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赫拉克利特的本原观

赫拉克利特的本原观

赫拉克利特的本原观
赫拉克利特的本原观

伊奥尼亚哲学的本原论

——赫拉克利特的本原观

作者:思念淡然若水

摘要:浩瀚无边的宇宙总能勾起地球上一种偶然诞生的生命—人类的无尽遐想;漫漫苍穹,日月交替,斗转星移,总能留给人类无尽的疑虑和困惑;新陈代谢,生老病死总能引起人类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感慨与思考;狂风暴雨,地动山摇,洪水肆虐也总能启迪着原始的人类不停地探索和反省。仰望星空,人们不禁发问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要到那里去?基于这些简单但同时却又复杂的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人类最古老的一门学科——哲学就这样随之诞生了。所以哲学,它是源于人类对最原始、最古老、最简单的问题的思考,源于人类生活的环境却又高于现实生活,它是对人类生命的终极关怀,是对大自然的不断探索和连续地追问。

关键词: 本原;直观;朴素;火

一、早期希腊哲学不同的本原观及其思想特征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见解和思索。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本原应该是水,因为水是生命的源泉,万物都要靠水分来滋润;是一团永恒燃烧的火,万物最终要变成火,火又变成万物;是气,万物因气的凝聚与疏散而生成;是数字,数是万物形成的基础,数一定是真正的实在、事物的实体和根

基,一切其他的东西都只是数的表现;是无限的种子,宇宙形成以前,最初有无限小的物质分子即种子混杂在一起而成为乱作一团的质料,充满了整个宇宙空间,而没有空虚的空间把他们彼此分隔;是由那水、土、气、火构成的四根学说,这四种元素结合起来构成物体,分裂开来则又会导致物体的毁灭;是原子,世界并不是连绵不断、不可分割的、不动的东西,而是许许多多的即彼此为空洞的空间间隔开来的无穷多的东西。每一个这样的东西是一个不可分、不可穿透和单纯的原子……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本原的含义说的是一切存在着的东西由它而存在,最初由它生成,等到毁灭后又回归到它自己本身,世界万物尽管性质复杂多变,但是它们的实体却是始终如一的。

看完以上不同的、各具特色的本原论,接下来就让一起我们走进早期希腊的自然哲学(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早期希腊哲学在性质上是自然哲学;其次早期希腊哲学研究的中心是本原问题;再次早期希腊哲学的方法主要是观察与想象基础之上的类比和宣称;最后早期希腊哲学产生于希腊本土以外的殖民地,其思想往往带有地域的特色,并且以此为据,区分出不同的学派),一起领略和体悟伊奥尼亚哲学中的赫拉克利特的世界本原论的思想。本原论问题是在早期希腊哲学的两个重要问题之一,而另一个重要问题关于自然之运动变化的内在原因或动力在此就不想再做多余的解释和阐述。

希腊人最早的哲学思想带有浓厚的朴素性和直观性,在他们看来如果宇宙自然是自我涌现、生生不已的,那么它的最原始、最古老的开端也应该是始终如一的主宰和最终的归宿。当然米利都学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也不例外,赫拉克利特亦如此,所以他们的本原论思想都比较的朴素和直观,他们所谓的“本原”基本上都是我们的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具体的事物。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伟大的哲学家。

二、赫拉克利特的本原论

(一)诞生环境

赫拉克利特是继米利都学派的几位哲学家以后的又一个诞生和生活在伊奥尼亚地区的哲学家。因为伊奥尼亚地区是古代希腊在地中海东部的一个殖民地,那里经济富庶繁荣,位于东西方的交接地带,从而使不同的文化得以在那里聚集和交汇,伊奥尼亚地区不仅农业发达,而且工商业也很兴盛,哪里的人既拥有农耕民族的特性又拥有海洋民族的品质,他们充满着冒险的精神,崇尚自由的风尚和求新的观念,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对知识极为重视,这就为哲学的诞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奠定了哲学的萌芽,同时也培育了很多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而赫拉克利特便是这其中的一员,他也试图尝试着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和解释世界的本原,探寻世界的奥妙和万物自同的宇宙,最终,他做到了……

(二)赫拉克利特的本原论

在赫拉克利特看来,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既不是由任何的神灵,也不是由任何的人所创造的,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活燃烧的火,它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显然,他的这个观点不仅明确地回答了关于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什么这个问题,并且也强调了本原的永恒性普遍性流动性和秩序性的特点。与此同时赫拉克利特也指出了世界是物质的,而并非是上帝所创造的,间接地批评和指责了流传很久很久的关于上帝创世论的观点。不过赫拉克利特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就是用自然界某种具体的物质(火)来试图追寻世界的本原,阐述世界的本性和形成的过程,这一点赫拉克利特和其它同一时期的许多自然哲学家们相同,他们都共同犯了相同的错误。但是这些错误是不可能掩盖或者说是无法掩盖这些哲学家的伟大之处的。他们在哲学界迈出了标志性的步伐,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赫拉克利特认为火这种物质不仅仅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火先转化为世界万物,世界万物最终又复归于火,而且它在不断燃烧和熄灭的这个过程中,自己本身也是要受到一定原则的约束支配和控制的,也就是说,火本身的运动也并非是随意的。他的这个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米利都学派的几位哲学家的影响的,他继承并且发展了米利都学派的关于本原的无定和流动性的思想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得出了“一切皆流,无物常驻”的观点,这说明了他是主张世间万事万物都在流动和变化之中的,然而与此同时他也认识到了尽管

自然万物都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不过在所有的这些运动和变化

之中只有变化是始终不变的,不过这个变化也不是随意的而是要受

到某种规律的限制和约束的,而这个限制和约束的规律在赫拉克利

特看来就是逻各斯。逻各斯是永恒存在的,世间万物的生成都要根

据它而生成。他认为如果谁不认识并进而服从逻各斯,谁就无法获

得智慧,把握真理。

赫拉克利特的思想和米利都学派的三位哲学家的思想一样,尽管比起后来众多的哲学家的思想来说仍然是停留在朴素的、直观的、简单的思维层面上,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毕竟哲学的发展也是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的,它需要自然科学的大力支持,而众所周知的是,古希腊当时的自然科学的发展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所以还不能够达到能为哲学发展提供支持的水准,因此自然哲学家们的论断多数都建立在猜测和想象的基础之上也就不难理

解了。

总而言之,赫拉克利特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他在那近乎猜测的宣称中,试图解释和探寻世界的本原,抛弃了神创世界的传统观念,坚持用自然本身的东西解释和说明自然万物的生成和存在,并且试图在那千差万别的现象中寻找万物统一的本原,以期获得关于自然的知识,从而促进了希腊哲学的发展。参考资料:

(1)西方哲学史(第二版)【M】张志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M】梯利著伍德增补葛力译商务印书馆

西方哲学智慧第二章课后作业

作业标题:哲学的诞生(一) 1 下列人在雅典城邦拥有选举权的是? ?A、贵族布达斯的妻子 ?B、贵族布达斯的奴隶首领 ?C、小农克里昂 ?D、侨居雅典的斯巴达人 正确答案:C 2 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皈依了古犹太教,对希腊哲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正确答案:× 3 在古希腊诸多城邦中,雅典的民主制度是最为完备。 正确答案:√ 4 古希腊哲学脱胎于哪里? ?A、古希腊祭祀活动 ?B、神话 ?C、古希腊悲剧 ?D、古希腊喜剧 正确答案:B 5 希腊哲学终结的事件是? ?A、苏格拉底之死 ?B、东罗马帝国皇帝皈依基督教 ?C、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亚历山大帝国也随之分裂。 ?D、最后一所希腊学校 正确答案:D 6 雅典实行的城邦民主制度使得哲学在希腊不断发展。

正确答案:√ 7 希腊古典文明采取的是城邦式的体制。 正确答案:√ 8 罗素的著作是? ?A、《西方哲学史》 ?B、《西方经济史》 ?C、《西方文化史》 ?D、《西方文明史》 正确答案:A 9 希腊哲学在哪一年终结? ?A、529年 ?B、528年 ?C、530年 ?D、541年 正确答案:A 10 《雅典学院》是谁的著作? ?A、拉斐尔 ?B、达芬奇 ?C、米开朗琪罗 ?D、提香 正确答案:A 11 以下哪项不属于哲学产生的条件?A、人们开始关注终极关怀的问题?B、人们有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

?C、必须有思想的自由的条件 ?D、生产力必须得到发展 正确答案:D 12 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是 ?A、本源 ?B、存在 ?C、物质 ?D、属性 正确答案:B 13 古罗马对哲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贡献 正确答案:× 14 希腊哲学终止的标志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封锁最后一座柏拉图学园正确答案:√ 15 希腊哲学的开始时间是 ?A、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六世纪 ?B、公元前七世纪 ?C、公元前八世纪 ?D、公元前九世纪 正确答案:A 16 雅典的城邦民主制度表明公民人数是全体人民。 正确答案:× 17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哲学鼎盛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三位哲学家。 正确答案:√

马原部分重点章节详细解析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马原部分重点章节详细解析 在2016考研政治的学习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共有八章内容,凯程考研政治老师认为可划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复习。第一部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涉及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及第四章;第二部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围绕资本主义论部分展开,包括第五章和第六章;第三部分为科学社会主义,包括第七章及第八章。在这三个部分中,尤以第一部分最重要。下面凯程考研政治老师就带各位考生来详细分析。 在2010至2015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连续六年的分析题均考查第一部分马哲,凯程政治名师大胆推测,2016年分析题也会延续命题老师的一贯风格。在第一部分中,第一章为“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本章为引导章节,属高度概括内容,因此多考查选择题;第二章为“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该章重点为辩证法,唯物论也蕴含其中,所以分析题的重点一般在本章出现,需要注意的是,辩证法的应用非常灵活,命题老师可以从任何角度、任何素材,以多种形式来命题;第三章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属于认识论内容,以本章内容来命制分析题可能性同样较大,本章中原理逆推出它所能够阐发的命题,是掌握本章的要素所在;第四章是“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该章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一般不会命制解析题。 在第二部分中的知识点多出现在选择题中,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以及第六章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两章是原来政治经济学的部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是资本主义的积累阶段。在选择题中有时会涉及应用公式的计算题,考生要提起注意。 第三部分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七章是“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八章是“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这两章内容介绍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化。该部分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的角度基本集中在毛中特课程中,且多命制单选或多选,考生针对此部分备考,将概念性的内容掌握即可。 各位考生,通过今天凯程考研政治老师的讲解,你们是否对马原部分的逻辑结构及重点章节有了透彻的了解?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预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取得理想佳绩!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谈谈对科研的理解和认识

题目:谈谈对科研的理解和认识 专业: 10信管 班级:(2)班 学号: 1030050229 姓名:陈维栋 指导教师:宁正元 完成日期: 2013 年 05月 08 日 摘要 1. 科学研究的定义: 科学研究是指:发现。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深化对自然的理解,寻求其规律,容不得半点主观。这就是求真。 科学研究是指探求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活动。 没有探索性缺乏创造性只是重复他人做过的工作只能叫学习不能称为科学研究。 我国国家教育部定义是:“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 美国资源委员会对科学研究的定义是:“科学研究工作是科学领域中的检索和应用包括对已有知识的整理、统计以及对数据的搜集、编辑和分析研究工作。 2. 科学研究的起源于问题:

景,解释性范式或模型就是“自然秩序理想”,它使分散的经验事实互相联系起来,构成理论体系的基本公理和原则,是整个科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3.科学研究的类型: 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科学研究通常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基础研究。是对新理论、新原理的探讨,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科学领域,为新的技术 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 2.应用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于特定的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 的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使之转化为实用技术。 3.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是科 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是整个科学研究系统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它们在一个国家、一个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体系中协调一致地发展。科学研究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需有一支合理的科技队伍,必要的科研经费,完善的科研技术装备,以及科技试验场所等。 4. 所谓科学的研究方法; 所谓科学的研究方法,很明显就是科学工作者在从事某项科学发现时所采用的方法。能不能对这个问题作出更详细的说明呢? (1)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当首先认识到问题的存在。 (2)要把问题的非本质方面找出来,加以剔除。 (3)要把你能够找到的、同这个问题有关的全部数据都收集起来。 4)有了这些收集起来的数据,就可以作出某种初步的概括,以便尽可能简明地对它们加以说明,亦即用某种简明扼要的语言或者某种数学关系式来加以概括。这也就是假设或假说。 (5)有了假说以后,你就可以对你以前未打算进行的实验的结果作出推测。下一步,你便可以着手进行这些实验,看看你的假说是否成立。 (6)如果实验获得了预期的结果,那么,你的假说便得到了强有力的事实依据,并可能成为一种理论,甚至成为一条“自然定律”。 当然,任何理论或自然定律都不是最后定论。这一过程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下去。新的数据,新的观察和新的实验结果将不断出现,旧的自然定律将不断为更普遍的自然定律所替代,因为这些新的定律不但能说明旧定律所能解释的各种现象,而且还能说明旧定律所不能解释的一些现象。以上这些,正如我已经说过的,是一种理想的科学研究方法。但是在真正的实践中,科学工作者并不需要像做一套柔软体操那样一步一步地进行下去,而且他们通常也不这样做。 比起旁的事情来,像直觉、洞察力甚至运气这一类因素常常更起作用。在整部科学史中充满了这样的例子。有不少科学家仅仅根据很不充分的数据和很少一点实验结果(有时甚至一点实验结果也没有),便突然灵机一动,得出了有用的、合乎事实的论断。这样的论断,如果按部就班地通过上述理想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就可能要用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得到。 然而这是不是说,一切都是凭好运气得来的,根本不需要动脑筋去思考呢?不,绝对不是的。这样的“好运气”只有那些具有最好领悟力的人才会碰上,换句话说,有些人之所以会碰上这样的“好运气”,只是因为他们具有十分敏锐的直觉,而这种敏锐的直觉则是依靠他们丰富的经验、深刻的理解力和平时爱动脑筋换来的。

马原资料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讲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基本原理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1)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对它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分为唯物、唯心两大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承认存在即物质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思维即精神是第二性的,是派生出来依附于物质存在的。 唯心主义:认为思维即精神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存在即物质是第二性的,是由精神决定的。 (2)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对它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世界可以被认识。 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怀疑人类的认识能力,认为世界在原则上是不可以认识的,或至少是不可彻底认识的。 2、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 (1)社会历史根源——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 (2)阶级根源——落后阶级的需要和宣扬 (3)认识根源——割裂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把认识的某一方面、环节、过程片面地夸大为脱离物质的神化了的绝对 3、怎样理解马哲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从内容上看,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从对象上看,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从社会作用上看,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它来自实践,为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自身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实践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显著特征,又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标志。理论难点 1、一元论就是唯物论。 (1)错误。 (2)一元论认为世界具有统一性,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唯物论认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3)一元论包括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唯一的本原是精神)和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唯一的本原是物)。 唯心论也是一元论,此题说法以偏概全。 2、马哲是科学之科学。 (1)错误。 (2)这是旧哲学在哲学的对象和内容问题上的观点。旧哲学往往把自己的哲学看成是包罗万象的、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终极真理体系;没有科学解决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它们的“总和”。哲学只能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能代替具体科学的研究。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科学之科学”,往往以主观的判断代替真实的联系,阻碍具体科学的发展,也阻碍哲学的发展。 第二讲世界的物质性 基本原理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产生的意义。

中国哲学关于世界本原的基本观点

中国哲学关于世界本原的基本观点 姓名:曾德彩学号:1302010101 班级:13政一班 摘要:中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哲学思想,关于世界本原,中国古代哲学有众多派别,道家、儒家、心学家等都对世界的本原有过看法,下面我就三个派别的关于世界本原的观点进行简述。 关键词:道家仁心外无物 一、老子“道生万物” 老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哲学智慧在今天仍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老子的世界本原论是中国哲学史上也是世界哲学史上最早的一次划时代的飞跃.老子从自然现象的变化探索宇宙本原,进而探索人类社会的演变.吸收了伯阳甫的阴阳说思想,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广泛考察,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负阴抱阳"的统一体。老子哲学体系的"道"是宇宙的总根源,总规律,是最高存在的真理.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物质基础及其变化法则的统一,是物质规律性的统一体;"道"是宇宙存在的运动实体,也暗宇宙运行的道路和规律,是主客观的统一.老子把天地看作是物质运动的一定形态,是无限宇宙的一个有限的区域,而没有把天地看作是物质的同义语,"天地尚不能长久,而况人乎".老子认识了矛盾的普遍性,他认识了矛盾的对立和相辅相成的转化.老子五千言的《道德经》里充满了辩证法的思想.从总体上说老子哲学思想的性质是朴素唯物论自发辩证法。 老子从天文历法的推移,考察天体运行"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运动规律,是天地运行的道路和秩序.有规律的"道"才使得阴阳二气均匀调和,主宰着宇宙万物不失其序地生长变化."可以为天地之母.吾不知其名,故强曰道"是整个宇宙万物的本源.坚持无神论,公然否定天神的存在,并且把主宰宇宙万物的"道"提高到哲学的层次,提出以"道"为范畴的宇宙本原的认识论和辩证思维的方法论,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向"天神"创造宇宙的神学公开地下了挑战书.老子认为"道"是客观世界固有的东西,是宇宙的本体,又是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也是对客观事物正确反映论述出来的道理."道"既然是宇宙本体和普遍规律,动摇了天命观,就必定要落实到具体的政治行为和人生过程中去,因此便有了政治,人生和认识论上的意义。 二、儒家:仁是万物的本体 在中国哲学史上,孟子最早提出了"天人和一"的思想,他主张天与人相通,人性乃"天之所与",天道有道德意义,而人禀受天道,因此人性才有道德意义。所以,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都以"仁"为秩序结构。"仁"生万物,万物结构的基础是"仁"。 儒家以仁为人之本,以仁为人性结构的基石。按照儒家以仁为宇宙万物本体的观点,人性的结构必然效法天地。儒家反复强调天之生物以仁,而人性的结构也必效法于天,以仁为尚。所以孔子、孟子皆说:"仁者,人也。"仁乃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人性的基础必然是仁,有仁道才有人道。儒家的"性善"说也就是以仁为基石的人性论。就人性来说仁的精神也就是亲亲的精神。《中庸》云:"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宇宙是充满生生慈爱的空间,人也是这种生生慈爱的产物,人之所以为人应当以恻隐慈爱即仁为人性的核心。儒家仁学的最高理想,就是"万物一体"思想。所谓"万物一体"的"物",不仅指自然界的事物,而且指作为主体的人。所谓"一体",一是自我生命和实际人伦的统

浅谈我对科研助理的理解

浅谈我对科研助理的理解 转眼间大一已经匆匆走过,如今已踏上大二的征程。听得学校要招科研助理,既高兴又担忧,喜得是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钻研锻炼的机会,忧的是自己未必能够胜任。可是还愿一试。 在我看来,科研助理是一个提升学生科研能力,激发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在为老师做一些辅助工作的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岗位。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浅谈我对科研助理的理解。 一、科研助理应具的素质 科研助理,顾明思义,一是要搞科研,二是要做助理工作。 因此第一科研助理需要对科研有兴趣,既能钻的进去,又有创造性思维,学习能力强而又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同学。第二既然是助理类工作,就要求科研助理要善于与人沟通,乐于奉献。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更好地尽好自己的职责。另外我觉得科研助理不仅要思维活跃,还得踏实严谨,因为科研不仅需要创新,更是来不得半点虚假。 二、科研助理的学习内容 之前没有做过科研,对科研助理的具体学习内容不甚了解。通过学校的宣讲材料了解到科研助理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如集中培训,参加比赛,聆听学术报告,外出调研,相互交流等。

还看到由于我们在科研方面基本都是零基础,会计学院对此制订了缜密的培养计划。我们不仅能够学到科研软件SATA、SPSS 和EMS等的操作与应用,还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个子课题,参加一些学术比赛,更能跟从老师外出调研,接触企业。这些内容无一不深深吸引着我,让我不禁神往! 三、成为科研助理的意义 成为科研助理可以为我们以后工作带来一些优势,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能力,扩展我们的知识面,这是一般课本学习所未必能达到的。 以上便是我对科研助理的浅见。科研助理,我心向往之,更愿努力之!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马原笔记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 2个核心:联系、发展 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 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 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 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 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 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 2个核心:社会、人 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物质(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 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 (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 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 2个核心:联系、发展 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决不能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则将陷入诡辩论。 3、(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4、(多样性)联系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

世界的本质与世界的本原的区别

世界的本质与世界的本原的区别 ????在讲到哲学基本问题或世界统一性问题时,国内很多哲学教科书都把世界的“本原”和世界的“本质”混为一谈,认为世界的本原问题即世界的本质问题,还有的教科书干脆用“世界的本质”这一命题来取代“世界的本原”这一命题。我认为这种观点和作法是不妥当的。????一、世界的本原问题指的是世界万物由什么生成的问题,亦即世界的根源问题。由于世界上存在非物质现象即精神现象,因而这一问题也就必然归结为物质和精神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这是哲学研究对象的重要内容。在历史上,哲学家们由于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相异而分成了不同的流派:“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①而世界的本质问题则是指世界万物的“根本性质”和世界万物的“内在联系”问题,它既涉及到世界的统一性,又涉及到世界万物的存在状态。其所包括的内容主要有:(一)世界是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二)世界的本性是联系和发展,还是孤立和静止?(三)世界万物是对立面的统一,还是铁板一块,不可分割?毫无疑问,这一问题也是作为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存在于哲学史中的,并且由于哲学家们对这一问题的根本不同回答而导致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大派别:凡认为世界是联系、发展和矛盾着的,属于辩证法思想,而认为世界是孤立、静止和没有矛盾的,则归于形而上学。由此可见,世界的本原问题同世界的本质问题相比,无论就其内容而言,还是就其功能来说,都是有差异的,因而不能将它们等同起来。 ????二、世界的本原问题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之间谁是原因、谁是结果的问题,而原因与结果之间是有着前后相继和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原因、精神是结果,精神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唯心主义则相反。而世界的本质问题则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之间谁是本质、谁是现象的问题,从本质和现象角度来说,不存在因果或前后相继关系。????三、也许有的哲学工作者认为,世界的本原问题太陈旧了,并且早已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解决,而世界的本质和规律问题则还有很多尚待探索的领域,因而现代哲学应主要探索世界的本质和规律问题。对此,我亦不敢完全苟同。诚然,世界的本原问题已提出几千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也确实早已对此做了彻底唯物主义的回答。但要说这一问题已经彻底解决,却决非如此。第一,哲学命题都是对具体科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证明的结果,由于具体科学知识总是不断发展的,因而这种概括、总结和证明的工作也就永远不会完结,正如恩格斯所言:“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②与此同理,世界的本原问题的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二,哲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也表明,这一问题亦远未得到彻底解决。现代西方哲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歪曲地解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而把人的感觉、意志、理性、情感等等看成是先于物质的东西,亦即做为世界的本原。在社会实践方面,我们发生的很多失误也都与认识上没有处理好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内容有关,陷入了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第三,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方面,目前确实还有很多尚待探索的领域,但是对这些领域的每一步探索又是不能离开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和指导的,如果对此回答错了,则至多只能得出唯心主义辩证法的结论。因此,世界的本原问题作为哲学的一个永恒的生长点,它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我们应在现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不断对这一问题做出新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以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一问题上所取得的成果。 ????总之,世界的本原问题和世界的本质问题是两个性质和内容都不同而又有密切联系的问题。它们同是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我们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时,不应用一个取代另一个,尤其不能用对世界本质问题的研究来取代对世界本原问题的研究。

马原哲学原理

马原哲学原理 重要: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材料中有关于环境破坏之类的,或者是做事情过度,急功近利)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材料中出现根据某种情况来制定计划或者做某件事,或者立足于国情啊现状啊之类的。) 5.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6.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7.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8.联系的普遍性: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关键词:有利于,引起,合作,结合,相互,关系。。) 9.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对科研的认识和看法

对科研的认识和看法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科研。科研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依照我的理解,科学研究的就是要不断拓展人类的认识边界,变未知为已知,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是去想一些前人没有想、不敢想;前人没有做、不敢做的事情。因此,真正的科学研究必须要有创新,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简单重复不能算是真正的科学研究。 接着才是要知道应该怎样进行科学研究,这个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都有着不同的研究方法,但有几个方面我觉得应该是共通的。第一是应该多多的看其他人写得文章、做的研究,从中吸取经验,了解学术前沿,打好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第二就是在打好基础后,要想着为该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努力拓展人类的认识界限;第三就是在进行科学研究需要遵循三条原则:1、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2、做力所能及的事情;3、做有意义的事情。 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核心原则,就如同前文所讲,没有创新点的研究、只是简单重复前人工作的研究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得做一些前人没有做的工作,这样才能达到科学研究的真正目的。第二条则可以确保我们的目标能够最终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远大但不能盲目自大,我们得理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力所能及的科研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更好更快的得到科研成果。如果盲目自大,选择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会空费自己的时间、精力,还有大量的项目经费,这样是得不偿失的。第三条使得我们的研究成果对人类、对社会有进步意义。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的劳动也要有实际意义才不枉我们的辛勤付出啊!我们不能做一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没有实际意义的研究。 一般来说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很难同时满足以上三个原则:首先我们觉得很有意义、值得做的,而且又容易做到的,一般来说别人已经做过了我们再做就是走前人的老路了;再者没人做过的,又是很有意义的工作,通常难度极大,我们又不够能力去做;还有就是他人没做过的而又相对容易的,则一般是大家不屑于去做的,意义不大的工作。 对于像我们这样的科研新人而言,导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最常犯的

赫拉克利特与老子思想的共通之处

赵超201411082167 西方文论史 读书报告一:哲学的先声与哲学悲剧 ——浅谈赫拉克利特与老子在对世界的认识上的共通之处及由此想到的一些问题 摘要:赫拉克利特与老子生活年代极为接近,都处于人类思想的第一个爆发期,他们的思想,尤其是对于世界本原以及世界状态所进行的哲学思考十分接近。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而老子则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不知其为何物,强命名为道的事物。这两种表述看似不同实际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本文将以赫拉克利特与老子思想的相通之处为重点,简单谈一谈人类睁开眼睛所看到的世界的模样是如何相似。 关键词:赫拉克利特、老子、本原、状态、共通 赫拉克利特与老子的生活年代十分接近,大约都活跃在公元前五六世纪。人类思想的第一次大爆炸,其缘由众说纷纭。有神论者会归因于神的启迪,而幻想家则认为是外星人在地球的遗迹,当然也有持科学态度的人认为这些思想是人类长久思考的积累。不过这并不是讨论的重点。我们更该关注他们思考的什么,而是不是他们这些思想来自哪里。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位思想家都并未把“神”这一概念完全引入自己的思想,他们都不认为自己所处的世界是神的创造,恰恰相反,他们为这个世界的存在找到了一种本原性的依据。赫拉克利特说是“活火”,老子说是“道”。而对于世界的状态,他们也都认为世界是运动的,而运动的根据是逻各斯或道。在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上,赫拉克利特与老子取得了很大的共识。接下来我们将具体谈一谈这两个问题。 哲学是一门关于世界是什么的学问,在这门学问中有两个根本问题——世界是本原是什么,世界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这两个问题是一切哲学思考不可回避的,必须回答的。而在这两个问题上,在我看来,几乎所有哲学家都给出了同一种答案,只不过表述的方式不大一样。 一、永恒的活火与道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火产生了一切,一切又复归于火。在赫拉克利特眼中,“这个世界对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他不是任何神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他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火并非是我们所见到的,可以灼伤皮肤的真实的火,在赫拉克利特那里,火是一种诗性的隐喻。或者说,赫拉克利特用火这个词语来描述世界的本原,而不是用火这个事物来代表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对世界的生成的看法与中国传统的五行相生学说颇为相似,他认为,火生于土之死,气生于火之死,水生于气之死,土生于水之死。世界的生成是一种相互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万物流动,而火居于核心位置。老子对世界的认识是以“道”为核心的。世界从“道”衍生出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生成的始基。老子那里,道是一种抽象概念,道的存在是形而上的,它无声,无物,无臭,无形,它不具有万物任何一种特性,但却是万物之母,能够产生万物。总的来说,无论是永恒的活火还是生成万物的道,都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用以表示万物本原。而道是什么以及生成万物的火是什么,似乎有很难说清。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为世界本原

浅谈我对科研助理的理解

浅谈我对科研助理的理 解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浅谈我对科研助理的理解 转眼间大一已经匆匆走过,如今已踏上大二的征程。听得学校要招科研助理,既高兴又担忧,喜得是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钻研锻炼的机会,忧的是自己未必能够胜任。可是还愿一试。 在我看来,科研助理是一个提升学生科研能力,激发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在为老师做一些辅助工作的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岗位。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浅谈我对科研助理的理解。 一、科研助理应具的素质 科研助理,顾明思义,一是要搞科研,二是要做助理工作。 因此第一科研助理需要对科研有兴趣,既能钻的进去,又有创造性思维,学习能力强而又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同学。第二既然是助理类工作,就要求科研助理要善于与人沟通,乐于奉献。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更好地尽好自己的职责。另外我觉得科研助理不仅要思维活跃,还得踏实严谨,因为科研不仅需要创新,更是来不得半点虚假。 二、科研助理的学习内容 之前没有做过科研,对科研助理的具体学习内容不甚了解。通过学校的宣讲材料了解到科研助理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如集中培训,参加比赛,聆听学术报告,外出调研,相互交流等。 还看到由于我们在科研方面基本都是零基础,会计学院对此制订了缜密的培养计划。我们不仅能够学到科研软件SATA、SPSS和EMS等的操

作与应用,还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个子课题,参加一些学术比赛,更能跟从老师外出调研,接触企业。这些内容无一不深深吸引着我,让我不禁神往! 三、成为科研助理的意义 成为科研助理可以为我们以后工作带来一些优势,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能力,扩展我们的知识面,这是一般课本学习所未必能达到的。 以上便是我对科研助理的浅见。科研助理,我心向往之,更愿努力之!

赫拉克利特的本原观

伊奥尼亚哲学的本原论 ——赫拉克利特的本原观 作者:思念淡然若水 摘要:浩瀚无边的宇宙总能勾起地球上一种偶然诞生的生命—人类的无尽遐想;漫漫苍穹,日月交替,斗转星移,总能留给人类无尽的疑虑和困惑;新陈代谢,生老病死总能引起人类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感慨与思考;狂风暴雨,地动山摇,洪水肆虐也总能启迪着原始的人类不停地探索和反省。仰望星空,人们不禁发问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要到那里去?基于这些简单但同时却又复杂的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人类最古老的一门学科——哲学就这样随之诞生了。所以哲学,它是源于人类对最原始、最古老、最简单的问题的思考,源于人类生活的环境却又高于现实生活,它是对人类生命的终极关怀,是对大自然的不断探索和连续地追问。 关键词: 本原;直观;朴素;火 一、早期希腊哲学不同的本原观及其思想特征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见解和思索。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本原应该是水,因为水是生命的源泉,万物都要靠水分来滋润;是一团永恒燃烧的火,万物最终要变成火,火又变成万物;是气,万物因气的凝聚与疏散而生成;是数字,数是万物形成的基础,数一定是真正的实在、事物的实体和根

基,一切其他的东西都只是数的表现;是无限的种子,宇宙形成以前,最初有无限小的物质分子即种子混杂在一起而成为乱作一团的质料,充满了整个宇宙空间,而没有空虚的空间把他们彼此分隔;是由那水、土、气、火构成的四根学说,这四种元素结合起来构成物体,分裂开来则又会导致物体的毁灭;是原子,世界并不是连绵不断、不可分割的、不动的东西,而是许许多多的即彼此为空洞的空间间隔开来的无穷多的东西。每一个这样的东西是一个不可分、不可穿透和单纯的原子……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本原的含义说的是一切存在着的东西由它而存在,最初由它生成,等到毁灭后又回归到它自己本身,世界万物尽管性质复杂多变,但是它们的实体却是始终如一的。 看完以上不同的、各具特色的本原论,接下来就让一起我们走进早期希腊的自然哲学(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早期希腊哲学在性质上是自然哲学;其次早期希腊哲学研究的中心是本原问题;再次早期希腊哲学的方法主要是观察与想象基础之上的类比和宣称;最后早期希腊哲学产生于希腊本土以外的殖民地,其思想往往带有地域的特色,并且以此为据,区分出不同的学派),一起领略和体悟伊奥尼亚哲学中的赫拉克利特的世界本原论的思想。本原论问题是在早期希腊哲学的两个重要问题之一,而另一个重要问题关于自然之运动变化的内在原因或动力在此就不想再做多余的解释和阐述。

我对教育科研的认识

我对教育科研的认识 德惠市岔路口镇中心小学 束淑芳

我对教育科研的认识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 所谓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领域中的现象、问题和规律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 二、为什么要搞教育科研 1、教育科研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只有搞教育科研,才能进行“教育创新”;只有进行“教育创新”,才能全面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发展。 2、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要效益。 3、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高素质的教育,而高素质的教育有赖于高素质的教师。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素质,搞教育科研绝对是一条捷径。 三、教育科研的特点 教师搞科研同专职教研、科研人员搞科研有很大的区别,我们要从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出发,研究其开展科研的特点。从而采取不同的策略。 四、教育科研的策略 重实际、讲实效,加强实践性 著名的心理学博士林崇德提出,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特点是16

个字:“面向实际,站在前沿,重在实用,加强合作。”小学教师搞科研必须突出实践,和自己实际工作密切结合。要紧密围绕教育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科研课题。简而言之,中小学教师搞科研要重实际、重实践、重实用。 中小学教育科研侧重于教育经验的概括、提炼和升华。小学教师不同于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他们的资料来源主要不是靠文献和人为的受控实验,而是靠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和提高。因而,在研究的价值目标上,不应刻意追求纯理论的研究高度和过程的十分精密以及结论的十分严谨与超前,而应该十分重视对现实的教育工作的实际指导意义和研究成果的推广价值。 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中,要用先进教育理论作指导,将教育经验上升为教育规律。教育经验是教育科研的原材料。正如达芬奇所说:“在种种情况下,只有向经验求教,才可以从那里引出事物的一般规律。”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成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其成果主要有三类:第一,认识成果,如关于对教育的质量观、学生观、人才观、教学观等的理解,解释;第二,技术成果,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与程序、教与学的方法、策略等;第三,实践与实验成果,如教育对象的变化、教育目标的达成、改革实验的验证等。 五、我对教育科研的定位 对我们小学教师来说,科研课题的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是完全不同的。我觉得我们的研究再系统,它在根本上也只是意味着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种反省,一

论赫拉克利特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1)汇总

论赫拉克利特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1) 赫拉克利特的和谐思想是极具辩证意味的。其所谓“和谐”不是“相同”,而是不同甚至是对立因素的协调和统一。和谐不是僵死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它与不协调始终处于相互转化过程中。这种转化,或者说这种事物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是普遍的,同时也是剧烈的、迅速的。而且,和谐向反方向的转化是有“尺度”的规定性的。这些深邃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和谐,即协调、统一,是一种理想、美好的状态,是自古及今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在无数论及和谐的哲人中,赫拉克利特是极突出的一位。作为古希腊早期的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关于和谐的思想是辩证的、深邃的,在2500年后的今天,仍然绽放着光芒,对于我们今天之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一、相反者相成,对立造成和谐 赫拉克利特认为,和谐是由不同甚至是对立因素造成的。他说:“相反者相成:对立造成和谐,如弓与六弦琴。” “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和谐是不能离开对立面单独存在的。如同人类社会中的正义与非正义,如果没有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无从知道什么是正义。赫拉克利特还说:“疾病使健康舒服,坏使好舒服,饿使饱舒服,疲劳使休息舒服。” 没有疾病,也就无所谓健康,没有坏,也就无所谓好,没有饥饿,也就无所谓温饱,没有疲劳,也就无所谓休息。亚里士多德从自然、艺术的角度对赫氏的“对立造成和谐”思想进行了论证。他说:“也许,自然喜爱相反的东西,且正是从它们中,而不是从相同的东西中,才求得了和谐,就像自然把雌与雄结合在一起,而不是使每对相同性别的东西结合一样;所以,最初的和谐一致是由于相反,不是由于相同。在这方面,技术似乎也模仿自然。例如,绘画就是把白与黑、黄与红混合起来,才创造出与自然物一致的作品;音乐是揉和了高音与低音、长音与短音,才谱写出一曲不同音调的悦耳乐章;文法也是把母音与子音结合在一起,才从中形成了这门整体的艺术。” 赫拉克利特认识到:相反相成的矛盾双方共处于事物统一体中,其斗争和冲突是事物存在和健康发展的表征。只有不同矛盾因素的对立统一,才能使矛盾双方既互相联系,又互相斗争和制约,才能促使事物向良性方向发展。相同事物共处一体之中而排除异己事物一体共处的可能性,则不能促成事物向更高阶段发展,而只能导致事物的停滞、衰退和绝灭。单存的同一,是不会有丰富的内容的。水再加水,还只是水的味道,在味道说,是简单的同一。琴声再加琴声,还是琴的声音,就声音说,也是简单的同一。用黑格尔的话说,即是:“简单的东西、一种音调的重复并不是和谐。差别是属于和谐的;它必须在本

马原哲学部分

马原重点哲学部分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4.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5.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二、马克思主义创立的背景 1.1836年英国爆发了延续长达十余年、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法国、德国、英国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2.19世纪西欧三大现金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3.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即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前提。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请简述马克思注意的XX特征) 1.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2.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他的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时间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我对教育科研的认识

我对教育科研的认识 榆树市大岭镇怀家小学 李冬梅

我对教育科研的认识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就必须进一步认识教育科研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作用,探索有效的教育科研途径和方法。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对我们巩固今天的教育成果,明确未来的教育思路,实现未来教育的腾飞,都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 我国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挑战,我们应该着眼全局和未来,从战略的高度看待教育的发展,把教育科研摆在兴校之本的战略位置。 以前,在我的心目中,认为所谓教育科研就是要用实验的方法,对教育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统计和分析,然后概括出一般性的原理,目的是为教育事业发现新的教育真理和教育知识。所以,五年前我的课题被立项以后我很茫然,可尽管觉得搞科研很难很神秘,无从下手,但我还是有一个非常大的野心,那就是通过这个课题研究,觉得自己一定要发现一些放之四海皆准的教育真理或教育知识,梦想着要将自己的科研实践和研究经验升华为某种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提倡在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并不是小学缺少“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需要小学教师再去发现和构建,实际上这些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人家在办公室里真正搞科研的专家教授早都研究出来了,不需要你再去发现,再去构建。 那么,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真正意义与价值到底在哪里呢?目前,我是这样理解的:课题研究是我们教师成长发展的一种手段,一

种方式,甚至是一种新的生存的状态。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发挥科研作用,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一个学校,无论历史长短、规模大小、从属如何,要想全面、持续地发展,关键在于教育的决策者、领导者、实施者要把握教育规律,以战略性的眼光找到教育发展的“内驱动力”。要迅速形成适合自身条件的教育教学体系,唯有不断地提高科研水平。我们应该坚持教育科研活动,拓宽教育科研领域,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使教育科研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地发展,发挥“先行性”和“指导性”的作用。 二、精心组织队伍,推动研究深入开展 高水平的教育科研队伍是落实科研任务,促进科研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学校领导和专业科研人员固然是科研队伍的核心,但没有广大教师参与就没有广泛基础。在现实中,有的教师对教育科研的作用体会不深,习惯于因循守旧,凭主观经验办事,不愿做;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是一般教师,而科研领域又很神秘,自己没有能力涉足其中,不敢做;有的教师想搞教育科研,但没有点子,不懂路子,不会做。因此,要形成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关键是使全校教师具备科研意识,由不愿做而乐于做,增强科研信心;由不敢做而敢做,提高科研能力;由不会做而善于做。对“不愿做”教师,主要从教师个人提高的角度,明确教育科研的意义和作用,摆脱教育教学内容“旧、窄、浅、死”的状态,使之“新、宽、深、活”,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对于“不敢做”和“不会做”的教师,则应适当地压重担、交课题,用以老带新的方法,鼓励其大胆实验,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