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边界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边界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边界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边界

公共领域的关注背景:个体化、代议制(对古希腊政治生活的向往)

公民社会:国家——社会二元制

公共领域的理论综述:阿伦特的公共领域理论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公共领域的发展与历史渊源:一体——分化——融合(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发展现实:多主体、多中心治理(公民社会的高潮)(舆论领域——行动领域)

新媒介的发展——微博、论坛——既是机遇,也存在困境。

边界问题:不可能截然分开。存在着虚拟世界的自由进出,二者融合。但是理应存在二者边界,否则造成公共问题私化,或者私人问题公共化。(虚幻的繁荣(网络)、泛政治化)

可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公共领域问题的研究是否在一定程度是参与式民主对抗精英式民主的一把利剑?

其次,关于中国的公共领域问题,在深受“大政府主义“以及”集权主义“影响的中国是否能够孕育出自己的公共领域?中国的公民理性到底是何种程度?

最后,国家——社会两者的关系是否真如大家所说是一种对立和抗衡的状态?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边界探讨

关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探讨,较早涉及的是汉娜.阿伦特。尽管《极权主义的起源》、《人的条件》和《革命论》构成了阿伦特共和主义传统的完整理论链条,但是公共领域思想确实贯通这一理论大厦的主线。在她所描绘的古希腊时代到工业化时代的反差极大地历史长卷中,透露着她对已逝去的雅典公共政治生活的眷恋。

伴随着工业化时代的不断深入,自由主义与工商精神盛行于这个世界。我们逐渐进入这样一个时代,个体自由不断增加,民族国家、阶级、族群及传统所锻造的社会秩序不断衰微,个体自我实现的理想在社会中处于有利位置,人们选择和决定塑造其自身,个体成为自身的原作者,而将磋商公共问题视为浪费时间。托克维尔指出,个体是公民的头号敌人,因为无论个体聚集起来做什么公共事务,都会限制他们自由地追求自认为适合自己的东西,而且现代社会的个体往往对“公共利益”、“美好社会”、“公正社会”疑虑重重,除了对满足个体人身财产安全的事情之外,个体对“公共利益”是漠不关心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中的“公域”正被“私域”侵占了。

在面临着这样的社会现实与社会特征,阿伦特特别关注公共领域的复兴。公共领域是行动的场所,是行动者通过言行自我彰显、取得意义的空间,公共领域的遮蔽意味着主体的存在意义无处寻找。阿伦特认为,在公共领域健康发展的古希腊城邦中,经济活动被限制在私人领域中,公民在公共领域中能够平等对话,共同参与政治事务。这不仅易于形成共同观点,达成社会共识,而且也使个人在行动中获得了自由,从而使社会得以进步。但近代以来,随着公共领域的衰落,个人的独特性无法展现,政治蜕变成经济,代议制取代了公众协商。这不仅使相互孤立隔绝的个人完全丧失了判断能力而只能接受同一化的观点和规则,从而变成了“无思”“无能”的“单一化”的人,而且也使社会的共识因个人对政治的冷漠和被“代表”而无法通过协商得以形成,这是现代宪政危机的主要表现。而解决现代宪政危机并且铲除极权主义的根源,除了通过“革命行动”,复兴公共领域之外别无他途。

阿伦特根据人类活动的不朽性程度把人在世界中采取主动性的方式分为“劳动”(Labour)、“工作”(Work)和“行动”(Action)三种类型,与之相对应,人类活动的领域可分为私人领域(劳动)、社会领域(工作)和公共领域(行动)。在她看来,“劳动”是相应于人体生理过程的活动,它为生命过程供给生活必需品;“工作”是相应于人类存在的一种非天赋、非自然的个人创造性活动,它营造的是一个与自然界截然不同的“人工”世界;

“行动”则是唯一不需要借助任何中介而直接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活动。在古希腊罗马社会,这种公开的共同行动的形式就是政治活动,这种活动的范围便是公共领域。在阿伦特看来,公共领域是展现自我的地方“公共领域是为个性而保留的,它是人们能够显示出真我风采以及有不可替代性的唯一的一块地方。”私人领域主要涉及私有财产和私人空间,它是为个人生命的维持和避开公众注意的隐私需要而提供的一个可靠地隐蔽场所,也是进入公共领域的物质条件。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理论当中,公共领域是指独立于政治权力之外的,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干涉。哈贝马斯笔下的公共领域是政治的公共领域,这一领域介于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是个人与国家权力博弈的中间地带,在这里经过公众的自由讨论形成公共意见,以对国家权力施加压力。理想的公共领域是公共舆论的平台,这个平台是向市民社会开放的,是市民社会民主参与国家事务的一个契机。因此,公共领域的突出特点就表现为它的公共性。“而私人领域包括狭义上的市民社会,即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家庭以及其中的私生活也包括其中。政治公共领域是从文学公共领域中产生出来的;它以公共领域为媒介对国家和社会需求加以调节”。从哈贝马斯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似乎是存在着明显的界限,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要探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界限问题,只有理清和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历史沿革才能从中摸索出蛛丝马迹,有据可依。根据哈贝马斯的考察,公共领域的概念是18世纪才形成的,它肇始于人们对意见和公共意见的区分。也就是说,人们日常的闲言碎语可以作为意见,但是不能成为公共意见,只有来自于公众理性讨论才能产生公共意见。而公共领域的体制化则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在中世纪并不存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离,公共性主要附着于封建王权,到了18世纪晚期,“君主权利出现了相应的两极分化过程,它的明显征候就是公共财政从封建君主的私人家产中分化出来。官僚政治和军队(以及司法行政的部分),也从君主法庭的私人领域独立出来,公共权力机关成为自主的。最后,在封建等级方面,从统治集团分化而来的因素发展成公共权力机关和议会(部分地成为司法机关);从职业身份集团分化而来的因素——他们已经在城市行会和土地产业的分化中得到确认——发展成为资产阶级社会的领域,这个资产阶级社会将作为一个真正的私人自主权的领域面对国家。”由此可见,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在历史上并不是一开始就相对立的,在近现代以前,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没有严格的界限,阿伦特也认为,“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统治与被通知、政府与权力之类的概念,以及实施这些活动的井井有条的秩序,都是被认为是前政治的,属于私人领域而非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产生恰恰来自于私人领域的分裂,特别是封建王权的分化,原来属于私人领域的事务不断进入公共领域。“随着社会的兴起,也就是说,随着‘家务’或经济活动进入公共领域,家政管理以及一切前此与私人性家庭领域相关的活动变成了一桩“集体”的事情。在近代世界,这两个领域就如同川流不息的生命大河里的滚滚波涛不断地涌向对方。从私人领域分离出来的事务和只能逐渐形成了公共权力领域,私人领域由此退回到市民社会的范围之内,国家与社会相分离,“社会成了与国家相对立的一个私人领域,一方面,它清楚地从公共权力中分化出来,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风险之中,生活的再生产超出了私人家政的限制,在这个意义上,社会成为一个共同关心的对象。”由此可见,公共领域是从私人领域分化出来的,社会成为与国家对立的一个私的领域,公私界限才逐渐清晰。

但是,哈贝马斯认为理想的公共领域在欧洲历史上只存在过很短暂的一段时间,随着重商主义的兴起和批判型公众向消费型公众的转变,公共领域发生了结构性转型,私人领域不能解决的问题求助于国家,国家的权力介入私人领域。国家权力的介入,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融合导致了公共领域的重新封建化。在哈贝马斯看来,公共领域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而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市民社会,二是大众传媒。通过阿伦特和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历史上公私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公私相对并

相互界定对方,那种公私分明的理想时期只是很短暂的一个时期,商业逻辑和市场化最终吞没了公共领域。因而,在历史上,公私问题经历了一体——分化——融合的过程。

而在公私领域的融合的现代性进程当中,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是公共性过多,公共领域忽视并削弱甚至是侵犯了私人的权利;一种是公共性过少,公共领域中的秘密过多,公共失去了批评个人领域的原则性力量。换句话说,也就是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相互渗透导致了国家社会化,或者社会国家化,便直接导致了公共性面临危机的严重后果。但最令人担忧的便是社会的国家化,因为其致使公共性原则的不断消解而使公共领域的异化。

社会的国家化有的直接原因是私人领域受到传媒的越界与威胁,其后果不仅仅是个人隐私权得不到保护,而导致公共领域的伪公共化,传媒公共性的缺失。私人领域的凸显在媒介市场化、消费主义文化兴起、媒介去郑智化以及国家意识形态等多维权力塑造下,媒介一种主动的路径选择,传媒对私人领域的放大不仅规避了政治风险,而且可以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市场化逻辑下,国家和市场权力的介入,加上网络空间的开放和自由使得网络空间关于私人的题材和话语日益膨胀,私人领域越来越公共化,这种虚假繁荣看似个人权力得到了充分的运用,然而其背后是以另一部分人和更大的公共性原则丧失为代价。

历史地看,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彻底分割是不可能的,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严格划分私与公的界限也是难以实现的,但是理论上可以对公与私进行划分的。在法学领域内有着公法与私法的区分,简单说来,公法就是“关于公共权力机构的设置、官员组成及其产生方式、机构的权力及其限制等方面的法律。不同政府机构之间的权力分配及其相互作用方式、政府与私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也都属于公法的内容。”而私法就是“分配私人之间权力与义务的法律,不直接涉及公共权力的行使。”因而借鉴与公私法的区分,以公民所讨论的事务的性质来界定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则更为合理,这样也能更好地保护公民权利,并限制公共权力的行使。而且这种划分还必须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即理性的讨论。

关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相关问题的探讨,其实质是建立在“国家——社会”二元模式论理论基础之上的,公民社会兴起之后所关注到公民社会作用发生机制,也是治理理论中多中心、多主体治理的重要运转机制和应有之义。同时,从根本上来说,其探讨深刻地涉及到精英民主与大众民主的正当性与限度。代议制民主的限度在于其本身有可能会走向寡头政治,导致公民“被代表“,正如在《关于革命》中阿伦特指出:“作为一种统治机构,两党制既能证明其生存能力,同时也能证明其保障宪法上自由的能力。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两党制只能达到被支配者对支配者的某种程度的限制,而公民仍然不能成为公共问题的‘参与者’。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公民所期望的,充其量不过是‘被代表’而已。而这种民主主义,至少在观念上,是一种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利益进行支配的统治形态。这种统治,把人民的福利和个人的幸福当作主要目标,在这个意义上,它可以说是民主主义的;但与此同时,它又把公共幸福和公共自由变成少数人的特权,在这个意义上,它又可以成为是寡头政治。”托克维尔也曾经谈到代议制的问题,即日益官僚化的国家专制统治:一种巨大的监督力量凌驾在他们所有人头上,只对其舒适加以保障并监护其健康状况。这种力量具有专制性质,它无孔不入,定期出现,目光远大,且比较温和。如果父权最终是为了把孩子养育成人,那么它可以和父权相提并论;但不同的是,这种监督力量一直想把人们维持在一种孩提状态。涉及到关于大众民主限度的问题,密尔主张到,具有政治功能的公共领域不再主张消灭权力,相反,应当对权力进行分配;公众舆论成为权力唯一的约束机制。然而从此以后,人们务必要留心的是别让公众舆论的权力吞噬他所有的权力。政治问题不应当直接或间接地根据被压迫阶级的认识或意志加以决定,而应当根据特别适合这一使命的少数人经过充分思考所形成的观念来加以决定。托克维尔同样持类似观点,大众激情所主宰的公众舆论需要通过真正独立的公民的权威认识加以净化。

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交集

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交集 ——电影《杜拉拉升职记》所体现的传播理论探讨 姓名:李科学号:120216029 “伊丽莎白,现在我怎么才能保护你呢?”①这句话是德国著名的法学家和出版商戈德·巴修里斯(Gerd Bucerius)1965年对德国女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Elisbeth Noelle-Neumann)所说。后者由1980年出版了《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在这本书中作者详细的阐述了“沉默的螺旋”理论,此理论最早探讨的是1965年联邦德国选举时在最后阶段所出现的“民意雪崩”现象。书中诺依曼对舆论与大众传播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把舆论视为一种对人产生约束的机制,通过“问题出现—社会讨论—民意达成”来达成一种大多数人认可的公共意见。“沉默的螺旋”理论对个人和社会群体的舆论以及公共意见形成过程、规律进行了探讨与阐述。舆论是如何形成的?它在社会关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它是怎么对人产生约束力的?这些我们都可以结合电影《杜拉拉升职记》来分析。 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其一生不断的在与外界产生交流、互动。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即我们可以认为的社会公共领域,另一方面是人感性动物的内心世界,我们同样可以认为这是个人心理领域。这两个领域构成了整个广义上的社会环境,它们之间是不断重叠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而在这两个领域当中我们要看到舆论的控制作用。诺依曼的沉默理论模型中有四个可验证的假设,当中的一点是人的本质特性即对社会孤立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迫使人们站到胜利的一方。从某方面来讲这是个人处于社会中做出的对意见气候的判断,个人领域参与社会领域的变化,社会领域又反过来在影响个人领域,沉默数量在不断的加大。以上这些在现代化的公司中可以得到很好的验证。杜拉拉所在的DB公司是一家外企,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例如员工不能在公司内部进行恋爱。作为个人的你为了社会的某种规则例如养家糊口你得放弃你的一些主张,在公司这个全体中遵守一定的“社会规则”。正如诺依曼所说“有形的大众全体:个体生活在共同的基础上,并从被周围的观察中解脱”。②在这里诺依曼想要重点阐述的是来自“邻居的控制”,我们把它借鉴到公司这一群体中来而不是周围邻居。杜拉拉作为一个个体生活在公司这个共同的基础上,她是从周围的观察—社会规则中来进行解脱的,杜拉拉与男主人公王伟恋爱了但是他们却在公司形如路人,这体现了以上几点。 不管是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还是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他们都深度分析了从众形象的形成。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分析了趋同心理产生的原因,认为趋同心理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是群体产生的压力即占据大多数人的意见对选择产生的压力,内部原因是个人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判断所产生的信息压力即我们更容易选择我们认为对的一方,这点与诺依曼的人对意见气候有着明显的判断力有着相似的地方。而在一个公司里面分析从众现象的形成是再也恰当不过的。公司作为一个小型的群体和少数人控制大多数人的地方,舆论在这里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司会告诉你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公司会通过一些手段例如奖金、年假等来笼络一些人以此形成大多数,就这样公司内部就形成了一个意见气候,它试图告诉你老板是权威、你是在为我赚钱等。这些现象在你的脑海里形成了信息压力和群体压力,当然个人领域不一定会完全屈服公共领域的压力,当你足够到可以利用信息压力并对他人产生信息压力的时候你就占据了主动权,就像电影中的玫瑰逼迫老 ①【德】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著董璐译:《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1页 ②【德】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著董璐译:《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106页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简述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简述 摘要:市民社会理论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政治社会、经济社会和文化社会三个阶段,哈贝马斯在市民社会理论第三阶段即文化社会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公共领域理论。在哈贝马斯看来,公共领域是国家权力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缓冲地带,其核心诉求是通过观念和文化的力量对抗政治权力,用观念启蒙来影响公众和政治权力持有者,不断发扬和扩大民主。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对于规范政治权力、促进后发国家理解现代性问题、启示人类解放的途径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哈贝马斯;市民社会;公共领域 按照哈贝马斯的论述,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各种形态的国家主义。在西方,打着凯恩斯主义旗号的国家干预政策逐渐大行其道,名学宿儒绞尽脑汁为新兴的国家主义寻找学理上的论证和支撑;东方一些国家则以列宁主义为核心,建立起国家覆盖和管理社会生活所有领域的新制度。然而,当国家主义的弊端尽显无遗的时候,当国家和社会都不堪重负的时候,学术界又开始寻找一度迷失的市民社会理念,试图重建政治国家与社会的合理关系。在哈贝马斯看来,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分的现代性理想依然有着强烈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如何发挥市民社会的自治和自主量、如何复兴公共领域的理性的批判性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学术界重点探讨的问题。 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 (1)政治社会、公民社会和文明社会阶段。它主要包括古希腊和近代早期的市民社会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概念,就既有公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的意思,又指文明社会和道德社会。亚里士多德对城邦和家庭做出的区分,成为后世划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先声。受古典市民社会概念的影响,近代早期的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人都提出了在政治社会和自然社会二分中界定市民社会的主张。在这些理论家看来,在自然社会里,或者充满争斗,或者无法永远保持自由和平等的状态,所以人们需要通过缔结契约的方式来克服前政治和前国家的自然社会的弊端。(2)经济社会阶段。主要包括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他们的理论认为市民社会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自组织生活。他们的理论也是对现代社会日益被划分为经济社会和政治国家的社会现实的反映。但是,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的解放并不是人类的解放,市民社会的解放充其量不过是有财产的人的解放,而人类的解放需要通过市民社会的自我扬弃来实现。(3)文化社会阶段。主要包括葛兰西、法兰克福学派等从事文化批判和建构的学者与学派。在葛兰西看来,“市民社会所包括的不是‘整个物质关系’,而是整个思想文化关系;不是‘整个商业和工业关系’,而是整个知识和精神生活”。葛兰西开辟的市民社会理论成为后来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基础。哈贝马斯是当代市民社会理论的集大成者,他不仅在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共领域”概念,而且建设性地研究了公共领域的发展路径和结构转型,为后发国家理解现代性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自媒体能否成为公共领域

自媒体能否成为公共领域 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一般学者仅仅将自媒体定义为博客,因其传播方式为个人提供了生产、发布、接收信息的私密空间,兼具个人和公共两种特性。但我认为,不仅是博客,同样包括QQ传播,手机短信,手机上网等传播方式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自媒体的影子,它们都能够按照媒介的功能创造,传播,分享信息,都能够表达个人意见,故将其都认定为“自媒体”。按照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自媒体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即“自媒体时代”。 如今,博客、微博等自媒体传播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内容和方式。当人们在认识到这种“我们即是媒介”的“微特质”和“Twitter 般叽喳琐碎”的“微内容”正在形成一种巨大的合力改变人们生活的时候,这种惊喜是显而易见的。不管是呼吁慈善救助、发布新闻消息、促进B2B商业运营还是讨论时尚艺术、抒发个人情感、记录日常点滴,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媒介将生活传播、分享并发挥效用。同时基于此,现代公民社会更为重要的内容——公共领域也正在悄然成长,它的发展对于法治国家、传媒和公众的良性互动之价值更具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针对后期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的变化,基于前人观点,在1962年出版的《公共领域的结

构转型》一书中提出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说法。在哈贝马斯看来,公共领域就是与私人领域相对,公众对社会问题自由发表观点和看法,突出表现为对抗公权力的舆论领域。公共领域的最终目的就是公众对公共事务、公共权力进行理性思考和反思。 公共领域,这在中国学界已经是一个陈旧话题,但是随着互联网传播技术革命的深入越谈越新。新的网络技术赋予了普通网民进行网络内容创作的主体地位,民众从互联网的信息消费者变为信息生产者,这对于改变民众的信息传播观念和激发参与公共生活的热情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继BBS、博客的浪潮之后,微博作为自媒体的典型形式,近年来在中国网民群体中火速流行和蔓延,再次推动了虚拟空间社会生活公共化的趋势,从而将“公共领域”这一概念以更鲜明更丰富的形象拉进了人们的视野。 公共领域的建构基础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私人组成的公众,具有独立人格,能在理性基础上就普遍利益问题展开辩论;二是拥有自由交流、充分沟通的媒介;三是公众能就普遍利益问题自由辩论,充分交流,进行理性批判,达成共识进而形成公共舆论。简言之,公共领域的建构要有三个根基:公众、媒介、公共舆论。 在中国,自媒体如电脑、手机、笔记本等工具已不再是少数人拥有并控制的媒介。每个人都可能拥有新的传播工具,免费邮箱,博客、播客的零门槛化,匿名的论坛发言,私人化的短信发布等,都人人都涌入了一个共同的舆论平台上,成为公众里的一员。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多种传播技术的功能的不断完善和技术零门槛化,新颖性等

对于个性化推荐新闻的思考

对于个性化推荐新闻的思考 作者:王慧 来源:《传媒论坛》2019年第01期 摘要:个性化推送作为新兴媒体背景下一种新的新闻分发形式,对受众有着正反两方面的意义,无论是新闻定制,还是算法分发,其困境背后实际上是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工具理性与人文理性的永恒博弈。媒体应该对聚合类信息内容的把关,个性化推荐与人性化推荐相融合,推送未曾关注的领域,增加新闻偶遇的机会。以算法为主进行分发的新兴媒体同专业媒体应该共同满足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其中既包括个性化,也包括公共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唐纳德肖所提出的专业媒体与大众媒体纵横交错的“纸草社会”,在算法时代守望人的价值。 关键词:算法;人文理性;工具理性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01-00-02 个性化推荐新闻即根据用户的性别、年龄、自定义、访问信息类别需求倾向等特征来给用户推荐特定的信息内容,具有个性化、定制化、移动化、互动性等特点。正如“今日头条”APP 所说:“投其所好,送其需要”。个性化推荐新闻对受众有积极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新闻媒体仍应提供必要的社会公共信息,担任社会协调与整合的职责。而在CEO张一鸣看来,《今日头条》与传统媒体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算法。这款兴趣推荐搜索引擎应用的核心是算法,今日头条之所以能够洞察用户喜好,精准分发用户感兴趣的新闻,很大程度上与算法是分不开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探索有关这个算法王国的几个问题:媒体人的老帝国与算法技术新帝国的融合的前景(代价)是什么?对于受众有何影响,可能的误区在哪里?以下将以今日头条APP为例来探讨个性化推荐新闻对受众的影响。 一、算法于人之利 (一)满足分众化信息需求,精准分发,提高用户黏性 个性化推荐新闻基于计算机程序运作,提高了精准程度的新闻分发使得不同类型的内容信息被机器识别,推送给有着不同需求的受众,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面对大众传媒绝不是完全被动的,事实上受众总是自主地选择自己所好奇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信息。受众信息消费的选择范围也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不断扩大,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成为了媒体始终绕不开的话题。今日头条的slogan“你关心的,才是头条”这也充分体现了互联网思维的极致发挥。分配逻辑的首位是观众的需求,同时媒体的市场覆盖面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更是获得了受众认可,创始短短几年就对“腾讯新闻”等老牌新闻客户端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边界

公共领域的关注背景:个体化、代议制(对古希腊政治生活的向往) 公民社会:国家——社会二元制 公共领域的理论综述:阿伦特的公共领域理论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公共领域的发展与历史渊源:一体——分化——融合(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发展现实:多主体、多中心治理(公民社会的高潮)(舆论领域——行动领域) 新媒介的发展——微博、论坛——既是机遇,也存在困境。 边界问题:不可能截然分开。存在着虚拟世界的自由进出,二者融合。但是理应存在二者边界,否则造成公共问题私化,或者私人问题公共化。(虚幻的繁荣(网络)、泛政治化) 可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公共领域问题的研究是否在一定程度是参与式民主对抗精英式民主的一把利剑? 其次,关于中国的公共领域问题,在深受“大政府主义“以及”集权主义“影响的中国是否能够孕育出自己的公共领域?中国的公民理性到底是何种程度? 最后,国家——社会两者的关系是否真如大家所说是一种对立和抗衡的状态?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边界探讨 关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探讨,较早涉及的是汉娜.阿伦特。尽管《极权主义的起源》、《人的条件》和《革命论》构成了阿伦特共和主义传统的完整理论链条,但是公共领域思想确实贯通这一理论大厦的主线。在她所描绘的古希腊时代到工业化时代的反差极大地历史长卷中,透露着她对已逝去的雅典公共政治生活的眷恋。 伴随着工业化时代的不断深入,自由主义与工商精神盛行于这个世界。我们逐渐进入这样一个时代,个体自由不断增加,民族国家、阶级、族群及传统所锻造的社会秩序不断衰微,个体自我实现的理想在社会中处于有利位置,人们选择和决定塑造其自身,个体成为自身的原作者,而将磋商公共问题视为浪费时间。托克维尔指出,个体是公民的头号敌人,因为无论个体聚集起来做什么公共事务,都会限制他们自由地追求自认为适合自己的东西,而且现代社会的个体往往对“公共利益”、“美好社会”、“公正社会”疑虑重重,除了对满足个体人身财产安全的事情之外,个体对“公共利益”是漠不关心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中的“公域”正被“私域”侵占了。 在面临着这样的社会现实与社会特征,阿伦特特别关注公共领域的复兴。公共领域是行动的场所,是行动者通过言行自我彰显、取得意义的空间,公共领域的遮蔽意味着主体的存在意义无处寻找。阿伦特认为,在公共领域健康发展的古希腊城邦中,经济活动被限制在私人领域中,公民在公共领域中能够平等对话,共同参与政治事务。这不仅易于形成共同观点,达成社会共识,而且也使个人在行动中获得了自由,从而使社会得以进步。但近代以来,随着公共领域的衰落,个人的独特性无法展现,政治蜕变成经济,代议制取代了公众协商。这不仅使相互孤立隔绝的个人完全丧失了判断能力而只能接受同一化的观点和规则,从而变成了“无思”“无能”的“单一化”的人,而且也使社会的共识因个人对政治的冷漠和被“代表”而无法通过协商得以形成,这是现代宪政危机的主要表现。而解决现代宪政危机并且铲除极权主义的根源,除了通过“革命行动”,复兴公共领域之外别无他途。 阿伦特根据人类活动的不朽性程度把人在世界中采取主动性的方式分为“劳动”(Labour)、“工作”(Work)和“行动”(Action)三种类型,与之相对应,人类活动的领域可分为私人领域(劳动)、社会领域(工作)和公共领域(行动)。在她看来,“劳动”是相应于人体生理过程的活动,它为生命过程供给生活必需品;“工作”是相应于人类存在的一种非天赋、非自然的个人创造性活动,它营造的是一个与自然界截然不同的“人工”世界;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是以18世纪欧洲——主要是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历史为背景,所得出的一个马克斯〃韦伯式的理想类型。他分析了18世纪资产阶级社会中出现的俱乐部、咖啡馆、沙龙、杂志和报纸,是一个公众们讨论公共问题、自由交往的公共领域,它形成了政治权威重要的合法性基础。《媒介研究进路》这本书只选了?公共领域的诸种机制?这一节,论述了宴会、沙龙、咖啡馆在机制上拥有一些共同的标准,由此可窥豹一斑。 目录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概述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渊源 公共领域的概念与早期报刊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与传媒的功能退化 对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一些评价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概述 哈氏所谓公共领域,指的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的干涉。意指的是一种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利领域之间的机构空间和时间,其中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所关注的公共事务,形成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一致意见,并组织对抗武断的、压迫性的国家与公共权力形式,从而维护总体利益和公共福祉。通俗地说,就是指?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公共领域最关键的含义,是独立于政治建构之外的公共交往和公众舆论,它们对于政治权力是具有批判性的,同时又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图: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结构图哈贝马斯研究公共领域结构时重点采用了民主理论的视角,强调了政治公共领域对实现民主的重要作用,崇尚公民公众拥有对公共事务自由发表意见、交流看法的空间和权利。他研究的公共领域主要是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黄金时代的公共领域由拥有部分经济和政治特权的资产阶级组成,在小规模的咖啡馆、图书馆、大学及博物馆等场所谈论时政,而且人员严格限制在资产阶级内部。因此,?公共领域?概念的提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建立一个民主的、平等参与的、自由讨论的整合社会。由于哈贝马斯过分注重对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研究,而忽略了对平民公共领域的关注,因此,不少学者对其理论的普遍性和代表性产生怀疑。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渊源 对于公共领域的研究,是西方哲学家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源头在于美籍德裔犹太血统的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HannahArendt)。阿伦特说的公共领域是指作为行动(action)实现的场所,是人们平等对话、参与行动的政治空间。所谓行动是指人们之间不借助于中介而直接交往的活动,它是人类意识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是优于劳动和工作的真正人类自律。阿伦特认为,劳动与工作都属于私人领域,劳动的特点

从哈氏_公共领域_到网络公共空间

1“公共领域”的提出 按照“公共领域”概念的创始人、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定义,公共领域是“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 比利时的社会学家汉斯·韦斯特拉滕教授认为,公共领域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①公共空间是一个公共论坛。它对社会公众开放,可以在其间表达和交流多种多样的意见、经验;②各种论点和意见可以通过理性讨论展开交锋,让公众作出自由的判断和选择;③系统地和批判性地检验政府的政策是这种公共领域的首要任务。 这种公共领域在15、16世纪的西方,主要的场所是咖啡馆和各种沙龙(家庭聚会方式),主要人物是知识分子。这种形式的讨论在近代报纸诞生以后,逐渐被独立出版社或者规模较小的报纸所取代,因为这种小型报纸更为人所知,更加方便地进行更大规模的传播。然而更值得重视的是,在咖啡馆或沙龙里的讨论是口头交流,人们或即兴发言,缺乏深思熟虑,或争论不休,难免感情用事,发言很情绪化。 在报纸上进行书面语言的讨论,在其措辞行文中更理性化。所以,早期报纸很快取代咖啡馆、沙龙,成为最主要的公共领域。这种公共领域很具约翰· 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所倡导的"意 见自由市场"的境界。 按照西方学者的认识,“交流是民 主的灵魂”。在这样一个理想的公共领 域内,公民可以自由地交流意见,平心 静气地讨论问题,多元思想得以充分表 达。这样的公共领域成为市民社会的象 征;形成和国家政权既对立又相互依存 的关系;形成了真正代表市民的社会舆 论,成为维护公众利益的屏障。正如美 国的一位政治学家迪萨德所说:“正确 的结论是由大众的声音聚合而成的,而 非权威的选择。尽管从许多方面而言, 这确实愚蠢,但这是我们所有人借以依 靠的东西。”首先,交流的参与者是深思 熟虑的公众话题的制造者,而尽是现代 意义广的咖啡馆里的“大杂烩”;这种话 题不是无聊的小道消息或者绯闻,而是 一种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的话题,从 而实现哈贝马斯所设想的“让理想的讨 论达到对国家最理想的境界”。其次,大 众传媒作为民主交流的社会平台,它必 然以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作为其最高宗 旨,以专业理念运作媒体,要求客观、公 正、平衡、全面,要求多样、开放、保证文 化质量、保护弱势群体。 2“公共领域”与传统媒体 但纵观当今社会和大众传媒,令哈 贝马斯和西方一批学者失望的是,这样 的理想条件在西方各国已荡然无存,而 且根本就没有存在过。正如哈贝马斯所 说的那样,大众传媒的公共原则在资本 主义社会中尤其在国家权力的扩张和 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中很少能够完全 实现,尤其随着大众传媒的商业化和舆 论技术的出现、限制,甚至在根本上改 变了公共领域的性质和特征。当市场法 则渗透进入公共领域的时候,“理性一 批判论争逐渐被消费取代,公众交流的 网络消费为个人行为,不过这种接收方 式却是整齐划一的”。在当前,政府、企 业、编辑为了他们各自利益在大众传媒 上所设置的议题,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 受众对政治的认识和他们日常生活中 的话题。大众传媒的集团化使得传媒 “千台一声”、“千报一面”,非主流的意 见一般难以进入主流媒体,即使有不同 声音,也微弱得难以让人听见。铺天盖 地的大众传媒形成了“符号暴力”—— — 拒绝自由交流,使得媒体只能在固有思 维的轨道上运作。不是现代人懒于思 考,而是大众传媒强行要代替公众进行 思考,并且把“结果”批量生产发售。受 众变成媒体产品的被动消费者,丧失了 对权力的批判作用。由于大众媒介主要 控制在占据了主流并且拥有公共权威 的阶层的手中,这样势必造成公共权威 思想上的暴力侵犯。因此,西方学者所 从哈氏“公共领域”到网络公共空间 罗志洋涂迎春 (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汉娜·阿伦特提出公共领域理论以来,经过哈贝马斯的概念化并详细阐述后,公共领域理论便逐渐深入到欧洲主流思想的体系中了。公共领域的形成和传播媒介的发展密不可分,报纸、杂志、广播、 电视则成为公共领域的载体。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传播和接收信息 的方式,网络公共空间建构了“公共领域”的优势,网络传播凸显了公共领域在社会民主法制建设中的重 要作用,也使我们看到了网络传播方式构建公共领域的前景。 关键词:公共领域;网络公共空间;传统媒体 中图分类号:B516.59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1-03-24 理论视野 149 P I ONEERING WITH SCIENCE&TECHNOLOGY MONTHLY NO.62011

新闻个性化推荐系统

新闻个性化推荐系统(python) 关zhu并回复微信公众号:数据挖掘DW (ID:datadw )可获取源代码和数据集。 最近参加了一个评测,是关于新闻个性化推荐。说白了就是给你一个人的浏览记录,预测他下一次的浏览记录。花了一周时间写了一个集成系统,可以一键推荐新闻,但是准确率比较不理想,所以发到这里希望大家给与一些建议。用到的分词部分的代码借用的jieba分词。数据集和代码在下面会给出。 1.数据集 一共五个字段,以tab隔开。分别是user编号,news编号,时间编号,新闻标题,对应当前月份的日(3就是3号) 2.代码部分

先来看下演示图 (1)算法说明 举个例子简单说明下算法,其实也比较简单,不妥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我们有如下一条数据 [plain]view plaincopy 1.5738936 100649879 1394550848 MH370航班假护照乘客身份查明(更新) 11 5738936这名用户在11号看了“MH370航班假护照乘客...”这条新闻。我们通过jieba找出11号的热点词如下。

[plain]view plaincopy 1.失联 311 三周年马方偷渡客隐形护照吉隆坡航班护照者 我们发现“航班”、“护照”这两个keywords出现在新闻里。于是我们就推荐5738936这名用户,11号出现“航班”、“护照”的其它新闻。同时我们对推荐集做了处理,比如说5738936浏览过的新闻不会出现,热度非常低的新闻不会出现等。 (2)使用方法 整个系统采用一键式启动,使用起来非常方便。首先建立一个test 文件夹,然后在test里新建三个文件夹,注意命名要和图中的统一,因为新闻是有时效的,每一天要去分开来计算,要存储每一天的内容做成文档。test文档如下图,就可以自动生成。 使用的时候,要先在Global_param.py中设置好test文件夹的路径参数。一切设置完毕,只要找到wordSplite_test包下面的main()函数,运行程序即可。

公共领域的的基本概念资料讲解

公共领域的的基本概 念

公共领域---WIKI上的解释 公共领域,是一个哲学与社会学概念,与私人领域(private sphere)相对,是指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一个公共空间,公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参与公共事务而不受干涉。此概念是由20世纪50年代德国女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最早提出的,但由德国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在20世纪60年代通过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进行了充分阐释,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他的公共领域的定义是:“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但私人随即就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机关本身,以便就基本已经属于私人、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断言,‘Dasein'(存在)必须在公共领域的行为和它的私人性的、可信任的行为之间达到平衡,但是他基本相信在公共领域中协议是必须真正存在的。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对海德格尔的断言表示质疑,她认为实际上真正的和可信的自我是在公共领域中的自我。 弗朗兹·法农(Frantz Fanon)讨论了一个人在公共领域的身份和私人领域的身份可能会变得不协调,从而导致他所称的双重意识(dual consciousness)的结果。他的例子涉及到殖民主义,殖民地的国民被迫在公众场合接受一种外来文化,但是在私下他们仍然以他们自己的文化来保持自己的身份。 在当代思潮中,受到后现代主义兴起的影响,公共领域的问题已经变成了一个关于在公共领域中支配力量(hegemonic forces)规定哪些可以谈论哪些不被允许,同时规定作为一个人身份的一部分哪些可以阐明哪些不能阐明的问题。比如,heteronormativity的概念是被用来描述处于基本的男女性别之外的那些人,这些性别不同于双性恋的人无法适当地要求他们的身份,从而引起他们的公共自我和私人自我的分裂。劳伦·贝兰特(Lauren Berlant)已经研究了很多并主张,所有的性别身份或者性身份脱离私人领域,事实上就不存在关于性别/性或者性特征的公共谈论,她认为,在那里,这种谈论是无用和无力的。

读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读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积极 关于《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他认为最早的“公共领域”理论起源于奴隶制时期的广场集会,建立在自由发表意见和对话基础之上。人们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中的角色截然不同。真正的公共领域则诞生于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催生的资产阶级内部。 根据哈贝马斯的理论,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指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的干涉。通俗地说,就是指“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 市民间以阅读为中介、以交流为中心的公共交往。在理想的民主政治下,国家在法律制约下只能承担公共领域的担保人角色,是保障自由的权力机关,而不能干预。 哈贝马斯研究公共领域结构时重点采用了民主理论的视角,强调了政治公共领域对实现民主的重要作用,崇尚公民公众拥有对公共事务自由发表意见、交流看法的空间和权利。 他研究的公共领域主要是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黄金时代的公共领域由拥有部分经济和政治特权的资产阶级组成,在小规模的咖啡馆、图书馆、大学及博物馆等场所谈论时政,而且人员严格限制在资产阶级内部。因此,“公共领域”概念的提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建立一个民主的、平等参与的、自由讨论的整合社会。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的后半部分,哈贝马斯重点分析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转型。从19世纪末开始,垄断资本主义导致的财富不均衡导致了对公共领域的不平等控制。参与经济利益分配的国家,逐渐控制了原本为公共服务的媒介,媒介的民主功能不断下降,诸多免费的公共服务机构转为私有开始收费,“社会的对话被管理起来”。(微博的出现) 由此,具有政治功能的媒介集团被意识形态所操纵,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趋向融合,从公私分明转向国家社会一体化。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中,公共领域的结构性框架遭到来自国家干预社会和社会依仗国家权势的双重过程的夹击而致瓦解。 1、核心问题:传媒的管理体制。 传统的大众服务性传播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电视和报刊的私营化程度日益提高,由此导致媒介越来越多地受市场和国家控制,其原有的政治、文化功能遭受严峻的挑战。 传媒是民主社会的组成部分,在公共领域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作为行政、立法和司法之外的“第四权力”,传媒对社会的民主实现起着重要作用:既鼓励和保障大众参与公众生活讨论、表达各自意见的自由权利,又对国家机器和民主进程行使批判和监督功能。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传媒受到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控制,保障和推动公共领域的功能日渐式微。 归根结底就要探讨传媒的管理体制问题。 市场化:只有市场化才能保持其自由和独立,才能防止政府对传媒的控制和干涉。 后者批判传媒的市场化,认为市场制造垄断,私人控制传播意味着对自由权利的妨害,传媒的市场化导致公共和私人领域的差别消灭。而政府通过相关政策可保护传媒不受垄断控制,当垄断产生威胁,甚至可以通过政策鼓励竞争、抑制垄断。 我们对于哈贝马斯是热情大于理解,被动接受大于积极挑战,为此,我们应该研究理论,同时,也不抛弃实践。

个性化推荐系统

个性化推荐系统软件说明书 一.软件背景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个性化推荐已成为各大主流网站的一项必不可少服务。提供各类新闻的门户网站是互联网上的传统服务,但是与当今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网站相比,新闻的个性化推荐服务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一个互联网用户可能不会在线购物,但是绝大部分的互联网用户都会在线阅读新闻。因此资讯类网站的用户覆盖面更广,如果能够更好的挖掘用户的潜在兴趣并进行相应的新闻推荐,就能够产生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初步研究发现,同一个用户浏览的不同新闻的内容之间会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关联,物理世界完全不相关的用户也有可能拥有类似的新闻浏览兴趣。此外,用户浏览新闻的兴趣也会随着时间变化,这给推荐系统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因此,希望通过对带有时间标记的用户浏览行为和新闻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挖掘用户的新闻浏览模式和变化规律,设计及时准确的推荐系统预测用户未来可能感兴趣的新闻。 本软件就是用来实现根据用户数据,分析用户行为,为用户进行个性化推荐等功能. 二.软件环境 运行环境Windows XP/7/8 编译环境VS2010 三.运行参数 News_list:新闻列表 News_times:x新闻阅读次数 Step_correlation:一步转移数据 User_list:用户列表 Train_data:原始数据 附加数据:用户适应度 四.算法说明

人们常把事物的随机变化过程称作马尔可夫过程。它具有无后效性,即事物的将来呈什么状态、取什么值,仅与它现在的状态和取值有关,与它以前的状态和取值无关。马尔可夫链则是事物在连续一段时期内若干马尔可夫过程的总称,表明事物状态由过去到现在、由现在到将来,一环接一环,像一根链条。在预测领域,人们用其对预测对象各个状态的初始分布和各状态间的转移概率进行研究,描述状态的变化趋势,并由此来预测未来。由于新闻网页推荐方式的不同,可能导致链长不同的马尔科夫链的产生。其他不定因素诸如用户的浏览习惯也可能导致不同链长的马尔科夫链。 本软件使用了该思想,利用用户最后的阅读记录来进行推测。由于许多用户的新闻阅读数目有限,直接限制了链长的长度,所以我们从三阶马尔科夫链开始,作为尝试,但尝试后发现效果并没有提升,反而会出现因为条件过于苛刻而无法推荐的情况。 最终我们采取了一步马链的形式来作为推荐算法,流程图如下: 算法流程图

用户浏览新闻的模式分析及个性化新闻推荐

天津财经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用户浏览新闻的模式分析及个性化新闻推荐系统 院系名称:理工学院 专业班级:计科1101... 学号:2011110709 姓名:康磊... 指导教师:陈钒 年月日

内容摘要 正文要与“内容摘要”四字之间空一行。“关键词”三字为四号黑体,加粗左对齐。关键词最多不能超过5个,字号为四号,字体为楷体。关键词之间要用分号隔开,这部分与摘要内容部分之间空一行。中文的内容摘要与关键词在一页,不标页码。 关键词:写作规范;排版格式;学位论文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主要研究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本文的组织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相关技术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用户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用户模型的形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主题表示法) 1.2 用户模型的建模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个性化推荐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协同过滤推荐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基于内容的推荐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混合推荐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数据挖掘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用户浏览行为分析与建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基于时间浏览的行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基于标题浏览的行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答问

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3期 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答问 J?哈贝马斯 内容提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景天魁研究员于1998年7月2日致函 德国著名社会思想家哈贝马斯,向他请教五个问题。哈贝马斯于8月16日回函逐一 作了简要回答,其中对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和历史特性、工具性行动和交往性行动的 关系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现译载于此,希望有裨益于读者。 问(1):你在60年代初提出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概念,90年代初又对“公共领域”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解释。但对这一概念,人们的理解仍有不少歧异。应该怎样概括和理解“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 答: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一种特殊的历史形态,它尽管与其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城市中的前身具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它最先是在17、18世纪的英格兰和法国出现的,随后与现代民族国家一起传遍19世纪的欧洲和美国。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在阅读日报或周刊、月刊评论的私人当中,形成一个松散但开放和弹性的交往网络。通过私人社团和常常是学术协会、阅读小组(Lesegesellschaften)、共济会、宗教社团这种机构的核心,他们自发聚集在一起。剧院、博物馆、音乐厅,以及咖啡馆、茶室、沙龙等等对娱乐和对话提供了一种公共空间。这些早期的公共领域逐渐沿着社会的维度延伸,并且在话题方面也越来越无所不包:聚焦点由艺术和文艺转到了政治。 这种联系和交往网络最终成了处在市场经济和行政国家“之间”或“之外”、但与两者“相关”的某种市民社会的基本要素。一方面,在这些系统中,每一种都满足特定而且有互补性的生产和分配功能,同时在另一方面对决策进行集体性约束。对我们来说有趣的是其政治功能,即自从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以来,这种新型的市民社会在宪政国家框架之内可以承担的功能。市民社会提供了在政治问题上多多少少是“自由的”舆论能够产生的土壤———一种通过民主参与的法律渠道转变为公民的交往权力的公共影响。 问(2):在运用“公共领域”概念分析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时,会遇到一些困难:一方面,中国社会历来公私界限不够分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也不同于西方;另一方面,中国现在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个人的自主性正在增强。那么,“公共领域”(市民社会)是可用于分析和批判中国社会的概念,还是也可作为社会实践的目标模式? 答:我对今日中国的形势不熟悉。由于你们国家中经济和国家的关系不同,我完全能想象将西方模式直接“应用”到中国的任何一种尝试所遇到的困难。不过我确实认为,经济的进一步自由化和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民主化,将最终促进而且也需要民主形式的舆论必须植根于其中的、我们称之为政治公共领域和联系网络的某种等价物。任何一种以更广泛、更知情和更主动的参与(我们在西方仍在为之努力的目标)为目标的改革,均依赖于某种健全的公共交往,它 53

媒体在公共领域建设中的作用_庞立臣

理论视野 媒体在公共领域建设中的作用● 庞立臣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公众社会,公众舆论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媒体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责任。 在现代社会的文明进步中,对政治力量以及其他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赋予新闻媒介以神圣职责。大众传播媒介是制约权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是民主制度在话语领域最主要的表现。在我国,这种功能主要体现为舆论监督,它是指公民或新闻媒体发表与传播针对政府机构或政府官员的批评性言论。 应当指出,现代媒体所表现出来的舆论力量,对推动社会秩序中的公共权力监督和公共舆论有着空前影响。我国是一个社会公共体系极为庞大、公共事务极其复杂的社会,在民众与政府的关系中,公共权力特有的垄断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决定了民众很难对公共权力实施直接而有效的监督。加之近年来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已经使人们的政治热情不断减少,民众对政治普遍淡漠,除非当公共权力切实触及其自身利益时,他们才会做出反应。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保持社会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压力,非社会舆论莫属。 新闻媒体因其传播活动同舆论的联系,特别是通过舆论对政府决策和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作用,服务于民主政治。媒体提供了民意上传的现代化工具,公众及公众团体可以通过传媒公开发出呼声,以影响舆论,这是民主的一种体现。此外,现代媒体对执政机构和官员所作所为的报道,是使其接受公众舆论监督的重要条件。而现代媒体作为面向公众的传播媒介,可以成为公众论坛,将公众对执政机构和官员的监督意见传递给后者。由媒体作为中介的舆论监督,是现代民主政治中对权力进行制约的重要 者形式之一,为大众提供言论自由的通 道或载体是它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在今 天的情况下,媒体权利和政府权力往往 结合在一起,党政行为变相地以舆论监 督的形式出现,弄不好会得到相反的效 果。由于把媒体监督与舆论监督混为一 谈,特别是把媒体监督与政府意见、权 力结合在一起,使得媒体监督有时会出 现“缺位”或“越位”,当老百姓真正需 要代表他们的意见、心声时,媒体缺位、 失语;而在有些场合,一些媒体人利用 媒体权利干预司法、干预人身自由,把 社会公器变成个人私器或少数人专用之 器。一旦这种“缺位”、“越位”泛滥,给 社会造成的影响将是不可低估的。新闻 报道、舆论监督,必须遵循客观原则。当 然,大量事实证明,客观有时只是一种 非常美好的理想,但很难做到。这是因 为,人是社会中的人,是某一利益群体 的一分子,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新闻不 可能超然物外,清澈如水。那么,是不 是我们就不去追求客观了呢?也不是!客 观性首先是一种意识、理念,其次是一 种方法,更高层面上应是一种境界。 媒体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社会 公器,是一个舆论场,而公民社会中的 公众则是民间的舆论场,两者共存于当 下这个社会中,形成了特殊的公共领 域。媒体通过自身得天独厚的舆论监督 加大并增进了公众对媒体的介入和信 任;反过来,公众通过媒体的舆论监督, 促进了现代公民社会的形成。这两个舆 论场的重合、互动,构成了现代社会健 康文明发展的有效机制。重合得越多, 这个社会就越和谐;重合得少,甚至于 不重合,那这个社会就会出问题甚至产 生动乱。  (作者单位:潍坊日报社)方式之一。 应当说,近年来,我国各级党组织 和政府非常重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以至于党和政府把媒体纳入权力运作体 系,把媒体变成有限公共资源,把批评 报道变成民主化进程的内容。所有这 些,无疑提高了媒体的社会作用和地 位,比较好地解决了一个交互作用的问 题。比如:从公共性方面,媒体可以是 党和政府的喉舌,这是它的宣传作用; 另一方面,又可以是人民群众的喉舌。 前者的意义具有一种权力背景,体现和 彰显了党和政府的权威性。因此,重要 的媒体监督都是上级党委、政府认可 的,是一种政府权力、态度的转化。从 另一方面讲,把它纳入到一般意义上的 媒体舆论监督,政府可进可退,减少了 政府的压力。从制度层面上讲,政府把 媒体批评作为一种治理技术,无疑是一 种社会进步,因为在以往,媒体只是意 识形态的工具,无从谈及公众舆论。现 在把媒体纳入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很 自然地显现出它的公众批评的形象威 力,为党和政府提供了一个合法的舆论 平台。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国当 下的新闻媒体可以说正在成为公众精神 和公众意愿的代言人。 具体说来,新闻媒体在参与现代政 治民主中可以充当公众参与决策的工 具;可以充当公众参与评判决策及其后 果、议论公共事务的工具,充分聚焦公 众注意力,围绕重大问题形成公众舆 论,成为对权力进行舆论监督的工具。 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下,国家除支持舆 论对公共领域的监督外,应尽可能避免 权力过分干涉公共领域。 现代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凸 显了媒体的地位与作用。从理论层面上 讲,媒体监督只是舆论监督的一部分或 青年记者?2009年6月中30

微博与公共领域

“某领导对一女孩耍流氓,女孩强烈反抗,领导骂道:‘小妞,别闹了,我可是有背景的人!’女孩一听,顿时笑了:‘大叔,别闹了,我可是有微博的人。’”这样一条影射现实生活中负面事件的具体案例①的段子在互联网上一度广为流传,成千上万的网民在自己的微博中转发并评论这个虚构出来的、颇有点精神胜利色彩的斗争故事,他们或愤慨,或鄙夷,或痛斥恶人而同情弱者,千般情状,不一而足。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这样一个段子不仅是一种怨刺,更是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他们渴望打破传统媒体的“中心化”结构,渴望打破信息传播的垄断壁垒,获得向世界发言的权力,并以此改变公共领域的话语格局。这样一个段子以及由此表达的这样一种渴望,伴随着微博的发展而广为流传,绝非偶然。事实上,从“人大”代表微博议政到公安机关微博公关,从“李开复辞职门”到“唐骏学历门”,从“仇子明被通缉”到“李盟盟被落榜”,伴随着一个个社会事件借助微博的发酵与蔓延,微博的辐射面日益广泛,影响力日益深刻。“社会不仅通过传播而继续存在,而且我们可以正当地说,社会存在于传播之中”②。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思考微博的传播特性,剖析它对公共领域以及我们的信息方式、感知方式的多重影响,是本文的基本任务。 一、碎片之链 微博(昵称“围脖”,写微博也因此被称为“织围脖”),源自英文“micro -blog ”,即“微型博 张跣 微博是网络传播最新和最具潜力的形式。它以分享与发现为基本传播形态,以独特的技术优势、丰富的社会实践和推动公民社会建立的潜质,对公共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微博是多元信息的集散地、草根舆论的放大器和交往理性的试验区,整个的微博世界就是一个由不同规模的对话构成的复调系统;另一方面,微博内容和传播方式的碎片化使得微博网友更接近于即逝公众,“坏消息综合症”、“震惊体验”和“速度魔鬼”紧紧地和他们缠绕在一起。微博与公共领域 9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