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傣族竹楼综述

浅谈傣族竹楼综述

浅谈傣族竹楼综述
浅谈傣族竹楼综述

浅谈傣族竹楼

(图1)

学院:外国语学院

姓名:李晓彤

学号:201104401420 指导老师:韦学飞

时间:2012年12月

浅谈傣族竹

目录

一、傣族竹楼地理位置极其建筑风格

(一)傣族地理位置

(二)干栏式建筑

二、傣族竹楼历史来源以及其优缺点

(一)历史来源

(二)优点及缺点

三、傣族竹楼的旅游发展优势和问题

(一)地理优势

(二)资源优势

(三)发展问题

四、课程感想

浅谈傣族竹楼

一、傣族竹楼地理位置极其建筑风格

(一)地理位置

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这里的地形高差之间变化较大,北部为山地,东部为高原,西部却为平原。全区气候差别也大,山地海拔米数达1700,属温带气候;平原海拔750到900多米,属亚热带气候;有的河谷平原,海拔米数只有500,已经属于热带气候了。傣族人民多

(图二)

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摄氏度,没有四季的区分。所以在这里,干栏式建筑是很合适的形式。由于该地区盛产竹材,所以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

(二)干栏式建筑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

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这一层是整个竹楼的中心,室内的布局很简单,一般分为堂屋和卧室两部分,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在正中央铺着大的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在堂屋的外部设有阳台和走廊,在阳台的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最喜爱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这里也是傣家妇女做针线活的地方。堂屋内一般设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支架,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是烧饭做菜的地方。从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围子或木板隔出来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铺上竹席,这就是一家大小休息的地方了。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版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

二、傣族竹楼历史来源以及其优缺点

(一)历史来源

(图三)

这种建筑形式历史久远,在祥云县大波那出土的青铜中就有战国时期的建筑模型。在晋宁县的石寨山和江川县李家山出土的公元前100年至西汉时期的青铜器中,也发现许多这种建筑模型。在泰国至今保留的侬却诏班告文化遗址和越南此部的富永等地,也发现过此种建筑遗迹。这都说明,此种建筑形式源远流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竹楼因封建等级的不同而不同:贵族建房上可以盖瓦,下可用柱百棵以上,中可以用两层楼梯,每层十级以上;农奴建房上不得盖瓦,下用柱限四十根以内,只能安一层楼梯,并且不得超过九级,导致西双版纳千村万寨的竹楼都只能以芳草盖顶。六十年代是西双版纳竹楼从草顶到瓦顶的过渡时期,

到现在傣族村寨中早已是一色瓦顶。楼柱也从龙竹换成木柱,从挖坑埋柱换成石墩垫柱。现在几乎所有的平民百姓的竹楼从建筑质量到建筑面积都超过了以前的官家。竹楼的式样也在不断地翻新。八十年代初,增加了不同形式的子楼。如今,竹楼已从竹木建筑发展为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把它称作乡间别墅也许更为合适了

(二)优缺点

傣族的竹楼具有两大优点。一是竹楼能防蚊虫、防潮湿、防野兽。二是建盖竹楼的材料来源方便,就地取材,比较经济。傣族建造竹楼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大青竹和少量木料。大青竹是傣族地区的特产,而竹楼屋面覆盖用的草排是以当地所生长的茅草编制而成,这种制草排的茅草来源广,又特别经济。加之傣族人民建造新房时有全寨互相帮助的习惯,一家盖房,全村出动,送草做的排子,赠送青竹,出劳力。因此,傣族人民建造新房的速度也相当快,一幢竹楼只需一天多即可竣工。新房落成,全村老幼都前往祝贺。傣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手“赞哈”,更以自己的歌声祝贺主人迁入新居。

干栏式竹楼具有独特的风格,它有舒适、卫生、防潮、防虫等优点。傣家的竹楼正方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离地面约2公尺左

(图四)

右,以数根木料(或用大青竹)为柱。下层无墙,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什物。竹楼层顶造型为歇山式,层面用草排盖住。设有楼梯,拾级登楼,有走廊、凉台,可以晾物以及和纳凉。室内用竹篱笆隔为两间,内间为主人卧室,外间为客室。客室进门内有高出地面四、五寸长的火塘,供烹饪取暖照明之用。外间是接待宾客的场所,也是室内活动的中心。卧室是一大通间,男女数代同宿一室,席楼而卧,仅仅是使用黑布蚊帐,作为间隔。室内陈设简朴,用具绝大部份为竹制品,除锅、盆、罐外。其余桌、凳、筐、饭盒等系竹篾编制而成。壁多且无窗,阳光和风都是从这些竹片缝中透入。楼外以竹为篱笆,宅院内长着劲秀挺拔的椰子、树干高大的柚树、果实累累的香蕉、香甜可口的木瓜和婆娑苍翠的竹丛。一派诗情画意,点缀出浓郁的亚热带风光。

竹楼也有其固有的缺点,云南地处亚热带多雨水天气,竹楼易受雨水腐蚀,以至于竹楼的寿命短更新周期短。质地薄冬季不保暖固有缺点等。

三、傣族竹楼的旅游发展优势和问题

(一)地理优势

从地理位置看,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西南端,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这里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

中国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每年的泼水节于4月中旬举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游客参与。1993年10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接纳该州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从世界地图上一眼看去,会发现在该州同一纬度上的其他地区几乎都是茫茫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或戈壁,惟有这里的2

(图五)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像块镶嵌在皇冠上的绿宝石,格外耀眼。她位于北纬21°10'—22°40',东经99°55'—101°50',土地面积有1.9万平方公里,东西南三面与老挝、缅甸接壤,紧邻泰国。有利的地形,独特的风俗习惯,现代交通相对完善,极大地促进了该地的旅游业发展,当地的竹楼也就成了亮点之一了。

(二)资源优势

从资源上看,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有占全国1/4的动物和1/6的植物,是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该地处于东亚和南亚季风交汇的低纬

(图六)

度地带,气候高温、多雨、湿润、静风,大部分地区终年无霜,是“没有冬天的热土”,是世界上北回归线附近保存最为完好、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全州有林地面积113.7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达63.7%。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面积26.8万公顷。全州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0.2%,而植物种类却占全国的1/5,动物种类占全国的1/4。在莽莽原始森林中,繁衍着望天树、树蕨、大板根等其独有的珍稀植物达341种,有野象、白颊长臂猿等珍稀动物4 6种;药用植物1715种;花卉植物种类为全国之最。该州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是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物种基因库”和“森林生态博物馆”。该州还是千百年来誉满神州,风靡全球的中国普洱茶的故乡。境内的六大茶山有六万多亩上百年古栽培型茶园,有1700年树龄的野生型茶树,有力地证明该州是大叶茶的原生地,是古代重要的产茶区。该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适宜的气候,吸引了众多游客,为竹楼发展

(图七)

成旅游景点提供了有利的客源和经济保障。

从其现实建筑风格看,傣族竹楼量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而有新变化。最主要变化是在建筑材料方面,由干栏式竹楼逐步向木楼、砖木结构以及钢混结构发展变化。但由于傣族喜爱自己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除少部份傣族民居向现代化建筑改变外,而大多数傣族民居仍然保持着干栏式的建筑结构和造型。这也极大了确保竹楼的传统风格,提高了竹楼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

(三)存在问题

傣族多信佛教而且迷信禁忌也多,几乎村村都有佛寺。规定在佛寺的对面和侧向不许盖房子;民房的楼面高度不许超过佛寺中佛像坐台的台面。由于经济上的悬殊差别,村里百姓的住房本来在大小和质量上无法与头人相比,但还在建房上作了许多规定,如劳动百姓的住房不能建瓦房,不准做雕刻装饰,廊子不许作三间,堂屋不能用六扇格子门,甚至楼梯也不许分作两段,楼上楼下的柱子不能用一根通长的木料,还不可以用石头柱础等等。这种种限制的确也影响了民居建筑在技术上的发展,使大量民居不可能保持很长的寿命。

四、对这门课的感受

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懂得了很多以前不懂的地理风水和民居风水知识,关于五行:金、木、水、火、土,知道风水,无论何家,都离不开这八个基本概念:砂,水,青龙,白虎,玄武,朱雀,龙脉,龙穴,了解四面八方对应五行干支,东方来气,为木之气,西方来气,为金之气,诸如此类。以及房子或看房

子大门朝哪个方向,房子里面的家具如何摆放,厕所在哪个位置,卧室在哪个方位,书房以及办公室的桌子怎么摆放等等怎样布局才会比较对居住的人好,我对于风水知之甚少,大多道听途说这是古人迷信的玩意儿,没有科学根据,不能信以为真,通过学习这门课,我了解到这不仅仅是古人迷信的做法,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它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我希望自己能学得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是了解我国建筑居民文化,也更好的保护我国传统文化和继承优秀民族风俗,这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汉语言文学2A班潘爱妮学号:20091202566 序号:56号 论文摘要:云南少数民族建筑具有多元性、丰富性、原生性及景观独特性等文化特征,既反映了 各民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也反映了各民族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家庭结构,还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类型、文化差异、审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云南民族建筑是各民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云南民族众多,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使云南民族民居建筑显得多彩多姿。各式各样、五光十色的民族民居,外有奇丽的风貌,内有智慧的技艺,引人注目,形成了云南突出的民族民居文化。云南各地都有不同的民居建筑。宁菠纳西族、怒江傈僳族的木楞房,元江哈尼族的蘑菇房,西双版纳傣、景颇族的竹楼,大理等地彝、白族的重檐瓦房以及白族由重檐瓦房发展而形成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及彝族发展形成的“一颗印”等,在结构、布局、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典型化和规范化的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点。 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竹楼、土掌房、木楞房随汉文化的不断传入而不断改变。我们对于这个变化,一般将其原因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很多民族在吸取汉族建筑风格和技术后,结合本地、本民族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俗,逐步创建、发展了有自己特色的民居建筑。另一方面,受自然条件、生活习俗、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的制约和影响,各民族的民居仍以木楞房、土掌房、竹楼作为基本的住房,历经几千年不变,只是在工艺和技术上逐步改进。 经过多年的演变,重檐式瓦房成了多元文化结合的典型民居,彝、白族人民更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建了“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六合同春”等壮丽、舒适、体现工艺类的住房,并历经千年以上,成为具有悠久民族传统的住宅。 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一、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多元性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文化构成、地理经济和信仰及意识形态。 与中原地区自先秦以来就形成比较明确、清晰的文化传统相比,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构成有明显的特点。在同一时期,有多种不同的文化共同存在,如傣文化从来都是一种独立的文化类型,百淮系文化也自成一家。 从地理经济上看,氏羌文化起源青藏高原的氏羌族群,是一种高原游牧游耕文化,“编百越文化源于我国南方地区的百越族群,稻作、干栏建筑、;发左社,随畜迁徙”是其特点. 纹身为其本质;百淮文化被视为云南的本土文化,或许可称作“以采猎为务”的狩猎文化,剿牛、猎头、喜山居?显然,这种划分是极为粗略的。实际上,每一种都并非纯粹的文化类型,而是杂交各种不同的文化因子于其中,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现象比比皆是。 从族源出发,云南文化可分为氏羌文化、百淮文化和百越文化几种类型。从精神意识看,又有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巫鬼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之分。 这些多元的文化因素在民族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建筑中被划分得很明确。云南少数民族在建筑中众多的忌讳也充分说明了多元性,例如白族、彝族的门楼和壁照是相当重

傣族竹楼导游词

傣族竹楼导游词 导读:傣族竹楼导游词300字篇一 大家好,我是导游xxx,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的是傣族竹楼。这是傣族人居住的地方。也算得上是比较有名的建筑吧。 这个竹楼的构造非常的好,首先呢它是双层结构,第一层是用来关家禽的。第二层是用来居住的,傣族人非常友好,你可以参观他们的居住的地方。但是有一点你需要注意,你不能擅自参观傣族人的居住卧室。因为这是地方的习俗,外人擅自参观卧室,是代表着不吉利。只有不是外人,或者这家主人同意你参观,你才能去参观他们的卧室。其次,这个竹楼外面围了一圈的竹篱笆。除去盖房子的地方,剩下的就是用来种植花草树木的。在闲暇的时候你可以去打理一下花园,摘一些果子。 其次这个竹楼的优点非常的多。第一是空气会很清新,首先是因为房子本来就是用竹子建的。竹子是所有植物中净化空气最好的一种植物。然后呢院子里也有很多的植物。第二是因为竹楼是依水而建的。在这里获得水源是食物也非常的方便。第三水的湿气通过竹子的净化,在竹楼里会非常的凉爽,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说过,他曾经旅游的'时 候在这里住过一次。然后非常的舒适,比开空调好多了。(因为空调会释放少量的PM2。5)在竹楼里,呆一会,就会忘记这里是亚热地带,属于非常炎热的地方。特别是在早上的时候,你所看到的风景美不胜收。会令你久久不愿意离开。

然后关于竹楼有一个习俗,那就是一家人建竹楼全村人帮忙。建好竹楼后,会有一个仪式。非常的隆重。和我们所过的春节不相上下。傣族人还要请赞哈来演唱(赞哈指的是民间歌手)。 这就是关于傣家竹楼的介绍。 傣族竹楼导游词300字篇二 大家好!我叫xxx。今天我们来到傣家竹楼游玩。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听,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我们先来到了傣家人居住的地方——傣家村寨多则两三百户,一二十家,都是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所谓的竹楼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一幢幢房子了,这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哦!~~ 因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依然保持"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呦! 大家看,每一幢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有好多植物,品种也有许多,大家慢慢欣赏一下吧!这里可谓是"树满寨,花满园。"了吧!竹楼的下面有很大很宽敞的空地,这是留着作院子用的。 每一幢房子所展现的都是正方形,有两层高,楼上住人,楼下就是牲口的住所的柴房了。 别看竹楼很简单,上面可是有好多花纹雕刻着的,要仔细看,好好的品味哦!

傣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以及文化阐释

傣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以及文化阐释 摘要:傣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舞蹈艺术苑中的一朵 奇葩,它体现着傣族人民的灵魂、心声。本文拟从地域文化特色、水文化特征及亚热带风情、拟兽舞及图腾崇拜、艺人及艺术家对傣族舞蹈风格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来探寻傣族舞蹈 风格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以求对其有一个文化层次的深 层把握。 关键词:地域文化;水文化;拟兽舞蹈;图腾崇拜;风格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 文化。舞蹈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积淀古代文化,而又不受语言文字局限的特殊文化现象,传承着民族审美心理。不同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不同的社会群体、风尚习俗,都哺育、陶冶着不同的审美心理,同时又塑造着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的独 特风格。本文拟从地域文化特色、水文化特征及亚热带风情、拟兽舞及图腾崇拜、艺人及艺术家对傣族舞蹈风格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来探寻傣族舞蹈风格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以求 对其有一个文化层次的深层把握。 一、地域文化的特色

傣族人民居住在平均海拔500~1000m之间的平坝地区和江河之畔。那里风光绮丽、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史书记载,大约两千多年前,傣族的先民们就已进入“盖房建寨、定居种瓜”的农耕时期,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傣族长期生活在丰衣足食的安定环境之中,故而人们具有清新、雅致、平和、善良的民族心理。 一千多年前,小乘佛教传入,成为傣族的全民信仰,对傣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有着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普度众生”不同,只主张“自我解脱、自我拯救、积善行、修来世,最终达到涅?”。因此,它的舞蹈风格不似大乘佛教那样雄阔、壮美,有救众人于水火的气势,而是比较柔婉、秀美,与秀丽的山水风光融为一体。如“蜡条舞”,这是一种由女子表演的仪式性舞蹈,舞者两手各托一支燃烛,在鼓、钹等乐器的伴奏声中起舞。主要动作是两手向内或向外划圆旋绕,或半蹲,或跪下,形成各种“三道弯”的舞姿,十分柔美。有时做缓步流动,烛光随着舞姿的变化而摇曳,营造出端庄、典雅、安静、祥和、虔诚、神秘的气氛。烟烛在佛教中喻意光明,因此舞蹈带有祈福、祝愿的含义,希望通过这种舞蹈仪式求得佛祖保佑,使自身能够在光明中超脱、升华。又如广为流传的孔雀舞,也是按佛经中孔雀明王的故事改编的。舞者身穿白衣,头戴璎珞,手执莲花,乘金孔雀传经,这些

傣族的风土人情(总结8篇)

傣族的风土人情(总结8篇) 傣族的风土人情(一): 傣族传统习俗介绍 1、服饰 傣族的服饰色彩个性鲜明,大胆。像是明清时期的彩绘,个性漂亮。衣服上面绘画上孔雀或是一些紫藤萝等一些花,比较高级的用存手工绣,这种工艺已经比较少见了,价格也比较贵!就像早期傣族的斜挎包都是厚厚的布线,手工制出来的,做工个性精致,耐用,上面的画案是一针一针绣出来的,如果此刻还能保存这种工艺的话,就应也会像阿拉伯地区的挂毯一样闻名于世了吧!傣家妇女穿筒裙,上着窄袖短衫,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质地柔软轻盈、色泽鲜艳大方,适于表现女子的体态,十分秀丽。傣家的筒裙不是所有人都会穿的,最原始的穿法是一块布缝成一个圆筒,围在腰间,大概有一圈半!这种穿法一般只有当地人会穿,一般人穿一会儿就要掉!但是此刻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不会穿,方法已经改善了,能够扣上!傣族服装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是根据你的各部位贴声定作的,你胖了或是瘦了就丢不能够穿了! 男子多穿无领对襟短衫,冬天披棉毯,用白布或青布裹头。男人纹身较普遍。现代由于傣族的贫困和落后,及穿傣

族服装的不方便,穿傣族衣服被看成是有伤大雅。所以越来越少的人穿了,尽管很多人会给自己定做一两套,却不怎样穿~ 2、竹楼 竹楼是傣家住房的主要特点。竹楼分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放牲畜。上层竹楼中间安放火塘,内间为卧室。竹楼由木柱支撑,正房四周由竹片围成,楼板也由竹片拼接,房顶是人字形茅顶,人们要从梯子上楼。傣家竹楼通风、凉快、清洁、明亮,又能够防备野兽的袭击,十分安全。 3、婚姻 自由的婚姻制度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是傣族婚姻制度的显着特点。青年男女婚前交往自由,恋爱自由。未婚青年男女在节日或盛会场合,能够自由和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傣族习俗中称“串布少”(“布少”——姑娘)。傣族中很少“重男轻女”的意识,多生超生状况不多见。因此,家庭矛盾或由家庭引起的社会问题不多。由于家长制的薄弱和对个人个性发展的束缚较少,对傣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用心的作用。傣族的思想很奇怪,他们大都是女人做事,男人闲着,他们那边的男人娶妻,就像我们这边的男人入赘。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思想慢慢的变弱了点,但在一些平困地区,这种现象还是很严重! 4、禁忌

浅谈傣族竹楼综述

浅谈傣族竹楼 (图1) 学院:外国语学院 姓名:李晓彤 学号:201104401420 指导老师:韦学飞 时间:2012年12月

浅谈傣族竹 目录 一、傣族竹楼地理位置极其建筑风格 (一)傣族地理位置 (二)干栏式建筑 二、傣族竹楼历史来源以及其优缺点 (一)历史来源 (二)优点及缺点 三、傣族竹楼的旅游发展优势和问题 (一)地理优势 (二)资源优势 (三)发展问题 四、课程感想

浅谈傣族竹楼 一、傣族竹楼地理位置极其建筑风格 (一)地理位置 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这里的地形高差之间变化较大,北部为山地,东部为高原,西部却为平原。全区气候差别也大,山地海拔米数达1700,属温带气候;平原海拔750到900多米,属亚热带气候;有的河谷平原,海拔米数只有500,已经属于热带气候了。傣族人民多 (图二) 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摄氏度,没有四季的区分。所以在这里,干栏式建筑是很合适的形式。由于该地区盛产竹材,所以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 (二)干栏式建筑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

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这一层是整个竹楼的中心,室内的布局很简单,一般分为堂屋和卧室两部分,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在正中央铺着大的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在堂屋的外部设有阳台和走廊,在阳台的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最喜爱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这里也是傣家妇女做针线活的地方。堂屋内一般设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支架,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是烧饭做菜的地方。从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围子或木板隔出来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铺上竹席,这就是一家大小休息的地方了。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版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 二、傣族竹楼历史来源以及其优缺点 (一)历史来源 (图三) 这种建筑形式历史久远,在祥云县大波那出土的青铜中就有战国时期的建筑模型。在晋宁县的石寨山和江川县李家山出土的公元前100年至西汉时期的青铜器中,也发现许多这种建筑模型。在泰国至今保留的侬却诏班告文化遗址和越南此部的富永等地,也发现过此种建筑遗迹。这都说明,此种建筑形式源远流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竹楼因封建等级的不同而不同:贵族建房上可以盖瓦,下可用柱百棵以上,中可以用两层楼梯,每层十级以上;农奴建房上不得盖瓦,下用柱限四十根以内,只能安一层楼梯,并且不得超过九级,导致西双版纳千村万寨的竹楼都只能以芳草盖顶。六十年代是西双版纳竹楼从草顶到瓦顶的过渡时期, 到现在傣族村寨中早已是一色瓦顶。楼柱也从龙竹换成木柱,从挖坑埋柱换成石墩垫柱。现在几乎所有的平民百姓的竹楼从建筑质量到建筑面积都超过了以前的官家。竹楼的式样也在不断地翻新。八十年代初,增加了不同形式的子楼。如今,竹楼已从竹木建筑发展为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把它称作乡间别墅也许更为合适了 (二)优缺点

少数民族建筑

竹民俗:云南少数民族竹楼建筑 竹楼是最具代表性、最富有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竹制民居建筑,在云南省境内的傣族、佤族、布朗族、基诺族、德昂族、哈尼族、独龙族、怒族、傈僳族、白族、景颇族、拉祜族等聚居区,竹楼是主要的民居建筑形式。 竹楼是采用干栏式建筑形式,房屋离开地面,建筑在柱桩上,下部架空。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和放置东西。竹楼都背负青山、依山而建,具有防潮、通风散热、卫生舒适、防避虫蛇之害的特点。因就地取材、以竹为楼,梁柱、墙壁、屋面、楼梯、楼面都是取竹而建,俗名竹楼。云南不同民族的竹楼大小、内部设置有差异,但以傣族竹楼最具有代表性。竹楼分上下层,上屋顶呈四面坡形,犹如“孔明帽”,下层呈方形,极富立体感;竹楼与竹楼之间高低起伏不平,富有层次感。

历史文献对云南民族竹楼有明确记述,《唐书?南平獠传》有“多瘴疠,山有毒草、沙虱、蝮蛇,人楼居,梯而上,名曰干阑”之载,宋?周去非《岭外代答》称“上设茅屋,下豢牛棚。棚上编竹为栈,下施椅桌床榻。”元?李京安《云南志略?诸夷风俗》也有“金齿百夷……风土下湿上热,多起竹楼,居濒江,一日十浴”之载述,说明其历史源远流长。云南少数民族竹楼的起源和诞生存在有许多的传说和故事,反映了云南少数民族人因地制宜、旧地取材、适应环境的聪明智慧和创造精神。用竹建造的傣家竹楼充分体现出轻盈、灵巧、别致、实用,极富民族特色和风情。傣家人于村寨旁种植许多高大茂密的竹丛,生机盎然,掩映着土灰色的竹楼建筑,富有诗情画意。 现今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竹楼用纯竹建造则较为少见,竹柱、竹地板、竹梯、竹隔板多被木制品替代,但仍然保留着“竹楼”的形状和名称,“竹楼”无疑已成为云南民族民居的符号,展示着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 到云南民族村最大的收获是每个民族的建筑风格各异,区别非常明显,就是现在大多数少数民族的人口大多在1~2万人左右,但是却能形成自己鲜明的文化传统,真是感叹祖先的智慧和历史长河留下的文化脉络。

傣族民族特色

傣族民族特色 篇一:傣族的习俗特点 傣族的习俗特点 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有126万。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hù)族佤族自治县、景谷傣族佤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此外,在景东、普洱、思茅、腾冲、龙陵、双江、西盟、元阳、河口等30多个县市境内,也有傣族小块聚居或零散分布。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大多是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流域的河谷坝地区傍水而居。 宗教信仰傣族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几乎都要到奘房中受戒修行,参加每年三个月的入夏安居,诵经赕佛。傣语称佛教为“洒散纳”,称释迦牟尼佛祖乔答摩〃悉达多为“贡达玛”。历法傣族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献,有古老的贝叶经。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傣历和公历纪元相差638年,即公历的639年为傣历元年。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是阴历月。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 戏剧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市及保山部分傣族聚居

区。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出大量民间傣剧表演组织。 民歌舞蹈傣族民歌曲调节奏灵活优美抒情。德宏民歌曲调鲜明重音突出,西双版纳民歌滑音装饰音较多,瑞丽山歌活泼爽朗各有特色。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节庆浴佛节,又名“泼水节”,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佛教传入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浴佛节成为傣族的一种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浴佛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举行,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浴佛节这一天要用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后来逐步发展到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在西双版纳地区,浴佛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经过西双版纳自治州政府的多次推动,浴佛节被宣传成“泼水节”,成了西双版纳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民居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

傣族竹楼

佳木斯大学 题目:傣族竹楼专业:自动化11-2 姓名:王青松 学号:11100440225

傣族竹楼 西双版纳是少数民族居住最多的地方,这里有着13个世居的少数民族,总共有44个少数名族。其中傣族是主要的少数民族,占全州的30%近30万人,汉族占29.1%近29万人,其余的为其他的少数民族。当地的傣族是族系中的水傣,世称是水的民族,当地的住房据有着特色。据有与当地的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是因为当地的气候是常年高温多雨,干栏式建筑利于通风散热,避免直接接触到潮湿的地面,该样建筑样傣家人民有了冬暖夏凉的气候。 傣族竹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下层高约七八尺,四无遮栏,牛马拴束于柱上。上层近梯处有一露台,转进为长形大房,用竹篱隔出主人卧室并兼重要钱物存储处;其余为一大敞间,屋顶不甚高,两边倾斜,屋檐及于楼板,一般无窗。若屋檐稍高则两侧开有小窗,后面开一门。楼中央是一个火塘,日夜燃烧不熄。屋顶用茅草铺盖,梁柱门窗楼板全部用竹制成。建筑极为便易,只须伐来大竹,约集邻里相帮,数日间便可造成;但也易腐,每年雨季后须加以修补。 傣族竹楼的基本结构:傣族竹楼是另一种杆栏式住宅。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这里的地形高差变化较大,北部为山地,东部为高原,西部却为平原。全区气候差别也大,山地海拔达1700米,属温带气候;平原海拔750-900米,属亚热带气候;有的河谷平原,海拔只有500米,已经属于热带气候了。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没有四季的区分。所以在这里,干栏式建筑是很合适的形式。由于该地区盛产竹材,所以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粗竹子做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顶铺草,主柱有24条。所以竹楼用料简单,施工方便而且迅速。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这一层是整个竹楼的中心,室内的布局很简单,一般分为堂屋和卧室两部分,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在正中央铺着大的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在堂屋的外部设有阳台和走廊,在阳台的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最喜爱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这里也是傣家妇女做针线活的地方。堂屋内一般设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支架,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是烧饭做菜的地方。从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围子或木板隔出来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铺上竹席,这就是一家大小休息的地方了。整个竹楼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建筑浅析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建筑浅析 发表时间:2019-07-31T13:59:32.263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24期作者:牛云龙 [导读] 本文通过对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传统聚落、民居建筑特征、建筑材料、内部功能空间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总结,希望对当地民居建筑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牛云龙 身份证号:3406211995****0832 摘要:“傣族竹楼”是西双版纳傣族所使用的一种别具特色的民居建筑类型,但由于西双版纳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地产行业的快速扩张,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通过对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传统聚落、民居建筑特征、建筑材料、内部功能空间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总结,希望对当地民居建筑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西双版纳竹楼傣族民居 1、西双版纳傣族传统聚落 西双版纳傣族聚落是傣族人民聚集生活的场所,它是人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背景中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聚落不仅是一种空间系统概念,又是一种复杂的经济、文化、政治等现象的交合过程,因此在研究傣族民居之前,对于西双版纳傣族聚落的特点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傣族村寨广泛分布在西双版纳的各个地区,由于西双版纳地处中国的南部边界且交通不发达,则造成了该地区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较小,所以还有一些原始的聚落模式和传统民族文化得以保存。 西双版纳地处热带边缘且山地较多,所以地形地貌特征和然环境对西双版纳傣族聚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于聚落地址的选择,聚落的整体形态往往会选择临近河流的平坦之处,依河流南北流向而建,使地理环境更加适合耕作生存,有利于聚落的发展和成长。傣族聚落一般由几十至几百户的家庭共同组成,聚落中设有寨门、寨心、佛寺和民居等部分。寨心是聚落的灵魂,傣族聚落以寨心向外发散。寨心一般是一块平整的地面,在其中心放置红色的石头或者种植乔木,聚落里的居民会在寨心进行文化交流、商业贸易等活动。寨门是聚落的出入口,一般会在聚落的东、南、西、北四个相对应的方向设置,传统的傣族聚落很少有围墙,仅仅是通过寨门来进行聚落边界的限定。傣族受小乘佛教文化的影响较深,每个村寨都会建设佛寺让村民去进行祭拜、礼佛。为表示对佛教的尊重,佛寺建筑会建在聚落中较高的位置或者大门入口处等容易让人注意的地方。 2、西双版纳傣族民居建筑特征 西双版纳傣族民居被当地人称之为竹楼,是干栏式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现存干栏式民居保存数量较多的民族。干栏式建筑是古越人的传统建筑,傣族是古越人的后代,因此,傣族的干栏式建筑是对古越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云南傣族干栏式建筑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地区、怒江州、德宏州和思茅地区。因为地域和文化的不同,被分为西双版纳型竹楼、孟连型傣族竹楼、瑞丽型傣族竹楼。不同类型的傣族民居的内部空间、外在形式都有所不同。 西双版纳傣族民居多采用的是西双版纳型竹楼,当地人称为“烘哼”,是西双版纳傣族聚落中最常见的民居建筑。明欣阶在《海搓余录》中也有详细介绍:“凡深黎村,男女众多,必伐长木,两头搭木各数间,上覆以草,中剖竹,下横上直,平铺为楼板,其下则虚焉。登涉必用梯,其俗呼曰栏房。”。西双版纳型竹楼仍然保持着传统干栏式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形式,多为竹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因为西双版纳地区高温多雨,雨季易发生洪涝,又多有虫兽的侵扰,所以西双版纳型竹楼采用底层架空的形式,架空层的高度在二米左右,一楼一般用来饲养牲畜和家禽,二层则住人,基本的生活起居全部集中在这一层。这样架空的设计能够有效防水、防潮、防虫、防震。 西双版纳型竹楼采用框架式的结构,由地面开始的柱子和梁来支撑起整个建筑。立柱一般采用一整根竹子或木材,数十根排列,柱子底部会采用石材作为柱础。二层楼板一般采用竹片,并在楼板上挖出孔洞,有利于柱子直接穿过楼板,与屋顶相连接。梁和柱子之间为榫卯连接。西双版纳型竹楼屋顶多为四面坡的歇山顶,采用坡度较陡的重檐形式,坡度一般为30度、45度和60度,用编织好的草排作为屋顶材料,轮廓变化丰富,能取得较好的遮阳避雨作用。通过对西双版纳型竹楼的分析,可以发现竹楼与原始的干栏式建筑最为相似,不管是从使用材料还是建筑结构都对其进行着传承发展,不仅满足当地的气候需要,又赋予着满满的民族风情。 3、西双版纳建筑材料的选择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表现出对当地气候环境、地理特征很强的适应性,西双版纳傣族人民在地域环境的基础上对建筑材料进行思考,在尝试中进行选择,从而获得了更加适合当地环境的建筑材料。传统的傣族民居建筑的主要材料采用的是竹材和草排,从傣族民居的建筑材料中,能够充分的反应材料对于建筑的影响。从叶棚到竹材、木材、草排到现在的混凝土、瓦片,每一次的改变都体现了傣族人民的智慧和他们不懈的创造。 傣族民居中最多使用的材料就是竹子了,西双版纳地区比较潮湿且盛产竹子,巨龙竹是大型性丛生植物,也是我国竹类植物重要的起源之一,分布在滇南西双版纳,傣族人称巨龙竹为“歪脚龙竹”、“埋博”,意思为最大的竹子,巨龙竹直径可达到30厘米以上,高可达30米,是世界上最为高大的竹种。因为巨龙竹的高大粗壮,傣族人就用巨龙竹作为民居当中的梁和柱子等承重构件,利用体型较小的竹子来维护结构和制作楼板。西双版纳地区气候湿热,所以建筑的通风非常重要,因为竹子有竹节,在进行拼接时会留有缝隙,从而产生通风的效果,这既是对当地湿热气候的积极适应,也是因地而宜的产物,体现了傣族人民的聪明智慧。 傣族民居屋顶所采用的材料则和屋身材料有所不同,傣族民居屋顶多采用茅草和缅瓦进行覆盖。竹楼屋顶做采用的茅草是拾取在水中浸泡、缠绕和腐烂后形成的整片茅草,然后傣族人将茅草整理编织成草排,用编织的草排铺与屋顶之上,不仅美观整洁还能遮阳避雨。但是由于茅草排的立面不够工整,导致排水的能力差强人意,因此现代的傣族人族就多采用瓦片来代替茅草排,现代材料的使用给傣族传统民居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改变。竹材和木材和搭配使用也增加了建筑的安全和耐久性,为傣族传统民居的多种形态的形成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性。 4、傣族民居的内部空间 建筑内部空间布局的主要目的和基本内容为了满足人们居住活动需求。自古以来,傣族传统民居的基本形态是以矩形为主,这不仅体现着傣族民居对建筑空间功能性的要求,也受当地的复杂生活条件和封建宗教的影响。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的宇宙观是方形的,东南西北各个方位都有象征意义。其次,西双版纳傣族地区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佛教对于傣族民居的影响非常大,民居中的每根柱子都

浅谈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

浅谈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 发表时间:2018-01-15T15:45:00.94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3期作者:何玉芬 [导读]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在地理环境的基础上,对地区中所蕴含的宗教文化、精神文化以及物质财富进行融合所得出的。博罗县建筑设计院 516127 摘要:建筑有时像一面镜子,去可以反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在我国一些古建筑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这些建筑的结构与外形可以看出设计师独具匠心的设计理念。建筑是地域文明的象征,随着现代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遭到了拆除,其被一些风格雷同的现代建筑所取代,这对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要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当地的地域文化,增加辨识度,体现当地的特色。 关键词:地域文化;建筑设计;表达 1.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现状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在地理环境的基础上,对地区中所蕴含的宗教文化、精神文化以及物质财富进行融合所得出的。在建筑设计中,之所以地域文化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设计元素,原因在于,每一个地域文化中所包含的并不仅是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其中还蕴含着当地人们丰富的思想、心理。这些都能为建筑设计师带来更多设计灵感,为建筑整体带来不一样的文化内涵。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设计的类型越来越偏重于现代化的风格。在有的地区,由于经济比较落后,在城市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一味的模仿发达城市的规划方案,忽视了自身地域的特色,使得我国建筑趋同现象较为严重。另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风格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引用了大量国外的文化与建筑风格,虽然城市的形象得到了提升,出现了焕然一新的面貌,但是却缺少了我国民族的特色,当地的地域文化受到了压制,建筑雷同的现象非常严重。基于这样的现状,相关设计师更要注重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充分体现当地固有的文化特色。 2.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方式 2.1地域材料的使用 在建筑设计中会依照当地的的特色进行建筑设计,这也表达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现如今倡导低碳环保,资源循环使用的情况下,我国古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对建筑设计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作用。这句话在现代所折射出来的意思是使用当地的已有资源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建筑设计也不例外,例如,在陕北地区就会有很多窑洞,在云南地区出现诸多的傣族竹楼,可以说不同的地域特色文化所打造的建筑形式也是不同的。在一些地热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火山石资源非常丰富,因此就可以借此尝试石材拼凑建筑,也就是说让建筑披挂一层石头外衣,以此增加人们对此类建筑的亲近感。 2.2立面细部元素及装饰工艺的地域性表现 从立面细部元素入手,传统地域建筑和民俗建筑细部元素的借鉴对建筑的整体艺术形象的创造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其建筑立面的细部元素可以表现历史传统中的某些回忆、片断,表达地域的精神特征。建筑装饰工艺的地域性表达也大有可为。尽管早期现代建筑的先驱曾激烈地反对建筑中的装饰,但装饰从来就是建筑的一个重要内容,得体的地域性装饰使建筑更有亲和力、更具人性。热带地区建筑的遮阳就常常结合装饰艺术成为地方建筑的重要特征:把水平遮阳板做成漏空隔片、采用轻质材料制成垂帘式遮阳板、漏空花格或金属网格的处理、采用装饰性的活动遮阳设施等。 2.3建筑语言的隐喻 每一种建筑都诠释了自己的语言,建筑场所是空间性的地域表达方式,人们在场所中对建筑产生了解,建筑并不是完全的模仿,其主要是在地域特色的基础上追随色彩、材料以及各种质感,以此表达出场所中的文化隐喻。例如,在苏州的博物馆,人们对其第一感受就是整体感非常强,尽管是现代化建筑,但是依然能够看到传统的时代特色,而从屋顶的形式上以及各种空间的组合上再到室内的装饰上都具有整体性的特色,完全反映出了江南水乡的文化气息。这种建筑手法就是用新的建筑设计表达旧的文化,也是用现代化的设计方式表达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 2.4精神的表达 地域主义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就是让建筑和地域文化之间相互融合,在建筑设计中很多描述性的语言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创新性也非常高,并且也呈现出人们对建筑的一种精神性需求。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设计师,都会将自己的设计思想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例如,贝聿铭设计师在使用现代主义思想的过程和江南的文化进行和融合。建筑从设计开始一直到施工再到竣工,整个过程中都会表达一定的思想,可能是现代风思想,也可能是生态文化思想,这也都是建筑师对自己思想和精神的表达分析。 3.加强地域性建筑设计的方法策略 3.1考虑当地软文化 在建筑设计时将当地的人文、风俗、生活习惯、地域特色等软文化要求,与建筑设计进行有机融合。比如,川西地区传统的养身休闲文化,使人们乐于找寻并享用幽雅的生态环境,成都人潜意识中大多具有盆地意识,小富即安,安逸自在,喜欢循规蹈矩的生活,上班、下班、菜市场、茶馆、回家,几点一线,周末假日闲暇时到附近休闲放松,有滋有味,其乐融融,也是明显的地域文化特点。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就要体现出文化背景设计构思感受体验这一过程,使人们在建筑中亦能享受到当地生活风情的文化习俗。 3.2与当地的人文、历史紧密联系 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要深入该建筑所在的区域进行了解,充分发掘周围的有用信息,通过与现代的科技技术相结合,才能让设计师们在继承历史建筑物风格的同时,还可以创造出与现今时代相适应的新的创作理念。 例如“南越王墓博物馆”具有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该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是古代汉文化与当地人文、地理环境融合的产物,然后再运用现代的建筑手法,将这些思想完美的表现在该建筑当中。也就是说,该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是当地文化与时代的完美统一,可以说是新地域下的古建筑理念。汉墓的修建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展的,这也充分表现出了对古代文化的一种保护,其建筑风格如下图1所示。

浅谈竹结构建筑的生态性_朱建新

第21卷第4期建 筑 科 学 V o l 21,N o .4 2005年8月 B U ILD I NG SCIENCE Aug .2005 [文章编号]1002-8528(2005)04-0092-03 浅谈竹结构建筑的生态性 朱建新,盛素玲(江西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 [摘 要] 生态性建筑 大概是近年来建筑领域最时髦、最具有诱惑力的词了。建筑的生态性必须是建立在材料的生态性能基础上的。本文分别从竹材的经济性、资源性、能源性以及可持续性四个方面对竹结构建筑的生态性进行了讨论。通过对竹材的生态性的思考,希望能对竹材这种生态材料的发展和利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竹结构建筑;生态性;建筑材料;发展前景[中图分类号]TU 398+.4;TU -024 [文献标识码]A D iscussi ng t he Eco l og i ca lQ ua lit y of Ba mboo S truct ura l Bu ildi ng Z HU Jian-x in ,SHENG Su -li n g (F acu lty of A rchitectural and Env iro m ent Eng ineer i ng,J i ang X iU n i ve rsity o f Sc ience and T echno l ogy ,G an Zhou 341000,Ch i na) [Abstract] E co log ica l Bu ildi ng may be the m ost fashionable and the m ost a ttracti ve wo rds i n recent yea rs .The eco log ica l qua-l ity o f buil d i ng should lie on the basis o f ma teria.l Th is paper presents the econom ica l e fficiency ,natura l resourses and energy sources qua lity ,and energy sources qua li ty o f ba m boo ti m be r ,and at l ast ,m ay t h is pape r cou l d p l ay i m portant roles i n pushi ng forward t he de -ve l op m ent and u tiliza ti ons of ba m boo ti m ber . [K ey word s]Ba m boo struc t ura l bu ildi ng ;Eco l og ica l quality ;A chitectural ma teria l s ;D eve l oping pro spects [收稿日期]2005-05-20 [作者简介]朱建新(1963-),男,硕士,副教授[联系方式]ssl q z @https://www.sodocs.net/doc/31886427.html, 1 概 述 竹材直接用于建造房屋已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廉价、易得的建筑材料,在中国南方、南亚、东南亚及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农村地区,竹材房屋一直非常普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愈加向往回归大自然,竹结构建筑因竹材天然的色彩、形态和质感,给人以回归自然的心理感受,容易与环境要素统一协调。1984年,瑞士苏黎世委托昆明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在该市自然奇观博览会上,用原竹,经防护处理和加工,建造了一座高达38m 的大型空竹结构,供展览用。该竹楼在瑞士及西欧引起了很大反响,并在1985年的第三届国际竹子研讨会上,被与会代表认为是 竹子高大建筑 的创举。此外,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 竹楼 ,也 大多为竹结构,是湿热多雨气候影响下的独特建筑形式。它们屋顶挑檐很深,使大部房间阴凉;加上底层架空和带缝的楼板,使底部较为阴凉的室外空气渗透到室内,风自然流动带走热量,也避免了雨水的浸淹和虫蛇的侵扰。 2 竹结构建筑的生态性 近年来,人类精心设计的高度发展的工业 文明 ,在人类陶醉其辉煌的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了大量的垃圾和负荷,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而破坏的进一步恶化已不可避免,这已在全球内得到公认。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希望将这些破坏的进一步恶化,能在我们清醒的意识下发生减缓。未来的设计应该有新的伦理规范,从而避免和减缓这些悲剧的发生。作为建筑、装饰、家具、家居的通用材料,竹材发挥巨大的作用。竹材的使用几乎完全环保,原竹是天然的环保材料,虽然利用率不算很高,可是

傣族竹楼导游词作文

傣族竹楼导游词作文 傣族竹楼导游词作文(精选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为大家的傣族竹楼导游词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云南民族村观光游览。 今天,各位来到云南,很难走遍云南的村村寨寨,所以,游览云南民族村便能在短时间内看到云南民族风情的缩影。 云南民族村,位于距市区8千米处的滇池之滨,占地1340亩,与著名的西山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区隔水相望。 它集中展示了云南各民族自然村落式民族民居建筑,集民族风情,音乐舞蹈,宗教文化为一体,容峻山秀水,玲珑景致为一园。

自1992年2月18开村以来,云南民族村已建成开放了傣,白,纳西,佤等13个民族村寨。 相信村寨中每一个景点都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使你留恋忘返。 各位朋友,一进大门我们看到的这个景致叫“白象迎宾”。 大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白象迎宾,就是给大家一个吉祥的祝福。 亲爱的`游客们: 你们好!今天就由我来做你们的导游。让我们共同去参观一下我国少数民族的民居——。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我们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你们看,这里到处都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铺天盖地的油棕林。再听一听,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你们现在一定十分疑惑,这傣家竹楼到底在哪里呀?哈哈!你们被这假象所迷惑了,其实这傣家竹楼就藏在这浓绿的竹林中了。好了,我们闲言少叙,大家随我一起去看一看吧!

你们看,这就是傣家竹楼。傣家人居住在亚热带地区,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放热和湿气,因此,傣家人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再往里走我们则一二十家,便来到了傣家村寨。这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每家都用篱围着,篱内种着各种花草树木,真是“树满寨,花满园”。 来到竹楼内部,我们便看见用篱隔成了两个房间,内间我们外人是不可以进入的。 建造竹楼对傣家人来说可是一件大事。他们有一个习俗,就是“一家盖房,全村帮忙”。 好了,我不多说了,下面请大家各自参观。望大家玩得开心,过得愉快! 亲爱的游客们: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导游。今天,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来到傣族人的居住地——傣家竹楼。

民族特色浓郁的傣族竹楼.

民族特色浓郁的傣族竹楼 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这里的地形高差变化较大,北部为山地,东部为高原,西部却为平原。全区气候差别也大,山地海拔达1700米,属温带气候;平原海拔750-900米,属亚热带气候;有的河谷平原,海拔只有500米,已经属于热带气候了。 傣族人民大多数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年平均降雨量达1700毫米以上,有明显的干季之分,而每年5月至10月的雨季期间降雨量占全个的85%以上,没有四季的区分。在平坝区附近山峦起伏,森林茂密,坝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为了适应这炎热潮湿多雨的自然环境,傣族的先民们利用这里极其丰富的竹木自然资源,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的建筑——干栏式民居,也即是有名的“竹楼”。而这种干栏式建筑形成也是附近的景颇、德昂、基诺、佤等少数民族的基本建筑形式。 这种建筑形式历史非常久远,在祥云县大波那出土的青铜中就有战国时期的干栏式建筑模型。在晋宁县石寨山和江川县李家山出土的公元前100年至西汉时期的青铜器中,也发现许多“干栏”式建筑模型。在泰国的侬却诏班告文化遗址和越南此部的富永等地,也发现过“干栏”式建筑遗迹。这都说明,此种建筑形式源远流长。 “干栏”式建筑的特点是:整个屋子用几十棵木柱构架。房 屋分为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关牲口、家畜,楼 离地面高约两米左右。因为这里每年雨量集中,常发洪水,楼下 架空,墙又为多空隙的竹篾,所以很利于洪水的通过。楼板、墙 面用竹篱或木板制作,楼上有走廊、凉台、堂屋和卧室,堂屋设 火塘,是烧茶做饭和家人团聚的地方;外有开敞的前廊和晒台, 前廊是白天主人工作、吃饭、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既明亮又通风;晒台是主人盥洗、晒衣、晾晒农作物和存放水罐的地方。这一廊一台是竹楼不可缺少的部分,屋顶为人字坡歇山顶。这样的竹楼一防潮湿,二散热通风,三可避虫兽侵袭,四可避洪水冲击。但是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的傣族竹楼又各有特色。 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一般平面方形。屋顶正脊较短,由此形成一个较小字形屋顶,当它下降到整个屋顶约2/5的地方便转变为坡度较缓的四面坡大屋顶,有的还加偏厦构成重檐,形成了西双版纳特有的傣族民居屋顶造型有如一个草帽浮现于绿树丛中,这种竹楼墙面呈由上至下向内的倾斜状。墙面较矮,屋子底层架空,形成西双版纳州竹楼有的端庄空灵的特点。而德宏州傣族竹楼一般平而为长方形,屋顶为中间较长的歇山式屋顶,墙面垂直,底层封闭。形成德宏傣族竹楼的简洁大方的特色。这两面三刀种不同类型的竹楼造型也影响到这两个地区的佛寺建筑造型。 傣家竹楼均独立成院,并以整齐美观的竹栅栏为院墙(筑矮墙为院墙者亦常见),标出院落范围。院内栽花种果,有芭蕉叶“摇扇”,有翠竹衬托,有果树遮荫,有繁花点缀,一幢竹楼如同一座园林。绿荫掩映的竹楼,可避免地下湿气浸入人体,又避免地表热气熏蒸,是热带、亚热带地极为舒适的居室。 千百年来,傣家竹楼已经经历了从竹质结构建筑、木质结构建筑到砖混结构建筑的变化。早年那种竹柱、竹梁、竹门、竹墙的竹楼已成“历史文物”,但竹楼这个名称却依然响亮。如今的竹楼,其实已经以木材为主要材料,是木柱、木梁、木檩、板墙的瓦楼。城镇附近的傣寨里,还出现了一批钢混结构,磁砖贴面的现代“竹楼”。有些竹楼,还单独设置厨房,使客厅显得更宽敞干净。昔日客厅中的竹桌竹凳已被家用电器和沙发取代。如今的竹楼,阳台上有花,竹楼旁有果。只要走下阳台便可赏花、摘果。这等“楼居”已是今非昔比,到西双版纳游览的客人,无不为之叫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