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进一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

加强应急管理,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各地政府全面履行职能和提供公共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当前,全省正处于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影响公共安全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多,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我省应急管理基础比较薄弱,体制、机制、法制不够健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亟待提高。为进一步推进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牢记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预防与处置并重,做好常态与非常态管理有机结合,兼顾近期任务与长远目标,着力解决应急准备与突发事件处置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促进应急管理从事后被动应对向事前主动预防转变,努力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为全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一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地政府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管理工作,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负责相关应急管理工作,各企事业和基层组织认真履行安全防范与处置的主体责任。二是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保障下倾,

强化风险管理、源头治理、前端处理,做好常态下的风险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治理和预防、预测、预警、预报工作;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优化信息直报体系,健全应急决策指挥机制,强化应急救援协调配合,提升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水平。三是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加强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军地之间的全方位协同联动,促进信息、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加强应急管理体系薄弱环节和优先发展能力建设,着力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不断提升应急基础能力。

(三)目标任务。到2020年,围绕打造贵州应急管理升级版,进一步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应急管理体系,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扎实有效,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法规日趋完善,应急平台全面建成,应急救援队伍全面加强,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公众危机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提升,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工作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更加有力保障。

二、加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

(四)加强领导机构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领导机构统筹协调作用,全面履行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准备和突发事件处置等应急管理职责。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地政府是本级应急管理的责任主体和行政领导机关,结合本地实际,健全各类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相关类别

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五)加强办事机构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各地政府及其重要部门、重点单位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调整充实人员,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指挥场所和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在应急准备与突发事件处置的综合协调作用。各地政府及其公安、民政、卫生计生、安全监管、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食品药品监管、气象等重点部门要健全完善专职应急管理机构,配齐配强专职人员,市(州)政府不少于10名,县级政府不少于5名;省级重点部门不少于5名,市(州)重点部门不少于3名,县级重点部门不少于2名;其他有关部门也要明确承担应急管理职责的机构和人员。加强乡镇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管理机构建设,落实承担应急管理的专职或兼职人员,全面推进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的规范化建设。

(六)加强专家队伍建设。按照政府专项应急预案,分类建立应急管理专家库,形成全省统一、门类齐全的专家队伍体系。完善专家队伍管理制度,建立专家资源信息平台和共享机制。定期组织专家参加预案演练、会商研讨和课题研究等活动,不断提升各类专家的实战能力。建立完善专家参与预防、预警、指挥、救援和恢复重建等应急准备和突发事件处置的决策咨询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中的辅助决策与智力支持作用。

三、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法规体系

(七)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在风险评估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各类应急处置方案和执行程序。继续推进各地政府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和管理工作,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省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优化应急预案,推动应急预案专业化、数字化。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查找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跨部门、跨系统、跨区域的综合应急演练和现场指挥工作流程演练,大力开展桌面演练,探索推进“双盲”演练,不断提高应急演练的针对性、实效性。

(八)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应急管理机构的协调联动,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加快突发事件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及调查评估等机制建设,提高协同应对突发事件合力。加强应急通行和交通保障机制建设,完善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体系。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与应急通信保障机制建设,完善应急通信综合支撑体系。健全应急资金保障和应急征用补偿机制,建立保险、社会捐赠等参与支持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积极培育专业性应急救援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全社会避险救助能力。

(九)健全应急管理法规体系。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研究制定省级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及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适时制定有关专项应急法规规章,推动应急管理相关法

规、配套制度出台和修订完善,组织制定应急管理相关标准,提高法规之间的衔接紧密度和一致性,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法治全覆盖。加大应急相关法律法规执法力度,加强应急管理的执法监督,促进应急管理法规的全面、深入实施。广泛开展应急管理法治宣传普及活动,提高全社会应急管理法治意识。

四、推进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十)明确风险管理责任主体。各地政府是风险管理的行政领导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风险管理重大规范性文件、实施细则制定,承担各类突发事件风险统筹管理和组织协调的领导责任。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是风险管理监管主体,负责风险隐患的分类分级、评估方法和治理标准的制定,承担对各类风险隐患督促检查的监管责任。各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是风险管理的法人责任主体,根据法律法规和风险防控治理规范,负责本单位风险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治理工作,承担风险管理的主体责任。

(十一)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登记。参照突发事件分类分级标准,根据工作实际、行业标准,制定和细化风险隐患分类、分级标准。对重点防护目标、危险源、隐患点、重点人群等风险进行分类识别和排查登记,逐步建立覆盖各市(州)、县(市、区、特区)以及各行业、单位的突发事件风险管理体系,形成各地政府分级统筹、政府部门分类实施、相关单位认真履责的风险管理工作格局。各地政府督促指导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采取

风险识别、案例研究、实地踏勘、现场测量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完善全省风险排查和分类登记体系。充分应用应急平台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做好风险隐患信息的采集、登记、建档和动态变化的更新,建立全省统一的风险管理系统,实现风险隐患的程序化、标准化和常态化管理。

(十二)加强风险源评估治理。按照风险分级标准,全面开展风险评估定级和治理工作,确保各类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部位以及易发、多发、频发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和治理不留死角,做到一般性风险隐患立查立除,难以立即消除的风险隐患及时做好风险预警和防控。对涉及民生和社会高度关注的政策规划、工程项目、重大决策、重大活动,在实施、启动或举办前,要开展风险评估。对重要时期和敏感时段,针对可能存在的突出社会矛盾,及时开展风险隐患排查,逐项划分防控治理责任。

(十三)强化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研究制定省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审批权限、发布范围。县级以上政府依托气象部门组建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作为预警信息发布的工作机构,负责预警信息统一发布与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县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是预警信息发布责任单位,负责相关预警信息的制作、发布和预警级别的调整、解除等。各地政府部门需要发布的预警信息,除行业主管部门有明确要求的发布渠道外,应统一由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通过手机、网站、广播、电视、微博、微信、传真、邮件和预警信息发布专业终端等渠道及时向社会公众、社会媒

体、应急责任人、重点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发布。健全基层预警信息员队伍体系,明确专人负责预警信息的接收与传播,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和处理。新闻出版广电、通信等主管部门加强对预警信息传播工作的指导,推动各类信息传播渠道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建立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优先、及时、准确、无偿播发或刊载突发事件预警信息。

(十四)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及有关规定,研究制定省级突发事件风险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风险管理责任主体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下发风险隐患排查登记、分类分级、评估治理、监测监控、预测预警等具体操作规范和指导文件。省政府有关责任主体部门要结合本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制定行业和部门风险隐患管理的具体实施细则。

五、加快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十五)加快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按照“统筹规划、统一可研、打捆立项、分级负责、同步实施”的模式,依托省电子政务内外网和公用通信网络,加快建设以省、市、县三级政府应急平台为中心、各地政府部门应急平台为节点、乡(镇、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和重要单位终端为支点的三个层次应急平台,通过移动应急平台延伸至突发事件现场,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互有侧重、互为支撑、安全畅通、纵向和横向有机融合的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加快开发省、市(州)两级政府应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基础支撑系统、

移动应用系统,加快应急指挥场所建设,实现各系统之间互为支撑、相互融合、数据规范、资源共享以及各系统功能的有效应用。市(州)政府按照省应急平台建设标准,加快本级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县级政府做好应急平台接入的场所、网络等保障。推进政府系统各类数据资源统一管理和共享共用,实现公共安全大数据分析研判、辅助决策、预测预警以及全方位信息应用的综合展示,促进政府管理智能化、决策处置科学化、处置会商智慧化。

(十六)加快部门专业应急平台建设。按照不替代、不重复、不浪费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专业平台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充分整合公安、民政、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水利、安全监管、气象、消防等部门专业平台。新建部门专业应急平台要按照省应急平台建设标准,规范数据接口和数据格式,确保全省应急平台体系互联互通、专业应急平台系统数据和视频图像资源有效接入、各地政府应急平台专业数据和实时信息及时传送更新,实现通信网络、视频图像、信息数据等资源的交换与共享。充分发挥专业应急平台在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应急会商、资源管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作用,把专业平台的优势转化为省应急平台体系的优势,实现全省统筹指挥调度、资源配置、灾害救助、救援力量与救援行动的有机衔接。

(十七)建立完善全省应急平台管理制度。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纵向贯穿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横向连接县级以上政府各工作部门,运行覆盖面广,数据采集、推广应用难度大,要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确保安全运行。按照全省统一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要求,

及时出台“贵州省应急平台体系数据库规范”、“贵州省应急平台体系数据采集规范”,研究制定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安全运维规范和应用工作规范,确保建成后的应急平台体系安全可靠、运行稳定、应用广泛。

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

(十八)完善应急信息报送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信息逐级报告体系,根据突发事件分级标准,按照行政层级,强化突发事件事发地政府、部门第一责任,及时将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上一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信息直报体系建设,县级政府和承担公共服务职能市(州)部门单位的110指挥中心、119指挥中心、120急救中心要建立应急信息直报制度,较大以上突发事件,在上报本级政府的同时,必须直报省政府;贵州广播电视台、贵州日报社要建立应急信息直报制度,涉及较大以上突发事件信息,必须在第一时间向省政府报告。严格落实应急信息限时报告制度,重大以上以及重要敏感突发事件,必须在接报后第一时间以电话方式报告省政府,电话报告30分钟内要通过应急值守工作系统上报电子书面报告,较大以上突发事件向省政府首报时间最迟不超过事发后2小时。进一步完善应急信息报告量化评分考核通报制度,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瞒报。

(十九)规范突发事件先期处置流程。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政府遵循“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精心组织、科学施救”的原则,立即派员赶往事发地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事发现场周围人员疏散,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实施现场及周边交通管控,明确救援队伍、救援物

资装备集结地,按需要及时调入突发事件现场。在确保不发生次生、衍生灾害前提下,组织开展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先期救援。应急处置与救援必须遵循“先避险、再抢险”的规范流程,防止突发事件扩大升级。及时核查突发事件情况和发展态势,掌握第一手资料,科学组织实施救援,并做好应急信息续报。探索建立现场指挥官制度,授权现场指挥官决定现场处置方案,调度现场应急救援队伍的权力。

(二十)完善突发事件处置联动机制。各地政府、各部门要结合应急处置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各类应急预案中部门、单位的分工协作,强化预案分工责任落实和处置保障主体职责,健全完善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突发事件处置联动机制。各部门、各单位接到应急响应启动指令后,主动做好人员、物资、装备集结待命,并按应急指挥部要求参与处置救援,形成全方位、多层级的应急处置联动格局。进一步加强泛珠三角区域9省(区)和西部13省(市、区、兵团)应急管理交流合作和应急处置协调联动。

(二十一)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强化事发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事件信息发布主体责任,完善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政府、牵头处置责任部门信息发布启动和运行机制,统一、准确、及时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建立健全多层级新闻发言人制度,各地政府、各部门、各专项现场指挥部要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明确新闻发言人职责,规范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新闻主管部门要加强舆情管控,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各新闻单位要做好突发事件信息审查和发布管理,确保发布新闻及时准确。

(二十二)建立突发事件调查评估机制。进一步健全突发事件调查评估体系,及时开展突发事件调查处理,查明原因,依法依规处理有关责任人员,总结经验教训,抓好整改落实。积极开展事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制定实施安置、救助、补偿、抚恤、保险等善后以及恢复重建工作计划。组织受影响地区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妥善解决因处置突发事件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建立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评估制度,重大以上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结束后30天内,要形成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案例和处置工作评估报告,提交省应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经审查通过后进入事件管理系统。

七、强化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

(二十三)强化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坚持政府统一领导,抓好组织协调,强化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力量建设、机制建设、装备建设和能力建设。结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实际,适时修订完善《贵州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和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规范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运行机制。按照“立足实战、技术先进、结构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重点支持省综合应急援总队、9个市(州)综合应急救援支队、88个县(市、区、特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现代化装备建设。进一步强化实战训练,定期开展多部门联动的综合性演练,及时做好应急救援实战评估,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要在承担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综合应急救援任务的基础上,协助有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其他抢险救援工作。

(二十四)强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各地政府和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力争用两年时间使政府专职消防队达到300支,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法建立专职消防队,符合条件的建制镇、工业园区、大型城市综合体等组建政府或企业专职消防队,充分发挥专职消防队伍“一专多能”作用。按照部门职能职责,依托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进一步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重点加强防汛抗旱、矿山救护、地质灾害、森林消防、危化品事故救援、环境应急处置、医疗救援、卫生防疫以及交通、供电、供水、供气、通讯等重点基础设施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织技能培训、行业比武以及国家和省认证的专业技能考核,定期开展演练,不断提升专业应急救援能力,确保按照政府指令和要求,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快速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二十五)强化重点骨干救援队伍建设。推进公安特警、巡警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增强特警、巡警整体战斗力,切实提高新形势下反恐、防暴和快速、有效处置突发治安事件的能力,充分发挥特警“维稳尖刀”和巡警“安防生力军”的作用。加强抢险救灾装备配备,按照适度超前、优化组合的原则,不断完善个人防护装备、高科技装备、特种装备和应急通信装备,形成设备齐全、性能可靠、技术先进、保障有力的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在组织实施重大以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加强与军队和武警部队的协作,建立健全军地联动处置工作机制,提高军队和武警部队参与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十六)强化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动员和鼓励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政策措施,推进志愿者队伍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开展科普宣教、抢险救灾、隐患排查、组织群众自救互救以及参与人员转移安置和社会救助、维护社会秩序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构建群防群治队伍体系。依托共青团、红十字会、基层社区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根据志愿者自身的专业技术和装备水平,加强应急志愿者的招募、培训、考核等工作,组建形式多样的应急志愿者队伍,发挥志愿者队伍在信息报告、应急救助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八、突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二十七)加大应急资金保障力度。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有关规定,把应急准备、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置等工作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给予优先安排。切实保障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资金需求,大力支持应急重点项目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应急管理装备水平和救援能力。健全应急管理、应急救援、灾害救助资金快速拨付制度,确保紧急情况下各类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研究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社会资源依法征用与补偿办法,整合社会应急资源,提高应对突发事件保障能力。加强应急管理资金的监管工作,做到专款专用,提高应急管理资金使用成效。

(二十八)抓好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研究制定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办法,统筹全省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合理布局储备区域,加强应急物

资储备仓库建设,构建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实物储备与产能储备、商业储备与民间储备、集中储备与分散储备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立全省应急物资储备数据库,开发统一信息化应急物资网络系统,加强全省应急物资进仓入库、造册登记、审批调用的网上管理,确保应急物资分类准确、品种齐全、储量充足,实现全省应急物资的统筹共享。逐步完善和优化各类专业应急物资储备,加强抗灾救灾、矿山救护、环境应急处置、医学救援、卫生防疫、药品安全、动物疫情及农林有害生物防控、应急处突等物资储备,提高突发事件处置的物资保障能力。健全省级、市(州)重要生活必需品储备,增强粮、油、肉、蛋、菜等储备能力。强化煤、油、气等重要能源储备,储备一批应急电源,提高防范涉及经济命脉的能源供给风险能力。

(二十九)加强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学校公共安全宣传教育,把应急知识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支持高等院校设立应急管理专业,开设应急管理课程,培养应急管理专业人才。支持行政学院建设省级应急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培训。建立应急管理培训长效机制,对从事应急管理的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每3年至少轮训1次,不断提高各级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大企业应急救援技能培训力度,特别是重点岗位、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应急知识培训,提高一线人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利用“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时机,依托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等媒体,广泛开展面向社会、形式多样、公众广泛参与的应急知

识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应急科普知识。

(三十)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坚持以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为载体,以乡(镇、街道、社区)、学校、企业、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旅游景区、重要民族村寨为重点,以应急机构、救援队伍、风险管理、应急预案、科普宣教、应急保障等为主要内容,加强工作统筹和督促,严格按照《贵州省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要求,扎实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将应急避难场所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责,实行分类指导,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开展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工作合力。

(三十一)加强政务值班工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覆盖全省的政务值班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值守工作信息化、科学化水平。推行政府系统实名值班和视频巡查巡检制度,把政务值班责任落实到政务值班机构领导和值班人员。健全值班工作领导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专职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不断加强值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确保紧急重要事项与突发事件得到及时高效处置。加强政务值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值班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夯实政府系统值班工作基础。强化值班检查抽查,尤其是加强节假日、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期间和敏感时段值班检查抽查,促进政府系统值班工作落实。

(三十二)完善应急管理综合考核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现有的应急管理考核评分制度,年初将各地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列入目标考核体系,年终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分。考核结果

运用到各级目标管理体系中。同时,建立月度或季度评分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工作成效。

关于地方制订修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

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二○○八年七月

目录 1 总则 (1) 1.1 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1.3 适用范围 (1) 1.4 工作原则 (1) 2 组织机构与职责 (2) 3 预防与预警 (4) 3.1 事故预防 (4) 3.2 可能影响的领域和引发的重大事故 (4) 3.3 预警信息通报部门和内容 (6) 3.4 预警信息处置 (6) 4 应急响应 (7) 4.1 启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7) 4.2 会商和信息沟通 (7)

4.3 防范次生事故应急工作 (8) 4.4 自然灾害引发事故应急处置 (8) 4.5 参与组织、指导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8) 4.6 工作与协调 (9) 4.7 宣传报道与信息沟通 (9) 4.8 应急评估 (9) 5保障措施 (9) 5.1 通信信息 (9) 5.2 应急队伍 (10) 5.3 宣传教育和培训 (10) 6 附则 (10) 6.1 预案管理与更新 (10) 6.2 预案解释部门 (10) 6.3 预案实施时间 (11) 7附件 (11)

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目的 为有效预防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规范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程序,建立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反应快捷的应急工作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等。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预报、预警信息处置、应急响应和重大事故处置。 自然灾害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 1.4 工作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引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消除各类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生产安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建议稿

xxx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概念 1.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指导思想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应急管理应该以“一案三制”(完备的应急预案、高效的运作机制、健全的应急体质、成熟的社会法制)为核心,平战结合,依托信息平台,帮助监狱管理者做好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应急管理四个阶段)的工作。 2.监狱突发事件有哪些? 依据《国家公共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分为4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13分类、近50种类。 监狱突发事件包括:

3.项目建设依据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北京市应急管理软件应用系统建设指导意见》 《xxx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网上没找到,客户应该有) 二、应急指挥中心总体架构 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显示终端大屏幕PDA 手机 电话传真互联网应急 网站 指挥大厅:指挥调度相关部门进行突发事件处置的场所,指挥大厅主 要包括显示系统、会议音响系统、集中控制系统、综合保障系统。效果图如下: 基础支撑系统:包括有线通讯系统、无线集群通讯系统、计算机网络

系统、IP视频会议系统、现场图像视频接入系统。 数据库系统:包括基础信息库、突发事件库、地理信息库、监管信息库、预案库、知识库、案例库、文档库等。 应急应用系统:依据《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北京市应急管理软件应用系统建设指导意见》。xxx应急指挥中心项目应该包括应急管理四个阶段的风险隐患管理、预测预警、预案管理、应急资源管理、指挥调度、应急评估、应急模拟演练等功能。 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山东齐鲁漆业有限公司文件————————————————————★———————————————————— 应急救援分级指挥职责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照事故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应急响应的不同,将突发事故分为三个等级:一般事故、一级事故、二级事故,按照不同的等级,成立相应的分级指挥系统,具体内容如下: (1)一般事故处理人员职责: 指挥地点:事故发生所在部门、车间 指挥:车间主任全权负责进行指挥调度、车间副主任协助,主要职责如下: 1、按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程序,积极组织本车间抢救力量开展抢救工作; 2、抢救时要合理安排人员配置,确保事态在可控状态下进行; 3、事故信息的上传下达; 4、确定事故现场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2)一级事故处理人员职责: 总指挥部地点:设在生产调度室 总指挥:生产部长全权负责、安全部长协助,主要职责如下: 1、组织实施事故紧急救援预案; 2、负责现场的人员配备、物资供应、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的岗位部署; 4、事故信息的上传下达; 5、确定事故现场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成员:各车间主任,负责落实指挥部下达的各项指令,具体如下: 1、积极实施指挥部下达的应急指令; 2、积极提供本车间可利用的救援物资; 3、积极组织本车间抢救力量展开救援工作; 4、抢救时要合理安排人员配置,避免人员伤亡、事态进一步蔓延。

维修、电工:为现场突击力量,要确保救援工作有效展开。 1、负责保障救护所需设备的及时到位; 2、负责切断尚有危险隐患区域的电气设施; 3、救援工作结束后,及时抢修损坏,尽快使之恢复使用; 各车间救援小组:由车间主任根据指挥部意见,抽调各自车间的骨干力量,积极执行车间主任发布的救援指令; 医疗组:负责现场伤员的转移及紧急救治工作。 (3)二级重大事故处理人员职责: 总指挥:董事长全权负责、总经理协助指挥,主要职责如下: 1、组织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6、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 7、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8、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统计; 9、确定事故现场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山东齐鲁漆业有限公司 2012.12.01

县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2011年,在上级领导、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部署下,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紧密围绕学校工作大局,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妥善处置,把突发事件控制在掌握之中,较好的完成了应急管理工作任务,确保了学校财产、师生的安全。现将我校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1年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一)完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强化工作责任 一是领导重视,将应急管理工作列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校成立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亲自负责,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主任及班主任任组员。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安监办,安监办主任任办公室主任。二是建立完善高效快捷运转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全面落实的应急管理工作体制,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责任。安监办明确相关单位部门组承担具体工作,如水、火、毒、电由总务处负责,安全教育、课间管理、体育活动由教导处负责,值班由安监办、门卫负责。按照分组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的作用。 (二)逐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工作措施 一是完善现有预案。重新修订系统了《东平县聋哑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东平县聋哑学校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东平县聋哑学校地震应急预案》、《东平县聋哑学校公共突出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东平县聋哑学校防汛抗灾应急预案》、《东平县聋哑学校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东平县聋哑学校防拥挤踩踏应急预案》《东平县聋哑学校防食堂食品中毒应急预案》等专项应急预案进行梳理汇总。二是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编制、修订各类应急预案,使全校的应急预案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三是明确工作措施。每项预案,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级各部门的具体分工到配合专业队伍具体处置,都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了各班具体任务和工作方法。 (三)建立健全值班值守机制,完善应急信息报送工作制度 明确了学校保卫人员工作职责,制定、完善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值班制度和门卫管理制度。要求安保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准擅自离岗,并认真做好值班记录。上课期间,关闭学校大门,严禁外来人员、车辆随意进入学校,确需进出学校的,要查验相关证件,经学校领导批准后方可放行。要对带入、带出学校的物品进行仔细检查,对人员和车辆进行认真核对和登记。在学生上学、放学的重点时段要加强治安巡逻,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安全隐患和治安事件,确保不发生一起针对学生的伤害事件。 严格实行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制度,要排出值班表,安监办要按照工作职责加强日常的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汇报,及时处理,确保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根据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需要,加强安全保卫队伍建设,配齐2名专职保安人员。进一步加强物防、技防建设,形成集人防、物防、技防为一体的治安防控体系。要为保安人员和学校值班人员配备警棍、强光手电等必要的警用器械,积极筹措资金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及时更换不能正常工作的器械。 (四)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将应急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充实应急救援队伍。目前,我校建立了一支以所有男教工为骨干的应急救援队伍。紧扣直接关系学校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领域,从抵御自然灾害,预防事业灾难,防范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社会安全事故等方面入手,认真做好隐患排查,防疫防灾,矛盾化解工作。二是组织应急救援演练。2011年我校共举行应急演练共4次,其中举行灭火应急疏散演练2次,防踩踏疏散及防震各一次。加强演练,为应急预案启动和应急处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扫描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扫描正式版

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扫描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4月20日8时2分,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集团公司15个在川企业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信息直达北京总部。震后20分钟内,各企业分别准确部署、有序奔赴抗震自救和保供的第一现场,使中国石油成为抗震救灾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快速高效的应急响应能力得益于中国石油近十年来对完善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不懈探索。经历了冰冻雨雪灾害、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淬炼,包括组织建设、预案建设、制度规范、保

障能力以及科技支撑为一体的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并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构建和谐企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急组织建设日趋完善 为抢险救灾提供保障 按照国家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中国石油早在20xx年就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了由副总经理为主任,总部机关职能部门、信息组、专家组、现场应急指挥部参加的领导小组办公室。 20xx年11月,中国石油在办公厅设立总值班室(应急协调办公室),负责应急时期值班值守、综合信息、应急协调和督办

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目录 一、背景 (2) 二、电力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分类 (3) 三、电力公司危险源分析 (5) (一)单位概况 (5) (二)危险源情况 (5) (三)危害程度 (5) 四、电力电力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6) 五、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8) 六、应急管理的主要应对对策 (9) (一)加强和完善电网建设 (9) (二)完善事故监测、预警、报告等制度 (9) (三)应急管理日常规章制度 (10) (四)电力应急队伍和协调联动机制的建设 (11) (五)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运工作 (12) (六)设立电力应急专项资金 (12) (七)完善预案机制、培训和演练 (13) (八)高度应急响应 (13) (九)做好宣传解释,消除舆情 (14) 七、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5) 【摘要】本文针对电力公司生产过程中会遇到的突发事件,从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分类、电力公司危险源分析、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应急管理的主要对策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提出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水平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电力;安全;应急管理 一、背景 电力是国家的经济命脉,电力系统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核心内容。电力发展,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结果,也向人类敲向保护电力安全的警钟。任何一次事故,都可能给社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特别是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是难以估量的。这些年以来,国内外发生的数次较大停电事故,使其受到较为严重的社会影响。如2003年8月14日发生的美国和加拿大大面停电,影响约5000万人;2008年1月,大范围的暴雪低温,造成中国南方电网大面积瘫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00亿元;汶川8.0级地震大面积停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人民币,有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4.20地震等,这些停电事故,暴露出电力系统在应急处理方面存在着较多难题。 电力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大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百姓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目前,虽然在电力系统的电气安全运行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但是电力系统存在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难免受到极端自

加强应急事件管理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加强应急事件管理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正式 版

加强应急事件管理建立完善的应急预 案体系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 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国际)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和核心企业,主要从事电源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目前,中电国际控股装机容量为740万kW,共拥有分布在全国7个省区的9座发电厂、35台火电机组、4台水电机组。 中电国际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倡导风险预控理念,针对所属发电厂分布地域较分散、设备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安全生产基础相对薄弱、安全风险相对较大的实际情

况,遵照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应急预案总体原则,初步建立了一套基于风险预控管理思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应急预案体系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强化应急事件管理方面发挥了充分作用。下面对中电国际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做一简要介绍。 1 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的基本原则 制定应急预案的基本目的就是快速、

有序、高效地控制紧急事件的发展,将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的主要目标就是规范应急预案的管理,建立统一的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的管理标准和程序。 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应坚持下列基本原则: (1) 适用性原则: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符合应急事件处理的实际需要,有现实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2) 重要性原则:明确各类应急事件的响应程度,突出重点,分清主次,严重事件的应急处理必须纳入体系;

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扫描

编号:AQ-BH-07117 ( 应急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扫 描 Scan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etroChina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扫描 备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应急部门的协调,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4月20日8时2分,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 集团公司15个在川企业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信息直达北京总部。震 后20分钟内,各企业分别准确部署、有序奔赴抗震自救和保供的第 一现场,使中国石油成为抗震救灾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快速高效的应急响应能力得益于中国石油近十年来对完善企业 应急管理体系的不懈探索。经历了冰冻雨雪灾害、汶川地震、舟曲 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淬炼,包括组织建设、预案建设、制度规 范、保障能力以及科技支撑为一体的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初 具规模,并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构建和谐企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 应急组织建设日趋完善 为抢险救灾提供保障 按照国家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中国石油早在2003年就成

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了由副总经理为主任,总部机关职能部门、信息组、专家组、现场应急指挥部参加的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7年11月,中国石油在办公厅设立总值班室(应急协调办公室),负责应急时期值班值守、综合信息、应急协调和督办工作。2008年3月,中国石油在安全环保部成立应急管理处,作为集团公司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和准备工作。至此,“统一领导、分工负责、部门联动”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形成。 在企业层面,各企事业单位也纷纷成立了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设立了相应的应急工作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目前,中国石油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达2800多人,在开展应急体系建设、组织预案编制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预防与处置并重 形成“1+18”预案模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就是有备无患。结合同行业事故教训和多年工作实践,中国石油重点针对井喷失控、油气管

2021应急预案管理制度范文(完整版)

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规范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道路运输条例》、《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应急预案编制、预案评审、预案实施、应急队伍、宣传教育、应急装备、应急演练等工作。 3.应急预案的编制 3.1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3.1.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3.1.2结合本矿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3.1.3结合本矿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3.1.4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3.1.5有明确、具体的事故求援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3.1.6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矿的应急 工作要求;

3.1.7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3.1.8预案内容与专项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3.2矿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结合本矿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3.3矿应急预案体系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3.3.1针对本矿存在的各种风险,由矿主要负责人组织编制本矿的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包括本矿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处理及保障措施、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3.4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装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应当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4.应急预案的评审 4.1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应急预案评审工作。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4.1.1形式评审。依据有关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

中国应急管理发展史 一、发展简述 ?2003年下半年,总结抗击“非典”,提出“一案三制” ? 2004年9月,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2005年,国务院组织起草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 ?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2007年,全国人大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 二、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2004----预案建设 ?第二阶段:2005----体制建设 ?第三阶段:2006----机制建设 ?第四阶段:2007----法制建设 三、发展详述: 在2003年以前,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方面。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年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2003年春,我国遭遇了一场由非典疫情引发的从公共卫生到社会、经济、生活全方位的突发公共事件。党和国家及时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性和应急管理体系缺失等问题,提出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的重大命题 2003年7月28日,在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明确提出,政府管理除了常态以外,我们要高度重视非常态管理。“提出一案三制,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政府第一次把非常态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国家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

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这是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第一个里程碑。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使得2003年成为中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研究的起步之年。” 200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将《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印发各省,要求各省人民政府编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执行力的层面.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2005年1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5件专项预案、80件部门预案,共计106件。 2005年7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国应急管理纳入了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工作轨道。 到2005年底,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基本构建而成,这是第二个里程碑。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全文播发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总体预案》的出台使得政府公共事件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 2006年3月,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第一

加强应急事件管理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6852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加强应急事件管理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正 式版)

加强应急事件管理建立完善的应急 预案体系(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国际)是中国电 力投资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和核心企业,主要从事 电源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目前,中电国际控股 装机容量为740万kW,共拥有分布在全国7个省区 的9座发电厂、35台火电机组、4台水电机组。 中电国际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倡导风险预控理念, 针对所属发电厂分布地域较分散、设备健康状况相对 较差、安全生产基础相对薄弱、安全风险相对较大的 实际情况,遵照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应急预案总体

原则,初步建立了一套基于风险预控管理思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应急预案体系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强化应急事件管理方面发挥了充分作用。下面对中电国际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做一简要介绍。 1 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的基本原则 制定应急预案的基本目的就是快速、有序、高效地控制紧急事件的发展,将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的主要目标就是规范应急预案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收稿日期:2011-01-16 作者简介:姜平(1962 ),男,江苏海门人,中外领导科学研究院院长,应急管理研究院院长,从事领导科学和应急管理科学研究。 2011年第2期(总第159期)理 论 探 讨 T HEO RET ICAL I NV EST IGA T IO N N o 2,2011General No 159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姜 平 (国家行政学院,北京100089) 摘 要: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应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应急管理工作发展的新实际、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全社会应急管理综合能力为主线,以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为重点,以健全完善突发事件预测预警预防体系、应对处置体系、恢复重建体系、社会动员和保障体系等为主要内容,大胆学习借鉴国外应急管理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形成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特色鲜明的应急管理体系,使全社会预防各类风险和危机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应对处置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显著提高,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和平发展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关键词: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 中图分类号:D63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11)02-0138-05 一、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和完善课题的提出 预防和应对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始终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不断应对各种危机、战胜各种灾难的奋斗史。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加深、网络通信的普遍运用、人员交往和贸易的增多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和自然界都进入了一个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概率更多、破坏力更大、影响力更强的阶段。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民族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活动时有发生,难以预料的全球气候变化和难以控制的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各种事故灾难、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不断,跨国重大传染病、动植物疫情传播频繁出现。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呈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一是高度复合化的特点和趋势。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常常交织在一起,使得许多原本并不复杂的危机和突发事件显得越来越复杂。应对这种高度复合化的危机和突发事件,必须以组织化、集约化、系统化的应急管理体系形态,集中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从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等各个方面予以加强,才能奏效。过去那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零打碎敲 式的应对方式已无法适应。二是高度叠加化的特点和趋势。往往是一系列危机和 突发事件累积以后一起爆发,各种重特大危机和突发事件越来越多,如果没有比较完备的应急管理体系,则很难应对。三是高度非常规化特点和趋势。一些历史 上未曾发生过的,或几十年一遇、几百年一遇的危机和事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其不确定性和危害性大大超过常规的突发事件。这使得原有的各种应急管理预防、决策、处置、善后等措施面临着巨大的新的挑战。只有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防控、应对和善后体系,处置才能取得成效。因此,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现由单项应急管理向综合应急管理转变,由注重事发后应急处置向注重事前预测预防和全过程管理转变,由政府主导应对处置向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共同应对处置转变,由一国为主应对向多国携手合作应对转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应急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多发的国家。仅2010年就发生各种灾害和各类突发事件300多万件,由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 元,维护社会稳定的费用超过国防开支。[1] 一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应对各种灾害、战胜各种灾难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3年发生 非典 疫情以后,中国政府从自身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国际经验,从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入手,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并在全力应对各类重特 138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措施方案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措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全面履行行政职能,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应急体系,全面加强我市应急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由被动处置向主动防范转变,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通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初步建成覆盖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应急 救援队伍、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上,健全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 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以及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形成政府主导、 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三)编制实施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抓紧编制出台我市“”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优化整合各 类应急资源,统一规划突发事件应急平台、预防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项目和基础设施,科学指导各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各地、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编制本地本部

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等专项规划要符合预 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与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相衔接,合理布局重点建设项目,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指导,根据 《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及时编制、修订、完善各类应 急预案,推进镇处(街道)村(社区)学校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求。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归口管理、分级实施、逐级监督” 原则,制订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做好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衔接工作,不 断增强应急预案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应急预案演练和评估制度,有计划、有 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促进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不断提升应急队伍实 战水平,结合应急演练开展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完善。涉及重点领域的应急预案要求每年至少演练一次。 (五)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要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 常规应急办事机构都应设在本单位的办公室。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是全市处置突发事件的 决策指挥机构,下设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政府应急办)明确为市政府办公室内 设机构。市政府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各自职责, 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在相关领域应对突发事件的作用。各地人民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要结合实际,尽快明确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及其职责,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年,各地人民政府要组织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群众自

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示范文本

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湖北省将应急预案编制、评估、修订、备案、培训、 演练、监督管理作为各级政府、部门评先和年度目标考核 的重要条件之一,并作为行政许可条件审核的重要内容, 同时对应急资源进行动态化管理,提高了事故灾难应急处 置的能力。 湖北省各级政府的预案和各监管部门专项预案备案率 为100%;高危行业预案备案率为100%;规模以上企业预 案备案率为100%,并全部纳入动态管理。这三个100%意 味着目前全省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的专项预案、安全监管及 负有安全监管职能单位的部门预案、涉及安全生产有关组 织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基层预案(含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评 估、修订、发布、备案、培训、演练等工作得到了规范,

全省基本形成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落实工作责任 湖北省将预案编制、评估、修订、备案、培训、演练、监督管理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形成了安全生产工作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业人员全力抓的局面。 湖北省成立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备案及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专门班子。将应急预案编制、评估、修订、备案、培训、演练和监督管理工作作为履行政府监管职能、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大事来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湖北省制定了《湖北省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报备管理实施方案》,明确了预案报备管理范围、工作流程、机制和完成时间。 为落实工作责任,湖北省把预案管理作为安全生产的

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与完善问题整改措施通报汇编

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与完善问题整改措施通报汇编 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湖北省将应急预案编制、评估、修订、备案、培训、演练、监督管理作为各级政府、部门评先和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条件之一,并作为行政许可条件审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对应急资源进行动态化管理,提高了事故灾难应急处置的能力。 湖北省各级政府的预案和各监管部门专项预案备案率为100%;高危行业预案备案率为100%;规模以上企业预案备案率为100%,并全部纳入动态管理。这三个100%意味着目前全省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的专项预案、安全监管及负有安全监管职能单位的部门预案、涉及安全生产有关组织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基层预案(含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评估、修订、发布、备案、培训、演练等工作得到了规范,全省基本形成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落实工作责任 湖北省将预案编制、评估、修订、备案、培训、演练、监督管理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形成了安全生产工作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业人员全力抓的局面。 湖北省成立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备案及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专门班子。将应急预案编制、评估、修订、备案、培训、演练和监督管理工作作为履行政府监管职能、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大事来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湖

北省制定了《湖北省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报备管理实施方案》,明确了预案报备管理范围、工作流程、机制和完成时间。 为落实工作责任,湖北省把预案管理作为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业务工作,纳入安全监管范畴。湖北省做到了应急预案制定有依据、评估备案有人做、修订发布有人管、监督管理有成效,明确了应急预案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责任。应急预案管理已经成为安全检查和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每年都要开展1~2次专项执法活动。同时,坚持四不放过,即: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类企业没有预案或预案没通过评估不放过,应急预案没修订、发布、备案不放过,应急预案没检验或演练不放过,应急预案管理人员责任不落实不放过,采取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管理方式,督促一线生产经营单位不断充实、完善企业预案和现场处置操作卡,提高企业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置能力。 湖北省把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作为辖区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做好协调指导工作。做到逢检必查、逢缺必补、逢错必纠。同时,作为行政许可条件审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评先和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条件之一,每年在省政府与各市州、省有关部门签订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中,专门将应急预案的制定、评估、报备、培训、演练、监督管理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实行两个必查、一个加大,即:在年度目标考核中必查应急预案,必查演练记录;加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在目标考核中的分值,从以前占总分的5%,提高到10%。通过考核,进一步推动了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狠抓编制评估备案

XXXX年全方位构建企业应急保障体系可编辑

XXXX年全方位构建企业应急保障体系(可编辑) 全方位构建企业应急保障体系一、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大多数生产企业已经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相关应急管理文件的要求编制了应急预案但与国家要求、行业规定和企业发展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主要问题表现为: ()企业应急预案在编制过程中照搬照抄现象严重没有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可操作性不强 ()已有应急预案没有形成体系预案要素不全或存在重复交叉或覆盖不全面各级各类预案没有达到有效衔接 ()针对危险源和重点岗位的现场应急处置程序不清晰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不简明。 二、水利安全与应急处理的关系 安全生产是水利企业永恒的主题搞好安全供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跃发展人们对可靠供水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想促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强化水利企业安全保障守护好这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命脉”。 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但在不可预见的灾难和突如其来的事故面前我们往往显得无可奈何慌乱无措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和谐社

会保证安全供水的过程中尽全力做好在紧急状况下的应急管理时刻 做好冷静应对、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的准备。 水利企业的应急管理就是企业对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些列必 要措施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从而促进企业发展、社会和谐的活动。 三、全方位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建立应急组织管理机构 完善应急预案及制度健全突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建立舆情管控机制 组建应急队伍配备应急物资加强应急演练及安全教育培训增强从业 人员和社会公众应急处置、自救互救能力等方面。 应急保障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完善体系、提升能力的思路坚持科技领先、装备精良的途径完善预案、强化演练的做法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保障水平。 具体到每一次事故救援中要始终做到“五个一切”:不惜一切代价、调动一切资源、争取一切时间、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建立应急组织管理体系明确组织机构和职责 组织机构是开展应急保障工作的核心。 水投集团旗下各供水项目肩负着当地安全供水责任是重点安保 单位。 为切实加强单位安全建设提升安全防范及应急处置能力维护城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内容 文档

1.1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内容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快速转型期,也是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易发期。虽然,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加强了公共安全工作,但部分地区、行业和领域的形势依然严峻。 突发公共事件是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不利因素,要从根本上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包括: (1)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如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公共事件,如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如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一般情况下,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特别重大、重大等级的事故(事件),市、县级地方政府及其部门负责处置较大和一般级别的事故(事件)。对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受分级标准限制。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应急管理一般是指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应急管理要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的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应对、控制和处理。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处理和管理危机能力不强;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和能力。我们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应急管理这项安国利民的大事做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预案体系、运行机制、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