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答案解析(附后)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答案解析(附后)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1. 1973年发掘的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证明商周时期长江中游的先民们已成功采用了竖

井、平巷、斜巷的联合开采方法,随同出土了大量古炼铜炉,据遗存的古矿渣推算,累计产铜量达12万吨。这一古代遗迹()

A. 说明大冶为春秋时最大青铜器产地

B. 反映了王室对地方控制松弛

C. 缺乏出土文献对史学研究作用有限

D. 是值得重点保护的文化遗产

2. 西汉初分封同姓王时,考虑到当时大多诸侯国“王幼在怀衽”,往往派遣重要将领担任

诸侯国的国相,如功臣排名第二的曹参曾任齐相;到西汉后期,丞相奏请“(诸侯国)相如太守”。西汉诸侯国国相地位的变化

A. 降低了国相在地方行政的作用

B. 基于西汉大一统的全面加强

C. 说明郡国并行制遭到完全废除

D. 证明诸侯王已经能独掌行政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孝经》《论语》等课程下移为普通乡村教材。南朝人顾欢在乡中学

校外旁听的是《孝经》《诗经》《论语》;北魏后期的刘兰在家乡随师所学的也是《春秋》《诗经》《周礼》。魏晋南北朝时这一现象说明()

A. 儒学基础得到拓展

B. 儒学已克服佛道带来的挑战

C. 文化专制空前强化

D. 儒学理念出现世俗化的趋势

4. 唐代名相姚崇的《遗令》称,达官身亡后,子孙“斗尺之间,参商是竞”,而“庄园水

碾,或至荒废。”所以为子孙“预为定分,将以绝其后争。”宋人的《袁氏世范》中也称兄弟“义居而交争,故兄弟当分,宜早有所定”。可见唐宋之际()

A. 大家族形态已不复存在

B. 大土地所有制为小农经济取代

C. 经济发展冲击门阀基础

D. 家族孝悌观念阻碍了经济发展

5. 乾隆在对外问题上,一面主动将外贸从四口集中到广州以便管理,同时也承认“欧逻巴

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应“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据此可知()

A. 清朝财政收入严重依赖对外贸易

B. 清朝自主限制防范西方

C. 清朝积极推动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D. 清朝了解世界发展大势

6. 下表是京师同文馆翻译处和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记述,反映这一时期翻译活动()

A. 颠覆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宣传维新思想引起社会变革

C. 以学习西方制度为主要内容

D. 是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7. 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创建中华民国,采取五族共和,将民族国家建设同共和政体建构相结合,实现了从“天下”到“国家”、从“臣民”到“国民”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A. 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 B. 促进了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C. 使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D. 初步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

8. 在1919年7月11日的《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上,张闻天发文表示对当时的政府“切实劝告无用”,“奔走呼号无用”。主张用“釜底抽薪”的方法来个“一切废除”,然后建设一个“健全的民主共和国”。这反映出张闻天()

A. 主张大力声援上海的工人运动

B. 已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

C. 强调各革命阶级联合的必要性

D. 反思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局限

9. 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召开了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各地区及各界代表为了边区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提案中对于救济灾民、难民以及贫民重点关注,军人及军人家属的优抚获得了重视。这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A. 革命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B. 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 注重社会保障进行社会动员

D. 运用革命理论武装人民群众

10. 1964年至1965年,一大批工人、干部、科技人员和解放军官兵告别繁华的都市,举家西迁。中国在西南、西北部署的新建、扩建和续建四川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成昆铁路、重庆兵器工业基地、湖北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等大中型项目300多个。上述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为了改变全国工业布局

B. 国家安全发展的需要

C. 加速中国现代化的完成

D. 实现全国人口大迁移

11. 古代埃及人将一年分为三个季节:泛滥季、生长季和干旱季。每逢泛滥季结束后农民只需要将种子撒播即可静待来年收获,农业技术长期落后于同时期的两河流域。尼罗河边的沼泽中盛产纸草、鸟类和鱼类,埃及人常以采集为食。这反映出()

A. 尼罗河塑造了埃及独具特色的文明

B. 临近大河是古代文明诞生必要条件

C. 埃及文明长期处于狩猎采集的生产阶段

D. 埃及恶劣的自然环境阻碍了农业的进步

12. 1545年南美波托西银矿被发现,荒无人烟的波托西山区立刻成为矿城,人口迅速增至15万,几百年间源源不断的白银从这里被开采出来,鼎盛时白银产量占世界的一半。关于这

个银矿说法正确的是()

A. 给葡萄牙王室带来了大量的财富

B. 引发了西欧各地长时间通货膨胀

C. 增加了当地南美土著人的就业机会

D. 促进了西班牙国内的资本主义发展

13. 下表是17—18世纪关于北美殖民地的部分法律。这些法律集中反映出当时()

1660年《列举商品法》殖民地上的烟草、砂糖、棉花等只能输往英国,或经由英国港口的商人之手再输往外国。

1663年《主要商品法》一切从欧洲输入北美的商品,首先必须在英国靠岸卸货,由英国政府征税,再装船运走。

1750年《制铁条例》殖民地的铁块、铁条输入英国时可以免除入口税。禁止殖民地建立制钉、制铁板等工业。

A. 英国工业革命后极力开拓市场

B. 北美工业发展得到了英国保护

C. 英国力图控制北美市场及原料

D. 北美的独立浪潮逐渐走向高涨

14. 1870年明治政府以明清律令为参考,以8—18世纪的日本法律为蓝本,修订成《改订律例》,1875年日本开始大量翻译带有罗马法精神的西方各国法律,并于1880年代颁布了近

代民法、商法和刑法,1889年日本经三次宪法会议讨论后颁布了钦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由此可见()

A. 日本政治改革态度谨慎带有保守性

B. 宪法的制订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C. 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政治的民主化

D. 日本实现立法程序上的“脱亚入欧”

15. 1916年,随着德国成功研发出潜水艇这种新式武器,德国高层就“潜艇是否应该对射程海域内一切外国舰队(无论是否交战)进行打击”展开了一场激烈争论,军方人员坚持实施该原则,而外交官等文官则持反对态度。反复争论的最终结果是德国还是采取了无限制的潜艇战。这段史事()

A. 助长了法西斯势力增长

B. 导致协约国阵营的壮大

C. 体现出德国内部的集体决策流程

D. 反映德国国力不符合其外交地位

16. 一位美国作家认为:“在20世纪后半期全球安全是最重要的‘公共品’,其主要提供者是美国。但在21世纪,最为重要的全球公共品却是基础设施。而中国是基础设施的主要贡献者。”从中我们可以确认的是()

A. 美国有效制止了局部战争的发生

B. 21世纪的世界将向着一体化发展

C. 美国在两次大战中的贡献获公认

D. 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正在不断增强

17. 【元明清时期城市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忽必烈曾许诺宋降后杭州“宗庙悉许如故”。元军进城后,保护了城内各衙署,对

宋太庙、四祖殿、景灵宫、皇宫内等建筑也仅收缴礼乐器物,建筑得以保存。忽必烈至元十九年,杨琏真迦等为发展佛教势力,夺占原南宋御前道教宫观为佛寺,重构杭州的信仰空间。两年后,元政府在南宋故宫遗址上“建大寺五”,原受元廷保护的杭州城郊天圜丘亦被毁建寺。杭州成为江浙行省省城后,杭城内原南宋官街改造、重建成行省街署与官员府邸,监察江南官员的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大兴文教事业的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司等,大体由南宋旧官衙改造而来,仍保持中轴对称、前堂后寝的布局。

——摘编自陈彩云《从国都到省城:元初对杭州政治空间的改造》材料二山东西南部的济宁城原为县级治所,元京杭大运河竣工后成为北方运河段的重要枢纽,是明代首批开设的7个运河上征收商品流通税的钞关之一,升级为兖州府下的州或直隶州。

明中期后,土坯建起的外城城墙延伸着城市的防卫系统,鸡市口街、小纸店街、税课街、打铜巷等成为南外城街巷名。乾隆五十年,城内人口占济宁州31.8%,达15—20万。职业商帮中,出现了具有某些市民属性的社会组织和结构,参与当地修建寺庙、戏台、货栈,以及修缮城墙、码头、堤坝等。随着更多费用低、效率高的商船从事沿海南北贸易,济宁等山东西部运河两岸的城乡从19世纪中叶开始急速被边缘化。

——摘编自孙竞昊《明清北方运河地区城市化途径与城市形态探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对杭州的改造历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济宁城发展的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因素并予以说明。

18. 【南极争端与《南极条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资本主义扩张时期,无论是欧洲殖民拉美还是非洲,都是首先由探险家登陆,举行占领仪式,然后回国报告,政府公告后本国居民大量移居,于是占领完成。南极洲一直因难于接近而倍显神秘,它蕴含着丰富却在当时难以开发的淡水资源、铁矿和石油资源。1908年英国探险家率先将英国国旗插上南极福克兰属地并宣称该地归属英国,此后法国、挪威和阿根廷等国家都纷纷对南极部分地区提出领土要求。但以上所有的领土要求都没有被国际社会所承认。为解决南极争端,二战后美国曾提出过国际共管的方案,但遭到挪威、法国和澳大利亚等所有国家的共同拒绝。印度曾建议将南极交给联合国管理,也遭到西方国家的坚决反对。

——大卫·戴《南极洲》材料二二十世纪50年代,苏联提出如果南极洲的事务没有苏联的参与,无论任何方案苏联都不会同意。西方各国迅速调整矛盾,开启了对南极问题的协商,终于在1959年签订了《南极条约》。条约主要内容包括:

1. 南极只应用于和平目的,一切具有军事限制的措施均予禁止。

2. 自由的南极科学调查和合作应该继续。

3. 冻结一切对南极的领土要求,禁止新的领土要求。

《南极条约》签订以来,极大促进了南极地区的和平开发,南极洲的磁场和气候研究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取得许多成就,对世界气候问题和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科考数据。

——王铁崖《国际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极地区国际争端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南极条约》。

19. 【大众传媒与时代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众传媒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类周刊,覆盖面遍布全世界。自创刊以来,《时代》就对报道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其中,邓小平多次登上《时代》的封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1月19日,邓小平的硕大头像首次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左下角注明:“周恩来的继承人:邓小平”右上角的醒目标题则是:《中国:朋友还是敌人?》。

1978年12月25日,邓小平的头像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上面写着:与中国打交道,与以色列免谈。显然这时美国已开始信任并欣赏这位新领导者了。

1979年1月1日,邓小平的头像再次被赫然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随后,刚过了一个月,邓小平的头像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题目是《邓来了》。邓小平访美,在美国掀起了“中国热”。

1986年1月6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照片再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该年度首期的封面上,这是该周刊第二次把他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当时,被提出来的候选人物有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南非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黑人主教图图,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以及美国总统里根。这时,周刊首席驻外记者邓肯刚从北京回来,大力举荐邓小平,编辑们争论不休,……他们通过投票,选择邓小平为1985年的“年度风云人物”。

1997年3月3日,邓小平头像第八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这位东方巨人在《时代》周刊经历了“怀疑-认同-敬佩-期盼”的过程。美国人在缅怀这位巨人的离去时,也对未来的中国投注了另一份期盼,《时代》写下这样一个标题:《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大国?》

——摘编自《领导文萃》2008年第5期(1)编写一幕发生在1986年1月《时代》编辑部围绕“年度风云人物”评选的对话场景。(要求:对话内容要紧扣当时中外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逻辑清晰,表述清楚。)(2)结合《时代》邓小平形象的变化,说明“大众传媒反映着时代的变迁”。

20. 【救国与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针对如何改变落后的中国,近代史上曾流行过以上四种解决方案。请结合所学,指出最优方案并阐明理由。(说明:最优方案可以是表格中的一种或若干种的组合;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证明商周时期长江中游的先民们已成功采用了竖井、平巷、斜巷的联合开采方法……据遗存的古矿渣推算,累计产铜量达12万吨”可知,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对于研究商周时期冶炼铜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值得重点保护的文化遗产,D项正确;没有比较,无法得出大冶是“春秋时最大青铜器产地”,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王室对地方控制的程度,排除B项;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属于实物史料,史学研究价值高,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西汉大一统的全面加强,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根据题干可知,从汉初到西汉后期,诸侯国相由国家重要将领来担任变为如同地方太守一样的官员来担任。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大力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封建统治。因此国相地位如同地方太守是基于汉朝大一统的加强。B项正确。

A.国相如同太守,地方行政权力增强了,排除A项。

C.西汉一直存在诸侯国,排除C项。

D.汉武帝大力削弱诸侯王势力,诸侯王丧失了行政权,排除D项。

故选B项。

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经典下移为普通乡村教材,这说明儒家教育在乡村地区普遍实施,儒学基础得到拓展,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儒家经典下移为乡村教材,没有体现儒佛道的关系情况以及统治者的文化专制政策,排除B、C两项;儒学出现世俗化趋势是在宋代程朱理学形成以后,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唐代经济发展冲击门阀基础,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根据题干“为子孙‘预为定分,将以绝其后争。’”“故兄弟当分,宜早有所定”可知,大家

族要提早做好家产的分配,防止家人内部出现纷争。结合所学唐宋商品经济繁荣,影响了大家庭内部成员注重财产的分配,经济发展冲击门阀基础。C项正确。

A.不复存在说法绝对,排除A项。

B.题干未涉及小农经济,同时唐宋之际小农经济与大土地所有制同时存在,排除B项。

D.题干未涉及孝悌观念,排除D项。

故选C项。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清乾隆时期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项正确;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依赖于农业税收,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清政府阻碍西方文化对华传播,排除C项;清朝不了解世界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京师同文馆和江南制造总局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机构,材料“臣等每欲借彼国事例以破其说,无如外国条例俱系洋字,苦不能”“使人明此各书,必于国家大有裨益”可知洋务派通过翻译西学著作而学习西方法律、技术等来改变国家内忧外患的局面。因此这一翻译活动是中国人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D项正确;洋务运动时期,儒家思想仍然是正统地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排除B项;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技术为主,排除C 项。故选D项。

7.【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将民族国家建设同共和政体建构相结合,宣扬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倡导近代民族观、价值观,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有利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近代社会性质,没有结束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辛亥革命对现代中国版图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B

【解析】材料“主张用‘釜底抽薪’的方法来个‘一切废除’,然后建设一个‘健全的民主共和国’。”说明张闻天主张用彻底地暴力革命推翻当时腐朽的北洋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闻天的这一主张与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相吻合,反映出张闻天已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张闻天对上海工人运动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出张闻天主张推翻当时的北洋政府,未强调阶级联合,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张闻天对北洋政府的认识,而不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排除D项。故选B项。

【解析】材料“提案中对于救济灾民、难民以及贫民重点关注,军人及军人家属的优抚获得了重视”可知,边区政府帮扶弱势群体和军人及家属,重视根据地的社会保障工作,便于进行社会动员。C项正确;革命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农村,排除A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革命理论,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64年至1965年,大批人员举家西迁,在西南、西北进行工业化建设。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严峻的战争威胁,我国实行三线建设。因此材料直接原因是出于国家安全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改变全国工业布局、现代化建设是三线建设的间接原因,排除A、C项;全国人口大迁移是三线建设的结果,排除D 项。故选B项。

1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人的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和饮食等处处受尼罗河影响,反映出尼罗河塑造了埃及独具特色的文明,A项正确;临近大河是古代文明诞生必要条件的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埃及文明长期处于狩猎采集的生产阶段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埃及恶劣的自然环境阻碍了农业的进步与“农民只需要将种子撒播即可静待来年收获”“沼泽中盛产纸草”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545年南美波托西银矿被发现,荒无人烟的波托西山区立刻成为矿城,人口迅速增至15万,几百年间源源不断的白银从这里被开采出来,鼎盛时白银产量占世界的一半。”可知,白银大量被开采并流入欧洲,引发了西欧各地长时间通货膨胀,B项正确;南美波托西银矿是西班牙殖民者开采,排除A项;南美波托西银矿大量开采导致南美土著人大量死亡,排除C 项;西班牙掠夺来的财富主要用购买奢侈品,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英国通过立法形式对北美殖民地的大宗原料出口、货物运输、工业品出口加以严格控制,这说明英国力图控制北美市场及原料,以独占北美,C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北美发展遭到了英国严重阻碍,排除B项;美国独立战争开始于177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 项。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日本宪法的制定经过三次讨论表明日本政府谨慎。《大日本帝国宪法》带有保守色彩,用法律强化了天皇权力,A项正确;日本宪法带有专制色彩,不利于民主化进程,排除B项;经济发展有助于推动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立法程序,排除D项。故选A项。

1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德国军方不顾外交官等文官反对,利用新式武器打击进入其射程海域内的一切外国舰队,实施无限制潜水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使其放弃中立国身份,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壮大了协约国阵营,B项正确;法西斯势力增长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是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并非德国内部的集体决策流程,排除C项;德国国力不符合其外交地位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20世纪后半期是二战后,美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21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实力的崛起,以及发展中国家中的新兴经济体也崛起,加快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项正确;二战后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等局部战争,排除A项;21世纪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一战和二战,排除C项。故选D项。

17.【答案】(1)历程:元灭南宋后:保存南宋官署、礼制(宫殿、太庙)建筑但取消其礼仪功能;

至元十九年后:大肆破坏南宋宫殿及礼制建筑;

江浙行省建立后:按儒家礼制将南宋官衙改建为新政府机构。

(2)表现:行政级别升级;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范围扩大;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社会影响力增强。

因素及说明:行政级别因素:杭州曾是南宋首都,后长期作为省级行政单位的治所,其发展空间比州县级别的济宁更为广阔;

交通条件因素:发展更好的杭州除了运河还可以利用钱塘江和海运,而发展相对有限的济宁只能依靠运输代价更大的运河;

经济基础因素:杭州地处经济重心的江浙地区,自身农业、手工业生产发达,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潜力更大;济宁所在的山东西部生产能力有限,其繁荣过度依赖商品流通,一旦交通条件改变即面临衰落。

【解析】(1)历程:根据材料一“元军进城后,保护了城内各衙署,对宋太庙、四祖殿、景灵宫、皇宫内等建筑也仅收缴礼乐器物,建筑得以保存”可知,元灭南宋后保存南宋官署、礼制(宫殿、太庙)建筑但取消其礼仪功能;根据材料一“杨琏真迦等为发展佛教势力,夺占原南宋御前道教宫观为佛寺,重构杭州的信仰空间。两年后,元政府在南宋故宫遗址上‘建大寺五’,原受元廷保护的杭州城郊天圜丘亦被毁建寺。”可知,至元十九年后:大肆破坏南宋宫殿及礼制建筑;根据材料“杭城内原南宋官街改造、……前堂后寝的布局。”江浙行省建立后:按儒家礼制将南宋官衙二改建为新政府机构。

(2)表现:根据材料二“升级为兖州府下的州或直隶州”可知,行政级别升级;根据材料二“明中期后,土坯建起的外城城墙延伸着城市的防卫系统,鸡市口街、小纸店街、税课街、打铜巷等成为南外城街巷名”可知,城市范围扩大;根据材料二“乾隆五十年,城内人口占济宁州31.8%,达15—20万。”可知,人口向城市聚集;根据材料二“职业商帮中,出现了具有某些市民属性的社会组织和结构,参与当地修建寺庙、戏台、货栈,以及修缮城墙、码头、堤坝等。”可知,市民阶层社会影响力增强;根据材料“随着更多费用低、效率高的商船从事沿海南北贸易。济宁等山东西部运河两岸的城乡从19世纪中叶开始急速被边缘化。”可知,随着海运的发展,济宁城衰落。因素及说明:根据材料一“杭州成为江浙行省省城后,……大体由南宋旧官衙改造而来”可知,行政级别因素。杭州曾是南宋首都,后长期作为省级行政单位的治所,其发展空间比州县级别的济宁更为广阔;根据材料二“山东西南部的济宁城原为县级治所,元京杭大运河竣工后成为北方运河段的重要枢纽”“随着更多费用低、效率高的商船从事沿海南北贸易,济宁等山东西部运河两岸的城乡从19世纪中叶开始急速被边缘化”可知,交通条件因素。发展更好的杭州除了运河还可以利用钱塘江和海运,而发展相对有限的济宁只能依靠运输代价更大的运河,随着海运发展,济宁等城乡被边缘化;结合所学从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农工商业发达等说明杭州地处经济重心的江浙地区,自身农业、手工业生产发达,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潜力更大;济宁所在的山东西部生产能力有限,其繁荣过度依赖商品流通,一旦交通条件改变即面临衰落。

18.【答案】(1)原因:南极地区气候恶劣,难于实际定居和占领,使原有的占领方式难以生效;南极地区的资源丰富,战略价值重大,各国不愿放弃在南极的利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未能在南极问题上发挥作用。

(2)简评:《南极条约》缓和了旷日持久的南极争端,协调了各国在南极的利益冲突;以协商方式促进了国际合作,是国际法的重大发展;促进了南极地区的和平开发,促进了南极科学考察的发展,有利于解决气候环境等全球问题;该条约是各国暂时妥协的产物,缺乏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的参与,也没有强制力;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新技术的发展,条约内部各方势力面临失衡的危机。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南极洲一直因难于接近而倍显神秘,它蕴含着丰富却在当时难以开发的淡水资源、铁矿和石油资源。1908年英国探险家率先将英国国旗插上南极福克兰属地并宣称该地归属英国,此后法国、挪威和阿根廷等国家都纷纷对南极部分地区提出领土要求。但以上所有的领土要求都没有被国际社会所承认。”和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地区气候恶劣,难于实际定居和占领,使原有的占领方式难以生效;南极地区的资源丰富,战略价值重大,各国不愿放弃在南极的利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未能在南极问题上发挥作用。

(2)简评:根据材料二“1. 南极只应用于和平目的,一切具有军事限制的措施均予禁止。2. 自由的南极科学调查和合作应该继续。3. 冻结一切对南极的领土要求,禁止新的领土要求。”“《南极条约》签订以来,极大促进了南极地区的和平开发,南极洲的磁场和气候研究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取得许多成就,对世界气候问题和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科考数据。”和所学知识可知,《南极条约》缓和了旷日持久的南极争端,协调了各国在南极的利益冲突;以协商方式促进了国际合作,是国际法的重大发展;促进了南极地区的和平开发,促进了南极科学考察的发展,有利于解决气候环境等全球问题;该条约是各国暂时妥协的产物,缺乏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的参与,也没有强制力;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新技术的发展,条约内部各方势力面临失衡的危机。

19.【答案】(1)对话场景:

地点:《时代》杂志编辑部

时间:1986年1月

约翰:我觉得邓小平应该当选“年度风云人物”。你觉得怎么样?

威廉:我不知道邓小平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约翰: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迈出了重大步伐,1984年,中国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邓小平领导中国继续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威廉:邓小平时代下的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2)20世纪70年代美国《时代》对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表示怀疑,中美还未正式建交,冷战下意识形态的对抗影响着中美关系。1978年《时代》对邓小平表示欢迎,这个时期中国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与世界特别是欧美的联系增强。1979年、1986年《时代》对邓小平表示敬佩,这个时期中美正式建交,邓小平访美,中美建交改变了国际格局。1997年《时代》对邓小平后的中国表示期盼之情,1997年邓小平去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前进。

【解析】(1)对话场景:此问是开放式问题。根据材料“1986年1月《时代》编辑部围绕‘年度风云人物’评选”可知,邓小平被选为年度风云人物。编写对话场景:结合所学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表现来设计对话。

(2)根据材料“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1月19日,邓小平的硕大头像首次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左下角注明:‘周恩来的继承人:邓小平’,右上角的醒目标题则是:《中国:朋友还是敌人?》。”可知,20世纪70年代美国《时代》对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表示怀疑,结合所学从中美还未正式建交、冷战下意识形态的对抗等角度来分析。根据材料“1978年12月25日,邓小平的头像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上面写着:与中国打交道,与以色列免谈。显然这时美国已开始信任并欣赏这位新领导者了。”可知,1978年《时代》对邓小平表示欢迎,结合所学从中国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根据材料可知,1979年、1986年《时代》对邓小平表示敬佩,结合所学从中美正式建交,邓小平访美,中美建交改变了国际格局来分析。根据材料“美国人在缅怀这位巨人的离去时,也对未来的中国投注了另一份期盼,《时代》写下这样一个标题:《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大国?》”可知,1997年《时代》对邓小平后的中国表示期盼之情,结合所学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角度分析。

20.【答案】观点: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革命和建设道路才是解决中国近代落后的最优方案。说明:近代中国经历了百余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反动统治是中国独立富强和社会进步的敌人;中华民族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中国未能实现真正的和平、民主和富强;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却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和问题,不能照搬西方近代文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当家作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总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推动着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发展到今天强起来,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复兴,改变了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局面。

【解析】论述:首先,阅读表格确定个人观点,如整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出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革命和建设道路才是解决中国近代落后的最优方案;确定观点以后,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正反两个方面,用两三个史实,对观点加以说明,如结合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四个方案的不足和个人观点的依据,说明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实现真正的和平、民主和富强的阻力还很大,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却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和问题,不能照搬西方近代文明,共产党成立后,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最后,在史实论述基础上,总结升华,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推动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发展到强起来,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

断提高,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复兴,改变了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局面;整个解题过程,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答案解析(附后)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1. 1973年发掘的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证明商周时期长江中游的先民们已成功采用了竖 井、平巷、斜巷的联合开采方法,随同出土了大量古炼铜炉,据遗存的古矿渣推算,累计产铜量达12万吨。这一古代遗迹() A. 说明大冶为春秋时最大青铜器产地 B. 反映了王室对地方控制松弛 C. 缺乏出土文献对史学研究作用有限 D. 是值得重点保护的文化遗产 2. 西汉初分封同姓王时,考虑到当时大多诸侯国“王幼在怀衽”,往往派遣重要将领担任 诸侯国的国相,如功臣排名第二的曹参曾任齐相;到西汉后期,丞相奏请“(诸侯国)相如太守”。西汉诸侯国国相地位的变化 A. 降低了国相在地方行政的作用 B. 基于西汉大一统的全面加强 C. 说明郡国并行制遭到完全废除 D. 证明诸侯王已经能独掌行政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孝经》《论语》等课程下移为普通乡村教材。南朝人顾欢在乡中学 校外旁听的是《孝经》《诗经》《论语》;北魏后期的刘兰在家乡随师所学的也是《春秋》《诗经》《周礼》。魏晋南北朝时这一现象说明() A. 儒学基础得到拓展 B. 儒学已克服佛道带来的挑战 C. 文化专制空前强化 D. 儒学理念出现世俗化的趋势 4. 唐代名相姚崇的《遗令》称,达官身亡后,子孙“斗尺之间,参商是竞”,而“庄园水 碾,或至荒废。”所以为子孙“预为定分,将以绝其后争。”宋人的《袁氏世范》中也称兄弟“义居而交争,故兄弟当分,宜早有所定”。可见唐宋之际() A. 大家族形态已不复存在 B. 大土地所有制为小农经济取代 C. 经济发展冲击门阀基础 D. 家族孝悌观念阻碍了经济发展 5. 乾隆在对外问题上,一面主动将外贸从四口集中到广州以便管理,同时也承认“欧逻巴 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应“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据此可知()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四)历史试题含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月考试卷(四) 历史 命题人:审题人:高三历史备课组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考古学家注意到:“二里头至西周时代……宫庙合一,以庙为主;春秋战国时代至秦汉时代……宫庙分离,以宫为主。”这说明 A.三代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B.周秦之际政教分离 C.分权思想影响历史的走向 D.秦汉统一影响政治 2.司马迁自叙其所著《史记》宗旨时有“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之言,东汉学者班彪则认为《史记》“其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A.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B.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化 C.社会等级差异明显 D.经世致用的治史传统 3.南朝梁武帝设立五经馆,各地寒门士子纷纷投馆就学。学成即有考试,“其有能通一经……策实之后,选可量加叙录……寒品后门,并随才试吏,勿有遗隔"。此举 A.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B.结束了士族对权力的垄断 C.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 D.促进了九品中正制的发展 4.对于藩镇势力较强的河北,杜牧说:"天下无河北则不可,河北既虏,则精甲锐卒利刀良弓健马无有也。卒然夷狄惊四边,摩封疆,出表里,吾何以御之?"北宋欧阳修也说:"所谓方镇者,节度使之兵也。原其始,起于边将之屯防者。”这说明唐朝藩镇制度 A.为民族交融创造了条件 B.由于中央决策失误所致 C.必将导致安史之乱发生 D.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5.唐代,江淮之米经由运河运输,承载着帝国的生命之源,是长安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品之一。其中的吴兴米是朝廷贵族的专享美食。史载:"吴兴米,炊之甑香……虢国夫人厨吏邓连,以此米捣为透花糍,以豆洗皮作灵沙臛,以供翠鸳堂。”这说明当时 A.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C.关中地区经济严重衰退 D.交通运输深刻影响社会生活 6.宋末元初的著名画家郑思肖,南宋灭亡后改名“思肖(‘肖’为繁体‘赵’字的一部分)”。其笔下的兰花疏而不空、无根无土,意境深远。下图为他根据自己在福建居住时所见的墨兰所作的《墨兰图》(题字为“一国之香,一国之殇”),这反映出 A.文化艺术的地域性 B.艺术作品的时代性 C.文人绘画的典雅性 D.艺术作品的世俗性 7.下表为元明清黄帝陵祭对比表,该表说明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 1. 中国有座城市设有近代史博物馆。因为这座城市不仅是近代史的起点,也是近代史的终 点,而且还是中华民国建立等近代史中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地。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中国近代史博物馆应该坐落于() A. 重庆市 B. 上海市 C. 武汉市 D. 南京市 2. 从两份条约中都有开埠通商的内容看,西方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最主要目的是() A. 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利益 B. 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C. 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D. 使清政府成为其统治中国的工具 3. 孙中山少年时代特别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称赞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此史料 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 A. 原因 B. 时间和地点 C. 经过 D. 影响 4. 2018年1月,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单公布,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黄石 港区的大冶铁矿(现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上榜。其入选理由可从侧面反映出洋务运动() A.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 是清朝统治者自救运动 C. 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D. 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 5. 如表场景和对话选自一部电影。这位管带是()

A. 关天培 B. 陈化成 C. 左宝贵 D. 邓世昌 6. 如表是小赵同学的学习笔记。小赵同学正在学习的主题是() 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清朝统治阶级 1898年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有着广泛群众规模 A.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 B.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 C. 民族危机的加剧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7. 在武汉有家博物馆,其基本陈列分为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等五个板块。这家博物馆最有可能是() A. 辛亥革命博物馆 B. 江汉关博物馆 C. 中山舰博物馆 D. 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 8. 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敢把乾坤力挽回”。这些诗句共同体现了中国近代进步人士强烈的() A. 实业救国思想 B. 君主立宪思想 C. 民主共和思想 D. 爱国主义思想 9. 在古文中没有女性第三人称代词“她”。提倡白话文之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创造出了“她”字。刘半农诘问反对白话文的人:“假使后来的人不能造前人的字,为什么无论哪一国的字书,都是随着年代增加分量,并不是永远不动呢?”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新文化运动 10. 如图是王刚同学绘制的人民解放战争年代尺,其中“战略进攻”开始的主要标志是() A. 转战陕北 B. 发动三大战役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渡江战役

武汉市武昌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武汉市武昌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0分) 1.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并与天宫空间站顺利对接。飞船的运动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情境,圆形轨道2为天宫空间站运行轨道,椭圆轨道1为载人飞船运行轨道,两轨道相切于P点。已知轨道2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轨道1的半长轴为a,引力常量为G,下列 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A. 载人飞船若要由轨道1进入轨道2,需要在P点减速 B. 载人飞船在轨道1上P点的加速度小于空间站在轨道2上P点的加速度 C. 空间站在轨道2上运行的周期与飞船在轨道1上运行的周期之比为√r3:√a3 D. 由已知可求得地球的质量为M=4π2r3 GT2 2.太空授课中,王亚平演示了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让广大青少年领悟到了太空探索的趣味和 航天员的魅力。某中学兴趣小组就在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天宫空间站内“测物体质量”的问题,设计了下列四个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A. 像在地面上那样,用天平可直接测出待测物体质量m B. 根据已知的轨道半径、地球质量、引力常量等,计算出空间站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g,再用 弹簧秤测出物体重力G,利用公式G=mg求出待测物体质量m C. 让待测物体m1与已知质量的静止物体m2正碰,测出两物体碰撞前后(相对于空间站)的速度 v1、v1′、v2′,再利用1 2m1v12=1 2 m1v1′2+1 2 m2v2′2求出待测物体质量m1 D. 使待测物体受到沿运行轨道切向的已知恒力F的作用,测出(相对于空间站)从静止开始经很 短时间t移动的位移x,再利用F=ma=m⋅2x t2 求出待测物体质量m

2023年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3·长沙高三月考]下图是居延汉简的习字简(部分),习字者是汉代在边塞军中服役的小吏。从中可以得出的合理信息是() A.简中的文字是秦朝的官方书体 B.汉代书法名家技艺高超 C.当时重视官吏的文书处理技能 D.此时民间书信往来频繁 2.[2023·湖州、衢州、丽水三市高三质检]某宪法“确定议会为共和国的立法机关,有对政府的监督权,内阁应取得议会的‘信任’,如果议会对政府投不信任票,则将引起内阁辞职,议会的职权还包括通过法律、选举总统、监督政府的活动,”下列对这部“宪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A.首创了内阁对议会负责的运行机制 B.在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C.体现了人民主权和中央集权的原则 D.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 3.[2023·江西省二模]林伯渠在陕甘宁边区第一次政府工作报告里曾说:“候选名单公布以后,每个乡村都热烈地参加讨论,有的批评某人对革命不积极,某人曾经反对过革命,某人曾经贪污过,某人曾经是流氓,某人曾吸食鸦片,等等;有的选民则公开涂掉其名字。”这说明() A.“三三制”原则得到落实 B.革命根据地初步试行村民自治 C.国民革命推动了农民运动 D.革命政权的民主建设成效显著 4.[2023·山东省德州市模拟]1901年,清政府一道上谕指出,“近数十年积习相仍,因循粉饰,以致成此大衅……康逆之谈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法令不更,痼习不破;

欲求振作,当议更张。”由此可推知() A.“大衅”是指戊戌政变 B.戊戌变法未触及法律 C.清政府反对变法革新 D.上谕推动“新政”开展 5.[2023·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二模]家谱是记录家族世系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商周时期就有用于祭祀的家谱。东晋、南朝时期,家谱发展迅速,岀现了专修家谱的机构,谱牒学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家谱发展关系密切的是() A.儒、佛、道“三教合归儒” B.官吏选拔标准的重大变革 C.从分裂到统一的政治形势 D.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 6.[2023·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三测试]秦汉时期,地方长官要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内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等。这些原始数据经核实后,朝廷会根据结果对各级官吏予以黜陟赏罚,也会根据结果编制财政预算。据此可知,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 A.具有农耕文明治理特点 B.杜绝了吏治腐败 C.促进个体小农经济形成 D.抑制了豪强地主 7.[2023·连云港市二模]《左传》载,晋文公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大臣子犯以民未知义,(因)未安其居民未知礼,未生其共(通‘恭’)等理由谏阻。于是晋国采取了入务利民作执秩以正其官等措施,数年后一战而霸。据此可知时晋文公能够称霸是因为他() A.宣扬礼治,完善制度 B.崇尚儒学,伸张信义 C.以民为本,专务生产 D.善于纳谏,注重德教 8.[2023·天津市河北区一模]恩格斯指出:“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现成地存在了”。他旨在强调罗马法() A.内容的丰富性 B.体系完整而具有普遍适用性 C.成就的超前性 D.适用商品交换有持久生命力 9.[2023·海南省期末]大陆法系各国普遍不承认判例的效力,禁止“法官造法”,限制

2023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历史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2020级 二月月考历史试卷 命题人: 考试时间:2023年2月23日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中国古人对富有色彩和光泽的器物情有独钟,如漆器、丝帛、玉器、瓷器;而在色泽上稍逊的木器、麻布、石器、陶器则地位不高。这种审美偏好() A.源于农耕生活的特性B.反映出等级社会特征 C.导致阶级矛盾激烈化D.领先于其他古代文明 2.下表为《后汉书》中对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的历史叙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内政建设与边防政策相一致B.地方豪强势力危及中央集权 C.开国功臣的军政特权被削弱D.削减地方军有利于稳定边防 3.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修史兴盛,其中家史类著作在世家大族中大量出现,而作为家史典型代表的家传和家谱的撰修是当时社会特有的现象,其中家传撰修多通过一些细微小事铺叙描写家族人物事迹,宣扬祖先容止风度,弘扬先祖德行功业,选材鲜活,语言生动,人物形象,有较鲜明的文学性。这反映出当时() A.文学日益世俗化的发展趋势B.重视记忆传承的史学传统形成 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冲击D .重视门第和炫耀家族成为风气 4.唐代之前商人奉行“千里不贩籴”的行规,远距离运粮成本高企。至宋代,“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厚利”,并涌现出一批商业重镇,包括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等。这反映出() A.水运交通发展推动长途贩运的兴盛B.抑商政策废弛影响商人的社会地位 C.区域经济繁荣促进地域性商帮兴起D.城市商业繁荣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5.图1是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所作《茗园赌(茶)市图》,该作品反映了() 图1 A.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B.普通民众社会地位提升

2022_2023学年9月湖北武汉高三月考历史试卷(部分学校 2023届 调研)-学生用卷

2022~2023学年9月湖北武汉高三月考历史试卷(部分学校 2023 届调研)-学生用卷 一、单选题 1、【来源】 2022~2023学年9月湖北武汉高三月考(部分学校 2023届调研)第1题 2022~2023学年2月湖北武汉江夏区武汉市江夏区实验高中高一月考第1题 2022~2023学年9月湖北黄冈黄梅县高一月考第9题 2022~2023学年陕西渭南华州区高三上学期月考第3题 2022~2023学年湖南郴州永兴县高一上学期月考(童星学校第一次月考)第2题 春秋时期北方的铜镜传至楚国,到战国时期楚国的铜镜后来居上,传播广远,甚至在阿尔泰山西 麓的古代遗址中发现了堪称标准的楚式四山镜。材料表明 A. 华夏观念认同 B. 青铜冶炼发达 C. 文化相互交流 D. 丝绸之路贯通 2、【来源】 2022~2023学年9月湖北武汉高三月考(部分学校 2023届调研)第2题 2022~2023学年陕西渭南华州区高三上学期月考第7题 2022~2023学年陕西西安碑林区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文科(2023届第一次月考)第1题 汉宣帝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史称“孝宣之治”。汉宣帝以尊崇的态度对 待儒学,但在政事的操作方面仍然比较注重任用有实际管理能力、熟悉法令政策的“文法吏”, 以刑名为基准考核臣下。这体现汉宣帝治国理政的特点是() A. 以法为教 B. 崇德尚贤 C. 分权制约 D. 儒法结合

3、【来源】 2022~2023学年9月湖北武汉高三月考(部分学校 2023届调研)第3题 2022~2023学年吉林长春高一上学期月考(第一次月考)第38题 2022~2023学年陕西渭南华州区高三上学期月考第11题 2022~2023学年云南昆明五华区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第4题 唐德宗在位期间(779—805),方镇取代了州的地位,拥有实际上的一级行政区的职权,如表从 侧面反映了唐德宗时期()唐德宗建中元年(780)中央与地方钱税和粮税分配表 A. 赋税制度根本变革 B. 白银成为法定货币 C. 藩镇势力日渐增强 D. 经济重心加速南移 4、【来源】 2022~2023学年9月湖北武汉高三月考(部分学校 2023届调研)第4题 2022~2023学年陕西渭南华州区高三上学期月考第19题 2022~2023学年浙江高一上学期期中(普通高中浙里明史阶段性联考模拟)第30题 明朝中叶,福建泉州农民“往往有改田种甘蔗者”,广东东莞、番禺、增城和阳春一带出现了 “蔗田几与稻田等”的现象,闽、粤地区荔枝和龙眼等水果的种植也成为农户重要经济来源之一。这种现象反映了明朝 A. 传统小农经济的瓦解 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C. 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

2023-2024学年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8月份)(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高三(上)月 考历史试卷(8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 在商朝,人们对"天"无能为力,只能祈求其保佑。而自周代始,“天”成为真正的人格 神,且与君意相关联,君主对它的祭祀再丰厚,若本身没有敬天爱民,也不会受到上天的庇佑。这一变化说明( ) A. 王权必须借助神权维系统治秩序 B. 人们对国家治乱原因的认知深化 C. 君主权威带有较浓厚的神秘色彩 D. 儒家民本思想成为治国的新标杆 2. 如表为黄帝到春秋战国时期,部落和语言方言的变化情况,部落和语言方言的变化反映了 () A. 铁犁牛耕技术的普及 B. 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发展 C. 方言流传到秦已消失 D. 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3. 睡虎地秦简记载,父亲控诉亲子“不孝”,可以请求政府将其杀死或断足流放,政府会予 以照办。同时,法律规定父亲私拿亲子财物的行为属于家事领域,会被当作无罪来处理。这说明,秦朝( ) A. 注重宗法伦理 B. 刑罚制度严苛 C. 社会秩序混乱 D. 基层管理严密 4. 两汉时期,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唐 六典》规定:“监察御史,若在京都,则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监察御史有权监察地方的考课、户口、籍账、赋役、农桑、仓库、屯山、铸钱、财政收支和判决因徒等方面,还加强了对礼仪、军队、治安、馆驿、选举等方面的监察。汉唐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 ) A. 有利于国家由人治走向法治 B. 体现了监察制度走向了完善 C. 可以有效消除贪污腐败现象 D. 有利于保障政务的有序运行

5. 在汉魏时期画像中,可以随处找到少数民族的身影。汉魏画像对少数民族赋予“高鼻”、“深目”、“多须”、“披发”、“尖帽”等形象特征。当少数民族和汉人在同一幅图像中出现的时候,汉人有意塑造少数民族这些形象特征。这些现象体现出当时( ) A. 统治者推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B. 汉人文化思想中的传统意识浓厚 C. 民族交融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 D. 民族元素丰富了艺术创作的内容 6. 图1、图2分别是隋唐时期运河图与元代运河、海运图。这一变化反映了( ) 附幽时东西大运河及南北大运河图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附详解)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上)期末历史 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国宝文物越王勾践剑,主要用锡青铜铸成,含有少量的铝和 微量的镍,灰黑色的菱形花纹及黑色的剑柄、剑格都含有硫。正面有“越王鸠(勾)浅(践)自作用剑”的鸟篆铭文。这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的强化 B. 书法艺术的发展 C. 铸造工艺的提高 D. 宗法体系的崩溃 2.汉代郡县长官可以任命下级官员,职权重,县令升到郡守即位同九卿,地方人事变 动往往不大。唐代改郡县为州县,官员任免权归吏部,地方官员层级大量增加,升迁变动大。由此可知() A. 地方割据问题严重 B. 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监察体系臻于完善 3.南北朝时期,儒学出现南北分野,学术风格很不相同,南、北学者各持己见。到唐 太宗时,因“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而作出统一经义的决策,编撰通行的《五经正义》。这反映了() A. 三教归儒的历史趋势 B. 儒学成为官方哲学 C. 维护全国统一的需要 D. 儒学逐渐走向僵化 4.从天启元年(1621)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松江地区的棉花价格,通常每担值 钱三四两,最高价格每担卖到白银九两,最低价格每担仅值五钱至六钱。这说明() A. 农产品市场化程度高 B.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C. 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5.如图是清代洞庭湖水域变化图。清代前期统治者推行“劝民垦种”、围湖扩耕的政 策。康乾年间,百姓私自滥围滥垦加剧。到了道光末年,出现即使夏秋盛涨,“阔不及向者之半”的景象。洞庭湖的变迁反映了()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附答案详解)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上)月考历史试 卷(10月份) 1. 盘庚迁殷,自称“恪谨天命”,到纣王时仍坚持“我生不有命在天”;武王伐纣使得“小 邦周”战胜“大邑商”,周人意识到“天命糜常”,要“敬德保民”才能得到天的护佑。这种变化反映出() A. 德教礼治形成完整体系 B. 民本思想取代天命观 C. 王权与神权趋向于背离 D. 治国理政更注重人事 2. 19世纪30年代流行于广州的《红毛通用番话》《鬼话》《红毛番话贸易须知》等,是当 时的一些英语词汇工具书,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通篇没有出现英文词汇,而是由汉字与对应的标记英语字音的粤音汉字合构而成。这一语言现象() A. 适应了中西碰撞下的现实需要 B. 表明广州人生活方式的西化 C. 反映了局部半殖民地化的出现 D. 使国人抛弃天朝上国的观念 3. 1979年,武汉市恢复个体工商户的登记发证工作。到1981年3月,全市有证个体工商者 5643户,是1957年的15.8%。领证个体户中,社会闲散人员占86%,待业青年仅占5.8%。 这说明()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B. 非公有制经济解决了就业压力 C. 经济改革需进一步解放思想 D. 个体经济落后制约着青年就业 4. 生于文艺复兴末期的笛卡尔在其著作《谈谈方法》中提出“我想,所以我是”(旧译“我 思故我在”)。对此,黑格尔称:“勒内笛卡尔事实上是近代哲学真正的创始人,因为近代哲学是以思维为原则的。”据此可知,笛卡尔的思想() A. 倡导人的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B. 蕴含朴素唯物主义的内涵 C. 构建近代西方哲学的宏大体系 D. 引发了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5. 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询问斯大林对《开罗宣言》的看法,并主动提出苏联可 以获得一个不冻港。罗斯福随即附和说,中国大连战后可以作为有国际保证下的自由港。斯大林表示赞成《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至于苏联的看法要到参加对日战争时再谈比较好。 这体现出() A. 国家之间紧密合作 B. 西方划分势力范围 C. 大国推行强权政治 D. 三国支持中国抗战 6. 元朝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明中后期,西南地区府州县官由布政司领之,宣 慰司、招讨司等土司由都指挥领之;西南地区广建军事卫所,隶属各省都指挥使司。由此可知,明朝()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分) 1.要研究湖北地区史前时期文明发展状况,下列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应是() A.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考古发现 B. 湖北随州是炎帝故里的传说 C. 对湖北武汉地区史前发展状况的一些历史文献记载 D. 湖北黄石某姓氏族谱 2.如图是湖北恩施地区依山而建的干栏式建筑——吊脚楼。这种建筑形式,目前最早可溯源至() A. 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的北京人遗址 B. 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C. 距今约6000年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D. 距今5300-4300年的浙江杭州良渚遗址 3.“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A. 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 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 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 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4.山西省简称“晋”、山东省简称“鲁”、陕西省简称“秦”。这些省的简称与周朝哪一项政治制度有渊源() A. 郡县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世袭制 5.小张同学在网课学习中,看到老师呈现的课件内容为:“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小张同学正在学习的主题是() A. 诸侯争霸 B. 商鞅变法 C. 秦巩固统一 D. 秦的暴政

6.从如图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A. 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 B. 都江堰是世界上同期硕果仅存的水利工程 C. 都江堰是李冰主持修建的 D. 都江堰至今仍滋润着天府之国 7.小张同学研究老家十堰的历史沿革,在资料上看到这样一句话:“秦时,十堰分属汉中郡和南阳郡。”这是因为秦朝实行() A. 郡县制 B. 刺史制度 C. 行省制度 D. 分封制 8.有部历史剧,以与主人公息息相关的历史人物为主线,再现主人公波澜壮阔的一生。这部历史剧的主人公应该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光武帝 D. 晋武帝 9.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记载:“张骞使西域,得大蒜。”由此可见,我国中原人民吃上大蒜,最早只能是() A. 秦时期 B. 西汉时期 C. 东汉时期 D. 南北朝时期 10.2021年,有制药公司宣布,其有一类药是以《伤寒杂病论》中名方为基础研制而成的。开出此用了1800多年名方的中医是() A. 扁鹊 B. 张仲景 C. 华佗 D. 孙思邈 11.小张同学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曹操、以少胜多、袁绍”,点击“搜索”后,系统返回的查询结果一定是()

2022_2023学年河南信阳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普通高中 第一次月考)-学生用卷

2022~2023学年河南信阳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普通高中第一 次月考)-学生用卷 一、单选题 1、【来源】 2022~2023学年河南信阳高三上学期月考(普通高中第一次月考)第1题 《左传》记载“昭公六年三月,郑人(子产)铸刑书”,遭到叔向的坚决反对;记载昭公二十九年冬,赵鞅“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孔子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表明当时() A. 奴隶制走向瓦解封建制确立 B. 限制了“临事制刑,不豫设法”的局面 C. 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D. 成文法成为新势力反对旧势力的武器 2、【来源】 2022~2023学年河南信阳高三上学期月考(普通高中第一次月考)第2题 下图为西汉长安城的平面示意图,对该图所示信息理解准确的是西汉长安城() A. 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时间控制 B. 市紧邻宫殿,说明政府支持商业 C. 宫殿占地广阔,城市政治职能突出 D. 确定了历代王朝都城的基本格局

3、【来源】 2022~2023学年河南信阳高三上学期月考(普通高中第一次月考)第3题 唐初政府明文规定“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但唐中期以后禁令被取消,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 试和进入学校,甚至进入两馆、太学学习。韩愈曾描绘这种情况:“国家典章,崇重庠序。近日 趋竞,未复本源,至使公卿子孙耻游太学,工商凡冗或处上庠”。这一转变反映出() A. 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改变 B. 歧视商人的社会风气消失 C. 封建国家出现财政收入困难 D. 封建国家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4、【来源】 2022~2023学年河南信阳高三上学期月考(普通高中第一次月考)第4题 2022~2023学年湖南永州高二上学期期中(第二十八中学)第9题 唐朝中央的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被人称为“人君耳目”。但御史纠弹正确与否,则又受到尚书左、右仆射和左、右丞的审查。《旧唐书•职官志》在谈到仆射的职责时说:“御史纠劾不当,兼得弹之。”御史台与尚书省的这种关系反映出() A. 尚书省统辖御史台 B. 御史台不能监察尚书省 C. 御史台与尚书省互相制约 D. 皇权受到相权牵制 5、【来源】 2022~2023学年河南信阳高三上学期月考(普通高中第一次月考)第5题 宋朝在官员任用制度上,有官、职、差遣之分,即所谓“其官人授受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该材料() A. 反映宋代实行官员职务与级别分离制度 B. 说明宋代机构重叠、官职混滥 C. 说明宋代官僚制度日趋科学合理 D. 反映宋代官员任用名不副实

2023秋统编版七上历史第一次月考B卷(全国卷)【第1—6课】(解析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B卷·基础知识达标测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七上第1-6课。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 2 分,共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 1.某班同学举行题为“想象北京原始居民的一天”的分组讨论活动。下列有关表述,符合历史考古发现的是() ①清晨,青壮男子走出山洞去森林中捕猎野兽 ②上午,留在山洞中的老人们专心致志地制作彩陶 ③下午,妇女们到离水源不远的地方,用耒耜种植水稻和蔬菜 ④夜幕降临,人们在山洞口燃起了火堆,以防止野兽来袭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山顶洞人均处于旧石器时代,他们的生存方式之一是狩猎,青壮男子走出山洞去森林中捕猎野兽体现的是狩猎;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所以人们可以在山洞口燃起了火堆以防止野兽来袭,①④正确,D项正确;彩陶、耒耜、种植水稻出现在新石器时代,②③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2.迄今为止,云南、陕西、北京、广东等省区都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及活动遗迹、遗物。数十万年前,先民

2023年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毛坦厂中学)

选择题 下列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 A. 汉代益州郡 B. 唐代扬州 C. 宋代扬州 D. 元代顺宁府 【答案】D 【解析】 试题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演变中存在一个规律即“中央的权力越来越大、地方的权力越来越小”,根据这个规律越靠后的朝代的地方行政区划级别越低、权力也越来越小,汉代(州)郡县,郡为一级(或二级)地方行政区划;唐代道州县、宋代路州县,州为二级地方行政区划;元代省路府州县,府为三级地方行政区划,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就是D 选择题 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

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 巩固分封制 B. 增强地方权力 C. 加强中央集权 D. 打破世袭特权 【答案】C 【解析】 “(六国) 王子皇孙,辇来于秦”“被迁至京城咸阳”说明“秦朝加强对所统治地区的管理”,体现的是针对地方的管理,即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秦朝废除分封制,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主旨相反;D 属于官僚制度的意义。 选择题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D.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早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因此A选项错误,符合题意。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保持“贵族色彩”,B选项不符合题意;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地方自主权较大,C选项不符合题意;“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地方有较大自主权,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不同,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A选项。 选择题 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 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B. 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 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D. 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答案】D

高三历史月考测验(2023年上期)附答案与解析

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逐渐发展出登录全户家口的“户籍”,户籍中详细编录家口与土地资料,是为“编户”;将人民编进户籍、纳入统治,身份大致平等整齐,称为“齐民”,合称为“编户齐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调度人力资源服务争霸战争 B.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差异 C.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坚实基础 D.打击贵族势力消弭阶级差别 【答案】A 【解析】 试题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控制权,相互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各国实行的“编户齐民”就是为了征收赋役,调度人力资源服务争霸战争,故选A项;“编户齐民”并不是为了消除身份或阶级差别,排除B、D项;中央集权制度创立于秦朝,C项不对。

选择题 《氾胜之书》提出“种禾无期,因地为时”。《齐民要术》则提出播种施肥要讲“时宜”,南宋《农书·六种之宜》说“种莳之事,各有攸叙。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材料本质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季节性强 B.中国古代农业是精耕细作农业 C.中国农业重视“因时制宜” D.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答案】B 【解析】 《氾胜之书》等各种著作对农时的记载和分析,从本质上讲是服务于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故B正确;“种禾无期,因地为时”没有强调农业的季节性,A错误;材料中“种禾无期,因地为时”“播种施肥要讲‘时宜’”“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等内容都强调了“因时制宜”,但不是其本质,排除C;“种禾无期,因地为时”“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不能体现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高低,D错误。 选择题

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可以推知() A. 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 B. 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 C. 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 D. 农业生态治理环境逐步恶化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只是提供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并没有提到治灾防灾的内容,所以A不符合题意;表格也没有说到是南方还是北方的自然灾害,所以不能用B来解释;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大对于农业生产是不利的,故选C;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选择题 下表清朝人口与耕地变化情况 年代 人口(亿) 耕地(亿亩) 人均耕地(亩/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