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舒伯特即兴曲

舒伯特即兴曲

舒伯特即兴曲
舒伯特即兴曲

舒伯特的钢琴独奏作品中,最优美纯洁的,便是8首“即兴曲”(impromptus)了。它们不仅旋律美,意境更美,有田园风光、小桥流水、花前月下,更有天堂般的太虚幻境。在我们听过的所有的钢琴独奏作品中,最为倾心的,除了肖邦的夜曲外,恐怕就是这些“即兴曲”了。拿来给入门者欣赏最合适,能让他们在接触更复杂的作品前先充分领略钢琴独奏音乐之美。

舒伯特的即兴曲有两组,每组四首,共八首。第一组作品90(D899),第二组作品142(D935),均作于1827年,即作曲家逝世的前一年。富有悲剧意味的是,写于舒伯特30岁的这些东西已经是他的晚期作品了!和舒伯特同期创作的“音乐瞬间”(作品94)一样,它们都是为钢琴写的抒情性短曲,5-10分钟,即兴成分很强,而曲式简单,大都是三段体或变奏曲,不采用较为复杂的奏鸣曲式。正因其旋律抒情、结构简单,也不企图表达什么复杂的内容,把它们当作浪漫小品就行了,不费心思,人人都能接受。

“即兴曲”作品90的第一首是十分自由的变奏曲,C小调,4/4拍。乐曲的开头效果别致,八度强奏的轰鸣过后,全曲的主题却以清淡安详的弱奏陈述,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十分动听的主题简单易记,既朴素又纯美,然而长达十来分钟的整首作品却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构架起来的。仔细听主题的初次陈述。第一句有意用单音弹奏,不加任何和声,如果钢琴家的音色足够柔美,那可真有点如梦似幻的意境了。第二句才加上淡淡的和声伴奏,且用断奏手法以求变化。有人把这第一句形容为河流的源头那一滴滴泉水清冷地涌出,传神之至。在主题一次次地复述变化中,和声逐渐丰富起来,回音、装饰音使旋律发生了细微的色彩变化,力度的强弱交替蕴含着深邃的诗意。这时候,滴滴泉水已汇聚成了小河,在微风吹送下奔涌向前。和一般变奏曲不同的是,这个主题的形貌始终没有很大的变化,除了个别乐句外,情绪几乎总是那么平和安详,超脱凡尘。主题的速度、节奏也没有多大变化,而每一次的和声、调性均有细致的改变。其中,左手三连音伴奏下的那次变奏最为迷人,洋溢着浪漫情调。乐曲悠缓的流淌中,主旋律忽又移到左手低音域,三连音换到右手高音区,给主题带来丰富的音色变化。乐曲末尾,主题回归原貌,以柔弱的音色向听众依依惜别,余味无穷。

第二首降E大调,3/4拍,三段体。一开头,一连串的三连音(连奏)便如一股溪流不停地奔泻而出,沁人心脾。想象一下,这段音乐用来配什么画面最合适?当然是林中小溪欢快地奔腾,蝴蝶漫舞,草长莺飞。中段陡然一变,钢琴奏响了一支乡村舞曲,风格优雅欢快,恰如溪边的野花在微风吹拂下翩翩起舞,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味。这支即兴曲最富画意,能活生生地把听众带到田野小溪边去。无形的声音几乎要化为有形有色的画,扑面而来!

第三首即兴曲被公认为8首即兴曲中最美的一曲,用少见的降G大调写成。由于带有6个降记号的降G大调太麻烦,许多钢琴家干脆把它移调,用常见的G大调演奏。霍罗维兹1953年的录音就是弹G大调,后来他意识到了G大调并非舒伯特的原意,而是后人的篡改,又按照舒伯特的原谱降G大调再录一遍。听着如此意境高绝的音乐,我们只能叹一声“此曲只应天上有”!在如小溪潺潺流水声般的左手连奏琶音伴奏下,一支悠然自得的女高音歌曲缓缓飘来,仿佛一位仙女凌波微步,乘风而来,吟唱着天上美妙的生活。很奇怪,歌曲大师舒伯特却没有把如此适合歌唱的旋律谱成一支艺术歌曲,而是用在了钢琴上,可见他对钢琴是多么情有独钟了。由于此曲的情调太美、太虚幻,每每令听者有懒洋洋的梦幻般感觉,以过去的眼光看,它多半要算靡靡之音了。在舒伯特的作品中,类似的意境还有不少,如技巧艰深的“流浪者幻想曲”中的慢板部分。人们想象中最美的天堂恐怕就是如此吧!

第四首即兴曲降A大调的主题出自那一串水珠滚动般的华彩式短句,欢快而优美。舒伯特在钢琴上的快速华丽乐句,都有流畅、动听的曲调,这又是一例。

第二组“即兴曲”(作品142)以第一首F小调最美。此曲用三段体写成,尤以中段的意境最为高绝。在左手琶音的轻柔伴奏下,高音区和低音区开始了长长的对话,意味深长,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有人把这段音乐想象为一男一女亲昵的情话,有人则想象成一个男子在向女伴求爱,还有人仿佛看到了月夜中粼粼的波光,闻到了沉睡中野花的幽香……也许,音乐的不确定性正是它最迷人的地方。谁能知道,舒伯特在构思这段奇妙的“夜曲”时心中所想的是何

事呢?

由于“即兴曲”在技术上并不难,也没有复杂的思想内容,演奏相对容易,唱片版本极多。一般来说,只要是名家的演奏,都不会有什么问题,演绎手法上的差别也不大。《企鹅指南》评为“三星带花”的版本是Philips的布伦德尔版(他共录了3次)。日本《唱片艺术》则推荐DECCA的拉杜〃鲁普版,一个柔美细腻到极点而毫无做作之感的版本。除了略缺几分戏剧力量以外,鲁普的版本的确是完美无缺了。值得推荐的还有SONY的佩拉希亚版,乐感纯正,方方面面无可挑剔。Philips为女钢琴家内田光子灌录的CD也是近期呼声很高的佳作,音质逼真得近乎完美。笔者的收藏中还有日本东芝EMI出版的前辈大师瓦尔特〃吉赛金的版本,录于50年代,经2088技术处理后音质清晰,琴音优美,虽然背景噪音仍嫌大些,但以历史录音的标准衡量已属难得。吉赛金的演绎丝毫没有夸张、媚俗的成分,让音乐中蕴含的美自然地流露出来,不做牵强的“解释”,显示了极高的修养。

“即兴曲”的美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诉诸感官的,极易被人们接受,无需高深的音乐修养。很难说这样的音乐具有怎样的深度、怎样新颖的手法,但它惊人的美是不容否认的。相形之下,现在的许多作曲家们热衷于复杂繁琐的构思、“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新技法、回避感情流露的超然冷漠,而其中有多少能象“即兴曲”这样直截了当地打动心灵呢?乍一听,有人会认为它太通俗,其实不然。仔细分析它的调性安排、主题的发展变奏手法,我们不能不佩服舒伯特的匠心。他的转调比贝多芬更大胆、新颖,音乐语言(在有些地方)比贝多芬更简洁,连技术性的经过句也无一不美。最重要是,舒伯特的旋律比贝多芬的美得多。贝多芬不是不想写优美的旋律,只是苦于写不出罢了!象小提琴奏鸣曲“春天”里的旋律已经是贝多芬笔下最美的了,而在舒伯特的笔下,有多少不下于、甚至比“春天”更美的旋律啊!怪不得,老年贝多芬读到舒伯特的乐谱,立刻大呼“天才”。他发现了一个真正能继承他事业的人!音乐史家始终未能考证出这两位大师是否见过面,但在贝多芬的葬礼上,舒伯特举着火把,走在最前列,这却是史有明载之事。虽然上帝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来充分发挥其才华,在贝多芬逝世后第二年,他也匆匆辞世,年仅31岁,但正因为他站在

“乐圣”贝多芬这位巨人的头顶上,所以,他看得更远,在某些地方,做得比贝多芬更好!

舒伯特常常把歌曲的题材编入器乐中,因此他的器乐曲非常自然,具有歌唱性,像潺潺的溪流那样柔美而流畅。他用这种方法写作钢琴曲,创造了一种他称之为"音乐瞬间"的小品,其实就是后来舒曼、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等人创作钢琴小品"无词歌"的最早范本。

关于这首曲子,有这样一段传说:一天,舒伯特去一位朋友家做客。他信手拿起一份手抄乐谱,弹奏之后,对其赞叹不已。随后他才知道这其实正是这位朋友记下的他本人即兴弹奏过的作品。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说明舒伯特有着很高的即兴创作能力。这是一首天真纯洁、令人欣喜的小品曲,带有轻快活泼的民间舞曲风格。

虽然总共只有54小节,音乐形象比较单一,但是舒伯特将之处理得非常精巧,真可以称得上是玲珑剔透、精致小巧。整首乐曲保持着宛若天成、不加雕琢的自然美,为舒伯特钢琴曲中最负盛名的一首。在二小节轻快节奏奏出后,音乐奏出了一个纯朴、可爱的旋律,乐曲的中间部分转到降A大调上,并在色彩明朗的F大调中结尾。

奥地利钢琴家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是当今最权威的舒伯特专家,对舒伯特的作品有独到的研究。

小调即兴曲D899,No.1

很快的中庸快板。这是一首由很短的主题导入,非常自由的变奏曲式乐曲。

乐曲由一个全奏和弦开始,马上便引入主题。这个主题非常质朴优美,短小的旋律包含着离调成分。

第一变奏以分解和弦的三连音奏出变化了的旋律,在舒缓的分解和弦伴奏下,主旋律变得轻盈剔透,充满了幻想色彩;第二变奏乐曲回到c小调,似乎弥漫了一股黯淡的忧愁,旋律以及和声更加自由地变形,感情趋于强烈,旋律和伴奏的幅度都相应加大;第三变奏为g小调,在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的伴奏声中,轻轻地奏出装饰过的轻快旋律;音乐再度转入C大调,伴奏也改成三连音,就此进入第四变奏。音乐转入小调,仿佛忧伤突然浮现,最后以絮絮的低语结束全曲。

这是一首以舒伯特最得意的,如同泉水涌出不知停止的自由和声构成的即兴乐曲。

降E大调即兴曲D899,No.2

快板,三部曲式。开始的主题像微波般地流出,由高音部的三连音及低音部律动的音构成,这是最典型的即兴演奏形式。中间部分(02段01分17秒)以颇受喜爱的b小调旋律展开。此乐段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舒伯特的“柔和和声”的自由创作手法。第一部分再现(02段02分40秒)后,乐曲再度转为b小调的中间部分。尾奏中有中间部分旋律的回想,就因这部分所表现出的魅力,使这首乐曲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

降G大调即兴曲D899,No.3

行板,三部曲式。这应该说是一首非常美妙的歌曲,近似女高音音色所表现的悠然自得的旋律,在巧妙的和声伴奏中唱出。中段不是对比部分,旋律仍优美地奏出。第一部分再现后,乐曲缓缓地结束。

降E大调即兴曲D899,No.4

稍快板,三部曲式。乐曲以即兴的分解和弦下行开始,先是降a小调,经过多次转调回到降E大调。这一段调性转换巧妙,旋律流畅活泼,颇具青春气息。中段里,十分热情的旋律在升c小调的连续弹奏中奏出,之后转为C大调的热情的旋律主题再现

即兴曲这种新音乐体裁是舒伯特的创举。舒伯特对钢琴音色、技巧的着迷和对自我情感的放任在这些作品中得到充分发挥。每一首即兴曲既像是一幅风俗画,小巧迷人;又像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白,精致随意。这些作品的随想性、自发性和意想不到的魅力都是浪漫主义的突出要素。这些作品在钢琴文献中的重要性相当于他的艺术歌曲之于声乐文献,成为此后写作亲切的钢琴小品的每一个浪漫派作曲家的楷模。

对于舒伯特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人们常常存有误解,往往给他冠以歌曲之父的美名。实际上这种称谓本身就是错误的,并且掩盖了他作为一个杰出的器乐作曲家的形象。他像许多其他浪漫主义音乐家一样十分着迷于钢琴的特殊魅力,但对这种魅力的陶醉往往影响了他的作品结构——他早期的钢琴奏鸣曲常显得松散和冗长。在贝多芬那里,对钢琴技巧和音响特性的探索并没有影响到作品的结构,钢琴的特性必须符合作品的整体结构;但在舒伯特那里,这种特性本身就

成为了结构。他的钢琴奏鸣曲有着许多迷人美丽的乐章,有的极为动人,旋律宽广流畅,极富抒情性,不时也有一些连续紧凑的奏鸣曲式的结构,但乐章之间很少有着紧密的联系,没有主导的统一思想,似乎受到漫无边际、飘逸四散的思绪所支配,显得散漫松弛。不过他的后期钢琴奏鸣曲对此作了很大努力的修正。

舒伯特对钢琴音色、技巧的着迷和对自我情感的放任却十分适合于他为数不少的《即兴曲》和《音乐的瞬间》。这些浪漫主义的新体裁是舒伯特的在音乐体裁上的创举,每一篇都像是一幅风俗画,小巧迷人;又像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白,精致随意。这些作品的随想性、自发性和意想不到的魅力都是浪漫主义的突出要素。这些作品在钢琴文献中的重要性相当于他的艺术歌曲之于声乐文献,成为此后写作亲切的钢琴小品的每一个浪漫派作曲家的楷模。

摇篮曲欣赏

摇篮曲欣赏 教学目标:1、感受情感、崇尚自然、感悟真情、热爱生活。 2、哼唱摇篮曲、用竖笛演奏摇篮曲,了解摇篮曲风格、感知其音乐要素。 3、领略摇篮曲意境、体验深深母爱、父爱懂得感恩。感悟艺术真谛。 教学重点:1、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展开的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艺术之美,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激发同学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2、体验不同地域摇篮曲的音乐情绪,感知其音乐要素。 教学难点:1、声情并茂的哼唱、演奏摇篮曲。 2、对摇篮曲情绪和风格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讲述亲情,分享亲情 展示几个同学儿时的照片或和妈妈的合影(做成幻灯片),猜猜他们是谁?并由照 片的主人说说背后的故事。(背景音乐一直播放摇篮曲) 二、扮演亲情,选择音乐 1、给学生欣赏两幅小宝宝入睡的画。表现的是什么亲情? 2、播放舒伯特摇篮曲和廖永昌的歌。请学生选择。 3、如果你是画面中的妈妈,你想采用什么样的音乐才贴切呢?为什么? 4、如果你是画面中的小宝宝,你会喜欢哪一种音乐来帮助你入睡呢?为什么? 三、听赏歌曲,品味亲情 音乐史最能表现这种亲情的艺术,有许多音乐家写了很多歌曲来表现这种亲情,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几首音乐作品。 1、舒伯特的《摇篮曲》 2、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3、多听,多多感受情绪、力度、速度、旋律各有什么特点? 4、谈感受,各抒己见,充分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5、引申。还有很多这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听听东北《摇篮曲》、藏族《摇篮曲》, 印度尼西亚《摇篮曲》等等。 歌曲特点:安静、温馨、甜蜜、宁静、安详、幸福。 四、归纳总结、表现音乐 1、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 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 气氛。曲调平静、舒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伴奏中往往 模仿摇篮摆动的律动。摇篮曲既有声乐作品,又有器乐作品。除了为人声创作的 摇篮曲外,还有为各种乐器演奏而作的摇篮曲。这种器乐摇篮曲在内容和规模上 都比声乐摇篮曲有更多的发展。器乐摇篮曲不是限于催眠和描写婴儿入睡,而更 多的是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画宁静而富于诗意的精神境界。 2、哼唱摇篮曲,我们听了这么多摇篮曲,平时最熟悉的是哪一首?在钢琴伴奏声 中,有感情地哼唱,音量适中,安详宁静地,有表现力。 3、竖笛演奏摇篮曲,吹奏我们最熟悉的这首摇篮曲,舒缓悠扬地。 五、感恩的心 摇篮曲最能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例, 说出最能代表你对妈妈情感的一句话。学生自由发言,抒发真情。

论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

论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 宫娜0905019 关键词: 钢琴音乐;舒伯特; 钢琴奏鸣曲; 浪漫派音乐 一提到舒伯特, 毫无疑问, 首先想到的是他那些伟大的艺术歌曲作品。弗朗兹·舒伯特(FranzSchubert, 1797 年———1828年) 被称之为“歌曲之王”, 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驱人物, 是19世纪浪漫乐派的奠基人之一。19 世纪初叶, 是德奥音乐艺术最辉煌和最丰硕的时期。就是在这个古典主义结束和浪漫主义产生的交接时期, 诞生了舒伯特这样伟大的人物。由于舒伯特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伟大光辉太过耀眼, 以至于不时遮挡了他在其他音乐艺术领域做出的伟大贡献。其实, 他在古典钢琴艺术领域也创造了非凡的成就,占有其创作上的特殊地位。舒伯特从1815年开始创作钢琴音乐作品, 直到1828 年去世的14 年间, 创作了为数众多的琴经典音乐作品, 如《钢琴即兴曲》、《音乐瞬间》、《流浪者幻想曲》、《三首军队进行曲》等许多精致的钢琴作品, 至今仍然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舒伯特的钢琴音乐作品,无论是对于演奏技巧, 还是对于作品情感的深化都得到了重大发展。也就是自舒伯特开始, 有关浪漫主义所特有的题材、音乐形象、体裁、情绪风格以及特点是最早出现的。他所创造的新的抒情风格, 成为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个共同点, 即精神情感上独特的艺术性的自由展现。他的钢琴作品以抒情为主,其旋律线条优美, 节奏变化丰富。在作品的创作中,

运用了丰富、微妙的有着明显对比的和声转调等等新颖的作曲技巧。不过, 在舒伯特创作的钢琴作品中, 最值得提起的还是他的钢琴奏鸣曲。 舒伯特对钢琴奏鸣曲情有独钟,他一生共创作了20 多首钢琴奏鸣曲作品。有关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作品数量问题。我国也有人对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作品数量进行了研究。譬如,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数量考证》就是一篇很长大的研究论文。舒伯特一直没有停止对钢琴的研究, 他天才的音乐想象力突破了从前钢琴技巧以及作曲技巧的局限, 创造出独特的效果, 甚至超越了自己所处的古典音乐时代, 而成为后来浪漫派音乐的先驱者。舒伯特创作的大部分作品是声乐作品, 而且, 其作品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特征, 而这一特点也无一例外的渗透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 使得他的钢琴奏鸣曲作品也都非常歌曲化。因此, 在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中, 有着许多迷人的乐章, 有许多旋律宽广流畅、极富抒情性的作品。当然, 总体说来, 这些钢琴奏鸣曲作品, 还是具有器乐的气势和力量, 具有宏大的音乐组织布局和大型曲式结构。从音乐风格上讲, 既有贝多芬古典激情的传统, 也有更加奔放、富于幻想性的浪漫主义风格。可以说, 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既具有继承古典乐派的奏鸣曲形式, 又具有浪漫派奏鸣曲先驱的特性。作品中还有一些偶然、特殊的维也纳式的舞蹈语言, 如细腻、轻巧的触指以表现欢乐的情绪,有意识的使某些音符推后或提前出现等等。这些都已成为全世界公认的舒伯特音乐风格的特点。例如,《a 小调钢琴奏鸣曲》可以说, 属于舒伯特成熟时期第一部伟大的钢琴音乐作品, 也是他本人特别喜爱和引以为荣的作品之一。作品的第一乐章开始是几小节宁静、神秘而不和谐的动机, 随即, 这个动机很快在高音区被再次陈述,这一开始就跌宕起伏和不稳定的乐段很具有一种悲剧性质的内涵。这个动机渗透在其他的主题音乐之中, 偶尔还控制着和声的进程和调性的变化, 甚至, 有时候还突然和反复地中断着其他主题富有生机的变化。这个乐章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664第一乐章的艺术特色和演奏分析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664第一乐章的艺术特色和演奏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13T16:24:44.23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6期作者:李佳丽 [导读] 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664第一乐章的艺术特色和演奏技巧的分析,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664第一乐章有更深入的认识,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对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有所启发。 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摘要:弗朗兹·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是浪漫主义的先驱人物,是近代艺术歌曲的创始人。在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D664是一首旋律宽广流畅且极富抒情性的代表作之一。这首奏鸣曲旋律优美、音乐表现力丰富,在把握作品风格方面是一首值得研究的作品。通过对技巧、风格的分析及讨论,能够更好的把握浪漫主义初期作品的风格特征。本文通过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664第一乐章的艺术特色和演奏技巧的分析,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664第一乐章有更深入的认识,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对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有所启发。 关键词:舒伯特钢琴奏鸣曲艺术特色演奏技巧 一、创作背景 (一) 舒伯特简介 在十九世纪初的音乐名城维也纳,继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音乐家之后,又出现了一颗灿烂的音乐新星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即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他为不少诗人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如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海因里希·海涅、威尔赫姆·穆勒等,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664的创作背景 谈及到舒伯特的钢琴音乐创作,最为重要的是20多部钢琴奏鸣曲,真正验证着在他钢琴音乐方面的才能和贡献。舒伯特的奏鸣曲不是炫技性的,开始奏鸣曲创作时,他很少在发展部着笔,更多注重调性转换的效果和依靠和弦伴奏的旋律进行发展,再现时也不作修饰。他的奏鸣曲从音乐风格上来看,既继承了古典主义时期热情、严谨的风格,又有富于诗意,幻想性的浪漫主义风格。舒伯特在1819年夏天,曾好友弗格尔一起到奥地利北部林茨附近的施泰亚城旅行。据说创作的首A大调奏鸣曲就是为当时住宿的旅店老板的女儿克拉而作曲的。当舒伯特再次热衷于创作钢琴奏鸣曲的时候,已经是他的生命的最后一年了。这首奏鸣曲具有古典时期的音乐特色,虽不似贝多芬奏鸣曲的豪壮,但却具有自己的独有的艺术,有极强的旋律感。 二、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664 的艺术特色 (一) 作品的曲式结构 第一乐章,整体为奏鸣曲式结构;调性为A大调,4/4拍子;速度为中庸的小快板。整体的音乐特征以抒情歌唱为主。第一乐章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呈示部(1-43小节)、展开部(48-79小节)和再现部(80-133小节)。 主部主题以柔和、抒情的分解和弦作为旋律背景,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相呼应,仿佛在用音乐的语言对话,旋律动人心弦。经过一个自然的经过句之后,旋律进入第二主题,第二主题由明朗的A大调转到a小调上,最后结束在E大调上,连接一个呈示部小结尾。发展部为时分十分短小,以第一主题为发展动机巧妙的利用了第二主题的材料,最后进入了第一主题为基础的结尾。 (二)舞蹈性节奏的运用 在舒伯特的音乐创作中期,舒伯特非常重视反映民族的特点,擅长将民间的曲调和素材与自己内心的音乐情感结合在一起,再加上民族音乐本身的节奏特点,使得音乐在听觉上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本首奏鸣曲中,在节奏音型的使用上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单一到丰富的过程。 呈示段主要以旋律优美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主,节奏简单优美具有抒情性。展开段加入了很多的三连音,以及快速跑动的十六分音符,让曲子的展开段更佳有活力,也体现出其奏鸣曲的独特韵味。 (三)旋律优美的特点 在浪漫主义时期,旋律的学做可以直接反映作曲家的内心世界。舒伯特就是一个相当重视旋律写作的作曲家,甚至为了追求旋律的美好,不受奏鸣曲曲式结构的约束。在本首奏呜曲中,主题都是动机式,器乐式的小乐句。音程的绝对距离逐渐扩大,旋律的波动也出现大幅度的音程跳迸。音程的跳跃带动了旋律的波动,旋律的外形从小波浪型到锯齿形,旋律也从美妙的音乐性转变到器乐性。

音乐家舒伯特——摇篮曲

音乐家舒伯特——摇篮曲 教学目标 1、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简要生平。 2、学会用柔和、甜美、恬静的声音来演唱这首世界著名的《摇篮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真挚母爱。 3、聆听中外摇篮曲,感受并总结他们的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感受摇篮曲的风格特点,用柔美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导入 师: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叫《最贵的土豆泥》。在二百多年以前的一个晚上,有位少年在街上徘徊,这时的他很饿,由于家里很贫困,他没有钱买吃的,他希望能碰见一个熟人,借点钱好充饥。但好久也没有碰到熟人。这时他走到一家豪华的酒店门前,他走了进去,在一张桌子前坐下,他忽然发现饭桌上有一张旧报纸,他就拿起来翻看着。他见上面有一首小诗:“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双手轻轻摇着你,……”这首朴素、动人的诗,打动了他的心灵,他眼前出现了慈爱的母亲的形象。是呀,在那宁静的夜晚,母亲轻轻地拍着孩子,哼唱着摇篮曲,银色的月光透过窗子照在母子的身上,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呀……,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于是,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拿出一支铅笔,一面哼唱着,一面急速地谱写着。他写好后,把歌曲交给了饭店的老板,老板虽然不懂音乐,但觉得这首曲子那么好听,那么优美,便给了他

一份土豆泥。这首曲子很快在世界上闻名开来……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位少年啊? 生:(略) 三、教授新课 1、简介舒伯特 师: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有“歌曲之王”的美誉。他出生在一个乡村教师的家庭,从小随父亲学习音乐。十四岁就开始创作歌曲,在三十一年短暂的人生中,共创作了近千部作品。代表作有《鳟鱼》、《菩提树》、《魔王》等等。认识了这位少年,大家想不想听一听他的这首优美的曲子呢? 生:(略) 2、听赏《摇篮曲》 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歌曲并感受歌曲的意境。https://www.sodocs.net/doc/326081861.html,/player/d2/player_73692.html 师:大家在听这首歌曲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你能想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有种要睡着的感觉……妈妈在轻轻摇着摇篮,小宝宝慢慢入睡了…… 老师归纳:这是一首摇篮曲,节奏舒缓、平稳,充满温馨、静谧的气氛,洋溢着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温存、慈爱的柔情。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曲》吗? 老师归纳、介绍《摇篮曲》: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又称催眠曲。他原是母亲抚慰孩子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旋律轻柔甜美,伴奏的节奏型常常有动荡感。 3、学唱《摇篮曲》 (1)老师弹奏旋律,学生用哼鸣跟着琴哼唱; (2)播放伴奏音乐,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3)学生跟着伴奏音乐轻声视唱歌词,找出难唱的部分,跟琴解决,突破难点。(4)唱一遍全曲。 4、歌曲演唱处理 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旋律优美的摇篮曲,表达母亲对孩子无限的关爱柔情呢?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537(op.164)第一乐章简析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537(op.164)第一乐章简析【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537(op.164)第一乐章。 【关键词】舒伯特钢琴奏鸣曲 第一乐章为不太过分的快板乐章,采用奏鸣曲式写成。八六拍的节拍特征使得这个乐章听上去犹如一股不断的音流,整个乐章有一气呵成之感。 一、呈示部 1.主部: 乐曲开门见山的直接以主部主题出现,没有任何起铺垫或者引导作用的附属结构。a小调作为乐曲主要调性在这里得到了证实。主部由两个5小节的乐句构成,且这两个乐句为同头换尾的关系。因此主部的结构是方整的,前1乐句结束在a小调的半终止上,后1乐句则结束在F大调的重属和弦上,体现出开放性的结构特征。如果进一步观察,这两个乐句都可以划分为(3+2)的结构。前3小节旋律体现出V 型的基本形态。同时由于起始音为E,而结束音为F,结束的F 比开始的E高一个小二度音程,因此前3小节总的情绪是上扬的,力度是紧张的。舒伯特在后2小节中采用了右手声部逐渐下降的分解和弦音型写作手法,用以消耗掉前3小节中头尾两音之间极为紧张的小二度音程产生的能量。如果从整个5小节乐句规模上看,这里的旋律声部体现出拱形的旋律形态。另外,前3小节所采用的柱式和弦织体与后2小节的分解和弦手法为主的织体形成了对比因素。 2.连接部 从11小节一直到27小节都是连接部分。11——13小节采用了主部的材料,但调性却转到了F大调上,并结束在属和弦上,其后的14、15小节,右手声部采用了“前紧后松”的抑扬格节奏,音乐性格与前面部分极为不同,体现出过渡部分的音乐特征。这里的调性由g小调经过f小调再回到g小调上。16小节开始作曲家使用分裂的手法,选取了主部第1小节的材料,通过重复、模进,完成了连接部余下部分的写作,其调性也回到连接部开始的F大调上。这里有个现象比较有意思:一般情况下,奏鸣曲的连接部都和副部连接的非常紧密。作曲家们大都通过侵入终止或者至少一个声部的节奏保持等手段让副部的出现更为自然。但是在这个乐章中,舒伯特将连接部结束在F大调的属七和弦上,却在其后与副部之间插入了1小节的休止。笔者认为这是他独具匠心的处理。由于这个乐章的主部和连接部性格相近,都动力十足,而副部却是以平静、舒缓的音乐情绪为主,如果从连接部直接进入副部的话,节奏会突然变缓,这样的处理在奏鸣曲写作中较为常见,效果平凡。而舒伯特安排的这1小节休止,足以让听者调整情绪,做好

舒伯特即兴曲

舒伯特的钢琴独奏作品中,最优美纯洁的,便是8首“即兴曲”(impromptus)了。它们不仅旋律美,意境更美,有田园风光、小桥流水、花前月下,更有天堂般的太虚幻境。在我们听过的所有的钢琴独奏作品中,最为倾心的,除了肖邦的夜曲外,恐怕就是这些“即兴曲”了。拿来给入门者欣赏最合适,能让他们在接触更复杂的作品前先充分领略钢琴独奏音乐之美。 舒伯特的即兴曲有两组,每组四首,共八首。第一组作品90(D899),第二组作品142(D935),均作于1827年,即作曲家逝世的前一年。富有悲剧意味的是,写于舒伯特30岁的这些东西已经是他的晚期作品了!和舒伯特同期创作的“音乐瞬间”(作品94)一样,它们都是为钢琴写的抒情性短曲,5-10分钟,即兴成分很强,而曲式简单,大都是三段体或变奏曲,不采用较为复杂的奏鸣曲式。正因其旋律抒情、结构简单,也不企图表达什么复杂的内容,把它们当作浪漫小品就行了,不费心思,人人都能接受。 “即兴曲”作品90的第一首是十分自由的变奏曲,C小调,4/4拍。乐曲的开头效果别致,八度强奏的轰鸣过后,全曲的主题却以清淡安详的弱奏陈述,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十分动听的主题简单易记,既朴素又纯美,然而长达十来分钟的整首作品却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构架起来的。仔细听主题的初次陈述。第一句有意用单音弹奏,不加任何和声,如果钢琴家的音色足够柔美,那可真有点如梦似幻的意境了。第二句才加上淡淡的和声伴奏,且用断奏手法以求变化。有人把这第一句形容为河流的源头那一滴滴泉水清冷地涌出,传神之至。在主题一次次地复述变化中,和声逐渐丰富起来,回音、装饰音使旋律发生了细微的色彩变化,力度的强弱交替蕴含着深邃的诗意。这时候,滴滴泉水已汇聚成了小河,在微风吹送下奔涌向前。和一般变奏曲不同的是,这个主题的形貌始终没有很大的变化,除了个别乐句外,情绪几乎总是那么平和安详,超脱凡尘。主题的速度、节奏也没有多大变化,而每一次的和声、调性均有细致的改变。其中,左手三连音伴奏下的那次变奏最为迷人,洋溢着浪漫情调。乐曲悠缓的流淌中,主旋律忽又移到左手低音域,三连音换到右手高音区,给主题带来丰富的音色变化。乐曲末尾,主题回归原貌,以柔弱的音色向听众依依惜别,余味无穷。

舒伯特的《摇篮曲》花城版

歌曲《摇篮曲》 教学内容:广东版第八册《摇篮曲》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突出了轻摇摇篮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一定对比,使歌曲洋溢出浓厚的母亲对孩子无限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的情感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1.了解舒伯特的艺术人生及在世界乐坛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与贡献。 2.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及气息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 3.感受《摇篮曲》的曲式结构、体裁形式、旋律风格。 教学重点:能控制自己的声音,地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唱好装饰音、附点音符。 教师准备:有关舒伯特音乐作品,以及《摇篮曲》的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舒伯特的生平事迹和有关故事;了解摇篮曲的特点。 教学方法: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对比法等。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是一节示范课教学,学生不是自己所教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以一首歌、一个故事、一位音乐家作为切入点。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组织的实效性,同时增加课堂趣味性,调动每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中间穿插音乐的创作的小故事,使学生了解解舒伯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演唱歌曲时以表现歌曲的情感为主线,在听、唱、看、比较中发展学生对歌曲中母爱的表现能力,知识技能学习与体验歌曲的情感中,感受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阶段目标:师生沟通建立和谐的课堂环境) 教师:老师非常高兴今天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音乐课,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好听的作品、听一个好听的故事、还有了解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你们有兴趣吗? 学生:有 1.聆听东北《摇篮曲》的片段 教师:先请大家听一首歌,听后请大家说说歌曲的速度、情绪是什么样的。(播放歌曲东北《摇篮曲》的片段) 学生:速度:缓慢的情绪:优美抒情的。 教师:这样的音乐适合小宝宝入睡。(出示一张妈妈哄孩子入睡时的温馨的图片)大家平时有没有的睡不着的时候呢? 学生:有的 教师:你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数绵羊、听音乐... 教师:老师的方法就是听音乐,听舒缓的音乐,使绷紧的神经得到放松,马上就会进入梦想。 象刚才老师给大家播放的的这首我国东北《摇篮曲》就非常适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外国的《摇篮曲》,这首摇篮曲是由奥地利的舒伯特创作的。听后请大说说这首歌曲的速度、情绪是什么样的?(播放歌曲课件,出示歌篇) 学生:完整欣赏作品,听后说出速度:缓慢的情绪:优美抒情的。 2.聆听舒伯特的歌曲《摇篮曲》 教师:歌曲的特点说与刚才我们听的东北摇篮曲非常相似,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听听歌曲唱了什么,找一找书上的歌词与录音中放的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再次播放歌曲课件,出示歌篇) 学生:再次聆听作品,并找出与书上不同的歌词。听歌曲后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为了与录音相统一,我们就以录音中的歌词为主,请大家边听边关注歌词内容。(第3次播放歌曲) 学生:跟着音乐轻声哼唱作品。

《摇篮曲》舒伯特教学设计剖析

《音乐家舒伯特——摇篮曲》 一、教学理念:以情育人 音乐能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拨动人的心弦,比其他艺术更能爆发出火花,因此,音乐被誉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我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充分享受参与音乐活动的美好、快乐等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其情感不断丰富和深刻,用“情感”架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让他们的情操受到陶冶、心灵得到启迪。在教学《摇篮曲》这节音乐课时,我始终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现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母爱的温暖,学会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 1、听“少年舒伯特”的故事,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学习他热爱音乐、坚持不懈的精神。 2、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感受母爱的温暖. 三、教学重难点: 体验《摇篮曲》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准确演唱《摇篮曲》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酝酿情绪: 1、导入新课:介绍舒伯特的故乡 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将到欧洲一个美丽的音乐城市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奥地利的音乐之城——维也纳。 2、学生观看课件,了解维也纳及金色大厅。 (二)自主学习,保持兴趣 1、观看连环画——少年舒伯特 师:在维出纳,诞生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等。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中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 2、学生观看课件,读一读,说一说:从舒伯特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师小结: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要像舒伯特那样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三)学习歌曲,感受体验: 1、教师讲述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故事:

舒柏特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之王”。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 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卜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一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 2、学习歌词: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师:读起这首小诗,我仿佛觉得自己是个睡在摇篮里的小宝宝,夜幕降临的时候,深兰色的天空中,星星眨着眼睛,耳边传来妈妈动听的歌声。 放歌曲范唱,学生静听《摇篮曲》。 师:听了这首《摇篮曲》你有什么感受? 提示学生谈对歌曲情绪、速度、力度的感受。

舒伯特即兴曲(作品90)的特点及演奏分析

舒伯特即兴曲(作品90)的特点及演奏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18T10:14:37.343Z 来源:《知识-力量》4中作者:杨棕婷[导读] 了解一个时代的背景和社会环境是了解一位作曲家和一首作品的必要前提和重要途径。生活犹如照射着艺术家创作的一面镜子,每个人的身上 (四川师范大学,610101)摘要:了解一个时代的背景和社会环境是了解一位作曲家和一首作品的必要前提和重要途径。生活犹如照射着艺术家创作的一面镜子,每个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留着自身所处时代的印迹。在西方历史长河中,舒伯特也没能避免受到当时社会现状和文化冲击的影响。关键词:舒伯特;即兴曲;歌唱性;和声一、舒伯特时代背景十八世纪中叶欧洲社会各个阶层动荡、社会环境一片复杂与混乱,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引起了欧洲的巨变,资产阶级同封建专制王朝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严重阻碍了欧洲政治、经济的发展。1815年,欧洲全面复辟,黑暗与沉寂的奥地利使舒伯特的幻想不断破灭,也让舒伯特的思想受到很大影响。18世纪70年代,文学领域的启蒙思想运动“狂飙运动”在德国声势浩大的进行,人们要求自由和解放,体现出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思想,去多艺术家和流派都开始活跃起来,这一文化思潮的兴起,为浪漫派奠定了基础。 二、舒伯特短暂的一生在长期聆听舒伯特的音乐中,弗兰克?舒伯特,(FranzSchubert,1797---1828)奥地利早期浪漫主义作曲家,他出生在世界闻名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一个郊区家庭,自然从小就受到音乐的影响。钢琴和小提琴的启蒙教育来自父亲和兄弟。当地管风琴教师教他复调对位和管风琴,在寄宿学校接受了德奥民族文化教育。从小的音乐及文化的训练都是舒伯特一生宝贵的经历,也为他今后的发展铺好了道路。由于家境清贫为减轻家庭的负担,16岁的舒伯特离开学校,成为一名助理教师和一名私人钢琴教师,收入微薄。但在此期间,舒伯特坚持作曲,二十岁,写了数百首歌曲,五交响乐,十五钢琴奏鸣曲和其他作品。舒伯特坦言“我的作品是从我的智慧和痛苦中产生的。从中可以看出,舒伯特的音乐作品完全是他的内心情绪和精神的千变万化。 1825--1828年,舒伯特被贫穷和疾病缠身,从他的晚期作品中可以看出,就算喜悦与希望的背后都包含着无尽的无奈与感伤。1828年11月19日,舒伯特因伤寒缠身离开了人世间,一生清穷贫困。后来,根据他临终遗愿,把他安葬在了贝多芬坟墓的附近。对于舒伯特来说,生命是场旅行,一场冬天的旅行。让那自由的灵魂在那永恒的世界永远跳舞歌唱吧。 三、关于即兴曲 一提到舒伯特,人们首先想到的“歌曲之王”这个称号,但作为浪漫学派的第一人,他也使钢琴发展越来越多样化。舒伯特的钢琴作品可分为钢琴奏鸣曲和钢琴小品两大类,其中钢琴小品就是他在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始也是古典主义的突破,作曲家也开始真正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即兴曲》和《音乐瞬间》可以说是浪漫乐派钢琴小品的先驱。即兴曲第一组《四首即兴曲》(OP.90.D899)是舒伯特在1872年9完成的,同年12月完成第二组《四首即兴曲》(D142.D935)它们形式短小、织体朴素但构思严密、旋律带有歌唱性、和声变化多彩,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特殊的历史地位。即兴曲这一体裁虽不是舒伯特首创,但他把即兴曲这一体裁提高到很高的艺术水准并且明确了该体裁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影响了后来的作曲家们,肖邦、福列、舒曼、斯克里亚宾、柴可夫斯都采用了即兴曲进行创作。 四、舒伯特即兴曲的特点及演奏分析 4.1旋律的歌唱性:即兴曲都带有很强的旋律性和歌唱性,这根舒伯特音乐诗意的表现有关,作为“歌曲之王”,他在钢琴的创作中也受到了歌曲旋律的影响,其中表现在旋律的速度、音程的结构、变化多端的调性还有乐句的长短。旋律是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音乐的灵魂。舒伯特钢琴音乐是永恒的歌曲,他细腻地诉说着灵魂,完全是个人内心的歌唱,所可以说,歌唱性是舒伯特的一种本能,他将这种歌唱旋律和钢琴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这就是艺术最伟大的地方。在舒伯特即兴曲中,有无处不在的可以与他艺术歌曲相媲美的旋律。例如作品90号第二首《降E大调即兴曲》,全曲以三连音开始在快板旋律的起伏中可以找到舒伯特艺术歌曲《野玫瑰》和《蹲鱼》的影子,清晰而欢畅,如同小溪的流动。A部以8小节为一个乐句,每一个乐句都有新的进行和旋律的进行感。90号第三首《降G大调即兴曲》旋律极其优美,可以直接从惊艳的旋律中感受到舒伯特的无奈与悲伤。高声部的旋律荡气回肠,在几小节内情绪就能千变万化,有强烈的超时空空间的感受。所以乐曲一开始,内心应准备好三连音流动的节奏,演奏旋律要有均匀的跑动和连贯的呼吸。52小节是前面的不完全再现,应注意情绪和力度的变化,(62小节-68小节)使用特殊半音缠绕的方式,降音乐推向高潮,这时演奏者应加强大臂的力量和指尖的速度完成音乐的推动。 4.2和声的色彩性:和声的运用,是舒伯特钢琴作品创作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他的和声突破了古典主义的束缚,色彩多变、功能超前。在演奏中就更应仔细体会这种明暗的和声交替带来的无语言的心理变化,控制音响的大小对色彩进行描述与刻画。以(OP.90)第四首为例,主部由分解的十六分音符和低音的和弦组成。从降A音开始如流水般的下行,每一个乐句和声都在不断变化。(7-12)小节是(1-6)小节的变化重复,从13小节开始由前面的降a小调变成降C大调音色由柔变透,如同树上的绿叶由浅绿变成嫩绿色。到19小节又一个色彩转变,进入b小调和弦,和声效果由亮变暗,呈现出暗淡的橄榄绿树叶。23小节的和弦变化相当丰富,不断的阻碍经行到解决,色调慢慢暗沉下来。舒伯特的音乐就像阳光和阴影,在旋律的进行中飞快的交叉着,所以在进行演奏时,连接处和经过出的句子特别重要,需要我们好好把控。 4.3节奏的多样性:节奏是音乐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节奏它推动着音乐的进行,是音乐的动力,也是一种发展状态,具有很强时间感。在现代音乐作品中,可能没有旋律、和声、配器,但绝对不能没有节奏。在舒伯特的即兴曲当中有很多不同的节奏音型,大大地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1)三连音节奏 三连音节奏可以很好的推动音乐的进行,它没有旋律的重音,给人以流水、流星、瞬间的印象比较强,所以也更符合“即兴曲”这一体裁的风格,使音乐更有流动的美感。三连音在舒伯特即兴曲中随处可见,作品Op.90第1首和第2首使用最为频繁,第二首几乎全由三连音节奏型构成全曲,成了全曲的音乐动机,把整个旋律的线条放在了三连音节奏型当中。(2)伴奏音型的重复

摇篮曲》舒伯特教学设计

《音乐家舒伯特——摇篮曲》 二十九中小学韩爱萍 一、教学理念:以情育人 音乐能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拨动人的心弦,比其他艺术更能爆发出火花,因此,音乐被誉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我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充分享受参与音乐活动的美好、快乐等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其情感不断丰富和深刻,用“情感”架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让他们的情操受到陶冶、心灵得到启迪。在教学《摇篮曲》这节音乐课时,我始终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现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母爱的温暖,学会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 1、听“少年舒伯特”的故事,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学习他热爱音乐、坚持不懈的精神。 2、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感受母爱的温暖. 三、教学重难点: 体验《摇篮曲》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准确演唱《摇篮曲》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酝酿情绪: 1、导入新课:介绍舒伯特的故乡 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将到欧洲一个美丽的音乐城市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奥地利的音乐之城——维也纳。 2、学生观看课件,了解维也纳及金色大厅。 (二)自主学习,保持兴趣 1、观看连环画——少年舒伯特 师:在维出纳,诞生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等。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中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 2、学生观看课件,读一读,说一说:从舒伯特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师小结: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要像舒伯特那样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三)学习歌曲,感受体验:

1、教师讲述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故事: 舒柏特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之王”。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 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卜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一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 2、学习歌词: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师:读起这首小诗,我仿佛觉得自己是个睡在摇篮里的小宝宝,夜幕降临的时候,深兰色的天空中,星星眨着眼睛,耳边传来妈妈动听的歌声。 放歌曲范唱,学生静听《摇篮曲》。 师:听了这首《摇篮曲》你有什么感受?

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第一乐章的音乐特点分析及演奏分析

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第一乐章的音乐特点分析及演奏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14T15:19:07.59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中作者:刘沁沁 [导读] 本文选取舒伯特这首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进行分析研究,这首曲子以其独创性和深刻的哲理性成为舒伯特奏鸣曲中的精华之作。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本文选取舒伯特这首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进行分析研究,这首曲子以其独创性和深刻的哲理性成为舒伯特奏鸣曲中的精华之作。本文对《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的第一乐章对的音乐特点进行了一个大概的梳理,从旋律和和声的创作特点进行了一个分析。然后从在演奏这首曲子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个大概的阐述。 关键词:舒伯特;a小调奏鸣曲;音乐特点分析;演奏分析 一、音乐特点分析 1、旋律的创作特点 舒伯特作为浪漫主义乐派的先驱人物,他的音乐作品中到处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抒情气质。在他这首a小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中,被注入了温柔而细腻的心理描写,每一个音乐片段都能够体会到舒伯特内心细腻敏感的情绪变化。第一乐章开始是宁静、沉思、神秘的动机,“问答”式的主题一下子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了,这时候作曲家内心是平静中带有疑惑的,不禁让人联想到舒伯特声乐套曲中《冬之旅》“深思独白”的意境。随后,作曲家将这个动机渗透在其他的主题音乐中,展开了平静或激动或犹豫或鉴定的充分抒发,能够充分体会到作曲家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和情感交织。 2、强烈的力度对比 在这首a小调奏鸣曲中,各种力度层次的表现变换丰富并且对比强烈,给音乐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在短小的动机和乐节之间,还是较大的乐句和乐段之间,强烈的力度对比到处都可见。 3、和声的创作特点 (1)调性的转换特点 第一乐章展开部的发展部分的调性发展就较为丰富,主要脉络为C大调/a小调—D大调—f小调—#f小调—a小调,从f小调到#f小调半音关系转调的手法色彩性很强,是浪漫主义乐派的音乐创作主要标志之一。作曲家运用各种转调不仅仅是带来色彩上的对比和变化,也从音响上带来了强烈的新鲜感,使音乐的发展充满丰富的动力。 (2)变和弦的频繁使用 丰富又微妙的和声是舒伯特钢琴奏鸣曲非常重要的特点,为了使音乐获得强大的色彩效果和抒发情感,舒伯特频繁地使用变和弦,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经常看到变和弦的频繁使用。 变和弦的连续进行具有很强的色彩性,为音乐的发展带来了动力。也让这一跌宕起伏和不稳定的音乐具有一种忧伤的情绪。 跟古典主义相比,舒伯特作品的表现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充,他经常利用和声来表达浪漫主义作曲家特殊的情感如激动的爱、忧伤的情绪和心情上的孤独等等,这也显示了浪漫主义风格对表现手法的影响。 二、演奏分析 1、演奏中正确把握各种触键方式 触键方式可以从六个方面去把握:触键弧度、触键高度、触键力度、触键速度、触键深度和触键角度。 这是第一乐章一开始出现的“问—答”式主题,在情绪上,前两小节用pp的力度以叹息的音调表现出犹豫和软弱的情绪,后两小节用mf 的力度以柱式和弦做出了强有力的抗争。前两小节指尖触键应该轻巧细腻,运用“圆弧触键”的方式配合手腕的柔和带动,在pp的力度下控制好音与音指尖的连接,旋律的进行要平稳、连贯而又稍有迟疑。要做到这些首先触键弧度使用的是“圆弧触键的”方式,圆弧状即以手指一关节为基本,辅以掌、腕、肘、臂等其他部位加以实现。触键高度采用贴键演奏法,加强手指对键盘的控制力。演奏力度是pp,触键力度就用手指自然重量完全放松地集中到指尖。触键深度上每一个音都要把力量均匀集中到指尖,弹到键底。后两小节的柱式和弦演奏则需要运用大臂的力量送达到指尖发力,出来的声音应该饱满而坚定,触键高度也使用贴键,用一关节抓琴键。触键力度用整个手臂的自然重量完全放松直接集中到指尖。运用准确的触键方式清晰的勾勒出这一主部主题动机的双重性格特征,更准确地表达出作曲家内心世界矛盾冲突的两面性。 2、演奏中正确把握音乐发展的动力性问题 这首a小调奏鸣曲音乐发展有着强烈的动力性特征,作曲家通过各种多变的具有动力特征的节奏类型、不同的音乐发展手法、丰富的和声配置和多变的力度等等使得音乐的发展始终都充满着充足的动力。动力性的节奏变换贯穿始终。 如在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第二个音乐动机中变和弦以切分节奏的形式反复推进,并且把本来是强拍位置的变和弦以sf的力度连续加强,把切分节奏特殊的超强动力性发挥到了极致,推动音乐形象至高潮。 谱例: 不同的音乐体裁给音乐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这首奏鸣曲中,舒伯特给这四个乐章分别采用不同的音乐体裁,第二乐章是舒

舒伯特的《摇篮曲》教案1

歌曲《摇篮曲》课堂教学文字实录 教学内容:广东版第八册《摇篮曲》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突出了轻摇摇篮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一定对比,使歌曲洋溢出浓厚的母亲对孩子无限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的情感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1.了解舒伯特的艺术人生及在世界乐坛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与贡献。 2.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及气息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 3.感受《摇篮曲》的曲式结构、体裁形式、旋律风格。 教学重点:能控制自己的声音,地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唱好装饰音、附点音符。 教师准备:有关舒伯特音乐作品,以及《摇篮曲》的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舒伯特的生平事迹和有关故事;了解摇篮曲的特点。 教学方法: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对比法等。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是一节示范课教学,学生不是自己所教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以一首歌、一个故事、一位音乐家作为切入点。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组织的实效性,同时增加课堂趣味性,调动每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中间穿插音乐的创作的小故事,使学生了解解舒伯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演唱歌曲时以表现歌曲的情感为主线,在听、唱、看、比较中发展学生对歌曲中母爱的表现能力,知识技能学习与体验歌曲的情感中,感受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

舒伯特《即兴曲op142降B大调No3》作品分析和演奏

舒伯特《即兴曲op142降B大调No3》作品分析和演奏 开题报告 一、论文题目 舒伯特《即兴曲op142降B大调No3》作品分析和演奏 二、选题的意义 通过对本曲的背景和演奏技巧等方面的学习有利于加深我们对作曲家舒伯特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的演奏风格,通过对此作品的研究学习更好地把握即兴曲独有的自由体裁。 三、本课题具体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舒伯特《即兴曲D935op142 降B 大调No3》不仅仅在内容上具有一种美感,而且敢于突破传统即兴曲体裁的束缚,运用了很多的演奏表现技法。希望通过对该作品的研究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和音乐素养,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内涵和演奏技巧,从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精益求精,取得更大的进步。 以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本身进行文本分析,其次探讨降B大调即兴曲与艺术歌曲的关系和声乐性表现,最后阐述舒伯特音乐创作的声乐性表现在实际钢琴演奏中的运用。 三、研究的重点 根据舒伯特《即兴曲op142降B大调No3》作品从声乐性和艺术表现性上进行分析,将作品种的变奏和艺术表达与情感相联系,以及钢琴音乐的情感内容、主题形象与艺术歌曲相关联,来进一步探讨降B大调即兴曲与艺术歌曲的关系和声乐性表现。使我们形成分析作品的习惯,能对作品演奏方法与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 四、较之同类型文章的创新点 以一首舒伯特的变奏曲为研究对象,根据舒伯特艺术歌曲的作品分析,将音乐的艺术表现与情感相结合,并且在此基础上更多地注入自己的元素和特点,让

我们对钢琴演奏有更加深刻和清楚的认知,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艺术修养。 五、论文所解决的主要问题 舒伯特《即兴曲op142 降B 大调No3》不仅仅在内容上具有一种美感,而且敢于突破传统即兴曲体裁的束缚,运用了很多的演奏表现技法。而这些演奏的技巧和特点如何能够与乐曲旋律、情感方面相结合,这是对该作品分析要解决的问题。 六、主要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文献分析法。 通过阅读国内外与研究相关的文献、期刊杂志、阅读网络中相关的知识来了解论文的主题,增加知识储备,并对所获得资料、文献进行整理,成为论文写作的学术资料和理论基础,为后续书写奠定基础。 七、论文的基本内容及框架结构 1.摘要 2.关键词:舒伯特,即兴曲,艺术歌曲,声乐性,演奏 3.各章节题目及其以下分章节题目 一、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的音乐分析 1.“即兴曲”体裁的由来 2.舒伯特即兴曲音乐形态特征 (1)曲式结构 (2)音乐语言分析 二、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声乐性表现和特色 1.旋律抒情性、歌唱性 2.和声运用的色彩性 3.调式调性转化的多样性 三、舒伯特即兴曲的演奏

2015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六课《摇篮曲》教案

第6课摇篮曲 《摇篮曲》教案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为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 x . x | ,突出了轻摇摇篮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对比,使歌曲洋溢浓厚的对母亲对孩子无限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的情感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1、崇敬世界歌王舒伯特,了解舒伯特的艺术人生及在世界乐坛上的辉煌成就与贡献,热爱音乐的情感得到深化。 2、感受舒伯特音乐的魅力,深化经典歌曲《摇篮曲》所表达的真挚、纯洁、深沉的母爱情感,能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及气息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 3、感受《摇篮曲》的曲式结构,体裁形式。旋律风格及不同艺术形式表现摇篮曲的不同魅力。 教学重点:能控制自己的声音,利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唱好装饰音、附点音符。 教师准备:有关舒伯特音乐作品CD光盘《摇篮曲》 学生准备:了解舒伯特的生平事迹和有关故事;复习以前唱过的摇篮曲。 教学过程: 一、聆听故事,感悟舒伯特的艺术人生。 1、抒发母爱 教师启发:世界上有一种爱是最崇高、最纯洁、最伟大的,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是什么爱吗?(学生小组议论,个人充分发表意见,交流看法) 师:是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说到母爱,在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中,我们常常都可以见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欣赏母亲摇着摇篮,小宝宝静静安详地睡觉的情景图片,联想、回忆自己童年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