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李斯特 改编舒伯特即兴曲 作品90号4首 作品142号4首 共8首 S565b Schubert's Impromptus OP90 OP142 liszt

李斯特 改编舒伯特即兴曲 作品90号4首 作品142号4首 共8首 S565b Schubert's Impromptus OP90 OP142 liszt

李斯特 改编舒伯特即兴曲 作品90号4首 作品142号4首 共8首 S565b Schubert's Impromptus OP90 OP142  liszt
李斯特 改编舒伯特即兴曲 作品90号4首 作品142号4首 共8首 S565b Schubert's Impromptus OP90 OP142  liszt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魅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58188202.html,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魅力 作者:李逸文 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8期 1.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分类 李斯特一生共创作了数百首改编曲,占其作品总量的一大半。这其中有改编自他自己的作品,也有改编自其他作曲家的作品。有将交响乐弦乐作品改编成钢琴曲的,也有将钢琴独奏曲改编成交响乐的。这些改编曲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李斯特钢琴改编曲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1.1 器乐改编曲 这类改编曲将在其他器乐上演奏的作品改编成钢琴演奏作品。例如:根据帕格尼尼24首小提琴独奏随想曲中《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钟声回旋曲》改编的帕格尼尼钢琴练习曲《钟》;根据巴赫《六首管风琴序曲与赋格》、《g小调管风琴幻想曲与赋格》改编的同名钢琴曲等等。 1.2 交响乐管弦乐改编曲 通常交响乐队演奏的交响乐气势辉煌,但由李斯特这位改编大师之手改编成的钢琴曲同样丰富多彩,华丽绚丽,有其独特的魅力。例如:贝多芬创作的九部交响乐、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等。 1.3 艺术歌曲改编 浪漫主义时期舒伯特、舒曼甚至肖邦等人都创作了大量优美动听的艺术歌曲,李斯特又将这些优秀的歌曲改编成独具特色的钢琴作品。例如:舒伯特《冬之旅》《美丽的磨坊女》 《流浪者幻想曲》《天鹅之歌》《水上吟》《魔王》;根据舒曼的《奉献》《春之夜》改编的钢琴独奏作品;肖邦的《春天》《喜悦》,以及门德尔松、罗西尼等多位作曲家的歌曲都被改编成为优秀的钢琴作品。 1.4 歌剧改编曲 歌剧改编曲是李斯特所有改编曲中数量最多,也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改编曲。在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类作品有:根据威尔第歌剧《弄臣》改编成为的《弄臣幻想曲》;通过对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改编而成的《费加罗婚礼主题幻想曲》;以歌剧《唐璜》为背景而改编成为的《唐璜的回忆》等等。 2.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历史背景

李斯特晚期作品分析

A Pioneer of Impressionist Music—The Analysis of the Later Works of Liszt 印象主义音乐的先声——李斯特晚期作品分析 As a pianist, composer, conductor, music educator and social activist in Hungary,Franz Liszt was one of the people whose businesses were most brilliant during the Romanticism period.Well known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Liszt’s music ideas and practices were famous for originality and prospective , especially his later piano works were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in quality.Today, I report on the topic of Liszt’s late piano works after the 1860s, while the focal point is his creation after the 1880s, with emphasis on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harmony and musical form,and compare his creative techniques with 20th century impressionist piano works. 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Franz Liszt是浪漫主义时期事业最辉煌的人之一。众所周知在西方音乐史上,Liszt的音乐创作思想与实践以原创性和前瞻性著称,特别是其晚期钢琴作品具有与以往不同的品质。今天,我报告的主题就以Liszt晚期——即19世纪60年代以后的钢琴作品为研究对象,而重心是其80年代以后的创作,重点在分析和研究和声与曲式,并将其创作技法与20世纪印象派的钢琴作品相比较。 From the early quest of virtuoso playing and the middle exploration of program music, to seeking solace in religious music later, the focus of Liszt's musical career changed https://www.sodocs.net/doc/c58188202.html,paring with the previous works,his later works were very different, the musical language became bitter, and used a series of unconventional techniques as a form of expression,which was not only relating to his courage to reform, respected and innovative musical ideas,but also connecting with Liszt's ill-fated destiny. Consistent with the vast majority of romanticists , Liszt insisted the theory called heteronomy of musical aesthetic. Although this concept hadn’t been used as a special aesthetic terminology, most of the composers of this period considered that music performed something other than pure tone, the content of music was an expression of emotion. So most people with romantic ideals advocated subjective feelings of expression, full of love of nature and fantasy of the future. So whether they were virtuoso playing skills, or techniques to subvert the traditional composition, in Liszt’s opinion, which was the need to express themselves. From this perspectiv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szt's musical language during his early and later period was ultimately a change of his inner feelings in his outward manifestation. 从早期对演奏炫技的追求,到中期对标题音乐的探索,再到晚期在宗教音乐中寻求安慰,Liszt音乐生涯的重心转变很大。与前期作品相比,他的晚期作品大相劲庭,音乐语言变得苦涩,并且采用一系列突破传统的技法作为内容表达的形式。这与他勇于革新。推崇创新的音乐理念有关,也与其命运多舛有关。与绝大多数浪漫主义者相一致的是,Liszt坚持着音乐美学上的他律论(heteronomy)。虽然这一概念当时还未被作为一个专门的美学术语来使

舒伯特即兴曲

舒伯特的钢琴独奏作品中,最优美纯洁的,便是8首“即兴曲”(impromptus)了。它们不仅旋律美,意境更美,有田园风光、小桥流水、花前月下,更有天堂般的太虚幻境。在我们听过的所有的钢琴独奏作品中,最为倾心的,除了肖邦的夜曲外,恐怕就是这些“即兴曲”了。拿来给入门者欣赏最合适,能让他们在接触更复杂的作品前先充分领略钢琴独奏音乐之美。 舒伯特的即兴曲有两组,每组四首,共八首。第一组作品90(D899),第二组作品142(D935),均作于1827年,即作曲家逝世的前一年。富有悲剧意味的是,写于舒伯特30岁的这些东西已经是他的晚期作品了!和舒伯特同期创作的“音乐瞬间”(作品94)一样,它们都是为钢琴写的抒情性短曲,5-10分钟,即兴成分很强,而曲式简单,大都是三段体或变奏曲,不采用较为复杂的奏鸣曲式。正因其旋律抒情、结构简单,也不企图表达什么复杂的内容,把它们当作浪漫小品就行了,不费心思,人人都能接受。 “即兴曲”作品90的第一首是十分自由的变奏曲,C小调,4/4拍。乐曲的开头效果别致,八度强奏的轰鸣过后,全曲的主题却以清淡安详的弱奏陈述,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十分动听的主题简单易记,既朴素又纯美,然而长达十来分钟的整首作品却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构架起来的。仔细听主题的初次陈述。第一句有意用单音弹奏,不加任何和声,如果钢琴家的音色足够柔美,那可真有点如梦似幻的意境了。第二句才加上淡淡的和声伴奏,且用断奏手法以求变化。有人把这第一句形容为河流的源头那一滴滴泉水清冷地涌出,传神之至。在主题一次次地复述变化中,和声逐渐丰富起来,回音、装饰音使旋律发生了细微的色彩变化,力度的强弱交替蕴含着深邃的诗意。这时候,滴滴泉水已汇聚成了小河,在微风吹送下奔涌向前。和一般变奏曲不同的是,这个主题的形貌始终没有很大的变化,除了个别乐句外,情绪几乎总是那么平和安详,超脱凡尘。主题的速度、节奏也没有多大变化,而每一次的和声、调性均有细致的改变。其中,左手三连音伴奏下的那次变奏最为迷人,洋溢着浪漫情调。乐曲悠缓的流淌中,主旋律忽又移到左手低音域,三连音换到右手高音区,给主题带来丰富的音色变化。乐曲末尾,主题回归原貌,以柔弱的音色向听众依依惜别,余味无穷。

李斯特

弗朗兹·李斯特 (1811.10.22--1886.7.31) 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弗朗兹·李斯特于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雷定(Raiding, Hungary)。当时匈牙利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李斯特的父亲是匈牙利人,母亲是奥地利的日耳曼族人,因此他有两个名字,分别是匈牙利和德语两种拼法。李斯特从小随母亲说德语,直到晚年才学会用匈牙利语写作。 李斯特六岁起开始学习音乐,并于此后不久移居维也纳,曾先后作为萨里埃里(Antonio Salieri,或译萨列里)、车尔尼(Carl Czerny)、雷哈、巴埃尔的弟子。 1823年,李斯特来到巴黎,受雨果、拉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向往资产阶级革命。在音乐上他主张标题音乐,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交响诗共十三部。 李斯特还受帕格尼尼的影响,创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十首钢琴练习曲。他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习气相对立的新的浪漫主义原则,并支持阿尔贝尼斯、斯美塔那、肖邦、柏辽兹、瓦格纳等作曲家的创作。相传贝多芬听了他的演奏后,非常赞赏他的天才,曾上台拥抱亲吻李斯特,这成为李斯特音乐成长的佳话。 1848年起他常住魏玛(Weimar),担任了魏玛宫廷乐长,并经常来往于罗马(Rome)、布达佩斯(Budapest)之间。1876年他创建了布达佩斯国立音乐院并任院长。 1886年7月31日李斯特因肺炎死于拜罗伊特(Bayreuth)。 李斯特创作活动的进步的民主主义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匈牙利的民族解放运动相联系的。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是和李斯特的名字分不开的,正如圆舞曲和施特劳斯、交响曲与贝多芬的名字分不开一样。李斯特的作品多姿多彩、极富想象力,充分挖掘了钢琴的音响功能,对演奏者的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钢琴家,他对键盘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他的后期作品中最早使用了20世纪才普遍采用的和声语言。它的钢琴曲已列入世界古典钢琴曲的文献宝库。 李斯特所创作的十九首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些作品不但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而且,为狂想曲这个音乐体裁创作树立了杰出的音乐典范。这些作品部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和发展而成的,因而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这些乐曲结构精炼、乐思丰富活跃,音乐语言与音乐表现方法同匈牙利乡村舞蹈音乐和城市说唱音乐有密切联系,乐曲的形式虽然不时的变化,可是音乐形象始终鲜明而质朴,体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统一。 他是最早把匈牙利民族音提高到世界水平的民族音乐家,他有爱国思想和民主思想,有积极要求变革生活的热情,也有怀疑和失望的消极情绪,但占主要地位的常常是前者而不是后者。李斯特是肖邦的同代人,但他离开祖国的时间比肖邦更早,因此,他的思想和创作不能简单地纳入“民族乐派”。然而,作为一个匈牙利人,李斯特对祖国的事业真诚关注;民族的历史和英雄人物,民间音乐的音调和节奏,在他的创作中都得到生动的反映和运用;加之他对东、北欧及俄罗斯青年作曲家的大力提携和鼓励,使他在欧洲民族乐派的发展上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他的祖国,人民始终尊崇他为伟大的“民族艺术家”。 李斯特创造了交响诗的形式,他一共创作了13首交响诗,又是现代钢琴技术的创追者之一。

李斯特12首超级练习曲

第一首:Prelude.presto 前奏曲 此曲非常的短,一分钟左右,引子主题。 第二首:Molto vivace 甚快板 这是比较平缓、沉闷的一首,两分多钟,显然已经有切入正题的迹象。 第三首:Paysage.Poco adagio 风景 旋律比较优美的一首。虽标为风景,可节奏还是比较压抑。象策马慢行于田园乡下。结尾处略有小高潮。音乐充满了作者无数的"扪心自问"的感觉。 第四首:Mazeppa.Presto 马捷帕 开始有标准的李斯特风格,演奏者也必须开始炫技,因为难度加大。有大量的装饰音。一共有七分多钟中段旋律有些高雅的伤感,平静而又忧伤。最后复转入激烈。 第五首:Feux follets.Allegretto 鬼火 果然非常诡异神秘的一曲!单一主题,用长调。有大量重复的音。比较短,只有4分多钟。曲子蕴涵嘲讽和一种不知名的鄙视 第六首:Vision.Lento 幻影 比较单调,节奏激荡但不快。这一曲是为整个练习曲进入高潮的铺垫。中段音乐比较灵活,如果看现场,可以看到演奏者翻飞的手指,像幽灵在跳舞。后段越来越快,音调也越来越高。最后在最高处嘎然而止。 第七首:Eroica,Allegro 英雄 这是悲剧的英雄,但依然让人无限崇拜。近5分钟长。琴声如歌如泣。低沉的音乐永远也掩盖不了英雄眼神中的希望和怒火。最后给人以光明,音域一下子开阔。这一曲旋律非常优美。 第八首:Wilde jagd.Presto furioso 狩猎 高潮之一。演奏难度非常大的一首。一直非常快,非常激烈。但快速却依然优美,让人如醉如痴。音乐中似乎不光有狩猎,还有风景如画的描写。真正的让人身心放松。这也是旋律非常优美的一曲。 第九首:Ricordanza.Andamtino 回忆 两首最有名的超级练习曲之一。柔情绵绵,平静得近乎沉默的回忆。有11分钟之长。有一段极浪漫的旋律被人称为"古典音乐中最美的一小节"。这是对过去美好的留恋和回忆,丝毫不带任何不愉快的幻想。 第十首:Allegro agitato molto 激动的快板 非常精彩的一首,我个人比较偏爱的一首。基辛也最喜欢这首。钢琴的音色之美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的体现。这是夹在两首最高潮音乐之间的一首,因此在主题上可以说是什么都有,有一种无言的上进心支配着作曲者。 第十一首:Harmonies du soir.Andantino 黄昏的和谐

李斯特生平介绍

李斯特生平介绍 1811年10月22日出生于雷汀。 1820年拜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为师学习钢琴演奏。 1826-1851年创作了《十二首超技练习曲》 1828年在巴黎定居,在住处教授音乐。 1831年帕格尼尼来到巴黎,他极大地启发了李斯特的想像世界和音乐世界。 1830年出席聆听了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首演,并将其改编成钢琴曲。 1833年在肖邦的巴黎寓所中邂逅了玛丽·达古伯爵夫人。俩人去日内瓦同居。 1837年创作《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玛丽在意大利科摩生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女儿科西玛。 1840年结识罗伯特·舒曼和理查德·瓦格纳。 1842年与玛丽的关系终止。 1847年到基辅演出时,邂逅卡洛琳·冯·赛因-维特根斯坦公主。 1848年创作《前奏曲》。 1851年创作《玛捷帕》。 1852年创作b小调钢琴奏鸣曲。 1855年创作《但丁》交响曲。 1865年加入圣方济修会,并取得了神父的头衔。 1869年他的学生奥尔加成为他的新情人,这段恋情很快便结束。 1875年匈牙利李斯特学院创立。 1886年7月31日深夜在拜罗伊特去世。 弗朗茨·李斯特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雷汀,幼年即为神童,9岁时举行第一场钢琴独奏会。1821年去维也纳,随萨列里与车尔尼学习。1823年在巴黎、1824年在伦敦演出(受到英王乔治四世接见)。1823-1835年住在巴黎,与柏辽兹和肖邦以及文学界、绘画界名流交往。他享有风格趣味华丽非凡的钢琴炫技大师的声名,盛极一时。1833年起与玛丽·达古伯爵夫人同居,生子女三人,女儿科西玛先嫁比洛,后嫁瓦格纳。1840-1847年,在欧洲、俄国等地巡回演出,与卡洛琳·赛因·维特根斯坦公主同居。1848-1859年,任魏玛宫廷乐长,在此十年中指挥演出大量作品,特别是柏辽兹和瓦格纳的作品,使魏玛一跃而为显赫的音乐中心。1850年指挥《罗恩格林》的首演。这十年也是李斯特自己

解析李斯特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解析李斯特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丰富精神生活的方面,钢琴开始走入大众视野,作为著名音乐家的李斯特所创作的钢琴作品具有十分突出的个性特色,围绕着李斯特作品展开探析很有必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李斯特所创作钢琴作品具有的音乐特征,即标题性、文学性,接下来结合实际情况,以李斯特的演奏风格为切入点,展开了系统、深入的探究,最终得出民族音乐元素不容忽视、对演奏技巧引起重视等结论,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李斯特;钢琴作品;演奏风格 李斯特独树一帜的钢琴演奏风格,不仅给钢琴学习者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甚至还间接推动了欧洲钢琴演奏史的发展。在对李斯特的钢琴作品进行解析时,人们不光要关注其所处时代和生活背景,还应当对李斯特所独有的演奏风格引起重视,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李斯特的演奏风格加以掌握,另一个是深入探究其钢琴作品表达的内涵,对音乐在浪漫主义时期所处的地位进行充分感受,本文所探析内容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一、音乐特征 (一)标题性。作为李斯特所创作钢琴作品的显著特征,标题性的作用主要是为听众理解作品内容提供便利。李斯特在对作品进行创作时,常常通过融入其他表现手法的方式,加强作品具有的感染力及表现力。例如,在对《深林》进行聆听时,听众眼前会浮现出一幅绘制着山林景象的画卷,与自身内心深处的情感产生共鸣,《旅游岁月》组曲,则会使听众产生自然感和亲近感。由此可见,李斯特擅长将不同的音乐元素和创作技巧进行结合,形成能够直击听众心灵的强大力量,使听众对所聆听钢琴作品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二)文学性。李斯特的好友包括柏辽兹、肖邦等,正是因为这样,李斯特的作品才具有比其他作品更加突出的文学思想,在致力于强化曲调美感的基础上,赋予作品相应的思想内涵。艺术源自生活,音乐作为艺术的一部分,自然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对音乐作品进行创作时,李斯特会考虑到所处时代的特点,以此来达到凸显社会责任感的目的。例如,创作《山中所闻》的灵感是《八月的树叶》、创作《梅菲斯特圆舞曲》的灵感是《浮士德》等,需要注意一点,在改编上述文学作品的过程中,

舒伯特即兴曲(作品90)的特点及演奏分析

舒伯特即兴曲(作品90)的特点及演奏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18T10:14:37.343Z 来源:《知识-力量》4中作者:杨棕婷[导读] 了解一个时代的背景和社会环境是了解一位作曲家和一首作品的必要前提和重要途径。生活犹如照射着艺术家创作的一面镜子,每个人的身上 (四川师范大学,610101)摘要:了解一个时代的背景和社会环境是了解一位作曲家和一首作品的必要前提和重要途径。生活犹如照射着艺术家创作的一面镜子,每个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留着自身所处时代的印迹。在西方历史长河中,舒伯特也没能避免受到当时社会现状和文化冲击的影响。关键词:舒伯特;即兴曲;歌唱性;和声一、舒伯特时代背景十八世纪中叶欧洲社会各个阶层动荡、社会环境一片复杂与混乱,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引起了欧洲的巨变,资产阶级同封建专制王朝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严重阻碍了欧洲政治、经济的发展。1815年,欧洲全面复辟,黑暗与沉寂的奥地利使舒伯特的幻想不断破灭,也让舒伯特的思想受到很大影响。18世纪70年代,文学领域的启蒙思想运动“狂飙运动”在德国声势浩大的进行,人们要求自由和解放,体现出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思想,去多艺术家和流派都开始活跃起来,这一文化思潮的兴起,为浪漫派奠定了基础。 二、舒伯特短暂的一生在长期聆听舒伯特的音乐中,弗兰克?舒伯特,(FranzSchubert,1797---1828)奥地利早期浪漫主义作曲家,他出生在世界闻名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一个郊区家庭,自然从小就受到音乐的影响。钢琴和小提琴的启蒙教育来自父亲和兄弟。当地管风琴教师教他复调对位和管风琴,在寄宿学校接受了德奥民族文化教育。从小的音乐及文化的训练都是舒伯特一生宝贵的经历,也为他今后的发展铺好了道路。由于家境清贫为减轻家庭的负担,16岁的舒伯特离开学校,成为一名助理教师和一名私人钢琴教师,收入微薄。但在此期间,舒伯特坚持作曲,二十岁,写了数百首歌曲,五交响乐,十五钢琴奏鸣曲和其他作品。舒伯特坦言“我的作品是从我的智慧和痛苦中产生的。从中可以看出,舒伯特的音乐作品完全是他的内心情绪和精神的千变万化。 1825--1828年,舒伯特被贫穷和疾病缠身,从他的晚期作品中可以看出,就算喜悦与希望的背后都包含着无尽的无奈与感伤。1828年11月19日,舒伯特因伤寒缠身离开了人世间,一生清穷贫困。后来,根据他临终遗愿,把他安葬在了贝多芬坟墓的附近。对于舒伯特来说,生命是场旅行,一场冬天的旅行。让那自由的灵魂在那永恒的世界永远跳舞歌唱吧。 三、关于即兴曲 一提到舒伯特,人们首先想到的“歌曲之王”这个称号,但作为浪漫学派的第一人,他也使钢琴发展越来越多样化。舒伯特的钢琴作品可分为钢琴奏鸣曲和钢琴小品两大类,其中钢琴小品就是他在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始也是古典主义的突破,作曲家也开始真正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即兴曲》和《音乐瞬间》可以说是浪漫乐派钢琴小品的先驱。即兴曲第一组《四首即兴曲》(OP.90.D899)是舒伯特在1872年9完成的,同年12月完成第二组《四首即兴曲》(D142.D935)它们形式短小、织体朴素但构思严密、旋律带有歌唱性、和声变化多彩,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特殊的历史地位。即兴曲这一体裁虽不是舒伯特首创,但他把即兴曲这一体裁提高到很高的艺术水准并且明确了该体裁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影响了后来的作曲家们,肖邦、福列、舒曼、斯克里亚宾、柴可夫斯都采用了即兴曲进行创作。 四、舒伯特即兴曲的特点及演奏分析 4.1旋律的歌唱性:即兴曲都带有很强的旋律性和歌唱性,这根舒伯特音乐诗意的表现有关,作为“歌曲之王”,他在钢琴的创作中也受到了歌曲旋律的影响,其中表现在旋律的速度、音程的结构、变化多端的调性还有乐句的长短。旋律是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音乐的灵魂。舒伯特钢琴音乐是永恒的歌曲,他细腻地诉说着灵魂,完全是个人内心的歌唱,所可以说,歌唱性是舒伯特的一种本能,他将这种歌唱旋律和钢琴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这就是艺术最伟大的地方。在舒伯特即兴曲中,有无处不在的可以与他艺术歌曲相媲美的旋律。例如作品90号第二首《降E大调即兴曲》,全曲以三连音开始在快板旋律的起伏中可以找到舒伯特艺术歌曲《野玫瑰》和《蹲鱼》的影子,清晰而欢畅,如同小溪的流动。A部以8小节为一个乐句,每一个乐句都有新的进行和旋律的进行感。90号第三首《降G大调即兴曲》旋律极其优美,可以直接从惊艳的旋律中感受到舒伯特的无奈与悲伤。高声部的旋律荡气回肠,在几小节内情绪就能千变万化,有强烈的超时空空间的感受。所以乐曲一开始,内心应准备好三连音流动的节奏,演奏旋律要有均匀的跑动和连贯的呼吸。52小节是前面的不完全再现,应注意情绪和力度的变化,(62小节-68小节)使用特殊半音缠绕的方式,降音乐推向高潮,这时演奏者应加强大臂的力量和指尖的速度完成音乐的推动。 4.2和声的色彩性:和声的运用,是舒伯特钢琴作品创作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他的和声突破了古典主义的束缚,色彩多变、功能超前。在演奏中就更应仔细体会这种明暗的和声交替带来的无语言的心理变化,控制音响的大小对色彩进行描述与刻画。以(OP.90)第四首为例,主部由分解的十六分音符和低音的和弦组成。从降A音开始如流水般的下行,每一个乐句和声都在不断变化。(7-12)小节是(1-6)小节的变化重复,从13小节开始由前面的降a小调变成降C大调音色由柔变透,如同树上的绿叶由浅绿变成嫩绿色。到19小节又一个色彩转变,进入b小调和弦,和声效果由亮变暗,呈现出暗淡的橄榄绿树叶。23小节的和弦变化相当丰富,不断的阻碍经行到解决,色调慢慢暗沉下来。舒伯特的音乐就像阳光和阴影,在旋律的进行中飞快的交叉着,所以在进行演奏时,连接处和经过出的句子特别重要,需要我们好好把控。 4.3节奏的多样性:节奏是音乐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节奏它推动着音乐的进行,是音乐的动力,也是一种发展状态,具有很强时间感。在现代音乐作品中,可能没有旋律、和声、配器,但绝对不能没有节奏。在舒伯特的即兴曲当中有很多不同的节奏音型,大大地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1)三连音节奏 三连音节奏可以很好的推动音乐的进行,它没有旋律的重音,给人以流水、流星、瞬间的印象比较强,所以也更符合“即兴曲”这一体裁的风格,使音乐更有流动的美感。三连音在舒伯特即兴曲中随处可见,作品Op.90第1首和第2首使用最为频繁,第二首几乎全由三连音节奏型构成全曲,成了全曲的音乐动机,把整个旋律的线条放在了三连音节奏型当中。(2)伴奏音型的重复

李斯特钢琴独奏作品编号中文外文对照

钢琴独奏: S.139, 十二首超技练习曲, Douze études d'exécution transcendante (Transcendental Etudes) [final version, 12 pieces] (1852) 1. 前奏曲, Preludio 2. untitled (Molto vivace) 3. 风景, Paysage 4. 马捷帕, Mazeppa 5. 鬼火, Feux Follets 6. 幻影, Vision 7. 英雄, Eroica 8. 狩猎, Wilde Jagd 9. 回忆, Ricordanza 10. untitled (Allegro agitato molto) 11. 黄昏的和谐, Harmonies du Soir 12. 追雪, Chasse-Neige S.140, 帕格尼尼大练习曲, études d'exécution transcendante d'après Paganini [first version, 6 pieces] (1838) 1. étude No. 1 2. étude No. 2 3. 钟, étude No. 3/La campanella 4. étude No. 4 5. 狩猎, étude No. 5/La chasse 6. étude No. 6 S.144, 三首音乐会练习曲, Trois études de concert (Three Concert Studies) [3 pieces] (1848?) 1. 悲歌, Il lamento (The Lament) 2. 轻盈, La leggierezza (Lightness) 3. 叹息/大海, Un sospiro (A sigh) S.145, 两首音乐会练习曲, Zwei Konzertetüden (Two Concert Etudes) [2 pieces] (1862–63) 1. 森林的呼啸, Waldesrauschen (Forest Murmurs) 2. 侏儒之舞, Gnomenreigen (Dance of the Gnomes) S.160 - S.163, 旅行岁月/巡礼之年, Années de pèlerinage (Years of Pilgrimage): S.160, 第一年:瑞士, Première année:Suisse (First Year:Switzerland) [9 pieces] (1848–55) 1. 威廉·退尔教堂, Chapelle de Guillaume Tell (William Tell's Chapel) 2. 瓦伦城之湖, Au lac de Wallenstadt (At Lake Wallenstadt) 3. 田园, Pastorale (Pastoral) 4. 泉水边, Au bord d'une source (Beside a Spring) 5. 暴风雨, Orage (Storm) 6. 奥伯曼山谷, Vallée d'Obermann (Obermann's Valley)

论李斯特十二首《超级练习曲》S

论李斯特十二首《超级练习曲》S.139的创作及技术 要点(一) 李斯特的十二首超技练习曲(Etudes D`Execution Transcendante)是19世纪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代表作之一,其艰深的技巧、辉煌的音乐会演奏效果、诗情画意般的描绘使这部作品成为19世纪钢琴音乐的里程碑。这部作品李斯特总共写了三个版本:初稿完成于1826年李斯特在法国南部旅行期间,在马赛的波亚斯洛出版社以作品6出版,采用的是车尔尼式的手指训练技术,但已具备后来的超技练习曲音乐主题的雏型,属于李斯特青年时期的习作。第二稿修订于1837年,由意大利的黎柯第出版社出版,题献给车尔尼。在这一稿中,李斯特将青年时代的简单习作作炫技性发展,并改写了其中三首,改动幅度之大,完全像是新作,降E大调练习曲的引子引用了李斯特早期创作的一首歌剧幻想曲的前奏部分。最后一稿完成于1852年李斯特与卡洛琳公主在魏玛时期,由莱比锡的布莱特科普夫出版社出版,并被冠以《超技练习曲》的标题。这套练习曲集的调性布局为:由C大调开始,加上关系小调,作五度圈的左迴转6次(与肖邦的24首《前奏曲》Op.28不同,肖邦前奏曲的调性安排是以C大调开始,加上关系小调,作五度圈的右迴转12次并遍及24个大小调),以调式色彩中最温暖(降D大调)与最悲情(降b小调)的一组调性结束。其中十首被加上了文学性的标题:第四首被取名为《玛捷帕》,此曲完成于第二稿与第三稿之间,上有题献给维克多·雨果的小标题。其余几首练习曲的标题也与雨果的诗歌标题相关联,如第三首《风景》、第六首《幻影》。第八首《狩猎》描绘了一个德国古老的神话:在英格兰,一群猎人跟随亚瑟王打猎,他们纵马驰骋,在喊叫声与鞭子抽打声中追逐猎物。第十一首《黄昏的谐音》与波德莱尔的诗歌并无关联,曲中的钟声、迷人的旋律和忧郁的色彩与诗歌毫不相同。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研究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研究 内容摘要】弗朗茨?李斯特是浪漫主义后期的音乐 巨匠。在他诸多类型的音乐创作中,改编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文章从钢琴改编曲的定义入手,就李斯特改编曲的创作背景、创作特点等进行具体分析,以期使人们对改编曲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知。 关键词】李斯特钢琴改编曲整体认知 钢琴改编曲是钢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有着丰厚而 独特的艺术价值与魅力。在钢琴改编曲的发展过程中,李斯特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创作出的大量改编曲目,使他的音乐创作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值得我们进行长期且深入的研究。 、钢琴改编曲的含义 所谓钢琴改编曲,是指将由他人或自己创作的器乐、声 乐作品改编为钢琴作品的形式和过程。通俗来说,就是用钢琴的形式来演绎和表现非钢琴作品。早在14 世纪,欧洲就出现了改编乐谱的文稿。在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很多名家如巴赫、莫扎特等,也都将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在钢琴上进行了全新的表现。而到了浪漫主义时期,舒伯特、舒曼、门德尔松等人均有改编曲问世。直到李斯特的出现,改编曲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创作概述 李斯特,1811 年10 月出生于匈牙利,自幼学习音乐, 并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在钢琴学习过程中,他曾接受过奥地利钢琴家卡尔?车尔尼的长期指导,并受到了音乐家贝多芬的首肯。从1838 年开始,李斯特开始以职业演奏家的身份在欧洲各地巡演,并在此期间创作出了大量的改编曲,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首先是器乐改编曲,主要包含六首《管风琴前奏曲与赋格》《g 小调管风琴幻想曲与赋格》等。其次是交响乐或管弦乐改编曲,主要包含贝多芬的九部交

响乐、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等。再次是艺术歌曲改编曲,主要包含舒伯特的《小夜曲》《圣母颂》,舒曼的《春之夜》,肖邦的《少女的祈祷》《春天》等。最后是歌剧改编曲,主要包含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瓦格纳的《漂泊的荷兰人》、威尔第的《弄臣》等。 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都是其他音乐家难以企及的。 三、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创作背景 一)浪漫主义思潮的盛行 浪漫主义思潮是西方艺术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思潮之一。 它对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具体到艺术创作中,该思潮主张将情感的抒发视为创作的最终目的,为此要在题材、结构、技法、表演形式等多方面进行

李斯特的作品列表

1.1 Opera(歌剧) ?S.1, Don Sanche, ou Le chateau de l'amour (1824–25) 歌剧《唐切桑》 1.2 Sacred Choral Works(神圣的合唱作品) ?S.2, The Legend of St. Elisabeth (1857–62) 清唱剧《圣伊丽莎白传奇》 ?S.3, Christus (1855–67) 清唱剧《基督》 ?S.4, Cantico del sol di Francesco d'Assisi [first/second version] (1862, 1880–81) 清唱剧《阿西西的圣方济圣歌》 ?S.5, Die heilige C?cilia (1874) ?S.6, Die Glocken des Strassburger Münsters (Longfellow) (1874) ?S.7, Cantantibus organis (1879) ?S.8, Missa quattuor vocum ad aequales concinente organo [first/second version] (1848, 1869) ?S.9, Missa solennis zur Einweihung der Basilika in Gran (Gran Mass) [first/second version] (1855, 1857–58) ?S.10, Missa choralis, organo concinente (1865) ?S.11, Hungarian Coronation Mass (1866–67) ?S.12, Requiem (1867–68) ?S.13, Psalm 13 (Herr, wie lange ?) [first/second/third verion] (1855, 1858, 1862) ?S.14, Psalm 18 (Coeli enarrant) (1860) ?S.15, Psalm 23 (Mein Gott, der ist mein Hirt) [first version: chorus, soloist & orchestra] [second version: chorus, soloist & violin, piano, harp, organ] (1859, 1862) ?S.15a, Psalm 116 (Laudate Dominum) (1869) ?S.16, Psalm 129 (De profundis) (1880–83) ?S.17, Psalm 137 (By the Rivers of Babylon) [first/second version] (1859–62) ?S.18, Five choruses with French texts [5 choruses] (1840–49) ?S.19, Hymne de l'enfant à son réveil (Lamartine) [first/second version] (1847, 1862) ?S.20, Ave Maria I [first/second version] (1846, 1852) ?S.21, Pater noster II [first/second version] (1846, 1848) ?S.22, Pater noster IV (1850) ?S.23, Domine salvum fac regem (1853) ?S.24, Te Deum II (1853?) ?S.25, Beati pauperes spiritu (Die Seligkeiten) (1853) ?S.26, Festgesang zur Er?ffnung der zehnten allgemeinen deutschen Lehrerversammlung (1858) ?S.27, Te Deum I (1867) ?S.28, An den heiligen Franziskus von Paula (b. 1860)

舒伯特《即兴曲op142降B大调No3》作品分析和演奏

舒伯特《即兴曲op142降B大调No3》作品分析和演奏 开题报告 一、论文题目 舒伯特《即兴曲op142降B大调No3》作品分析和演奏 二、选题的意义 通过对本曲的背景和演奏技巧等方面的学习有利于加深我们对作曲家舒伯特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的演奏风格,通过对此作品的研究学习更好地把握即兴曲独有的自由体裁。 三、本课题具体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舒伯特《即兴曲D935op142 降B 大调No3》不仅仅在内容上具有一种美感,而且敢于突破传统即兴曲体裁的束缚,运用了很多的演奏表现技法。希望通过对该作品的研究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和音乐素养,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内涵和演奏技巧,从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精益求精,取得更大的进步。 以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本身进行文本分析,其次探讨降B大调即兴曲与艺术歌曲的关系和声乐性表现,最后阐述舒伯特音乐创作的声乐性表现在实际钢琴演奏中的运用。 三、研究的重点 根据舒伯特《即兴曲op142降B大调No3》作品从声乐性和艺术表现性上进行分析,将作品种的变奏和艺术表达与情感相联系,以及钢琴音乐的情感内容、主题形象与艺术歌曲相关联,来进一步探讨降B大调即兴曲与艺术歌曲的关系和声乐性表现。使我们形成分析作品的习惯,能对作品演奏方法与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 四、较之同类型文章的创新点 以一首舒伯特的变奏曲为研究对象,根据舒伯特艺术歌曲的作品分析,将音乐的艺术表现与情感相结合,并且在此基础上更多地注入自己的元素和特点,让

我们对钢琴演奏有更加深刻和清楚的认知,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艺术修养。 五、论文所解决的主要问题 舒伯特《即兴曲op142 降B 大调No3》不仅仅在内容上具有一种美感,而且敢于突破传统即兴曲体裁的束缚,运用了很多的演奏表现技法。而这些演奏的技巧和特点如何能够与乐曲旋律、情感方面相结合,这是对该作品分析要解决的问题。 六、主要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文献分析法。 通过阅读国内外与研究相关的文献、期刊杂志、阅读网络中相关的知识来了解论文的主题,增加知识储备,并对所获得资料、文献进行整理,成为论文写作的学术资料和理论基础,为后续书写奠定基础。 七、论文的基本内容及框架结构 1.摘要 2.关键词:舒伯特,即兴曲,艺术歌曲,声乐性,演奏 3.各章节题目及其以下分章节题目 一、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的音乐分析 1.“即兴曲”体裁的由来 2.舒伯特即兴曲音乐形态特征 (1)曲式结构 (2)音乐语言分析 二、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声乐性表现和特色 1.旋律抒情性、歌唱性 2.和声运用的色彩性 3.调式调性转化的多样性 三、舒伯特即兴曲的演奏

李斯特全集

专辑英文名: 100 Best Liszt 专辑中文名: 李斯特百分百 艺术家: Various Artists 古典类型: 全集作品 资源格式: MP3 版本: [6 CD Set] 发行时间: 2011年08月23日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简介: 压缩码率: 192-320Kbps (VBR) 专辑介绍: ★这套录音为庆祝李斯特两百週年冥诞发行,由EMI旗下顶尖的乐手包括契可

里尼、有「李斯特再世」称号的季弗拉等人共同演奏,其中最特别的就是有一整张的艺术歌曲录音,这是一般最难听到的李斯特作品。 李斯特自称是「既是吉普赛人又是方济教派的修士」,这样复杂而且两面的性格,形成他作为浪漫乐派最具有特色的作曲家的总括,是非常适宜的,他的作品中有一种匈牙利吉普赛人的狂放和无羈,那些纵横於乐曲中的灵感,似乎就是在东欧的森林和田野里驰骋而来的营火和劣酒交错而成的狂闹歌声。 李斯特的作品数量非常庞大,且总类繁多,除了正式的交响曲因为和他的创作精神抵触而未涉猎外(但他还是写有两首作品以交响曲为名)、举凡协奏曲(三首钢琴协奏曲)、歌剧、神剧、艺术歌曲、钢琴独奏曲都留有名作。尤其是钢琴作品,数量更是惊人。他的「超技练习曲」和帕格尼尼主题练习曲(其中就包括著名的「鐘」,是知名的代表作)。与达顾特公爵的夫人相恋让他流亡瑞士意大利边境,激发他写下钢琴名作「巡礼之年」。之后他一度退隐,复出后重回阔别近十年的祖国匈牙利,听到当地的吉普赛人乐团,激发了他灵感,於是写下了近二十首的「匈牙利狂想曲」成为他管弦乐作品中最膾炙人口的杰作。一八四四年他在俄罗斯遇见了日后的终生伴侣:卡若兰公主,两人相偕私奔到威玛宫廷,写下了他著名的浮士德和但丁交响曲,以及两首钢琴协奏曲,和著名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另外,李斯特也是交响诗这种音乐型式的创始人,他将白辽士在幻想交响曲中所採用的固定乐念延伸到这些交响诗中,并据此发展出动机写作的手法。 这套录音为庆祝李斯特两百週年冥诞发行,由EMI旗下顶尖的乐手包括契可里尼、有「李斯特再世」称号的季弗拉等人共同演奏,其中最特别的就是有一整张的艺术歌曲录音,这是一般最难听到的李斯特作品。 To celebrate the 200th birthday of this master pianist and composer, this 6-CD set contains a diverse collection of the 100 best-loved masterpieces of Franz Liszt. The ?rst CD begins with complete performances of Liszt’s two piano concertos, both ?rmly established as staples of the concert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