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分子材料分析4要点

高分子材料分析4要点

高分子材料分析4要点
高分子材料分析4要点

授课课时计划

碱:电解质离解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如NaOH→Na++OH—特点:存在局限性,共轭体系、非水体系不适用。

例如,HCl(气) + NH3(气) = NH4Cl,NH3 + NH3 NH2—+ NH4+(二)酸碱质子理论

1923年,布朗斯特(J.N.Brφnsted)在酸碱电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给出质子H+ 的物质是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当某种酸HA失去质子后形成酸根A—,它自然对质子具有一定的亲和力,故A—是碱。由于一个质子的转移,HA与A—形成一对能互相转化的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这种关系用下式表示:

HA H++A-

例如,HCl的共轭碱是Cl—,HAc的共轭碱是Ac—。

特点:共轭性;广泛性,酸碱可以是正负离子,也可以是中性分子,还可以是有机物。

如,HClO4 H+ + ClO4—分子

HSO4—H+ + SO42—负离子

NH4+H+ + NH3正离子

得出结论:

酸:HCl>HAc>NH4+>HS—碱:Cl—<Ac—<NH3<S2—

上述结论说明: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弱,碱越强其共轭酸越弱。

二、酸碱溶液pH的计算

酸碱滴定的过程,也就是溶液的pH不断变化的过程。为揭示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首先学习几类典型酸碱溶液pH的计算方法。

(二)酸碱溶液pH的计算

计算几种酸溶液[H+] 的最简计算公式及使用条件

三、缓冲溶液

缓冲作用:能够抵抗外加少量强酸、强碱或稍加稀释,其自身pH不发生显著变化的性质,称为缓冲作用。

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选择缓冲溶液需考虑的因素:见教材上P30

四、酸碱指示剂

(一)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原理:利用酸碱指示剂颜色的突然变化来指示滴定终点。

酸碱指示剂一般是有机弱酸或弱碱。当溶液的pH变化时,指示剂由于结构的改变而发生颜色的改变,失去质子由酸式转变为碱式,得到质子由碱式转化为酸式,它们的酸式及碱式具有不同的颜色。因此,结构

上的变化将引起颜色的变化。

酚酞的变色范围大约为pH = 8.0~10.0,pH 约为8时酚酞呈现红色,但在浓碱液即pH 超过10.0,酚酞又呈现无色。

(二)指示剂HIn 的变色范围 HIn(酸型, 酸色)

In —(碱型, 碱色) + H +

[][][]

HIn In H -

a

+

=K

1、当 [In —] = [HIn] 时,有K a = [H +],pH = p K a ,溶液颜色是中间颜色(酸色和碱色的混合色)

2、当 [H +] 发生变化时,[In —] 和 [HIn] 比值发生变化,溶液颜色变化

若=+1a ]H [K ]HIn []In [-=101

,则[H +]1=10K a ,pH 1=p K a -1,能勉强认出碱色; 若=+2a ]H [K ]HIn []In [-=110,则[H +]2=10

1K a ,pH 2=p K a +1,能勉强认出酸色。 ]HIn []In [-< 101 =101 =1 =110 >1

10

酸色 略带碱色 中间颜色 略带酸色 碱色 也就是说,即当溶液的pH 值由pH 1逐渐上升到pH 2时,溶液颜色由酸色逐渐变化碱色,指示剂变化范围2个的单位 pH=p K a ±1。酸碱中间色就是人眼能看到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的范围,相应pH 范围称为指示剂

的变色范围。

结论:

?指示剂的变化范围不是恰好位于pH值7左右,而是随各种指示剂常数值K a的不同而不同。

?各种指示剂在变色范围内显示逐渐变化的过渡颜色。

?各种指示剂变色范围值的幅度各不相同,但一般不大于两个pH 单位,也不于小一个pH单位。

表4-1几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三)混合指示剂

混合指示剂有两类:

一类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指示剂混合而成,利用颜色的互补作用,使指示剂变色范围变窄,变色更敏锐,有利于判断终点,减少终点误差,提高分析的准确度。

例如,溴甲酚绿(p K a = 4.9)和甲基红(p K a=5.2)两者按3∶1混合后,在pH<5.1的溶液中呈酒红色,而在pH>5.1的溶液中呈绿色,且变色非常敏锐。

另一类混合指示剂是在某种指示剂中加入另一种惰性染料组成。例如,采用中性红与次甲基蓝混合而配制的指示剂,当配比为1∶1时,混合指示剂在pH =7.0时呈现蓝紫色,其酸色为蓝紫色,碱色为绿色,变色也很敏锐。

(四)指示剂的选择

1、定性选择酸性范围或碱性范围变色的指示剂

2、化学计量点pH与指示剂的选择

3、滴定突跃与指示剂的选择

五、一元酸碱的滴定

酸碱滴定过程中,随着滴定剂不断地加入到被滴定溶液中,溶液的pH不断地变化,根据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才能正确地指示滴定终点。

以0.1mol·L-1 NaOH滴定20ml 0.1mol·L-1 HCl为例来说明如何选择指示剂。

图4-1 NaOH滴定HCl的滴定曲线

从图4-1可看出在滴定开始时,曲线比较平坦,pH值升高十分缓慢,

浅谈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

浅谈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 发表时间:2019-11-20T10:48:24.6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作者:潘亭亭 [导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应用技术水平正在逐步提高,这就要求人们对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进行全面的分析,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避免研究混乱的现象。 身份证号码:33032419860914xxxx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应用技术水平正在逐步提高,这就要求人们对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进行全面的分析,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避免研究混乱的现象。化学分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应用。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并根据化学反应确定物质的化学性质。仪器分析是一种应用时间短的技术。这两者之间有某种联系。基于此,以下对化学中的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引言 人们在对自然界物质内存结构和组成的分析主要采用的技术方式为化学分析,仪器分析技术主要通过利用物质内部的性质结合对应的变化规律得到准确的化学成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化学分析工作中去。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化学分析的工作效率,确保分析数据的准确性。 1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特点 1.1化学分析的特点 化学分析需要在实际进行过程中,将化学反应作为基本条件,将化学反应的颜色、物理特性展开为沉淀等,经过量化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化学分析结果。一般来说,化学分析必须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准确性,在此过程中,使用相应的仪器展开专业分析会增加化学分析的复杂性。因此,相关人士必须按照规范要求严格开展运营,这样才能确保最终研究结果,化学分析是一种更经典的分析方法,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并且能够展开半微分组。 1.2仪器分析的特点 分析化学的仪器分析使用特定的设备来分析物质的化学或物理特性。获得的物理量的变化对于实验测试是有效的。仪器分析中使用的设备相当复杂和特殊。基于仪器分析的物理量收集和分析,材料状态分析采用不同的设备和材料,仪器分析主要采用现代设备,测试方法较多。在测量过程中,仪器分析按自然观察分类,可分为光学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热分析、质谱分析、电子显微镜分析、化学分析等。仪器分析具有快速的特点。通过常用批量取样方法的自动化,所有数据都能有效显示,主要体现了计算机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广泛应用。仪器分析的在线或远程监控可以提高仪器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而仪器分析可以在不同的生产阶段选择合适的分析仪器,具有广泛的应用。仪器分析方法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微观分析、小样本无损分析、结构分析、相位分析、层次分析法和价格分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也可以应用于复杂零件的分析。 2化学分析的发展背景概述 在整个化学的发展浪潮中,可以看出分析化学的重要性。从古代化学延伸到近代化学,曾有无数的学者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另外,化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中重要的一大领域是分析化学,虽然分析化学这一名称是来源于玻意耳,但其实践运用与化学工艺的历史同样古老。古代冶炼、酿造等工艺的高度发展,都是与鉴定、分析、制作过程的控制等手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在东、西方兴起的炼丹术、炼金术等都可视为分析化学的前驱。化学分析法,通俗来讲就是化学物品的反应以及对其物质组成的含量和成分测定的方法。化学分析通常需要借助一些普通的测量设备,用来满足实验的需求,这些设备都是在市场上常见的,如试管、烧杯、蒸馏烧瓶、滴定管等等。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科技发展还处于不断修缮的时期,从而对化学分析研造成一定的干扰,进一步对实验测量结果造成影响。下面将对化学分析法中两大主要的分析方法(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在实验中面临的影响结果,做出相应分析。 3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之间的关系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密切相关,进行仪器分析需要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研究,在进行基于化学的仪器分析时必须进行这种研究。材料的定调需要化学分析来校正解,这样才能看出最终仪器分析的结果和完整性只能通过应用化学分析来保证。对于化学分析,精度高,仪器相快,但材料检测精度、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需要修正。这意味着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如果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技术,应用质量不会提高,从而使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互渗透,只会促进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共同发展。 4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4.1化学分析发展 化学分析主要的作用是获取化学和物理测量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结构,针对这些信息研究新型材料,但其工作本质以信息科学为主体。在化学分析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化学和物力材料的研究、制造和开发,从而提高化学分析的能力,扩大获取化学信息的范围。在化学分析过程中,不仅能够对身体内的元素、化合物进行深入分析,还能将其周围的空间环境、结构、形态等条件进行分析,还能对动态的材料信息进行测量和分析;在研究化学样品成分时,可以对其内部的结构组成、时间分布、动态、静态、瞬态分析等情况;化学分析还能分析纳米级别的材料,能够对物质的表面进行分析;除此之外,还需要按照实际的需求,进行实时分析开发线、现场情况和微量分析,微量和常量分析单原子和分子的状态。在化学数据处理基础上,化学分析能够将基础信息进行整合,从分析数据中获取有利的信息,从而解决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例如,在二十世纪初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DNA测序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从凝胶电泳到凝胶毛细管电泳,再到整个基因组技术,最终形成完善的基因工程。 4.2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仪器分析方法在小型化、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上不断完善,是传统分析的重要手段。在仪器分析中,利用软件功能积极推动虚拟实验室仪器分析和虚拟实验室的建立。新技术和新材料(包括特殊物理结构和功能、仿生材料等)。)被连续使用。纳米技术、生物学、微制造技术和激光广泛应用于分析仪器中,以提高仪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有效提高分析仪器的速度。资源与环境、远程在线分析与控制仪器广泛应用于仪器分析领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生物生态学的瞬时动态过程满足了分析的发展要

化学检验工中级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8)

化学检验工中级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8) (1/72)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含有0.02mol/L氯离子的MgCI2溶液中,其。MgCl2浓度为( )。 A.0.002mol/L B.0.04mol/L C.0.01mol/L D.0.005mol/L 下一题 (2/72)单项选择题 第2题 AgCl的Ksp=1.8×10-10,则同温下AgCl的溶解度为( )。 A.1.8×10-10mol/L B.1.34×10-5mol/L C.0.1×10-5mol/L D.1.9×10-3mol/L 上一题下一题 (3/72)单项选择题 第3题 在饱和AgCI溶液中加入NaCl,AgCl的溶解度降低,这是因为( )。 A.异离子效应 B.同离子效应 C.酸效应 D.本位效应 上一题下一题 (4/72)单项选择题 第4题 在含有PbCl2的白色沉淀的饱和溶液中加入KI溶液,有( )沉淀产生。 A.PbCl2 B.金属Pb沉淀 C.无沉淀 D.PbI2 上一题下一题 (5/72)单项选择题 第5题 在含有AgCl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H3·H2O,则AgCl沉淀( )。 A.增多 B.转化 C.溶解 D.不变 上一题下一题 (6/72)单项选择题 第6题 下列微粒中,最外层电子具有ns2np6的结构特征,与Br-离子相差两个电子层的是( )。

A.Na B.Cs+ C.S2+ D.F- 上一题下一题 (7/72)单项选择题 第7题 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物质是( )。 A.NaCl与AgNO3 B.FeSO4与Cu C.NaCl与KNO3 D.NaCl与HCl 上一题下一题 (8/72)单项选择题 第8题 物质的相同的下列溶液,HCl、H2SO4、CH3COOH,导电能力由强到弱的次序是( )。 A.HCl=H2SO4>CH3COOH B.HCl>H2SO4>CH3COOH C.H2SO4>HCl>CH3COOH D.HCl=H2SO4=CH3COOH 上一题下一题 (9/72)单项选择题 第9题 0.01mol/LNaOH溶液中[H+对0.001mol/L NaOH溶液中[H+的倍数是( ) A.106 B.10-11 C.10-1 D.1010 上一题下一题 (10/72)单项选择题 第10题 用NaAc·3H2O晶体,2.0M HAc来配制pH为5.0的HAc-NaAc缓冲溶液1L,其正确的配制是( )。[M(NaAc·3H2O)=136.1g/mol,Ka=1.8×10-5 A.将49gNaAe·3H2O放入少量水中溶解,再加入50mL2.0mol/LHAc溶液,用水稀释至1L B.将98g NaAe·3H2O放入少量水中溶解,再加入50mL2.0mol/LHAc溶液,用水稀释至1L C.将25g NaAc·3H2O放入少量水中溶解,再加入100mL2.0mol/LHAc溶液,用水稀释至1L D.将49gNaAc·3H2O放入少量水中溶解,再加入100mL2.0mol/LHAc溶液,用水稀释至1L 上一题下一题 (11/72)单项选择题 第11题 对于盐类电离和水解两个过程的热效应,正确的说法是( )。 A.皆放热 B.皆吸热 C.水解吸热,电离放热

热分析技术及其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第33卷第3期2008年9月 广州化学 Guangzhou Chemistry V ol.33, No.3 Sept., 2008 热分析技术及其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翁秀兰1,2 (1.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2. 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简要介绍了热分析技术——热重法、差热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热机械分析法和动态 机械热分析法等及其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广泛应用。热分析技术的方法具有快速、方便等优点, 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热分析;高分子材料;应用 中图分类号:O657.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0X(2008)03-0072-05 热分析技术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样品的性质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一组技术,它在定性、定量表征材料的热性能、物理性能、机械性能以及稳定性等方面有着广泛地应用。热分析技术已渗透到物理、化学、化工、石油、冶金、地质、建材、纤维、塑料、橡胶、有机、无机、低分子、高分子、食品、地球化学、生物化学等各个领域。 在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随着高分子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了研制新型的高分子材料与控制高分子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测定高分子材料的熔融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混合物的组成、热稳定性等是必不可少的[1-2]。在这些参数的测定中,热分析是主要的分析工具。 热分析技术主要包括:热重分析法(TG)、差热分析法(DT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机械分析法(TMA)、动态热机械分析法(DMA)等。本文简要介绍了热分析技术及其发展前景及其在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 1 TG及其在高分子材料方面的应用 热重法(TG)是在程序温度控制下测量试样的质量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一种技术。热重分析主要研究在惰性气体中、空气中、氧气中材料的热的稳定性、热分解作用和氧化降解等化学变化;还广泛用于研究涉及质量变化的所有物理过程,如测定水分、挥发物和残渣,吸附、吸收和解吸,气化速度和气化热,升华速度和升华热;有填料的聚合物或共混物的组成等[3]。 1.1 高分子材料的组分测定 热重法测定材料组分,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经常用于进行高分子材料组分分析。通过热重曲线可以把材料尤其是高聚物的含量、含碳量和灰分测定出来,而对于高分子材料的混合物,如果各组分的分解温度范围不同的话,则可以利用TG来确定各个组分的含量[4]。 收稿日期:2007-11-13 作者简介:翁秀兰(1980-),女,福建福清人,研究实习员,负责热分析仪器及从事光催化研究。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特点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地位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特点及其在分析化学中 的地位 https://www.sodocs.net/doc/3b1521200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特点及其在分析化 学中的地位 摘要本文讨论了分析化学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着重分析这两个分支的特点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地位。说明了这两个分支联系紧 密,各 有所长,相互补充,互为表里。 关键字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前言 在21世纪,全球竞争重点已从政治转向经济,实际上就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整个社会要长期发展必须考虑人类社会的五大危机:资源,能源,人口,粮食和环境,以及四大理论:天体,地球,生命,人类的起源和演化问题的解决,这些都与分析科学密切相关[1]。分析化学的应用开始向药物、医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拓展,于是我们不得不了解并学好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主要的任务是确定物质的化学成分即(由那些元素、离子、官能团或化合物组成)的成分分析、结构即(化学结构、晶体结构、空间分布等)及物质的主要含量的多少[2]。 1.仪器分析的特点 仪器分析是建立在物质的物理与化学性质之上的,例如仪器分析可以分析光、电、热、磁、音波等的物理量,通过分析结果达到测量的目的。仪器分析所要使用的器械比较复杂也比较特殊,例如显微镜。仪器分析除了测量物理量与物理性之外,还可用于物质的状态分析,物质的价态或者微区、超痕等的分析。主要是根据不同的物质借助不同的化学仪器对物质进行化学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主要侧重于仪器的先进性和现代化、仪器的使用原理以及如何熟练规范地操作这些现代化的仪器[4]。仪器分析所包含的方法很多,目前已有数十种,按照测量过程中所观测的性质进行分类,可分为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热分析法、放射化学分析法和电镜分析法等。有以下特点:

化学检验工中级工理论知识试题题与答案

职业技能鉴定理论模拟试题(中级.化学检验工)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技能鉴定理论考试试题共 100题,单项选择题 80题,判断题20题,每题1分)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或单位正确的是( D ) (A )摩尔浓度(mol/L ) ( B )当量浓度(N ( C ) 1%酚酞 (D 物质的量浓度(C B ) 2、 0.0234x4.303x71.07/127.5 的计算结果是(C )。 A 、0.0561259 ; B 、0.056 ; C ; 0.0561 ; D 、0.05613 3、 使分析天平较快停止摆动的部件是( C )。 A 、吊耳; B 、指针; C 、阻尼器; D 、平衡螺丝 4、 甲基橙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 A )。 A 、3.1-4.4 ; B 、4.4-6.2 ; C 、6.8-8.0 ; D 、8.2-10.0 5、 分样器的作用是(C )。 A 、破碎样品; B 、分解样品; C 、缩分样品; D 、掺合样品 6、 欲配制(1 + 5) HCl 溶液,应在10mL 试剂盐酸溶液中加水( C ) (A ) 20mL (B )30mL (C ) 50mL (D ) 60mL 7、 若HSQ 溶液的试剂瓶标签上的浓度为“ 10T 100”则表示(B )。 (A ) 10mL H 2SQ + 100mL + 水 (B ) 10mL H 2SQ +水 稀释至 100mL 12、 以下滴定操作正确的是( A ) (A ) 滴定速度应控制在开始时一般为每秒 3- 4滴 (B ) 初读数时,手执滴定管刻度处,浅色溶液应读弯月面下缘实线最低处。 (C ) 滴定前期,左手离开旋塞使溶液自行流下 (D ) 滴定完毕,管尖处有气泡 13、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基准 N32CQ,溶解于容量瓶中定容, 再从中移取一定体积的溶液标定盐酸溶液的浓 度。在此实验中需用待装溶液荡洗的仪器是( B ) (A )滴定管与容量瓶 (B )滴定管与移液管 (C )移液管与量筒 (D )锥形瓶与容量瓶 14、为了不使滤纸或微孔玻璃开始就被沉淀堵塞。采用( B )过滤。 A 、快速法; B 、倾泻法; C 、抽滤法; D 、减压法 15、韦氏天平平衡时,浮锤的金属丝浸入液面下( D )。 (B) 100mL H 2SQ + 10mL 水 8、 A 、 (D ) 10mL H.SQ 4+ 90mL 水 (B) D 校正实验 9、 A C 、 10在同样的条件下,用标样代替试样进行的平行测定叫做 空白实验 B 、 对照实验 下列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正确的是 H2C2Q4 2H2Q 放在空的干燥器中 Na2CQ3在 105?110 C 电烘箱中 下列物质不能在烘箱中烘干的是 回收实验 (A) B D (A) 、NaCl 放在空的干燥器中 、邻苯二甲酸氢钾在 500?600 C 的电烘箱中 A 、硼砂 B 、碳酸钠 11、以下有关天平计量性能叙述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天平灵敏度越咼越好。 天平的重心铊可根据需要随意调节。 在载荷平衡状态下,多次开关天平C 重铬酸钾 C )。 D 邻苯二甲酸氢钾 天平恢复原平衡位置的性能为示值不变性。 一般而言,温度不会影响天平的计量性能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

三、聚合物结构与性能测定方法概述 (1)链结构:广角X-衍射(WAXD )、电子衍射(ED )、 中心散射法、裂解色谱——质谱、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微波分光法、核磁共振法、顺磁共振法、荧光光谱、偶极距法、旋光分光法、电子能谱等。 (2)凝聚态结构:小角X-散射(SAXS )、电子衍射法 (ED )、电子显微镜(SEM 、TEM )、光学显微镜 (POM )、原子力显微镜(AFM )、固体小角激光光散射(SSALS )1、聚合物结构的测定方法 ??结晶度 :X 射线衍射法(WAXD )、电子衍射法(ED )、核磁共振吸收(NMR )、红外吸收光谱 (IR )、密度法、热分解法?聚合物取向度:双折射法(double refraction )、X 射 线衍射、圆二向色性法、红外二向色性法(infrared dichroism)?聚合物分子链整体的结构形态: ?分子量:溶液光散射、凝胶渗透色谱、沸点升高、黏度 法、扩散法、超速离心法、溶液激光小角光散射、渗透压法、气相渗透压法、端基滴定法 ?支化度:化学反应法、红外光谱法、凝胶渗透色谱法、 粘度法?交联度:溶胀法、力学测量法 ?分子量分布:凝胶渗透色谱、熔体流变行为、分级沉淀 法、超速离心法●体积的变化:膨胀计法、折射系数测定法 ●热力学性质的变化:差热分析法(DTA )、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 ●力学性质的变化:热机械法、应力松弛 法,动态测量法如动态模量和内耗等 ●电磁效应:介电松弛、核磁共振(NMR) ?3、聚合物性能的测定(略)2、聚合物分子运动(转变与松弛)的测定

其它常用的高分子测试仪器 ?XPS ( X-射线光电子能谱) ?Ellipsometry( 椭圆偏振仪) ?X-薄膜衍射仪 1.质谱的概巵:有机列合物的分子在高真空中受到电子流轰击或强电场作用(分子会丢??个外层电子,生成带正电荷的倆子离子l同时化学键乛会发生某丛规律性的断裂,生成各种特征质量的碎片离子。这些碻孀在电场和磁场的作甪下,按照质荷比(m/z)大小的顺序分离开来,收集和记录这些离子就得到质谱图。 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利用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200 ~ 800 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表征的方法。这种分子吸收光谱产生于价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广泛用于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和定量分析。 3. 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在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总是伴随着多个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 4. 吸收带的划分

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与研究方法复习材料.doc

一.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1. 什么是红外光谱图 当一束连续变化的各种波长的红外光照射样品时,其中一部分被吸收,吸收的这部分光能就转变为分子的振动能量和转动能量;另一部分光透过,若将其透过的光用单色器进行色散,就可以得到一谱带。若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百分吸收率或透光度为纵坐标,把这谱带记录下来,就得到了该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也有称红外振-转光谱图 2. 红外光谱仪基本工作原理 用一定频率的红外线聚焦照射被分析的试样,如果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与照射红外线相同就会产生共振,这个基团就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线,把分子吸收的红外线的情况用仪器记录下来,便能得到全面反映试样成份特征的光谱,从而推测化合物的类型和结构。 3. 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1) 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2) 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 4. 红外光谱图的三要素 峰位、峰强和峰形 5. 红外光谱样品的制备方法 1) 固体样品的制备 a. 压片法 b. 糊状法: c. 溶液法 2) 液体样品的制备 a. 液膜法 b. 液体吸收池法 3) 气态样品的制备: 气态样品一般都灌注于气体池内进行测试 4) 特殊样品的制备—薄膜法 a. 熔融法 b. 热压成膜法

c. 溶液制膜法 6. 红外对供试样品的要求 ①试样纯度应大于98%,或者符合商业规格,这样才便于与纯化合物的标准光谱或商业光谱进行对照,多组份试样应预先用分馏、萃取、重结晶或色谱法进行分离提纯,否则各组份光谱互相重叠,难予解析。 ②试样不应含水(结晶水或游离水) 水有红外吸收,与羟基峰干扰,而且会侵蚀吸收池的盐窗。所用试样应当经过干燥处理。 ③试样浓度和厚度要适当 使最强吸收透光度在5~20%之间 7. 红外光谱特点 1)红外吸收只有振-转跃迁,能量低; 2)应用范围广:除单原子分子及单核分子外,几乎所有有机物均有红外吸收;3)分子结构更为精细的表征:通过红外光谱的波数位置、波峰数目及强度确定分子基团、分子结构; 4)分析速度快; 5)固、液、气态样均可用,且用量少、不破坏样品; 6)与色谱等联用(GC-FTIR)具有强大的定性功能; 7)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二. 紫外光谱 1. 什么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也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属于分子吸收光谱,是利用某些物质对200-800 nm光谱区辐射的吸收进行分析测定的一种方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产生于分子价电子(最外层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使用的仪器设备简便,价格廉价,且易于操作等优点,故广泛应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2. 什么是吸收曲线?及其吸收曲线的特点? 测量某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可得到一条曲线,称为吸收光谱曲线或光吸收曲线,它反映了物质

中级化学检验工试题库一

中级化学检验工 理论试题题库一 一、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 化学检验工必备的专业素质是(c)。 (A)语言表达能力(B)社交能力 (C)较强的颜色分辨能力(D)良好的嗅觉辨味能力 2. ISO的中文意思是(C ) (A) 国际标准化(B) 国际标准分类 (C) 国际标准化组织(D) 国际标准分类法 3. 由于温度的变化可使溶液的体积发生变化,因此必须规定一个温度为标准温度。国家标准将(B )规定为标准温度。 (A) 15℃(B) 20℃(C) 25℃(D)30℃ 4. 下列药品需要用专柜由专人负责贮存的是(B)。 (A) KOH(B) KCN(C)KMnO4(D)浓H2SO4 5. 打开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等试剂瓶塞时,应在(C)中进行。 (A) 冷水浴(B)走廊(C) 通风橱(D)药品库 6. 一般分析实验和科学研究中适用(B ) (A) 优级纯试剂(B) 分析纯试剂(C) 化学纯试剂试剂(D)实验试剂 7. IUPAC是指下列哪个组织(A ) (A)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B) 国际标准组织 (C) 国家化学化工协会(D) 国家标准局 8. 分析测定中出现的下列情况,何种属于偶然误差(B )。 (A) 滴定时所加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物质(B) 滴定管读取的数偏高或偏低 (C)所用试剂含干扰离子(D)室温升高 9. 在干燥器中通过干燥的硼砂用来标定盐酸其结果有何影响(B )。 (A) 偏高(B) 偏低(C) 无影响(D) 不能确定 10. 对同一盐酸溶液进行标定,甲的相对平均偏差为0.1%、乙为0.4%、丙为0.8%,对其实验结果的评论是错误的是(B )。 (A) 甲的精密度最高(B) 甲的准确度最高 (C) 丙的精密度最低(D) 丙的准确度最低 11. 终点误差的产生是由于(A )。 (A) 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符(B) 滴定反应不完全; (C) 试样不够纯净(D) 滴定管读数不准确 12. 相对误差的计算公式是(C )。 (A) E(%)=真实值-绝对误差 (B) E(%)=绝对误差-真实值 (C) E(%)=(绝对误差/真实值)×100% (D) E(%)=(真实值/绝对误差)×100% 13. 1.34×10-3%有效数字是(C )位。 (A) 6(B) 5(C) 3(D) 8 14. 电气设备火灾宜用(C )灭火。 (A) 水(B)泡沫灭火器C) 干粉灭火器(D)湿抹布

高分子材料分析与测试

期末复习作业 一、 名词解释 1. 透湿量 透湿量即指水蒸气透过量。 薄膜两侧的水蒸气压差和薄膜厚度一 定, 温度一定的条件下1山2聚合物材料在24小时内所透过的蒸 汽量(用 v 表示) 2. 吸水性 吸水性是指材料吸收水分的能力。 通常以试样原质量与试样失水 后的 质量之差和原质量之比的百分比表示; 也可以用单位面积的 试样吸收 水分的量表示;还可以用吸收的水分量来表示。 3. 表观密度 对于粉状、 片状颗粒状、 纤维状等模塑料的表观密度是指单位体 对于泡沫塑料的表观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泡沫塑料在规定温度 4、拉伸强度 在拉伸试验中, 保持这种受力状态至最终, 就是测量拉伸力直至 应 力,用 t 表示) 5、弯曲强度 试样在弯曲过程中在达到规定挠度值时或之前承受的最大弯曲 应力 (用 f 表示) 积中的质量(用 a 表示) 和相对湿度时的重量,故又称体积密度或视密度(用 a 表示) 材料断裂为止, 所承受的最大拉伸应力称为拉伸强度 极限拉伸

6、压缩强度 指在压缩试验中试样所承受的最大压缩应力。 它可能是也可能不 7、屈服点 应力—应变曲线上应力不随应变增加的初始点。 8、细长比 14、压缩应变 是试样破裂的瞬间所承受的压缩应力(用 e 表示) 指试样的高度与试样横截面积的最小回转半径之比(用 表示) 9、断裂伸长率 断裂时伸长的长度与原始长度之比的百分数(用 t 表示) 10、弯曲弹性模量 比例极限内应力与应变比值(用 E f 表示) 11、压缩模量 指在应力—应变曲线的线性范围内压缩应力与压缩应变的比值。 由于直线与横坐标的交点一般不通过原点, 因此可用直线上两点 的应力差与对应的应变差之比表示(用 E e 表示) 12、弹性模量 在负荷—伸长曲线的初始直线部分, 材料所承受的应力与产生相 应的应变之比(用 E 表示) 13、压缩变形 指试样在压缩负荷左右下高度的改变量(用 h 表示) 指试样的压缩变形除以试样的原始高度(用 表示)

固体核磁共振在高分子材料分析中的研究12

固体核磁共振————在高分子材料分析中的研究 学院:纺织与材料学院 班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09(1班) 姓名:钟慧 学号:40901020122

固体核磁共振在高分子材料分析中的研究摘要:简述固体核磁共振(NMR) 技术的特点及其在高分子材料分析中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其在结构表征与反应进程监视、材料机械性能测定、动力学过程及多组分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固体核磁共振;高分子材料;交叉极化;魔角旋转 1概述 自1945 年底美籍科学家Bloch 和Purcell 首次观测到宏观物质核磁共振(NMR) 信号以来,已过了60多年。在这60 年内,由于其在结构分析方面的特殊优势,NMR 理论和谱仪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推广。到目前为止,NMR 技术已经在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和医学等多个学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NMR 波谱学研究的对象是原子核自旋。自旋核之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和标量耦合相互作用能够分别提供原子核间距或化学键二面角等分子几何信息,从而使从分子和原子水平上研究宏观物质成为可能。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及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的出现,为固体核磁共振和核磁共振成像奠定了基础,是核磁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而核磁共振成像的出现则使NMR 谱学扩展到医学领域。 除常用的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构型外,NMR 方法还可从原子、分子水平上揭示材料微观结构和功能间的关系。如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及其与反应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新材料制备过程中,各种元素的原子相互结合的机理;高分子材料中化学结构、晶态与非晶态、链运动、链构象等结构信息;纳米晶体或原子簇的聚集状态及导致其特殊的物理性质和产生量子化效应的原因;生物大分子的二级、三级结构等等。 在物理、化学、材料和矿物等方面的研究中,常常遇到无法溶解的固体样品。或者,需要了解样品在固体状态下的结构信息,如高分子链构象、晶体形状、形态特征等。这时就可以利用固体NMR 方法直接进行测试。 2 固体NMR 的特点 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Solid-state High Resoluti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分析手段。它研究的是各种核周围的不同局域环境,即中短程相互作用,非常适用于研究固体材料的微观结构,能够提供非常丰富细致的结构信息,既可对结晶度较高的固体物质的结构分析,也可用于结晶度较低的固体物质及非晶质的结构分析。与X射线衍射、中子衍射、电子衍射等研究固体长程整体结构的方法互为补充。特别是研究非晶体时,由于其不存在长程有序,NMR 方法就更为重要,现在固体NMR 已广泛用于研究无机材料(如分

694#——化学与仪器分析

年级________;层次________;专业________;姓名________ 网络学院化学与仪器分析模拟题1 一、选择题 1、可用如下哪种试验方法减小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 C ) a. 对照试验 b. 空白试验 C. 多次平行测定 D. 校准仪器 2、HPO42-的共轭碱是( C ) (a) H2PO4-(b) H3PO4(C) PO43-(D) OH- 3、下列物质中可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是(D ) (a) 固体NaOH (G.R.);(b) 浓HCl (G.R.); (C) 固体K2Cr2O7 (G.R.);(D) 固体Na2S2O3·5H2O (a.R.) 4、已知CaF2的Ksp=2.7×10-11,若不考虑F -的水解,则CaF2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 D )。 a. 5.2×10-5mol/L b. 6.8×10-6mol/L C. 2.6×10-3mol/L D. 1.9×10-4mol/L 5、以KMnO4法测定H2C2O4时,需在一定酸度下进行滴定,下列酸适用的为( a )。 a. H2SO4 b. HCl C. HNO3 D. HClO4 二、填空题 1、某定量分析结果X%=2/3×(25.00 – 1.25)×476.98 / 1.0000 ×100%的有效数字位数是 3 位。 2、标准缓冲溶液用来控制溶液酸度。 3、H2C2O4?2H2O 既可用于标定碱,也可用于标定高锰酸钾。 4、以酸碱滴定为例,滴定突跃是指的是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滴定分析允许误差)范围内,溶液参数将发生急剧变化,这种参数(如酸碱滴定中的pH)的突然改变就是滴定突跃,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指示剂的突跃pH范围,选择的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该在滴定突跃的范围内或部分处于该范围内。 5、弱酸可以被准确滴定的条件是cKa≥10-8,多元酸可以被分步滴定的条件是K a1/K a2>104两步中和反应稍有交叉地进行,对一般的分析工作,准确度要求不是太高,其误差也在允许范围之内。 复习资料,自我完善,仅供参考,考完上交!

化学分析工中级理论试卷2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化学分析工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依据2001年颁布的《化学分析工国家职业标准》命制。 3、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4、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5、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16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0.5 分,满分80分。) 1. 下列式子表示对的是()。 A、相对偏差 绝对偏差 真实值 %=B、绝对偏差=平均值-真实值 C、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 平均值 %=D、相对偏差绝对偏差 平行测定结果平均值 %=?100 2. 下列选项不属于使沉淀纯净的是()。 A、选择适当的分析程序 B、改变杂质的存在形式 C、后沉淀现象 D、创造适当的沉淀条件 3. 定量分析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A、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B、愈小愈好 C、等于零 D、略大于允许误差 4. 莫尔法测Cl-,终点时溶液的颜色为( )色。 A、砖红 B、黄绿 C、纯蓝 D、橙黄 5.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丙醇易溶于()中。 A、四氯化碳 B、丙酮 C、苯 D、水 6. 相平衡时,物系中的相数,组分数和自由度之间关系的定律是()。 A、f=C+P+2 B、C=P-f+2 C、f=C-P+2 D、f=P-C+2 7. 不能及时分析的试样要密封,放置在避光、低温通风、干燥的地方,有时还要加入适当的不影响测定结果的()。 A、缓冲液 B、还原剂 C、络合剂 D、稳定剂 8. 对同一样品分析,采取一种相同的分析方法,每次测得的结果依次为31.27%、31.26%、31.28%,其第1次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是()。 A、0.03% B、0.00% C、0.06% D、-0.01% 9. 某人根据置信度为95%对某项分析结果计算后,写出如下报告,合理的是()。 A、(25.48±0.1)% B、(25.48±0.135)% C、(25.48±0.1348)% D、(25.48±0.13)%

高分子材料测试技术.

高分子材料的测试方法综述 前言: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品的性能与其化学、物理的组成、结构以及加工条件密切相关。为了表征性能与组成、结构和加工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测试技术将起到唯一的决定作用;并为评定材料质量,改进产品性能和研制新材料提供依据。不管是基本的材料性质,还是加工性质(或加工参数)以及产品性质,客观标准的评定都需要某种测试技术提供参数进行表征。 摘要:DTA DSC 红外光谱 1 差热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 1.1差热分析 1、差热分析的定义 差热分析是布程控温度下,测量物质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技术。这种.关系可用数学式表示为,式中Ts为试样温度;TR参比物温度。 2、差热分析的测试原理与仪器组成 按照热分析定义,所有热分析仪器,差热分析仪器也不例外,它们都是田三大部分组成:(1)被测物质的物理性质检测装置部分。如图1.}虚线内组成一也称主体部分;(2)温度程序控制装置部分;(3)显示记录装置部分。此外,还有气氛控制和数据处理装置部分。 差热分析仪器的组成如图所示,虚线内为其测里原理 S为试样;UTC为由控温热电偶送出的微伏信一号;R为参比吻;UT为由试样 的热电偶送出的毫伏信号;E为电炉;U T为由差示热散偶送出的毫伏信号

l程序控制器;2.氛控制;3.差热放大器;4.记录仪 1.2 差示扫描量热法 1、差示扫描量热法定义 差示扫描量热法是在程控温度下,测量输入到物质和参比物之间的功率差与 温度关系的技术,用数学式表示为 2、外加热式的功率补偿型差示扫描量热仪器的结构组成 1.温度程序控制器; 2.气氛控制; 3.差热放大器; 4.功率补偿放大器; 5.记录仪 由于扫描量热法是在差热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差示扫描量热仪在仪器结构组成上与差热分析仪非常相似。热流型兼示扫描量热法,实际上就是定量差热分析。功率补偿型差示扫描量热仪与差热分析仪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在试样S侧和参比物R侧/l面分别增加一个功率补偿加热丝(或称加热器),此外还增加一个功率补偿放大器。而内加热式功率补偿型差示扫描量热仪结构组成特点是测温敏感.元件是用铂电阻处而不是热电偶。 1.3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差热分析技术和差示扫描里热技术在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为了实际应用时究竟采用哪种技术更为有益,先将这两种技术作比较。 DTA和DSC的主要区别:DTA测定的是试样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而DAC测定的是热流率dH/dt,定量方便。因此,DSC主要优点是热量定里方便,分辨率高,灵敏度好;.其缺点是使用温度低,以功率补偿型DSC为例,最高温度只能到725。对于DTA,目前超高温DTA可作到2400 C,一般高温炉也能作到1500。所以,需要用高温的矿物、冶金等领域还只能用DTA.但是对于需要温度不高,灵敏度要

化学分析检验工初级C

化学分析检验工初级C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化学检验分析初级理论知识试卷C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命制。 3、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4、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5、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80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题内的空白处。每题分,满分40分。) 1、滴定管读数时眼睛与液面保持水平,对无色液体应读弯月面下实切线,有色溶液读液面两 侧最高点相切,读白背蓝线管时,应取蓝线上下相交点的位置。 2、++经数据处理后的值为,ⅹ/2经数据处理后的值为。 3、国家标准的代号为ISO,我国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T,企 业标准的代号为QB—XX—XXXX。 4、我国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是由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计量单位两部分组成 5、实验室所使用的玻璃量器,都要经过计量部门的检定。检定卡片要登记造册并要妥为保 存。 6、易燃液体加热时必须在水浴或砂浴上进行,要远离火源。 7、一般实验室中的稀酸溶液可用玻璃瓶盛装,浓碱液用塑料容器盛装。AgNO 3和I 2 溶液应贮 存在暗色玻璃瓶中 。 8、滴定管在装入滴定溶液之前,应用该溶液洗涤滴定管3次,其目的是为了除去管内残存水 分,以确保滴定液浓度不变。 9、滴定分析按方法分为:酸碱滴定、配为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 10、“稀释V 1+V 2 ”,表示将体积为V 1 的特定溶液加到体积为V 2 的溶剂中 11、安装精度要求较高的电子天平理想的室温条件是20±2℃,相对湿度为45—60%。 2分,满分30分。) 1、EDTA法测定水的总硬度是在pH=(C)的缓冲溶液中进行,钙硬度是在pH=( )的缓冲溶液 中进行。 A、7 8-9 B、7 8-10 C、10 12-13 D、10 12 2、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混合气体中的H 2 含量时应选择的载气是(C) A、H 2 B、N 2 C、He D、CO 2 3、1、34×10-3%有效数字是(C)位。 A、6 B、5 C、3 D、8 4、用过的极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应(C)。 A、倒入密封的下水道 B、用水稀释后保存 C、倒入回收瓶中 D、放在通风厨保存 5、如果要求分析结果达到0、1%的准确度,使用灵敏度为0、1mg的天平称取时,至少要取(C)。 A、0、1g B、0、05g C、 0、2g D、0、5g 6、物质的量单位是(D)。 A、g B、kg C、mol D、mol /L 7、(C)是质量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 A、吨 B、公斤 C、千克 D、压强 8、下列氧化物有剧毒的是(B) A、Al 2 O 3 B、As 2 O 3 C、SiO 2 D、ZnO 9、分析用水的质量要求中,不用进行检验的指标是(B)。 A、阳离子 B、密度 C、电导率 D、pH值 10、在分析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去离子水中,加入1-2滴甲基橙指示剂,则应呈现(D)。 A、紫色 B、红色 C、黄色 D、无色 11、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只有试样的所有组分都能出彼此分离较好的峰才能使用的方法是(A)。 A、归一化法 B、内标法 C、外标法的单点校正法 D、外标法的标准曲线法 12、氧气通常灌装在(A)颜色的钢瓶中 A、白色 B、黑色 C、深绿色 D、天蓝色 13、下列哪几个单位名称属于SI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名称(A) A、摩尔 B、克 C、厘米 D、升 14、酸溶法分解试样通常选用的酸有(ABCEF)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 三、聚合物结构与性能测定方法概述1、聚合物结构的测定方法 (1)链结构:广角X-衍射(WAXD)、电子衍射(ED)、 中心散射法、裂解色谱——质谱、紫外吸收光谱、红 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微波分光法、核磁共振法、 顺磁共振法、荧光光谱、偶极距法、旋光分光法、电 子能谱等。 (2)凝聚态结构:小角X-散射(SAXS)、电子衍射法 (ED)、电子显微镜(SEM、TEM)、光学显微镜 (POM)、原子力显微镜(AFM)、固体小角激光光 散射(SSALS) ? ?结晶度:X射线衍射法(WAXD)、电子衍射法 (ED)、核磁共振吸收(NMR)、红外吸收光谱 (IR)、密度法、热分解法 ?聚合物取向度:双折射法(double refraction)、X射 线衍射、圆二向色性法、红外二向色性法(infrared dichroism) ?聚合物分子链整体的结构形态: ?分子量:溶液光散射、凝胶渗透色谱、沸点升高、黏度 法、扩散法、超速离心法、溶液激光小角光散射、渗透 压法、气相渗透压法、端基滴定法

?支化度:化学反应法、红外光谱法、凝胶渗透色谱法、 粘度法 ?交联度:溶胀法、力学测量法 ?分子量分布:凝胶渗透色谱、熔体流变行为、分级沉淀 法、超速离心法 2、聚合物分子运动(转变与松弛)的测定,体积的变化:膨胀计法、折射系数测定法,热力学性质的变化:差热分析法(DT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力学性质的变化:热机械法、应力松弛法,动态测量法如动态模量和内耗等,电磁效应:介电松弛、核磁共振(NMR) ? 3、聚合物性能的测定(略) ,其它常用的高分子测试仪器 ?XPS ( X-射线光电子能谱) ?Ellipsometry( 椭圆偏振仪) ?X-薄膜衍射仪 1(质谱的概巵:有机列合物的分子在高真空中受到电子流轰击或强电场作用(分子会丢??个外层电子,生成带正电荷的倆子离子,同时化学键乛会发生某丛规律性的断裂,生成各种特征质量的碎片离子。这些碻孀在电场和磁场的作甪下,按照质荷比(m,z)大小的顺序分离开来,收集和记录这些离子就得到质谱图。 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利用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200 ~ 800 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表征的方法。这种分子吸收光谱产生于价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广泛用于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和定量分析。 3. 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在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总是伴随着多个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 4. 吸收带的划分 跃迁类吸收带特征 , ma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