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3年10月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2023年10月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工业实验学校七年级月考

历史试卷(202.10.)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4个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72分)

1.涿鹿之战是我国古老传说中的一次著名战役。关于这次战役的交战双方,下面四幅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B.C.D.

2.“……遂制耒耜耕而种之,以教万民,后世粒食因之,以为百谷之祖……”这里的“百谷之祖”指的是()

A.黄帝B.炎帝C.舜D.禹

3.2019年12月3日,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科技之光点亮人类家园——周口店遗址光文化展示科普体验馆开馆仪式”在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隆重举行。关于北京人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使用打制石B.能够直立行走C.懂得人工取火D.结成群体生活

4.据右图提示可知,描述的是()

A.北京人B.河姆渡居民

C.半坡人D.禹部落居民

5.下列哪个遗址中的考古发现可以作为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A.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遗址C.半坡遗址D.龙山文化遗址

6.陶器、磨制石器、半地穴式房屋遗存,这三类考古发现最可能出现在()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7.《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A.民族认同B.华夷有别C.中央集权D.天朝上国

8.下列图片中,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是()

A.B.C.D.

9.《史记》记载,“……而师尚父(姜尚)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该材料直接反映的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度D.推恩令

10.春秋时期,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诸侯政权常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

这有利于()

A.铁器牛耕推广B.各民族交融C.学术蓬勃兴起D.奴隶制崩溃

11.夏朝时,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商代中期,青铜器种类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器的器型多种多样,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这体现了我国古代()

A.生产方式的变化B.手工业水平的提高C.社会风气的转变D.统治阶级的残暴

12.商朝的历史,因有安阳殷墟出土的文物作为证据,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这是因为()A.甲骨文的出土使商朝历史有文字可考B.安阳殷墟被证实为商朝的都城

C.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D.安阳殷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3.如图反映了战国中期以后,通过不断兼并战争,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先后崛起情况,其中逐渐成为势力最强大的诸侯国是()

A.①B.②

C.③D.④

14.西周初年分封时,周公问姜太公:“何以治齐”,太公说:“举贤而上功”。而当姜太公问何以治鲁时,周公说:“尊尊而亲亲”。治理齐、鲁两国理念的不同说明()

A.分封制开始走向衰落B.齐鲁两国矛盾尖锐

C.社会环境存在差异性D.周王室的权威下降

15.商朝历史之所以成为“信史”(“信史”意指较为详实可信的历史),其依据是()A.河南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B.后世流传着众多商王的故事与传说

C.《史记》记载商王的世系情况D.甲骨文和考古、文献资料的多重印证

16.下面表格数据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措施中的()

战争结果

时间秦与六国交战

全胜失败互有胜负商鞅变法到秦王嬴政即位前

65次58次3次4次

(共109年)

A.确立县制B.严明法度C.鼓励耕织D.奖励军功

17.春秋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如图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

A.B.C.D.

18.“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材料强调了商鞅变法()

A.触犯贵族利益B.推行严酷刑罚C.取得巨大成效D.改革政治制度

19.《史记》记载:“……封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该史料反映的是()

A.夏商周的更替B.武王伐纣灭商C.西周的分封制D.战国诸侯争霸

20.甲骨文“王”字,像斧头,用以专称拥有镇压、宰杀权的最高统治者;“服”旁边是一个面朝左跪着的人,右上部是一只手,表示用手按住一个人头令其服从。这说明甲骨文()

A.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B.对汉字形成影响深远

C.是历史上最早的文字D.有助于了解当时政治

21.如右下图文物是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据专家分析,这件文物很有可能是当时祭祀使用的

道具。据此可知,该考古成果能够印证三星堆文化的( ) A .礼典祭祀和天文历法 B .青铜冶炼和礼典祭祀

C .青铜冶炼和工业生产

D .农业生产和天文历法 22.与右表信息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23.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

三星堆遗址今年又有重要收获,引起世人极大关注。如图是出土于四川三星堆遗址的金面具,该面具是研究古蜀国文明的( ) A .口述史料 B .实物史料 C .文献史料 D .影像史料

24. 春秋末期,长江中下游先后北上争霸的国家是( ) ①吴国 ②越国 ③魏国 ④齐国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25题10分,26题18分,共28分)

25.发展是时代之要求,兴国之要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图片是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春秋时期的文物

(1)从上面两幅图片你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4分)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2分)

《荀子》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其中,重要封国有齐国、鲁国、宋国、燕国、晋国。

材料二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 材料三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争霸

战争。

(2)据材料二、三,分析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4分) 26.穷则思变,变则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的共同原因。(6分)

材料二: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 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商鞅变法顺应历史 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 (2)材料二认为战国时各国变法的目的和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并依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三:对于“商鞅变法”,历史上有如下记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班固《汉书•食货志》 (3)依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之一。(不得摘抄原文)(2分)

齐桓公改革

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晋文公改革

重用狐偃、赵衰等人,修明内政、整

饬法纪,增强军备,施惠百姓,发展

生产。接受狐偃“尊王攘夷”的主张。

(4)结合上述问题,你有何感悟?(2分)

工业实验学校七年级第一次月考(2022.9.27)

历史答题卡

25. (1)

(2)

26.(1)

(2)

(3)

(4)

工业实验学校七年级月考历史答题卡(2023.10.)

1-5CBCBB 6-10DAAAB 11-15BAACD 16-20DACCD 21-24BBBA

25.(1)信息:春秋时期出现牛耕(2分)和铁制农具(2分说明: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了(或者:春秋时期生产水平提高了)(2分)

(2)原因:①王室衰微,诸侯强大;②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

26.(1)①重用贤才;②改革内政;③发展生产;④“尊王攘夷”(6分,任三点即可)

(2)目的:富国强兵;(2分)作用:推动了社会转型;(2分)主要原因:①顺应历史潮流;(2分)②集列国变法之长(2分)。(3)①废除井田制;②奖励耕织;③奖励军功(2分,任意1点即可)(4)①穷则思变,变则通;②改革是发展的必由之路;③改革创新,与时俱进;④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改革开放;

⑤重视人才,重用贤才……(2分,合乎题意,任意一点即可)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贵州省黔东南州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文字版含答案)

2023春季学期课后服务阶段性检测(一) 七年级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本题每小题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相应的答题卡上。 1.中国历史上某个朝代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再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个朝代是( B ) A.汉 B.隋 C.唐 D.宋 2.某电影公司准备拍摄一部电视连续剧,请根据如图几集的名称判断该电视连续剧是(B) A.《汉武大帝》 B.《武则天》 C.《贞观长歌》 D.《三国演义》 3.在当时既是各民族交往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的唐朝都市是( A ) A.长安 B.洛阳 C.扬州D.厂州 4.某地要举办唐朝书画展,他们可以选择下列哪些人的作品?() ①颜真卿②柳公权③张择端④吴道子。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③④ 5.“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情况,描述错误的是() A.推翻了唐王朝统治 B.最后被镇压 C.攻入长安,建立了政权 D.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的腐朽 6.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A.唐朝时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B.玄奘西游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元朝时,我国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7.五代十国的出现,实际上是() A.唐末农民起义的结果 B.朱温灭亡唐朝的结果 C.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D.造成严重的国家分裂 8.唐朝时,手工业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其中工艺水平最高的是() A.陶瓷业 B.造船业 C.丝织业 D.造纸业 9.给下图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多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年10月份月考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1分,满分25分) 1.(1分)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山顶洞人 2.(1分)如果一个旅游团队要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应该去()A.北京西南周口店B.云南元谋县 C.陕西西安半坡村D.浙江余姚河姆渡 3.(1分)在学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 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B.种植水稻 C.用鱼叉、鱼钩、渔网捕鱼D.烧烤食物 4.(1分)世界上现存最大最著名的青铜精品是()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象尊D.牛尊 5.(1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原因的共同点是() A.诸侯的反叛B.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C.“国人暴动”D.少数民族的进攻 6.(1分)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我国古代也有许多有关鼎的成语。请问成语“问鼎中原”中的“鼎” 有什么象征意义() A.权力与地位B.吉祥美好C.显赫富贵D.人口众多 7.(1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8.(1分)看如图人物画像,他曾全身心投入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

A.启B.伯益C.禹D.舜 9.(1分)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谁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的?() A.管仲B.商鞅C.主父偃D.董仲舒 10.(1分)《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A.牧野之战B.春秋争霸C.楚汉之争D.官渡之战 11.(1分)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留青史。“他”指的是() A.黄帝B.炎帝C.禹D.启 12.(1分)《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C.金文的形成和发展D.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13.(1分)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A.炎黄战蚩尤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D.春秋争霸 14.(1分)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15.(1分)“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A.周王室势力大减B.周朝即将灭亡 C.分封制得到巩固D.周朝政局稳定 16.(1分)秦始皇为巩固统一,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哪项措施直接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成为维系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B.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C.北筑长城,抗击匈奴D.推广统一文字小篆 17.(1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有很多至理名言,由其弟子整理记载在书籍里,此书是()A.《论语》B.《道德经》C.《春秋》D.《史记》 18.(1分)下列不属于秦始皇加强对全国统治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 B.实行盐铁专营

河南省林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评价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上学期阶段性评价卷一七年级历史(部编版)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 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 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中国是人类发源的重要地区之一,猿人遗迹追布南北各地。下列属于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 的最早古人类的是 A.丁村人 B.蓝田人 C.长阳人 D.元谋人 2.如图是假期小明跟父母参观某一遗址过程中拍摄的北京人活动雕像。这一雕像说明北京人 A.已学会狩猎 B.会磨制石器 C.过集体生活 D.会人工取火 第2题图第3题图 3.如图中的文物最早发现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它反映出当时的人类 A.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B.已有了爱美意识 C.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D.以采集渔猎为生 4.粟具有耐早、自生能力较强等特点,因此我国北方早期先民首先从果下手栽培种植;而几 乎同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先民也驯化了稻并开始大量种植。粟和稻的种植说明 A.农业开始精细化发展 B.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 C.农业适应了定居生活 D.北方农业较南方发达 5.距今约7000年的某遗址中发现成堆的稻谷、谷壳、稻叶、稻杆等,还发现了木结构的水 井和农业生产用的骨耜。该遗址位于 A.浙江余姚 B.河南舞阳 C.浙江杭州 D.陕西半坡 6.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成排榫卯相连的木桩、大量的横板和竖板,是木桩插于地下,上面以 木板等拼接的房屋建筑遗留下来的痕迹。该房屋建筑被称为 A.半地穴式建筑 B.干栏式建筑 C.圆形洞穴建筑 D.栽柱式建筑 7.伴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生活居住的稳定,各类手工业生产也随之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半 坡人在制陶业方面特点的是 A.能够运用磨制石器 B.懂得运用天然漆增色 C.能够制作鱼纹彩陶 D.白陶和黑陶别具一格 8.发现于河南巩义的河洛古国遗址替补了华夏文明发展史上五千年这个阶段的空白,让整个 文明链完整无缺,使得炎黄二帝曾经生活过的时代重现人间。材料中炎黄二帝最早开始组成 部落联盟是在 A.女娲补天之后 B.伏羲画卦之后 C.涿鹿大战之后 D.阪泉之战之后 9.河南郑州黄河游览区有一座巨大的炎黄二帝雕像,而且每年的三月三日还有盛大的祭祖大典,这与炎黄二帝带领人们打败蚩尤,逐渐建立华夏族有密切关系。据此可知,炎黄二帝被 称为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2022-2023届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上册第1~5课 注意事项:共19小题,满分75分,作答时间为75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后者是指后人对第一手史料进行研究和诠释后形成的资料。研究北京人时,下列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A.北京人复原头像 B.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C.考古现场的影像资料 D.历史学家的著述 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A. B. C. D. 3.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这处遗址被定名为“半坡遗址”。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窖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依据材料可以知道 A.半坡人已经开始定居生活 B.半坡人已经开始建立早期国家 C.半坡人已经开始农耕生活 D.半坡遗址是我国最早的人类遗址 4.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既有食用后被抛弃的鱼骨,也有鹿、猪、牛等动物遗骸和酸枣、橡子、菱角等植物果实。这表明当时 A.食物的品种和来源多样化 B.干栏式建筑利于储存食物 C.家畜饲养的范围不断扩大 D.农业种植是主要食物来源 5.“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下图所示文物共同印证了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五谷的国家 B.我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C.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稻 D.我国早期国家农业的发展情况 6.有学者认为,仅凭高大的宫殿台基、宏伟的城墙、古老而庞大的水利工程以及那数以千计象征着权力与信仰

山东省胶州市洋河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山东省胶州市洋河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 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2.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这些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这表明北京人 A.会制作工具B.有爱美意识C.懂得人工取火D.掌握磨光技术 3. 据考古发现,在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这说明他们() A.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B.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C.已经懂得人工取火D.政治上实行禅让制 4. 某校举办“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下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据此推测 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 ③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A.房屋结构样式B.农作物的种类

C.使用火的水平D.石器制作技术 6. 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7. 下图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此原始居民是 A.河姆渡人B.半坡人C.山顶洞人D.北京人 8. 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先民的 A.农耕工具丰富多样B.商品贸易较为活跃 C.陶器文化历史悠久D.彩陶艺术绚丽多彩 9. 粟具有耐旱、自生能力较强等特点,因此我国北方早期先民首先从粟下手栽培种植;而几乎同时期,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粟和稻的种植说明()A.农业开始精细化发展B.原始农业兴起 C.农业适应了定居生活D.北方农业较南方发达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阶段(一)质量检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 考生领知: 1、全卷满分8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政史合卷); 2、试卷和答题卡都要写上班级、姓名; 3、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上,否则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怕人的气候,更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2.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图是距今约7000年的某遗址中出土的稻谷,据此可推断出该遗址位于( ) A.云南省元谋县 B.陕西西安半坡村 C.北京市周口店D浙江余姚河姆渡 3.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学说蓬勃兴起,涌现了许多代表人物及思想。下列人物与思想匹配正确的是() A.老子一以法治国B孔子—“仁者爱人” C.墨子—“无为而治” D.庄子—“兼爱”“非攻” 4.下图所示文物出土于一原始文化遗址,生活在该进址的原始居民( ) ①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②能烧制陶器③拥有成熟的文字④会纺织、制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尧、舜、禹通过“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而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选举制 B.让位制C,世袭制D.禅让制 6.《史记》中“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肯入。”反映的是( ) A.女娲造人 B.阪泉之战 C.大禹治水 D.“涿鹿之战 7.在我国一处古代人类活动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和最早的木构水井。

2022-2023七上历史第一次月考卷及答案

2022-2023七上历史第一次月考卷 (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 A、战略地位重要 B、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C、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D、环境优美 3、台湾各党派首脑如连战、宋楚喻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是因为() A、黄帝是后人尊称的“人文初祖” B、是因为他自己打败的蚩尤 C、因为他的部落形成华夏族的基础 D、是因为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4、创制“炮烙”等酷刑的是() A、夏桀 B、商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 5、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下列哪个制度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6、战国初年,晋国被三家大夫瓜分。() A、燕韩赵 B、魏秦韩 C、韩赵魏 D、齐魏赵 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8、下列发生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大事,按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农耕已是人们主要的生产活动;②制作弓箭、烧制陶器;③使用天然火;④人工取火 A.④③①② 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 D.①②③④ 9、《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 A.尧舜禹时期 B.黄帝、炎帝时期 C.山顶洞人时期 D.半坡氏族时期 10、世界上的农作物最早在我国开始种植的是() A.水稻、棉花 B.水稻、粟 C.水稻、玉米 D.粟、烟草 11、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 A.楚国 B.齐国 C.秦国 D.燕国 12、李冰修建都江堰主是为了() ①造旅游景点;②防洪;③给成都平原供水;④灌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3、《封神演义》中的故事传说大约发生在() A、黄帝 B、夏朝 C、商末周初 D、春秋战国 二、填空题 1、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山顶洞人掌握了的技术。 2、商后期制造的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而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3、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的进一步推广,是我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青山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考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七年级月考(10月) 历史 时间:60分钟分值:7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在北京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这说明当时北京人会() A. 使用火 B. 种植粟 C. 烧制陶器 D. 建造房屋 2.根据如图图片,指出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是() A. 黄河、长江流域 B. 长江、珠江流域 C. 黄河、辽河流域 D. 黄河、珠江流域 3.观察右面的示意图,判断“山顶洞人”应在什么位置() A. A B. B C. C D. D 4.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属于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共同点的是() A. 发现于黄河流域 B. 都发掘出头盖骨化石 C. 会制作工具 D. 都懂得人工取火 5.下列关于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说法错误的是() A. 稻、粟和黍的栽培,最早发现于中国 B. 原始农业最初主要是“刀耕火种” C. 打制石器的出现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D.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6.生产工具的改进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标志。将下列工具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②④ 7.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 建筑技术的进步 B. 人工取火的发明 C. 饲养水平的提高 D. 生产工具的改进 8.如图反映的史实是,中国() A. 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B. 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是山顶洞人 C. 古人类是由古猿逐渐演化发展而来 D. 古人类已经能够制作工具并会使用火 9.下列选项生动地描述了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的是() ①饲养猪狗等动物②能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③种植水稻 ④种植粟⑤居住着干栏式的房子⑥居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子。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⑥ D. ③⑤⑥ 10.197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如图③处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古人类遗址,在遗址处,发现有碳化稻谷、耒耜、猪纹陶器、木结构水井等。据此判断,这一遗址的居民是。()

2022至2023年七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卷完整版(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

选择题 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半坡遗址 ②元谋人 ③北京人 ④河姆渡遗址 A. ②③①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③④① D. ④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因此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②③④①。故选C。 选择题 研究人类起源的最有价值的证据是 A. 神话 B. 化石 C. 传说 D. 书籍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化石形成后,无论地球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它都几乎不会改变,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是第一手考证资料,因此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最有价值的证据,B项正确;神话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并非生活现实的科学反映,排除A项;在文字产生以前先民们口耳相传形成传说,很多内容会发生变化,与史实不相符,排除C项;人类起源时期没有文字,排除D 项。故选B。 选择题 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 A. 北京人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半坡遗址 D. 大汶口遗址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会种植水稻,故选B。

选择题 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游牧渔猎 C. 农耕定居 D. 铁犁牛耕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说明半坡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的农耕生活。A项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属于原始生荒耕作制,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游牧渔猎与材料中的生活方式不符;D项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方式。C项符合题意,故选C。 选择题 海内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 华人是黄色人种 B. 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

江西省宜春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反馈练习历史试题

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一次反馈练习 历史 (练习时间7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考古学家在元谋人遗址发掘出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炭屑和烧骨,说明了元谋人() ①是我国最早的人类 ②属于现代人 ③能够制作工具 ④知道使用火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 2.与如图信息相关的古人类遗址是( ) A.北京人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3.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 形 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是 A.元谋人直立行走用火 B.北京人掌握磨光钻孔技术 C.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 D.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4.中国原始文化星岁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 代的主要依据是( ) A.房屋结构样式 B.农作物的种类 C.使用火的水平 D.石器制作技术 5.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吟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下列对“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人与猿只在一起磨过几个石头后就告别了 B.人与猿在儿个磨过的石头边告别了 C.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 D.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磨几个石头 6.某校举办“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如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据此推测( ) 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 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 ③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 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8.《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共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时间:距今的3万年;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待猛: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并有爱美意识等。 【名称】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 【简介】器表两面各刻猪纹图像,形象介于野猪和家猪之间。器内壁较粗糙。

山东2023年七年级历史前半期月考测验附答案与解析

选择题 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A. 尧 B. 舜 C. 禹 D. 鲧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禹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选择题 大约距今70—20万年的原始人类是() A. 元谋人 B. 山顶洞人 C. 蓝田人 D. 北京人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D项符合题意;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蓝田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前到115万年前。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选择题 祖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蓝田人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境内发现的远古居民主要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蓝田人。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北京人生活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山顶洞人生活距今约三万年。蓝田人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生活距今110万年前到115万年前。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 选择题 已掌握磨光、钻孔技术的远古人类是:()

A. 元谋人 B. 山顶洞人C、北京人D、蓝田人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光、钻孔技术,元谋人、北京人、蓝田人使用打制石器。由此分析ACD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选择题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A. 黄帝时期 B. 尧时期 C. 舜时期 D. 禹时期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定都阳城。禹由部落联盟的首领,变成了国王。他所建立的国家称夏朝。至此原始社会结束。 考点: 夏朝的建立 选择题

20232023年初一10月月考历史考试(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

选择题 某外国朋友想考察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址,你会带他去 A. 云南元谋县 B. 浙江河姆渡 C. 北京周口店 D. 山东大汶口 【答案】A 【解析】 试题此题考查元谋人的相关知识点。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元谋人因发现于云南元谋县而得名,故选A。 选择题 “元谋人”作为世界级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专属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张历史名片。根据考古发现,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 A. 300万年 B. 170万年 C. 70万年 D. 20万年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生活在170万年以前,云南元谋一带,所以答案选B。 选择题 “生活在距今约二十至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 元谋直立人 B. 山顶洞人 C. 北京人 D. 半坡原始人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生活着一群原始人,他们被称为北京人,是距今约二十至七十万年前的原始人类,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C项符合题意;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前,A项不符合题意;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前,B项不符合题意;半坡原始人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选择题 下列关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长江流域 B. 发现了大量的磨制石器 C. 最先在1929年被发现 D.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这处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 在长江流域,错误,因为北京处在黄河流域;选项B. 发现了大量的磨制石器,错误,应该是打制的石器;选项C. 最先在1921年被发现,而不是1929年,因为1929年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北京人人第一个头盖骨。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选择题 小华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原始人类,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火,

2022~2023年七年级10月月考历史考题(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

选择题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的开始。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的开始于商朝,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故答案选B。 选择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第一个奴隶社会,根据课本表述应该是夏朝,属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

选择题 西周建立以后,为了巩固统治,开始实行什么制度?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文关键信息“西周”“开始”结合所学知识,西周建立以后,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故C符合题意;世袭制开始于夏朝;禅让制开始于尧;郡县制开始于秦朝;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选择题 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很可能记载在() A. 龟甲或兽骨上 B. 竹简或木牍上 C. 丝帛或麻布上 D. 宣纸上 【答案】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因此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题干的内容出现在商朝,因此最早可能记载的材料应该是龟甲和兽骨上,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选择题 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 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 C. 毛公鼎 D. 青铜立人像 【答案】A 【解析】A项司母戊鼎重达832.84千克,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故A正确;B项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C项西周毛公鼎是目前所见青铜器中铭文数量最多的一件;D项是成都平原出土的大型青铜立人像,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立人像,被尊称为“世界铜像之王”。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 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为了深入、全面地了解我国境内目前已确 认的最早古人类,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准备深入遗址实地参观,他们应该去()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山顶洞人遗址 D. 蓝田人遗址 2.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 料,要通过() A. 神话传说 B. 史书记载 C. 互联网查询 D. 考古发掘 3.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 们看到的生活场景可能有() ①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②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御寒照明 ③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 ④山顶洞人会用骨针缝衣有爱美之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的是() A. 城市的出现 B. 聚落 C. 磨制工具 D. 农作物的出现 5.文物反映一定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图文物表明河姆渡居民 已经() A. 懂得人工取火 B. 过着群居生活 C. 掌握制陶技术 D. 从事农业生产 6.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 饮食习惯 B. 劳动工具 C. 自然条件 D. 劳动技术 7.我国发现人类遗址最多的地方是()

A.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B. 黄河流域,珠江流域 C. 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D. 长江流域,黑龙江流域 8.有人说:“读懂中国,必须先读懂中国传统文化;读懂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先触摸中国的彩陶。”彩陶,中国历史发展的源,华夏传统文化的根。下列远古居民中能够制造彩陶的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原始居民 D. 半坡原始居民 9.“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远古人类能够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主要原因是() A. 天然火的运用 B. 打制石器的使用 C. 群居生活出现 D. 原始农业的兴起 10.传说记载:“神农耕而作陶。”该传说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神农既会耕种又会制作陶器 B. 半坡氏族的人们能制作陶器 C. 半坡氏族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D. 原始农业的发展促使原始手工业发展 11.在原始社会的大部分时间里,整个社会呈现“天下为公”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B. 人们之间互相谦让 C. 人们过着群居生活 D. 没有战争,和睦相处 12.历史学习小组为进行一项探究活动,利用网络收集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和黄帝炎帝时期的生产生活资料。以下最符合他们探究内容的活动主题是() A. 中国的朝代更替 B. 中国的礼仪文化 C. 中国的农耕文化 D. 中国的青铜文化 13.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的诗句。毛泽东也写了“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纪念此人。上述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被誉为是() A. 炎黄子孙 B. 人文初祖 C. 华夏始祖 D. 中原初祖 14.如图为距今5300年的牙雕蚕,出土于河南郑州。该遗址不远处还出土了同时期的丝帛。专家推测此遗址为黄帝时代的都邑。据此可知() A. 我国的早期人类起源于河南 B. 河南郑州是夏朝时期的都邑 C. 黄帝在此地击败了炎帝部落 D. 嫘祖缫丝的传说具有可信性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吴圩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吴圩中学七年级(上)第一 次月考历史试卷 1. 我们现在发现的远古人类的遗物,如门齿、头盖骨等都是() A. 深埋于地下的原物 B. 化石 C. 经过加工的仿制品 D. 冷冻的真人 2. “他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能够直立行走,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学会 使用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 山项洞人 B. 元谋人 C. 北京人 D. 蓝田人 3. “北京猿人打片方法以砸击法为主,锤击法常见,还有磁砧法。石器的主要类型有刮削 器、尖状器、石锤、雕刻器、砍砸器、球形器、石锥、石砧等。”材料表明北京人() A. 结成了群体生活在一起 B. 使用石器进行农业生产 C. 掌握了钻孔和磨制技术 D. 制作石器技术比较成熟 4.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有关北京人表述正确的是() A. 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B. 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C. 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D.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5. “……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 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据此可知,北京人() ①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②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 ③会人工取火 ④已经学会原始狩猎 A. ①③④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②④ 6. 疫情期间,北京电视台联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进行了一场名为“博物馆里重新发 现北京:周口店遗址探秘寻踪”的网上参观直播活动。以下直播活动内容中,我们可以用作对北京猿人进行科学研究的是() A.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的导览图 B. 博物馆讲解员下发给学生的任务单 C. 北京电视台有关此活动的新闻报道 D.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烧石和烧骨 7. 原始社会后期出现贫富分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私有财产的出现 B. 战争的出现 C. 生产力的提高 D. 部落联盟的出现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博硕学校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博硕学校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1.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 石,还有大量灰烬……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①会制造石器工具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A. ①③ B. ③ C. ①② D. ② 2. 在周口店遗址“猿人洞”抢救性清理发掘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批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文 化遗存,其中一个重要发现是火塘、原地烧结土、烧石、烧骨等遗迹的密集出现。这充分证明了“北京人”当时() A. 会使用打制石器、木棒 B. 过着群居的生活 C. 已学会使用和保存火 D. 能够直立行走 3. 人和动物与很多的相同之处,你知道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 会不会使用天然火 B. 会不会制造工具 C. 会不会语言交流 D. 会不会直立行走 4. 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此后又相继发掘出大量 动物化石和石器。这些发现() ①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证据 ②为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提供了证据 ③为证明北京人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提供了证据 ④为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提供证据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5. “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以农业产生为上限。”有助于印证和推测“上限”的是 () A. 北京人的发现 B. 半坡遗址发掘 C. 青铜工艺成就 D. 铁制农具出现 6. 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写成“China”指的是“中国”).早在几千年, 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这个居民是() A. 元谋 B. 河姆渡 C. 半坡 D. 北京 7. 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A. 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 B. 北方不产稻,南方不产粟 C. 北方人喜好吃粟,南方人喜好吃稻 D. 自然条件的差异

福建省莆田市莆阳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莆阳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七年级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范围:七上第1-4课时间:60分钟命题人:xxx 审核人:xxx)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2.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这一结论的直接证据是()A.神话传说B.文献资料C.文学作品D.考古发现 3.迄今为止,云南、陕西、北京、广东等省区都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及活动遗迹、遗物。数十万年前,先民们就在不同地方生存、发展。据此可知() A.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样性B.古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C.我国早期人类结成群体生活D.古代先民交流交融程度较高 4.下图是考古工作者制作的周口店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其制作的主要依据是() A.北京人头盖骨化石B.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C.周口店的自然环境D.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5.在元谋人文化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两颗人类牙齿化石、石器、动物化石及伴存的炭屑和烧骨。这一发现印证了元谋人() A.使用磨制石器B.已经学会用火C.过着定居生活D.进入农耕时代6.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7.他们群居在大约距今70万年前,能够直立行走,共同劳动,共同获取食物,会使用火烧烤食物、防潮、照明、驱兽,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这里的“他们”最有可能是()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 8.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原始史料的是() A.历史学者的推断B.元谋人的牙齿化石 C.女娲造人的传说D.纪录片《人类起源》 9.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地,气候寒冷干旱,他们居住的房屋是() A.半地穴式圆形房屋B.干栏式房屋 C.圆顶帐篷D.山洞 10.2023年5月22日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两周年的纪念日。他曾评价“____遗址在中华文明成熟之前,起到了稻作文明的奠基作用。”空格处应填入() A.北京人B.河姆渡C.良渚D.二里头 11.“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远古人类能够走出洞穴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的发展B.狩猎工具的改进C.建造房屋D.火的使用12.下图地区的原始居民的主食是() A.水稻B.粟C.小麦D.玉米 13.下图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 A.先民的审美观念B.国家的政治形态 C.汉字的基本结构D.青铜的冶炼技术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大赵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大赵中学七年级(上)第一 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1929年12月2日,辛苦了一天的考古队员正收拾工具准备下班, 此时一位队员发现泥土中裸露出一件圆圆的东西,考古学家裴文中 激动地喊起来:“这是猿人头骨!”这是第一个完整猿人头盖骨化 石出土的情形,如图所示是根据该遗址出土化石复原的远古人头像。 依据材料判断,这一古人类是() A. 半坡居民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人 2.“在长期的劳动中,人类逐渐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从而进化成了‘人’。” 这里的“进化”应发生在() A. 旧石器时代 B. 河姆渡文化时期 C. 半坡文化时期 D. 尧舜禹时代 3.2022年5月22日是第四届海水稻插秧节,今年我国的海水稻种植面积将超100万亩。我 国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下列原始人中种植水稻的是()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4.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 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A. 会农业种植 B. 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 会制作陶器 D. 开始饲养 家禽家畜 5.下列人物中,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

A. 尧 B. 皇帝 C. 舜 D. 大禹 6.“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华夏是也。”从这材料反映的是() A. 华夏民族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B. 诸侯混战形成了华夏民族 C. 民族融合杂居相处不断交往形成华夏民族 D. 华夏民族是优秀的民族 7.从周文王开始,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等几代统治者不断分封姬姓亲族同盟亲戚以及一些结为亲戚的东方贵族。这是为了() A. 加强王权,君主专制 B. “以藩屏周”,巩固疆土 C. 打击贵族,增强国力 D. 结束割据,中央集权 8.我国省级行政区简称的由来大体有三种:第一,取全称中的一个字或几个字;第二,因境内山、河、湖而得名;第三,由古地名或古国名演化而来。下列省份简称的由来属于第三种的是() A. 河南、湖南 B. 江西、陕西 C. 辽宁、浙江 D. 山东、山西 9.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仅六七万人。战国时期,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 人们踊跃参军作战 B. 作战方式发生改变 C. 战争破坏越来越大 D. 统一已成必然趋势 10.如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有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A. 周平王迁都洛邑 B. 社会生产力发展 C. 齐桓公称霸中原 D. 百家争鸣的出现 11.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商鞅变法() A. 得到了旧贵族势力的支持 B.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 维护了旧的政治经济秩序 D. 遏制了地主阶级势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