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六章 平行四边形全章教案

第六章 平行四边形全章教案

第六章  平行四边形全章教案
第六章  平行四边形全章教案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

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简单应用;

3.在探索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

教学方法:探索归纳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分5个环节:

第一环节:实践探索,直观感知

第二环节:探索归纳,交流合作

第三环节:推理论证,感悟升华

第四环节:应用巩固,深化提高

第五环节:评价反思,概括总结

第一环节:实践探索,直观感知

1.小组活动一

内容:

问题1: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剪刀、彩纸或白纸一张。将一张纸对折,剪下两张叠放的三角形纸片,将它们相等的一边重合,得到一个四边形。

(1)你拼出了怎样的四边形?与同桌交流一下;

(2)给出小明拼出的四边形,它们的对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说你的理由,请用简捷的语言刻画这个图形的特征。

目的: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引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一段叫做它的对角线。

教师进一步强调:平行四边形定义中的两个条件:①四边形,②两边分别分别平行即AD // BC 且AB // BC;平行四边形的表示“”。

2.小组活动二

内容:生活中常见到平行四边形的实例有什么呢?你能举例说明吗?

目的:加强知识的直观体验,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图形和生活是紧密相联系的。

效果:通过动手实践、探索、感知,学生进一步探索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明确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第二环节探索归纳、合作交流

小组活动三:

内容:⑴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如果是,你能找出他的对称中心并验证你的结论吗?⑵你还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那些性质呢?

活动目的:

这个探索活动与第一环节的探索活动有所不同,是从整体的角度研究平行四边形中心对称性的特征,明确了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就是其对称中心,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等。

活动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复制、旋转、观察、分析,在剪切平行四边形纸片时,要保证上下纸片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第三环节推理论证、感悟升华

1.实践探索内容

(1)通过剪纸,拼纸片,及旋转,可以观察到平行四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2)可以通过推理来证明这个结论。

例:如图6-2(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求证:AB=CD,BC=DA.

证明:如图6-2(2),连接A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 // BC,AB // CD

∴∠1=∠2,∠3=∠4

∴△ABC和△CDA中

∠2=∠1

AC=CA

∠3=∠4

∴△ABC≌△CDA(ASA)

∴AB=DC,AD=CB

学生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2.活动目的:

学生通过说理,由直观感受上升到理性分析,在操作层面感知的基础上提升,并了解图形具有的数学

本质。

3.活动效果:

“实践→认识→再实践→认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说理论证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学生能很好地接受,由此看出这一年龄段的学习完全可以由感性的认知上升到理性的证明。

第四环节应用巩固深化提高

1.活动内容:

(1)练一练:已知:如图6-3,在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点,且AE=CF.

求证:BE=DF.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 = CD

AB // CD

∴∠BAE=∠DCF

又∵AE=CF

∴△BAE≌△DCF

∴BE=DF

⑵议一议:如果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能确定其它三个内角的度数吗?

A(学生思考、议论)

B总结归纳:可以确定其它三个内角的度数。

由平行四边形对边分边平行得到邻角互补;又由于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由此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可以确定其它三个角度数。

2.活动目的:

通过练一练,议一议,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进行简单合情推理,体现性质的应用,同时从不同角度平移、旋转等再一次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3.活动效果:

学生经过通过此环节的思、议、练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特征,是对探索归纳:比较的综合提高。

第五环节评价反思概括总结

1.活动内容

[1]师生相互交流、反思、总结。

(1)经历了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探索,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给自己一个评价。

(2)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练表现,优秀方面有哪些?你看到同伴哪些优点?

(3)本节学习到了什么?(知识上、方法上)

2.活动目的:

鼓励学生交流课堂实践、观察探索的经历、感受和收获;鼓励学生勇于进行自我评价,进一步培养学

生反思意识及总结能力。

3.活动效果:

学生踊跃谈感受和收获,本节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探索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2]考一考:

1中,∠B=60°,则∠A= ,∠C= ,∠D= 。

2中,∠A比∠B大20°,则∠C= 。

3中,AB=3,BC=5,则AD= CD= 。

4中,周长为40cm,△ABC周长为25,则对角线AC=()cm。

A.5cm B.15cm C.6cm D.16cm

[3]布置作业

(1)课本习题6.1 1,2,3,4.

(2)想一想(请同学们思考探究)

如图ABCD中,平行于对角线BD的直线MN分别交CD,CB的延长线于M,N,交AD于P,

交AB于Q,你能说明MQ=NP吗?说说你的理由。

[4]师生共勉,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又平凡,把一件简单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4.活动目的:

1.通过作业的巩固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理解并学会应用。

2.想一想,旨在的同学们探究意识延伸。

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二)

本节的学习任务主要是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因此教学目标为:

1.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学会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在应用中进一步发展学会合情推理能力,增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3.通过解决问题,探究并归纳:“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这一性质。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发展合情推理及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探索分析法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分5个环节

第一环节回顾思考,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灵活运用

第三环节观察分析,理性升华

第四环节巩固反馈,总结提高

第五环节评价反思,目标回顾

第一环节回顾思考,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

以问题串形式回顾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这形的性质。温故知新。

1.平行四边形都有哪些性质?

2.回顾思考

选择题

(1)平行四边形ABCD中,∠A比∠B大20°,则∠C的度数为()

A.60°B.80°C.100°D.120°

(2)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40cm,三角形ABC的周长为25cm, 则对角线AC长为()

A.5cm B.15cm C.6cm D.16cm

(3)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O,则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有

参考答案:

1.C.2.A.3.4对.

活动目的:

1.通过(1)~(3)的问题串,反馈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性质的理解和简单应用,同时总结结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活动效果:

能真实客观反馈学生对上节“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情况,并有针对性的在本节补救强化。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灵活运用

活动内容:

一、探索问题1

在上节课的做一做中,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除了边、角有特殊的关系以外,对角线还有怎样的特殊关系呢?

A.(学生思考、交流)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请尝试证明这一结论

已知:如图6-4,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求证:OA=OC,OB=OD.

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AB//DC

∴∠BAO=∠DCO ∠ABO=∠CDO

∴△AOB≌△COD

∴OA=OC,OB=OD.

你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与同伴交流。

活动目的:

通过对上节课做一做的回顾,得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再通过严格的说理证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活动效果及注意:

因为有上节课的基础,学生对于定理的证明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是在证明完定理后应该给学生强调:定理的证明只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定理,而在定理的运用时则没必要这么麻烦,直接由平行四边形可得出其对角线互相平分。

二、[练一练]

活动内容

探索问题2

例1.如图6-5,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过点O的直线分别与AD、BC 交于点E、F.

求证:OE=OF.

A.议论交流

B.师生共析归纳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CB AD//BC OA=OC

∴∠DAC=∠ACB

又∵∠AOE=∠COF

∴△AOE≌△COF

∴OE=OF

探索问题2

如图6-6, 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ADB=900,OA=6,0B=3.求AD和AC的长度.解: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A=OC=6 OB=OD=3

∴AC=12

又∵∠ADB=900

∴在Rt△ADO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OA2=0D2+AD2

∴AD=3√3

活动目的:

通过练一练的两个问题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

第三环节观察分析,理性升华

例2 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平行于对角线AC的直线MN分别交DA,DC的延长线于M,N,交BA,BC于点P,点B,你能说明MQ=NP吗?

A.学生独立观察分析

B.交流探索

C.师生共析小结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B//CD

即AM//CQ

又∵AC//MN

即AC//MQ

∴由平行四边形定义得四边形MQCA是平行四边形

∴MQ=AC

同理NP=AC

∴MQ=NP

小结:利用平行四边形可以证明两线段相等

活动目的:

由学生直观操作得出的结论与简单推理进行有机结合,是对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本环节让学生就用的结论进行说理和推理,实验理性升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环节巩固反馈,总结提高

活动内容:

一、通过练习,进一步应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达到掌握的程度。

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150°,AB=8cm,BC=10cm,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

A.学生议论

B.师生共评

解:过A作AE⊥BC交BC于E,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BAD+∠B =180°

∵∠BAD =150°

∴∠B =30°

在Rt△ABE中,∠B =30°

∴AE =1/2AB=4

∴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4×10=40cm2

小结:平行四边形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解决。

活动目的:

由学生直观操作得出的结论与简单推理进行有机结合,是对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本环节让学生应用的结论进行说理和推理实理理性升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计算题

1.课本随堂练习

2.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O,OA,OB,AB的长度分别为3cm、4cm、5cm,求其它各边以及两条对角线的长度。

解: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D=BC

OA=OC,OB=OD

又∵OA=3cm,OB=4cm,AB=5cm

∴AC=6cm BD=8cm CD=5cm

∵△AOB中,32+42=52,即AO2+BO2=AB2

∴∠AOB =90°

∴AC⊥BD

∴Rt△AOD中,OA2+OD2=AD2

∴AD=5cm,BC=5cm,

答: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其它各边都是5cm,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

活动效果:

通过一组训练,达到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掌握。

第五环节评价反思,目标回顾

活动内容: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能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归纳吗?

2.本节通过实例,你如何理解“两条平行线间距离”?

3.利用平行四边形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4.你能给自己和同伴本节课一个评价吗?

活动目的:

通过师生反思评价,实理知识的系统归纳,对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并通过作业和考题全面巩固平行四边形性质。

5.布置作业:习题6.2 1,2,3, 4

师生共勉: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会证明平行四边形的2 种判定方法.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这两种判定方法,并学会简单运用.

B C

A D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平行四边行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在有关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

2.在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运用.

难点: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本节可分成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第二环节:定理探究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第四环节:回顾小结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复习引入:

问题1(多媒体展示问题)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平行四边形还有哪些性质? 目的:

教师提出问题1,2,由学生独立思考,并口答得出定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其他几条性质.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参与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2)学生能否准确、全面地回答出平行四边形的全部性质;

(3)学生能否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猜测出平行四边形的判断方法.

第二环节 定理探索

活动1:

工具:两对长度分别相等的笔.

动手:能否在平面内用这四根笔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思考1.1:你能说明你所摆出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已知:如图6-8(1),在四边形ABCD 中,AB=CD,BC=AD 求证: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如图6-8(2)连接BD. 在△ABD 和△CDB 中

∵AB=CD AD=CB

BD=DB

∴△ABD≌△CDB

∴∠1=∠2 ∠3=∠4

∴AB∥CD AD∥CB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思考1.2:以上活动事实,能用文字语言表达吗?

得出: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目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动手操作、观察,完成探究活动1,共同得到:

(1)只有将两两相等的木条分别作为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才能得到平行四边形.

(2)通过观察、实验、猜想到: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口述其推理论证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应估计到学生可能会在推理论证时遇到困难,所以应加以适当引导.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在拼四边形时,能否将相等两木条作为四边形的对边;

(2)转动四边形,改变它的形状的过程中,能否观察得到在此过程中它始终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3)学生能否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得出正确的证明思路.

活动2

工具:两根长度相等的笔,

两条平行线(可利用横格线).

动手:请利用两根长度相等的笔能摆出以笔顶端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吗?

利用两根长度相等的笔和两条平行线,能摆出以笔顶端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吗?

思考2.1:你能说明你所摆出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如图6-9(1),在四边形ABCD中,AB∥CD, 且AB=CD.

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如图6-9(2),连接AC.

∵AB∥CD

∴∠BAC=∠ACD

又∵AB=CD AC=CA

∴△BAC≌△DCA

∴BC=A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思考2.2:以上活动事实,能用文字语言表达吗?

得出: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目的:

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注意事项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A B

C

D

E

F

A1

A2

A4

A3

A6

A5

(1)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学生能否运用不同的方法从理论上证明他们的猜想、发现;

(3)学生使用几何语言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例1 如图6-10,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D和BC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CB AD//BC

又∵E、F分别是AD和BC的中点

∴ED=1|2AD BF=1|2BC

∴DE=BF

又∵ED∥BF

∴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随堂练习:

1.如图:线段AD是线段BC经过平移所得到的,分别连接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2.如图所示,AC=BD=16,AB=CD=EF=15,CE=DF=9,图中有哪些互相平行的线段?

3如图所示,四个全等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找出图中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目的: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得.

第四环节回顾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主要围绕下列几个问题:

(1)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哪几种?这些方法是从什么角度去考虑的?

(2)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这几种判定方法的,这样的探索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

(3)类比、观察、拼图、实验等都是学习数学、发现结论的常用方法.

目的: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自主建构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1)基础题:

课本习题6.3第1题、第2题、第3题

(2)思考题:

有两条边相等,并且另外的两条边也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会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判定定理.

2.理解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判定定理,并学会简单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平行四边行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

2.在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几何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运用.

教学难点: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本节可分成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第二环节:定理探究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第四环节:回顾小结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问题1(多媒体展示问题)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哪些?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目的:

1.教师提出问题1,2,由学生独立思考,并口答得出定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总结出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个条件.

2.对比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猜测平行四边形判断的其他方法。

第二环节探索活动

活动:

工具:两根不同长度的细木条.

动手:能否合理摆放这两根细木条,使得连接四个顶点后成为平行四边形?

思考2.1:你能说明你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思考2.2:以上活动事实,能用文字语言表达吗?

(得出: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已知:如图6-12,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并且OA=OC,OB=OD.

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 ∵OA=OC,OB=OD

且∠AOB=∠COD

∴△AOB≌△COD

∴AB=CD

E B

F D

A

C

O

同理可得:BC=AD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目的:

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注意事项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学生能否运用不同的方法从理论上证明他们的猜想、发现; (3)学生使用几何语言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第三环节 巩固练习

例1 .已知:如图6-13(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F 在对角线AC 上,并且AE=CF . 求证: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吗?

证明: 如图6-13(2),连接BD.

∵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 OA=OC OB=OD 又∵AE=CF

∴OA-AE=OC-CF ∴OE=OF

∴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

变式练习:② 对于上述例题,若E ,F 继续移动至OA ,OC 的延长线上,仍使AE=CF (如图),则结论还成立吗?

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2)两组对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3)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4)一组对边平行,一组邻角互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2.如图:AD 是ΔABC 的边BC 边上的中线.

(1)画图:延长AD 到点

E,使DE=AD,连接BE,CE; (2)判断四边形ABE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想一想:如图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玻璃镜片,不小心打掉了一块,但是有两条边是完好的.同学们想想看,

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重新画出来?

(让学生思考讨论,再各自画图,画好后互相交流画法,教师巡回检查.对个别学生稍加点拨,最后请学生回答画图方法)

学生想到的画法有:

(1)分别过A,C作BC,BA的平行线,两平行线相交于D;

(2)分别以A,C为圆心,以BC, BA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D,连接AD,CD;

(3)这一种方法学生不易想到,即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特性,引导学生得出连线AC,取AC的中点

O,再连接BO,并延长BO到D,使BO=DO,连接AD,CD.

目的:通过练习进行强化和巩固,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从而达到灵活的运用.

第四环节回顾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主要围绕下列几个问题:

(1)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哪几种?

(2)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这几种判定方法的,这样的探索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3)平行四边形判定的应用

目的: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自主建构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C组随堂练习第1题课本习题6.4的第1题,第2题

B组课本习题6.4的第3题.

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三)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运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2.理解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判定定理,并学会简单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平行四边行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

2.在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几何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本节可分成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第二环节:定理探究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第四环节:回顾小结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问题1(多媒体展示问题)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平行四边形有那些性质?

3.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哪些?

目的:

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独立思考,并口答得出定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个条件.

问题2 (多媒体展示问题)

在笔直的铁轨上,夹在铁轨之间的平行枕木是否一样长?

你能说明理由吗?与同伴交流.

目的:

从实际的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将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已知,直线a//b,过直线a上任两点A,B分别向直线b作垂线,交直线b于点C,点D,如图,

(1)线段AC,BD所在直线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2)比较线段AC,BD的长。

A.(学生思考、交流)

B.(师生归纳)

解(1)由AC⊥b,BD⊥b,得AC//BD。

(2)a//b,AC//BD,→四边形ACDB是平行四边形

→AC=BD

归纳:

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间的距离。即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

[议一议]:

夹在平行线之间的平行线段一定相等吗?

结论: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一定相等.

活动目的:

通过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简单应用,引入了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概念;再通过生活中的生活实例的应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活动效果及注意:

1.在引入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概念中,先引入点到直线的距离,再通过点到直线的距离来刻画平行线间的距离。

2.在应用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同时深入知识、效果很好,学生易于接受。、

第二环节探索活动

做一做:

如图6-15,以方格纸的格点为顶点画出几个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的画得方法和其中的道理.

目的:

通过网格中学生画平行四边形并说理,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注意事项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学生能否运用不同的判定方法对所画得图形进行说明;

(3)学生使用几何语言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例1 .如图6-16,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M、N 分别是AD、BC上的两点,点E、F在对角线BD上,且DM=BN,BE=DF.

求证:四边形MENF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CB

∴∠MDF=∠NBE

又∵DM=BN DF=BE

∴△MDF≌△NBE

∴MF=EN ∠MFD=∠NEB

∴∠MFE=∠NEF

∴MF∥EN

∴四边形MENF是平行四边形.

随堂练习: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700,∠ABC的平分线交AD于点E,过 D作BE的平行线交BC于点F , 求∠CDF的度数.

(作法多种,可让学生板演,教师在学生中巡视,随时指出学生作业中的问题)

目的:通过练习进行强化和巩固,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理解,从而达到灵活的运用.

第四环节回顾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主要围绕下列几个问题: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哪些,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哪几种?

(2)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有何特点,你是怎样得到结论的?

(3)能综合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目的: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自主建构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C组随堂练习第1题课本习题6.5的第1,2,3, 4, 5题

B组自行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

4.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定理,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经历质疑、猜想、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探索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功喜悦和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教学难点】多边形定义的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分成八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

第三环节巩固训练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第五环节思维升华

第六环节知识小结

第七环节作业布置

第八环节课后反思

第一环节创设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三角形是如何定义的?

2.仿照三角形定义,你能学着给四边形、五边形……边形下定义吗?

3.结合图形认识多边形的顶点、边、内角及对角线。

目的:对概念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同时渗透类比思想。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你是怎么得出的?

①用量角器度量:分别测量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再求和。

②拼角:将三角形两个内角裁剪下来与第三个角拼在一起,可组成一个平角。

目的:学生分组,利用度量和拼角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四边形内角和的探索奠定基础。

2.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你又是怎样得出的?

1度量; 2拼角; 3将四边形转化成三角形求内角和。

目的:学生先通过度量、拼角两种方法,猜想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分割的方法,将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来得到四边形的内角和,进一步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

3.在四边形内角和的探索过程中,用到了几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请讲述你的理由。

度量法:不精确;

拼角法:操作不方便;

当多边形边数较大时,度量法、拼角法都不可取。

第三种方法:精确、省事且有理论根据。

目的:通过几种方法的展示,比较几种方法的优劣,为五边形内角和的探索提供最简捷的方法。

4.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的求法,你能否求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呢?

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交流,寻找解答方法,并共同进行归纳总结。

估计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1:如图1,连结AD、AC,五边形的内角和为:3×180°=540°。

方法2:如图2,连结AC,则五边形内角和为:360°+180°=540°。

方法3:如图3,在AB上任取一点F,连结FC、FD、FE,则五边形的内角和为:

4×180°-180°=540°。

方法4:如图4,在五边形内任取一点O,连结OA、OB、OC、OD、OE,则五边形内角和为:5×180°-360°=540°。

方法5:如图5,在AB上任取一点F,连结FD,则五边形的内角和为:

2×360°-180°=540°。

方法6:如图6,在五边开外任取一点O,连接OA、OB、OC、OD、OE,则五边形内角和为:4×180°-180°=540°。

小结:纵观以上各种证明思路,其共同点是通过图形分割,把五边形问题转化为熟悉的三角形、四边形问题来解决。

目的:由于四边形的内角和易求得,这里采用略讲,而着重研究求五边形的内角和。在课堂上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交流,寻求多种不同的分割方法来得出五边形的内角和。这既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同时渗透转化思想。

5.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

(课件出示讨论结果)

6.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出条对角线,把边形分成个三角形。从而得出:边形的内角和是。

目的: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总结规律,构建知识体系是培养数学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不仅使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进一步理解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中的

的来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数学习惯和能力。

第三环节巩固训练

1.如图6-24,四边形ABCD中,∠A+∠C=180°,∠B与∠D有怎样的关系?

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440°,则它是几边形?

3.一个多边形的边数增加1,则它的内角和将如何变化?

结论:多边形每增加一条边,它的内角和增加180°

目的:通过本组练习题的训练,既巩固了新知,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开阔性。同时在分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又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1.想一想:观察图中的多边形,它们的边、角有什么特点?

正多边形定义:在平面内,每个内角都、每条边也都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目的:学生分组动手实践,通过度量和叠合,感知正多边形的特征(每个角都相等,每条边都相等),从而使得正多边形的定义的得出水到渠成。

2.议一议:

①一个多边形的边都相等,它的内角一定都相等吗?

②一个多边形的内角都相等,它的边一定都相等吗?

目的:通过辨析,进一步理解正多边形的定义。

3.练一练:

①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的内角分别是多少度?

②正边形的内角是多少度?

③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50°,求它的边数?

目的:本组练习的设计,不仅巩固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应用,进一步理解了正多边形的定义,而且通过第③题的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出下一课时“探索多边形的外角和”的学习,激发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环节思维升华

议一议: 剪掉一张长方形纸片的一个角后,纸片还剩几个角?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与同伴交流. 目的:引导学生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增强空间观念及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第六环节知识小结

1.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何体会?(多边形的有关概念、正多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并能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2.在学习多边形的有关概念时,我们是通过复习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来类比得出的。在研究、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时,首先从具体的、特殊的四边形、五边形入手,来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把多边形问题通过分割成三角形来研究,即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这种研究和探索问题的方法都是我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经常要用到的,希同学们要领悟这种思想方法。

目的: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自主建构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第七环节作业布置

作业:

C.155页习题6.7 1,2.3题;

B.探究五角星的五个角的度数之和;

A. 设计一个实验(如剪纸、拼图等),说明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目的:作业布置分A、B、C三类,这样的设计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各有所得。通过作业进一步激发探索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第八环节课后反思

4.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多边形的外角和公式的过程;会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把未知转化为已知进行探究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1) 【教学目标】 1.理解菱形的概念,了解它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经历菱形性质定理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能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与菱形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菱形的性质。 难点: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与菱形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二、新课讲授 1.出示生活中菱形的例子,引出这类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并得出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组织学生活动,通过折菱形纸片,得出以下结论: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2)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3.证明这些结论。 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AB=AD,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求证:(1)AB=BC=BC=AD;(2)AC⊥BD。 证明: 由此可以得到菱形的两条性质定理: 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总结菱形所有的性质: 边: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角:菱形的对角相等,领角互补; 对角线: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对称性: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两条对称轴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菱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5.范例学习(P3) 例1 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BAD=60°,BD=6,求菱形的边长AB和对角线AC的长。 6、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12cm,那么它的边长是______. 2)菱形ABCD中∠BAD=60°,则∠ABD=_______.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边长是()4)菱形ABCD中,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已知AB=5cm,AO=4cm,求两对角线AC、BD的长。 5)“P4随堂练习”

(完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全章教案

6.1.1平方根(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总结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通过计算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真正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认识数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为学生以后学习无理数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教学难点:算术平方根的求法。 一、情境引入: 问题: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欧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25dm 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得意的作品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二、探索归纳: 1.探索: 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即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边长的平方等于面积,求出正方形画布的边长为dm 5。 接下来教师可以再深入地引导此问题: 如果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9、16、36、25 4,那么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多少呢?学生会求出边长分别是1、3、4、6、5 2,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性地提问:上面的问题它们有共同点吗?它们的本质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学生可能总结不出来,教师需加以引导。上面的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 2.归纳: ⑴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⑵算术平方根的表示方法: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 ,读作“根号a ”或“二次很号a ”,a 叫做被开方数。 三、应用: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⑴100 ⑵6449 ⑶9 71 ⑷0001.0 ⑸0 注:①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题,明确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②求带分数的算术平方根,需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根据定义去求解;③0的算术平方根是0。由此例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你能求出-1,-36,-100的算术平方根吗?任意一个负数有算术平方根吗?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测试题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26分 1三角形由()条边围成的图形,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个角,()顶点 2.三角形两边之和()第三边。 3. 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和()。 4. 两组对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只有()的四边形是梯形。 5.一个三角形最多能有()个钝角,最多能有()直角,最多能有()个锐角,至少有()锐角。 6.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三角形,两条相等的边叫(),不相等的边叫(),两底角()。 7. ()和()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8.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度。 9.有一个角是()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有()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从梯形的一个底上的一点到对边的()叫梯形的高。梯形也有()条高。 二,判断。8分 1.有三条线组成的图形就是三角形。() 2.只要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就是锐角三角形()3.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4.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可以看成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高() 5.两个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6.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7.钝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不能小于90°() 8.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而平行四边形却有容易变形的特点。() 三.选择。16分 1.下面这个三角形被遮住了一部分,请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以上都有可能 2. 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 )个锐角 A、2个 B、3个 C、1个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他的底角是() A、100° B、50° C、80° 4.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是指这一点到这条直线的()的长。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下:第六章平行四边形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检测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 1.如图,在?ABCD中,已知AC=4cm,若△ACD的周长为13cm,则?ABCD的周长为() A.26cm B.24cm C.20cm D.18cm 2.在?ABCD中,若∠BAD与∠CDA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则△AED的形状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 3.如图,在?ABCD中,CD=2AD,BE⊥AD于点E,F为DC的中点,连结EF、BF,下列结论: ①∠ABC=2∠ABF;②EF=BF;③S四边形DEBC=2S△EFB;④∠CFE=3∠DEF,其中正确结论的 个数共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4.如图所示,在?ABCD中,AC,BD相交于点O,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OA=OC B.∠ABC=∠ADC C.AB=CD D.AC=BD 5.如图,在?ABCD中,∠BAD=120°,连接BD,作AE∥BD交CD延长线于点E,过点E作EF⊥BC交BC的延长线于点F,且CF=1,则AB的长是() A.2B.1C.D. 6.下列选项中,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AD∥BC,AB∥CD B.AB∥CD,AB=CD C.AD∥BC,AB=DC D.AB=DC,AD=BC 7.顺次连接平面上A、B、C、D四点得到一个四边形,从①AB∥CD②BC=AD③∠A=∠C④∠B=∠D四个条件中任取其中两个,可以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这一结论的情况共有() A.5种B.4种C.3种D.1种 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E,∠CBD=90°,BC=4,BE=ED=3,AC=1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A.6B.12C.20D.24 9.如图,在△ABC中,延长BC至D,使得CD=BC,过AC中点E作EF∥CD(点F 位于点E右侧),且EF=2CD,连接DF.若AB=8,则DF的长为() A.3B.4C.2D.3 10.如图,△ABC的周长为19,点D,E在边BC上,∠ABC的平分线垂直于AE,垂足为N,∠ACB的平分线垂直于AD,垂足为M,若BC=7,则MN的长度为()

平行四边形单元教学设计

19.1.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2.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的性质. 能力目标 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计算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二、重点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2.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邻角互补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三、难点 1、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难点的突破方法: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之一,学好本节可为学好全章打下基础. 学习这一节的基础知识是平行线性质、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知识. 四、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是教材P93的例1,它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实际应用,题目比较简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讲课时,可以让学生来解答.例2是补充的一道几何证明题,即让学生学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又让学生从较简单的几何论证开始,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演绎几何论证的方法.此题应让学生自己进行推理论证. 五、课堂引入 1.我们一起来观察下图中的竹篱笆格子和汽车的防护链,想一想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的形象? 平行四边形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你还能举出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你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吗?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表示:平行四边形用符号“”来表示.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那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 行四边形ABCD记作“ 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①∵AB//DC ,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判定); ②∵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D//BC(性质). 注意:平行四边形中对边是指无公共点的边,对角是指不相邻的角,邻边是指有公共端点的边,邻角是指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而三角形对边是指一个角的对边,对角是指一条边的对角.(教学时要结合图形,让学生认识清楚) 2.【探究】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画一个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个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以,它的边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度量一下,是不是和你猜想的一致? (1)由定义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在平行四边形中,相邻的角互为补角. (相邻的角指四边形中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注意和第一 章的邻角相区别.教学时结合图形使学生分辨清楚.) (2)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下面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已知:如图ABCD, 求证:AB=CD,CB=AD,∠B=∠D,∠BAD=∠BCD. 分析:作ABCD的对角线AC,它将平行四边形分成△ABC和△CDA,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到结论. (作对角线是解决四边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通过作对角线,可以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关于三角形的问题.) 证明:连接AC, ∵AB∥CD,AD∥BC, ∴∠1=∠3,∠2=∠4. 又AC=CA, ∴△ABC≌△CDA (ASA). ∴AB=CD,CB=AD,∠B=∠D. 又∠1+∠4=∠2+∠3, ∴∠BAD=∠BCD. 由此得到:

新人教版第六章实数知识点归纳教学提纲

实数知识点总结 一、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1、概念、定义 (1)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2)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如果,那么x叫做a的 平方根。 (3)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a 的三次方根)。如果,那么x叫做 a的立方根。 2、运算名称 (1)求一个正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2)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开立方和立方互为逆运算。 3、运算符号 (1)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2)a(a≥0)的平方根的符号表达为。 (3)一个数a的立方根,用表示,其中a是被开方数,3是根指数。 4、运算公式 4、开方规律小结 ,a的算术平方根a;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其中正(1)若a≥0,则a的平方根是a 的那个叫它的算术平方根;0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都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实数都有立方根,一个数的立方根有且只有一个,并且它的符号与被开方数的符号相同。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2)若a<0,则a没有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若a为任意实数,则a的立方根是。 (3)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实数的立方根也互为相反数。 二、小数点移动规律 平方根(如果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每移动两位,它的平方根的小数点就相应地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立方根(开立方的小数点移动规律: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每移动三位,则立方根的小数点就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 三、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2、无理数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重点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重点 一、知识点梳理: 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三角形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5、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二、典型例题: 例1、(1)不能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A.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B. 一组 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 C.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D. 两组 对边分别相等 (2)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E在边BC上,如果点F是边AD上的点,那么△CDF与△ABE不一定全等的条件是【】 A.DF=BE B.AF=CE C.CF=AE D.CF∥AE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3cm,BC=5cm, 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则OA的取值范围是【】 A.2cm<OA<5cm B.2cm<OA<8cm C.1cm<OA<4cm D.3cm<OA<8cm

(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且AB≠AD,过O作OE⊥BD交BC于点E.若△CDE的周长为10,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 【课堂练习1】 1、如图1, D,E,F分别在△ABC的三边BC,AC,AB上,且DE∥AB, DF∥AC, EF∥ BC,则图中共有_______________个平行四边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在ABCD中,AD=8,点E、F分别是BD、CD的中 点,则EF= . 图(1)图(2)(3)图(4)3、如图3,平行四边形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点,连结BE,BF,DF,DE,添 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则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添加一个即可). 4、如图4,在△ABC中,∠ACB=90°,D是BC的中点,DE⊥BC,CE//AD,若AC =2,CE=4,则四边形ACEB的周长为。 例2、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E⊥AD交BD于点E,CF⊥BC交BD于点F,且AE=CF.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课堂练习2】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若点E、F分别在边BC、AD上,连接AE、CF,请再从下列三个备选条件中,选择添加一个恰当的条件.使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并予以证明, 备选条件:AE=CF,BE=DF,∠AEB=∠CFD, 我选择添加的条件是: (注意:请根据所选择的条件在答题卡相应试题的图中,画出符合要求的示意图,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全章教案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全章教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 修订:陈广营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 2.能力目标 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索讨论中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克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思考、升化、归纳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老师给大家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平行四边形的事物图案和标志,请大家欣赏(投影显示),激起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语:本节课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呢?请看:(投影显示)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理清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熟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会利用性质解决问题. 今天的目标有信心实现吗?为了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在学习指导的帮助下进行自学! 二、学习指导(见投影)

【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P41-43练习前)注意: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理清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2、动手画一个平行四边形,量一量,猜想它的边之间有什么关系角呢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你的猜想.怎样用几何语言表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回答云图中的问题,并思考解题依据是什么? 4、认真分析例1,并注意例1的解题格式和步骤. 5、类比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来理解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并思考它们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 自学6分钟,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上作标记,便于对子交流或组内讨论。 三、自研共探 1、自主学习(6分钟) 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进行二次备课。 2、合作交流 师:自学完了吗全部问题都能独立解决吗 生:不能。 师:对于依然存在的问题,下面开始对子交流,对子交流不了的问题,进行组内解决,也可以问老师,下面开始交流。 (1)对子交流:自学指导问题1 (2)小组讨论:自学指导问题2、5 (学生把解决不了的问题讨论完毕自动坐下) 3、汇报成果 口答:学习指导中的问题1、:5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有什么关系.并举例说明。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复习教案

第六章实数复习课教案 魏邱乡初级中学中学赵凤杰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的有关概念、运算. 2.内容解析 本章的内容是从典型的实际问题出发,首先介绍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它的符号表示.然后学习了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及符号表示,并通过开平方、开立方运算认识了不同于有理数的数-----无理数,使数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充到实数.随着数的扩充,数的运算也有了新的发展,并能在实数范围内进行简单运算.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算术平方根是学习平方根的基础,类比平方根的探究思路和方法,对立方根进行了探究;通过类比有理数及其运算,引入了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以及实数的运算和运算律,体会类比的研究方法和作用.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可以利用数轴将“数”与“形”联系起来,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复习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构建本章知识结构.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理解负数没有平方根及非负数开平方的意义掌握平方根的定义,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 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有关归纳过程,归纳有关平方根,立方根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通过复习本章的主要内容,进一步理解平方根、立方根、实数及有关概念,能建立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明确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平方根和立方根的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理数和无理数之间的区别.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够运用乘方与开方是互逆运算及实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实数的简单运算;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能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大致范围,会进行实数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对正数开平方会有两个结果感到不习惯,容易将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混淆.对于负数没有平方根,学生接受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平方根和立方根虽都是开方运算,但它们的表示方法和性质及运用是学生在练习中经常出错的地方;无理数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数,其定义比较抽象,学生没有任何感性认识,真正理解这个概念也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在复习课中既要对所学的知识能够重新回忆出来,又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建构,建立起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起本章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本章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知识体系的建构.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 热身游戏 明七暗七 设计意图:用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梳理知识,构建体系. 头脑风暴 议一议思考:平方根和立方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解答后,小组交流、全班展示.教师关注:学生对平方根及立方根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全章教案24562

第六章实数 6.1.1平方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并 会用符号表示;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总结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通过计算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真正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认识数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为学生以后学习无理数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教学难点:算术平方根的求法。 教具准备:三块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纸片;学生计算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启发引导、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欧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dm2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得意的作品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二、探索归纳: 1. 探索: 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即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边长的平方等于面积,求出正方形画布的边长为5dm。 接下来教师可以再深入地引导此问题: 如果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9、16、36、—,那么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多 25 少呢?

学生会求出边长分别是1、3、4、6、2 ,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性地提问: 5 上面的问题它们有共同点吗?它们的本质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学生可能总结不 出来,教师需加以引导。 上面的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 2. 归纳: ⑴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叫做a 的算 术平方根。 ⑵算术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 ,读作“根号a ”或“二次很号a ”,a 叫做被开方数。 三、应用: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49 7 ⑴100 ⑵4 - ⑶1 7 ⑷0.0001 ⑸0 64 9 解:⑴因为102 100,所以100的算术平方根是10,即? 100 10 ; ⑵因为(7)2 49 ,所以49的算术平方根是-,即..49 -; 8 64 64 8 V 64 8 ⑶因为1 ,() ,所以1—的算术平方根是一,即:1 9 9 3 9 9 3 V 9 V 9 3 ⑷因为0.012 0.0001,所以0.0001的算术平方根是0.01,即?. 0.0001 0.01 ; ⑸因为02 0,所以0的算术平方根是0 ,即0 0。 注:①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题,明确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② 求带分数的算术平方根,需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根据定义去求 解; ③ 0的算术平方根是0。 由此例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你能求出一1, - 36, - 100的算术平方根吗?任意一个负数有算术平方根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复习教案

第6章平行四边形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关系 2.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3.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回顾、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探索成功后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难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应用.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知识结构: 【设计意图】: 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回顾,让学生系统了解本章所学知识的相互联系. 平行四边形: 性质①对边平行且相等,②对角相等,邻角互补,③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别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的四边形,④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 对应练习:

1.在ABCD中,已知AB=8,AO=3,∠B=50°则CD=______,AC=_____,∠A=____,∠D=_____ 2.在ABCD中∠A:∠B= 5:4,那么∠B=_____,∠C=________ 3.请在横线上写出结论,在括号里填理由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_________________ 矩形: 定义: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性质:边:对边平行且相等.角: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对角线相等. 对称性:是轴对称图形 判别:(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2)有三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4)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 对应练习 1.如图,在矩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AOB= 60°,AB=6,则AC=_______ 2.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一条对角线与短边的和为15,则短边长为_______ 3.请在横线上写出原因,在括号里填理由 ∵四边形ABCD是矩形,∴____________________( ) 菱形 性质:边:四条边都相等,对边平行.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垂直.对称性:轴对称图形 判别:⑴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⑵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⑶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⑷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对应练习 1、如图,在菱形ABCD中,AB=10,OA=8,OB=6, 则菱形的周长是_____,面积是______. 2、如图,在菱形ABCD中,∠B= 120°,则∠DAC=_____. 3、菱形的一个内角为120°,较短的对角线长为10,那么菱形的周长是_____. 正方形: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全章教案合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全章教案合集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有关概念。 2.能根据定义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 3.了解平行四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 证明。 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如何添加辅助线将平行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即为什么要添加对角线) 新课导入 现实世界中,四边形也在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宏伟的建筑物,铺满地砖的地板、别具一格的窗棂、天空飞舞的风筝……处处都有四边形的身影。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这些特殊的四边形与我们的生活关系更为密切。在章前图中,你能找出它们吗?在本章,我们将进一步认识这些特殊的四边形,分析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探索并证明它们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新知: 阅读教材内容,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后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如何表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2.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怎样的从属关系?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的例子吗? 3.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你能证明吗? 课堂练习 1.教材练习第1,2,3题。 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如果EF∥AD,GH∥CD,EF与GH相交于点O,那么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一共有( D ) A.4个 B.5个

C.8个 D.9个 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的度数之比为5:4,则∠C等于(C ) A.60° B.80° C.100° D.120° 【要点归纳】 通过学习,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与同伴交流一下。 【拓展训练】 已知任意三点A、B、C,是否存在点D,使A、B、C、D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请你作出平行四边形;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六章实数全章教案

6 .1平方根(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经历算术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会求某些正数(完全平方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难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本节课需要的各种图表要提前画好) 三、合作探究 请看下面的例子. 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扎西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分米? (师演示一张面积为25平方分米的纸) (一)谁来说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分米?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答:因为52=25(板书:因为52=25),所以这个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5分米(板书:所以边长=5分米). 这个实例中的问题、填表中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它们都是已知正方形面积求边长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有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正数3的平方等于9,我们把正数3叫做9的算术平方根. 正数4的平方等于16,我们把正数4叫做16的算术平方根. 说说6和36这两个数? ……(多让几位同学说,学生说得不正确的地方教师随即纠正) 说说1和1这两个数?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5和25这两个数.(同桌互相说) 说了这么多,同学们大概已经知道了算术平方根的意思.那么什么是算术平方根呢?还是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 (三)什么是算术平方根呢?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请大家把算术平方根概念默读两遍.(生默读) (师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这样的10张卡片,一面写1-10,另一面写1-10的平方.生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练习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形四边形的底(),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用字母表示是()。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所拼图形面积的(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 ) 3、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12厘米,高是3厘米,它的面积是( ). 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8分米,腰是7分米,底边上的高是3分米,它的面积是( ). 5、三角形一条边长是4分米,这条边上的高是6分米;另一条边长是3分米,则这条边上的高是( ). 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9分米,高是底的2倍,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7、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厘米,面积是156平方厘米,高是()厘米。 8、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都()。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46厘米,一边的长为14厘米,另外三边的长分是()、()、()。 9、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一个直角边长是4厘米,另一个直角边长是( )厘米. 10、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和它等高等底三角形面积的( )倍. 二、判断题。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 2、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是6厘米,它的面积就是36平方厘米。( ) 3、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5倍,高不变,面积也扩大了5倍。( )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分米,高是20厘米,面积是100平方分米。() 5、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也相等。() 三、选择题。 1、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6倍,高缩小3倍,它的面积()。 ①不变②扩大6倍③缩小3倍④扩大2倍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平行四边形练习题

平行四边形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如图,□ABCD 中,∠A =120°,则∠1= ° 2、□ABCD 中,∠A 比∠B 大20°,则∠C 的度数为_____ 4、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0,点E 在边AD 上,且AE :DE=1:3,连结BE ,BE 与AC 相交于点M,若AC=6 ,则M0的 长 是 . 6、□ABCD 中, AB :BC=1:2,周长为24cm, 则AB=_____cm, AD=_____cm 7、巳知□ABCD ,周长为36,相邻两边的差为4,则相邻两边的长分别为_________ 8、平行四边形两个邻角的平分线互相______,两个对角的平分线互相______(填“平行”或“垂直”) 9、□ABCD 中,∠A=150°,AB=15cm ,则AD 与BC 间的距离为______cm 二、选择题 13、在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C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D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14、平行四边形ABCD ,AC 、BD 交于O ,则图中共有( )对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 A. 2 B. 3 C. 4 D. 5 15、平行四边形ABCD 中,∠A=50°,则∠D=( ) A. 40° B. 50° C. 130° D. 不能确定 16、 用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按不同的方式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 )个 A. 1 B. 2 C. 3 D. 4 17、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B :∠C :∠D 的值可以是( ) A .1:2:3:4 B. 3:4:4:3 C. 3:3:4:4 D. 3:4:3:4 18、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 一组对边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平分 C. 一组对角相等 D. 对角线互相垂直 19、如图,在□ABCD 中,点E 为AB 的中点,点F 为AD 上一点,EF 交AC 于点G ,AF =4cm ,DF =8cm ,AG =5cm ,则AC 的长为( ) A .7.5cm B .15cm C .12.5cm D .25cm 2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D =4cm ,将平行四边形ABCD 绕其对称中心O 旋转90°,则点D 经过的路径长为( ) (A)4πcm (B)3πcm (C)2πcm (D) πcm 22、已知□ABCD 的周长为32,AB =4,则BC 等于【 】 A .4 B .12 C .24 D .28 三、简答题 23、如图,已知E 、F 分别是□ABCD 的边BC 、AD 上的点,且BE =DF . 求第四题图 第19题第21题图

平行四边形深刻复习课备课教案

第18章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几种平行四边形的回顾与思考,使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系统地复习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 2、正确理解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在反思和交流过程中,逐渐建立知识体系;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归纳、概括、实践等系统数学活动,感受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区别。 2、梳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知识体系及应用方法。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的综合运用。 【教学模式】 以题代纲,梳理知识-----变式训练,查漏补缺-----综合训练,总结规律-----测试练习,提高效率。 【教具准备】三角板、实物投影仪、电脑、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题代纲,梳理知识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先请同学们迅速地完成下面几道练习题,请看大屏幕。 (二)诊断练习 1、根据条件判定它是什么图形,并在括号内填出,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 (1)AB=CD,AD=BC (平行四边形) (2)∠A=∠B=∠C=90°(矩形) (3)AB=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菱形) (4)OA=OC=OB=OD ,AC⊥BD (正方形) (5)AB=CD, ∠A=∠C ( ?)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6厘米和8厘米,则菱形的边长为5厘米。 3、顺次连结矩形ABCD各边中点所成的四边形是菱形。 4、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长10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50平方厘米。 5、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中,轴对称图形有:矩形、菱形、正方形,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矩形、菱形、正方形。 (三)归纳整理,形成体系 1、性质判定,列表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实数》复习参考教案

第六章实数小结与复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复习知识要点: 1、平方根和开平方: (1)如果x2=a(a≥0),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a的平方根记作±a.若x≥0,则x叫a的算术平方根 (2)求一个数平方根的运算叫开平方. 开平方互逆平方 (3)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注:a具有双重非负性:①被开方数a是非负数,即a≥0. ②算术平方根a本身是非负数,即a≥0. 练习1: (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①900;②1;③49 ;④14. 64 (2)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11②49 121 ③0.0004④(-25)2 (3)25的算术平方根是;3的平方根是;16的平方根是.(4)-27的立方根与16的平方根之和是. (5)化简: ① 1.44- 1.21;②8+32-2; 2、立方根和开立方: (1)如果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a的立方根记作3a.

3 9 3 (2)求一个数平方根的运算叫开平方. 互逆 开立方 立方 (3)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0 的立方根为 0 练习 2: (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① -27; ② 8 ; ③ 0.126; ④ -5. 125 (2)求下列各式的值: ① 3 - 8; ② 3 0.064; ③ - 3 8 125 ; ④ ( ) . 3、实数: (1)实数定义及分类: ①按定义分类 ② 按正负分类 (2)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后,有理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大小比较、 运算律、运算顺序、运算法则对实数同样适用. (3)两个一一对应: 实数 数轴上的点 有序实数对 坐标平面上的点 练习 3: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B. 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C. 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 D. π 是无理数, 故无理数也可能是有限小数 (2) 2 的相反数是 , 3 5 的倒数是 , 3 ,0,—π 的绝对值分别是 ,3—π 的绝对值是 . (3)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梳理知识(知识要点如下): 1、单位进率 (1)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2)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3)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先画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沿平行四边形 的高剪下,通过移拼,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长方形的长与平形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平形四边形的高相等,拼成长方形的面积与平形四边形面积相等,因为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等于底乘以高。S =ah s=ah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a=s÷h (平行四边形的底=面积÷高) h=s÷a (平行四边形的高=面积÷底)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也相等 3、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 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底与三角形的底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相等,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平形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形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所以其中一个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S =ah÷2。 S=ah÷2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a=s×2÷h (三角形的底=面积×2÷底) h=s×2÷a(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也相等 4、计算多边形面积时,底和高要对应,单位名称要统一。 达标测试: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 积( ),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原平行四边形的( ),这个长方形的 宽等于原平行四边形的(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 形的面积等于( )乘( ),用字母表示的公式为 ( )。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用字母表示是()。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为15分米,高为18分米,面积为( )平方分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全章教案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18.1.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相等的性质. 2.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2.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3.难点的突破方法: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之一,学好本节可为学好全章打下基础. 学习这一节的基础知识是平行线性质、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知识.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在小学里学过,学生是不生疏的,但对于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并不深刻,所以这里并不是复习巩固的问题,而是要加深理解,要防止学生把平行四边形概念当作已知,而不重视对它的本质属性的掌握. 为了有助于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本质属性的理解,在讲平行四边形定义前,要把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让学生认清楚. 讲定义时要强调“四边形”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两个条件,一个“四边形”必须具备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才是平行四边形;反之,平行四边形,就一定是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的一个“四边形”.要指出,定义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判定方法,又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新教材是先让学生用观察、度量和猜想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这两条性质的,然后用两个三角形全等,证明了这两条性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知识的自学能力. 教学中可以通过大量的生活中的实例:如推拉门、汽车防护链、书本等引入新课,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的基础上去探索数学发展的规律,达到用问题创设数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观察、猜想出一些不同于一般四边形的性质,进一步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教师整理出一种推导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范式,让学生在教师的范式的诱导下,初步达到演绎数学论证过程的能力. 最后通过不同层次的典型例、习题,让学生自己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是教材P84的例1,它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实际应用,题目比较简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讲课时,可以让学生来解答.例2是补充的一道几何证明题,即让学生学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又让学生从

相关主题