药毒死蔡婆,不料把他老子毒死了。张驴儿以“药死公公”为名告到官府,贪官桃杌横加迫害,屈斩窦娥。后来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 关汉卿在这个传统故事里,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一、《窦娥冤》的创作背景 (一)《窦娥冤》的故事取材——“东海孝妇”的故事 《窦娥冤》最早的题材来源于“东海孝妇”这个故事。其叙述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其姑欲嫁之,终不肯。”婆婆怕耽误她的青春,上吊自杀。她姑子却以孝妇杀母告官,竟被煅练成词。于公虽对此有疑义,但“数争不能保”,“太守竟杀孝妇。郡枯旱三年。”后来于公在新太守前为孝妇陈述冤情,天降大雨。关汉卿对其进行加工改编,把它写成了一部反映社会黑暗,官吏腐败的社会悲剧。 《窦娥冤》中的窦娥三岁丧母,七岁被卖,十七丧父,二十遭刑宪。为了表现剧作的悲剧性,关汉卿巧妙的运用叙事策略和技巧,使整部作品戏剧冲突强烈,高潮迭起,强化了悲剧意蕴。从剧作的叙事时间结构上分析:《窦娥冤》根据时间发展的进程依次展开叙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优秀导学案(3)及答案

《窦娥冤》导学案(三) 高一语文必修四 学习目标: 1.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 重点难点: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 学法指导: 比较阅读 能力提升(D) 一、阅读《滚绣球》,完成文后题目。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作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滚绣球]是() A词牌B宫调C曲目D曲牌 2.解释文中加点词 A合B糊突C错勘D怎生 3.对这节文字,分析最恰当的是() A.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 B.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 C.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 D.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 二、《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版本文字不同,试分析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 《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三、提问式阐述:文学史上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已在前两折里表现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

(完整word版)《窦娥冤》试题练习及答案

自读文本 窦娥冤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埋.怨(mái)错勘.(kān)前合后偃.(yǎn) B.嗟.怨(jiē) 提.防(dī) 刽.子手(ɡuì) C.罪愆.(qiān) 亢.旱(hànɡ) 哥哥行.(hánɡ) D.阡陌.(mò) 煞.尾(shà) 湛.湛青天(zhàn) 解析A.“埋”读mán。C.“亢”读kànɡ。D.“煞”读shā。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5分) A.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 B.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C.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 D.念窦娥服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桨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解析服—伏,桨—浆。 答案 D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5分) ①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生:产生。 ②不提防遭刑宪 ..。刑宪:刑罚。 ③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勘:分辨、判断。枉:徒然。 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咱:自己。 ⑤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行:这边、那边或这里、那里。 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烈:烧。 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荐:推荐。 ⑧官吏每.无心正法。每:每每、常常。 ⑨断送 ..出古陌荒阡?断送:丧失、毁灭。 ⑩兀的 ..不是我媳妇儿!兀的:这,带有惊讶的语气。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⑥ D.⑦⑧⑨⑩ 解析①生:甚、深。④咱:元曲中常用于句尾,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吧”。⑦荐:祭,超度亡灵。⑧每:同“们”。⑨断送:发送,指殡葬。 答案 C 4.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窦娥冤》中的人物性格及艺术形象分析

《窦娥冤》中的人物性格及艺术形象分析 中文11<1> 陈慧 内容提要: 《窦娥冤》,元代剧作家关汉卿作。题目为《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全剧四折一楔子,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的人物形象,她的性格善良而刚强,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最初,窦娥只是一个发誓信守孝顺、贞节等封建伦理纲常的妇女,但残酷的现实把她推向深渊。在同邪恶势力的斗争中,她的反抗性格急剧发展,由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到毫不犹豫地进行坚决的斗争。在法场上,她对天地鬼神发出了惊心动魄的控诉,实际是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否定,突出地表现了她不可征服的反抗精神。在临刑时,窦娥发下三桩誓愿表明冤屈,三桩誓愿的实现,强烈地表现了窦娥对自己行动的肯定,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表现了窦娥复仇的愿望和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本文主要通过:善良而多难的窦娥;具有悲剧性格的女子;刚烈不屈的反抗精神以及关汉卿创作的主旨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窦娥这个人物形象。 关键词:善良不幸;悲剧性格;反抗精神 引言: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悲剧代表作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代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反抗的妇女

窦娥冤导学案

窦娥冤导学案

————————————————————————————————作者:————————————————————————————————日期: 2

《窦娥冤》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关汉卿及元杂剧的特点 2、诵读感知,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 3.初步感知窦娥悲剧的一生。 【课时重点】 1、阅读课文,正音释词。 2、诵读感知,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 3、初步感知窦娥悲剧的一生。 【课时难点】 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学法指导】 诵读·讨论探究·点拨 【相关链接】 1.本色派元杂剧作家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 - 3 - / 20

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所谓本色派,指关汉卿不以仕途功名为念,保持生活与性格的真实,作品与生活性格的一致。 欲了解关汉卿,必得从他所写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曲着手。兹录其尾声为代表:“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予我这几般儿的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幽冥,天啊!那其间缠不向烟花路儿上走。”这正是关汉卿生活与性格的真实写照,多才多艺,而不以仕途功名为念,为人豁达开朗,风流倜傥,滑稽多智,热情洋溢而不拘礼法。 2、关于元杂剧的知识: 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特点明显,体制严格,是一种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且有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和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 - 4 - / 20

《窦娥冤》练习答案

答案: 1.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末旦净 3.曲词说白科介 4.D 5.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6.(1)科介称角色动作宾白交代情节曲词抒发感情(2)①那②不要③有什么要紧 (3) A 7.《古》本第一句是陈述语气,不如《元》本用“何为地”这种质问的语气强烈。《古》本第二句是对天的哀告祈求,《元》本第二句是对天的面对面的指控和否定。总之,《元》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深化,而这正是《古》本的不足之处。 8. 答案 B B项第二句应是用反问句指斥天地为什么混淆了坏人和好人。C项应结合剧情理解第五、六句。第五、六句虽然否定了“天地”,但后面天地又使窦娥实现三大誓愿。这说明窦娥的冤情实在太大,把天地鬼神都感动了,原剧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其道理恐怕也就在这里吧。 9. 答案 A A项中,鼓,名词活用为动词,击鼓;锣,名词活用为动词,敲锣;行动,快走;不提防,不料想;B项中,生,深深的;埋怨,同于现代;合,该;糊突,混淆;C项中,行(h2ng),这边,那边;推辞,同于现代;主意,意思,想法;D项中,咱,吧;说话,话可说;陌、阡,与现代同。 10.B(A项“愆”应读“qiān”;C项“偃”应读“yǎn”;D项“通”应读“t òng”。) 11.C(①中的“生”意为“甚、深”;④中的“咱”相当于“吧”;⑦中的“荐”意为“祭,超度亡灵”;⑧中的“每”同“们”;⑨中的“断送”意为“发送,指殡葬”;⑩“兀那”是“那”的意思。) 12.A(A项中错别字有四:“旋”应为“悬”,“辩”应为“辨”,“胡”应为“糊”,“源”应为“渊”;B项中有二:“作”应为“做”,“确”应为“却”;C项中有二:“夕”应为“歹”,“谓”应为“为”;D项中有二:“看”应为“勘”,“作”应为“做”。) 13.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雪 东海孝妇苌弘杜宇邹衍孝妇 14.D(表现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反抗) 15.不能。因三桩誓愿一桩比一桩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容变动 16、a应该b混淆c错误判断d怎么 17. (答案:D。本段文字从修辞格来看对偶、对比、借喻、借代均有。“清浊”为借喻,“盗跖”“颜渊”为借代;从思想内容来看有悲愤、有控诉、有反抗、有否定。A错在“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B错在“对神权的否定”,C 错在“对死亡的悲痛感情”。) 18. (答案:①希望–②困惑–③④⑤⑥控诉–⑦怨叹) 19.C 20、D 21、C 22、B 23、C 24、C 25、D 26、窦娥这些表白是为了劝慰悲痛欲绝的婆婆,也宁愿自己心头流血来减少婆婆内心的痛苦,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正是窦娥善良性格的体现。 27、(1)“有日月朝暮悬……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1课《窦娥冤》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1课《窦娥冤》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简介作者、背景及元杂剧的相关知识;整体感知全剧,把握故事情节,了解主要矛盾冲突, 分析悲剧产生的根源。 2、能力目标:品味戏曲语言,领会浪漫主义手法;把握窦娥形象,认识她刚烈性格和反抗 精神。 3、情感价值目标:通过窦娥的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 抗精神。 【重点难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知识链接】(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划线部分熟记) 一、关于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二、《窦娥冤》剧情简介:窦娥因其父窦天章无力偿还高利贷而被典押给蔡婆婆做童养媳,成婚后不久不幸又做了寡妇。流氓恶棍张驴儿父子俩强行闯入窦娥家中,想要分别霸占蔡婆婆和窦娥,窦娥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张驴儿企图毒死蔡婆婆以达到霸占窦娥的企图,不料却误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竟反诬窦娥“毒死公公”,并以此威胁窦娥成亲。窦娥仍誓死不从,张驴儿便买通官府,将窦娥定成了死罪。三年后,窦天章任肃政廉访使,奉命查核楚州案件。窦娥的鬼魂向父亲申诉了冤屈,窦天章逮捕了真凶。 三、关于作品背景: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官吏昏庸无能,是非不分,流氓横行霸道,谋财害命,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四、元杂剧的相关知识:元杂剧是我国元代兴起的一种戏剧形式,它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宫调与曲牌是音乐的各种调式,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如《窦娥冤》中的《正宫》就是一种宫调。元曲中一套宫调须得一定的曲牌配合。 曲牌,俗称“牌子”。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如《窦娥冤》中的《耍孩儿》、《鲍老儿》、《叨叨令》、《端正好》、《滚绣球》、《一煞》、《二煞》等都是曲牌,每一个曲牌,在韵上必然属于一种宫调。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科范或叫“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见科”“把盏科”“做掩泪科”“内作起风科”等。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此外,每本杂剧结尾处有两句或四句诗句,用以概括全剧思想,提出本剧剧名。例如,“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末句是戏的全名,“窦娥冤”则是简名。

《窦娥冤》测试练习及答案

《窦娥冤》测试练习及答案 点击加入语文备课大师交流群 - 1.关汉卿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另外“三家”的姓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杂剧角色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________等。 3.古代戏曲的语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正宫”解释得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牌名,与“端正好”一样,它们都与音乐曲调有关。 B.曲牌名,与“滚绣球”一样,它们都与音乐曲调有关。 C.宫调名,与“一煞”等不同,它与演唱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而与音乐无关。 D.宫调名,与“耍孩儿”等不同,宫调是用来表示音阶的高低的,而与内容无关。 5.最后写三桩誓愿,从创作手法上看,应该属于何种手法?________ 6.阅读《窦娥冤》片段,然后按要求答题。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监斩官云)你有什么事, 你说。(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 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监斩 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 (1)选段中,“科”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云”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唱”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①兀那:②休:③打甚么不紧: (3)选段中括号中的文字是属于 [ ] A.舞台说明或舞台指示B.舞台动作提示C.舞台人物介绍D.舞台人物或动作提示 7.《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版本文字不同,试比较其优劣。

窦娥形象分析

窦娥形象分析 窦娥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画廊上的光辉形象。她的性格既温柔善良又坚强、勇敢;她既恪守封建礼教,又对封建礼教抱有反抗的精神的女子形象。 窦娥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十七岁成了年轻的寡妇,独守空床,孤苦无依。厄运一连串降到她身上,使她怀疑“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优,谁似我无尽头”!“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优”,因而产生了“劝今人早将来世修”的思想,并更加安分守己地生活着。窦娥的性格根植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壤之中,从小受到父亲窦天章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教育,形成“好女不嫁二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侍公姑,敬夫主,和妯娌,睦街坊”这样所谓的“三从四德”的封建女性教育。因此在她看来,不越轨,行孝道,修德行,才能时来运转。于是她尽力去实施:丈夫死后,“我将这婆待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顺口”。在官场衙门,她无辜遭三遍毒打,不肯屈招“药杀公公”.但当贪官要逼打蔡婆婆时,她“怕婆婆年老,受刑不起,只得屈认了”.她的屈招是出于不忍心让婆婆挨打的善良之心,也是她为免婆婆受苦而尽的一点孝心,“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她被绑赴市曹行刑时,还替婆婆担优,“怕只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枉将她气杀”,因而提出走背街。多么纯洁善良的心灵!她负屈而死,托梦要求伸冤之时,一再嘱咐父亲将孤苦年迈无人待养的婆婆“收恤家中,替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这既是对她敦厚善良性格的刻画,也表现了她的孝道观念。这样的种

种行为都是窦娥对封建道德的恪守,同时也表现其善良的本质。 窦娥的骨子中又充满了叛逆,而这种叛逆是根植于窦娥对封建“孝”与“礼”的遵守。她的叛逆表现在蔡婆婆让她嫁给张驴儿时,她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婆婆,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儿媳与婆婆的关系是相当的微妙的关系,作为恪守封建家长制思想的窦娥来说,对婆婆说出“不”字,是十分不能让人理解的事情。而窦娥为了恪守贞节而公然的反对婆婆的做法,可见封建思想在其内心已扎根。在张驴儿诬陷窦娥杀死自己其父时,她毫不畏惧,要与张驴儿对簿公堂,窦娥希望能够在公堂之上,还其清白之身,寄希望于官府,但是现实并不是她想象中的那样,贪官将其拷打,但是她毫不畏惧,宁死不屈。这正是窦娥坚强性格的表现。窦娥为自己的冤死抱有极度的愤恨心里,因此她在刑场上发下三桩誓言:血飞白练、六月飞雪、抗旱三年。这充分表现了窦娥对社会黑暗的不满与抗争。即使化为厉鬼她也没有放过为自己洗清冤屈,在窦天章案前“弄灯”“翻文件”,鬼魂在公堂上为自己洗冤,这正是窦娥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世事的不满。 窦娥生活在封建社会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孝道思想和节烈观念当然会对她有很大影响,并起一定的支配作用。她有刚直正义敢于斗争的性格特点,又有深刻的封建伦理观念,二者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一个艺术形象的成功与否,决定于对生活概括的深度、广度以及性格是否鲜明生动.窦娥刚直正义的性格和节烈观念,是对封建社会广大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和思想局限的高度概括,其形象无疑是真实鲜明生动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